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桂系軍隊的發(fā)展
抗戰(zhàn)前新桂系軍隊的沿革
中華民國建立后(1911——1921),廣西政權一直為老桂系陸榮廷把持.1921年,孫中山發(fā)動討陸之戰(zhàn),李宗仁集聚11個連的兵力.被委為粵桂邊防軍第三路司令,屯駐在玉林、十萬大山一帶。
5月,李自稱廣西自治軍第二路總司令,以黃旭初為參謀長,部隊編為2個支隊:
第一支隊,司令李石愚,下分2個統(tǒng)領,第一統(tǒng)領俞作柏,第二統(tǒng)領鐘祖培;
第二支隊,司令何武,下分2個統(tǒng)領,第一統(tǒng)領伍廷飏.
第二統(tǒng)領陸超.后不久,黃紹竑率軍來李處,被李委為第三支隊司令。
1923年4月,黃率部隨劉震寰入粵,7月,孫中山委黃為廣西討賊軍總指揮,以白祟禧為參謀長.下轄3個團,以俞作柏、伍廷飏、夏威分任各團團長。
為了統(tǒng)一廣西,李宗仁將所部改名為定桂軍。
廣西討賊軍總指揮黃紹竑 參謀長白祟禧 第一團團長俞作柏
第二團團長伍廷飏
第三團團長夏威
1924年6月,李宗仁定桂軍和黃紹竑討賊軍聯合討伐陸榮廷,會師南寧,遂聯合成立“定桂討賊聯軍總司令部”。
聯軍總指揮李宗仁,副總指揮黃紹竑,總參謀長兼前敵總指揮白祟禧。下轄定桂軍和討賊軍:
定桂軍 總指揮李宗仁(兼),參謀長黃旭初。轄6個縱隊,縱隊司令分別為李石愚、何武、鐘祖培、劉權中、何中權、韋肇隆。
第一縱隊司令李石愚 第二縱隊司令何武 第三縱隊司令鐘祖培 第四縱隊司令劉權中 第五縱隊司令何中權 第六縱隊司令韋肇隆
討賊軍 總指揮黃紹竑(兼),參謀長白祟禧(兼)。轄5個縱隊和6個游擊司令,縱隊司令分別為俞作柏、伍廷飏、夏威、蔡振云、呂煥炎;
游擊司令分別為馬夏軍、何正明、黃桂丹、陳智輝、封輔軍、盧文駒。第一縱隊司令俞作柏 第二縱隊司令伍廷飏 第三縱隊司令夏威 第四縱隊司令蔡振云 第五縱隊司令呂煥炎 第一游擊司令馬夏軍 第二游擊司令何正明 第三游擊司令黃桂丹 第四游擊司令陳智輝 第五游擊司令封輔軍 第六游擊司令盧文駒
8月,上雷之役,定桂軍第二縱隊司令何武違令被撤職,由陸超升任,劉日福所部2個團也于是時由李宗仁收編為定桂軍一獨立旅,劉日福任旅長。
1924午11月,孫中山北上,臨行前,明令將“定桂討賊聯軍總指揮部”取消,改組為“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委李宗仁為督辦,黃紹竑為會辦,白祟禧為督辦公署參謀長。
下轄2個軍,第一軍由定桂軍改稱,軍長由李宗仁兼任;第二軍由討賊軍改稱,軍長由黃紹竑兼任。
督辦公署增編2個警衛(wèi)團,團長由郭風崗、陶鈞分任.第一軍增建1個統(tǒng)領,由封高英擔任。
第二軍增編2個邊防司令,由徐啟明、龍得云分任.1個游擊司令,由陳先覺擔任;2個統(tǒng)領,由黃桂丹、岑孟達分任;1個支隊司令,由陳濟桓擔任。
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李宗仁,會辦黃紹竑,督辦公署參謀長白祟禧
第一軍軍長李宗仁兼
第二軍軍長黃紹竑兼
1925年初,李、黃、白打敗了沈鴻英:2月,又在廣東軍正府支援下,打敗了趁攻打沈部時襲占南寧的滇軍唐繼堯所部。
此后,李、黃、白開始整頓內部。李、白負責整訓部隊,將原定桂、討賊軍及收編的舊桂系部隊編成25個團,校正規(guī)陸軍教程進行訓練。
1926年3月.國民儻中央決定成立兩廣統(tǒng)一委員會,規(guī)定廣西遵照國民正府命令處理全省政務.26日,將廣西第一、第二軍2個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全軍轄9個旅, 21個團及炮兵、工兵營。是時第七軍編制為:
第七軍軍長李宗仁,黨代表黃紹竑,參謀長白祟禧。下轄9個旅、21個團:
第一旅,旅長白崇禧(兼),轄:
第一團陶鈞,第二團呂演新
第二旅,旅長俞作柏,轄:
第三團李明瑞,第四團李朝芳
第三旅.旅長劉日福,轄:
第五團張國柱,第六團龔壽儀
第四旅,旅長黃旭初,轄:
第七團許崇武,第八團林暢茂
第五旅,旅長伍廷飏,轄:
第九團陸受祺,第十團梁朝璣
第六旅,旅長夏威,轄:
第十一團韋云淞,第十二團葉叢華
第七旅,旅長胡宗鐸.轄:
第十三團李孟庸,第十四團楊騰輝
第八旅,旅長鐘祖培,轄:
第十五團尹承綱,2 第十六團周祖晃
第九旅,旅長呂煥炎,轄:
第十七團楊義,第十八團蒙志
直轄: 獨立第一團陳濟桓 獨立第二團羅浩忠 入伍生團呂競存
國民革命軍北伐出師序列(1926.6)
第七軍軍長李宗仁,黨代表黃紹竑,參謀長白祟禧。
第一旅,旅長夏威,參謀長毛炳文。轄:
第一團陶鈞,第二團呂演新
第二旅,旅長李明瑞,參謀長呂其彬。轄:
第三團李明瑞,第四團李朝芳
第三旅,旅長伍廷揚,參謀長林世嘉。轄:
第五團張國柱,第六團龔壽儀
第四旅,旅長黃旭初,參謀長黃莘。轄:
第七團許崇武,第八團林暢茂
第五旅,旅長劉日福,參謀長劉克初。轄:
第九團陸受祺,第十團梁朝璣
第六旅,旅長韋云淞,參謀長徐啟明。轄:
第十一團韋云淞,第十二團葉叢華
第七旅,旅長胡宗鐸,李石樵。轄:
第十三團李孟庸,第十四團楊騰輝
第八旅,旅長鐘祖培,以定邦。轄:
第十五團尹承綱,第十六團周祖晃
第九旅,旅長呂煥炎,參謀長董南。轄:
第十七團楊義,第十八團蒙志
直轄: 獨立第一團陳濟桓 獨立第二團羅浩忠 入伍生團呂競存
獨立營,營長李少杰;
炮兵營(轄3個連),營長羅仕英; 工兵營(轄3個連).營長馬典符
第七軍合共兵力步兵21個團,炮兵兩個營。
第三路軍及所屬
1927年5月,國民儻中央決定進行第三期北伐,兵分3路、以第七、第十、第十五、第二
十七、第三
十三、第四十四軍和獨立第五師組成第三路軍.
李宗仁為總指揮,王天培為前敵總指揮。第三路軍編組后,即由蕪湖渡江.向北攻下合肥后進攻徐州,其前鋒至魯南臨城、滕縣.7月全部撤至長江以南。
第三路軍所屬各軍編建沿革分敘如次:
第七軍 該軍于1926年6月下旬舉師北伐。是時,軍長為李宗仁,副黨代表黃紹竑,參謀長白祟禧。
白調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后,由王應榆接任軍參謀長。軍政治部主任為黃日葵,北伐開始,黃留守后方,另以麥煥章為政治部主任。
全軍所轄兵力為9個旅20個團。李宗仁以8個團留守廣西后方,由副黨代表黃紹竑指揮。
將另4個旅8個團編成第一路、第二路軍.由夏威、胡宗鐸任指揮官參加北伐。各旅、團長為:
第一旅旅長李明瑞,轄陶鈞、呂演新第一、第二團2個團;
第二旅旅長夏威(兼).轄俞作豫、李朝芳第三、第四團2個團;
第七旅旅長胡宗鐸(兼),轄陸受祺、楊騰輝第九、第十團2個團;
第八旅旅長鐘祖培,轄尹承綱、周祖晃第十五、第十六團2個團:
另有 獨立營,營長李少杰;
炮兵營(轄3個連),營長羅仕英; 工兵營(轄3個連).營長馬典符; 兵站分監(jiān)曾亞新;
通訊大隊(轄3個連),大隊長覃連芳。
1926年5月,鐘祖培第八旅先入湘,增援唐生智,7月初,該軍大部參加北伐.8月15日,長沙會議頒布第二期作戰(zhàn)計劃.該軍隸屬中央軍,于9月初進抵武昌城下。
因江西的北伐部隊進攻受阻,該軍增援江西,先后攻克箬溪、德安.10月4日在攻克德安時,該軍陸受祺團長陣亡.第七軍 1927年1月.該軍隸屬江左軍.編為第一縱隊,向長江下游進攻。2月,該軍所轄各旅改師,第一師師長夏威(1927/1)、李明瑞(1927/5)
第二師師長胡宗鐸(1927/1)
第三師師長鐘祖培(1927/1)
5月,夏威升任副軍長,李明瑞任第一師師長,該軍隸屬第三路軍參加第三期北伐,兵至魯南。7月,撤回長江以南。
第十軍 該軍原為黔軍第二師,師長王天培。1926年5月,為策應廣州國民革命軍北伐,黔軍第二師自四川綦江向湘西進發(fā)。
8月初,王天培在洪江就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職,副軍長金漢鼎,參謀長高冠吾、黨代表周仲良,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甘嘉儀。所部擴編為4個師:
第二十八師師長王天錫(1926/8)
第二十九師師長楊勝治(1926/8)
第三十師師長王天生(1926/8)
教導師師長吳國梁;
另有羅啟疆、雷應楫2個教導團。
第十軍編成后,即集中常德。9月中旬,王天培就任前敵總指揮職,即率部呼應沿粵漢路北伐軍隊,助攻武漢.進擊沙市。9月底抵津市、攻松滋。
10月初,直軍盧金山和四川楊森組成“川鄂聯軍”,同直軍于學忠部向第十軍反攻,第十軍在第九軍支援和第八軍配合下,于12月初占石首,繼而克公安、沙市,12月中旬,同第九軍一道占領宜昌。此役擊敗楊森、盧金山“川鄂聯軍”5萬之眾,俘3個師.繳獲無算。至年底,鄂西之敵全部肅清,武漢政權無西顧之憂。
王天培將所部又擴編2個教導師、2個團:
教導第二師師長顏德基,教導第三師師長潘善齋,獨立第三團團長向錫之,炮兵團團長馬鶴疇。
時第十軍轄6個師、4個獨立團,擁兵5萬余人。
1927年初,左翼軍總司令袁祖銘、第九軍軍長彭漢章等相繼為唐生智捕殺。第十軍奉蔣介石之命開往鄂東待命攻皖.3月,第十軍受江左軍總司令李宗仁節(jié)制駐安慶一帶。
5月1日,蔣介石決定“三路北伐”,第十軍隸屬于第三路軍,王天培任前敵總指揮。第十軍克舒城,奔襲懷遠,解合肥之圍。此時第十軍又收編直軍章兢武部.為新編第四師。
新編第四師師長章兢武
6月初,第十軍占領徐州,再沿律浦路向山東進擊。不久攻占臨城,繼克滕縣,進逼兗州.6月下旬,武漢正府舉兵討蔣,各軍沿江東下,向南京進發(fā)。
蔣介石急調山東前線部隊南下對付武漢正府軍,直魯聯軍趁機反攻,第十軍力敵不支,從徐州潰退.損失甚巨。
教導第三師師長潘善齋、新編第四師師長章兢武所部被截而全部喪失;教導第一師師長吳國梁部投唐生智,被改編為教導第二師;教導第二師顏德基所部編入第十一軍。
8月初,第十軍退守合肥,蔣介石召王天培去南京,王即被扣押,不久被槍殺于杭州.第十軍軍長由第二十九師師長楊勝治代理。
第三十三軍 該軍由河南暫編第一混成旅和魯軍一部編成。1927年1月27日,任命柏文蔚為軍長,袁家聲為副軍長,常恒芳為黨代表。轄2個師和2個獨立旅。
第一師,師長袁家聲(兼),該師原為皖軍,入豫后改編為豫軍; 第二師,師長張克瑤,該師為魯軍一部改編; 2個獨立旅,旅長為岳盛宣、陳雷。
第四十四軍 該軍由湘軍第三師編成。1927年3月4日,湘軍第三師改編為暫編第五軍,葉開鑫任軍長,于4月28日改番號為第四十四軍,仍以葉開鑫為軍長,轄鄒振鵬、蔣鋤歐2個師。
第一師,師長鄒振鵬 第二師,師長蔣鋤歐
第二十七軍 該軍為皖軍第八混成旅改編.1927年3月4日,任命王晉為軍長。該軍編成后,隸屬于第三路軍參加北伐作戰(zhàn)。10月1日,該軍被裁并,編為獨立第三師,以徐璉為師長。10月5日,該師又被李宗仁第七軍在南京下關繳械。
暫編第十一軍(獨立第五師)獨立第五師原為皖軍第二混成旅.旅長馬祥斌。
1927年3月12日,馬祥斌在六安就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師長,以劉和鼎任參謀長。該 師收編舊皖軍第四旅全部及第—旅一部,與所部第二旅合編成3個旅:
獨立第五師師長馬祥斌(1927/3)、參謀長劉和鼎
第九旅旅長張敬芝 第十旅旅長秦慶麟 獨立第一旅旅長閻統(tǒng)貫
該師編建不久,即歸第三十三軍軍長柏文蔚指揮,向壽縣進攻.4月,蔣介石為了反共,今江北各軍放棄江北,直魯軍乘機反撲,該師同第三十三軍退守合肥。5月,由于第七軍在津浦路各戰(zhàn)皆勝,合肥之圍始解。
該師遂由合肥沿正陽、鳳臺向毫州追擊。6月1日,張敬堯、袁家驥部因歸途阻絕,向馬祥斌投降。
6月17日,該師擴編為暫編第十一軍,馬祥斌任軍長,劉和鼎任參謀長。該軍轄5個師:
張敬芝為第一師師長,閻統(tǒng)貫為第二師師長,秦慶麟為第三師師長. 張敬堯為教導第一師師長,袁家驥為教導第二師師長。
7月初,該軍經金鄉(xiāng)向濟寧攻進。同月下旬,因蔣介石抽調津浦前線部隊回江南對付武漢正府軍,直魯軍乘機反攻,該軍退至亳州。
8月4日,馬祥斌往張敬堯師訓話,張部叛變,將馬劫持北去.8月6日,劉和鼎代理軍長。11月6日,馬祥斌被張宗昌在濟南殺害。
此后,該軍又被縮編為獨立第五師,劉和鼎任師長,劉尚志任參謀長。
新編第三軍 該軍原為孫傳芳五省聯軍第十五師,于1927年2月20日投國民革命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劉寶題任軍長。
該軍編建后,隸屬中央軍江左軍第四縱隊,參加北伐。8月23日,何應欽令第一軍第二師在常州將該車包圍繳械,劉寶題亦被捕,該軍番號撤銷。
第四集團軍(桂系)的發(fā)展
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下野.8月24日,第七軍同第一軍在龍?zhí)稓灉鐚O傳芳軍后,何應欽率第一路軍及第二路軍一部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追擊孫傳芳殘部, 李宗仁率第三路軍在鄂皖一帶策應.10月19日,國民正府正式決定討伐唐生智,以李宗仁為西征軍總指揮:所轄第三、第四、第五路軍及航空隊、海軍等,各部分別為:
第三路軍,李宗仁兼總指揮,所部有第七、第十九、第三十七軍; 第四路軍,總指揮程潛,所部有第六、第十三、第四十四軍; 第五路軍、總指揮朱培德,所部有第三、第九軍; 航空隊司令官張靜愚、副司令官曹寶清;
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陳紹寬,轄楚有、楚同、永健、永績、江貞等艦。
此外,屬第二集團軍方振武部,駐鄂西的第二、第四十三軍,以及兩廣的黃紹竑、范石生、方鼎英、李福林等部與之配合。
11月11日,唐生智通電去職。11月14日,西征軍占領武漢,原唐生智所部,統(tǒng)歸李宗仁指揮。
1928年3月7日,蔣介石任命李宗仁為武漢政治分會主席。5月,李宗仁同程潛為爭奪湘鄂 發(fā)生矛盾,李宗仁以武漢政治分會主席的名義將程撤職扣押,程潛所部均歸李節(jié)制。
4月18日,蔣介石任命李宗仁為第四集團軍總指揮,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第四集團軍編成,正值北伐緊張之時.
李、白將收編的唐生智舊部第八、第十二、第三十六軍編成第十二路軍.出李品仙為總指揮。白祟禧和指揮第十二路軍自兼軍長的第十三軍兼程北上,參加北伐。
6月,奉軍退出關外,直魯軍殘部仍盤踞冀東。7月15日,以白祟禧為總指揮發(fā)動灤河會戰(zhàn)。
會戰(zhàn)結束后,于9月23日白將直魯軍降兵編為3個師,以姚鈺、王恩貴、于世銘為師長。
是時,第四集團軍所轄共有16個軍、3個獨立師,所踞地域自廣西、湖南、湖北到河北,此為第四集團軍(桂系)最強盛的時期。
第四集團軍所屬各部,到1928年6月按駐地可分為駐河北、駐湖北、駐湖南和駐廣西部隊,分述如下。
駐河北部隊,為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率領參加北伐部隊,有第十三、第十二、第十七、第八、第三十和第三十六軍,以及獨立第二、第八師。
第十三軍
1927年9月,白崇禧將第十四軍軍長賴世璜逮捕后,將該軍縮編為1個師,以熊式輝任師長。
10月,白又將該師和第十軍(王天培部)縮編成的2個師,編成第十三軍,白祟禧任軍長,熊式輝任副軍長
第一師(不久改為第三十七師)師長熊式輝兼
第二師師長楊勝治
第三師師長王天錫
第十軍官兵以該軍歷史長、有戰(zhàn)功,鼎力反對未成。
1928年5月,第三
十八、第三十九師,分別以張定璠、呂煥炎任師長。不久,該軍又增編1個師,以侯蒞霜任師長。
第三十七師師長熊式輝兼
第三十八師師長張定璠
第三十九師師長呂煥炎
年底,該軍縮編為第十四師。
第十二軍
1927年10月20日,唐生智以第四集團軍名義將第八、第三十五軍各一部擴編成第十八軍,任命葉琪為軍長,轄3個師:
獨立第四師,師長門炳岳;
獨立第七師,師長何宣;
獨立第二十一師,師長危宿鐘。
年底該軍縮編為第五十二師。
第三十軍
1927年8月,軍長魏益三率該軍一部投蔣介石,唐生智免魏軍長職,副軍長彭振國代理軍長.西征討唐后,彭去職,軍長一職內郝夢齡代理。
后魏又復軍長職.是時所轄3個師、1個騎兵旅:
第一師,師長聞捷;
第二師,師長郝夢齡;
第三師,師長薛毓瑸;
騎兵旅,旅長劉鳳池.1928年2月25日,所轄3個師分別改番號為第一O
三、第一O
四、第一O五師。6月12日又將騎兵旅擴編為教導師,仍以劉鳳池為師長。
年底,該軍縮編為第五十四師
第八軍
該軍軍長為李品仙,轄張國威、李云杰、吳尚3個師
1927年10月,南京正府西征討唐,為分化該軍.曾任命張國威為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得知后,在11月ll日下野之前,派人將張勒殺.師長—職由李品仙兼任。
1928年2月,桂系收編該軍后,將李云杰師編入陳嘉祐第十四軍,吳尚師編入程潛軍,第一師編入第十七軍.以趙鎮(zhèn)藩為師長。
不久,又編成第八軍,以吳尚任軍長,以湖南省防軍第一師為該軍第一師,以熊震為師長兼副軍長,以程澤潤、閻仲儒分任第二、第三師師長.第一師師長熊震 第二師師長程澤潤 第三師師長閻仲儒
后該軍被縮編成第五十一師。
第三十六軍
該軍軍長劉興,所轄為廖磊、凌兆堯、張節(jié)3個師。
后由桂系改編,因劉興與唐生智關系密切,于1928年3月離職出走,軍長一職交與廖磊。廖磊升任軍長后,空缺師長職,后由顏仁毅升補。
后該軍被縮編成第五十三師
第十七軍
該軍于1928年春以王錫燾、羅霖、魏鎮(zhèn)藩3個師編成,以周斕為軍長。
5月,第三師魏鎮(zhèn)藩部由李品仙指揮北伐,軍至冀東。王、羅兩師分駐湖北黃陂、孝感一帶.年底,魏師縮編為第五十一師一部
獨立第二師
1927年冬,羅啟疆任獨立第二師師長,年底縮編,被編人第五十—師
獨立第八師
該師由直系徐壽椿一部改編.劉春榮為師長(劉原為徐部參謀長).
1928年5月參加對奉軍作戰(zhàn),軍至冀東后,該師縮編入第十四師。
駐湖北部隊,屬李宗仁節(jié)制,它們是第七,第十八,第十九軍,這些部隊沒有參加對奉軍的北伐.第七軍
該軍長原為李宗仁,1927年9月7日李辭軍長職,19日副軍長夏威升任軍長:所轄4個師:
第一師,師長李明瑞;
第二師,師長胡宗鐸;
第三師,師長鐘祖培;
第四師,9月新編,師長伍廷飏。
不久,以該軍第二師與其他部隊編成第十九軍。第三師改為第二師,鐘祖培升任副軍長,李朝芳升任師長.第四師改為第三師,是時伍廷飏辭職回桂,尹承綱接任師長.第一師,師長李明瑞; 第三十三師
第二師,師長李朝芳 第三十四師
第三師,師長尹承綱 第三十五師
1928年2月,該軍第一、第二、第三師改番號為第三
十三、第三十四和第三十五師。6月,李建侯任軍參謀長.11月,該軍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二師。
第十八軍
該軍軍長陶鈞,副軍長張義純,轄第一、第二、第三師,師長分別由林逸圣、嚴敬、李石樵擔任。
第一師師長林逸圣 第五十六師
第二師師長嚴敬 第五十七師
第三師師長李石樵 第五十八師
1928年2月25日,該軍3個師番號改為第五
十六、第五
十七、第五十八師.11月,該軍縮編為第十六師。
第十九軍
該軍由第七軍第二師和劉佐龍第十五軍一部編成。以胡宗鐸任軍長,程汝懷為副軍長,所轄有第一師,師長李思熾;第二師,師長李宜煊;第三師,師長鄭重。
第一師,師長李思熾 第五十九師
第二師,師長李宜煊 第六十師
第三師,師長鄭重 第六十一師
1928年2月25日,該軍3個師番號改為第五
十九、第六
十、第六十一師。
駐湖南部隊,為第二、第六、第十四、第三十五軍,這些部隊在湘進行鎮(zhèn)壓工農運動和對紅軍的作戰(zhàn),沒有參加對奉軍的北伐。
第二軍
該軍于1927年10月受程潛指揮參加討唐戰(zhàn)斗。
1928年2月22日,該軍第十三師改番號為第二十三師。是時,軍長為魯滌平,副軍長張輝瓚,所轄3個師:
第四師,師長王捷?。?第六師,師長戴岳;
第二十三師,師長朱耀華。年底,該軍縮編為第十八師。
第六軍
該軍為程潛1927年4月到武漢后在林祖涵幫助下重建的。
軍長仍為程潛,黨代表林祖涵,參謀長唐蟒。所轄有:
第十七師,師長李明灝; 第十八師,師長張軫; 第十九師,師長胡文斗.教導總隊,總隊長李國良,副總隊長湯恩伯。
1928年5月,程潛因同李宗仁爭奪兩湖地盤而被李扣押。
李明灝代理軍長,不久李被調,由胡文斗、張軫升任正、副軍長并兼師長,第十七師師長李明灝調走后,由副師長周希武代理。
胡任軍長后,將原屬第四路軍總指揮部所屬2個團編為該軍教導師,以彭子國為師長。
8月,軍長胡文斗被部下戕殺,張軫代理軍長職。
該軍在從湖南開往江西途中,一部由周希武、張其雄率領投何鍵,一部在江西被王均、金漢鼎繳械,該軍番號撤銷。
第十四軍
該軍原為第十三軍,轄岳森第三十九師,李韞珩第三十八師和成光耀第五師。
第三十九師岳森 第四十九師
第三十八師李韞珩 第四十五師
第五師成光耀
1928年2月25日,因該軍同白崇禧第十三軍番號重復,改為第十四軍,第三十八師改稱第四十五師,第三十九師改稱第四十九師
同時將第八軍第七師李云杰部撥歸該軍為教導師。
年底該軍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七師,1929年初,改為第五十師.第三十五軍
1928年5月,第三十五軍軍長為何鍵,副軍長劉建緒,共轄6個師,第一師,師長戴斗垣:
第二師,師長劉建緒(兼);
第三師,師長陶廣;
教導師,師長王東原;
獨立第十七師,師長周希武;
獨立第十九師,師長張其雄
年底,該軍被縮編為第十九師。
第四十四軍
該軍軍長葉開鑫,1927年10月,該軍隸屬第四路軍西征討唐。是時,第一師師長鄒鵬振,第二師師長蔣鋤歐。
第一師師長鄒鵬振
第二師師長蔣鋤歐
1928年1月,軍長一職由鄒鵬振升任,蔣鋤歐任副軍長,下轄2個師.師長由王堉、龔仁杰擔任
師長王堉
師長龔仁杰
7月.該軍被李宗仁部夏威、胡宗鐸解散。
第四十三軍
該軍為黔軍一部,駐湘鄂邊。李宗仁西征占領武漢后.一度歸第四集團軍節(jié)制
至1928年底,該軍軍長為李燊,副軍長胡剛.參謀長林文舉。共轄4個師:
第一師,師長楊光?。?/p>
第二師,師長張廷光;
第三師,師長雷世光;
教導師,師長楊其昌.駐廣西部隊,原為第七軍北伐后之留守部隊,后被編為第十五軍。
第十五軍
李宗仁率部北伐后,黃紹竑率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九旅等留守廣西,受李濟深指揮。
1927年11月17日,“張黃事變”發(fā)生,黃紹竑被張發(fā)奎驅逐出廣東。后又率兵向廣東的張發(fā)奎部進攻。
是年底,編成第十五軍,黃紹竑任軍長,轄3個師,師長由黃旭初、伍廷飏、呂煥炎擔任.第五十師師長黃旭初
第五十一師師長伍廷飏
第五十二師師長呂煥炎
1928年2月25日,所部3個師改番號為第五
十、第五
十一、第五十二師。
又增編2個教導師,以呂光煃、劉日福任師長.6月1日黃旭初升任副軍長,仍兼第五十師師長。
教導師師長呂光煃
教導師師長劉日福
第四集團軍的編遣分為3期:以武漢部隊為第一期,湖南部隊為第二期,河北前方部隊為第三期。
縮編后部隊番號為第十四師(上承第一集團軍所編)至第十九師(下接第二集團軍所編).第五十師(上承中央編遣區(qū)所編)至第五十六師(下接駐廣東部隊所編)。編遣情況如下:
第十四師 1928年11月19日以第十三軍全部和獨立第八師合并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一師,不久,以中央統(tǒng)一番號編為第十四師。以白崇禧為師長,以韋云淞為第四十旅旅長,楊騰輝為第四十一旅旅長,劉春榮為第四十二旅旅長、第四十旅旅長韋云淞
第四十一旅旅長楊騰輝
第四十二旅旅長劉春榮
1929年2月14日改以張定璠為師長,門炳岳為副師長,張(因任上海市市長)未到任之前,由副師長門炳岳代理師長。
第十五師 以原第七軍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二師,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十五師。以夏威為師長,以李明瑞為第四十三旅旅長,李朝芳為第四十四旅旅長,尹承綱為第四十五旅旅長.第四十三旅旅長李明瑞
第四十四旅旅長李朝芳
第四十五旅旅長尹承綱
第十六師 以原第十九軍全部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三師,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十六師.以胡宗鐸為師長,程汝懷為副師長,12月6日程汝懷調任第四集團軍第十二師師長,副師長由林逸圣調充并兼第四十七旅旅長,以李思熾為第四十六旅旅長,鄭重為第四十八旅旅長.第四十六旅旅長李思熾
第四十七旅旅長林逸圣(兼)第四十八旅旅長鄭重
第十七師 由原第十八軍全部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四師,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十七師。以陶鈞為師長,以林逸圣為第四十九旅旅長,嚴敬為第五十旅旅長,李石樵為第五十—旅旅長。12月6日林逸圣調任第十六師副師長兼旅長,即調李石樵任第四十九旅旅長,調升石毓靈為第五十一旅旅長:
第四十九旅旅長林逸圣、李石樵
第五十旅旅長嚴敬
第五十—旅旅長李石樵、石毓靈
第十八師 由原第二軍和獨立第五師合并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五師,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十八師。以魯滌平為師長.張輝瓚為副師長.
以戴岳為第五十二旅旅長,王捷俊為第五十三旅旅長,朱耀華為第五十四旅旅長.第五十二旅旅長戴岳
第五十三旅旅長王捷俊
第五十四旅旅長朱耀華
第十九師 以原第二十五軍和第六軍獨立第十七、獨立第十九師合并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六師,1928年10月8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十九師。以何鍵任師長,以戴斗垣為第五十五旅旅長,劉建緒為第五十六旅旅長,陶廣為第五十七旅旅長.第五十五旅旅長戴斗垣
第五十六旅旅長劉建緒
第五十七旅旅長陶廣
第五十師 1928年12月7日,以原第十四軍和獨立第一師李云杰部合并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七師,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五十師。以譚道源為師長,岳森為副師長,以成光耀為第一四八旅旅長.李云杰為第一四九旅旅長,羅壽頤為第一五O旅旅長。
第一四八旅旅長成光耀
第一四九旅旅長李云杰
第一五O旅旅長羅壽頤
第五十一師 1928年11月19日,以第十七軍第三師、第三十六軍第二師和獨立第二師合并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八師.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五十一師.以李品仙為師長.唐哲明為副師長,以凌兆堯為第一五一旅旅長,魏鎮(zhèn)藩為第一五二旅旅長.羅啟疆為第一五三旅旅長。
第一五一旅旅長凌兆堯
第一五二旅旅長魏鎮(zhèn)藩
第一五三旅旅長羅啟疆
第五十二師 1928年11月19日,由第十二軍和第十七軍直屬部隊及彭位仁師合并縮編成第四集團軍第九師,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五十二師。
以葉琪為師長,周維寅為副師長,以門炳岳為第一五四旅旅長,何宣為第一五五旅旅長,危宿鐘為第一五六旅旅長。
第一五四旅旅長門炳岳
第一五五旅旅長何宣
第一五六旅旅長危宿鐘
第五十三師 1928年11月19日,以第三十六軍第一、第三師2個師和第十七軍第三師合并縮編為第四集團軍第十師,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五十三師。
以廖磊為師長.以顏仁毅為第一五七旅旅長,周祖晃為第一五八旅旅長.張節(jié)為第一五九旅旅長。
第一五七旅旅長顏仁毅
第一五八旅旅長周祖晃
第一五九旅旅長張節(jié)
第五十四師 1928年11月24日,以第三十軍和收編的蘇蔭森部合并縮編成第四集團軍第十一師,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五十四師。
以第四集團軍總參議王澤民任師長(原第三十軍軍長魏益三調任總參議),劉鳳池為副師長,以聞捷為第一六O旅旅長,郝夢齡為第一六一旅旅長,薛毓濱為第一六二旅旅長。
第一六O旅旅長聞捷
第一六一旅旅長郝夢齡
第一六二旅旅長薛毓濱
第五
十五、第五十六師 1928年12月6日,以第四集團軍已編成的第三、第四(即第十六、第十七)師2個師各一部及駐河南第四十二軍馬文德部.
分別編為第四集團軍第十二、第十三師2個師,1929年1月20日,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五
十五、第五十六師。
第五十五師以程汝懷為師長,胡眆虞為參謀長,李宜煊為第一六三旅旅長,徐方為第一**旅旅長.江聲為第一六五旅旅長.第一六三旅旅長李宜煊
第一**旅旅長徐方
第一六五旅旅長江聲
第五十六師以張義純?yōu)閹熼L.劉和鼎為副師長兼第一六六旅旅長.馬文德為第一六七旅旅長,胡天采為第一六八旅旅長。
第一六六旅旅長劉和鼎(兼)
第一六七旅旅長馬文德
第一六八旅旅長胡天采
1929年2月,為爭奪湖南,爆發(fā)了蔣桂戰(zhàn)爭。蔣介石為了打擊、消滅桂系軍事力量、采用政治分化、經濟收買拉攏、軍事進攻的手法,先后削去了桂系在河北、湖北和
湖南的軍事力量,在河北,蔣介石于1929年3月起用寓居上海的唐生智,任命其為第五路總指揮.唐去唐山接收由白崇禧所指揮的舊部.白崇禧自揣掌握新收編的唐生智部隊沒有把握,從北平潛往開平,然后悄然乘輪船經日本回廣西。
唐生智接收舊部后,將駐河北部隊各師師長撤換:
第十四師,師長原為張定璠兼任,白走后,唐升劉春榮為師長;
第五十一師.師長原為李品仙,唐就任第五路總指揮后即恢復第八軍,以李品仙為軍長,所遺師長職由龔浩擔任:
第五十三師,師長原為廖磊,因廖與白崇禧關系密切,唐免廖職,由劉興任師長;
第五十四師,師長王澤民,唐免王職,以魏益三任師長。
另外,從山東流竄到河北的由土匪改編的劉桂棠新編第四師,以及騎兵旅、警衛(wèi)團等.統(tǒng)歸唐生智指揮.1929年夏,馮玉祥反蔣活動已顯明朗;蔣令第五路部隊開赴河南予以防堵。第五路進入河南后,駐鄭州、洛陽一帶.湖北方面 蔣介石一方面以3路大軍沿江而上進逼武漢,一方面又以金錢、官職籠絡收買,俞作柏、李明瑞、楊騰輝等于4月3日通電服從“中央”,1929年夏天,1929年12月爆發(fā)百色起義,1930年2月爆發(fā)龍州起義。胡宗鐸、陶鈞、夏威等見大勢已去,通電下野,所部亦被收編.4月29日蔣介石任命劉峙為湖北部隊編遣特派員,孔庚、何競武、程汝懷為委員。至7月18日三委員仍末到職,后又派何成浚、方本仁、魯滌平、夏斗寅、顧況同為委員.不久,蔣又委程汝懷為鄂西各部隊編遣專員,以孔庚、何競武為委員,對在湖北之桂系部隊進行編遣.編遣情況如下:
第十五師 原師長夏威.1929年3月26日蔣介石下令免去其師長職,以李明瑞為師長,委任周祖晃、黃權、張之豁為旅長:6月該師調回廣西。
第十六師 原師長胡宗鐸,1929年3月下旬,蔣介石免胡職,4月3日任命李石樵為師長.后將該師調至黃岡、鄂城。蔣又令第十八、第十師分途包圍之,收其槍械。
該師大部逃散.一部由何應欽派訓練總監(jiān)部參事徐聲鈺前往收編,編成獨立第十三旅,徐任旅長,該師番號消失。
第十七師 原師長陶鈞。陶被蔣介石免職后,1929年4月7日以石毓靈為師長。該師退往荊州后,何應欽將該師收編為獨立第十一、獨立第十二旅,以萬倚吾任獨立第十一旅旅長,調第一師第二旅副旅長彭進之為獨立第十二旅旅長。原師屬2個機關槍連,其1個連調歸第二路總指揮部,另1個連調歸獨立第十四旅.第五十五師 原師長程汝懷。該師退駐荊州后,第四、第八師于1929年5月28日將其包圍繳械.將士兵撥補第十二師1000人,撥補第一、第九師約500人,送南京總司令部約1000人,其余人員送住武漢遣散。
新編第八師 該師編于蔣桂交戰(zhàn)之前,以尹承綱為師長.其部多為廣西人。6月該師在沙市被騙上輪船,爾后被第八、第四師收繳槍械.以其一部補充第四師;
另3000人送至漢口,以1000人撥歸南京總司令部補充直屬部隊,其余在武漢遣散。
新編第十師 為蔣桂交戰(zhàn)前新擴編部隊,師長李宜煊:于1929年6月13日被第五十師在宜昌遣散;該師除李奇旅被調開并一部逃散外,其余3000人皆遣散,所繳槍械交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第五十六師 師長原為張義純。桂系失敗后,張辭職.1929年5月副師長劉和鼎升任師長。劉率部投蔣后即調出湖北,不久又調往福建參加“剿共”。
其他如湖北警備第一旅、獨立第四旅、獨立第十旅等不屬編遣之列:
湖南方面 湖南駐有魯滌平第十八師、何鍵第十九師,原歸李宗仁武漢政治分會節(jié)制。
1929年3月因李宗仁免魯滌平所兼湖南省主席職爆發(fā)蔣桂戰(zhàn)爭。何鍵利用蔣桂間矛盾,施展兩面手法,先投桂系,得以取代魯滌平為湖南省主席;
后又擁蔣,受蔣委任為第四路總指揮,參加討桂,何利用手中的權力,擴編嫡系,吞并和拉攏雜牌部隊,收編土匪和保安團等,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軍事集團。
廣西方面 廣西為第十五軍駐守,蔣桂戰(zhàn)爭開始后,蔣介石將第八路總指揮李濟深囚禁湯山,拆散桂粵聯盟。又委陳濟棠為第八路總指揮,命其起兵討桂。
第十五軍初戰(zhàn)順利,一度攻下廣州,后因寡不敵眾敗回廣西。何鍵曾派一部攻桂,被擊敗后 14 回湘。
黃紹竑同新近返桂的白崇禧將第十五軍編為新編第十六師,委呂煥炎為師長。后白、黃二人離桂出走越南.6月12日,李明瑞率部回廣西,蔣介石任命李為廣西部隊編遣特派員。時駐廣西部隊為3個師、1個旅,即李明瑞的第十五師,楊騰輝的第五十七師(為楊倒戈投蔣后新編部隊),呂煥炎的新編第十六師和蒙志的獨立旅。
10月,李明瑞、俞作柏在共產儻人的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10月2日,南京正府免俞作柏廣西省主席職,以呂煥炎升任;免李明瑞師長職,以黃權升任。
是時,李宗仁由香港返回廣西,黃、白亦潛回廣西。此時,汪精衛(wèi)因蔣介石包辦國民儻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而召集各派反蔣力量。
秋冬之交,張發(fā)奎率反蔣的第四師由湖北來桂.聯合在廣西的桂系力量,組成護黨救國軍。
以李宗仁為總司令,黃紹竑任副總司令,白崇禧任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三、第八路2路軍。
第三路軍,由張發(fā)奎第四師編成,總司令張發(fā)奎,副總司令薛岳.指揮鄧龍光為旅長的第十旅,吳奇?zhèn)槁瞄L的第十二旅,黃鎮(zhèn)球為旅長的教導旅。
第十旅旅長鄧龍光
第十二旅旅長吳奇?zhèn)?/p>
教導旅旅長黃鎮(zhèn)球
第八路軍.總司令李宗仁(兼),下轄2個縱隊:
第一縱隊,指揮官呂煥炎.指揮梁朝璣為師長的第一師,蒙志為師長的第二師,楊義為師長的第三師及以封克魯為旅長的第一獨立旅;
第一師師長梁朝璣
第二師師長蒙志
第三師師長楊義
第一獨立旅旅長封克魯
第二縱隊,指揮官楊騰輝,指揮黃權為師長的第一師,許宗武為師長的第二師.梁重熙為師長的第三師。
第一師師長黃權
第二師師長許宗武
第三師師長梁重熙
護黨救國軍組成后,即舉兵向廣東進攻。因廣西民窮地薄,給養(yǎng)艱難,且呂煥炎又被蔣收買而叛變,故進攻受挫,只得與蔣軍對峙。
1930年3月中旬,各派反蔣人士在北平醞釀發(fā)起“擴大會議“,并組織新的中央和正府。3月15日,鹿鐘麟等57位將領通電全國,一致推選閻錫山為陸??哲娍偹玖?,馮玉祥、李宗仁為副總司令.原護黨救國軍第三、第八路2路軍也改編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一方面軍”,李宗仁為總司令.于4月1日就任,副總司令黃紹竑,總參謀長白崇禧,參謀長陳翰譽。所轄3路如下:
第一路,指揮官張發(fā)奎,指揮第四軍和第四十三師,第四軍軍長出張發(fā)奎兼,其所轄2個師
第十師師長吳奇?zhèn)?/p>
第十二師師長薛岳
第四十三師師長梁朝璣
第二路,指揮官白崇禧(兼),指揮第七軍和第四十五師
第七軍軍長楊騰輝,其所轄2個師,第十九師師長莫樹杰
第二十一師師長廖磊
第四十五師師長韋云淞
第三路,總指揮黃紹竑(兼),指揮第八軍和教導第一、教導第二師,第八軍軍長李品仙
第一方面軍編成后,即沿粵漢線北進,初戰(zhàn)順利,于6月4日攻取長沙。是時,蔣介石一邊派何應欽至湘督師,以重兵圍攻.一邊又派粵軍第六
十、第六十一師攻衡陽、耒陽.
抄桂系后路。第一方面軍在蔣軍四面圍攻下放棄長沙等地,損失慘重,于7月4日大部返回廣西。李宗仁率第一方面軍返回廣西后,即整理改編部隊,改編后的部隊為:
第一方面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黃紹竑,總參謀長白崇禧,前敵總指揮張發(fā)奎。所部為3個軍、1個師:
第四軍.軍長張發(fā)奎(兼)第十師,師長吳奇?zhèn)?第十二師,師長薛岳 第七軍,軍長楊騰輝
第十九師,師長莫樹杰 第二十一師,師長廖磊 第十軍,軍長黃旭初
第四十三師,師長梁朝璣 第四十五師,師長韋云淞 獨立第一師,師長韓彩鳳
改編完畢,李宗仁采取對湘、粵兩方蔣軍為守勢,而以全力將滇軍逐出廣西。
(續(xù)上)
中原大戰(zhàn)以后,桂系集團發(fā)生了分化,黃紹竑因與李宗仁、白崇禧常常意見相左,同時,也厭倦與蔣介石打內戰(zhàn),在征得李、白的諒解,并表示并不出賣團體以后,離開廣西到南京附蔣。蔣介石即任命他為廣西軍務善后督辦,但他并沒有馬上到廣西就任,而是拿了蔣介石的錢在上海、香港、廣州等地閑住,直到1932年2月以后才出任國民政府內政部長。而李宗仁、白崇禧仍然留在廣西,堅持反蔣活動。
1930年5月李宗仁以第一方面軍的名義進行北上反蔣,10月將入桂的滇軍驅逐出境.時該部轄第四、第七、第十五軍.1931年5月非常會議后,兩廣和好,李宗仁將所部改編為第四集團軍,隸屬西南軍政委員會之下,以李宗仁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白崇禧為副總司令.葉琪為參謀長。
下轄第四、第七、第八、第十五軍.第四軍 軍長張發(fā)奎,該軍于1932年2月離桂,歸入中央軍序列。
第七軍 軍長廖磊,轄:
第十九師,師長周祖晃;
第二十一師,師長覃連芳。
第十五軍 軍長先為黃旭初,后為白崇禧,爾后為夏威;轄:
第四十三師,師長黃鎮(zhèn)國; 第四十四師,師長王贊斌, 第四十五師,師長韋云淞.第八軍 編成后不久即被縮編掉.其中張發(fā)奎的第四軍敘述如下:
1930年初,該部由護黨救國軍第三路改為第四軍,張發(fā)奎任軍長,韓漢英任參謀長。轄:
第四師,師長李漢魂; 第十二師,師長鄧龍光。
5月與桂軍北進至長沙,因陳濟棠率部攻占衡陽,后路被截斷,乃回師湘南,與陳部戰(zhàn)于衡陽,退回廣西。10月又編為第一縱隊,將入桂滇軍驅出廣西。
1930年7月屬于第一方面軍時第四軍的序列:
第四軍軍長張發(fā)奎,參謀長韓漢英
第十師,師長薛岳
第十二師,師長吳奇?zhèn)?/p>
經年頻戰(zhàn),該軍損失頗重.12月將全軍(含薛岳第十師)縮編為:
第四軍軍長張發(fā)奎,參謀長韓漢英
第十二師,師長吳奇?zhèn)ィ瑓⒅\長唐宇縱,第三十四團團長沈久成,第三十五團團長歐震,第三十六團團長闞維雍。
1931年6月兩廣反蔣,該部恢復第四軍番號,張發(fā)奎任軍長,歸西南政務委員會第四集團軍指揮。
是年冬寧粵和議,張發(fā)奎以北上抗曰為由將該軍帶出廣西至湖南。
1932年2月9日南京正府任命張發(fā)奎為第四軍軍長。8月30日張辭軍長職.吳奇?zhèn)ト诬婇L。
所轄第十二師于2月9日改為第九十師,吳仍為師長,轄2個旅,旅長分別由歐震、韓漢英擔任.1932年8月30曰吳奇?zhèn)ト诬婇L時的序列:
第四軍軍長吳奇?zhèn)?/p>
第九十師師長吳奇?zhèn)?/p>
第268旅旅長歐震 第270旅旅長韓漢英
1934年3月韓漢英旅擴編為第五十九師,該師轄3個團.1934年4月吳奇?zhèn)マo師長職.歐震任師長。
1934年4月時的序列:
第四軍 軍長吳奇?zhèn)ィ避婇L陳芝馨,參謀長吳德澤
第九十師,師長歐震
第五十九師,師長韓漢英
1932年4月,李宗仁任廣西綏靖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黃旭初任省主席,他們三人成為桂系新的三巨頭。李、白、黃提出了自衛(wèi)、自治、自給的“三自政策”和寓兵于團、寓將于學、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作為建設廣西的納。
1934年,李宗仁、白崇禧還從上海禮聘胡訥生、萬民
一、萬仲文、徐梗生、劉士衡、朱五健六人來廣西充當高級謀士,此六人被稱為“桂系六君子”。
對于蔣介石要桂系堵截中央紅軍的命令,李宗仁、白崇禧則陽奉陰違,力求保境而“護送”中央紅軍通過湘桂邊境進入貴州。
經過五年的慘淡經營,李宗仁等消除了廣西境內的匪患,建立了大量的民團組織,改革了餉捐制度增加了財政收入,創(chuàng)辦了各類學校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桂系集團漸漸恢復了元氣。
1936年6月1日兩廣發(fā)生事變,廣西軍隊除原轄2個軍,廖磊、夏威分任軍長外,又以原第十九路軍在桂舊部編成新編第—師,以翁照垣為師長。
7月2日李、白將第四集團軍擴編為2個縱隊,由廖磊、夏威分任司令,遞遺第七、第十五軍軍長職由王贊斌、周祖晃升充。
是時序列:
第一縱隊司令廖磊
第二縱隊司令夏威
第七軍,軍長王贊斌
第十五軍,軍長周祖晃
新編第—師,師長翁照垣
7月13日南京國民儻五屆二中全會決定撤銷西南執(zhí)行部和西南政委會,并任命李宗仁為廣西綏靖主任,白崇禧為副主任。
15日西南政委會與執(zhí)行部拒絕南京五屆二中全會決議,并任命李宗仁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抗曰救國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統(tǒng)轄廣西軍隊。
7月25日國民正府下令免去李、白廣西綏靖公署正、副主任職,調李為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白崇禧為浙江省主席;以黃紹竑、李品仙任正、副主任。
李、白認為蔣介石違反五屆二中全會決議,遂召集會議決議備戰(zhàn)。
8月李、白將廣西軍隊重新編組,李濟深任總參謀長,黃琪翔任參謀團主任,下轄:
第一路總指揮白崇禧
第一路第一縱隊司令廖磊 第一路第二縱隊司令李品仙 第一路第三縱隊司令夏威 第二路總指揮蔡廷鍇
第二路第一縱隊司令翁照垣 第二路第二縱隊司令周祖晃 第二路第三縱隊司令王贊斌 分向湖南、廣東進攻。
由于陳濟棠下野,廣東投蔣,廣西李、白反蔣勢單力薄。10月26日李宗仁宣布,解散入桂的蔡廷鍇原第十九路軍,保留翁照垣新編第一師,原廣西正規(guī)部隊編成2個軍6個師,分別是:
第七軍,軍長廖磊,副軍長周祖晃。轄:
第十九師,師長徐啟明 第二十一師,師長楊俊昌 第二十四師,師長程樹芬
第十五軍,軍長夏威,副軍長韋云淞。轄:
第四十三師,師長賀維珍 第四十四師,師長王贊斌 第四十五師,師長莫樹杰
1937年3月1日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就任國民正府任命的第五路正、副指揮、參謀長職,第四集團軍名義取消。
3月3日廣西部隊依中央軍隊番號編為6個師:
第一六一師,師長徐啟明 第一六二師.師長區(qū)壽年 第一六三師,師長程樹芬 第一**師,師長莫樹杰 第一六五師,師長王贊斌 第一六六師,師長賀維珍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集團堅決主張抗日救國,桂軍立即開赴華北戰(zhàn)場,加入中國軍民抗戰(zhàn)的行列。
文章很長,內容很豐富,甚好。但不足之處也有一些,比如有一些錯誤,思路也不夠清晰,叫桂系軍隊發(fā)展名字好象大了些,叫抗戰(zhàn)前的桂系沿革更好。不能把北代前后交有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臨時指揮,或由其負責收編的黔軍、湘軍劃入桂系。桂系擊敗唐繼堯部時,廣東政府派不出援軍,是范石生自己想打回云南自告奮勇前往的,而且范部在戰(zhàn)爭中沒有起到什么大作用。
第二篇:軍隊發(fā)展歷程
人民軍隊的發(fā)展歷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誕生以來,走過了艱難曲折的發(fā)展歷程。這一發(fā)展歷程,是這支軍隊全心全意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歷程,是戰(zhàn)勝千難萬險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程,是為保衛(wèi)祖國、鞏固國防,維護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犧牲并建立豐功偉績的歷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為中國的民族解放,為建設強大的中國國防而奮斗的歷程中,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兩個歷史時期: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具有無產階級性質、又有嚴格紀律、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人民軍隊。這支軍隊在長達22年的革命戰(zhàn)爭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不斷成長壯大。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人民軍隊的主要稱謂是中國工農紅軍。在這一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建軍路線、方針和原則,制定了相應的制度。組建了紅
一、紅
二、'紅四方面軍。當時紅軍的編制裝備十分簡陋,主要是步兵,并逐步組建了少量騎兵、炮兵、工兵、通信兵分隊,使用大刀、長矛和繳獲的步槍、機槍、輕型火炮作戰(zhàn),創(chuàng)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了游擊戰(zhàn)爭和以運動戰(zhàn)為主的反對國民黨軍大規(guī)模“圍剿”的戰(zhàn)爭。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舉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推動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為取得抗日民族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編第四軍,深入敵后,堅持獨立自主的抗日游擊戰(zhàn)爭。在八年全面抗戰(zhàn)中,這支軍隊英勇作戰(zhàn)12.5萬余次,抗擊了58%-69%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以傷亡60余萬人的重大代價,殲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收復國土104.8萬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
1.255億。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與此同時,人民軍隊自身也取得巨大發(fā)展,正規(guī)軍由抗戰(zhàn)初期的5萬余人發(fā)展到抗戰(zhàn)結束時的127萬余人,民兵達268萬余人。這支雄厚的力量為中國共產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解放戰(zhàn)爭中,人民軍隊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其規(guī)模不斷擴大,部隊區(qū)分為野戰(zhàn)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部隊。解放戰(zhàn)爭后期,人民解放軍發(fā)展為四大野戰(zhàn)軍和五大軍區(qū),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zhàn)軍,以及西北、東北、華北、華東和中原(華中)軍區(qū)。在這場偉大的解放戰(zhàn)爭中,人民解放軍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英明領導與全國人民的支持
參與下,經過艱苦作戰(zhàn),共殲滅國民黨軍807萬人,解放了除臺灣等少數島嶼以外的廣大國土。人民解放軍總兵力發(fā)展到550萬余人。為了全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人民解放軍有26萬余官兵獻出了寶貴生命,有104萬指戰(zhàn)員負傷。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的建設開始了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轉變的歷程。毛澤東明確指出:“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fā)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安呀姶蟮膰儡姾蛷姶蟮慕洕α孔鳛閲业膬杉笫?。從新中國建立到1956年,人民解放軍在完成統(tǒng)一祖國大陸、抵御帝國主義侵略和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輝煌勝利。發(fā)展成為一支軍兵種比較齊全的合成軍隊,除了陸軍,還建立了空軍、海軍;陸軍除步兵外,還有炮兵、工程兵、。裝甲兵、通信兵、防化兵、鐵道兵、防空部隊等技術兵種,并相繼成立了各類院校和軍事研究機構;屬于人民解放軍序列的公安部隊也組建和發(fā)展起來。1956年后,人民解放軍建設雖然在有的方面遭受過一定的挫折,但在軍事、政治、后勤建設等方面,仍然不斷進步,適時組建了戰(zhàn)略導彈部隊--第二炮兵,發(fā)展了”兩彈一星“等先進武器裝備。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解放軍霆設在許多方面遭受了嚴重挫折和損失,但仍在**和困難的條件下,提高警惕,加強戰(zhàn)備,英勇地保衛(wèi)著祖國的安全。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人民解放軍建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提出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理論及一系列方針政策。在這一時期,人民解放軍實現了軍隊建設指導思想上的戰(zhàn)略性轉變,明確了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目標;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全軍多次進行精簡整編,改革體制,在精兵合成、提高效能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zhàn)略地位,確立了以軍事訓練為中心、以提高戰(zhàn)斗力為標準的方針,部隊的協同作戰(zhàn)、快速反應、電于對抗、后勤保障等能力有了增強,駕馭現代戰(zhàn)爭的能力明顯提高;完善法規(guī)制度,依法從嚴治軍,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軍隊建設的法律法規(guī)、條令條例,正規(guī)的戰(zhàn)備、訓絳、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斷鞏固,各項工作在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上不斷前進;全軍的武器裝備不斷改善,現代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江澤民任軍委主席以后,人民解放軍建設又有新的發(fā)展。為探索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人民解放軍確立了新時期軍事戰(zhàn)略方針,進一步明確了軍隊建設的總要求,不斷加大科技強軍的力度,全面加強軍隊質量建設,使人民解放軍沿著革命化、現代化、正規(guī)化的道路繼續(xù)勝利前進。
第三篇:創(chuàng)新軍隊人才發(fā)展機制
按照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要求建設信息化軍隊,需要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創(chuàng)新軍隊人才發(fā)展機制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市場是軍隊人才配置的重要渠道。按照市場規(guī)律實現軍隊人才最佳配置,就要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人才發(fā)展對接機制。聚集一批與建設信息化軍隊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是軍隊科技發(fā)展的引領和支柱。當前,在吸引、保留高端人才面臨挑戰(zhàn)的情況下,應優(yōu)先在一些重點部隊、重點專業(yè)、重點崗位建設具有獨特優(yōu)勢的“人才高地”,尤其要增強在通信、指揮控制、計算機網絡、電子對抗、預警探測、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競爭力。軍隊人才配置的優(yōu)化,不僅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大量與崗位需要相適應的普通人才,整體的優(yōu)化才能實現最大效益。可以隨著人才流動的發(fā)展趨勢,及時調整和完善人才引進的政策制度。從部隊擔負任務、專業(yè)特點、崗位需求出發(fā),根據人才的實際工作能力水平,堅持“梯次融才”,引進不同類型人才,逐步建成一支滿足需要、結構合理、能力互補、整體作用發(fā)揮突出的人才隊伍。創(chuàng)新人才資源運用機制,發(fā)掘社會人才資源的潛力,是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zhàn)爭的必然要求。應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積極運用豐富的社會人才資源,采取咨詢服務、項目合作、人才培訓、技術服務、人員租賃等方式,吸納人才為部隊服務。對一些知名專家,可聘為顧問,進行咨詢服務;對重大科研課題,通過市場運作,吸引地方人才合作攻關;利用地方高校教育資源優(yōu)勢,采取聯合辦學、送學深造等形式,培養(yǎng)軍隊人才;利用地方科研單位等社會技術力量,幫助解決裝備使用保障中的疑難問題;通過簽約,聘用地方技術人員到部隊進行項目服務。
人才發(fā)展的動力機制是激活人才的長效基礎條件。要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就必須創(chuàng)新與之相適應的人才激勵機制。應按照公平、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選拔人才,制定好選拔規(guī)則,建立科學規(guī)范、量化細化、操作性強,具有客觀性、公正性、權威性的考核評價標準體系;擴大運用考核與考試相結合選拔領導干部的范圍,采用現代人才測評技術和手段,用好述職、民主評議等有效方法,保證選人的公平公正性和準確可靠性。要創(chuàng)新以能力為核心的用人機制,形成正確的人才發(fā)展導向。堅持以工作實績?yōu)橹饕罁涯芰λ刭|作為用人的核心要素,明確履行崗位職責的基本要求和發(fā)展目標,根據不同崗位的特點和能力素質要求,量能使用,使綜合素質好,創(chuàng)新能力強,能夠擔當重任的人才有位能為。創(chuàng)新暖心留人機制,營造適宜人才發(fā)展的成長環(huán)境,也是各級領導的重要責任。應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建設發(fā)展理念,端正對人才的根本態(tài)度,盡可能為人才實現價值提供機會和舞臺,為各類人才展現各自所需的良好發(fā)展預期,提高其社會地位和聲望;營造有利于人才工作、生活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減少他們的后顧之憂。
實現軍隊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基礎在于創(chuàng)新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機制,其根本點是滿足現實需要與著眼長遠發(fā)展相統(tǒng)一,使人才發(fā)展成為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有序動態(tài)過程。為此,就要創(chuàng)新軍隊人才來源機制,奠定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應繼續(xù)完善和拓寬現有的人才來源渠道,提前介入人才培養(yǎng);開辟短期聘用等新渠道,增加軍隊人才的新來源。根據人才市場的供需變化,調整和完善軍隊人才來源政策;創(chuàng)建和完善人才繼續(xù)教育體系與超前教育體系,滿足人才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應建立軍隊人才安全機制。對軍隊人才要加強宗旨使命教育和職業(yè)道德教育,對人才流動進行跟蹤檢測,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動與控制警戒線,確保骨干力量的穩(wěn)定。從長遠看,應根據軍隊編成和擔負任務需要,構建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模型,對人才需求總量、能力素質、學歷層次、年齡結構、職級變化進行動態(tài)量化分析模擬,為制定人才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和階段性指標任務提供決策參考,保持人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xiexiebang.com范文網【004km.cn】
第四篇:俄羅斯軍隊防彈頭盔的發(fā)展
2008 年 5 月 9 日,反法西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俄羅斯武裝力量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盛大閱兵,俄軍主要重型作戰(zhàn)武器悉數登場亮相。因為審美疲勞,本善對這些隨處都能見到的武器已經沒有多少興趣,唯一的亮點是俄軍近期配發(fā)的新型芳綸頭盔。或許是因為蘇聯解體導致 17 年來的經濟困窘,在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包括中國)都已經用復合纖維材料頭盔淘汰掉老式鋼盔的年代,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俄羅斯武裝力量的野戰(zhàn)部隊,卻仍然在大量使用已經裝備 40 年的金屬鋼盔,所以,這是個不小的變化,說明俄國經濟在復蘇,俄軍的實力在恢復。
晚上閑著沒事,簡單寫一段,介紹介紹這次勝利日閱兵中,俄軍展示的新型伯利特(BOLIT)系列通用防彈頭盔。隨著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 80 年代開始換裝新一代凱夫勒材料的頭盔,前蘇聯的老舊金屬頭盔也將面臨淘汰問題。蘇軍在上世紀 80 年代也開始研究新式頭盔,由于美歐北約對前蘇聯/俄羅斯在芳綸纖維材料技術上的封鎖,早期研制出的 6B14 等型號,都是對老式 SSh-68 的改進,性能并沒有質的飛躍,所以都無疾而終。90 年代末,俄羅斯的芳綸纖維技術終于取得突破,研制出第一頂復合材料頭盔 6B7,盡管這頭盔重量高達 1.5 公斤,盡管初期的生產成本高達 400 美元,比歐美同類產品貴一倍,但 6B7 就像火種,不斷改進誕生了許多性能優(yōu)異的發(fā)展型,例如 6B7-1,6B7-1M,6B7-1A 等等。這時恰逢俄羅斯經濟最困難時期,軍隊沒有能力對老舊鋼盔進行更新換代,事情就拖了下來。
隨著普京上臺和俄國經濟形勢的好轉,俄羅斯軍隊開始有能力關注在近些年的車臣等戰(zhàn)爭中,出現的單兵防護裝備,在外形、材料、質量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俄軍近年來在組織和技術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 2001 年開始立項研制,2003 年推出 BOLIT-M 系列通用防彈頭盔(產品代號仍然為 6B7,產品名稱 Борит),現在這個系列頭盔已經通過了各種試驗并開始裝備野戰(zhàn)摩托化部隊以及裝甲部隊。但俄內務部等從事治安反恐的強力機關,似乎沒有以伯利特-M 頭盔取代原內務部那種長護頸 TSH-5 和 K 系列鋼盔的意思。
這個系列頭盔,由三個企業(yè)制造,不同公司產品之間有細微的差別。同時還有商業(yè)版本,用于民防或準軍事行動。俄軍希望在若干年內逐步用 BOLIT 系列通用防彈頭盔取代已裝備快 40 年的 SSH-68 鋼盔。俄軍自稱 BOLIT 通用防彈頭盔防彈性能是原 SSH 制式頭盔的 2 倍,可以使戰(zhàn)斗減員減少 20% 以上。筆者個人極度懷疑這種說法,一般來說俄羅斯對自己武器性能的夸大已經成了慣例,所以在俄國人介紹自己武器的時候,人們都要下意識的打個折扣。
目前為止伯利特系列通用防彈頭盔有好多種發(fā)展型號,有 6B7-1,6B7-1M,6B26,6B27,6B28 等型,其實俄國人也經常把這兩種頭盔搞混,不仔細看還真不好分清。(科羅廖夫出版)
6B7-1 頭盔主要性能:
全重 1.2 公斤。防護面積 13平方分米??稍?5 米距離防御初速 315 米/秒的 BM 或 TT 手槍發(fā)射的 9 毫米 57-Н-181С 子彈??梢?V50 有效防御初速 580 米/秒的質量為 1 克的斜邊圓柱體彈丸破片(V50 值=580)。使用新一代 Армос 芳綸纖維材料,懸掛裝置采用皮帶系統(tǒng),下顎托使用皮條編織(原文如此),可隨時安全地讓頭盔緊固士兵頭部來保持防護性能,使用溫度范圍從-50°C至 50°C,可比較方便的附加其他防化防毒,通信等裝置。配備夏季和冬季兩種偽裝罩。6B7-1 頭盔還有一種輕量的發(fā)展型,被稱為 6B7-1A,全重 0.9 公斤。
6B7-1M 頭盔主要性能:
全重 1.25 公斤。防護面積 12.7平方分米。防御性能優(yōu)異,可以防御初速 315 米/秒的 9 毫米 57-Н-181С 手槍子彈,可以 V50 有效防御初速 650 米/秒的質量為 1 克的斜邊圓柱體彈丸破片(V50 值=650)。懸掛裝置采用三點式,材料采用了特殊防水處理的芳綸纖維材料,防彈性能超出原老式鋼制頭盔的 2 倍。除了防護面積稍小,其他性能指標與 6B7-1 頭盔近似。
這兩種頭盔外形有細微差別,6B7-1 型頭盔采用皮質顎托,而 6B7-1M 型頭盔采用塑料顎托。鉚釘數量也不同(6B7-1 為 6 枚鉚釘,6B7-1M 為 3 枚鉚釘),6B7-1M 型護耳突出部位是近似方形的,而 6B7-1 頭盔是近似橢圓形的??蜕?,6B7-1M 更加接近歐美和中國的盔型,外觀比較好看。而 6B7-1 頭盔看上去外形更加圓,主要原因是為了頭盔與士兵頭部各部位間隙盡可能的保持一致,這樣在頭盔受彈片打擊變形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佩戴者。
2006 年,俄軍又推出經過改進的伯利特頭盔,新盔分為三個型號:6B26,6B27,6B28。這樣俄國的頭盔型號就此進入跟俄國坦克一樣復雜亂套的時代。6B26 型為輕型盔,重量只有 0.95 公斤。6B27 是普通型號,重量為 1.25 公斤。6B28 為空降型。三種盔防彈能力 V50 值為 600-650 米/秒,防護面積從 11 到 13平方分米不等。
頭盔,重量只有 0.9 公斤
6B27 是普通型號,重量為 1.25 公斤,V50=650 米/秒
6B28 是為空降兵專門設計的,比較輕巧,但防護面積小
08 年 5 月,俄軍的這種伯利特系列頭盔出現在紅場的閱兵式上,本善認為,這說明伯利特系列頭盔今后將成為俄羅斯軍隊野戰(zhàn)部隊的標準頭盔。
勝利日閱兵中俄軍塔曼近衛(wèi)摩步師和空降兵的方陣里,士兵就佩帶著新型頭盔,外面加有新型迷彩的布罩和風鏡: 早期的 6B14 頭盔,是 SSH-68 的升級增強版本,仍為鋼制盔體,復合材料懸掛裝置,V50 值大于 550 米/秒,重量 1.7 公斤:
這是用于做防護性能試驗的 9 毫米 57-Н-181С 手槍子彈:
前些日子俄羅斯和格魯吉亞因為南奧塞梯大打出手,圖為佩戴新型頭盔的俄軍駐南奧塞梯維和部隊:
俄軍這種新型 BOLIT-M 系列頭盔,性能比較先進,防護水平等幾個指標與中國 QGF02 頭盔相當,6B7-1M 與 QGF02 在 V50 破片防護初速值上幾乎相同。頭盔的防彈指標,是最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頭盔的根本性能。而 V50 則是最能準確反映頭盔防彈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所謂 V50 值,就是用質量為 1.1 克的斜邊圓柱體彈丸,在規(guī)定距離內以不同的速度射擊頭盔,其中 50% 的彈丸擊穿頭盔,50% 不擊穿,即達到 50% 的擊穿概率,所發(fā)射子彈速度的平均值即為這頂頭盔的 V50 值。V50 值越高,頭盔防彈性能越好。6B7-1 型頭盔的 V50 值是 580 米/秒,6B7-1M 型是 650 米/秒。而中國 QGF 系列芳綸頭盔,特別是 QGF02 型頭盔的 V50 值是 630 米/秒,美軍 PASGT 頭盔為 V50=609 米/秒、德軍現役頭盔為 V50=620 米/秒,北約通用芳綸頭盔為 V50=487 米/秒。這樣看,俄羅斯 BOLIT-M 系列頭盔的防彈性能是比較高,這說明,原來比較落后的俄羅斯化學纖維材料工業(yè),這些年有了明顯進步。
俄軍 BOLIT-M 系列頭盔的防護面積為 1,300平方厘米,與中國 QGF02 頭盔大體相同。解放軍目前使用的 QGF02 頭盔的有效防護面積是 1,266平方厘米,相比 GK80 鋼盔增加了 16%??蓜e小視這 16%,在戰(zhàn)斗中卻是有生與死的天壤之別。
在保證防彈性能的前提下,如何盡可能地增大頭盔的防護面積,中外各國的頭盔設計人員都絞盡腦汁。至于頭盔質量,自然是越輕越好。俄軍 BOLIT-M 系列頭盔全重 1.25 公斤左右,與解放軍 QGF02 頭盔的質量相同,比美軍輕巧(美軍小、中號頭盔分別為 1.5 公斤和 1.59 公斤),頭盔輕重與頭盔材料、制造水平有關。非金屬軍用頭盔采用的防彈材料主要是尼龍增強樹脂、玻璃纖維及芳綸凱夫拉纖維。與前兩者相比,芳綸的制造成本稍高,但同樣重量的芳綸可提供 2-3 倍于其他纖維,5 倍于同樣粗細鋼絲的強度。綜合造價、重量等因素,芳綸的確是能夠大批量制造個人防護系統(tǒng)的最佳選擇。
國產 QGF02/03 頭盔
BOLIT-M 系列頭盔,是俄軍第一種用于大規(guī)模裝備野戰(zhàn)部隊的標準非金屬頭盔。而在這之前除了內務部隊的少量鈦合金頭盔,俄軍以及前蘇聯軍隊在近60 年期間,都在裝備鋼盔。
前蘇聯的鋼盔在 1939 年以前,命名以 M 開頭,有 M15,M16,M36 型。1939 年以后改為 SSh(俄文為сш)開頭,сш 是“Стальной шлем”(意思就是鋼盔)的縮寫。有 SSh-39,SSh-40,SSh-60,SSh-68,SSh-68m 等型號,后面的數字就代表了此型鋼盔的開始裝備時間。SSh-68 盔是前蘇聯的最后一型鋼盔并一直沿用至今,今后將不再有金屬的鋼盔,都陸續(xù)改成芳綸頭盔了。
前蘇聯的鋼盔,可以從盔型、內襯、下顎帶、印戳等特征來判斷它的型號。SSh-40 與 SSh-60 的盔型相同,都是球形,但鉚釘位置不一樣,SSh-40 一側的三個鉚釘都在下面,成一線。SSh-60 的是二上一下。SSh-68 盔的盔形改為了圓錐形,一側的三個鉚釘位置與 SSh-60 一樣,也是二上一下。SSh-60 和 SSh-68 的下顎帶都是皮的。
這就是前蘇聯的老式 SSh-68 鋼盔,重量 1.5 公斤,防彈能力 V50=250 米/秒。似乎是最后一種鋼制頭盔,服役年齡快 40 歲了:
前蘇聯和俄羅斯還有種比較獨特的頭盔,即鈦合金頭盔,有 маска-1ш,стш-81,стш-94,6B6,3щ-1-2,тш-5等多種型號。這是一種重型頭盔,專門為城市作戰(zhàn)和治安反恐戰(zhàn)斗而設計的。這種盔的外形比較古怪,防護面積特別大,有點像古代武士的盔甲,其實大家經常可以在電視里見到俄羅斯聯邦安全機構的特種部隊,執(zhí)行任務時佩戴這種頭盔。
鈦合金頭盔在車臣戰(zhàn)爭時曾被大量的使用,已經后來俄羅斯經常發(fā)生的恐怖劫持事件中也可以頻繁看到它的身影。
стш-81 頭盔在俄羅斯已裝備多年,很多士兵把這頭盔起了一個“鈦火鍋”的綽號,由于使用鈦合金材料,通常僅僅配備在特種部隊,作為標準頭盔配發(fā)野戰(zhàn)部隊是不可想象的。這種昂貴的材料也就俄毛敢使用。這種頭盔的具體裝備年份沒有找到,不過本善最早發(fā)現這個頭盔的時間是在 1992 年,當時我在俄羅斯的時候就發(fā)現內務部部隊既有配發(fā)。而在最近發(fā)現的圖片里,發(fā)現阿富汗戰(zhàn)爭時期,蘇軍就有裝備,那么,很有可能 стш-81 頭盔在 80 代初期就已經裝備蘇軍了。
стш-81 頭盔重達 2.4 公斤,主要是由三片鈦合金裝甲版所構成,這三片鈦合金裝甲版包覆住頭的兩側、上方及后半部,完全保護各種角度的攻擊。為了固定住這三片裝甲板的位置,俄羅斯設計師設計了一個特別的口袋以容納這三片鈦合金裝甲版,使它們可以安分的維持頭盔的外形,并緊密保護頭部不產生縫隙。因為這樣子的特殊設計,使得口袋中的鈦合金裝甲板可以在維持頭盔外型的形狀下,有限度的調整各裝甲板的位置。這樣便可以做適度的微調以隨著使用者的頭形及尺寸而進行改變,已達到完全包覆頭部的目的。再來,為了抵擋子弾撞擊頭盔的強大沖擊力,стш-81 頭盔擁有相當舒適厚實的緩沖層,以確保頭部不會因遭受沖擊而受傷。стш-81 頭盔地發(fā)展型為 стш-94,性能大同小異,這里就不再熬述。
тш-5 型鈦合金頭盔,這幾年的新產品:
6B6 鈦合金頭盔屬于重型頭盔,盔體為鈦合金制成,全重 3.5 公斤,可以外加厚達 20 毫米防彈有機玻璃的面罩,主要用于特種部隊的反恐作戰(zhàn):
從左至右,分別為 SSh-68、6B7、6B26、BSh-1 頭盔:
前蘇聯和俄羅斯對頭盔的裝備并不太重視,這也是幾十年來其軍隊一直使用老式鋼盔的主要原因,隨著 08 年 5 月勝利日閱兵的結束,BOLIT-M 系頭盔也將大規(guī)模配發(fā)俄羅斯軍隊,從而使俄軍稱為世界主要軍事力量中最后一個淘汰金屬老式頭盔的國家。
總結發(fā)言,蘇俄之頭盔,裝備是輕視的,設計是土蹩的,材料是即落后也先進的,解放軍是鄙視的,實際是半斤八兩的,最終可能是我胡扯的。
第五篇:“和平發(fā)展”必須有強大的軍隊
“和平發(fā)展”必須有強大的軍隊
三軍儀仗隊旗手和護旗兵在閱兵訓練基地進行嚴格訓練
今天我們建設強大軍隊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復興重要的安全保障。
21世紀注定要開啟人類歷史新千年的大變局,這個變局將打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烙印。習主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與強軍相統(tǒng)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偉大創(chuàng)舉,因此,它必將是一個充滿風險和挑戰(zhàn)的復雜艱巨工程,沒有一支共產黨領導下的強大軍隊保駕護航,要達到目標是不可想象的。
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方位
中國擁有五千年不間斷發(fā)展歷史,是一個創(chuàng)造過燦爛文化和輝煌業(yè)績、獨立于西方世界的文明形態(tài)。盡管在其歷史上經歷多次興衰,但在19世紀以前的大部分時間中國是一個世界大國。在18世紀西方國家普遍進入資本主義工業(yè)革命時代,中國卻仍然停留在手工勞動的封建社會。1840年,帝國主義用大炮打開了中國國門,從此,西方列強的軍隊紛至沓來,任意宰割、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沙皇對中國奉行蠶食政策,西歐要瓜分中國,美國要求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日本帝國主義在1894年打敗清朝海軍后,一直圖謀獨占中國。1931年九一八事變拉開了其圖謀獨占中國的序幕,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展開侵占中國的全面行動。經過14年的艱苦抗戰(zhàn),中國軍民以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代價,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為民族生存殺出一條血路。
1949年,在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為今天的民族復興開了頭。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斗,1972年新中國正式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20世紀80年代初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集體領導下,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民族復興進入一個全新階段。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斗,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綜合國力得到較大提升。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將成為21世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件。
如此偉大壯麗的事業(yè)對中國軍隊的全面現代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唯有建設強大軍隊,才能確保復興中華的事業(yè)高枕無憂。
新時期軍事戰(zhàn)略將為民族復興保駕護航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一直到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100多年間,中國歷史就是一部為捍衛(wèi)國家安全、民族生存,同外敵展開血肉搏殺的軍事斗爭史。由于我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領域的全面落后,我們在抗擊外國軍隊的侵略戰(zhàn)爭中打一仗敗一仗,只有抗日戰(zhàn)爭取得了最后勝利,卻付出了3500萬同胞傷亡的巨大犧牲。受盡外國軍事力量欺凌的中華民族最懂得一支強大軍隊之于國家民族安危的重要意義。早在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就明確指出了建設強大國防的必要性,并強調: “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睘榱藬[脫美蘇的核訛詐,中國制造出了核武器,同時建立了體系完備的軍事工業(yè)。直到今天,我們建設強大國防的目的始終是為了自衛(wèi)防御,決不先發(fā)制人。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我國的安全環(huán)境較改革開放前已經發(fā)生顯著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初,捍衛(wèi)生存安全曾經是我國最主要的戰(zhàn)略任務,我們立足于在本土進行反侵略戰(zhàn)爭。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fā)展,今天我國的生存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國家安全的主要問題轉向發(fā)展領域。我國經濟發(fā)展對海外的原料、能源、市場形成高度依賴,保障投資利益、海外市場、戰(zhàn)略通道等領域安全日益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戰(zhàn)略任務。2015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的戰(zhàn)略目標,就是實現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果說,新中國成立之初建設強大軍隊是為了反擊大規(guī)模侵略戰(zhàn)爭,維護民族獨立,那么,今天我們建設強大軍隊則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復興重要的安全保障。
習主席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國家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這種安全形勢給軍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任務。這些任務包括:第一,應對軍事威脅和各種突發(fā)事件,有效維護國家領土、領空、領海主權和安全;第二,堅決捍衛(wèi)國家統(tǒng)一;第三,維護新型領域安全和利益;第四,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第五,保持戰(zhàn)略威懾,組織核反擊;第六,參加地區(qū)和國際安全合作,維護地區(qū)和世界和平;第七,加強反滲透、反分裂、反恐怖斗爭,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第八,擔負搶險救災、維護權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等任務。
今年是毛主席提出“積極防御”軍事戰(zhàn)略60周年。60年間,中國軍事戰(zhàn)略在內容上先后做過五次重大調整,但每一次調整既始終貫徹了積極防御方針這一本質要素,又與當時中國國家安全環(huán)境以及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密切關聯,保持著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顯示了中國軍事戰(zhàn)略的日臻成熟。
新形勢下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要求進一步拓寬戰(zhàn)略視野、更新戰(zhàn)略思維,前移指導重心,整體運籌備戰(zhàn)與止戰(zhàn)、維權與維穩(wěn)、威懾與實戰(zhàn)、戰(zhàn)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注重深謀遠慮,塑造有利態(tài)勢,綜合管控危機,堅決遏制戰(zhàn)爭和打贏戰(zhàn)爭。將軍事斗爭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zhàn)爭上,突出海上軍事斗爭和軍事斗爭準備,有效控制重大危機,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強軍是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堅強后盾
中華民族是一個內斂而熱愛和平的民族。崇尚和平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和世代不懈的追求。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成長壯大,一些西方國家一方面擔心中國會走西方國家崛起的老路―以武力獲取權力、爭奪利益,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某些國際勢力還趁機制造“中國威脅論”,企圖混淆國際視聽,抹黑中國形象。另一方面,某些國家和國際勢力不愿看到中國的快速發(fā)展,更不愿意看到中國將來成為世界強國。他們以針對中國為目標,廣結戰(zhàn)略同盟,顯示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通過利用中國與鄰國的分歧和矛盾,對中華民族復興大業(yè)進行牽制破壞。他們采取無事生非,或者小題大做,借題發(fā)揮,炒作熱點,推波助瀾。他們一方面利用各種國際外交平臺對中國正當合法的維權行為橫加指責,支持另一方反對中國,另一方面在東海和南海相關海域公然以顯示武力的挑釁方式對抗中國的維權行動,或者聯合相關當事國在相關海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為后者的無理要求撐腰打氣。可見,這些國際勢力是中國周邊熱點持續(xù)升溫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