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星級化”創(chuàng)建 助推基層組織晉位增星
深化“星級化”創(chuàng)建 助推基層組織晉位增星 ——博州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
住溫泉縣查干屯格鄉(xiāng)米里其格村工作組組長 錢龍興 日期:2015-07-13 文章來源:自治區(qū)“訪惠聚”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米里其格村是自治區(qū)級貧困村,也是一個典型的牧業(yè)村?!霸L惠聚”活動開展以來,我們以“星級化”創(chuàng)建活動為抓手,圍繞穩(wěn)固已有的“民族團結、平安和諧、民主管理”星,著力打造“領導核心、陣地功能、先鋒模范”星,全力爭創(chuàng)“能力提升、增收致富、群眾滿意”星,助推該村黨組織晉位增星,幫助村黨支部凝神、聚力、集氣,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一、鞏固成果,著力“穩(wěn)星”。一是鞏固民主管理星。幫助村黨支部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通過村民共商、決議,實施重要村級事務16項,按村民意愿在《村規(guī)民約》中增加內容。建立“三本臺賬”(即矛盾糾紛、意見建議臺賬,解決措施、辦法臺賬,實事好事、民生項目臺賬),落實“民主議政日”制度,幫助村黨支部制定群眾訴求解決方案21個,化解村級“老大難”矛盾糾紛6起?!伴_門”搞創(chuàng)建,邀請村民參加“開放式”支部會,在“嬉笑怒罵”中征求意見建議4類17條。二是筑牢平安和諧星。開展“去極端化、無邪教鄉(xiāng)鎮(zhèn)、平安鄉(xiāng)鎮(zhèn)創(chuàng)建”為主題的宣傳周活動和“知黨恩、說變化”活動,引導村民自覺抵制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增強脫貧信心和感恩意識。印制漢蒙哈三種文字的政策法律宣傳單,送到每家每戶,逐條逐句宣講,經戶主同意將宣傳單貼在屋內,下次拜訪時再宣講,通過經常看、反復講,爭取人人成為政策法規(guī)“明白人”。三是夯實民族團結星。評選獎勵“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先進模范8人,將他們的事跡拍攝成微視頻,在村民大會前播放,塑造學得會的身邊典型。開展增進民族團結互助“微行動”,阿迪力別克、范秀華等漢哈蒙柯10戶家庭自愿結成5個互幫對子,互學語言,互教技能經驗;幫助村民阿布拉等8人成立“村隊是我家”民族團結志愿服務隊,開展幫干農活、照看孩子,幫扶困難群眾等服務,讓牧民在互幫互助中增進感情,在致富增收中促進團結。
二、重點突破,發(fā)力“增星”。一是打造領導核心星。工作組充分行使對基層組織幫助指導的職責。對履職能力強、群眾公認的3名干部報鄉(xiāng)黨委進行表彰獎勵;對勁頭不足、紀律渙散的1名干部報鄉(xiāng)黨委進行誡勉談話;采取異地交流方式選派1名村干部外出學習鍛煉,調配1名年富力強的哈薩克族同志任支部副書記,優(yōu)化村“兩委”班子。工作組積極為村干部揚威立信,增強村干部“挑頭”意識。凡惠民實事、政策兌現(xiàn)、訪貧問苦等都把村干部推向前臺,讓他們當“帶頭人”、“貼心人”。實施村干部素質提升工程。開辦“村夜校”,邀請專家為村干部開展了“關于草場、土地政策的若干問題” “如何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等專題培訓11場次。二是爭當先鋒模范星。落實“三諾兩評一考”制度(即村班子、黨員干部承諾辦理事項和時限,村民承諾遵守村規(guī)民約;評選優(yōu)秀班子成員、黨員和模范家庭、個人;年終組織村民代表等對村班子、黨員干部進行考核),開展評選黨員示范戶和“履諾、踐諾”先鋒活動,把黨員身份亮出來,把承諾事項、完成時限、落實措施和進展情況公開出去。村黨支部、工作組、21名黨員圍繞經濟發(fā)展、扶貧幫困等問題,共承諾事項50項,已完成19項。三是完善陣地功能星。實施村級陣地硬化、綠化和亮化建設,開辦農家書屋、綠色網吧、愛心超市和活動中心,升級改造村級文化室,建設標準化衛(wèi)生室、燈光球場,配齊設備,安裝LED顯示屏,用好大喇叭等媒介,用漢蒙哈三種文字滾動播放宣傳政策法規(guī)。現(xiàn)在村民是“脫了皮鞋下地,換上皮鞋進村委會”,村委會已成為村民的活動之所、學習之地、聚心之家。
三、全面提升,爭創(chuàng)“九星”。按“星級化”創(chuàng)建目標,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從培養(yǎng)后備干部、開展精準扶貧等重難點問題取得突破,力爭三年內完成“九星”創(chuàng)建。一是在后備干部培養(yǎng)上下功夫。加強村級后備干部的“選、育、管、用”,采取組織推薦和群眾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從退伍軍人、致富能手、中青年婦女、優(yōu)秀團員中選拔4名后備干部。建立健全聯(lián)系人培養(yǎng)制度,開展黨員帶培青年試點活動,先后選派3名優(yōu)秀年輕干部參加區(qū)、州黨校培訓和跟班掛職鍛煉。建立后備干部的“成長檔案”,對后備干部和積極分子實行動態(tài)管理,堅持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培養(yǎng)鍛煉。有計劃地安排他們承擔一些入戶宣傳、項目建設、綜合治理等工作,列席重要會議,使他們盡快熟悉村級事務,在實踐中開闊視野、積累經驗。二是在結對幫扶上下功夫。由局機關黨員干部與85戶貧困戶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結對幫扶,實行“3111”(每月問詢三次、入戶一次,每季度匯報一次,每半年督查通報一次)和“三包三不脫鉤”(包脫貧、包有穩(wěn)定收入、包有致富能手,不挖掉窮根、不理出致富門路、不轉變思想觀念不脫鉤)扶貧幫困工作機制,落實“一戶一策”菜單式扶貧,制定政策兜底、種植養(yǎng)殖、勞務創(chuàng)收等幫扶措施172條,力爭從根本上改變貧困面貌。三是在項目帶動上下功夫。實施農業(yè)高效節(jié)水滴灌4000畝,畝均增收150元以上,惠及農牧民62戶204人;整合土地增加村集體機動地400畝,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萬元;由局機關無償提供場所,以牧民合作社形式在市區(qū)開設米里其格綠色畜產品直銷店,打通畜產品外銷通道;引導村民開辦牧家樂,吸收4—6戶貧困牧民參加勞務創(chuàng)收。結合惠民項目建設,建立勞動力轉移創(chuàng)收動態(tài)跟蹤和定期通報制度,組織轉移富余勞動力61人參與工程建設、季節(jié)性勞務創(chuàng)收,月收入均在2500元以上,實現(xiàn)“轉得出、留得住、長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