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色列王大衛(wèi)歷史故事
根據(jù)《圣經(jīng)》故事記載,遠古時候,以色列還沒有國家,由土師治理部落里的事。土師撒母耳在年紀老邁的時候,應以色列長老們的要求,給百姓立了一個王。這個王就是他的兒子掃羅。以色列國從此建立。
但是不久撒母耳就厭棄掃羅,后悔立他為以色列王。上帝耶和華對撒母耳說:你既然厭棄掃羅作為以色列王,那就不要再為他悲傷難過了?,F(xiàn)在你將膏油盛滿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為我要在他的眾子之中,選定一個作王的。
于是撒母耳來到猶大伯利恒,請耶西及其眾子吃祭肉。耶西叫他的7個兒子都從撒母耳面前經(jīng)過,撒母耳一個也沒有看中。
撒母耳問耶西說:你的兒子都在這里么?
耶西回答說:還有一個小的,他是牧羊的娃娃。
撒母耳問耶西說:你打發(fā)人把他叫來,他若不來,我們今天就不坐席。
于是耶西打發(fā)人把小兒子叫來了。他是個牧童,名字叫大衛(wèi)。只見他紅光滿面,眉清目秀,容貌俊美。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就是他,你起來膏他吧!
于是撒母耳就用角里的膏油,膏了大衛(wèi)。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wèi)。膏完大衛(wèi)后,撒母耳就起身回拉瑪去了。
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有惡魔從耶和華那里來擾亂他。掃羅的臣仆向他獻計說:現(xiàn)在有惡魔從上帝那里來擾亂你,我主應該找一個善于彈琴的人來,為我主用手彈琴驅(qū)魔。
聽說猶大伯利恒有一個牧童善于彈琴,掃羅就派人去把他找來,這牧童就是大衛(wèi)。掃羅一見就很喜歡他,叫他彈琴驅(qū)魔。掃羅聽見琴聲,就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此后大衛(wèi)有時侍立在掃羅面前,有時回伯利恒他父親那里牧羊。
掃羅常常率領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爭戰(zhàn)。這一次以色列人在以拉谷安營,非利士人在以弗大憫安營,雙方隔著一片山谷擺斤了陣勢。非利士人中有一員猛將名叫歌利亞,來到以色列陣前挑戰(zhàn),他高聲叫道:你們出來擺隊伍干什么呢?是要打非利士人么?難道我就不是非利士人么?你們怎么不打呀?你們不是掃羅的仆人嘛,可以從你們中間選出一個人來,叫他到我這里來。如果他敢和我戰(zhàn)斗,把我殺死,我們就做你們的仆人。如果我勝了他,把他殺死,你們就做我們的仆人,服侍我們。
歌利亞天天出來罵陣,罵得以色列人個個膽顫心驚,聽見那人百般辱罵以色列人,大衛(wèi)不由得問身邊的人:這未受割禮的人是誰呢?旁邊的人告訴大衛(wèi)說,他叫歌利亞,他在這里一連罵了40天了,誰也不敢應戰(zhàn)。
大衛(wèi)繼續(xù)問旁邊的人:如果有人出去和他打呢,打贏了,會有什么好處呢?
那人對大衛(wèi)說:那好處可就大啦,無論是誰,只要把歌利亞殺掉,國王必有重賞,免除他家納糧當差,說不定還會把公主配給他呢
大衛(wèi)于是去見掃羅王,請求和歌利亞決戰(zhàn)。掃羅王見他小小年紀,認為他口出狂言。大衛(wèi)說他給父親放羊,有時來了獅子,來了熊,他都將它們打死,何況一個歌利亞呢。掃羅王聽見這樣的豪言壯語,便動了心。他對大衛(wèi)說:好吧,你可以出去戰(zhàn)斗,愿上帝與你同在!
大衛(wèi)勇敢機智地和歌利亞交戰(zhàn),終于殺死了他,還割取了他的頭顱??匆娪憫?zhàn)的勇士死了,非利士人潰散逃跑,以色列人吶喊著,追殺過去,一直追殺到迦特和以革倫城門。被殺的非利士人七零八落地倒在路上。
大衛(wèi)提著歌利亞的人頭來見掃羅,眾百姓和臣仆們無不喜悅。其中最喜悅的就是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他愛大衛(wèi)如同自己的生命,由此兩人結為盟兄弟。
第二篇:約翰王歷史故事
公元12世紀50年代,英國國王亨利二世開創(chuàng)了安茹王朝。亨利二世不僅是英格蘭的君王,而且還統(tǒng)治著法蘭西的三分之一土地。亨利二世有3個兒子:獅心王理查、布列塔尼公爵吉弗雷和約翰。
亨利二世死后,獅心王理查繼承了王位。理查當了10年國王,但只在英國待了6個月,他一生都在打仗,是個可惡的壞國王。理查在一次侵略戰(zhàn)爭中負傷死去了。理查沒有后代,他的弟弟吉弗雷早已死去,但他有一個兒子亞瑟,理查另一個弟弟約翰,因是父王的妃子生的,沒有資格繼承王位。按規(guī)定,只有亞瑟是王位當然的繼承人。
但是,雄心勃勃的約翰乘機登上了國王寶座,并得到了英格蘭和法蘭西部分英占州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一些州府卻都擁立亞瑟當國王。法國國王腓力普也挺身而出,支持亞瑟。這并不是出于什么正義感,而是他認為,亞瑟這個溫和的少年,比起那個陰險殘忍的約翰,是一個放心的鄰居。在亞瑟的母親康斯丹絲的請求下,法王腓力普裝出一副主持正義的樣子,派遣使臣來要求約翰放棄王位。
約翰拒絕放棄王位。法王的使臣用戰(zhàn)爭相威脅,誰知約翰不買賬,說要用戰(zhàn)爭對付戰(zhàn)爭,流血對付流血。約翰說到做到,法王的使臣剛渡過英吉利海峽回到法國,約翰已率領軍隊跟在他后面來了。
約翰王率領的英軍兵臨城下。隨軍出征的還有皇太后艾利諾。替約翰王打先鋒的一員大將名叫??挡㈢鳎斢庐惓?,他是獅心王理查的私生子,算起來應是約翰王的同父異母兄弟。??挡⒌狎T馬在城門下挑戰(zhàn),城頭上,坐著法王胖力普和亞瑟母子。英皇太后艾利諾也親自出馬,勸亞瑟投降。亞瑟的母親故意取笑說:去吧,亞瑟,你祖母會賞給你一顆梅子吃呢!你叔叔約翰會給你戴上王冠城門開了,法王腓力普手下一位名叫利滇摩斯的大將,騎馬出來迎戰(zhàn)。
兩軍擂起戰(zhàn)鼓。利滇摩斯腰里勒著塊獅子皮。福康勃立琪認出此人就是用箭射殺獅心王的家伙,而且又用獅子皮辱沒父王死后的名聲,今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于是拔劍策馬向利琪摩斯刺去。二人大戰(zhàn)了幾十個回合,??挡㈢魈摶我粍Γ髂λ瓜蚯耙辉?,被福康勃立滇刺中胳膊,跌下馬來。英軍步兵沖上前來,乘勢割下了利琪摩斯的首級。
法軍大敗,棄城而逃。小亞瑟也被人捉住了。約翰王把小亞瑟交給了侍從長赫伯特,由他看守起來。
亞瑟被他的叔叔約翰王俘虜后,他的母親康斯丹絲傷心極了,終日哭哭啼啼,時刻擔心著兒子的安危。她知道,只要亞瑟活著,約翰就不可能有安穩(wěn)日子過。不出康斯丹絲所料,約翰王剛把手下大將福康勃立琪派往英格蘭,就把負責看守亞瑟的赫伯特叫去了。約翰王對赫伯特說:轉(zhuǎn)過你的眼去,你瞧瞧亞瑟那孩子。我告訴你,他是擋在我路上的一條蛇。無論我的腳踏到什么地方,他總是橫臥在我的前面。你是他的監(jiān)守人,你懂得我的意思嗎?赫伯特說:我一定盡力監(jiān)守他,不讓他得罪陛下。約翰在屋里來回踱著步子,咕噥著,像是自言自語他說了一個死字。赫伯特聽到了,卻故裝糊涂地問:陛下說什么?約翰眼睛沒有看他,又說了一句:一個墳墓。赫伯特連忙躬腰說:是,陛下,他不會留著活命。就這樣,赫伯特帶著由他監(jiān)管的亞瑟到了英國。約翰王又下了一道圣旨:用火紅的烙鐵把亞瑟的眼睛燙瞎!當行刑的可怕時刻來到時,赫伯特叫劊子手們?nèi)グ牙予F燒熱,站在帷幕后面。當他派人去喚那孩子時,心里想到這件殘酷的勾當,他自己也難過得掉淚了。因為小亞瑟天性善良而又單純,這一段時間相處,他已把赫伯特當做自己的親人了。赫伯特那粗野的天性已受到這孩子一片純情的感化,因為這孩子既不會傷害任何人,也不明白為什么有人會傷害他。
第三篇:大衛(wèi)背后的故事
《大衛(wèi)》背后的故事
今天,張校長和孫主任來我班聽了一節(jié)語文課。我講的是神話故事《大衛(wèi)》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
應該說在講這節(jié)課之前,我是作了充分的準備的,在反復研讀教材及參考書后,依據(jù)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我確定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是:1.大衛(wèi)為什么要和歌利亞交戰(zhàn)?2.歌利亞是個怎樣的人?3.面對歌利亞,大衛(wèi)是怎么說的?又是怎樣做的?從中你能體會到大衛(wèi)怎樣的性格特點?4.歌利亞和大衛(wèi)的性格特點我們是通過什么體會到的?本文的寫作方法有什么特點?課前我把這些問題以預習提綱的形式發(fā)給了學生,早自習的時候我也檢查了他們的預習情況,大部分學生預習的很好,只有極個別的同學準備不是很充分。今天的課堂上,孩子們也能有理有據(jù)的說出自己的觀點,能抓住關鍵詞和重點語句來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孩子們也能積極的去探討別人提出來的問題。整節(jié)課應該算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不知為什么,總覺得孩子們讀文的時候找不到感覺,沒有讀出應有的激情。這成了本節(jié)課小小的遺憾。
第三節(jié)課的時候,張校長和孫主任幫我對本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問題做了分析,令我茅塞頓開。張校長說:“孩子們之所以讀文讀不出感情,就說明他們對人物性格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本節(jié)課兩個人物的特點很明顯,歌利亞是高大兇猛的,而大衛(wèi)只是一個少年,兩個在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別??梢宰寣W生通過對比來體會兩人相差的懸殊。然后再去理解大衛(wèi)要戰(zhàn)勝歌利亞所面臨的困難。進而再體會大衛(wèi)的性格特點,這樣學生可以就會感受深刻一些,讀文也會更有感情。”孫主任也說:“歌利亞的外貌描寫也很有特點,應該讓學生在明白描寫方法后熟讀成誦,達到積累的目的?!甭犃怂齻兊慕ㄗh,我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反思我的備課,確實有不周之處,無論是在人物形象還是描寫方法上,我都把大衛(wèi)這個英雄形象做為重點讓學生去體會,而忽視了歌利亞這個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也沒想到讓學生通過對比去體會??磥?,被聽課真的不是壞事??!
經(jīng)過幾節(jié)課的思考,第八節(jié)課,我迫不及待的在班里又將這一部分和孩子們重新交流了一遍。我先是讓孩子們看書中的插圖并根據(jù)文中的介紹把歌利亞和大衛(wèi)這兩個人對比去看,孩子們得出無論是從外形上還是功力上,大衛(wèi)都不是歌利亞的對手。在他們介紹的時候歌利亞的外形描寫也就理所當然為他們所熟悉,學生們輕松的就背了下來,達到了積累的目的。接下來,我趁熱打鐵,馬上又問道:“既然相差這么懸殊,那大衛(wèi)取勝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個問題一拋出去,學生們的思維立即活躍了起來。有的說是因為自信,有的說是因為愛國才有了這么大的勇氣,有的說他戰(zhàn)前做了充足的準備,更讓我驚喜的是我班王璐瑤的答案,她說那是大衛(wèi)智慧的體現(xiàn),硬拼是一定不行的,所以大衛(wèi)選擇了攻擊歌利亞的要害部位——頭部,所以取得了勝利。順著她的思路,孩子們也說出了,正義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等等。孩子們的思維活躍了,理解也更透徹了,讀文自然也是讓人欣喜的。分角色讀大衛(wèi)和歌利亞的對話時,甚至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火藥味??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感到無比的欣慰。
感謝我的領導,能給我中肯的建議,讓我不斷的進步;感謝我的孩子們,能和我共同學習,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
第四篇:王杰智告官的歷史故事
一天乾隆皇帝在午門散步,見午門至正陽門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處已磨損得坑坑洼洼,覺得有失皇家體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珅承辦此事,讓他造出預算,限兩月之內(nèi)竣工。和珅得皇上寵信,貪婪成性,他奉旨之后非常高興,覺得又得了個發(fā)財?shù)牧紮C。三天后早朝時,和珅奏報皇上:皇上,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必須全部換新。由于所需石料要從數(shù)百里外的房山采辦,石匠精雕細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從緊開支,至少也需白銀一百萬兩。乾隆皇帝二話沒說,立即照準。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將御道兩旁用草苫遮住,數(shù)百匠人叮叮當當?shù)厝找垢闪似饋怼=Y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誰知過了沒幾天,此事的底細被王杰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原來和珅根本沒有去房山采辦石料,只是將原來的石塊撬起來,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鋪上便跟新的一樣。因此,工期縮短,成本又省,總共只花了一萬兩銀子。
第二天上早朝時,王杰待大家進太和殿后,飛快地將身上的朝服脫下,反過來套上,然后悄悄跟了進去。這一細節(jié)很快被和珅發(fā)現(xiàn)了。因當時明文規(guī)定:上朝時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災樂禍地說:王大人,你今天怎么了?和珅這么一咋呼,群臣見了都為王杰捏了一把冷汗。奇怪的是,那王杰卻低著頭置若罔聞。乾隆皇帝也用責備的語氣問:王愛卿,你怎么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王杰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進來,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fā)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
王杰話音一落,剛才正趾高氣揚的和珅,頓時像矮了一截,臉色大變。什么?你說這御道是翻個面鋪的。乾隆皇帝一聽,連忙追問,王愛卿,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細細奏來。王杰大步向前,伏地奏道:萬歲,此事為臣偶然聽說,并已去現(xiàn)場查勘。不過,還是請皇上先問和大人為妙。乾隆皇帝暗吃一驚,便問和珅:你還不實說?
和珅見東窗事發(fā),再也無法隱瞞,忙跪倒在地,說:為微該死,確實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將原有的石塊翻轉(zhuǎn)過來雕刻了一下,重新鋪上。說完光是拚命叩頭,再也答不出話來。
第五篇:王中之王亞歷山大的歷史故事
1812年6月,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和他的隨從人員們冒著悶熱的天氣到達了維爾納。他這次出巡的公開意圖是檢閱部隊和進行軍事演習,但實際上,無論是俄國人還是法國人,都知道亞歷山大是為了對付拿破侖才來的。
這時,法國皇帝拿破侖和他的大軍,就在幾英里外的涅曼河對岸安營扎寨。
眼看一場大戰(zhàn)就要發(fā)生,可沙皇身邊的將軍們?nèi)栽跒椴扇∈裁磻?zhàn)略應敵爭論不休。法爾將軍主張兵分兩路,一路由托里將軍指揮,準備在德里薩附近利用鞏固的陣地與法軍作戰(zhàn);一路由巴格拉吉昂親王率領,負責偷襲擾亂敵人的后方。然而,阿拉克契耶夫和托里將軍強烈反對法爾將軍的理論,認為這將給俄國帶來一場大災難。還有人建議沙皇收回指揮權,直接指揮這場戰(zhàn)爭。另外一些人,其中包括亞歷山大沙皇的弟弟康斯但丁大公,則主張盡早同拿破侖簽訂和平條約,以避免這場戰(zhàn)爭,他們認為,拿破侖已經(jīng)打敗了歐洲所有的強國,俄國也不會是他的對手。
亞歷山大沙皇把圓滑的外交手腕也用到了國內(nèi)事務上,他故意遲遲不做出決定,讓人們每天在他周圍爆發(fā)新的爭吵,而他卻耐心地聽取每個人的意見,把有益的部分汲取進他逐漸形成的計劃中。
亞歷山大的計劃有一個基本點,那就是一定要誘使拿破侖發(fā)起進攻,這樣,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的責任就落到拿破侖的頭上去了。因此,法國使者納爾蓬將軍在沙皇這里受到了盛情的接待,但是沙皇的答復態(tài)度卻很強硬,他說,沙皇并不希望流血,不過,也決不會同意有損于俄國尊嚴的任何事情。沙皇強調(diào)說:即使歐洲的全部刺刀都集中到俄國邊境上來,也動搖不了我的決心!法國使者回去了。接連幾天里,俄國邊境上一點動靜都沒有。法國人和俄國人都在做最后的等待。大家都明白,這已是戰(zhàn)爭之前預兆不祥的沉寂了。
6月24日晚上,亞歷山大正在參加一個宴會,這時,他的警察頭子巴拉曉夫擠過人群,走到沙皇身邊,悄悄地告訴他,法國大軍的先頭部隊已經(jīng)渡過了涅曼河,進入了俄國境內(nèi)!亞歷山大沙皇臉色蒼白地站了起來,什么也沒說,就離開了宴會廳。接著,他的將軍們也一個個被叫走了。
這時,涅曼河上已經(jīng)架起了3座浮橋,50萬法國大軍正在渡河。當法國皇帝拿破侖騎馬踏上俄國領土的瞬間,他的士兵們爆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歡呼聲。
拿破侖決心把俄國從地圖上抹掉。
但是,法軍在俄國境內(nèi)接連行進了幾個小時,卻沒有見到俄國的一兵一卒。這一帶全是荒涼的沙漠,既沒有可供牲口放牧的草場,更沒有能讓皇帝和士兵們休息的房子。法軍無法停留,只得繼續(xù)緩慢地向維爾納前進。他們確信,沙皇將在那里同他們決戰(zhàn)。然而,當他們抵達維爾納時,才發(fā)現(xiàn)俄國人又已經(jīng)撤退了。
法軍的先頭部隊一直挺進到里貢迪村,才遇上了沙皇的使臣巴拉曉大。
他向拿破侖遞交了亞歷山大沙皇的抗議書,抗議法國皇帝對俄國不宣而戰(zhàn)的侵略行為。拿破侖向這位使臣大發(fā)雷霆,巴拉曉夫卻雙眼瞪著地面,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的沉默使拿破侖更加怒不可遏。拿破侖突然叫道:哪條道路通往莫斯科?巴拉曉夫抬起頭來,毫無表情他說:我想,法國人一定也知道那句占老的成語:條條大路通羅馬。要到莫斯科去,你喜歡走哪條路就走哪條路。
當年查理十二世走的是波爾塔瓦那條路。拿破侖懂得他的意思。100年前,瑞典國玉查理十二世就是在波爾塔瓦城下被彼得大帝打敗的。他強壓住心頭的怒火,把巴拉曉夫趕回了俄軍陣地。
按照預訂的計劃,亞歷山大和托里將軍率領俄軍主力在向德里薩陣地撤退。而巴格拉吉昂親王率領一支4萬5千人的部隊則守候在伏爾希尼亞州,等機會襲擊法國的后方。一路上,俄軍焚燒莊稼,毀滅村莊,填平水井,殺盡牲畜,趕走老百姓,什么東西也不留給入侵者。亞歷山大沙皇說:留給法國軍隊的將是一片荒蕪,既無植物,也無動物。法國軍隊決不可能從俄國的土地上取得給養(yǎng)!如果有必要,他寧愿毀掉整個俄國,也不會把一粒小麥或者一堵完整的墻留給侵略者!托里將軍是一個倔強而又謹慎的人,他不住地勸沙皇放棄法爾將軍的計劃。他認為拿破侖決不會盲目地去進攻德里薩,而讓巴格拉吉昂從后面包圍他。拿破侖一定會先去消滅巴格拉吉昂的軍隊,然后再來追擊俄軍主力。托里將軍希望沙皇馬上下令讓巴格拉吉昂將軍前來與主力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