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國學講堂】中國歷代國學著作大全集《經(jīng)史子集》盡數(shù)收藏!
【國學講堂】中國歷代國學著作大全集《經(jīng)史子集》盡數(shù)收藏!
1、經(jīng)史子集
經(jīng)史子集,是中國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認為這四類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清乾隆時曾由政府編纂四庫全書,按照經(jīng)史子集分類編輯。據(jù)文津閣藏本,四庫全書收錄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其中:
經(jīng):包括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教條,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學十三經(jīng):《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jīng)》、《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孟子》。專門研究經(jīng)類的學問,成為經(jīng)學。
史:包括各種體裁的歷史、地理和典章制度著作,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十五類。
子:包括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nóng)家、醫(yī)家、天文算法、術數(shù)、藝術、諸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
集:包括歷代作家個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分為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五類。
2、經(jīng)部必讀書:
四書
四書就是《四書集注·朱熹集注》這部書之簡稱。書中內(nèi)容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大學章句序》、《中庸章句序》、《論語序說》、《孟子序說》及朱熹之注解文字?!端臅ⅰぶ祆浼ⅰ分兄八臅?,是朱熹所指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書。四書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編撰時間間隔達一千八百年。
群經(jīng)之首《周易》
《周易》亦稱《易經(jīng)》,簡稱《易》。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和《傳》兩部分。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雙邊關系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并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傳說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斗爭。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是建立在“乾坤一元、陰陽相倚”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guī)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fā)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吨芤住肥侵袊鴤鹘y(tǒng)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音樂上 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 四十首。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賦、比、興?!对娊?jīng)》對后代詩歌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
3、史部必讀書:
前四史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書,即為《史記》、《漢書》、《后漢書》和《三國志》四本書。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的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4、子部必讀書:
道家
《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道經(jīng)》、下篇《德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思想內(nèi)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jīng)之王。另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圣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莊子》
又名《南華經(jīng)》,是道家經(jīng)文,是戰(zhàn)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著,到了漢代道教出現(xiàn)以后,便尊之為《南華經(jīng)》,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多采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法家
《韓非子》
《韓非子》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
韓非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yī)”、“濫竽充數(shù)”、“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墨家
《墨子》
在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墨兩家號稱“顯學”,墨子在當時的聲望與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導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jié)用、節(jié)葬等主張,基本反映了廣大勞動階層的呼聲,因此,墨子又被譽為勞動人民的哲學家。《墨子》就是記載墨翟言論和墨家學派思想資料的總集。
兵家
《孫子兵法》
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chǎn)中的璀璨瑰寶,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xiàn)。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佛家
《心經(jīng)》
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簡稱《般若心經(jīng)》或《心經(jīng)》,是般若經(jīng)系列 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jīng)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jīng)。現(xiàn)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六祖壇經(jīng)》
佛教禪宗典籍,禪宗代表著作之一,簡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是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學術界共同稱之為經(jīng)的禪宗著作。由禪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錄而成。《釋門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似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jīng)錄?,F(xiàn)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jīng)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丙辰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jīng)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壇經(jīng)》十一種。
《金剛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簡稱《金剛經(jīng)》。
最早由后秦鳩摩羅什于弘始四年(402)譯出。以后相繼出現(xiàn)5種譯本,另外,還有藏文、滿文譯本等。此經(jīng)以一實相之理為體,以無住為宗,以斷疑為用,以大乘為教相。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被稱為一經(jīng)之精髓。意 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實,“實相者則是非相”,認為應“遠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對現(xiàn)實世界不執(zhí)著或留戀。由于此經(jīng)以空慧為體,說一切法無我 之理,篇幅適中,不過于浩瀚,也不失之簡略,故歷來弘傳甚盛,特別為惠能以后的禪宗所重。
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指《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四部中國古典小說,是漢語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作品。這四部著作歷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jīng)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
5、集部
《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為清代蘅塘退士所編的唐代詩歌選本,成書時間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全書分為8卷,入選詩篇按詩體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六類,樂府詩附入各體之后。原本是為了兒童開蒙而選編的一個“家塾課本”,現(xiàn)已成為流傳最廣、讀者最多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的命名,是沿襲“詩三百”的說法?!叭偈住笔莻€概數(shù),實際上本書一共收錄了310篇詩作。
《宋詞三百首》
是最流行的宋詞選本,有多個版本,宋詞選本中,朱孝臧的《宋詞三百首》,數(shù)量適中,而內(nèi)容旨渾成為主,亦較精粹,大抵宋詞專家及其代表作品俱已收錄,尤以周邦彥、姜夔、吳文英一派作品選錄較多;亦廣泛采集,不棄遺珠,不失為一部較為精到的選本。
《元曲三百首》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xiàn)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diào)”。
四大古典名戲
《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
第二篇:國學講堂教案
國學講堂——兒童詩欣賞
教學目標:
1、通過國學賞析課,學習古詩的韻律性,趣味性。
2、朗讀、背誦古詩,感受祖國的豐富的語言美和韻律美。
3、培養(yǎng)學生學古詩,愛古詩的情感。學情分析:
學生為四年級學生,對于年齡小,古詩賞析能力較差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讀詩,悟詩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1、感受古詩的語言美,韻律美。
2、體會詩中獨特的動態(tài)美,韻律美了解詩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賞析古詩的能力。
導入:出示“好”字,這是什么字?還讀什么?組詞:喜好愛好。今天,我們就用“好”字,欣賞幾首兒童詩。授課:
1、好玩篇:《村居》、《宿新徐公店》。
2、學習:《村居》。鄉(xiāng)村四月,萬物復蘇,看,放學的孩子們在干什么呢?看視頻,理解詩意。
3、讀詩歌,讀出韻律美。
4、前兩行詩句描寫了什么?(小草、黃鶯、楊柳)描寫了景色的靜態(tài)美。后兩行詩句描寫了什么?(放紙鳶)
(“忙”字寫出了鄉(xiāng)村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的情景。)
5、總結:這首詩由動到靜是兒童的特點,請同學大聲朗讀。
6、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7、輪讀,比賽背誦。
三|、1、好學篇:《小兒垂釣》、《四時田園雜興》
2、學習《小兒垂釣》。背誦,并說詩意。
3、從一、二兩行詩中你看出了什么?(側坐、草映身,看出孩子愛模仿的天性。)
4、從三、四行詩句你讀出了什么?
(遙招手、不應人看出兒童專注、可愛的樣子。)
5、總結:抓住孩子的動作表現(xiàn)孩子的專注。朗讀,體悟。想想孩子釣到魚了嗎?
6、用抓住孩子的動作、神態(tài)的方法學習《四時田園雜興》
7、輪讀,賽背。
四、好客篇:《回鄉(xiāng)偶書》、《溪居即事》
1、看視頻,你看懂了什么?詩人賀知章在外五十多年,八十多歲告老還鄉(xiāng),當他回到家鄉(xiāng)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2、讀第一二行詩句,哪些地方看出
作者年老了?(鬢毛衰)為下文做出鋪墊。
3、三四行詩句中,孩子好奇地說什么?(抓住笑、問看出孩子彬彬有禮、天真的天性。)
4、演一演:孩子與作者對話的情景,體會詩情。
5、總結:好客詩抓住兒童的神態(tài)、語言表現(xiàn)兒童彬彬有禮的天性。
6、用同樣的方法學下一首古詩《溪居即事》。
7、背詩,賽背。
五、總結:通過學習三種意境的兒童故事,你體會到了詩歌的什么美?(兒童古詩具有動態(tài)美、童趣美、節(jié)
奏美、意境美……這正是兒童古詩的魅力所在。希望同學們學古詩,愛古詩,在古詩中挖掘更多的寶藏!)
六、拓展: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所見》、《稚子弄冰》、《與小女》……
第三篇:國學講堂廣播稿
國學講堂廣播稿1
國學小講堂這個節(jié)目主要展示了“國學”情境,教授“漢文化”、“國粹”,融會學習性、娛樂性、互動參與性為一體,以“角色帶入”的方式,本著“化繁為簡,寓教于樂”的宗旨,用幽默的語言,新穎的表現(xiàn)手法,靈活的互動形式,加上主持人曉陽老師與兩個卡通人物咕拉拉和咚逗逗之間的各種有趣的對話,將原本比較枯燥的《三字經(jīng)》、《千字文》、《論語》等國學內(nèi)容,變得通俗易懂、好玩有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曉陽老師還會講很多關于美德的小故事,在我看過的那么多故事中,最讓我受教育的還是這個“學無止境”的故事了。故事內(nèi)容是這樣的:
從前有—個小和尚,他很想做出一番修為, 于是,他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懇求師父收他為弟子。兩年后,小和尚自以為學到了很多東西,便不想再跟高僧參禪拜佛了,向高僧告辭后就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并沒有阻攔小和尚下山,而是通過一個試驗來告訴小和尚學無止境的道理,小和尚明白了師父的一片苦心,愧疚地請求師父原諒他的'無知。在聽了這個故事后,我的心情像起伏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不也像小和尚這樣嗎?有一次,老師正在講解新課,我不耐煩地想,怎么那么簡單啊,算了,不聽了,反正我都會了。于是便拿畫紙來畫畫,老師講的內(nèi)容,我一個也沒聽進去。結果,第二天考試可想而知……直至今天,我才真正明白:學業(yè)上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
國學講堂廣播稿2
乙:今天我們來賞析李清照的兩首古詩,都為《如夢令》
甲:學習李清照的詩,當然要了解李清照了。李清照是北宋禮部員外郎李格非之女,早年的李清照是活潑的、幸福的,聰穎高雅
乙:中年的李清照是憂傷的、離愁的、多情的。李清照45歲那一年,是人生的轉折,金兵已入侵北宋兩年,她和趙明誠住了的山東青州府已失陷,家藏十余屋的書畫古器被焚,徽、欽二帝被俘,高宗在南京即位。趙明誠南下江寧任職,李清照南遷。第二年趙明誠病故,李清照帶著丈夫的遺物在戰(zhàn)亂中奔逃。下面大家請聽我們?yōu)榇蠹依首x一遍。
甲: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乙: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于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甲: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后一個“卷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于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乙: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下面我們再來一起賞析第二首乙: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甲: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yōu)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
乙: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甲: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乙:今天的廣播就到這里了。同學們我們下期再見!
合:再見
國學講堂廣播稿3
下面,進入《國學小講堂》!本期《國學小講堂》是我們的第一堂課。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弟子規(guī)》。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弟子規(guī)》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弟子規(guī)》是一本只有1080字的小冊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規(guī)》中,它們有明確的'行為規(guī)范。
《弟子規(guī)》的作者是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他在研究《大學》、《中庸》的領域里,頗有建樹,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學者。他創(chuàng)辦了一所學校,叫敦復齋。后來,他根據(jù)傳統(tǒng)對蒙童規(guī)范方面的要求,結合自己多年的教書實踐,寫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啟蒙孩子的書,叫《訓蒙文》。據(jù)傳,后來有一位叫賈存仁的學者在《訓蒙文》的基礎上進行修定,并把書名改為《弟子規(guī)》,也就是我們今后幾期將要誦讀和學習的國學經(jīng)典。
國學講堂廣播稿4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guī)淼难葜v叫做《青春·理想》。
我們,撇下無知迎來了屬于我們的青春。青春,讓我們肆無忌憚,暢然釋懷,體味風那樣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為青春賦予我們的是生命的巔峰,我們無須成熟,我們不再無知,我們唯有執(zhí)著。
人生是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燈,失去了這燈的作用,就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理想,才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爾斯泰將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輩子的理想,一個階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個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理想。當你聽到這里,同學們,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麗,卻短暫。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在這一時期,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每個人主宰著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說過:“夢里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校園廣播稿國學小學校園廣播稿國學小學?!彼蜗蟮馗嬖V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躺在夢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
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大膽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著等待新的開始,如果不僅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jīng)擁有的也會失去。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正在夢幻的理想中彷徨呢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那些無志之人的“志”,就是美夢,就是所謂的`“理想”,他們把自己的藍圖構畫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罷了。同學們,你是立長志之人,還是常立志之人呢?最后我想用梁啟超的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弊屛覀?yōu)⒁宦泛顾?,飲一路風塵,嚼一跟艱辛,讓青春在紅旗下繼續(xù)燃燒;愿每一位青年都懷抱著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放飛理想——希望的萌動
我們每個人都從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著一條河流逆勇而上。
年少時,我們都曾有過一些美妙、綺麗而又略顯天真和不切實際的幻想,就像河流邊那些五光十色的鵝卵石。我們都曾陶醉于那些絢麗的顏色中。漸漸地,我們長大了,目光由腳邊的鵝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頭,屹立著一座雄偉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們把它稱之為——理想。一個最美的字眼!理想,包含著我們對未來的向往,對未來的希望,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金色的童年,沉淀著兒時的快樂、沉淀著淡淡的稻香。就像陳年的女兒紅,愈久愈香,愈久愈讓人不滿足于回味。小時侯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媽媽能多給我買些玩具和好吃的?,F(xiàn)在看來,才覺得兒時的我多么的天真。長大后,才漸漸地明白:“理想,不在于一朵嬌嫩的鮮花,需要我們渴望的目光去滋潤,更需要我們用真摯的心靈去呵護?!?/p>
的確,每個人都有理想,但要讓這美好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關鍵還要看自己在失敗中振作,在振作中奮發(fā),在奮發(fā)中取勝,這才是我們要的精神。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塌實的學習,一定會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當然,理想也是一股動力,推動著我們前進用不氣餒。讓我們?yōu)槔硐氩迳铣岚?,讓我們一起放飛自己的理想!
令人神往。我們把它稱之為——理想。一個最美的字眼!理想,包含著我們對未來的向往,對未來的希望,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金色的童年,沉淀著兒時的快樂、沉淀著淡淡的稻香。就像陳年的女兒紅,愈久愈香,愈久愈讓人不滿足于回味。小時侯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爸爸媽媽能多給我買些玩具和好吃的。現(xiàn)在看來,才覺得兒時的我多么的天真。長大后,才漸漸地明白:“理想,不在于一朵嬌嫩的鮮花,需要我們渴望的目光去滋潤,更需要我們用真摯的心靈去呵護?!?/p>
第四篇:國學小講堂教學計劃
國學小講堂2016-2017第二學年教學計劃
何晶
為了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豐富課余文化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個方面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健康花城小學成為學生真正成長的搖籃,使我校的興趣小組能得到不斷深入發(fā)展。特開設國學小講堂,共招收3-4年級學生36人。
一、活動目的
1、在學習中培養(yǎng)興趣,在社團活動中學習國學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推陳出新的素養(yǎng)。
3、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活動時間及地點
1、時間:每周三下午第三節(jié)課
2、地點:三二班教室
三、活動形式及內(nèi)容
社團活動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課堂教學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又可以完全脫離課堂教學,它可以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也可以進行一些課本學不到的東西。社團活動的形式機動靈活、多種多樣。
1、開展趣味小課堂。
我們的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為“書生型”,缺乏動腦思考的能力,學生自己可能對于國學常識有所了解,但只是知道點兒皮毛,不能深入理解,與實際建立聯(lián)系。趣味講堂上,我會換另外一種方式上課,突出趣味點,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講。
2、開展學生講故事活動。
社團活動將學生以班級分為六個小組,每個組每周一人上臺講歷史故事,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給了孩子更多的機會來展現(xiàn)自己。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具體的知識,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講故事中鍛煉了學生,成功地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3、開展戶外表演活動。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會在合適的時候編排一些經(jīng)典的歷史劇,歷史重現(xiàn)不僅會讓孩子對故事情節(jié)更加的加深印象并且可以激發(fā)孩子的表現(xiàn)欲。
4、抓好宣傳活動。
鼓勵學生自己通過讀歷史來積累知識,常作筆記、并分享。每節(jié)課后回家和家長做以互動,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分享自己在社團課上的收獲。
四、評價、成果展示
1、每次上課前讓學生簽名,課前課中課后都有獎勵貼,獎勵貼可以換禮品。在學期中、結束時,對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
2、編排節(jié)目爭取六一展演名額。
五、具體實施內(nèi)容
周次 內(nèi)容
第一周 新學年開學,學生報名注冊
第二周 組建興趣小組、確定授課教師及社團活動對象 第三周 熟悉了解學生、選班干部。第四周 三綱五常 第五周 三從四德
第六周 “六藝”指的是什么 第七周 五大圣人都有誰
第八周 儒家經(jīng)典中“三禮”指的是哪“三禮” 第九周 “五行”指的是什么 第十周 “雜家”是怎樣形成的 第十一周 茶文化 第十二周 酒的來歷 第十三周 漢字文明 第十四周 古典樂器欣賞 第十五周 漢服文化 第十六周 圍棋的奧秘
第十七周 古代官員的“品、級”是怎么回事 第十八周 古人的鞋是什么樣的 第十九周 古代刑罰 第二十周 民俗禮儀 第二十一周 考試
第五篇:小學生德育故事國學講堂
“財物輕,怨何生”,人有孝心,有兄弟的這一份情義,他會輕利、輕財,重道義,把錢財物件看輕了,怨恨的心又從哪里生呢?“言語忍,忿自泯”,能夠忍住脾氣,言語能忍的話,對方就不會煩惱,在言語當中尊重對方,互相怨恨的心就不會有了?!竟适隆恐亓x輕財
卜式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賢士,原式西漢河南郡(今河南溫縣)人,是孔子的門生----戰(zhàn)國時著名文學家卜子夏的七世孫,自幼家境貧寒。上不起學,與弟弟種田牧畜為業(yè)。他對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顧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財產(chǎn)都讓給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頭羊,后來繁殖到上千頭,他買了房屋,置辦了土地。而這時弟弟因經(jīng)營不善而破產(chǎn),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財產(chǎn)分了一半給弟弟。卜式不僅不貪圖財物,而且為了照顧弟弟,還把自己的財產(chǎn)讓給弟弟,這一行為感動了當時的人,大家都說他是個重親情、不愛財?shù)木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