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讓“小練筆”大放異彩
讓“小練筆”大放異彩!
類別:小學語文 編號: 初評獎次: 復評獎次: 【文章提要】:
提到作文,不少教師覺得難教,學生也覺得難寫?;厥讈砺罚阂箤W生的寫作水平切實有所提高,其功夫不僅在課內,還在課外,在于平時的積累和勤練筆。小練筆是“讀寫結合”最有效的載體,閱讀教學如果能夠充分利用課堂小練筆這一得天獨厚的形式,就能夠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作“奠基”。
【關鍵詞】: 練筆 感悟 練寫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可見寫之重要。張?zhí)锶粝壬仓赋觯洪喿x課不能君子動口不動手。因此讓練筆與閱讀同步進行,成為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課堂中想要提高小練筆的有效性,教師就應當從實際出發(fā),有效地利用、開發(fā)好文本,在文本的精彩之處、空白之處引導學生仿寫、補白,還可以通過角色轉換、聯(lián)系舊知等多種練筆形式架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知。
課堂小練筆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隨機地學寫一些小片斷、小段落。課堂教學中的練筆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猶如陽光雨露,讓學生的閱讀能力變得“飽滿粗壯”起來,在教學中要認真挖掘文本資源,開辟練筆天地,一、情有所動時,讓“練”之感悟。
新課程語文教材中精選了許多感人的文章,這些感人的文章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的產物。教學中,學生入情境,自然會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此時,如果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直抒胸臆、一吐為快,將會收獲意想不到精彩。
《月光啟蒙》是一篇懷念母親、頌揚母愛的文章,在學完這篇課文后,很多同學都沉浸在課文里母親給“我”營造的童年夏夜美妙的詩情中,此時教師補充了原文中的一段話:“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shù)刈谔僖卫?,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這段文字本身的感染力就是不容小視的,再輔以恰當?shù)囊魳?,當時教師飽含深情的敘述十分震撼人心!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孫友田,此時來到母親面前,看到母親這個樣子,你會說些什么?把你想說的話盡情傾吐在紙上。學生寫的文字個個感人肺腑,有的寫:“母親啊,我永遠也忘不了月光下您給我唱的兒歌,猜的謎語,是您讓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詩歌的王國。我要謝謝您!”有的說:“母親,雖然我現(xiàn)在長大了,成了作家,但小時侯您給我唱兒歌、猜謎語的情景我永遠也難以忘懷,那將是我生命中永遠珍藏的回憶。”還有的寫:“母親,您是我的啟蒙老師,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孝順您的!”在朗讀交流的時候學生很動情,有一位學生哽咽著幾次才念完自己的文字,其他的孩子也是流著淚上完這堂課的,聽課的老師們也大多眼中含著淚花。這位老師設計的練筆,有效地觸動了學生的情思,引領學生走進了文本,與文中的“我”、母親進行了對話,從而讓母子間的深情得到了升華,學生的理解也更到位了。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找到課文的情感點,關注學生情感的細微變化,通過精心設置的氛圍讓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情感場中,洞開學生的心門,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直抒胸臆、一吐為快!
二、改寫文本時,讓“練”之提升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入的課文,大多是敘述嚴謹、語句優(yōu)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說明事理,但都運用了較為優(yōu)美的詞句。因此,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夠進行讀寫結合的點,準確把握課文的精彩處,有意識地讓正處于作文起始階段的學生,“依樣畫葫蘆”改寫同樣方面的內容,使學生的課堂閱讀得到一定延伸,把寫作的難度降低一些,讓“練”之快樂。如《我們愛你啊,中國》,它以包含激情的筆墨贊頌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成就,每一節(jié)結構相同,因此在練筆時選用的書后的練習題:仿照2~6節(jié)的寫法,以“我們愛你——”開頭,接下去寫4句話,可以寫祖國豐富的物產,可以寫迷人的民族風景,可以寫祖國輝煌的成就??
生1: 我們愛你——九寨溝的神奇山水
張家界的迷人風光 泰山、黃山的巍峨險峻
太湖、青海湖的煙波浩渺
生2:我們愛你—— 南京板鴨的芳香撲鼻 煙臺蘋果的柔嫩爽口
海頭紫菜的酥松香甜
墩尚泥鰍的皮薄肉嫩
教師指導學生對這類課文-進行恰當?shù)摹案膶憽保瑢W生通過讀書讀報、聽廣播、看電視,以及游覽各地名勝,對偉大祖國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物產、光榮的歷史和偉大的成就還有更多的了解。這樣的仿寫設計,是對課文內容及結構的進一步深化和學習,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來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學生自然有話要說,有情要抒。
三、空白點補寫,讓“練”之完整。
中國的國畫中有留白藝術,我們很多課文中也有很多“空白”。這些“空白”為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更廣闊的想象、延伸的空間。在教學中,如果教者在閱讀教學中能具有一雙“慧眼”,精心挑選有價值的“空白點”,挖掘出課文言已止而意未盡之處,從而創(chuàng)設情境,找準訓練點,引導學生通過入境體驗、合理想象,填補這些“空白”,為學生挖掘更多有效的練筆資源。如《愛之鏈》這篇課文設計練筆:根據(jù)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以“喬依醒來??”為開頭寫一段話。在讓學生通過想象描寫喬依夫婦的語言,感受他們的美好心靈,抓住文中的空白之處,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訓練了學生描寫人物語言的能力。
生1:喬依醒來了,見妻子正忙著做早點,說:“親愛的,我忙著出去找工作,家里的事全落在你肩上,你辛苦了!”妻子笑著說:“沒事的。我要告訴你一件很開心的事?!苯又銓⒆蛱焱砩习l(fā)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講給丈夫聽。喬依聽了問道:“那老夫人是不是身材矮小,滿臉皺紋?”“是呀!”妻子疑惑不解地問:“你認識她?”喬依便把昨天傍晚發(fā)生的事講給妻子聽。妻子激動地說:“親愛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播種的是愛,自然也收獲了愛?!眴桃绬枺骸澳阏f老夫人留下的一些錢,我
們該怎么辦?”“聽你的安排?!薄拔矣X得應該用來救濟那些比我們還困難的人。因為我們總能熬過去的?!薄昂茫覀円磺卸紩闷饋淼?,親愛的,喬依!”
教材中的不少課文,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在教學中我們應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些空白點,引領學生在想象中進行練筆訓練。像《師恩難忘》、《碧螺春》等課文也可設計類似的練習。
四、精彩處仿寫,讓“練”之快樂。
一位作家曾說過:“說話是從模仿開始的一樣,作文也是從仿寫開始的?!闭Z文課本中有很多經典佳作,它們或者句式工整,或者語言優(yōu)美,或者結構獨特,如果教者能抓住這些獨特之處,引導學生模仿借鑒,就能實現(xiàn)課文寫作方法的有效遷移,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如:《愛如茉莉》的最后一段這樣寫到: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它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自然抒發(fā),也呼應了課題。一位老師在教學中,先讓學生齊讀該段,然后設計了一個“小練筆”,這樣引入:“在我們生活當中的真愛,不僅有愛情,還有師生之愛,朋友之愛??如果你要打一個比方,你會把它比作什么?”并相機出示:“愛如(),(),()?!睂W生在靜思默想中紛紛寫下了自己愛的感言:
生1:愛如茉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生2:愛如陽光,溫暖自己,也溫暖別人。生3:愛如泉水,滋潤別人,也滋潤自己。??
再如《煙臺的?!芬晃淖詈笠欢芜@樣寫道: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是一座壯麗的舞臺,世世代代的煙臺人在這里上演著威武雄壯的活劇。當教到這里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中的長城,是(),是()是()。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抒發(fā)感情,自然就水到渠成。學生這樣寫道: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中的長城,是(一條沉睡的臥龍),是(是一根伸向遠方的絲帶)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學生在模仿中創(chuàng)生出自己獨特的言語,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成功,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處處是作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機會,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課堂主陣地,適時適度的小練筆,既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獨特作用,更對學生言語生命的成長發(fā)揮著持續(xù)的、潛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和文本發(fā)生著深層次的對話,將文本的言語表達不斷內化、創(chuàng)造;在寫的過程中,精神生命不斷得到新生。
總之,有效的課堂練筆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些言語實踐所帶來的欣喜,定會令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定會讓閱讀課堂教學得到有效的延伸?!緟⒖嘉墨I】: 1.夏德剛 《課堂小練筆的基本類型及功用》《試教通訊》[J]07年第3期
2.張云峰 《一道語文練習題帶來的思考》《試教通訊》[J]07年
第3期
3《小學語文研究》
第二篇:讓生命大放異彩
讓生命大放異彩
我無法想象,當一個可憐的女孩屢遭命運的打擊,生活不斷與他開著玩笑時,一個弱小的心靈是如何不斷得承受著這痛苦不堪的生活。
為了追求自己夢想中的幸福生活,她拼盡了自己的全力。無論生活對她如何,生活對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親情,愛情,友情都屢遭打擊,甚至于使她快無法生存下去,可她都不曾放棄??擅\似乎還不愿就此放過,不斷地對她進行著打擊報復,但她并不愿向命運低頭,開創(chuàng)了一個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生活,終于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
有時會想,面對著這如此蜂擁而來的麻煩,我是否能夠咬著牙走完全程,拿到自己所想要的呢?其實命運對每個人似乎都很公平,劫難也是有利有弊。而簡愛也正是通過了這諸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劫難的洗禮,才獲得了任何人都為之羨慕的幸福生活。這仿佛也驗證了那句古話“雨過天晴才有彩虹”。拼搏與奮斗,為了自己的生活,可幸福與成功也是來之不易,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須克服無數(shù)的困難。而沒有困難,一帆風順的成功逼不能算作成功!
人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走,一生所求的便是無怨無悔,求的便是心安理得。拼搏過了,才能無悔,做對的起自己良心的事,方能理得。其實想要做這一點似乎并不難,但也最困難。像簡愛一樣,淡薄世間名利,將金錢看做過往云煙,一心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峙逻@樣的幸福生活才是最完美的吧!
為了自己的生活,也同樣是為了別人的生活,去堅持不懈地奮斗,開創(chuàng)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幸福天地。這才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同樣也是最有意義的事,更是一件無數(shù)人都夢寐以求的事,并且值得無數(shù)人為此付出不懈努力。簡愛,一個弱小的女孩,受著生活的不斷壓迫,可她憑借著自己的頑強意志,倔強地反抗著命運,最后竟然靠著自己的拼搏而戰(zhàn)勝了命運,不得不讓人欽佩。
簡愛的一生固然坎坷,但也真是因為如此,所以她才能夠不斷地磨礪自己,在這如此短暫的人生中做值得自己做,應該做的事,讓生命大放異彩!
第三篇:讓五千年文明大放異彩
敬愛的黨組織:
在文化領域,流傳著一種說法: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個民族的文化成果只有讓世界分享,才會獲得更強的生命力。當今世界上,我們既置身于文化的交流,又面臨文化的競爭,要讓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文化大放異彩,雄踞世界文化的奧林波斯圣殿,我們既要保護自身文化的特色,又要加強輸出與交流,與世界共同分享人類的文明成果。
正如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所指出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我國擁有舉世無雙的豐厚歷史文化資源,是我們進一步發(fā)展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雄厚基礎。但也毋庸諱言,中華文化正面臨著來自外部與內部的雙重危機:從外部看,各國紛紛重視搶占文化制高點,軟實力競爭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如美國政府部門就試圖用英語和所謂符合美國人民意愿的美式價值觀一統(tǒng)天下;個別國家對我文化資源進行盜用和掠奪,試圖腰斬我歷史文化根脈、擠壓我現(xiàn)實文化發(fā)展空間,對我國文化安全構成了威脅。從內部看,隨著洋文化和外語教育對我國社會各個領域的全面滲透,一些人喪失了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迷失了文化走向,對外來文化產生了崇拜和依賴,對民族文化特別是漢語和傳統(tǒng)節(jié)日產生了疏離感。長此以往,不僅將使我國意識形態(tài)的凝聚力、民族文化對人民的向心力和維系力發(fā)生危機,而且有可能使中華民族文化日益失去自有的特色,陷入存亡絕續(xù)的境地。
在十八大提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的今天,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綜合國力,增強國民幸福感,建設億萬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離不開民族文化建設。從目前我國文化“危機內外交迫”的形勢來看,要讓中華民族文化大放異彩。中華民族的現(xiàn)代文明建設,必須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包括歷史的文化遺產和當今的文化創(chuàng)新,尤其要萬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優(yōu)勢。歷史已經反復證明,丟掉自己的東西,是最沒出息,也是最沒前途的。本網(wǎng)創(chuàng)新是民族和國家發(fā)展的生命和不竭動力,而繼承又往往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數(shù)千年來,哺育了中華兒女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仍然是今天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生活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心靈相通的紐帶不僅在于黑頭發(fā)、黃皮膚這些表征性的東西,更是緣于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承續(xù)。
傳承中華民族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既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勤勞勇敢、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是為了讓子孫后代永遠牢牢記住: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數(shù)百年來的戰(zhàn)亂中,堅定信念、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寧死不屈,就是因為我們有積淀深厚的文化及其延伸出來的可貴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義。中華文明是由五千年的民間文化中的精華所組成的。它不僅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弘揚,更需要子孫后代的傳承。請黨組織相信我,我有決心學好這些我們文化中的精髓,讓自己的頭腦被知識武裝。
匯報人:xiexiebang
第四篇:讓小練筆練出好文章
讓小練筆練出好文章
【內容摘要】課堂小練筆就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巧妙地利用文本進行的一種寫作訓練。課堂小練筆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靠“熏”,靠浸潤,它需要細水長流、經常訓練,并貫穿于日常教學之中。小練筆雖小,但它需要教師用心挖掘文本資源,開辟練筆天地,使小練筆“練”在實處,讓其在閱讀教學中綻放光彩。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注重從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遷移文本中的精彩表達方式,逐漸讓學生找到寫的方法,體會寫的趣味。
關鍵字:小練筆閱讀寫作能力
時下,老師們越來越重視課堂小練筆。課堂小練筆就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巧妙地利用文本有感而發(fā)進行的一種寫作訓練。如何讓小練筆在閱讀教學中綻放異彩,成為教師科學開發(fā)教材資源、激活學生鮮活靈動的思想情愫、促進讀寫有效結合的手段呢?
下面,結合本人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積累,練之“根本”
學習語文的首要目的是為了掌握語言文字這個工具,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只有在學生的腦海中積累了一定的字、詞、句,才能有話可說,才能在積累的基礎上把需要表達的意思從大腦中自動調出、匹配和耦合。積累為練筆提供了現(xiàn)成的“下鍋之米”,使學生能在獨具個性的自由表達中放飛靈性,抒寫心中生動、鮮活的想法,讓小練筆真正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1、注重語言的積累
語言靠積累,小學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是記憶的最佳期。我們的語文教學現(xiàn)在重結論,輕過程,重理性,輕情感,重理解,輕積累的情況特別嚴重。語文課堂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追求公開課的效果,喜歡搞一些花架子、形式主義。該記住的沒有記住,該積累的沒有積累是閱讀教學最大的失誤。語文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學科。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每一篇課文的特點,采用靈活的方式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強調學生多讀—─誦讀;強調感悟——悟其意、悟其情、悟其法;強調積累——語言積累、思想感情積累,篇章樣式積累等;強
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做批注,寫筆記??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摘抄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成語、美詞佳句。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因為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很難實現(xiàn)閱讀質的提高。我經常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從自己喜歡的文本中收獲快樂,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并讀思結合,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動手摘錄。這樣長期堅持積累,就逐步形成寫作的條件和基礎,運用起來也從容自如。
2、注重生活的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語文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其實,小學生的生活是不會貧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學校家庭,許多事情都會撥動他們的心弦,他們有一個不停變幻色彩的生活領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以無目的性的觀察、無意注意的思維方式來關注世界。寫作即是生活。要讓生活在學生心中留有痕跡,筆下才有靈動的文字涌現(xiàn)。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積累各種生活現(xiàn)象。引導學生細致入微地關注身邊的人、事、景、物,各種風土人情。特別要對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進行精細觀察,要努力發(fā)現(xiàn)此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點。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地感受生活,體驗生活。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組游子思鄉(xiāng)懷鄉(xiāng)的絕唱,但現(xiàn)在的孩子生長在和平年代,在父母的寵愛之下長大,當老師播放《鄉(xiāng)愁》錄音,那一字一句凝聚著詩人心血的凄涼哀婉的聲音傳來時,有的學生居然覺得好笑,因為他們平時缺乏體驗,體會不到詩人那傷痛欲絕的哀愁。教琦君的《桂花雨》,如果沒有對琦君一生漂泊、心系故鄉(xiāng)的理解,就不會懂得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其中透著沉甸甸的酸楚。在這里,區(qū)別桂花香的不是嗅覺,而是內心的情感。所以,教學之前,我先讓學生收集作者的資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并出示琦君散文《家鄉(xiāng)味》、《煙愁》里思鄉(xiāng)的句子,當學生在了解這些背景,了解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真摯情懷再來解讀文本,自然就會有更開闊的視野,更洞悉的情懷,更深沉的悲憫??梢?,生活感受是多么重要。讓學生積累素材,讓學生感受生活,認識生活,形成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練筆才能有感而發(f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情境,練之“萌動”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認知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積極的思維常常取決于問題的刺激程度。最重要的情境就是課文的情境。有的課文蘊含深情,有的課文飽含哲理,有的課文充滿詩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充溢著熾烈感情的文章,有描寫至真至愛的親情,有抒發(fā)純潔無暇的友情,有譜寫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音等,這些都是進行練筆的好材料。在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濃濃的感情氛圍,讓學生在感情氛圍中“潛心會文”,與文本對話,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雙向交流。在學了《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后,許多同學被阮恒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于是我對學生說:“學完了課文,你想對阮恒說些什么呢?”有的學生說:“阮恒,你為了朋友寧愿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你太偉大了,你是真正的男子漢!在你身上我知道了‘朋友’的含義!”有的學生說:“阮恒,你是一個愿意為朋友兩脅插刀的人,我十分佩服你!今后我要向你學習,珍惜友情,與朋友和睦相處?!边€有的學生說:“以前我從不愿交朋友,以為只要自己學習好,有沒有朋友都可以。阮恒,從你身上我明白了,危難時,朋友是可以為你撐起一片藍天的人。以后我也要善待我的每一位朋友?!??于是,我趁勢引導學生從自己與阮恒身上找差距,用真心真情抒寫讀后感。
教學《火燒云》,學生的狀態(tài)非常不錯。火燒云各種瞬息萬變的奇妙形態(tài),讓學生們目不暇接,驚嘆不已。我適時播放一幅幅火燒云的美麗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想象畫面,配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體驗,要求孩子們仿照課文里的句式寫一個小小的片段。由于情境創(chuàng)設到位,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起來了,紛紛發(fā)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寫下了一個個精彩的片段。
學生甲:過了一會兒,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條大狗和一條鱷魚。他們互相追逐著,打鬧著。你看,鱷魚張著大嘴巴,好像要把大狗給吃掉一樣。
學生乙:忽然又來了一頭豬,那頭豬十分懶,這么晚了居然還在睡覺。呀,肚子下似乎還有幾頭小豬在吃奶。睡著,睡著,小豬不知跑哪兒去了,大豬也不見了,但是遠方的云還在不斷地變化著??
學生丙:忽然,天空出現(xiàn)一條大馬林魚和一條大鱷魚。大鱷魚生出一只爪子去捉魚,魚兒一閃,就躲過了鱷魚的爪子飛快地向前游去。一會兒,魚不見了,鱷魚也沒了。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苯虒W中要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特點,挖掘其內心復雜的心理,多視角剖析和描畫是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qū),強化個性化表達的突破口,讓學生在思辨爭議中充分進行個性表達,手中之比蠢蠢欲動,從而戀上小練筆。
《中彩那天》中的父親為同事捎的一張彩票中了名牌汽車,于是,他面臨著一場道德的抉擇。我這樣設計:“同學們,此時父親的內心是多么矛盾?。∷闷鹆讼鹌げ?,手拼命地抖動,在他的心里仿佛有兩個小人在爭論。一個堅持要選擇財富,一個堅持要選擇道德。它們都會說什么呢?” 學生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隨后,我讓學生以《抉擇》為題寫了一篇小練筆。學生習作中,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化的父親躍然紙上,一個深刻的道德命題在思維碰撞中得到了生動的演繹。
三,遷移,練之“升華”
遷移就是舉一反三。葉圣陶說:“文章就是例子”。聯(lián)系課文進行仿寫是以讀促寫的最好方式。我們的語文教科書里的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要我們在教學中教會學生邊學邊用,注重能力的遷移,使由課內到課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我們要在語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遷移文本中的精彩表達方式,適時、適度地讓學生進行練筆,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且能讓學生找到寫的方法,體會寫的趣味。
精彩句段的關鍵處,要適時提高學生寫的能力。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練筆訓練的目標,精選一些帶有典型構段方式的段落,引導學生弄清一個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寫什么,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分清層次,了解句式,總結出構段的一般規(guī)律,進而讓學生把閱讀教學中學到的構段知識遷移到段的寫作訓練,培養(yǎng)他們的寫段能力。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jié)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寫家鄉(xiāng)的一年四季的美景。有的學生寫自己家的院子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有的學生寫田野一年四季的美景,有的學生寫自己家鄉(xiāng)一年四季天氣的的美景……因為有課文作為依托,學生寫得有板有眼,條理十分清晰。又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的第三自然段,采用并列段式,描寫了海底的三種
動物的不同姿態(tài),學文后,我要求學生模仿這種構段方式來寫一段話。學生的選材都別具一格,語言生動,精彩紛呈。
模仿是兒童的一種心理特性,也是他們習作起步的重要臺階。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讀寫結合、相似遷移”這條快捷途徑,通過向學生提供好的范文引導模仿,讓他們在模仿活動中漸漸消化吸收,引導學生仿中學寫、仿中創(chuàng)新的策略:一是提供多篇范文,啟發(fā)學生“同中求異”,將閱讀心得與平常積累的素材相結合,找到能切合自身經歷的感受點,學立意、學結構、學選材,在“范文”的啟發(fā)下寫自己的東西,使課堂練筆將技能的學習運用活化了。
讀寫結合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途徑,課堂練筆是閱讀教學過程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方法無處不在,只要教師帶上自己的一顆慧心、耐心引導,鼓勵學生重視積累,持之以恒,經過長期的訓練就會形成一種能力。課堂小練筆只要能做到扎實、真實、有效,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能讓童心放飛一篇篇佳作。
參考文獻:
《語文教學的那些“老理兒”》江洪春《小學語文教師》2011、9 《我教語文》于永正《江蘇教育》2011、3
《閱讀教學,“練在”在實處》劉紅《江蘇教育》
《適時、適度:讓課堂練筆有效》 陸彩萍《江蘇教育》
《課堂因小練筆而綻放光彩》嵇鴦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第3期 《公開課的文本解讀技巧》羅才軍《小學語文教師》2011、10
第五篇: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放異彩
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放異彩
——中國傳統(tǒng)名詩詞名故事名折子戲推薦活動獲獎作品選登
作者:王志光 張淑芳 張志成 奚仁德 楊濤 林君龍 裴平于國平程江河 賴雨春 郝鳳年 王錦芳 傅啟芳 劉杰 季洪琪 《光明日報》(2015年01月17日 09
版)
編者按
由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光明網(wǎng)共同主辦的“聚焦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tǒng)名詩詞名故事名折子戲”推薦活動,近日圓滿落幕。在推薦活動中,各界網(wǎng)友紛紛參與撰寫評價意見,參與者最大的有40后,最小的有90后,他們中有專家學者,有在校學生,也有機關干部、工人、農民。經過有關專家的認真評審,共評出100名獲獎網(wǎng)友。為展示網(wǎng)友智慧,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今日我們特刊出部分獲獎網(wǎng)友的作品,以饗讀者。
【名詩詞類】
作者:王志光
所評作品:《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不僅是毛澤東詩詞中的代表作,更是中華傳統(tǒng)詩詞里的瑰寶。全詞以亙古未有的意境和氣勢,將中國傳統(tǒng)“豪放派”詞風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觀北國瑞雪奇觀而抒人生豪邁激情;借自然生動比喻而釋扭轉乾坤的雄健大氣!一句“欲與天公試比高”,將頂天立地、叱咤風云、縱橫捭闔的大丈夫的偉岸之象盡展無遺!而“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結束語,則將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賦予了現(xiàn)實意義,一股勢不可當?shù)囊I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力量奔騰而來,由此預示著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終將獲得涅槃重生的必然!
作者:張淑芳
所評作品:《靜夜思》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
作者:張志成
所評作品:《關雎》
《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中國文學之源,對后世影響深遠。而《關雎》又是《詩經》的第一篇作品,開篇名義,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關雎》是中國愛情故事的經典,視其為中國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的鼻祖也不為過。從藝術手法而言,該篇歷來被看作是比興手法運用的典范,也是“蒙太奇”藝術手法運用的中國開端。作品所建構的意境是清純的、透明的、唯美的,后人對其基調“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評價也是中肯的。以世界視野觀之,《關雎》可謂是娓娓講述“真善美”的中國故事的開場。
作者:奚仁德
所評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這首著名的送別詩,寫離情別意,一反歷來送別詩傷感低沉的情調,表現(xiàn)出一種曠達爽朗、共勉互勵的惜別情懷,體現(xiàn)了詩人不平凡的胸襟和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特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更以深情和哲理交融的警句,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概括出人們共同普遍的感受。這一名句,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仍然閃爍著它的思想光輝。
作者:楊濤
所評作品:《春望》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于至德二年,詩人當時為安史叛軍所俘,身陷長安,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不禁觸景生情,發(fā)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的首聯(lián)從大處著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頷聯(lián)從小處落筆,情因景生,景隨情移,看見繁花爛漫反痛苦流淚,聽到鳥鳴也感到心驚;頸聯(lián)上句寫戰(zhàn)事長久,下句寫音訊隔絕;最后兩句堪稱神來之筆,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緒滿懷的白發(fā)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讀者眼前。這是一首愛國憂民的名作,其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其中的頸聯(lián),因道出了當時和后人在同類境遇中的共同感受,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作者:林君龍
所評作品:《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薄霸轨`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傾注畢生精力為民生奔波,最終也未能實現(xiàn)心中理想。可他卻留下了楚辭,留下了如此受人敬仰的文藝作品??倳浽诒本┪乃囎剷蠌娬{,文藝創(chuàng)作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屈原的這部《離騷》之所以能夠為人們所傳頌,就是因為其心懷“民生”、心系“民心”。
【名故事類】
作者:裴平
所評作品:《巴拉根倉的故事》
《摔鍋》的故事,是蒙古族機智人物巴拉根倉眾多傳奇故事中的一代表作品。故事生動耐看,就像一個相聲段子,先把包袱埋好,讓人非得一口氣看下去,好知道包袱里藏著什么東西。看到最后,包袱抖了出來,就像猜謎猜了很久終于知道了謎底,人一下子暢快了,同時還有美的享受。巴拉根倉像新疆維吾爾族智慧大王阿凡提一樣,是蒙古族勞動人民的杰出代表。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沒有冗長的情節(jié),僅通過簡短的表述,就將一位蒙古族漢子聰明能干、機智勇敢和幽默風趣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勾勒出來。巴拉根倉的故事豐富了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對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幫助。
作者:于國平 所評作品:《蘇武牧羊的故事》
蘇武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作為使者,他盡忠守節(jié),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他飲雪吞氈,受盡折磨。面對匈奴的威逼利誘,面對北海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他始終懷抱代表出使的旌節(jié),堅貞不屈。蘇武忠于祖國,表現(xiàn)出了大義凜然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他因不辱使命而聞名于世,而蘇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傳,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心系祖國,以祖國的利益為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為祖國就是我們的根。
作者:程江河
所評作品:《精衛(wèi)填海》
精衛(wèi),面對東海的咆哮,沒有退縮,沒有畏懼,而是化悲鳴為力量,矢志不移,常叼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這則凄美的傳說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骨之堅硬和血之奔騰。骨之堅硬,即面對咆哮的東海,不畏艱難,“以堙于東?!敝畧詻Q意志;血之奔騰,即把悲鳴化為力量,堅持不懈,“常銜西山之木石”之拼搏精神。堅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能夠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困難,不斷前行的秘訣之一?!叭藷o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本l(wèi)填海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征,曾經激勵了無數(shù)中華兒女,今天仍然在激勵 6 著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
作者:賴雨春
所評作品:《扁鵲的故事》
《扁鵲的故事》屢讀不厭,在于故事說明的道理。扁鵲給齊桓公看病,但桓公諱疾忌醫(yī)。病在皮膚不治,在血液不治,在內臟不治,到了骨髓,扁鵲為了保命不得不逃走了,而桓公只有一命嗚呼了。我們不要總指望起死回生,不要老惦記妙手回春,也不要諱疾忌醫(yī),而要敢于直面自己,敢于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疾病,認識自己的缺點,認識自己的人生軌跡。人的一生,只有正視自己,敢于療傷、醫(yī)病、悔悟、改過,這樣才會有健康的體魄,才會有幸福的未來,才會有完美的人生。
作者:郝鳳年
所評作品:《阿凡提的故事》
對于似乎有些“智障”“腦殘”而昏庸無能的國王,所提出的“智慧從何而來”這樣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低智商”問題,維吾爾族“智多星”阿凡提的回答,的確充滿了智慧。陛下的“砍土鏝”沒有挖到智慧的根基,就在于他對自己的國情民情熟視無睹、陌生無比。實際上,尋找智慧,就是尋找客觀真理,就是尋找普遍民意,就是尋找傳世秘笈。必須牢記,智慧之樹始終扎根于勞動者的土地,智慧之花始終開放在思考者的心里,智慧之果始終伴隨著奮斗者的足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足智多謀是一致希冀,智略過人乃共同話題。官不要高高在上,忘乎所以;民不能碌碌無為,垂頭喪氣。“智者千慮或有一失”這是真諦,“吃一塹,長一智”頗有哲理!
【名折子戲類】
作者:王錦芳
所評作品:《清不過包公》
讀了《清不過包公》這個故事,令人掩卷沉思,更對包公大公無私的精神肅然起敬。包公無畏,皇帝的女婿犯了法敢斬,這是何等的勇氣!皇帝將包公削職為民,仍不放過,派太監(jiān)暗中監(jiān)視,想抓包公的把柄,治罪于他。然而,令太監(jiān)失望的是,包公嚴于律己,在皇帝處處為難他的情況下,卻沒有干出一件出格事,最終太監(jiān)也不由感嘆:清不過包公。包公無畏,為民除害,鐵面無私,他的力量 8 正源于他愛民如命。同時,他毫無私念,可謂心底無私天地寬。所以,包公品德億人傳頌,永存不腐。如今,我們共產黨的干部如何做官,不須太多的說教,包公就是楷模。
作者:傅啟芳
所評作品:《貴妃醉酒》
此戲又名《百花亭》,故事見于明人《磨塵鑒》傳奇。劇情說的是唐玄宗有一日約楊玉環(huán)在百花亭飲酒,可唐玄宗卻爽約到西宮梅妃處去了。楊貴妃在百花亭久候不至,悶悶獨飲,不覺沉醉,自怨自艾,悻悻回宮。首倡此戲者為吳鴻喜,后有路三寶的花旦和梅蘭芳的花衫兩種演法,如今多以梅大師的演法為主導,因此該戲成為梅派經典劇目。此戲有三美:一是詞腔優(yōu)美,詞句極富詩意,加上那幽雅的《四平調》,令人陶醉;二是表演程式優(yōu)美,一招一式,輕歌曼舞,醉態(tài)嬌姿,引人目不他視;三是演出陣容整體美,楊貴妃在眾多宮女的簇擁下出場,宛若眾星捧月,滿臺生輝,把觀眾的戲癮引向高潮。
作者:劉杰
所評作品:《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先生的代表作。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結合自身特點創(chuàng)造了注重生活化表演,以生動表演打動觀眾的麒派老生表演風格。他以鮮明的藝術風格與著名老生表演藝術家馬連良、唐韻笙并稱“南麒北馬關外唐”。這出戲周信芳先生扮演的蕭何以國家、百姓為重,顧不得山高水深、忍饑挨餓、月黑風高,終于挽留住了大將韓信,創(chuàng)下了大漢幾百年的基業(yè),也成就了一段重視人才,感情留人的千古佳話!
作者:季洪琪
所評作品:《李逵探母》
天倫樂,母子情。李母因思兒心切,以致哭瞎了眼睛。故事經藝術加工,李母的哭,唱腔伴隨衣袖輕輕一抹眼,傳情達意,一瀉千里。李逵愛憎分明,冒險回鄉(xiāng)探母,可見母子親情至篤。劇中人物的身眼手步法,一招一式皆動心,一顰一蹙總關情。母子團圓,手足之情,感天動地。李逵懂孝道且是粗魯莽漢,背負母親出入山林,一路坎坷險惡,由于疏忽大意,李母誤入虎口。李逵恨、悔、怒、氣、哭、怨、哀、痛,孝子之心展示得淋漓盡致。聲聲裂心,句句含情,催人淚下。李逵不慎被捉拿受困后,好漢們勇于施救的兄弟情義比水深,比山高,感人至深。該劇意在傳承孝道文化,弘揚人間美德??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