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兒園大班美術(shù)活動:泥貼花瓶
幼兒園大班美術(shù)活動:泥貼花瓶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泥塑中搓條、壓扁等技法,塑造出花瓶的基本造型,并做適當?shù)难b飾。
2、感受手工勞動帶來的樂趣?;顒訙蕚洌?黃泥或者彩泥、泥工板 活動過程
1、回憶以前的花瓶欣賞和繪畫設(shè)計等已有經(jīng)驗,導入活動。教師:小朋友已經(jīng)畫過花瓶了,今天我們用泥貼一個花瓶,你覺得用什么方法能貼出花瓶呢?(泥塑中的搓條技法可以貼出花瓶。)
2、請幼兒討論并演示泥貼花瓶的具體方法。教師:怎樣才能把泥均勻地搓成長條?請你演示給大家看。(先搓圓再搓長,搓長時用力要均勻,可以把泥放到泥工板上搓。搓成長條后,在底版上用長條圍合成花瓶的形狀。)、教師:你會怎樣裝飾花瓶呢? 幼兒自由充分討論。(可以用泥條圍合成圖案,也可以用搓圓壓扁的方法拼貼成圖案)
3、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嘗試探索各種可能的方法制作花瓶泥貼畫?;顒咏ㄗh:教學變式:在裝飾花瓶的過程中,還可以借助瓶蓋、牙簽等工具進行圖案裝飾?;顒友由欤嚎梢杂盟杭?、剪紙碎片來粘貼花瓶,或用蛋殼制作蛋彩花瓶。區(qū)角活動:可以在活動室的美工區(qū),為幼兒提供彩泥或油泥,讓幼兒自由塑形。
第二篇:裝飾花瓶幼兒園大班美術(shù)教案
裝飾花瓶幼兒園大班美術(shù)教案
設(shè)計意圖:
本學期,我們采用了“幼兒園滲透式領(lǐng)域課程”,在藝術(shù)領(lǐng)域有一節(jié)《花瓶設(shè)計與裝飾》活動,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花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圖畫本上設(shè)計出了千奇百怪、五顏六色的花瓶,活動結(jié)束后仍然感覺意猶未盡。于是,我結(jié)合孩子們的這一興趣,搜集了各種瓶子,孩子們可以通過動眼、動腦、動手的過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創(chuàng)造欲望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裝飾出來的花瓶還具有實用價值,用它裝飾教室不僅讓孩子們時時感受成功的快樂,還可以處處體驗創(chuàng)造美的存在?;顒幽繕耍?/p>
1、能夠掌握包、扎、繞的技能,并對玻璃瓶進行裝飾。
2、體驗廢舊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動帶來的樂趣。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條。
2、照片、數(shù)碼照相機?;顒舆^程:
一、展示照片:各種各樣的玻璃瓶子(酒瓶、罐頭瓶、飲料瓶)各種花色、形狀的布以及布條、繩子,引出主題。
1、老師收拾房間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好多這樣的東西,扔了挺可惜的,孩子們幫我想想辦法,能用它們做些什么呢?
2、幼兒討論,引出主題:把玻璃瓶子裝飾成花瓶。
二、幼兒觀察,并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探索裝飾的方法。
1、我們平時見到的花瓶身上哪個地方有裝飾?
(瓶口、瓶頸、瓶腹)
2、這些布、繩子怎樣裝飾,才能讓瓶子變得漂亮呢?幼兒動手嘗試裝飾的方法。
三、教師總結(jié)幼兒探索的方法,給予鼓勵和肯定。
根據(jù)幼兒實際操作水平,重點講解操作過程中的難點:包、扎、繞的技能。
四、幼兒動手裝飾,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互相之間進行合作。
2、啟發(fā)幼兒裝飾的有新意和別人的不一樣。
五、介紹評比自己的作品。
1、幼兒介紹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認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評比,學習別人優(yōu)點。
六、裝飾教室,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1、用數(shù)碼照相機拍出幼兒制作的作品,和沒有裝飾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較,讓幼兒感受自己創(chuàng)作的成功,以及廢舊物品再利用帶來的樂趣。
2、提示幼兒花瓶這么漂亮,我們是不是還可以用它裝飾我們的教室呢?
第三篇:幼兒園大班美術(shù)活動《泥塑花瓶》教學建議
幼兒園大班美術(shù)活動《泥塑花瓶》教學建議
上周調(diào)研的班級是大二班,帶班的是年輕教師z老師。上午共兩個活動,第一個是語言活動《笨拙的大鉗子》,第二個是美術(shù)活動《泥塑花瓶》。課后,我與該教師進行了交流和反饋,并提出了建議。對語言教學的建議:
1、分析、吃透教材很重要。
拿到一個教材,如《笨拙的大鉗子》,我們首先要確定這是語言領(lǐng)域的哪個內(nèi)容,是故事呢,還是講述,確定了基點后我們就可以按照基本的教學范式設(shè)計教案。因為故事教學的重點是理解體驗作品,而講述的重點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用語言進行表達表述,兩者是有區(qū)別的,教學時的側(cè)重點和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師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是很重要的。
2、提問設(shè)計的有效性。
講述的提問要能引發(fā)幼兒積極觀察畫面中有價值的細節(jié),具有針對性。如《笨拙的大鉗子》前部分主要是講大鉗子給螃蟹帶來的麻煩,教師的提問可以這樣設(shè)計:“有一只螃蟹,它不喜歡自己的鉗子,我們來看看究竟是為什么?”、“看看這幅畫中螃蟹的大鉗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這樣讓幼兒的注意力馬上集中到主題上來。如果只是提問“這幅畫里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之類的問題就容易遠離主題,造成時間的浪費。
3、教師語言的生動性 每一個的教學活動都要求教師的語言具有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而語言活動中教師語言的生動性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或輕或重、或緩或急,或上揚或低沉,使之深深地吸引幼兒的注意。這樣的一個活動讓幼兒學得輕松,教師也教得輕松。這需要教師平時多多注意,多多練習,多看看一些教學生動的老師的執(zhí)教,相信只要堅持一定會有收獲。
第四篇:大班美術(shù):七彩花瓶[范文模版]
大班美術(shù)活動:七彩花瓶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光滑的瓶身上粘貼彩紙或其他材料,耐心地完成作品。2.感受作品的色彩美。
活動重點:用投放的各種材料裝飾光滑的瓶身。
活動難點:按一定規(guī)律用彩紙裝飾瓶子,感受色彩美。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一只喜歡的形狀各異的玻璃瓶或塑料瓶。2.各種顏色的彩紙,橡皮泥,膠水。
活動過程:
一、讓瓶子變身
1.出示瓶子。有誰能讓這只瓶子變成七彩的? 2.可以怎么變?
二、制作七彩花瓶
1.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將彩紙粘到瓶身上,使其覆蓋瓶身,如可采用撕貼、剪貼等方法。
2.先將彩紙剪成小片小片的,然后設(shè)計好花紋,按一定的規(guī)律粘貼到瓶身上。做好后寫上自己的名字或做上標記。
3.當幼兒提出想用其他材料來制作七彩色瓶時,教師應(yīng)在材料、方法上給予支持。如將七彩橡皮泥用塑料瓶搟或片狀,粘貼到瓶身上。
4.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自己耐心制作的花瓶,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七彩花瓶展示會
1.可將戶外采集的狗尾草、野花、樹枝等插入自制的七彩花瓶中,感受色彩美和造型美。
2.引導幼兒重點欣賞作品中豐富多變的色彩。
寧圍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大三班 胡志娟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五篇:幼兒園大班美術(shù)活動:稻草捏貼
一、設(shè)計意圖:
秋天,是稻谷豐收的季節(jié),根據(jù)季節(jié)特點及生活在農(nóng)村這個環(huán)境中,小朋友對稻草比較熟悉見得比較多而且又容易收集,于是我設(shè)計了版畫《稻草捏貼》這個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在稻草上較均勻地涂色并印畫的技能。
2、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初步表現(xiàn)美的能力。
三、教學準備:
稻草畫一幅、稻草若干、顏料、筆等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稻草畫,激發(fā)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幅畫怎么樣?美嗎?為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來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是用稻草捏貼拓印出來的。)
(二)引導幼兒探索稻草拓印的方法:
1、師:“那這么漂亮的稻草畫是怎么制作的呢?
(幼兒自由交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2、師:“小朋友說的很好,首先我們先要思考用稻草貼一幅什么樣的畫,然后選擇稻草開始捏貼,貼好后選擇你喜歡的顏料涂上去把它拓印下來。在印的時候我們的小手是不能移動的,要按住,而且顏料取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否則就影響畫面效果。”
(三)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1、注意構(gòu)圖,思考再進行稻草捏貼。
2、顏料的取舍適量。
3、注意衛(wèi)生。
(四)作品評價。
1、師:“請小朋友來說說哪幅作品最好?為什么?”
2、作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