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古漢語文選部分基礎知識(王力版)

      時間:2019-05-13 10:14:19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古漢語文選部分基礎知識(王力版)》,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古漢語文選部分基礎知識(王力版)》。

      第一篇:古漢語文選部分基礎知識(王力版)

      文選部分

      第一課神話四則

      一字(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下同)

      形—刑,鼇= 鰲,二虛詞:1、以:A 介詞: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把”)B 連詞(1)操干戚以舞。(“而”)(2)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天。(“而來”)后三句同。

      2、于:介詞。飲于河﹑渭。(引進動作行為的處所,“于河渭”介賓詞組作補語)、與:(1)介詞。形天與帝爭神。(引進動作的參與者,“跟、同”)(2)連詞??涓概c日逐走。(和)、焉:(1)代詞兼語氣詞,“于是(此)”。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塵埃歸焉;

      5、乃:副詞,“于是、就”:乃以乳為目。

      三、詞類活用:(1)欲得飲。(動→名,飲的水。)(2)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名詞作狀語,在道路上。)

      四、常用詞:1、逐:(1)本義:追趕、追捕、競逐。如“夸父與日逐走?!?2)引申義:追擊——趕跑、驅(qū)逐—放逐—被放逐的官。、干:(1)本義: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引申義:“干戈”連用泛指作戰(zhàn)武器、代稱兵事、戰(zhàn)爭?!獩_撞、觸犯、冒犯—追求、求取—干預。

      3、極:(1)本義:房屋的正梁。(2)引申義:北極星—最高的地位—最高準則、標準、、極點、邊際、盡頭,如本篇:“四極廢”—達到極點、窮盡(動詞)—最高的、最遠的、達到極點的(形容詞)—非常、最(副詞)。4、濟:(1)常用義:渡過水流。(2)引申義:過河的地方—幫助、給濟、拯救,如本課:“殺黑龍以濟冀州”—成功、成就事業(yè)。(3)濟濟:形容眾多、美好的樣子。、天:(1)本義:人的頭頂,如:“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2)引申義:天帝、上天—自然所生成的事物—頭等大事—頭頂上刺鑿涂黑的黥刑—把頭發(fā)剃掉。、道:(1)(本義):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引申義:為達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徑、方法—規(guī)律、道理—思想學說、政治主張—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倫理道德要求的所謂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引導、疏導(后寫作“導”)——遵循—稱道、述說。

      第二課寓言四則:

      一、字:腹—覆,有—宥。菜—采。反→返,說→悅,麤= 粗,有—又,部—培,責→債,譆= 嘻,端—耑

      二、虛詞:1、微:否定副詞作狀語,表假設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幾過。”(“如果沒有”)、所以:“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此臣所以辭而去也”“(導致?的原因”),“是乃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的地方。)、是:(指示代詞“這”):“是必夫奇鬼也。”

      4、因:于是(連詞)“鼠因往托焉”。、之:“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吏書之不善”:(用在主謂間,取消獨立性)“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動詞“到?去”)“與之去”、“則宓子賤為之怒”(代詞)

      三、活用:1、“扶而道苦之”:道:名→狀,苦:形→使動(使?苦),“汝道苦我”:同上。、“灌之則恐敗其塗”:動→名,(涂的泥)。(注意:“束木而涂之”中的“涂”是動詞“涂泥”)、“孽矣!”名→動,作孽。4、“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名詞性詞組,是“相”的狀語。意為“根據(jù)形貌筋骨來識別”。

      四、特殊句式:(符號:主語、謂語、賓語。以下同。)賓語前置:治國何患?何謂也?(以上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又何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詞復指賓語前置)、判斷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五、常用詞:1、過:(2)本義:走過、經(jīng)過(2)引申義:超過、勝過—過分、太甚——犯錯誤(動詞)如本課“微二人,寡人幾過”—責備、批評—過訪、拜訪。

      2、責:(1)本義:債款、債務—收取債款、討債,如本課“往責于東邑”—索取、要求、責令—責問、責備、審問—責罰—責任、職責。、誅:(1)本義:以言語批評、譴責人(2)引申義:要求、索取—聲討、討伐—殺戮、消滅,如本課“不誅之則為亂”。、相:(1)常用義:仔細看、審察,如“九方皋相馬”“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2)引申義:相貌—觀測命運—扶助、輔佐—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官吏。(名詞)作某國或某人的相—贊禮者,主持禮節(jié)儀式的人。(以上各義均讀xiang)(3)用作副詞讀xiang.互相—遞相—動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如“雜然相許”

      第三課《論語》八章

      一、字:脩—修,蕓—耘,反→返,歸—饋,知→智,塗→途。

      二虛詞:1、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爾志?”之:(取獨)“德之不脩,學之不講”,“道之不行”,“君子之仕”。

      2、且:(連詞“而且”)“不義而富且貴”。、焉:“又何加焉”(“于之”),“則將焉用彼相矣”(疑問代詞)、也:“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句中語氣詞,表停頓)、夫:“君子疾夫舍曰”(指示代詞,那個)“夫如是”(句首語氣詞表提示議論)“今夫顓臾”(與“今”組成固定結構相當于一個發(fā)語詞。)、“予與爾言”:“予”,我,代詞。“與”,介詞。

      7、“遇諸途”,“之于”的合音字。、“亟失時”,副詞,屢次。9、“如之何其廢之”:語氣副詞,加強反問語氣。

      三、實詞:1、“顏淵季路侍”:在尊長者旁邊陪伴侍候。

      “學之不講”:研究、討論。、“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憤”,憋悶、郁積?!皢ⅰ保_導。“發(fā)”啟發(fā)。

      4、飯疏食:“飯”吃(動)。疏食:粗糧。、子適衛(wèi),冉有仆:“適”,“到?去”?!捌汀敝格{車的人。

      6、庶矣哉:“庶”,眾,指人多。、無乃爾是過矣(動,責備)且爾言過矣(形,錯誤)是誰之過與:(名,過錯)、相:“將焉用彼相矣”: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跋喾蜃印保o佐,(動)。

      9、陳力就列:“陳”,陳列,擺出來?!傲小?,位、職務。

      10、蕭墻之內(nèi):指宮內(nèi)。國君宮門內(nèi)的矮墻,叫蕭墻。

      11、有事于顓臾:戰(zhàn)爭。

      12、有國有家:“國”,諸侯統(tǒng)治的區(qū)域:“家”,大夫統(tǒng)治的區(qū)域。

      13、歲不我與:在一起(動)。

      14、歸孔子豚:小豬。

      15、時其亡:不在。

      16、亟失時:時機。

      17、吾將仕也:動詞,做官。

      18、子路從而后:“從”跟隨:“后”,動詞,走在后面。

      19、四體不勤:“四體”,四肢:“勤”辛勞、勞苦。

      20殺雞為黍:做粘黃米飯。

      21、而亂大倫:指君臣之間的關系準則。

      22、道之不行:指儒家所主張的治國之道。

      四、詞類活用:1、“敝之而無憾”:“形→使動”使?壞“。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都是使動用法,”使之安逸“”使之信任“”使之歸依“。、“曲肱而枕之”:“曲”,形→使動“使?彎曲”,“枕”,名→動“用頭枕物?!薄ⅰ案恢保盒巍箘印笆?富起來”。、“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來之”,使之來,“安之”,使之安。、“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使動用法,后省“之”。、“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笔箘?,“使之見”讀。后“見”,及物動詞,會見。、“懷其寶而迷其邦”,形→使動“使?迷亂”。、“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笔箘佑梅?,“使之吃”、“使(其二子)拜見”。

      10、“欲潔其身”形→使動“使?潔”。

      五、句:1、判斷句:(1)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2)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是”是指示代詞“這”意。)2、賓語前置:(1)無乃爾是過與?(2)何以伐為?(3)又何加焉?(4)歲不我與。3、雙賓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六、常用字:1、飯:(1)本義:動詞,吃(飯),如本課:“飯疏食,飲水?!?2)引申義:給人飯吃或喂牲口。——谷類熟食(名)——泛指飯食。、食:(1)動詞,讀shi,吃。(2)動詞,讀si,給吃。本課“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也”—養(yǎng)活,喂養(yǎng)。此義后寫作“飼”。(3)名詞,讀shi,泛指吃的東西。(4)名詞,舊讀si,特指飯。如本課:“飯疏食,飲水?!?、啟:會意字,從戶從又。(1)本義:開門。(2)引申義:開口、張口—開導、啟發(fā)。如本課:“不憤不啟”—興起—發(fā)生、萌生、萌發(fā)—開拓、開關—陳述、稟告—開始。、發(fā):(1)本義:把箭發(fā)出去。(2)引申義:發(fā)出、產(chǎn)生;興起—出發(fā);使出發(fā)、派遣—打開、開掘;開導、啟發(fā);揭示、闡發(fā)(用于“開導、啟發(fā)”義的如本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顯露、表現(xiàn)出;暴露、敗露、揭露—表達、抒發(fā)、傳布。、國:(1)古義:A 諸侯的封地,如本課“有國有家?!盉 諸侯國的國都。(2)今義:國家。6、家:(1)古代常用義:A 大夫統(tǒng)治的政治區(qū)域,如“國”例。B 家庭,(2)今義:家庭。7、至:(1)本義:到。如本課“至則行矣”(2)引申義:抽象義,到某時—達到最高的職位—極、非常(副)—最完美的(形)、遇:(1)本義: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課“遇諸涂”。(2)引申義:接觸—知遇、遇合。

      第四課《老子》二章

      一字:伯—佰

      <

      二、虛詞: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表“?的原因”。2、“是以欲上民”“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就是“以是”,因此。3、“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雖然。“無所”是動詞“無”和代詞“所”組成的固定結構,意為“沒有什么必要”。4、“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互相(副詞)。

      三、實詞:1、“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同類事物中的首領、最杰出者。2、“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推”,推舉:“厭”,厭惡、拋棄。3、“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百倍。4、“雖有舟輿”:車。

      四、詞類活用:1、“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都是形容詞作意動。“重”譯為“認為重”:“害”譯為“認為有妨害”。2、“小國寡民”:形容詞作意動?!靶 笔恰笆?小”?!肮选弊g為“使?少”。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保盒稳菰~作意動。順次譯為“認為?香甜”、“認為?好看”、“認為?安適”、“認為?滿意”。4、“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形容詞作意動。譯為“認為?重”(即“看重、不輕易”)。

      五、常用詞:1、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樹上。(1)本義:升登,上。(2)引申義:上車、乘車、駕車—驅(qū)馬駕車—乘船、駕船。如本課“雖有舟輿,無所乘之”?!柚?、利用、趁機會。(3)另一個常用義:兵車,讀sheng —兵車單位—出使、畋獵等用車也以“乘”為單位。、先:(1)本義:前進、走在前面。如本課“欲先民,必以身后之”。(2)引申義:先做某事—帶頭,做出表率。(3)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狀語—表示時間,在?之前。(4)形容詞“先”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時通常表已故的—祖先、先輩(名)。、后:(1)本義: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從而后”。(2)引申義:位置、時間、次序在后面。如本課:“欲先民,必以身后之”?!硎緞幼餍袨榘l(fā)生在他人他事后面。常作狀語—位置、時間、次序在后的。(形)——表時間,在?之后—后代、子孫(名)(注意“后”“後”是兩個不同的字。)、與:形聲字,從舁牙聲。(1)本義:賜予、施予(2)引申義:附和、親附—贊許、稱道—參與—在其中—跟、同(介)如本課“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和(連)。

      第五課五柳先生傳

      一字: =吝

      二虛詞:1、“因以為號焉”:“因”,連詞,于是、就:“焉”,句尾語氣詞,表提示語氣。1、“或置酒而招之”:有時候(肯定性無定代詞)2、“曾不吝情去留”:語氣副詞,與否定副詞“不”連用,以加強否定語氣。3、“造飲輒盡”:每每、總是。

      三實詞: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地方(名詞)。2、“不詳其姓字”:清楚。3、“或置酒而招之”:邀請。4、“造飲輒盡”:到、往。5 “曾不吝情去留”:偏義復詞,重在“去”,離開。6、“環(huán)堵蕭然”:墻。7、不戚戚于貧賤:愁苦的樣子。8、不汲汲于富貴:急切追求的樣子。

      四常用字:1、造:形聲字,從辵,告聲(1)本義:到、往,如本課“造飲輒盡”。(2)引申義:造訪、拜訪——達到某一境界。(3)、今義:制作、做。(此義與古義同)。、去:(1)古義:離開,如《掣肘》“辭而去也”?!嚯x(空間、時間)——除去、廢除—死亡的委婉語。(2)今義:往。(與古義相反)。、解:會意字,從刀從牛從角。(1)本義:分解動物的骨肉肢體(2)引申義:A 把糾結的東西解開,解脫—特指解脫對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罰—特指解除軍事包圍、戰(zhàn)爭B 打開、開放C 破碎、離散——松弛、懈怠(這個意義讀xie,后來寫作“懈”)-D對事理的分析、解釋—理解、知曉。如本課“不求甚解”。

      4、讀:(1)本義:解釋、闡發(fā)文字語句。(2)引申義:閱讀、誦讀。如本課:“好讀書,不求甚解”?!渥x(dou)。

      第六課送董邵南序

      一、字:彊= 強,邪—耶,二、虛詞:1 郁郁適茲土:這(指示代詞)。2、董生勉乎哉:語氣詞連用,語氣重點落在感嘆語氣的“哉”上。3、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茍”,如果、只要是。(假設連詞)“焉”:語氣詞。4、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惡”:疑問代詞,哪里、怎么。“邪”:句末疑問語氣詞。5、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副詞)。6、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矧”,何況(轉折連詞)“乎”,介詞,同“于”。

      三、實詞:1、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懷有任俠激情,以義氣為重。2、郁郁適茲土:往。3、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謂,說。4、董生勉乎哉:努力。5、為我弔望諸君之墓:憑吊。6、為我謝曰:懇切相告,殷勤致辭。

      四、常用詞:1、適:(1)本義:到(某地)去。如本課“郁郁適茲土”。(2)與“之”“如”是同義詞,可能只是方言的不同。與“往”的意義較接近,但用法卻不相同,“往”在上古不帶賓語,而其他三個字都可帶賓語。(3)與“嫡”“敵”“謫”等字的聲符都是“啻”,上古讀音相同相近,?;ハ嗤?。(4)古書中“適”與“適”不是一個字,“適”讀,主要用于人名。、舉:是形聲字,從手與聲。(1)本義:用兩手把東西舉起來(2)A 捧著、提起—特指鳥抬起翅膀起飛,飛動—抽象意義,舉出、提出—特指把優(yōu)秀人才提拔出來,即推舉。如本課“董生舉進士”—特指把壞人壞事揭發(fā)出來,即糾舉、檢舉B 做、舉動、發(fā)動—拔取,即占領。C 整個拿出、全部發(fā)動—包舉、窮盡—整個(形)。、利:(1)本義:刀劍銳利,刀口快。(2)引申義:迅速、敏捷—順利、方便—利益、好處—特指財利—特指功名利祿,如“不慕榮利”—重要的、貴重的、要害的(形)。、謝:形聲字,從言射聲。(1)本義:向人認錯道歉。(2)引申義:A 用言辭委婉地推辭拒絕—告辭—告訴,如本課“為我謝曰‘明天在上,可以出而仕矣?!薄匝赞o相問候B 對別人的贈予或幫助表示感謝。C 衰退、消亡—草木凋謝。

      第七課祭十二郎文

      一字:羞→饈,彊= 強,歛→殮,已—以。

      二虛詞:1、乃能銜哀致誠:才,(副)。2、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孰”,誰?!板帷?,突然、很快地。(副)3、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誠”,如果確實如此,(副)?!捌洹?,代詞,它?!半m”,即使(假設連詞)?!耙浴?,表時間(介)。4、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然而,(轉折連詞)。5、其能久存乎:難道,(副詞,表反詰語氣)?!捌湫湃恍??其夢邪?其傳之非真邪?”用法同。6、雖然,吾自今年來:兩個詞,雖然如此。7、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有的、有些(肯定性無定代詞)。8、幾何不從汝而死也:多少,這里指多少時間。9、其無知:如果(假設連詞)。

      10、比得軟腳?。鹤罱⒔鼇?。

      11、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或是、還是(選擇連詞)。

      12、其然乎?其不然乎?:相當于“是?還是?”(用于并列的選擇問句,表示推測語氣)。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用法。

      13、然后惟其所愿:他們(代詞)。其又何尤:難道(表反詰的語氣副詞)。

      14、吾其無意于人世也:大概(表擬測語氣副詞)。

      15、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介詞,引進動作行為對象,譯“和”“跟”。

      三、實詞:1、乃能銜哀致誠:內(nèi)心的感情。2、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孤”,幼年喪父?!凹啊?,等到?!笆 ?,明白?!扳铩?,依靠?!八铩保阂揽康娜?,指父親。3、請歸取其孥:妻室子女的統(tǒng)稱。4、而汝抱無涯之戚也:悲痛、悲傷。5、強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與上句“存”義近。6、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能。7、未可以為信也:誠信、真實。8、弔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向死者親屬致以慰問。8、窆不臨其穴:“窆”把靈柩放入墓穴?!办`”,哭悼死者。9、曷其有極:窮盡。

      10、其又何尤:責怪、怨恨。

      11、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孩提者”,本指嬰兒和尚須牽抱的幼兒,這里泛指小孩。“冀”:希望、指望。

      四、詞類活用:1、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動→名,祭奠用的供品。2、就成家而致汝:使動,使?來到。3、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名→動,繼承家業(yè)。

      五、句:1、惟兄嫂是依。2、何為而在吾側也?3、其又何尤?

      六、常用字:1、信:會意字,從人從言,(1)本義:言語真實,不虛偽。(2)引申義:忠誠、誠實—真實、確鑿可信,如本課:“信也,”—表確鑿的情態(tài)語氣,含有果真、的確之意。(副詞)?!獙嵺`諾言、守信用—相信、信任、信奉,如《黎丘丈人》“其父信之”—信約、盟約—可作憑信的物件、符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是傳送信訊書信的人—書信(名詞)(這已是晚起的意思了)(3)假借為“伸”。、實:(1)本義:財物糧食充足、富有(2)引申義:財貨、物資—實利-充實、充滿—果實及谷物—實際內(nèi)容、實際情況—實心實意、忠實—實在、確實(副)如本課“吾實為之,其又何尤”。、誠:(1)本義:心意誠摯由衷懇摯,如本課“乃能銜哀致誠”(2)引申義:真實可信—實在、的確(副詞)如本課“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4、保:象形字,象大人抱(背)孩子的形狀。(1)本義:護養(yǎng)幼兒(2)引申義:保護、保全—恃、依靠—固守、防守—保有、據(jù)有—安、安定—保育幼兒的婦女,后來寫作“媬”—保護嬰兒的包裹衣,后來寫作“褓”—護衛(wèi)用的城堡,后寫作“堡”。、旅:(1)古指軍隊的編制,五百人為旅(2)引申義:軍隊—同、俱—在外的人—野生的(這一意義的專用字是“穞”)。

      第八課《送薛存義序》

      一字:直→值,蚤—早

      二虛詞:1、若知其職乎:你,(第二人稱代詞)。2、受若直,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同上)3、蓋民之役:大概,(語氣副詞)4、出其十一傭乎吏:“于”(介詞)5、使司平于我也:我們,這里是以民的口氣說話。6、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我們,此處是以“吏”的口氣說話。7、如吾民何:對?怎么辦8、得不恐而畏乎:能不?呢。9、吾賤且辱:又(連)

      10、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于”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耙浴苯樵~,譯為“用、拿”,介賓結構作補語。

      11、向使傭夫于家:假使(假設連詞)

      三、實詞:1 柳子載肉于俎:古代祭祀或設宴用的一種木制禮器。2、有達于理者:明白、通達。3、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為”,動詞,做、干?!暗摹钡拇_、真實。4、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前一“役”是名詞,仆役;后“役”是動詞,役使、驅(qū)使。

      四、詞類活用:1、飲食之:使動用法“使?飲食”,即給(他)吃喝。2、凡吏于土者:名→動,為吏,做官。

      五、常用字:1 理:形聲字,從玉里聲。(1)本義:治玉。(2)引申義:對國家對事物的治理、管理,與“治”同義?!卫愍z訟的法官——紋理—條理、情理、道理、規(guī)律—治理得好,井井有條,天下太平(形),與“亂”對。

      2、達:(1)基本意義:到達、通達(2)引申義:通達事理,如本課“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胸襟寬廣、豁達—特指仕途通達,政治上得志,與“窮”相對。——通行的、共同的。與“通”意義相近。、直;(1)基本意義:不彎曲,與“曲”“枉”相對。(2)引申義:道德品質(zhì)的正直、忠直—徑直、直接—簡直(副詞)——當著、迎對,此意后寫為“值—價值、工值”。如本課“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僅僅、只不過(副)——特意、故意。、受:形聲字,從舟省聲。(1)本義:給予、接納。如本課“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2)引申義:遭受(是接納義的引申。)(3)給予義后起分化了,寫成“授”。

      第九課《始得西山宴游記》

      一字:隟= 隙,游—遊,谿= 溪,遯= 遁,志→誌.二、虛詞:1、居是州,恒惴慄:“是”,這(指示代詞)。恒,常常、經(jīng)常。2、其隙也:那(指示代詞)3、日與其徒上高山:同上。4、醉則更相枕以臥:又(副)5、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凡”,所有、全部(副)?!笆恰?,這,指示代詞。5、因坐法華西亭:因為、由于。6、莫得遯隱:沒有什么,(否定性無定代詞)。7、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乎”形容詞尾,相當于“然”?!熬恪币黄?,(副)?!澳?,沒有什么,無定代詞。8、游于是乎始:句中語氣詞。

      三、實詞:1、恒惴慄:恐懼不安。2、施施而行:慢步緩行的樣子。3、漫漫而游:隨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樣子。4、日與其徒上高山:門徒。5、意有所極:至、向往。6、覺而起:睡醒。7、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奇異非常。8、箕踞而遨: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狀,這是古人不講禮貌或清單自得、無拘無束的一種坐姿。9、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土壤”土地、地域?!把G席”,坐墊、席子。

      10、不與培塿為類:小土丘。

      11、心凝形釋:散。

      四、詞類活用:1、日與其徒上高山:名→狀,每日。2、入深林,窮回溪:形→動,走完。3、始指異之:形→意動,認為?奇異。4、外與天際:名→動,交接、相連。

      五、句:1、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辭方法?!搬弧背小案摺倍浴!巴萑弧背小跋隆倍浴!叭糅臁庇殖小搬弧倍?,“若穴”又承“洼然”而言。2、縈青繞白:指代修辭方法?!扒唷敝复嗌剑鞍住敝复恿魃酱?。3、故為之文以志:雙賓語。

      六、常用字:1、特:形聲字,從牛寺聲。(1)本義:雄性的馬。(2)引申義:突出、特別如本文“然后知山之特立”—單獨、單單—僅僅、只不過(副)。

      2、徒:形聲字,從辵土聲,(1)本義:徒步而行。(2)引申義:步兵—同一學派同一主張的或同一集團、同一類的人—門徒、弟子—同伴、手下人,如本課“日與其徒上高山”—服勞役的人—空、白白地。、趣:(1)本義:疾迅地朝著某一方向奔去。(2)引申義:泛指一切動作行為的疾速、緊迫,即趕快、立即—催促、督促,這種意義寫作“促”—歸向于某一方面,傾向于某種情況—旨趣、意向、情趣、興趣,如本課“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坐:(1)古義:兩膝接觸于鋪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壓在腳跟上的姿勢,和現(xiàn)在的“坐”有所不同。引申為所坐的位置。此義后來寫作“座”(2)在古代還用作法律術語,指因?犯罪、觸犯法律—判罪、定?罪,如“廣漢竟坐要斬”(3)在中古時還用為介詞,表示原因。

      第十課鄭伯克段于鄢

      一字:寤—牾,佗-他,辟→避,厭→饜,暱= 昵,闕—掘,錫—賜,無—毋。

      二、虛詞:1、亟請于武公:屢次(副)2、無使滋蔓:不要。3、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表敬副詞,請允許我。4、公伐諸鄢:“之于”的合音。5、請以遺之:同3.6、其誰曰不然:語氣副詞,難道。7、焉辟害:哪里、怎么(疑問代詞)。8、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爾”,你?!翱垺?,句首語氣詞,與“唯”相近?!蔼殹?,偏偏、唯獨(副)。

      三實詞:1、亟請于武公:請求(動)2、及莊公即位:等到。3、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都”,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俺恰?,城墻?!帮簟保吭~。長約合古尺三丈?!皣保钢T侯國家。4、先王之制:制度。5、君將不堪:能忍受,能支持。6、況君之寵弟乎:處于尊榮地位。7、多行不義必自斃:倒下去。8、既而大叔命北鄙西鄙貳于己:“鄙”,邊境上的城邑。“貳”分為兩下(動)。9、無庸,將自及:“庸”,用?!凹啊?,到達,這里指招致。

      10、不義不昵,厚將崩:領土廣大。

      11、大叔完聚:修葺城郭。

      12、具卒乘:“具”,準備(動)。“乘”,戰(zhàn)車,“卒乘”泛指軍隊。

      13、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到達。

      14、食舍肉:放置、擱置在一邊。

      15、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凹啊?,到。

      1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盡。

      四、活用:1、驚姜氏:使動,使?驚。2、今京不度:名→動,合限度。3、無生民心:使動,使?生(二心)。

      五句:1、謂之京城大叔。(雙賓語)2、姜氏何厭之有?(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3、不如早為之所。(雙賓語)4、敢問何謂也?(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5、公語之故,且告之悔。(雙賓語)6、君何患焉?(疑代)7、其是之謂乎?(代詞復指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都:從邑者聲,(1)本義:人民聚居的城邑(2)引申義:泛指邦國的都城—城市—建都(動)——聚集、匯總—總是、完全(副)此義成了現(xiàn)代漢語的常用義。

      2、所:(1)處所,如本課“不如早為之所”?!橄蟮奶幩?、場所,即地方—虛化為特殊的代詞(2)表示約數(shù),后來寫成“許”。(3)用于表示被動。、斃:(1)本義:向前倒下。如本課“多行不義必自斃”(是比喻用法),《鞍之戰(zhàn)》“射其右,斃于車中”。(2)引申義:死。也是今義。、羹:(1)本義:煮熟的帶汁的肉。如本課“未嘗君之羹”。(2)引申義:煮熟帶汁的蔬菜—湯(后起義)。、舍:(1)本義:放置、安放。(2)引申義:放下—留置待用或棄置不用,如本課“食舍肉”表留置義—留著生命不殺—安身止息—特指軍隊住下來—住宿的處所—軍隊每住宿一天所行的路程(約二十里)。、完:(1)基本意義:完整、完善、沒有損壞,如本課“大叔完聚”。(2)引申義:使之完整(動)——修繕、修整。(注意:古時沒有今天所講的“完了”的意思,“完了”是用“畢”“竟”“盡”來表示。)

      第十一課公孫無知之亂

      一字:期= 期,適→嫡,絀—黜,女→汝,隊→墜,御→籞,見→現(xiàn),反→返,辟→避,稅—脫。

      二虛詞:1、二人因之以作亂:“因”,依、靠?!耙浴边B詞,而。2、吾以女為夫人:介詞。3、我奚御哉:何,(疑代)。4、師及齊師戰(zhàn)于乾時:與(介)。5、管夷吾治于高傒:比(介)

      三、實詞:1、期戍,公問不至:“期”,一周年?!皢枴?,音訊。2、衣服禮秩如適:“衣”,衣冠禮服。“服”,服飾,如佩玉之類?!岸Y秩”,禮遇級別。3、使間公:伺其間隙探聽消息。4、捷,吾以女為夫人:“捷”,事成?!胺蛉恕保T侯正妻。5、遂田于貝丘:田獵。6、傷足,喪屨:鞋子。7、誅屨于徒人費:責求。8、君使民慢:“使”,役使。“慢”,輕忽,對人對事態(tài)度輕浮傲慢。9、亂將作矣:起,發(fā)生。

      10、是以皆止:住、走不脫,指被俘。

      11、管夷吾治于高傒:治國的才干。

      12、召忽死之:為之而死。

      四、活用:1、豕人立而啼:名→狀,像人一樣。

      五、常用字:、問:從口門聲。(1)本義:詢問。如“敢問何為謂也?”(2)訪問—責問—慰問、問候—問訊、音訊,如本課“公問不至”。、田:象形字,(1)本義:農(nóng)田。(2)又表示打獵,如本課“宣子田于首山”。(3)耕作田地也叫“田”,后寫作“佃”。、隊:(1)本義:墜落。如本課“公懼,隊于車。”(2)又表示隊列—軍隊編制單位。、慢:(1)本義:輕慢。如本課“君使民慢”—怠慢(3)不及時、遲了—緩慢。、示;象形字,象神主牌位。(1)本義:代表祖先神靈的神主。(2)引申義:讓人看、顯示。如“袒而示之背”。與“視”音同意近。、故:(1)古義:事、事情。特指不幸的或意外的事、事故、事變。(2)引申義:A 舊的、原來的—舊的、原有的事物—舊交、老朋友。B 原因、緣故—因此、所以(3)副詞:常用義有原先、從前—本來—故意。

      第十二課鞍之戰(zhàn)

      一字:道→導,無—毋,禽→擒,桀—揭,陳→陣,介→,俛= 俯

      二、虛詞:1、克于先大夫:比(引進行為比較對象)2、卻子使速以徇:用(介),引進行為動作的工具,賓語省略。3、若其不許,亦將見也:如果,表假設。4、桀石以投人:連詞,連動賓,表示手段、目的。5、系桑本焉,以徇齊壘:“焉”代詞?!浴B前后兩分句,表順承。6、卻克傷于矢:被(介)引進行為主動者。7、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茍”,如果,(假設連詞)“豈”,難道,哪里。8、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若之何”奈何、哪能,“其”,語氣副詞,加強反問語氣?!耙浴?,因(介)。9、固即死也:本來。

      10、射其左,越于車下:他的,代詞。

      11、射其御者:那個(代詞)。

      12、再拜稽首:兩次。

      三、實詞:1、臧宣叔逆晉師:迎接。2、及衛(wèi)地:到達。3、卻子使速以徇:遍行。4、師從齊師于莘:跟蹤。5、無令輿師淹于君地:留。6、桀石以投人:揭,舉起。7、系桑本焉:樹木的主根。8、欲勇者賈余余勇:買。9、不介馬而馳之:“介”,編結馬尾?!榜Y”驅(qū)馬奔馳。

      10、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險”,地勢不平,難行的路?!白R”,知道。

      11、病未及死,吾子勉之:“病”,古代凡病重、傷重、饑餓、勞累過度等造成體力難以支持,都叫病?!凹啊保?、到達?!懊恪?,努力。

      12、斃于車中:倒下去。

      13、將及華泉:到達。

      14、故不能推車而及:追上。

      15、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承擔。

      16、以勸事君者:“勸”,鼓勵?!笆戮摺?,事奉君主的人。

      17、有一于此,將為戮乎:被殺。

      四、活用:1、皆主卻獻子:名→動,以()為主人。2、君無所辱命:使()受辱。3、三周華不注:名→動,繞著走了三圈。4、故中御而從齊侯:名→狀,在中間。5、皆肘之:名→動,用肘撞。6、人不難以死免其君:“難”,形→動,把()看作是難事?!懊狻?,使動,使()免。7、乃免之:使()免死。

      五、句:1、此城濮之賦也,(判斷句)2、晉與魯衛(wèi),兄弟也。(同上)3、丈夫之許,寡人之愿也。(同上)

      六、常用字:、險:從阜聲。(1)本義:地勢高低懸殊。如本課“茍有險”(2)引申義:地勢險峻危險—抽象道路—情勢傾危,抽象意義的危險—防御工事—險惡。

      2、識:(1)本義:記錄下來作為標志。(2)引申義:用心記住—知道、認識,如本課“子豈識之”。、?。?1)本義:毀壞。(2)引申義:用于抽象的意義。如本課“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軍隊被摧毀擊破,如本課“齊師敗矣”—使動,摧毀敵軍—事情沒辦成—魚肉腐壞。、如:從口女聲,(1)本義:隨從、順從。(2)引申義:A 照?辦理—像?一樣—比得上。B往?去,如本課“如華泉取飲”。(3)如果,連詞,表假設。(4)或者,選擇連詞。、?。?1)本義:重病。(2)引申義:動詞,有重病—毛病、弊端—困難、不利(形)——憂慮、擔心。、陳:(1)常用義:陳列、排列,如“陳力就列”—戰(zhàn)陣、行列。(2)引申義:向上陳述、陳說—久、陳舊。、定:(1)本義:安定。(2)引申義:A 固定,如“韓厥伏,定其右”—平定—確定、決定。B 止息、停止。

      第十三課子產(chǎn)說范宣子輕幣

      一字:說→悅,二虛詞:1、僑也惑之:句中語氣詞。2、夫令名,德之輿也;發(fā)語詞。3、無亦是務乎:為什么不?呢。4、有令德也夫:“也”句末語氣詞,表肯定?!胺颉本淠┱Z氣詞,表感嘆。5、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而謂子“浚我以生”乎?“毋寧”常用于反問句首,對后面所表達的內(nèi)容進行否定?!皩崱?,副詞,確實?!岸?,連詞,表轉折。

      三、實詞:1、諸侯之幣重:此處指禮物。2、且晉國貳:懷有二心。3、諸侯貳,則晉國壞:“貳”同上,“壞”,此處指國或家的損害。3、晉國貳,則子之家壞:與晉國相對,指范氏私家。春秋時諸侯稱國,卿大夫稱家,指宗族而言,與今義很不相同。4、夫令名,德之輿也:好的(形)。5、德,國家之基也:根基。6、無亦是務乎:致力(動)。7、恕思以明德:在古代有特定的含義,表示“以心揆心”,“恕思”,用“恕”的思想。

      四、活用:1、鄭人病之:名→意動,把?當作憂患。2、僑聞君子長國家者:形→動,作?長,即掌管3、恕思以明德:使動,使?顯明昭彰。4、宣子說,乃輕幣:形→使動,使(幣)輕。5、無令名之難:形→動,憂慮、畏懼。6、是以遠至邇安:“遠”,形→名,遠方的諸侯。“邇”,形→名,近鄰的諸侯。

      五、句:1、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復指前置賓語)2、無亦是務乎?(疑代作前置賓語)。3、有令德也夫:判斷句。4、夫令名,德之輿也。(判斷句)5、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兩個動詞共用一個賓語。

      六、常用詞:、幣:(1)本義:用于饋贈或獻神的繒帛。(2)上申義:用作禮物(包括敬神)的皮、帛、玉、禽等也統(tǒng)稱為“幣”—禮物—諸侯之間貢納的財物,也叫“幣,如”諸侯以幣輕“—泛指財物—漢代后,才主要用于指錢幣。、賄(1)本義:財物。如本課“夫講侯之賄,聚于公室?!?2)引申義:贈送財物—賄賂(后起義)?!百V”、“賂”義近,但通常“賄”為動詞,“賂”為名詞。

      3、貳:(1)本義:一分為二。如“西鄙北鄙貳于己”、“國不堪貳”。(2)常用義:分開、離心離德。如本課“諸侯貳”—原物的仿制品、復制品也叫貳—事物不統(tǒng)一。、壞:(1)本義:建筑物之類毀壞。(2)引申義:使動,破壞,如本課“有基無壞”—事物的毀壞敗壞,如本課“諸侯貳則晉國壞”—生物受到損傷—軍隊潰敗。(注意:古代漢語中“壞”沒有不好的意思。、務:(1)本義:致力從事。(2)引申義:所致力的事情,事務—一定、務必(副)

      6、臨:(1)本義:俯視。如“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引申義:從上往下,如本課“上帝臨女,無貳爾心”—上級面對下級、高貴的面對卑賤的—靠近、逼近,多用于上對下,強對弱—遇到、碰見(3)哭,多指哭悼死者,讀。如“窆不臨其穴”。

      第十四課邵公諫厲王弭謗

      一字:盡—進

      二虛詞:1、以告:介詞,把。賓語省略。2、道路以目:介詞“用”3、國人莫敢言:否定性無定代詞,沒有誰。4、乃不敢言:就。5、是障之也:這,指示代詞。6、防民之口:助詞,連定中詞組。7、為川者、為民者:特殊代詞,用于動詞性詞組后,形成名詞性詞組,譯為“??的人”。8、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用在主謂間,取消獨立性,使之成為偏正詞組。9、財用于是乎出:“于”,介詞,從?!笆恰?,代詞,指山川。“乎”,句中語氣詞。

      10、猶其有原隰衍沃也:第三人稱代詞,它。

      11、胡可壅也:怎么(疑代)

      12、若壅其口:如果。(假設連詞)。

      13、于是國人莫敢出言:沒有誰(否定性無定代詞)

      14、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語氣副詞,表示推測。大概。

      三、實詞:1、國人謗王:“國人”住在國都內(nèi)的人?!爸r”,公開批評指責。2、民不堪命矣:經(jīng)得起,受得住。3、吾能彌謗:消除,制止。4、是障之也:阻擋,堵塞。5、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增多。6、其與能幾何:參與,贊同,此處指幫助。

      四、活用: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本義堤壩,名→動,堵塞意。2、師箴:名→動,本是一種用于規(guī)誡的韻文,這里指獻上韻文。

      五、常用字:、謗:形聲兼會意,從言旁聲。(1)本義:在背后公開地議論或批評某人的短處,如本課“國人謗王”。(2)引申義:毀謗,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2、言:(1)本義:說、說話。本課“國人莫敢言?!?2)引申義:談論、議論—說出的話,即言語如本課“口之宣言也”—一句話或一個字也稱為一言。

      3、聽:(1)本義:用耳聽取聲音(2)引申義:聽從,如本課“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薄爲{、任憑—治理、處理,如君王聽政。、成:(1)本義:完成、成就。如本課“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引申義:成功—成為—特指成盟、講和。

      第十五課蘇秦連橫約從

      一字:肴—殽,庭—廷,禽→擒,伯→霸,從→緃,餝= 飾,章→彰,——沖,羸—累,蹻—屩,犁—黧,歸—愧,受→授,溢—鎰,熿==煌,掘—窟,伉—抗,虵==蛇,蓋—盍。

      二、虛詞:1、以大王之賢:憑借(介)。2、愿大王少留意:稍稍(副)。3、愿以異日:在(介)。4、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固”本來?!爸?,取獨用法。5、昔者:從前。6、惡有不戰(zhàn)者乎:哪里(疑代)。7、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即使。8、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一定,必。9、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哪里(疑代)。

      10、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且夫”,再說?!疤亍?,只是,不過是?!岸保T了(語氣詞)。

      11、天下莫之能伉:否定性無定代詞,沒有誰。

      12、盍可忽乎哉:怎么(疑代)。

      三實詞:1、戰(zhàn)車萬乘:量詞,一車四馬為一乘。2、臣請奏其效:“請”,請求(動),奏,下對上的陳述、說明。3、田肥美,民殷富:富足。4、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莊嚴鄭重的樣子。5、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懲罰。6、科條既備:法律。7、民無所聊:賴,依靠。8、舌弊耳聾:壞。9、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主張、言論(名)。前一“說”是動詞。

      10、去秦而歸:離開。

      11、羸縢履蹻:羸,纏繞??g:綁腿布。履,踩,穿著。蹻,草鞋。

      12、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睡”,坐著打瞌睡,用的是本義。“引”拿起?!肮伞?,大腿。

      13、期年:一周年。

      14、式于政,不式于勇:用。(動)

      15、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宮”,房屋?!俺毙拚?。

      16、張樂設飲:陳設,設置。

      17、四拜自跪而謝:道歉。

      18、子元元:百姓。

      四活用:1、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遠”,形→意動,以?為遠?!巴ァ保鸂?,在朝廷上。2、辯言偉服:形→使動:使?雄辯,使?華美。3、繁稱文辭:名→使動,使用權華麗。4、安坐而廣地:形→使動,使?廣(擴大)。5、詘敵國,制海內(nèi),子元元,臣諸侯:“詘”,使動,使?屈服。“子”,名→使動,使?成為子女。“臣”,名→使動,使?成為臣子。6、約從散橫:使動,使?離散。7、嫂蛇行匍匐:名→狀,象蛇一樣。8、貧窮則父母不子:名→意動,以?為子。

      五句:天下莫之能伉(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禽:象形字,象捕捉鳥獸的狩獵工具。(1)本義:捕獲鳥獸。(2)引申義:捕獲別的也叫“禽”。后來寫成“擒”。如本課“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詞義轉移為:鳥獸。、履:(1)本義:踩,踐踏。如本課“羸縢履蹻”(2)引申義:鞋子。

      3、張:(1)本義:給弓安上弦。(2)引申義:開弓,拉弓—A 緊張—把網(wǎng)、緯帳展開掛起來也叫“張”?!O置,陳放,如本課“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盉 擴展、張大、振奮。C 幃帳,后來寫成“帳”。、建:會意,從聿從廴。(1)本義:建立朝廷的制度。(2)引申義:建立、設置,如本課“然后可以建大功”—設置職官—樹立、設立—建造、建設。

      5、數(shù):(1)本義:計算(動)讀shu,(2)引申義:A 列舉—責備,B 算術(名)讀shu,——技藝,多指博奕之類—術數(shù)、占卜—命運。C 數(shù)目、數(shù)量(名)——不確定的數(shù)目,幾—時間上不確定的次數(shù),多次,讀shuo.——密,與“疏”相對,讀cu.古代漢語復習資料(六)

      第十六課馮諼客孟嘗君

      一字:屬→囑,責→債,徧=遍,說→悅,介—芥,反→返。

      二虛詞:

      1、客無好也??蜔o能也。表肯定的句尾語氣詞。

      2、食以草具:用(介)

      3、左右以告:把(介),后省賓語。

      4、無使乏:不要。

      5、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乃”,就是(副)?!胺颉?,那個(代)。

      6、因燒其券:“因”,于是,就?!捌洹?,那些(代)。

      7、竊以為君市義:私自(副詞,表示自謙)。

      8、乃所以為君市義也:用來的方式。

      9、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才。

      10、僅得免其死耳:才(副)。

      11、齊其聞之矣:大概(表推測的語氣副詞)。

      12、視吾家所寡有者:代詞,??的東西。

      13、齊人有馮諼者:代詞,復指前面的名詞。譯為馮諼這樣一個人。

      14、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代詞,表示??的原因。

      三、實詞:

      1、食以草具:“食”給他吃?!安菥摺贝至拥娘埵场?/p>

      2、揭其劍,過其友:“揭”,高舉。“過”,拜訪。

      3、左右皆惡之:厭惡。

      4、馮公有親乎:父母親。

      5、使人給其食用:供應。

      6、吾負之:對不起。

      7、請而見之,謝曰:道歉。

      8、于是約車治裝:捆扎,套。

      9、驅(qū)而之薛:“驅(qū)”,趕車。“之”,到去(動)

      10、市義奈何:買。

      11、孟嘗君顧謂馮諼:回頭看。

      12、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攜帶。

      四、詞類活用:

      1、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賤”,形→意動,認為?貧賤,即輕視。

      2、孟嘗君客我:名→意動,把?當門客。

      3、先生不羞:名→意動,以?為羞恥,后省略賓語。

      4、孟嘗君怪其疾也:形→意動,認為?怪。

      5、衣冠而見之:名→動: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6、不拊愛子其民:名→意動,把?當作兒子。

      7、因而賈利之:“賈”,名→狀,用商賈的方法。“利”,名→動,取利。

      五、句:

      1、客何好?客何能?(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2、為之駕。(雙賓語)

      3、以何市而反?(疑代作賓語前置)。

      4、不拊愛子其民(二動詞共一賓語)

      5、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判斷句)。

      六、常用字:

      1、給:(1)本義:衣食豐足、富裕。(2)引申義:使?豐足,即充足的供應、供給。如本課“使人給其食用”。

      2、約:(1)本義:用繩索捆縛、套。如本課“約車治裝?!?2)引申義:用別的東西套—約束、限制—簡約、節(jié)儉—訂立盟約—約會—大約(副)

      3、驅(qū):(1)本義:策馬前進。如本課“驅(qū)而之薛”。(2)引申義:驅(qū)趕、驅(qū)逐—逼迫、迫使。

      4、之:(1)本義:到?去。(2)假借義:代詞。A作賓語。如本課“左右以君賤之也”。B作定語。“之二蟲又何如?”C作賓語前置的標記。D假借為連詞。位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位于主語和謂語之間,使用句子詞組化。

      5、被:(1)本義:睡眠蓋身的被子。(2)引申義:A復蓋、披復,如“披堅執(zhí)銳”—長發(fā)復在肩背上也叫“被”。此二義后來寫作“披”。B某一事物加在另一事物之上—及、至—遭到—表被動意義的助動詞。

      6、稱:(1)本義:稱量物體的重量。(2)假借義:通常借為“偁”。舉起、揚起—發(fā)起、舉事—舉用、稱引—稱為、稱呼—稱頌、稱揚。如“民稱萬歲”。

      第十七課郭隗說燕昭王求士

      一字:嘿=默,馮→憑,反→返,籍—藉,句——跔。

      二虛詞:

      1、欲將以報讎:用,(介詞后省略賓語)

      2、然得賢士與共國:和(介詞后省略賓語)

      3、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怎么(疑問代詞)

      4、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且”尚且。“況”,何況。

      三實詞:

      1、以雪先王之恥:洗刷。

      2、詘指而事之:“詘”,彎曲、屈服?!爸浮保馑?、想法,此義,后多寫為“旨”?!笆隆?,侍奉。

      3、天下聞王朝其賢臣:拜見。

      4、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事”,侍奉。此處指“與?打交道”?!熬琛保?,丟棄。

      5、士卒樂佚輕戰(zhàn):輕視,不害怕。

      6、燕兵獨追北:打敗仗的軍隊。

      四活用;

      1、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形→使動,使?低下。

      2、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都是名→動,成就帝業(yè),成就王業(yè),成就霸業(yè)。

      3、豈遠千里哉:形→意動,以?為遠。

      4、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名→動,作為老師。

      五句:

      1、寡人將誰朝而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2、千里之馬至者三:數(shù)量詞作謂語。

      3、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見”表被動的助動詞,整句是被動句。)

      六、常用字:

      1、因:象形字。(1)本義:席墊。是“茵”的本字。(2)常用義:憑借、依靠(動),如本課“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沿襲、因襲—由于、因為(介)—原因、緣由(名)——于是、就(連)。

      2、期:(1)本義:限定的時間,即期限。(2)引申義:A限度—約會—期望B一周(年、月)讀作,如本課“不能期年”。

      3、北:象形字。象兩個人背對著背,(1)本義:背離。(2)常用義:背棄、背叛—敗北、逃跑,如“未嘗敗北”—敗逃的軍隊。如本課“燕兵獨追北”—方位名詞,北方。

      4、致:(1)常見義:送到、送給、獻出。(2)引申義:傳達、稟告—使至、導致、取得—招引、引來。如本課“此古道致士之法也。”—歸還、交出。

      5、宮:(1)本義:住宅、房屋。如本課“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2)引申義:秦漢以來專指帝王所住的房屋、宮殿—宗廟、佛寺、道觀等莊嚴宏偉的建筑(3)古代還指音樂中的“五聲”之一、五刑之一

      6、室:(1)古義:房屋內(nèi)部,后部中央叫室。(2)引申義:房屋、居處的統(tǒng)稱—人家、住戶—家人。也表示家族—墳墓—裝刀劍的套子。

      第十八課項羽本紀

      一字;說→悅,?!鷴?,戮—勠,沈→沉,采→採,內(nèi)→納,蚤—早,伏—服,罷—疲,承—乘,寤→悟,一、=蜂。

      二虛詞:

      1、毋妄言,族矣:不要。

      2、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即使。

      3、莫知其處:沒有誰(否定性無定代詞)

      4、行略定秦地:將要(副)。

      5、具告以事:全部(副)本段下文三個“具”字用法同?!案妗焙笫 爸薄?/p>

      6、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前“為”,替(介)。后“為”,出(動),“者”,的人。

      7、若屬皆且為所虜:“若屬”,你們。(代)?!扒摇?,將,(副)。

      8、側其盾以撞:連接兩項動作行為,表示前項是后項的方式。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且”,尚且。“安”哪里(疑代)。

      9、何辭為:“何”,什么,作狀語。“為”,語氣詞,表反問。

      10、舜目蓋重瞳子:大概。

      三實詞:

      1、毋妄圖言,族矣:殺死全族,(動)。

      2、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先”,先做某事,(動。)“后”,后舉事(動)。

      3、使公及桓楚將:統(tǒng)率軍隊(動)。

      4、桓楚亡人:逃亡。(“是時桓楚亡在澤中”同。)

      5、籍為裨將,徇下縣:“裨將”,輔佐主將的將領?!搬摺?,帶兵巡行并收取地方。

      6、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鼓”,擊鼓。“舉”,攻下。

      7、很如羊:乖戾,不聽從。

      8、將戮力而攻秦:并力、合力。

      9、歲饑:年成不好,出現(xiàn)饑荒。

      10、莫敢枝梧:本指架屋的小柱與斜柱,引申為支撐、抗拒。

      11、行略定秦地:奪取財物和土地。

      12、沛公軍霸上:駐軍(后省“于”)

      13、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馳”,騎馬馬快跑?!爸?,往,到去。

      14、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告罪。

      15、常以身翼蔽沛公:近義復合詞,遮掩、遮蔽。

      16、衛(wèi)士仆地:向前倒。

      17、沛公起如廁:往,到去。(動)

      18、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是,(動)。

      19、會其怒:適逢。正碰上。20、道芷陽間行:“道”,經(jīng)由(動),“間”,秘密地。

      21、再拜:二次。

      22、業(yè)已講解:講和、和解。

      23、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惡”厭惡、嫌忌?!柏摗?,背棄、違背。

      24、乃陰謀曰:暗中,策劃。(兩個詞)。

      25、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前“泣”名詞,眼淚。后“泣”動詞,小聲地哭。

      26、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決戰(zhàn):前“決”,一定(副)。后“決”,決定性的(形)。

      27、江東雖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園,兩個詞。

      四、詞類活用:

      1、梁以此奇籍:形→意動,認為?同凡俗。

      2、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方名→動,西進。

      3、故不如先斗秦趙:使動:使?斗。

      4、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形→名,分別指堅甲、銳兵。

      5、無不膝行而前:名→狀,用膝蓋。

      6、沛公欲王關中:名→動,稱王、為王。后省“于”與關中構成述補結構。

      5、項伯殺人,臣活之:使動,使?活。

      6、吾得兄事之:名→狀,像對待兄長一樣。

      7、籍吏民:名→動,登記入戶口冊。

      8、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使動,使?跟隨。

      9、范增數(shù)目項王:名→動,用目示意。

      10、頭發(fā)上指,方名→狀,向上。

      11、收其貨寶婦女而東:方名→動,往東撤。

      12、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阻”,名→意動,以?為險阻?!岸肌?,名→動,建都,定都?!鞍浴?,名→動,建立霸業(yè)。

      13、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名→動,戴帽。

      14、故當分其地而王之:名→使動,使?為王。

      15、田父紿曰:“左”:方名→動,向左走。

      16、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名→使動,讓?當王。

      17、豪杰蜂起:名→狀,像蜂群一樣飛起。

      五、句:

      1、項籍者,下相人也。(判斷句)

      2、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賓語前置)。

      3、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表示目的的判斷句。

      4、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謂語?!罢摺弊纸Y構表示“的次數(shù)”作主語。

      5、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被動句。

      6、賜之卮酒、賜之彘肩:雙賓語。

      6、大王來何操(疑代賓語前置)

      7、吾為若德。(雙賓語)。

      六、常用字:

      1、及:會意字,從人從又(手)(1)本義:追趕上,抓住。如本課“及之齊,殺之。”(2)引申義:A達到,如“將及華泉”—涉及,連及—和,與(介或連)B比得上。

      2、奉:(1)本義:兩手恭敬地捧著。如“沛公奉卮酒為壽”(2)引申義:A進獻,如“再拜奉大將軍足下”—給予—供養(yǎng),供給—奉祿,此義后寫作“俸”。B持、拿—輔助、擁戴。C尊奉—表敬意的副詞。

      3、勝:形聲字,從力朕聲。(1)本義:有能力承擔。(2)引申義:禁受得起,勝任。A如本課“沛公不勝杯杓”—盡(形)如“刑人如恐慌不勝”以上舊讀sheng.B打勝仗(動)與“敗、負”相對。——勝利(名)(3)后起義:勝過—優(yōu)美的、卓越的(形)——優(yōu)美的山水或古跡(名)

      4、說:(1)本義:用言語說解、開導。如本課“人或說項王”(2)引申義:勸說、游說。此義舊讀shuo.——勸說的話、主張如“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評議、評論—談說(今義)(3)聽取了別人的主張,心情開解,也稱為“說”,此義后來寫作“悅”yue

      5、具:(1)本義:設食,準備酒席。(2)引申義:飯食(名),如“食以草具”—設置,備辦,如“繕甲兵,具卒乘。”—A具有—完備(形)——全都,一五一十地。B用具、器具(名)——才具。

      6、俱:(1)本義:一起做某件事。(2)引申義:一起一同(副),如“欲呼張良與俱—全都(副)。

      第十九課田單列傳

      一、字:傅—附,涂→途,距—拒,反→返,插—鍤,溢—鎰,無—毋,文→紋,畔—叛,適—敵。

      二、虛詞:

      1、已而保莒城:后來不久。

      2、以轊折車敗,為燕所虜:“以”由于。“為”被。(介)

      3、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由于的緣故。

      4、城中相與推田單:共同。

      5、城之不拔者二耳:用在主謂間,取獨用法,(連)。

      6、唯恐他將之來:“他”,其他的,(代)?!爸保—?。(連)

      7、卒至河上:終于(副)。

      8、田單知士卒之可用:取獨用法(連)。

      三、實詞:

      1、習兵:熟悉兵法。

      2、城壞,齊人走:城墻倒塌。

      3、與樂毅有隙:裂痕。

      4、宣言曰:揚言。

      5、每出約束:命令。

      6、入臨淄而聽政:處理政事。

      7、適不及距:敵人來不及抵擋。

      四、詞類活用:

      1、燕既盡降齊城:使動,使??投降。

      2、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南”,名→狀,向南。“南面”即坐北朝南,指代稱王。“王”,名→動,當王。

      3、引還,東向坐,師事之:“東”,名→狀,向東?!皫煛?,名→狀,象對待老師一樣對待。

      4、因師之:名→意動,以?為師。

      5、可為寒心:形→使動:使?寒。

      7、追亡逐北:動→名,“亡”,指逃跑?!氨薄敝笖√印,F(xiàn)活用為敗逃的人。

      五、句:其田單之謂邪:(代詞復指賓語前置)

      六、常用詞:

      1、習:(1)本義:鳥類反復地試飛。(2)反復練習、鉆研—A熟習,通曉。如本課“習兵”—常常、經(jīng)常(副)B習慣—習慣于(動)

      2、鄉(xiāng):古文字形是兩人相對共食的情狀。(1)本義:用酒食款待別人,是“饗”的古字。(2)引申義:面對著、朝著,讀xiang.此義又寫作“嚮”如本課:“東向坐”。——方向,名詞。此義又寫作“向”—趨向、向往。(3)作時間名詞,指先前、過去。(4)古代基層行政區(qū)域名稱,讀xiang—鄉(xiāng)村、家鄉(xiāng)。

      3、邑:(1)古義:國,又指國都。(2)引申義:古代的一種行政區(qū)域,指無宗廟的城市及周圍地域。如“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一般城鎮(zhèn),如本課“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封邑,分封給人以一定地方—縣(3)通“悒”,愁悶不安。

      4、封:(1)本義:給樹木培土(2)引申義:把土堆積起來筑墳—A古代帝王在泰山堆土筑壇祭天的活動也叫封。——厚——大。B邊界。如“四封”——帝王劃出一塊土地賜給臣子。如“襄王封田單,號曰平安君”C封閉,如“封府庫而待將軍。”

      5、即:會意字,像人就食之形。(1)本義:接近、靠近、走向,如“固即死也”。特指就君位。(2)引申義:—就在某時某處—立刻、馬上—就、便—即是、就是。如“梁父即楚將項燕”(動)——表示假設的連詞。即和就是同義詞,但“即”的反義詞是“離”,而“就”的反義詞是“去”。

      第二十課蘇武傳

      一、字:竝==并,毉==醫(yī),蹈—搯,畔——叛,縣→懸,見→現(xiàn),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歡,-霑==沾,衿==襟,決→訣,歐→嘔,鄉(xiāng)→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強,須→鬚.二、虛詞:

      1、少以父任:因(介)。

      2、稍遷:逐漸。

      3、數(shù)通使相窺觀:屢次。(副)。

      4、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如果。

      5、明日復然:如此(代詞)。

      6、君因我降:依靠,憑借。

      7、即時誅滅:立刻。

      8、羝乳乃得歸:才。

      9、信義安所見:哪里(疑代)。`

      10、壹聽陵言:一定、務必要。(副)

      11、具自陳道:全部。

      12、令漢且貰陵罪:令,假設。且,姑且。

      12、庶幾乎曹柯之盟:庶幾,差不多。乎,句中語氣詞。

      13、已矣:算了吧。

      14、凡隨武還者九人:總共。

      三、實詞:

      1、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對年長者的尊稱?!靶小?,輩份。

      3、因厚賂單于:送厚禮。

      4、置幣遺單于:泛指用作禮品的玉、馬、皮、帛等物。

      5、會武等至匈奴:正遇上。

      6、數(shù)通使相窺觀:窺探觀察。

      7、欲發(fā)使送武等:派遣。

      8、以狀語武:“狀”情況?!罢Z”,告訴。(動)

      9、單于使使曉武:前“使”,動詞,派。后“使”,名詞,使者。

      10、會論虞常:判決罪犯。

      11、副有罪,當相坐:相連坐,一個人犯罪,他的親屬也要連帶一同受罰,稱為“連坐”。

      12、馬畜彌山:滿。

      13、即時誅滅:殺。

      14、白單于:報告。

      15、羝乳乃得歸:“羝”公羊,“乳”,生育。

      16、杖漢節(jié)牧羊:“杖”拄。(動)“節(jié)”,使節(jié)。

      17、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屮”,草?!笆场背?。(去,收藏。)

      18、扶輦下除:臺階。

      19、宦騎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宮:囚禁。

      21、法令亡常:無。

      22、因泣下沾襟,與武決去:“泣”,淚?!皼Q”,訣別。

      23、旦夕臨數(shù)月:哭吊死者。

      24、如惠語以讓單于:責備。

      25、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駑,才能低下。貰,赦免,寬大。

      四、詞類活用:

      1、宜皆降之:使動。使?投降。

      2、輿歸營:名→狀,用車。

      3、單于壯其節(jié):形→意動,認為?壯勇。

      4、欲因此時降武:使動,使?投降。

      5、劍斬虞常已:名→狀,用劍。

      6、空以身膏草野:名→動,肥美、滋潤。

      7、反欲斗兩主:使動,使?斗。

      8、單于愈益降之:使動,使?降。

      9、絕不飲食:使動,使?飲食。

      10、別其官屬?;莸龋菏箘?,使?分開。

      11、王必欲降武:使動,使?降。

      五、句:

      1、何以復加?(疑代)

      2、何謂相坐?(同上)

      3、何以女為見(同上)。

      4、子卿尚復誰為乎?(同上)

      5、皆為陛下所成就:“為所”被動句式。

      6、雖欲報恩將安歸:(疑代)

      六、常用字:

      1、賂:(1)常用義:(贈送的)財物。(2)引申義:用財物贈送給別人。如“因厚賂單于?!薄V賂(帶貶義)。上古時“賄賂”用“賕”字來表示。

      2、闕:(1)本義:皇宮門前兩邊的樓,中間有通道。如本課“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北闕”就是皇宮北門兩邊的樓。(2)引申義:A一般的城樓—朝廷—宮殿。B豁口、空隙讀que,——缺點、缺漏,此義現(xiàn)多寫為“缺”。(3)又讀jue.通“掘”。

      3、乳:(1)本義:人或鳥的生育(動),(2)引申義:A其他動物的生育。如本課“羝乳乃得歸”—乳房或乳汁—初生的、年幼的(形)B哺乳期間的動物。

      4、再:用法:作數(shù)詞,兩次或第二次。不同于現(xiàn)在用來指行為的重復。如本課“愿勿復再言”。古代表示行為重復的是“復”。

      5、賜:從貝從易,易亦聲,會意兼形聲字。(1)本義:賞賜、賜給,本課“幸蒙大恩,賜號稱王”。(2)引申義:賜予的財物或恩惠。

      6、朝:(1)本義:早晨。如本課“人生如朝露”。讀zhao(2)引申義:早晨向父母或君王省視、拜見、問安—拜見—使動,使朝見—朝廷—朝代。以上音讀chao

      第二十一課班超傳

      一字:研→硯,直→值,覩==睹,裁—才,然→燃,鈆==鉛,禽→擒,→勢,卹==恤,——邀,張→帳,萌—氓,縣→懸,蠲——捐,覩,匈→胸。

      二虛詞:

      1、而當封侯萬里之外:你。

      2、后忽更疏懈:改變。

      3、具服其狀:全部。

      4、愿將本所從三十余人足矣:原本、原先(副)。

      5、互抱超馬腳不得行:交錯、交替,這里有紛紛的意思(副)。

      6、超因此叵平諸國:完全(副)

      7、庶幾張騫棄身曠野:希望。(副)

      8、宜因其力:依靠、憑借。

      9、盛毀超擁其愛妻:大力、深(程度副詞)。

      10、莫不賓從:沒有(副)。

      11、其封超為定遠侯:語氣副詞,表祈使或命令。

      三實詞:

      1、祭酒,布衣諸生耳:“祭酒”,古禮,后因以為官名,這里等于說先生?!安家隆保矫竦拇Q。

      2、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封官。

      3、后坐事免官:因犯罪。

      4、具服其狀:承認。

      5、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前“使”,名詞,使者,兼語;后“使”,動詞,出使。

      6、固欲益其兵:增加。

      7、因辭讓之:責備。

      8、逆遣吏田慮先往降之:預先。

      9、下詔征超:招回。

      10、效命絕域:獻出。

      11、尚能和輯諸戎:懷柔、團結。

      12、將弛弄及義從千人就超:投向。

      13、盛毀超擁其愛妻:誹謗。

      14、啖以重利:利誘引誘。

      15、陰緩所得生口:“陰”,暗中?!吧凇?,俘虜。

      16、遂去其妻:離開。

      17、若邑任在外者:勝任。

      18、便留與從事:辦事。

      19、可須夜鼓聲而發(fā):等待。20、及臣生在:趁時。

      四、活用:

      1、不恥勞辱:用于意動,以?為恥。

      2、超手格殺三人:名→狀,用手。

      3、帝壯超節(jié):意動,以?為壯,贊許。

      4、超既西:方名→動,向西走。

      5、因辭讓之:名→狀,用言辭。

      6、逆遣吏田慮先往降之:使動,使??投降。

      7、終不聽其東:名→動,向東行。

      8、寇盜河西:名→動,侵犯。

      9、復沒都護:使動,使?復沒。即推翻。

      10、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形→使動:使?苦。

      11、狐死首丘,代馬依風:名→動,頭朝向。

      五、句:

      1、卿弟安在?(疑代)

      2、恐見疑于當時矣:被動句。

      3、是何言之陋也!(感嘆句)這說的話是多么的淺薄。

      六、常用字:

      1、除:(1)本義:宮殿的臺階。如“扶輦下除”(2)引申義:一般的臺階—去舊生新,除去—每年的最后一天—官吏的任命,本課“帝乃除超蘭臺令史?!?/p>

      2、更(1)本義:改變、更換。如本課“后忽更疏懈”。(2)引申義:A舊時夜間報時的單位,如三更、五更。B另外(副)讀去聲,如本課“并求更選使使西域”—再、又。如“更上一層樓”。(3)假借為“經(jīng)”,經(jīng)歷。(4)假借為“庚”,繼續(xù)。

      3、須:(1)本義:胡須。(2)引申義:獸的須。(3)假借義:等待如本課“可須夜鼓聲而發(fā)”—需要—必要、應當(助動詞)

      4、質(zhì):(1)本義:抵押。如“遂納子為質(zhì)”(2)引申義:樸實—本質(zhì)、體質(zhì)—質(zhì)地、底子—斬殺犯人時墊底的砧板。此義后造“櫍”“鑕”以區(qū)別?!|(zhì)問—對質(zhì)。

      5、就:(1)本義:接近、趨向,如“陳力就列”,如本課“廣德乃遣使就超請馬?!?2)引申義:采納、擇取?!删汀⒊晒?,如“三窟已就”

      6、格:(1)本義:樹木的長枝條。如“枝格相交”(2)引申義:柵欄—阻止、阻攔—抵擋、抵御—搏擊,如“超手格殺三人”—方格—格式、規(guī)格、標準。(3)假借義:常被借為“佫”,表示到達、來到,——通達、感通—窮究、探底。

      第二十二課華佗傳

      一字:→?旉→敷,藏→臟,兒→倪,支→肢,管—脘,欬==咳,煖==暖,利→痢,酢→醋,鬲→膈,反→返,縣→懸,去—弆,已—以,彊→強,頸—經(jīng),猨==猿。

      二、虛詞:

      1、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且”,將近(副)?!岸?,然而。(連詞表轉折)。

      2、病亦行差:將(副)。

      3、適至:剛(副)。

      4、卒頭眩墮車:突然,同“猝”。(副)

      5、卒可得寐:終于。

      6、病是也:這,指示代詞。

      7、其人盛怒則差:非常,程度深,(副)。

      8、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大都(副)。

      9、以醫(yī)見業(yè):用在動詞前,指代自己。

      10、適值佗見收:“適”,正好?!耙姟?,被。

      三、實詞:

      1、太尉黃琬辟,皆不就:“辟”,征如任用?!熬汀?,就任。

      2、語其節(jié)度:服藥的禁忌及注意事項。

      3、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壯”,量詞,一灸叫一壯?!皯?,應手。

      4、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針”,扎針,中醫(yī)和一種治病方法?!耙?,延長?!霸S”,處?!罢Z”,讀去聲,告訴。

      5、病亦行差:病愈。以下同。

      6、人亦不自寤:醒,感覺到。

      7、藏氣已絕于內(nèi),當涕泣而絕:前一“絕”,斷絕。后一“絕”,死。

      7、故令不時愈:應時。

      8、彭城夫人夜之廁:到(動)。

      9、呻呼無賴:辦法。

      10、止親人宿:留宿。

      11、五日卒:死。

      12、欲造佗:到去。

      13、逆見:迎面。

      14、士大夫不耐痛癢:疼痛難受。(偏義復詞)。

      15、此脈故事有胎:(按照)先例。

      16、必燥箸母脊:附著。

      17、長可尺所: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

      18、佗恃能厭食事:侍奉,侍侯人。

      19、考驗首服:拷問審究。20、普依準佗治:依據(jù)按照。

      21、人體欲得勞動:運動。

      22、動搖則谷氣得消:運動。

      23、熊頸鴟顧:通“經(jīng)”,掛。

      24、漆葉處所而有:處處。

      25、朝歌云:句末語氣詞,有“據(jù)說如此”的意思。

      四、活用:

      1、縫腹膏摩:名→狀,用藥膏。

      2、不汗,后三日死:名→動,出汗。

      3、佗脈之:名→動,切脈。

      4、以醫(yī)見業(yè):名→動,作為職業(yè)。

      5、佗久遠家思歸:形→動,遠離。

      6、此可以活人:使動用法,使?活。

      7、太祖累書呼:名→狀,用書信。

      8、熊頸鴟顧:名→狀,像一樣。

      9、動諸關節(jié):使動用法,使?動。

      10、輕體:形→使動,使?輕。

      11、于是傳付許獄:名→狀,用傳車。

      五句:

      1、車邊病是也:(判斷句)

      2、耳目聰明:分承修辭方法,即耳聰目明。

      六、常用字:

      1、傳:(1)本義:古代送信或供使臣往來的一種快車。如本課“于是傳付許獄”(2)引申義:驛舍或傳舍—一般的傳遞、傳送—流傳—傳記—注釋或解釋經(jīng)義的文字—“經(jīng)”以外的“賢人”著作也稱為傳。

      2、許:(1)本義:應允、許可,(動)如“公弗許”。(2)引申義:同意、贊許。(3)處所(名)如本課“當引某許”(4)用在數(shù)量詞后面,表示不能確定的零數(shù),如本課“吐出三升許蟲”。(5)如此、這樣(代),如“許多”。

      3、辟:(1)本義:刑,刑法。(2)引申義:法度、法律—制定與執(zhí)行法的君主,音讀為?!蠈ο碌恼髡?,如“太尉黃琬辟”。(3)假借義:A避免;B開辟—消除、排除;C偏僻—邪僻。

      4、案:(1)本義:木制的托盤。(2)引申義:矮長桌、幾案—案卷、文書—查辦—查訊、審問。(3)通“按”,用手摁或壓。如本課“案脈,胎未去也?!?/p>

      5、著:(1)明顯、顯露。讀音zhu,引申為:著述、寫作。(2)附著,加于上。如本課“必躁著母脊”,后寫作“著”,讀zhuo—穿(衣),動詞。

      6、經(jīng):從糸從,亦聲。(1)本義:機上的縱線,泛指紡織物上的縱線。(2)引申義:主干—常法、經(jīng)典,如本課“兼通數(shù)經(jīng)”—度量、畫分,如“辨正方位,體(分)國經(jīng)野”—經(jīng)略、經(jīng)營連用,表謀畫、籌畫并管理。

      第二十三課肥水之戰(zhàn)

      一字:已—以,閑→嫻,闕—缺,趣—趨,陳→陣。

      二、虛詞:

      1、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仆射:表命令的語氣副詞。

      2、茍為諂諛之言:茍且、隨便。

      3、仍有后患,悔無及也:更、并。(副)

      4、卿其勉之:表祈使的語氣副詞。可譯作“希望”。

      5、非汝,誰與成之:“非”,除了。“與”,介詞,后省賓語“我”。

      6、今大敵垂至:將要、快要。

      7、吾其左衽矣:大概。(表推測的語氣副詞)

      8、若移陳少卻:稍。

      9、秦兵大敗:全(副)

      10、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其”,那些(代)?!扒摇?,將要。

      三、實詞:

      1、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入侵。

      2、民每十丁遣一兵:成年男子。

      3、勢還不遠,可先為起第:“還”,返回?!暗凇?,府第、住宅。

      4、茍為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逢迎、迎合。

      5、安夷然:坦然無事,一點不著急的樣子。

      6、已別有旨:“別”,另外。“旨”命令。

      7、便為敵手而雙不勝:相匹敵。

      8、安遂游陟:登山。

      9、桓沖深以根本為憂:樹根,比喻事物的關鍵部分。

      10、謝安固卻之:“固”,堅決?!皡s”推卻。

      11、朝廷處分已定:安排、部署。

      12、西藩宜留以為防:本義為籬,引申為國家的屏障。

      13、有廟堂之量:宰相的別稱。

      14、克之,執(zhí)平虜將軍徐元喜等:捉獲。

      15、融馳使白秦王堅曰:報告。

      16、兼道就融于壽陽:“兼道”,以加倍的速度趕路?!熬汀?,靠近、會合。

      17、今乘諸軍未集:聚集、集合。

      18、融馳騎略陳:巡行。

      19、自相蹈藉而死者:踐踏。20、因與張?zhí)戾a、徐元喜皆來奔:投奔。

      21、了無喜色:完全沒有。

      22、徐答曰:慢慢地。23秦兵逼肥水而陳:緊靠。

      四、活用:

      1、吾其左衽矣:名→動,穿左衽的衣服,即外族服裝。

      2、欲不戰(zhàn)以老秦師:形→使動:使?疲憊。

      3、、草行露宿:名→狀,在草野中,在露水中。

      五、句:

      1、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辭方法。指代晉國將要被符堅滅亡。

      2、為晉兵所殺:被動句式。

      六常用字:

      1、還:(1)本義:返回。如本課“勢還不遠”。(2)引申義:交還、歸還—交納租稅—仍然、重復(副)今讀hai,舊讀huan.——進一步、更加。

      2、歸:(1)本義:女子出門嫁人。(2)引申義:回家、回國。如本課“今兵斷其歸津”—歸還—歸附。(3)通“饋”,kui,贈送。(4)通“愧”,kui慚愧。如“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3、集:(1)本義鳥群停在樹上。(2)引申義:一般事物的聚合。如“今乘諸軍未集”—事情的成功—詩文的匯集(3)通“輯”,安定。如“故使軍司馬班超安集于以西?!?/p>

      4、別:(1)本義:分解、分開。如“別其官屬常惠等”。(2)引申義:分別、辨別—離別、告別。(3)古代“別”代“另”字。

      5、色:(1)古義:臉色、氣色。如“作色”多指發(fā)怒。(2)常指美色—不同的色彩。(3)“顏色”:聯(lián)合結構詞組,指臉上的氣色、表情。

      6、寇:會意字,從從元從攴。(1)本義:入侵、侵犯。如“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2)引申義:入侵者、敵人。如本課“豈可復留此殘寇”。(3)后起義:強盜。

      第二十四課寡人之于國

      字:頒—斑,涂→途,無—毋。

      二、虛詞:

      1、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之”連詞,用于名詞和介詞結構之間,構成一個偏正詞組做全句的主語?!把伞钡扔谡f“于是”?!岸钡扔凇岸选保硐拗拐Z氣?!耙印保韴髮дZ氣,合用后表示角乎如此的陳述語氣。

      2、填然鼓之:形容詞尾。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無定代詞)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過(副)。

      5、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之”取獨用法?!坝凇?,比(介)

      6、谷不可勝食也:盡(副詞,讀一聲)。

      7、斧斤以時入山林:按(介)

      8、然而不王者:兩個詞,“然”,如此,這樣(指示代詞)?!岸保磙D折連詞?!罢摺?,的人。

      9、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無”,通“毋”,不要?!八埂保瑒t(連)。“焉”,于是。

      三實詞:

      1、移其粟于河內(nèi):泛指糧食。

      2、河內(nèi)兇:饑荒。

      3、填然鼓之:擊鼓(動)。

      4、棄甲曳兵而走:“甲”,盔甲?!耙贰?,拖、拉。“走”,逃奔。

      5、數(shù)罟不入洿池:“數(shù)”,cu密,“罟”,網(wǎng)?!皼闯亍?,池沼,池塘。

      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種(本義)

      7、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豚”,小豬?!板椤保筘i。“畜”,養(yǎng),飼養(yǎng)。“時”,繁殖時機。

      8、僅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義:“庠序”,學校?!吧辍狈磸瓦M行?!般保磹坌珠L。

      9、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餓莩”,餓死的人?!鞍l(fā)”,打開,指開倉濟民。

      10、非我也,歲也:年成(不好)

      四活用:然而不王者:名→動,稱王。

      五句: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借代修辭方法,指代教育普施,尊老成為社會風尚。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

      1、兵:(1)本義:兵器、武器。如“非我也,兵也?!?2)引申義:軍事、武力、戰(zhàn)爭—兵法、用兵策略—武裝力量、軍隊。

      2、甲:(1)本義:植物果實或動物的硬質(zhì)外殼(2)引申義:古代軍人穿的皮制護身衣服,如本課“棄甲曳兵而走”—披甲的人,即甲士—天干的第一位—用來紀年—位居第一,(動)

      3、歲:(1)本義:木星。(2)引申義:年—年齡—時間、光陰—年成、年景。

      4、時:(1)本義:季節(jié)、時令。如“瓜時而往”又“百畝之田,勿奪其時?!?2)引申義:時候、時間、時辰—時代—時機、機會—時運。(3)用作狀語:按時—那時、當時-時常、經(jīng)常。

      5、王:(1)殷周時對帝王、天子的稱呼。(2)春秋時,吳越等諸侯國君稱王;戰(zhàn)國時諸侯國國君普遍稱王。(3)秦代開始,王便成了對貴族或功臣的最主封爵。(4)由帝王引申為稱王、做王統(tǒng)治天下(動詞)讀wang.第二十五課許行

      一字:偪→逼,振→賑,有—又,倍—背,沒→歿,反→返,暴→曝,尚—上,賈→價,伯—佰。

      二虛詞:

      1、雖然,未聞道也:兩個詞,“雖”,雖然(連)?!叭弧?,如此(代)。

      2、惡得賢:哪里(疑代)

      3、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句中語氣詞,表停頓。

      4、何許子之不憚煩:取獨。

      5、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然則”,兩個詞,如此,那么?!蔼殹保y道(反問副詞)?!扒摇?,連詞,一面一面。

      6、治人者食于人:被(介)。

      7、圣人之憂民如此:取獨用法。

      8、亦不用于耕耳:只是,不過。

      9、未能或之先也:有的人(肯定性無定代詞)

      9、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雖”,即使。“莫”,沒有人(否定性無定代詞)?!盎颉本渲姓Z氣詞,強調(diào)沒有人這樣做。

      10、夫物之不齊:取獨用法。

      三實詞:

      1、自楚之滕:到(動)。

      2、愿受一廛而為氓:“廛”一般百姓一戶人家住的地方?!懊ァ庇赏獾鼗騽e國遷來的百姓。

      3、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衣”,穿,(動)“褐”,粗毛或粗麻編織成的衣服。“捆”,編織?!盀槭场?,作為衣食來源。

      4、棄其學而學焉:前“學”,學說(名)。后“學”,學習(動)。

      5、則是厲民而以自養(yǎng)也:危害。

      6、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養(yǎng)活,讀si.7、五谷不登,禽獸逼人:“登”,有收成。“逼”,威脅。

      8、交于中國:中原地帶。

      9、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農(nóng)業(yè)上種叫“稼”,收叫“穡”。

      10、教以人倫:古代社會規(guī)定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11、惟堯則之:效法。

      12、民無能名焉:用言語稱贊。

      13、有天下而不與焉:參與(“焉”,“于是”,在其中。)

      14、未能或之先也:超過。(動)

      15、皜皜乎不可尚已:“尚”通“上”,超過。

      16、非先王之道:責怪。

      17、雖使五尺之童適市:“使”,派?!斑m”,到去。

      18、以釜甑爨:燒飯。

      四、活用:

      1、踵門而告文公曰:名→動,腳后跟→走到。

      2、饔飧而治:名→動,早飯、晚飯→做飯。

      3、許子冠乎:名→動,戴帽子。

      4、益烈山澤而焚之:名→動,大火→放大火燒。

      4、勞之來之,匡之直之:使動用法,使?勞,使?歸順,使?正直。(賓語“之”代“民”)。

      五句:

      1、公與之處:雙賓語。

      2、捆屨織席以為食:修辭上的需要而賓語前置。

      3、“奚冠?”、“許子奚為不自織”、“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都是疑問代詞賓語前置。

      4、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雙賓語)

      5、大哉,堯之為君?。?因修辭需要而主謂倒置。)

      6、君哉,舜也。(同上)

      7、未能或之先也(否定句中賓語前置)。

      8、彼所謂豪杰之士也(判斷句)。

      9、江漢以濯人,秋陽以暴人:“江漢”、“秋陽”都是“以”的前置賓語。(修辭需要)

      10、戎狄是膺,荊舒是懲:(代詞復指賓語前置)意思是“痛擊西戎和北狄,懲治荊舒使之知戎止。”

      11、子是之學。(復指前置賓語)。

      12、莫之或欺: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

      1、衣:(1)本義:上衣(2)引申義:泛指衣服—穿衣,舊讀yi,如“衣褐”—包、裹、包扎。

      2、冠:(1)本義:帽子(2)引申義:轉化為動詞。讀guan.戴帽子。如“冠素”—古代一種禮儀—居于首位。

      3、樹:(1)本義:種植。如“樹之以?!薄ⅰ皹渌囄骞取?。(2)引申義:培植、培養(yǎng)—豎立、直立、設置—樹木(名)。“樹”在先秦時一般用作動詞。“樹木”的意思在先秦時用:木:字來表示。

      4、藝(1)本義:種植。如“樹藝五谷”。(2)引申義:技藝、才能、本領?!傲嚒敝付Y、樂、射、御、書、數(shù)?!寮业牧拷?jīng)典:詩、書、易、禮、樂、春秋?!薅?、準則。

      5、賈:(1)本義:做買賣。(2)引申義:招惹—商人(名),以上意義讀為gu—價格。此義后來寫作“價”,讀jia.(3)商賈連用泛指商人。商特指外出做生意的商人,賈指囤積貨物,坐地販賣的商人。

      第二十六課天論

      一字:彊——強,祅==妖,貣==忒,倍——背,畜——蓄,臧→藏,隊→墜,黨—儻,?!獓L,竝==并,錯—措。

      二虛詞:

      1、禹以治,桀以亂:憑借(介)后省略賓語(指代日月星辰瑞曆)。

      2、怪星之黨見:“儻”,偶然(副)

      3、是無世而不常有之:通“嘗”,曾經(jīng)。

      4、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前兩個“之”,取獨用法。中間三個是連定中詞組的,后兩個是代詞。

      5、在天者莫于日月:沒有什么(否定性無定代詞)以下三句同。

      6、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何如,哪里比得上。表示反問和比較。

      三實詞:

      1、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治”,有條理、合正道的措施。“亂”違反客觀規(guī)律的指施。

      2、天行有常:恒,規(guī)律。

      3、修道而不貳:“貳”應是“忒”,差錯。

      4、寒暑未薄而疾:迫近。

      5、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分”,職分?!爸寥恕?,最了不起的人。

      6、治亂,天邪:治和亂,是天決定的嗎?

      7、繁啟蕃長于春夏,畜積收臧于秋冬::繁殖、生長。

      8、雩而雨:(動詞)求雨。

      四活用:

      1、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強”,使?強,加強?!柏殹保箘樱?人)貧窮。

      2、則天不能病,則天不能禍:使動。使?得病,使?得禍。

      3、風雨之不時:名→動,合時節(jié)。

      4、雩而雨:名→動,下雨。

      5、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君”名→動,統(tǒng)治?!奥 ?,形→使動,使?興盛。“王”,名→動,稱王?!鞍浴?,名→動,成為盟主。

      6、大天而思之:形→意動,認為?偉大。

      7、孰與物畜而制之:名→狀,像物一樣對待。

      8、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使動用法。使?增多,使?變化,使?成為物。

      五、句:日月星辰瑞曆,是禹桀之所同也:判斷句?!笆恰睆椭浮叭赵滦浅饺饡选保鲋髡Z。

      六、常用字:

      1、治:(1)本義:治水。(2)引申義:治理、管理、處理其他事物。或從事其他事情?!卫淼煤茫从兄刃?、安定、太平,與“亂”相對。

      2、亂:(1)基本義:無秩序、不整齊。(2)引申義:政治不安定、社會不太平。如本課“禹以治,桀以亂”—使之亂,即擾亂、破壞—特指破壞當世統(tǒng)治秩序,即造反、作亂—古代樂曲的末章叫“亂”。

      3、陽:(1)本義:日光。(2)引申義:山的南坡和水的北面—溫暖—明亮、鮮亮—明里、表面上、假裝—與“陰”構成一對哲學術語。

      4、陰:(1)本義:云復日,陰天。(2)引申義:A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陰暗處、陰影—時間、光陰。B特指山的北坡,水的南岸。C暗中、暗地里、秘密地。D與“陽”構成一對哲學術語。

      5、制:(1)本義:裁、裁剪。(2)引申義:制定、規(guī)定—規(guī)章、制度(名)——君王的命令。

      6、錯:(1)粗磨石,用于琢玉之類。(2)交錯。(3)通“措”,安置—放棄。如“故措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薄板e誤”這一意義,上古文獻中極其罕見。

      第二十七課大同

      一字:與—舉,脩—修,矜—鰥,知→智,埶→勢,刑→型

      二虛詞:

      1、仲尼之嘆,蓋嘆魯也:大概(語氣副詞)。

      2、與三代之英:跟、連同(介)。

      3、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指示代詞,指代“善終的條件”,“用他們的地方”,“使他們成長的條件”,“供養(yǎng)他們的措施”。

      三實詞:

      1、出游于觀之上:宗廟門外的高建筑物,也叫“闕”。2與三代之英:杰出人物,指禹湯文武。

      3、丘未之逮也:趕上。

      4、男有分,女有歸:“分”,職分?!皻w”,出嫁。

      5、盜竊亂賊而不作:“亂”,造反?!百\”,殘害人?!芭d”“作”,同義詞都是興起、產(chǎn)生的意思。

      6、貨力為己:財物和出力。

      7、大人世及以為禮:“世”父子相傳:“及”兄弟相傳。

      8、禮義以為紀:準則。

      9、以考其信:成全。

      四詞類活用:

      1、故外戶而不閉:名→動,從外關(戶,門)。

      2、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名→意動,把(他的父母親)當作父母,把(他的兒子)當作兒子。

      3、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立田里,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正”“篤”“睦”“和”都是使動用法,使?端正、擺正;使?純厚;使?和睦;使?和諧?!百t”,形→意動,認為?賢。“功”名→意動,認為?有功,“為己”是它的賓語?!坝轮恰?,形→名,有勇有智的人。

      4、由此其選也:動→名,選拔出來的人物,即杰出人物。

      5、以著其義:形→使動,使?顯著(表彰)

      6、刑仁講讓:名→意動:把?定為法式。

      五句:

      1、君子何嘆?(疑代作賓語前置)。

      2、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修辭需要,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3、后未之逮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

      1、觀:(本義):觀看。(2)引申義:A特指有目的地看—觀賞、觀覽—對人或?qū)κ挛锏挠^察、考察。B顯示、給人看。(3)名詞guan-值得觀賞的景物、景象;guan幾種高大可觀的建筑。A望樓,如“出游于觀之上?!盉臺榭。C道觀。

      2、城:(1)本義:城墻,如“城郭溝池以為固?!?2)引申義:作動詞時指構筑城墻—城鎮(zhèn)、城市。在城、郭對舉時,城指內(nèi)城,郭指外城。

      3、池:(1)古義:護城河,如“城郭溝池以為固”。此義今天一般不用。(2)今義:水塘、池塘。

      4、貨:(1)常用義:財物、物資。如“貨惡其棄于地也”(2)引申義:出賣,如“貨而不售”。(3)今義:商品。

      第二十八課尚賢

      一字:辟→避,萌—氓,殿—奠,章→彰。

      二、虛詞:

      1、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取獨用法。

      2、是其何故也:指示代詞連用,作主語,相當于“這”。

      3、逮至遠鄙郊外之臣:及。

      4、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自”,介詞,由?!白匀搿?,所由進入的地方,即門:“自出”,逃出的通道?!捌洹保Z氣副詞,加強肯定語氣。

      5、古者圣王之為政:取獨用法。

      6、欲其事之成:取獨。

      三實詞:

      1、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使用有才能的人。

      2、逮至遠鄙郊外之臣:邊邑。

      3、國中之眾:國都。

      4、有高墻深宮:房屋。

      5、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輔助。

      四活用:

      1、則是本失其所欲:名→狀,從根本上。

      2、眾賢之術:形→使動,使增多。

      3、眾其國之善御之士者:同上。

      4、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使動:使?富、使?貴。

      5、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使動用法,使?富,使?貴,使?親,使?近。

      6、謹上為鑿一門:名→狀,向上。

      7、列德而尚賢:使動,使?處于朝廷的位次。

      8、任之以事:使動,使?擔任。

      五句:

      1、高予之爵,重予之祿,斷予之令:雙賓語。

      2、授之政。(同上)

      3、此若言之謂業(yè):復指代詞賓語前置。

      六、常用字:

      1、服:意義較多,有:(1)作,從事,如本課“以德就列,以官服事”(2)實行、用(3)服藥(4)服從、順從,如本課“授之政,西土服”(5)適應(6)衣服、服飾,如本課“甘其食,美其服”。

      2、怨:(1)常用義:抱怨、埋怨;怨恨、懷恨—仇恨、冤仇(名)如本課“舉公義,辟私怨”。(2)古代漢語中,“怨”重于“恨”。

      3、常:(1)基本義:長久不變。如本課“故官無常貴”(2)引申義:一定的規(guī)則、規(guī)律,如本課“天性有?!薄?jīng)常(3)通“嘗”,曾經(jīng)。

      4、眾:(1)常用義:多數(shù)人,許多人。(2)引申義:特指軍隊,如“患其眾之不足也”—一般的—多(形)——使動,使增多,如本課“眾賢之術”。

      5、鄙:(1)常用義:邊邑,如“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郊野—鄙陋、淺陋—貪鄙、鄙俗。(2)謙稱。(3)古代沒有惡劣不道德之義。

      古代漢語復習資料(七)第二十九課逍遙游

      一、字:飡==餐,反→返,知→智,辯—辨。

      二虛詞:

      1、鯤之大:取獨用法。

      2、鵬之徙于南冥也。取獨用法。

      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前二“也”,是句中語氣詞,表停頓語氣。

      4、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用在選擇句中,加強揣測語氣,“是還是”。

      5、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且、夫”二個語氣詞,合用表示進一步發(fā)議論譯為“再說”。“之”取獨?!耙病?,句中語氣詞。

      6、則風斯在下矣:則、就。

      7、而后乃今培風:“而后”然后,“乃今”,就。

      8、之二蟲雙何知:這,(指示代詞)作定語。

      9、眾人匹之,不亦悲乎:豈不?嗎。(表反問的習慣說法)。

      10、且適南冥也:將要。

      11、彼且奚適:將。

      12、定乎內(nèi)外之分:于(介)。

      三實詞:

      1、怒而飛:奮發(fā)。

      2、天之蒼蒼:深藍色。

      3、而后乃今培風:憑、乘著(動)。

      4、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夭閼”雙聲連綿詞,阻隔、阻擋?!皥D”,計劃、打算。

      5、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決”迅速的樣子。“搶”,觸、碰。

      6、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到。

      7、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到去?!懊n”,疊韻連綿詞,郊野的顏色,這里代郊野。“果然”充實飽滿的樣子,這里形容腹飽。(形)。

      8、小年不及大年:壽命。

      9、朝菌不知晦朔:“晦”陰歷每月最后一天?!八贰保職v每月初一。

      10、眾人匹之:相比。

      11、絕云氣:穿過。

      12、此大小之辯也:通“辨”,區(qū)別。

      13、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取信。

      14、宋榮子猶然笑之:神態(tài)輕松的樣子。

      15、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譽”,稱贊。“加勸”,更加奮勉,更受鼓勵。

      16、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非”,責難?!熬凇卑脝?。

      17、非數(shù)數(shù)然也:拼命追求的樣子?!皵?shù)”讀shuo.17、泠然善也:輕妙的樣子。

      四活用:

      1、水擊三千里:名→狀,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將圖南:名→動,向南飛。

      3、奚以九萬里而南為:(同上)

      4、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名→動,向上飛。

      5、彼于致福者:使到,即招致

      五、句: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

      2、則芥為之舟。(雙賓語)

      3、莫之夭閼:(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4、奚以九萬里而南為:(疑代)

      5、之二蟲又何知:(同上)

      6、奚以知其然也:(同上)。

      6、以五百歲為春,以五百歲為秋:修辭上的互文見義。指五百年為一春秋,即為一年。

      7、彼且奚適:(疑代)。

      8、彼且惡乎待哉:(疑代)(“且”,還要。“待”,依靠)。

      六、常用字:

      1、志:(1)常用義:A志向、志愿。B記載下來,如“《齊諧》者,志怪者也”。此義保存在現(xiàn)代漢語的“雜志”中。——記住。(2)“志”與“意”的意義有時可以相通。但“志”偏重于外向的思想活動?!耙狻逼貎?nèi)心想法。(3)是“識”的古文形體。

      2、圖:(1)常用義:A計慮、謀取,如要課“而后乃今將圖南”—設法對付。B圖畫、畫像—繪畫(動)

      3、絕:(1)本義:斷絲。(2)引申義:A弄斷—斷絕—盡B橫越、穿過,如本課“絕云氣”—到了極點(形)

      4、勸:(1)古義:勉力、奮力,如本課“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2)引申義:勉勵、鼓勵如“以勸事君者”—勸說。(3)古代“勸”不用于消極的勸阻。都用于積極的鼓勵。

      5、年:從禾千聲。(1)本義:谷熟,即谷物豐收。(2)引申義:年月的年—歲數(shù)、年齡。如本課“小年不及大年”。

      6、負:會意字,從人從貝。(1)本義:恃,即依恃、憑仗。(2)引申義:背倚、背靠著—背負—受載、承受,如本課“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蒙受—抱持—內(nèi)心抱有、餐有—失敗—背棄、違背—辜負、對不起人—欠缺、缺少、虧欠—賠償、補償。

      第三十課秋水

      一字:辯—辨,鼃==蛙,比—庇,卒—萃,豪—毫。

      二虛詞:

      1、吾非至于子之門:如果不是(假設否定連詞)。

      2、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取獨。

      三實詞:

      1、望洋向若而嘆曰:“望洋”,疊韻連綿詞,迷惘直視的樣子?!叭簟?,海神名。

      2、我嘗聞少仲尼之聞:前“聞”聽說(動),后“聞”,見聞、學說(名)。

      3、吾非至于子之站,則殆矣:危險。

      4、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語”,談論?!疤摗?,住地。

      5、不知何時已,而不虛:空、盡。

      6、乃知爾丑:淺陋。

      四活用:

      1、順流而東行:名→狀,向東。

      2、東面而視:同上。

      3、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形→意動,“認為少”,“認為輕”。

      4、此其自多也:形→意動,認為多,引申稱贊、夸耀。

      5、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同上。

      五句:

      1、以為莫己若。(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

      2、我之謂也:代詞復指賓語前置。3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助動詞,表被動。(被動句)

      4、又奚以自多(疑代)

      六、常用字:

      1、虛:(本義):大土山。(2)引申義:所在地、住地。如本課“拘于虛也”—都邑舊址—廢墟。以上各義舊讀QU,也寫作“墟”。(3)還有一個常用義:空虛,(與“盈”“實”相對)——A不真實—敞開、打開。B枉然、白白地。

      2、語:(1)常用義:告訴(動)如“公語之故,且告之悔”,讀YU—交談、談論,如“爾將可與語大理矣?!?2)作名詞時,常用義是話、言論—諺語。(3)“語”和“言”都有說話和言論意思?!把浴笔亲詣痈苏f話,“語”偏重于回答問話或交談。

      3、比:(1)本義:并列、并排。如“子比而同之”(2)引申義:A連接、接近—及、等到B偏袒。以上各義舊讀bi.C比較,如“此其比萬物也”—比照。(3)通“庇”,寄托。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

      4、形:(1)本義:形象、形狀。如本課“自以比形于天地”(2)引申義:形跡—形成,成為某種形象(動)——使動,使之現(xiàn)形、顯露—形勢。

      5、方:與道、理有同義的地方。都指學問、道理、規(guī)律、儒家倫理道德和學問。但有區(qū)別:“方”重在技巧的方式和方法。還可以指行為品質(zhì)的正直,作表正在、方才、將要等意義的副詞。

      三十一五蠹

      一字:蜯==蚌,說→悅,脩——修,翦—剪,采→棌,竇—瀆,饟==餉,士→仕,橐——托,庸→傭,有—又,上—尚。

      二虛詞:

      1、堯之王天下也:取獨。

      2、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用來的辦法。

      三實詞:

      1、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承受得起。讀sheng.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桑骸捌凇保谕?、要求?!靶蕖睂W習?!胺ā保Х?。

      3、而民自治:自然治理得好。

      4、饑歲:荒年,五谷不收叫饑。

      5、穰歲之秋,疏客必食:“穰歲”,豐年?!笆场蹦檬澄锝o吃。

      6、是以古之易財:輕視。

      7、地方百里:兩個詞,土地、見方。

      8、執(zhí)干戚舞:“干”,盾?!捌荨?,斧。

      9、中世逐于智謀:競爭。

      10、子言非不辯也:言辭動聽。

      四活用:

      1、使王天下:名→動,作王,統(tǒng)治。

      2、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于當今之世者:形→意動,以?為美,贊美、稱道。

      3、禽獸之皮足衣也:名→動,穿。

      4、堯之王天下也:名→動,統(tǒng)治。

      5、故傳天下不足多也:形→動,稱贊。

      6、故人重之:形→意動,認為?重,看重。

      7、夫山居而谷汲者:名→狀,在山上,到山谷里,表處所。

      8、澤居苦水者:“澤”,名→狀,在沼澤地區(qū),“苦”,形→意動,以?為苦。

      9、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使動,使?歸附?!巴酢蓖?。

      五句:

      1、論世之事,因為之備:雙賓語。

      2、而身為宋國笑:被動句。

      3、為之政:雙賓語。

      六常用字:

      1、備:(1)常用義是防備。如“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啊邆?、準備。——齊備——設施,措施,如本課”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啊?、盡。如”備遭艱厄“。

      2、臣:(1)本義是奴隸。如“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2)引申:君王身邊的官吏——動詞,臣服——對君王的謙稱。

      3、身:(1)本義是指懷孕。后寫作娠。(2)另一常用義是指身體的軀干部分——泛指身體——自身。如“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親自,如“禹之王天下也,身執(zhí)耒臿以為民先”——生命。(3)身、體的區(qū)別:身指軀干,體指身體的各個部分

      4、法:(1)基本義是法則,法度。A法令、制度、規(guī)章。B特指法律、刑法。(2)方法,措施。(3)取法、效法。如“不法??伞薄?4)動詞,依法處治?!皩⒎ㄌ印?。

      5、遂:(1)常用義:順利完成,成功。如“四者無一遂”。2)引申義:形容詞,順利。如“可遂破也”——副詞,竟然——副詞,于是、便。如“遂田于貝丘”。

      遂、竟的區(qū)別:在“完成”這個意義上同義,但前者強調(diào)目的的完成,后者則是過程的終結,如未遂政變,未竟事業(yè)。

      6、伐:甲骨文象用戈砍人的頭,(1)本義:砍殺。(2)引申義:砍伐(樹木)。如“伐木丁丁”——討伐、進攻,如“司馬錯欲伐蜀”——批評、責備。如“伐孔子之說”——功勞,如“自矜功伐”。

      征、伐、侵、襲、攻的區(qū)別:是一組近義詞,征帶有褒義,最初用于天子攻諸侯,攻無道者。侵和襲帶有貶義。伐是中性的,后來由于常同征連用,也帶有褒義了“征伐以討其不然”。征和伐是公開的、大張旗鼓的軍事行動;侵和襲是不宣而戰(zhàn)的秘密軍事行動,襲比侵更富于隱藏性和突然性,是偷襲。攻是攻打,多指具體攻打某個地區(qū)或城市。

      第三十二課論貴粟疏

      一字:畜—蓄,臧→藏,畮==畝,政—征,賈→價,亡—無,仟—阡,佰—陌,文→紋,責→債,敖→遨,二虛詞:

      1、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兩次。

      2、明主知其然也:如此,這樣(代)。

      3、故民可得而有之:表順接的連詞。

      4、民者,在上所以牧之:用來的方法。

      5、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如今(假設將要發(fā)生的事情。)

      三、實詞:1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防備的措施。

      2、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不讓、不亞于。

      3、不農(nóng)則不地著:土著定居一地。

      4、雖有高城深池:護城河。

      5、不待甘旨:味美的食物。

      6、雖慈母不能保其子:保有。

      7、實倉廩:充實。

      8、民者,在上所以牧之:養(yǎng)、治理。

      9、盜賊有所勸:勉勵、鼓勵。

      10、中人弗勝:“中人”,一般人。“勝”,勝任。

      11、尚復被水之災:遭受。

      12、當具:被攤派上。

      13、交通王侯:交結往來。

      14、衣必文采:錦繡衣服。

      15、有仟伯之得:本指田間小道,這里指代田畝。

      16、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nóng)而已矣::前“務”要務(名)。后“務”致力于(動)

      17、粟有所渫:流通。

      18、三曰勸農(nóng)功:“勸”鼓勵?!肮Α保?。

      19、湯池百步;貯有熱水的城壕。20、爵者。,上之所擅:專有。

      四活用:

      1、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使動,使?吃,使?穿。

      2、而國亡捐瘠者:用作名詞,指被遺棄的和瘦得不成樣子的人。

      3、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形→意動,把看得輕。

      4、故務民于農(nóng)桑:使動,使盡力地去做。

      5、薄賦斂,廣畜積:使動,使?輕;使?廣。

      6、在于把握:動→名,握起來的手掌。

      7、然而眾貴之者:形→意動,把?看得很貴重。

      8、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形→意動,把?看得貴重;把?看得輕賤。

      9、乘堅策肥:“堅”“肥”形→名,堅車肥馬?!安摺保鷦?,用鞭子趕馬。

      10、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寶貴矣;尊農(nóng)夫,農(nóng)夫已貧賤矣:形→意動,把?看得卑賤;把?看得尊貴。

      11、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形→意動,認為?低賤,認為?尊貴。

      13、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形→使動,使?貴重起來。

      五句:此商人所以兼并農(nóng)人,農(nóng)人所以流亡者也:判斷句?!八哉摺本褪恰皩е碌脑颉?。

      六、常用詞:

      1、貧(窮):(1)貧的基本含義:寡少,一般是日常生活中衣食錢財?shù)娜狈?。窮的基本含義是“困迫”,一般指處境困頓惡劣,走投無路。常用來指仕途中的不得志。貧乏連文,義相近。貧賤連文,義相關。貧與富相對為文。窮困義相近,連文。窮的對立面是達或通。(2)引申義:極、盡、尋究。

      2、文(字):(1)本義:指在人的身體上刺繡花紋。(2)引申義:泛指花紋、紋理。后造“紋”字——泛指一切漢字——文教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文章,如“故為之文以志”——法律條文——華麗、有文采,如“其旨遠,其辭文”具體的錦繡服裝、花紋-,如“衣必文采”。(3)文章。指才華、文字寫成的文章——修飾,文飾。成語“文過飾非”。

      字:(1)本義:生孩子,生育。(2)引申:撫養(yǎng)、撫育——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合體字——泛指文字。

      3、走:(1)本義:跑。如“夸父與日逐走”。(2)引申義:特指逃跑、逃奔,如“城壞,齊人走”。亡走連文,奔走連義——奔向某地。

      走、行的區(qū)別:行,是現(xiàn)代的走;走,是現(xiàn)代的跑。緩慢而行叫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煨卸薪汹?。入而徐趨。比趨的速度還要快,步伐還要大,是走;比走的速度還要快是奔。走是跑,奔是飛跑,狂跑。

      4、策:(1)本義:馬鞭。如“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2)引申義:鞭策、趕,如“乘堅策肥”—計數(shù)的小籌—卜筮用的蓍草——謀劃、策劃——策略。不足。(3)通“冊”,簡冊。

      5、亡:(1)常用基本義:逃匿,逃跑。如“桓楚亡”。亡逃連文,義近??亡匿連文。流亡連文。亡走連文。奔亡連文。亡失變文同義。存亡相對為文。(2)引申:滅亡、衰亡。亡興相對為文。(3)亡與“無”音義相通。

      第三十三課報任安書

      一、字:罷—疲,說→悅,卒→猝,指→恉,脩——修,徇——殉,旃——氊。愬==訴,詘——屈,剔==剃,穽==阱,槍—搶,以—已,罔→網(wǎng),摩—磨,責→債。

      二、虛詞:

      1、若望仆不相師:指代對方的副詞?!安幌鄮煛奔床幌蚰鷮W習。

      2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在旁邊,謙敬副詞。

      3顧自以為身處穢,動而見尤:“顧”只是(轉折連詞)。“見”:被(表被動的助動詞)。

      4士為知己者用:幫、替(介)

      5、適足以見笑而自點:“適”僅僅、只(副)。“見”被(表被動的助動詞)

      6、行莫丑于辱先:沒有誰(否定性無定代詞)

      7、商鞅因景監(jiān)見:憑著、依靠(介)

      8、乃欲仰首伸眉:竟然、居然(副)。

      8、主上幸以先人之故:表敬副詞,表示對方的行為給自己帶來幸運或恩惠。

      9、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賢王:都、全(范圍副詞)。

      10、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乎”,于(介),“固”,本來(副)

      11、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同?相比(介詞,引進比較對象)

      12、特以智窮罪極,卒就死耳:“特”,只不過,僅僅(副)。“卒”,終于。(副)13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有的人(肯定性無定代詞)。

      1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所以”,譯為“導致?的原因”,“所”是輔助性代詞:“以”是介詞?!按保硗茰y委婉語氣的情態(tài)副詞。

      15、以稍凌遲?,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乎:“稍”,漸漸(副)。“乃”,才(副)?!八埂?,此、這(代)

      16、所以隱忍茍活?者:同第14題。

      17、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勝”,盡(副)?!拔ā眱H僅(副)

      18、思垂空文以自見:來(連接行為動作的目的)

      19、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句首語氣詞,相當于“乃”。20、凡百三十篇:總共(副)

      21、然此可為智者道:“然”,但是(轉折連詞)?!盀椤?,給、對(介)

      22、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直”,僅僅、只不過(范圍副詞)。“寧”,難道(表反詰語氣副詞)

      23、謹再拜:表敬副詞。

      24、雖累百世,垢彌甚耳:“雖”,即使(連)?!皬洝保?程度副詞)

      25、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且”,姑且(副)?!芭c”,根據(jù)、隨著(介)

      26、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竟然、居然(副)。

      27、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適足取辱耳:“雖”即使(連)?!耙浴保瑏?連接動作行為的目的。)?!斑m”,恰好、正好(副)。

      三、實詞:

      1、意氣勤勤懇懇,若望不相師:“勤勤懇懇”,誠摯懇切?!巴保?。

      2、仆雖罷駑:“罷”疲弱?!榜w”,劣馬。此處比喻自己才能庸劣低下。

      3、身殘?zhí)幏x:污穢低賤。

      4、獨郁悒而誰與語:雙聲聯(lián)綿詞,憂愁苦悶。

      5、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閑得竭指意:“淺”,少?!伴e”,空閑?!爸浮?,意旨,心里的想法。

      6、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冬季:“不測”,很深?!捌取?,臨近、接近。

      7、仆又薄從土雍,恐卒然不可為諱:“薄”,迫、逼近?!白淙弧?,突然。

      8、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抒發(fā)。

      9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遺憾。

      10、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闕然”,(時間)隔了很久?!皥蟆?,回答、回信。“過”,過夫。

      11、修身者智之符也:符信、憑證。

      12、愛施者仁之端也:“愛”,愛憐、同情。“施”,施舍。

      13、取與者,義之表也:標志。

      14、禍莫憯于欲利:慘痛。

      15、詬莫大于宮刑:恥辱。

      16、趙良寒心:灰心失望。

      17、事有關于宦豎?而況于慷慨之士乎:“豎”,卑賤者。“慷慨”,意氣風發(fā),情緒激昂。

      18、仆賴先人緒業(yè):“賴”依靠?!熬w業(yè)”,余業(yè)。

      19、外之又不能備行伍?有聽將搴旗之功:“行伍”,軍隊的代稱?!板骸保稳?。

      20以為交游光寵:光耀和榮幸。

      21無所短長之效:“短長”,偏義復詞,重在“長”,指長處特長?!靶А保钚?、獻出。

      22、不以此時引綱維:比喻國家的法度。

      23、仆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xiāng)曲之譽:“負”,缺少?!班l(xiāng)曲”,鄉(xiāng)里。

      24、使得奏薄技:進、奉獻。

      25、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yè):“知”,交往,社交往來?!笆壹摇敝钙奘摇?/p>

      26、竭其不肖之才力:不賢。

      27、接殷勤之余歡:“接”,交流?!耙笄凇?,情意懇切的樣子。

      28、自守奇士:自守節(jié)操。

      29、躬自流涕,沬血飲泣:“涕”,淚?!皼i”,用手捧水洗臉?!帮嬈?,泣不成聲。30、陵敗書聞,主上?聽朝不怡:“聞”,被聽到。“怡”,愉快、高興。

      31、誠欲效其款款之愚:“效”,獻?!翱羁睢睉┣兄覍嵉臉幼印?/p>

      32、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顯露。

      33、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推論、闡述。

      34、塞睚眥之辭:仇怨。

      35、以為仆沮貳師?,遂下于理:“沮”,中傷、詆毀?!袄怼保罄?,掌管訴訟刑獄的官。

      36、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拳拳”,忠實誠懇的樣子。“列”,陳述、申辯。

      37、卒從吏議:判決。

      38、貨賂不足以自贖:財物、錢財。

      39、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囹圄”:監(jiān)牢?!案嬖V”,申訴、訴說。

      40、聵其家聲,而仆又佴之蠶室:“聵”,敗壞、毀壞?!百Α?,相次,等于說緊接著。

      41、固主上所戲弄:玩弄。

      42、若九牛亡一毛:丟失。

      43、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并比、相提并論。

      44、卒就死耳:走向。

      45、其次關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發(fā)、嬰金鐵受辱:“關”套上、戴上?!氨弧保墒?、遭受?!皨搿保@。

      46、定計于鮮也:不以壽終,指自殺。

      47、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搶”,觸、撞。“惕息”,驚恐、害怕的樣子。

      48、所謂強顏耳:厚顏,在面子上頂著。

      49、審矣:清楚、明明白白。50、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凌遲:“繩墨”,比喻法律。“凌遲”,衰頹。

      51、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世也:“糞土”,指代監(jiān)牢?!昂蕖边z憾?!皼]世”,了卻一生?!拔牟伞保霓o、才華。

      52、唯倜儻之人稱焉:“倜儻”卓越特出?!胺Q”,稱頌,這里用作被動,指被稱頌。

      53、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抒發(fā)憤懣。

      54、略考其行事:事跡。

      55、稽其成敗興壞之紀:“稽”考察、考究?!凹o”,綱紀,這指事物的規(guī)律。

      56、下流多謗議:“下流”,入在卑賤者的行列中。“謗議”,譏評議論。

      57、重為鄉(xiāng)黨所笑:“重”,深深地。“鄉(xiāng)黨”鄉(xiāng)里、鄉(xiāng)鄰。

      58、曼辭以自飾:美好。

      四、活用:

      1、動而見尤:名→動,過錯→怪罪、責備。

      2、女為悅己容:名→動,打扮容貌。

      3適足以見笑而自點乎耳:名→動,玷污。

      4、請略陳固陋:形→名,鄙陋之見。

      5、行莫恥于辱先:使動,受?辱。

      6、顯巖穴之士:使動,讓?彰顯,即推薦。

      7、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輕”意動,以?為輕,即看不起、輕視?!靶摺?,使動,使?感到羞恥。

      8、舒憤懣以曉左右:使動,使?知曉。

      9、恥辱者,勇之決也:意動,以可恥。

      10、在闒茸之中:形→名,社會地位卑賤的人。

      11、隨而媒孽其短:“媒”通“酶”,“孽”通“糵”,酵母、酒曲。名→動,釀、釀成。

      12、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形→名,甘美的食物,不多的東西。

      13、欲以廣主上之意:名→動,推廣。

      14、倡優(yōu)畜之:名→狀,象對待倡優(yōu)一樣。

      1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使動,使?受辱

      16、積威約之漸也:副→名,逐漸形成的一種狀況。

      17、思垂空文以自見:使動,使?流傳。

      18、以通其狂惑:使動,使?發(fā)泄出來。

      五句:

      1、而誰與語:(疑代介詞賓語前置)。

      2、誰為為之?孰令聽之?(用法同上)前一“為”介詞,后一“為”是動詞。

      3、尚何言哉:(疑代動詞賓語前置)

      4、何以異之:(同1)。

      5、安在其不辱也:(同3)

      6、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是兩個雙賓語句。

      7、明主不曉??遂于下理:用的是委婉修辭手法的避諱語,避冒犯。

      8、商鞅因景監(jiān)見,趙良寒心:用典中的引事。

      9、是仆終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仆”是對己用的謙稱,“左右”,是對對方的敬語。

      10、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用典中的引言。

      1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委婉語中的謙敬語。

      六常用字:

      1、儉:(1)本義:自我約束,不放縱。如本課“分別有讓,恭儉下人”。恭儉連文,恭,待人恭敬有禮;儉,謂律已嚴謹而不越禮。(2)引申義:節(jié)儉,儉省——不豐足,特指年成歉收。

      2、負:會意字,從人從貝,(1)本義:恃,依恃、憑仗。負恃同義連文。(2)引申義:背倚,背靠著。如“負青天而莫夭閼者”——用背或肩背東西,用身子馱東西?!茌d、承受如“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蒙受如“其負下未易居”——抱持——內(nèi)心抱有,具有——失——背棄、違背如“田榮者,數(shù)負項梁”——辜負,對不起人如“客果有能,吾負之”——欠缺、缺少,虧欠,如本課“仆少負不羈之才”——。賠償、補償。如“負其百金”。

      3、愛、惜、憐:(1)愛和憐在“喜愛、憐憫、哀憐”上是同義。愛和惜,在“愛惜、珍惜”上的意義相同。憐和惜則在“哀憐、哀憫”上可以相同。

      愛、惜、憐的區(qū)別:(1)、愛的本義是喜愛,憐也有喜愛的意思。在這一點上,愛憐可以同義連文。但憐的喜愛義上古較少用。愛的憐憫的意思。但在上古也較少用。(2)、愛還有愛護、愛惜、珍惜的意思,引申有舍不得,吝嗇的意思,這是憐不具備的。(3)、憐有欣羨、羨慕之義,上古愛不具備此義。(4)、在愛和惜來說,A惜所涉及的對象一般都是抽象的寶貴的東西,如光陰、生命、榮譽等;而愛一般用于衣食財物之類的具體的東西。B惜不具備喜愛的意義,卻有惋惜的意思,愛惜連用,也是惋惜、同情的意思。(5)憐、惜相比,惜的愛惜程度很深,還引申有貪求、貪戀義。因此,貪惜同義連文。

      4、反:(1)本義:手心翻轉。如“以齊王,由反手也”。(2)引申義:反復,如“安反側于萬物”——相反、對立——反而如“動而見尤,欲益反損”——反叛,叛變?!貧w。寫作“返”,如“使子路反見之”?!?。寫作“返”,歸還。如“公子受食反壁”。

      5、復:從彳,復聲,(1)本義:回來。如“不遠而復——回歸,還原,如”得復見將軍于此“——重新、再次——報復。如”縱無披堅執(zhí)銳北面復匈奴之志“。

      6、要:是腰的本字。(1)本義指人的腰身。如“一脛之大幾如要”(2)中間。從中隔斷——中途攔截——要挾,強逼——要求、求取?!匾⒅饕?、關鍵的東西,yao,如“此用兵之要術也”——總括,概括如“要之”——簡要。如“可謂要言不煩”。

      第三十四課留侯論

      一字:卒→猝,恠==怪,見→現(xiàn),舍→捨

      二虛詞:1所以微見其意者:用以?的方式。

      2、且其意不在書:再說。

      3、無所復施:再。

      4、蓋亦已矣:大概(語副)5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特”只僅僅,(副)“以”表順承的連詞。

      6、項籍唯不能忍:只因為是。

      7、非子房,其誰全之:“非”,不是?!捌洹?,表反詰的語氣副詞。

      8、而其狀貌乃如婦人:竟。

      9、此其所以為子房與:其,表擬測的語氣副詞。

      三實詞:

      1、而逞于一擊之間:快心稱意。

      2、其間不能容發(fā):間隙。

      3、其身之可愛:珍惜。

      4、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缺少美好的言辭。

      5、然后可以就大事:成就、完成。

      6、肉袒牽羊以逆:迎接。

      7、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退讓(動)?!靶拧比⌒?,得到信任。(動)“用”,用命、效命。

      8、其事甚怪:怪異(形)。

      9、不稱其志氣:相稱。

      四活用:

      1、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使動,使?受摧折。

      2、而歸臣妾于吳者:名→動,充當奴隸。

      3、油然而不怪者:形→意動,以為怪異。

      4、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都是使動,省略代詞賓語?!绑@”,使?驚恐。“怒”,使?發(fā)怒。

      五、句:而歸臣妾于吳者:“歸與臣妾”共用介詞結構“于吳”,屬共用表達方式。

      六、常用字:

      1、閒:從門從月,表示門中可照進月的亮光,(1)本義:縫隙,讀jian四聲。與間是一對古今字。后以閒字表閒暇一類的意思。間,則專表閒隙、間諜一類的意思。(2)引申義:當中,中間,讀jian——置身其中,參與。讀jian四聲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f暇,讀xian,二聲。不寫作間,可通作閑.——事情與事情之間時間上的空閒——特指封建帝王閒暇無事時有利于臣下提意見的好時機。讀jian四聲——有閒(有間)——抄小路,抄近路,jian四聲。如“沛公已去,閒至軍中”——暗暗地,偷偷地,讀音jian四聲。如“王可以閒出”——嫌隙,隔閡。如“諸侯有閒矣”。讀jian四聲——離間,挑撥。讀音jian四聲。也寫作間——間諜,偵探,讀jian四聲,也寫作間——暗中窺伺對方的弱點或空子,讀jian四聲。

      2、閑:會意字,從門從木(1)本義:圈養(yǎng)牛馬的柵欄。(2)引申義:倫理道德規(guī)范,界限——限制、約束、防止——熟練、熟習——安靜,閑靜。后寫作嫻——清閑、空閑,與閒相通。

      3、逆:(1)與“迎”音近,所以有迎義。與“送”相對,如本課“鄭伯肉袒牽羊以逆”,(2)倒、倒著,與“順”相對—違背、乖戾—背叛、叛逆如“生逆亂之心”。

      4、盜:(1)本義:偷竊財貨。(2)引申義:偷竊東西的人,小偷——搶劫、掠奪——強盜、敵寇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法占有

      第二篇:王力版古漢語——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一、題解

      晉獻公寵驪姬,驪姬害申生和重耳。重耳出逃,先后到齊、衛(wèi)、宋、鄭諸國,除齊之外,眾皆無禮,后重耳借助秦國之力回國而為晉文公,隨即伐諸無禮。加上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

      本文鄭文公派能言善辯、長于外交辭令的大夫燭之武趁夜出城到秦軍中會見并說服秦穆公單方面撤軍。晉軍見到秦國撤軍,也無可奈何的撤回了軍隊。這件事情《春秋》的經(jīng)文只有“晉人、秦人圍鄭”了;六個字。本文是《左傳》的作者對六字經(jīng)文的具體解釋。退,向后走。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撤退。題目的意思是燭之武使秦軍撤退。

      二、語句大意及語言現(xiàn)象分析

      晉候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出動軍隊包圍了鄭國國都,因為鄭國當年沒有禮遇晉文公,而且和楚國有來往。

      “晉侯”句:多重復句。第一層次是因果關系,第二層次是遞進關系。晉候秦伯:指晉文公和秦穆公。晉屬侯爵,故稱晉侯;秦屬伯爵,故稱秦伯。

      “以其無”句:原因分句。無禮于晉:對晉君沒有禮遇。以,連詞,因為。其,第三人稱代詞,他。指代鄭國。作分句的主語。其中隱含的之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的用法。且,遞進連詞,而且。貳,兩屬,此指有來往、有關系。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晉國的軍隊駐扎在函陵,秦軍的軍隊駐扎在氾南。

      軍:名詞活用為動詞,駐扎。函陵:地名,在今新鄭縣北。氾南:氾水之南。氾,水名。今已凐。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從之。

      ——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會見秦國的國君,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聽從了佚之狐的建議。

      佚之狐:鄭國的大夫。

      “國?!本洌好鑼懢?。危,危險。是引申義。本義是高?!妒竦离y》:“危乎高哉!”正用本義。“若使”句:假設復句。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p>

      ——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還比不上別人;現(xiàn)在上了年紀了,不能做什么啦。”

      辭:推辭。省略了主語。

      臣之壯也:主謂短語,在此表示了一種時間?!臅r候。之,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無能為”句:無能為:不能做什么。無,相當于不,副詞。為,動詞,做。也已:語氣詞連用,語氣的重點在后一個上。可翻譯為啦。已通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p>

      ——鄭文公說:“我不能早早重用您,現(xiàn)在情況緊迫了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呀。但是,如果鄭國滅亡了,您也有不利在其中呀?!?/p>

      “吾不能早”句:主語比較復雜的判斷句。指示代詞是復指這個復雜的主語,“寡人之過”作判斷句的謂語。子,尊稱詞,您。這里稱代燭之武。

      “然鄭亡”句:假設復句。然,轉折連詞,但是。此用假借義,其本義是燃燒。亡,滅亡。亡的本義是隱匿。引申為逃跑,如“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引申為外出。如“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引申為丟失,如“亡羊補牢”。引申為滅亡、毀滅。還可引申為死。焉,兼詞。于是,在這當中,在其中。作補語。亦,副詞,也。此用假借義。其本義是腋窩。

      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燭之武答應了鄭文公的請求。夜晚用繩子吊著出了城。見到了秦穆公說:“秦國、晉國包圍了鄭國,鄭國知道自己就要滅亡了?!?/p>

      夜縋而出:夜、縋,都是名詞作狀語,前者表示時間,后者表示方式。出,指出城。

      “鄭既知”句:是省略了主謂短語的主語其的省略句。亡是主謂短語的謂語。主語其承前省略。補出來是“鄭既知其亡矣?!奔?,時間副詞,已經(jīng)。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如果讓鄭國滅亡了卻對您有好處,那么我就冒昧地拿這件事麻煩您?!叭敉鲟崱本洌杭僭O分句。若,假設連詞,假如。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

      “敢以”句:敢,謙敬副詞,大膽地,冒昧地。以,介詞,拿。省略了賓語“此”。執(zhí)事:手下的辦事人員。這是客氣話,實指秦伯本人??勺g為您。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缭揭粋€國家把遠方的國家當作自己的邊邑,您知道這件事情很難辦。哪里用得著讓鄭國滅亡結果給鄰國增加土地呢?[如果這樣,那么,通過增加土地]鄰國的國力厚實了,也就等于貴國的國力削弱了。

      “越國”句:越,跨過,越過。國,指晉國。鄙,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方的國家。作鄙的賓語。以,連詞。表示目的關系??勺g為去。

      “君知其”句:主謂賓語句?!捌潆y”是知的賓語。其,指示代詞,這,這件事。作賓語中的主語。

      “焉用”句:焉,疑問代詞作狀語,哪里。陪,給……增加[土地]。為動用法。

      “鄰之”句:判斷句。其主語、謂語都是主謂短語。其中的之字都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的用法。厚,形容詞。厚實,雄厚。薄,形容詞。薄弱。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如果您不消滅鄭國而是把它作為秦國東方道路上的主人,那么,秦國的外交使臣路過鄭國的時候,鄭國可以供給它們資糧的不足。這對您也沒有什么壞處。

      “若舍鄭以為”句:假設復句。舍,舍棄。這里指不消滅。后來寫作捨。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把它作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又省稱東道。

      “行李之”句:結果分句。行李之往來:主謂短語。這里表示時間,……的時候。行李,外交使臣。往來,經(jīng)過,路過。之,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乏困,同義詞。乏,行而無資;困,居而無糧。這里指錢物、糧食不足。

      “君亦”句:所害,所字詞組,損害的地方。等于說害處?!盁o所……”是習慣說法。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況且,您曾經(jīng)給過晉君恩惠了,他答應把焦、瑕二地割讓給您作為報答,可是他早晨渡過黃河,晚上就在那里筑起了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事呀?!扒揖龂L”句:這是一個較長的判斷句?!熬笔侵^語,前邊的都是主語。為晉君賜:雙賓語。為,動詞,給。賜,名詞活用為動詞,作遠賓語,恩惠,好處。焦、瑕,都是地名,在今河南陜縣。在這里作許的補語。前面省略了介詞以。朝濟而夕設版焉:連動結構。

      朝、夕,時間名詞作狀語。濟,渡河。設版設置筑城的木版。這里指構筑防御工事。所知,所字詞組,知道的事。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那晉國有什么滿足?向東把鄭國作為疆土之后,還要擴張它西邊的疆土;如果不使秦國受到虧損,將要從哪里取得它所需要的土地呢?

      “夫晉何”句:表示反問的習慣說法。之,指示代詞復指前置的賓語何厭。既東封鄭: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作疆界。

      “又欲肆”句:肆,動詞,伸展,擴張。封,名詞,疆界。

      “若不闕”句:假設復句。闕,通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虧損。焉,疑問代詞作狀語,表示反問,兼問處所。譯從哪里。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

      ——使秦國受到虧損來使晉國得到好處,希望您考慮這件事?!鼻啬鹿犃酥蠛芨吲d,就單方面和鄭國簽定了盟約。

      利:名詞的使動用法,使……得到利益。以:連詞,表示目的關系。譯來。

      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的語氣。只能譯為希望。但詞性與希望完全不同。圖:動詞,考慮。說:悅的古字。高興。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讓杞子、逢孫、楊孫替鄭國防守,就撤軍返回秦國去了。

      “使杞子、逢孫”句:兼語句。戍,動詞的使動用法,替……防守。之,指代鄭國。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p>

      ——子犯請求進攻秦軍。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們不會到達今天這樣的地步?!?“子犯請”句:子犯,文公之舅。請,動詞,請求。之,指代秦軍?!拔⒎蛉恕本洌罕硎炯僭O關系的緊縮復句。微,動詞,沒有,作謂語。夫人,名詞性的偏正短語,那個人。夫,指示代詞,那,作人的定語。此,指示代詞,指代晉國逐漸強盛的局面。作動詞及的賓語。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依靠了人家的力量卻傷害人家,不能算做仁;失掉了自己的同盟者,不能算做智;用自相沖突代替了步調(diào)一致,不能算做武。

      “因人之力”句:表示轉折的緊縮句。敝,動詞,損害。之,指代前面的人,實指秦。

      失其所與,不知:所與,所字詞組,所聯(lián)合的人,指同盟者。與,動詞,聯(lián)合。知,智的古字,聰明。

      以亂易整,不武:亂,混亂。盟軍分裂,自相沖突。這里當名詞用。易,代替,取代。整,完整。這里指團結協(xié)作,步調(diào)一致。這里也當名詞用。武,這里是指古代有關戰(zhàn)爭的一種道德觀念,即善戰(zhàn)善勝,善于引導戰(zhàn)爭,善于制止戰(zhàn)爭。

      吾其還也?!币嗳ブ?。

      ——我們還是回去吧!”也就離開了鄭國。

      其:句中語氣詞,表示委婉的祈使語氣,譯“還……是吧!” 還:動詞,返回去。

      去:動詞,離開。之,指示代詞,那里,指鄭國。作去的賓語。

      第三篇:造價員基礎知識部分

      第1題 量價合一、量價分離中的“價”指的是()。

      A.人工費、材料費

      B.人工費、機械費

      C.企業(yè)管理費、利潤

      D.材料費、利潤 【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

      第2題()是指項目管理人員在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為保證既定計劃目標的實現(xiàn)而進行的一系列檢查和調(diào)整活動的過程。

      A.合同管理

      B.組織協(xié)調(diào)

      C.目標控制

      D.風險管理 【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目標控制是指項目管理人員在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為保證既定計劃目標的實現(xiàn)而進行的一系列檢查和調(diào)整活動的過程。

      第3題 “08規(guī)范”在其他項目清單中的增加的是()。

      A.暫列金額

      B.計日工

      C.總承包服務費

      D.暫估價【正確答案】:D試題解析:第4題 措施項目包括通用措施項目和()措施項目。

      A.其他項目

      B.規(guī)費項目

      C.稅金項目

      D.專業(yè)工程【正確答案】:D試題解析:

      第5題 利用國外貸款的利息計算中,計算年利率時不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是()。

      A.管理費

      B.手續(xù)費

      C.承諾費

      D.匯率變化 【正確答案】:D試題解析:建設期貸款利息的估算,根據(jù)建設期資金用款計劃,可按當年借款在當年年中支用考慮,即當年借款按半年計息,上年借款按全年計息。利用國外貸款的利息計算中,年利率應綜合考慮貸款協(xié)議中向貸款方加收的手續(xù)費、管理費、承諾費,以及國內(nèi)代理機構向貸款方收取的轉貸費、擔保費和管理費等。

      第6題 發(fā)包人應在收到承包人的簽證報告()h內(nèi)給予確認或提出修改意見,否則認為該簽證報告已經(jīng)認可。

      A.12

      B.24

      C.48

      D.72【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第7題 按管道地溝溝底寬度計算表計算管道溝土方工程量時,各種井類及管道(不含鑄鐵給 排水管)接口等處需加寬增加的土方量不另行計算,底面積大于20 m2的井類,其增加工程量并人管溝土方內(nèi)計算。鋪設鑄鐵給排水管道時其接口等處土方增加量,可按鑄鐵給排水管道地溝土方總量的()計算。

      A.1.5%

      B.2.0%

      C.2.3%

      D.2.5%【正確答案】:D試題解析:第8題 水塔身與基礎的分界:磚石基礎以放大腳的頂面為界,鋼筋混凝土薄板基礎以底板上表面為界,杯形和環(huán)形基礎以()為界。

      A.杯口頂

      B.杯口底

      C.杯口中心線

      D.杯口外邊線【正確答案】:A

      第9題 2004年,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委托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xié)會組織煤炭、建材、冶金、有建材、冶金、有色、化工五個專業(yè)委員會,編制了“03規(guī)范”附錄E“()”,建設部于2005年2月17日以計價規(guī)范局部修訂的形式發(fā)布第313號公告,自2006年6月10日實施。2007年4月,建設部又批準發(fā)布了由水利部組織編制的國家標準《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GB 50501—2007)。該工作的順利完成,為專業(yè)工程清單項目和計算規(guī)則的編制提供了良好示范。

      A.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單項目及計算規(guī)則

      B.礦山工程工程量清單項目及計算規(guī)則

      C.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項目及計算規(guī)則

      D.安裝工程工程量清單項目及計算規(guī)則 【正確答案】:B試題解析:

      第10題 建筑物及建筑物地下室防水層,按實鋪面積計算,不扣除0.3 m2以內(nèi)的孔洞面積。平面與立面交接處的防水層,高度在()以內(nèi)者按展開面積計算,并入平面工程量內(nèi);其上卷高度超過該高度時,按立面防水層計算。

      A.30 cm

      B.40 cm

      C.50 cm

      D.60 cm【正確答案】:C

      第11題 工程定額測定費屬于()的內(nèi)容。

      A.措施項目清單

      B.其他項目清單

      C.規(guī)費項目清單

      D.稅金項目清單【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暫無系統(tǒng)解析,你可以為此題提供解析,或者查看考試大網(wǎng)友提供的解析。第12題 一個大型居民小區(qū)屬于()。

      A.單項工程

      B.單位工程

      C.建設工程

      D.建筑工程 【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建設工程項目是指為完成依法立項的新建、改建、擴建等各類工程而進行的、有起止日期的、達到規(guī)定要求的一組相互關聯(lián)的受控活動組成的特定過程。比如:一個大型工廠、一個大型居民小區(qū)等。

      第13題 某賓館大廳內(nèi)的踢腳線采用水泥砂漿粘貼花崗巖,且是弧形的,定額工程量為168 m2,套用相應定額子目,該弧形踢腳線的定額合價為()元。

      A.205.56

      B.34534.08

      C.35007.84

      D.39714.19【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該題目中踢腳線采用水泥砂漿粘貼花崗巖,套用定額子目02010017,且

      第14題 “工程內(nèi)容”在“08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來源于()。

      A.原工程預算定額

      B.原工程概算定額

      C.工程量清單

      D.招標【正確答案】:A試題解析:暫無系統(tǒng)解析,你可以為此題提供解析,或者查看考試大網(wǎng)友提供的解析。第15題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任務是()。

      A.控制項目范圍

      B.控制項目成本

      C.控制項目目標

      D.控制項目質(zhì)量 【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核心任務是控制項目目標。

      第16題 招標人需對已發(fā)出的招標文件進行必要的澄清或修改的,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至少()日前完成。

      A.5

      B.10

      C.15

      D.20【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相關條文規(guī)定:招標人對已發(fā)出的招標 文件進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至少十五日前,以書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標文件收受人。該澄清或者修改的內(nèi)容為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

      第17題 進口設備的原價是指進口設備的()。

      A.離岸價

      B.出岸價

      C.抵岸價

      D.運費在內(nèi)價【正確答案】:C試題解析:進口設備的原價是指進口設備的抵岸價,即抵達賣方邊境港口或邊境車站,且交完關稅等稅費后形成的價格。

      第18題()在工程量清單計價中起到基礎性作用,是整個工程量清單計價活動的重要依據(jù)之一,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

      A.清單工程量

      B.工程量清單

      C.定額工程量

      D.工程量計價【正確答案】:B試題解析:第19題 天棚抹灰如帶有裝飾線條時,區(qū)別3道線或5道線以內(nèi)按延長線計算,角線的道數(shù)以一個突出的棱角為()線。

      A.1道

      B.2道

      C.3道

      D.4道【正確答案】:A試題解析:

      第20題 城鎮(zhèn)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繳納失業(yè)保險費。

      A.1%

      B.2%

      C.3%

      D.4%【正確答案】:B

      試題二 多項選擇題(本題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每題有2~5個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答案的選項編號填入題中括弧內(nèi),選對得分,不選、錯選、多選均不得分)

      第21題 以下措施中屬于被動控制措施的是()。

      A.應用現(xiàn)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跟蹤、測試、檢查工程實施過程,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糾偏措施

      B.詳細調(diào)查并分析研究外部環(huán)境條件,以確定影響目標實現(xiàn)和計劃實施的各種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將這些因素考慮到計劃和其他管理職能之中

      C.識別風險,努力將各種影響目標實現(xiàn)和計劃實施的潛在因素揭示出來,為風險分析和管理提供依據(jù),并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做好風險管理工作

      D.明確項目管理組織中過程控制人員的職責,發(fā)現(xiàn)情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E.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系統(tǒng),及時反饋偏離計劃目標值的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正確答案】:A,D,E試題解析:被動控制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控制方式,而且是經(jīng)常采用的控制方式。被動控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應用現(xiàn)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跟蹤、測試、檢查工程實施過程,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糾偏措施;(2)明確項目管理組織中過程控制人員的職責,發(fā)現(xiàn)情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3)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系統(tǒng),及時反饋偏離計劃目標值的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第22題 造價人員包括()。

      A.發(fā)包人

      B.承包人

      C.造價工程師

      D.造價員

      E.工程造價咨詢?nèi)恕菊_答案】:C,D

      第23題 進口設備有()交貨類別。

      A.內(nèi)陸交貨類

      B.出口國交貨類

      C.進口國交貨類

      D.目的地交貨類

      E.貨運港交貨類【正確答案】:A,D,E

      第24題 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采用下列(力鋼筋長度增加1.8 m計算。

      A.JM

      B.CM

      C.QM

      D.XM

      E.FM 【正確答案】:A,C,D)類型的錨具,孔道長度在20 m以內(nèi)時,預應

      第25題 《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中規(guī)定,下列()為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的組成部分。

      A.標準施工招標文件通用條款

      B.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標準條件

      C.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專用條件

      D.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執(zhí)行中共同簽署的補充與修正文件

      E.工程造價咨詢企業(yè)資格審查表【正確答案】:B,C,D試題解析:《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下列文件為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的組成部分: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標準條件、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專用條件和建設工程造價咨詢合同執(zhí)行中共同簽署的補充與修正文件。

      第26題 建筑安裝工程造價中的直接費包括()。

      A.企業(yè)管理費

      B.利潤

      C.直接工程費

      D.稅金

      E.措施費【正確答案】:C,E試題解析:直接費包括直接工程費和措施費。其中,直接工程費是指施工過程中消耗的構成工程實體的各項費用。措施費是指完成工程項目施工,發(fā)生于該工程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非工程實體的項目的費用。

      第27題 卷材屋面的()已計入定額內(nèi),不另行計算。

      A.粘貼

      B.附加層

      C.接縫

      D.收頭

      E.找平層的嵌縫【正確答案】:B,C,D,E

      第28題 建設工程項目的風險因素很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按照風險來源進行劃 分,風險因素包括()。

      A.自然風險

      B.經(jīng)濟風險

      C.責任風險

      D.法律風險

      E.政治風險【正確答案】:A,B,D,E試題解析:建設工程項目的風險因素很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按照風險來源進行劃分,風險因素包括自然風險、經(jīng)濟風險、社會風險、法律風險、政治風險。

      第29題 工程量清單,總說明的內(nèi)容應包括()

      A.工程概況及發(fā)包、分包范圍

      B.工程量清單編制依據(jù)

      C.使用材料設備、施工的特殊要求等

      D.施工組織設計

      E.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正確答案】:A,B,C,E

      第30題 《建筑安裝工程費用項目組成》(建標[2003]206號)規(guī)定的工程造價(建筑安裝工程費)由()組成。

      A.直接費

      B.利潤和稅金

      C.措施項目費

      D.其他項目費和稅金

      E.間接費【正確答案】:A,B,E

      試題三 判斷題(本題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第31題 工程量清單項目綜合單價在約定的條件外,是不允許調(diào)整的。()

      【正確答案】:錯

      第32題 招標控制價應在招標時公布,可根據(jù)招標人的需要,進行上調(diào)或下浮。()【正確答案】:錯

      第33題 “03規(guī)范”與“08規(guī)范”中對措施項目的計價是完全一致的。()

      【正確答案】:錯

      第34題 “廠庫房大門、特種門”,計價規(guī)范以“樘”作為計量單位,沒有規(guī)定門大小的項目特征描述,可以不描述框外圍尺寸。()

      【正確答案】:錯

      第35題 發(fā)包人和承包人認可的核對后的計量結果,應作為支付工程價款的依據(jù)。()

      【正確答案】:錯

      第36題 當招標文件與中標人的投標文件有不一致的地方時,以投標文件為準。()

      【正確答案】:對

      第37題 采購合同應當由承包人簽訂。()

      【正確答案】:錯

      第38題 若材料不屬于依法必須招標的,經(jīng)發(fā)包人一總承包人與分包人協(xié)商確定單價后計價。()

      【正確答案】:錯

      第39題 “08規(guī)范”中其他項目費中的“暫列金額”是對“03規(guī)范”中“預留金”的更名。()【正確答案】:對

      第40題 投標價由投標人與招標人協(xié)商確定。()

      【正確答案】:錯

      第42題 依據(jù)第一題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編制該工程水泥砂漿樓地面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及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表。

      說明:根據(jù)《云南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細目指南》編制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表,清單項目每計量單位的工日、材料和施工機械臺班的消耗量以及人工、材料和施工機械臺班的單價,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和《云南省建筑工程措施項目計價辦法》計算;根據(jù)本工程的具體特征,按《云南省建筑工程造價計價規(guī)則》確定工程類別,以及相應的管理費率和利潤率。

      管理費=計算基數(shù)×管理費費率

      試題解析

      1.編制水泥砂漿樓地面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

      2.編制水泥砂漿樓地面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表

      根據(jù)該綜合樓的建筑施工圖和上述說明,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措施項目計價辦法》計算該工程的外腳手架定額工程量和省定額合價。

      試題解析:

      第44題

      依據(jù)第一題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計算該工程的 C20主體過梁定額工程量和省定額合價。

      試題解析:

      第45題 依據(jù)第一題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計算該工程的 C20現(xiàn)澆混凝土板的定額工程量和省定額合價。

      試題解析:

      第46題 依據(jù)第一題的建筑施工圖,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計算該工程的室內(nèi)原土打夯的定額工程量和省定額合價。

      試題解析:

      1.定額工程量的計算:

      2.套用定額

      《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土方工程均按三類土編制,如實際是一、二、四類土時,分別按三類土相應定額子目乘以下列系數(shù)。

      第47題

      依據(jù)第一題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編制該工程場地平整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及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表。

      說明:根據(jù)《云南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細目指南》編制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表,清單項目每計量單位的工日、材料和施工機械臺班的消耗量以及人工、材料和施工機械臺班的單價,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和《云南省建筑工程措施項目計價辦法》計算;根據(jù)本工程的具體特征,按《云南省建筑工程造價計價規(guī)則》確定工程類別,以及相應的管理費率和利潤率。

      管理費=計算基數(shù)×管理費費率

      試題解析:

      1.編制場地平整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

      第48題 依據(jù)第一題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計算該工程人工挖溝槽的定額工程量和省定額合價。

      試題解析:

      1.定額工程量的計算:

      解析:

      土類為一、二類土時,開挖深度≥1.20 m,允許放坡。本工程為一類土,開挖深度為1.95 m,需要放坡。人工開挖一、二類土的放坡系數(shù)為0.50。計算放坡時,在交接處的重復工程量不予扣除,放坡起點為溝槽、基坑底(有墊層的為墊層底面);同時本工程為混凝土基礎墊層,需要加工作面寬度,單邊為0.30 m。

      溝槽的深度,按場地平整后的地表標高與設計基礎底面(有墊層的為墊層底面)標高之差計算。

      挖溝槽長度,外墻按圖示中心線長度計算,內(nèi)墻按圖示基槽底面凈長線長度計算。

      依據(jù)第一題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計算該工程水泥砂漿樓地面的定額工程量和省定額合價。

      試題解析:

      第四篇: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doc

      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

      一、判斷題(判斷對錯,對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錯的打“×”。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跑一般分為起跑、途中跑、終點沖刺三部分。()

      2.跳高技術分為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地四部分。()

      3.現(xiàn)代體育教學應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淡化教師的主導性。()

      4.學前教育階段體育的重點是為后續(xù)的體育打下基礎。()

      5.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量度反應的是一節(jié)課時間是否合理利用,而體育課的密度反映身體練習對機體刺激的程度。()

      6.體育態(tài)度不具有穩(wěn)固和持久性。()

      7.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應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以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體育學習和增進健康的能力。()

      8.全民健身計劃是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

      9.籃球運動起源于美國,由美國人奈·史密斯在1891年發(fā)明的。()

      10.足球比賽中罰間接任意球可以直接射門得分。()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你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干后括號內(nèi)。本大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從課程設計、開發(fā)和管理的主體來區(qū)分的三種類型可把課程分為()

      A.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B.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C.活動課程與分科課程D.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

      2.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同一類型的體育課程資源?()

      A.體育師資B.學校附近的山巒

      C.體育場地、器材D.圖書資料

      3.體育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是()A.體育教師學生體育教材 B.體育教師學生體育教學方法

      C.體育教學內(nèi)容體育教學方法學生

      D.體育教學物質(zhì)條件體育教學手段學生

      4.球類運動常用的動作示范方式為()

      A.正面示范 B.背面示范

      C.側面示范 D.鏡面示范

      5.下列哪一項不屬于競技體育基本的構成要素?()

      A.運動訓練 B.運動醫(yī)學

      C.運動員選材

      D.運動競賽

      6.從運動競技能力獲得的途徑看,成功運動訓練的重要前提條件是()

      A.運動選材

      B.運動訓練

      C.運動競賽

      D.競技體育管理

      7.運動訓練的最終目的是()

      A.提高競技能力

      B.創(chuàng)造優(yōu)異運動成績

      C.提高健康水平

      D.學習運動技術

      8.肺部與外界環(huán)境間的氣體交換稱為()

      A.呼吸

      B.外呼吸

      C.內(nèi)呼吸

      D.肺通氣

      9.投擲運動員器械出手的速度屬于()

      A.反應速度

      B.位移速度

      C.動作速度

      D.都不是

      10.影響柔韌素質(zhì)的主要因素是()A.力量

      B.年齡

      C.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

      D.性別

      11.新課程標準下,單元教學計劃是指()

      A.某一技術動作的教學方案

      B.學期教學計劃

      C.是水平教學計劃的細化,是一種教學內(nèi)容集合的表述

      D.課時教學計劃

      12.雙人攔網(wǎng)“心跟進”防守戰(zhàn)術中,一般是幾號位跟進?()

      A.4B.5

      C.6D.1

      13.六支籃球隊比賽用單循環(huán)法,下列四個第一輪的編排哪個更合理?()

      1-21-61-66-5

      3-42-53-44-3

      5-63-45-22-1

      A.B.C.D.14.體育教學計劃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文件,是教師進行教學不可缺少的依據(jù)。包括()

      A.教學工作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

      B.教學工作計劃、教案

      C.教學工作計劃、學期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計劃、課時計劃

      D.教學進度計劃、學期教學計劃、課時計劃

      15.8個籃球隊參加單淘汰比賽,共有()

      A.7場B.12場 C.8場D.16場

      16.下列不屬于體育教學方法中直觀法的是()

      A.動作示范B.指令和口令

      C.教具與模型演示D.定向直觀標志

      17.在田徑場地上,計算100米跑的距離是從()

      A.起跑線的前沿至終點線的前沿B.起跑線的后沿至終點線的后沿

      C.起跑線的前沿至終點線的后沿D.起跑線的后沿至終點線的前沿

      18.根據(jù)動作的技術結構,可把體操中的技巧動作分為平衡動作和()

      A.用力動作B.擺動動作

      C.翻騰動作D.拋接動作

      19.鉛球投擲圈的直徑是()

      A.2.50米B.2.135米

      C.1.25米D.1.065米

      20.標準籃球場的長和寬分別是()米。

      A.18和9B.28和15

      C.28和14D.18和8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10個空,每空1分,共10分)

      1.體育鍛煉的六項原則:自覺性、經(jīng)常性、個別性、全面性、、。

      2.活動參與是指學生自動參與體育運動的與表示。

      3.體育教學目標的四個層次分別為:學段體育教學目標、學年體育教學目標、、。

      4.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與相配合。

      5.新課程標準將課程總目標細分為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它們分別是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和。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請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簡要描述小學體育課教學的基本要求。

      2.簡單描述設計一堂體育課的程序。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請論述體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2.中小學體育教學方法中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有哪些?在操作過程中有哪些要求?

      六、教法技能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田徑運動會的秩序冊主要包括哪些內(nèi)容?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部分

      七、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學習動機的作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八、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論述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答案解析

      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

      一、判斷題

      1.× 【解析】跑一般分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

      2.√ 【解析】略。

      3.× 【解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淡化教師的主導性是一種對學生的暫時放任,這種課達不到教學長遠目標,教師的指導性是對學習過程的指導性,只有教師正確“導”,學生主動積極“學”,才是一個有效果的、師生交流融洽的好課。

      4.× 【解析】初等教育階段體育的重點除了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態(tài)度外,就是為后續(xù)階段的體育打下基礎;促進學生動作技能的發(fā)展是學前教育階段體育的一個重點。

      5.× 【解析】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量度是身體練習對機體刺激程度的反映;體育課密度是一節(jié)課中合理利用時間的一個重要標志。

      6.× 【解析】體育態(tài)度形成的過程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而形成后又比較穩(wěn)固和持久。

      7.√ 【解析】略。

      8.√ 【解析】略。

      9.√ 【解析】略。

      10.√ 【解析】略。

      二、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略。

      2.B 【解析】ACD屬于體育課程條件資源;B屬于自然體育課程資源。

      3.A 【解析】略。

      4.A 【解析】球類運動常用的動作示范方式為正面示范,武術套路教學用背面示范,跑步的擺臂用側面示范,簡單的徒手操用鏡面示范。

      5.B 【解析】競技體育基本的構成要素是:運動員選材、運動訓練、運動競賽、競技體育管理。

      6.B 【解析】競技能力獲得靠后天的努力訓練,選材僅僅是重要的前提條件。

      7.B 【解析】略。

      8.D 【解析】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稱為呼吸;在肺部實現(xiàn)的外界環(huán)境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叫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組織毛細血管通過組織液與組織細胞間實現(xiàn)的氣體交換叫內(nèi)呼吸;外界環(huán)境與肺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叫肺通氣;肺與肺毛細血管中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叫肺換氣。

      9.C 【解析】略。

      10.C 【解析】柔韌素質(zhì)是指人體關節(jié)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影響柔韌素質(zhì)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因素是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

      11.A 【解析】略。

      12.C 【解析】略。

      13.B 【解析】將隊伍號數(shù)一分為二,前一半號數(shù)自上而下寫于左邊,后一半數(shù)自下而上寫于右邊,兩兩對應相連就是第一輪比賽的編排。

      14.A 【解析】略。

      15.A 【解析】單淘汰比賽是指參加比賽的隊經(jīng)過一次失敗后,即被淘汰,則比賽場數(shù)=比賽輪數(shù)=隊數(shù)-1。

      16.B 【解析】指令和口令屬于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17.D 【解析】略。

      18.C 【解析】略。

      19.B 【解析】鏈球投擲圈直徑:2.135米±0.005米

      鉛球投擲圈直徑:2.135米±0.005米

      鐵餅投擲圈直徑:2.50米±0.005米

      20.B 【解析】略。

      三、填空題

      1.漸進性適量性

      2.態(tài)度行動

      3.單元體育教學目標課時體育教學目標

      4.節(jié)奏呼吸

      5.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促進身體各大肌肉群發(fā)展的身體練習;

      (2)低年級以模仿表現(xiàn)性運動教育為主;

      (3)進行小組學習,使學生分工協(xié)作地進行運動和學習;

      (4)安全性教育;

      (5)高年級需要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2.【答案要點】

      (1)制定體育教學目標;

      (2)選擇體育教學內(nèi)容;

      (3)進行體育教學任務分析;

      (4)選擇教學策略;

      (5)體育教學場地設計。

      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完善課程體制,增強體育課程方案的適應性;

      (2)課程的教學功能與育人功能緊密聯(lián)系;

      (3)開發(fā)課程種類,優(yōu)化課程結構;

      (4)課程教材多樣化;

      (5)課程內(nèi)容組織現(xiàn)代化、生活化;

      (6)課程評價強調(diào)促進學生發(fā)展。

      2.【答案要點】

      (1)動作示范法:教師或指定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范例,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正面、側面、背面、鏡面)。

      (2)演示法: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

      (3)糾正錯誤動作與幫助法:體育教師為糾正學生在完成動作中出現(xiàn)的錯誤所采用的教學方法。

      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的要求有:①事先做好準備工作;②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③做好總結,將觀察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六、教法技能題

      【答案要點】

      (1)有特色的封面;

      (2)有關人士的題詞;

      (3)目錄;

      (4)競賽規(guī)程;

      (5)大會組織機構名稱;

      (6)仲裁組合秘書組的技術對表名單;

      (7)裁判員名單;

      (8)開幕式、閉幕式程序;

      (9)大會工作時間表;

      (10)各單位參加人數(shù)統(tǒng)計表;

      (11)各項參加人員統(tǒng)計表;

      (12)兼項人數(shù)統(tǒng)計表;

      (13)各代表團(隊)名單;

      (14)競賽日程表;

      (15)競賽分組表;

      (16)男女最高紀錄表;

      (17)注意事項和要求;

      (18)場地平面圖。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部分

      七、簡答題

      1.【答案要點】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對文化的發(fā)展所具有的影響作用。表現(xiàn)在:教育對文化的保存、傳遞功能;教育對于文化具有傳播、交流功能;教育對于文化具有選擇、提升功能;教育對文化還具有創(chuàng)造、更新功能。

      2.【答案要點】

      (1)使個體的學習行為朝向具體的目標;

      (2)使個體為達到某一目標而努力;

      (3)激發(fā)和維持某種活動;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

      (5)決定了何種結果可以得到強化;

      (6)導致學習行為的改善。

      八、論述題

      【答案要點】

      (1)組成部分有德育:向?qū)W生傳授無產(chǎn)階級思想政治觀點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智育:以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武裝學生,發(fā)展學生智育的教育;體育:傳授學生體育衛(wèi)生的知識和技能,社學生體質(zhì)得到增強,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保健習慣;美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勞動技術教育:向?qū)W生傳授現(xiàn)代生產(chǎn)勞動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相互關系:德智體美勞之間不能相互替代,不能分割。德育對其他各育起方向和動力的作用;智育為其他各育的實施提供了認識基礎;體育實現(xiàn)各育的物質(zhì)保證;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是德智體的具體運用和實施。

      第五篇: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范文模版]

      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

      一、判斷題(判斷對錯,對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錯的打“×”。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10 分)1.跑一般分為起跑、途中跑、終點沖刺三部分。()2.跳高技術分為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地四部分。()3.現(xiàn)代體育教學應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淡化教師的主導性。()4.學前教育階段體育的重點是為后續(xù)的體育打下基礎。()5.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量度反應的是一節(jié)課時間是否合理利用,而體育課的密度反映身體練習對機體刺激的程度。()6.體育態(tài)度不具有穩(wěn)固和持久性。()7.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應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以促進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體育學習和增進健康的能力。()8.全民健身計劃是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9.籃球運動起源于美國,由美國人奈·史密斯在1891 年發(fā)明的。()10.足球比賽中罰間接任意球可以直接射門得分。()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你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

      干后括號內(nèi)。本大題共有2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20 分)1.從課程設計、開發(fā)和管理的主體來區(qū)分的三種類型可把課程分為()A.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B.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C.活動課程與分科課程D.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 2.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同一類型的體育課程資源?()A.體育師資B.學校附近的山巒 C.體育場地、器材D.圖書資料 3.體育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是()A.體育教師學生體育教材 B.體育教師學生體育教學方法 C.體育教學內(nèi)容體育教學方法學生 D.體育教學物質(zhì)條件體育教學手段學生 4.球類運動常用的動作示范方式為()A.正面示范 B.背面示范 C.側面示范 D.鏡面示范

      5.下列哪一項不屬于競技體育基本的構成要素?()A.運動訓練 B.運動醫(yī)學 C.運動員選材 D.運動競賽

      6.從運動競技能力獲得的途徑看,成功運動訓練的重要前提條件是()A.運動選材 B.運動訓練 C.運動競賽 D.競技體育管理 7.運動訓練的最終目的是()A.提高競技能力 B.創(chuàng)造優(yōu)異運動成績 C.提高健康水平D.學習運動技術 8.肺部與外界環(huán)境間的氣體交換稱為()A.呼吸 B.外呼吸 C.內(nèi)呼吸 D.肺通氣

      9.投擲運動員器械出手的速度屬于()A.反應速度 B.位移速度 C.動作速度 D.都不是

      10.影響柔韌素質(zhì)的主要因素是()A.力量 B.年齡

      C.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 D.性別

      11.新課程標準下,單元教學計劃是指()A.某一技術動作的教學方案 B.學期教學計劃

      C.是水平教學計劃的細化,是一種教學內(nèi)容集合的表述 D.課時教學計劃

      12.雙人攔網(wǎng)“心跟進”防守戰(zhàn)術中,一般是幾號位跟進?()A.4B.5 C.6D.1 13.六支籃球隊比賽用單循環(huán)法,下列四個第一輪的編排哪個更合理?()1-21-61-66-5 3-42-53-44-3 5-63-45-22-1 A.B.C.D.14.體育教學計劃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文件,是教師進行教學不可缺少的依據(jù)。包括()A.教學工作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課時計劃 B.教學工作計劃、教案

      C.教學工作計劃、學期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計劃、課時計劃 D.教學進度計劃、學期教學計劃、課時計劃 15.8 個籃球隊參加單淘汰比賽,共有()A.7 場B.12 場 C.8 場D.16 場

      16.下列不屬于體育教學方法中直觀法的是()A.動作示范B.指令和口令 C.教具與模型演示D.定向直觀標志

      17.在田徑場地上,計算100 米跑的距離是從()A.起跑線的前沿至終點線的前沿B.起跑線的后沿至終點線的后沿 C.起跑線的前沿至終點線的后沿D.起跑線的后沿至終點線的前沿 18.根據(jù)動作的技術結構,可把體操中的技巧動作分為平衡動作和()A.用力動作B.擺動動作 C.翻騰動作D.拋接動作 19.鉛球投擲圈的直徑是()A.2.50 米B.2.135 米 C.1.25 米D.1.065 米

      20.標準籃球場的長和寬分別是()米。A.18 和9B.28 和15 C.28 和14D.18 和8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 小題,10 個空,每空1 分,共10 分)1.體育鍛煉的六項原則:自覺性、經(jīng)常性、個別性、全面性、、。2.活動參與是指學生自動參與體育運動的與表示。

      3.體育教學目標的四個層次分別為:學段體育教學目標、學年體育教學目標、、。4.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與相配合。5.新課程標準將課程總目標細分為五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它們分別是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和。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5 分,共10 分)1.請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簡要描述小學體育課教學的基本要求。2.簡單描述設計一堂體育課的程序。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10 分,共20 分)1.請論述體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2.中小學體育教學方法中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有哪些?在操作過程中有哪些要求?

      六、教法技能題(本大題共1 小題,共10 分)田徑運動會的秩序冊主要包括哪些內(nèi)容?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部分

      七、簡答題(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5 分,共10 分)1.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2.學習動機的作用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八、論述題(本大題共1 小題,共10 分)論述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敬鸢附馕觥?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

      一、判斷題

      1.× 【解析】跑一般分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2.√ 【解析】略。

      3.× 【解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淡化教師的主導性是一種對學生的暫時放任,這種課達不到教學長遠目標,教師的指導性是對學習過程的指導性,只有教師正確“導”,學生主動積極“學”,才是一個有效果的、師生交流融洽的好課。

      4.× 【解析】初等教育階段體育的重點除了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態(tài)度外,就是為后續(xù)階段的體育打下基礎;促進學生動作技能的發(fā)展是學前教育階段體育的一個重點。5.× 【解析】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量度是身體練習對機體刺激程度的反映;體育課密度是一節(jié)課中合理利用時間的一個重要標志。

      6.× 【解析】體育態(tài)度形成的過程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而形成后又比較穩(wěn)固和持久。7.√ 【解析】略。8.√ 【解析】略。9.√ 【解析】略。10.√ 【解析】略。

      二、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略。

      2.B 【解析】ACD 屬于體育課程條件資源;B 屬于自然體育課程資源。3.A 【解析】略。

      4.A 【解析】球類運動常用的動作示范方式為正面示范,武術套路教學用背面示范,跑步的擺臂用側面示范,簡單的徒手操用鏡面示范。

      5.B 【解析】競技體育基本的構成要素是:運動員選材、運動訓練、運動競賽、競技體育管理。

      6.B 【解析】競技能力獲得靠后天的努力訓練,選材僅僅是重要的前提條件。7.B 【解析】略。

      8.D 【解析】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的氣體交換稱為呼吸;在肺部實現(xiàn)的外界環(huán)境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叫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組織毛細血管通過組織液與組織細胞間實現(xiàn)的氣體交換叫內(nèi)呼吸;外界環(huán)境與肺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叫肺通氣;肺與肺毛細血管中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叫肺換氣。9.C 【解析】略。

      10.C 【解析】柔韌素質(zhì)是指人體關節(jié)在不同方向上的運動能力以及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影響柔韌素質(zhì)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因素是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11.A 【解析】略。12.C 【解析】略。

      13.B 【解析】將隊伍號數(shù)一分為二,前一半號數(shù)自上而下寫于左邊,后一半數(shù)自下而上寫于右邊,兩兩對應相連就是第一輪比賽的編排。14.A 【解析】略。

      15.A 【解析】單淘汰比賽是指參加比賽的隊經(jīng)過一次失敗后,即被淘汰,則比賽場數(shù)=比賽輪數(shù)=隊數(shù)-1。

      16.B 【解析】指令和口令屬于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17.D 【解析】略。18.C 【解析】略。19.B 【解析】鏈球投擲圈直徑:2.135 米±0.005 米 鉛球投擲圈直徑:2.135 米±0.005 米 鐵餅投擲圈直徑:2.50 米±0.005 米 20.B 【解析】略。

      三、填空題 1.漸進性適量性 2.態(tài)度行動

      3.單元體育教學目標課時體育教學目標 4.節(jié)奏呼吸

      5.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促進身體各大肌肉群發(fā)展的身體練習;(2)低年級以模仿表現(xiàn)性運動教育為主;(3)進行小組學習,使學生分工協(xié)作地進行運動和學習;(4)安全性教育;(5)高年級需要初步的青春期教育。2.【答案要點】(1)制定體育教學目標;(2)選擇體育教學內(nèi)容;(3)進行體育教學任務分析;(4)選擇教學策略;(5)體育教學場地設計。

      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完善課程體制,增強體育課程方案的適應性;(2)課程的教學功能與育人功能緊密聯(lián)系;(3)開發(fā)課程種類,優(yōu)化課程結構;(4)課程教材多樣化;(5)課程內(nèi)容組織現(xiàn)代化、生活化;(6)課程評價強調(diào)促進學生發(fā)展。2.【答案要點】

      (1)動作示范法:教師或指定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范例,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正面、側面、背面、鏡面)。

      (2)演示法: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

      (3)糾正錯誤動作與幫助法:體育教師為糾正學生在完成動作中出現(xiàn)的錯誤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的要求有:①事先做好準備工作;②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③做好總結,將觀察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六、教法技能題 【答案要點】(1)有特色的封面;(2)有關人士的題詞;(3)目錄;(4)競賽規(guī)程;(5)大會組織機構名稱;(6)仲裁組合秘書組的技術對表名單;(7)裁判員名單;(8)開幕式、閉幕式程序;(9)大會工作時間表;(10)各單位參加人數(shù)統(tǒng)計表;(11)各項參加人員統(tǒng)計表;(12)兼項人數(shù)統(tǒng)計表;(13)各代表團(隊)名單;(14)競賽日程表;(15)競賽分組表;(16)男女最高紀錄表;(17)注意事項和要求;(18)場地平面圖。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部分

      七、簡答題 1.【答案要點】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對文化的發(fā)展所具有的影響作用。表現(xiàn)在:教育對文化的保存、傳遞功能;教育對于文化具有傳播、交流功能;教育對于文化具有選擇、提升功能;教育對文化還具有創(chuàng)造、更新功能。2.【答案要點】

      (1)使個體的學習行為朝向具體的目標;(2)使個體為達到某一目標而努力;(3)激發(fā)和維持某種活動;(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5)決定了何種結果可以得到強化;(6)導致學習行為的改善。

      八、論述題 【答案要點】

      (1)組成部分有德育:向?qū)W生傳授無產(chǎn)階級思想政治觀點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智育:以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武裝學生,發(fā)展學生智育的教育;體育:傳授學生體育衛(wèi)生的知識和技能,社學生體質(zhì)得到增強,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保健習慣;美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勞動技術教育:向?qū)W生傳授現(xiàn)代生產(chǎn)勞動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相互關系:德智體美勞之間不能相互替代,不能分割。德育對其他各育起方向和動力的作用;智育為其他各育的實施提供了認識基礎;體育實現(xiàn)各育的物質(zhì)保證;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是德智體的具體運用和實施。

      2010中小學體育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庫和答案

      一、選擇

      1.1903年,在美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納 C.華生 D.布魯納 [A] 2.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美國發(fā)起課程改革運動的著名心理學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納 C.華生 D.布魯納 [D] 3.已有研究表明,兒童口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一般在(2.1)A.2歲 B.4歲 C.5歲以前 D.1—3歲 [ A] 4.兒童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在(2.2)A.2-3歲 B.4歲 C.5歲以前 D.1—3歲 [B ] 5.人格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nèi)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wěn)定區(qū)別的 A.行為系統(tǒng) B.意識特點 C.綜合心理特征 D.品德與修養(yǎng) [ C] 6.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識 [ D] 7.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3.1)A.地升華 B.發(fā)揮 C.表現(xiàn) D.持久的變化 [ D] 8.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是由于在反復的嘗試—錯誤過程中,形成了穩(wěn)定的 A.能力 B.技能 C.興趣 D.刺激—反應聯(lián)結 [D ] 9.提出經(jīng)典條件反射作用理論的巴甫洛夫是

      A.蘇聯(lián)心理學家 B.美國心理學家 C.俄國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 D.英國醫(yī)生 [C ] 10.先行組織者教學技術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A.斯金納 B.布魯納 C.奧蘇伯爾 D.桑代克 [C ] 11.根據(jù)學習動機的社會意義,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4.1)A.社會動機與個人動機 B.工作動機與提高動機 C.高尚動機與低級動機 D.交往動機與榮譽動機 [ C] 12.對學習內(nèi)容或?qū)W習結果感興趣而形成的動機,可稱為

      A.近景的直接動性機 B.興趣性動機 C.情趣動機 D.直接性動機 [ A] 13.由于對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fā)的學習動機稱作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間接性動機 D.志向性動機 [A ] 14.由于個體的內(nèi)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稱作

      A.外部學習動機 B.需要學習動機 C.內(nèi)部學習動機 D.隱蔽性學習動機 [C] 15.由于外部誘因引起的學習動機稱作

      A.外部學習動機 B.誘因性學習動機 C.強化性動機 D.激勵性學習動機[ A] 16.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5.1)A.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B.對活動的影響 C.對記憶的促進 D.對智力的影響[ A] 17.下面的四個成語或俗語中有一句說的就是典型的對遷移現(xiàn)象。A.舉一反三 B.聰明過人 C.思維敏捷 D.物以類聚[ A] 18.下面所列舉的遷移種類領域中,有一種是錯誤的。

      A.態(tài)度學習遷移 B.情感遷移 C.知識與技能遷移 D.氣質(zhì)遷移[ D] 19.下述所列的遷移說中有一種被認為是缺乏科學根據(jù)的:

      A.形式訓練遷移說 B.同化學習遷移說 C.經(jīng)驗類化遷移說 D.認知結構遷移說 [ A] 20.知識是個體通過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6.1)A.感受與體驗 B.前人經(jīng)驗 C.記憶的內(nèi)容 D.信息及其組織 [ D] 21.由于反映活動的形式不同,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與

      A.程序性知識 B.實用的知識 C.直觀的知識 D.可應用的知識[ A] 2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知識直觀的方式主要有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 A.言語直觀 B.形象直觀 C.感知直觀 D.表象直觀 [ A] 23.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把記憶系統(tǒng)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

      A.長時記憶 B.內(nèi)隱記憶 C.操作記憶 D.形式記憶 [ A] 24.短時記憶的容量

      A.較大 B.沒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為7土2個組塊 [ D] 25.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xiàn)的趨勢是

      A.時快時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遺忘曲線的心理學家是

      A.艾賓浩斯 B.巴甫洛夫 C.馮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謂的及時復習,應該是指

      A.在學習結束立刻復習B.復習越早越好 C.在大面積遺忘開始之前復習D.當天復習[ A] 28.根據(jù)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 A.公式學習B.命題學習C.原理學習D.推理學習29.最早提出遺忘曲線及其規(guī)律的心理學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賓浩斯 C.斯金納 D.威廉?馮特[ B] 30.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被稱作(7.1)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識遷移C.智力 D.思維程序 [A ] 32.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8.1)A.復雜方案 B.學習計劃 C.可行方案 D.思維程序 [A] 33.學習策略一般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

      A.記憶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思維策略 D.學習方法 [B] 34.對學習過程中制定自我學習計劃、實施自我監(jiān)督以及自我調(diào)控的策略,一般稱為 A.智力技能 B.學習自覺性 C.元認知策略 D.自我意識 [C ] 35.生成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對所閱讀或聽講的內(nèi)容產(chǎn)生一個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見解 C.認知策略 D.類比或表象等 [D] 36.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

      A.意識和能力構成 B.規(guī)則和技能構成 C.認知策略構成 D.經(jīng)驗和方法構成 [B] 37.問題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問 C.思維狀態(tài) D.思維起點 [A] 38.創(chuàng)造性是指個體產(chǎn)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chǎn)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維品質(zhì) C.思維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問題解決的過程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 A.思維程序 B.調(diào)查研究 C.驗證假設 D.論證假設 [C] 40.一個人的對人對已、對事、對物的態(tài)度是(10.1)A.與生俱來的 B.在先天因素基礎上形成的 C.是實踐鍛煉的結果 D.通過學習而形成的 [D] 41.品德是個體依據(jù)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行動時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它是 A.比較不穩(wěn)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約的 C.時穩(wěn)時變的 D.比較穩(wěn)定的 [D] 42.內(nèi)化是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

      A.新觀點 B.認知結構 C.策略系統(tǒng) D.價值體系 [D] 43.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 A.與他人基本相同 B.與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認可 D.與他人相接近[D] 44.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 A.自覺性 主動性和穩(wěn)定性 B.積極性 C.適應性和社會性 D.內(nèi)化性和意志性 [A] 45.態(tài)度的認知成分是指個體對態(tài)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 A.知識經(jīng)驗 B.觀念和信念 C.道德認識 D.道德觀 [B] 46.態(tài)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隨態(tài)度的認知成分而產(chǎn)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 A.態(tài)度的核心成分 B.動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內(nèi)化了的成份 [A] 47.態(tài)度的行為成分是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 A.行為方式 B.意向或意圖 C.行為習慣 D.語言或行為 [B] 48.心理健康表現(xiàn)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nèi)心體驗和良好的(11.1)A.社會適應 B.社會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狀態(tài)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有效地發(fā)渾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

      A.積極的社會功能 B.應有的責任能力 C.應有的責任義務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

      A.怪異觀念 B.強迫行為 C.強迫洗手 D.強迫恐懼 [B] 51.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zhí)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極端焦慮 [D] 52.恐怖癥是對特定的無實在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

      A.嚴重懼怕 B.原因不明地懼怕 C.非理性懼怕 D.持久性地懼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發(fā)育過程中的不良適應,如過度手淫、迷戀黃色書刊、早戀、不當性游戲、輕度性別認同困難等,一般

      A.不容易矯正 B.容易矯正 C.不屬于性心理障礙 D.也屬于心理障礙 [C] 54.教學目標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12.1)A.思維品質(zhì) B.學習內(nèi)容 C.學習結果 D.知識技能 [C] 55.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價值內(nèi)化的程度分為 A.若干等級 B.五個等級 C.三個等級 D.四個等級 [B] 56.根據(jù)認知學習理論,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實質(zhì)是內(nèi)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動 C 信息輸入 D.心理變化 [D] 57.任務分析必須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分成彼此相聯(lián)的

      A.各種智力活動 B.各種子目標C.各種課堂行為 D.教學階段 [B] 58.領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學習活動 C.復雜記憶 D.理解 [D] 59.有些課題主要包含高度有結構的知識和技能(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計算、語法等),如果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盡快地掌握這種知識和技能,則宜于采用 A.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策略 B.師生互動策略 C.以學生為中心的發(fā)現(xiàn)學習D.合作學習策略 [A] 60.在情境教學中,教學環(huán)境是一種人為設計的問題情境,它與現(xiàn)實問題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類似 C.有一定聯(lián)系 D.沒有必然聯(lián)系 [B] 61.合作學習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學生的主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 A.教師的主導教學 B.獨立完成作業(yè) C.家庭作業(yè) D.個別課堂練習[A] 62.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并不能決定他們能否成功掌握教學內(nèi)容,而是在于他們

      A.學習積極性 B.學習自覺性 C.要花多少時間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學生座位的安排對于學生接受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A.有影響 B.沒有影響 C.幾乎沒有影響 D.有實質(zhì)性影響 [A] 64.在教學程序中,教師安排的程序性事項就是

      A.教學程序 B.教學過程 C.教學事項 D.教學方法 [C] 65.向?qū)W生提示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心理上做好準備,明了學習的結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錯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產(chǎn)生焦慮 [A] 66.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13.1)A.維持動機作用 B.促進和維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養(yǎng)紀律功能 [B] 67.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教學有

      A.一定的幫助 B.較弱的影響 C.間接的影響 D.直接的影響 [D] 68.班級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一個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體是指學生們只在空間和時間上結成群體,但成員間尚無共同活動的 A.目的和內(nèi)容 B.共同語言 C.深厚友誼 D.約束力量 [A] 70.集體則是群體發(fā)展的

      A.最終結果 B.中間環(huán)節(jié) C.目標 D.最高階段 [D] 71.聯(lián)合群體的成員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 A.只具有個人的意義 B.小集團意義 C.依賴興趣的作用 D.沒有政治意義 [A] 72.群體規(guī)范會形成群體壓力,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 A.極大的影響 B.不大的影響 C.積極的影響 D.消極的影響 [A] 73.在群體壓力下,成員有可能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行為,這就是 A.集體觀念 B.從眾 C.服從大局 D.集體凝聚 [B] 74.從眾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qū)е隆R皇侨藗兺嘈糯蠖鄶?shù)人的意見是正確的,覺得別人提供的信息

      A.是權威意見 B.將有助于他 C.旁觀者的意見 D.是客觀的意見 [A] 75.課堂氣氛也會使許多學生追求某種行為方式,從而導致學生間發(fā)生 A.連鎖性感染 B.互相監(jiān)督 C.互相幫助 D.遵守紀律 [A] 76.群體規(guī)范是約束群體內(nèi)成員的行為準則,包括成文的正式規(guī)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規(guī)范 B.和口頭的規(guī)范 C.潛意識遵循的規(guī)范 D.不成文的被動規(guī)范 [A] 77.群體規(guī)范通過從眾使學生保持認知、情操和行為上的一致,并為學生的課堂行為劃定了

      A.方向和范圍 B.方向 C.范圍 D.紀律約束 [A] 78.人際吸引的特征表現(xiàn)為認知協(xié)調(diào)、情感和諧和

      A.態(tài)度一致 B.行動一致 C.觀點趨同 D.相互理解與扶持[B] 79.人際排斥的特征表現(xiàn)為認知失調(diào)、情感沖突和

      A.行動對抗 B.不團結、不信任 C.拉幫結伙 D.互相為難 [A] 80.研究表明,距離的遠近,交往的頻率,態(tài)度的相似性,個性的互補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響人際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輔助因素

      C.外部互動因素 D.環(huán)境因素 [A] 81.課堂氣氛往往有其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即使是同一個課堂,也會形成不同教師的

      A.教學風格 B.組織教學方法 C.氣氛區(qū) D.教學氛圍 [C] 82.人際交往過程必須以一定的符號系統(tǒng)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實現(xiàn),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語言符號系統(tǒng)和

      A.暗示影響系統(tǒng) B.非語言符號系統(tǒng) C.文字符號系統(tǒng) D.情感感染 [B] 83.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關系或 A.感情關系 B.心理距離 C.友誼關系 D.互助關系[B] 84.人際關系的形成與變化,取決于交往雙方 A.修養(yǎng)和處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與方法 D.需要滿足的程度[D] 85.吸引與排斥、合作與競爭是課堂里主要的 A.人際關系 B.對立統(tǒng)一關系 C.心理互動過程 D.人與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實現(xiàn)課堂管理促進功能的 A.必要條件 B.輔助條件 C.重要表現(xiàn) D.主要過程 [A] 87.競爭指個體或群體充分實現(xiàn)自身的潛能,力爭按優(yōu)勝標準使自己的成績超過對手的適度競爭,不但不會影響學生間的人際關系,而且還會 A.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B.養(yǎng)成競爭意識 C.導致教師管理公正 D.促進團結協(xié)作 [A] 88.競爭有可能會使一部分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容易忽視活動的 A.積極價值 B.創(chuàng)造性功能

      C.內(nèi)在價值和創(chuàng)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 A.監(jiān)控與管理 B.準則與控制 C.限制性影響 D.限制與規(guī)范 [B] 90.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是課堂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wěn)定的組合模式就是

      A.課堂情境 B.課堂結構 C.課堂形勢 D.課堂教學 [B] 91.課堂常規(guī)是每個學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課堂約定 B.課堂行為準則 C.課堂紀律 D.課堂行為[B] 92.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值得關心的是 A.對課堂紀律的影響 B.學生聽課效果 C.后進生的感受 D.人際關系的影響 [D] 93.課堂情境結構包括班級規(guī)模的控制、課堂常規(guī)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師的行為表現(xiàn) C.學生的學習方式 D.學生座位的分配 [D] 94.課堂教學結構包括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課程表的編制和 A.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 B.教學內(nèi)容設計 C.教學方法的實施 D.教學方法的選擇 [A] 95.對于消極的課堂行為,采用適當?shù)膽土P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違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編制課程表時,盡量將文科與理科、形象性的學科與抽象性的學科 A.隨機安排 B.分類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錯安排[D] 97.長時間地集中學習同一學科或同一類學科,使大腦皮層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種刺激,會導致

      A.興趣形成 B.自發(fā)復習C.過度學習D.疲勞和厭煩 [D] 98.兒童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等表現(xiàn),一般稱作 A.心理異常 B.不適應表現(xiàn) C.不良表現(xiàn) D.問題行為 [D] 99.班級里學習成績差生和后進生有問題行為,優(yōu)秀學生 A.也全都有問題行為 B.沒有問題行為 C.只有問題行為萌芽 D.也有問題行為[D] 100.有的心理學家把表現(xiàn)為破壞課堂秩序、不遵守紀律和不道德等行為學生的行為稱作 A.沖動型問題行為 B.擾亂性的問題行為 C.多動型問題行為 D.自律障礙行為 [B] 101.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yǎng)方案(14.1)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斷 C.進行評估 D.作出決策 [D] 102.測量首先要根據(jù)某種標準和一定的程序?qū)W生的學習行為與結果確定為 A.一種量值 B.一種題型 C.某種題型 D.多種題型 [A] 103.測驗是測量一個行為樣本的 A.基本過程 B.全部過程 C.主要過程 D.系統(tǒng)程序 [D] 104.為了減少誤差,測驗在編制、施測、評分以及解釋等方面都必須遵循一套 A.嚴格規(guī)則 B.系統(tǒng)規(guī)則 C.標準規(guī)則 D.系統(tǒng)程序[D] 105.對于認知和技能領域的學業(yè),最常用的教學評價手段是標準化成就測驗和 A.教師隨堂評價 B.教師自編測驗 C.隨??荚?D.課堂提問測驗 [B] 106.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qū)W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guī)模范圍內(nèi)評定個體學業(yè) A.成就水平的測驗 B.能力形成的測驗 C.結構的測驗 D.智力發(fā)展的測驗 [A] 107.一般人們認為標準化考試與學校課程之間關系 A.比較密切 B.缺乏學業(yè)效度 C.很不協(xié)調(diào) D.基本協(xié)調(diào)[C] 108.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nèi)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

      A.教育目的服務的 B.教師和學生服務的 C.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D.當前工作服務的[C]

      |

      > 教師招聘考試 > 模擬試題

      2012年體育教師招聘考試精選試題及答案(1)教師招聘考試 輔導課程 2012-04-03 【字體:大 中 小】 Gzu521.com 我要評論(0)

      注意:本套試卷共兩大部分,公共理論和專業(yè)知識。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00分。

      一、公共理論(20分)

      (一)、填充題:[每空1分,共10分]

      1、我國唐代韓愈把教師界定為:“師者,所以、、解惑也?!?/p>

      2、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是管理者角色,父母與朋友角色,更應是 角色。

      3、在我國,教師的資格要求是:遵守憲法和法律,、具備國家規(guī)定的學歷或經(jīng)國家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

      4、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 的素質(zhì)發(fā)展觀, 的教育機會均等思想, 的教育原則至今還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5、中小學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容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方面的教育

      (二)、簡答題:[共10分,每小題5分]

      1、簡要敘述素質(zhì)教育的要義。

      2、簡要敘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大致要經(jīng)歷的幾個階段。

      二、專業(yè)知識(80分)

      (一)是非題(對的在括號內(nèi)打“√”錯的打“×”,本題10分,每小題1分)

      1.減肥的最佳方法是運動、節(jié)食雙管齊下。()

      2.所有分道之賽跑,每一位選手從起點至終點的全程中可以越出其指定之道次

      ()

      3.排球比賽中,可以用身體任何部分觸球,唯擊球必須清晰,不可持球或拋球

      ()

      4.羽毛球比賽中男子單打先得21分的球員,為勝一局。()

      5.乒乓球發(fā)球員所發(fā)的球,在觸網(wǎng)或觸及網(wǎng)柱后越過網(wǎng),不論是落入對方球臺或被對方在桌面上方立體空間內(nèi)攔截(即球未觸及臺面而進行空中擊)此球不算,應重新發(fā)球。

      ()

      6.長跑時最需要的持久性,而持久性要有系統(tǒng)的反復練習才能得到。()

      7.正式籃球比賽中,當一位球員持球時,防守者從背后躍起而撞到持球者的身體,防守者是侵人犯規(guī)。()

      8.為提高小學生力量素質(zhì)和合作精神,經(jīng)常開展拔河、搬運重物等活動是值得提倡的。

      ()

      9.學生報數(shù)時,從頭到尾各個都要轉頭報數(shù)。()

      10.學生身體的勻稱度是通過身高標準體重來評價的。()

      (二)選擇題(在括號里填入A或B,本題10分,每小題1分)

      1、業(yè)余籃球比賽個人犯規(guī)次數(shù)為()

      A、5次 B、6次

      2、籃球比賽中因身體接觸而發(fā)生犯規(guī)稱之為()

      A、侵人犯規(guī) B、技術犯規(guī)

      3、接力賽中接力區(qū)的距離應該是前后各為()

      A、10米 B、15米

      4、下列田徑運動項目中,哪一項不屬于田賽?()

      A、跳遠 B、接力賽

      5、下列何者非籃球正式比賽球衣號碼()

      A、3號 B、5號

      6、足球員犯規(guī)時,判罰的原地踢球稱為?()

      A、踢角球 B、踢自由球

      7、中小學身體訓練過程中,在一定范圍內(nèi)施加給運動員有機體的運動負荷,其消耗過程就越劇烈,超量恢復就越明顯,所需的恢復時間就。()

      A、越小、越長 B、越大、越長

      8、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肌耐力是指肌肉在負荷阻力下可以持續(xù)多久的能力。

      B、成年人肌力是指肌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9、人體速度素質(zhì)發(fā)展的敏感期是()

      A、8-9歲 B、10-13歲

      10、學生原地踏步時,聽到“前進!”口令,應繼續(xù)踏步()再前進。

      A、一步 B、二步

      三)填空題(每空0.5,共10分)

      1、選編徒手體操應注意要有 性,要有科學性,要有鮮明的 性。

      2、《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必測項目有身高、、。

      3、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nèi)容體系由五個學習領域構成。五個學習領域由兩條主線構成,一條是,包括、運動技能;另一條是健康主線,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4、體育課的備課必須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做到五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媒體、”

      5、全民健身計劃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 為重點?!叭窠∩硪欢还こ獭睆娬{(diào)學校做到:保證學生每天參加1小時 體育活動,每年組織學生開展兩次遠足、野營活動,每年對學生進行一次。6、1894年法教育家顧拜旦建議恢復奧運會,1896年在 舉行第一屆現(xiàn)代奧運會,第二十七屆在 舉行的,薩馬蘭奇宣布第二十九屆在我國舉行,現(xiàn)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是。

      7、急行跳高和急行跳遠技術的共同關鍵是助跑與 結合的動作。

      8、體育教學應遵循認識規(guī)律、和運動負荷規(guī)律。

      9、速度素質(zhì)包括、動作速度、位移帶度。

      10、沒有疲勞的訓練是 的訓練,而疲勞不能消除的訓練是危險的訓練。

      11、新課標中規(guī)定小學一至四年級為每周 節(jié)體育課,五至九年級為每周3節(jié)體育課。

      12、迎面接力跑的傳接棒方式是。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健康--

      2、極點--

      3、列--

      4、翼--

      (五)請在圖上填入球類運動名稱代號或在球類名稱代號下畫出其比賽場地(10分)

      1、()

      2、籃球

      (六)簡答題(共28分)

      1、簡述坐位體前屈的測試方法(10分)

      2、游戲教學的內(nèi)容趣味性、娛樂性很強,但調(diào)控不好,也會有一些負面效應,如傷害事故、不道德、不文明、不團結的言行及運動負荷難以控制等。為防止這些負面效應的產(chǎn)生,在運用游戲教學的時候,簡述你的做法。(13分)

      3、(本題5分)

      李老師設計了一堂“韻律活動和舞蹈--集體舞:春天在哪里”為主題的體育課,主要教學步驟是:

      1、復習歌曲(“春天在那里”)。

      2、分組各人獨立創(chuàng)編“春天在那里”集體舞的單個動作。

      3、小組內(nèi)交流自我創(chuàng)編的動作,“把你的好動作告訴你的好朋友”。

      4、各組展示創(chuàng)編的單個動作,集體模仿單個的動作方法。評出“優(yōu)秀創(chuàng)編個人”。

      5、分組討論、合作創(chuàng)編并練習整套集體舞動作,教師巡回指導。

      6、各組展示整套集體舞動作,評出“最佳創(chuàng)編小組”。

      7、師生共同學練最佳創(chuàng)編小組所創(chuàng)編的全套集體舞動作,能很好地與他人配合。

      8、師生共同展示集體舞動作,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9、師生共同小結學習收獲。

      請您根據(jù)《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指導意見》,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簡評一下本課設計的主要優(yōu)點

      小學體育試卷參考答案

      一 公共理論(20分)

      (一)1.傳道,授業(yè) 2.研究者.3.熱愛教育事業(y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性近習遠,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5.基本行為規(guī)范,基本學習生活能力

      (二)1.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讓學生主動發(fā)展.2.(1)專業(yè)形成階段;(2)專業(yè)成長階段;(3)專業(yè)成熟階段;(4)充分專業(yè)化階段.二、專業(yè)知識(80分)

      (一)是非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二)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A B B B B B

      (三)填空題(每空0.5分,共10分)

      1.目的、創(chuàng)造

      2、體重、肺活量

      3.運動主線、運動參與、社會適應

      4、備教法(學法)、備場地器材

      5.青少年和兒童、身體檢查

      6、希臘、澳大利亞、羅格

      7.起跳

      8、技能形成規(guī)律

      9.反應速度

      10、無效

      11.4

      12、立棒式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健康-指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并且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各方面都完善的狀態(tài)。

      2、極點--在中長跑過程中,有一段時間身體感到特別難受,出現(xiàn)胸部發(fā)悶、呼吸困難、心跳急驟、腿軟、頭暈惡心、步子發(fā)沉等現(xiàn)象,這就是生理學上所指的“極點”它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

      3.列--左右并列成一排叫列。

      4.翼--隊形的左右兩端叫翼。

      (五)繪圖(10分)

      1.(羽毛球)(2分)2.籃球(8分)

      (六)簡答題(共28分)

      1.答:受試者兩腿伸直,兩腳平蹬測試縱板坐在平地上,兩腳分開約10--15cm,上體前屈,兩臂伸直向前,用兩手中指尖逐漸向前推動游標,直到不能前推為止。測試計的腳蹬縱板內(nèi)沿平面為0點,向內(nèi)為負值,向前為正值。記錄以厘米為單位,保留一位小數(shù)。測試兩次,取最好成績。(10分)

      2.答題要點:(13分)

      ①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必須有針對性,且合理、明確,裁判要選擇公正無私、威望較高的同學擔任,最好由學生民主產(chǎn)生,盡量杜絕因為違犯游戲規(guī)則而產(chǎn)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情緒;

      ②游戲分組時,要盡量做到按照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搭配;

      ③加強游戲教學的組織性、紀律性和思想教育;

      ④評價學生的方式以激勵為主,不只涉及到學生的能力方面,更應該涉及到學生的思想及行為態(tài)度,如合作、尊重、幫助同學、知難而上等;

      ⑤激勵學生在游戲規(guī)則許可的范圍內(nèi),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⑥體育游戲只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是為教學服務的,不能讓它左右我們的教學。

      3、答題要點:(5分)體現(xiàn)了營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氛圍。

      中學體育教師招聘考試新課程教學知識練習卷及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6題,每題4分,共24分)1.個體內(nèi)差異評價 2.絕對評價

      3.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 4.體育教材

      5.主體取向的評價 6.教學評價

      二、簡答題(4題,每題6分,共24分)1.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評價? 2.我國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中存在著哪些問題? 3.體育教師評價的操作步驟有哪些? 4.評價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維度有哪些?

      三、辨析題(2題,每題8分,共16分)1.在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中,根據(jù)評價的作用不同,可以分為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

      2.在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中,根據(jù)評價運用的標準和方法不同,可分為診斷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四、觀點論述題(2題,每題8分,共16分)1.目前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體育檔案袋評價法有哪兩種觀念? 2.評定一堂好課應從哪幾方面考慮?

      五、案例分析(2題,每題10分,共20分)1.在體育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學生無論怎么努力,運動成績也不能及格或“達標”,而有的學生即使不練,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成績的奇怪現(xiàn)象。請根據(jù)新課程教學評價理念分析這一現(xiàn)象。2.某校一名中學生打籃球的體驗:“我好象天生不是打籃球的,莫說個子小,而且上了球場什么都看不見,拿著球不知怎么好,學的單個技術也用不上。每次打教學比賽,我只能跟著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盼望著下課的鈴聲,我只投進過一個球,還是在罰球時進的。記得大家還拼命給我鼓掌,但我并不高興?!?請根據(jù)新課程教學評價理念分析這一現(xiàn)象?!緟⒖即鸢浮?/p>

      一、名詞解釋:(6題,每題4分,共24分)1.個體內(nèi)差異評價 :是比較個人或群體在不同時間的成績有無進行,評價中參照的標準是同一個個體或群體以前的狀態(tài),以此來判斷某一個體或群體教學前后進行幅度的變化,也稱個體評價,或稱之為進行幅度的評價。

      2.絕對評價 : 是把測試的原始成績與客觀的應有標準進行比較,評價個體或群體是否達到了這一標準。是為了判斷個體或群體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不是對群體中的個體水平進行評價,也就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之外確定一個標準,這種標準被稱為客觀標準,在評價時要把評價對象與客觀標準進行比較。

      3.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 依據(jù)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對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進行的價值判斷。在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中,一方面要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展開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對教學活動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程度進行評價,即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學習前后發(fā)生的變化進行評價。

      4.體育教材: 體育教材是體育教學中師生據(jù)以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體。在載體形態(tài)上包括文字教材和視聽教材。在內(nèi)容上分為理論教材和實踐教材。從含義上包括教科書或課本、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三個方面。5.主體取向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認為學校體育評價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意義的過

      程。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過程,但這種價值是多元的。在評價情境中,不論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不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

      6.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價值判斷的一種活動,包括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是對教和學的統(tǒng)一過程進行的評價。

      二、簡答題:(4題,每題6分,共24分)1.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評價? 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評價就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老師和學生在一節(jié)體育與健康課中進行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2.我國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中存在著哪些問題? 評價內(nèi)容單

      一、評價主體缺失、忽視評價結果的反饋作用、評價方式與評價方法有利于進一步改進與提高。

      3.體育教師評價的操作步驟有哪些? 初步面談、收集信息、自我評價、評價面談和復評面談五個方面 4.評價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維度有哪些? 知識與科學性維度、思想品德與文化內(nèi)涵維度、認知與心理發(fā)展維度、編制與工藝水平維度、有效性與適用性維度。

      三、辨析題:(2題,每題8分,共16分)1.在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中,根據(jù)評價的作用不同,可以分為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錯誤。在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中,根據(jù)評價的作用不同,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 價和總結性評價。

      2.在體育與健康教學評價中,根據(jù)評價運用的標準和方法不同,可分為診斷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錯誤。在體育教學與健康教學評價中,根據(jù)評價所運用的標準和方法不同,可分為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

      四、觀點論述題:(2題,每題8分,共16分)1.目前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體育檔案袋評價法有哪兩種觀念? 一種認為“學生體育檔案袋評定法”應該推廣,主要觀點是: 1重視學生體育學習發(fā)展的全過程,能記錄學生的成長歷程。2能夠提供相對 “真美”的信息和證據(jù)。3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評價材料。

      4能開放的、多層化、全面的評價學生。

      5能夠針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是有個性和針對性的。6能夠使學生體驗成功,感受成長與進步。7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另一種是認為“學生體育檔案袋評定法”在當前情況下不適用,主要觀點是: 1“學生體育檔案袋評定法”工作量太大,體育教師負擔重。2如果各個項目都建“學生體育檔案袋評定法”,學生也會覺得煩。3不適于大班額評價用。4容易走劇式、走過場。

      5內(nèi)容太多,不好選擇,不好整理、分析。6主觀性太強,很難達到客觀、真實。2.評定一堂好課應從哪幾方面考慮?(1)目標是不是緊緊地圍繞著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2)是不是根據(jù)教學要求進行了必需的教材化工作。(3)是不是有著發(fā)展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性。(4)是不是有效地使學生的技能得到應有的提高。(5)是不是使學生獲得了知識和明白了道理。(6)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得到了調(diào)動。

      (7)是否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集體學習的作用,學生的集體學習是否和睦。(8)如果需要是否形發(fā)了課程和教學和各種資源。(9)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和有效。(10)教學是否饒有特色。

      五、案例分析:(2題,每題10分,共20分)1.在體育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學生無論怎么努力,運動成績也不能及格或“達標”,而有的學生即使不練,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成績的奇怪現(xiàn)象.答案: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學生顯現(xiàn)出的在思維、注意、分析、判斷等智力方面先天差異,沒 有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顯現(xiàn)出的身體條件、運動能力、興趣愛好等運動素質(zhì)方面的先天差異明顯。這對體育老師組織體育教學和進行體育評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須激發(fā)和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體育積極性,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力,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2.某校一名中學生打籃球的體驗:“我好象天生不是打籃球的,莫說個子小,而且上了球場什么都看不見,拿著球不知怎么好,學的單個技術也用不上。每次打教學比賽,我只能跟著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盼望著下課的鈴聲,我只投進過一個球,還是在罰球時進的。記得大家還拼命給我鼓掌,但我并不高興?!?答案:學生的苦惱不是他一個人所有的,那些在體育方面并無天分的人往往在體育課中只是個“陪伴者”。如果我們變換一下思維方式,球場上的規(guī)則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規(guī)則是為比賽制定的。教學方法就更應該實事求是,使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成功的樂趣。

      2011年中小學體育教師招聘理論試卷二十六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學生前后重疊成一行叫。左右并列成一線叫。

      2、標準四百米半圓式跑道第一分道線長應以內(nèi)突沿外側 處計算。

      3、鉛球場地落地區(qū)是40度扇形落地區(qū),其角度線為 厘米。構成標槍場地的起擲弧寛 厘米,其半徑為 米。

      4、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教育,是培養(yǎng)、、的人才和提高中華民族素質(zhì)的戰(zhàn)略措施。

      5、是體育教學的主體。

      6、是學校體育各種措施的基本組織形式。

      7、體育 和 是上好體育課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物質(zhì)保證。

      8、實現(xiàn)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有、、。

      9、運動技能形成的三個階段是、、。

      二、選擇填空(每題1.5分共15分

      1、分腿騰越(縱放器械)是(A)生考核內(nèi)容。A、初中男 B、高中男 C、初中女

      2、體育課出勤及課堂表現(xiàn)占體育課成績考核的()。A、5% B、10% C、15%

      3、體育課免修的條件是()。

      A、有醫(yī)生的證明 B、有生理缺陷 C、家長申請

      4、體育教學內(nèi)容分為基本部分和選用部分,其中選用部分站整個教學內(nèi)容的()。A、30% B、25% C、40%

      5、體育教學中的“主導”指的是什么()? A、教材 B、教師 C、教學手段

      6、投擲項目的技術一般包括幾個階段()? A、4 B、3 C、2

      7、田徑比賽全能項目中的徑賽項目,起跑犯規(guī)應幾次罰下()? A、3 B、2 C、1

      8、中國奧委會為了抗議企圖制造兩個中國的圖謀,于哪年退出了國際奧委會并與其中斷了一切聯(lián)系()。

      A、1958年 B、1952年 C、1956年

      9、八個球隊進行單循環(huán)比賽,需比賽幾場()A、28 B、32 C、34

      10、在跳高、跳遠、三級跳遠比賽中,每次試跳的一般時限為()。A、1分鐘 B、1分30秒鐘 C、3分鐘

      三、判斷(每題1分共10分 正確的劃 “√” 錯誤的劃 “×”)

      1、學生報數(shù)時,從頭至尾各個都要轉頭報數(shù)()。

      2、體育教學應以增強學生體質(zhì)為主()。

      3、急行跳遠中,最后一步應比倒數(shù)第二步大些,以利于快速有力踏跳()。

      4、體育教學中,保護和幫助者的位置,以不妨礙學生做動作,而且有利于學生完成動作為原則()。

      5、拳術基本步型中,開立步是兩腳左右站立和前后平行站立()。

      6、決定跑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長和步頻()。

      7、投擲項目的技術關鍵均是最后用力()。

      8、跳遠比賽是以運動員最后三次試跳的最好成績決定名次()。

      9、《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是體育課的標準()。

      10、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橫隊中,前后重疊的學生叫一伍()。

      四、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15分)

      1、身體素質(zhì):

      2、幫助:

      3、體育教學:

      4、籃球三分區(qū):

      5、拳:

      五、簡答題(每題4分共20分)

      1、鍛煉身體身體要遵循的科學原則有哪些?

      2、什么是運動外傷?說出其中兩種。

      3、中學生體質(zhì)綜合測試和評定的工作是由誰來完成的?它包括哪幾個方面?

      4、中學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是什么?

      5、河北省中學體育課本中的《課堂常規(guī)》有幾個部分?說出其中三條。

      六、問答題(共20分)

      1、什么是體育教學方法?說出其中三種。(6分)

      2、體育教學原則有哪些?(7分)

      3、確定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原則有哪些?(7分)理論試題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路 列 2、30厘米 3、5厘米 7厘米 8米

      4、面向現(xiàn)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來

      5、學生

      6、體育課

      7、器材 場地

      8、體育教學 體育鍛煉 運動競賽

      9、粗略掌握動作階段 改進和提高階段 動作鞏固運用自如階段

      二、選擇填空(每空1.5分 共10分)

      1、B

      2、B

      3、A

      4、A

      5、B

      6、A

      7、A

      8、A9、A

      10、A

      三、判斷(每題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詞解釋(每題3分 共15分)

      1、體質(zhì):是指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的綜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

      2、幫助:是指給練習者以助力,使其體會到用力的時機、方向、幅度等,協(xié)助其完成動作。

      3、體育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參加下,按照教育計劃和體育教學大綱,由教師向?qū)W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發(fā)展學生身體、增強體質(zhì),對學生進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質(zhì)教育的過程。4、3分投籃區(qū):即以球籃的中點垂直線與地面的交點為圓心,以此為6.25米為半徑,畫一個半圓的弧,弧線以外的區(qū)域叫籃球比賽3分區(qū).5、拳:四指卷攏,拇指屈壓于食指中節(jié),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準凸出拳面.五、簡答題(每題4分 共20分)

      1、答案要點

      (1)全面鍛煉的原則。。。。1分(2)堅持經(jīng)常的原則。。。。1分(3)循序漸進的原則。。。。1分(4)因人而宜的原則。。。。1分

      2、答案要點

      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皮膚、肌肉、骨胳等受到傷害,稱為外傷。

      外傷包括擦傷、挫傷、肌肉損傷、關節(jié)韌帶扭傷、脫臼、骨折等,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3、答案要點

      是由校醫(yī)和體育教師共同完成的。。。。1分(1)形態(tài)機能:身高、體重、胸圍。。。。1分(2)機能指標:肺活量、安靜脈搏。。。。1分(3)身體素質(zhì)和運動能力指標:速度、耐力、靈敏、力量、柔韌。。。。1分

      4、答案要點

      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zhì),促進身心發(fā)展,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祖國的建設者和保衛(wèi)者。。。。1分

      (1)全面鍛煉學生身體。。。。1分(2)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1分(3)向?qū)W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1

      5、答案要點

      七個部分。。。。1分 答案略。只要答出三點即可,一點1分。

      六、問答題(共20分)

      1、答案要點

      體育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途徑、手段和方法。。。。3分

      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有:語言法、直觀法、完整與分解法、練習法、游戲與比賽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等(只要答出其中三種即可)。。。。3

      2、答案要點 一般有:

      自覺積極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從實際出發(fā)原則、循序漸進原則、身體全面發(fā)展原則、合理的運動負荷原則和鞏固提高原則(以上7點1點1分)

      3、答案要點

      教育性原則、符合生理特征的原則、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原則、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以上7點1點1分)。

      下載古漢語文選部分基礎知識(王力版)word格式文檔
      下載古漢語文選部分基礎知識(王力版).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nèi)容。

      相關范文推薦

        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

        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 一、判斷題(判斷對錯,對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錯的打“×”。本大題共1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10 分) 1.跑一般分為起跑、途中跑、終點沖刺三部分。() 2.跳高......

        java基礎知識部分(合集5篇)

        問題一:List和Set集合有什么區(qū)別? 解析:List和Set是Collection接口的兩個子接口,也是使用最多的兩種集合類型。程序員應該熟悉這兩個接口的基本特征,能夠更準確地選擇正確的集合......

        化驗員培訓----基礎知識部分

        化驗員培訓----基礎知識部分 比色皿的正確選擇與使用 紫外和可見吸光度分析法的分析儀器品種很多,其用途都是測定溶液的吸光度或投射比。儀器主要由光源、單色器、比色皿、信......

        專題訓練基礎知識部分[五篇]

        2013年中考語文——總復習專題訓練基礎知識部分 復習建議近兩年以來的成都市中考在基礎知識這塊的題型和分值設置上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分值比例增......

        16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

        專業(yè)基礎知識部分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空1分,共32分) l.中國山水畫中的三遠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油畫《蒙娜麗莎》的作者是________ 。 3.澳大利亞......

        鍋爐題庫基礎知識部分

        第一章 基礎知識 一、填空題 1. DG1025/18.2-?4型鍋爐設計煤種的元素分析硫為 %,灰分為 %,水分為 %,可磨系數(shù)為 ,低位發(fā)熱量為 kj/kg。 2. DG1025/18.2-?4型鍋爐 VI29 型空氣預熱器熱端......

        王力宏演講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be addressing you, the esteemed members of the Oxford Union, without a guitar or an erhu, without my crazy stage hair and costumes, but......

        王力古代漢語習題

        一、結合字義,說明下列各字屬于“六書”中的哪一書: 休 亦 本 采 苗 文 姓 雨 目 責 考 其 婆 姚 豆 章 州 甘 朱 權 二、指出下列形聲字的字義,并分析形符聲符的位置關系: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