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木蘭祠及花木蘭介紹
木蘭祠位于虞城縣城南 35 公里營廓鎮(zhèn)大周莊村,距虞城縣城35公里,距京九鐵路木蘭站2.5公里。該祠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曾重修。木蘭祠曾占地萬余平方米,有大門、大殿、獻殿、后樓和配房等。大殿內(nèi)有英姿颯爽的花木蘭戎裝立像和記載花木蘭代父從軍、征戰(zhàn)疆場、凱旋而歸的雕塑和組畫。花木蘭簡介
花木蘭本姓魏,是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zhèn)人,公元578年4月,突厥入侵幽州,5月周武帝宇文邕率五路大軍親征,因父年老,弟年幼,木蘭便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疆場十二年。屢立戰(zhàn)功。戌邊歸來,隋文帝欲封她為尚書,她堅持不授。歸家后,脫去戎裝,又現(xiàn)女兒真面目。木蘭女扮男裝的事情聞達皇上,皇上非常愛慕,欲選進宮中,木蘭抗旨自殺,唐初追封為?孝烈將軍?,后人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商丘虞城縣營廓鎮(zhèn)建造了木蘭祠。木蘭祠介紹
木蘭祠祠內(nèi)有祠碑兩通:一通是元代元統(tǒng)二年(1334 年)所立《孝烈將軍像辨正記》碑,碑文載有對木蘭身份、受封孝烈將軍的確認及《木蘭辭》全文。另一通是清代嘉慶十一年(1806 年)所立《孝烈將軍辨誤正名記》碑。2000 年,國家郵政部在這里舉辦了 ? 木蘭從軍 ? 紀念郵票首發(fā)式。
木蘭祠的歷史
該景區(qū)興建最早的景點花木蘭祠,始建于唐于唐代,后金太和年間(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城鎮(zhèn)酒都監(jiān)烏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獻殿各3 1 間,并塑木蘭像。元代元統(tǒng)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2500貫重修擴建。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該祠僧人堅科、堅讓等,再次募資修祠、立碑、至20世紀四十年代,木蘭祠占地萬余平方米,各類建筑120余間,另有祠地400畝,住持僧10余人。祠圍墻內(nèi)外,植有柏樹、槐樹。大門過道兩側(cè),各有一泥塑高大戰(zhàn)馬。大殿內(nèi)塑有木蘭閨裝像,獻殿內(nèi)塑有木蘭戎裝像,后樓塑有木蘭全家像。祠殿內(nèi)外,有歷代官府、名人撰文、題詩、書畫及60余通香火碑。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木蘭生日),周邊的官府帶領(lǐng)鄉(xiāng)民前來致祭,后發(fā)飛展成連續(xù)五日的香火古會,每日接待客人10多萬人??上?,這座恢宏壯觀的祠宇,1943年毀于戰(zhàn)火?,F(xiàn)存有元代、清代祠碑兩通,碑文詳細記載了木蘭身世、英跡和歷代修祠情況。文獻記載
據(jù)文獻記載和故老相傳,花木蘭故里就在這里。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朝廷募兵,木蘭之父名在軍冊,木蘭看到父年老體弱,弟弟年幼便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疆場一十二年,屢建功勛,無人發(fā)覺她是女流?;貋砗螅熳臃馍袝?,木蘭不受,懇請省親。她帶領(lǐng)軍士返家后,脫去戰(zhàn)袍,換上閨裝,跟去的士兵大為驚訝,認為這是自古未聞的奇事,回報天子。天子聞訊立召木蘭回朝,欲納木蘭為妃,木蘭以死上拒,撞死在金殿上。唐代,追贈她為?孝烈將軍?。花木蘭精神
在花木蘭身上,匯聚了中華民族婦女的種種傳統(tǒng)美德,她委身事群,忠也;克敵制勝,勇也;辭封拒賞,廉也;事親終身,孝也;久處戎役,守身不失,貞也;五德俱全。同時,她開辟了男女平等的新紀元。木蘭精神為世世代代所敬仰?!赌咎m詩》對木蘭形象進行了成功塑造,歆動了歷代文人學(xué)士,或撰文,或賦詩,或歌頌,或作史事考證。明清以來,以木蘭為題材制作的戲劇、電影、小說、繪畫等各種藝術(shù)作口層出不窮,還被翻譯成多種外交流傳到海外。五十年代,毛澤東主席曾用四十一行篇幅,親筆手書《木蘭詩》全文,成為毛澤東手書古詩詞中罕見的長卷墨跡。音樂界有人以《木蘭詩》為基礎(chǔ),創(chuàng)作了一部富有濃郁的中原地方特色的大型民族交響樂《木蘭頌》。武術(shù)界,木蘭拳、木蘭劍,在河南、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大為流行。1999年,美國迪斯尼公司投資5000萬美元創(chuàng)作了卡通片《花木蘭》,在世界各國播映后,全世界形成了?木蘭熱?美國迪斯尼公司僅此片就賺了5億元多美元。
花木蘭,在我國歷史上最位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抗敵御侮的巾幗英雄,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木蘭并非姓花,而是姓魏,這在元代所立《孝烈將軍祠像辯證記》碑中有詳細記載。明代劇作家徐渭編寫戲劇《雌木蘭從軍》,為了人名好聽,根據(jù)木蘭花,采取移花接木,將魏木蘭改成了花木蘭,后來就流傳了下來。
為了進一步弘揚木蘭精神,虞城縣政府聘請高級專家制作了重修花木蘭故里旅游景區(qū)的詳細建設(shè)規(guī)劃,占地160畝,總投資5050萬元。景區(qū)內(nèi)有花木蘭祠、花木蘭故居、花木蘭花園、花木蘭文化廣場、花木蘭武館武校、花木蘭陵園6個 景點?,F(xiàn)已投資350萬元,建成了花木蘭祠、花木蘭文化廣場、花木蘭陵園對游客開放。商丘市政府決定,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木蘭文化節(jié)?,現(xiàn)已舉辦4屆,每屆前來參加木蘭文化節(jié)的中外游客達數(shù)十萬人。國家郵政部還于2000年在這里舉辦了?木蘭郵票首發(fā)式?,使花木蘭成了世界人民加強交往的友好使者。
花木蘭故里旅游景區(qū),于2001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蘭故里在虞城
木蘭是一位忠教、剛烈的巾幗英雄。千余年來一直為人民所敬仰,但木蘭故里在哪里卻眾說紛紜。其實通過具體分析,是不難弄清真面目的。關(guān)于木蘭故里,報章雜志報道有的:
《中華活頁文選》合計本第五期徐鵬注《木蘭辭》時說:?關(guān)于木蘭的姓氏和籍貫……后世有多傳說:有人說她是譙郡人,人有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是商丘人。?1984年8月22日《羊城晚報》紹鐸文章說?木蘭并不姓花,而是姓魏……亳州人。?1985年2月5日,新華書店報道:延安建成《木蘭陵園》時說:?相傳木蘭為延安府尚義村人氏?等等,可以看出,這些報道的籍貫不外于宋州、商丘、亳州、譙郡、黃州和延安六處。
為什么說木蘭故里在虞城?
1、上述報道的六處地方,除黃州、延安之外,四處都是指虞城營廓這一個地方。營廓并未遷移,只是因為朝代不同,歸屬不同的緣故。大家知道,譙郡、亳州都是指亳州這一個地方。宋州、商丘也是指商丘這一個地方。營廓,在古代屬于亳州,所以在古書上記載:?木蘭乃亳之譙人也?,這是事實。但宋代以后即劃歸宋州睢陽郡,即現(xiàn)在的商丘縣,所以又有人說:?木蘭乃宋州人,或商丘人?,也是事實。為什么又說她是虞城縣人呢?這也是歷史變化形成的。1951年,經(jīng)政務(wù)院批準,從商丘縣東南劃出八個區(qū),新建一個谷熟縣。營廓屬于商丘東南的黃冢區(qū),隨之劃歸谷熟縣。到1954年又經(jīng)國務(wù)院核準,谷、虞兩縣合并為虞城縣,撤消谷熟縣,營廓鎮(zhèn)自然歸屬了虞城。這已是四十多年的歷史了。
2、營廓有祠在碑存,物證在世
花木蘭故里在河南虞城,自唐代已有定論。在河南省虞城縣營廓鎮(zhèn),不但有唐、宋、元、清歷代修建的祠堂,而且至今仍存在元清兩代的記事碑,詳細記載著木蘭的故里、英跡及歷代修祠情況,木蘭被逼自盡,唐追贈?孝烈將軍?,并立祠紀念。到金泰和年間(1201——1208年即南宋嘉泰年間)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城鎮(zhèn)酒都監(jiān)烏林答撒忽刺,在此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至元代元統(tǒng)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又大修木蘭祠三節(jié),山門、大殿、獻殿、配房100余間。大殿內(nèi)塑有木蘭閨裝像,獻殿豎有戎裝像。并立《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碑(今存),詳細記載著木蘭身世、英績、故里等,改?昭烈?和?孝烈?,改?娘娘廟?為?木蘭祠?,從此改正了俗誤,以正芳名。每年四月八日(木蘭生日),府、縣官吏率領(lǐng)耆老邦民前往致祭,后來沿襲成四月初八前后三天的香火大古會,豫、皖、蘇、魯交界百余里的群眾,近數(shù)十萬人紛紛趕會進香,農(nóng)貿(mào)交易,千余年來延續(xù)至今不衰。
清代嘉慶十一年(1806年)對祠堂又進行大修,并立有《孝烈將軍辯誤正名記》碑(今存),記載了木蘭的故里、身世等,進一步曉喻為?孝烈將軍祠?,以?掃盡一世之訛誤,以顯我孝烈將軍之青天白日?。到四十年代,經(jīng)歷代翻修,殿房已增至200余畝,有和尚六、七位,祠地400余畝,這里古木參天,碑石林立,有歷代文人的記事碑和火香碑40多通,是一座相當聞名的大祠院。題詩碑有多通,現(xiàn)錄三首如下:
題木蘭廟 唐杜牧
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過商丘明曹璉
亳上商丘繞故宮,荒臺古幕冷秋風。
火星有廟應(yīng)分野,金果無園發(fā)舊叢。
代父尚看傳孝烈,死國猶復(fù)許孤忠。
悠悠往事空留跡,盡關(guān)行人感慨中。
木蘭祠清徐作肅
遠廊東南孝烈祠,木蘭桑梓記隋時。
倉皇戎檄催窮老,慷慨中閨有健兒。
鐵甲環(huán)來雜配冷,鸞書絕去令威遲。
千年血食瞻靈爽,伏臘金枝宛宛披。
可惜該祠1943年抗日戰(zhàn)爭時毀于兵火,三節(jié)院落,幾十通石碑大部被毀。但還幸存有元、清石碑兩通和部分殿堂。80年代初修了配房和碑樓,九十年代重修了大殿、木蘭像、木蘭墓和大批名人題字碑等?,F(xiàn)已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歷史名人著作和各地《志書》的記載與虞城元代碑記載略同。如明萬歷進士呂坤在《閨范圖說》云:?木蘭,商丘人,父病不能從軍,為有司所苦,木蘭代父戎邊十二年,人不知其女也。?明天啟宰相朱國楨在〈涌幢小品〉中說:?孝烈將宮,安徽亳縣人,姓魏,名木蘭,化裝成男兒,替父從軍……鄉(xiāng)人為她立廟,每年四月八日,在她生日時,向她致祭?等,可以看出在三百六、七十年前,這些歷史古人就已有明確記載。清劉澎年的〈三十二蘭詩鈔〉云:?木蘭姓魏,亳地人。?現(xiàn)代學(xué)者徐鵬、駱鐸在報章雜志上發(fā)表文章,都說?木蘭姓魏,亳地人。?雍正〈完縣志〉載?將軍亳州人也,姓魏,木蘭其名?等等。這些記載,在語詞上雖有某些不一致,但在基本事實上是一致的。他們的記載都與虞城的元代碑記載是相符的。這個問題在歷史上早有定論,不是今人才認定的。而營廓鎮(zhèn)地處商丘縣東南40公里,虞城縣南35公里,亳州北23公里。在宋代以前,屬亳州或譙郡、亳地等,宋代以后即劃歸商丘。這個地方,在建國初已從商丘縣劃規(guī)了虞城縣。
4、近300年前的省、府、縣三層志書,均有一致的記載。清初〈河南通志〉說:?木蘭,宋州人,姓魏氏……唐封孝烈將軍。?雍正〈歸德府志〉云:?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天子嘉其忠勇,除尚書郎,不受,釋戎裝,衣其舊裳……欲納官中,不從,遂自盡。追贈:將軍,謚?孝烈?。今商丘營廓鎮(zhèn),有廟存,蓋其故家也。雍正〈商丘縣志〉更有其詳細記載,不再贅述。
5、在極其精練的〈木蘭辭〉中,還有三處可以說明,木蘭是營廓鎮(zhèn)的情況。(1)辭講?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在隋、唐時代,黃河中下游大致是從封丘一帶流向東北入海的。從虞城到黃河邊,100公里左右,土官帶領(lǐng)騎馬士卒,當天是可以趕到?黃河邊的?。那么,如果黃州(今湖北黃陂)有個花木蘭,她早晨從長江邊辭別了爺娘,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他用什么辦法能?暮宿黃河邊?呢?(2)從木蘭出征路線看,也是符合木蘭故里在營廓的情況:辭講?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朝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可以看出他出征的路線是:家鄉(xiāng)—黃河—黑山—燕山。當是由黃河南邊不遠處出發(fā)?暮宿黃河邊?,再由黃河邊出發(fā),?暮至黑山頭?,這是合理的。黑山,在黃河北不遠處,就有多年黑山。據(jù)《元和郡縣志》、《水經(jīng)注記載:在河南境內(nèi)黃河北岸幾十至百公里處就有三處黑山。所以,朝辭黃河去,晚上是可以到達?黑頭山?的。太行山古代亦稱燕山。所以在黑山的某處聞道?燕山胡騎聲啾啾?是乎合理的。(3)當木蘭勝利歸來時,有?爺娘聞女來,出廓相扶將?句,這個?廓?字,就是特定名詞,他和徐詩?遠廓東南孝烈祠?的?廓?字是一樣的,都是指的營廓鎮(zhèn),爺娘聞女榮歸,而相扶著走出營廓迎接歸來的女兒。所以才有?出廓相扶將?之句。如果在黃山或?尚義村?有個木蘭的話,她爺娘只能 ?出山?或?出村?相扶將了,怎能說?出廓相扶將?呢?這就是一個印證。目前當?shù)胤Q呼大伯或者伯父為大爺,可見爺娘就是爹娘的意思.6、木蘭故里在虞城營廓,這個事實,早已為大家所共識。如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記號典〉,把?木蘭祠?作為詞條已列入?詞典?,注明其故里在虞城。1990年出版的〈中國測繪地圖冊〉,在虞城西南部清晰的標著:木蘭祠。1991年河南省社科院學(xué)者王大良的文章指出:?木蘭祖籍在豫東?。1993年1月河南社科院教授任崇岳在〈鄭州晚報〉發(fā)表的考證文章,題目就是?木蘭祖籍在虞城?。1993年3月28日河南大學(xué)教授朱紹候?贊木蘭?的詩就有?巾幗英名留虞城?句。1993年5月在?木蘭文化研討會?上,六十多位專家、教授、學(xué)者,一致認為:花木蘭故里在河南虞城!并建議把?花木蘭?戲中木蘭籍貫改為?我乃宋州營廓人氏?。復(fù)蓋全國、影響世界的〈人民日報〉于1998年8月28日以?木蘭故里展新姿?為題大量報道了虞城發(fā)展變化的文章,〈中國婦女〉海外版向世界報道了〈木蘭故里在河南虞城〉的新聞,并配有木蘭像、木蘭祠、木蘭陵園彩照等。目前京九鐵路專門設(shè)有木蘭車站,濟廣高速商丘南段專門設(shè)有木蘭出口.至于木蘭故里其他說,有的只憑一個傳說,有的物在前,人在后,有的在黃河的大北邊等,都是牽強附會,站不住腳的。
一是黃陂說。
一說?黃陂有木蘭山,有廟在木蘭鄉(xiāng),因而有人說木蘭是黃州人,完全是牽強附后。?宋〈太平環(huán)宇記〉載:?木蘭山,黃陂縣北六十里,舊木蘭縣,取此為名。?明嘉靖〈黃陂志〉也載:?木蘭山,在縣北七十里……傳嘗產(chǎn)木蘭,隋曾以此山名為木蘭縣,故有木蘭將軍亦因此名。其墓即在此山以后,一邑之名山也。?這兩處都說是因為有了木蘭山,才取名為木蘭縣的,黃陂人說木蘭為唐初人,就是說在有木蘭之前許多年,早就有了木蘭山,與木蘭是無涉的。而〈漢陽府志〉記載的更清楚。說:?〈隋書.地理志〉開皇十八年臵木蘭縣,則木蘭自是山名,蓋因山名縣,而非因人名山也。?這里,明白天誤地否定了因人名山的說法。那么,當?shù)氐摹纯h志〉、〈府志〉都作了明確的否定,上述說法自然就不成立了。
二說?清代〈黃陂縣志〉的記載最清楚。?清康熙〈黃陂志〉說:?木蘭,本縣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西征……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等。假如黃陂真有這位?代父西征?的將軍,應(yīng)當說她不是我們要論證的戎守河北、征戰(zhàn)燕山的木蘭將軍了。略有點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從黃陂?代父西征?,只能是越陜西,過甘肅,或到達青海,或去四川北部?征戰(zhàn)?,是到不了燕山的。既然不去燕山,就用不著跨黃河、越黑山了。再說她身在祖國的大西北,怎么能聽到?燕山胡騎聲啾啾?呢?有的說,?西征?、?北征?可能是筆下誤,其實不然,〈黃州府志〉、〈明一統(tǒng)志〉說到此事時,都是記載的?代父西征者?。決不會層層志書都?筆下誤?。并且〈漢陽府志〉對黃陂舊志說法早就糾正說:?舊志謂‘山以古樂府所云代父從軍之的木蘭得名。木蘭世居于此,姓朱氏,唐貞觀人??贾畟骷?,一無所據(jù)?!此鍟?地理志>開皇十八年臵木蘭縣,則木蘭自是山名,蓋因山名縣,而非因人名山也’。?明確否定了黃坡舊志的不正確說法。
這是這個?考之傳籍,一無所據(jù)?的女子,到了清同治時期,黃陂的修志者卻用一個神話故事,把木蘭從兒時到九十壽終寫成了小傳。該志說:?木蘭將軍,黃陂西人也,姓朱,父壽甫,母趙氏,無子禱于建明山。趙氏夢山神抱一女入室,‘此將星也……久陷此山,今付汝家……二十年后,當顯于世’遂妊娠,如期生女,是為木蘭。?又說:?木蘭兒時狀貌端凝……為男子裝,代父北征……易名朱烈貞……元師壯其言,選健卒五千與之,……合圍突厥于陰山,遂大破其眾,還朝策勛,除木蘭尚書,木蘭曰‘父母存亡未卜,愿乞歸省?……木蘭卸戎裝,理舊裝,自是承歡膝下……壽九十,以疾終于家等。大家知道,神話故事只是啟蒙兒童的讀物,根本就沒有參考的價值,寫入志書已不嚴肅,怎么能當作歷史依據(jù)呢? 三說?有杜牧詩為證。?黃陂說是杜牧到木蘭山的木蘭廟時所寫。(未詳有何證據(jù))其實在那里寫的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內(nèi)容。他的這首詩早已在虞城木蘭祠碑林刻著,其詩曰:?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大家看,字里行間從沒有說起木蘭故里的事,僅評此詩怎能證明其故里在黃州呢?
二是陜西說。
1、陜西說什么?木蘭姓花,延安有萬花山?。先看木蘭怎樣姓的花。木蘭姓花,是通過戲劇、電影渲染造成的,而不是歷史。自宋元以來爭論最早的是宋州魏姓與黃州朱姓之爭。從未見那里說她姓過花。但到明代戲劇家徐渭以〈木蘭辭〉為藍本、改編為〈雌木蘭代父從軍〉劇之之后,木蘭就開始姓花了。〈木蘭辭〉中木蘭本無姓氏,可是作為戲劇人物出來,是要交代身世的,沒姓不行。徐渭明白木蘭得名于木蘭花,于是移花為姓,女子冠以花字,形象更美。這是戲劇,小說作者常用的手法。于是在此劇中,木蘭就開始姓花了。因為是戲劇不是歷史,原無糾正之必要。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京劇大師梅蘭芳為配合抗日救國運動,又將此劇改編為京劇〈木蘭從軍〉進行演出,造成不小影響。解放初期,為配合抗美援朝運動,著名豫劇表演藝術(shù)家常香玉,又把京劇〈木蘭從軍〉移植為豫劇,劇名直呼〈花木蘭〉,常香玉帶該劇赴朝慰問,后又到全國各地公演,影響更大。之后又拍成電影〈花木蘭〉,在各地公演,一時風靡全國。從此?花木蘭?成了全國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巾幗英雄了。這時,誰要出來說木蘭姓魏不姓花,馬上會遭到眾人的諷刺和嘲笑,說你是白癡,這就是人們誤把戲劇人物當作歷史人物,以訛傳訛的結(jié)果。
2、說?有花木蘭之墓碑出土?。在人們普遍誤認為木蘭姓花的情況下,有人就報道?花木蘭之墓碑出土?。這道新聞。1986年3月4日〈中國旅游報〉上報道:?木蘭是延安市東南十六公里處的萬花山下花源頭村人?,又說?延安文聯(lián)一名干部在萬花山下的麥地里發(fā)現(xiàn)一塊長滿蒼苔的碑石,上書‘花木蘭之墓’。?等,真是活靈活現(xiàn),若有其事。以此證明木蘭故鄉(xiāng)就在此處。這則報道看后實在令人費解。且問,那塊?長滿蒼苔?的碑石,是什么朝代、誰人立的內(nèi)容如何?未詳。如果上書?花木蘭之墓?字樣,最早也早不過明嘉靖之前,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徐渭的?雌木蘭從軍?劇。即使有這元代碑,至今依然在虞城營廓屹立著,并且木蘭的里居、姓氏、英跡都記載著一清二楚。那塊晚二百年的碑石又能說明什么呢?再說,既然報道碑石?長滿蒼苔?,就證明露出地面(否則不會?長滿蒼苔?)。人們會問,這么一塊露出地面的英雄紀念碑,在光天化日之下,眾目睽睽之中,多少年來竟無一人發(fā)現(xiàn)?就連那塊麥地的主人,耕來耙去也沒見到?怎么卻讓那位文聯(lián)干部?發(fā)現(xiàn)?了呢?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想到〈水滸傳〉中?排座次?時的那塊?碣石呢??
還有1985年2月5日?延安建成木蘭陵園?時,有人曾報道:?相傳木蘭為延安府尚義村人氏?、?萬花山麓有花家世代冢地?等,僅用一個?相傳?的故事,而不擺出具體事實,就想證明木蘭故鄉(xiāng)在此地,怎能令人信服?
三是魏都說。
魏縣在河北的邯鄲南,在黃河大北邊,那里如果有一位木蘭代父從軍,也不需要過黃河,否則他就南征,向中原去征伐了。
四是河北完縣說。
〈完縣志〉記的清楚,那里是木蘭之父駐戎的地方,〈完縣志〉明確指出,木蘭魏氏,亳州人,并沒說木蘭是完縣人。只是木蘭父親或者木蘭本人在那里打過仗。
第二篇:東城區(qū)主要寺廟祠觀情況介紹
智化寺
智化寺位于祿米倉胡同5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原為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振的家廟,后得英宗賜名“智化禪林”??傉嫉丶s兩萬平方米,是北京現(xiàn)存最好完整的明代大木結(jié)構(gòu)建筑群。它以精美的古建藝術(shù)、佛教藝術(shù)和古老的“京音樂”而享譽中外。該寺座北朝南,原有五進院落,進山門、東西鐘鼓樓、過智化門、北為智化殿、西為藏殿、東為大智殿,智化殿后為如來殿,又稱萬佛閣,再北為大悲堂,舊稱極樂殿,最北為萬法堂已無存。智化寺主要殿室的磚木結(jié)構(gòu)與彩畫,仍保留著原有風貌,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智化寺因收藏中國著名的四大古代音樂之一“京音樂”而聞名。其集宮廷、宗教、民間音樂于一體,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具有“音樂活化石”之稱。智化寺內(nèi)有北京最早的轉(zhuǎn)輪藏一具。萬佛閣內(nèi)供奉著三世佛及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小佛像,均為木制。雕刻精美,線條流暢通。智化寺薈萃了多種古代文化藝術(shù),集古建、美術(shù)、音樂于一身,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文 天 祥 祠
文天祥祠位于東城府學(xué)胡同,是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立的。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祠最早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屢修葺,是北京保存至今仍有明代風格的一處不可多見的古建筑。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江西吉水人,是南宋末年可歌可泣的愛國詩人。他在蒙古鐵騎兵臨城下之際,受命丞相,奮勇抗元,并留下許多不朽的愛國詩篇,《正氣歌》是其光輝的代表作。后被害于柴市。為使人們形象地了解文天祥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定的民族氣節(jié),國家于1984年9月重修了文丞相祠,向公眾開放,供參觀憑吊。
于 謙 祠
于謙祠位于東城西裱褙胡同23號。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懸門匾“于忠肅公祠”。于謙(1398-1457)浙江錢塘人,明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明英宗時兵部尚書?!巴聊局儭焙?,率軍民抵擋住瓦剌軍的侵犯,保住了北京城。后以“謀逆罪”被害。直至成化二年才被追認復(fù)官,還將其故宅改為“節(jié)忠祠”。萬歷十八年改謚“忠肅”,并在祠中立于謙塑像。正房五間為享堂,硬山合瓦頂,內(nèi)供于謙塑像。1900年義和團曾在此設(shè)神壇。1976年,奎星閣因地震被毀,后小樓也拆除?,F(xiàn)祠改為民居,大部分建筑仍保存,但院內(nèi)搭建的小房子太多,已很難看出原貌。
凝 和 廟
凝和廟位于東城北池子大街46號,俗稱云神廟。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雍正八年敕建,命仿宣仁廟規(guī)制建廟,以祀云神,有雍正皇帝題“興澤昭彩”額。廟門坐東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鐘鼓樓及四層大殿。山門前的琉璃磚大影壁建在須彌座,上覆琉璃瓦頂。鐘鼓樓為重檐歇山頂,上檐為一斗二升麻葉頭,下檐為單昂三踩斗拱,平升科四攢,旋子彩畫,黃瓦綠剪邊,方形,每邊長4.6米。正殿三間,歇山調(diào)大脊,黃瓦綠剪邊。在后殿兩側(cè),東西各有三座朵殿。該廟由于地近紫禁,常有進京官員住宿。民國時,此處改為學(xué)校,現(xiàn)為北池子小學(xué),照壁、鐘鼓樓、天王殿等已拆除,大殿及殿前御道還保留。
普 度 寺
普度寺大殿位于東城南池子大街內(nèi)普慶前巷35號。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俗稱瑪哈噶喇廟,是一座喇嘛廟,原為元太乙神壇,明南城崇質(zhì)宮的舊址。清順治年間改為睿
親王府,1756年乾隆皇帝將該寺賜名普度寺,并為大殿題額“慈濟殿”,為殿內(nèi)題額“覺海慈航”。該寺殿宇拆毀較多,現(xiàn)只存山門及大殿和部分配房。磚木結(jié)構(gòu)的大殿建在高高的漢白玉須彌座上,山墻與桅墻用大青磚平磚順砌,墻下部用綠色六邊形琉璃磚拼成幾何圖形花紋。整個大殿異常雄偉、莊麗、古樸,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法式中所少見。1984年這里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柏 林 寺
柏林寺位于東城戲樓胡同1號,為京師八大寺廟之一。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建于元代至元七年(1347年),明正統(tǒng)十二年重建,明清兩代多有修繕。寺坐北朝南,全寺建筑分三路,主要殿宇建于中路,共五層:自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正殿、大雄寶殿和維摩閣。整個院布局嚴謹,全部建筑都建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主要建筑,檐下正中懸有康熙六十壽辰時親筆題寫的“萬古柏林”橫匾。殿內(nèi)有明代塑造的三世佛和七尊木雕漆金佛像。維摩閣位于全寺最后部分,自成院落,為雙層建筑,東西兩側(cè)有翼樓。該寺曾保存了我國唯一幸存的龍藏經(jīng)版,后移至智化寺。
宣 仁 廟
宣仁廟位于東城北池子大街2、4號。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俗稱風神廟。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建,以祀風神。嘉慶九年(1804年)重修。其規(guī)制仿中南海時應(yīng)宮,賜號(應(yīng)時顯佑),廟曰“宣仁”。廟內(nèi)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御書“協(xié)和昭泰”匾額。前殿祀風伯,后殿祀八風神。該廟街門坐東朝西,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門、鐘鼓樓、前殿、正殿及后殿。山門前有座琉璃磚在影壁,綠琉璃瓦頂調(diào)大脊。山門三間,歇山頂調(diào)大脊,黃琉璃瓦綠剪邊,上懸“敕建宣仁廟”石額。各殿均為歇山頂調(diào)大脊,黃琉璃瓦綠剪邊頂?,F(xiàn)該廟琉璃影壁、山門、鐘鼓樓及幾層殿均保存,只是年久失修,顯得破舊。
東 四 清 真 寺
東四清真寺位于東四南大街13號,是本市清真寺“四大名寺”之一,在中外享有很高聲譽。始建于元代,在明正統(tǒng)年間得到回族官員陳友捐資擴建。今大門以內(nèi)有磚砌的西式廂房,二門五間,前后帶廊。西式門面為磚券門,為“中西合璧”式建筑。二門內(nèi)為一小院,有一垂花門,垂花門內(nèi)庭院的主要建筑為禮拜殿,其前半部為木結(jié)構(gòu),后半部的窯殿為無梁式穹窿頂結(jié)構(gòu)。院內(nèi)南北各有五間配殿和三間配房,均帶前廊,該大殿及配殿為明代建筑,更為珍貴的是在南配殿保存元代《古蘭經(jīng)》的手抄本,堪稱國寶。1984年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嵩 祝 寺 及 智 珠 寺
嵩祝寺及智珠寺位于東城嵩祝院23號、北河沿大街25號。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并排的三座大寺廟:東為法淵寺、中為嵩祝寺、西為智珠寺,是明代番經(jīng)廠的漢經(jīng)廠遺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此處即為法淵寺、嵩祝寺、智珠寺三寺,是皇帝為蒙古**章嘉胡圖克圖在京修建的宗教場所。法淵寺坐北朝南,前后共五層殿宇,已全部拆除;嵩祝寺坐北朝南,建筑規(guī)模較大,共分三路,主要殿宇集中在中路,除山門及前殿拆除外,主要殿宇尚存;智珠寺坐北朝南,從山門殿至后樓,共六層殿宇,除山門殿、天王殿、方殿及后殿還保存,其余配殿、配房等均拆除改建。寺院規(guī)模宏偉,建筑軒昂,1984 年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 慈 延 福 宮
大慈延福宮位于東城朝內(nèi)大街223號,俗稱三官廟。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是元代太廟遺址。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敕建,第二年落成。奉天、地、水府三元之神。明嘉靖四年(1525年)對三官廟進行重修。該廟原規(guī)模很大,院落分東西兩路,山門七間,為黑琉璃瓦調(diào)大脊硬山頂,門前有大八字屏墻。大慈延福殿面闊五間,四面帶廊,后面有虎尾抱廈,這在一般建筑中較少見的。最后一殿形制更為特殊,并排三座殿,中為紫微殿,面闊五間,左右各帶一間耳房,東西兩殿面闊均在三間,共十一間,皆為黑琉璃瓦歇山調(diào)大脊頂,極雄偉。各殿內(nèi)原均有壁畫、藻井和極高大的木制佛像。但從明末到清乾隆前期,此廟因種種原因都無香火。五十年代時寺內(nèi)殿堂幾乎拆除殆盡,現(xiàn)只存東路的正殿、后殿及西部一座殿,殿內(nèi)明間神龕及藻井保留完整,雕刻精細,除龍頭有損,大部保存完好。該建筑遺存是研究元、明之際北京城市變遷的重要實物。
東 直 門 外 清 真 寺
東直門外清真寺 原址位于東直門外小街北下關(guān)68號(原東直門外二里莊)。此寺?lián)鸺孟壬?935年撰《中國回教史研究》記載:“清真寺,東直門外二里莊,元代”。但其他史書未見記載,據(jù)說清代重修。該寺山門一間,硬山筒瓦調(diào)大脊,磚制仿木結(jié)構(gòu),脊頂有吻獸,東西兩側(cè)各有一旁門,穿堂門三小間,硬山筒瓦卷棚頂,額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刻的“開天古教”字樣。大殿三間,坐西朝東,硬山筒瓦調(diào)大脊,前帶走廊,廊為卷棚頂,南北配房各三間,硬山筒瓦箍頭脊。東殿三間,硬山筒瓦箍頭脊,殿頂上有磚吻獸及五小獸。該寺曾做為紙箱廠,山門、門樓均被拆除,主要建筑尚存大殿、東西配房等。1988年因城市建設(shè)需要,遷至東直門立交橋附近,建好后向社會開放。
歐 美 同 學(xué) 會
歐美同學(xué)會位于南河沿大街111號。是東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原為普勝寺。又稱十達子廟,為喇嘛廟。清順治八年敕建,為清初所建三大寺之一。民國時改建為歐美同學(xué)會?,F(xiàn)有大門三間,坐西朝東,黃琉璃瓦綠剪邊,大式硬山頂。二門三間坐北朝南,前后出廊,左右各一石獅。門內(nèi)正殿三間,坐北朝南,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出廊帶月臺,三出陛。東西廂房各三間,綠琉璃瓦頂,整個院落由走廊相通。前院原有兩座大臥碑,帶龜趺,碑寬3米多,高1.5米。東邊碑為清翰林國史院大學(xué)士寧完我撰的碑文;西邊為乾隆九年(1744)工部侍郎勵宗萬所撰重修碑。是北京城內(nèi)最大的臥碑?,F(xiàn)存于五塔寺石刻博物館。
通 教 寺
通教寺位于東直門內(nèi)北小街錢線胡同19號。是東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通教寺是中外較知名的一座尼僧寺廟。原為明代太監(jiān)所建。清代改建為尼寺。更名為“通教禪林”。1942年由福建來京的尼僧開慧、勝雨二人住持該廟,進行擴建,將山門由沖南改為坐西朝東,并將寺更名為“通教寺”。重修后山門為三間,寺院西端為大雄寶殿,南北為二層樓共40間,北樓后有清泰寮三間,北廂房七間,最西一間為伽藍殿,東頭一間為客堂,中間5間為齋堂,名為“五觀堂”。南配殿7間,中間為“念佛堂”西一間為祖師殿,東頭3間為寮房。1981年政府撥款將寺重新修繕,并對外開放。
僧 格 林 沁 祠 堂
僧格林沁祠堂位于地安門東大街47號。是東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僧格林沁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左翼后旗人。道光五年(1825)襲科爾沁郡爵。十四年(1834)授御前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都統(tǒng)。咸豐五年(1855)晉封為親王。同治四年(1865)被起義軍殺死。光緒年間為他立專祠。僧格林沁祠堂又稱顯忠祠。坐北朝南。由儀門,享殿、配殿構(gòu)成二進四合院建筑。儀門三間,綠琉璃筒夾瓦頂,前后出廊。東西配殿各五間,為灰筒夾瓦箍頭脊。二門前有一碑亭,內(nèi)有碑朝南,高4米余。二門一間,為享殿三間,均為綠琉璃瓦歇山頂帶斗拱,享殿前有月臺,三出陛。另有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綠琉璃瓦大式硬山頂。
法華寺
法華寺位于東城區(qū)法華寺街,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及同治年間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法華寺其建筑有山門,三層大殿和東、西配殿。山門為三開間歇山頂建筑,山門兩次間為欞窗,正間券門上有匾額“大興法華寺”。其后三進大殿均面闊三開間,并有前廊。東、西兩側(cè)配殿亦為三開間。除主要建筑外,東、西還有跨院,房屋數(shù)十間,民國年間多已辟為臨時停靈的靈房。現(xiàn)鐘、鼓樓已無存,僅存山門、三進大殿和部分配房。
天慶寺
天慶寺舊址位于東城區(qū)東曉市街。其東與南藥王廟毗鄰,為遼代的水泰寺。元代至元九年(1272)重建時,發(fā)現(xiàn)一口廢鐘刻有“天慶”二字,經(jīng)考證是遼代年號,因此就 以“天慶”為寺名。寺墻上嵌有“天慶禪林”石額,是后世人鐫刻。舊址辟為天壇少年之家。
隆安寺
隆安寺位于崇文區(qū)東北部白橋南里1號。是北京外城著名佛寺。1984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隆安寺明景泰五年(1454)始建。萬歷三十七(1609),四川高僧翠林重修佛殿后堂3楹?,F(xiàn)在保存下來的形制,雖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的,但仍然可以看到明朝寺廟的建筑風格。清道光、咸豐年間,香火中斷,廟宇淪為制造佛香的作坊和供達官貴人、富商大賈存放靈柩之地。寺的周圍也變成了“叢葬之所”。
夕照寺
夕照寺位東城區(qū)夕照寺中街。存大殿兩座,前殿3間,后殿為大悲殿。大悲殿西壁有《古松圖》,是畫家陳壽山于乾隆四十年(1775)所畫;東壁為王安昆手書行草梁朝沈約的《高松賦》并跋。書畫雙壁,是夕照寺的文物珍寶?!豆潘蓤D》和《高松賦》存北京文物研究所。
藥王廟
藥王廟位于東城區(qū)東曉市街。占地20余畝。始建于明末天啟年間,為武清侯所建。因明、清兩代京城藥王廟很多,故又稱位于外城天壇之北的這座藥王廟為南藥王廟,其規(guī)模比其它藥王廟為大。廟的主要建筑分東、西兩部分,西部是寺廟形式:山門門額鐫刻“敕封藥王廟”,門前原有兩尊大鐵獅子,進山門有一對大旗桿,每年臘月至正月底,旗桿上掛大紅燈籠,旗桿后有報時的鐘、鼓樓。東部的建筑貫穿在南北軸線上。與山門并列平行的有一排臨街罩房,面對罩房第一層殿是呂祖殿,供奉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其后有文昌殿、真武殿。真武殿后有一座戲樓,戲樓北是藥王寢宮,宮內(nèi)供奉著藥王爺和十大名醫(yī),在它西邊還有一個小配殿,供財神爺趙公明。最后是一棟二層上下開問各七間半的木樓,樓上供奉東王公、太陽公、東岳大帝、灶王爺、南北五祖等幾十位神像,多為木雕或銅鑄,樓下存放祭神的用品雜物。東邊有七、八個小院落,多為僚舍。東部廟房多已拆除,西部除山門以外,主要三層大殿及配殿至今尚保存完整。
——花市清真寺位于崇文區(qū)北部,西花市大街南側(cè)。該寺占地總面積1797平方米,大殿面積1098平方米。相傳為明代開國元勛常遇春所建,明、清兩代,曾經(jīng)多次修繕。
清真寺現(xiàn)存建筑有禮拜大殿,坐西朝東,前敞廳四間,進深四層,第四殿有天進一間墻,以透陽光,墻壁上原有古蘭經(jīng)文。大殿對面上有一座方形碑亭,原置雍正御賜碑,現(xiàn)碑已遷出豎立墻邊,改為接待來賓之用。
花市清真寺
花市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在北京的四大古寺之一,位于崇文門外西花市大街。創(chuàng)建于明代永樂十三年(1415)。寺的范圍是以射箭距離為準圈占地基的,占地面積1797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禮拜大殿是寺中最大的建筑,面積1098平方米,坐西朝東,前面有敞廳3間,進深4層,大殿左右墻壁上原有古蘭經(jīng)文,已剝落無存。大殿對面有上諭碑亭一座,綠琉璃重檐歇山頂,原放置雍正皇帝御碑,今碑已移出。寺中還有敬古堂、沐浴室、尋月臺和經(jīng)房、住房等?,F(xiàn)除尋月臺拆除外,其余建筑均保存完整。寺內(nèi)現(xiàn)存文物有清康熙二年裕親王書“清真”木匾和乾隆五十二年(1787)“真一無二”牌匾各1方,懸掛于大殿敞廳兩側(cè)壁面。另外還有雍正七年(1729)御賜碑及乾隆三十五年《重修禮拜寺碑記》石刻等。
袁崇煥祠
袁崇煥祠和墓位于崇文區(qū)東北部,東花寺斜街,原廣東義園舊址,其廟位于區(qū)東南部龍?zhí)豆珗@東湖畔袁崇煥(1584-1630),是明末抗擊后金、保衛(wèi)山海關(guān)和北京的著名將領(lǐng),戰(zhàn)功卓著。后因崇禎帝聽信讒言,被冤殺。后人為紀念袁崇煥,先后修建了祠和廟。
第三篇:花木蘭
教學(xué)目標: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xué)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花木蘭的英雄形象。
3、學(xué)習生字新詞,讀準字音,重點指導(dǎo)讀準后鼻音。學(xué)習兩個多音字“將”、“燕”,認識新偏旁“疒”,書寫生字“病、征、勝、利、將”。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學(xué)習生字,讀準字音,寫好鉛筆字。培養(yǎng)良好讀書寫字習慣。教學(xué)準備:多媒體 教學(xué)過程:
一、看圖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們,從一年級到現(xiàn)在,我們通過學(xué)課文認識了很多有名的人物,現(xiàn)在老師就來考考你們,看看你們還記不記得?(著名京劇大師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 ;回故鄉(xiāng)探望母親的大元帥是)今天我們還要來認識一位。
1、出示圖一:圖上這位姑娘,你們認識嗎?對,她就是花木蘭。
2、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的大將軍又是誰呢?對,也是花木蘭。
3、質(zhì)疑:小朋友,這兩幅圖上的都是花木蘭,你看到這兒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4、板題讀題:是呀,一個文靜的姑娘怎么變成一個威武的大將軍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xué)習12課《木蘭從軍》,了解花木蘭的傳奇故事。板題,讀題。
二、初讀指導(dǎo)
1、聽錄音,看課文動畫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邊聽邊看,一會交流,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看課文動畫。(2)學(xué)生交流。
2、自讀課文
師:小朋友聽得認真,收獲也真不少,想不想自己讀讀這個故事呢。把書翻到63頁,聽清要求。(要求: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并標出小節(jié)號)
3、檢查: 生字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讀好課文中的生字詞語,課文中的生字娃娃已經(jīng)來到大屏幕上了,快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師:細心的小朋友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生字中有一種讀音特別多?(后鼻音)
1、自由讀詞語
2、讀好后鼻音
讀好了后鼻音能讓我們把普通話說得更標準。請小小組開火車讀,哪列小火車先來。
(1)指名讀。(3)齊聲讀一讀
3、去拼音讀
師:生字娃娃還想考考你們,他們摘下了拼音帽子,重新排起了隊伍,還認識嗎?
指導(dǎo):“赫赫戰(zhàn)功”小朋友們,這“赫赫戰(zhàn)功”可不是一般的功勞啊,那是很大很大的功勞,誰能讀好這個詞語。
理解:“女扮男裝”是指的男的還是女的?(4)齊讀詞語
(能把詞語的意思讀出了,詞語就讀得更有味道了,一起讀一讀。)
重點詞語和句子:
讀準了生字,還有一些詞語和句子呢,有信心讀好嗎? ★ 【詞語】:焦急萬分
【句子】:木蘭見到上面有父親的名字,焦急萬分。
1、【詞語】(1)指名讀(2)、齊讀
2、讀句子(1)指名讀
渡:“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這么多軍書上,都有父親的名字,木蘭見了,多么焦急呀!誰來讀這句話。
(2)齊讀?!铩驹~語】:年老多病
【句子】:她想: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自己理應(yīng)為國為家分憂。
1、【詞語】:年老多病
師:這個詞語誰來讀。生字“病”又是一個后鼻音,誰再來讀一讀。(1)指名讀
(2)自由讀詞語,想想意思
師:請小朋友自己再讀讀這個詞語,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什么樣的人?誰能讀好這個詞語。
2、讀【句子】:她想:父親年老多病,難以出征;弟弟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自己理應(yīng)為國為家分憂。
師:木蘭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老人了呀,可朝廷還命令他去當兵打仗,木蘭怎樣想的,誰來讀這兩句話。
(1)指名讀(2)女生讀(3)齊讀
★【詞語】:披戰(zhàn)袍 跨駿馬 渡黃河 過燕山
【句子】: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
1、【詞語】:披戰(zhàn)袍
跨駿馬 渡黃河 過燕山(1)指名讀
師:這一組詞語誰來讀一讀。(2)學(xué)習多音字“燕”,師:這句中的生字你都讀準了,其中有一個字讀音和以前學(xué)到的讀法不一樣了,有誰發(fā)現(xiàn)了?
講解:以前讀什么音?燕的讀第四聲比較常見。讀第一聲時用法比較少,一般指地方的名字,國家的名字,還指人的姓。
(3)介紹“燕山”這里“燕山”代表的是地名。“燕山”在我過河北境內(nèi),從河北的薊縣一直往東,連綿起伏,長達幾百里呢!過燕山容易嗎?誰來讀好這個詞語“過燕山”。
(4)齊讀讀詞串
2、【句子】: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師: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奔赴前線,路途遙遠,非常辛苦,誰能讀這一句話。
(1)指名讀(2)男生讀(3)齊讀
★【詞語】:將士們 花將軍 英勇善戰(zhàn) 文靜俊美
【句子】:將士們前來探望她,這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昔日英勇善戰(zhàn)的花將軍,竟是位文靜俊美的姑娘。
1、【詞語】:將士們 花將軍 英勇善戰(zhàn) 文靜俊美 師:自己讀一讀這幾個詞語。(1)自由讀一讀(2)讀好多音字“將”
兩個詞語中的“將”,讀音不一樣,誰來讀一讀。(3)讀好:英勇善戰(zhàn) 文靜俊美
師:這個詞語老師想請一個男生讀一讀?!拔撵o俊美”這個詞語老師想請個女生讀一讀
(4)齊讀詞語
2、【句子】:將士們前來探望她,這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昔日英勇善戰(zhàn)的花將軍,竟是位文靜俊美的姑娘。
師:詞語回到了句子中還能讀嗎?(1)自由練習
(2)指名讀 注意句中的停頓(3)齊讀
檢查課文:
會讀詞語和句子了,課文讀得怎樣呢,老師請小朋友來讀一讀。先說說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1、指名逐個小節(jié)朗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xué)做好小評委,評比的標準是:字音讀準,課文讀得通順流利,不添字,不漏字。
2、學(xué)生讀一讀,隨機糾正。
三、學(xué)習第一自然段
讀了課文,你心中的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怎樣夸花木蘭的?請你找出一個詞。
1、自由讀 交流板書:女英雄
2、理解體會“英雄”
(1)你覺得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英雄”
(2)生交流,師小結(jié):為國為家分憂,為正義的事業(yè),做出貢獻,立下功勞的人,都可以稱為英雄。
(3)指導(dǎo)朗讀
師:英雄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而花木蘭是古代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想怎樣來夸花木蘭。
(4)齊讀
四、學(xué)習生字
師:從哪兒看出花木蘭是一位女英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討論。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一起來學(xué)生字。
1、出示生字,按要求歸類。
2、指導(dǎo)書寫生字: 病 征 勝 利 將
3、“病”認識“病字旁”;識記字;給“病”找找朋友,說說句子。指導(dǎo)書寫:
讀帖: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范寫。
4、“征 勝 將”左窄右寬;“利”左右寬度相當,重點指導(dǎo)“利”、“將”。自學(xué)“征、勝”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病、征、勝、利、將”,每個寫2遍,書寫正確美觀。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收集有關(guān)花木蘭的故事。
板書:
12、木蘭從軍 女英雄
第四篇:2020真人版《花木蘭》首映觀后感影評_看花木蘭有感
《花木蘭》根據(jù)1998年迪士尼同名動畫片改編,講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勇戰(zhàn)匈奴的故事,由劉亦菲、甄子丹領(lǐng)銜主演。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2020《花木蘭》的電影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2020《花木蘭》真人版電影觀后感【篇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在中國延期上映,檔期未定。不過在美國,他們?nèi)詫凑赵媱澯?月27日上映。
當?shù)貢r間3月9日晚,影片在好萊塢舉行了盛大的首映禮,媒體口碑初步解禁。他們的觀后感如何呢?
觀察者網(wǎng)查詢了多位美國業(yè)內(nèi)人士的簡評發(fā)現(xiàn),整體評價很不錯,從影片的動作場景、視覺效果到劉亦菲的表演,都得到了一定肯定。當然,也有人認為影片反派太弱,風格混亂,可能會流于中庸。然而,無一影評人提到了此前遭到中國網(wǎng)友吐槽的福建土樓等“穿越”元素。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記者的好評都具體說了些啥——
Insider記者克莉絲汀·阿庫納:
“《花木蘭》是2020開年來第一部超棒的超級英雄電影嗎?我覺得是,木蘭能越過屋頂、飛檐走壁、彎弓射箭,是個厲害人物。電影提醒你要忠于真正的自我,小女孩們將會崇拜劉亦菲的。這部電影絕對很棒,有夠與眾不同——優(yōu)秀的動作場景,但有原創(chuàng)電影的‘靈魂’,它不是音樂劇這點已經(jīng)不重要了,如果你是動畫版的影迷,片中有對許多歌曲的低調(diào)致敬,迫不及待想二刷。”
Fandango 影評人埃里克·戴維斯:
“《花木蘭》激動人心、充滿生氣又富有情感,但與動畫版很不同,是一次全新的再創(chuàng)作。而且,它相較其他迪士尼真人電影來說更成熟了,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場景設(shè)計和打戲編排都令人嘆為觀止,導(dǎo)演和劉亦菲很棒!”
Slashfilm創(chuàng)辦人彼得·希雷塔:
“我沒想到自己會那么喜歡真人版《花木蘭》。它的場景非常壯觀,打戲扣人心弦,力求在深度和美感上,達到你意想不到的高度?!?/p>
Geeks Of Doom影評人邁克爾·李:
“最棒的迪士尼經(jīng)典動畫改編真人電影之一,將女性力量的主題和動畫版經(jīng)典場景做了當代化的改編,以此將動畫版和《木蘭辭》發(fā)揚光大。同時,攝影和戰(zhàn)斗場景出挑,也頗有武俠遺風?!?/p>
The Geekly Show主持人塔尼亞·蘭博:
“木蘭是一名戰(zhàn)士,也是傳奇!很感謝這些優(yōu)秀的女英雄角色,我將很自豪地把本片介紹給我女兒?!?/p>
Collider記者溫蒂·索尼:
“《花木蘭》的陣容太強大了!片中有一些與動畫版的呼應(yīng),會讓粉絲們覺得很貼心,攝影也非常出色、壯觀,還有更多我沒想到的魔幻元素??傮w來說是一部成功的改編,看得很開心!”
Mashable娛樂記者安吉·漢:
“這是《灰姑娘》之后,最棒的迪士尼重制真人電影,我連片尾曲都沒放過。在一個我們都熟悉的故事中尋找新的詮釋,同時獻上精彩的動作戲、有情感有幽默。劉亦菲太棒了!”
Mashable娛樂記者阿里森·福爾曼:
“新版《花木蘭》舍棄了很多老版的東西,但也給了更多新的呈現(xiàn)。這是一個動作戲很棒、幽默、走心的故事,還有不少致敬1998年動畫版的瞬間穿插其中。對了,片中那些浪漫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十分旖旎,就像在安靜的電影院中讓人喊‘快接吻’的那種旖旎。”
2020《花木蘭》真人版電影觀后感【篇2】
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3月27日才正式在院線上映,但是影評人于美國當?shù)貢r間周一晚在好萊塢首映式上觀看了這部電影,并在社交媒體分享了他們的感受,他們稱贊作品令人激動、充滿活力、情感豐富。
SlashFilm的創(chuàng)辦人彼得西雷塔(Peter Sciretta)在推特寫道:“我自己都對如此喜歡《花木蘭》感到驚訝,它很壯觀,動作戲扣人心弦,力求在精致度和美感上達到超乎你預(yù)料的高度。(我并不是動畫電影版的忠實粉絲,我想應(yīng)該只是看過一次,所以沒什么感情。)”
Fandango網(wǎng)的總編輯,知名影評人艾里克戴維斯(Erik Davis)寫道:“《花木蘭》令人激動,充滿活力、情感豐富,與動畫版不同,這是一部更加成熟的迪士尼電影,尤其制作和動作戲非常精彩。導(dǎo)演妮基卡羅(Niki Caro)和主演劉亦菲是最大的亮點?!?/p>
Mashable的娛樂記者艾麗森·福爾曼(Alison Foreman)寫道:“迪士尼的《花木蘭》翻拍舍棄了很多元素,卻加入了更多。對1998年原版動畫片的足夠懷舊,使整個故事充滿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動作場面、幽默與豐富的內(nèi)心。”
“浪漫的化學(xué)反應(yīng)撩得人直想變身按頭黨?!?/p>
Common Sense Media的桑迪·安古洛·陳(Sandie Angulo Chen):“和原版動畫片一樣,真人電影《花木蘭》深入刻畫了中國悠久豐富的歷史和傳統(tǒng),女主角花木蘭也是孩子們堅強的模范。要做好心理建設(shè)迎接大量暴力、戰(zhàn)爭、刀劍格斗等等危險而激烈的場面。”
不過并非所有的評論都是贊美之詞,Screen Rant的曼蘇爾·米塔瓦拉(Mansoor Mithaiwala)則批評說:“《花木蘭》很有取得偉大突破的意愿,但通過改編動畫片影片卻意外地陷入困境。它當然有出彩的地方,但弱雞的反派和參差不齊的動作場面,令電影顯得平庸?!?/p>
諷刺影評家本·梅克勒(Ben Mekler):“《花木蘭》好看的要命??音樂真的不錯,有一場動作戲可圈可點,應(yīng)該夠觀眾熱聊好一陣子。不敢劇透,但我要說,這部電影超級浪費零食,而且如果影片使用了任何CG技術(shù),我完全沒看到。A+!”
推特上的其他評論:
“哇哦,迪士尼的《花木蘭》不僅帶給人視覺上的巨大沖擊,而且神奇無比。我又是笑,又是哭,每一秒都不想錯過,等不及等我的寶貝女兒去看,跟她談?wù)勁⒌牧α俊!?/p>
“《花木蘭》是《灰姑娘》之后迪士尼最棒的一部動畫片真人翻拍電影,每一首歌我都沒拉下。老瓶灌進新酒,精彩的動作戲、內(nèi)核和幽默一樣不少,劉亦菲美得驚為天人?!?/p>
克斯汀 阿庫納(Kirsten Acuna)寫道:“《花木蘭》簡直是太棒了,有著與原著動畫完全不同的精彩動作戲場景,但又保留了原著動畫的核心內(nèi)容,我不在意它不是一部音樂片,如果你是原著動畫的粉絲,音樂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再看一遍。”
凱蒂 威爾遜(Katie Wilson)寫道:“哇哦!《花木蘭》滿足了我所希望的一切,甚至還給我更多,它帶來了新的元素同時又保留懷舊的經(jīng)典,簡直不可思議!”
2020《花木蘭》真人版電影觀后感【篇3】
中國經(jīng)典故事再次被好萊塢搬上熒幕,這次是迪士尼真人《花木蘭》。
雖然距離 3 月 27 日正式上映還有段時間,不過片方邀請影評人們于本周一觀看了首映,目前,第一波影評已經(jīng)解禁。
《花木蘭》由迪士尼耗資 2 億美元投拍,主演為“神仙姐姐”劉亦菲,此外,鞏俐、甄子丹、李連杰等等在片中均有精彩亮相。本片還創(chuàng)下了迪士尼真人改編電影新紀錄,即第一次拿到PG-13 評級。
回到影評,總體來說好評居多。
Slash Film的Peter Sciretta、Fandango的Erk Davis、Mashable的Alison Foreman等都給《花木蘭》電影給與A/A+或者極高評價,尤其是動作設(shè)計、舞美編排、配樂等,稱贊這是一部視覺上帶給人享受、且更加成熟的迪士尼動畫改編電影。
不過,Screen Rant的Mansoor Mithaiwala則認為電影平庸,盡管有些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可可憐的反派、動作設(shè)計混亂打消了一切。
2020《花木蘭》真人版電影觀后感【篇4】
前一陣子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重新以電影形式上映,全國媒體群眾叫好聲一片。那個18年前的日本動畫儼然已成為中國80/90后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彼時本手發(fā)文一篇討論了有關(guān)中國文化傳統(tǒng)何以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何以自家種的樹開花在墻外。受限于個人人微言輕,回應(yīng)者寥寥。
而不幾日,中國傳統(tǒng)題材再次,再次地被迪士尼搬上熒幕,預(yù)告上映。一個中國故事,一票中國大牌明星,導(dǎo)演和出品方卻是純正的美國人,美國公司,實在是令人感慨。從美國夢工廠的功夫熊貓1/2/3,到迪士尼的花木蘭動畫版,真人版,美國電影何以放棄本國,他國故事題材,而頻繁反復(fù)地選用中國故事?本手大概猜測下,一方面中國巨大的電影市場有其巨大的誘惑力,另一方面大概迪士尼也越來越感受到中國人越來越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越來越強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另外,全球趨勢下女性社會地位強勢崛起,亦讓花木蘭的故事重新煥發(fā)出新時代的意義。
討好也好迎合也好,外國人對于中國文化的興趣和研究卻一點不含糊。其中備受爭議的妝容,亦能拿出十足的來由與出處,這真讓人說不出的哪里不不對勁兒,但又無從說起。
我們總說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我們也樂意世界的目光關(guān)注著我們的傳統(tǒng),弘揚著我們的文化。
然而這感覺就像自家閨女被一個外人領(lǐng)了回來,雖打扮得漂漂亮亮,還洋氣了不少,但若想要開口和她說點什么,總覺得隔著點什么。這感覺大概子女在國外長大的父母能理解。
是,文化不分國界,但文化的市場卻是有國界的。文化與文化沖撞產(chǎn)生了新的文化,而文化產(chǎn)品與文化產(chǎn)品相沖撞卻是市場的爭奪,強勢文化產(chǎn)品攻城掠地,弱勢文化產(chǎn)品必然城池失守。傳統(tǒng)文化,作為資源富礦,IP流量,也必是采一次,少一些。
關(guān)于中國故事,往大了說事關(guān)民族心理,文化自信。往小了說,是中國文化產(chǎn)業(yè)一個技術(shù)層面的問題。是電影工業(yè)應(yīng)該考慮的問題。從前我們講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shù)為人民服務(wù)。曾經(jīng)我們太過于強調(diào)人民,而忽略了市場。而今市場開放了,創(chuàng)作自由度大大提高了,而人民所思所想,我們的考慮得太少。市場講受眾,而受眾是誰,終歸是人民群眾,沒有人民群眾哪來市場。當外國電影工業(yè)生產(chǎn)者從事文化生產(chǎn)活動時都想著我們的人民群眾的口味和需求時,何以我們自己卻無視、舍棄一塊諾大的蛋糕,轉(zhuǎn)而將目光投向西方?怕是長期受人文化的侵蝕,養(yǎng)成了仰人鼻息的習慣,以至于世人將目光投向中國,我們自己卻還沒能回過神來,生生地失了主場的優(yōu)勢。
外國人講了一個中國故事,賣給了中國人,中國的媒體及群眾在叫好。但作為文化生產(chǎn)者,我們應(yīng)該有適度的警醒。我們不搞民族主義,不搞妄自尊大與菲薄。我們只是希望我們中國人能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美學(xué),講講中國人自己的故事,展現(xiàn)一點點中國趣味,表達一點點中國精神。
自尊者,方能受人尊敬。
中國經(jīng)濟已然崛起,令世人敬服。中國的文化生產(chǎn)者理應(yīng)作出同樣的努力,發(fā)出與中國經(jīng)濟相匹配的中國聲音。
2020《花木蘭》真人版電影觀后感【篇5】
花木蘭這個形象,在中國古代許多民間故事中有獨特之處。首先是故事中展現(xiàn)了家與國的價值觀的鮮明矛盾,使得這一故事的命題背景格外宏大;其實,這一故事以女性為主人公,無疑在男性本位的中國古代社會中顯得格外亮眼。我想,這一民間故事之所以背迪士尼看中并被改編為電影,跟其以上兩個特點不無關(guān)系。但是,這次改編仍然相當鮮明地展現(xiàn)出了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巨大矛盾。
電影對花木蘭這一角色的定位,是一個不慎遵守傳統(tǒng)女性“三從四德”禮法的調(diào)皮女性,這樣的設(shè)計是帶有女權(quán)主義色彩的。故事的推進則相當符合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套路——花木蘭剛混進軍隊時體能差、人際關(guān)系一團糟,但隨著時間推移,漸漸融入集體,其個人的聰明才智也得到充分施展。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設(shè)計“印象感”太強,當然,不是說這樣的故事設(shè)計就一概不可取(相反,被反反復(fù)復(fù)地運用正正說明構(gòu)思有著能夠被多次打磨的巧妙),而是,這樣的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設(shè)計,無不是以個人主義為立足點的,這和花木蘭這個角色背后所代表的價值觀之沖突是很明顯的。
其次,片中還有不少對于中國社會傳統(tǒng)價值觀的描寫,縱然迪士尼已經(jīng)把這些描寫偏喜劇化處理,但是也不難從這看出西方思維的文化觀念對東方價值觀的抵觸。首先是家族意識,木蘭去相親之時,家人反復(fù)強調(diào)要“光宗耀祖”,而得知木蘭參軍惹出麻煩之時,其祖先甚至還相互推卸責任、表示木蘭并非出自他這自己一脈,而在得知木蘭立大功之后,后爭先恐后地認領(lǐng)功勞。其實,則是官場上大臣對皇帝的阿諛奉承。迪士尼把這些橋段作為喜劇化處理,也許在不少人看來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蔑視,但我想,也多虧了這樣處理,才掩蓋了花木蘭從軍這一舉動的背后,所包含的根治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背后的深層矛盾。
廣電總局把這部電影視為改革開放后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體現(xiàn),但我想,也許是礙于某些不可言說的原因,這部電影并沒有過度深入揭示故事背后所隱含的,對社會的啟示意義。其間的情節(jié)推進,無不是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常用手段,而難以體現(xiàn)出這一題材的過多特色。
當然,影片對花木蘭這一性格的挖掘確實是讓我意外——片中的花木蘭說道“我之所以選擇參軍,不僅僅是為了我父親,而是想證明自己,自己真的有一件可以做成的事”。如果花木蘭真實存在的話,不知道她在參軍的時候,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想法?我想,這個改編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背景,但是其中的情節(jié)設(shè)計之細致、精巧卻是事實。我在想,電影的改編者如果讀到諸如火燒邱少云這樣的故事的時候,也許也會煞風景地問出一句諸如“”這難道不是違反生理常識嗎?的話,不斷地接近人的內(nèi)心,還原合乎理性的想法,便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動人之處。只可惜,花木蘭這個故事在時代的傳播中,已經(jīng)逐漸被固化,變成個體服從家庭這一社會觀念的縮影、對“忠孝”價值觀歌頌的樣板戲了。影片的主題曲有這么一句“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只是這個“我”的倒影,也許從來就不會是自己
十年前看的這部電影,當時看的是港臺的配音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這部伴著我成長的動畫片,我看了不下十遍,百看不厭。喜歡木蘭的不服輸,堅強與剛?cè)岬囊幻?喜歡木須的幽默,小慫樣;喜歡整個中國文化的體現(xiàn)??赡芎芏嗳丝催@部電影,會覺得太古老,情節(jié)上也有很多的瑕疵。但對于我來說,一部幾乎讓我把臺詞都背下來的電影,對我小小的心靈中留下的深深的影響。
木蘭應(yīng)該就是我自己的偶像吧,十幾年的成長,自己也逐漸到了木蘭當年的年齡。還好我現(xiàn)在不需要靠找一個好的夫君來光宗耀祖,不然,我恐怕比木蘭好不到哪里去。性格里慢慢也像假小子一樣,不會女孩子本應(yīng)該會的打扮,嬌羞。梳著十幾年的短發(fā),做事干凈利索,尤其是在感情方面。今天再看這部電影,回憶起以前的片段,羨慕木蘭最后可以智取單于,也羨慕最后李翔對她的愛情。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會開懷,很好的一個故事。
第五篇:從《木蘭辭》與迪斯尼動畫《花木蘭》看中美文化差異
從《木蘭辭》與迪斯尼動畫《花木蘭》看中美文化差異
花木蘭——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性英雄一直作為民族驕傲牢牢地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他隱姓埋名,“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的代父從軍故事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稱頌。雖然對于故事本身的真實性我們都已無從考證,但每當我們讀到那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古樂府 《木蘭辭》時,那個不畏困難,頑強拼搏的巾幗英雄形象立刻出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花木蘭幾經(jīng)沙場,出生入死,喬裝隱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以及中國婦女勇于獻身的可貴品質(zhì)都在花木蘭身上得以完美的體現(xiàn)。其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形成了一種精神原則和民族靈魂。
動畫片《花木蘭》體現(xiàn)的是西方的現(xiàn)代精神理念,如花木蘭不在局限于自己的女性身份,不斷地突破自我,即使身份被識破也毫不退縮。她成了一位挑戰(zhàn)自我,力求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新時代女性。不僅如此,她還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愛情。《花木蘭》播出后不久便風靡全球,它獲得了不同文化層次與不同年齡段觀眾群體的接受,不僅是在中美兩國,更是在全球范圍內(nèi)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它所塑造的西式花木蘭形象不僅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沖突和交融,同時也為女性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從而促進了文化的多元發(fā)展。
《木蘭辭》開篇就指出,木蘭代父從軍的動機是為了踐行孝道——“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睉?zhàn)爭爆發(fā)了,可汗開始在全國大肆征兵,十二卷軍書,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名字,而父親體弱年邁,木蘭作為家里唯一的勞動力,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男扮女裝,替父出征。“如果不是因為當時的國家需求與木蘭的家庭情況之間發(fā)生難以解決的矛盾,木蘭本人并沒有參軍的念頭,更沒有 ‘欲與男性試比高’的主觀愿望”。除此之外,文章開篇,“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蹦咎m的嘆息聲已經(jīng)壓過了機杼聲,可見木蘭心中的萬千愁緒,這也是作為一個子女,最真切的孝道流露。木蘭的愿望只是作為子女單純地替父親分憂,她本人并沒有任何參軍的念頭,更沒有想著有朝一日成為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她會遵從社會分配給她的角色,安心地在家耕織,恪守婦道,相夫教子。在《木蘭辭》對木蘭奔赴軍營的描述中,作者對于戰(zhàn)爭的描寫只是寥寥的幾筆,而她對父母的思念則是寫的十分深刻,如文章的最后,“可汗問所欲,木蘭不愿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泵鎸噬系娜f千賞賜,木蘭最大的愿望只是最快地回到父母身邊,侍奉雙親,這也是木蘭“孝”的深刻流露,這也與她為了踐行孝道而替父從軍的最初動機遙相呼應(yīng)。
迪斯尼的木蘭替父出征既是為了救父,更是為了自救,這與中國版的花木蘭從軍動機的單一性迥然不同,影片一段情節(jié)最能體現(xiàn)她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從軍動機。
木蘭女扮男裝的身份因受戰(zhàn)傷接受醫(yī)治而被識破,因此被大軍遺棄在了雪地上。此時,片中特寫了一段花木蘭與被貶的守護神木須龍之間的對話:
木須龍:“ 就差那么一點,一丁點,老祖宗就得重新看我,讓我連升三級,唉,千辛萬苦全泡湯了,唉?!保↖ was this close, this close to impressing the ancestors, getting the top shelf, an entourage.Man, all my fine work, ff f t.Hi.)
木蘭:“ 我真不該從家里跑出來。”(I should never have left home.)木須龍:“ 唉,得啦,你是為了孝順你爹嘛,誰知道會弄成這個樣子,丟了花家的臉,連朋友都不理你了。我看你只有學(xué)著想開點了?!保‥h, come on, you wanted to save your father's life.Who knew you'd end up shaming him, disgracing your ancestors, and losing all your friends.You know, you just gotta, you gotta learn to let these things go.)
木蘭: “ 也許我并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這樣往后再照鏡子,就會看見一個巾幗英雄。可是我錯了 ,我什么都看不到?!?Maybe I di d n’t go for my father.Maybe what I really wanted was to prove that I could do things right.So that when I looked in the mirror , I would d see someone worthwhile.But I was wrong.I see nothing.)迪斯尼的“ 木蘭從軍”有著與《木蘭辭》完全不一樣的主題:木蘭女扮男裝,不僅僅是為了救父親,更主要的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個人價值。木蘭在相親失敗之后想證明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強烈希望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梢娫髦小靶ⅰ钡膬?nèi)核已經(jīng)完全被取代了。當片中木蘭唱起“什么時候我才能展現(xiàn)那個真正的自我”時,也表現(xiàn)出從軍這件事是為了追求實現(xiàn)自我,迪斯尼讓木蘭這個角色呈現(xiàn)出女性主義與個人主義的特征,讓全球的觀眾開始接受這個勇敢、特別的,美國式的中國女孩。
迪斯尼為了凸現(xiàn)這一主題,在《花木蘭》中特意添加了一出木蘭進城相親的戲,迪斯尼此舉并非簡單的改寫增刪,而是為下文木蘭的從軍動機埋下伏筆。木蘭進城之前,父親就去供奉祖先靈位的祠堂為木蘭燒香祈禱,希望木蘭能找個好婆家,“A girl can bring her family Great honor in one way By striking a good match And this could be the day.”(對于女孩子來說,一段美好姻緣能給家族帶來榮耀)。所以木蘭進城相親是為了
花家的榮耀,肩負著光宗耀祖的使命。影片特意安排了現(xiàn)代應(yīng)聘式的相親,應(yīng)試者各個花枝招展,互不相讓。假小子型的木蘭顯然不能取悅媒婆考官,甚至被媒婆辱罵:“You may look like a bride,but you will never bring your family honor!”(真丟臉!即使你看起來像新娘,你也甭想為花家增光!”),木蘭回到家里暗自傷心,她開始反省,“Look at me I will never pass for a perfect bride Or a perfect daughter Can it be I'm not meant to play this part? Now I see That if I were to truly To be myself I would break my family's heart Who is that girl I see Staring straight Back at me? Why is my reflection someone I don't know? Somehow I cannot hide Who I am Though I've tried 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 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 Who I am inside?”(我無法成為完美的新娘和女兒,莫非我不該扮演這樣的角色,為何我的影子那么陌生??我不愿再隱藏我的內(nèi)心,何時我才能看到真我的影子?何時才能見到我用真心歌唱?)之后,木蘭的父親在花園里安慰失意的女兒說: “My, my, what beautiful blossoms we have this year.But look, this one's late.But, I'll bet that when it blooms, it will be the most beautiful of all.”(啊,你瞧,今年的花開得多好啊,可你看這朵還沒有開,不過我肯定它開了以后將會是萬花叢中最美麗的一朵。)木蘭的個人價值在此被徹底地否定。正當木蘭陷入絕望,對自我價值產(chǎn)生懷疑時,邊疆告急,單于入侵中原,花家接到軍令要入伍出征,而父親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代父從軍正好為處于困境中的花木蘭創(chuàng)造了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良機,花木蘭的這一舉動,既拯救了父親,更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與之相呼應(yīng)的是在片尾,木蘭帶著皇帝賜給的象征著花家榮耀的單于寶劍和皇帝佩玉在鮮花盛開的花園見到父親,父親丟下寶劍和佩玉抱住木蘭說:“The greatest gift and honor, is having you for a daughter.”(花家最大的榮耀就是有你這樣一個女兒。)這已進一步展現(xiàn)出動畫片《花木
蘭》的主題,就是對榮譽和利益等個人價值充分認同和張揚的西方個人主義文化思想的闡釋。所以,美國版的木蘭替父從軍的動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父親年老體衰,為救父親和整個家庭,替父出戰(zhàn);另一方面,木蘭的個人價值被以媒婆考官為代言人的男權(quán)社會否定,她想利用這次出征機會來證明自己可能的價值,實現(xiàn)自己的“美國夢”。由此可見,動畫片 《花木蘭》的主題,就是對榮譽和利益等個人價值充分認同和張揚的西方個人主義文化思想的闡釋。
影片在描寫匈奴進犯中原,皇帝和大臣商量決定征兵的對話里就已顯露出了與重視群體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完全相反的西方文化:
將軍:“恕臣直言,我的重兵能夠阻擋單于的部隊。”(Forgive me your Majesty, but I believe my troops can stop him.)
皇帝:“記住,有備才能無患。一粒米可以改變斤兩,一個勇士有時候可以決定勝負?!保ˋ single grain of rice can tip the scale.One man may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ictory and defeat.)
迪斯尼作這樣改寫的根本原因在于迎合美國的主流價值觀。美國是以個人為本位的社會,家族觀念淡薄,美國人的思想里根本沒有“孝”這個概念。每個人不是作為一個家庭或其它社會群體的成員,而是作為個體來看待的。美國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是強調(diào)個人價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開拓和競爭,講求理性和實用, 其核心是個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個人利益和個人享受的個人中心主義, 強調(diào)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shè)計, 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xiàn)。這種文化以人為本,注重個人人格和尊嚴,強調(diào)個體的力量,注重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影片《木蘭》 突出的是木蘭強烈的個人意識和實現(xiàn)其個人價值的渴望,而中國的“孝”的觀念和集體意識被大大淡化了。
在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思想對女性意識有著嚴厲的壓迫,中國傳統(tǒng)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的婚姻往往只是父母的一句話,很多甚至只有成婚的當夜才知道夫君的樣貌,因此古代中國的女性是不存在自由戀愛一說的,她們只能拼命壓抑自身對于愛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這在《木蘭辭》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詩中說‘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在這十二年的征戰(zhàn)生活中,木蘭除了忍受戰(zhàn)爭的艱辛外,還必須壓抑自己的性別特征,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對于這位正值花樣年華,待字閨中的女子來說,女性一生中關(guān)鍵的大事——婚姻也被耽誤了。為了孝順父親,履行子女的義務(wù),木蘭從軍的這些年里,不得不扼殺自己作為女性對愛情和婚姻的基本需求。”《詩經(jīng).南山》里說:“藝麻如之何?衡從其母,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弊优幕橐龃笫掠筛改笡Q定,正所謂“父母之命不可違”,男女不能自由選擇戀愛對象,更不能自作主張自主婚姻,社會嚴格禁止未婚男女私相往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個人充當男女雙方中介,于是媒人就這樣產(chǎn)生了,動畫片加入媒婆考官,也正迪斯尼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挖掘,但這只是一個鋪墊,迪斯尼的根本寓意卻不在此。
美國版的花木蘭勇于追求真正的愛情正是受西方現(xiàn)代自由婚戀觀的影響,她運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贏得了將軍李翔的愛。她與長官李翔患難中見真情、互生愛慕之心、同心協(xié)力擊敗敵人、拯救了國家并最終走到了一起。花木蘭這種追求并享受愛情的行為在一定程度挑戰(zhàn)了中國古代女性“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四德)的傳統(tǒng)理論,同時也改變?nèi)藗冋J為在男權(quán)文化下的女性沒有自己的自主權(quán),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觀念。
在這部西方人改編的動畫片里,花木蘭與李翔的愛情故事也正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條敘事線索,文章的精華所在。木蘭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是高度贊揚人的個性解放,不同
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的人性化表現(xiàn),正如《花木蘭》片末的主題歌所寫:
“我眼中的我自己,每一天都相信活得越來越像我愛的我自己。我心中的我自己,每一秒都愿意為愛放手去追尋,用心去珍惜?!保╓ho is that girl I see Staring straight back at me When will my reflection show.Who I am inside I am now.In a world where I have to hide my heart。And what I believe in.But somehow I will show the world What's inside my heart And be loved for who I am.)
回看動畫片《花木蘭》,兩人的第一次見面,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見傾心或者互相欣賞,木蘭在報名入伍時與別人發(fā)生爭斗惹出麻煩而受李翔呵斥,可見木蘭給李翔留下的初印象并不好。接著,木蘭又因初次新兵訓(xùn)練中表現(xiàn)出的武藝不精而在身心上備受李翔打擊。剛?cè)胲姞I,木蘭令李翔很失望。一開始的的木蘭給我們的感覺是弱小,無能,而她并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加倍努力訓(xùn)練,勇敢執(zhí)著,不軟弱,不妥協(xié),不斷地自我超越,使其技壓群雄,甚至最后在比武中毫不留情地一舉打敗自己的統(tǒng)帥李翔,最終她掙脫了蠶蛹的束縛,成為了破繭而出,最美的蝴蝶,她贏得了眾人,更贏得了李翔的尊重。無論賜福在旁邊百般挑釁,李翔都沒有依軍法處置,而只是將她逐出軍營,可見在李翔的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愛上了這位姑娘?!皬睦钕鑼咎m瞧不起——尊重——感謝——排斥——愛慕——喜結(jié)良緣,木蘭的愛情故事可謂一波三折。正是在這一波三折中,花木蘭大膽機智、獨立自主、追求自我、不斷超越、敢于犧牲的個性化表現(xiàn),顯示出了滲入西方文化的現(xiàn)代人文精神。”①同時,動畫片花木蘭里,木蘭在皇城救駕時的精彩表現(xiàn)更是讓李翔折服不已。
整部影片的脈絡(luò)更像是在樹立一個古代女性形象的傳奇,從跳脫傳統(tǒng)束縛以女性弱勢形象替父從軍,到立下汗馬功勞榮歸故里,影片的表達方式充滿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的現(xiàn)代思想。根據(jù)美式影片的一貫?zāi)J?,木蘭與李翔這對歡喜冤家豐滿了這部商業(yè)影片 的感情內(nèi)容,這條關(guān)于愛情的溫馨線索貫穿全片,回顧木蘭卸甲榮歸之時奶奶的那兩段對白:
奶奶:“好極了,她帶回一把寶劍,依我說,她還該帶個男人?!保℅reat, she brings home a sword.If you ask me she should have brought home a man.)
話音剛落,英俊帥氣的李翔應(yīng)聲而入:“對不起,請問花木蘭是住這兒嗎?”(Excuse me,does Fa Mulan live here?)
對此,雖然獨身在家,但已到古稀之年的腰彎背駝的婆婆在驚愕之余,居然喊出的是這樣一句:“下次再打仗,我也去”?。╓oo, sign me up for the next war.)
這句話對于封建保守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來說,無疑是往平靜的湖面丟入一顆石頭,它不僅不可能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即使在開放的現(xiàn)代,我們也難以在作品中見到
相較于美國動畫中木蘭帶著少女的好奇,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與即將踏上征途的興奮相比,中國版木蘭懷著擔憂無奈走向未知的道路,原著《木蘭辭》中描繪的“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正是對木蘭心情的真實寫照。
這不僅僅是地域文化的差別,這是中國古代封建禮教思想根深蒂固的體現(xiàn),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個純粹的等級制社會?!疤斓鼐H師”,這是所謂大道,“仁義禮樂”,這是君子之準則,無非是劃分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教化普通民眾認清身份,“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里的天地完全可以為上位者們所替代,更妄論作為男子依附品的女性,“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個從字禁錮了一個封建社會女子的一生年華。出嫁時一個女子成年后唯一的出路,再是你風華絕代亦或者文武雙全,若是到適婚年齡還未出嫁,恐怕會被扣上好大一頂帽子,不忠不孝,無禮無德。嫁得好是家族的榮耀,嫁得不好也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是你的命。從軍打仗,建功立業(yè),光耀門庭這樣的事,哪里
輪得到這樣的女子去做,去了,是不懂禮義廉恥,欺君罔上!這樣是木蘭之所以嘆息,她該是擔憂的,“出門看火伴,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同為袍澤十二年,沒有人知道木蘭的身份,一方面是木蘭隱藏得好,另一方面,體現(xiàn)的卻是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為木蘭所清曉。
這些描寫也可以說明,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即使花木蘭立功,她的女性身份也是不能被認同的,因為一旦被發(fā)現(xiàn),便不會再有后來的順利返鄉(xiāng)。詩中花木蘭從軍一去十二年,女扮男裝的身份并未被揭穿,直到功成返鄉(xiāng),著女裝出來見軍中伙伴,才把戰(zhàn)友們嚇了一跳。在回鄉(xiāng)之前,花木蘭失去了她真實的性別身份,是一個無法作為獨立于男性的性別群體之外而存在的“異類”,這也是女性文化生存的困境。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雹僭凇赌咎m辭》中,只有短短的三十個字描寫了木蘭的征戰(zhàn)沙場。而具體的戰(zhàn)爭生活,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詩中卻只字未提,只在詩的最后用“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②來側(cè)面烘托木蘭英勇善戰(zhàn)。
聯(lián)系全文來看,可見《木蘭辭》并不是想表現(xiàn)木蘭作為女性的個人能力,而是她踐行孝道的傳統(tǒng)價值取向。
與詩中對軍旅生活的簡單描述截然不同,木蘭返鄉(xiāng)后的場景與心情則描繪地非常生動。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③卸甲著云裝,對鏡貼花紅,此時的木蘭詩心思雀躍的,這與她當時被迫戎裝戰(zhàn)馬時猶豫無奈的行狀形成鮮明的對比。能夠安然歸家,對她來說已經(jīng)是最大的福分,可以看出,建功立業(yè)的巾幗形象并非其本愿,封建社會所賦予其女性的社會職能在那個時代的木蘭
看來并沒有什么無法接受的,甚或是那“三從四德”的思想已經(jīng)深入其骨髓并且無意改變,她并非是革變者,不是那些女權(quán)運動的代表人物,觀其本意,不過是個孝女罷了,出征為孝,歸家為孝,該是封建社會中的美好女性形象。
最后再看那些引進動畫片的新角色,美國動畫經(jīng)常使用加入配角的方法來豐富故事情節(jié),很多時候都達到了畫龍點睛之效。如:《機器人總動員》中的胖子,《功夫熊貓》里的蓋世五俠等?!痘咎m》里的木須龍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龍是中華民族進入農(nóng)業(yè)社會后創(chuàng)造的一種虛擬動物,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華夏民族的標志,可見龍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了,因此迪斯尼特意選龍作為主要的配角。可在動畫片《花木蘭》里,木須龍不是我們潛意識里那種威嚴神圣的形象,它是一只易怒、無厘頭、搞笑的小龍,本應(yīng)是花家祖先祠堂不起眼的小跟班,卻陰錯陽差的成為了花木蘭的守護使者,雖然在伴隨木蘭的途中不斷帶來麻煩,但是在木蘭遇到困難險境的時候它卻不離不棄,最終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如愿的地在祠堂眾神之中獲得了一席之位。可見中國的“龍”漂洋過海后,就發(fā)生了本質(zhì)的變化。
由此可見,中國元素的大量應(yīng)用只是他們博得中國觀眾認同的籌碼,而“好萊塢攫取中國元素作為電影的題材,其目的不是為中國做宣傳,而是要通過中國元素講述美國精神。”
參考文獻:
[1] 宋 郭茂倩 樂府詩集[M] 中華書局出版 1979年 第二十五卷第二冊
[2]鄭偉玲 “黃皮白心”的花木蘭——細讀迪斯尼影片《木蘭》對中國《木蘭詩》的變
異[J] 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9(05)[3] 鄭軼彥 兩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一人物畫卷——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與動畫片《花木蘭》之人物主題比較[J] 名作欣賞 2007(18)[4] 何忠順.迪斯尼將推出 《花木蘭》 [J].電影評介,1996(6)
[5] 李書影 花木蘭:“做自己”的傳奇女子——文化解讀《木蘭詩》與迪斯尼《花木蘭》(Mulan)[J] 淮北煤炭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04)[6] 本文英文臺詞均來自動畫片《花木蘭》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