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鋼琴師影評范文合集

      時間:2019-05-15 15:20:56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鋼琴師影評》,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鋼琴師影評》。

      第一篇:鋼琴師影評

      電影佳作賞析 《鋼琴師》 影評

      姓名:陳乘祥系別:理工10-3學號:22101560

      1《鋼琴師》影評 《鋼琴師》再現(xiàn)了二戰(zhàn)時期,德國法西斯對猶太民族的無情地殺戮,影片中刻畫了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為了生存僅為了生存而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手掌。在猶太區(qū)里飽受著饑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每天都在暗無天日地躲避。在納粹地毯式地搜索之下幾乎失去了生的希望,也是導演波蘭斯基的童年再現(xiàn)。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戰(zhàn)爭中生命的微不

      足道,因而為了生活我們渴望和平?!被貞浻捌覀兩踔敛辉冈俅稳タ茨沁^去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往事。設想:當我們坐在教室讀書時,突然一枚重型炸彈落在教室,你昔日的同學、你昔日的戀人就倒在你的眼前,我們該怎么辦,你也沒有能力去拯救,更慘地是你被敵人判成劣等人,當你走在街道上別人用另樣的眼光看著你因為你是劣等人,同時一批敵軍士兵時時不不時拿你戲耍一下,不高興就給你一槍。這又算什么,當看著自己的親人被敵人帶走將被殺掉而自己……….那是多么揪心的痛,為了生存只能飽受屈辱,為了生存只能躲避現(xiàn)實,為了生存只能把自己最愛的事默默放在心中;當多次碰到鋼琴時,平時那喜愛的事只能在心中奏響。正如《鋼琴師》的題頭語:音樂是他一生的熱情,求生是他生命的杰作。鋼琴師用音樂與強權進行著征服與反征服。嚴格說來,這部影片不僅僅是一個逃離集中營的傳奇、一種求生信念的揮揚和對納粹暴行的揭露,波蘭斯基在破碎的視野上拔起悲劇的骨骸的同時,更講述一個在極度痛苦和壓抑中,依然保持充盈和完整的靈魂的人性故事。對于作者 波蘭斯基平生最為人詬病之處,首先在于他的驚世駭俗的生活方式與放蕩不羈的個人生活。暴力和色情已滲透于波蘭斯基的影片中,也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因為童年的特殊經歷,波蘭斯基對于人與人之間的所有關系均抱持著一種危險和不安全的看法,作為一名電影導演,他從不諱言性愛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不僅自己盡情享受著性愛的滋潤,他也試圖提醒他人應當

      以另一種態(tài)度對待生活、對待性愛。他的作品風格 恐懼感和神秘氣息一直籠罩在波蘭斯基的電影中,這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的作品中波蘭斯基大多體現(xiàn)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

      回味歷史我們更加珍愛我們的生活,更加珍愛和平,為人性的完善,為了種族的延續(xù),為了全世界的共同發(fā)展,我們遠離戰(zhàn)爭。

      第二篇:《鋼琴師》影評

      《鋼琴師》影評

      建工學院建筑1203劉力慊20120415031

      1電影以鋼琴師的鋼琴聲為開頭,一聲炮響打破了這一片寧靜,在他還沒有反應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的時候戰(zhàn)爭將他推向了另一個世界,一個萬劫不復的非人的世界。那時的他在電臺里偶遇了一個心動的女子,他本想開始他的愛情,可是現(xiàn)實的殘忍讓他只能低頭。身為猶太人的他不被允許使用任何的公共設施,他以為一切都會變好,但現(xiàn)實卻是越來越殘忍,他們開始被迫遷徙。在遷徙的過程也就是他們猶太人走向深淵的過程。他們開始每天擔驚受怕、挨餓受凍。身邊的人被殘忍的殺害時,他感嘆還好他們一家還在一起,可是他怎么能夠知道他們也面臨著生離死別,也許他也有想到過吧,可當這一切真的來臨的時候他還是無法從容的面對,當他一個人從火車站逃出的時候,他該是怎樣的感受,他只能默默的心中祈禱家人一切平安吧。

      影片主要渲染了一種壓抑的氣氛,鋼琴師在這種氛圍之下艱難求生,他忍受著與家人分別的痛苦躲了起來,可是他也無法擺脫被囚禁的命運。也許是藝術讓他習慣了無拘無束,監(jiān)獄那樣壓抑的環(huán)境讓他無法呼吸,于是他逃到了外面,即使在外面要每天躲躲藏藏,但是外面的空氣讓他可以呼吸。當他看見躲藏點里的鋼琴,他內心是多么的想要去觸摸他,可是現(xiàn)實讓他只能憑著自己的想象“彈奏”動人的樂章。在那個時候那的內心該是多么的恐懼,害怕自己的動靜太大會是自己暴露??吹竭@里讓我不由的想起了《安妮日記》,在那些個日日夜夜里,安妮是怎么度過這樣不見天日的日子。那種只能在夜晚偷偷的欣賞一點月光的日子里,是什么讓安妮堅持下來了,是她相信總有一天她能重見天日嗎?這樣的問題在鋼琴師的身上又會得到什么答案呢?是音樂讓他在那樣壓抑恐怖的生活中艱難求生的嗎?

      他一直顛沛流離、東躲西藏。戰(zhàn)爭讓他無處可藏,后來他躲進了一幢廢墟之中的大樓里面。在我看到那片廢墟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可怕,戰(zhàn)爭讓一座原本繁華的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戰(zhàn)爭讓原本生活幸福的人們流離失所,戰(zhàn)爭讓人們整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我又不禁感嘆鋼琴師的強烈的求生欲望,盡管他已經從一個原本俊朗的鋼琴師變成了現(xiàn)在這樣狼狽不堪的流浪者,但他還是保持著對藝術的美好向往。真是這樣的信念才能讓他死里逃生。當鏡頭從他不小心滑落的罐頭推移到一個軍官的腳的時候,讓我為他捏了一把冷汗,當時我就覺得為什么他那么艱難的求生可是還是被戰(zhàn)爭所吞噬。還好現(xiàn)實告訴我們人性并沒有泯滅,軍官對藝術的喜愛讓他選擇救了這個鋼琴師??墒俏疫€是會疑問難道真的軍官僅僅是處于對藝術的喜愛,不想讓這么偉大的鋼琴師被戰(zhàn)爭奪取生命嗎?還是他本身就厭惡戰(zhàn)爭,他不想再繼續(xù)戰(zhàn)爭了呢?軍官桌上的那張全家福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他是厭惡戰(zhàn)爭的,他是一個喜愛家庭的人,當他引領的戰(zhàn)爭使無數(shù)的人家破人亡的時候,我想他應該會在心中深深的厭惡自己的吧。鋼琴師的音樂凈化了他的心靈,也許他覺得應該讓這樣的人繼續(xù)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去解救人們污濁的心靈,讓戰(zhàn)爭不再上演,讓悲劇不再發(fā)生,也讓他能與家人共享天倫。

      戰(zhàn)爭結束了之后,鋼琴師又回到了電臺用他的音樂去感化人的心靈,他用音樂表達自己在戰(zhàn)爭之中的感受,讓你聽見他的鋼琴聲時不自覺的被感動。他的鋼琴聲飄揚的時候讓我回想起了影片開頭的鋼琴聲,同樣動聽的鋼琴聲,可是又有誰知道再次聽見這樣的鋼琴聲是經歷了怎樣的艱辛。當我沉浸在戰(zhàn)爭結束之后的快樂的時候,那個軍官的死又一次讓我陷入了思考,戰(zhàn)爭的結束或許又是另一場戰(zhàn)爭的開始,為什么我們總是在循環(huán)著一樣的錯誤,為什么我們在感受自己痛苦的時候也想想別人的痛苦,為什么我們總是這樣的以自己曾經受到過的痛苦去讓別人痛苦。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似乎也是這樣的自私,有的時候就是只能想到自己承受了多少的痛苦,并不會想也學別人也是一樣的痛苦。我想我應該要反省自己,想想那個闊達的軍官,也許我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吧:想想那個在戰(zhàn)爭中堅強的靠著自己意志活下來的鋼琴師,我想我也要有一個自己的堅定的信念以及努力的方向,這樣也許我的人生會有所改變。

      第三篇:鋼琴師影評

      《鋼琴師》影評

      在周五的時候,我們選擇一部名叫《鋼琴家》的電影。在還未正式放映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部與《海上鋼琴師》同類型的,主要講述一個鋼琴家的鋼琴生涯的電影。實則不然。這是一個發(fā)生在二戰(zhàn)時間的一個故事。我們的主角瓦拉迪斯羅·席皮爾曼是一名天才的波蘭鋼琴家。當然,也是一個猶太人。這個名族在二戰(zhàn)期間注定是充滿悲情色彩的。我們的主角也是。

      二戰(zhàn)爆發(fā)之際,他與他的家庭被趕進了用圍墻包裹住的華沙猶太區(qū)。隨后,他開始了自己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此期間,他的父母,兄弟,妹妹們相繼離他而去。而他自己本人因為生存的毅力下,即使再屈辱他也堅持下來。在經過多個好友的幫助下,他茍延殘喘的堅持了下來。但得到的幫助是有限的。他的朋友也為了生活,也離他而去。此時,席皮爾曼已經惡病纏身,臉上毫無血色,蒼白的可怕。他卻依舊在逃亡中堅持著。后來在一片廢墟之中,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一曲鋼琴曲。在這蒼白,仿佛隨時都要死去的樣子下,他的手指依然靈活生動。彈奏出來的美妙的鋼琴聲令軍官產生了惻隱之心。他給躲藏在閣樓之中的席皮爾曼食物,支撐他,挨到了俄國軍隊的到來。

      這是整部電影的劇情,簡單,沒有具體的意識形態(tài)。但卻無不打動著我們。2個多小時的電影依然給人感覺意猶未盡。在這部電影之中,席皮爾曼并沒有十分強烈的斗爭精神,他只是隨著戰(zhàn)爭局勢的不斷變化,而不斷地變換著自己的逃亡方式。即使在幫助他的人一個個被捕或者搶殺,即使周圍的同胞挺起胸膛與敵人抗爭,他都沒有萌生太強烈的反抗意識。他始終是以一個個人的身份,不自覺地依仗生存下去的本能,不斷地逃著。盡管他一再地聲稱自己不做這個,不做那個,比如賣鋼琴,再比如德軍讓猶太人佩戴標志,但最終他都不情愿地就范。在整個戰(zhàn)爭中,席皮爾曼就像是一只飄在水上的浮萍,在命運的安排下隨波逐流。他拼命地在這個戰(zhàn)爭陰影籠罩下的危險世界里尋找著安全之所,而且每到一處安全的地方,他總是極力地讓自己停留在那里,希望那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不到萬不得已不愿離開。然而命運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迫使他不情愿地離開。面對戰(zhàn)爭,席皮爾曼選擇了小心翼翼、提心吊膽的逃避,選擇了漫無邊際、痛苦難熬的等待。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出他的膽小和懦弱,能夠看出他面對變化莫測環(huán)境時的無助和恐懼。

      《鋼琴家》的劇本來自波蘭猶太鋼琴家瓦拉迪斯羅·席皮爾曼的回憶錄,該書的力量在于在華沙猶太人區(qū)中求生的痛苦與內心的掙扎,正如波蘭斯基所說“該片以令人吃驚的客觀筆觸描述了那段時期的真實情況,客觀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確的地步。書中波蘭人有好有壞,猶太人有好有壞,德國人也有好有壞……”他希望他拍出來的影片最大可能地接近于事實,而不是那種典型的好萊塢風格電影。《鋼琴家》里,曾親臨其境的波蘭斯基在寫實風格的基礎上,傾注了更多的個人情感和強烈情緒,使得觀眾對那個時代人們經歷的感受得以拔高,超越了同情,達到類似感同身受、真正經歷的程度。這部影片彌漫著波蘭的民族情結和傷感。樂曲部分都是出自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肖邦,肖邦的音樂是革命的詩章,然而從他的音樂中我聽不到激昂的號角,而是抒情的,憂郁的旋律,是一種隱隱的力量,有一種隱忍的精神。浪漫派大師舒曼曾這樣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肖邦的鋼琴曲的應用在電影里深深烙上了波蘭印記,而且肖邦音樂的內涵也完整地融入了整個電影。

      《鋼琴家》在前半段是舒緩地記錄歷史,后半段感覺有些荒島求生的感覺。影片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風格是細膩的鏡頭表現(xiàn)手法,而且在欲望和人性上的處理近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總是時不時的就給人觸動的鏡頭。如果要給我選擇一個最讓我想哭的一個鏡頭,那就是席皮爾曼在一個新的住處中發(fā)現(xiàn)了一座鋼琴。他坐了下來,閉上眼睛,但是他卻不能彈起心愛的最愛的鋼琴。手指只能懸空隔著空氣按動著鍵盤。在配上背景音樂,是多么觸人心弦。

      這是我眼中的鋼琴師。

      第四篇:《海上鋼琴師》影評

      落花·成蝶

      ——《海上鋼琴師》影評

      這部經典的影片,是一個人,坐在大屏幕前,靜靜地看完的。

      該片講述了一個位鋼琴家的一生。

      1900年,20世紀的開端。弗吉尼亞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yǎng)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了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杰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后自嘆弗如,黯然離去。

      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fā)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愿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情愫在琴鍵上流淌。但是他還是沒有離開這艘船,正如他不允許他的音樂離開他一樣。最后,他選擇和這艘被廢棄的船一起結束生命,離開這個不屬于他們的世界。

      海上浮城,郵輪上的美國夢

      事實上,在世界上多數(shù)人的眼里,美國是一個以夢想成真而著稱的國家,是一個人人都可能成功的地方,是一個寄托了激情和財富的國度。正如影片開頭密密麻麻的船板上,當人們看見薄霧中漸漸清晰的自由女神像時,一句擲地有聲的“America”頓時令人群歡呼。但是不可避免地,蒙上一層浮華,虛榮的陰影。

      主人公1900便是出生在一艘運送各地移民前往美國實現(xiàn)夢想的豪華郵輪上,一個剛出生就被母親拋棄在鋼琴上的孩子。我猜他的母親也是一位逐夢者,而不幸的是,他被認為是前進路上的累贅而被拋棄在這艘通往夢想的船上。

      導演將1900安排成一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孩子,他不屬于哪個國家,也沒有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檔案中都找不到他存在的記錄,可能也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存在,他也沒有一座存放他遺體的墓穴,但是他卻實實在在地存在過,真真實實地活過。這樣的安排顯然寓意深刻,在這樣背景下出生的孩子,成長在這樣的一艘船上,卻看透了這世間的名利場,獨有一顆純凈的心靈來流淌最真摯的音樂,最后和這承載了他滿滿的世界的豪華油輪一起消失在無邊無際,澄澈又蔚藍的大海。一如墜落的天使,帶著人間的疲憊,回到了天堂的懷抱。

      1900第一次走進眾人驚嘆的眼光是這樣的場景:

      夜間,所有的客人都被眼前發(fā)生的事情所震動,一個衣衫破舊、滿臉污垢的孩子正端坐在鋼琴前,那稚嫩的小手輕輕撫摸著琴鍵,于是,那架大鋼琴唱出了一支柔和動人的曲調。當船長告訴他擅自彈琴觸犯規(guī)則的時候,小1900鄙夷不屑地脫口說道:“去他的什么規(guī)則?!保ā癋uck the regulations.”)

      是的,1900的存在,似乎本身就在一切的規(guī)則之外,格格不入。這也似乎為他的悲劇性結尾埋下了伏筆。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請允許我用錦瑟來比擬鋼琴。因為我覺得只有錦瑟,作為古典與華麗,純樸與簡單的融合體才能貼切鋼琴作為樂器之王的美譽。也正因為此,1900才可以用它,演繹心靈。正如1900第一次演奏的曲目,無師自通,動聽流暢的音樂只是因為心靈的訴求,于是那首曲子被命名為《重生的莫扎特》。用那位如孩童般的天才音樂家來取名,其意義不言而喻。雖然覺得影片作為一種藝術作品在此處多少有些夸張的成分,只能用“規(guī)則之外”來勉強解釋,但我寧愿相信這是真的,一個人真的可以在觸摸到心臟純樸地跳動下演奏出靈魂的 1

      樂章。

      還記得一位童話大師在他的故事中說道“每一架鋼琴中都住著一群音符精靈,每當有真正的鋼琴師來演奏是,它們就會出來繞著鋼琴和鋼琴師翩翩起舞,這是便是最美的音樂?!蔽蚁?,1900彈奏鋼琴的時候,一定有一群精靈在黑白鍵上,在三腳架上,手拉著手跳舞吧。

      隨著1900越來越成熟的鋼琴演奏,漸漸引起了外面的關注。影片中的第一個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出現(xiàn)在主人公與杰里·莫頓的鋼琴競技中。片中的杰里·莫頓顯然是歷史上的抽象化后凝結成的形象。作為一個在“外面的世界”里以高超的音樂才華而享受到美國上流社會奢華浮靡的生活的代表,他的出現(xiàn),香煙,名酒和仆人,顯然是外面的世界和1900的第一次較量。

      在這場競技中,前一回合,盡管在技巧上1900不亞于杰里·莫頓,但不懂其用意的觀眾卻認為模仿對手是不光彩行為,因而對他發(fā)出了一片噓聲。杰里·莫頓感到自己占了上風,馬上又彈了一首更炫耀技巧的樂曲《The Finger Breaker》,直譯是“扭斷你的手指”,標題本身就指明了樂曲的演奏難度。

      這時,1900感到有必要動真格兒的了。他向正對他表示極大不滿的麥克斯要了一支香煙,也放在了鋼琴上,然后轉過身來,對似乎已經勝券在握的杰里·莫頓輕蔑地說了一句:“你是自找的,倒霉蛋。”隨后,人們耳畔響起了一支如火如荼,快得令人瞠目結舌的樂曲。

      1900的“單人四手聯(lián)彈”顯然震驚了在場所有人。驚呆的杰里·莫頓手中的酒杯掉在了地上,這之前,一位紳士的雪茄煙已經從嘴唇上不知不覺地滑落下來,一位貴婦頭上的假發(fā)竟渾然不覺地被服務生的托盤無意間刮掉,所有人的目光都呆呆地盯在滿臉是汗的演奏者身上。聽上去只能是四手聯(lián)彈的作品現(xiàn)在卻是一個人在彈奏。

      一直轟鳴著的鋼琴突然靜了下來,大廳里的空氣似乎凝固了,只聽得見1900的喘息聲,人們甚至忘記了鼓掌。

      在無數(shù)雙眼睛的注視下,1900拿起似乎被人遺忘了的那支香煙,用鋼琴里早已發(fā)熱的琴弦;點燃,隨后后一步步走向站在一旁呆若木雞的杰里·莫頓,“You smoke it, I don’t know how.”(“你抽吧,我不會”)1900輕輕地說。隨后,他瀟灑地把煙插在了莫頓的嘴唇上。

      在浮華的炫耀和單純的技巧面前,導演宣判后者贏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

      顯然主人公的音樂天分不是用來比試和炫耀的。不過,他的音樂為他尋覓到了一位一生的朋友。

      麥克斯的出現(xiàn),是在夜晚暈船時滾出房間的。不過幸運的是,他遇到了1900,黑夜中狂跳的音符和神秘的微笑。

      他倆坐在鋼琴上,隨著床身在地板上滑來滑去,華麗的水晶燈跳離了掛鉤,砰然下墜。麥克斯恐懼地抓著鋼琴的邊緣。天在怒吼,海在咆哮,雷在呼喊,閃電不時劈出炫目的一刀,這仿佛是一場情緒激烈的表演,不需要觀眾的捧場,也不容許誰來阻撓。波浪像興奮的孩子蹦跶著,卷起一個又一個巨浪,將弗吉尼亞號拋上去又推下來。在這場雷霆萬鈞的演出中,只有音樂是安靜的。顛簸、嘔吐、動蕩、吵鬧??都未曾影響琴音的流暢如故,和1900興高采烈的臉。

      “我終于明白我們在干些什么,我們在與大海共舞,這瘋狂的、華麗的舞蹈”。

      這位小號手是1900第一位朋友,也是唯一的朋友。也許他曾被外面的世界浸染過,但是在1900旁邊他可以放下一切,和1900盡情地演奏,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

      于是船上的游客總可以看見這樣的場景,剛開始還是正兒八經按樂譜演奏的樂隊會突然拋開一切,隨心所欲地暢彈。于是,全場沸騰了。

      也許麥克斯的出現(xiàn)是1900最大的慰藉。雖然他不能完全走進1900的心靈深處,但最為朋友,他以尊重的姿態(tài)聆聽1900的心聲。天才總是孤獨的,于是導演托爾納托雷把他安排在了1900的身邊,最后陪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

      假如我來世上一遭

      只為與你相聚一次

      只為了億萬光年里的那一剎那

      一剎那里所有的甜蜜與悲凄

      那么 就讓一切該發(fā)生的都發(fā)生的都在瞬間出現(xiàn)吧

      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

      讓我與你相遇

      與你別離

      完成了上帝所做的一首詩

      然后 再緩緩老去

      當麥克斯逡巡在行將被炸毀的弗吉尼亞的各個角落,一遍又一遍地放著這張唱片,他只是躲藏在另一個角落,靜靜傾聽著這拼接的過往。末了,當唱針也疲憊了,頹然收起唱片機,準備離開沒有回應的老友,他斜斜靠在暗影里,問:“你在哪兒找到這張唱片,麥克斯?”仿佛從未有離亂,從未有戰(zhàn)爭,從未有潦倒,從未有流年從身上奔涌而過。他仍然是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立在東倒西歪抱盂狂吐的麥克斯面前的那個他,優(yōu)雅地走在或者傾斜或者廢棄的船艙里面。

      人生若只如初見,他還是那個如玉一般的男子,還是那個單純得只要心念一動,指尖便能流淌出能走進心靈的樂章,他們還可以在午后的大廳里,演奏屬于自己的音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們還是那對只要相視一眼便能彈出相同的曲段的知己。伯牙與子期,子期死,伯牙琴碎。正如麥克斯賣掉了他那把鐘愛的小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久聞1900大名的唱片商不斷地用前途無量和財源滾滾這些甜言蜜語對他進行灌輸,終于得到了一次錄音機會。

      開始在琴鍵上信手拈來的1900即興彈出了一串琶音和音階之后,逐漸進入自己的樂思之中此刻,仿佛出于天意,他看見外面甲板上質樸秀麗、純潔健康的女孩來到了玻璃窗前。于是他的愛情萌芽了:

      1900遇到了那個窗外的女孩,他側目移動,眼睛抓著那一點來自陸地的動情。1900假設了對話的情景,想送給她一張刻錄碟,里面的曲兒彈得都是即興與寄情。1900夜不能寐,臉貼在琴鍵上,手指敲著反復四個音,來來回回,恍如迷惑不能出世。1900穿戴整齊,穿梭在船艙的睡房里,在眾多個夜里的夢魘中,尋找那一張熟悉的臉。1900賊一樣的,吻了她。

      1900在這片不能離去的海里,著陸了愛情。

      能不能把這叫做緣分呢,也許幾世的輪回只為了今生在次相遇。正如席慕容筆下,淺唱低吟的一首詩:

      你 若曾是江南采蓮的女子

      我 必是你皓腕下錯過的那朵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燒著 陪伴過你一段靜默的時光

      因此 今生相逢 總覺得有些前緣未盡

      卻又很恍忽 無法仔細地去分辨

      無法一一地向你說出

      “無論怎么有天賦的人,碰到愛情總會有部分象飛鳥一樣被掠走或隱藏,也許有人也這樣在雨中注視過她,而她知道嗎?”

      也許是從見到女孩這一刻起,陸地對于1900來說不再是沒有絲毫的誘惑力了。一天,在與好朋友麥克斯進餐的時候他說出了心中的想法:我想去陸地看看。

      終于聽到了朋友的這一決定,麥克斯開始高興的為1900描述未來的情景。他的家庭他的兒女甚至談到自己受邀請去1900家吃晚飯的美妙情景。在他們的談心過程中音樂一直以溫暖的主題變奏來襯托對白,揭示出主人公或復雜或感慨的心態(tài)。

      離別的時刻似乎到來啦,穿著麥克斯送給他的大衣在與船上所有依依不舍地為他送行的人告別之后,1900戴好帽子拿起手提箱終于踏上了通往陸地的旋梯。

      在這段布魯斯風格的配樂當中,突顯出來的鋼琴旋律和仰角拍攝的鏡頭同步。使連接弗吉尼亞號與陸地的那條旋梯顯得格外的漫長。突然間一步步走下旋梯的1900停住了他的腳步。

      凝望著龐然矗立在眼前的巨大城市,耳盼傳來了象征著市井活力的各種聲響。在船弦上所有送行者的注視下,1900把摘下的帽子用力地拋向空中,而最后帽子落進了水里。此刻,背景音樂機開始改變自己的形態(tài)顯得不再怯懦和猶疑。只見1900轉過身來邁出堅定的腳步返回了甲板。隨后的日子里,消沉和獨處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1900才重新回到朋友們中間繼續(xù)他的音樂演奏生涯,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

      1900的愛情,沒有泰坦尼克號的撕心裂肺轟轟烈烈,挪用了中國式徘徊柔情和三分朦朧,讓他們從未結束,也從未開始。

      主人公最終放棄了,因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鍵盤,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然而他最后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shù)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林花去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a bridge too long, perfume to strong,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play.I can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didn’t step off my life.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chuàng)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

      他說這話的時候,嘴角定是帶著淺淺的苦澀吧。是的,他也曾嘗試過,努力過,試著用音樂和人們交流。當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這艘裝滿了南來北往各色人群的巨大輪船就是一個微縮的世界,他可以從這些乘客身上知道,各種不同的人生和陸地上發(fā)生的事情,想象著新奧爾良街上鬼魅的大霧。他甚至可以觸景生曲,看到什么樣的人就可以即興創(chuàng)作和彈奏出神入化的曲子,娼婦,小偷,戀愛中的傻蛋,串通情人謀殺丈夫的淫婦??

      他已讀懂了人類,卻沒有人懂得他。他只能呆在自己的世界里,別人走不進來,他也走不出去。

      但是歷史滾滾的潮流卻將他遺棄了。規(guī)則之外的人終究被“規(guī)則”了。他選擇了自己的世界而放棄了生命,他決定留下來和弗吉尼亞號同歸于盡。在岸邊,人們終于撤掉了那條長長的旋梯。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里也有欲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么生活”。

      而另一個鏡頭,在弗吉尼亞號被炸毀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修長潔凈的手,緩慢地彈奏著想像中的鋼琴然,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

      世界回到初時般寧靜,折翼的天使帶著人間的疲憊走了,“但愿天堂也有音樂”。

      這樣的結局無法不讓人反復回味。一如泡在砂杯中的香茗,落在錦瑟上的花瓣,撥響了心中最柔軟的幺弦,任曠古的回音飄蕩:他終是以這樣的姿態(tài)結束了,恰似化蝶搬的決絕與妖艷??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

      輕輕緩緩吟哦著這首歌,腦海里還是1900年輕時的音容相貌。后來我漸漸明白,1900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shù)人心中的,注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向往的理想。

      1900是遺世獨立的存在,所以他選擇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有沒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 也許在我的心里還存著一瓶純凈的水,干凈而透明,那里存放著最純潔的東西,供自己在傷痕累累后獨自舔舐傷口。也許人人心中也都曾經有過這樣一瓶水,只是隨著歲月的磨礪而模糊了,污染了,所以1900的清新純凈才那么讓人動容吧。

      但是1900的純潔是不能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里的,他只能活在人們心中的那一小瓶純凈水中。就象張愛玲所說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我們已經穿上了紅舞鞋,注定要以越來越快的節(jié)奏在舞臺上一直跳到死為止,臨死前眼前也許會再一次出現(xiàn)1900那平靜的眼神.記得最后的場景,1900坐在廢船里說出了他的所有迷惑,而麥克斯則一直在抹眼淚。這仿佛是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人在交談,一個在里面,一個在外面,里面的人說盡了生活中的設防讓他畏懼,而從外面闖蕩過的人,只能是心酸的默許的回應。

      可以說1900不屬于任何一種生活,他被上帝隱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個細膩多情的導演,用戲劇把他的所有一一遮蓋,所以,他的恐懼他的延宕他的悲情結局,都是來自人類純真才華時期的抗拒。

      質本潔來還潔去,但愿大海能給你一個世界!

      經濟與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101班鐘美雪

      第五篇:海上鋼琴師影評

      影評《海上鋼琴師》

      這是一部蕩氣回腸感人肺腑的詩意旅程電影。男主角1900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他一出世便被父母遺棄在船上。當維珍利亞號載著熙熙攘攘歡呼的人群在紐約港靠岸。黑壓壓的人流在夢想的激勵下涌入城市去尋求美好的未來。黑人燒煤工丹力在客廳收羅乘客遺落下的貴重物品,意外的在鋼琴架上發(fā)現(xiàn)了這個被遺棄的嬰兒。他十分驚喜,在工友的笑聲中,收養(yǎng)了這個嬰兒,并起名為1900以紀念這個特殊的時間。丹力十分疼愛他,教他識字,從來不讓他受苦。因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丹力害怕1900被人領走,不許他離開船艙半步。天有不測風云,丹力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痛苦地逝去,遺下了孤單的1900.看到這里,我心頭一緊。一種不祥的預感緊繞心頭。一個無知的孩童,從小遭遺棄,現(xiàn)在待他恩重如山的義父又溘然長逝,這會給一個無知懵懂的孩子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創(chuàng)傷。這對于一個孩童來說是多么的殘酷啊,年幼的他就經歷了太多常人難以忍受的不幸,這注定了他和常人不一樣的人生。

      在對人世間的生死迷茫之際,他突然聽見了遠處傳來的美妙歌聲,這是他與結緣之始。一次,他偷偷的溜進大廳,透過玻璃模糊的看見一群人正在跳舞。他獨自來到專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即興隨想的曲子,人們被1900獨特的琴聲吸引住了,紛紛稱好。成人后,他變成了一個英俊灑脫的小伙子,加入了船上樂隊,為舞者伴奏。從小生活在船上,對大海有著與生俱來的深情,這成了他一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個優(yōu)秀的樂手。他

      雖然未下過船,卻能在鋼琴上幻想世間的一切,手按在建上,心卻如癡迷的樂者隨音樂在廣闊的時空翱翔。

      在一次海上風暴中,1900遇見了暈船的麥克斯,他松開鋼琴的固定栓,兩人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四處滑動,順風鋼琴撞開了船長的門。兩人被罰去鏟煤。在煤堆上,兩人談的很投緣,相見恨晚。麥克斯成為了他一生的知己。麥克斯很欣賞他的音樂天才,但對他固執(zhí)的不肯下船感到不解。他希望1900能到岸上向世人展示美妙的音樂,得到世人的認可,過上名利雙收的好生活。然而這一切在1900的眼中不過是空中過往的浮云罷了。

      面對傲慢的爵士樂始祖謝利來勢洶洶咄咄逼人的挑戰(zhàn),1900依然故我,面不改色。謝利自認無人能及,對1900表現(xiàn)的十分輕蔑和傲慢。在決勝場,1900十分的投入,大汗淋漓。全場皆驚。在眾人目瞪口呆的觀望中,1900用琴絲點燃煙放在謝利的嘴里,謝利黯然地離去。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并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內心依然平靜,安于音樂帶給他的快樂。錄制唱片的過程中,他看見一個樸素迷人的女孩。女孩順著窗戶向里看,當目光相對時,1900對女孩一見鐘情,他即興彈奏了一曲柔情似水的曲子。唱片錄制完成后,1900不允許別人把他的音樂從身邊帶走,因而留下了唱片。在甲板上,女孩撐著一把黑色的傘站在雨中望向遠處的大海。1900抱著光盤靜靜的注視著女孩,任憑雨水順著他的帽沿兒浸濕他的衣領。從女孩與他人的交談中他了解到面前的這位女孩是一位曾與他在船艙里臥膝暢談的一位老人的女兒。那個會拉手風琴的農夫在美國開了一個

      店開始了全新的生活。1900始終不能釋懷,他發(fā)現(xiàn)女孩和他有著相同的海上情結。女孩被一群人拿走了。黑夜中1900來到讓他心動的女孩的臥室看著她熟睡的樣子,低頭吻了一下她的臉,逃離似的離開了。他猶豫再三,想把唱片送給一見鐘情的姑娘,擁擠的人群湮沒了他的聲音,他未能如愿以償。1900無法掩飾自己的哀傷,失望的毀了唱片把碎片丟進垃圾桶。

      女孩下船后,1900依舊彈著鋼琴,但心里一直掛念那個女孩,一日復一日心事重重。麥克斯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去尋找心中的女孩。在船員的祝福聲中他緩緩地走下船梯,走到一半使他突然止步,茫然的望著偌大的城市,不知何去何從,凝視片刻之后,他突然將禮帽拋了出去,轉身返回到船上,并說再也不下船了。從此,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這艘船。

      多年后,早已離開維珍利亞號的麥克斯偶然得知破舊的維珍利亞

      努力延阻了炸船的號將要被炸毀,麥克斯堅信1900還在船上,時間,并來到這艘殘破不堪的廢船上,尋找1900的蹤跡。麥克斯苦口婆心的勸阻不能使他回心轉意,只好對他的抉擇表示理解。當麥克斯默默落淚離開將要找回的廢船,1900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就這樣,從出生起就沒離開過維珍利亞號的1900在劇烈的爆炸聲中隨船沉入了海底。

      其實,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利亞號那刻起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從他在丹力的海葬初次聽到激蕩靈魂的樂曲就注定了他與音樂不解之緣。生命中孤獨的傷感和難言的悲壯伴隨了他一生。這個既無出生

      記錄也無出生證明的孤兒在音樂聲中走完了短暫的一生,在世間沒留下什么印記,如飄過的音符一樣渺無蹤跡,一張破碎的光盤(麥克斯將碎片藏入了1900的鋼琴中的)見證了1900曾經的輝煌與傳奇人生。這個終身漂泊在海上的年輕人執(zhí)著于對大海的依戀,從未上過岸。1900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他是一個時代的異類,一個時代的叛離者,他和他的名字一樣獨特,他的一生不能被平凡的世人所理解,他孤傲的立于世,超脫于塵世,對世事漠不關心。

      孤寂落寞的經歷使他冷眼看世界。在船上,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人間的悲歡離合,人間萬象盡呈眼前,這一切給了他刻骨銘心的記憶,繁華落盡見真誠,他似乎看透了人生,他能洞悉人心,創(chuàng)作出感人肺腑的樂曲。他一生充滿了悲情與宿命色彩.,他孤獨的傳奇藝術人生與大海的魂牽夢縈的情愫似乎是他的宿命,他的傳奇色彩在于他從來不上岸.他的一生有如無根的浮萍,終生漂泊在茫茫大海上.他至死也未踏足陸地半步.他對紅塵俗世有著天然的戒意,從不敢離船上岸.他對城市有著天然的恐懼.他害怕在城市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迷失自我.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愿在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這真情的表白飽含著多少真性情,也藏著多少無奈的感慨。陸地上一切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踟躕不前,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無法掌握的,他無法選擇,最終選擇了不變。他不愿陷入巨大而空虛的漩渦,盡管下船意味著擁有金錢、地位、名望等,但這將使他失去靈感。他不愿處身于無盡而未知的的欲望深淵中,丟失了真實的自我。即便是為了那位一見鐘情的女孩,他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的沖動。在他的世界里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他時而表現(xiàn)得像頑皮自在的孩子,時而孤獨得讓人心酸,他追求真正的音樂,不惜決定永遠留在船上,與世俗隔離。一個漂泊的靈魂,一首心碎的琴曲,在與船共存亡中,他的靈魂得到升華。他有著生于斯、長于斯、逝于斯的戀舊情結,他最終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離去。

      在陸地上,他沒有安全感,沒有身份證和出生證明,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囚禁他的是他的心,是個在他心中永遠的家。從小失去的家,因此不敢再去接受新的生活。他只好在幻想中尋找精神的滿足。

      1900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真正藝術家,一個時代的異類。我覺得我自己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心地太善良,不通人情世故。充滿了讀書人的清高,對世間的爾虞我詐感到厭倦。我誠以真心待人,我渴望返璞歸真,回到一種與世無爭的虛無境界,不愿墮入紅塵俗世。茫茫人海中,我立于其中感到迷茫。來來往往的人只不過是一群匆匆的過客,城市的繁華富麗曾給了我太多的憧憬,置身其中又感到自由的可貴。我有些憤世嫉俗,然而讀書人總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不管在哪里,我的心始終沒變。環(huán)境不能改變我,我感覺自己像個悲情英雄,想在人群中吶喊,卻被人群中洶涌之聲埋沒了,一切顯得蒼白無力。我不能選擇放棄肩上擔著得不可放棄的責任。我曾夢見自己駕著一葉扁舟在茫茫的人海中獨自漂泊,隨波逐浪。我知道夢離我越來越遠,我有太多的疑惑,我辜負過太多關心我的人,卻連一句對不起也

      難說出口。我也喜歡音樂,總是自己翻唱一些歌曲,說不上為什么,總感覺生活中缺點什么。歌為心聲,我不希望,也不可能成為1900第二了。

      下載鋼琴師影評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檔
      下載鋼琴師影評范文合集.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

        海上鋼琴師影評

        你的生命因不存在而存在 -----淺析《海上鋼琴師》 那是一首美妙的浪漫主義詩,不關乎愛情,不關乎生活,同樣,不關乎人們的記憶。當你再次聽到那首曲子時,你有沒有覺得是在夢中一般......

        《海上鋼琴師》影評

        《海上鋼琴師》影評 ——對1900終其一生而未上岸的一些見解 關鍵字: 1900 上岸 陌生 恐懼 卑微 神話 摘要: 本文就《海上鋼琴師》做了概述,就主角1900終身未上岸的理由分成三......

        海上鋼琴師影評

        海上鋼琴師是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 時空三部曲中的一部,其余兩部是: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是值得一看的. 海上鋼琴師采用回憶的方式來推進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現(xiàn)實與回......

        海上鋼琴師影評

        《海上鋼琴師》之藝術賞析 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讓心靈歸棲的地方。生命最珍貴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個一直縈在夢中,漂泊的終向?? 《海上鋼......

        《海上鋼琴師》 影評

        歐洲文明最后的挽歌 ——剖析電影《海上鋼琴師》主題表達和思想內涵 鯨魚在大海里遨游。它已經足夠龐大,幾乎是海洋里最大的動物,因此它很是得意。海鷗在空中盤旋,發(fā)出一陣贊......

        海上鋼琴師影評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影評 ——從畫外音,光的造型以及運動鏡頭三方面進行分析 摘要:通過畫外音,光的造型以及鏡頭運動三個方面截取主要幾個片段分析《海上鋼琴師》的電影藝術魅......

        海上鋼琴師影評

        《海上鋼琴師》影評 《海上鋼琴師》不愧為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為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凄......

        海上鋼琴師影評

        海上鋼琴師 說實話,這樣的人或許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活在電影鏡頭下的人物,但他又真真切切的活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影片的設定確實很新奇,一個被遺棄的鋼琴天才,一輩子都活在船上,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