第一篇:中國古代哪句話說的最大氣
中國古代哪句話說的最大氣
中國古代文人講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以力求把話說的“高大上”也是其追求的目標(biāo)之一。
漂亮話可是多了去了,比如孔子就說過不少漂亮話,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等,可是給后世印象最深和引用最多的卻是“惟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另外像老子也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諸葛亮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劉備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范沖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都給后世留下了廣泛的影響,但最高大上的,對后世影響最深刻的話是出于北宋張載之口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1020-1077),北宋哲學(xué)家,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之一,理學(xué)支脈“關(guān)學(xué)”創(chuàng)始人。字子厚,河南開封人,徙家鳳翔郿縣(今陜西眉縣)橫渠鎮(zhèn),學(xué)者稱橫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授祁州司法參軍,調(diào)丹州云巖令。遷著作佐郎,簽書渭州軍事判官。神宗熙寧二年(1069),除崇文院校書。次年移疾。十年春,復(fù)召還館,同知太常禮院。同年冬告歸,十二月乙亥卒於道,年五十八。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賜謚明公。事見《張子全書》卷一五附宋呂大臨《橫渠先生行狀》,《宋史》卷四二七有傳。
張載提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彼木涿钥芍^是歷代流行不衰。四句話被當(dāng)代哲學(xué)家馮友蘭概括為“橫渠四句”。前國家總理溫家寶在國外演講或接受記者采訪,就曾多次引用;2005年,時任臺灣國民黨主席的連戰(zhàn)先生訪問大陸,也曾用以寄語北大學(xué)子。足見張載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強盛。這四句話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就在于其把儒家知識分子的所想達到的完美人格和終極理想高度概括而全面的表述出來了。
對于這四句話的闡釋后世也是眾說紛紜,層出不窮,用較為簡單的方式來理解,第一句“為天地立心”。就是尋求和確立對宇宙社會運動變化的終極法則,是對“道”的認(rèn)知體悟和自我的修行。第二句“為生民立命”就是“內(nèi)圣外王”的最終結(jié)果,為“生民”確立一個安生立命的基礎(chǔ),包括文治武功和道德教化。第三句“為往圣繼絕學(xué)”就是延續(xù)和發(fā)揚源于“往圣”的已經(jīng)中斷的學(xué)術(shù)道統(tǒng)。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相當(dāng)于儒家“大學(xué)之道”提倡的“三綱八目”的最終政治理想,就是通過自己建立的規(guī)范和教化,使國家百姓世世代代安居樂業(yè),太平盛世永久延續(xù)。
第二篇:最刻骨銘心的英文句子,你最喜歡哪句?
004km.cn 最刻骨銘心的英文句子,你最喜歡哪句?
——Shelley 雪萊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暮光之城》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 the sun, the moon and you.The sun for the day.The moon for the night and you forever.我愛你與日月同輝。
——《追風(fēng)箏的人》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為你,千千萬萬遍。
——《海上鋼琴師》
We laughed and kept saying “see u soon”, but inside we both knew we'd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小王子》
It is the time you have wasted for your rose that makes your rose so important.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這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004km.cn 真愛無坦途。
——Kahlil Gibran 紀(jì)伯倫
If you reveal your secrets to the wind you should not blame the wind for revealing them to the trees.要是你把你的秘密告訴了風(fēng),那就別怪風(fēng)把它帶給樹。
——Emily Dickinson 艾米莉·狄金森
Had I not seen the Sun,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陽光。
——Siegfried Sassoon 西格里夫·薩松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Oliver WendellHolmes, Sr 霍姆斯
Nothing is so common-place as to wish to be remarkable.世界上最平凡的想法莫過于我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二戰(zhàn)時英國政府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xù)前進!
004km.cn ——喬布斯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饑渴求知,虛懷若愚
——佚名
If I can see you after a long year, how can I greet? With silence, with tears.假使我又遇見你,隔了悠長的歲月,我將如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淚。
第三篇:中國古代最經(jīng)典的217條詩詞
中國古代最經(jīng)典的217條詩詞
中國古代最經(jīng)典的217條詩詞
2014-11-23 16:02:33| 分類: 詩詞名句 |舉報 |字號 訂閱 古詩詞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常用素材,至善書法,為大家收集到了中國古代最經(jīng)典的217條詩詞集句,供創(chuàng)作使用,也供查詢原文之用。歡迎大家點擊右上角收藏或分享。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移。3.昨夜西風(fēng)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4.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5.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8.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9.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10.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見云。1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2.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1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15.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1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7.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18.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19.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20.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2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2.山窮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2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6.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27.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2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29.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30.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3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3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33.古來圣賢多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3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35.才如江湖文始偉;腹有詩書氣自華。36.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37.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38.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3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40.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41.品茶聽京戲;雅琴亦書畫。4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4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4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45.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46.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47.鐵肩擔(dān)道義;妙手著文章。48.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49.有雨云生石;無風(fēng)葉滿山。50.山隨平野闊;江入大荒流。5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52.海為龍世界;云是鶴故鄉(xiāng)。53.日習(xí)則學(xué)不忘,自勉則身不墮。54.知不足者好學(xué),恥下問者自滿。55.遠山近水皆有情;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56.愿乘鳳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5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58.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59.將不在多在于謀;兵不在多在于勇。60.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61.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兩相枝。62.未出土?xí)r先有節(jié);到凌云處仍虛心。
63.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知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6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66.朝大路走,望遠處看,擇平地坐。做上等人,結(jié)中等緣,享下等福。
67.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
68.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69.吾日三省吾身。
70.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7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72.歲寒,而知松柏之后雕也。
7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人非草木,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
7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76.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7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7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9.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8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81.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與子相悅,死生契闊 82.樂莫樂兮新相知。
8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8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5.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
86.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7.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8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89.志不強者而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90.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9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9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9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94.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dāng)自強.95.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9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97.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
98.古之大成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99.達者兼善天下;窮者兼善其身。100.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101.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102.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10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4.見善則遷,有過則改。105.人無忠言,不可立于世。106.獨學(xué)而無友;孤陋則寡聞。10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吾涯。10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10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110.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11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112.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113.冰清守自身;冷眼視浮華。1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15.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116.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里枝。117.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118.立雪無門期向?qū)?;發(fā)蒙正道指津粱。11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何愁渡船人。120.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121.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12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12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124.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己。125.巧妻常伴拙夫眠;千里姻緣一線牽。126.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恨讀書遲。127.莫非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128.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歲光陰不可輕。129.峨嵋本是嬋娟刀;殺盡天下風(fēng)流人。130.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131.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132.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133.但得柔情消俠氣,此生長愿伴妝臺。134.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135.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136.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月分明。137.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陰。138.為人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139.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fēng)。140.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各自回頭看后頭。
141.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142.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143.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144.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145.強中自有強中手;惡人須服惡人磨。146.兩腳踢翻塵世路;一肩擔(dān)盡古今愁。147.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148.怕小人不是無能;敬君子方是有德。149.若要洞房花燭夜;除非金榜題名時。150.貧賤之交莫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151.自古正邪同冰炭;毀譽于今辨真?zhèn)巍?52.四時積雪稱長白;猶見飛龍入翠微。153.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154.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155.春風(fēng)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156.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華。157.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158.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159.我勸天公重抖擻;不俱一格降人才。160.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61.四海論交有豪氣;一門風(fēng)雅喜多才。162.刪繁就簡三秋樹;立異標(biāo)新二月花。
163.乾坤對應(yīng)融天下;正友相誠會意中。164.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落葉舞西風(fēng)。16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66.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167.梅須謙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168.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青氣滿乾坤。16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170.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17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172.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173.醉覺乾坤大;閑知日月長。174.天地英雄氣;千秋尚稟然。17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176.將相本無種;男兒當(dāng)自強。177.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178.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7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180.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181.國家如有難;我應(yīng)作前鋒。18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83.不知有漢;無論魏晉。18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185.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86.才華聚財;人品贏人。18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188.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189.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190.春歸花不落;風(fēng)靜月長明。191.淵深識魚樂;樹古多禽鳴。192.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193.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94.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195.淡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196.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197.書存金石氣;室有蕙蘭香。
198.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199.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200.法取漢唐尋氣韻;書隨時代見精神。201.道心淡泊對流水;字體變化如浮云。202.千古丹心明日月;一身正氣寫春秋。203.先天下之有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04.青天有幸埋忠骨;白鐵無情鑄奸佞。205.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20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20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歸奢。208.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萬世師。209.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210.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一分辛苦一分才。211.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212.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fēng)吹雨灑江天。21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214.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萬千河。215.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fēng)雷激。216.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21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繁體對照: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2.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移。3.昨夜西風(fēng)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4.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5.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壹江春水向東流。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8.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9.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10.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見雲(yún)。11.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12.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1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15.會當(dāng)淩絕頂;壹覽眾山小。1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7.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18.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19.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20.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21.沈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2.山窮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23.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2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6.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27.天接雲(yún)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28.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29.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30.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3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3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33.古來聖賢多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3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35.才如江湖文始偉;腹有詩書氣自華。36.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37.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38.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3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40.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41.品茶聽京戲;雅琴亦書畫。4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4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壹色。4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45.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46.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47.鐵肩擔(dān)道義;妙手著文章。48.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49.有雨雲(yún)生石;無風(fēng)葉滿山。50.山隨平野闊;江入大荒流。5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52.海為龍世界;雲(yún)是鶴故鄉(xiāng)。53.日習(xí)則學(xué)不忘,自勉則身不墮。54.知不足者好學(xué),恥下問者自滿。55.遠山近水皆有情;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56.願乘鳳破萬裏浪;甘面壁讀十年書。5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58.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59.將不在多在於謀;兵不在多在於勇。60.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壹忍最高。61.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兩相枝。62.未出土?xí)r先有節(jié);到淩雲(yún)處仍虛心。
63.壹粥壹飯當(dāng)思來知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6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5.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沈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嘈娜颂觳回?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66.朝大路走,望遠處看,擇平地坐。做上等人,結(jié)中等緣,享下等福。
67.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
68.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69.吾日三省吾身。
70.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7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72.歲寒,而知松柏之後雕也。
7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人非草木,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
7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76.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7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7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79.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8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81.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與子相悅,死生契闊 82.樂莫樂兮新相知。
8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8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5.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
86.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87.夫戰(zhàn),勇氣也。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8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89.誌不強者而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90.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yún)之誌。91.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9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9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94.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dāng)自強.95.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9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97.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
98.古之大成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99.達者兼善天下;窮者兼善其身。100.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101.壹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102.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10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4.見善則遷,有過則改。105.人無忠言,不可立於世。106.獨學(xué)而無友;孤陋則寡聞。10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吾涯。10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10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110.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11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112.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113.冰清守自身;冷眼視浮華。1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15.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116.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裏枝。117.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118.立雪無門期向?qū)В话l(fā)蒙正道指津粱。11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何愁渡船人。120.十年寒窗無人問;壹朝成名天下知。121.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12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12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124.壹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血酬知己。125.巧妻常伴拙夫眠;千裏姻緣壹線牽。126.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恨讀書遲。127.莫非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128.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壹歲光陰不可輕。129.峨嵋本是嬋娟刀;殺盡天下風(fēng)流人。130.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131.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132.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133.但得柔情消俠氣,此生長願伴妝臺。134.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135.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136.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月分明。137.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陰。138.為人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139.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fēng)。140.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各自回頭看後頭。141.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142.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143.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144.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145.強中自有強中手;惡人須服惡人磨。146.兩腳踢翻塵世路;壹肩擔(dān)盡古今愁。147.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148.怕小人不是無能;敬君子方是有德。149.若要洞房花燭夜;除非金榜題名時。150.貧賤之交莫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151.自古正邪同冰炭;毀譽於今辨真?zhèn)巍?52.四時積雪稱長白;猶見飛龍入翠微。153.春心莫共花爭發(fā);壹寸相思壹寸灰。154.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155.春風(fēng)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156.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華。157.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158.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159.我勸天公重抖擻;不俱壹格降人才。160.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雲(yún)帆濟滄海。161.四海論交有豪氣;壹門風(fēng)雅喜多才。162.刪繁就簡三秋樹;立異標(biāo)新二月花。163.乾坤對應(yīng)融天下;正友相誠會意中。164.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落葉舞西風(fēng)。16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66.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167.梅須謙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168.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青氣滿乾坤。16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170.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171.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172.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173.醉覺乾坤大;閑知日月長。174.天地英雄氣;千秋尚稟然。17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176.將相本無種;男兒當(dāng)自強。177.生當(dāng)作人傑;死亦為鬼雄。178.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7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180.開張?zhí)彀恶R;奇逸人中龍。181.國家如有難;我應(yīng)作前鋒。18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83.不知有漢;無論魏晉。18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185.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86.才華聚財;人品贏人。18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188.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189.雲(yún)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190.春歸花不落;風(fēng)靜月長明。191.淵深識魚樂;樹古多禽鳴。192.行到水窮處;坐看雲(yún)起時。193.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94.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195.淡泊以明誌;寧靜而誌遠。196.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197.書存金石氣;室有蕙蘭香。
198.業(yè)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199.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200.法取漢唐尋氣韻;書隨時代見精神。201.道心淡泊對流水;字體變化如浮雲(yún)。202.千古丹心明日月;壹身正氣寫春秋。203.先天下之有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204.青天有幸埋忠骨;白鐵無情鑄奸佞。205.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206.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20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歸奢。208.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萬世師。209.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210.勤能補拙是良訓(xùn);壹分辛苦壹分才。211.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212.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fēng)吹雨灑江天。21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214.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萬千河。215.四海翻騰雲(yún)水怒;五洲震蕩風(fēng)雷激。216.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21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第四篇:中國古代十大最杰出的外交官
中國古代十大最杰出的外交官 ——“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論語》中說:“出使四方,不辱君命?!蔽覈糯陀泻芏嗤饨皇构?jié)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負(fù)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yán)。筆者精選了其中最杰出的十位外交官,在此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他們的事跡。
1、晏子
晏子名嬰(?一前500年),宇平仲,山東高密人,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fēng)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于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博聞強識,善于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論。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nèi)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晏嬰不但在迎接外國使節(jié)的時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國之時,每次也能態(tài)度決然,隨機應(yīng)變,不辱使命。在民間流傳很廣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褒獎備至,用“不辱使命,雄辯四方”八個字來形容他的外交活動。他的生平事跡基本被收入到了《晏子春秋》一書中,該書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語言簡練,情節(jié)生動,寫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
2、藺相如
記得在小學(xué)就學(xué)習(xí)過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的故事,就記住了藺相如這位出身微賤卻智勇兼?zhèn)涞耐饨皇构?jié)。藺相如(?-前260年),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索“和氏璧”,宦官繆賢推薦手下門客藺相如出使。他奉命帶璧入秦,當(dāng)廷力爭,完璧歸趙,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九年后,秦又派使臣去趙國,約會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與秦王相見,他又隨趙王同行,在筵席上,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大長了趙國的志氣,大滅了秦國的威風(fēng),因功得任為上卿。他與廉頗一將一相,生死與共,和衷體國,使秦國長時期內(nèi)不敢出兵攻打趙國。
3、張騫
張騫(前164~前114),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他體魄健壯,性格開朗,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jié)h朝能與中亞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yōu)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西域諸國當(dāng)時無史籍記載,張騫所報道,備載于《史記》、《漢書》中,是研究中亞史所根據(jù)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價值。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nèi)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jīng)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西域(主要指今新疆)也成為最早納入中國版圖的邊疆地區(qū)。
4、蘇武
蘇武牧羊的故事家喻戶曉,蘇武也以其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名垂青史。和其他九位外交使節(jié)不同的是,蘇武的經(jīng)歷充滿了悲壯和苦難,這也正是他得以上榜的原因。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今陜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quán)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lǐng)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wù),準(zhǔn)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fā)生了內(nèi)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逼迫背叛漢朝,臣服單于。匈奴人勸降不成,就把他獨自一人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jié)和一小群羊。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始終守志不屈。公元前81年,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單于終于放回了蘇武。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fā)全白了?;氐介L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fā)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jié),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鴻雁傳書的典故就來自蘇武的事跡。
5、班超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奉車都尉竇固代北匈奴,以班超為假司馬,將兵別擊伊吾,戰(zhàn)于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隨后,固又遣超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南道,先到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帶)。適遇北匈奴也遣使者來鄯善,班超定計,消滅了匈奴使者,鄯善遂專心臣服于漢。竇固奏報朝廷,升超為軍司馬。班超復(fù)受命出使,竇固想增加他的兵員,班超辭謝,仍率原來的部下三十六人到于闐(今新疆和田一帶),于闐也聽從了他的命令。十七年,班超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帶)。疏勒王兜題為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所立,非本國人,班超廢除兜題,另立疏勒前王兄子忠為王,深得疏勒國人擁護。十八年,焉者(今新疆焉耆一帶)、龜茲攻殺西域都護陳睦和己校尉關(guān)寵;適逢明帝去世,漢朝盡撤西域屯兵,超獨留疏勒,孤立無援,龜茲、姑墨(今新疆阿克蘇一帶)不斷前來攻擊。章帝下詔命超還朝。班超回到于闐,于闐王侯等痛哭流涕,抱住班超的馬腳,不讓他東行,超因此復(fù)還疏勒。建初三年(公元78),班超率疏勒、于闐等國兵大敗姑墨,想乘此平定西域,遂上疏請兵。朝廷遣兵增援超。八年,拜超為將兵長史。第二年,又遣和恭等率兵受超指揮。時莎車(今新疆莎車一帶)與龜茲連兵,疏勒王忠亦叛,班超設(shè)計擒殺之。章和元年(公元87),班超率于闐諸國兵大破莎車,莎車降,超威震西域。貴霜王遣使奉獻,并求娶漢公主,超拒絕他的請求,因此懷怨。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貴霜王遣副王謝率兵七萬越過蔥嶺攻超。班超堅壁清野,謝糧盡援絕,即遣使請罪,超放其生還,許其撤退,貴霜王此后不敢再侵犯漢朝。三年,龜茲、姑墨皆降,漢廷以超為西域都護,駐龜茲境。六年,超率龜茲、鄯善諸國兵討焉耆,大破之,斬其王,為陳睦報仇。西域遂平,五十余國都遣質(zhì)子臣屬于漢。七年,封超為定遠侯。九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抵達安息西境,未到大秦而還。十二年,班超年老,上疏請歸,乃詔超還。十四年,班超到洛陽,拜射聲校尉,不久去世。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平定了城郭諸國的內(nèi)亂,對外抵御了強敵,人心向附,威信很高。他在西域進行軍事活動,主要依靠當(dāng)?shù)乇?。為政寬簡,吏士團結(jié)。自漢置西域都護以來,前后擔(dān)任此職者,無人能與他的功績相比。投筆從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
6、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亮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魏蜀吳三國之中,蜀在國土面積、人口資源及軍事實力等方面相對弱小,之所以能夠形成和維持鼎立局面,相當(dāng)大程度上靠的是諸葛亮的外交謀略。長阪之?dāng)?,劉備集團幾近覆滅,如果繼續(xù)以殘存的一萬多士兵的軍力和曹操數(shù)十萬大軍抗衡,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正是在這關(guān)鍵時刻,諸葛亮主動請纓,出使江東,用外交手段建立了孫劉聯(lián)合抗曹統(tǒng)一戰(zhàn)線,后來更是取得赤壁大戰(zhàn)的勝利,粉碎了曹操一舉南下的企圖。諸葛亮此次外交上的勝利,保存和壯大了劉備集團的勢力,為鼎立一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諸葛亮第二次重大外交謀略是夷陵大戰(zhàn)失敗后,對劉備外交路線的重大調(diào)整。關(guān)羽陣亡,荊州失守,導(dǎo)致孫劉聯(lián)盟的徹底破裂。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內(nèi)外交困?!堵≈袑Α诽岢龅摹翱缬星G、益”的戰(zhàn)略受到挫折,國內(nèi)新主年幼,軍事將領(lǐng)接連喪失,人才青黃不接,而外部戰(zhàn)線拉長,面臨兩個敵人。假如按照劉備的外交路線走下去,繼續(xù)和孫權(quán)爭奪荊州,那么,蜀國只能在魏吳夾擊之下加速滅亡。冷靜分析形勢之后,諸葛亮果斷地作出戰(zhàn)略調(diào)整,決定放棄荊州,以最大的誠意與吳國重建聯(lián)盟,以尋求東吳在東線的支援與配合。諸葛亮先后派宗瑋、丁厷、陰化等人出使東吳,但成效不大。最后,諸葛亮意識到必須派高規(guī)格的使節(jié)出訪。于是他便安排當(dāng)時任尚書的鄧芝到吳國去,終于打破堅冰,使吳蜀關(guān)系得到恢復(fù),也促使孫權(quán)與曹魏集團決裂。諸葛亮外交謀略的核心,就是聯(lián)吳抗魏。由于諸葛亮施行了切合實際的外交路線,為蜀漢贏得了寶貴外部環(huán)境,從而可以一心一意北伐。至于北伐最終失敗,那又另當(dāng)別論,絲毫不能掩蓋諸葛亮出色的外交謀略。
7、王玄策
王玄策,生歿年及出身地均不明。他的上榜主要是因為他在出使天竺(今印度)時的臨危不懼,一戰(zhàn)成名。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瑪卡達送使節(jié)來唐,因而以對其答札之副使節(jié)身份,于643年前往、646年歸國。接著,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天竺的王位篡奪事件(也是王的揚名之戰(zhàn),在下文將介紹)。于658年第三度被選為往印度之使節(jié),在各地訪問之間,還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參拜。貞觀22年,太宗皇帝派王玄策出訪天竺。玄策帶了副使蔣師仁和唐僧的師弟辯機和尚做翻譯。從騎五十余,從長安出發(fā),行了數(shù)月,總算進入天竺境內(nèi)。摩迦陀王已死,阿羅順那篡位,聽說大唐使節(jié)入境,竟派了二千兵將伏擊。玄策,師仁及五十從騎都是久經(jīng)沙場,雖慌不亂,排成雁行陣把應(yīng)該辯機夾在陣中,奮力殺出叢圍。直逃入吐番境內(nèi),松贊干布聞訊親帶千騎往援,結(jié)果只救出了玄策,師仁,辯機三人,從騎盡皆戰(zhàn)死,全隊覆沒。玄策大怒之余,檄召鄰近各部軍府節(jié)度使,及近處各大唐屬國,集兵馬萬余,自為總管,師仁為先鋒,一仗擊潰天竺數(shù)萬頭象騎,直取茶和羅城。阿羅順那大驚,守城不出。玄策一心報仇,拿出唐軍攻城的各種武器:云梯,石車,火攻,狠攻了三月余,終攻得茶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一路追殺,斬天竺兵將三千,另大半趕入恒河中溺死。玄策以師仁為先鋒,自為后應(yīng),趁勢攻入中天竺,發(fā)誓要盡滅天竺。天竺兵將與唐軍一接仗便潰不成軍,阿羅順那無奈只好棄國投奔東天竺,求助東天竺王尸鳩摩的援兵,接著再收集散兵殘將,欲反攻唐軍。玄策欺天竺不通兵法,只知蠻斗,設(shè)了分兵伏殺計引阿羅順那上鉤,一舉全殲阿羅順那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余眾盡皆坑殺。阿羅順那的妻子尚擁兵數(shù)萬,據(jù)險堅守朝乾陀衛(wèi),也被師仁擊破,逃的逃,降的降。至此遠近城邑望風(fēng)而降,中天竺遂滅,共收得土地五百八十余所。因東天竺援兵阿羅順那,玄策欲順勢再亡東天竺,東天竺王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三萬頭,弓刀纓絡(luò)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以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罷兵回朝。執(zhí)阿羅順那及一干降臣,綁俘長安,太宗皇帝大喜過望,下詔封賞玄策,授朝散大夫。王玄策的以戰(zhàn)促和、先戰(zhàn)后和或許有違外交的和平宗旨,但是的確也是在特殊情況下的不得已而為之。他的屠滅中天竺之役也是古代史上有據(jù)可查的唯一一次中印戰(zhàn)爭。
8、富弼
富弼(1004—1083)字彥國﹐北宋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宋仁宗時,宋、遼關(guān)系又趨緊張,契丹屯兵北境,要求遣使談判,劃地與遼。當(dāng)時北宋朝臣上下因敵情叵測,無人敢擔(dān)使者之任。面對主憂臣辱,富弼挺身而出,兩度出使契丹。在談判中,他從各方面陳述了雙方的利害關(guān)系,不卑不亢,仁而有威,致使契丹之主自知理虧,遂息兵寧事。使南北之民數(shù)十年不見戰(zhàn)事,天下稱善。在積貧積弱的趙宋王朝,能有富弼這樣一位有膽有識的外交人才實屬難得!
9、李鴻章
提起李鴻章,想到的就是清朝末年那一系列的賣國條約,李鴻章也一度被扣上了賣國賊的帽子。但是真正的李鴻章卻是在“弱國無外交”的殘酷現(xiàn)實下,一個內(nèi)心苦悶矛盾、不避勞苦、不畏謗言的外交家。他認(rèn)為在追求自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外須和戎,內(nèi)須變法”的洋務(wù)總綱,也就是在列強環(huán)伺,外侮日甚的環(huán)境中,盡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為中國的洋務(wù)——自強建設(shè)贏得盡可能多的和平時間。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負(fù),處理過許多重大的對外交涉。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在辦理完天津教案后不久,李鴻章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了《中日修好條規(guī)》,這是一個雙方平等互惠的條約,但李鴻章從簽約過程日本人的姿態(tài)中,看出日本“日后必為中國肘腋之患”。果然,十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臺,李鴻章積極支持清政府派沈葆楨作為欽差大臣率艦隊赴臺灣巡閱,并調(diào)駐防徐州的淮軍唐定奎部6500人分批前往臺灣。此事最后以簽訂《中日臺事條約》而暫時平息。在與日本交涉的前后,李鴻章還分別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與秘魯簽訂了《中秘通商條約》;光緒二年(1876年)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前者旨在保護華工;后者則是因“馬嘉理案”導(dǎo)致的中英間的嚴(yán)重交涉。李鴻章在英國公使威妥瑪以下旗宣戰(zhàn)的要挾下,巧妙地利用國際法挽回決裂之局。在他建議下,清政府派郭嵩燾赴英國道歉,郭氏遂成為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zhàn)爭在越南境內(nèi)初起,清廷命李鴻章統(tǒng)籌邊防戰(zhàn)事。李鴻章則認(rèn)為“各省海防兵單餉匱,水師又未練成,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zhàn)事”。他先與法國駐華公使寶海簽訂“李寶協(xié)議”,旋為法國政府反悔,繼與法駐日公使洽談未果;當(dāng)戰(zhàn)爭進入膠著狀態(tài)時,慈禧改組軍機處,主和輿論漸起。李鴻章在光緒十年(1884年)四月十七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了《李福協(xié)定》,五月,隨著法軍進攻諒山,協(xié)議又被撕毀,直至清軍在廣西和臺灣戰(zhàn)場分別取得勝利后,李鴻章才最終與法國代表巴德諾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結(jié)束了戰(zhàn)爭。在簽訂《辛丑條約》時,盡管李鴻章已是風(fēng)燭殘年的老邁之軀,但是仍據(jù)理力爭,巧妙利用國際法和西方列強之間的矛盾,雖賠償巨款,卻最終免于中國被瓜分。李鴻章外交的特點是:一是以夷制夷,相信列強的調(diào)停,但是這是在自己利益格局內(nèi)讓別人打架;二是外須和戎,通過妥協(xié)退讓,換得他人的諒解、寬容,和平共處,以換取喘息、發(fā)展時間;三是相信國際法的約束力。李鴻章“一生功過在和戎”、近代外交第一人、環(huán)游歐美各國第一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成為“東方俾斯麥”。就這樣一位忠君愛國、鞠躬盡瘁的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在他的祖國卻幾乎無人能夠理解和接納他,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悲劇!針對后人對李鴻章的種種詬病,筆者曾賦詩一首,以表對這位偉人的無限尊敬和同情?!蹲x李鴻章傳有感》:才高何懼器晚成,平發(fā)滅捻竟全功。出將入相權(quán)位重,內(nèi)安外攘世事通。身逢亂世天柱傾,欲以只手補蒼穹。苦心洋務(wù)求中興,甲午折戟轉(zhuǎn)頭空。生前身后皆垢詈,枉負(fù)百年賣國名?。ㄓ?004.5)
10、曾紀(jì)澤
自從在中學(xué)歷史課本上知道這位不畏威脅利誘、機智勇敢,成功的從侵略成性的北極熊口中奪食時,我就記住了這位將門中的虎子。曾紀(jì)澤(1839~1890)中國清末外交官。湖南湘鄉(xiāng)(今雙峰)人,字劼剛,曾國藩長子,“少負(fù)俊才”。1870年(同治九年)由蔭生補戶部員外郎,1877年(光緒三年),以承襲爵位入京,與在華西方教士和外交官交游,進一步了解外國情況。1878年,派充出使英國、法國大臣,在英辦理訂造船炮事宜,補太常寺少卿,轉(zhuǎn)大理寺。1880年,兼充出使俄國大臣,往圣彼得堡談判改訂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里瓦幾亞條約》,于次年2月24日簽訂《中俄改訂條約》(即中俄《伊犁條約》),在界務(wù)和商務(wù)方面爭回部分主權(quán)。美麗富饒的新疆伊犁今天之所以仍屬中國版圖,曾紀(jì)澤功不可沒,這一功績也是他入選的最主要原因。1883~1884年,在巴黎就法國侵略越南問題與法政府談判,并建議清廷積極備戰(zhàn),堅決抵抗,反對在天津簽訂的《中法會議簡明條款》。1884年4月,被免出使法國大臣兼職。1885年6月,交卸出使英、俄大臣職。離英回國前,在倫敦《亞洲季刊》上發(fā)表《中國先睡后醒論》,闡述對中國內(nèi)政外交和列強對華政策的觀點,有一定的影響?;貒?,因朝政腐敗,終未施展其才。
除上述十人外,中國古代還有一些較為有名的外交使節(jié),比如戰(zhàn)國末年的唐雎(在中學(xué)時學(xué)過一篇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但其影響和意義卻無法和以上十人相比,因此未入選。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稱職的外交官他要具備的素質(zhì)要比那些單純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要更全面:他必須要愛國,要清楚地認(rèn)識到自己國家的利益所在;要機智,有極為出色的語言和交際能力;要知己知彼,了解對方的政經(jīng)社情,善于準(zhǔn)確把握對方的弱點,發(fā)現(xiàn)雙方利益的匯合點。此外,還要有氣節(jié)和精神。而上述十位我國古代的外交官就正因具備了這些素質(zhì),才能夠做到了“出使四方,不辱君命”!
(一己之言,不當(dāng)之處,歡迎批評指摘?。?/p>
第五篇: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
中國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示兒》。詩是這么寫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首詩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臨終遺囑。詩中表達了一個行將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fù)的那一天,告訴他勝利的消息。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他就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陸游。
陸游是中國南宋詩人,生于公元1125年。陸游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金國頻頻向宋朝發(fā)動戰(zhàn)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zhàn)亂和動蕩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熏陶,很早就養(yǎng)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xiàn)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xué)習(xí)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zhàn)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xiàn)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軍中生活,在陸游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著戎裝,來往于前線各地,抗敵將士的艱苦生活和愛國熱情,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豪邁而悲壯也成為他一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調(diào)。
作為一名杰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9300余首。這些詩中大多數(shù)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guān)的?;蛘呙鑼懟馃岬能娭猩睿笆б屡P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托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dāng)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除了詩歌作品,陸游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記生活瑣事,有的議論國計民生,有的敘述友人事跡,但都貫穿以愛國情感,有很強的感染力。
陸游一生飽經(jīng)憂患,對普通人民所處的環(huán)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同代詩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陸游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對他以后的宋代文壇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還在于他強烈執(zhí)著的愛國主義精神方面。他的詩文作品,對遭受異族壓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當(dāng)民族的生死存亡關(guān)頭,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位在自己85歲的生命歷程中深切關(guān)注祖國命運的詩人。
陸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詞人陸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門,原因依古人的說法是「不當(dāng)母夫人意」「二親恐其惰於學(xué),數(shù)譴婦,放翁不敢逆尊者意,與婦訣」.以上的意思是說,唐琬在夫家,與婆婆不合;或說因為夫妻兩人太恩愛,公婆認(rèn)為會妨礙陸游的上進之心,所以常常責(zé)罵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據(jù)陸游自已在晚年的詩作(《劍南詩稿》卷十四)是因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陸游與唐琬是相愛的,他們分手以后,陸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趙士程,但真正兩人的哀情傳世的一段,就是兩人的重逢於相別后的十年,在紹興城外的沈氏園中,那是一個春日,陸游來此賞春,而唐琬和丈夫趙士程
也來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兩人重逢,又無法當(dāng)面相訴離情,隨后,唐琬派人送來一些酒菜,默默以示關(guān)懷,而就與丈夫離去,陸游在傷心之余,就是園子的壁上題下了一首哀怨的《釵頭鳳》.
兩人重逢后沒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憂傷而憂死(在歷史上記載:「未幾,怏怏而卒」--沒有多久,就心情憂郁而死)
陸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歲,1208年),又來到沈園,寫下了: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dāng)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正是陸游對唐琬最深的懷念,第二年,陸游終於也追隨著唐琬去到另一個世界了.
陸游共有七子?!蛾懹文曜V》中有記述:長子陸子虞,次子陸子龍,三子陸子修,四子陸子坦,五子陸子約,六子陸子布,七子是陸子聿。
沈園絕戀
沈園位于紹興市區(qū)東南的洋河弄。宋代池臺極盛,為越中著名園林。據(jù)載:南宋詩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卻為陸母所不喜,陸游被迫與唐琬分離,后來唐改嫁趙士程,陸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們春游沈園相遇,陸游傷感之余,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鳳》詞,唐琬見了不勝傷感,也和詞一首,不久便憂郁而死。陸游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賦詩憶詠園,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句。沈園亦由此而久負(fù)盛名,數(shù)百年來,風(fēng)雨滄桑,沈園已“非復(fù)舊池臺”。
近年來紹興重建了沈園,在其東部建雙桂堂,內(nèi)辟陸游紀(jì)念館,展出了陸游在沈園的經(jīng)歷,以及陸游的愛國史跡和在文學(xué)上的輝煌成就。中部為宋代遺物區(qū),這里的葫蘆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遺物。園西為沈園遺跡區(qū),以氣勢雄渾,表制古樸的孤鶴軒為中心。正南用出土斷磚砌成的斷垣上,刻有當(dāng)代詞學(xué)家夏承燾書陸游的《釵頭鳳》詞,點明了造園主題。東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閑云亭,登亭可攬全園之勝。孤鶴軒之北,有碧池一泓,池東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為冠芳樓,底樓設(shè)茶室,供游人品茗。整個園林景點疏密有致,高低錯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頗具宋代園林特色.贊同8| 評論 李白鐵杵磨成針,賈島推敲,孟郊對挫欽差。。。等等追問要具體些
回答
1、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崩畎讍柕溃骸拌F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xué)業(yè)。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xiàn)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
2、賈島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fù)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當(dāng)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jié),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于是并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wù)撟髟姷姆椒?,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jì)(現(xiàn)甘肅省秦安縣隴城),701年正月十六[1][2][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李白市)所生,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為主。他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白出生于盛唐時期,但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卻在漫游中度過,游歷遍跡了大半個中國。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yīng)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jié)交朋友,拜
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xiàn)政治理想和抱負(fù)。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xù)北上太原、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這時他已結(jié)交了不少名流,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詩篇。李白不愿應(yīng)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dāng)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fù)。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fēng)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quán)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xù)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dāng)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wù)摰澜?jīng)。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岷山,潛心學(xué)習(xí),多年不進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yǎng)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yǎng)員。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yǎng)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rèn)定他們有道術(shù),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墒牵硕纪裱跃芙^了。當(dāng)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jīng)》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jīng)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yè),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關(guān)于唐代詩人王維的事跡有哪些 2011-2-15 22:55 提問者:華師大論文 | 瀏覽次數(shù):1393次
早熟,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yīng)試,由于他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guān)他在王維塑像
音樂上的天賦,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闭垇順穾熝葑?,果然分毫不差。在詩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jīng)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當(dāng)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zhì),自然會深受贊賞。因此,二十一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出仕后,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yǎng)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布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閑自在的生活。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卷入意外的波瀾當(dāng)中。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fā)了安史之亂。在戰(zhàn)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dāng)了偽官。而這在戰(zhàn)亂平息后卻成了嚴(yán)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dāng)斬,幸其在亂中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加上當(dāng)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隨皇帝出逃)的求情,懇請將其官職等換其兄性命,王維才得免于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后,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fù),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yè),后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
隱的生活。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nèi)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xù)隱居的愿望。詩中寫景并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fēng)。
《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父處廉,終汾州司馬,徙家于蒲,遂為河?xùn)|人。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俱有俊才,博學(xué)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歷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
王維
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闋,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
祿山陷兩都,玄宗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維服藥取痢,偽稱瘖病。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陽,拘于普施寺,迫以偽署。祿山宴其徒于凝碧宮,其樂工皆梨園弟子、教坊工人。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辟\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于行在,肅宗嘉之。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zé)授太子中允。乾元中,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復(fù)拜給事中,轉(zhuǎn)尚書右丞。
維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王維
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維尤長五言詩。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而創(chuàng)意經(jīng)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云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之曰:“《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樂工按之,一無差,咸服其精思。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在京師日飯十?dāng)?shù)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shù)幅,多敦厲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代宗時,縉為宰相。代宗好文,常謂縉曰:“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于諸王座聞其樂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進來?!笨N曰:“臣兄開元中詩百千余篇,天寶事后,十不存
一。比于中外親故間相與編綴,都得四百余篇?!币钊丈现?,帝優(yōu)詔褒賞??N自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