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鄧小平到村支書家
鄧小平來村支書家做客1984年1月24日,鄧小平同志乘坐火車到深圳特區(qū),了解特區(qū)改革和發(fā)展的情況。第二天上午,他來到當時已經富裕起來的漁民村參觀。漁民村是創(chuàng)辦深圳經濟特區(qū)后迅速富裕起來的一個先進典型。1981年,全村戶戶收入過萬元,成為深圳經濟特區(qū)第一個萬元戶村。1982年35家農戶全部住進村里統(tǒng)一新蓋的每幢四房一廳的雙層小洋樓。
在村支部書記的吳柏森陪同下,小平同志參觀了村里的文化館。之后,村支書吳柏森還特意請小平同志到他家去做客。當時正值傳統(tǒng)春節(jié)將至,吳柏森家一派喜慶景象。陳設精致的客廳里,兩盆果實累累的金橘,增添了無限歡樂的氣氛。吳柏森請小平同志坐在客廳的軟沙發(fā)上,向小平同志數(shù)著家中的冰箱、彩電、洗衣機、音響組合??
在參觀過程中,吳柏森激動地說:“我們漁民能過上今天這樣幸福的日子,真是做夢也沒想到,感謝鄧伯伯!是黨中央和您為我們制定了好政策!”小平同志說:“應該感謝黨中央。”接著,小平一一詢問吳柏森家里幾口人,收入多少。當聽到這個村的普通勞動力每月收入高達四五百元時,他高興地說:“比我工資都高啊!”臨別時,鄧小平同志微笑地說,經過長期的奮斗,全國廣大農村都要達到這樣的生活水平,至少要一百年。陪同人員就說,不用那么長時間吧?小平又說:經過長期的奮斗,也得五十年。
小平離開深圳后,1984年2月2日,甲子年大年初一,《南方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fā)了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的消息,立即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及時向全世界傳遞了偉人的信心和“不走回頭路”的決心。
第二篇:到鄧小平于1992年南巡講話
到鄧小平于1992年南巡講話為止,新中國的對外戰(zhàn)略經歷了五個階段,在前三個階段,中國外交最高決策者為毛澤東,在后兩個階段是鄧小平,如下是簡要的回顧。
1、1949年新中國成立~50年代末。新中國成立于蘇美冷戰(zhàn)拉開序幕之后,鑒于蘇聯(lián)的支持和美國的否認,毛澤東等領導人為中國確定了以“一邊倒”為核心的三大對外戰(zhàn)略,與蘇聯(lián)結盟,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反對帝國主義陣營的戰(zhàn)爭政策和侵略政策,維護世界和平,支持民族解放運動。新中國先后與除南斯拉夫之外的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一些民族主義國家和西北歐國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使自己在國際社會上戰(zhàn)穩(wěn)了腳跟。
2、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60年代末。整個60年代,世界處于動蕩、分化、改組之中。中蘇兩國由兩黨就重大理論看法的不同和分歧發(fā)展到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繼而,發(fā)展到國家關系的破裂,導致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西方聯(lián)盟內部也有了離心傾向,意識形態(tài)一致的結構開始松動,但是美國對中國的敵意依舊。毛澤東等領導人作出了新中國第一次外交戰(zhàn)略調整,提出了“兩個拳頭打人”的外交戰(zhàn)略,即團結和依靠廣大的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反對美帝國主義,蘇聯(lián)修正主義和各國反動派。這一戰(zhàn)略的目的是推進世界革命。這一時期,中國外交樹敵過多,對外關系具有四面出擊的特點。但總體上看,中國成功地抵制了蘇聯(lián)的一些有損中國主權的要求,更為切實地維護了中國的政治自主和民族獨立。
3、70年代初中西關系全面緩和~1978年。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時間,中國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對外戰(zhàn)略毫無疑問同樣受到國內極左思潮的影響,不過,中國外交是受影響最小的領域。早在60年代末,毛澤東、周恩來就大力扭轉了極左思潮對外交工作的惡劣影響,使中國外交工作走上了正軌。
國際形勢也有了極大改變,美國在越戰(zhàn)中經歷了嚴重的政府信任危機,國民對本國實力和價值觀優(yōu)越的信心一度動搖,新總統(tǒng)上臺組閣后,重新評估了國際形勢,向中國發(fā)出了改善關系的信號;中國為緩解蘇聯(lián)日益加強、越來越現(xiàn)實和直接的威脅,審時度勢,提出了“一條線”和“一大片”的聯(lián)美抗蘇的外交戰(zhàn)略。在這次調整過程中,中國基本上與所有西方發(fā)達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為1978年所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作了有利的鋪墊。
4、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8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xiàn)了國內工作重點的轉移,鄧小平根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方針,從判斷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入手,全面評估了國際形勢,對中國的對外戰(zhàn)略和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調整。具體表現(xiàn)如下:
⑴確立和平與發(fā)展為世界的主題。在1978以前中國的對外戰(zhàn)略是建立在世界大戰(zhàn)不可避免的基礎之上,鄧小平經過對世界形勢的長期觀察、思考,指出世界性戰(zhàn)爭是可以防止的,如果工作做得好,也是可以避免的。由此,他進一步提出和平與發(fā)展為世界的兩大問題,從而確立了中國對內和對外政策的根本目標--和平與發(fā)展。
⑵賦予獨立自主原則以新的內容--不結盟。新中國自成立之后就確立了對外政策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可是,由于情勢所迫,先后與蘇美結盟。80年代初,隨著蘇美關系的再度緊張,中國農村改革起色不小,鄧小平對延用近十年之久的“一條線”戰(zhàn)略進行了調整,明確地賦予獨立自主原則以新的內容--不結盟。中國不會與任何國家結盟反對第三國,他國也別指望利用中國在國際上出牌,誰搞霸權主義,中國就反對誰。
⑶制定了全面對外開放的政策。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人,在全國解放戰(zhàn)爭就要勝利之際,就處心積慮地思索怎樣在平等、獨立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建立友好互助的關系。可是,戰(zhàn)后勢不兩立的兩極對峙迫使中國不得不分清敵友,無法做到真正的對外開放。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全面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尋求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世界各國發(fā)展科學技術、教育文化、管理經驗、經濟政治的往來,中國的開放既面向社會主義國家,又面向資本主義國家,也就是說,中國的開放不拘泥于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異同。
⑷一國兩制--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zhàn)遺留的問題,也是冷戰(zhàn)遺留的問題。完成祖國統(tǒng)一一直是中國內外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時,首次提到以“一國兩制”的構想統(tǒng)一臺灣。隨后中國以一國兩制的構想與英國和葡萄牙就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達成了協(xié)議。
5、1989年天安門**事件~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形勢巨變,東歐各國共產黨政府紛紛垮臺,兩大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lián)分崩離析,不復存在。在中國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泛濫,一批持不同政見者以法國大革命的斗士自居,他們把拋棄傳統(tǒng)文化、向中國歷史抹黑推上了極點。1989年天安門**事件就是在這樣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面臨、對社會主義國家不利的國際動蕩局勢,鄧小平提出“冷靜觀察、穩(wěn)住陣腳、沉著應付”這三句話的戰(zhàn)略方針,重申了一些對外戰(zhàn)略和政策。
⑴國權高于人權。**事件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舉著中國侵犯人權的幌子,再一次向中國揮舞起制裁的大棒。對此,鄧小平看得非常清楚,他旗幟鮮明地再次重申國權高于人權的觀點?!叭藗冎С秩藱啵灰涍€有一個國權”?!皣业闹鳈?、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西方的一些國家拿什么人權、什么社會主義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實際上是要損害我的國權。搞強權政治的國家根本就沒有資格講人權,他們傷害了世界上多少人的人權!”
⑵不以意識形態(tài)論親疏,堅持改革開放。蘇東劇變露出苗頭之后,西方國家加強了意識形態(tài)攻勢。為此,鄧小平指出必須堅持改革開放,考慮國際關系應該著眼于有關雙方的長遠的戰(zhàn)略利益,不以歷史恩怨論親疏,也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論親疏,世界各國應該相互尊重,平等對待。另一方面,他又告誡人們要警惕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攻勢。
⑶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隨著兩極格局逐漸走向終結,國際形勢反而不如兩極時期簡單明了,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鄧小平經過長期深入地觀察、思考和分析,繼總結出三句話十二字戰(zhàn)略方針之后,又指出在新舊格局交替之際,世界兩大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甚至發(fā)展問題還有所惡化,因此,推進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既是確實需要的,又遇到不少阻力,必須不斷強調。
第三篇:從村支書到鄉(xiāng)鎮(zhèn)領導任職感受
在全球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yè)難等諸多社會因素影響的形勢下,區(qū)黨委依然對戰(zhàn)斗在農村第一線的全區(qū)村黨組織書記公開選拔出100名到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任職,可見中央與各級黨委對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凸顯出今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次選拔,我有幸被選中,深知任重而道遠,任職兩個月以來,感觸頗深,現(xiàn)向組織回報我任職以來的幾點穿越小說網 http://004km.cn感受:
一、組織創(chuàng)造,機會難得
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在新形式下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力度,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區(qū)黨委為了落實黨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加大對基層干部政策的改革力度。其中就有面向全區(qū)公開選拔100名優(yōu)秀村黨組織書記到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任職就是干部認識制度的一項重大決定,而且在一定時期內作為考量村級干部的新政策,為村干部提供了一個能上的途徑,這是區(qū)黨委對村干部的關心和支持,為村干部創(chuàng)造了更多機會,也是在新形式下很難得的機遇。
二、轉變角色,適應崗位
從一個村黨支部書記直接到鄉(xiāng)政府副鄉(xiāng)長,可以說就像丑小鴨變?yōu)橐恢惶禊Z一樣。這是組織上給我們一次“質”的飛躍的機會。雖然都是面對農村工作,但是面對的“量”不同,為村黨支部書記時,只為全村幾千個群眾服務、負責,工作單純,量少。現(xiàn)在則要為全鄉(xiāng)上萬個群眾服務、負責,工作量大,而且要學會十個手指彈鋼琴?!百|”的不同,之前是地地道道農民,現(xiàn)在突然轉變?yōu)橐粋€政府領導干部,如何為黨委書記、鄉(xiāng)長出謀獻策,做好他們的助手、參謀。怎樣為群眾謀福就,如何充分利用科學發(fā)展觀來建設富裕主明和諧坡結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要適應崗位和轉變角色后才充分發(fā)揮出來。
三、加強學習,提高自我高中畢業(yè)后,我就直接到村委工作,二十年來只注重與群眾打交道辦事,疏于對理論業(yè)務的學習,進到鄉(xiāng)班子任職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化知識與這個圈子里的同事太不相襯,就像美國nba和中國的cba一樣,差別太大了。為了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今后的工作效率,我報名參加了××學院在××縣舉辦的函授大專班。
四、求真務實,真抓實干
上任后,根據分工,由我本文來源:公務員在線http://004km.cn分管通鄉(xiāng)油路建設、民政,協(xié)管移民工作。這些都是我鄉(xiāng)目前比較難做的工作。其中有移民點“外嫁女”上訪且多年未化解的積累,也有要求油路建設征地補償費提高等要求的各類糾紛。由于我是本地人,熟悉和了解當?shù)厝罕姷膬刃南敕ǎ由隙贽r村工作經驗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終于把我鄉(xiāng)兩起“外嫁女”積案化解了。此外,對于在油路建設中所提出無理要求和因糾紛并引發(fā)阻工等問題,我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讓群眾充分了解國家對公路建設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難處等,最終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確保了通鄉(xiāng)油路建設暢通。這些工作的開展對于當?shù)厣鐣€(wěn)定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清正做人,清白做官
作為一個從農民直接到鄉(xiāng)鎮(zhèn)班子任職的我,并沒有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懂得“為官之道,廉潔為先”的道理。在村委工作二十年每年發(fā)放民政救助物資和救災、優(yōu)撫款,我沒有動過一粒米和一分錢,對“五保”孤兒、軍烈屬等所發(fā)放的物資和補助全都上墻公示,全部陽光操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努力工作,清正做人,清白做官。
六.組織關心,領導囑托
這次我們100名村黨支書能上到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任職,組織上不知傾注了多少心血和領導的關懷。7月底區(qū)組織部安排了我們到自治區(qū)干部學院學習,組織上請來了熟悉農村工作的專家和教授給我們講課。深刻剖析了當前農村、社會穩(wěn)定和今后的發(fā)展。學習結束典禮上,區(qū)組織部陳向群部長要求我們珍惜組織上的用心、努力工作。
最后,我將不負各級黨組織的培養(yǎng),努力工作,迎難而上,用感恩的心報答社會。
第四篇:從《家》到《寒夜》
從《家》到《寒夜》
看巴金小說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變化
——徐佳軍
《家》是巴金的成名作品,而《寒夜》創(chuàng)造了巴金創(chuàng)作的巔峰,兩部作品都是巴金小說創(chuàng)作道路上極為重要的轉折與歷史性的突變。同時,兩部作品都選擇了以“家庭生活”作為其寫作背景,而進行的敘事性的講述。
但既然是文學作品,就必然存在其內在的矛盾。這種矛盾既是愛與恨,熱與冷的矛盾,同時也是封建社會制度與近代文明的矛盾。這種矛盾在作者幼年時就形成,并伴隨走過生活的全部。
封建家庭守舊的教化與母親人道主義的啟蒙。讓巴金從一開始就接受著截然相反的兩種文化,并在這種現(xiàn)實與向往中、追求與情感間不斷沖突、徘徊。它們沒有交集,平行的兩條線,永遠走不到終點,巴金在它們之間,做著反復的斗爭,也曾猙獰過,或者妥協(xié)了。不過,后來的巴金還是選擇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而離開生育自己的故土四川,遠赴南京、上海,但客觀的講,這當中不全是巴金個人的主觀傾向,還有求醫(yī)、養(yǎng)病在“作怪”。然而我認為,巴金思想的成熟時期,是毅然選擇了去法國,追隨他的“無政府主義”,雖然,這不過也是他在向他的家人(大哥李堯枚)證明著自己的選擇和不愿因循守舊,接受家庭的安排,但是畢竟是他作出的對于世界觀的一次抉擇。當然,這當中也不懷疑有巴金年輕的叛逆性格在左右著。對于這些,我們不能全部的給予認同或者反對,而是應該客觀的去分析和認識他們,從而剖析出自己的理論。
這種矛盾,在巴金后期的小說作品中,得到了妥善的處理,并伴隨著巴金作品的成熟,而逐步得到了彌合。當然,這也是巴金小說的必然性,母親的教導還是較為深刻的反應在了巴金的一生,包括前后期的作品上。巴金后來回憶說:“在我幼小的時候,她是我世界的中心。她給我看見的永遠是溫和的,帶著笑容的臉。”就不難看出,母親對他影響的深遠。他的“博愛”思想也就植根于這一時期,但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軍閥割據,他理想的膜拜者被施以刑罰,就逐步的把這份愛分割開,對統(tǒng)治階級的憎惡與對貧苦大眾的同情,以此,更豐富和成就了其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
巴金小說作品的寫實性伴隨巴金走過他創(chuàng)作的人生軌跡,《家》的取材源自于作者真是的生活和與家族長兄的親切關系,覺新與覺慧人物形象的塑造就透著巴金與大哥李堯枚的影子。我們大多認同了《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即是引取了這條線索而寫成的,我們檢索巴金的一生,他對大哥李堯枚的感情格外的深厚,后來巴金在回憶錄中也曾說過:“大哥是愛我最深的人,三哥是最關心我的人?!碑斎唬都摇樊吘故亲髡咴缙诓惶墒斓淖髌?,自然算不上是其留世的最經典、最杰出的文字,但是巴金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卻注定了這部作品除了其文學價值以外的更深刻內涵,是我們追溯巴金家庭關系的重要藍本,必然值得我們后輩仔細考究,更為后世研究巴金小說創(chuàng)作與巴金本人的無數(shù)學者們青睞,是很重要的參考與依據。雖然我們不能截取其中一句或一段作為理論研究,但卻可以究其原因而成為研究巴金的線索。
當然,巴金的小說不僅是在《家》中淋漓表現(xiàn)了其寫實的特點,在其個人感觸良好的《愛情三部曲》 《霧》 《雨》 《電》,以及同為《激流三部曲》的《春》 《秋》中也極深刻而形象的表述了出來。就像巴金說的“我的確喜歡這三本小書。這三本小書,可以說是為我自己寫的,寫給我自己讀的。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就在今天我讀著《雨》和《電》,我的心還會顫動。它們使我哭,也使我笑。它們給過我勇氣,也給過我安慰?!保ㄍ魬栋徒鹫摗?,第78頁)這樣的表達既直觀的表達了作者本人的喜愛,也毫不修飾的說明了其作品的客觀敘述和背景色彩。所借鑒的,讓自己心靈顫動的革命情懷和個人情愫。當然,在并不為眾多人所熟知的,巴金的一些短片中,如《房東太太》,也豐富表現(xiàn)著這種寫實風格,它滲透進了巴金全部文學作品中,并延續(xù)和發(fā)展著這種現(xiàn)實主義。巴金在替勞苦大眾吐露心聲的同時,也成功敘述出一個個真實且客觀的人物形象,并藝術的加以刻畫。
巴金在這一時刻,對于兩條平線的問題,開始作出傾斜,面對“封建制度與近代文明”的問題,他尤其深刻的理解了近代文明的重要與歷史的必然性,從而作出了鮮明的轉變,逐步摒棄“吃人禮教”的束縛,當然這毋庸置疑得益于其留法三年的成績,雖然這過程中,讓他的“無政府主義”觀念遭受滅頂,但是“無政府主義”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即是“個人主義”,主張個性自由,追求民主,這自然也就或多或少的與其中心思想相吻合了。但巴金畢竟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不過因為母親的言傳身教,他對于社會認識并不具有排他性,母親陳淑芬的良好教育和熏陶讓他思想更加“離經叛道”。家族傳統(tǒng)禮
教根深蒂固的他,在追求近代文明的同時,極度的反對這種現(xiàn)存的“家庭制度”,這自然表現(xiàn)出了他的不滿,但畢竟不徹底。在其早年創(chuàng)作的《滅亡》中就能看出他體內蘊藏著革命種子,但是這顆種子在后來并沒有催促其投身革命斗爭,而是一直孜孜繁衍著他的革命熱情,并轉化成文字,傾注在了筆端,才有了巴金的高產,才有了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愛情三部曲》等諸多名著。
但較為成熟的表達出他的不滿,和對“家庭傳統(tǒng)”的不認同,是在《家》中,刻畫的覺慧與鳴鳳兩個藝術形象上,雖然說這部作品較為成熟的設計了這一角色,但還是隱性透露著其妥協(xié)心態(tài)。這當中,自然離不開巴金本人的影子,更是其革命不徹底和自身軟弱的表現(xiàn),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最終迫以社會責任和家庭壓力而破產,導致鳴鳳這一藝術形象的悲劇結局不可避免。
同覺慧一樣,巴金的迷茫離不開他的封建教養(yǎng),雖然從小接受母親循循善誘,但其從根本上接受的還是封建禮教下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和幾千年的封建等級觀念。歷史遺留下來,并根植于貧苦大眾的封建傳統(tǒng),加上自小受家庭熏陶而不容褪卻的封建道德倫理、森嚴的等級。當然,覺慧畢竟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藝術形象,并不能全部概括成巴金本人,但多少會含蓋些作者本人的影子,或顯性的、或隱形的。從縱向來看,巴金既是一個近代文明的擁護者與奉行者,又根植于封建傳統(tǒng)禮教而不能自拔。他堅信封建制度必然會滅亡,卻又在一生探索和追求如何在互相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平和的、友愛的,并且合理的家庭關系,這種矛盾自然而然隨著巴金個人的色彩滲透進其全部文學作品中,當然也包括《家》和《寒夜》。不過,巴金母親對其全部文學作品的影響還是不容忽略,巴金的母親不僅用“愛”撫育了他,還教會了他要去愛包括下層的人民,就像他回憶的那樣“我的第一個先生就是我的母親,我已經說過使我認識“愛”字的是她??她使我知道愛與被愛的幸福??她教我?guī)椭切┰诶Э嘀行枰龀值娜?;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憐恤他們,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們高,動輒將他們打罵??這個愛字就是母親教給我的??。因為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lián)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全性格的根柢。”
經歷長時間戰(zhàn)火的硝煙,自身的流離,巴金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得到發(fā)展、認識日益深化,創(chuàng)作面貌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其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更加成熟,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也更加的透徹了?!逗埂返茸髌肪驮谶@一時期橫空出世的,但筆法與筆調卻趨向凝重、冷峻。詳盡而細膩的表現(xiàn)一個人的屈辱心理和被侮
辱被損害的病態(tài)靈魂,剖析一個家庭悲劇的社會原因,較前者《家》的個人悲情來說,完全放棄了對封建傳統(tǒng)的依依惜別,而是惡狠狠的批判病態(tài)的社會,造就了病態(tài)的家庭、病態(tài)的人。筆鋒直接指向社會,更說明民主進程推動下,社會的進步,但卻滋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巴金的作品也不在是寫以前局限下的批判個人的保守,而是剖析造成這種病態(tài)心理、人格分裂的原因。從這條線索出發(fā),我們不難看出,巴金后期的作品,受封建制度和“吃人禮教”在現(xiàn)實主義的表達上,逐步淡化,而不具備明顯色彩。
也正是于此,巴金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拋棄了“封建主義”,放棄了“無政府主義”,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進而豐富和深化了其文學作品的現(xiàn)實性和社會主義文化內涵。
第五篇:村支書職責
村支書工作職責:
1、負責全村工作,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及本村黨員大會的決議。
2、討論決定本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問題。需由村民委員會、村民會議決定的事情,由村黨支部指導村民委員會、村民會議依照法律和有關規(guī)定作出決定。
3、領導制定本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保證規(guī)劃實施。
4、領導和推進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開展自治活動。
5、領導村民委員會、共青團、婦代會、民兵等群眾組織,保證這些組織依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職權。
6、管理集體資產,協(xié)調利益關系,組織生活服務和集體資源開發(fā),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
7、搞好黨支部的自身建設,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負責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做好發(fā)展黨員工作。
8、負責村、組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
9、領導本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工作。
黨務工作(包括黨員發(fā)展,村干部管理,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教育,村民主管理,黨費收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