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國 MPP MPA 之詳細申請總結經驗貼(世畢盟學員)
美國MPP/MPA之詳細申請總結經驗貼
Admitted: Columbia University MPA University of Chicago MPP New York University MPA Cornell University MPA(with scholarship)Georgetown University MPP(with scholarship)
GRE: V163 Q170 AW5.0 TOEFL: 112/120
吃我一顆安利:MPA & MPP 公共管理碩士和公共政策碩士項目都致力于為公共領域輸送靈魂搬磚工。顧名思義,公共管理偏向管理,注重實踐經驗,而公共政策偏向學術,注重政策研究。課程通常涉及許多管理、數學、統(tǒng)計、經濟內容,以及基于興趣的專攻課程。因為有學習數理、經濟和金融知識的機會,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去向也非常多元。舉例而言,Chicago畢業(yè)生進入public: private: NGO的比例約為1:1:1,而NYU將近一半畢業(yè)生進入了美國各級政府部門,也有許多Columbia畢業(yè)生任職于投行、咨詢以及各種盈利企業(yè)。MPA/MPP項目內的分類非常豐富,包括但不限于(以Columbia為例):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energy and environment, human rights & humanitarian policy,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economic polic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以及urban and social policy。
作為一塊尚未被大量開發(fā)的申請沃土,MPA/MPP并不要求申請者的學術背景(有些學校會要求一點數學/統(tǒng)計/經濟背景),即,張開雙臂,歡迎大家來申請!
搬磚工教育哪家強
常見的熱門項目包括但不限于Harvard MPP,UC Berkeley MPP, Columbia MPA, Chicago MPP, NYU MPA, Cornell MPA, Brown MPA, USC MPA, UCLA MPP, Princeton MPA, Oxford MPP, Duke MPP, JHU MPP, Georgetown MPP, CMU MsPPM。注意有些項目明確不招收應屆畢業(yè)生,或者不招收外校學生(S大說的就是你=。=),而大多數項目都青睞有工作經驗的申請者。
不同學校也有不同取向,而世畢盟(GGU)的老師和mentor們可以對此提供非常豐富的建議,對不同學校制定不同的申請策略和重點。比如Harvard喜歡能成為未來世界GGU語錄:申請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遠是主唱,但少不了整個樂隊的支撐。
領袖的申請者,Chicago是傳統(tǒng)的學術向項目,Columbia以全球化的校友網絡為榮,Cornell選課靈活度很高等等。這些特色也可以通過研究學校網站自我吹噓【誤】的內容了解到。
在選校過程中,有幾點是值得考慮的:
Master以后,我想繼續(xù)學術?(參考專業(yè)排名和教授介紹)
又或者,我想出來工作?(參考綜合排名、學校聲譽、地理位置和校友資源)我在乎名校光環(huán)?(比如雪城大學、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和印第安納大學在這個領域的學術水平非常高,但是……)
我動若脫兔/靜如處子?(大城市還是大農村?)我只想安全回來QAQ?(參考城市和社區(qū)犯罪率排行)私人理由(比如…另一半在哪?)
個人感覺申請8間學校為宜,其中2-3間dream school,3-4間比較有把握的學校,2-3間保底校。一方面,MPA/MPP的申請每間學校都要寫1-3篇不等各種名目的essay,而申請期集中在11月至2月(之后有少量rolling/第二/第三輪的招生),在期末期間撒大網攤大餅真的很心累;另一方面,申請費和學費都很貴,保底學校最好也選擇如果被錄取還是愿意去的,不要為了求個心安燒錢吶。當然精力旺盛、夢想很多的童鞋們,泥萌…分配好時間就好啦!
你看我骨骼驚不驚奇:申請準備&材料 GPA:
如果GPA還可以掙扎一下,請盡可能努力…一般申請只看前三年的成績,(極少數情況下如果)在大四上學期顯著地提高了GPA,也可以向對方學校申請更新數據。除了很少學校要填寫major GPA(或者要單獨計算大三大四的成績),大多數學校只要求成績單和CGPA,因此CGPA是很重要噠。
PS/各種小essay:寫作內容通常包括
Why this subject:是什么促使你決定(繼續(xù))學習這個學科?通過講述你的故事、過往經歷,突出個人特點和優(yōu)點
Why this school/program:學校/項目吸引你的原因,例如地理位置、項目設置、具體某個課程或者教授;以及如何通過學校/項目的幫助,實現人生/職業(yè)目標? Why me:個人特點,你能為學校帶來什么?
GGU語錄:申請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遠是主唱,但少不了整個樂隊的支撐。
雖然也不乏時間緊迫只能改一改學校和項目的名字就提交的情況,但最好能針對學校/項目的特點進行一定的改動。特別感謝鵬哥和親愛的mentor學姐在這個部分幫了超級大的忙!每篇essay都二改三改甚至四改【捂臉】~ 推薦信:
一般來說,每間學校要求2-3封推薦信,通常一封來自實習/工作經歷的supervisor,兩封來自學術/研究的supervisor,也有三封都要學術的。因此,去泡教授吧朋友們!不過有些教授比較矜持,需要再三安利才會答應;有些教授可能限制每年的名額,有只能寫某幾封信之類特殊的要求。因此建議盡早開始和教授聯系。
CV(有些學校還要求quantitative/language CV)
可能包括education, research experiences(可能沒有), internship experiences(也可能沒有), leadership and activities, languages and skills。除了PS,CV也是學校了解申請者的一大途徑,因此在CV每段經歷的字里行間都要緊貼學校的招生要求,有若隱若現的“快看我好棒”“看我多適合你們”的感覺。對經歷的描述不要停留在經歷本身,突出量化和結果。CV的寫作和修改因此非常重要,我的小破一稿CV在mentor學姐幾改之后都變得高大上起來了。
TOEFL & GRE 雖然這倆真是生理和心理的巨大挑戰(zhàn),但它們只起到一個類似門檻的作用。學校會提供托福的硬性要求,有些學校還會提供往年錄取學生的平均/最低GRE成績作為參考,過了這個線就不用擔心啦。建議在暑假(有大塊時間可以專門)復習托福和GRE,在大四上學期頭幾個星期把托福和GRE考完,一方面開學比較閑有空準備,另一方面萬一要N戰(zhàn)時間也不會太緊張。
喝我一碗雞湯
申請是一場長期戰(zhàn)。隔三差五掃蕩官網,建了各種叫 GGU語錄:申請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遠是主唱,但少不了整個樂隊的支撐。 相信命運的未知會是一件好事。申請是一場雙向選擇的非誠勿擾,男女嘉賓(?)在問答進退之間互相試探,互相考量。當初的心動學校未必會牽手成功,最后賣腎入坑的那一個說不定才是Mr./Miss Right。也許CV和PS 就是寫破天也凹不出夢校心儀的樣子,但說不定也證明適合過日子的另有其人。在盡所有人事之后,相信得不到的一定是不合適的,得到的一定是最適合你的。 GGU語錄:申請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遠是主唱,但少不了整個樂隊的支撐。 美國材料學博士申請總結 清華材料 GPA: 88(強行四舍五入)TOEFL: 103 GRE: 152+168 科研:勉強算三段吧,沒有論文 海外暑期研修:有 Offer: UC Berkeley AS&T PhD, Duke 材料PhD, UC Davis 碩士 Rejection: UIUC, Harvard, Stanford×2(博士拒一次,碩士拒一次)Decision: Duke PhD 前言: 申請博士還是很看緣分的,感覺任何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都比較看緣分吧,不論是找導師,找室友,還是找對象。雖然有句話很俗套,但還是拿來說一下: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碰到什么樣的人。并不是越厲害的老師就越好,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當然你也可以覺得我是在為自己不牛開脫)。所以,申請的時候其實你基本有一個定位了,前三年是怎么過的,基本決定了之后你能去什么樣的學校,找到什么樣的導師。所以,最好前兩年就決定是否出國,早作準備比較好(當然也見過某些院系年級第一臨時起意搞完GT拿到神校的情況,當然這就不適合我這種劃水的同學了)。 GPA: 我感覺這個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沒什么可說的。看到我那幾封拒信,就應該知道低GPA基本是不可能逆襲神校的。所以一定要盡可能地考高分,當然高分不一定代表你真的學得好,但是學得好的一般都能考高分的。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排名也很重要??!有的老師會問排名的。但是如果你排名不高,就不要在CV里寫了,寫個分數,0.5以上四舍五入,并不違法,反正官方給的分數也是精確到個位。 科研: 我寫的順序基本是按照重要性吧,所以GT會放在后面了。我勉強算做了三段科研吧,當然都沒有做出什么成果,但是這三段科研還是讓我在學術方面對材料這個學科有了更深的了解,申請的時候也有所針對。 世畢盟語錄: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第一段做的是納米顆粒的合成,第二段暑期研修做的是X射線衍射(XRD),第三段是大四上學期以及現在在做的計算材料。這三段科研按研究手段可以大致分為合成(synthesis),表征(characterization),還有模擬(simulation)。經過這三段實驗之后,我最后決定做偏向模擬和表征的方向,這也是我畢設的方向,也是我博士期間的課題。至于為什么的話,模擬和表征有理論模型和公式,可以算一算,覺得比較開心。 對于讀博士和做科研來說,找到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方向很重要。如果你說喜歡的不適合,那我建議還是選喜歡的吧,都大學快畢業(yè)了,喜歡的也不太會變了,不適合可以慢慢學。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多了解自己的本科專業(yè),找到愿意從事的方向。另外,科研老師往往也是給你寫推薦信的老師,所以不管怎么樣,每段科研都認真對待。 暑期研修: 暑期研修屬于科研的一部分,但是我把它單獨拿出來說一下,因為這段經歷對我個人的提升比較大,無論是個人能力,思路,還是申請。 首先就是聯系暑期研修,我記得當時發(fā)了兩百封郵件,最后找到了暑期研修。當然,這里并不是說發(fā)得越多越好,后來我覺得發(fā)了這么多都石沉大海的主要原因是CV寫得不好,郵件內容也沒有條理。 CV的話可以找世畢盟要一些之前的看一看。郵件的話我覺得第一段說明來意,第二段介紹自己,最后加一個CV就差不多了。 然后就是暑期研修期間了。首先暑假期間可以親自體驗美國的生活和博士的生活,可能你體驗完就不想讀博了。同時,暑期研修可以要到推薦信,甚至直接是暑期研修老板的錄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可以利用暑假面套一些你心儀的學校。 比如我暑假去的南加州大學電子系,就順便面套了UCLA,Berkeley(Caltech太吊不理我,Stanford去的時候正好勞動節(jié),在那瞎逛了兩天)。而這次面套也為我拿到了一個Berkeley 的offer,而且這個老師還是化學系的。置于面套有什么技巧的話,就是對自己CV里做的東西了然于心,其余看緣分。 看到上一段會發(fā)現我暑期去的是電子系,拿到一個化學系老師的offer。(當然這并不是化學系的offer,是Berkeley一個交叉學科的項目,Applied Science & Technology,好像主要招PhD,推薦大家申一下)。所以,在最后申請之前,不要把自己定得太死,不一定非要哪個專業(yè),哪個方向,像我這樣的同學,當時想到的首先是有書讀! 世畢盟語錄: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 最后,暑期研修對我未來的科研方向起到了轉折點的作用。由于暑期研修是和XRD相關的,但又不是課程里學到的那些東西,因此我接觸了一些新的模型和公式,也對X射線的理論有了更多認識。最后實驗結果從數量級上來看還是不錯的?;貒笥X得有公式算一算挺好的,干脆去做計算好了。碰巧帶我做計算的老師超級好(感覺每個帶我的老師都很好),接觸一段時間之后也覺得計算挺不錯的,就決定了主要申請這個方向了。所以后來發(fā)郵件套磁的時候,主要都是這個方向的老師。 再補充一點,暑期研修碰到了非常好的師兄師姐,對我?guī)椭埠艽?,相信你們暑期研修也會碰到很好的師兄師姐?/p> 選校&推薦信: 這倆放一塊說吧,因為后者往往會限制前者。 選校基本就是我自己選的。瀏覽一個學校院系的網站,看是否有喜歡的老師(這里我用的是喜歡而不是感興趣。回到前言,導師是你將來五年期間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人,一定要想好啊。至于何為喜歡,我主要看研究方向,學術水平,組內成員,還有看臉),如果基本沒有的話,那么這個學校我就不申了,好像決定得有點草率。這樣和之前說的首先有書讀好像有點矛盾,主要是因為我個人的想法在申請過程中也是一直在改變的,現在覺得博士還是不要將就,選喜歡的老師,喜歡的科研方向,學校其次。我之所以決定去杜克就是因為和老師面試感覺不錯,做得方向我也很喜歡,雖然學校專排不好,但我還是不愿意去Berkeley學習自己并不了解的化學方向。 發(fā)現有喜歡的老師之后,就是發(fā)郵件套磁了,如果有一兩個回復你的話,那么就申這個學校,如果沒有,但是你還是很喜歡這幾個老師的話,那就強行申吧。 但是在實際過程中,你會發(fā)現上述的情況過于理想,因為你會受到一個重要因素的限制,那就是推薦信的數量。我的推薦信組成是國內科研老師+班主任+國外科研老師,每人12封,所有學校都一樣。因為如果你申某些學校如果少了某個和你關系密切的人的推薦信是不太好的,而有些老師你又不能要太多推薦信,所以這就對你的選校數量產生了影響。 上面其實也說了推薦人的選取,那就是和你關系密切的人,主要就是帶過你的老師。選校的話,能不能保底看套磁情況,而不是看排名,像我的話,以為排名低可以保底的學校一個都沒保住。 世畢盟語錄: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 CV&PS CV之前已經大概說了,自己改改就好。像我的話,沒有Award和Publication可以寫就很不好了,所以前三年一定要努力?。?/p> PS的話一般認為寫清楚為什么選我們學校,為什么我們學校要你。然而我感覺我寫得比較偏心路歷程了,因為三段科研基本不相關,如何從納米轉到XRD,再轉到計算,我主要依靠自己想法的轉變進行串聯,但是主線是不變的,就是我是一個熱愛科研,渴望投身科研的好同學!寫PS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比較清楚地審視自己,也是在寫PS的過程中我才完全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為什么要讀博,為什么要做這個方向。 G&T 托福首戰(zhàn)97,二戰(zhàn)103。我感覺基礎不錯的話,直接做TPO就挺好的。 GRE首戰(zhàn)151+163+3.5(別問我數學為什么這么低),二戰(zhàn)152+168+3。感覺GRE主要是單詞,verbal從來沒做完過。 建議:心理上不要恐懼;短期內花時間搞定,比如兩個月GRE,一個半月TOEFL,拖久了心理會疲憊。 面試: 如果面套也算面試的話,那我還是面了很多。 首先是UCLA面套了三個老師。第一個要不招人,只是隨便聊聊。第二個我遲到了,沒聊幾句他就去開會了。所以有用的是第三個,第三位老師照著我的CV一條一條地問,甚至很多無關的問題,比如一些課外活動的經歷,當時我就嚇傻了,之后關于XRD的專業(yè)問題答得不清不楚。所以建議就是對自己寫的每條東西都要很清楚,并且不要被突如其來的問題影響心態(tài)。 Berkeley面了兩個老師,第一個老師向我介紹了他的實驗室,問我對哪個方向感興趣,然而我并不懂他做的方向,然后他就直接說good luck了。第二個老師沒怎么問,后來申請的時候就拿到了offer,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建議就是對你要面試老師的科研方向有個大概的了解。 世畢盟語錄: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之后申請季面了杜克和wisconsin的老師,都是計算方向,問了我之前做過的科研,以及介紹他們自己科研方向并詢問你的興趣。建議就是介紹自己科研的時候一定要有條理,把為什么做,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講清楚。 總結: 去年四月報了世畢盟的DIY博士項目,特別感謝雪蓮姐和mentor的幫助,各種問題都可以隨時騷擾!再次感謝各位幫助我的老師家長,師兄師姐以及同學,祝各位同學都能申到滿意的學校! 世畢盟語錄: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 美國化學博士申請經驗總結 Offer: Northwestern,TAMU,UMich(Interview)Decision:Northwestern Chemistry PhD, 2016 fall 關于選擇 對于所有申請者而言,首先要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要轉行,決定工作、出國還是保研,若出國,讀master還是PhD…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勝枚舉,對于身在其中的我們而言,做出選擇并不容易,選擇也因人而異。我的感悟是遵從本心即可。其實這些選擇沒有絕對的優(yōu)劣,有的只是合適與否。對于申請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盡早做出合理的決定,并發(fā)自內心地認同、堅持下去。 我在做出這些選擇的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畢竟做出決定用五年時間讀化學博士是需要勇氣的。在此期間,世畢盟的龔老師提供了各個專業(yè)的詳細資料以及申請難度方面的信息??梢韵胂?,若是沒有龔老師的幫助,僅憑我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想要搜集這么完整的信息幾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世畢盟微講座平臺也對了解不同專業(yè)的發(fā)展有很大幫助。 關于標準化考試 標準化考試在整個申請過程中不會成為加分項,然而卻可以成為申請中的硬傷,或者在申請過程中耽誤很多寶貴時間。對于英語功底較弱的同學,提前準備好足夠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可以避免它占用其他申請材料的準備時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化學專業(yè)的申請而言,標準化考試還包括GRE sub考試。一般會選擇在大四時參加sub考試,但是如果大三及海外科研期間時間方便的話,選擇這段時間參加考試可以多一次考試機會。 關于選校和套瓷 在此我想著重分享我對選校和套瓷的看法。選校和套瓷是一脈相合成的。對絕大多數PhD申請者而言,套瓷是申請中最重要(沒有之一)的一步,也應當是最費心力(沒有之一)的一個過程。它貫穿整個申請過程,其中的trick很多。多數所謂“逆襲”的申請者都是憑借套瓷中的優(yōu)異表現得到對方教授的認可的。然而即便如此,也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申請者是真正在讀完教授的文獻并與該領域的同學老師探討后發(fā)出套瓷郵件的,也只有更小的一部分申請者可以堅持長達半年的weekly report。其中原因就在于GGU語錄: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申請者是否下定了足夠的決心,是否足夠想去心儀的學校,所以通過選校過程在了解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非常重要,這是從主觀的角度說。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所謂申請,其根本是尋找最大匹配度的過程。這是我整個申請季以來最想與后來人分享的體會。舉個例子,有很多大牛拿到了Harvard的offer卻被諸如MIT之類的學校reject,其原因不在于能力問題,而在于申請者是否是該校想要找的學生。申請美國學校的好處也在于它不再以唯一的標準衡量每位申請者。于是,學校傾向于找某一類的學生,也就意味著申請者可以通過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而提高錄取的幾率。這個隱藏的機會對于每位申請者都是有效的。比如,績點的優(yōu)勢在藤校的申請中可能被放大,科研經歷的優(yōu)勢對一些很注重發(fā)表情況的學校就變得很重要。選校是申請過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點和喜好的機會,后者會直接影響申請策略的制定,因此選校不僅僅關乎學校。 選校的最終目的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劃定學校范圍,并在大范圍的基礎上拉開梯度選擇三所重點學校,重點學校自然需要重點套瓷。在套瓷中申請者可以做的很多很多,在這一過程中我非常感謝世畢盟的培訓師和mentor建議我采取一種簡單有效的套瓷方法,并在短時間內幫我準備好了一套套瓷的資料。我本是內向的人,但在他們的鼓勵下我參加了幾乎所有我可以參加的本方向的講座,并在此基礎上與國外的大牛交流。至少可以說我在短短的半年間經歷了很多次模擬面試,但我的收獲遠遠不止這些。從申請的角度看,世畢盟向我建議的套瓷方法保證了我可以隨時抓住機會,同時也為我省去了大量寶貴時間。 關于暑期科研 暑期科研很重要,也確實有很多同學通過暑期科研拿到了很好的推薦信,甚至拿到了大牛的offer。暑期科研是且僅是向教授展現自己實力的機會,這對國際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它并不能改變個人的能力(國外的教授們也都是火眼金睛的)。值得肯定的是,國外教授推薦信的含金量普遍比國內教授的高,因為他們的推薦可信度更高。世畢盟有最全面的暑期科研報名的信息和資源,有志于通過暑期科研為申請加分的同學最好提早打算。 關于文書 很多同學在最初申請時都很關注一個問題,即在申請文書中那一項最重要。我傾向于把申請材料看作一個整體,它們分別從不同角度向招生官介紹申請者。因此總的來,探明哪一項尤其重要意義不大。但對個體而言,能出彩的文書即是最重要的文書,所謂能出彩是指能很好的展現申請者與眾不同的優(yōu)勢。比如若是能很好的挖掘自己學習本專業(yè)的GGU語錄: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心路歷程(對于博士而言能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歷更好),那么PS就值得花費更多時間和經歷凸顯申請者的實力。 我不認同“文書對PhD申請不重要”這種說法,曾有招生官明確說明他們是很看重PS的。而且事實也證明,僅有paper和高績點未必能換取理想的申請結果。我想這也是理工科學生申請愈發(fā)需要留學培訓和咨詢機構的原因。在我的文書準備過程中,我的培訓師少芳和mentor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梢哉f我的所有文書都經過了從思路到內容,從內容到語言的反復修改。在數十次修改的過程中,幾乎每次修改都可以在兩天之內得到回復,考慮到時差這已經是可以達到的最快速度了。與多數學員一樣,我文書的最終版本與第一版本可以用面目全非來形容。 關于文書,前人提供的信息已經有很多,在此不再贅述。最后想強調的一點也與前文一脈相承:在文書的準備過程中,站在招生官的立場上評價自己的文書誠然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過度揣測并迎合招生官的喜好對申請只有負面的作用。因為招生老師經驗都很豐富,僅憑紙面上的文字并不能改變申請者本身的能力。與其如此,不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以上是我對申請過程的總結。在此要特別尤其鄭重感謝為我寫推薦信的四位老師們。在大學四年間,他們給予我無數無私的幫助、鼓勵、教誨。還有組里的師兄師姐們、化院畢業(yè)的師兄師姐們,以及各位小伙伴們,與大家相識是我的幸運。另外,非常感謝世畢盟在整個申請過程中給予我的幫助,我也希望這篇總結可以幫助世畢盟的學弟學妹們。 GGU語錄: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該做什么的時候就做什么。 MPPMPA方向申請信息總結 一、案例 北語國際政策 GPA第一 Columbia MPA,JHU IR, Brown MPA,Cornell MPA,Georgetown MPP;清華心理系法國巴黎政治商學院和哥大SIPA雙學位錄取; 北大經濟學院 GPA3.51 Columbia MPA; 北航本科,三年工作經驗 HKS MPA 全獎; 北大政管 MIT城市規(guī)劃 Columbia MPA,Uchicago MPP,Cornell MPA 二、每年戰(zhàn)績匯總 2016 Fall Columbia SIPA MPA 20+;Oxford MPP 1; UChicago MPP 12;Cornell MPA 15+;2015 Fall Columbia SIPA MPA 18;Berkeley MPP 2;Uchicago MPP 11;Cornell MPA 9;Harvard HKS; 2014 Fall Columbia SIPA MPA 13;UChicago MPP 6;Cornell MPA 8; 選校tips 三、專業(yè)簡介 旨在培養(yǎng)一批精通公共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各級政府部門及非營利性組織的領導者,能在現實中應付社會政治發(fā)展對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所帶來的新挑戰(zhàn),切實解決政府和社會各種組織中的各種問題。MPP 偏Quant;MPA偏管理 Leadership+Quantitative=MPP/MPA MPA核心課程 ? ? ? ? ? ? 公共管理 預算/財政 管理經濟學 政治和法律程序 定量分析方法 職業(yè)倫理 ? ? ? ? ? ? MPP核心課程 公共政策基礎 統(tǒng)計和數據分析 公共財政 宏觀/微觀經濟學 政策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 ? ? ? ? ? ? ? ? ? ? ? ? ? ? ? 哥大SIPA下面的方向: 1、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2、Energy & Environment: Global Energy Management & Policy Track/Energy & Resource Management Track/ Environmental Policy & Management Track 3、Human Rights & Humanitarian Policy: Human Rights Track/ Humanitarian Policy Track 4、International Finance & Economic Policy: International Finance Track/ Economic Policy Track 5、Inter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6、Urban Social Policy: Urban Policy Track/ Social Policy Track 工作經驗:平均錄取的人是3-5年,本科生也可以申請 硬件:基本G320 T100;要求更高,T108左右比較穩(wěn)妥 軟件: 本科直接申請,學校上清北復旦交大有優(yōu)勢 專業(yè)選擇的話,經管稍有優(yōu)勢,因為會在量化課程以及實習上會比較占上風;如果是其他社科類專業(yè)的,建議補充上經濟統(tǒng)計類的相關課程比較好,加上做相關的實習 對于申請,兩大類:1.走學術路線的,本科就讀社會學或者政治學,會做一些國家政策的宏觀研究,這 個是最對口的;2.那種實習經歷比較多的。如果是應屆生申請的話,建議實習的段數多一些,3-5段會比 較好。(普遍都是有工作經驗的人);環(huán)保部、基金會、國際NGO等仍是錄取委員會青睞的實習經 歷。需要注意的是,參加的實習項目一方面要與申請專業(yè)有一定相關度,另一方面 也最好是要與自己所學的專業(yè)有一定的聯系 Cornell MPA分支方向 Economic and Financial Policy Environmental Policy Government, Politics, and Policy Studies Human Rights and Social Justic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Public and Nonprofit Management ?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Policy ? Social Policy 四、申請要求 1、GT高一些; 宏觀微觀經濟學,統(tǒng)計學基礎課程,統(tǒng)計軟件數據處理軟件-SPSS STATA SAS R;像Columbia, Chicago, Harvard幾個學校在申請時除了傳統(tǒng)的CV以外,都會要求申請者再額外提交一份quant CV,里面的內容就包括你上過的數學、統(tǒng)計、經濟、編程類的課,這些都是policy analysis中非??粗氐乃刭|。 2、實習體現領導力,分析能力;科研和申請track相關就可。 政府部門、NGO、Consulting Firm、投行以及企業(yè)中的PR部門或者媒體都是相關程度較高的實習。關于申請人的工作經驗問題,對于那些曾經在國際大型NGO,類似于Red Cross, UN, World Bank, Green Peace等等;以及在中國國家機關、部委、國企系統(tǒng)工作實習的同學,這些都是非常適合申請MPA 社會責任心以及溝通能力:對于做義工,志愿者是非常好的體現社會責任心以及溝通能力的方式方法。如:在奧運會、世博會這樣的志愿實習的經歷,紅十字會、婦聯這些都是簡歷的閃光點。扶貧教育,在邊疆志愿民主建設這些都非常有利于申請。(比較看重志愿經歷) 五、學校list 1.Harvard Kennedy School MPP 2.Columbia MPA(MIA)3.UChicago MPP 4.UPenn MSSP 5.JHU MPP 6.Brown MPA 7.Cornell MPA 8.Georgetown MPP 9.UC Berkeley MPP 10.CMU MSPPM 11.UCLA MPP 12.Duke MPP 13.USC MPP 14.USC MPA 15.UMich MPP 16.NYU MPA 17.Syracuse MPA 18.Princeton MPA(2年工作經驗) 六、學校項目preference Harvard:leadership Columbia: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background,比如海外交流,海外volunteers UChicago: academic 成績 Berkeley: academic Cornell:績點> UCLA: academic&professional experience NYU: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Michigan: academic或者research&professional experience 對于文科,普遍是語言好,有交換,國際經歷豐富(視野廣,了解不同國家的情況 七、畢業(yè)去向 MPA/MPP相比其他純文科的專業(yè),畢業(yè)后會有更多比例的同學去投行、咨詢公司,也有很多在think tank或者政府智庫做政策評估分析。那除了IEFP以外呢,就是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EPD),這個方向我感覺就是UN的預備役啦。學的內容圍繞公平啊, 人權啊,消除貧困, 區(qū)域沖突,企業(yè)社會責任這種。畢業(yè)去向多為非營利組織, 政府, 國際組織等。分布比例上:最多去投行;70% 私營機構;30%非盈利組織如智庫 八、具體案例 1、北大國際關系學院 GPA:3.5+ 交換經歷: Cambridge Summer School且有independent research 科研:UNFPA;挑戰(zhàn)杯 實習:UNDP;UNICEF;自己的志愿者組織 其他活動:學生會;模聯;各種志愿者活動 推薦信:本院老師;UNDP的supervisor 申請結果: Cambridge: Mphil in Development Studies 2、北大歷史系2011本科生 GPA: 3.45/4.0; 實習:銀行,咨詢,投資公司和基金,基本和Finance相關; 推薦信:3位老師+1位老板 Offer:MPP/MPA: Columbia,Cornell,CMU Finance: JHU 3、港大社會心理學,dual major 人力資源 GPA 3.45/4.5 T105+G157 165 推薦信: 港大老師+小學校長一封+縣社保局一封(實習的兩封都是純編)實習: 1.縣社保局純編 2.小學實習純編 3.課堂作業(yè); Offer: 1.Columbia MPA 2.Harvard 教育 3.Stanford 教育 4、清華外文系,經濟雙學位 GPA: 3.45/4.0; 科研:輿情分析的SRT 深圳做女工調研 首都職工素質工程 勞工NGO實習 實習:萬博宣偉公關公司和國資委新聞中心 推薦信:3位老師+1位老板 Offer:牛津 MPP(全獎); 期間完成了兩篇幾萬字的關于國企改革的論文,也發(fā)表了一篇關于南北車合并的政策評論。牛津的MPP項目很注重governance 5、北大 Econ 有發(fā)表 GPA 3.38+ 托福 107,口語24 GRE 153 168 3.0 Cam exchange; 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Chin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udy,Academy of Macroeconomic Research, NDRC,Baker Tilly Chin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咨詢智庫調研 錄取Chicago MPP ;Cornell MPA;USC MPA;UW MPA;CMU MSPPM 美國法學院JD項目申請之總結 關于譚老師,很幸運能遇上這么負責、認真又很有經驗的老師全程督促我,同時還有世畢盟的大神mentor師姐。在譚老師和mentor的幫助下,最后拿到了心儀學校的offer,在大四的申請季中,有焦慮、問題和“放空”,也正是在世畢盟的不斷鼓勵與提醒下,讓我順利完成了一系列的申請任務,最終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一年的申請可以教會人很多事,不光是按部就班完成各項任務,而且在于每件事中閃閃發(fā)光的態(tài)度,而世畢盟就帶給了我這樣的靠譜感覺。 【關于跨專業(yè)申請】 因為我是從物理專業(yè)跨專業(yè)申請JD,績點也只是系里的中等水平,而且并沒有法律相關背景的實習,所以自己在申請的初期一直非常忐忑,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申請流程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世畢盟老師的溝通是我堅定自己申請決心的重要一步。在第一次做背景分析的時候,鵬鵬老師細致地根據我的背景為我做了基本的規(guī)劃,也指出了第一階段對于沖擊LSAT成績的要求。之后很快譚老師和Mentor就和我取得了聯系,開始細致分析我的申請材料,從cv到PS,再到寄送成績單的一系列流程,都幫我提前預備了充足的時間,同時也提供了詳細的復習計劃。 【關于CV與PS】 對于法學院的申請來說,除了硬性的各項成績指標,PS和CV可謂是自己能掌控的關鍵因素之一,由于自己是跨專業(yè)申請,最關鍵的核心就是如何解釋WHY LAW SCHOOL這個核心問題,雖然自己在申請之前已經想過了這些問題,可是在與Mentor和譚老師的不斷溝通中,我才發(fā)現自己真正能不斷闡釋這個問題,而不是一味的用套話來躲避這個問題。在準備CV的過程中,世畢盟譚老師和Mentor會不斷突出我最相關的相關經歷以體現申請不同學校的要求,并不斷在格式上加以美化;在PS的修改過程中,mentor簡直就是異??孔V,總能在我發(fā)送的當天及時的回復我,并能給出很多很具體、關鍵的意見,幫助我一遍又一遍的梳理PS的核心思想和濃縮內容;同時,由于法學院不同學校的文書要求不大一樣,所以有時要寫很多不同內容的Essay來展示自己,因而就會有更多的文書需要及時批改,譚老師總能及時地幫我修改與傳遞,真的非常感謝她們。 【關于成績單寄送】 由于還要準備12月的LSAT,所以之前對于成績單的寄送有一點放緩,多虧了譚老師的提醒,我及時在11月初就寄出了成績單,而且由于當時LSAC收到的成績單并不多,所以他們很快就處理完畢了,同時,譚老師也指導我補充寄送了在美國的短期項目期間的成績單,讓這些paperwork毫無拖延的提前完成,沒有在后期影響自己的申請進程。 【關于RL】 推薦信也是申請中重要的一環(huán),由于我是跨專業(yè)申請,法學院老師的推薦信就變得非常重要,在第一次的meeting中,譚老師和Mentor就為我選定了初步的推薦信老師,之后又知道我不斷聯系他們,在這樣的過程中真的感受到了她們對我的關注,同時,聯系到的老師也很愿意為我提交了推薦信,為之后的申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尤其感謝譚老師的多次提醒,因為有一位老師的提交系統(tǒng)出了問題,譚老師發(fā)現有一封一直沒有到,因而提醒我及時與他取得了聯系,提早解決了推薦信的問題。 【關于選校與填表】 譚老師與Mentor根據我的各項情況,為我制定了細致的選校計劃,并且給我推送了相關申請的DDL,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申請進度。由于法學院的表格眾多,文字材料豐富,我最終選擇了自己填表,在這過程中,譚老師及時回答我的各種雞毛蒜皮的小問題,讓我沒有被淹沒在表格的海洋當中,并提前完成了相關的申請。其中記憶最清晰的就是Georgetown的最后一頁的Diversity Statement,譚老師加班為我拿到了及時的修改,讓我在一天之內完成了有不同文書要求的學校申請。 【關于Offers與WL】 由于實在不是大神,自己申請完了之后還是非常忐忑的,然而在13號提交了申請之后,28號就收到了GW的offer,這都是多虧了兩位老師的努力與幫助,讓我能夠過個好年:),同時在后續(xù)的等待過程中,自然也會因為WL的到來而感到異常焦急。譚老師不斷地鼓勵我與Admission進行聯系,并通過合適的方式與他們進行回復,最終也在這樣的拉鋸戰(zhàn)中不斷前進,拿到了UCLA、Emory、USC等學校的滿意的結果,在這樣一場申請大作戰(zhàn)中得到滿意的收獲。 【關于后offer時代】 在最終確認了學校之后,譚老師也沒有閑下來,提醒我及時聯系學校進行I-20、體檢、機票、租房等一系列的后續(xù)工作,正是由于世畢盟的幫助,讓我在4月底就拿到了自己的學生簽證,買到了便宜的機票,甚至還租好了合適的房子,真是感覺自己躲過了洶涌的簽證人潮,節(jié)約了不少時間。第二篇:美國材料學博士申請總結(世畢盟學員)
第三篇:美國化學博士申請經驗總結(世畢盟學員)(范文模版)
第四篇:MPPMPA方向申請信息總結(世畢盟留學)
第五篇:美國法學院JD項目申請之總結(世畢盟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