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1
一、聽寫積累,再顯情感。
1.聽寫:捐贈、盲童、屢次、熱淚盈眶、遵從、摟住
2.校對。
3.選擇其中的幾個,回想課文內(nèi)容,說一句或幾句話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話。
【設(shè)計意圖】聽寫是一個常規(guī)性練習,現(xiàn)在把聽寫的詞語與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進行說話或?qū)懺捰柧殻浞旨せ顚W生用詞造句的經(jīng)驗,給學生更廣的說話空間,更靈活的語言表達方式,富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既溫顧了課文內(nèi)容,又巧妙地進行了一次語言文字訓練。
二、心靈體驗,深化情感。
1.還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動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最后兩節(jié)。
2.重點研讀:
(1)“驕傲”一詞,文中幾處用到這個詞,說一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
(2)出示句子:這一刻,我真正領(lǐng)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①“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么,琳達的父親留下的是什么?
③你能讀出之中的驕傲嗎?聯(lián)系上文溫迪說的話,以及下文琳達的動作神態(tài)。
【設(shè)計意圖】溫迪的驕傲來自于外公的無私捐贈,“我”的驕傲緣于14歲女兒那激動人心的肺腑之言,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這些,如何讓學生體察?深入?抓住關(guān)鍵詞“驕傲”,上引下聯(lián),左叩右擊,在語言環(huán)境里品味,內(nèi)化,讀懂驕傲,生成驕傲,讓每個學生都為這一幕精彩留下永恒的記憶。
三、質(zhì)疑深入,延伸情感。
1.溫迪說,她也要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這一刻,媽媽緊緊摟住溫迪,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媽媽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是呀,溫迪是媽媽的驕傲,也是我們大家的驕傲——
2.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能結(jié)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jié)尾,讀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有話想說。(配樂小提琴《愛的禮贊》)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能想到,僅僅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身了……
當我簽字時,她的話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親愛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F(xiàn)在,兩位昔日盲人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如果哪位被捐獻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xiāng)一游,并且愛上馬,坐下描繪它們,我想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誰。金發(fā)的溫迪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3.(教師朗讀)這是文章真正的結(jié)尾,讀了聽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4.課前的那著詩就是獲得溫迪捐贈的角膜的人寫出來的?,F(xiàn)在假如你們就是重見光明的人,知道為你們捐贈角膜的人是金發(fā)碧眼的溫迪,最想與溫迪或者她母親、還有外公她們一家人說些什么嗎?
5.將想說的話寫下來,用心寫!
【設(shè)計意圖】文章以母親為女兒驕傲而戛然而止,留下了許多懸念:溫迪后來真的做到了嗎?她離開人世后,誰為她辦理捐贈手續(xù)呢?她的女兒還是……?呈現(xiàn)原文結(jié)尾,還故事以完整,更震憾人心的莫過于此,這是一個悲壯而美麗的結(jié)局。這樣設(shè)計安排,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強烈情感,在對溫迪一家尤其是對溫迪的深深敬佩之余,獲得對自我人生價值的追憶!
四、回歸主題,升華情感。
1.鏈接相關(guān)資料:
①鄧小平爺爺逝世后,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后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②深圳大學生吳翼飛捐贈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④捐腎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國,在20xx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⑤據(jù)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過角膜移植手術(shù)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shù),數(shù)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溫迪一家是偉大無私的,她的外公、她雖然永遠離開這個人世,再也看不到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了,但她們的眼角膜卻給他人帶去了光明,帶走了黑暗。讓我們一起讀課題——永生的眼睛?,F(xiàn)在你明白課文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題目了嗎?
3.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身邊的人聽,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替重見天日的角膜受者寫一封感謝信。
【設(shè)計意圖】課文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為題?學完課文后,須畫龍點睛。通過溫迪和外公的事實,加入相關(guān)資料的鏈接,讓每個學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確對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時,培養(yǎng)學生努力實現(xiàn)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和熱心幫助他們延續(xù)生命的態(tài)度。
【課后反思】
1.《永生的眼睛》是“熱愛生命”單元的一篇文章,展示了“我”的父輩為了他人能夠更好的生活,盡自己最大所能來幫助別人延續(xù)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貴品德,并借此來教育所有的讀者,宣揚了“一個人不但自己要熱愛生活,活得美好,而且更要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雖說是教育,但這是語文課,我們在具體執(zhí)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離開語言環(huán)境進行空洞、抽象的說教,應(yīng)讓學生讀中感悟,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有關(guān)詞句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教材是一個例子,內(nèi)容也相對簡單,如果就文而文,一味地把文章內(nèi)容展示給學生,更是顯得刻板、程式化,所以必須對課文內(nèi)容做具有個性特點的生活化的、活動化的處理和加工。引入的資料要恰到好處地呈現(xiàn)并與文本內(nèi)容有機融合;延伸的實踐活動也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切勿好高騖遠;研讀有一定內(nèi)涵的句子必須在語境在進行,提綱挈領(lǐng),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整個教學要貫串一條主線,實現(xiàn)各種資源在整合中融合,在融合中內(nèi)化,在內(nèi)化中升華。
3.學習這篇課文,不必強求學生作一些號召性的表態(tài)性發(fā)言,如:死后也要捐贈眼角膜,或讓爸爸媽媽也去捐贈器官什么的。教育旨在喚醒,培養(yǎng)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對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愿望和熱情。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學過的一些讀書方法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生動細致的描寫人物語言,從而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親捐獻角膜這一舉動的深遠意義。培養(yǎng)關(guān)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課前準備:
1.按課文前的“連接語”要求預(yù)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通過讀書,上網(wǎng)等途徑了解器官捐獻的知識、史料及社會現(xiàn)狀。
3.通過調(diào)查、采訪,了解周圍人對捐獻角膜的態(tài)度。調(diào)查表如下:
姓名
年齡
職業(yè)
學歷
1.您聽說過捐獻角膜嗎?
2.您身邊的人捐獻過角膜或接受過角膜捐獻嗎?()
3.您對捐獻角膜的人是什么態(tài)度?()
A. 覺得了不起B(yǎng) 。 認為出風頭
B. 無所謂
4.您會捐獻角膜嗎?()
5.您對我國捐獻角膜的現(xiàn)狀有那些了解?()
教學過程:
閱讀資料,交流感受。
1.《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根據(jù)你課前搜集的資料和所做的調(diào)查說說你的看法。
2.師補充資料(投影出示)
資料一 長期以來,中國人信奉“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器官捐獻,不能被大多數(shù)人接受。一個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只有兩千分之一重見光明的可能。
資料二 鄧小平爺爺捐獻了自己的角膜;張英瑜幼小的生命來到世界僅僅116天,而她的.角膜卻給三位受捐者帶去長久的光明。
4.看了這兩段資料,你有什么感受?
(多數(shù)感受:器官移植太難了,太重要了,捐獻角膜的人很偉大。少數(shù)人會說自己會怎么做。)
導入新課,初步感知。
1.同學們感受頗多。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guān)角膜捐獻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想說什么?(學生有可能問什么是“永生”?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為題?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問、理解或猜測)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引導正音。注意強調(diào)“遵”分清楚平、翹舌。
3.自由讀文,說說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用一句話談?wù)勀阕x完這個故事后,有什么樣的感受。(根據(jù)課前的調(diào)查、交流和感知,大多數(shù)學生會說爸爸和溫迪很高尚。)
自主學文,感悟內(nèi)容。
帶著“為什么你覺得爸爸和溫迪很高尚呢”這個問題去細讀課文,找出有關(guān)語句劃下來??梢栽O(shè)身處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的去讀,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語句旁邊做上批注。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讀讀、多想想,做好記號。
合作學習,深化理解。
1.自學完的同學可以在組內(nèi)交流讀文后的感受,互相質(zhì)疑。
2.全班交流。學生讀出自己圈劃的部分,并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3.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語言來品讀課文。(分角色替每個人物說明他自己的觀點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弄懂:父親很有愛心,他給盲人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而正是這種愛心,教育、感染了周圍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功德無量的事業(yè)中來。
4.指導感情朗讀。重點指導人物對話。(你覺得誰的話最感人?讀一讀,讀出你的感情,感動自己,也讓聽的人受感動。)
5.課文的最后一段連續(xù)用到了“驕傲”這個詞,每個“驕傲”都是什么意思?根據(jù)你的理解,你認為應(yīng)該怎么讀這幾句?讓我們把 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讀一讀,結(jié)合你今天聽到、看到、想到的說一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大致能說出這幾個“驕傲”體現(xiàn)了作者和溫迪在父親的影響下,愿意為失明的人捐獻角膜,并且為能夠幫助別人而感到自豪。說明他們富有愛心,品德高尚。)
6.師加以引導:父親離去了,他的愛心離去了嗎?(幫助學生體會到愛心是永生的。從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7.學生談過后,教師總結(jié):這幾句話反映了人物的內(nèi)心想法。讀書的時候就要象這樣,抓住重點的詞句,反復去揣摩,體會作者的感情,領(lǐng)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回讀課文,總結(jié)收獲。
1.從頭再讀課文,想一想學習了本文,你有那些收獲?(側(cè)重感受、詞句積累和表達方法。)
2.學生總結(jié)寫法。(找人物對話,再次讀讀,細細體會作者的細膩的表達手法。)
走出對話,鏈接生活
1.課文學完了,我們能不能為改變?nèi)藗兊膫鹘y(tǒng)觀念,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做些什么呢?師生討論決議:
a.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身邊的人聽。替重見天日的角膜受捐者寫一封感謝信。
b.對搜集和調(diào)查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編寫“捐獻者之歌”手抄報。向小伙伴寫一封倡議書。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3
【設(shè)計理念】
以“情”為主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有一定內(nèi)涵句子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1、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yù)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體會人物所要表現(xiàn)的崇高品質(zhì)。
3、學生領(lǐng)悟有一定內(nèi)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yǎng)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搜集有關(guān)包括眼角膜在內(nèi)的器官捐贈資料。
2、學生準備:
預(yù)習課文,提出問題,搜集資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shè)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詩歌引入,鋪墊情感
1、出示詩歌:《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師朗誦)這是一位曾經(jīng)遠離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shù)重見光明后,為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而寫下來的。是誰為他捐贈了角膜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永生的眼睛》。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設(shè)計意圖:這不是一首普通的詩,這是一首獲得溫迪捐贈的眼角膜的人書寫的情詩,表達了他重見光明后的內(nèi)心感受。以此詩作導入,配之教師深情朗誦,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還能為課文的深入學習墊定了一個情感基調(diào)。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1、一讀,做到不漏讀、不錯讀,教師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的句子,引導學生正音(捐贈、盲童、熱淚盈眶、屢次、遵從、摟?。⒁舛嘁糇帧爸亍钡淖x音。
2、再讀,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設(shè)計意圖:言語學習的起始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用足夠的時間去讀課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錯、不倒,讀后訂正,意在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正誤的識別與判斷能力,讓學生畫出令自己感動的語句和段落,能使學生初步感知這是一篇感情至深的文章。
三、讀中品味,領(lǐng)悟情感
1、全班交流,學生讀出自己圈劃的部分,并聯(lián)系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2、根據(jù)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重點研讀:
⑴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①讀,自由談感受。
②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結(jié)合課前查閱的有關(guān)器官捐獻的資料,談感悟)
③如果是你,你能給予他人哪些東西?
⑵“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兒溫迪自幼酷愛畫馬,她的作品屢屢獲獎。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①讀,質(zhì)疑。
②文中的“我”是誰?為什么會為“我”而感到自豪?從中體會到什么?
③如果你是那個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見到了世界、見到了陽光,見到了夢中的親人……你最想跟溫迪的外公,那個無私捐獻眼角膜將你從黑暗帶向光明的人說些什么呢?
⑶把父親的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送進去。
設(shè)計意圖: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自由感悟的基礎(chǔ)上,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讀中談感受,讀中質(zhì)疑,讀中進行角色互換。文中父親的一種無私情懷如涓涓流水滲入學生心田,受到刻骨銘心的熏陶和感染。
四、設(shè)置懸念,引發(fā)下文
1、大家回憶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達,一開始當她得知父親要無償捐獻離開人世的媽媽的眼角膜的時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當她聽了父親的話以后,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2、琳達把外公捐贈器官的心愿告訴她心愛的女兒──溫迪時,她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3、那個寫詩的人的眼角膜是爺爺捐的嗎?這個問題學生心中有疑惑,老師也很想知道,那么我們一同期待。
設(shè)計意圖:父親的話說給誰聽?父親為什么要說這樣的話?父親的話是緣于“我”對父親要捐贈死去母親的眼角膜的不解和痛苦,“我”的不明白被父親的話釋然,“我”的痛苦難忍被父親的平靜和真誠所撫慰。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最終領(lǐng)悟琳達情感轉(zhuǎn)變的精神力量的來源,還會對你、我以及溫迪的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最后的疑問是開課時種下的,再度提起,又一次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為下一節(jié)課營造了良好的開端。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4
【學情分析】
經(jīng)過三年多的積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了,他們能自覺做記摘錄筆記、獨立識字、學詞學句。在閱讀中能通過做批注、自讀自悟等學習方式,使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趨于個性化,從而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永生的眼睛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個女孩叫琳達。在14歲那年琳達失去了母親,當醫(yī)生取走她母親的眼睛的時候,琳達不顧一切的沖出自己的房間,沖著爸爸說:“你怎么能這樣對待媽媽,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yīng)該完整地離去?!边@時,爸爸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份。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他人的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痹瓉?,他和媽媽早已決定死后要捐贈器官了。
【教學目標】
1、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yù)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體會人物所要表現(xiàn)的崇高品質(zhì)。
3、學生領(lǐng)悟有一定內(nèi)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yǎng)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關(guān)心他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學生能夠領(lǐng)悟有一定內(nèi)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yǎng)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協(xié)作手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搜集有關(guān)包括眼角膜在內(nèi)的器官捐贈資料。
2、學生準備:預(yù)習課文,提出問題,搜集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shè)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詩歌引入,鋪墊情感
1、出示詩歌:《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師朗誦)這是一位曾經(jīng)遠離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shù)重見光明后,為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而寫下來的。是誰為他捐贈了角膜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永生的眼睛》。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4、交流資料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1、一讀,做到不漏讀、不錯讀,教師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的句子,引導學生正音(捐贈、盲童、熱淚盈眶、屢次、遵從、摟?。?,注意多音字“重”的讀音。
2、再讀,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三、讀中品味,領(lǐng)悟情感
1、全班交流,學生讀出自己圈劃的部分,并聯(lián)系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2、根據(jù)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重點研讀:
⑴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① 讀,自由談感受。
② 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結(jié)合課前查閱的有關(guān)器官捐獻的資料,談感悟)
③ 如果是你,你能給予他人哪些東西?
⑵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兒溫迪自幼酷愛畫馬,她的作品屢屢獲獎。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① 讀,質(zhì)疑。
② 文中的“我”是誰?為什么會為“我”而感到自豪?從中體會到什么?
③ 如果你是那個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見到了世界、見到了陽光,見到了夢中的親人……你最想跟溫迪的外公,那個無私捐獻眼角膜將你從黑暗帶向光明的人說些什么呢?
⑶ 把父親的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送進去。
德四、設(shè)置懸念,引發(fā)下文
1、大家回憶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的琳達,一開始當她得知父親要無償捐獻離開人世的媽媽的眼角膜的時候,她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當她聽了父親的話以后,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2、琳達把外公捐贈器官的心愿告訴她心愛的女兒──溫迪時,她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
3、那個寫詩的人的眼角膜是爺爺捐的嗎?這個問題學生心中有疑惑,老師也很想知道,那么我們一同期待。
第二課時
一、聽寫積累,再顯情感
1、聽寫:
捐贈 盲童 屢次 熱淚盈眶 遵從 摟住
2、校對。
3、選擇其中的幾個,回想課文內(nèi)容,說一句或幾句話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話。
二、心靈體驗,深化情感
1、還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動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最后兩節(jié)。
2、重點研讀:
⑴ “驕傲”一詞,文中幾處用到這個詞,說一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
⑵ 出示句子:
這一刻,我真正領(lǐng)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① “這一刻”是哪一刻?
② 那么,琳達的父親留下的是什么?
③ 你能讀出之中的驕傲嗎?聯(lián)系上文溫迪說的話,以及下文琳達的動作神態(tài)。
三、質(zhì)疑深入,延伸情感
1、溫迪說,她也要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這一刻,媽媽緊緊摟住溫迪,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媽媽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是呀,溫迪是媽媽的驕傲,也是我們大家的驕傲──
2、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能結(jié)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jié)尾,讀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有話想說。(配樂小提琴《愛的禮贊》)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能想到,僅僅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身了……
當我簽字時,她的話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親愛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xiàn)在,兩位昔日盲人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如果哪位被捐獻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xiāng)一游,并且愛上馬,坐下描繪它們,我想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誰。金發(fā)的溫迪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3、(教師朗讀)這是文章真正的結(jié)尾,讀了聽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4、課前的那著詩就是獲得溫迪捐贈的角膜的人寫出來的?,F(xiàn)在假如你們就是重見光明的人,知道為你們捐贈角膜的人是金發(fā)碧眼的溫迪,最想與溫迪或者她母親、還有外公她們一家人說些什么嗎?
5、將想說的話寫下來,用心寫!
6、指導朗讀相關(guān)句子。(課件出示)
四、回歸主題,升華情感
1、鏈接相關(guān)資料:
⑴ 鄧小平爺爺逝世后,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后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⑵ 深圳大學生吳翼飛捐贈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⑶ 捐腎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國,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⑷ 據(jù)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過角膜移植手術(shù)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shù),數(shù)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溫迪一家是偉大無私的,她的外公、她雖然永遠離開這個人世,再也看不到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了,但她們的眼角膜卻給他人帶去了光明,帶走了黑暗。讓我們一起讀課題──永生的眼睛。現(xiàn)在你明白課文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題目了嗎?
五、作業(yè)
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身邊的人聽,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替重見天日的角膜受者寫一封感謝信。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5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6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進行生動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設(shè)計理念:
引發(fā)質(zhì)疑,以疑導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同時注意進行適當引導點撥,引導學生領(lǐng)悟關(guān)鍵語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學方法:
閱讀法、講授法、、自學法、情感教學法情、導讀教學法
教學手段:
幻燈片、電腦多媒體
組織形式:
小組合作、小組交流、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
激發(fā)學生興趣
同學們好!老師好!我姓李,同學們可以叫我(李老師)哎!上課這前,我想出兩個字謎考考大家,看哪些同學頭腦最靈活、反映最快,有沒有興趣?(有)1、頂破天(夫);2、滅頂之災(zāi)(火)。同學們真聰明,回答的真棒!我現(xiàn)在很有信心,我相信今天我們一定合作的很愉快。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有)我這還準備有幾個小獎品,一會發(fā)給上課發(fā)言最積極、最愛動腦筋的孩子。好不好呀!好!那我們就開始上課。
一、圖片談話導入
上課開始時我播放一組圖片,問:“這幾幅圖漂亮嗎?”生回漂亮,當放到最后這一幅時,我會問:大家看到了什么?生會說什么也看不到。我會接著說:“盲人眼中的世界就是這樣——一片黑暗。上面這么多美麗的圖片他們什么也看不見,多可憐呀!那么,我們健康的人能不能幫一下盲人,讓他們重見光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永生的眼睛》(板書)齊讀課題
那同學們,看著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眼睛怎么才能永生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地把課文讀一遍,思考:1。琳達一家哪些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做了些什么?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4分鐘讀文,之后找?guī)讉€學生讀生字詞,最后齊讀。
提問:琳達一家哪些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做了些什么?
板書:
媽媽
爸爸捐獻角膜
溫迪
三、自讀自悟,相互交流
1、同學們再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從中劃找令自己感動的語句并劃下來。想想為什么會讓你感動?想好之后,相互交流一下。
2、好,現(xiàn)在誰愿意起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令你感動的語句。(你說你說每個學生回答過后,都予以肯定。)
剛才大家都說了令自己感動的語句,說得都很好,那么,我們來共同品味以下幾個片段。
四、感悟重點語句
(1)、課件出示片段一:
“你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yīng)該完整地離開。”
師:誰來讀一讀。(請你來讀,注意這一片段中有一個詞“哭喊”,請你哭喊的語氣再來讀一下。嗯,好多了!你再來讀一下……。(找個讀的最好的了獎品。)讀了這些話,你有什么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愛,對父親角膜捐獻的強烈反對。)
師:是呀!每個人只有一位親生母親,是母親養(yǎng)育了我,一點點把我撫養(yǎng)大,作者還沒來得及孝敬自己的母親,母親就已經(jīng)不在了。這時作者心里有什么感受(傷心、難過),就在作者無比傷心、無比難過之時,父親竟然做出了將母親身體的一部分給予別人的決定,這時作者心里會感到怎么樣?(憤怒),那么,就讓我們帶著既難過又憤怒的語氣來讀一讀這幾句話?。銇碜x)
師:1、當我想起母親照顧自己的一幕幕,使我忍不住沖著爸爸哭喊到……(你讀)
2、我無法接受爸爸接受捐贈母親角膜的決定我忍不住沖著父親哭喊到……(你讀)
3、那是最最疼愛我的媽媽呀!想到這里,我忍不住沖著父親哭喊到……(齊讀)
教師過渡:聽著孩子的哭喊,面對孩子的指責,父親又是怎么說的呢?
(2)、課件出示片段二: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請你讀一下。書中父親在講這幾句話時,是怎樣的語氣?快找,書中有提示(平靜)對!平靜的語氣。請你用平靜的語氣再來讀一下。(進步很大,很好請坐。)你讀、你讀、讀了這些話,你想說些什么?(父親偉大、無私、富有愛心為什么?因為父親覺得死后捐獻器官來幫助別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對呀!一般人能想到這些嗎?能做到這些嗎?偉大就是想到、做到別人想不到、做不到的有意義的事。咱們光評價父親了,那母親呢?誰來評價一下。(適當提示)母親也很偉大,為什么?學生讀“很多……”你找出來了,很棒!聽請我的問題,你覺得母親也很偉大,是吧!那為什么?用自己的話來說。(因為母親也認為死后捐獻器官來幫助別人是件有意義的事。(真棒!送你一個小獎品,希望你再接再厲))
師:父親是偉大的,母親是無私的,那就讓我們帶著對他們無比敬佩的心情來讀一下這一部分。你來讀!
獻出自己的愛心,拯救他人的幸福,這是一位富有愛心的父親。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一無私的父親。
(三)、課件出示片段三: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
你來讀,讀了這句話,你想說什么?你感受到了父親的什么?(父親覺得能幫助盲童重見光明是一件高興的事。)那我們就帶著這股高興勁、興奮勁來讀一讀。你讀,你讀、齊讀!
教師過渡:當溫迪得知外公捐獻器官的心愿后,深受感動,她也學著外公那樣決定死后捐獻角膜。作者為自己的女兒而感到驕傲。
五、拓展深化內(nèi)涵
(一)資料補充。
師:其實課文到這里并沒有結(jié)束,原文中還這樣寫道: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F(xiàn)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你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我的金發(fā)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仿佛還在不輟chuò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師:此時,琳達不再悲傷,因為她又一次想起父親的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生齊讀)師:溫迪14歲的溫迪和我們學生年齡相仿,溫迪可以做出死后捐獻角膜這樣偉大的決定并幫助了盲人,那么我們能為盲人做些什么呢?生回我死后也要捐獻角膜。(真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
(二)深化內(nèi)涵,升華情感
師:還記得我信一上課提出的那個問題嗎?(什么是永生的眼睛?眼睛怎么永生?誰來講一下。一個人死后,通過角膜捐獻,使盲人重見光明。自己的眼睛就會得以永生)。那么永生的只有眼睛嗎?那還有什么得以永生?
師總結(jié):對了!還有那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有那關(guān)心他人的愛心。這些都會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板書:愛心永恒)。同學們,就讓我們再次朗讀課題,永遠記住文中偉大的母親、父親和溫迪。讓我們對所有自愿器官捐獻的人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六、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完成)
(一)思考自己最喜歡文中的誰?并對他(她)寫一段話。
(二)寫一篇器官捐獻倡議書。
板書設(shè)計
永生的眼睛
媽媽
爸爸捐獻角膜愛心永恒
溫迪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默讀課文,運用學過的方法根據(jù)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繼續(xù)學習用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閱讀課文,進一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4.學習作者通過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運用抓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導入:盲姑娘只能用手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生命是美好的,誰不熱愛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
2.揭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么事?
2.檢查初讀情況。
(1)檢查生字詞(課件出示)
捐贈盲童屢屢遵從摟住突如其來不假思索熱淚盈眶栩栩如生重見天日
(2)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介紹自己是怎么概括的。
三、再讀,遷移讀法。
1.回憶一下,我們學習《觸摸春天》一課,是怎么體會小女孩熱愛春天、渴望自由的情感的?
(抓關(guān)鍵詞語來體會。)
2.什么是“永生”?(不會滅亡,永不消失)課文哪些語句告訴我們媽媽、爸爸的眼睛是“永生”的?再讀課文,找出這些語句來。
(生讀書,勾畫語句。)
3.匯報交流。
語句一: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教學指導:
(1)這句話的關(guān)鍵詞是什么?(死、有意義)這兩個詞語告訴我們什么?
(2)媽媽這樣認為,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3)想象:媽媽的眼角膜捐贈給了盲童,你仿佛看到他在干什么?(4)你覺得這里的“永生”是說什么?
語句二: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那多么美妙!
指導:(1)找出句子的關(guān)鍵詞。(重見光明,多么美妙)
(2)什么事讓爸爸覺得“那多么美妙”?
(3)想象一下:在父親的幫助下,一些盲童重見光明,他們可以看見什么?(至親至愛的家人,五彩繽紛的世界,玩耍的`場地,……)他們的心情如何?家人又會怎樣?
(4)這句話表達了爸爸什么樣的感情?
(5)你覺得這里的“永生”又指什么?
語句三:在這一刻,我真正領(lǐng)悟到了父母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指導:(1)“這一刻”是哪一刻?
(2)“父母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們到底還留下了什么?
(3)你覺得這里的“永生”是指什么?
4.思考討論:
(1)讀到這,大家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父母和女兒都有一個什么樣的共同心愿?
(2)為什么他們都有這樣的想法呢?從這些想法和做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教師導讀。是的,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溫迪說——
生讀: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師: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說——
生: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四、研讀,體會寫法。
1、剛才,我們是從哪些語句讀出了父親和溫迪的美好心愿的?
2、發(fā)現(xiàn)了嗎?課文都是怎么寫他們的?
3、指名朗讀他們說的話。
4.教師小結(jié):課文通過人物說的話表現(xiàn)人們的品質(zhì),我們也是抓住了他們的話體會他們的美好愿望。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7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2、抓住語言描寫體悟人物高尚品質(zhì),并學習作者的這種表達方法。
3、進行關(guān)愛他人、無私奉獻的人文熏陶。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語言描寫體悟人物高尚品質(zhì),并學習作者的這種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與捐贈角膜有關(guān),課文題目是《永生的眼睛》。
看了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呢?題目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二、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jīng)預(yù)習課文了,現(xiàn)在檢查一下你對文中字詞的掌握情況。
個人讀(1)讀準音,②帶著感情讀四字詞語。齊讀。
2、復述課文內(nèi)容,可以用到上面的詞語。
三、探究文本
1、琳達一家人的行動讓我們感到驕傲。文中有兩處出現(xiàn)了“驕傲“這個詞,請找出來讀一讀。出示:
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2、琳達一開始就愿意捐贈的父母的眼角膜嗎?琳達開始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學習第四自然段。
3、此時的琳達對捐贈角膜是什么態(tài)度?那么是什么使她改變了態(tài)度?畫下父親的話,你覺得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許許多多的人像父親一樣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孩子們,我看到淚水在你們眼眶中打轉(zhuǎn),就把你們的感情帶到句子中,再讀父親的'話。
、就是父親的話影響了我,在父親與世長辭后,我遵從他的遺愿捐贈了他的角膜,不僅如此,這些話,這一切行為還影響了——溫迪,所以溫迪才會說(出示):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5、出示:在這一刻,我真正領(lǐng)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那還留下什么呢,誰能說一說?課前我們提出的“永生”是什么意思?現(xiàn)在你明白了嗎?(關(guān)愛他人,無私奉獻,愛心)
四、升化主題
琳達這一家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事例,請看:
出示:
1、鄧小平爺爺逝世之后,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后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2、在廣東省中山市,一個普通農(nóng)民工郭光明在他發(fā)生車禍死亡后,家人將郭光明的心臟、肝臟、腎臟、眼角膜讓北京、上海、廣州的6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xù)或重見光明。
讓我們來齊讀這首詩,感受捐贈者的偉大與受贈者的快樂——
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通過流水的閃爍,宛如水底的珍珠。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生字10個。
2、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捐獻器官,幫助他人,并為此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3、對自愿死后捐獻器官的高尚行為產(chǎn)生敬佩之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體會、理解作者一家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活動體驗,交流資料。
1、請學生都蒙上眼睛,把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進書包。邊做邊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學生體驗,紛紛說。)
2、結(jié)合“初顯身手”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3、師補充資料:
資料1、長期以來,許多中國人具有“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傳統(tǒng)觀念。因此對于死后捐獻器官,大多數(shù)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損獻出來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見光明的可能性小。
資料2、張英瑜幼小的生命來到世界僅僅116天,而她的角膜卻給三位受捐者帶去長久的光明。
資料3、捐腎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國,在20xx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資料4、據(jù)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過角膜移植手術(shù)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shù),數(shù)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4、交流了資料,你有什么感受?
5、揭示課題。從題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問題?(什么是永生?為什么要說“永生”?誰的眼睛是永生的?)
6、默讀課文,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大多數(shù)學生根據(jù)課前的資料收集、調(diào)查和課上的交流、感知,會說爸爸和溫迪很高尚。)
二、自主學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2、為什么爸爸和溫迪很高尚呢?
再次默讀課文,獨立完成課后的表格練習,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1、4人小組交流自學情況,互相質(zhì)疑。
2、全班交流。
3、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語言來品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2)替每個人物說明他的觀點,說一說,為什么這么做?
①琳達不愿意捐獻母親的.角膜,課文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她的這種心情?
②學生找出“我驚呆了――完整地離去”,指導朗讀琳達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的感情。
[加深情感體驗,和后面的自覺捐獻形成對比,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琳達轉(zhuǎn)變的過程。]
③琳達一開始極力反對,她的看法改變了嗎?簡單說一說。(生說,師板書:)
(捐獻角膜)母親父親女兒
(“我”的態(tài)度)不理解理解主動
[突出重點,對父親的話進一步深刻理解。]
(3)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睆陌职值脑捴校泱w會到了什么?
[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弄懂父親很有愛心,他給失明者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而正是這種愛心、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感染了周圍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隊伍中來。]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5、課文的最后一段連續(xù)用到了“驕傲”這個詞,每個“驕傲”都是什么意思?讓我們把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讀一讀,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能從作者一家愿意給失明者捐獻角膜,并為能夠幫助別人而感到自豪,學習他們那富有愛心的高尚品德。]
6、父親離去了,他的愛心離去了嗎?在哪里得到了體現(xiàn)?
7、學生找出有關(guān)語句“溫迪說,她也要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這一刻,媽媽緊緊摟住溫迪,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媽媽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p>
8、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能結(jié)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jié)尾,讀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有話想說。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時,沒能想到的是,僅僅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小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耳際:你想過如果什么也看不見會多么痛苦嗎?
溫迪去世三周后,我們收到了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
親愛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xiàn)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終生享她的美麗。
如果哪位受捐贈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xiāng)游玩,并且愛上了馬,坐下描繪它們,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誰。金發(fā)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停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幫助學生體會帶愛心是不會停止的,是永生的,進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
9、這是文章真正的結(jié)尾,讀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10、將想說的話寫下來,用心寫!
[幫助學生體會帶愛心是不會停止的,是永生的,從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四、回讀課文,課外延伸。
1、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學習了這篇文章,有哪些收獲?
2、師生共議:我們能不能改變?nèi)藗兊膫鹘y(tǒng)觀念,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做些什么?
(1)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或身邊的人聽。
(2)替重見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寫一封感謝信。
(3)利用收集和調(diào)查到的資料,辦一份手抄報。
(4)寫一封捐獻器官倡議書。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總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并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2、領(lǐng)悟課文句、段、篇之間的關(guān)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課時要求】
1、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2、領(lǐng)悟課文句、段、篇之間的關(guān)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死后捐獻器官的行為產(chǎn)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看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zhuǎn)變。
【教學思路】
1、課內(nèi)外結(jié)合,通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人們對器官捐獻的看法。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理解父親的話。
3、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通過寫倡議書的形式向人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繼續(xù)學習,齊讀課題:
2、師:
⑴本文主要講的是有關(guān)器官捐獻的事。
⑵這是個社會關(guān)注的問題,通過你對周圍人的了解和網(wǎng)上查詢的結(jié)果,談一談一般人為什么反對或不愿意捐獻器官,他們是怎樣想的?
⑶詢問班里同學是否愿意捐獻器官?
二、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學
請你按照順序默讀課文,思考:
1、父親是怎樣教育作者琳達和女兒溫迪的?
2、琳達和溫迪對捐獻器官有了怎樣的看法和做法?為什么?
3、課文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4、邊讀邊畫出相關(guān)的詞句,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三、小組討論
1、討論要求:
由一個同學負責,其他同學幫助歸納答案。
2、提出不懂的問題,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不了的在班里進行討論。
3、小組討論,教師行間巡視。
四、學生集中匯報
第一種設(shè)想:
提問:你們在小組學習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問題?
第二種設(shè)想:
學生不提出問題的情況下,按自學提示進行學習。
指導過程:
1、抓住父親的語言:
⑴讓學生讀出父親的語言。(兩處)
⑵理解第一處(第三小節(jié))的意思:
點撥:
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身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讓學生理解對自己重要的,對別人也同樣重要)導讀:采用師生對讀的方法。
⑶理解第二處語言(第四小節(jié))的意思:
點撥:
第二出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么關(guān)系?導讀:連貫地讀父親的話
⑷有感情的讀父親的話。(自由讀,齊讀)
2、理解自學提示第二題:
琳達:沖父親哭喊、捐獻父親的角膜、捐獻女兒的角膜。
溫迪:神態(tài)、動作、語言。
指導學生理解“這一刻,我領(lǐng)悟到……一種驕傲?!?/p>
點撥:
體會這里的“驕傲”和末節(jié)中的“驕傲”的意思是否一樣?母女倆為什么會有這種轉(zhuǎn)變?導讀:學生回讀父親的話。
五、讀寫結(jié)合
1、學完了課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體會?教師統(tǒng)計愿意捐獻的人數(shù)。
2、詢問學生怎樣把學到的內(nèi)容告訴別人,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捐獻的意義?
3、教寫倡議書的格式。
4、學生動筆寫。
5、讀倡議書。
六、總結(jié)全文
放錄音《愛的奉獻》集體朗誦父親的話。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10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自愿把眼角膜捐贈出來,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讓人感動,也教育了周圍的人,所以說他們的這種精神是永不磨滅的。
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作者刻畫了兩個讓人終身難忘的形象:善良,樂于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guān)愛別人,讓人尊敬,讓人懷念。
文中的父親用耐人尋味的話語教育了“我”,影響了小溫迪,使小溫迪為媽媽和外公感到驕傲,“我”也為小溫迪從小就具有愛心而感到驕傲。教學時,以“情”為主題組織教學,采用倒敘的方法,從故事的結(jié)尾出發(fā),抓住“驕傲”一詞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和“我”態(tài)度的變化,深入體會“永生”的含義,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學過的一些讀書方法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生動細致的描寫人物語言,從而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親捐獻角膜這一舉動的深遠意義,培養(yǎng)關(guān)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zhuǎn)變。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guān)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guān)事例。
【教學過程】
一、閱讀資料,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根據(jù)你課前收集的資料說說你的看法。
2、補充資料: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
據(jù)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shù)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shù),數(shù)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
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04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xù)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3、看了這兩段資料,你想說什么嗎?
二、揭示課題,初步感知
1、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guān)角膜捐獻的感人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想說什么?
2、檢查預(yù)習情況:
指名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自由讀課文,然后說說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動?
三、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文中有兩處地方都出現(xiàn)了“驕傲”這個詞,請找出這兩句話,讀一讀。
2、出示這兩句話:
“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薄斑@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p>
說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感到驕傲?
3、“我”一開始對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是怎樣的態(tài)度?
閱讀第四自然段,重點感受琳達那痛苦、難以接受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
4、是什么使我改變了態(tài)度?
學習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投影出示:
⑴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⑵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這兩段話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wù)勛约旱母形颉?/p>
5、溫迪為媽媽和外公能捐贈眼角膜感到驕傲,實際上也是為他們的什么感到驕傲?有感情讀讀溫迪說的這句話。
6、“我”為什么為溫迪感到驕傲?
7、父親離去了,他給人們留下了什么?課題中的“永生”指的是什么?
8、父親這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和小溫迪,“我”從原來的不接受到遵從,在到后來的自愿捐贈。閱讀原文結(jié)尾:(出示)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xiàn)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發(fā)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五、感情朗讀,深化主題
1、同學們,讀了琳達一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帶著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人物的語言。
六、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1、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并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2、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伙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yè)中來。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就句、段、篇之間的關(guān)系。
2、體會作者一家人高尚的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難點】
理解: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永生的眼睛,在初讀課文時我們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回憶本文主要寫了什么?
2、一家三人捐獻角膜,你想怎樣評價這一家人?用一句話概括。
3、說一個人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我們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其他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也可襯托出這個人的品質(zhì)。
二、打開書,讓我們到文中去找一找這樣的語句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品質(zhì);畫在書上;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最后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
交流:
⑴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理解:
最珍貴:天冷時,棉衣最珍貴;最餓時,食物最珍貴;對于一個盲童什么最珍貴?棉衣,食物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但是對于一個盲童來說,失去光明,角膜將不能再生,而且也不能隨時買到,角膜對于他們來說是極其珍貴的。
⑵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理解:
有意義:人失去生命,他的器官將失去價值,如果將對于自己將要失去價值的器官捐贈給急需它的人,使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續(xù),為社會做貢獻,那將是多么的有意義。
⑶父親的話語給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使我重新認識了人生,父親的想法與開頭作者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襯托出父親是多么的高尚。
⑷帶著這樣的理解把你感受最深的語句讀一讀。
2、多少年過去了,父親的思想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在他病重時還不忘捐贈自己的器官尤其是角膜。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到令你感動的語句讀一讀,并寫下你的感受。
交流:
⑴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并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理解:美妙高興自豪:把別人的快樂幸??闯擅烂?,為她家的快樂而感到高興,并以此為自豪,可見父親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高尚,他是多么的有愛心。
⑵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理解:驕傲:女兒也以此為自豪驕傲,可以體會到女兒的思想受父親的影響也是如此的高尚,如此的富有愛心。
⑶父親說了,也做了,言傳身教影響了兩代人,從溫迪的眼神中作者看到父親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⑷把令你感動的句子朗讀出來。
3、捐贈母親的角膜我不情愿,到了父親時我遵從了他的遺愿,到這兒故事還沒完。僅兩周之后我又失去了女兒,在連受打擊,極度悲傷的情況下,我主動捐贈了女兒的角膜,可見我的思想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到這兒,我們看到了一家三人捐獻了角膜及他們的態(tài)度,那么社會反響怎樣呢?齊讀這封信。
4、女兒的生命終止了,但作者仿佛看到女兒的碧眼閃爍著光芒,眼睛仍具生命力。點題:永生的眼睛。
三、總結(jié)
1、多么感人的故事,父親的愛心給盲人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父親的愛心感染了周圍人,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功德無量的事業(yè)中來。來,拿出筆,擬寫一份倡議書,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偉大的事業(yè)中來。
2、這個故事令我們感動,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做一個富有愛心、樂于奉獻的人。
【板書設(shè)計】
永生的眼睛
捐獻角膜我的態(tài)度:不情愿
母親
父親遵從遺愿
女兒主動
樂于奉獻富有愛心高尚品質(zhì)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12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8課《永生的眼睛》
教學思路:
本文是“熱愛生命”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文中父親的兩句話含義頗深,需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涵泳,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落實單元訓練重點的關(guān)鍵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捐獻親人眼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2、讀懂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關(guān)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學生能夠領(lǐng)悟有一定內(nèi)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父親的話的含義,培養(yǎng)關(guān)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從故事中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贈的正確觀念。
設(shè)計理念:
引發(fā)質(zhì)疑,以疑導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同時注意進行適當引導點撥,引導學生領(lǐng)悟關(guān)鍵語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學方法:閱讀法、講授法、對話法、電教法、研究法、自學法、情感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導讀教學法
教學手段:錄音機、投影儀、幻燈片、電腦多媒體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對話式、小組交流、集體交流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有一個詞語大家肯定非常熟悉?。c擊課件出示:母親)熟悉嗎?
2、母親是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人,母親就是我們溫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達,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母親。
3、點擊課件播放“悲情輕音樂”,并出示課題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范讀出示:
那會兒,我的內(nèi)心一直籠罩著巨大的悲哀與苦痛。一想到從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媽媽的呵護了,淚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我無法面對沒有媽媽的孤零零的生活。
(就在母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一位警官來到我們家,對父親說:“先生,您同意醫(yī)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嗎?”
4、面對這個近乎沒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親,會作何反應(yīng)?痛失慈母的我,又會作何反應(yīng)?
二、初讀課文,體會“我”對角膜捐贈的反對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借助屏幕上的溫情提示,自由地讀讀課文,(點擊課件出示溫情提示)。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好,開始吧!
(溫情提示內(nèi)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關(guān)知識)
2、學生借助溫情提示,自由讀文。
3、反饋學習生字詞情況:
讀完了課文,誰來跟這幾個朋友打個招呼?
盲童、屢屢、摟住、遵從
4、交流讀文體會:
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了?
(1) 課件出示句子一:
“當然可以?!卑职滞纯斓鼗卮稹?/p>
(2) 課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yīng)該完整地離開?!?/p>
(抓住“當然”、“ 痛快”體會父親對角膜捐贈的支持;抓住“怎么能、、沖、哭喊、應(yīng)該”等處體會我的反對;同時進行感情朗讀)
(3) 是什么讓我如此反對呢?(預(yù)設(shè):對母親的尊敬和愛)
(4) 反復引讀:
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yīng)該完整地離開。
師:“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深愛著母親的我無法接受捐贈母親角膜的決定,使我忍不住沖著父親哭喊……
師: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責怪父親……
師:使我忍不住痛哭失聲……
三、瀏覽課文,感受“我”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1、同學們,一個對捐贈母親角膜如此強烈反對的“我”最終會不會同意器官捐贈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能夠體現(xiàn)我同意“角膜捐贈”的語句?
(學生讀文)
2、交流,引導質(zhì)疑:
課件出示:
父親與世長辭后,我遵從他的遺愿捐贈了他的眼睛角膜。
師:請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根據(jù)學生提問,梳理出主問題“我為什么同意了器官捐贈?是什么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
四、精讀課文,探究“我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9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guān)的語句,并反復地讀一讀,想想從中讀懂了什么?
(學生默讀課文,四人小組交流)
2、交流學生學習體會:
句子一:
課件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1)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的?
(2)再讀這句話,思考“在父親的眼里,怎么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預(yù)設(shè):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3) 引用資料,比較理解:
課件出示:據(jù)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shù)復明,但由于角膜捐贈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shù),數(shù)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 數(shù)百萬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我們能給予他們什么?而父親呢?
② 反復引讀(個體讀──集體讀):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p>
師:因為在很久以前,我的父親就認為……
師:了卻自己的心愿,拯救他人的幸福,這是一位博愛的父親……
師:“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一位崇高的父親……
句子二:
課件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1) 初讀,指名說“你讀懂了什么?”
(抓住“美妙、自豪”等詞語體會父親博大胸懷。)
(2) 引導聯(lián)想:
(個體想──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透過父親的話,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3) 結(jié)合想像,感情朗讀。
(4) 再度想像,回歸課題:
師:是啊,我們會為這位父親驕傲,透過盲童那雙重見光明的眼睛,仿佛還看到了什么?那是一雙“永生的眼睛”(回歸課題,點擊出示)
句子三:
課件出示:
孩子熱淚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邊,緊緊地擁抱他。
(1) 初讀,指名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抓住“熱淚盈眶、跑、緊緊、擁抱”體會溫迪的感動,感受父親對 “我” 的影響)
(2) 感情朗讀。
(3) 拓展想像:
溫迪會對外公說些什么呢?仿佛在對我們說些什么呢?
(預(yù)設(shè):“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薄白屛覀冇邢薜纳l(fā)揮出無限的價值?!钡龋?/p>
五、感受父親對家人的影響
1、你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溫迪受到了外公深深的影響?請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細細地讀一讀,再把你的感受和小組的`成員交流交流。
劃句子,讀一讀;小組交流;集體交流。
課件出示:
句子一:“我把外公捐贈器官的心愿告訴了溫迪。孩子熱淚盈眶,他跑到外公的身邊,緊緊地擁抱他。”
句子二:“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p>
句子三:“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p>
2、的確,父親的言行,不僅影響了琳達,也深深影響了溫迪。在這一刻,琳達深切地領(lǐng)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
課件出示句子:在這一刻,我真正領(lǐng)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
齊讀。
那么,除了眼角膜,父親究竟還留下了什么呢?請談?wù)勀愕母惺?。(父親留下來的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為他人的幸福著想、為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的高尚品質(zhì),它已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將世代相傳。)
(“除了眼角膜,父親究竟還留下了什么?”這個問題引領(lǐng)著學生從更高的層面去思索父親捐獻角膜的意義,深化了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六、質(zhì)疑深入,延伸情感。
1、溫迪說,她也要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這一刻,媽媽緊緊摟住溫迪,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媽媽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是呀,溫迪是媽媽的驕傲,也是我們大家的驕傲——
2、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能結(jié)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jié)尾,讀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有話想說。(配樂小提琴《愛的禮贊》)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能想到,僅僅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身了……
當我簽字時,她的話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親愛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xiàn)在,兩位昔日盲人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 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如果哪位被捐獻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xiāng)一游,并且愛上馬,坐下描繪它們,我想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誰。金發(fā)的溫迪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3、(教師朗讀)這是文章真正的結(jié)尾,讀了聽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4、課前的那著詩就是獲得溫迪捐贈的角膜的人寫出來的?,F(xiàn)在假如你們就是重見光明的人,知道為你們捐贈角膜的人是金發(fā)碧眼的溫迪,最想與溫迪或者她母親、還有外公她們一家人說些什么嗎?
5、將想說的話寫下來,用心寫!
七、回歸主題,升華情感。
1、鏈接相關(guān)資料:
課件出示:
(1)鄧小平爺爺逝世后,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后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2)深圳大學生吳翼飛捐贈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3)捐腎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國,在20xx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4)據(jù)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過角膜移植手術(shù)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shù),數(shù)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5)長期以來,許多中國人具有“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傳統(tǒng)觀念。因此對于死后捐獻器官,大多數(shù)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損獻出來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見光明的可能性小。
(6)張英瑜幼小的生命來到世界僅僅116天,而她的角膜卻給三位受捐者帶去長久的光明。
溫迪一家是偉大無私的,她的外公、她雖然永遠離開這個人世,再也看不到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了,但她們的眼角膜卻給他人帶去了光明,帶走了黑暗。讓我們一起讀課題——永生的眼睛?,F(xiàn)在你明白課文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題目。
3、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身邊的人聽,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替重見天日的角膜受者寫一封感謝信。
八、布置作業(yè)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寫一封號召人們支持器官捐贈的倡議書。
3、談感想: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后,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說,把它寫下來。
九、板書設(shè)計:
18 永生的眼睛
母親 父親 女兒 (捐贈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響)(“我”的態(tài)度)
教學反思:
教學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在課前展開調(diào)查訪問、搜集資料,了解到捐獻器官在中國面臨著重重困難,身邊的許多人不愿意捐獻器官導致器官供體嚴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與器官來源十分緊張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這樣的感受,再來學習課文,學生自然會對琳達一家人產(chǎn)生無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訓練學生把握關(guān)鍵,突出重點,整合、梳理自己獲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
教學結(jié)束后,以教材為依托,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確立探究的主題,從解讀文本成為“讀者”到感悟課文成為“學者”,最后提升認識成為“作者”的過程中多側(cè)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訓練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樣,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會不斷得到提高。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13
【學習目標預(yù)設(shè)】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培養(yǎng)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本內(nèi)涵。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父母親去世后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學習其正確對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養(yǎng)關(guān)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課前談話預(yù)設(shè)】
講美軍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錄找陣亡士兵遺骸的故事,展現(xiàn)人們對人遺體的尊重。
【教學流程預(yù)設(shè)】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有一個詞語大家肯定非常熟悉!(點擊課件出示:母親)熟悉嗎?
2、母親是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人,母親就是我們溫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達,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母親。
3、點擊課件播放悲情輕音樂,并出示課題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范讀出示:
那會兒,我的內(nèi)心一直籠罩著巨大的悲哀與苦痛。一想到從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媽媽的呵護了,淚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我無法面對沒有媽媽的孤零零的生活。
(就在母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一位警官來到我們家,對父親說:先生,您同意醫(yī)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嗎?
4、面對這個近乎沒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親,會作何反應(yīng)?痛失慈母的我,又會作何反應(yīng)?
設(shè)計意圖:配樂范讀,展現(xiàn)琳達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緒,從而調(diào)動學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慮問題。逝者已去,作為女兒此時最應(yīng)做的莫過于讓母親靜靜離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訪,卻使得事情的發(fā)展顯得撲朔迷離。故事講到這兒,嘎然而止,要求學生去讀文本,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讀書欲望,也為父親同意角膜捐贈,我反對角膜捐贈的沖突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體會我對角膜捐贈的反對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86頁,借助屏幕上的溫情提示,自由地讀讀課文,(點擊出示溫情提示)。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好,開始吧!
(溫情提示內(nèi)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關(guān)知識)
2、學生借助溫情提示,自由讀文。
3、反饋學習生字詞情況:
讀完了課文,誰來跟這幾個朋友打個招呼?
盲童、屢屢、摟住、遵從
4、交流讀文體會:
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了?
⑴ 課件出示句子一:
當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⑵ 課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么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沖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yīng)該完整地離開。
(抓住當然、痛快體會父親對角膜捐贈的支持;抓住怎么能、、沖、哭喊、應(yīng)該等處體會我的反對;同時進行感情朗讀)
⑶ 是什么讓我如此反對呢?(預(yù)設(shè):對母親的尊敬和愛)
⑷ 反復引讀:
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yīng)該完整地離開。
師: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深愛著母親的我無法接受捐贈母親角膜的決定,使我忍不住沖著父親哭喊
師: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責怪父親
師:使我忍不住痛哭失聲
設(shè)計意圖:采用一個欲擒故縱的教學策略,在此處將父親對器官捐贈的態(tài)度與我的態(tài)度進行對比,突出了我對捐贈事件的強烈反對,從而預(yù)設(shè)沖突,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為本課的后續(xù)教學設(shè)作好鋪墊。
三、快讀課文,感受我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1、同學們,一個對捐贈母親角膜如此強烈反對的我最終會不會同意器官捐贈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能夠體現(xiàn)我同意角膜捐贈的語句?
(學生讀文)
2、交流,引導質(zhì)疑:
課件出示:
父親與世長辭后,我遵從他的遺愿捐贈了他的眼睛角膜。
師:請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根據(jù)學生提問,梳理出主問題我為什么同意了器官捐贈?是什么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
設(shè)計意圖:找到恰當?shù)慕虒W切入口是組織好通篇教學的關(guān)節(jié)點,更是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的索引和文眼。在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中,緊抓我對捐贈器官一事的態(tài)度為線索,前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渲染我的反對態(tài)度,本環(huán)節(jié)展現(xiàn)我遵從父親遺愿捐贈角膜,這樣就制造出最大的心理沖突,此時將我的態(tài)度作一前后比較,引導學生質(zhì)疑,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梳理出本課研究的主問題是什么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樣學生的探究就展開了。
四、精讀課文,探究我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9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guān)的語句,并反復地讀一讀,想想從中讀懂了什么?
(學生默讀課文,四人小組交流)
2、交流學生學習體會:
句子一:
課件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⑴ 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的?
⑵ 再讀這句話,思考在父親的眼里,怎么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預(yù)設(shè):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⑶ 引用資料,比較理解:
課件出示:據(jù)衛(wèi)生部統(tǒng)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shù)復明,但由于角膜捐贈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shù),數(shù)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 數(shù)百萬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我們能給予他們什么?而父親呢?
② 反復引讀(個體讀──集體讀):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因為在很久以前,我的父親就認為
師:了卻自己的心愿,拯救他人的幸福,這是一位博愛的父親
師: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是一位崇高的父親
句子二:
課件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父親接著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⑴ 初讀,指名說你讀懂了什么?
(抓住美妙、自豪等詞語體會父親博大胸懷。)
⑵ 引導聯(lián)想:
(個體想──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透過父親的話,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⑶ 結(jié)合想像,感情朗讀。
⑷ 再度想像,回歸課題:
師:是啊,我們會為這位父親驕傲,透過盲童那雙重見光明的眼睛,仿佛還看到了什么?那是一雙永生的眼睛(回歸課題,點擊出示)
句子三:
課件出示:
孩子熱淚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邊,緊緊地擁抱他。
⑴ 初讀,指名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抓住熱淚盈眶、跑、緊緊、擁抱體會溫迪的感動,感受父親對 我 的影響)
⑵ 感情朗讀。
⑶ 拓展想像:
溫迪會對外公說些什么呢?仿佛在對我們說些什么呢?
(預(yù)設(shè):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等)
設(shè)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進入了探究與體驗相結(jié)合的階段。在心理沖突的推動之下,學生要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完成對是什么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個問題的探究,但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比較強的文章,僅采用探究的方式來解讀顯然是不夠的,應(yīng)當在探究的過程中展開體驗式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成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深層解讀和對人文思想的深度領(lǐng)悟。新課程關(guān)注的不只是學習結(jié)果,更關(guān)注的是學習過程,也就是說一定要探究學生是怎么學習的,學習的過程中,表現(xiàn)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如何。本環(huán)節(jié),或許讓學生找到體現(xiàn)我態(tài)度轉(zhuǎn)變原因的語句并不難,但他們在尋找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思維、感悟過程,卻是我們必須關(guān)注的,也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教師必須引領(lǐng)學生鉆到文本里面去,也必須引領(lǐng)學生將所得傾吐于自己的表達之中。教師緊抓是什么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個主問題,學生就會順著問題追究下去。學生尋找理由,教師從旁引導,以移情體驗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到新鮮,同時也很樂意參與。通過讀句子、說體驗等活動,促使學生能多元化地理解文本、進行想像和表達,體悟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
五、回歸課題,升華情感
1、引讀(課件出示):
是啊,在這一刻──我真正領(lǐng)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2、解讀句子:
自由地讀讀這段話,想一想讀懂了什么?(父親還留下了什么?)從哪里讀懂的?(抓住真正,遠非來理解)
3、回讀父親的話:
師:父親還為我們留下了激動,留下了幸福,留下了一雙永遠閃亮的眼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父親說過的話(課件播放《愛的奉獻》并出示父親的話)
師:父親曾平靜地對我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師: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愉快地說──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
師:父親驕傲地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4、回歸課題,升華理解:
師:是啊,同學們,父親的眼睛真是一雙永生的眼睛(課件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讀一讀課題,你讀懂了什么?
總結(jié):這雙眼睛里留下了捐贈者寶貴的角膜,留下了父親的諄諄教導,留下了為別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價值。這真是一雙永遠閃亮的永生的眼睛。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本課教學的點題、升華部分。將父親的話在此作一匯總,并作配樂朗讀,用意在于加深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人文把握,體悟父親的崇高人格,為最后的點題做好引子,使課題及其內(nèi)涵的揭示成水到渠成之勢。
六、布置作業(yè)
寫一封號召人們支持器官捐贈的倡議書。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14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我們擁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無法比擬的財富。當我們失去生命時,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帶給失明者以光明,我們的眼睛將得到永生?!队郎难劬Α愤@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主要記敘了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無私地把自己的角膜捐贈給需要他的人,并為死后能為別人做點什么而感到快樂和驕傲。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所以如何引領(lǐng)學生與這些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是教學的關(guān)鍵。
【學情分析】
本文涉及角膜捐獻,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所以在課前讓學生做初步的調(diào)查,了解周圍人對待角膜捐獻的看法。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熟悉文章內(nèi)容,觸動心靈,升華情感。
【教學目標】
1、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xù)練習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2、理解“給予、振聾發(fā)聵、熱淚盈眶、捐贈、天壤之別”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品味“永生”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對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在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正確認識器官移植,培養(yǎng)博愛、奉獻的精神。
4、繼續(xù)練習寫批注筆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琳達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受到人性的陶冶。
難點:通過一定的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讓學生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鋪開文路
1、聽寫詞語:捐贈、角膜、痛苦、驕傲。
2、分析詞語,復習課文主要內(nèi)容。
3、揭示本節(jié)課任務(wù)——理解琳達對捐贈角膜的認識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二、研讀課文,文人交融
(一)默讀課文,思考:
是什么讓琳達對捐贈角膜的認識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變化?邊讀邊劃出相關(guān)的詞句,在邊上寫寫自己的體會。
(二)集體交流
1、受父親的影響
出示父親的話語(隨機出示),理解,朗讀。
(1)、“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那么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父親在什么情況下說出這樣的話?讀。
為什么父親能平靜地說?讀讀第四自然段,從中找依據(jù)。指名說。指導讀。
(2)、“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并像你的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么美妙!”
補充資料,想象盲童重見光明會有什么美妙的事發(fā)生。
(3)、“ 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溫迪一樣將會多么自豪。”
品味父親的大愛品質(zhì)。讀。
2、受溫迪的影響(隨機出示)
(1)、出示: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此時的溫迪會在心里對外公說些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9—11自然段母女倆對話的部分:
“媽咪,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p>
“這令你驕傲嗎?”
“當然,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師生分角色讀母女倆的對話。
師:溫迪為媽咪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媽咪做了什么,外公呢?
指名回答。
從溫迪和媽媽的對話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孩子?指名回答。(3)、出示:在這一刻,我領(lǐng)悟到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里——怎樣的一種驕傲!
思考:他究竟還留下了什么?
指名回答。
3、品味琳達的品質(zhì)。
(1)、師:(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我的可愛的小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一輛卡車無情地碾過正在策馬揚鞭的她。
同學們,琳達此時心情怎樣?傷心欲絕的她又是怎么做的?請大家讀——(繼續(xù)配樂,學生感情朗讀):“當我簽字時,她的話縈繞在耳際:你想過如果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2)、從這里可以看出,琳達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指名回答。
(3)師:她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所以這個時候這封信一定能夠撫慰這位偉大母親的心靈。你愿意輕聲地讀給琳達聽嗎?
(課件出示信的內(nèi)容:親愛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xiàn)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指名讀信。
思考:他們分享的僅僅是溫迪的美麗嗎?還分享了什么?
指名回答。
三、讀題解題,體會品質(zhì)
1、齊讀課題。
2、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眼睛嗎?
指名回答。
3、再讀課題。
四、補充資料,升華情感
1、琳達的一家是偉大無私的,他們雖然離開了我們,但這種愛心的傳遞,永遠也沒有消失過,請看——
(大屏幕出示捐贈角膜的圖片及資料。)
2、引導學生談一談學習收獲。
3、總結(jié)。
五、作業(yè)超市,課外延伸。
摘抄課文中令你感動的詞句。
將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身邊的人聽,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shè)計1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就句、段、篇之間的關(guān)系。
2、體會作者一家人高尚的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難點】
理解: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永生的眼睛,在初讀課文時我們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回憶本文主要寫了什么?
2、一家三人捐獻角膜,你想怎樣評價這一家人?用一句話概括。
3、說一個人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我們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其他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也可襯托出這個人的品質(zhì)。
二、打開書,讓我們到文中去找一找這樣的語句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品質(zhì);畫在書上;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最后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
交流 :
⑴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理解:
最珍貴:天冷時,棉衣最珍貴;最餓時,食物最珍貴;對于一個盲童什么最珍貴?棉衣,食物我們可以用金錢買到,但是對于一個盲童來說,失去光明,角膜將不能再生,而且也不能隨時買到,角膜對于他 們來說是極其珍貴的。
⑵ 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理解:
有意義:人失去生命,他的器官將失去價值,如果將對于自己將要失去價值的器官捐贈給急需它的人,使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續(xù),為社會做貢獻,那將是多么的有意義。
⑶ 父親的話語給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使我重新認識了人生,父親的想法與開頭作者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襯托出父親是多么的高尚。
⑷ 帶著這樣的理解把你感受最深的語句讀一讀。
2、多少年過去了,父親的思想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在他病重時還不忘捐贈自己的器官尤其是角膜。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到令你感動的語句讀一讀,并寫下你的感受。
交流:
⑴ 如果一個盲童能夠借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并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理解:美妙高興自豪:把別人的快樂幸??闯擅烂?,為她家的快樂而感到高興,并以此為自豪,可見父親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高尚,他是多么的有愛心。
⑵ 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理解:驕傲:女兒也以此為自豪驕傲,可以體會到女兒的思想受父親的影響也是如此的高尚,如此的富有愛心。
⑶ 父親說了,也做了,言傳身教影響了兩代人,從溫迪的眼神中作者看到父親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⑷ 把令你感動的句子朗讀出來。
3、捐贈母親的角膜“我”不情愿,到了父親時“我”遵從了他的遺愿,到這兒故事還沒完。僅兩周之后“我”又失去了女兒,在連受打擊,極度悲傷的情況下,“我”主動捐贈了女兒的角膜,可見“我”的思想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到這兒,我們看到了一家三人捐獻了角膜及他們的態(tài)度,那么社會反響怎樣呢?齊讀這封信。
4、女兒的生命終止了,但作者仿佛看到女兒的碧眼閃爍著光芒,眼睛仍具生命力。點題:永生的眼睛。
三、總結(jié)
1、多么感人的故事,父親的愛心給盲人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父親的愛心感染了周圍人,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功德無量的事業(yè)中來。來,拿出筆,擬寫一份倡議書,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偉大的事業(yè)中來。
2、這個故事令我們感動,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做一個富有愛心、樂于奉獻的人。
永生的眼睛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眼角膜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體會全家三代人所表現(xiàn)的崇高品質(zhì)。
2.對自愿死后捐獻器官的高尚行為產(chǎn)生敬佩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難點
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體會作者全家三代人所表現(xiàn)的崇高品質(zhì)。教師準備
1.了解有關(guān)器官捐獻的知識;整理準備提供給學生的器官捐獻資料。2.制作課件 教學流程與設(shè)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課件出示詞語:突如其來、捐贈、酷愛、給予 栩栩如生、重見光明
【設(shè)計意圖】利用課件復習文中詞語,并用希沃軟件中的工具“板中板”講解多音字“給”,指導并書寫“予”字,區(qū)分“予”與“矛”。
2.琳達一家哪些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做了些什么?
【設(shè)計意圖】 利用希沃軟件,將課前準備好的課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的事件用筆從電子板的兩側(cè)一一拖出,讓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簡潔直觀的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達到復習并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做到新舊知識的鏈接。
二、爸爸的捐贈──永生的眼睛
1.過渡:同學們,你們是否想知道琳達一家是怎樣的人?
2.課件出示:默讀全文,思考:琳達在捐贈母親角膜這件事情上,為什么痛苦難忍?
3.交流。體會琳達當時的心情。
4.教師引讀:“身體發(fā)膚,受于父母”深愛著母親的我無法接受捐贈母親眼角膜的決定,使我忍不住沖著父親哭喊著,(生接讀)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責怪父親,(生接讀),使我忍不住失聲地痛哭著,(生接讀)
5.琳達愛媽媽,媽媽愛琳達。真正的愛就是互相理解。你理解了媽媽,支持了媽媽,就是對媽媽最大的愛。6.琳達悲傷,琳達難忍。父親是怎樣安慰琳達的?
7.屏幕出示:學生齊讀:“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8.你理解父親的這番話嗎?(A 父親認為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B 父親認為怎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C 從他的話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設(shè)計意圖】利用課件出示學習提示和父親的語言,引導學生通過畫、讀、悟、議、說,感悟父親語言的深刻含義。相機借助軟件中的工具筆對關(guān)鍵詞語“最珍貴”和“有意義”進行批注式的點撥,降低了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讓是學生對生命意義進行一次認識和理解。
9.師:父親讓我們敬佩不已。父親和母親一樣,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和希望。他們的希望是什么?默讀課文(3---5小節(jié))畫出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
10.課件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11.(指著屏幕上的課文插圖)你們看,溫迪畫的這匹馬如何?父親認為我自豪的原因是什么?
12.女同學來讀一讀這美妙的馬兒。讓我們一起感受父親這種美好的心愿、自豪的心情。(學生齊讀父親的這兩句話)
【設(shè)計意圖】課件出示句子和插圖。借助插圖的觀察和讀,展現(xiàn)馬兒的可愛美妙。同時,利用希沃軟件中的筆,緊扣“自豪”進行批注式的講解,學生主要的是引導著學生感受父親的自豪。課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抓住關(guān)鍵的詞語體會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課文的一條捷徑。
13.琳達長大了,父親也捐贈自己的眼睛角膜,琳達感到無比的自豪。她才明白父親那句意味深長的話。(引導學生齊讀:“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14.就是這簡單樸實的語言,不僅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也深深地影響了女兒溫迪。
三、溫迪捐獻角膜──永生的眼睛
(一)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溫迪的心聲。同桌分角色(第5小節(jié))中的人物對話。一個當琳達,一個當溫迪。對話完,討論如下兩個問題。
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想象:“當然,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想想那些盲人是多么的痛苦,因為他們看不見五顏六色的鮮花,看不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不見____________________,也看不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討論:
“在這一刻,我真正領(lǐng)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幅角膜!”琳達覺得父親還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1.2題)
3.多么美好的品質(zhì)!他把一切都獻給了誰?(盲人)父親的話永遠地留在誰的心中?(琳達)我們也一起牢牢地記住父親的話。(學生齊讀文中父親說的四句話 PPT出示)
4.然而,人生無常。女兒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喪生?!拔摇庇忠淮卧谄鞴倬璜I給組織簽署了同意書。三周后我收到了角膜中心的來信。誰來讀一讀信的內(nèi)容。
5.當琳達讀到角膜中心的來信,會怎么想呢?播放《愛的禮贊》 【設(shè)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課件合作學習的要求,學生按要求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依據(jù)學生的回答交流出示文中父親的語言,利用希沃軟件中的播放器,播放《愛的禮贊》為背景音樂,在情境中朗讀,提升人物語言的內(nèi)涵,關(guān)愛他人的健康,無私奉獻的的人生才有意義。
三、回歸主題,深化情感。
1.課件出示: 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我金發(fā)的溫迪,她手中的畫筆依舊不停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①自由讀句子,結(jié)合課題《永生的眼睛》來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
②溫迪那雙閃爍著驕傲光芒的眼睛,仍在世上煥發(fā)著生命的光彩。所以說他們的眼睛就是――齊讀課題。
③你認為這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眼睛嗎?
④這是愛的永生,是奉獻精神的永生。世代相傳,永不泯滅。這是多么令人驕傲啊!同學們,再來讀讀課題,相信你們的感受會更深刻。――齊讀(飽含著濃濃的愛意!)再讀課題。⑤這就是永生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輝,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
【設(shè)計意圖】借助課件出示中心句,學生練習課題進行理解,利用希沃軟件中的工具筆,批注課題中的中心詞“永生”。依據(jù)學生的交流,用工具筆拖出隱藏在電子黑板一側(cè)的詞語“愛心永恒”完善板書,凸顯文章的主題思想。
2.讀寫結(jié)合,課件出示: 琳達一家人捐獻角膜的故事令每個人感動,提起筆來把我們的感動寫下來。
我想對文中的說:“
【設(shè)計意圖】利用課件出示讀寫訓練題,將讀寫的訓練要求簡潔的展現(xiàn)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對文中人物的感動之情一吐為快。此時,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寫的好的成果,利用希沃軟件中的工具拍照上傳到白板中,然后集體交流,指導習作小技巧并分享感動,分享驕傲與自豪。
五、拓展延伸,傳遞愛心。(視頻播放——姚貝娜捐獻角膜)1.生活中,像琳達一家為他人健康,無私奉獻的人層出不群。讓我們走出課文,欣賞一段視頻。
2資料鏈接了解捐獻角膜的意義
課件出示: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這樣的眼睛呀!僅我國就有400多萬因角膜病而致盲的人!而目前我國的角膜庫存卻很少,每年只有3千多人能進行角膜移植手術(shù)。他們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著。因為他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像琳達一家人一樣愿意死后捐獻自己的器官。你們聽說過這樣的事嗎?你們看,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設(shè)計意圖】利用希沃軟件中的視頻播放器,播放歌手姚貝娜捐獻眼角膜的視屏,了解捐獻角膜的意義,他能給失明者帶來新的生活。引導學生在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增強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六、好書推薦:《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 作者:海倫?凱勒,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歷史上第一位取得學士學位的盲聾人。
七、作業(yè)設(shè)計(課件)
1.替重見天日的角膜接受者寫一封信,表達出對那些用于奉獻的人們的感恩之情。
2.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并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捐獻的意義。
八、板書設(shè)計:
18.永生的眼睛 媽媽
爸爸
捐獻角膜
愛心永恒 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