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山中訪友教案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
1、山中訪友
班 級:六(1)班 教 師:萬玲 第 二 周 星 期二 第3節(jié)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
教學方法:引導(dǎo)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懸念,揭示課題
1、同學們平時都有哪些朋友?你會去探訪你的好朋友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篇跟朋友有關(guān)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
3、出示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4、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探訪他的好朋友。
(二)、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nèi)容。
2、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匯報好詞,集體品讀。
清爽 吟誦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奧秘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 別有深意 誰來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三)、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1、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心情好;高興)
2、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2)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3)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1)讀讀這句話,從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滿懷”是什么意思?與上一句的“滿懷”意思一樣嗎?平時還可以說什么東西是滿懷的?用“滿懷 ______”練習說話。
(2)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朗讀這句話。
(四)、再讀課文,捕獲感知
1、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出門訪友。請同學們再自由地、放聲地讀讀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2、交流討論。(友好的;他們是真朋摯友;作者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在與他的朋友在交流;他們之間感情很真摯……)
(五)、精讀課文,感悟深情
1、請同學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2、交流同學們劃出的句子。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地寫出石橋的古老滄桑,暗示了古橋所發(fā)揮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對于古橋的一片情深)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3)談?wù)勀銓Α皻q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作業(yè)安排:
學困生:抄寫詞語。其他學生:
1、抄寫詞語。
2、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背誦。
板書設(shè)計:
1、山中訪友
古橋——老朋友 樹——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云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
1、山中訪友
班 級:六(1)班 教 師:萬玲 第 二 周 星 期三 第2節(jié)
第 二課 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2、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教學方法:引導(dǎo)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去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橋。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入深山去探望我們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見,感受情意
1、除了“古橋”這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2、交流探究,品評賞讀 有側(cè)重地品析下列語句。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1)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朗讀來加深自己的體會。(2)有感情地朗讀。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1)默讀,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2)同桌互讀,交流對這段話的體會。(3)指名匯報對這段話的理解。(豐富的想象;寫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
(3)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
(4)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5)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 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6)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1)細讀,思考: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lián)想到了什么?
(2)引導(dǎo)討論:作者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shù)膸r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1)默讀,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
(2)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3)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4)齊讀一遍。
(三)、作別朋友,臨行寄語
1、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交流發(fā)現(xiàn)。(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應(yīng)等。)
2、帶著“好心情”,有感情地讀課文。
(四)、升華感情,背誦結(jié)課
1、通讀全文,交流: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作業(yè)安排:
學困生:抄寫詞語;家作1、2題 其他學生:
1、家作第一課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
板書設(shè)計:
第二篇:《山中訪友》教案1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獨具匠心的敘述方式。2、抓住重點詞語,理清全文思路。3、培養(yǎng)從大自然中發(fā)現(xiàn)美與領(lǐng)悟美的能力。教學重點
1、揣摩分析精彩的詞語、句子或段落。
2、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方法。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方法。課時
2課時。課型
綜合新授課。教學方法
講讀──討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懸測
閱讀標題,懸測文章的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速讀
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本文主旨: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濤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精讀
潛心于作品之中,品味體會,理解賞析,分析作品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怎樣寫的,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是什么,等等,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研討加以解決。
精彩段落: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渾濁嗎?你好,溪流妹妹!你吟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兒,天空的好護士,你潔白的身影,讓憔悴的天空返老還童,露出湛藍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云霧攜來一卷卷大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喂,云雀弟弟,嘰嘰喳喳說些什么?
1、這段文字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辭方法。
2、這段文字寫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們各有什么特征?
3、“抬頭望你,我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边@句話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聯(lián)想,由“懸崖”想到“隱士和高僧”,那么“懸崖”“隱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處?
精彩段落:
忽然下起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人詩人在云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趕快跑到一棵老柏樹下,慈詳?shù)睦习貥淞⒓磽纹鹆舜髠恪M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jīng)]有雨,卻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俯身凝神,才發(fā)現(xiàn)許多螞蟻也在樹下避雨,用手捧起幾只螞蟻,好不動情,螞蟻,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間,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傳出幾聲犬吠,云嶺上掠過一群歸鳥。我也該回家了。于是,我輕輕地招手,告別了山里的眾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1、請概括上面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畫線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點的“恩澤”一詞是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4、為什么說我和螞蟻“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
5、結(jié)尾的省略號改成句號行不行,為什么?
四、學生討論,老師點撥
老師歸納學生的問題,進行點撥,要做到要言不煩。
1、排比、擬人、比喻、設(shè)問。
2、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懸崖、云雀。山泉:清澈。溪流:潺潺有聲。白云:潔白。瀑布:雄渾而且高亢。懸崖:無言靜默。云雀:叫聲清純。
3、懸崖:無言靜立。
4、柏樹下避雨的情景。
5、擬人、比喻,形象生動地描寫了山間景物的美麗情態(tài),更能表達作者對它們的喜愛贊美之情。
6、這里指老柏樹的恩賜惠及作者,如雨澤潤物。表達了作者對老柏樹及山間萬物的感激之情。
7、因為我和螞蟻一起在大樹下避雨,所以說是患難的兄弟,更能突出題目中的“友”字。
8、不行,本文結(jié)尾用省略號,表明景物、情感均未絕,給人回味的余地;用句號則不夠深遠。
五、學生歸納本課的學習要點,按照“研討與練習”的要求,寫出學習心得
六、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板書設(shè)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山中的朋友
古橋
大樹
出門去山中訪問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懸崖、云雀 回家
石頭、落葉、小花
樹下避雨 柏樹、螞蟻
第二課時
回顧“朋友”,引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到山中訪問了他的一個老朋友,是誰呀?。亲爬系氖瘶颍鍪竟艠虻膱D片(引讀)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山中訪友!朋友相見,感受情意
1、作者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樹、鳥兒、露珠、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花、葉、石頭、雨)
2、這么多的朋友,在這些朋友中,你對作者的哪位朋友最感興趣?為什么感興趣?再來讀讀課文,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
3、匯報: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來說,可以跳躍式的讀書,在匯報同時進行感情朗讀。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guān)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朗讀來加深自己的體會。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默讀,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同桌互讀,交流對這段話的體會。指名匯
報對這段話的理解。(豐富的想象;寫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帶著自己的體會多讀幾遍。
②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指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澳膫€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a、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
b、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c、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③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看到了它蘊含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細讀,思考:作者看到落花與落葉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引導(dǎo)討論:作者從落花、落葉、石頭中體會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頭頂?shù)膸r石像為我撐起的巨傘。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默讀,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交流。
雨大嗎?下雨時的情景什么樣子?用一個或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等)
如何理解“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齊讀一遍。朋友分別,不忍離去
讀一讀文章的結(jié)尾,你又有什么感受?和開頭有什么關(guān)系?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首尾呼應(yīng),前后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我們跟隨作者山中訪友之后,你對課題有沒有新的理解?“友”為題??偨Y(jié)寫法,讀寫遷移
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這就是擬人的寫法。這種寫法,讓人讀起來,親切、自然,容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不愧是一篇美文。這正是作者細心觀察、用心體驗的結(jié)果。相信你像作者一樣留心觀察,就會寫出一篇篇妙筆生花的文章來。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你對作者的哪一位朋友感興趣?你愿意把相關(guān)的語句背下來嗎?練習一下。
下節(jié)課,我們再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散文進行鑒賞,在讀書匯報中進行美的欣賞。
第三篇:1 山中訪友教案
山中訪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的熱作感本境愛者的文界自通方的,然過法學體、比,習會親喻并
重他近、積
點一自擬累
:路然人語
一上的、言
是的美排。
通好好比
過心情、感情感想受,;象作培二來者養(yǎng)是表描學學達繪生習情難點是:感受作者對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課件。教學課時:2 預(yù)學提綱
1、讀一讀,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明白課文主要內(nèi)容。
2、查一查,再讀課文,掃清課文中字、詞的障礙。
3、搜一搜,查找與課文相關(guān)的資料。
4、畫一畫,三讀課文,畫出文章中精彩(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中心句等)的句子,多讀一讀。
5、想一想,針對課文提出質(zhì)疑,嘗試探究。思考問題:(1)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
(2)他是如何看待這些朋友的?
(3)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4)我還有疑問:
預(yù)習交流質(zhì)疑答疑
(一)1、小組長檢查組員的預(yù)習完成情況。
2、小組內(nèi)交流學會的知識,并把遇到的問題提出來,組長做好記錄。
3、組內(nèi)選好代表發(fā)言。
(二)代表發(fā)言
1、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并多讀幾遍。讀通課文,了解大概內(nèi)容。
2、交流生字詞的讀法、寫法,品讀記憶。
清爽 吟誦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奧秘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 別有深意
3、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
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再一次跟隨著作者去探訪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的旁邊。
2、交流同學們劃出的句子。
(1)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說說這座古橋的模樣。出示古橋圖片,思考:作者面對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橋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讀讀句子,請想象一下,這座古橋在幾百年的歷程之中,他馱過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了哪些事?
(3)談?wù)勀銓Α皻q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這句話的理解。(4)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師生共讀。
3、有能力的同學將第三自然段熟讀至誦。展示歸納
1、除了“古橋”這位老朋友以外,還探訪了哪些好朋友呢?他們之間情誼如何,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知的?請你們拿起書本,快速地瀏覽一遍。
2、交流探究,品評賞讀
(1)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表達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朗讀來加深自己的體會。(2)有感情地朗讀。
(3)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3、讀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交流發(fā)現(xiàn)。(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應(yīng)等。)
4、帶著“好心情”,有感情地讀課文。
5、通讀全文,交流: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6、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達標測評
1、寫出帶“麗”字的詞語。(1)形容清秀之美((2)形容雄壯之美((3)形容異常之美((4)形容俊俏之美((5)形容光彩之美((6)形容鮮明之美((7)形容明凈之美((8)形容華貴之美())))))))
2、我能按要求改寫句子。(1)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
改為反問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
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聽見聲音。
擴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鼎湖山聽泉
江輪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巖,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趕到鼎湖山時,已近黃昏。雨倒是歇住了,霧漫得更開。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綠腳,齊腰以上,宛靈泠聲躍幽石密過含步攬我近語徑生心山副尋高濕頂苔心意悵應(yīng)的著返 如。淙如之,輕過淙見心已紗了的山。入遮寒泉泉身山面翠聲活不中,橋就脫由。
看,撲脫己
不還面迸,真沒而跳尋切踏來的聲。上。姿而眼進泉影去不山聲,見的極引不,石清人覺耳徑朗頓漸則,生高愈泠聞雀漸進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脈,前后左右,草叢縫,幾乎無處不涌,無處不鳴。山間林,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tài),使我想起在家散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
山泉作嬌兒之態(tài),泉聲則是孩子如鈴的笑。受泉聲的感染,鼎湖山年輕了許多,山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著一股童稚的氣,使進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了無雜塵,陡覺輕快。行至半山,有一補亭。亭已破舊,無可駐目之處,惟亭內(nèi)一楹聯(lián)“到此已無塵半點,上來更有碧千”,深得此中精神,令人點頭會意。
站在亭前望去,滿眼確是一片濃碧。遠近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推去。就連腳下盤旋曲折的石徑,也印滿痕,點點鮮綠。踩著潮潤柔滑的石階,小翼翼,拾級而上。越向高處,樹越密,綠越濃,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fā)悅耳。惘間,忽聞云中傳來鐘聲,頓時,山鳴谷,悠悠揚揚。安詳厚重的鐘聲和歡快清亮泉聲,在雨后寧靜的暮色中,相互應(yīng)答,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門前,召喚著嬉戲忘的孩子。
作業(yè)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板書設(shè)計
1、山中訪友
古橋 物 老朋友
樹林 我 知己
?? 相 朋友
山中萬物和諧相處情意濃
教學后記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滿懷的好心情”朋友”,與“朋個如詩如畫的童熱愛之情。整個除了聽讀這一環(huán)四人小組活動的生與教材、學生對話過程。在輕作、探究中學習
好奇心的文章。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友們”互訴心聲,營造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教學設(shè)計是以學生為主節(jié),其他的學習過程都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方法進一步完善。
帶著中的了一然的的,是以是學真誠的合
第四篇:1、《山中訪友》教案
扶溝縣固城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1、山中訪友(第-課時)
課型:新授
備課人:秦丹
審核人:唐亞娟
張廣明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窘虒W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gòu)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窘虒W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lǐng)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窘虒W策略】 1.教法:自學輔導(dǎo)法 2.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導(dǎo)入新課
扶溝縣固城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②讀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明確圖示)依次是: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時候,對照相應(yīng)的段落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內(nèi)容,在讀時糾正字音,將重點字詞讀正確并理解詞語意思。
梔(zhī)子 湛(zhàn)藍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聲望卓著)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wù)?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yīng)作答。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jié)奏地誦讀詩文?!耙鳌蓖霸仭边B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三、課堂小結(jié):
四、作業(yè)設(shè)計:
五、教學反思: 扶溝縣固城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復(fù)習提問上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并導(dǎo)入新課課文講解
二、講解課文
1、古橋: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抓住“德高望重”一詞)(默讀畫句,讀后交流自己意見。)師: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并思考變化時應(yīng)注意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師小結(jié):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由第三人稱轉(zhuǎn)為第二人稱,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樹林里: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guān)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生自由讀句體會)(抓住:“知己”“人樹相融”來理解)師小結(jié):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么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奇特的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3、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1)上面這句話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扶溝縣固城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lián)想成什么了?(2)通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潔白和寧靜、云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通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仿寫句子
1、從稱呼角度看,文章在寫作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什么?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討論明確:(圖示)運用第二人稱的寫法,如同和人對話,顯得親切自然。
2、讀5節(jié),找出起最有特點的句子形式,試仿寫
討論明確:“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稱。注意稱呼的選擇。示例: A、你好!高大的樹木,你撐著一把巨傘,是讓我停留腳步休憩嗎?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隨自然的音樂,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幾名同學讀出自己的句子,評析。)
四、體驗與反思 扶溝縣固城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體驗:學生活動:
①講述自己一次與自然美景親密接觸的經(jīng)歷。
②回想自己以前閱讀過的有關(guān)親近自然、從自然中獲得人生靈感的文章,并與同學分享。
(預(yù)設(shè):農(nóng)村同學大多數(shù)都會有類似的經(jīng)歷,老師只要作適當?shù)囊龑?dǎo)就可以,把時間讓給學生。)(說明:通過活動,學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這正是閱讀的最高境界:讀出自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問題:
1、文章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一種怎樣的關(guān)系?
2、生活中人與自然有哪些不和諧的現(xiàn)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員,你想對破壞自然的人們說些什么?
4、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課堂總結(jié):
六、作業(yè)布置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必做)②利用課余時間來一次“田野訪友”,試著與田野中景物交朋友。③以“田野訪友”為題,寫一個片斷,表達你對自然的熱愛和由景物而引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②③選做)板書設(shè)計: 扶溝縣固城鄉(xiāng)中心小學教學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
教學反思:
第五篇:《山中訪友》教案
教學思路
《山中訪友》是一篇極具情趣,頗有童話色彩的寫景散文。根據(jù)七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及心理特點,教讀本課時,先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幫助學生領(lǐng)略課文詩化的意境,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接著引導(dǎo)學生與文本交流,通過誦讀,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在領(lǐng)悟xx本身及獲得美的享受和啟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xx新奇的構(gòu)思,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養(yǎng)珍惜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一、品析優(yōu)美的語言,體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二、了解xx的寫作技巧,用心體會大自然的美。 教學方法
情景法、點撥法與誦讀法相結(jié)合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自然風景的圖片,做好相關(guān)課件。 學生——預(yù)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步驟
一、課前設(shè)計(播放歌曲《朋友》,激活氣氛)
二、情境導(dǎo)入:
1、導(dǎo)入:
有人說,沒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百花爭艷的時節(jié)出去踏青訪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時還會留下一個好記憶。因此,我特地為大家請來一位導(dǎo)游,他是李漢榮作家。(課件顯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導(dǎo)滿懷好心情帶我們到“山中訪友”。(課件顯示課題) 2、播放課件《山中訪友》,學生觀看。(提示學生于圖文并茂的朗讀中隨作者走進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谁h(huán)節(jié)設(shè)置目的: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幫助學生走進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為下環(huán)節(jié)與文本交流打下基礎(chǔ)。)
三、研讀品析
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1)作者滿懷好心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誰?(學生答,師板書: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云、懸崖、瀑布、云雀、落葉、老柏樹、歸鳥等—— 本題主要是讓學生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點,理清思路。)
(2)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學生暢談看法,師再小結(jié):作者訪問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物,不是人類。文中運用擬人手法,想像豐富,構(gòu)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本題主要是引導(dǎo)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寫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提示:可以從修辭方法、遣詞煉字、表達方式等方面說說喜歡的理由?!谁h(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于誦讀中,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 學生可能找到的好詞好句有:
(1)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
(由第三人稱變?yōu)榈诙朔Q。用第二人稱,好象面對面地與老橋交談、傾訴,使得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更親切、更自然、更強烈。)
(2)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你躬著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擬人手法,既抓住古橋形狀的特點,又寫出古橋鞠躬盡瘁為人類服務(wù)的奉獻精神。)
(3)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堅持著,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tài),讓我看到了一種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擬人手法,動靜結(jié)合,飽含深情地贊美,寫出古橋的古老而又堅韌的精神。)
(4)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擬人,“喚”和“交換眼神”,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感覺特別的親切。)
(5)我閉上眼睛,……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想像手法,與樹融為一體,與自然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感情。)
(6)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從古唱到今。
(寫出瀑布雄深的氣勢,用男高音和歌唱家來形容它,贊美了他的奉獻精神。)
(7)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云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