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兒園托班美術活動《蘸蘸變變》的三次反思
幼兒園托班美術活動《蘸蘸變變》的三次反思
幼兒園托班美術活動《蘸蘸變變》的三次反思
美術活動《蘸蘸變變》,主要讓托班幼兒通過學習用滾筒蘸著顏料滾印出各種不同的圖案,促進他們手眼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但在實際活動中,由于對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不夠,剛開始活動很不盡人意。在不斷的調整和反思中,我對托班幼兒有了更深的認識。以下是《蘸蘸變變》三次活動的實錄、反思、調整和體會。第一次
3月30日,我任選了班上六名幼兒開展這一活動,并做了以下準備:將精心設計的小動物形象藏在鋪滿桌面的白報紙下面;滾筒、顏料、夾子和晾衣竿若干。教學實錄
老師:寶寶,我們今天一起來玩一個變魔術游戲,好嗎? 幼兒將眼睛閉上,等著老師變魔術。
此時,不知什么原因,駿駿將鋪在桌上的白報紙弄破了一個角,里面憨態(tài)可掬的小棕熊露了出來。這下他高興極了,大喊起來:“看,小熊!”六個孩子頓時炸開了鍋,根本不管老師要變什么魔術。駿駿臨座的利利趕緊也翻起那個已破的一角,試圖尋找什么,終于也拿到了藏在里面的小熊貓。她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揮舞著手中的小熊貓喊道:“老師,我也找到了,我找到的是小熊貓,多好看!”其他四個原本想看看老師眼色的小機靈鬼終于再也按捺不住,也想從報紙底下找出點什么。老師:哦,有這么多的小動物,它們沒蓋被子,多冷啊!我們給它們蓋好被子,好嗎? 我試圖用游戲的口吻和情境將孩子們拉回到我所設計好的流程上來。結果,有四個孩子能跟著我?guī)托游锷w好“被子”,但很顯然他們的思緒還是在剛才的小動物身上,而駿駿和利利仍在下面小聲地交流個不停。老師:利利、駿駿,我們也來給小動物蓋上被子,好嗎? 我還是想用游戲的口吻和情境將這兩位孩子拉回到我所設計好的流程上來,繼續(xù)做了一下努力,但收效甚微。
老師:你們是不是很想知道下面藏了什么,那我們就一起來變個魔術,看看你們能變出什么?“變變變,變魔術,一、二、三……”可以看出,這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這個活動只是順著預設的環(huán)節(jié)勉強地進行,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反思
這次活動之所以進行得比較勉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有兩個。一是對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識不夠。這個活動在開始時出現(xiàn)了小小的意外,正是這個意外,影響了孩子們的情緒,最后活動只能勉強進行。出現(xiàn)意外后,雖幾經(jīng)引導,但孩子的情緒仍受很大影響。因為托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注意力易渙散,一旦受影響很難再集中,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是“不聽勸”的。
二是預設性太強。在這個過程中,我總是過多地考慮自己的想法,總想引導幼兒跟隨自己的設計走,讓孩子來適應老師,這其實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也是不適合孩子的。如果我當時不想著把孩子引導到自己預設的環(huán)節(jié)上來,而是針對出現(xiàn)的意外“將計就計”:既然孩子們看見了預先藏好的小動物,那干脆就順勢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看看、講講自己發(fā)現(xiàn)的小動物,那活動進行起來就順利多了。第二次
第二天,我又任選了班上另六名幼兒進行活動,并做了以下教學準備:將小動物形象掛在作品展示區(qū)的粘鉤上;創(chuàng)設森林的情景;滾筒、顏料、夾子和晾衣竿若干。教學實錄
老師分別出示沒有顏料和有顏料的滾筒,在紙上滾,激發(fā)幼兒興趣??吹嚼蠋煗L出的網(wǎng)狀花紋,幼兒進行了充分的想像,有“老虎的籠子”、“抹布的花紋”、“魚網(wǎng)”、“包西瓜的網(wǎng)”,等等。老師:我們一起到森林里去玩,看看有哪些小動物? 幼兒相互交流對“小動物”的認識。
老師示范用滾筒蘸上顏料給小動物的衣服滾印上漂亮的花紋。幼兒嘗試著給自選的小動物的衣服印上漂亮的花紋。
不到五分鐘,六個孩子全都滾印好了。若竹、加程跑過來問我:“老師,我還想要小動物,還要滾一滾?!绷⒔瓌t干脆不管下面應該做什么,反復地滾印著,極其投入。老師:請你的小動物到外面去曬太陽。幼兒將自己的小動物夾到晾衣桿上(復習夾夾子的技能)。老師:請和你的動物朋友說句最好聽的話。幼兒自由地和自己的動物朋友說話:“小兔,你真漂亮!”“小狗,你真好!”…… 反思
這次活動開展得也不是很令人滿意。首先,對活動的主體性把握不夠。因為有了上次活動失敗的經(jīng)驗,我對活動進行了調整,整合進許多對孩子發(fā)展有益的元素,如復習對各種小動物的認識、練習夾夾子、學習說一句好聽的話,等等。但這是一個美術活動,幼兒的主體活動應該是操作滾筒,印出漂亮的花紋,整合了太多的內容,就使主體活動削弱了。在這個活動中,滾的過程只持續(xù)了四五分鐘,根本沒能讓孩子滾得盡興。我覺得應該去除一些多余的環(huán)節(jié),把滾印的環(huán)節(jié)加強,使活動變得更為簡單,更滿足孩子的需要。
其次,材料的投放形式阻礙了孩子的操作。在調整活動中,由于過多地注重了教學的情境性、游戲性,忽視了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導致教學材料和幼兒需求之間產生了矛盾?;顒又校⒆觽?/p>
不在乎是給哪個小動物穿衣服,只注重用滾筒蘸顏料滾印花紋的動作變化及滾印動作的過程,給動物穿衣服這樣的形式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操作空間,不能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第三次
4月4日,我再次任選了第三批六名幼兒進行活動,并做了以下準備:三張桌子,上面鋪滿鉛畫紙;滾筒和顏料若干。教學實錄 活動在進行簡單的導入后,我就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滾筒和顏料,在空白的紙上盡情地滾印。他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嘗試著用不同花紋的滾筒滾出不同顏色的花紋,并對自己印出的花紋進行想像。他們非常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滾得極為盡興?;顒涌旖Y束時,孩子們都跑來激動地請我去欣賞他們的作品。反思
根據(jù)孩子的需要,我在活動中去除了一些比較程式性的環(huán)節(jié),突出活動的主體部分,使活動更為簡單,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充分地操作,從而真正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這三次美術活動,給了我頗多的體會和啟示。
適合孩子,才是適宜的教育。托班孩子有著他們自己的發(fā)展特征,他們不會按照成人認可的或刻意安排的模式走,而是表現(xiàn)得更加自我。所以,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一定要注重讓孩子做在前,“讓老師來適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來適應老師”,雖然這只是兩個詞位置的變化,但意義和過程卻有著太多的不同。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托班的活動要簡單一些,不宜有太復雜的結構,一定要去除一些老師預設的不必要的程式性的結構,讓活動更為簡單,這樣才是真正從托班幼兒的需要出發(fā),順應他們自身的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造適合托班孩子的教育。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活動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孩子才會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自然、和諧地發(fā)展。
自我反思,也是實踐改進的有效途徑。這三次活動是對教育活動設計――實踐――反思――調整――再實踐――再反思――再調整的過程。第一次準備不夠充分,過于注重活動預設的流程;第二次因為想準備充分以至環(huán)節(jié)過多、結構太復雜;第三次雖簡單卻順應了孩子發(fā)展的需要。在這個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我對托班孩子的學習特點有了進一步認識:要使孩子在老師提供的學習環(huán)境中較自我地學習,就要去除一些以往教學中的“套路”,使活動更簡單,給予孩子更多自我嘗試的機會,做一個適時的引導者,而不是控制者。
第二篇:幼兒園托班美術教案
幼兒園托班美術活動《小鼻子》
活動目標:1.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2.了解鼻子的用途。
活動準備:沒有鼻子的臉譜畫紙(教具和學具)一束花 四盤醋
橡皮泥
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魔術變變變:變出鮮花,引出鼻子。
2、通過讓幼兒聞花、醋來介紹鼻子的用途,即鼻子
可以聞氣味。
3、學習兒歌《小鼻子》,進一步了解鼻子的作用。
小鼻子: 小鼻子,小鼻子,東聞聞,西聞聞,香香的東西在哪里。
4、拿出教具臉譜,示范用橡皮泥給臉譜貼鼻子。強
調鼻子的位置。
5、分發(fā)臉譜及橡皮泥,讓孩子自己操作,為臉譜貼
鼻子。形狀不限。
第三篇:幼兒園托班美術教案
幼兒園托班美術教案:七彩雨
設計思路:
幼兒對玩色有較高的興趣,能大膽而富有個性的玩色。本活動將營造繽紛多彩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幼兒的想象力,運用多彩的短線和圓點創(chuàng)造出富有個性的七彩雨及多樣的小水花,以引發(fā)幼兒的興趣。針對幼兒現(xiàn)有的繪畫基礎,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畫面,同時鼓勵幼兒不斷地變換顏色,大膽地表現(xiàn)。
活動目標:
1、幼兒調換顏色的方法。
2、幼兒是否能點出多變的七彩雨。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油畫棒、各色水粉顏料、鉛畫紙、水粉筆。
2、知識準備:觀察下雨及雨點落在池塘里出現(xiàn)小水花的情景。
活動流程:
啟發(fā)談話 操作演示 幼兒創(chuàng)作 游戲結束
活動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起興趣
“嘀答、嘀答”下雨了。雨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雨點嗎?是什么樣的?
小結:下大雨時,像根直直的、長長的線;下小雨時,一點點的。
二、操作演示,引出內容
1、演示討論,共同參與
1)油畫棒演示畫長直線雨
嘩!嘩!下了一場大雨。幼兒試畫(強調從天空中滴下來,直直的,長長的。)
2)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點怎樣的呢?(一點點的)小雨點落到了哪兒?(幼兒討論)
小雨點落到池塘里會怎么樣?(幼兒講講)邊講邊演示大小不同的水暈及水花。
2、激發(fā)興趣,嘗試取名
1)演示用各種顏色的短線畫小雨點。
雨越下越小,太陽公公出來了。咦,小雨點一下子變成了五顏六色,怎么回事?(幼兒講述)五顏六色的小雨點可真漂亮。
2)這么漂亮的小雨點,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幼兒取名:七彩雨、好看的雨等)
三、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創(chuàng)作:下雨啦,我們一起來看漂亮的七彩雨。(雨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
1)能將最喜歡的顏色雨先畫出來嗎?
2)池塘里的水暈是什么樣的?有多少個?
2、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調換顏色畫的情況。
2)觀察幼兒能否畫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點。
3)能否添加自己喜歡的東西
四、以游戲方法結束
幼兒聽《小雨點》的音樂做游戲。
幼兒園托班美術教案:彎彎曲曲的小路
一、設計意圖:
小小班的孩子對于許多行為規(guī)則都不是很理解,他們更多的時候都是比較隨心所欲。比如,在戶外散步,外出考察等活動時,我們一般都要求幼兒一個跟著一個排好隊,排得整齊,然后出發(fā)。在行走的同時,出于幼兒安全方面考慮,也總是一直強調他們隊伍排整齊。但是孩子們卻總會有意無意走得歪歪扭扭,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另一方面,我考慮到小小班的幼兒已經(jīng)開始接觸油畫棒等較常見的繪畫工具,因此就設計了彎彎曲曲的小路這個美術游戲,意在通過該活動,使幼兒充分感受到走彎曲小路的樂趣,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一些行為規(guī)則,為今后更好的開展其他活動做準備。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沿虛線畫曲線,讓幼兒初步掌握畫曲線的方法,鼓勵幼兒使用多種顏色作畫;
2、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走走、爬爬、玩玩,感受活動的樂趣。
3、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并得到其中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課件、森林場景圖、幼兒作畫墊板、油畫棒
四、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入場
1、幼兒排好對一個跟一個隨著音樂入場,就座
2、觀看森林里的東西(課件),森林里有什么?
(二)、結合課件,講述故事
1、觀看課件,教師引導提問,并講述故事《捉迷藏》
2、毛毛蟲覺得彩色的彎彎曲曲的小路特別好看,非常喜歡,就又請來兩位好朋友來幫它變小路。(引導幼兒再次觀看沿虛線畫曲線的方法)
(三)、幼兒作畫
1、我們都來變小路,再把小路送給毛毛蟲做禮物。
2、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及時表揚能干幼兒,鼓勵他們使用多種顏色作畫。
(四)、走小路
這里有一條小路是通向毛毛蟲家的,讓我們帶上禮物去送給毛毛蟲吧。(幼兒隨音樂走彎彎曲曲的小路)
五、活動反思:
該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學習畫曲線,感受曲線?;顒又杏變号d趣較高。在作畫中我對他們的要求也是因人而異的,力求為每個幼兒都提供發(fā)展的機會,給予幼兒充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當然在活動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一開始課件有一點小失誤;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真正作到面向全體,導致有部分幼兒沒有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今后在其他活動中還應注意以上問題,做到讓活動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真正滲透。
幼兒園托班美術教案:小魚回家了
活動目標:
1.讓孩子能夠明白魚是生活在水里的 2.通過畫水的曲線,鍛煉孩子小手的肌肉組織
3.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
活動準備:
1.白紙、水彩筆人手一份
2.“小魚”若干;一條大魚:一面是哭臉一面是笑臉
活動過程:
一、引入
出示一條大魚問:這是誰???(幼兒回答)它怎么了?(哭臉)這個漂亮的小魚沒有家了,怎么辦呢?你們知道小魚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回答)
二、幫大魚找家
老師示范畫水(曲線):魚是生活在水里的,那我們現(xiàn)在沒有水怎么辦呢?老師想了個辦法,我們幫小魚在紙上找個家吧。
三、幫小魚找家
1.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漂亮的小魚沒有家呢,我們一起幫他們找家好不好
2.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演示一遍,把小魚貼到畫好的“水”里
3.老師這兒還有好多的小魚沒有家呢,請你幫幫忙把他們都找一個家好嗎?現(xiàn)在請小朋友在自己的紙上畫上漂亮的水,然后老師把小魚送到你的水里
活動結束
托班音樂教案:身體當小鼓
2011-07-18 10:17:17 作者:趙麗霞 來源:004km.cn [我要提問] 我要評論 [推薦] [收藏]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固定節(jié)拍xxxx。
2、讓幼兒樂于參與游戲,體驗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智慧樹音樂《小手拍拍》。
2、小鼓棒11對,鼓一只。
活動過程:
1、引出活動:今天,我們來了那么多客人老師啊,我們先跟客人老師打招呼吧。
2、暖身活動: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入場。
3、師請幼兒聽一聽、猜一猜,是誰發(fā)出的聲音?
(1)師神秘出示“小鼓”,并以小鼓的口吻像小朋友問好:“小朋友好!”
師:這是什么呀?
(2)讓幼兒親自感受敲擊小鼓發(fā)出聲音的樂趣。
師:哦,是一個小鼓,這個小鼓還會唱歌呢。誰能讓小鼓唱起歌?(請3-4名幼兒嘗試讓小鼓“唱歌”)
4、師引導激發(fā)幼兒用身體各部分當小鼓,并體驗和小鼓做游戲的樂趣;
(1)師:身體哪里可以當小鼓?
幼:肩膀肩膀可以當小鼓 咚咚咚咚(xxxx);
師:小鼓今天來和我們的身體做朋友的,想一想身體哪里還可以當小鼓呢?
小頭小頭可以當小鼓 咚咚咚咚(xxxx);
肚子肚子可以當小鼓 咚咚咚咚(xxxx);
胳膊胳膊可以當小鼓 咚咚咚咚(xxxx)。
(2)師:看看趙老師的后背還可以當小鼓呢(后背用手夠不著,可累了,可不可以找一個小朋友來幫忙???)
(3)幼兒用小伙伴的后背當小鼓,敲出節(jié)拍xxxx;
(4)兩個小伙伴交換一下(師:兩個小伙伴擁抱一下,給小伙伴說一句:“謝謝你,你辛苦了?。?/p>
5、集體表演游戲:
6、師帶領幼兒和小鼓一起律動(游戲結束)
小朋友,小朋友,快快走
一 二 一 二
咚 咚 咚 咚
托班美術教案:秋天的果園
2011-10-31 17:32:59 作者:anny 來源:學前谷 [我要提問] 我要評論 [推薦] [收藏]
活動目標:
1、認識紙的正反面,學習均勻地抹漿糊。
2、感受色彩與形狀的美,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加深對秋天成熟的果實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到果園觀察果實累累的蘋果樹、柿子樹、橘子樹、梨樹等。
2、活動前在墻上粘貼或畫好幾棵無果實的果樹,3、剪好的蘋果、梨、柿子、橘子紙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秋天的水果
1、教師出示蘋果、梨、柿子,請小朋友說出它們的名稱、顏色、長在什麼地方?它們什麼時候成熟?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豐收的果園》,讓幼兒知道秋天是蘋果、梨、柿子成熟的季節(jié)。
3、引導幼兒觀察墻上貼的果樹沒有果實,并以果樹媽媽傷心的口氣請小朋友幫助它貼上許多的水果寶寶。
二、粘貼水果
1、教師分別介紹剪好的蘋果、梨、柿子、橘子,請幼兒給四棵傷心的果樹媽媽貼寶寶。
2、教師鼓勵幼兒獨立上前給大樹貼水果。
3、教師觀察并發(fā)現(xiàn)操作正確的幼兒,請大家觀察他的方法,教師給予講解:xx在蘋果沒有顏色的一面均勻地抹上了漿糊,然后,輕輕地貼在樹枝上,壓一壓,蘋果貼好了。
三、觀察豐收的果樹
1、教師和幼兒一起站在貼好的果樹前,看看哪棵果樹的果子多,猜猜果樹媽媽的心情會怎樣?
2、讓孩子進一步體驗粘貼活動的快樂和幫助他人后的幸福感。
四、結束活動:引導幼兒幫老師收拾用具,自然結束教學活動。
托班藝術教案:好吃的糖葫蘆
2011-06-26 11:10:45 作者: 來源: [我要提問] 我要評論 [推薦] [收藏]
活動目標:
1、學習做糖葫蘆的技能。
2、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活動中體驗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橡皮泥、小棒若干根、一串糖葫蘆(實物)。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猜猜老師帶來了什么?
出示一串糖葫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糖葫蘆)
“小朋友吃過糖葫蘆嗎?好吃嗎?”
“娃娃也想吃糖葫蘆,我們來給它們做糖葫蘆吧!我們一起來做糖葫蘆。”
2、老師示范做糖葫蘆。
掰一塊橡皮泥放在手心然后兩手合起來搓成小圓,放在桌子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搓幾個小圓,然后用小棒串起來,變成糖葫蘆狀。糖葫蘆就做好了。
3、交代要求,開始操作。
(1)在操作時,提醒用正確的方法。
(2)做好一串糖葫蘆后,還可以再做另一串糖葫蘆,比比誰做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葫蘆
“比比誰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
表揚那些在活動中認真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將糖葫蘆送到娃娃家去,給娃娃吃。
體驗手印畫的創(chuàng)作樂趣
? ?
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手印的形狀大膽地想象,添畫成完整的物體形象。
2、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并在活動中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3、能保持畫面整潔,與同伴協(xié)調合作。
活動準備:白紙、記號筆、范畫、報紙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昨天我學了一種新本領,叫五指神功,你們想不想學?
你們看這是什么?這是一本武功秘籍,我們要學的功夫就在上面,想看嗎?
二、出示范畫引起興趣。
這些是什么?這些手印你們知道是怎么來的嗎?這就是我們神功的第一招:描手印。教師示范描,幼兒仔細觀察。請幼兒說說是怎么描的?你們還能做出其他不同的姿勢來嗎?請幼兒做各種姿勢。說說像什么。
三、教師引導示范。
1、教師指導幼兒練習描手?。ㄓ檬种缸龉P)。你們再來看看,這像什么???請幼兒回答。究竟這些手印會變成什么我們來看一看?出示范畫。你們看,這些手印變成什么了,是怎么變過來的呢?請幼兒回答。
2、神功還有最厲害的一招,這一招一個人完成不了,需要兩個人一起合作完成,你們想不想學?我們一齊來看看,出示雙手的范畫。這是什么?是怎么畫的?請幼兒說說。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第四篇:幼兒園托班美術教案
幼兒園托班美術教案:《漂亮的彩帶》
活動目標:
鍛煉幼兒十指協(xié)調性、靈活性,發(fā)展幼兒思維能力,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讓幼兒了解曲線,畫曲線,初步形成色的概念。
活動準備:皺紋紙,各色粉筆,白紙,獎勵品。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問早問好互動小游戲
2.引入
“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想不想看?”老師表演魔術,變出由皺紋紙做成的各色彩條在手中揮動。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們看,老師手里拿的象什么?”讓幼兒自由回答老師適當加以提示。
2.老師變換揮動方向,上下、左右、前后,讓幼兒回答象什么,如水草、波浪、絲巾、繩子等等,每說一個可讓幼兒復述。
3.老師根據(jù)幼兒說的在紙上畫,一邊畫,一邊教幼兒念水草、波浪……
4.讓幼兒舉起手來,和老師一起畫,強調手的動作,要進行曲線運動??啥嘧鰩妆椤?/p>
5.將幼兒分成幾塊,拿好油畫棒,到白紙?zhí)幃?。教師指導?/p>
三、結束部分幼兒作畫時,家長可參與進來,最后可把彩條分給幼兒玩耍。延伸活動:
最后把這些彩條全部收集起來,為下次迎接新年,用來裝飾教室。還可以在戶外活動“追尾巴”的游戲時,用來做尾巴。
杭州市稻香園實驗幼托園
苗苗班教師 徐海翠
2010 年12月10 日
第五篇:托班美術活動:天線寶寶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綠、紫四種顏色
2.讓幼兒學習掌握拓印的美術基本方法、常規(guī).3.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yǎng)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天線寶寶圖片各一。
2.廣告顏料、四開、十六開白紙、剪刀、漿糊、擦手帕若干。
3.《顏色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1、請出四個天線寶寶,引導幼兒認識紅、黃、綠、藍四種顏色。
2、欣賞《顏色故事》幫助幼兒認識事物顏色。
天線寶寶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好看的動畫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幼兒創(chuàng)作。
天線寶寶為我們帶來了這么好看的動畫片,還讓我們認識了四種顏色,我們怎么謝謝他們呢?我們用這些漂亮的顏色畫畫送個他們吧!
1)示范創(chuàng)作方法。
2)介紹活動內容、材料。
3)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4、幼兒作品展示。
5、延伸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后,用小剪刀制作小禮物送給天線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