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畫風有感
《 畫風有感》最近聽了校兩節(jié)教研課,它們分別是一年級的“識字4”和二年級的閱讀課文《畫風》聽完課后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兩位老師同時注重了教學中“識字教學”的多樣化。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量大,內容也較為枯燥。因而,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jù)學生的注意規(guī)律和愛玩、好動做事沒有耐心等特點,在這兩節(jié)低年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采用了富有趣味性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愉快地識字。具體方法有:
2、圖示法。即發(fā)揮課本插圖、教學掛圖直觀作用,使學生認識和感愛這個字所代表的具體事物。如在“畫風”一文中教師粘貼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說說他們的名字。學生讀課文找答案,教師在頭像旁寫上他們的名字。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就會認識“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讓孩子們通過圖片將實物與篆文、楷書對比,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漢字與實物是一脈相通的。引導學生將實物與漢字聯(lián)系起來,提高識字的效率。
2、提問法?!澳惆l(fā)現(xiàn)了什么?” 這一導向性提問誘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識字4“的教學中,教師出示“蜻、螞”兩個字,問學生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這樣回答,我發(fā)現(xiàn)“蜻、螞”它們右邊字的讀音和這個字讀音相同。教師隨機指導到“你真會發(fā)現(xiàn)問題,這種一邊表形,一邊表意的字叫形聲字,這是一種很好的識字方法?!痹诓唤浺庵泻⒆诱莆樟诵碌淖R字方法。
3、為漢字做加減法。學了加減法后,根據(jù)合體字的構成,教師讓孩子們做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得出要學的生字。這讓孩子們很興奮。如“蟲加義是什么?”、“蟲加引是什么?”、“代加衣是什么?”。4.創(chuàng)造記字。讓孩子們自己來動腦、動口、動手想辦法識字。孩子們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新內容。例如“運”孩子們自編的字謎是“云在天上走”。又如“網”字,先讓孩子觀察球拍的網子,再喊學生畫一畫網狀物,最后寫出“網”字對比記憶。孩子在這種有趣生動的識字形式中,識字的效率高了,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記憶力也得到了開發(fā)。
第二篇:畫風聽課有感
聽《畫風》一課有感
這次語文教研學區(qū)張老師來我校指導,給我很大的啟示:一堂語文課結束后,學生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呢?習得什么時候,學會什么?語文課教師要有語文的本體意識,不能輕視對文中語言文字的感悟,老師切不可忽視依據(jù)文本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語言訓練,為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自由感受和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指出文中四位孩子的話,可以讓學生內化語言,讓學生依文中的句式:誰畫了什么?什么怎么樣?風在哪里?說說你是怎樣感受到風的?還可以這樣:誰說:“我也會畫風,風把什么怎么樣?”通過多種形式的說,讓學生內化語言,體現(xiàn)語文的本體意識。
這篇課文的語言特點是人物的對話非常多,那么如何讀好對話,如何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感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在課堂中,對課文的感知主要通過朗讀的年齡特點,從“讀”入手,以讀為本。鄭老師雖然讓學生讀得很多,但讀得沒有層次,讀得沒有提升。讀書的應形式多樣,角度不同,層次分明:有“整體通讀”;有“重點細讀,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整體回讀,分角色朗讀”。學生親歷讀書的過程,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悟著語言的形象美、意境美。
我覺得一堂語文課,應留一些時間讓孩子寫字,課標中指出每天的語文課應有10分鐘讓孩子寫字,可鄭老師卻在下課時間,讓學生匆匆寫兩個字。
我覺得語文課上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盡量省出時間來讓學生多讀、多思、多寫、多背、多練。只要我們在扎扎實實的訓練上下功夫,就一定會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就一定會學有所成。
第三篇:畫風
《畫風》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會寫“濤”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學習重難點:
1、寫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具準備:
貼圖、課件、生字卡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三位愛動腦筋的朋友,你們還記得他們是誰嗎?(出示貼圖,相機貼出)
2、指名三人貼名字。
3、復習生字:請大家叫出他們的名字,有禮貌地和他們打打招呼吧?。ㄗ杂纱蛘泻簦?/p>
二、指導寫字。
1、過渡:哎,他們的名字你們會寫嗎?(會)黃老師也相信你們會,會寫這不難,但要寫好就有點難了,你們能寫好嗎?(能)好,口說無憑,下面我們就來寫一寫吧。
2、那我們就先來寫這個字吧。(生字卡出示:濤)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要在田字格中寫好“濤”字要注意什么呢?(指名說)
3、范寫“濤”字。
4、下面,請小朋友們那出生字本,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兩個。(提示學生注意寫字姿勢,教師巡堂指導)
5、展示作業(yè),進行評價。
三、朗讀感悟。
1、出示三幅畫,指名三人上來給畫找主人。
2、請同學們趕快打開書,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這三幅畫的語句。
3、你畫了哪些句子,誰來讀一讀?(指名讀,引導讀完這三幅畫的內容為止)
4、過渡: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把句子找到了。(課件出示:4——8段)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些句子讀好,對嗎?(對)
(1)就請你們先自由地練練吧。
(2)指名讀,學生評:你想對他的朗讀說些什么?
(3)過各種方式的讀,把讀不好的部分練習讀好。(如:挑戰(zhàn)讀,男女賽讀,小組讀等)
(4)齊讀。
5、分角色朗讀:現(xiàn)在,你們想不想換一個方法來讀一讀?(想)這個部分有幾個角色?(指名回答)
(1)下面,請你們在四人小組里面分工練習讀一讀吧。
(2)匯報:哪個小組能勇敢地站到這里來讀給大家聽聽?
(3)學生評價:大家聽了他們的朗讀,感覺怎樣?
(4)全班合作讀:剛才在四人小組里你是練習讀哪個角色的,待會兒你就站起來讀哪個角色。
6、趙小藝、宋濤、陳丹把無形的風,用有形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了,多能干呀,你們快想句話夸夸他們吧。(指名說)
四、拓展發(fā)散。
你們很會欣賞別人,你們也很能干。那除了他們的方法,你還有別的方法表現(xiàn)風嗎?好,你可以唱有關風的歌,背背有關風的詩句,也可以畫畫風,你想怎樣表現(xiàn)風就怎樣表現(xiàn)!好,你們可以自由地練習了。(教師巡堂指導,并參與學生活動。)
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杰作?
五、自然結課:
同學們的節(jié)目都很精彩,由于時間的原因,就到這里吧!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15、畫風
趙小藝頭像 宋濤頭像 陳丹頭像
趙小藝 宋濤 陳丹
趙小藝的畫 宋濤的畫 陳丹的畫
特色說明:
本教案主要體現(xiàn)以下三個特色:
一、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激趣鞏固。
本教案一開課,就利用課文中的三個主角人物創(chuàng)設了“和朋友打招呼”這么一個識字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鞏固第一節(jié)課時中所學的生字。
二、以讀為本,學習扎實有效。
本教案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的思想,做到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種多樣,讓每個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力求做到不花俏但學習扎實有效。
三、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教案設計了“表現(xiàn)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風,從課文回到生活,聯(lián)系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四篇:《畫風》
《畫風》教案
南昌市育新學校 熊麗喬
設計理念: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李衛(wèi)、丹丹、小藝一起畫畫時遇到了一個難題,既“誰能畫風”。最后三個人開動腦筋、齊心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了風的樣子。教學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分組合作學習,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貼一貼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我還注重了課內課外的結合、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lián)系,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寬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學會本課題個生字,學會與生字有關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課前準備:
1、教師搜集關于“風”的詩文、圖片、聲音、錄象,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搜集關于人們利用“風”做好事的資料。
一、導入新課,識生字 1(課件:歌曲)
剛才,你們的歌詞里唱到了風,你想聽聽風嗎?
(課件:風聲)
風是什么樣的呀?(看不見,摸不著。)你們能畫風嗎?(板書:畫風)
2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三位小朋友,他們也會畫風呢!
(課件:三個小朋友以及他們的名字,不帶拼音)他們是誰呀?叫叫他們的名字,(學生叫他們的名字)
他們的名字里面有三個是生字寶寶,老師沒教過,你是怎么認識的呀?(學生各自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師小結(鼓勵學生課外識字):小朋友們識字的方法真多,是呀,要想認識生字,一點也不難,我們可以查字典,看廣告,讀報紙,認門牌還可以請教家長,相信你一定能成為識字大王了!(課件:打出名字中生字的拼音)我們再熱情地喊喊他們的名字。
3、除了這三個小寶寶呀,還有幾個淘氣的生字寶寶躲到課文里去了,小朋友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把它們找出來。注意讀準字音。4、(課件:認一認)
你們看,生字寶寶已經排好隊了!你覺得哪個字音最難讀,教大家讀一讀。
誰來當小老師?(生:我教大家讀“ ”,請注意。)
5、(課件:“擦”在田字格中)
老師覺得這個“擦”字可難記了,誰有好辦法來幫幫老師?(學生想辦法記生字)
小朋友的辦法真好,熊老師已經把它牢牢地記住了!那我還想把它寫好,要注意什么呢?(學生根據(jù)田字格中的范字來說說書寫要點)老師就按照同學們教的方法來寫一寫。(老師范寫,學生跟著念筆順)
6、學生寫一寫,典型字例評議。
7、生字寶寶說他們要回課文里去了,咱們跟著他們一塊去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為什么這樣畫?(學生齊讀課文)二 學習課文、老師一邊敘述第一段,一邊貼畫。、真美呀!這時誰給大家出了個什么難題?(板書:?)(學生讀李衛(wèi)的話)
3、他們被難住了嗎?這三位小朋友可聰明了!都把風給畫出來了,你喜歡里面的哪個小朋友?咱們分分組。(學生自由選擇角色,分組坐好)
4、想一想,你喜歡的這個小朋友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畫?和小組里的小伙伴找到課文里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
5、誰第一個把風畫出來的?(小藝)小藝組你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的畫。(派代表到黑板上貼一貼)
小藝你真棒!第一個就把風給畫出來了!你們覺得小藝是個怎樣的小朋友?(學生夸小藝)
6、李衛(wèi)、丹丹也上臺來介紹自己的畫,貼一貼。
李衛(wèi)、丹丹從小藝那得到了啟發(fā),卻和小藝想得不一樣,畫得也不一樣!有創(chuàng)意!頂呱呱!
7、經過大家的合作,這張畫呀顯得更美了!(板書:把“?”改成“!”)咱們再來看看課文是怎么寫的?(課件:課文中描寫畫風的句子)一起來讀一讀吧!
8、小藝畫了旗子在空中飄著,李衛(wèi)告訴大家——(生: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
你能像李衛(wèi)這樣說一說嗎?
丹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同學們說——(生:是風——風把——)
其他兩個句子用同樣的方法引導
9、小朋友們畫得好,說得也好,不知道讀得好不好?請你想想怎樣讀好這三個小朋友的話,你覺得你哪句讀得最好,等會兒教教大家,讓我們和你讀得一樣好。
10、交流朗讀指導。誰愿意第一個教大家讀!
(學生自己進行朗讀指導,老師適時點撥)
小藝第一個會畫出風,真了不起!讓大家聽聽你的自豪!
丹丹,開始確實被難住了,她多么苦惱呀!把你的苦惱讀給我們聽一聽!
11、你們讀得太好了!熊老師想和你們一塊讀一讀!可以給老師這個機會嗎?(分角色讀,老師讀旁白)三 課外延伸、課文中的三位小朋友,開動腦筋,仔細觀察!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出來了,而且都畫得不一樣!2、下面呀,老師帶小朋友們一起去感受不同的風?。ㄕn件:讀一讀,關于風的詩)
每讀完一首詩,找到里面關于風的句子再讀一遍。3、看看課件里的圖片,誰能說幾個關于風的詞語。4、你還有什么好辦法來畫畫風?(學生各抒己見)
小朋友們今天回家也去畫畫風,明天貼在教室里,看看誰畫得最有新意!
第五篇:畫風說課稿
畫風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15課《畫風》。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這一單元之中。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所倡導的“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識字和寫字目標及本課的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桿”。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出風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逐步提高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2)通過讓學生創(chuàng)編詩歌和自己動手畫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展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通過情感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體會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聰明機智。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三、說重、難點: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通過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做為本課的學習重點;把“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做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fā)現(xiàn),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
五、說教學法:
1、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我以鄭州市“調節(jié)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jù)本課教學重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我采用直觀教學法,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語文學科的有機整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2、“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我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采取獨立自主、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范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分角色讀、分段接力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讀,最終產生自己的情感體驗。
六、說預設流程:
這篇課文的教學分兩個學時完成。在第一學時里,我主要引導大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標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層次,指導大家識字寫字,掃清障礙。
(一)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識字”的方法:
先讓大家自由讀課文,說說誰在畫風。學生會高興地喊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
1、師:瞧,這三位小朋友來到咱們班了,想認識一下嗎?讓大家借助拼音認讀他們的名字,和他們交朋友。(出示課件:圖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畫畫,三位小朋友頭的上方分別有他們帶拼音的名字。)
接著去掉拼音讀。再把他們的名字拆開,還認識這些字嗎?怎么記這些(宋、濤、陳、丹、趙、藝)字?能給它找找朋友,組一個詞嗎?
2、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xiàn)過。[這樣根據(jù)課文特點,創(chuàng)設交朋友的情境,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3、接著出示本課的生詞,用多種方式反復讀一讀,以便熟練鞏固。
(二)、接下來指導寫字
寫字是一節(jié)課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采用老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寫字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誰是小小書法家的情境,讓孩子們把寫字當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第二學時里,我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品讀課文。
首先是
(一)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
欣賞葉圣陶的小詩《風》,讓學生說說,從詩中你知道了什么?試著背一背,為學完本文后創(chuàng)編詩歌作準備。
(二)直接揭題,導入新課。
那么,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5課《畫風》,板書課題。
(三)然后復習生字詞,檢查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接著學習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準備分四步來進行
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抓住重點
3、品讀感悟,創(chuàng)編詩歌
4、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首先是第一步:
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能夠培養(yǎng)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我板書)
1、哪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畫畫?(板書:宋濤、陳丹、趙小藝)
2、畫風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其他兩個人是怎么回答的?她們兩個人的意見一樣嗎?
3、他們畫出風了嗎?誰最先畫出了風?都畫了什么?(板書畫畫)
2、再讀課文,抓住重點
把三位小朋友畫風的句子用————標出。全班交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對學生提出讀書要求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畫,在自讀中解決問題,這其實是交給了孩子們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學生畫完后我問:“他們的畫到底是怎樣的呢?想不想看看他們的畫?”大家一定很有興趣,我用課件逐幅出示他們三個人的畫,鼓勵學生給每幅畫配上課文中的句子
比如第一幅畫,給他配上課文中的句子是這樣的:只見他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還有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我指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讓學生給圖畫配文字,這樣設計,既克服了乏味的串講,又突出了重點,再加上圖文并茂的課件和老師鼓勵性的提問,一定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解、思維等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3、品讀感悟,創(chuàng)編詩歌:
把他們畫風的段落,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編一編: 你能選擇一個人,把他畫風的方法編成一首兒歌或小詩嗎?
(詩總是給人想象的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以“小詩人”的身份,大膽表達對生活的詩性感受。這樣,不僅巧妙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激發(fā)了學生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學生創(chuàng)編詩歌,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亮點。)
二年級的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詩歌肯定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大屏幕的提示下一定容易的多。在學生自由創(chuàng)編的基礎上老師總結,讓大家再讀讀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歌,一定會使學生特有成就感。
說一說:三位小朋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最喜歡他呢?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體會到他們都是(板書:勤于觀察,善于動腦)的好孩子。這時,我會順勢鼓勵大家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也要像他們一樣動腦筋,想辦法。
4、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師:文中的三個孩子畫出了風,你想畫風嗎?準備怎么畫呢?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畫風方法。
再全班交流畫風的方法。
然后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課件出示: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p>
先填寫,再把自己的想法畫成一幅畫。
2、寫一寫,畫一畫:
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方法,相信給了你許多啟迪,那么你會畫聲音嗎?動手畫一畫。(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艷麗的色彩,喜歡拿著筆描描畫畫。因此,我讓學生在畫風的基礎上再畫畫聲音或者氣味,學生一定興趣盎然,樂學樂畫。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一定會得到發(fā)展,想象力也會得到提高。)
七、說板書設計:
低年級的學生很活潑,認知水平還處于直觀認識階段,因此在板書上我沒有過多的寫文字,只是把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名字和他們的畫簡單畫在黑板上,再把學生悟出的道理板書在下面,讓學生一目了然。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6課《月光曲》,是本冊第八單元第二篇精讀教學教材,這篇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 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xiàn)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命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xiàn)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爐。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純熟、陶醉等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能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情感目標: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三.說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
1、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難點: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四.說教法: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根據(jù)教材本身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且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了嘗試教學、變序教學等多種方法,利用多媒體軟件,運用“以讀代講”、“嘗試練習”、“點撥議論”的方法。五.說學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先運用嘗試、自學的方法,再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悟”、“勾”等學法。六.說教學程序:
第一教時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前,我應用情景教學,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隨后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并隨樂聲簡介貝多芬,讓學生明確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為人民創(chuàng)作,為人民演奏,人民對他十分愛戴和敬仰。創(chuàng)設出濃郁的情景氛圍,使學生進入情景,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又暗示了課文的內容中心,引出課題。
(播放《月光曲》錄音,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誘發(fā)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初讀課文時,聽課文配樂朗讀。思考:課文主要講的什么事?
(課文錄音的播放,把學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三、檢查預習字詞情況(落實字詞教學)
四、學習課文
1、齊讀第一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在學生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學習課文的第一節(jié),學習本節(jié)時,重點理解“譜寫”一詞,及本節(jié)的主要意思。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后,點出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總的介紹)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其它段落,找出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繪了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多讀幾遍,想象描繪的景象。(第九自然段)
3、畫出描寫皮鞋匠聯(lián)想的句子。
4、體會感悟。
(1)課件出示句子——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大大的眼睛。
(2)請學生自由讀這個句子,大家讀了覺得怎么樣?還美嗎?我們來讀這些聯(lián)想的句子。a “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灑遍銀光?!?b“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p>
c“海面上刮起了大風??”
(3)匯報這部分內容,教師相機指導朗讀。(柔和、徐緩、有力、快速、高昂激蕩)(4)欣賞畫面,傾聽音樂,感情朗讀(5)指導朗讀這段課文,并初步背誦。
(直奔文章重點,體會樂曲意境:本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而文章并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jié)奏及旋律,而這一內容文章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出來的,為此,我讓學生勾畫出皮鞋匠聽音樂時聯(lián)想的文字,合作學習,初步體會樂曲的三層變化,再用多媒體施放月色海天的圖畫,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靜”、“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風起浪涌”。并配與月色海天圖畫相對映的《月光曲》的三具樂段,即輕松舒緩的、漸強發(fā)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師再用富于感情的語言朗讀三層文字。這樣,以圖畫展現(xiàn)情景、以音樂渲染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音樂、美術、語文三門學科成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體,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從而突破了重點,并讓學生分辨了事物和聯(lián)想。這一步,體現(xiàn)了學法“勾”和“議”。在落實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著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寫實”和“聯(lián)想”部分。(結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繪的景象,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感受與理解)從而使學生領悟到:以景物的變化引起曲調的變化,再以曲調的變化體會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
五、結束語:
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那么,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激情、創(chuàng)作靈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如此美好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來得出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靜,聽到琴聲;走進茅屋,引起同情;遇見知音,非常激動;環(huán)境清幽,創(chuàng)作名曲。讓學生明白兄妹貧窮的現(xiàn)狀與貝多芬憎惡社會的激情,使得貝多芬的心情在變化,而窮兄妹倆,特別是對愛音樂又懂音樂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對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礎,從而讓學生體會了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他對勞動人民的關心、熱愛。)
六、作業(yè): 背誦第九自然段
板書設計:
月光曲
柔和徐緩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 月亮升高 風卷巨浪
高昂激蕩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旨在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