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國旗下的演講稿--一粒米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一粒米》
小小的一粒米也許誰都不會在乎,但是你們知道嗎,如果全國人民每人每天浪費1粒米,一天就會浪費13億粒米。一粒米的重量大約是0.02克,13億粒米的重量是26噸,按現(xiàn)行的米價計算,全國人民每人每天浪費1粒米,折合成人民幣就是浪費78000元;相反,如果全國人民每人每天節(jié)約一粒米,就會省下78000元。
小小的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農(nóng)民伯伯晚睡早起,每天種田地。
小小的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一天三餐沒有你,我們可都要餓肚皮。
也許,你不曾下過地插過秧,但你卻從一出生就開始享受金色麥穗的滋養(yǎng);
也許你從未在田間地頭把汗流淌,但是白花花的大米卻如乳汁一般伴你成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都會背,但是我們卻忘記了它的精髓??纯次覀兊纳?,浪費糧食的情況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挑食,只簡單地吃了幾口就都倒掉,說不喜歡吃;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于是匆匆吃了幾口也倒掉了;有的同學著急去玩,明明碗里還有一多半飯,可是他看也不看就倒掉了??大家有沒有想過在烈日炎炎的午后,農(nóng)民伯伯還彎著腰在田間揮動著鋤頭;大家有沒有想過食堂阿姨早早地來到學校,辛苦地忙了一個早上就是為我們準備午飯;大家有沒有想過那遠在山村里很多吃不飽飯,上不起學的孩子們那渴望的眼神;大家有沒有想過“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也許你正在反思,也許你正在懊悔,那就讓我們就從現(xiàn)在開始,從今天開始,愛惜糧食,珍惜你眼前的每一粒米??
第二篇:幼兒園國旗下講話稿:節(jié)約每一粒米
節(jié)約每一粒米
周曉蕓
小朋友們,大家早上好!哇,今天我們小朋友都能穿上整齊的園服回來幼兒園,真棒!又到了星期一升國旗的日子了。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是幾月幾號嗎?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大家都不知道吧,老師告訴你們,是世界糧食日。這可是世界性的節(jié)日哦。1981年起,世界糧農(nóng)組織把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可能我們有一些小朋友不太愿意吃這些每天都能吃到的白米飯了,每天纏著爸爸媽媽要去吃肯德基、麥當勞。而老師在電視看到還有很多人都吃不飽呢,就是因為我們?nèi)袊丝跀?shù)量不斷增長,糧食的數(shù)量卻沒有增加,所以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挨餓,許多國家,有很多小朋友沒有飯吃,也沒有面包、饅頭吃,每年約500多萬小朋友因挨餓和營養(yǎng)不良而死亡呢,可是我們有很多小朋友們卻不懂得愛惜糧食,你們覺得,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怎樣的行為才是愛惜糧食的行為?
我們要節(jié)約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食,不能隨意的把飯菜倒掉,吃飯的時候也要把碗里的飯粒吃干凈,更不能挑食,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吃到糧食,我們要從小做起,節(jié)約糧食,讓世界上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吃飽。好了,今天周老師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
第三篇:一6國旗下演講稿
眾志成城,大愛無疆
高一6班
2010年4月26日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眾志成城,大愛無疆。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一次7.1級強震,再次撕裂中華大地。這一次,是青海的玉樹,那是格薩爾王的故鄉(xiāng),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保存著中國最美、最純、最寶貴的風景和記憶??
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無數(shù)間房屋瞬間倒塌,數(shù)千條生命頃刻間逝去,山河嗚咽,九州含悲。但是,猝不及防的地震摧垮了房屋,卻摧不垮中國人的意志。一張張災區(qū)人民的受災圖片,一段段國家領導人撫慰災民的鏡頭,一個個救援人員奮勇救災的片段??讓國人感傷于災區(qū)同胞的不幸,感慰于領導人的愛民,感動于救援人員的英勇??
當我們看到一位年輕的漢族母親給饑餓藏族嬰兒喂奶時;當我們看到一歲半的嬰兒在失去12位親人之后,仍有人像父親一樣在身邊照顧他時;當我們看到解放軍戰(zhàn)士、武警官兵、醫(yī)護工作者和志愿者們不顧高原反應,抓緊時間開展生命大營救時??我們看到了從廢墟中閃耀出的人性光輝,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堅韌和頑強。
災難來臨之前,我們無能為力;災難來臨的時候,玉樹人挺起了堅強的脊梁;災難過后,中國人空前團結,集結起13億人愛的力量。
多難興邦!大地震在帶給我們無限哀傷的同時,也激發(fā)了中華民族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堅不可摧的斗志!13億中國人挺起的錚錚脊梁,鑄成了一座民族復興的精神豐碑!
作為一名青年學子,在悲痛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認識到,目前國際國內(nèi)形勢依然嚴峻,我們國家仍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
我們要倍加珍惜安定幸福的生活環(huán)境,將對遇難同胞的緬懷之情、對災區(qū)同胞的惦念之情轉化到勤奮學習、踏實工作、奉獻祖國的實際行動中。
我們要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并將這種精神運用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上,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用百倍的信心和努力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
我們要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為祖國和人民學習的信念,為服務祖國建設、構建和諧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用優(yōu)異的成績報銷國家。
老師們,同學們!無論道路多么曲折,歷史的車輪必將向前。我們不會忘記地震帶來的痛苦,但我們更應在痛苦中學會堅強!讓我們把對逝者的哀思轉化為工作和學習的動力,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更大貢獻!
祝福災區(qū)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祝愿災區(qū)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第四篇:小小一粒米教案
《小小一粒米》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一粒米的來歷。
2、探究農(nóng)業(y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農(nóng)業(yè)。3、懂得要節(jié)約糧食,愛惜農(nóng)產(chǎn)品,尊重農(nóng)民的勞動?;顒訙蕚?/p>
學生準備:1、搜集人們的衣食住行用與農(nóng)產(chǎn)品的關系的資料;
2、調查了解生活中節(jié)約糧食和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顒訒r間:1課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憫農(nóng)》兒歌
師:伴隨著優(yōu)美的歌聲,我們又重溫了《憫農(nóng)》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他讓我們知道了農(nóng)民伯伯種植的辛苦,每一粒米來之不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小一粒米》。
板書、齊讀課題。
二、探究米的來歷
1.師:小小的米粒究竟是怎么來的呢?讓我們來聽一聽一粒米同學們的看法吧?。ㄉ卮穑?/p>
2.課件演示(水稻的種植過程)師:請同學們邊聽邊看大屏幕,想想小小一粒米的誕生要經(jīng)過那些生產(chǎn)過程?
4.師:大家看,小小的一粒米從播種到碾米,需要40多道工序,五個多月的生長周期,這每一粒米都需要農(nóng)民伯伯付出艱辛的勞動,看來小小的一粒米里面凝結著農(nóng)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你們說:小小的一粒米來得容易嗎?生答:不容易
5.師:提到不容易,老師發(fā)覺,有部分同學的眉頭皺起來了。因為他們仿佛看到了農(nóng)民伯伯大滴大滴的汗水落進了滾燙的泥土里,更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板書:來之不易)
三、了解糧食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1.師:農(nóng)民伯伯用他們辛苦的勞動,為我們生產(chǎn)出了各種糧食、蔬菜、水果等等。其中水稻和小麥是我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經(jīng)過加工后變成大米,小麥加工后變成了面粉。
2.師:用大米和面粉可以制作成很多各式各樣美味的食品,請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課件:水稻變成米后做成了食品,小麥磨成面粉后做成的食品)
3.師:你還知道大米、小麥可以做成什么食物?
四、了解農(nóng)產(chǎn)品,了解它們與我們的關系
1.師:除了我們剛才說的水稻和小麥,你還知道哪些農(nóng)產(chǎn)品? 2.師:剛才同學們提到的農(nóng)產(chǎn)品,都來自農(nóng)業(yè),都是農(nóng)民辛勤勞動的結果。那農(nóng)業(yè)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呢?如果離開了農(nóng)業(yè),人們的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這就要從我們的衣食住行用談起(出示課件)
3.師: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從衣、食、住、行、用五個
方面進行討論。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方面,然后根據(jù)你的生活實際,舉出一個有關的事例,寫在老師發(fā)的小卡片上,然后貼在黑板相應的位置上。
4.找生說衣、食、住、行、用與農(nóng)業(yè)的關系
5.師小結:通過交流討論可以看出我們的衣食住行用都離不開農(nóng)業(yè),離開了農(nóng)業(yè),我們將無法生存,既然農(nóng)業(yè)這么重要,我們的衣食住行用都離不開它。那我們應該珍惜農(nóng)產(chǎn)品,尊重農(nóng)民的勞動。
五、了解國情,深化認識,指導行為
1.師:可是你知道嗎?在我國大山的深處,有這樣一群孩子......邊看大屏幕邊聽老師的敘述:(出示課件)你有什么感受?(生談)聽了大家,老師很欣慰。可看到下面的一幅幅畫面,我又很痛心??道蠋熀痛蠹彝?zhèn)€說實話游戲,第一個問題:像圖中的這位同學這樣倒過飯的同學有嗎?請舉舉手,你是什么原因倒飯的呀? 質疑一:但有些小朋友說,我實在吃不下了,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他解決這個難題嗎? 少盛點,不夠再添;吃飯時當心點,盡量別灑米粒;吃自助餐時吃多少拿多少,不愛吃就不拿吃不完的飯要放到冰箱里下次再吃。看到別人倒飯,應該及時勸阻;吃剩下的可以打包帶回去,下頓再吃;春游時,少帶些;點菜時少點些,夠吃就行。我們家有個規(guī)矩,誰點的菜,誰就負責把它吃完,不準浪費;春游師帶多了的好東西可以與別人分享;
點子都不錯!聽了大家的金點子,你今后打算怎么做?(指名學
生交流)
生:我以后不浪費糧食,吃多少,盛多少。生:我會做“節(jié)約糧食”的小宣傳員。生:我會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質疑二:但有的同學說:“一大碗飯倒掉了覺得可惜,若是掉了一粒米不能算什么呀!”大家說這種說法對嗎? 師:老師做過計算:(出示課件)4.看到這些數(shù)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看了這些數(shù)字,讓我想到了積少成多、滴水成河。
生2:一個人節(jié)約一粒米微不足道,但節(jié)約的人多了,聚集起來,就會變成一筆巨大的財富。
10.師小結:老師看了這些數(shù)字,也很有感觸??
4.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關節(jié)約糧食的名人名言。我們共同欣賞一下。
六、活動延伸: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請大家從自己做起,讓我們大聲喊出來“:從我做起,吃盡盤中餐”。(出示)板書設計:
小小一粒米
來之不易
愛惜糧食
第五篇:節(jié)約一粒米教案
《節(jié)約一粒米》教案
學校:五福中心校 授課人:鄧濤
教學內(nèi)容:
綜合與實踐部分,課本第95頁。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活動,讓學生加深對商不變性質的理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能采用不能的方法解決數(shù)學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教學重點:
讓學生加深對商不變性質的理解。教學難點:
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重量單位,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填空。并說說他是怎么算的?
1000克=()千克 1噸=()千克 25噸=()千克 50千克=()克
2000000克=()千克=()噸 5噸=()千克=()克
(強調:在進行單位換算時,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要除以他們的進率;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要乘他們的進率。)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情境導入
剛才大家表現(xiàn)的非常好,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跟重量單位的換算時密切聯(lián)系的,大家想知道我們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嗎?接下來請大家看屏幕上的圖片。
1、播放農(nóng)民收割稻谷、米飯、浪費米飯圖片。
2、對于浪費浪費糧食的行為大家怎么看,有什么感想?
3、問:世界勤儉日是哪一天?
4、學生齊讀:一粒米,千滴汗...5、如果我們每人每一天能節(jié)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一天能節(jié)約多少粒米?(13億粒)
(板書課題:節(jié)約一粒米)
6、你知道13億粒米有多重嗎? 請幾個學生回答,不同的學生可能說出不同的答案,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恰當?shù)脑u價。
7、剛才大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大膽的猜測,但是畢竟是猜測不一定合理,有什么辦法使答案合理呢?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探索交流
1、經(jīng)過討論,大家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嗎?直接數(shù)13億粒米然后稱一稱就知道了?
2、學生回答問題,并提出問題:
3、整理并選擇兩種可行的辦法,方法一:數(shù)出100粒大米,稱一稱有多重?再算13億粒米有多重?方法二:先稱10g大米,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粒,再算13億粒米有多重?
4、師提問:為什么這些辦法可以解決13億粒米有多重的問題呢?
學生一:知道100粒米有多重,就可以算出13億粒米有多少個100粒,也就可以算13億粒米有多重。學生二:知道10g米有多少粒,就可以算出13億粒米里面有多少個這樣的粒數(shù),也就可以算13億粒米有多重。
5、師總結:這些辦法都很不錯,接下來請個小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師解釋為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已經(jīng)在上課前作了測量,一般情況下,100粒大米重量約為2g,10克大米大約有500粒。)
6、學生根據(jù)老師提供的信息計算出13億粒米的重量。(提醒學生因為數(shù)據(jù)比較大,計算時一定要仔細。)
7、交流算法。
抽學生上臺展示作業(yè),并匯報自己的算法,師板書算法。
8、剛才我們計算出了13億粒米的重量,我們還可以計算這些大米的價值,屏幕展示:假設一個人一年大約要吃130kg大米,13億人一天節(jié)約的大米可以供多少人吃一年?
根據(jù)這些信息,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師總結。
9、課件展示有關糧食的問題,學生談感想。
10、提倡大家進行光盤行動。
11、課后思考:節(jié)約一粒米=?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