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師請放慢腳步李漢澤摘自中國教師報
教師請放慢腳步李漢澤摘自中國教師報
臺灣作家張文亮在《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一文中寫道: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jīng)發(fā)力爬,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了全力!”
讀罷,我心里為之一震。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不也在牽著一群“蝸牛”,想讓他們和我一起奔跑嗎?或者想讓他們“吃一口就成為胖子”?我是否因為孩子達不到我的要求,就恨鐵不成鋼,從而抱怨、催促、訓斥、嗤之以鼻、怒其不爭?
細想想,“人家已經(jīng)盡了全力!”是自己太急功近利了,企圖拔苗助長,到最后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學生存在著各種差異,如性格的差異、興趣的差異、能力的差異。但正是因為存在這種種差異,才有了千差萬別的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面對這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教育者必須放慢教育的腳步,學會欣賞、學會等待、學會鼓掌。
學會欣賞。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館用餐,老板對他說:“你還記得我嗎?”林清玄說:“記不起來了。”老板拿來一張20年前的舊報紙,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里他在一家報社當記者。這 一篇關于小偷的報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個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嘆到:“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如此靈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成就吧!”老板告訴他:“我就是那個小偷,是你的這段話引導我走上了正路?!币驗榱智遄g音的一句欣賞,改變了一個小偷的命運??梢?,小偷身上也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小偷也完全有在欣賞的引導下走上正路,我們?yōu)槭裁床蝗バ蕾p、引導學生呢?是欣賞學生還是挑剔學生,關鍵在于教師看待學生的角度和心態(tài)。善于欣賞學生,其實并不困難,只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感應、用敏銳的眼去發(fā)現(xiàn)。只有會欣賞的眼睛才會發(fā)現(xiàn)世界精彩的風景,用欣賞的眼睛去看我們的學生,你將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愛迪生、愛因斯坦、莫扎特!
學會等待。沒有等待和尋找就沒有教育。教育學者肖川說:“學會等待,意味著教師能夠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著能夠以從容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苯逃缤シN,要等待一定的季節(jié)、一定的陽光、一定的水分和一定的土壤等條件都具備了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只有耐心等待,才能有機會看見孩子的成長,聽到花開的聲音。
學會鼓掌。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表揚。“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為學生鼓掌是一種智慧,作為教師就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學生的點滴進步,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激發(fā)他們的原動力,促進他們?nèi)〉酶蟮倪M步。雕塑大量羅丹曾說:“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睂W生值得鼓勵的地方無窮無盡,關鍵是我們教師要去發(fā)現(xiàn),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注個體的處境和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激發(fā)個體的主體精神,要“蹲下來看學生”。
教育學者郭元祥說:“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致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jié)奏。高頻率、快節(jié)奏、大梯度,不利于學生的有序成長和發(fā)展。”讓我們放慢教育的腳步吧。讓我們的學生在教師的欣賞中揚起前進的風帆;在教師的等待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教師的鼓掌中創(chuàng)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