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從香菱學詩看曹雪芹的詩藝觀

      時間:2019-05-14 15:07:57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從香菱學詩看曹雪芹的詩藝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從香菱學詩看曹雪芹的詩藝觀》。

      第一篇:從香菱學詩看曹雪芹的詩藝觀

      從香菱學詩看曹雪芹的詩藝觀

      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師范)年級:文學院08級2班

      學號:200802140237 姓名:鄭江華 指導教師:何柯

      摘要 曹雪芹不只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雖然沒有專門論述他詩歌思想的言論或詩話流傳下來,但在《紅樓夢》中論及詩詞創(chuàng)作的地方很多,曹雪芹往往會借助于小說中人物之口間接地表達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觀點。如曹雪芹借寫香菱學詩這一情節(jié),就表達了自己對詩藝的一些看法。對于詩詞創(chuàng)作,曹雪芹提倡詩歌立意要新奇,力主典雅蘊藉之美,強調(diào)詩歌的立意是作詩的頭等大事,“不以詞害意”,同時詩歌的創(chuàng)作還應融入詩人的主觀情感,有感于中,言發(fā)于外。此外,他還比較推崇盛唐詩歌,如王維、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儀的優(yōu)秀詩人。關(guān)鍵詞 曹雪芹

      香菱學詩

      詩藝觀

      Through the plot Xiangling learn to write poetry know about the

      poetry thoughts of Caoxueqin Abstract

      Cao Xueqin was not only a great novelist.He was a great poet at the same time.Although there are no special discusses about his poetry thoughts of speech or passed down poetry, but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we can find a large number of poetry creation from many places.Cao Xueqin often aided by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nd indirectly express his poem creation view.As Cao Xueqin from write the plot that “xiangling lern poetry creation”, he expressed his iders on poetry.The poetry creation, Cao Xueqin advocated poetry to novelty, for elegant implicit beauty, emphasizes poetry conception is the priority of poetry, “don't harm to word meaning”.At the same time ,the poetry crea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poet 's subjective feelings, thoughts, speech made on the outside.In addition, he also think more highly of poetrys created in tang dynasty, such as the great poet Wang Wei, Du Fu, Li Bai and so on.From the point of Cao Xueqin ,he think they are the right excellent poet.key words

      Cao xueqin

      Xiangling learn poems

      poetry view

      《紅樓夢》被譽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早在清代,就有“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是枉?然”的這一說法。有這樣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小說家要把復雜的生活現(xiàn)象成功地描繪下來,組成廣闊的時代畫卷,這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識和修養(yǎng)。在這一點上,曹雪芹的才能是非凡的,他 ? 張戒.歲寒堂詩話[A].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C].北京:中華書局,1983:454

      能文會詩,工曲善畫,博識多見,雜學旁收,三教九流,無所不曉?!?正是由于曹雪芹本身的多才多藝,決定了《紅樓夢》的磅礴大氣,絢麗多姿,而《紅樓夢》里面的近二百首詩歌,則更是其中的明珠,其中許多優(yōu)秀的篇章至今為人們吟誦不倦,有著其不同于唐詩宋詞的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實際上,曹雪芹不只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雖然沒有專門論述他詩歌思想的言論或詩話流傳下來,但在《紅樓夢》中論及詩詞創(chuàng)作的地方很多,曹雪芹往往會借助于小說中人物之口間接地表達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觀點。如曹雪芹借寫香菱學詩這一情節(jié),就表達了自己對詩藝的一些看法。他特別強調(diào)詩要有新意,要寄情寓興,不能以詞害意,同時這是一種通脫明達的認識。從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較欣賞唐人詩作,如王維、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儀的優(yōu)秀詩人。雖然小說中論及不能完全等同于作者本人的創(chuàng)作觀,但只要經(jīng)過比對區(qū)分,我們依然可以窺見其大體輪廓。

      (一)推陳出新,以典雅含蓄為美

      典雅蘊藉之美,一直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不懈追求和最高標準,而推陳出新,則指的是詩歌創(chuàng)作要有新意,不能亦步亦趨地模仿古人而喪失自己的個性,不能在陳言舊事中迷失自我,應該出奇出新,不落俗套。人云亦云,流于習見的題材只能“落第二義”,便算不得“好詩”。這一點我們可在香菱的習作中得到印證。

      香菱學詩,大致可以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拜黛玉為師,并在黛玉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自己作詩;其三是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最后終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詩比較幼稚,用語太過直白顯露,完全是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詞藻堆砌起來,了無新意。香菱的第一首詩是這樣的: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這一首詩寫得淺顯明白,沒有意蘊內(nèi)涵,的確非上乘之作。它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穿鑿附會,詩中所使用的“月掛”“玉鏡”“冰盤”等,詞藻陳腐。所以黛玉說“被他縛住了”,即不能從前人的套子中跳出來。

      然而香菱作詩失敗后并不氣餒,她一再苦苦思索佳句,寫出第二首詩。香菱的第二首詩是這樣的: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 朱一玄編.紅樓夢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

      526、715.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09

      夢醒西樓人跡絕,馀容猶可隔簾看。?

      她的第二首詩就明顯的有所進步,不像第一首那樣笨拙了。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詞語仍帶有一定的陳舊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題。所以黛玉說“這一首過于穿鑿了”,落得正統(tǒng)派的寶釵說她的詩“句句是月色”。“功夫不負有心人”,香菱掃興之后,仍不肯丟手,“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經(jīng)過反復的摸索,終于找到了作詩的門徑,“苦吟”成功。香菱的第三首詩(即“夢中所得”的那一首)是這樣的: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 ?

      第三首詩別開生面,情景并茂,耐人尋味。首句“精華欲掩料應難”,起得很有勢頭,恰似一輪明月破云而出,將自己才華終難埋沒,學詩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傳出。第二句“影自娟娟魄自寒”,就像是她自己身世的寫照,顧影自憐,吐露了香菱精神上的寂寞,令人不由掩卷遐思她的身世、命運與前途,嘆為觀止!真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頷聯(lián)“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用修辭上的特殊句式,抒發(fā)出內(nèi)心的幽怨,筆法似很老練,達到“曲筆達意”的效果。頸聯(lián)“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拓展了全詩的境界,情與景交融并觀,為末聯(lián)作好了鋪墊?!安┑面隙饝鑶枺尉壊皇褂缊F圓”。詩意曲折,匠心獨運,聯(lián)想綿遠,又緊扣詠月詩題。感嘆本是香菱自己的思想感情所發(fā),卻偏推給處境同樣寂寞的嫦娥,特別是“團圓”二字,將月與人合詠,自然雙關(guān),余韻悠長,真是“詩貴含蓄”。難怪那些“雅女”們也要贊她“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了”。

      這首詩無疑是成功的,除首聯(lián)外,句句都似月非月,又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其真情實感。用詞典雅含蓄,設(shè)意新奇別致。頷聯(lián)對仗中言淺意深,堪稱精妙。已不再是前兩首中“玉鏡”、“冰盤”式的粗淺簡易和直接白描。香菱學詩對學者來說啟發(fā)很大,紅學家蔡儀江說,第一首也就是中等水平,第二首就是大學水平了,第三首就是一個老詩人的水平了。也就是說,第一首淺顯明白,沒有意蘊內(nèi)涵,第二首就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還不是很好,走題了。第三首就顯得新巧有意趣,而且還把自己的感,自己表達的情緒、思想融于具體的描寫之中了。由此看來,曹雪芹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非??粗卦姼璧牧⒁庑缕媲擅詈捅磉_的含蓄蘊藉,最忌堆砌辭藻、了無新意以及表達過于直白,失去詩歌的含蓄美。

      (二)立足現(xiàn)實,貴在真情

      ?

      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曹雪芹還注重立足現(xiàn)實,并融入作者的真情實感。在第四十八回中,黛玉 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15 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22

      ?

      要香菱作一首詠月詩,香菱第一次作的一首,黛玉認為措辭不雅,要她重作,于是她就又作了一首,興沖沖地來找黛玉:眾人因要詩看時,只見作道:“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睂氣O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怎么說是胡說呢?寶釵是大觀園中第一個謹慎人,說話不會沒有根據(jù),香菱的詩中一定存在不現(xiàn)實的地方。薛蟠是十月十三外出的,隨后香菱就進了大觀園和寶釵做伴,應該不會遲于十一月。香菱作詩之后,才是蘆雪庵聯(lián)詩,當時還下了一場大雪,寶玉落第后,李紈還罰他到櫳翠庵折一枝紅梅,賈寶玉還作了《訪妙玉乞紅梅》的詩,之后還有襲人喪母、平兒情掩蝦須鐲、晴雯補裘等事,然后才到臘月要過年。照這樣推算,香菱作詩應該還是不會超過十一月。因此香菱詩中的“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就有問題了,隆冬季節(jié),那里來的柳帶呢,寶釵所說的胡說大約就是指這里不符合現(xiàn)實而言。

      在這里,薛寶釵提到的“原來詩從胡說來”,這其實是詩學領(lǐng)悟之一大關(guān)鍵——即情感必須真實誠摯,景物可以假設(shè)胡說。所謂“胡說”,便是大膽的想象,既可以超越現(xiàn)實的常事常理,更可以無中生有。其創(chuàng)作過程是實有其情,虛設(shè)其景;為情設(shè)景,因情造境。因此,單純描摹任何景物而于詩人主體思想感情無關(guān)的詩,都不是好詩。王夫之曾對那些純粹之景、無主之賓的描寫質(zhì)問道:“'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于賈島何與?'湘潭云盡暮煙出,巴蜀雪消春水來?,于許渾奚涉?皆烏合也。”并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瓱熢迫?,花鳥苔林,金鋪銀帳,寓意則靈。若齊梁綺語,宋人摶合成句之出處,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發(fā),此之謂小家數(shù),總在圈繢中求活計也。把定一題、一人、一事、一物,于其上求形模,求比擬,求詞采,求故實,如鈍斧子劈櫟柞,皮屑紛霏,何嘗動得一絲紋理?”?王夫之的這段批評,正切香菱病征,那便是詩中無我,詩中無情。

      香菱聽了眾人的議論后,又去冥思苦想,由于她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竟忽于夢中得了八句。梳洗已畢,她便趕忙錄出來,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來又找黛玉。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芍渍Z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請你了”。香菱詠月的這第三首詩,較之前兩首已經(jīng)有了質(zhì)的飛躍,不再為吟詩而刻意穿鑿,能夠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上立意,寫他鄉(xiāng)游子和閨中怨女在月下的情感,并聯(lián)系自己的身世遭遇,使得情與景自然融合,營造出哀傷悠遠的意境。這一首詩不但形式完美,而且詩中有“我”,情景交融,清新巧妙,意趣橫生,因此博得眾人齊聲贊賞。在曹雪芹看來,詩歌創(chuàng)作不應該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病呻吟,而應當把作者獨特的個人情感體驗融于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有感于中,言發(fā)于外。

      (三)重在意趣,不以詞害意

      曹雪芹用較大篇幅在黛玉教香菱學詩之際,也借黛玉之口道出了詩歌創(chuàng)作中意趣的重要性。? 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20

      ? 王夫之.姜齋詩話[A].四溟詩話,姜齋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147

      香菱搬到蘅蕪院住,去見黛玉,有這樣一段文字: 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薄煊竦溃骸笆裁措y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zhuǎn)合,當中承轉(zhuǎn)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毕懔庑Φ溃骸啊缃衤犇阋徽f,原來這些格調(diào)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不以詞害意?!毕懔庑Φ溃骸拔抑粣坳懛盼痰脑?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道詩,所以見了這樣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在這一段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方法的論述中,林黛玉集中地闡述了她關(guān)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聲律、對仗、辭藻、立意等方面的觀點:關(guān)于聲律和對仗,黛玉認為是末事,也就是次要的,不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導因素,而詞句的新奇相對來說就顯得比較重要。不過這些畢竟還是詩歌創(chuàng)作表層的東西,黛玉提出詩歌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還是立意,也就是詩歌的旨趣。概而言之,與個別詞句的修辭錘煉相比,曹雪芹創(chuàng)作觀中更重視對“意趣”的追求和構(gòu)建。他認為:“意”是詩人的立意、主旨、構(gòu)思,它建構(gòu)在詩人對現(xiàn)實人生以及個體生命的獨特感悟上,不能過多受到聲律、字句等形式的干擾。“趣”是詩歌文本中所蘊含的審美趣味以及讀者在閱讀文本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審美愉悅。一昧地追求煉字酌句,甚而反復使用,有句無篇,都是忽視“第一立意要緊”的作詩“末事”。

      香菱的三首詩中,第一稿只是說月兒美麗而又明亮,可供觀賞,意思淺顯,無余味可尋,“詩人助興”二句確如黛玉所說,措詞不雅。第二稿語言近乎詩,雖用了鋪陳手法,但說來說去,無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批評它“過于穿鑿”,可謂一語破的。這兩首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沒有把自己放到詩中去,其實是為寫詩而寫詩,讀起來難免使人感到索然無味。第三稿則不然,它句句寫月,又句句寫離別,最后更在嫦娥的“自問”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單無依的感情——這是她自三歲離開了父母到現(xiàn)在十多年間一直蘊積在心頭的感情。有了這種感情,詩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雞唱”“聞笛”“倚欄 ”,幾乎無一不引起她的故鄉(xiāng)之思和自傷身世的凄涼之意,的確是耐人尋味。眾姐妹說這首詩“新巧有意趣”,決非溢美之詞。在這里,詩歌的聲律、對仗、詞句和詩歌的立意說到底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guān)系。而在關(guān)于二者到底誰主誰次的評論上,曹雪芹借小說中最有才華的林黛玉之口,提出了“不以詞害意”?的主張,把詩歌創(chuàng)作的立意擺在第一位,即要有詩人自己主觀情感的創(chuàng)造性融入,才能使詩歌創(chuàng)作不落俗套。

      (四)師法盛唐,直溯漢魏

      同樣在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學詩道:

      “你只聽我說,你若真正要學,我這里有《維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 ? 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29

      ? 劉姍.神思[A].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493

      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把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明敏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在這里,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認為,作詩對初學者而言確有路徑可循。他把詩歌創(chuàng)作的立意擺在第一位,即要有詩人自己主觀情感的創(chuàng)造性融入,才能使詩歌創(chuàng)作不落俗套。但是這種創(chuàng)造性并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基礎(chǔ)之上,這里就有一個繼承傳統(tǒng),向古人學習的問題。從“林黛玉”所列舉的師法對象以及“真正要學”的口吻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曹雪芹認為學詩路徑當首以盛唐王維、李白、杜甫為根基,然后溯源而上,學習漢魏以來的詩歌。香菱因為喜愛陸游的“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的句子,而受到林黛玉的批評,她認為一旦進入了這樣淺近的格局,就再也學不出來了。這一句詩是陸游《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之二中的句子,全詩如下:

      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風高時送雁聲過。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這一首詩寫得淺顯明白,語句重復、有句無篇,模仿明顯,顯得內(nèi)蘊不足,的確不是詩中的精華。香菱之所以會喜歡,也就是因為她是初學詩的,對詩歌的分析鑒賞能力還不強,因而“見了這樣淺近的就愛”。所以林黛玉就及時制止了她,并為她規(guī)劃了學習方案:重點學習王維、杜甫、李白的詩,其次涉獵陶淵明、應瑒、謝靈運、阮籍、庾信、鮑照等人的詩。在林黛玉所列舉的這些詩人中,王維、杜甫、李白是盛唐詩人,陶淵明、應瑒、謝靈運、阮籍、庾信、鮑照也都是魏晉南北朝的代表性詩人,而香菱所提到的南宋最著名的詩人陸游,卻被林黛玉所否定,這是很有意思的。自宋代以后,歷代詩人在學詩是宗唐還是宗宋的問題上一直頗有爭議,曹雪芹在書中并沒有直接說出宗唐或宗宋的觀點,卻借林黛玉對香菱的指點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三個重點學習的詩人都是唐朝的,其次學習的也都是魏晉南北朝的詩人,沒有一個是宋代以后的,作者的立場不是很明顯了么?可見,盛唐詩歌的卓越成就和正統(tǒng)地位在曹雪芹心中所占的分量。

      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曹雪芹的家學淵源來分析: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多才藝,喜吟詠,寫作終生不輟,又喜歡廣交當時名士,納蘭性德、朱彝尊、陳維崧、施閏章等都是曹寅的好友。曹寅還曾經(jīng)奉旨主持??薄度圃姟?,受到康熙贊賞。在其以詩名世的朋友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朱彝尊和施閏章了,在康熙詩壇上,朱彝尊和王士禎并稱“南朱北王”,施閏章和宋琬也并稱“南施北宋”。曹寅長期在地處南方的南京任江寧織造,因此和朱、施二人交情甚好,詩歌風格應當比較 ?? 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30 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卷三十一,208

      接近。朱彝尊“詩早期學王孟,中學盛唐,晚期趨于平易”,?就其整體風格而言,說他宗唐并非謬斷?!笆╅c章詩學王孟韋柳,追求溫粹沖和的風格,故最工五言律”,曹寅本人“詩出入白居易,?蘇軾”。因此,從家學傳承及家世交往來看,曹雪芹很難不受影響,因而在黛玉論詩一段文字中,很自然地流露出師唐的觀點來。在康熙詩壇,與朱彝尊并稱的王士禎,論詩主張神韻說,“要求詩歌具有含蓄深蘊,言盡意不盡的特點,以此為宗旨,對清幽淡遠,不可湊泊而富有詩情畫意的詩特別推崇,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的詩正是其創(chuàng)作的典范?!?在《紅樓夢》里,林黛玉最推崇的詩人是王維,李白、杜甫反倒靠后,這顯然是受王士禎神韻說的影響。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在他的詩中,追求的多是空明境界和寧靜之美。

      王維的詩,正像第四十八回里香菱所說的:“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接著,她舉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為例來加以分析。不難看出,香菱主要是從詩歌意境的角度來賞析的,結(jié)合個人的生活閱歷,品味“詩中有畫”的神韻,這承襲的正是王士禎神韻說的衣缽。但《紅樓夢》并沒有到此為止,林黛玉看得更遠: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道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xiàn)成?!闭f著便把陶淵明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可見,曹雪芹比王士禎等人的眼光更遠,不但對王維、杜甫、李白的詩推崇有加,還上溯去追尋他們的根源。魏晉南北朝詩人向來是受唐人推崇和向往的,這在他們的詩句中可以找到許多例證,魏晉南北朝詩人是唐人師法的重要對象,曹雪芹能夠由師法唐人進而意識到追根溯源,自覺學習魏晉南北朝詩人,可以說是走在了同時代人的前列。

      ?? 錢鍾書.談藝錄.[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

      322、324.錢穆.中國文學論叢.[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110-111.? 錢鍾書.談藝錄.[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

      322、324.?? 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28 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30

      結(jié)束語

      曹雪芹在《紅樓夢》開卷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要解其中的味,《紅樓夢》里所體現(xiàn)的曹雪芹詩藝觀就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個研究方向。香菱學詩,事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至第四十九回,向來談及《紅樓夢》的研究者,對于這一段故事,大多以黛玉教詩為論,而很少有以雪芹說詩為論者。其實,透過香菱學詩這一故事情節(jié),可以窺見曹雪芹對于詩藝的一些看法。

      對于詩詞創(chuàng)作,曹雪芹提倡詩歌立意要新奇,力主典雅蘊藉之美,強調(diào)詩歌的立意是作詩的頭等大事,“不以詞害意”。這一點,他巧妙地通過黛玉之口表達出來。黛玉詩學的立意論,最是要緊。香菱不察,倒把陸游《書室明暖,終日婆娑期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中毫無生氣的兩句詩舉到黛玉面前,說:“我只愛陸放翁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切(據(jù)程甲本補)有趣”,令黛玉拂然作色,當頭棒喝,道:“斷不可看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

      ?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那么,黛玉詩學的立意論,到底何在呢?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乃是香菱學詩的法眼所在。此刻黛玉所論,便是“意趣真”三字,這其實也是曹雪芹自身對詩歌立意的看法。同時,曹雪芹還主張詩歌的創(chuàng)作應融入詩人的主觀情感,有感于中,言發(fā)于外。香菱所作的前兩首詩,只是單純地繪景描色、穿鑿附會,并沒有融入詩人的主觀情感,所以寶釵才說她“不是這個作法”。

      此外,從黛玉給香菱開列的書目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曹雪芹是比較推崇盛唐詩歌的。我們且看黛玉所推崇的詩人名單:王維、杜甫、李白、陶淵明、應玚、劉楨、謝靈運、阮籍、庾信、鮑照。很明顯,這一系列書目都貫徹了“詩必盛唐”的主張,因而將王、杜、李三人的詩列在首位。曹雪芹認為:讀這三位大詩人的上述作品,才能提高詩的創(chuàng)作及鑒賞水平。而魏晉南北朝詩人又向來是受唐人推崇和向往的,這在他們的詩句中可以找到許多例證。于是,曹雪芹由師法唐人進而意識到追根溯源,自覺學習魏晉南北朝詩人,所以陶淵明、應玚、劉楨、謝靈運、阮籍、庾信、鮑照等詩人才得以列入黛玉的詩選名單。

      文立足于《紅樓夢》文本,從詩歌藝術(shù)的角度探究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反映出來的詩學觀念,希望求得曹雪芹審美理想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間的相互印證與補充,并將曹雪芹的詩學觀點條理化、系統(tǒng)化,梳理成較為完整的理論。然而,將《紅樓夢》詩、曹雪芹詩學觀作為對象進行深入挖掘,還有非常廣闊的空間。這是紅學界的一個重要動向,同時也是詩學界的一個潛在領(lǐng)域。在紅學研究領(lǐng)域確立起《紅樓夢》詩的獨立地位,也是一個值得長期探討的話題?!安苎┣鄄粌H是一位詩人,而且還是一位詩學評論家;《紅樓夢》一書不但是一部偉大的小說,而且還包含著深刻的詩學思想?!?作為小說家的曹雪芹早已被人們所熟知,而作為詩人的曹雪芹應該漸漸在紅學界的視線中清晰起來。筆者期望為研究者提供一種新思路,去關(guān)注作為詩人的曹雪芹。

      ? 曹雪芹高鶚著.俞平伯校.啟功注《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130 ? 于景祥.由《紅樓夢》看曹雪芹的詩學觀[J].紅樓夢學刊,2009(6):213

      參考文獻:

      [1]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匯編 [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342-378 [2]胡文彬.紅樓夢與中國文化論稿[M].中國書店出版社,2005:258-325 [3]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M].北京:中華書局,2001:156-162 [4]王夫之.姜齋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4.74-79 [5]錢仲聯(lián).陸游詩探討[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1979年第1期.[6]許龍.錢鐘書論陸游詩[J].嘉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02年4月第2期.[7]李成文.意趣說:曹雪芹詩學思想的核心.紅樓夢學刊[J].2005年第6輯.[8]陳才訓.從紅樓夢看曹雪芹的詩學素養(yǎng).中國韻文學刊[J].2011年5月第1期 [9]王巖.論曹雪芹詩學觀與清前中期詩學的關(guān)系.《名作欣賞》[J].2011年26期 [10] 郭紹虞.滄浪詩話校釋[Ml.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11] 杜牧.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2]高淮生.從《紅樓夢》看阮籍、稽康、陶淵明對曹雪芹的影響IJ].紅樓夢學刊,2003(2):279 9

      第二篇:從香菱學詩談起

      從香菱學詩談起

      ①《紅樓夢》里有一段香菱學詩的故事,細讀起來,頗受教益。

      ②香菱本來不懂詩,她隨薛寶釵住進大觀園后,幾賈寶玉與眾姐妹結(jié)社詠詩,才?苦志學詩?,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頭,去找黛玉改詩?。學習有了一點心得,就立即談出來,向別人求救,聽取指點幫助。眾姐妹們稱她為?詩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經(jīng)多次請教,幾易其稿,?精血誠聚?,終于寫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詩?。(甲)③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要虛心好學。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不恥不知??茖W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寫作,正是從對政治經(jīng)濟學的?不知?開始的。(乙)1842年至1843年間,馬克思和他的論敵發(fā)生了關(guān)于經(jīng)濟問題的論戰(zhàn)。因為馬克思當時還沒有對經(jīng)濟進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難的境地?。他下決心研究它,終于戰(zhàn)勝了論敵,并積累了大量材料,寫成了《資本論》。馬克思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⑥要不恥下問?!墩撜Z〃公冶長》載:?子貢問曰:‘孔文于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要不恥于向地位或?qū)W問比自己差的人學習。這就是成語典故?不恥下問?的由來。自古以來,有成就的讀書人講起經(jīng)驗,受過挫折的人談到教訓,往往都會談到?不恥下問?。我國南北朝時杰出的農(nóng)業(yè)學家賈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讀,知識淵博。他的《齊民要術(shù)》聞名于世。但是,這樣一位有學識的科學家,還向當時被一些人認為最低賤的農(nóng)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這件事,就冷嘲熱諷地說:?赫赫有名的賈思勰,怎么還向羊倌求教,豈不太失體面了嗎??但賈思勰毫不在意,堅持像小學生那樣,拜能者為師。

      ⑦要不恥相師。古人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意思是說,老師并不一定樣樣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師。(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認為只有樣樣勝過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為師。是大可不必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一個人要想真有長進,并有所深造,不僅需要梅?遜雪三分白?的________,而且還要有雪?輸梅一段香?的__________,放下架子,不恥相師。我國清代的張曜,因僅有戰(zhàn)功而不大識字,在朝上受了些氣。他的妻子是個讀書人,他決心跟妻子學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為師。從此他老老實實、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識一天天豐富起來,到他任巡撫的時候,有人說他?目不識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試,結(jié)果使一些抱有成見的人瞠目結(jié)舌,個個嘆服。

      ⑧(丁)以上談到的虛心好學的三個方面,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從?不恥?開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識,學到一些本領(lǐng)。1.你是怎樣解讀文題的?(談兩點即可)

      2本文是以香菱學詩的故事引出 這一中心論點,圍繞中心論點,作者分別從、、三個方面加以論述,并得出 的結(jié)論。

      3.根據(jù)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橫線處寫一句恰當?shù)脑捯灶I(lǐng)起下文,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

      第④段橫線處應寫的一句話是: 4.閱讀第⑦段,回答問題。

      (1在第⑦段兩處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脑~語。

      第⑦段兩處橫線上應填寫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從原文中抽出來的,它應在文中哪一處? A.甲 B.乙 C.丙 D.丁

      5.以全文的構(gòu)思為例,談談本文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除了歸納還要作分析.)

      第三篇:香菱學詩

      香菱學詩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

      (2)分析把握主人公香菱的性格特點,復習、鞏固人物的描寫方法。;(3)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4)通過學習本文,加深對《紅樓夢》藝術(shù)成就的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5)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從而深入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2.過程與方法:

      (1)課前熟讀,收集資料,做好上課準備;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采用小說五步閱讀法:泛讀,整體感知;精讀,理解文章內(nèi)容;賞讀,學習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互動探究;延讀,拓展延伸,開闊視野,提高比較閱讀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予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增強學生對現(xiàn)在生活的珍惜。

      二、教學重點:

      1.從香菱學詩的經(jīng)歷中,聯(lián)系實際獲得深切的啟示。2.人物的描寫方法,準確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三、教學難點:

      1.分析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并能自主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2.能運用所學的人物描寫方法到寫作實踐中。

      四、教學準備:閱讀《紅樓夢》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五、課時:1課時

      六、教學設(shè)計:

      (一)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播放《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

      提問:耳邊響起的曲子熟悉嗎?(曹雪芹的《紅樓夢》)。你對它有多少了解呢?看屏幕(屏幕展示:《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的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說家?!都t樓夢》又名《石頭記》,曹雪芹完成前八十回,在窮困潦倒、唯一的愛子病死的那年除夕病逝,后四十回由高鶚完成。)至今為止,眾人都給予很高的評價。名家對《紅樓夢》的評價:

      毛澤東稱: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 著名紅學家吳世昌: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著名的作家王蒙:《紅樓夢》幫助你體驗人生。讀一部《紅樓夢》,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魯迅認為它將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提問:你知道書中哪些人物呢?(生回答)師:很好,《紅樓夢》中很多人物栩栩如生,更妙的是,曹雪芹在書中第五回里對許多人物的命運給予了暗示。請看(屏幕顯示:嘆香菱詩句: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這是《紅樓夢》第五回中,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翻看副冊時,只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后面書寫的內(nèi)容。你知道這是寫誰的嗎?她是《紅樓夢》中一個次要人物,又是《紅樓夢》中最早出現(xiàn)的一個悲劇人物形象。她天資聰明,命運坎坷,卻又出污泥而不染,真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荷花。她就是香菱(展示照片)。今天我們共同賞析《紅樓夢》第四十八回的節(jié)選《香菱學詩》,感受一個平凡卻又令人敬佩的女子形象。(出示課題)

      (二)感知課文,整體把握

      1.課前咱們同學按習慣都進行了預習工作,我要檢查一下。希望同學們尊重自己的勞動成果,積極展示。香菱的身世你了解多少?(生回答,之后屏幕展示香菱身世。香菱是個苦命女子,原籍姑蘇,出身鄉(xiāng)宦家庭。她三歲被拐,長大后被呆霸王薛蟠買去做妾,受盡凌辱、折磨。后隨薛家進京,一直住在榮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難得有空。這一次因薛蟠外出經(jīng)商,寶釵便把她帶進了大觀園給自己做伴,這使得香菱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nèi)許多富于才情的少女們,萌發(fā)了強烈的精神追求。后來正妻金桂一來,她的命運更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2.大家預習的不錯,這篇小說是用明清時的白話文書寫的,在閱讀上可能還有些障礙,在字詞方面已經(jīng)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了嗎?檢查一下重點字詞:

      仄(za)聲

      應玚(yáng)

      庾(yú)信

      蘅(h?ng)蕪苑

      曖曖(ài)

      請柬(ji?n)

      胡謅(zhōu)

      顰(pín)

      嘟噥(nong)

      畫繒(zēng)

      鰥鰥(guān))

      3.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今天我們暫且不論環(huán)境,先來看情節(jié),課題《香菱學詩》,那香菱學詩的過程是怎樣的呢?(屏幕展示:請概括香菱學詩的過程。)(學生思考回答后,屏幕總結(jié)出示:拜黛玉為師品味王詩、邊讀杜詩邊寫詩、經(jīng)歷兩次失敗最終成功)(香菱學詩的過程可以有多種表達,有四分法:讀詩、悟詩、談詩、作詩;有三分法:拜黛玉為師品味王詩、邊讀杜詩邊寫詩、經(jīng)歷兩次失敗最終成功;有二分法:黛玉指導讀詩、香菱練習寫詩。學生答對即可,不必局限于一個答案,多給予鼓勵)

      (三)探究賞析,品讀交流

      1.知道了小說的情節(jié),我們看人物。人物是小說的重點,是作者傳達心聲的必需,關(guān)注人物,你就會與作者貼得更近。趕緊看書,你能在文章的結(jié)尾找出兩個詞,對香菱學詩行為給予評價嗎?(苦志學詩,精血誠聚)

      2.很好,那請你們細細看文章,文中哪些地方可以具體看出她的“苦志”“精血”呢?在文中畫下來。(與學生一起品讀對香菱學詩的刻畫,也一同分析香菱的性格。)一路讀來,現(xiàn)在你感受到香菱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呢?

      師:香菱聰明、悟性好,好學,刻苦鉆研,鍥而不舍,善良,可愛等等(此處把學生說的板書于黑板上,說得合理即鼓勵)

      3.師:同學們回答的真精彩,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想一下香菱學詩的經(jīng)歷,她說的話、她的動作、她的神態(tài),你看見一個勤奮、刻苦、廢寢忘食地學詩的香菱了嗎?歷歷在目,栩栩如生。睜開你們的眼睛,開啟你們的大腦:如果刪去文中諸多描寫,只告訴你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你會感受到一個仿佛立于眼前的香菱嗎?(做《評價手冊》第5題)請你總結(jié)一下:這些正、側(cè)面描寫對人物刻畫有何作用?(互相交流1分鐘)

      (生動、細致地刻畫出香菱這一女子形象,表現(xiàn)出香菱學詩時的認真、刻苦、廢寢忘食的精神,讓人物形象更豐滿,具體可感、仿佛立于眼前。)

      4.大家發(fā)揮一下合作精神吧:請小組討論,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個人的刻苦,黛玉的教導,大觀園的環(huán)境)

      (四)積累遷移,拓展提升

      1.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真不錯,可以和可敬的香菱相媲了。香菱真不錯,苦志學詩,精血誠聚,終于作出佳作。(屏幕出示香菱第三首詩。如有時間,可讓學生賞析一下。精華所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這首詩是成功的,除首聯(lián)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相關(guān)。用詞典雅含蓄,設(shè)意新奇別致。尤其是頷聯(lián),對仗工穩(wěn),言淺意深,堪稱精妙。該詩最大的優(yōu)點,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這樣,詩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內(nèi)容的了。)知道下文嗎?(屏幕出示: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芍渍Z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請你了?!保┨斓莱昵?!學到這,老師有一問了:從香菱的學詩經(jīng)歷中,你有何所獲?你覺得該怎樣對待語文學習呢?

      (小組討論,然后各抒己見,意對即可)第一,學語文要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香菱雖不幸淪為下賤,但稟性高潔,向往吟詠詩歌這類雅事,時時留心,苦志研習,終有所獲。第二,學語文要專注執(zhí)著。香菱在不長的時間里有如許長進,與她學習時的癡迷忘我狀態(tài)有關(guān),寶釵稱之為“瘋子”“詩魔”。第三,要有盡可能質(zhì)高量大的閱讀。語言學習,繼承借鑒多于創(chuàng)造,故應像黛玉要求香菱的那樣,多讀別人的作品“作底子”,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時,還要取法乎上,盡可能閱讀高雅精美的閱讀材料,而不能沉溺在淺近通俗的“文化快餐”之中,“一入了這個格局,是再學不出來的”,自然,更不能接觸那些歌德稱之為“馬桶文學”的有害讀物。第四,要讀寫結(jié)合。閱讀為寫作準備語言形式,寫作反過來促進閱讀的理解和深入。第五,寫作上既要有格調(diào)規(guī)矩,又要不受格調(diào)規(guī)矩的拘束,而以立意為主,講究意趣真實。第六,要老老實實向老師學習。黛玉那些高屋建瓴的詩論,是經(jīng)過多少閱讀和寫作實踐才總結(jié)出來的,初學者如香菱是無法獲得的,因此,從師學習可以避免盲目實踐,少走乃至不走彎路,甚至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達到新的高度。

      2.同學們說得很好,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也通過香菱,讓大家在學習中,特別是語文學習中獲益匪淺。從現(xiàn)在起也能領(lǐng)悟近代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他的著作《人間詞話》中對古今成就大事業(yè)者所必須經(jīng)歷的三種境界的概括:第一境——懸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苦索“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保坏谌场D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五)課堂小結(jié),設(shè)置作業(yè)

      1.讀過《紅樓夢》的人都說,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書中也說她“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可我們的課文中并沒見到這樣的黛玉,你覺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按照課堂上的分析方法,寫一篇《香菱學詩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練習本上。2.《紅樓夢》中人物眾多,各個栩栩如生。學習這篇課文后,希望大家有興趣,也能鉆進去,瞧瞧更精彩的內(nèi)容。

      第四篇:香菱學詩

      《香菱學詩》教學設(shè)計案例分析

      《語文建設(shè)》編輯部給我寄來一篇發(fā)表在2011年第12期《語文學習》上的文章:李強《讓香菱走回“大觀園”——兼談長篇小說“節(jié)選”的教學》(以下簡稱“李文”),要我就《香菱學詩》的教學問題,也談談自己的看法。我沒有中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也沒有留意過這方面的其他文章,只是從“李文”提出商榷的歸納中知道有多種教學設(shè)計?!袄钗摹迸u它們關(guān)注了枝節(jié)而忽略了整體,或成了寫作學的知識教學,或以古為今用的理念,去硬套人物形象。我沒有觀摩過那些老師的課,不敢隨便置評。但倘若真的只見枝節(jié)而忽略了整體,或只作某種知識傳授,或以今天的理念去硬套古典小說中的人物,確實是應該糾正的。但光從那幾種教學設(shè)計看,這些毛病也并非不可避免,恐怕也有確定重點是否合適和是否“單打一”而不及其余的問題。我想,既然是“節(jié)選”教材,自然要以課文本身為主,否則何必節(jié)選呢?就開《紅樓夢》研究課好了。聯(lián)系“整體”,當然應該,比如提一下香菱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幼被拐賣的不幸遭遇。因為這是理解她羨慕小姐們能吟詠詩詞的精神文化生活所應該知道的。但要視有無必要而定,適可而止,不能反客為主,輕重倒置。讓節(jié)選課教學過多地負擔理解全書的任務,是不合理、不必要,也不可能的。

      別的且不說,就說《紅樓夢》主題吧,討論多年,未有共識。按我簡單的理解:“紅樓夢”三字,就是主題,亦即大觀園的風月繁華生活,到頭來是一場夢。再作進一步解讀,分歧馬上出現(xiàn):有人說,這就是佛學所說的“色即是空”觀念;有人說,這就是表現(xiàn)封建制度走向崩潰的必然趨勢。曹雪芹既不是以宣揚“色空”觀念為職責的佛家信徒,雖則他有時也借用這些詞或受到它的影響;也不可能知道封建制度是什么,更遑論發(fā)展趨勢。再說,現(xiàn)存的《紅樓夢》不是曹雪芹一人寫到底的,前八十回是打算寫“紅樓夢”的,后四十回卻改換成寫“良緣夢”了。大家庭的榮枯與戀愛婚姻是喜是悲,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凡此種種,豈是短時間內(nèi)能夠取得共識的?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理念、政治觀在長篇小說中究竟是否起著主導作用呢?這要看他以什么方式來進行創(chuàng)作。如果他把自己要寫的小說,當做某種思想、理念或政治觀點的演繹和圖解,那么就只能寫出蹩腳的宣傳品來,談不上有什么文學價值。那些將小說的文學特性把握、發(fā)揮得最好的文學巨匠,或堅持忠于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從來不主張把自己的某種觀點強加在作品中,塞給讀者。偶有說教,便成敗筆。記不得在哪本書中讀到過這樣的事——有人問歌德:“你的《浮士德》的主題思想是什么?”歌德十分驚訝地回答說:“你怎么問我呢?我怎么會知道呢!”意思或許是說,你該問文學評論家去。還有作家寫著寫著忽然告訴朋友說:“真想不到,塔姬亞娜居然出嫁了。”又有作家對人說:“某某夫人居然自殺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人物,連出嫁或自殺,都要寫到后來才知道。那么,他們那樣寫的依據(jù)是什么呢?是角色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人物性格合乎邏輯發(fā)展的自然結(jié)果。其實,曹雪芹也提出過類似的美學原則。他在小說的“楔子”中,固然聲稱此書是將“真事隱去”,是“滿紙荒唐言”,即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等等,整篇都是虛構(gòu)的。但同時代寫論文更強調(diào)其中的離合悲歡都是“按跡躡蹤,不敢稍加穿鑿”,以免“失其真?zhèn)髡摺?。既然事非真事、人非真?哪有“跡”“蹤”可尋,怎么會發(fā)生“穿鑿”問題呢?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切“合乎邏輯發(fā)展的自然結(jié)果”的意思,簡言之,即“情理”二字。恩格斯有關(guān)“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勝利”的論述,充分闡明了這一點——作品的客觀意義大于作者的主觀思想。

      我最無法接受的是這樣的說法:“小說是小說家的政治宣言。《紅樓夢》是曹雪芹的政治宣言??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為作者借它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世界觀、價值觀?!痹谖铱磥?這話不僅錯誤,簡直有點可怕。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極“左”思潮泛濫時期,包括“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期,不顧客觀事實,不講科學態(tài)度,無限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現(xiàn)象,至今記憶猶新。那時不但出現(xiàn)“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之類口號,甚至以為只要政治方向

      對頭、站在革命路線上,干任何事都無往而不勝。文學創(chuàng)作更被認為是如此??蛇@是事實嗎?馬克思、恩格斯非常推崇巴爾扎克,認為他創(chuàng)作的總名為《人間喜劇》的近百部長篇小說,比當時所有歐洲經(jīng)濟學家的著作加在一起都更有價值,但他們同時指出他在政治上是?;庶h。我們能說巴爾扎克的小說是?;庶h的政治宣言嗎?列寧推崇托爾斯泰小說,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但不贊成他政治上宣揚“勿以暴力抗惡”和“道德自我完成”的說教,嘲諷他為“一個傻頭傻腦的地主”。我們能因此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愚蠢的地主階級的政治宣言嗎?曹雪芹的政治觀,我們不得而知,憑什么說《紅樓夢》是他的政治宣言呢?《紅樓夢》中是有對封建大家庭現(xiàn)狀的種種不滿和揭露,但同樣無可否認的是,他也有留戀、惋惜和為大家庭不可挽回的沒落而灑下的“一把辛酸淚”。這種矛盾現(xiàn)象,又是一個值得我們繼續(xù)研究的課題。

      從《紅樓夢》中節(jié)選下來的文字,是與一篇主題明確的獨立文章完全不同的。通常情況下,一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或稱主題。文章每一局部、段落,都圍繞著主題展開,并為其服務。與主題無關(guān)的話多了,便成“枝蔓”,或叫“跑題”,是應盡量避免的??砷L篇小說,特別是像《紅樓夢》這樣的作品,就不一樣。從小說的表述來看,作者是想把他家族的興衰、前輩的經(jīng)歷和他自己知道和感受到的相似家族世代的榮枯變化,融合起來,寫成一個“繁華夢”的故事,讓讀者也能與自己共鳴。至于這個故事是說明“色空”觀念,還是封建制度的衰亡,他是不去想的。這也非小說家的職責,小說家不是為表達某種思想觀念而去寫小說的,他只求把想要再現(xiàn)的生活場景生動、逼真、合情合理地描繪出來。

      所以,長篇小說的主題,往往就是它所選取的題材。前蘇聯(lián)作家康·西蒙諾夫創(chuàng)作的《生者與死者》三部曲長篇小說,暢銷一時。作者自己說,小說的主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也許有人會覺得他說錯了,把“題材”當成了“主題”,主題應該是“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我倒認為作者講得很對。他一心想要重現(xi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場景,所以設(shè)計了一個美國校級飛行軍官,飛來飛去,將德、英、美、蘇的首腦活動都串聯(lián)起來。至于同盟國最終戰(zhàn)勝了軸心國,這是歷史的定案,小說當然這樣寫,不必將它說成作者的思想。所以,有人為作者設(shè)想的主題,至多只能說是他自己的讀后感,其他人的讀后感則可能是另一種,比如說:“戰(zhàn)爭是多么的殘酷!人類應避免再發(fā)生類似悲劇,必須堅決維護世界和平?!?/p>

      “香菱學詩”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四十九回,那正是描寫榮國府處在風月繁華之盛時段的章節(jié)。盛況不僅要表現(xiàn)在“三宣牙牌令”“兩宴大觀園”等物質(zhì)生活的豪奢上,也得寫人物的精神文化生活,于是就有結(jié)社吟詠和香菱學詩等情節(jié)。此外,黛玉早期懷疑寶釵是其“情敵”和內(nèi)心“藏奸”的誤會,經(jīng)“金蘭契互剖金蘭語”等情節(jié)描寫后,已完全消釋了,兩人彼此以誠相待,不再有針鋒相對的譏刺語,關(guān)系是相當融洽的。這一點也是我們在分析人物性格時必須注意到的。只有一點沒有變,那就是作者所堅持的“按跡躡蹤,不敢稍加穿鑿”的創(chuàng)作原則。一切都仍然是如此的真實可信、合情合理。

      我想,我們今天讀《紅樓夢》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科學地總結(jié)和借鑒其成功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我以為也就是作者如何用合情理、不穿鑿的創(chuàng)作原則,來描繪這一歷史場景、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畫人物性格。既然如此,何不就以此為主線,將必須講到的幾方面內(nèi)容串聯(lián)和組合起來?“李文”提到的幾種“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其實都有講述的必要,只要位置擺得恰當,不以一概全就好了。比如“為什么一首比一首寫得好,好在哪里”,就是非講不可的,不講,怎能理解課文?講到第三首,最好不要說“它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詩”。因為這話概念不清楚:怎樣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好詩”呢?黛玉、寶釵寫的詩算不算?是否要寫成李白、杜甫那樣才算?如果大觀園女兒們的詩寫成李白、杜甫那樣,《紅樓夢》就毀了。她們只能寫些吟風弄月、傷春悲秋、相思別離的內(nèi)容,這才真實、合情理、不穿鑿。在我看來,香菱的第三首詩,一點也不比釵、黛、湘的詩遜色,眾人稱贊“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的話,也非言不由衷。再如黛玉對香菱的“詩教”,有些確是知識性的,給學生一些“詩學”知識,雖有益無害,卻不宜講

      得太多太深。否則既無必要,也不是今天的中學生所能完全領(lǐng)會的。至于講黛、菱是好老師、好學生,我看沒有什么不對。我很贊同“李文”標題中所說的讓她們“走回‘大觀園’”的話,但大觀園里也能有好老師、好學生啊,不能一提這話,必定是把她們當成今天的“模范教師”“三好學生”,這是在“硬套”。我很難設(shè)想,倘不講教得好、學得好,又如何還能教好這篇課文。

      分析黛、菱等人物形象,要將她們放回到當時的環(huán)境中去,并結(jié)合她們的性格、經(jīng)歷、命運來考惑,這話是對的。但說說容易,要做到卻很難。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觀點可能不同,受評《紅樓夢》文章的影響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容易有一種先入之見,以至對作品中某句話、某個詞往往會抓住不放,將它夸大、引申而偏離了實際。有一段時期,庸俗社會學等“左”的思潮盛行,分析《紅樓夢》人物,就以是“反封建”還是“維護封建”劃界限,以確定此人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以定褒貶。寶玉因為愛情而“揚黛抑釵”,便認為作者也一定是“揚黛抑釵”的,很自然地便覺得我們讀者也該如此。黛玉因為不鼓勵寶玉走仕途經(jīng)濟之路,不講“混賬話”(這樣的人歷史上從來就不少,古代的“洗耳翁”也許態(tài)度更激進),就被劃入反封建“同盟軍”之列(其實她維護封建秩序處多多),于是竭力夸大其孤立無援的“悲情”處境。落到“香菱學詩”情節(jié)中,比如以為她不能“公然”“公開”教人學詩,以為那是會遭眾人“指責”的,所以要引孔子的話來“解脫”“推卸”責任,仿佛她是在從事違法的秘密活動。其實,除了沒有開設(shè)“詩歌培訓班”,她教香菱學詩,眾姊妹中誰不知道?誰又曾表示過不應該或不服氣了?所以,這就不是讓她們走回到“大觀園”里。

      再如分析教的和學的,也不必揚此抑彼。說黛玉想作詠月詩而還未成,是“情”使之然;香菱請老師出個題目讓自己試作,是“利”使之然,是想“裝飾打扮”自己(這與她精神上的需求完全是兩回事),所以斷定她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詩人”。這也太厚此薄彼了!哪一個初學者不經(jīng)過老師出題目、自己寫的階段?古之科舉、今之招生,不都是別人出題目的嗎?翻翻古人詩集,據(jù)別人出的題目或設(shè)定的范圍來寫的作品還少嗎?怎么就不能出于“情”呢?以這樣苛刻的標準衡量,世上還有“真正意義上的詩人”嗎?

      與黛玉說過“詩翁”的話不同,寶釵是說過“呆子”的話,那的確表現(xiàn)她的一貫的思想觀點和個性,以為女子不應以讀書、吟詩、做學問為要務,但也不完全反對適當?shù)貙W一點、做一點,如眾人所說的“玩”,否則她怎么會積極參加詩社活動,還能寫出好詩來呢?更重要的是要看寶釵的“呆子”說,是在嚴肅認真地表示反對,還是帶有打趣性質(zhì)的話。她不但沒有反對香菱學詩,還欣然地參與了“教學活動”。當香菱作成第二首,黛玉批評它“過于穿鑿”時,寶釵就幫著說:“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是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彼f出了律詩必須“切題”的要求,一“穿鑿”就容易偏離。還有,為了鼓勵香菱,說“原是詩從胡說來”。多大膽量寫這句話!若非對學詩有極深切體驗的人,誰敢這樣說?可這又完全符合寶釵其人有深厚修養(yǎng)學識情況的。所以,可以說寶釵也是一位“好老師”?!霸娢獭迸c“呆子”是完全矛盾的嗎?人若沒有點“呆子”精神,怕是也難成“詩翁”的。這不是“古為今用”,而是作者自己借眾人之口說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p>

      我說這些,無非想表達,要實事求是、合情合理、掌握分寸地分析人物形象,并不容易。千萬別為了分析出人物思想性格的不同,動輒將某句話、某個詞“上綱”到對立面去任意發(fā)揮。至于我這個對中學語文教學外行的人,所想到的辦法是否妥當,實不敢自信。如果不切實際,也行不通,看過作罷就是.

      第五篇:香菱學詩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生字生詞,豐富語言積累。

      2.了解《紅樓夢》的藝術(shù)成就,不斷提高古典文學修養(yǎng)。

      能力目標:

      1.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2.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深入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德育目標:

      學習香菱虛心好學、刻苦勤勉的求學精神,要好學、樂學,更要善學、苦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探究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

      2.賞析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1.揣摩香菱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探討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有何幫助。

      一、交流預習

      1.溫故知新

      展示收集的資料:

      ①關(guān)于《紅樓夢》

      ②關(guān)于曹雪芹

      ③關(guān)于香菱

      2.探索新知

      ①字音

      王摩詰應瑒顰兒誨人不倦

      香榭鰥鰥沁芳亭怔怔

      ②釋義

      起承轉(zhuǎn)合:

      不以詞害意:

      地靈人杰:

      穿鑿:

      誨人不倦:

      ③文學知識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以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名,字,號,代家。

      二、互助探究

      1.互助學習

      ① 大聲朗讀課文,讀準節(jié)奏,讀出感情,粗知文章大意。

      (范讀、領(lǐng)讀、自由讀、分組讀、齊讀)

      ②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文章內(nèi)容。

      (逐段疏通,學生提問不理解的詞語義,小組內(nèi)及小組間解答,師幫助,生在書上或講

      學稿上做好記錄,以便積累。)

      2.合作探究

      學生利用圈點勾畫法,標示出香菱學詩的幾個階段,并畫出文中表現(xiàn)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

      三、分層提高

      1.分層練習

      1、請拿出你的閱讀筆記,說說你眼中的香菱。

      2、在學生分析人物的同時,教師適當引導學生明晰:作者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這些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何作用?

      2.交流提高

      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從香菱的學詩經(jīng)歷中,你有何所獲?你覺得該怎樣對待語文學習呢?

      四、總結(jié)歸納

      1.梳理知識要點

      香菱學詩,意趣無窮,印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懸想”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钡诙辰缡恰翱嗨鳌彪A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钡谌辰缡恰邦D悟”階段:“眾里尋他干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懸想到苦索到頓悟,曹雪芹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學詩的借鑒,更是做人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捷徑。本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值得反復玩味、終生思考的。

      2.出示知識體系

      拜師——讀詩——論詩——寫詩

      五、鞏固反饋

      1.當堂檢測

      ①整理課上發(fā)言,寫一篇題目為“香菱學詩的啟示”的文章。

      ②填空。

      ⑴《_____》不僅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作品,也是我國最有成就的長篇歷史小說。⑵《_____》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它深刻挖掘了農(nóng)民起義的社會根源,成功塑造了起義英雄的形象。

      ⑶《_____》是我國杰出的浪漫主義的神話小說,在它幻想的情節(jié)中,交織著深刻的現(xiàn)實內(nèi)容。

      ⑷《_____》是我國古典小說現(xiàn)實主義高峰的標志,它寫出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

      2.互助過關(guān)

      獨立思考后課堂交流。

      作業(yè)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說,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書中也說她“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可我們的課文中并沒見到這樣的黛玉,你覺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按照課堂上的分析方法,寫一篇《香菱學詩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練習本上。

      二、說一說:

      1、黛玉給香菱講了哪些詩詞知識?

      2、香菱原來懂得哪些詩詞理論?香菱聽了黛玉的講解后,又悟得了哪一點?3、聽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給她進一步講解了哪些知識?

      4、黛玉認為學詩應該從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論詩”

      1、黛玉認為讀詩之人怎樣做才能長進?

      v “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保煊衩裕?/p>

      2、香菱認為好詩的好處在哪里?

      v “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樣鑒賞品味這些詩句的?

      v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p>

      v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p>

      v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p>

      四、議一議:

      1、齊讀香菱做的第一首詩。你認為好不好,為什么?

      2、女生齊讀香菱做的第二首詩。大家認為怎么樣,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吟月》之三 閱讀題

      1、這首詩的真正作者應是曹雪芹,他名(),字(),號(),又號()、()。

      2、據(jù)說《紅樓夢》“批閱十載,_____”,其開頭有一首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_______,_______?!?/p>

      3、這首詩的頷聯(lián)用了什么手法?尾聯(lián)用了什么手法?

      4、《紅樓夢》里當時在場看到這首詩的人都說這首詩“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認為這首詩好在什么地方?

      參考答案

      v 新巧:除首聯(lián)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有關(guān)。用詞典雅含蓄。對仗工整。

      v 有意趣:立意新穎別致,言淺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詩意曲折,連綿深遠,緊扣詠月詩題。

      v 最大的特點: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詠懷,流露了自己的真實感情(才華雖難埋沒,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嘆?。?/p>

      五、思一思:

      曹雪芹為什么要寫“香菱學詩”這個片段?

      ★引導:

      1、回顧紅樓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詞:

      根并荷花一徑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

      3、脂硯齋精辟的分析:

      “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為側(cè)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劃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后方可?!?/p>

      ★明確:曹雪芹寫香菱學詩的目的↓↓

      v 在《紅樓夢》所描繪的諸位女子當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釵副冊》首位,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人物。

      v 作者寫她學詩,也是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讀者對她的好感。

      v 當她被無情的命運折磨致死時,就使她的悲劇性更為強烈了。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外閱讀《紅樓夢》的有關(guān)章節(jié),淺析黛玉性格的復雜性。

      2、香菱與寶釵是姑嫂關(guān)系,同住一室,香菱為什么不跟寶釵學詩?

      3、寫一篇讀后感:香菱學詩的啟示。

      下載從香菱學詩看曹雪芹的詩藝觀word格式文檔
      下載從香菱學詩看曹雪芹的詩藝觀.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quán),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quán)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

      相關(guān)范文推薦

        香菱學詩[精選合集]

        《香菱學詩》優(yōu)秀教案2010年12月05日 星期日設(shè)為主頁加入收藏幫助| 留言交流| 登錄首頁| 主題閱讀| tags | 精彩目錄| 精品文苑| 會員瀏覽 我的圖書館 休閑·怡情| 藝術(shù)......

        香菱學詩

        香菱學詩 主備人:金鑫審閱人:沈建忠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述香菱學詩狀態(tài),感知香菱人物形象。 2.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她刻苦學習的精神。 3.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從而......

        20香菱學詩

        20、香菱學詩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豪洋中學 謝永延 教學目標: 1.走進《紅樓夢》,推薦介紹小說經(jīng)典片段; 2.體會文章有關(guān)香菱學詩的細節(jié)描寫的傳神之效 ; 3.細品黛玉指點香菱學詩門徑、......

        20 香菱學詩

        20 香菱學詩 教學目標 1.細品黛玉指點香菱學詩門徑、香菱談讀詩體會和香菱苦心寫詩的經(jīng)過,從中得到閱讀和寫作的啟發(fā); 2.體會文章有關(guān)香菱學詩的神態(tài)和細節(jié)描寫的傳神之處; 3.......

        《香菱學詩》教案

        《香菱學詩》教案 主備:方淑敏 審核: 教學目標 1.細品黛玉指點香菱學詩門徑、香菱談讀詩體會和香菱苦心寫詩的經(jīng)過,從中得到閱讀和寫作的啟發(fā); 2.體會文章有關(guān)香菱學詩的神態(tài)和......

        二十 香菱學詩

        二十 香菱學詩 【學習目標】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賞析精彩的描寫語段,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3、學習古典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操。 【學習重點】 賞析精......

        香菱學詩課堂實錄

        香菱學詩教學實錄 張佰勝 播放《紅樓夢》主題曲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嗎?生:《紅樓夢》。師:對,是《紅樓夢》。大家知道這是一部怎樣的作品?作者是......

        香菱學詩教案

        香菱學詩教案主備:賀金蘭審核:初三語文組時間:2013-11-17 【教學目標】1、掌握《紅樓夢》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 2、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