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時間:2019-05-14 09:08:23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第一篇: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相關釋義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是國際商會為統(tǒng)一各種貿(mào)易術語的不同解釋于1936年制訂的,命名為《1936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1936》)。隨后,為適應國際貿(mào)易實踐發(fā)展的需要,國際商會先后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和1990年進行過多次修訂和補充,其中,1990年國際商會為使貿(mào)易術語能適應日益廣泛使用的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EDI)和不斷革新的運輸技術變化的需要對該通則作了全面的修訂。

      為使貿(mào)易術語更進一步適應世界上無關稅區(qū)的發(fā)展、交易中使用電子訊息的增多以及運輸方式的變化,國際商會再次對《通則》進行修訂,并于1999年9月公布《200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簡稱《INCOTERMS 2000》(以下簡稱《2000年通則》)。《2000年通則》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2000年通則》的適用范圍: 《2000年通則》明確了適用范圍,該《通則》只限于銷售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中與交貨有關的事項。其貨物是指“有形的”貨物,不包括“無形的”貨物,如電腦軟件等?!锻▌t》只涉及與交貨有關的事項,如,貨物的進口和出口清關,貨物的包裝,買方受領貨物的義務、以及提供履行各項義務的憑證等,不涉及貨物所有權和其它產(chǎn)權的轉移、違約、違約行為的后果以及某些情況的免責等。有關違約的后果或負責事項,可通過銷售合同中其它條款和適用的法律來解決。

      《2000年通則》指出,該《通則》是一套國際商業(yè)術語,適用跨國境的貨物銷售,也可用于國內(nèi)市場的貨物銷售合同,在此情況下,通則中有關術語的A2,B2條款及任何與進出口有關條款的規(guī)定則無作用。該《通則》還明確,如合同的當事人在簽訂銷售合同時,表示按《通則》規(guī)定辦理,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應在合同中明確使用的版本,即應在合同中規(guī)定:按《2000年通則》的規(guī)定辦理?!叮玻埃埃澳晖▌t》的主要變化

      《2000年通則》與《1990年通則》相比變化不大?!叮玻埃埃澳晖▌t》仍采用《1990年通則》的結構,共有13種貿(mào)易術語,分為4個基本不同類型。第一組為“E組”(EXW);第二組為“F組”(DAF、FAS、FOB);第三組為“C組”(CFR、CIF、CPT和CIP);第四組為“D組”(DAF、DES、DEQ、DDU和DDP)。與《1990年通則》相同,在《2000年通則》中,13種術語項下買賣雙方的義務均采用10個項目列出,但不采用原來賣方和買方的義務分別列出的規(guī)定,而是采用買賣雙方義務合在同一標題下,即在賣方義務的每一個項目中“對應”買方在同一項目中的義務,這種規(guī)定使術語查閱更加方便,一目了然。

      《2000年通則》在以下兩個方面做了實質性的變更: 1.在FAS和DEQ術語下,辦理清關手續(xù)和交納關稅的義務 《2000年通則》指出,清關手續(xù)由所在國的一方或其他代表辦理,通常是可取的。因此,出口商應辦理出口清關手續(xù),進口商應辦理進口清關手續(xù)。而《1990年通則》中的FAS術語要求買方辦理貨物的出口清關手續(xù),DEQ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的進口清關手續(xù),這種辦理進出口清關手續(xù)的規(guī)定與上述原則不一致。因此,《2000年通則》中的FAS和DEQ術語將辦理出口和進口清關手續(xù)的義務分別改變?yōu)橛少u方或買方辦理。這種改變更為合理、辦理更加方便。而表示賣方承擔最小和最大義務的EXW和DDP兩種術語未做改動,EXW術語仍規(guī)定由買方辦理出口清關手續(xù)的義務,DDP術語的字面含義為完稅交貨(Delivered Duty Paid),采用該術語即表示由賣方辦理進口清關手續(xù)并交納全部相關費用。

      在《2000年通則》中明確了“清關”的概念,“清關”是指無論何時,當賣方或買方承擔將貨物通過出口國或進口國海關時,不僅包括交納關稅或其它費用,而且還包括履行一切與貨物通過海關辦理有關的行政事務的手續(xù)以及向當局提供必要的信息并交納相關費用。該《通則》還指出,現(xiàn)在有些地區(qū),如歐盟內(nèi)部或其它自由貿(mào)易區(qū)規(guī)定,對進出口貨物不必辦理報關手續(xù),并全部或部分免征關稅。為此,《通則》在相關的A2和B2(許可證、其它許可和手續(xù))以及A6和B6(費用劃分)條款都加入“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xù)時(where applicable)”的用語,據(jù)此,明確了對這些無關稅區(qū)的進出口貨物,在無需辦理海關手續(xù)的情況下,即可免除買賣雙方辦理進、出口清關手續(xù),交納有關的關稅、捐款和其它費用的義務。

      2.在FCA術語下,裝貨與卸貨的義務

      《2000年通則》中的FCA術語刪去了有關運輸方式的區(qū)別以及集裝箱貨和非集裝箱貨的區(qū)別,規(guī)定FCA術語可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lián)運?!锻▌t》并指出,FCA術語賣方對交貨地點的選擇,會影響在該地點裝貨和卸貨的義務。如賣方在其貨物所在地交貨,賣方應負責裝貨,如賣方在任何其它地點交貨,賣方不負責卸貨,即當貨物在賣方運輸工具上,尚未卸貨,而將貨物交給買方指定或賣方選定的承運人或其它人支配,交貨即算完成。

      此外,《2000年通則》還對“承運人”的含義作了解釋,“承運人”是指在運輸合同中,通過鐵路、公路、空運、海運、內(nèi)河運輸或上述運輸?shù)穆?lián)合方式承擔履行運輸或承擔辦理運輸業(yè)務的任何人??梢姡疲茫列g語適用的范圍很廣,在國際貿(mào)易中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叮玻埃埃澳晖▌t》中的貿(mào)易術語

      在《2000年通則》中,根據(jù)賣方承擔義務的不同,將13種貿(mào)易術語劃分為下列四組: E組(啟運):

      本組僅包括EXW(工廠交貨)一種貿(mào)易術語。

      當賣方在其所在地或其它指定的地點(如工廠、工場或倉庫等)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時,即完成交貨。賣方不負責辦理貨物出口的清關手續(xù)或將貨物裝上任何運輸工具。EXW術語是賣方承擔責任最小的術語。F組(主要運費未付): 本組包括FCA(貨交承運人)、FAS(裝運港船邊交貨)和FOB(裝運港船上交貨)三種貿(mào)易術語。在采用裝運地或裝運港交貨條件成交而主要運費未付的情況下,即要求賣方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承運人時,應采用F組術語。

      按F組術語簽訂的銷售合同是屬于裝運合同。在F組術語中,FOB術語的風險劃分為C組中的CFR和CIF術語是相同的,均以裝運港船舷為界?!按蠟榻纭笔且环N歷史遺留的規(guī)則,由于其界限分明,易于理解與接受,故一直在沿用。但隨著運輸技術的變化,在使用集裝箱運輸、多式聯(lián)運和滾裝運輸方式時,再使用以“船舷為界”已沒有實際意義。對此問題過去曾引起國際貿(mào)易的有關人士多次爭議,建議取消這種不切實際的規(guī)定。但也有人認為,這種規(guī)定已為從事國際貿(mào)易的商人們所深知,堅持要保留這種傳統(tǒng)的規(guī)定。對此,《2000年通則》采取了折衷的規(guī)定,即對以“船舷為界”的規(guī)定未做改動。對FOB、CFR和CIF術語仍規(guī)定買賣雙方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以貨物在指定的裝運港超過船舷為界。但同時又規(guī)定,如合同當事人無意采用越過船舷交貨,可相應的采用FCA、CPT和CIP術語。C組(主要運費已付):

      本組包括CFR(成本加運費)、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CPT(運費付至目的地)和CIP(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四種貿(mào)易術語。

      在采用裝運地或裝運港交貨條件而主要運費已付的情況下,則采用C組貿(mào)易術語。按此類術語成交,賣方必須訂立運輸合同,并支付運費,但對貨物發(fā)生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貨物發(fā)運后發(fā)生事件所產(chǎn)生的費用,賣方不承擔責任。C組術語包括兩個“分界點”,即風險劃分點與費用劃分點是分離的。按C組術語簽訂的銷售合同是屬于裝運合同。從上述可以看出,C組術語和F組術語具有相同的性質,即賣方都是在裝運國或發(fā)貨國完成交貨義務。因此,按C組術語和F組術語訂立的銷售合同都是屬于裝運合同?!叮玻埃埃澳晖▌t》指出,裝運合同的特點是賣方要支付將貨物按照慣常航線和習慣方式運至約定地點所需的通常運輸費用,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貨物以適當方式交付運輸之后所產(chǎn)生的額外費用則應由買方承擔。D組(到達): 本組包括DAF(邊境交貨)、DES(目的港船上交貨)、DEQ(目的港碼頭交貨)DDU(未完稅交貨)和DDP(完稅后交貨)五種貿(mào)易術語。采用D組術語,賣方應負責將貨物運至邊境或目的的港(port)或進口國內(nèi)約定目的地(Place)或點(point),并承擔貨物運至該地以前的全部風險和費用。按D組術語訂立的銷售合同是屬于到貨合同。

      在《2000年通則》中,對各種貿(mào)易術語采用上述分類排列方法,更為科學和合理,使人一目了解,便于理解和使用。()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一)工廠交貨(EXW)本術語英文為“EX Works(… named place)”,即“工廠交 貨(……指定地點)”。它指賣方負有在其所在地即車間、工廠、倉庫等把備妥的貨物交付給買方的責任,但通常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準備的車輛上或辦理貨物結關。買方承擔自賣方的所在地將貨物運至預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費用和風險。(二)貨交承運人(FCA)本術語英文為“Free Carrier(… named place)”,即“貨物交承運人(……指定地點)”。它指賣方應負責將其移交的貨物,辦理出關后,在指定的地點交付給買方指定的承運入照管。根據(jù)商業(yè)慣例,當賣方被要求與承運人通過簽訂合同進行協(xié)作時,在買方承擔風險和費用的情況下,賣方可以照此辦理。本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三)船邊交貨(FAS)本術語英文為“Free Alongside ship(…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它指賣方在指定的裝運港碼頭或駁船上把貨物交至船邊,從這時起買方須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全部費用和風險,另外買方須辦理出口結關手續(xù)。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nèi)河運輸。(四)船上交貨(FOB)本術語英文為“ Free on Boaro(…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它指賣方在指定的裝運港把貨物送過船舷后交付,貨過船舷后買方須承擔貨物的全部費用、風險、滅失或損壞,另外要求賣方辦理貨物的出口結關手續(xù)。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nèi)河運輸。

      (五)成本加運費(CFR或 c&F)本術語英文為“ 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它指賣方必須支付把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開支和運費,但從貨物交至船上甲板后,貨物的風險、滅失或損壞以及發(fā)生事故后造成的額外開支,在貨物越過指定港的船舷后,就由賣方轉向買方負擔.另外要求賣方辦理貨物的出口結關手續(xù)。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nèi)河運輸。(六)成本、保險費加運費(CIF)本術語英文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它指賣方除負有與“成本加運費”術語相同的義務外,賣方還須辦理貨物在運輸途中應由買方承擔購貨物滅失或損壞的海運保險并支付保險費。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nèi)河運輸。(七)運費付至(CPT)本術語英文為“Carriage Paid to):t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本術語系指賣方支付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的運費。關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貨物交至承運人后發(fā)生事件所產(chǎn)生的任何額外費用,自貨物已交付給承運人照管之時起,從賣方轉由買方承擔。另外,賣方須辦理貨物出口的結關手續(xù)。本術語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多式聯(lián)運。(八)運費及保險費付至(CIP)本術語英文為“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運費及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彼纲u方除負有與“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術語相同的義務外,賣方還須辦理貨物在運輸途中應由買方承擔的貨物滅失或損壞風險的海運保險并支付保險費。本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九)邊境交貨(DAF)本術語的英文為“Delivered at Frontier(…named place)”,即“邊境交貨(……指定地點)”。它指賣方承擔如下義務,將備妥的貨物運至邊境上的指定地點,辦理貨物出口結關手續(xù),在毗鄰國家海關關境前交貨,本術語主要適用于通過鐵路或公路運輸?shù)呢浳?,也可用于其他運輸方式。(十)目的港船上交貨(DES)本術語的英文為“Delivered Ex Ship(…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它系指賣方履行如下義務,把備妥的貨物,在指定目的港的船甲板上不辦理貨物進口結關手續(xù)的情況下,交給買方,故賣方須承擔包括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的所有費用與風險。本術語只適用于海運或內(nèi)河運輸。(十一)目的港碼頭交貨(DEQ)本術語的英文為 :“Delivered Ex Quay(Duty Paid)(…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碼頭交貨(關稅已付)(……指定目的港)”。本術語指賣方履行如下義務,將其備好的貨物,在指定目的港的碼頭,辦理進口結關后,交付給買方,而且賣方須承擔所有風險和費用,包括關銳、捐稅和其他交貨中出現(xiàn)的費用。本術語適用于海運或內(nèi)河運輸。(十二)未完稅交貨(DDU)本術語的英文為“Delivered Duty Unpaid(… named placofdestination)”,即“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它指賣方將備好的貨物,在進口國指定的地點交付,而且須承擔貨物運至指定地點的一切費用和風險(不包括關稅、捐稅及進口時應支付的其他官方費用),另外須承擔辦理海關手續(xù)的費用和風險。買方須承擔因未能及時辦理貨物進口結關而引起的額外費用和風險。本術語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十三)完稅后交貨(DDP)本術語的英文為“Delivered Duty Paid(… named place ofdestination)”,即“完稅后交貨(……指定目的地)”。它是指賣方將備好的貨物在進口國指定地點交付,而且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地點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并辦理進口結關。本術語可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

      貿(mào)易術語在國際貿(mào)易中有何作用? 貿(mào)易術語在國際貿(mào)易中的作用,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買賣雙方洽商交易和訂立合同

      由于每種貿(mào)易術語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因此,買賣雙方只要商定按何種貿(mào)易術語成交,即可明確彼此在交接貨物方面所應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這就簡化了交易手續(xù),縮短了洽商交易的時間,從而有利于買賣雙方迅速達成交易和訂立合同。

      (二)有利于買賣雙方核算價格和成本

      由于貿(mào)易術語表示價格構成因素,所以,買賣雙方確定成交價格時,必然要考慮采用的貿(mào)易術語中包含哪些從屬費用,這就有利于買賣雙方進行比價和加強成本核算。

      (三)有利于解決履約當中的爭議 買賣雙方商訂合同時,如對合同條款考慮欠周,使某些事項規(guī)定不明確或不完備,致使履約當中產(chǎn)生的爭議不能依據(jù)合同的規(guī)定解決,在此情況下,可以援引有關貿(mào)易術語的一般解釋來處理。因為,易術語的一般解釋已成為國際慣例,它是大家所遵循的一種類似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

      (四)有利于其他有關機構開展業(yè)務活動中,離不開船公司中、保險公司和銀行等機構,而貿(mào)易術語及有關解釋貿(mào)易術語的國際慣例的相繼出現(xiàn),便為這些機構開展業(yè)務活動和處理業(yè)務實踐中的問題提供了客觀依據(jù)和有利條件。()

      第二篇: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

      《2010 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10)于 2011 年 月 1 日起實施。Incoterms-2010 是國際商會根據(jù)國際貿(mào)易及運輸方式的發(fā)展,經(jīng)過征詢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意見后,對《2000 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進行修訂的,相對 Incoterms-2000 而言,Incoterms-2010 的主要變化如下:

      Incoterms-2010 術語由原來四大類變?yōu)閮山M,種類由原來的 13 種變?yōu)?11 種: 將原來的 E、F、C、D 四大類變更為以下兩類: 一組)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二組)只適用水運(海運及內(nèi)河運輸)Incoterm-2010 刪去了 Incoterms-2000 的以下 4 個術語:

      DAF(Delivered at Frontier)DES(Delivered Ex Ship)DEQ(Delivered Ex Quay)DDU(Delivered Duty Unpaid)新增加的 2 個術語: 邊境交貨目的港船上交貨 目的港碼頭交貨未完稅交貨

      DAT(目的港碼頭集散站交貨 delivered at terminal)—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取代了 DEQ,且擴展至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

      DAP(目的地交貨delivered at pl ace)在指定目的地交貨(取代了DAF、DES 和DDU 三個術語)1

      修改后的 11 種術語如下: 第一組: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的術語七種(Any Mode of Transport):

      E X W、F C A、C P T、C I P、D A T、D A P、D D P EXW(ex works)FCA(free carrier)CPT(carriage paid to)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DAT(delivered at terminal)DAP(delivered at place)DDP(delivered duty paid)第二組:適用于水上運輸方式的術語四種(Sea and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Only):FAS、FOB、CFR、CIF FAS(free alongside ship)FOB(free on board)

      CFR(cost and freight)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裝運港船邊交貨 裝運港船上交貨

      成本加運費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修訂后的 Incoterms-2010 就風險轉移問題取消了“船舷 ”的概念 ,即賣方承擔貨物裝上船為止的一切風險,買方承擔貨物自裝運港裝上船后的一切風險。在 FAS、FOB、CFR 和CIF 等術語中加入了貨物在運輸期間被多次買賣(連環(huán)貿(mào)易)的責任義務的劃分。Incoterms 2010 不僅適用于國際貿(mào)易合同,也適用于國內(nèi)貿(mào)易合同。2

      始發(fā)地工廠交貨 始發(fā)地貨交承運人 運費付至(目的地)

      目的港碼頭或集散站交貨目的地指定地點交貨目的地完稅后交貨

      盡管以上術語較 Incoterms-2000 有所進步 ,但 FOB 術語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當集裝箱化運輸成為主要的運輸方式時,由于買家在全球市場簽訂合同時自由使用 FOB 術語,該術語在碼頭作業(yè)費的支付問題上未能解釋清楚,因此付貨人、特別是亞洲的付貨人一直是碼頭附加費的受害者。目前在 FOB 術語中,FOB 變形的做法有好幾種,如集裝箱班輪運輸 FOB 變形條款就是 FOB liner term, 定價機制以(場站至場站)為責任范圍確定。但該變形做法在“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中未具體體現(xiàn)。因此,班輪公司和貨主對此條款產(chǎn)生的碼頭作業(yè)費 THC 的糾紛成為當今全球集裝箱班輪運輸最大的爭論焦點。

      按慣例,以 FOB 條件成交時 ,如果是散貨 ,多數(shù)情況下賣方要負責支付貨物裝上船之前的一切費用。各國對于“ 裝船 ”的概念沒有統(tǒng)一的解釋,有關裝船的各項費用由誰負擔,各國的慣例或習慣做法也不完全一致。如果采用班輪運輸,船方管裝管卸,裝卸費計入班輪運費之中,自然由負責租船的買方承擔,這是國際上普遍的習慣做法;而采用程租船運輸,船方一般不負擔裝卸費用。這就必須明確裝船的各項費用應由誰負擔。為了說明裝船費用的負擔問題, 雙方往往在 FOB 術語后加列附加條件,這就形成了FOB 的變形,主要有以下幾種變形 :

      1.FOB Liner Terms(FOB 班輪條件)這一變形是指裝船費用按照班輪的做法處理,即由船方或買

      方承擔。所以,采用這一變形,賣方不負擔裝船的有關費用。(集裝箱班輪按此原則處理)

      2.FOB Under Tackle(FOB 吊鉤下交貨)

      指賣方負擔費用將貨物交到買方指定船只的吊鉤所及之處 ,而吊裝入艙以及其他各項費用,概由買方負擔。

      3.FOB Stowed(FOB 理艙費在內(nèi))指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承擔包括理艙費在內(nèi)的裝船費用。理艙費是指貨物入艙后進行安置和整理的費用。4.FOB Trimmed(FOB平艙費在內(nèi))

      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承擔包括平艙費在內(nèi)的裝船費用。平艙費是指對裝入船艙的散裝貨物進行平整所需的費用。按照我國對外貿(mào)易運輸?shù)膫鹘y(tǒng)慣例散貨與集裝箱班輪運輸?shù)牧晳T做法是完全不同的。集裝箱班輪運價是依照海商法第 46 條明確的集裝箱承運人的責任范圍是始發(fā)港場站至目的港場站(CY-CY)的原則制定的。按此價格條款,集裝箱班輪運價自然也包括了始發(fā)港和目的港的碼頭作業(yè)費。

      然而,如今班輪公司隨意破壞這些慣例,在 FOB 集裝箱班輪條款下,承運人在運費之外向與運輸合同無關的第三方(即 FOB 出口商)廣泛收取非透明的碼頭作業(yè)費(terminal handling charge)、單證費(documentation fee)、集裝箱鉛封費(container sealing fee)等。

      上述這些費用本來已包括在班輪條款運費之中,班輪公司在運費之外另收上述費用是雙重收費。FOB 出口商與承運人對此爭論非常激烈,但是弱勢的 FOB 出口商群體只能被迫支付不該付的 THC。集裝箱班輪運輸是國際貿(mào)易最主要的現(xiàn)代運輸方式,占全球貿(mào)易 90%以上,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中國外經(jīng)貿(mào)企業(yè)協(xié)會曾向商務部提出建議國際商會在制定新的國際貿(mào)易術語時,尤其是 FOB

      術語,要特別對集裝箱班輪條款 FOB-container liner term 的費用與責任風險進行劃分和說明,即:“在集裝箱FOB-container liner term情況下,運價應以CY/CY(集裝箱堆場到集裝箱堆場)、CFS/CFS(集裝箱貨運站到集裝箱貨運站)和 Door/Door(門到門)”等現(xiàn)代運輸方式和責任范圍來確定,班輪公司的責任期間是指自接收貨物時起至目的港交付貨物時為止,在此期間的費用與責任風險由班輪公司負擔”。此建議同時由亞洲貨主協(xié)會向ICC提出。

      以上建議在Incotenn s2010 中未來得及采納,但 ICC 已注意到碼頭作業(yè)費被重復征收問題,期望以后修改時能對 FOB Liner term 集裝箱班輪CY-CY 價格條款的責任與費問題予以明確解釋。

      目前我國傳統(tǒng)的 FOB 出口商仍然習慣使用 FOB 價格條款,盡管 ICC Incoterms-2000 引進了比FOB 條款更為有利的 FCA(貨交承運人)價格條款,而且至今已第十七個年頭,但使用 FCA 價格新術語的極少,主要是 FOB 價格術語及其變形的操作辦法廣泛被應用成了習慣。然 FOB 價格條款仍然有效,如果是集裝箱貨,使用 FOB 條款時必須在 FOB 后面加上 liner term 字樣,因為 FOB liner term 變形術語仍然可用,海商法明確的集裝箱班輪場站至場站 CY-CY 的責任范圍未變,目前實際操作方法仍然未變,CY-CY 定價機制仍然未變。只要是集裝箱出口貨,無論采用FOBlinerterm 或是FCA 價格條款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貨交承運人就可以了。因此為了避免班輪公司對 FOB 術語的片面理解,斷章取義,鉆空子亂收費,建議中國集裝箱貨出口商盡量采用 FCA 價格條款,取代傳統(tǒng)的 FOB 條款。這樣更直截了當,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注:本文轉自中國對外貿(mào)易經(jīng)濟合作企業(yè)協(xié)會

      第三篇: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

      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EXW、FCA、CPT、CIP、DAT、DAP、DDP 國際貿(mào)易術語2010主要變化: 1.術語分類的調(diào)整: 由原來的EFCD 四組分為適用于兩類: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和水運

      2、貿(mào)易術語的數(shù) 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EXW、FCA、CPT、CIP、DAT、DAP、DDP 國際貿(mào)易術語2010主要變化:

      1.術語分類的調(diào)整:

      由原來的EFCD 四組分為適用于兩類: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和水運

      2、貿(mào)易術語的數(shù)量由原來的13種變?yōu)?1種?!锻▌t2010》的分類 新版本改變了《通則2000》將13個貿(mào)易術語分為EFCD四組的做法,而將11種術語分成了如下截然不同的兩類:

      第一組: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的術語七種:EXW、FCA、CPT、CIP、DAT、DAP、DDP。

      EXW(ex works)工廠交貨

      FCA(free carrier)貨交承運人

      CPT(carriage paid to)運費付至目的地

      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

      DAT(delivered at terminal)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

      DAP(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貨

      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稅后交貨

      第二組:適用于水上運輸方式的術語四種: FAS、FOB、CFR、CIF。

      FAS(free alongside ship)裝運港船邊交貨

      FOB(free on 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

      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運費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3、刪除INCOTERMS2000中四個D組貿(mào)易術語,即DDU(Delivered Duty Unpaid)、DAF(Delivered At Frontier)、DES(Delivered Ex Ship)、DEQ(Delivered Ex Quay),只保留了INCOTERMS2000D組中的DDP(Delivered Duty Paid)。

      4、新增加兩種D組貿(mào)易術語,即DAT(Delivered At Terminal)與DAP(Delivered At Place)。

      5、E組、F組、C組的貿(mào)易術語基本沒有變化。

      如何應用國際貿(mào)易術語2010通則(文捷ex)

      DAT(delivered at terminal)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

      類似于取代了的DEQ術語,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卸貨后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即完成交貨,術語所指目的地包括港口。賣方應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的一切風險和費用(除進口費用外)。本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或多式聯(lián)運。

      DAP(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貨

      類似于取代了的DAF、DES和DDU三個術語,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地交貨,只需做好卸貨準備無需卸貨即完成交貨。術語所指的到達車輛包括船 舶,目的地包括港口。賣方應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地的一切風險和費用(除進口費用外)。本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多式聯(lián)運方式及海運。

      《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2010, 縮寫Incoterms? 2010)是國際商會根據(jù)國際貨物貿(mào)易的發(fā)展,對《200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的修訂,2010年9月27日公布,于2011年1月1日實施。法|律教育網(wǎng)整 理

      《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刪去了《200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4個術語:DAF(Delivered at Frontier)邊境交貨、DES(Delivered Ex Ship)目的港船上交貨、DEQ(Delivered Ex Quay)目的港碼頭交貨、DDU(Delivered Duty Unpaid)未完稅交貨,新增了2個術語:DAT(delivered at terminal)在指定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DAP(delivered at place)在指定目的地交貨。即用DAP取代了DAF、DES和DDU三個術語,DAT取代了DEQ,且擴展至適用于一切運輸方式。

      修訂后的《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取消了“船舷”的概念,賣方承擔貨物裝上船為止的一切風險,買方承擔貨物自裝運港裝上船后的一切風 險。在FAS,F(xiàn)OB,CFR和CIF等術語中加入了貨物在運輸期間被多次買賣(連環(huán)貿(mào)易)的責任義務的劃分??紤]到對于一些大的區(qū)域貿(mào)易集團內(nèi)部貿(mào)易的 特點,規(guī)定,Incoterms? 2010不僅適用于國際銷售合同,也適用于國內(nèi)銷售合同。

      《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共有11種貿(mào)易術語,按照所適用的運輸方式劃分為兩大類:

      第一組: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的術語七種:EXW、FCA、CPT、CIP、DAT、DAP、DDP。

      EXW(ex works)工廠交貨

      FCA(free carrier)貨交承運人

      CPT(carriage paid to)運費付至目的地

      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運費/保險費付至目的地

      DAT(delivered at terminal)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

      DAP(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貨

      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稅后交貨

      第二組:適用于水上運輸方式的術語四種: FAS、FOB、CFR、CIF。

      FAS(free alongside ship)裝運港船邊交貨

      FOB(free on 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

      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運費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國際貿(mào)易術語是一種將商業(yè)慣例反映在貨物銷售合同中的價格術語,其描述了涉及貨物從賣方到買方交付過程中的買賣雙方各自承擔的主要責任、費用和風險。

      2010 Incoterms 2010 in the income lessen over in the application, users should be explicit:

      總結Incoterms 2010在銷售合同中的應用,使用者應明確:

      對其合同的而言,此通則并不是自動適用的,具有任意性。

      對于合同各方當事人意欲任何一種2010通則中的國際貿(mào)易術語適用其合同的情形,其應當在合同中清楚具體地訂明,通過諸如“所用術語,選擇于2010通則”等語句。

      此通則并不包含一整套的合同條款。

      因此,比如,盡管通則中規(guī)定當何方當事人承擔運費或作保險安排,什么時候賣方將貨物交給買方以及各方當事人應承擔何種費用,但是通則中并未涉及 到有關貨物價格和所有權,或者違反合同約定的后果等內(nèi)容。這些問題通常是通過合同中相關明示條款或者專門管轄合同的法律來解決。同樣地,當事人應當清楚當 地強制性的法律較包括所選貿(mào)易術語在內(nèi)的合同中的任何規(guī)定都具有優(yōu)先權。

      選擇適當特定的術語。

      所選術語需要適合于標的貨物,運輸方式,而且最重要的是要適合于各方當事人是否有意將更多的責任賦予到賣方或買方,比如安排運輸或保險的責任。每種術語的指南中包含一些特別有用的關于何時作出這些選擇的信息。然而,包含在指南中的信息并不構成所選術語的一部分。只有各方當事人指定地點或港口,所選術語才形成有效的,而且指定的地點或港口越精確越奏效。

      如以下的精確描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FCA(38 Cours Albert 1er, Paris, France)Incoterms 2010”.(2010通則FCA術語,法國巴黎,38 Cours Albert 1er)

      指定地點是交貨點,即風險轉移給買方的點;但是在C組術語中,指定地點指的是運費已付的地點。為了更好避免疑問和爭議,指定地點或目的地可以進一步闡述為一個精確的點。

      2000通則和2010通則的主要區(qū)別

      一種新的術語——DPA

      通則已經(jīng)將13種不同的術語減為11種。這是由一種新的術語,DAP,地點交貨,取代DAF,DES和DDU而實現(xiàn)的。所謂DAP術語,就像被 取代的那些術語,是“實質性交貨”術語,在將貨物運至目的地過程中涉及的到所有費用和風險由賣方承擔。此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因此也適用于各種 DAF,DES以及DDU以前被使用過的情形。

      11種貿(mào)易術語的分類

      2000通則中的13種術語按術語縮寫首字母分成四組,即,E組(EXW),F(xiàn)組,C組以及F組。這種分類反映了賣方對于買方的責任程度。FCA,或者適用國內(nèi)貿(mào)易的EXW,利用交貨的完成以及在盡可能早的時間把風險轉移給買方從而賦予賣方最少的責任。相反地,D組術語,或者說“實質性交 貨”術語,利用交貨的完成以及在盡可能晚的時間把風險轉移給買方從而賦予賣方最多的責任。這種分類仍然很重要,尤其是在當事人對2010通則中的中11種 貿(mào)易術語作出選擇時。

      然而,2010通則將這11種術語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類。

      第一類包括那些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包括多式運輸?shù)牧N術語。EXW,F(xiàn)CA,CPT,CIP,DAP和DDP術語這類。這些術語可以用于沒有 海上運輸?shù)那樾?。但要謹記,這些術語能夠用于船只作為運輸?shù)囊徊糠值那樾?,只要賣方交貨點,或者貨物運至買方的地點,或者兩者兼?zhèn)?,在船舷前面?/p>

      第二類,實際上包含了比較傳統(tǒng)的只適用于海運或內(nèi)河運輸?shù)?種術語。這類術語條件下,賣方交貨點和貨物運至買方的地點均是港口,所以“唯海運不可”就是這類術語標簽。FAS,F(xiàn)OB,CFR,CIF和DEQ屬于本類術語。

      國內(nèi)和國際貿(mào)易術語

      貿(mào)易術語在傳統(tǒng)上被運用于表明貨物跨越國界傳遞的國際銷售合同。然而,世界上一些地區(qū)的大型貿(mào)易集團,像東盟和歐洲單一市場的存在,使得原本實 際存在的邊界通關手續(xù)變得不再那么有意義。因此,2010通則的編撰委員會認識到這些術語對國內(nèi)和國際銷售合同都是適用的;所以,2010通則在一些地方 作出明確說明,只有在適用的地方,才有義務遵守出口/進口所需的手續(xù)。

      兩方面的發(fā)展使國際商會確信在這個方向上作一個改動是適時的。首先,一個強有力的證據(jù)就是事實上很多交易者將通則普遍運用于純粹的內(nèi)貿(mào)合同。另一個原因就是在美國人們更愿意選擇通則而不是統(tǒng)一商法典裝運和交貨條款運用于國內(nèi)貿(mào)易。使用指南

      每一種2010通則中的術語在其條款前面都有一個使用指南。指南解釋了每種術語的基本原理:何種情況應使用次術語;風險轉移點是什么;費用在買賣是如何分配的。這些指南并不是術語正式規(guī)則的一部分:它們是用來幫助和引導使用者準確有效地為特定交易選擇合適的術語。

      電子通訊

      通則的早期版本已經(jīng)對需要的單據(jù)作出了規(guī)定,這些單據(jù)可被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信息替代。不過現(xiàn)在2010通則賦予電子通訊方式完全等同的功效,只要各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或者在使用地是慣例。在2010的生命期里,這一規(guī)定有利于新的電子程序的演變發(fā)展。法|律教育網(wǎng)整理

      保險

      2010通則是自全協(xié)會貨物保險條款修改以來的第一個版本,這個最新版本在所修改內(nèi)容中充分考慮了這些保險同款的變動。2010通則在涉及運輸 和保險合同的A3/A4條款中羅列了有關保險責任的內(nèi)容,原本它們屬于內(nèi)容比較泛化而且有著比較泛化標題“其他義務”的A10/B10款。在這方面,為了 闡明當事人的義務,對A3/A4款中涉及保險的內(nèi)容作出修改。

      有關安全的核準書及這種核準書要求的信息

      如今對貨物在轉移過程中的安全關注度很高,因而要求檢定貨物不會因除其自身屬性外的原因而造成對生命財產(chǎn)的威脅。因此,在各種術語的A2/B2和A10/B10條款內(nèi)容中包含了取得或提供幫助取得安全核準的義務,比如貨物保管鏈。

      碼頭裝卸費

      按照“C”組術語,賣方必須負責將貨物運輸至約定目的地:表面上是賣方自負運輸費用,但實際上是由買方負擔,因為賣方早已把這部分費用包含在最 初的貨物價格中。運輸成本有時包括貨物在港口內(nèi)的裝卸和移動費用,或者集裝箱碼頭設施費用,而且承運人或者碼頭的運營方也可能向接受貨物的買方收取這些費 用。譬如,在這些情況下,買方就要注意避免為一次服務付兩次費,一次包含在貨物價格中付給賣方,一次單獨付給承運人或碼頭的運營方。2010通則在相關術 語的A6/B6條款中對這種費用的分配作出了詳細規(guī)定,旨在避免上述情況的發(fā)生。

      連串銷售

      在商品的銷售中,有一種和直接銷售相對的銷售方式,貨物在沿著銷售鏈運轉的過程中頻繁地被銷售好幾次。在這種情況下,在一連串銷售中間的銷售商 并不將貨物“裝船”,因為它們已經(jīng)由處于這一銷售串中的起點銷售商裝船。因此,連串銷售的中間銷售商對其買方應承擔的義務不是將貨物裝船,而是“設法獲 取”已裝船貨物。著眼于貿(mào)易術語在這種銷售中的應用,2010通則的相關術語中同時規(guī)定了“設法獲取已裝船貨物”和將貨物裝船的義務。

      術語的使用解釋

      2000通則中,按照鏡像原則,A條款下反映的是賣方的義務,相應地,B條款下反映的是買方的義務。但是由于一些短語的使用貫穿整個文件,2010通則打算在其正文中對以下被列出來的詞語不再作解釋,以以下注解為準。

      承運人:就2010通則而言,承運人是指簽署運輸合同的一方。

      出口清關:遵照各種規(guī)定辦理出口手續(xù),并支付各種稅費。法|律教育網(wǎng)整理

      交貨:這個概念在貿(mào)易法律和慣例中有著多重含義,但是2010通則中用其來表示貨物缺損的風險從賣方轉移到買方的點。

      電子數(shù)據(jù):由一種或兩種以上的和相應紙質文件功效等同的電子訊息組成的的一系列信息。

      ‘包裝’和‘存放’:這些短語被用于不同的目的:

      1.遵照合同中所有的要求的貨物包裝。

      2.使貨物適合運輸?shù)陌b。

      3.已包裝好的商品轉載進貨柜或其他運輸工具。

      在2010通則中,包裝的含義包括以上第一種和第二種。2010通則沒有涉及到貨物在貨柜中的裝載義務由誰承擔,所以,相關當事人應在合同中對此作出明確規(guī)定。

      第四篇: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1990年4月國際商會第五次修訂,同年7月1日生效)序言

      目的

      1.本通則的目的是為在對外貿(mào)易中最經(jīng)常使用的貿(mào)易術語的解釋提供一套國際規(guī)則。這樣,在不同國家對這類術語作不同解釋的不確定性可以避免,或至少可減至最低程度。

      2.合同的當事人往往對他們各自國家里不同的貿(mào)易慣例并不一定了解,這樣就會發(fā)生誤解、爭議、訴訟,金錢和時間都白白浪費了。為了補救起見,國際商會于1936年首次出版了一組解釋國際貿(mào)易術語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稱為《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規(guī)則1936》,其后又于1953、1967、1976、1980年作了修改和增補,現(xiàn)在的1990年版是為了使這些規(guī)則與當前國際貿(mào)易的做法相一致。修訂原則

      3.出版1990年修訂本的主要原因是企圖使貿(mào)易術語與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系統(tǒng)(EDI)使用的日益增加相適應。在當前的1990年版本中,當事人有義務提供各種單據(jù)(例如商業(yè)發(fā)票、清關所需的單據(jù)或證明已經(jīng)交貨的單據(jù)以及運輸單據(jù))時,這樣做就有了可能。當賣方必須提供可流通的運輸單據(jù)(提單)時,就有這種特殊需要,因為提單一般經(jīng)常用作出售運輸過程中貨物之用。在這種情況下,在使用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系統(tǒng)信息時,保證買方所具有的法律地位與他從賣方那里收到提單時所處的地位一樣,就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新的運輸技術

      4.進行修改的另一個理由是由于運輸技術的變化,特別是在集裝箱運輸、多式聯(lián)運和在近海運輸中與陸路車輛及鐵路車皮相銜接的滾裝(Roll on-Roll off)運輸中所采用的貨物單位化(Unitisation)所引起的變化。在1990年的新版本中,“向承運人交貨術語(Free Carrier)…指定地點”(FCA)已能適用于各種方式的運輸,不管其方式如何或以何種不同方式結合。因此,在過去版本中所出現(xiàn)的術語,諸如涉及某一特殊運輸方式的FOR/FOT和FOB機場交貨術語已予刪除。新的編排方式

      5.在國際商會工作組進行修訂工作時,有人建議,為了便于閱讀和理解起見,用新的方式對貿(mào)易術語進行編排。這些術語現(xiàn)基本上分為4組:第一類為“E”組,只有一個術語:EXworks(賣方倉庫交貨);第二類為“F”組,要求賣方向買方指定的承運人交貨,其中包括FCA(交至承運人),FAS(船邊交貨),FOB(船上交貨);第三類為“C”組,由賣方負責簽訂承運合同,但對發(fā)生于裝船和發(fā)運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或其他費用不負責任。其中包括CFR(成本加運費),CIF(成本加運保費),CPT(運費付至…),CIP(運費保險費付至…)第四類為“D”組,由賣方承擔所有為把貨物運至目的國所需的費用和風險,其中包括DAF(邊境交貨),DES(目的港船上交貨),DEQ(目的港碼頭交貨),DDU(完稅前交貨),DDP(完稅后交貨)。茲將新的術語分類列表如下:

      199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

      E組發(fā)貨 EXWEX works 工廠交貨

      F組主要 FCAFreeCarrier交至承運人

      運費未付 FASFreeAlongsideShip船邊交貨

      FOBFreeOnBoard船上交貨

      C組主要 CIFCost,lnsuranceandFreight成本加運保費

      運費已付 CERCostandFreight成本加運費

      CPTCarriagePaidto運費付至

      CIPCarriageandlnsurancePaidto運費、保險費付至

      D組貨到DAFDeliveredatFrontier邊境交貨

      DESDeliveredEXShip船上交貨

      DEQDeliveredEXQuay碼頭交貨

      DDUDeliveredDutyUnpaid完稅前交貨

      DDPDeliveredDutyPaid完稅后交貨

      此外,在所有上述術語下,當事方各自的義務都按10點分類,賣方應履行的每一點也反映出買方相應義務。比如,根據(jù)A3款,賣方應簽訂運輸合同并支付相關費用,而在買方義務的B3(運輸合同)項下的“無義務”就表明買方的地位。無需多說,這并不意味著買方不可以在他需要時為自己的利益簽訂此類合同將貨物運住所需目的地,買方只是對賣方并無這方面的義務。雖然在買方接收貨物后,賣方可能對買方如何處置貨物無興趣,但是,就雙方對關稅、稅收及其他法定收費和報關手續(xù)費用的劃分而言,本通則為清楚明白起見,列明了這類費用在雙方間的劃分。相反,在某些術語下,比如在“D”字組下,買方對賣方將貨物運住約定目的地所需的費用也毫無興趣。港口或行業(yè)慣例

      6.因為貿(mào)易術語必須可以應用于不同行業(yè)及地區(qū),所以就不可能精確地列出雙方的義務。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有時就必須參考某一行業(yè)或地區(qū)的慣例或雙方在以前交易中所定下的做法(比較1980年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九條)。當然,最好的方法是買賣雙方在簽訂合同時弄清這類行業(yè)慣例,在發(fā)生疑問時,應在銷貨合同中用相應條款明確雙方的法律地位。每一合同中的這類特別規(guī)定應優(yōu)先或可變更任何在各種貿(mào)易術語中列出的解釋規(guī)則。買方選擇權

      7.在有些情況下,在簽訂合同時可能無法確切決定賣方將貨物交付運輸或目的港的準確地點或區(qū)域。因此,在這階段只提到一個“范圍”是一個較大的地域,比如,一個海港,一般還規(guī)定以后買方有權利或義務指定該范圍或范圍內(nèi)更確切的地點。如果買主如上述那樣在有指定確切地點的義務,而他未有履行此義務時,則他應對由此而產(chǎn)生的風險及額外費用承擔責任。此外,如買方未使用其指定交貨地點的權利將使賣方有權為此選擇最適合賣方的交貨地點。清關手續(xù)

      8.一般比較好的方法是由居住在應報關國或至少在該國有代理人的那一方辦理報關手續(xù)。因此,出口報關手續(xù)一般由出口商辦,而進口報關手續(xù)由進口商辦。但是,在某些貿(mào)易術語中買方可能應承擔在賣方國辦理出口報關手續(xù)(DXW,FAS),而在另外的術語中,賣方可能應承擔在買方國辦理進口報關手續(xù)(DEQ及DDP)。毫無疑義,在這種情況下買賣雙方應各自承擔任何禁止出口或進口的風險。另外,他們還應確定,由不在該國居住者,或代不在該國居住者辦理報關手續(xù),是否可為海關當局接受。如果賣方承擔在買方國家的某地交貨,而貨物又不能在該貨辦妥報關手續(xù)前運往該地,則如買方未履行其進口報關義務,從而影響了買方將貨物交往該地的能力,這時就會產(chǎn)生特別的問題(見下面對DDU的評論)。

      有時買方希望在賣方所在地(在DXW術語下)或船邊(在FAS術語下)接收貨物,但要求賣方辦理出口報關手續(xù),這時就應在有關術語名稱下加上“辦理出口報關(ClearedforExport)”字樣,相反,如果賣方希望按DEQ或DDP條件交貨,但不想全部或部分承擔貨物的進口所應付的關稅、稅收或其他法定收費,這時就應在DEQ術語后加“關稅未付(Duty Unpaid)”字樣,或排除賣方所不希望支付的特別稅收或費用,如“增值稅不付(VATUnpaid)”。

      還應注意到在許多國家中外國公司不僅很難取得進口許可證,也不易得到減稅待遇(如增值稅減免等)。“已交貨,關稅未付(Del-iveredDutyUnpaid)”就可免除賣方這方面的義務。

      但是,有時負責將貨物運至進口國買方所在地的賣方,希望辦理報關手續(xù)但不付關稅,如果是這樣,DDU術語就應改成“DDU,已報關(Cleared)”。其他D字組術語也可相應改成“DDP,增值稅未付(VATUnpaid)”,“DEQ關稅未付(DutyUnpaid)”。包裝

      9.在大部分情況下,有關各方應事先明確為安全將貨物運至目的地應使用什么包裝。但是,由于賣方包裝貨物的義務將視預定的運輸方式和時期的不同而變化,所以必須規(guī)定賣方有義務按運輸所要求的方式包裝貨物,但僅以合同簽訂時有關運輸?shù)臓顩r已為賣方所知悉者為限(比較1980年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5.1及35.2.b.條,該條規(guī)定貨物,包括包裝,應“適合于訂立合同時明示或默示地通知賣方的任何特定目的,除非情況表明買方并不依賴賣方的技術和判斷力,或者這種依賴對他是不合理的”)。檢驗貨物

      10.在許多情況下買方可能已得到詳細通知可在賣方將貨物交付運輸前或交付運輸時進行檢驗(即所謂裝船前檢驗)。除非合同另有規(guī)定,買方自己必須支付這種為其利益而作出檢驗的費用。但是,如果檢驗是為了使賣方能符合其本國出口貨物的強制性規(guī)定而安排的,則賣方應為此付費。交至承運人指定地點(FCA)

      11.已經(jīng)說過,如果賣方必須將貨物交付給買方指定的承運人才能完成其義務,可以使用FCA術語。如果貨物不是按傳統(tǒng)的越過船舷方式交給船方,則這一條件也可適用于一切海運。毫無疑義,如果要求賣方在船舶抵達前將貨物交給貨物終端站,傳統(tǒng)的FOB術語就不適用。因為此時賣方已無法控制貨物或對貨物的保管發(fā)出指示,但卻必須承擔貨物的風險和費用。

      必須強調(diào),在F字組術語下,賣方必須按買方的指示將貨物交付運輸。因為將由買方簽訂運輸合同并指定船舶。因此,無需在貿(mào)易條件中精確說明賣方應如何把貨物交與承運人。然而,為使貿(mào)易雙方能將FCA術語作為一種“超越一切的”F字組術語,還是對各種不同運輸方式下的習慣交貨方式作出了解釋。

      同樣,對“承運人”下定義可能也是多余的,因為應由買方指示賣方將貨物交與何人運輸。但是,由于承運人及運輸單據(jù)對貿(mào)易雙方至關重要,所以在FCA術語的序言中對“承運人”下了定義。應注意在那段文字中“承運人”不僅是指實際履行運輸?shù)钠髽I(yè),還包括那些只承諾履行運輸或取得履行運輸?shù)钠髽I(yè),只要它們承擔作為貨物承運人的責任。換句話說,“承運人”一詞既包括履約承運人,也包括簽約承運人。鑒于各國運輸行在這方面的地位各有不同,還會依運輸代理業(yè)的慣例而變化,序言中還提醒賣方必須依買方指示將貨物交與運輸行,即使該運輸行拒絕承擔承運人的責任從而不在“承運人”的定義范圍內(nèi)也應如此。C組術語(CFG,CIF,CPT及CIP)

      12.在C組術語下,賣方必須自負費用簽訂一般條件的運輸合同。因此,在有關的術語后還應表明賣方的運輸費用付至何處的地名。在CIF及CIP術語下,賣方還必須辦理保險并付保險費。

      由于劃分費用的地點是在目的地國,C字組術語常常被錯誤地認為是到貨合同,按照到貨合同,在貨物實際抵達約定地點前賣方不能免除其風險及費用。這里必須再次強調(diào),C字組術語與F字組術語其性質是相同的,賣方在裝運國或發(fā)運國履行完合同,因此,C字組的貿(mào)易術語合同與F字組術語合同一樣,屬裝運合同范疇。雖然賣方必須為貨物經(jīng)習慣航線由通常運輸方式運往約定目的地支付運費,但對自貨物交付運輸后發(fā)生的事故引起的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及額外的費用,均應由買方負責。因此,C字組術語與其他任何術語有兩個“關鍵”的不同點,一個用以劃分費用,另一個用以劃分風險。出于這一理由,在上述風險劃分點以后增加賣方在C字組術語下的義務時,就必須特別注意。C字組術語的要旨在于賣方于簽訂運輸合同將貨物交與承運人并在DIF及CIP術語下提供保險后即已正確履行其義務,可免除對任何風險及費用的責任。

      賣方也可以與買方約定在跟單信用證下向銀行提示規(guī)定裝運單據(jù)后取得貨款。如果賣方根據(jù)跟單信用證或按其他方式已獲得貨款而在已裝運或發(fā)運貨物后還要負擔貨物的風險或費用,就會與這種國際貿(mào)易公認的支付方式相抵觸。毫無疑義,賣方必須支付應付予承運人的每一項費用,無論其在裝運前支付或在目的地支付(運費到付),但裝運或發(fā)運后發(fā)生的事故而引起的額外費用除外。

      如果習慣上將貨物運往目的地需簽訂幾個運輸合同,包括在中轉地轉運,賣方就應支付

      第五篇: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1.《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的宗旨和范圍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以下稱Incoterms)的宗旨是為國際貿(mào)易中最普遍使用的貿(mào)易術語提供一套解釋的國際規(guī)則,以避免因各國不同解釋而出現(xiàn)的不確定性,或至少在相當程度上減少這種不確定性。

      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互不了解對方國家的貿(mào)易習慣的情況時常出現(xiàn)。這就會引起誤解、爭議、和訴訟,從而浪費時間和費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際商會(ICC)于1936年首次公布了一套解釋貿(mào)易術語的國際規(guī)則,名為Incoterms 1936,以后又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和1990年,現(xiàn)在則是在2000年版本中做出補充和修訂,以便使這些規(guī)則適應當前國際貿(mào)易實踐的發(fā)展。

      需要強調(diào)的是,Incoterms涵蓋的范圍只限于銷售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中與已售貨物(指“有形的”貨物,不包括“無形的”貨物,如電腦軟件)交貨有關的事項。

      關于Incoterms,看來有兩個非常普遍的特別誤解。一個是常常認為Incoterms適用于運輸合同而不是銷售合同。第二個是人們有時錯誤地以為它規(guī)定了當事人可能希望包含在銷售合同中的所有責任。

      首先,正如ICC一貫強調(diào)的那樣,Incoterms只涉及銷售合同中買賣雙方的關系,而且,只限于一些非常明確的方面。

      對進口商和出口商來講,考慮那些為完成國際銷售所需要的各種合同之間的實際關系當然是非常必要的。完成一筆國際貿(mào)易不僅需要銷售合同,而且需要運輸合同、保險合同和融資合同,而Incoterms只涉及其中的一項合同,即銷售合同。

      雖然如此,當雙方當事人同意使用某一個具體的貿(mào)易術語時,將不可避免地對其他合同產(chǎn)生影響。舉例說明,賣方同意在合同中使用CFR和CIF術語時,他就只能以海運方式履行合同,因為在這兩個術語下他必須向買方提供提單或其他海運單據(jù),而如果使用其他運輸方式,這些要求是無法滿足的。而且,跟單信用證要求的單據(jù)也必然將取決于準備使用的運輸方式。

      其次,Incoterms涉及為當事方設定的若干特定義務,如賣方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或將貨物交運或在目的地交貨的義務,以及當事人雙方之間的風險劃分。

      另外,Incoterms涉及貨物進口和出口清關、貨物包裝的義務,買方受領貨物的義務,以及提供證明各項義務得到完整履行的義務。盡管Incoterms對于銷售合同的執(zhí)行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銷售合同中可能引起的許多問題卻并未涉及,如貨物所有權和其他產(chǎn)權的轉移、違約、違約行為的后果以及某些情況下的免責等。需要強調(diào)的是,Incoterms無意取代那些完整的銷售合同所需訂入的標準條款或商定條款。

      通常,Incoterms不涉及違約的后果或由于各種法律阻礙導致的免責事項,這些問題必須通過銷售合同中的其他條款和適用的法律來解決。

      Incoterms一直主要用于跨國境的貨物銷售交付,因此,它是一套國際商業(yè)術語。然而,有時Incoterms也被用于純粹國內(nèi)市場的貨物銷售合同中。在此情況下,Incoterms中的A2、B2以及任何與進出口有關的條款當然就變成多余了。

      2.為什么需要對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進行修訂?

      連續(xù)修訂Incoterms的主要原因是使其適應當代商業(yè)的實踐。1980年修訂本引入了貨交承運人(現(xiàn)在為FCA)術語,其目的是為了適應在海上運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即交貨點不再是傳統(tǒng)的FOB點(貨物越過船舷),而是在將貨物裝船之前運到陸地上的某一點,在那里將貨物裝入集裝箱,以便經(jīng)由海運或其他運輸方式(即所謂的聯(lián)合或多式運輸)繼續(xù)運輸。

      在1990年的修訂本中,涉及賣方提供交貨憑證義務的條款在當事方同意使用電子方式通訊時,允許用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EDI)訊息替代紙面單據(jù)。毫無疑問,為了使Incoterms更利于實務操作,其草擬和表述一直都在改進。

      3.Incoterms 2000

      在為期兩年的修訂過程中,ICC盡其最大努力通過ICC各國家委員會吸取了各行業(yè)國際貿(mào)易從業(yè)者的意見和建議,完成了修訂稿的多次修改。令人高興的是,在Incoterms的這次修訂期間,ICC從全世界使用者得到的反饋意見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ICC與Incoterms的使用者之間交流的結果產(chǎn)生了Incoterms 2000這個版本,與Incoterms 1990相比看上去變化很小。原因很明顯,即Incoterms當前已得到世界承認,所以ICC決定鞏固Incoterms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的承認,并避免為了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在修訂過程中,ICC盡量保證Incoterms 2000中的語言清楚準確地反映出國際貿(mào)易實務。新的版本在下面兩個方面作出了實質性改變:

      在FAS和DEQ術語下,辦理清關手續(xù)和交納關稅的義務;

      在FCA術語下裝貨和卸貨的義務。

      無論是實質變化還是形式變化都是在對Incoterms的使用者廣泛調(diào)查的基礎上作出的,而且對1990年以來Incoterms專家小組(專門為Incoterms使用者提供額外服務的機構)受到的咨詢意見給予了充分考慮。

      4.在銷售合同中訂入Incoterms

      鑒于Incoterms不時修訂,所以,如果合同當事方意圖在銷售合同中訂入Incoterms時,清楚地指明所引用的Incoterms版本是很重要的。人們很容易忽略這一點,例如當在標準合同或訂貨單中引用了早期版本時,未能引用最新版本,可能會對當事方的意圖是在合同中引用新版本還是早期版本引起糾紛。希望使用Incoterms 2000的商人,應在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該合同受Incoterms 2000的約束。

      5.Incoterms的結構

      1990年,為了便于理解,將所有的術語分為4個基本不同的類型。第一組為“E”組(EX WORKS),指賣方僅在自己的地點為買方備妥貨物;第二組“F”組(FCA、FAS和FOB),指賣方需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承運人;第三組“C”組(CFR、CIF、CPT和CIP),指賣方須訂立運輸合同,但對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裝船和啟運后發(fā)生意外所發(fā)生的額外費用,賣方不承擔責任;第四組“D”組(DAF、DES、DEQ、DDU和DDP),指賣方須承擔把貨物交至目的地國所需的全部費用和風險。下表反映了這種分類方法: 組別

      術語縮寫

      術語英文名稱

      術語中文名稱

      E組 發(fā)貨

      EXW EX works

      工廠交貨(……指定地點)

      F組

      主要運費未付

      FCA Free Carrier

      交至承運人(……指定地點)

      FAS Free Alongside Ship

      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

      FOB Free On Board

      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

      C組

      主要運費已付

      CER 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險加運費付至(……指定目的港)

      CPT Carriage Paid to

      運費付至(……指定目的港)

      CIP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D組

      貨到

      DAF Delivered at Frontier

      邊境交貨(……指定地點)

      DES Delivered EX Ship

      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

      DEQ Delivered EX Quay

      目的港碼頭交貨(……指定目的港)

      DDU Delivered Duty Unpaid

      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

      DDP Delivered Duty Paid

      完稅后交貨(……指定目的地)

      與Incoterms 1990相同,在Incoterms 2000中,所有術語下當事人各自的義務均用10個項目列出,賣方在每一項目中的地位“對應”了買方在同一項目中相應的地位。6.用語說明

      7.賣方的交貨義務

      8.與貨物有關的風險和費用的轉移

      9.術語

      10.“無義務”的表示

      11.Incoterms的變體

      12.港口或特定行業(yè)的習慣做法

      13.買方關于裝運地的選擇權

      14.清關

      15.包裝

      16.貨物檢驗

      17.運輸方式和相應的Incoterms2000術語

      18.推薦使用

      19.提單和電子商務

      20.不可轉讓的運輸單據(jù)替代提單

      21.對承運人給予指示的權利

      22.ICC仲裁

      下載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word格式文檔
      下載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

      相關范文推薦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1 / 3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INCOTERMS 當貿(mào)易雙在洽商交易和訂立買賣合同時,不但要制定價格,數(shù)量,以及商品品性的條款,還要明確交易雙方在貨物交接過程中有關風險,責任和費用......

        13種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

        13種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 一、E組 1:EXW ---工廠交貨(---指定地點)。是指賣方將貨物從工廠(或倉庫)交付給買方,除非另有規(guī)定,賣方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安排的車或船上,也不辦理出口報關......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2010)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2010 全球化經(jīng)濟賦予商業(yè)以空前寬廣途徑通往世界各地市場。貨物得以在更多的國家、大量且種類愈繁地銷售。然而隨著全球貿(mào)易......

        2010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2010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與 2000 版的比較分析 2010年 9 月國際商會已經(jīng)完成了《2010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以下簡稱《2010 年通則》),已于 2011 年 1 月 1 日發(fā)布生......

        2000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EXW 工廠交貨?(指定地點) 是指當賣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的地點(如工場、工廠或倉庫)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時,即完成交貨,賣方不辦理出口清關手續(xù)或將貨物裝......

        淺析《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淺析《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 【摘 要】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勢不可擋,隨著全球交通運輸方式的巨大改變,多式聯(lián)運的蓬勃發(fā)展,大批航線的開通,使得《2 0 0 0 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

        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最新

        《201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2010, 縮寫Incoterms 2010 是國際商會根據(jù)國際貨物貿(mào)易的發(fā)展,對《2000年國際......

        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中文)

        目 錄 F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