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劌論戰(zhàn)》閱讀練習(xí)(2013年泰安市中考題)
閱讀《曹劌論戰(zhàn)》,完成22—25題。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②段對曹劌語言、行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曹劌()
A.忠君報國的思想B.勇于犧牲的決心
C.急切取勝的心理D.卓越的指揮才能
23.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莊公在見曹劌之前對迎戰(zhàn)齊國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zhǔn)備。
B.曹劌主動參戰(zhàn),為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C.魯國取勝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運用了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
D.魯莊公聽取了曹劌的建議,并與他一起指揮戰(zhàn)斗。
24.選文詳寫戰(zhàn)前、戰(zhàn)后論戰(zhàn),略寫戰(zhàn)爭過程,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突出戰(zhàn)爭前準(zhǔn)備的重要性。
B.強調(diào)戰(zhàn)爭取勝的原因。
C.突出曹劌的深謀遠慮。
D.強調(diào)戰(zhàn)爭過程很短。
25.強大的齊國將攻打弱小的魯國,下面詩句可表現(xiàn)魯國當(dāng)時岌岌可危形勢的一項是()
A.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B.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C.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答案:
五、[8分]22.D23.A24.D25.B
第二篇:《曹劌論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
一、原文填空
1、曹劌堅持拜見魯莊公的理由是:。
2、曹劌認(rèn)為“可以一戰(zhàn)”的最重要的條件(取信于民)是:。
3、文中“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
4、“ ”“ ”的結(jié)局證明了曹劌的指揮正確。
5、曹劌在“齊人三鼓”后才同意下令進攻的原因是:。
6、曹劌根據(jù)“視其轍亂,望其旗靡”,做出了追擊敵人的決定,這樣做的原因是:。(限四字應(yīng)為:)
7、我們常引用《曹劌論戰(zhàn)》中用以強調(diào)作戰(zhàn)要鼓舞士氣的成語:。
8、文中與毛澤東“敵疲我打”、《孫子兵法》中“以逸待勞”戰(zhàn)術(shù)相近的句子是:。
9、《曹劌論戰(zhàn)》中交待齊、魯長勺之戰(zhàn)背景的句子是:。
10、曹劌阻止莊公追擊的原因是:。
二、問答題
1、有人說:“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
2、曹劌是如何幫助魯莊公選擇戰(zhàn)機的?
3、孟子認(rèn)為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最主要條件是“人和”,曹劌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作為“可以一戰(zhàn)”的最重要條件。他們的觀點有沒有矛盾?請簡要分析。
4、二、三段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找出其中一處,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第三篇:曹劌論戰(zhàn)練習(xí)(答案在后面)
《曹劌論戰(zhàn)》檢測
姓名 學(xué)號 成績
一、填空
1、《曹劌論戰(zhàn)》選自,相傳是 時期
所作。它是一部 體史書。
2、《曹劌論戰(zhàn)》一文通過人物對話,闡明了 及 的道理。
二、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⒈又何間焉()⒉肉食者鄙()⒊犧牲玉帛()...⒋小信未孚()⒌下視其轍()⒍登軾而望()...⒎ 望其旗靡()⒏夫大國()..
三、文章閱讀
(一)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1、找出句文段中的通假字
⒈
2、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⑴齊師伐我:
⑵肉食者謀之:
....⑶又何間焉: ⑷乃入見:
..⑸肉食者鄙:
⑹何以戰(zhàn): ...⑺衣食所安:
⑻弗敢專也: ;
...⑼必以分人: ⑽民弗從也: ..⑾犧牲玉帛: ⑿弗敢加也: ...⒀必以信:
⒁小信未孚: ..⒂神弗福也: ⒃雖不能察: ...⒄小大之獄: ⒅必以情: ...⒆戰(zhàn)則請從:
⒇忠之屬也: ; ...
3、用變雙音詞的辦法解釋下面的詞
⒈伐()⒉將()⒊請()⒋謀()⒌惠()⒍必()
4、翻譯下列句子
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譯文:
⑵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譯文:
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
⑷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譯文:
5、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
答:
6、“十年春,齊師伐我”這句話除了交代了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外,還指出了
7、簡析“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币痪湓谖闹械淖饔?。
8、曹劌說的“忠之屬也”在文中具體指的是什么?(用原文答)
9、文中表現(xiàn)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語句是:
10、曹劌認(rèn)為此次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是什么?請概括回答。
11、讀了這段文字,曹劌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公將鼓之 旗鼓相當(dāng) B.再而衰 再接再厲 ....C.一鼓作氣 裝模作樣 D.公問其故 無緣無故 ....
2、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⑴公與之乘:
⑵公將鼓之:
...⑶齊師敗績:
⑷公將馳之: ...⑸遂逐齊師:
⑹既克:
....⑺公問其故: ⑻一鼓作氣:
...⑼再而衰: ⑽三而竭:
...⑾彼竭我盈:
⑿故克之:
...⒀難測也:
⒁懼有伏焉:
...⒂望其旗靡:
.
3、翻譯下列句子
⑴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譯文:
⑵夫戰(zhàn),勇氣也。
譯文:
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⑷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
4、概括這兩段文字的內(nèi)容。
第一段:
第二段:
5、用原文語句填空。
有利于反攻的時機是 的時候。
有利于追擊的時機是 的時候。
6、魯莊公先要追擊齊軍,劌曰:“未可?!焙髞硭终f:“可矣?!彼J(rèn)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請概括回答。
7、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8、第⒈段通過描寫曹劌的言行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品質(zhì)和才能?
9、文中的“公將鼓之”和“公將馳之”表現(xiàn)了魯莊公什么性格?
10、你是否贊同曹劌“夫戰(zhàn),勇氣也”這個觀點?請談?wù)勀愕睦碛桑?/p>
(三)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詞語中的加點字與“民弗從也”中的“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棄政從商 B.處理從寬 C.從長計議 D.力不從心
2、將下列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譯文:。
⑵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譯文:。
3、“彼竭我盈,故克之”這句話表現(xiàn)了曹劌的什么才能?文中還有哪些語句能表現(xiàn)了他這種才能?(寫出兩處)
表現(xiàn)了曹劌 表現(xiàn)的語句:
4、本文表現(xiàn)了曹劌哪三個思想觀點?
5、從記敘的內(nèi)容看,你認(rèn)為魯莊公身上是否也有可取之處?為什么?
《曹劌論戰(zhàn)》檢測
姓名 學(xué)號 成績
一、填空
1、《曹劌論戰(zhàn)》選自 《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 左丘明 所作。它是一部 編年體史書。
2、《曹劌論戰(zhàn)》一文通過人物對話,闡明了作戰(zhàn)必須取信于民及運用正確地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勝 的道理。
二、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⒈又何間焉(jiàn)⒉肉食者鄙(bǐ)⒊犧牲玉帛(bó)...⒋小信未孚(fú)⒌下視其轍(zhé)⒍登軾而望(shì)...⒎ 望其旗靡(mǐ)⒏夫大國(fú)..
三、文章閱讀
(一)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1、找出句文段中的通假字
⒈ 徧 通 遍,意義: 遍及、普遍
2、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⑴齊師伐我:軍隊 ⑵肉食者謀之: 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⑶又何間焉:參與 ⑷乃入見:
于是 ..⑸肉食者鄙:目光短淺 ⑹何以戰(zhàn): 憑借什么 ...⑺衣食所安:養(yǎng) ⑻弗敢專也: 不 ; 獨自專有 ...⑼必以分人:把 ⑽民弗從也: 聽從 ..⑾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 ⑿弗敢加也: 虛報 ...⒀必以信: 實情 ⒁小信未孚: 為人所信服 ..⒂神弗福也: 賜福,保佑 ⒃雖不能察: 即使 ; 明察 ...⒄小大之獄: 案件 ⒅必以情: 根據(jù)實情判斷 ...⒆戰(zhàn)則請從: 跟隨 ⒇忠之屬也: 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 ;類 ...
3、用變雙音詞的辦法解釋下面的詞
⒈伐(進攻/攻打)⒉將(將要/打算)⒊請(請求)⒋謀(謀劃/商量)⒌惠(恩惠)⒍必(一定)
4、翻譯下列句子
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譯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
⑵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譯文:用來祭祀的豬牛羊、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對神說實話。
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據(jù)實情處理。
⑷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譯文:(這是)盡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5、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答:寫了曹劌進見魯莊公的原因和他認(rèn)為作戰(zhàn)要取信于民的遠見卓識。
6、“十年春,齊師伐我”這句話除了交代了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外,還指出了交戰(zhàn)的兩個國家和 戰(zhàn)爭的性質(zhì)(齊對魯?shù)那致詰?zhàn)爭)。
7、簡析“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币痪湓谖闹械淖饔?。
⒈交代了曹劌請見的原因⒉反襯出曹劌的遠見卓識。
8、曹劌說的“忠之屬也”在文中具體指的是什么?(用原文答)
答: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9、文中表現(xiàn)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語句是:
答:曹劌請見、戰(zhàn)則請從
10、曹劌認(rèn)為此次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是什么?請概括回答。
答: 取信于民
11、讀了這段文字,曹劌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有愛國心和責(zé)任感(有遠見卓識)
(二)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A.公將鼓之 旗鼓相當(dāng) B.再而衰 再接再厲 ....C.一鼓作氣 裝模作樣 D.公問其故 無緣無故 ....
2、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⑴公與之乘: 乘坐 ⑵公將鼓之:擊鼓進軍 ;助詞,湊足音節(jié) ...⑶齊師敗績: 大敗 ⑷公將馳之: 驅(qū)車(追趕)...⑸遂逐齊師: 于是就 ; 追擊 ⑹既克: 已經(jīng)戰(zhàn)勝 ....⑺公問其故: 其中的緣故 ⑻一鼓作氣: 振作 ...⑼再而衰: 第二次 ; 衰弱 ⑽三而竭: 盡,沒有 ...⑾彼竭我盈: 對方 ; 指士氣正旺
⑿故克之: 所以 ...⒀難測也: 推測估計 ⒁懼有伏焉: 怕 ; 埋伏 ...⒂望其旗靡: 倒下
.
3、翻譯下列句子
⑴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譯文:(他)下車察看齊軍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來(遠)望齊軍
⑵夫戰(zhàn),勇氣也。
譯文: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
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盡了。
⑷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痕跡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追擊他們(齊軍)。
4、概括這兩段文字的內(nèi)容。
第一段: 敘述長勺之戰(zhàn)的概況。第二段: 曹劌論述魯國取勝的原因。
5、用原文語句填空。
有利于反攻的時機是 彼竭我盈 的時候。
有利于追擊的時機是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的時候。
6、魯莊公先要追擊齊軍,劌曰:“未可?!焙髞硭终f:“可矣。”他認(rèn)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請概括回答。
答:敵人是真的潰敗,不是設(shè)埋伏。
7、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答: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8、第⒈段通過描寫曹劌的言行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品質(zhì)和才能?
答: 胸有成竹,指揮從容,善于把握戰(zhàn)機。
9、文中的“公將鼓之”和“公將馳之”表現(xiàn)了魯莊公什么性格?
答: 急躁冒進。
10、你是否贊同曹劌“夫戰(zhàn),勇氣也”這個觀點?請談?wù)勀愕睦碛桑?/p>
答:略
(三)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1、詞語中的加點字與“民弗從也”中的“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A.棄政從商 B.處理從寬 C.從長計議 D.力不從心
2、將下列語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譯文: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⑵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譯文:(齊是)大國,難以估測(他們的實際情況),害怕在那里有埋伏。
3、“彼竭我盈,故克之”這句話表現(xiàn)了曹劌的什么才能?文中還有哪些語句能表現(xiàn)了他這種才能?(寫出兩處)
表現(xiàn)了曹劌 善于把握作戰(zhàn)時機 表現(xiàn)的語句:⒈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4、本文表現(xiàn)了曹劌哪三個思想觀點?
⒈ 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 ⒉ 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勝利的先決條件 ⒊ 作戰(zhàn)時要把握好各種戰(zhàn)機
5、從記敘的內(nèi)容看,你認(rèn)為魯莊公身上是否也有可取之處?為什么?
譯:有可取之處。他實事求是辦案,尊重下屬的意見,重用人才,虛心求教。
第四篇:《曹劌論戰(zhàn)》的閱讀練習(xí)
《曹劌論戰(zhàn)》的閱讀練習(xí)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吹龋窀ジR?。”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1.我能解釋下面各句中的加點字。
①又何間焉②肉食者鄙③小惠未徧 ...
④彼竭我盈⑤必以信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⑦小信未孚⑧公將鼓之⑨公問其故 ...
⑩望其旗靡(11)忠之屬也(12)遂逐齊師...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古義:今義: ..
(2)可以一戰(zhàn)古義:今義: ..
(3)小大之獄古義:今義: .
(4)再而衰,三而竭古義:今義: .
3.我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何以戰(zhàn)?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5)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6)夫戰(zhàn),勇氣也:
(7)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8)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9)戰(zhàn)于長勺:
(10)公將鼓之:
4.下面語境中“故”字與“故逐之”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A.既克,公問其故。B.溫故知新C.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D.欲擒故縱
5.下列句于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又何間焉立有間B.公問其故并驅(qū)如故 ....C.顧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戰(zhàn) ....
6、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是()
A、肉食者謀之輟耕之壟上B、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C、苛政猛于虎也戰(zhàn)于長勺D、登軾而望之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
7、句中加點的詞與“其鄉(xiāng)人曰”中的“其”意思相同的是()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C、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D、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8、與“公問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是()A、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也。B、故人西辭黃鶴樓。
C、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D、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9、與“忠之屬也”的“屬”意思相同的是()A、神情與蘇黃不屬B、召令徒屬曰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D、屬予作文以記之。
10、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當(dāng)?shù)氖牵ǎ?/p>
A、曹劌/請見B、神弗/福也C、公/與之乘D、可/以一戰(zhàn)
11、朗讀節(jié)奏分析正確的是()
A、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12.理解填空。
①曹劌認(rèn)為戰(zhàn)爭取勝的先決條件是?!爸抑畬僖病本唧w是指。“忠之屬也”的實質(zhì)是(用自己的話概括)
②曹劌“鄉(xiāng)人”阻止他拜見魯莊公的理由是。曹劌堅持拜見魯莊公的理由是。曹劌對魯莊公說百姓不會跟你作戰(zhàn),因
為;神靈不會保佑你勝利,因為。③魯莊公提出了三個可以迎戰(zhàn)的條件,曹劌肯定的條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④請分析“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⑤文中表現(xiàn)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
(6)、有利于反攻的時機是在的時候。有利于追擊的時機是在時候。“彼竭我盈”指的是之后。“轍亂旗靡”是后發(fā)現(xiàn)的“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7)、文中最能體現(xiàn)曹劌深謀遠慮的句子是。
13、本文記敘的線索是?!笆甏?,齊師伐我”除了交代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外,還指出了和。
14.本文略寫了哪一部分的內(nèi)容?結(jié)合你的寫作經(jīng)驗,談?wù)勛髡哌@樣安排的用意。我的理解:
15.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簡要談?wù)勀愕目捶ā?不超過30字)
16.下面兩題難度各異,分值不同,請任選一題作答。(兩題都答,只按第①題計分)①齊魯長勺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之一,結(jié)合課外積累,你能舉出另兩個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嗎? 我的積累:
②魯國獲勝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結(jié)合實際簡要談?wù)?。獲勝原因:
我的感受:
17.有人說,“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18.曹劌這個人物,無論是在戰(zhàn)前,還是戰(zhàn)中與戰(zhàn)后,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請結(jié)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談?wù)勛约旱目捶ā?文中曹劌的形象,令人欽佩。請寫出中國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愛國將領(lǐng),并用一句話加以評價。
①愛國將領(lǐng)②
答案:1.①參與;②目光短淺;③通“遍”,遍及;④案件。⑤ 指豬、牛羊等⑥ 賜福、保佑
2.①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②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失了。(3)在長勺交戰(zhàn)(4)魯莊公要擊鼓進軍(5)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jù)實情來處理。3.C4 D5.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②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6.略寫了戰(zhàn)爭雙方的對峙、交鋒,詳寫了曹劌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作者這樣安排,突出了曹劌的“遠謀”。7.魯國獲勝的主要啟示有,獲勝的根本是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zhàn)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統(tǒng)治者應(yīng)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 8.①巨鹿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②如: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言之成理即可)9.本題是開放題,可從“有功”“無能”或“兼而有之”三個角度來答題,能自圓其說即可。從“有功”方面答:魯莊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聽取曹劌的意見,作為決策者,有一定的功勞。也可從“無能”方面答: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作為統(tǒng)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能,完全依靠曹劌的才能才取得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也可以把“有
功”“無能”結(jié)合起來答。
10.①有愛國心與責(zé)任感。在敵國入侵時,立即“請見”,參與“肉食者”所謀之事,并主動請戰(zhàn)。②明確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把取信于民作為戰(zhàn)爭取勝的先決條件,有遠見卓識,其見解高于“肉食者”。③有較高的說話技巧。對鄉(xiāng)人,是直接解答疑慮,簡潔明快;對國君,是啟發(fā)誘導(dǎo),以理服人。④非常謹(jǐn)慎、穩(wěn)重。戰(zhàn)斗中仔細察看,洞悉了敵方敗退的真相,方下令追擊。⑤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戰(zhàn)中能抓住戰(zhàn)機,戰(zhàn)后闡述了“敵疲我打”“一鼓作氣”這樣精辟的理論。
第五篇:《曹劌論戰(zhàn)》對比閱讀練習(xí)
《曹劌論戰(zhàn)》對比閱讀
(一)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問題。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日:“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乙】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節(jié)選自《孫子·軍爭篇》)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公將馳之(2)望其旗靡 ..
(3)三軍可奪氣(4)朝氣銳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澤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3.甲文中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節(jié)選的甲、乙兩文在闡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觀點是什么?這些觀點對我們今天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有怎樣的借鑒作用?
(二)【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θ眨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眨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θ眨骸靶⌒盼? 5
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θ眨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乙】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①,易置②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③,佯敗走,而警其糧道,分?jǐn)嗥滠姙槎孔潆x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
[注釋]①約束:原有的紀(jì)律和規(guī)定。②易置:撤換。③奇兵:變化莫測的軍隊。
1.解釋下列旬中加點的詞。
(1)小惠未徧(2)犧牲玉帛 ...
(3)而絕其糧道(4)秦悉坑之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3.(1)甲文中體現(xiàn)“可以一戰(zhàn)”理由的句子是。
(2)乙文中趙括所為與“忠之屬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與主要人物有關(guān)的成語是,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三)【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饼R人三鼓。劌日:“可矣0”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用兵之法:高陵①勿向②,背丘③勿逆④,佯北⑤勿從⑥,銳卒勿攻,餌兵⑦勿食,歸師勿遏⑧,圍師⑨必缺⑩。窮寇⑩勿迫⑩。此用兵之法也。
(選自《孫子今譯》)
【注釋】①陵:山頭。②向:仰攻。③匪:高地。④逆:迎擊。⑤佯北:假裝失敗。⑥從:追逐。⑦餌兵:用來誘敵上鉤的部隊。⑧遏:阻擊。⑨囤師:包圍敵方部隊。⑩缺:讓條出路。⑨窮寇:走投無路的敵軍。⑥迫:逼迫。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1)公與之乘(2)公將馳之 ..
(3)既克(4)望其旗靡 ..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甲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3。根據(jù)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發(fā)揮合理想象,在“齊師敗績”前簡要補寫出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可運用文中..
原有的字詞靈活組合,也可用自己的話敘述)。
4.“一鼓作氣”流傳至今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shù)某烧Z,但有人卻常常把它誤寫成“一股作氣”、“一鼓足氣”等。想一想,你怎樣運用文中的知識來幫助人們避免這些錯誤。
5.甲文中在長勺之戰(zhàn)中,曹劌兩次曰“未可”,各與乙文中哪一條法則相吻合?
6.結(jié)合“長勺之戰(zhàn)”,對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試從中歸納出戰(zhàn)場上所應(yīng)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
(一)答案
1.(1)驅(qū)車(追趕)(2)倒下(3)士氣(4)銳利(飽滿)
2.(1)他們的勇氣消失了而我軍的士氣正旺,所以戰(zhàn)勝了齊軍。(2)不要去攻擊陣容整齊的敵人,這就是治理軍隊的變化啊。(意思對即可)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4.第一問答案要點:戰(zhàn)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zhàn)機,軍事上要后發(fā)制人;第二問答案要點:(_1)無論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3)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等等。
【乙文譯文】對于敵人的軍隊,可以挫敗它的士氣;對于敵人將領(lǐng),可以動搖他的意志。因此,初戰(zhàn)時,部隊士氣高昂;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則逐漸懈?。坏綉?zhàn)斗后期,士氣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開敵人士氣旺盛的時候,而選擇在對方士氣低落、衰竭時進攻,這是掌握士氣的方法。用我方的嚴(yán)整有序,對付敵方的混亂無序;以我方的沉著冷靜,對付敵方的躁動不安,這是掌握軍隊心理的方法。用我方的靠近戰(zhàn)地,等待敵人的遠道而來;用我軍的安逸從容,對付敵軍的疲勞倉促;用我軍的糧餉充足,對付敵軍的饑餓不堪,這是把握軍隊?wèi)?zhàn)斗力的用兵方法。不要去截?fù)羝鞄脟?yán)整、隊列雄壯的敵軍,不要去攻打陣容強大、實力雄厚的敵人,這是掌握機變的用兵方法。
(二)答案
1。(1)同“遍”,遍及,普通。(2)古代豬、牛、羊等祭祀晶。(3)截斷(4)動詞,活埋。2.(1)做官的人謀劃這件事?你又為什么參與呢?(2)全部改變原有的紀(jì)律和規(guī)定,撤換了原來的軍官。3.(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悉更約束,易鼉軍吏。4.紙上談兵;不談理論,不解決實際問題。’
【乙文譯文】趙括代替廉頗(擔(dān)任抗秦大將)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紀(jì)律和規(guī)定,撤換軍官。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事,派了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敗退,截斷了趙軍運輸軍糧的道路,把趙國的軍隊一切為二,(于是)軍心離散。經(jīng)過四十多天,軍中兵士饑餓,趙括帶領(lǐng)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zhàn)斗。(結(jié)果)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數(shù)十萬兵士便投降了秦軍,秦軍把他們?nèi)炕盥窳恕?/p>
(三)答案
1。(1)(共同)乘車(2)(驅(qū)車)追擊(趕)(3)戰(zhàn)勝(4)倒下。2.大國是很難估測(它的行動)的,擔(dān)心他們會設(shè)下埋伏。3.不設(shè)統(tǒng)一答案。示例:公鼓之,魯師一鼓作氣,齊師士氣已竭。(點到魯師憑旺盛的士氣致勝即可。用現(xiàn)代文回答亦可。)4.不設(shè)統(tǒng)一答案。參考示例:“一鼓作氣”這個成語源自《左傳》,原指在戰(zhàn)場一}二決勝的關(guān)鍵是士氣,古代用擊鼓的方式指揮進軍,麗只有在第一次擊鼓時才熊振作軍隊的士氣,后面幾次就差了。所以j成語“?鼓作氣”中的“鼓”是擊鼓的意思,“作”是振作。使用中發(fā)生錯誤,大多是不理解成語意思所致。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不會用錯了。5.第一次,與“銳卒勿攻”吻合;第二:次,與“佯北勿從”一致(文中有“懼有伏焉”句)6.要打敗敵人,必先保存自己。(意思對即可)
【乙文譯文】所以,用兵作戰(zhàn)的法則是:不要仰攻已經(jīng)占據(jù)高山的敵人,不要正面攻擊背靠丘陵屏障的敵人,不要追擊假裝敗退的敵人,不要進攻士氣正旺的敵人,不要理睬用小部隊作誘餌的敵人,不要攔截撤退回本國的敵人,包圍敵軍時要留缺口,不要過于逼迫已經(jīng)陷入絕境的敵軍。這些都是用兵作戰(zhàn)的最基本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