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節(jié)拜年敬酒禮儀知識
【春節(jié)拜年的敬酒禮儀常識】
1、等待
客人到齊,第一波涼菜上來之后,就標志著酒席的正式開始了。切記這時不要自顧自就開始動筷子了,若你不是領導,請等待領導即興說幾句,待他或她宣布開始的時候,你才能開始。若你是領導或者飯局的組織者,要么然主動號召大家,要么然說幾句話暖場,請客人中最重要的那一位先說幾句或者先動筷子。
2、不搶酒
一般情況下,當涼菜上齊,大家都吃了些東西以后,敬酒就算拉開了序幕。但是不要急著表現(xiàn),要先等你的領導和客人的領導互相敬過酒之后,逐級而動,等到了你的這一級別,你才能開始敬酒。
3、不卑不亢
敬酒的'姿勢也有一定講究,端起酒杯(比如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于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請不要放太低,不然叫底下的人會很難做。另外要記得,敬酒的時候可以多人敬一人,但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4、不胡亂替酒
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5、一切盡在不言中
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都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6、不要得意忘形
有些人酒品很差,尤其是在喝酒后更是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要么然大呼小叫,胡言亂語,要么然勾肩搭背,動手動腳;也有口沫橫飛,喋喋不休的。更有甚者,摔碗摔盤,當眾嘔吐。這樣做是非常失禮的,會讓人覺得你舉止輕浮、難當大事,至于你們合作的項目,怕也是要岌岌可危了。
【拜年要注意的禮儀】
要注意衣著整潔。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jié)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guī)范化。拜年的時間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
1、最好穿新衣,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
2、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fā),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fā)收拾干凈整潔。
3、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禮尚往來已經(jīng)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
4、家里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xiàn)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信口開河,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舉止、姿態(tài)要文明。
【常見的春節(jié)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xiàn)在在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shù)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jīng)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xiàn)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春節(jié)拜年敬酒禮儀知識】相關文章:
1.春節(jié)拜年敬酒禮儀
2.春節(jié)拜年的禮儀知識
3.淺談春節(jié)拜年敬酒的禮儀
4.春節(jié)拜年的敬酒禮儀常識
5.春節(jié)拜年的禮儀盤點
6.春節(jié)拜年的禮儀
7.關于春節(jié)拜年的禮儀
8.春節(jié)拜年禮儀
9.春節(jié)拜年基本禮儀
第二篇:春節(jié)拜年的禮儀知識
導語: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jié)拜年的禮儀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打招呼
一歲:一歲以下孩子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語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可以說“恭喜發(fā)財”、“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發(fā)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父母要體諒。
學會稱呼: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這些常見的親人很容易稱呼,可是對不常見的爸爸媽媽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們的稱呼是要比爸爸媽媽低一輩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稱為“舅太公”……
如何收紅包
二歲以下:二歲以下的孩子,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當別人給他時,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讓他知道步驟就成,之前可多練習這些步驟。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開始知道紅包內(nèi)是錢,是屬于自己的,可以買東西。二三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拆紅包,做到便有獎勵,否則便會懲罰,并給他們預備一個袋子去拜年,用來放置紅包。
不做餐桌小霸王
餐桌禮儀其實最考驗父母平時教育孩子情況,因此,春節(jié)前,父母就得對孩子稍做“規(guī)矩”,免得到時尷尬。
當有人來拜訪或者去別人家做客時,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應該等待所有的人到齊,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會開始后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來吃,不能跑來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邊玩邊吃。
3、在餐桌上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
4、落座后,取菜時,不要翻來覆去地挑揀,更要小心夾菜,以免濺臟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
需要強調(diào)的是,當孩子說他吃飽了,爸媽就不要再勸他吃,也要幫助他拒絕其他親友的勸吃,這是對孩子自己感覺的尊重。
如何接受糖果
三歲以下:親戚朋友總愛請小孩子吃糖果,不給他們會于心不忍??墒侨龤q以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處,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歲以上:事前定下規(guī)矩,每次外出做客時,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獎勵,否則就要承擔后果,要剝奪他一些喜歡做的事或東西,不過事前也要說清楚為什么,孩子才會服氣。
如何不害怕出門做客
雖然這年紀的孩子渴望家庭以外的世界,但畢竟有些膽怯,出門在外需要一點熟悉的東西來支持。所以出門時,別忘了帶上一些孩子習慣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門前如果想帶上一二件心愛的玩具,父母應該尊重他的意愿。
第三篇:春節(jié)拜年禮儀
拜年禮儀
依傳統(tǒng)習慣,初一,給族中老人拜年、從初二開始,便探親訪友了。俗話說,“外甥拜年,初二初三?!币懒晳T,外甥探親首先要給外祖父母、舅父舅母去拜年,然后是姑父姑母,姨父姨母,依次排序。拜年是要分親疏遠近,這便是倫理之禮。正月初五叫“破五”,到這時候再拜年,就有點晚。
宗族拜年
宗族拜年的意義在于傳承孝悌之道,發(fā)揚尊老愛幼之風,維護家庭的團結和睦,教育晚輩尊老敬長。拜年禮儀,是教育青少年在家里養(yǎng)成懂禮節(jié),知進退的良好習慣,以便將來到社會上也能尊師敬長,謙虛謹慎的工作和生活。
親戚拜年
親戚之間,在新春佳節(jié),互相探視、慰問、拜望、祝福,能夠增進親情,加強團結,溝通感情。所謂親戚,現(xiàn)在一般指的是由于婚姻關系而形成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開始是憑著血緣關系來維護的,需要通過禮儀來調(diào)節(jié),比如,姑舅表親之間,依傳統(tǒng),應該是外甥先給舅父母拜年,然后內(nèi)侄再給姑父母拜年,這種倫理關系稱為“娘親舅大”,這種風俗包含有尊重母系的風俗。給外祖父母、舅父母拜年,宜早不宜晚。不宜晚于初五。因為春節(jié)的黃金時期已過,家家都要料理生意,無暇整天招待客人。
朋友拜年
朋友之間在正月里互相拜個年,一是為了祝賀新年,二是為了慰問健康,三是為了增進友誼。無論去年有多大矛盾,新年一拜,心情愉快,往日嫌隙,馬上拋在九霄云外。所以,拜年雖然是禮儀形式,卻有極其豐富的道德內(nèi)涵,輕視不得?,F(xiàn)在家家都有電話,為了不打攪長者,有時也可以打電話拜年。訪友之前,最好事前打電話,問問對方家中方便與否,免得主人一時應酬不開。在禮儀往來中,這是很值得注意的。
常見拜法有五種
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xiàn)在在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shù)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jīng)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xiàn)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fā)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妓女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jié)時都可以例外。
現(xiàn)在的拜年著裝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zhì)地檔次無妨。如果限于經(jīng)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fā),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fā)收拾干凈整潔。
第四篇:春節(jié)的拜年禮儀
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F(xiàn)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yè)、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薄G迦祟欒F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jié):“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jié)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xiàn)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lián)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F(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第五篇:春節(jié)拜年方式禮儀
春節(jié)是我國最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很多人都會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走親戚拜年。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春節(jié)拜年方式禮儀,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jié)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jié)日內(nèi)以示敬重。
春節(jié)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干干凈凈過節(jié)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jié)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guī)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xiàn)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拜年時歡鬧要有節(jié)制: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fā)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小寶寶拜年的講究】 學會分享莫攀比
親友聚會,孩子們會接觸到不少同齡伙伴。互相攀比誰的壓歲錢多,誰的新玩具高級,甚至為此爭爭吵吵。這些鏡頭,可不應該成為新春即景。家長不妨準備一些諸如橡皮泥之類的玩具,供幾個孩子共同完成,學會合作,或是鼓勵孩子們交換玩具,分享快樂。對幼兒來說,身體素質(zhì)發(fā)育尤為重要。因此,您還可以引導孩子們互相約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誰能先學會游泳,學會打球,或是添了別的什么體育技能。這樣的比較,可比爭一樣玩具有意義的多。
別只教孩子討紅包
“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胡育在從事幼兒教育研究時發(fā)現(xiàn),或許出于好玩的心態(tài),不少年輕的父母總是喜歡教孩子學說這樣的“祝?!?。殊不知,這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印象,以為過年就是“討壓歲錢”或是吃喝玩樂,而忽略了節(jié)日的真正含義。她建議父母,抽時間跟孩子講講“年”的由來,有哪些習俗傳統(tǒng),告訴孩子過年意味著家庭團圓,也寄托著對來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過年,孩子們才會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多一些敬意。
【餐桌禮儀要注意】 新春佳節(jié),聚餐頻繁。家長們可得注意了,別認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寵愛,成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參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樣要注意餐桌禮儀。您得提醒孩子,別只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別忘了給長輩們夾夾菜;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許,并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別忽視了這些細節(jié)小事,它們將幫助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出門前的準備工作】 打招呼
1歲:此時寶寶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他們看到人要叫人,抱拳作揖等。
2歲以上:可以教孩子說“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
收紅包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馬上拆紅包。
接受糖果巧克力
寶寶雖然聽大人講過不能吃太多糖果巧克力,但還是不能控制。所以,大人要自己控制,并講清楚如果拿太多這些東西,就要剝奪一些他喜歡做的事情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