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兒小班教學設計[本站推薦]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小班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1健康活動:不亂吃東西
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錄象懂得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準備:
錄象《卡在喉嚨里的五角星》、每組一小筐圖片
圖片: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2、過期的食物3、腐爛變質的食物4、假冒、劣質的5、沒洗干凈的過程:
1、教師提問
—“剛剛你們看到了什么?”
“小男孩的做法對嗎?”
2、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他這樣做了會怎樣?”
“你有沒有這樣做過?”
3、教師做適當小結
1、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你吃過嗎?”
2、引導幼兒討論
—“這些東西為什么不能吃?”
3、教師適當小結
1、教師提問
—“上幼兒園時,沒有病的小紅非要媽媽幫她帶藥到幼兒園;
夏天快來了,天氣太熱,我喝了飲料又吃雪糕;
小朋友拿了一個玻璃球放在嘴里?!?/p>
2、教師小結
—不生病亂吃藥,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冷的東西吃多了對胃寶寶不好;玻璃球放在嘴里很危險。
四、操作活動
1、請幼兒自由抽取圖片,并說一說這些東西為什么不能吃?
2、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幼兒互相討論。
反思:
中班年齡段的幼兒都存在著一些壞習慣,幼兒亂吃東西的現(xiàn)象也很嚴重,通過這節(jié)活動的開展,很多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東西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不能多吃,但還有個別幼兒沒有真正認識,還會經常將一些不干凈的小東西放入口中,當發(fā)現(xiàn)班級中有幼兒肚子疼時,我們便會抓住時機教育幼兒亂吃東西就會有這樣的后果,以后我們將會采取更有利的方法幫助幼兒們改掉身上存在的缺點,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2設計意圖:
冬天來臨氣溫降低,幼兒出門總少不了一頂溫暖的帽子。為了培養(yǎng)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設計這節(jié)小班藝術領域的美工活動,結合當下的季節(jié)特點,幼兒能在活動中感受生活趣味,享受自由創(chuàng)作的快樂。
活動目標:
1.了解帽子的保暖功能,愿意自選色彩進行裝飾。
2.練習用從上往下或從左往右的方式涂染帽子。
3.體驗作品完成后成功快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冬天戴帽子出門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
實物帽子,范畫,蠟筆,衛(wèi)生紙,雙面膠,美工剪刀等。
活動重點:
自選色彩,練習用從上往下或從左往右的方式涂染帽,并進行裝飾。
活動難點:
涂染時注意手眼協(xié)調,不涂出邊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欣賞故事,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媽媽和小兔種的蘿卜都長大了,他們準備去拔蘿卜。打開門,北風呼呼的,吹得好冷??!“天氣太冷了,我不想去拔蘿卜了?!蓖脣寢屨f:“戴上帽子就不冷了?!庇谑切⊥门c兔媽媽帶上了自己喜歡的帽子,出發(fā)了。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也做一頂自己喜歡的帽子吧!
二、基本部分
1.欣賞實物帽子,了解帽子結構,感受帽子圖案和色彩的美。
師:這有幾頂帽子,你們喜歡嗎?看看帽子上都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帽子上有什么花紋?
(引導幼兒觀察帽子的結構、顏色、花紋)
師:帽子有藍色、紅色、黃色……上面還有許多好看的花紋,真漂亮?。?/p>
2.學習涂染帽子
(1)出示帽子范例,引導幼兒觀賞。
師:我這里還有一頂漂亮的帽子,你們猜猜我是怎么變出來的呢?(教師出示帽子范例,引導幼兒猜測并回答。)
教師小結:這些帽子的花紋是用蠟筆在邊框內均勻的涂染出來的,帽子上的小絨球是用衛(wèi)生紙團粘貼出來的。
(2)示范涂染方法。
師: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帽子,用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方法涂染,讓我們的帽子變得漂亮起來。
師:用蠟筆從帽子的一側開始,我們可以一邊涂一邊說:“涂,涂,從上往下涂。”也可以一邊涂一邊說:“涂,涂,從左往右涂?!边@樣在帽子邊框里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我們的帽子就變得漂亮了。
(3)示范粘貼的方法。
師:請小朋友把雙面膠粘在帽子的三個圓點上,然后把衛(wèi)生紙撕成小塊放在手心里,上下手心一起轉一轉,衛(wèi)生紙就變成一個小圓球了,最后把它粘到雙面膠上面。
師:給帽檐也粘上雙面膠,用同樣的方法粘上衛(wèi)生紙,漂亮的帽檐就做好了。(可以用膠棒或膠水代替雙面膠)
三、結束部分
我們的帽子做好了!小朋友們,快給爸爸媽媽也做一頂溫暖的帽子吧!
小班藝術《溫暖的帽子》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小班藝術領域的美工活動,這個活動很符合當下季節(jié)特征。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小朋友們在早上入園時都會帶上溫暖的帽子,有紅的、綠的、條紋的、小花的……顏色不同,形狀各異,讓人愛不釋手,有時候幼兒還會不經意地拿帽子玩上一會兒。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根據(jù)《綱要》的精神,各領域內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并且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與活動、游戲之中,因此設計了《溫暖的帽子》這節(jié)藝術活動。
《指南》中提到,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tài)度的獨特方式。然而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xiàn)在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結合平時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小班孩子非常喜歡手工粘貼活動,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和鮮艷的色彩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滿足與快樂。因此我為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是自選色彩進行裝飾和涂染。作為剛上小班幾個月的幼兒,對與涂染方法還不能很好的掌握運用,所以我的重點在讓幼兒學習涂染方法。而衛(wèi)生紙是幼兒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幼兒易于接受與使用,非常適合小班幼兒。我從認知、操作、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讓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得發(fā)展。
在本節(jié)活動中,我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始終處于積極的探索狀態(tài)。一、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幼兒活動的熱情。首先在活動導入中,我使用玩偶聲情并茂地講述了“小兔與媽媽”的故事,這個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理解,一下能把幼兒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由此很好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二、欣賞實物帽子,了解帽子結構,感受帽子圖案和色彩的美。通過實物帽子讓幼兒認識了解各種帽子,引導幼兒觀帽子上的圖案、花紋,給幼兒一種感性的認識,并讓幼兒觀察每一種顏色在帽子上的分布,使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家去感受色彩的搭配。三、學習涂染帽子。首先由老師出示帽子范例,引導幼兒觀賞并了解制作方法。接著老師示范涂染方法和粘貼方法。示范涂染方法時重點突出順口的兒歌“涂,涂,從上往下涂;涂,涂,從左往右涂?!弊層變焊菀捉邮懿⑹炀毻咳镜姆椒?。四、本節(jié)活動操作性強,孩子參與積極,作品成功率高。在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是積極的,每個孩子都能主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涂染并裝飾。在活動結束后,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在此次視頻錄制過程中,中間有一小部分焦距沒有調整好畫面有些模糊,在展示粘貼雙面膠的時候沒有給到特寫鏡頭。在以后的錄課過程中,要總結經驗,做到更好。本次活動的設計目標就是讓幼兒在既定的輪廓里用自己喜歡的色彩、線條和粘貼材料來裝飾帽子。在幼兒涂染帽子的時候,顏色雜亂,容易臟。而造成顏色臟亂的原因是提供給幼兒的蠟筆顏色過多。三四歲的幼兒還不具備對這么多色彩進行搭配的能力,提供五種以內就可以。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3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進行5以內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
2.在情景中學習按數(shù)量匹配實物,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點卡、“禮物”(糖果)
活動過程:
提問:今天有些朋友要來我們班做客,認識他們嗎?
1.看,誰來了?巧虎今天過生日,它要請好朋友來做客。它會請誰呢?會請幾個好朋友呢?看,它請了誰?現(xiàn)在巧虎來了幾個好朋友???它找哪個點卡做朋友呢?
2.現(xiàn)在又有誰來了?找哪個點卡做朋友呢?
3.還有誰要來嗎?
1.這么多好朋友來為巧虎慶祝生日,好開心??!看,他們玩起了找朋友拉拉手的游戲。我們也來玩一玩吧。
2.待會請你看好我手里的點卡,點卡上有幾個點子就是幾個好朋友手拉手,明白了嗎?好,我們先來玩一玩吧。
3.幼兒游戲
活動反思:
1.孩子興趣是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
本次活動是貼近幼兒經驗,滿足幼兒興趣的游戲情境式教學,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孩子的參與性和投入性都很高,所以整個活動開展地很順利,孩子也得到了經驗的提升和能力的展。
2.數(shù)學活動中可以滲透品質形成和習慣培養(yǎng)。
在活動中,孩子要根據(jù)“點卡上有幾個點子就找?guī)讉€朋友手拉手”的游戲要求進行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孩子要解決“我的朋友不夠,找一個朋友”以及“我們的朋友已經夠了,需要走掉朋友”的人際沖突,這也是孩子一種社會性交往矛盾解決的契機。孩子在其中這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4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的發(fā)型,愿意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發(fā)型的認識。
2、學習用卷、粘貼等技能來制作卷發(fā)。
3、體驗自制發(fā)套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fā)型圖(短發(fā)、長直發(fā)、短卷發(fā)、長卷發(fā))課件,音樂(恰?。∶比耸忠粋€,彩紙,膠棒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五官”,引出發(fā)型。
師:小朋友,伸出你的手,我說什么,你做什么?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頭發(fā)
師:你的頭發(fā)是怎樣的?我的頭發(fā)呢?
小結:對呀,每個人的頭發(fā)都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還有的人扎辮子。老師這兒還有幾種發(fā)型圖,看看,這些頭發(fā)是怎樣的?
二、欣賞四種發(fā)型(課件媽媽的發(fā)型)。
1、短發(fā)
師:這是誰的媽媽?她的頭發(fā)是怎樣的?——短短的,短發(fā)。
還有誰的媽媽也是短發(fā)?請幼兒說說:我的媽媽也是短發(fā)。
2、長直發(fā)
師:這是誰的媽媽?她的頭發(fā)是怎樣的?——長長的、直直的、順順的,長長的直發(fā)。
還有誰的媽媽也是長長的直發(fā)?請幼兒說說:我的媽媽也是長長的直發(fā)。
3、短卷發(fā)、長卷發(fā)
師:這兩位媽媽的發(fā)型有什么不一樣?——一個頭發(fā)長,一個頭發(fā)短
它們的頭發(fā)都是怎樣的?——卷起來的、彎彎曲曲的、卷發(fā)
請幼兒說說:我的媽媽也是長長的卷發(fā)或短短的卷發(fā)。
4、你最喜歡哪個媽媽的發(fā)型,為什么?
三、學習制作卷發(fā)。
1、出示自制卷發(fā),漂亮嗎?教師戴在頭上讓幼兒欣賞,引起幼兒的興趣。
2、看看這頂漂亮的卷發(f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浴帽和彩條
3、教師示范制作的方法。
彩帶如何變成彎彎的卷發(fā)?學習卷的技能
怎樣做成短卷發(fā)和長卷發(fā)?彩條全部卷起來成短卷發(fā),彩條卷一半成長卷發(fā)。
4、你想制作一頂漂亮的卷發(fā)送給媽媽嗎?
5、幼兒制作媽媽的卷發(fā)。
四、展示評價體驗快樂。
1、播放音樂幼兒頭戴自制的卷發(fā)展示。
2、說一說:你最喜歡哪頂卷發(fā),為什么?
3、把制作的漂亮的卷發(fā)回家送給媽媽,并對媽媽說句甜甜的話。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5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蛋殼易碎的特點。
2、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聯(lián)系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重點難點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聯(lián)系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活動準備完整的,半個的蛋殼若干;PPT;小老鼠皮皮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半個蛋殼,并運用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蛋殼)對,是半個蛋殼。這半個蛋殼象什么呀?
二、感受故事。
今天,老師請來一位神奇的小客人,它是誰呢?(神秘的語氣)請出小老鼠皮皮。
1、小老鼠皮皮它要去旅行,它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播放 PPT 出示圖一)它會把蛋殼當成什么了?(幼兒回
小老鼠皮皮到底把半個蛋殼當成什么?(出示圖二)提問。2、小老鼠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當成什么?師: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哈哈,可以拿來當?shù)皻っ弊?。走著走著,前面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沒有橋沒有船,皮皮怎樣過河呢?皮皮會把蛋殼當成什么呢?(出示圖
3、小老鼠皮皮真聰明,它一下子就想到頭上的蛋殼,拿下來放到河里,蛋殼輕飄飄,一艘小船起錨了!小船劃呀劃,一會兒劃到河對岸,前面有座小山坡,小老鼠皮皮爬呀,爬呀,上山好累啊!下山怎么辦?它會把蛋殼當成什么呢?(提示:要是有輛小車多好呀?出示圖四)4、皮皮坐上蛋殼車,劃下高山坡,皮皮心里真快活。皮皮回到家,它會把蛋殼當成什么?(出示圖五)你們看蛋殼怎么了?為什么會碎的?(幼兒回答)
1、教師完整講故事。提問:皮皮聰明嗎?它把半個蛋殼當成什么?為什么要把它當成小車呢?
皮皮把蛋殼當椅子坐,不小心跌了一跤,蛋殼怎么樣了?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講述這個故事。
2、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1、引導幼兒觀看 ppt,蛋殼可以做成各種工藝品、可以做成肥料等等
2、把蛋殼分發(fā)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自由玩耍,自由創(chuàng)作,體驗蛋殼的易碎,知道易碎的物品要輕拿輕放。
活動總結
活動選材很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對于蛋殼的想象表現(xiàn)得很好,孩子們想出像帽子、燈罩、水杯、船、搖籃、西瓜殼等等,這對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大膽猜想故事情節(jié)做了很好的鋪墊,第二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在邊觀看 ppt 邊猜想故事情節(jié)中表現(xiàn)出很濃厚的興趣,幼兒都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為皮皮想辦法幫助皮皮,當幼兒想出好辦法時在教師及時鼓勵表揚下孩子表現(xiàn)得更積極。第三環(huán)節(jié)利用圖片將故事重現(xiàn),將故事整個畫面呈現(xiàn)。不足之處,我讓幼兒帶了很多的蛋殼,但由于時間緊迫,沒來得及讓幼兒動手操作,把活動進一步延伸。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6設計意圖:小班孩子初上幼兒園,一切都還不適應,不論是身心發(fā)展還是在生活與學習上都還有諸多不適應。設計這一課,是想讓孩子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該怎樣做才能確保自己身體健康無疾病,而且考慮到不論任何年齡階段的幼兒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挑食習慣。因此,想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fā)展,從小抓起,對其今后的發(fā)展也是利大于弊。
活動領域:生活與健康
活動名稱:《我的身體棒棒的》(小班)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水果、蔬菜及肉類等,并認識一些其它相關的內容,讓幼兒知道挑食不利于身心健康。
2、初步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PPT課件、自編兒歌《我的身體棒棒的》、音樂《健康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用繪本故事《好餓的小蛇》導入活動課。(配合ppt課件)
PPT1、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圓圓的蘋果。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2、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3、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根黃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4、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5、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三角形的飯團。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6、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7、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串紫色的葡萄。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8、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PPT9、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一個帶刺的菠蘿。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10、啊嗚—咕嘟!
PPT11、啊!真好吃。
PPT12、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一棵結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
PPT13、扭來扭去爬上樹,然后……張大嘴巴……
PPT14、還是咕嘟!
PPT15、結滿紅蘋果的樹呢?小蛇變成了一棵樹。
PPT16、“啊—真好吃”。好餓的小蛇再也不餓了,擦擦嘴扭來扭去地走了。
教師:(1)小朋友們,在剛才的故事中有誰告訴我小蛇都吃了哪些食物呢?最后小蛇還餓嗎?
(2)孩子邊說邊出示圖示,讓孩子對照并再一次加深印象。(PPT17)
(3)小結:小朋友們回答的都正確。原來小蛇每次遇到食物時從不挑食,它什么都吃,所以最后好餓的小蛇再也不會感到饑餓,并且一天天地在茁壯成長。(PPT18)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也有一些東西想和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出示常見水果類的圖片(PPT19)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水果名稱,并想一想這些水果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水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水果的名稱。(PPT20)
(3)、教師小結。(多吃水果,會讓我們的皮膚光亮又嫩滑,而且還能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對我們的身體大有益處)。
2、出示常見蔬菜類的圖片(PPT21)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蔬菜名稱,并想一想這些蔬菜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蔬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蔬菜的名稱。(PPT22)
(3)、教師小結。(蔬菜里還有大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能夠幫助我們補充每日所需的不同營養(yǎng)物質及幫助我們清理腸道垃圾)。
3、出示常見蛋奶類及禽肉魚類的圖片(PPT23)
(1)、請小朋友對照圖片依次說出蛋奶類及禽肉類名稱,并想一想這些食物對人身體有哪些益處,隨即教師依次對圖片做以小結。
(2)、在出示一些其它的相關圖片,引導孩子嘗試說出這些名稱。(PPT24)
(3)、教師小結。(蛋奶類及禽肉類的食物應按身體每天所需要的營養(yǎng)進行補充,多食不僅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會加重我們的腸胃負擔,從而導致積食并引起疾病)。
(三)結束部分
(播放健康歌結束活動)小朋友們,今天我的活動課就到這里了,老師還為此給小朋友們編了一首兒歌,叫《我的身體棒棒的》。(我是一個乖寶寶,爸爸媽媽都愛我。不挑食也不剩飯,我的身體棒棒的)。并且配合音樂,和孩子一起做動作并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看看還有哪些食物是自己認識的,并想想這些東西對自己身體會有哪些益處。
活動反思:
這節(jié)課我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課程內容,其中配有歡快的音樂和配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故事聽起來更生動豐富些,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加之配有色彩豐富亮麗的圖片,在配上相關的講解內容,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便于孩子積極主動的認知與學習,知道挑食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從而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在最后以邊表演邊唱兒歌的方式結束活動,是用“動”的方式來表達。期間不足的地方就是在介紹食材那里內容可以在豐富一些,講講不同的食材里都含有哪些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在講的細致一些。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7設計意圖
在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xiàn)出好奇、害怕等反應。然而,大多數(shù)幼兒可能并不知道毛毛蟲會變成美麗的蝴蝶。于是我們設計了主題活動“毛毛蟲”,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試圖通過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小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同時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使幼兒在一邊游戲一邊講述的過程中,理解故事,體驗參與文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游戲活動,了解《毛毛蟲的故事》的大意。
2.學說量詞:個、根、片。學說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根黃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樹葉。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蘋果一個、香蕉兩根、樹葉三片(布置成蘋果園、香蕉園、小樹林的場景),紗巾一條。
2.幼兒已看過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
3.錄音機,音樂磁帶,自制故事圖書。
活動過程
師:毛毛蟲們,跟著姐姐到草地上去玩好嗎?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跳個舞吧。師、幼隨音樂一起做“毛毛蟲熱身操”。
師:毛毛蟲的肚子餓了,讓我們一起去找吃的東西吧。
1.毛毛蟲的第一天。毛毛蟲姐姐(師):毛毛蟲和姐姐一起來到蘋果園,每條毛毛蟲吃一個蘋果。幼兒“爬”到“蘋果園”,將一個蘋果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貼一邊說:我找到了一個紅蘋果,啊嗚啊嗚吃掉了。
2.毛毛蟲的第二天。師: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香蕉園里,每條毛毛蟲吃兩根香蕉。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香蕉園”,將兩根香蕉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貼一邊說:我找到了兩根黃香蕉,啊嗚啊嗚吃掉了。
3.毛毛蟲的第三天。師:毛毛蟲們和姐姐一起來到小樹林里,每條毛毛蟲吃三片小樹葉。幼兒隨老師一起爬到“小樹林",將三片樹葉摘下貼在自己的肚子上,一邊做一邊說:我找到了三片綠樹葉,啊嗚啊嗚吃掉了。
1.自由交流。師:毛毛蟲,你們吃飽了嗎?能說說這三天吃了什么嗎?幼兒在交流中學說“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根黃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樹葉”。
2.讀大圖書。出示自制的圖書,師:姐姐編了一個故事,名字是《毛毛蟲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呀?幼兒邊看圖書畫面邊聽教師完整地講故事。
3.提問。師:毛毛蟲們你們吃飽了會怎么樣,將來會變成什么呀?
師:毛毛蟲吃飽了,也累了。讓我們休息吧!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將紗巾披在身上變成蛹,然后聽音樂慢慢變成蝴蝶飛起來。師:蝴蝶們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戲吧!師生聽音樂做蝴蝶飛的動作出活動室。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8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嘗試用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2.體驗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
難點:嘗試用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活動準備
1.籮筐、紙箱、椅子、桌子、老鼠圖片若干。
2.課件 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你們聽過黑貓警長的故事嗎?你們喜歡誰?那今天老師來當黑貓警長,小朋友們都是白貓警士。好了,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一起出去轉一轉,看看有什么新任務。
二、操作課件,感知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嘗試用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
1.游戲“捉迷藏”
(1)播放 PPT 圖片,師:這是小兔子的家,我們看看他家里有些什么呀?引導幼兒仔細看圖,自由說一說。圖片上小兔子家里的物品。
(2)出示小兔子圖片,師:白貓警士們你們好,我是小兔子,我想和你們玩一個躲貓貓的游戲,你們把眼睛閉起來,我在家里躲起來。然后你們來找找,看你們能不能找到我,我要躲起來啦。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點擊下一張 PPT 將小兔子藏起來。
(3)師:123,睜開眼睛,你找到小兔子了嗎?你在哪里找到它的?引導幼兒說出找到小兔子的地方,如“小兔子藏在桌子的下面”。
2.幼兒操作白板藏兔子。
師:這次誰愿意來把小兔藏起來。讓其他的白貓警士找一找呢。(幼兒操作)提問:你是在哪兒找到小兔子的`?(引導幼兒正確說出方位詞,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小兔子的位置。)
3.教師小結:白貓警士們找到的小兔子分別藏在了桌子下面、沙發(fā)上面、籃子里面、魚缸外面。
三、游戲:聽指令“找禮物”,進一步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
過渡語:小兔子為了感謝你們和它一起玩游戲,它為你們準備了感謝的禮物。
(一)教師示范操作,講解操作要求。
要求:只有認真聽保老師指令的小朋友,才能找到禮物。
(二)聽教師指令,個別幼兒操作課件“找禮物”。
(1)第一件禮物藏在禮物盒的里面。
提問:禮物盒里面的禮物是什么呀?(幼兒自由、集體回答)教師小結:棒棒糖藏在禮物盒里面。
(2)第二件禮物是禮物盒外面的棒棒糖。
提問:他在哪里找到棒棒糖的?(幼兒自由、集體回答)教師小結:他在禮物盒外面找到了棒棒糖。
(3)第三件禮物是紙盒里面的小熊。
提問:第三件禮物是什么?在哪里?(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小結:第三件禮物是紙盒里面的小熊
(4)第四件禮物是紙盒外面的小熊。
(5)第五件禮物是桌子上面的汽車和小熊。
提問:第五件禮物是什么和什么?在哪里?誰說的最清楚,最完整我就請他上來點禮物。
教師小結:第五件禮物是桌子上面的汽車和小熊
(6)第六件禮物是桌子下面的皇冠和棒棒糖。
提問:第五件禮物是什么和什么?在哪里?誰說的最清楚,最完整我就請他上來點禮物。
教師小結:第六件禮物是桌子下面的皇冠和棒棒糖
(7)教師小結:白貓警士們太棒了,都能認真聽指令在禮物盒里面、禮物盒外面、桌子下面、桌子上面、紙盒外面、紙盒里面找到了禮物。
四、在情境游戲中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對上、下,里、外空間方位的認識。過渡語:“接電話”進入情境,黑貓警長剛才接到兔媽媽打來的電話,說它們
家有老鼠偷吃糧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媽媽家的各個地方,我們先偵查一下敵情,記住大家輕輕地走過去仔細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來向我報告你們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了老鼠?
1.幼兒進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偵查后坐回椅子向黑貓警長報告敵情。
師: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了老鼠?(幼兒自由回答,如:椅子下面(上面)有一只老鼠,籮筐里面(外面)有一只老鼠)
過渡語:竟然有這么多老鼠在搗亂,情況十分火急,白貓警士們,我們快去抓老鼠吧。要求:每位白貓警士抓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
2.幼兒進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抓老鼠。
提問:你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引導幼兒完整表述)
4.教師小結:白貓警士們都很能干,不僅抓到了老鼠,還能清楚的說出上、下、里、外。現(xiàn)在我們把老鼠都關進這個盒子里,不要讓它們跑出來。
我們一起去找找教室外面有什么,活動結束。
活動總結
小班幼兒對方位詞的概念含混不清,對物體空間位置的指認總是用這里或那里來表達,所以我設計了小班數(shù)學活動《區(qū)分上下、里外》。小班的孩子對動畫片《黑貓警長》里的黑貓警長特別崇拜,整個活動我以黑貓警長的故事情節(jié)為主線,同時把活動和多媒體課件進行有機的整合,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達到整個活動的目標,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活動目標1.感知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嘗試用
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顒幽繕?.體驗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一開始教師以黑貓警長,幼兒以白貓警士的身份參與到整個活動中,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游戲一“捉迷藏”,幼兒點擊操作課件把小兔子藏在家里的各個地方,讓幼兒在邊找小兔子邊操作課件感知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并嘗試用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空間位置。如:小兔子躲在桌子下面,小兔子躲在籃子里面等。游戲二:聽指令“找禮物”,幼兒聽教師指令,個別幼兒點擊操作課件“找禮物”在找禮物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
“上、下、里、外”等方位。游戲三:幼兒進入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中,通過實操讓幼兒在發(fā)現(xiàn)老鼠和抓老鼠的過程中再一次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對上、下,里、外空間方位的認識。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整個活動始終貫穿在游戲捉迷藏、找禮物、情境游戲中完成,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本活動通過多媒體課件—小兔子捉迷藏形象地引導幼兒感知了“上下、里外”,又通過自己操作抓老鼠進行了鞏固練習,在游戲環(huán)節(jié)時,多數(shù)幼兒對方位有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感知。達到了活動的目標,在幼兒的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對幼兒進行有意識地加強練習,使方位感知逐漸內化為幼兒自身的東西。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9活動目標
1.樂意學習歌曲,體驗歌曲的旋律之美。
2.嘗試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在音樂與表演中感受春天的美。
3.理解歌詞內容,在教師引導下初步學會表演歌曲。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春來了》兒歌音頻;春天景色插圖;《春天》歌曲、伴奏音頻。
活動過程
一、播放兒歌音頻《春來了》導入活動。
——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哪里看起來特別有春天的感覺?
二、引導幼兒欣賞春天的景色插圖,根據(jù)插圖請幼兒說一說。
——你看到的春天有哪些景色?
三、播放歌曲,引導幼兒傾聽,了解歌曲內容并學唱。
1.播放《春天》歌曲音頻,根據(jù)歌曲音頻依次出示圖譜,熟悉歌詞內容。
——你們聽到了什么?歌里是怎么唱的?
2.播放《春天》歌曲伴奏音頻,學唱歌曲3~4遍。
四、再次播放歌曲伴奏,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
1.引導幼兒根據(jù)歌詞內容來做動作。
2.請幼兒分組進行表演。
3.引導幼兒分角色表演,帶著動作進行表演歌唱。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將音樂投放至表演區(qū),幼兒可繼續(xù)表演歌曲,可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動作。
附【兒歌】
春來了
小雨小雨唰唰,小風小風沙沙,小河小河嘩嘩,小鳥小鳥喳喳,春天春天來啦!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10活動目標
1.知道要保持生活物品的整齊,初步了解物品配對規(guī)律。
2.能將成對或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
3.養(yǎng)成將物品及時歸位的好習慣,體驗整理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了解物品配對規(guī)律,養(yǎng)成將物品及時歸位的好習慣。
活動難點:能將成對或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
活動準備
1.幼兒鞋子 8 雙,襪子 13 雙,晾衣架 13 個,夾子 26 個,鞋架 1 個,塑料盆 1 個,配對操作板 12 個 配對卡片 12 套
2.PPT 課件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幫助小兔子大掃除”的情境,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帶幼兒到小熊家里幫小兔子大掃除,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兔子家里一堆亂放的鞋子。
2.引導幼兒整理物品,能將成對或相關的物品進行對應匹配。
創(chuàng)設幫“小兔子整理鞋子”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能根據(jù)鞋子的材質、顏色等因素進行配對。
請個別幼兒操作并提問:“你是怎么整理的?這兩只鞋子為什么要放在一起?小結:圖案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的 2 只鞋子叫一雙,它們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3.創(chuàng)設“幫小兔子晾襪子”的游戲情境,嘗試將襪子配對,鞏固配對的技巧。
幼兒操作實踐,鞏固配對的技巧。
提問:都幫襪子找到好朋友了嗎?我們一起檢查一下他們是不是都和好朋友在一起。為什么說這兩只襪子是好朋友呢?
小結:顏色一樣、圖案一樣、大小一樣的 2 只襪子也叫一雙。它們是好朋友,所以要放在一起。
4.游戲“找朋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配對的物品。
引導語:咱們小朋友真能干,幫小兔子做了這么多事情,小兔子為了感謝我們要和我們一起玩“找朋友”游戲呢!我們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好朋友和我們一起玩游戲呢?
1.教師出示配對玩具,講解游戲玩法。
請小朋友去找一找誰和誰是好朋友?找到之后把他們貼在貼在綠色的板子上手拉手,我們來比一比誰先找到他們的好朋友。
2.幼兒操作實踐,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用語言表述:XX 和 XX 是好朋友可以放在一起。
3.師幼共同分享交流配對結果。
提問:為什么說他們是好朋友?
牙膏牙刷(可以幫助我們刷牙,沒有牙膏缺一不可)
碗勺子(勺子幫助我們吃飯,很重要的生活用品)
桌子和椅子(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
魚和魚缸(魚缸為小魚提供了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幫助小魚讓小魚生活得更舒服)
5.創(chuàng)設“幫小兔子卷襪子”情境,體驗幫別人做事帶來的快樂。
今天的天氣真好,小兔子襪子都晾干了,讓我們一起幫小兔子把襪
子卷起來吧。誰會卷襪子?上來給小朋友示范一下?
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首卷襪子的小兒歌,想不想聽一聽?
兒歌:兩個襪子并并攏,腳尖找腳尖,腳跟找腳跟,腳尖腳尖卷呀卷,卷的緊緊的,卷好襪子送回家?,F(xiàn)在請每個小朋友選一雙襪子邊說兒歌邊幫小兔子把襪子卷起來吧!卷完的小朋友可以放到小筐子里哦!
小不隨便亂扔亂放,物歸原處也是一種好習慣。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幫小兔子做了這么多事,小熊在院子里給我們準備了好多
好玩的玩具呢!我們一起去玩玩吧!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11教學目標 :
1.識字11個,學習常用量詞與數(shù)詞的搭配,讀熟《數(shù)字歌》。
2.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的能力,學習用指讀的方法聽讀識字。
3.使學生感受童謠的韻律美。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教學準備 :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一幅圖是:美麗的大自然中,藍天上鳥兒在飛,碧綠的草地上牛馬在吃草,小雞們在追逐,小蟲在地上爬,小魚、小蝦、小鴨子在小河中游。單幅圖6幅,上面畫有小動物)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我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認識一些“數(shù)字朋友”,我們先來學習《數(shù)字歌》。(師板書:數(shù)字歌)
2.跟老師讀課題后,指導認識“數(shù)”“字”。
師:“數(shù)”這個字你在哪里見過?(生答:在數(shù)學課本上經常見到它。)對,我們在數(shù)學課本上經常見到它??梢越M成:數(shù)字、數(shù)學、數(shù)數(shù)。
1.(聽錄音。)初步了解童謠內容。
2.師:這首童謠好聽嗎?跟老師讀一下好嗎?請邊讀邊用手指著字。
3.請同學們自己用手指著字讀一下,看看誰讀的認真,能把童謠早讀熟。提示學生讀時,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學,還可以問老師。
4.師:老師發(fā)現(xiàn)剛才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有的同學可能是已經能背了,現(xiàn)在前后桌四個人一組互相讀一下,比一比誰讀得熟。
5.誰讀得熟的同學起來讀一讀。
6.師:我們齊讀一下好嗎?
(這首童謠讀起來瑯瑯上口,如果有學前教育的學生,讀幾遍后就能背得很熟,所以在讀熟時可以接著引導學生背誦,引導的方法,可采用老師說前或后,讓學生說后或前,反復幾遍就可以。)
三、看圖加深理解,認識生字。
師:今天這些小動物都來到了我們這里,我們一起把它們找一找好嗎?看看它們都有多少。
1.請學生看課本插圖,從書上把它們都找出來,用阿拉伯數(shù)字在小動物的旁邊標出來。
2.學生自己找。找后同桌互查。
3.師:你門都找對了嗎?請看大屏幕,老師也都找出來了,你們看咱們找的一樣嗎?
下面你們再從課文中找出與阿拉伯數(shù)字對應的漢字,找出來反復讀一下。
4.(出示卡片。)認讀。(也可用多媒體,如一頭牛,“一”下面點上點,“頭”用紅字,“牛”用黑字。)
一頭牛 兩匹馬 三只小羊 四只雞 五只鴨 十個數(shù)字 小朋友
5.師:同學們認讀得太棒了,現(xiàn)在老師想考考你們,看誰能把下列的字音讀得既準確又流利。(多媒體出示或者用小黑板出示。)
一 兩 三 四 五 只 個 朋 友 數(shù)
6.在游戲中識字——“猜字游戲”
游戲玩法:每兩個同學一組到前面來,一個同學面向同學們,另一個同學指出一個字,讓同學們看清楚記住。然后讓面向同學的那個學生再找。找到一個,他問:是不是?如果不是,同學們齊聲回答:不是。再找。如果是:同學們齊聲回答:就是。同時伸出大拇指齊說:你真棒!這個游戲,有時找的同學一次找到,有時所有的字都要找一遍。這樣學生會反復讀生字,在游戲中識字記字,還可調動學生學生字的興趣。
四、布置作業(yè)。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童謠《數(shù)字歌》。同學們學的非常認真,非常好!同學們今天回家可以給爸爸媽媽當小老師,把這首童謠讀給他們聽聽。好不好?
幼兒園小班數(shù)字歌教案,數(shù)字是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每一個幼兒初學時都要學習數(shù)字,數(shù)字的學習可以用數(shù)字歌這一類輕松又好記的類型來讓幼兒加深記憶。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12說課內容
一、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xiàn)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fā)展,由于小手肌肉組織發(fā)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小班科學活動-會跳舞的罐寶寶。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xiàn)象,設計此活動,發(fā)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說教材
1.本活動的目標是啟蒙教育,主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擬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分組活動、綜合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上自信心的發(fā)展,獲得成就感。
三、說教法
1.操作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適當?shù)囊笙?,發(fā)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游戲法:“游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教師在游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活動準備:前期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會聽一些獨特的聲音。教具游戲的準備──沙子、小石子、小鐵片、黃豆、卡通空八寶粥罐若干;舞曲音樂。幼兒活動準備──按人數(shù)將幼兒分成3—4組。
四、說學法
1.通過可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會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
五、說教學程序
首先,通過認識新朋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其次,通過操作活動“喂寶寶”嘗試自己制作響罐,幼教之友《小班科學活動-會跳舞的罐寶寶》。這樣的設計,幼兒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使每位幼兒都有了動手機會和表現(xiàn),在猜想活動中,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測、去思考,激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最后,在戶外活動中,深化主題,愉快的結束活動,使幼兒意猶未盡的渴望再次的活動。
活動內容
活動目的: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興趣、發(fā)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活動重點: 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shù)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并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fā)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并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fā)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么,并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戶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制作的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qū)”,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四、活動后的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于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于幼兒的新觀點新發(fā)現(xiàn),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并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里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游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13課程目標
1.分辨物體前后位置,并使用前后方位詞描述。
2.在活動中體驗探索的快樂,激發(fā)對科學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課程準備
PPT課件、動物圖片
課程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活動
1.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出現(xiàn)森林,引出動物學堂,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森林里,開了一間動物學堂,請問小朋友“學堂”什么?
師:對,“學堂”就是學校,小朋友學本領的地方,里面有老師,有小朋友。看,這是誰?(鱷魚老師)
師:小朋友,快跟鱷魚老師打聲招呼!
2.出現(xiàn)螃蟹、小蛇、變色龍,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師:看,鱷魚的三個學生也來了,小朋友猜猜它們是誰?
(二)認一認,玩一玩
1.通過游戲找出前后位置,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1)幫老師找前后。
(2)老師隨時變換位置,三個幼兒幫老師找前后。
(3)兩人三人找前后,找好前后說前后。
2.通過講述多媒體課件,了解螃蟹、小蛇、變色龍的典型特征,分辨動物的前后位置,并說說其方法。
師:鱷魚老師有什么方法分辨前后?
師:小朋友有什么新辦法幫鱷魚老師分辨前后?
3.聽口令,找前后。
(1)請三個幼兒。朝老師排排隊,老師喊口令:“誰在前,誰在中,誰在后”,幼兒找到位置,并說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2)角色找前后:分配三個幼兒一人一個角色(螃蟹、小蛇、變色龍),老師喊口令,幼兒在相應的位置坐坐好。
課程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體驗。
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14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chuàng)編兒歌。
2、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水果掛飾(梨子、蘋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xiàn)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p>
1、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二、編兒歌《水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jù)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蘋果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么水果紅紅的?啟發(fā)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編的一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
2、給梨子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么水果黃黃的?啟發(fā)幼兒說出“梨子梨子黃黃的?!?/p>
3、給葡萄編。
“現(xiàn)在我們給葡萄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
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F(xiàn)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6、請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7、集體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游戲:水果歌。
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戴蘋果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贝髌渌鼟祜椀挠變簞t不可以站起來。
四、鼓勵幼兒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并念給爸爸媽媽聽。
區(qū)域設置和日?;顒咏M織
在語言活動區(qū)放置其它水果圖片,引導幼兒為它們編《水果歌》。
與家長溝通計劃
可請家長帶幼兒認識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顏色,并將其編進兒歌,建議家長邀請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創(chuàng)編,體驗成功的快樂,增進孩子之間的友誼。
附兒歌
水果歌
什么水果紅紅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
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綠綠的?
西瓜西瓜綠綠的。
幼兒小班教學設計 15活動領域:
語言、藝術
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讀兒歌。
2、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感謝。
活動準備:
1.名畫欣賞:《母與子》
2.“兒歌”:《小板凳》
3.VCD磁帶《小板凳》
4.蠟筆 書面紙 剪刀
活動過程:
——畫中有誰?猜猜這個阿姨是這個孩子的什么人》?為什么?
二、和幼兒一起欣賞VCD,念唱兒歌《小板凳》。
——媽媽平時很照顧我們,我們應該怎樣跟她說謝謝呢“
——兒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樣感謝媽媽的?
——與幼兒討論向媽媽表達謝意的方式,如捶背、幫忙拿東西,送卡片……
四、制作心意卡,想媽媽表達感謝。
——協(xié)助幼兒將書面紙對折。畫上心形剪下來,并畫上對媽媽的感謝;幫幼兒寫上給媽媽的甜甜話,回家時送給媽媽。
——一邊制作一邊欣賞兒歌音樂。
五、請幼兒回家除了送爸爸媽媽禮物外,也幫爸爸媽媽捶捶背或做點其他事。
區(qū)域活動:
1、美工活動區(qū)
展示名畫《母與子》,引導幼兒感受畫面?zhèn)鬟f的母子情。讓幼兒畫畫母親和自己。
2、語言活動區(qū)
將兒歌制成掛圖讓幼兒欣賞,鼓勵幼兒按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改編兒歌。例如:小沙發(fā),真舒服,我請爸爸歇一歇,我給爸爸捏捏肩,爸爸說我乖寶寶。同時,將幼兒自編的兒歌記錄下來。
活動評價:
1、會念唱兒歌
2、會至少使用兩種方式表達對媽媽
第二篇:幼兒小班認識顏色教學設計
幼兒小班《認識顏色》教學設計
教師 付紅琴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復習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感受色彩的美。
2.鞏固涂色的方法,使幼兒運用恰當?shù)念伾咳尽?/p>
3.培養(yǎng)幼兒涂色的興趣,使幼兒養(yǎng)成作業(yè)認真細致的良好習慣。4.學習對相同顏色歸類?;顒訙蕚洌?/p>
1.紅、黃、藍、綠積木若干。2.電腦圖片若干。
3.須涂色的簡筆畫圖片若干?;顒舆^程:
(一)去寶寶家
1.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們去蔬菜、水果寶寶家轉轉好嗎?大家要有禮貌,看見寶寶們要問好,給你吃的要說謝謝,走時要說再見。
2.老師從籃子里取出各類蔬菜、水果寶寶教幼兒認識并辨別顏色。
3.幼兒領到禮物時,教師提問:“你領取到的是什么寶寶?是什么顏色?”
4.出示電腦圖片,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復習。
(二)認識顏色(分發(fā)積木)
1.說說手中自己拿了什么顏色的積木?
2.聽口令舉顏色積木。教師說“紅顏色”幼兒即舉起紅色積木;“黃顏色”幼兒舉起黃色積木;“藍顏色”幼兒舉起藍色積木;“綠顏色”幼兒舉起綠色積木。
(三)送積木寶寶回家
我們把他們送回家,幼兒自主操作活動。
(四)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真能干,都把這些積木寶寶送回家了。2.分發(fā)圖片,要求在家長的陪同下共同完成。3.故事:《彩虹色的花》
第三篇:中山小學幼兒小班音樂教學設計
中山小學幼兒小班音樂教學設計
教者:
喜歡和同學在一起
(一)<教學目標> 認知:
知道和同學在一起生活十分愉快有趣。情感:
喜歡和同學在一起。
行為:
在學校里要和同學在一起。教學重點:
是使學生知道和同學在一起生活、學習十分愉快、有趣,激發(fā)他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的情感。
教學難點:
是使學生知道和同學在一起時應該怎樣做。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看一看。(使學生知道校園里同學多,大家在一起很快樂。)1.想一想:
每天清晨當你在校園里遇見自己的同學時,你什么心情?會怎樣做? 2.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圖)(1)說一說: 清晨,在校園里,同學們臉上都是什么表情?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yōu)槭裁催@么高興呢?
(2)小結:
學校里有許多同學,大家在一起可快樂了。
二、說一說。(使學生知道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游戲十分愉快有趣。)出示圖一 1.小組交流:
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有什么好處? 2.小結:
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時,當你有了不會的問題,同學會幫助你;當你忘帶學習用具時,同學會替你出主意、想辦法。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會使大家共同進步。出示圖二
1.即興表演:
幾個同學在一起做游戲時,一個同學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同學連忙上前扶起他,并安慰他。2.現(xiàn)場采訪:
當別人扶起你時,你心里怎么想? 你為什么要去扶這位同學?(給表演好的同學鼓勵)小結:
和同學在一起游戲時,不僅可以玩得高興,而且當你遇到困難時,同學還會幫助你、照顧你。看!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好相處,多快樂呀!
3.全班交流:
現(xiàn)在你們說說是一個人學習、游戲有意思呢,還是和同學在一起學習、游戲有意思呢?說說理由。
三、想一想。(使學生知道和同學在一起應該怎樣做。)
喜歡和同學在一起
(二)一、出示課件一(小動物學校的故事)1.小組討論:
小羊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你想對小兔說什么?
小兔聽了小羊的話會怎樣做呢? 2.小結:
同學見面時要主動打招呼,課上一同學習,課下一同游戲,只有和同學在一起才會快樂、有意思。
二、唱一唱。(激發(fā)喜歡和同學在一起的情感。)放音頻
1.師生同唱《找朋友》 2.表演唱《找朋友》。
三、練一練。(使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和同學交朋友。)出示課件二(“練一練”中的圖)1.小組交流:
圖中的同學是怎樣交朋友的?他們的表情告訴了我們什么? 2.即興表演。
請兩位同學到前邊來。
(1)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名字。(2)說出同學的名字。(3)互相握手說:“你是我的好朋友?!?叫多組同學到前邊表演。3.小組比賽
比比誰認識的同學多。
請認識同學的同學說說自己是怎么和同學交朋友的。(對表演好的同學進行鼓勵)4.小結:
主動地介紹自己、認識同學是和同學共同學習、共同游戲的第一步。每個同學都應該盡快地和同學認識并成為好朋友,因為同學都是好朋友。
四、讀兒歌,總結全課。1.學兒歌。《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 板書兒歌
2.學生邊拍手邊說兒歌。3.總結:
和同學在一起生活是非常快樂、有趣的。同學之間應該友好相處,互相關系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成為好朋友。
板書設計:
三、喜歡和同學在一起
同學們,在一起,同學習,同游戲。你喜歡我,我喜歡你,好朋友,多親密,在一起,多歡喜。
鴨子上橋
目的:通過游戲培養(yǎng)小朋友數(shù)序概念(1—8順數(shù),8-1倒數(shù)),有節(jié)奏地走步。準備:在地上劃一座約三十厘米寬,四米長的獨木橋。
基本動作:1.鴨走步。2.鴨游水(兩腳并攏,碎步,兩手放體側,向前后輪流快速擺動,作游水狀)。
玩法:1.前奏時八個小朋友排隊報數(shù),然后根據(jù)歌詞原地做鴨走步,等唱到某數(shù),某數(shù)的小朋友就起步上橋。八只鴨子都上橋之后,一齊左右搖擺。
2.第一段尾奏[1]—[4]小節(jié),后一個小朋友雙手拉大前一個小朋友的衣服,先右后左各四次搖擺。[5]-[8]小節(jié)做鴨走步。
3.第二段尾奏[1]—[4]小節(jié),在橋下作鴨游水狀。[5]-[8]小節(jié)做鴨走步準備上橋,游戲重新開始。
規(guī)則:小朋友只能在劃線范圍內上下橋。踩線者作掉河處理,在下回游戲中停一次。
下蛋啰
目的;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學習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準備:五只小竹籃,其中一只放有十幾個“雞蛋”(可用乒乓球或其他圓形的道具代替)。頭戴母雞頭飾的小朋友雙手背于身后,圍成一個圓圈站立,扮生蛋的母雞。請四名小朋友手挎小籃,站在圈心面對面蹲在地上,用手蒙上眼睛扮找蛋者。另請一名小朋友手挎放有蛋的小籃、站在圈外扮分蛋者(見圖)。
玩法:[1]-[12]小節(jié):母雞兩腳做“起踵”(正步站立,第一拍:踮前腳掌,第二拍:壓腳后跟),上身隨節(jié)拍向左右兩邊擺動,同時分蛋者把籃中的“雞蛋”任意分給圈上的母雞。到音樂[12]小節(jié)時,要把籃中的蛋分完。拿到“雞蛋”的和沒有拿到“雞蛋”的母雞,雙手一律在身背后相握。[13]-[14]小節(jié):找蛋者迅速站起在圈內做小跑步行進。[15]-[16]小節(jié);找蛋者隨意在某一只母雞面前找蛋一次(用手指一下某個小朋友),被找的母雞要伸出雙手,如手中有蛋就攤開雙手,如沒有蛋就向找蛋者搖搖雙手。[17]-[25]小節(jié):重復[13]-[16]小節(jié)的動作三次。音樂結束,找蛋者舉起籃子,告訴大家找到了幾個蛋,誰找得最多,其優(yōu)勝者,下次游戲就由他來扮分蛋者。
規(guī)則:1.每次游戲,重新選舉找蛋者。
2.找蛋時,一定要兩小節(jié)音樂小跑步,兩小節(jié)音樂找蛋。
公雞
玩法:由一個小朋友邊唱邊做動作,唱到最后一句時,站在邀請者面前,被邀請者站起跟在其后,兩人同時唱、做動作。
(歌詞中的數(shù)量詞應根據(jù)公雞數(shù)而變化)似開火車,一個接一個地玩下去。
猜謎語游戲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游戲,感受山歌對唱的特點,并體驗對唱山歌的樂趣。
2、探索與歌詞想匹配的圖片,理解、記憶歌詞。
3、嘗試看圖譜創(chuàng)編歌詞,能主動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成功與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圖譜兩張。
2、水果圖片:葡萄、香蕉、石榴、菠蘿。
3、動物圖片:大象、小兔、袋鼠、燕子、蝸牛。
三、活動過程:
(一)唱山歌猜水果名稱——熟悉歌曲旋律,了解問答的形式。
1、以問答的形式引入歌曲,教師唱問句,幼兒猜出謎面的四種水果。
2、教師出示圖譜,邊唱邊問。
3、教師出示四種水果圖片供幼兒選擇,匹配相應的歌詞。
4、幼兒邊看圖譜,邊嘗試演唱歌曲。
5、通過教師與幼兒對唱的形式練習演唱歌曲。
6、以對山歌比賽的游戲形式,開展男女幼兒對賽山歌活動,男女幼兒輪流問答。
(二)創(chuàng)編歌曲《什么動物你猜猜》。
1、教師出示動物圖片,森林中要開動物聯(lián)歡會,動物們想請大家把它們也編到 歌曲中去。
2、教師創(chuàng)編一個動物的謎面,請幼兒嘗試直接與教師對唱。
3、幼兒分組商量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創(chuàng)編歌詞。
4、幼兒表演自己所創(chuàng)編的歌詞,并把它們連成一首問答歌。
5、嘗試多種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導幼兒運用體態(tài)動作來表達歌詞。
(三)游戲——“拋繡球”,向主動參與對歌活動的幼兒拋發(fā)紙繡球。
《龜兔賽跑》
教學目標:
1、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知識的潛能。
2、在熟悉旋律和歌詞的基礎上,能與同伴合作創(chuàng)編歌曲。
3、學習用京劇西皮短促、拖長音、婉轉的方法演唱歌曲。
4、懂得驕傲失敗的道理。教學準備:
1、歌曲伴奏帶
2、幼兒已有故事和創(chuàng)編過兒歌的經驗。
3、對京劇的有一定的了解,熟悉音樂旋律。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聽京劇《紅娘》的片段音樂出場,自由做有趣的京劇動作
2、哼唱曲調
二、引導啟發(fā)
1、依據(jù)故事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jié)“你們知道兔子和烏龜?shù)墓适聠??除了會講故事,還會干什么?
2、幼兒根據(jù)自己創(chuàng)編的內容有節(jié)奏的念兒歌。(同時出示圖片)
三、創(chuàng)編歌曲 集體創(chuàng)編
1、每一副圖片都代表了兒歌的每一句話,誰能用《紅娘》的曲調把這句歌詞表現(xiàn)出來?(幼兒自由討論、嘗試)
2、請幼兒進行表演 結伴創(chuàng)編
1、老師這兒還有六幅畫,請你們自由結伴,選擇一張圖片,編出圖片所表達的 6 歌曲
2、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幼兒的游戲,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創(chuàng)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鼓勵幼兒盡量自己解決
3、加強對特殊幼兒的照顧,鼓勵孩子大膽加入。
四、游戲深化
1、請幼兒一一分組進行表現(xiàn),鼓勵幼兒大膽評價同伴的創(chuàng)編情況。
2、分角色進行表演。
五、總結評價
十二生肖歌
活動目標: 在熟悉旋律的基礎創(chuàng)編十二生肖歌的歌詞。2 探索兒歌和歌曲的旋律進行匹配的學習方法。
能積極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活動準備:
節(jié)奏圖譜、十二生肖圖、旋律的錄音 活動過程:
1、小朋友,你今年幾歲了?屬什么?
2、你的爸爸、媽媽屬什么?
3、屬相也叫生肖,除了這些生肖,你還知道哪些? 幼兒說出來后,教師一一出示
生肖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生肖。4今年是什么年?(馬年)
今年出生的孩子都屬馬,小朋友是五年前出生的,那就屬牛,六年前出生的孩子就屬鼠。
5、這些小動物被選上當十二生肖,真高興,我們一起為它編首歌吧。(1)出示節(jié)奏圖,幼兒一起打節(jié)奏。
(2)編歌詞。教師將幼兒編的歌詞寫在節(jié)奏圖下。(3)編好后,幼兒一起朗誦歌詞。
(4)跟隨音樂朗誦歌詞。(啟發(fā)幼兒有節(jié)奏地朗誦,自然而然地將兒歌和旋律 7 匹配。)
6、激發(fā)幼兒積極跟隨音樂旋律,輕學唱歌曲,初步唱準旋律。(兩遍)
7、這首歌真好聽,我們來起個名字吧。
8、小動物聽了小朋友的歌高興得表演起來了,我們也來學學它們吧。(教師與幼兒一起邊唱邊表演相應的動作)
小燕子拿剪刀
設計思路:
春天來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小草偷偷地從地底下鉆出來了??孩子們關注著周圍的變化,享受著春天的美好!在我們的“春天有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感受了春天的美麗景象,更體驗了春天帶來的歡樂。
小燕子,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熟悉的小動物。它也是春天來臨的一個象征?!缎⊙嘧幽眉舻丁愤@首歌曲,把春天的畫面描述得如此美麗,孩子們在歌唱時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詩意與韻律美。這樣好聽的歌,我想孩子們是非常喜歡的。同時,這個音樂活動也是作為我下一個活動《春天的禮物》的一個鋪墊,從小燕子帶來的禮物自然地引向孩子們也動手制作春的禮物,進一步體驗春天的美好!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樂意表達、表現(xiàn)。
2、感受歌曲中春天的詩意與韻律美,體驗春天的美好?;顒訙蕚洌?/p>
柳條、浪花、桃花、雨絲、音樂、錄音機、禮物、小燕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 春天悄悄地來了,有個朋友唱著歌兒,也飛回來了,你們聽!
二、欣賞活動
第一遍欣賞,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 呀!誰來了???(小燕子)
◇ 原來是小燕子飛來了???小燕子從哪來的? ◇ 小燕子為什么從南方飛回來了???
第二遍欣賞,感受歌曲輕快的節(jié)奏,體會小燕子愉悅的心情。
(邊欣賞,教師邊用手演示:小燕子唱著輕快的歌曲,在天空中飛舞??)◇ 小燕子的心情到底怎么樣?
◇ 你是怎么知道的?
◇ 小燕子多高興啊,它從南方飛回來,發(fā)現(xiàn)我們這里有很多變化,小燕子看到了什么?(引導幼兒回憶有關春天的經驗。)第三遍欣賞:和小燕子一起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象。
◇ 你們瞧,小燕子在天空中多快樂啊,讓我們也用自己的小手當成翅膀,和小燕子一起看看春天的美景。
◇ 教師一遍做手勢,一遍用語言引導: 小燕子快樂地從南方飛回來啦。它一會飛向高處
老鼠畫貓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聽,看看,畫畫,唱唱等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歌曲的愿望,初步學會歌曲《老鼠畫貓》``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合作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
活動準備: 1.畫有貓輪廓的紙若干張,黑筆人手一支;2.貓頭飾,大老鼠頭飾各一個,小老鼠頭飾與幼兒相等`;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創(chuàng)設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燈臺》,引出新歌曲。
1、老師扮演老鼠媽媽帶領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隊前進!播放音樂《小老鼠上燈臺》。
歌唱活動《頑皮的杜鵑》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了解歌詞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躍的聲音模仿杜鵑的叫聲。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布谷鳥)的美好情感?;顒訙蕚洌?/p>
1、繪有簡單風景的圖片一幅。
2、可活動的小朋友、杜鵑鳥圖片。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春天來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聽到了‘咕咕’的叫聲,這是誰在叫呢?”
2、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1)教師繼續(xù)操作教具并講述歌詞內容,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聽見杜鵑在唱歌?最后杜鵑怎么了?
(2)教師:“你們也跟我來找找小杜鵑吧?!庇變弘S音樂學念第一段歌詞。(3)幼兒輕輕地學唱第一段歌曲。
(4)在動作暗示下,教師提醒幼兒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節(jié)奏(雙手放在胸前)。(5)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第二段歌詞內容。(6)幼兒輕輕學唱第二段歌詞。(7)教師提醒幼兒唱準跳音“咕咕”。
3、幼兒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1)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兒根據(jù)歌詞進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洞中牡男‘嫾摇?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園用自然聲音唱歌,吐字清楚,唱好附點。
2.通過學習歌曲,教育幼兒要認真學習,不驕傲。
活動準備:螃蟹、小鴨、小兔、大馬貼絨教具;錄音磁帶;準備每人一份需改正的畫;請一名幼兒扮演丁丁?;顒舆^程:
(一)教師講丁丁的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知道丁丁嗎?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講丁丁的故事?!苯處煾鶕?jù)歌曲內容編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直觀學習歌詞。
1.教師出示四條腿的螃蟹問:“這是什么?這只螃蟹畫的對么?錯在那里?
2.依次出示小尖嘴的鴨子、圓耳朵的小兔子和沒尾巴的大馬,進行逐個提問。
幼兒回答后,教師說:“我們把丁丁的故事編成幾句話來說一說吧!引導幼兒按歌曲節(jié)奏來學說歌詞。
(三)啟發(fā)幼兒為歌曲起名字,并學唱歌曲。
1、教師啟發(fā)引導幼兒說,丁丁這個小畫家畫畫太粗心,一點都不認真,我們應該叫他什么樣的小畫家呢?引出《粗心的小畫家》。
2、教師范唱一遍歌曲。
3、進行發(fā)聲練習,復習歌曲《畫媽媽》
4、在教唱過程中,重點學習附點音符的正確唱法,學習節(jié)奏型:×× ××|×× ×|
5、欣賞錄音機里的歌曲。
6、變換多種形式教幼兒演唱(如:拍手、拍腿、分大、小聲、集體演唱等)。
(四)現(xiàn)場操作,請幼兒改畫。
1、丁丁這么粗心,又不愛動腦筋,把畫畫錯了,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丁丁把畫改正過來好嗎?請個別幼兒上前進行改畫。
2、為了使每個小朋友都有改
舞蹈——炒米粉
活動目的:
1、觀察炒米粉過程的基礎上,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模仿和表現(xiàn)。
2、發(fā)揮想象,體驗用動作表現(xiàn)內心感受的樂趣。
3、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觀察過炒米粉的過程。
2、炒米粉錄像帶。
3、音樂磁帶及錄音機。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你們都看過媽媽炒米粉了,現(xiàn)在請你們說說媽媽是怎么炒米粉的? 教學設想:讓孩子回憶媽媽炒米粉的情景,孩子感到開心、有趣、十分活躍,他們指手劃腳地用語言和動作把媽媽炒米粉的情景再現(xiàn)出來,這樣激發(fā)了幼兒對舞蹈創(chuàng)編活動的興趣,為舞蹈創(chuàng)編活動做充分的準備和鋪墊。
2、觀看炒米粉錄象。
師:(出示一塊米粉)多奇怪呀,原來硬硬的、四四方方的一塊米粉,是怎么在鍋里變的軟軟的、細細的,象一條條白線一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
教學設想:此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幼兒觀察鍋里水面沸騰翻滾及米粉下鍋后在水里由硬變軟的過程。由于錄象配有音樂,所以在引導幼兒觀賞錄象時,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初步實現(xiàn)舞蹈與音樂相結合。
3、引導幼兒傾聽音樂,能說出音樂的變化過程。(1)水還沒開時,音樂安靜。
(2)水面沸騰翻滾時,音樂歡快、激烈。
《花兒朵朵》
活動目標:
1、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旋律。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創(chuàng)編各種花兒開放的動作。
3、從小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對藝術、對生活的熱愛。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花園。
2、錄音機,音樂磁帶。
3、幻燈片,《花朵開放》課件?;顒舆^程:
一、引題:
小朋友們,今天何老師帶你們到花園里玩,你們排好隊,咱們出發(fā)啦?。ɡ@場兩圈:音樂1)到我身邊來,隨便找個空位子坐好?。ㄌ崾荆悍珠_點)
二、引導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各種表現(xiàn)花朵的動作
1、在花園里,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小結: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鮮花。
2、咦!花朵是怎么開放的?誰知道?(1-6名幼兒)
3、何老師要請小朋友們用動作表現(xiàn)花朵開放的樣子?哪個小朋友愿意來? ①(音樂1)②(音樂1)③(音樂1)④(音樂1)⑤(音樂1)
4、哇!好美呀!我們都來學學花朵開放的樣子,美一美!集體表演(音樂1),教師巡回指導?。ㄟm當表揚有創(chuàng)新的幼兒)
5、好漂亮,好漂亮,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我來當園丁,你們來學當花骨朵,我給你們澆水,你們就開放,看哪朵“花”開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樣。開放后保持不動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幾朵花畫下來的。
6、定型表演(第1個、第2個、第3個開始合音樂2前面部分,一直到澆完水。)
7、教師畫完后,小結:你看你們多棒,編了這么多花朵開放的動作。
8、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互相學習一下吧!先來開這朵花,喝水會怎樣?(音樂2中間部分)風吹來會怎樣?(音樂2最后部分)
9、先“開”第一種(音樂2)。
10、開第三種(音樂2)。
三、進一步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集體合作的動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幾層花瓣的,那又是怎樣開的呢?先開哪一層?(3名幼兒)
2、到底怎樣開的呢?(放課件)
《下雨了游戲》
目的:訓練小朋友的反應能力。
準備:一頂雷公公的頭飾。請一名小朋友頭戴雷公公的頭飾站在場地中心,參加游戲的小朋友散在場地四周。
要下雨了
玩法:
雷公公原地站立,右手伸至身前上方,掌心向著地面。全體小朋友邊唱歌邊向雷公公走去。當走到雷公公身邊時,伸出一個食指,點在雷公公的掌心下。當唱到歌曲最后一小節(jié)“啦”字時,雷公公的右手掌馬上抓點在他掌心下的食指;而點手指的小朋友要迅速收回食指并逃離雷公公。如果雷公公一只手指頭也沒抓住,那么就馬上去抓逃離的小朋友。如果雷公公抓住了某小朋友的食指,就不必再去追其他小朋友,下次游戲就由被抓的小朋友扮雷公公。規(guī)則:1.雷公公一定要在音樂最后一小節(jié)的第一拍時,才能握起手掌。
2.如果雷公公一下抓住了兩個小朋友的食指,那就由他倆來猜拳,輸者在下次游戲中扮雷公公。
大貓小貓
玩法:由兩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大貓、小貓。再準備兩個球,一大一小。唱到“大貓玩大球”時,扮演大貓的小朋友即去拿大球拍。唱到“小貓玩小球”時,扮演小貓的小朋友即去拿小球,團團轉著玩。第三段由兩個高個子小朋友手搭手組成“大房子”,再由兩個矮個子小朋友搭成“小房子”。唱到“小貓進大房”時,小貓即鉆到高個小朋友搭的大房子里去。唱到“大貓進小房”時,大貓即走到矮個小朋友搭的房前,這時兩個矮個小朋友把手壓得低低的,大貓把頭伸過去,身子鉆不過去,做急得尾巴搖的樣子。參加游戲的全體小朋友會高興得笑起來。游戲反復進行時,可以把小朋友分成若干組,讓大多數(shù)小朋友都參加游戲。
小動物搬家
玩法: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面對面站成三個動物的家。(見圖)
[1]—[5]小節(jié):1號小朋友扮鳥飛,飛到4號位置。鳥飛用碎步,兩拍飛一下,兩臂上下有節(jié)奏地擺動。其他小朋友拍手。
[6]—[10]小節(jié):2號小朋友扮鴨走,一步一拍,走到1號位置。鴨走預備時,兩腳稍分開、屈膝稍成外八字形,挺胸,兩臂在體側稍近身體,手心向下,手指翹起,模仿鴨子形象。左腳開始兩腳輪流向前邁步,同時身體向左、右搖擺,裝出笨拙的樣子。其他小朋友拍手。
[11]—[15]小節(jié):3號小朋友扮兔跳,兩拍一跳,到2號位置。兔跳時,兩腳自然開立,屈膝微蹲,同時兩臂屈肘舉在胸前,手心向前,模仿兔子耳朵,其他小朋友拍手。
[16]—[19]小節(jié):原地站立,用右手食指點數(shù)小動物。
[20]—[21]小節(jié):兩手手心向前舉過頭,做招手動作,原地碎步。間奏:每一家動物可互相小聲商量,自己下一次所扮演的角色。老師問:“1號?”小朋友答:“小熊?!薄?號?”“青蛙?!薄?號?”“大象。”??這樣游戲重新開始時,可以讓唱的小朋友心中有底。
提示:1.教師可以逐步增加每組人數(shù),也可以輪換小朋友進行游戲。
2.培養(yǎng)小朋友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填詞的能力,以及動作的想象能力。
小動物回家
目的;培養(yǎng)幼兒按音樂節(jié)奏跳的能力。
玩法:把小兔、小青蛙和小鳥的畫像或畫片作為標記,分別貼掛在椅子上,分放在三個角,作為三個小動物的“家”。請若干個小朋友分別戴上這三種動物的頭飾,各自蹲在自己的“家”里,老師彈奏音樂,小兔、小青蛙和小鳥,同時從自己的家中隨著琴聲出來玩耍。當音樂停止了,小動物應該各自跳回到自己的“家”里。對跳錯了“家”的小朋友,老師要輕輕地告訴他“家”的正確位置。其余小朋友在座位上拍手,游戲可連續(xù)做幾次,使全班小朋友都能參加游戲。
小貓敲門
目的:通過貓和老鼠的追捉過程,讓小朋友在音樂的伴奏下充分表現(xiàn)威武勇敢的貓和機靈的老鼠的不同形象。
玩法:前奏,小老鼠到處竄來竄去偷東西吃。
[1]—[2]小節(jié):貓作敲門狀。
[3]—[4]小節(jié):小老鼠右手放在耳邊傾聽敲門聲。
[5]—[6]小節(jié):貓用力敲門。
[7]—[8]小節(jié):貓很神氣地用手拍胸脯。
[9]—[12]小節(jié):老鼠輕聲地問,貓司令很神氣地回答。
[13]—[20]小節(jié):小老鼠東竄西竄,邊跑邊喊“救命”,貓司令大叫一聲“喵嗚”,向老鼠猛撲過去。
第二遍音樂:貓追捉老鼠,老鼠可蹲下躲避。
小老鼠吃米
玩法:全班小朋友坐成半圓形,扮小老鼠。離全班小朋友三、四尺的地方,坐一個小朋友扮小花貓,兩手合掌放在臉側作睡覺狀。中間放著兩口米缸(見圖)。
第一段歌曲開始時,小老鼠輕輕地離開座位,兩手握空拳,伸出食、中兩指放嘴邊(指尖相觸向前),上體前傾,一面唱歌,一面輕輕地用碎步走向米缸。唱第二段歌曲時,小老鼠作吃米狀,唱到最后一句,“醒了,捉住你”時,小花貓伸腰(兩臂向上弧形打開)后,兩手前伸作抓小老鼠狀。唱完歌曲,小花貓要“喵嗚”叫一聲,才能跑過去捉小老鼠,老鼠要聽到貓叫后才能逃回自己座位。小老鼠回到座位后,小貓就不能再捉。不管“貓”是否捉到“老鼠”,都要調換角色,重新開始游戲。提示:“小老鼠”走路時要輕,不能大聲喧嘩,表現(xiàn)出黑夜里“小老鼠”偷米吃的形象。開始教時,教師可扮演鼠媽媽,帶領“小老鼠”做動作。
小花狗
玩法;全班小朋友站成圓圈,請一個小朋友站在圈內。游戲開始時,全體小朋友邊唱邊按歌詞做動作。唱“一只小花狗”時,兩手五指并攏放在頭上當作耳朵。唱“蹲在大門口”時,17 兩臂胸前屈肘,兩手交叉搭臂,兩腿半蹲。唱“兩眼黑黝黝”時,直立,兩手大拇指與食指搭成圓圈放在眼前。唱“想吃肉骨頭”時,兩手握拳放嘴邊作吃骨頭狀,身體稍向左右轉動。
唱完以后,圈內小朋友叫“汪!汪!”兩聲。圈上的小朋友聽到叫聲立即蹲下。此時圈內小朋友就用手去抓沒有蹲下的小朋友。如抓不到,可重復進行游戲一次。如抓到了,兩人互換位置,游戲重新開始。
小蟈蟈
玩法:全體小朋友圍成一個大圓圈,再在圈內畫一個稍小的圓圈,選三名小朋友站在小圓圈中蒙住眼睛扮“小蟈蟈”。
[1]一[4]小節(jié):扮“小蟈蟈”的小朋友原地轉一圈。
[5]一[10」小節(jié):扮“小蟈蟈”的小朋友模仿蟈蟈的動作,在“蹦”和“跳”處按音樂節(jié)奏。用雙腳向外蹦跳出小圈。第一個跳出小圓圈的為優(yōu)勝者,他可指定另外三名小朋友扮“小蟈蟈”。并做好繼續(xù)游戲的準備。
小花貓和灰老鼠
玩法:全班小朋友先拉成大圓圈,然后每三個小朋友圍成一個小圓圈,兩手相互搭肩作米缸。請一個小朋友作小花貓站在圈外。
四、五個小朋友作老鼠站在圈內(見圖一)。
第一遍音樂:
作米缸的小朋友站著(或蹲下)唱歌,當唱到“嗨”時,手放下拉成大圓圈。
作老鼠的小朋友做下面動作:
[1]小節(jié):兩手握空拳,伸出食、中兩指放嘴前(指尖并攏向前),上體稍前傾,用碎步向前跑,模仿老鼠的形象(見圖二)。[2]小節(jié):在原位一拍向左轉,一拍向右轉。
[3]-[4]小節(jié):動作同[1]-[2]小節(jié)。[5]-[6]小節(jié):碎步左右轉一圈。[8]-[9]小節(jié):碎步向前跑。動作同[1]小節(jié),跑近米缸,兩手輪流向前作抓糧食狀。彈前奏時,一跳,兩手搭在米缸上,或者進入米缸站在中間。
第二遍音樂:
作米缸的小朋友唱歌,作老鼠的小朋友作偷吃糧食狀,作小花貓的小朋友做下面動作:
[1]-[2]小節(jié):小花貓按節(jié)拍走進圓圈,同時兩臂屈舉胸前(手心向前、手指微屈),兩手輪流向前屈伸,模仿小花貓走路。[3]小節(jié):站著不動,瞪著眼睛看老鼠。[4]小節(jié):上體稍前傾,兩手放嘴邊(手心向里),向兩側拉開,作摸胡子狀兩次。[5]-[6]小節(jié):兩手用虎口叉腰,同時挺胸,瞪眼睛。
[7]小節(jié):兩手大拇指放在嘴角上(見圖三),手指由下向上翹起手心向前(見圖四)。[8]-[9]小節(jié):模仿小花貓走路。[10]-[11]小節(jié):右腳向右前方做弓箭步,同時兩手輪流前伸四次,作抓老鼠狀。[12]小節(jié):腳不動,兩手用力握緊,作抓住狀。[13]小節(jié):右腳收回退在左腳后,同時兩手放嘴邊作咬狀。[15]小節(jié):作米缸的小朋友放手拉成大圓圈。作灰老鼠的小朋友立即逃跑,小花貓就去抓灰老鼠。追逃時,不能跑出圈外,當抓到一只或兩只灰老鼠時,停止游戲,另行分配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小青蛙打呼嚕
目的:培養(yǎng)小朋友的聽覺能力。
準備:參加游戲的小朋友站成一個圓圈。請一個小朋友到圈心扮小青蛙。另外,教師準備一個會發(fā)出類似青蛙叫的小玩具。
玩法:全體齊唱歌曲,同時,扮小青蛙的小朋友邊喝邊做各種青蛙的動作,圈上的小朋友模仿他的動作。到歌曲最后兩小節(jié),全體小朋友大八字步蹲下,頭低垂,眼閉上似睡著了,同時雙手背于身后相搭。此時,教師(也可以請一個小朋友)把玩具交給圈上某一個小朋友,等教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時,拿玩具的小朋友就發(fā)一下響聲,這時,全體小朋友要馬上醒來,由圈心的小青蛙來辨別響聲是圈上哪一個小朋友發(fā)出的。如猜中了,下次游戲可以繼續(xù)扮小青蛙;如猜錯了,允許他再猜一次(全體重新閉上眼睛,拿玩具的小朋友再發(fā)一下響聲),如還是猜錯了,由拿玩具的小朋友到圈心扮新的小青蛙,游戲重新開始?,F(xiàn)則:1.圈心的小青蛙做動作時,可以任意發(fā)揮。
2.拿玩具的小朋友每次只能發(fā)出一次響聲。
3.沒有聽到響聲時,不許抬頭張望。
小鳥學飛
準備:按小朋友人數(shù)準備小鳥頭飾若干只。
玩法:全班小朋友坐成圓圈,帶小鳥頭飾扮演小鳥。
前奏:請三個小朋友蹲在圓圈中間,兩臂屈肘,兩手在胸前交叉抱臂,隨音樂慢慢起立,最后一小節(jié)兩臂經頭上向兩側打開作翅膀(手心向下)。
[1]—[8]小節(jié):小鳥在圓圈中隨音樂自由飛翔。
[9]—[12]小節(jié):飛到某只小鳥面前,原地繼續(xù)飛四小節(jié),表示教它飛。該小鳥兩手叉腰看著它飛,并點頭表示已學會飛了。
[13]—[14]小節(jié):兩只小鳥面對面飛。
[15]小節(jié):自轉飛一圈。
音樂重新開始,六只小鳥同時在圓圈中間飛。游戲繼續(xù)進行時,將有十二只小鳥同時在圓圈內飛翔。
小鳥找窩
目的:練習鳥飛的動作,培養(yǎng)小朋友的反應能力。
準備:地上畫些小圓圈作鳥窩。扮小鳥的小朋友分別蹲在小圓圈里,中間站著一只沒有窩的小鳥。玩法:[1]一[8]小節(jié):蹲著和站著的小鳥隨音樂節(jié)奏向四處自由地做鳥飛動作。
[9]-[12]小節(jié):小鳥們蹲在地上,做吃蟲動作,同時嘴里發(fā)出“篤篤篤”的聲音。
[14]-[21]小節(jié):動作同[1]一[8]小節(jié):最后,當音樂奏到
時,小鳥們(包括那只沒有窩的小鳥)要立即飛去找窩。找不到窩的小鳥,站在中間,游戲重新開始。
規(guī)則:1.向四處自由飛動時,不能相互碰撞。
2.當音樂奏到
時,小鳥才能飛去找窩。找小貓 曲一
貓走路
曲二
小貓歌
玩法:老師做貓媽媽,全體小朋友做小貓。小貓隨曲一做貓走路動作(兩臂屈肘在胸前,掌心向前)走成圓圈,每走四小節(jié)停下,喵嗚喵嗚叫兩聲,同時兩手放嘴邊(手心向里)向兩側拉開,做摸胡子動作兩下。接著隨曲二邊唱歌詞邊做下面動作:
[1]—[2]節(jié):做貓走路動作四步。
[3]—[4]小節(jié):做摸胡子動作三次。
[5]—[6]小節(jié):原地做拍手小跑步。
[7]—[8]小節(jié):右手指貓媽媽。
[9]—[10]小節(jié):小朋友邊唱邊原地蹲下或四散跑開,找個地方躲藏。
[11]—[12]小節(jié):向媽媽招招手。
小貓躲好后,教師(貓媽媽)邊唱第二段歌詞邊做以下動作:
[13]—[14]小節(jié):做貓走路動作到小貓附近。
[15]—[16]小節(jié):右手食指指小貓。
[17]—[18]小節(jié):兩手撫胸后向前攤開。
[19]—[20]小節(jié);邊走邊用手點小貓的頭。被點到頭的小貓就站起來,一邊喵嗚喵嗚叫,一邊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再參加游戲。未點到頭的小貓不動。等老貓唱完第二段歌詞后問:“沒找到的小貓在哪里”時,小貓站起來一邊喵嗚喵嗚叫,一邊跑到貓媽媽身邊。
母雞和小雞
玩法:此形式適合于剛入園的小班小朋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反復學習雞走、雞叫、雞拍翅膀等動作。老師在中間做母雞,小朋友在母雞周圍做小雞,圍成一圈。大家邊唱邊做動作。
前奏:母雞孵小雞,小朋友由雞蛋變成一只只小雞。
第1、2段,作雞嘴狀(伸兩食指。指尖相碰,放在嘴前方)。第3、4段:作雞走狀(雙手往后側伸)。
第5、6段:作拍翅膀狀(雙手拉住胸前衣服,雙肘上下起伏)。
螞蟻
目的:訓練小朋友動作的協(xié)調性。
玩法:游戲前,兩名小朋友雙手相搭做山洞,一小朋友做螞蟻,一小朋友做豆,其余都做小螞蟻。音樂開始,一螞蟻在洞口前,邊唱邊根據(jù)歌詞做相應的動作。唱到“回洞請來好朋友”時,這個螞蟻向洞方向招手,螞蟻們從洞里鉆出一起做碎步將豆抬走。規(guī)則:螞蟻們必須聽到“回洞請來好朋友”才從洞里鉆出。
誰餓了
目的:根據(jù)不同動物的習性,改變演唱的音色、力度、速度。
玩法:少數(shù)孩子唱歌,逐個編配自己喜歡的動物歌詞。大部份孩子在場地另一端,聽到演唱自己喜愛的動物時,自由表演相應的模仿動作,人數(shù)不限。
誰餓了
目的:根據(jù)不同動物的習性,改變演唱的音色、力度、速度。
玩法:少數(shù)孩子唱歌,逐個編配自己喜歡的動物歌詞。大部份孩子在場地另一端,聽到演唱自己喜愛的動物時,自由表演相應的模仿動作,人數(shù)不限。
頑皮的小動物
目的:學會聽樂句。
玩法:孩子們扮演各種小動物,兩手放在耳朵旁聽完一個樂句后就站起來學各種小動物叫。規(guī)則:在聽完一個樂句后才能學動物叫。
動物園
玩法:將小朋友分成四組,每組扮演一種動物,唱到某種動物時,便由扮演該動物的小朋友出來走(或跳或飛)一圈。
聰明的一休
主演:一休、新佑為門 口頭語:休息,休息一會兒
從前,日本安國寺里有個叫一休的小和尚,他機智過人,常常幫人排疑解難。人們都在傳頌他斗智斗勇的動人故事。
大家都知道他不光聰明,一休還很有正義感,他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氣幫助那些貧困的人、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是那種既聰明又善良的人。主題歌極其經典:“格地格地格地??”
第四篇:幼兒小班教學設計美麗的國旗
篇一:幼兒園小班教案 美麗的紅色
小班綜合活動
美麗的紅色
美麗的紅色
設計意圖:
顏色使世界美麗,也能美麗幼兒的心靈。特別是小班的幼兒,他們對五彩繽紛的顏色十分喜愛。為了滿足幼兒探究色彩秘密的好奇心,也為了熏陶幼兒的美感,我們預設了“彩色世界”的單元綜合課程。
活動目標:
1、通過視覺、嗅覺、觸覺、味覺感受我們周圍的紅
活動準備:各種顏色的鮮花、花瓶;
魔箱(蘋果、櫻桃、西紅柿、紅色的糖果等); 幼兒用書及課件《紅色在說話》
紅色氣球若干及紅色的眼鏡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漂亮的禮物,看看是
什么呢?(出示鮮花)小朋友們來找找有沒有紅色的花呢?(送給每個小朋友一支紅色的花),小結:紅色多可愛呀,它不但是香香的,還把花瓶變得更漂
亮了。
二、出示魔箱
四、游戲:好玩的氣球
活動延伸:
1、為幼兒準備紅色的眼鏡,讓幼兒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篇二:大班語言教案美麗的國旗
美麗的國旗(語言)
目標
準備
1.找國旗。
過程 1.談話
(1)教師與幼兒談話:散步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了什么?
2.學兒歌(2)幼兒學說兒歌。
附作品美麗的國旗
國旗國旗真美麗,我愿變只小小鳥,篇三:活動設計:美麗的國旗
活動設計:美麗的國旗
活動設計:美麗的國旗
活動目標:讓孩子們認識自己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國旗,了解這些國旗的顏色還有組成圖形
白色長方形
活動進程 一.引入國旗的話題
1.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們星期一升的國旗是長什么樣的呢?
3.小朋友們,我們國家有屬于自己的國旗,其他國家也有屬于它們自己的國旗哦(展示圖片)
二.觀察國旗,突出國旗中的圖形
1.這些國旗分別有什么顏色,是什么形狀的?請用完整的句子回答(例如:第x幅國旗是x國家的國旗,它是x顏色的,x形狀的)
2.有誰能說說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長方形,都有紅色)
3.這些國旗包括我們的國旗都有什么圖形在上邊(中國:五角星,日本:圓,美國:長方形、五角星,法國:長方形,英國:長方形,叉叉?)
三.為自己所在的班設計一面旗子
第五篇:中山小學幼兒小班常識教學設計
中山小學幼兒小班常識教學設計
教者:
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節(jié)約用水的原因,共同探討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2、引導幼兒懂得愛護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節(jié)約用紙,購買環(huán)保物品,少用一次性東西等,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活動準備]
一次性筷子、牙刷、塑料袋、快餐盒等;煙塵污染的圖片4張;判斷對錯圖片5張;酸奶瓶、廢舊小畫書、紙杯、小蛋糕盤若干;即時貼;各色油光紙;剪刀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1、(看課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引導幼兒了解水的用處。
引導討論:水都有什么用處?我們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水?
小結:水的用處很大,人和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如果不喝水就會渴死。水可以用來洗衣做飯、洗臉等,我們的生活還有許多工廠的生產都離不開水??墒俏覈菄乐厝彼膰?,有的地方都連喝的水都不夠了,如果我們不注意節(jié)約用水,我們也會出現(xiàn)水不夠用的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節(jié)約用水。
2、討論節(jié)約用水的辦法
師小結:節(jié)約用水的辦法很多,如隨手關好水龍頭,水龍頭壞了要趕快修好。一水多用我們洗手、洗衣服的水還可以用來沖廁所、擦地。洗菜洗米的水可以用來澆花等。在家里洗澡時,告訴媽媽要用噴頭下的水洗,不用大盆里水,因為這樣既節(jié)水又衛(wèi)生。使用坐便器,可以用一個裝滿水的可樂瓶放在蓄水池中,減少沖水使用的這樣也可以節(jié)約很多水。
第二課時
1、引導幼兒了解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
1)了解污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
看課件:正在醫(yī)院咳嗽的病人
討論:小朋友看這個叔叔怎么了?他為什么生病了?
小結:原來這位叔叔吸入了污染的空氣而生病的,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有很多污染。
(2)引導幼兒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
展示課件:叔叔吸煙、汽車排出的煙、工廠排出的煙的圖片讓幼兒觀察討論,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保護環(huán)境。
討論: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如果看到別人不愛護環(huán)境我們應該怎樣做?
第三課時
(1)選購環(huán)保的物品,如選購不施農藥、沒用化肥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少買含防腐劑的方便快餐食品、有色素的飲料和添加劑的香脆零食。選購食品一定要認準“中國環(huán)境標志”“綠色食品”標志。哪種東西符合環(huán)保要求,我們就選購他,哪種東西不符合環(huán)保要求我們就不買它,同時告訴別人不買它,這樣它就會逐漸被淘汰,或被迫轉產為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綠色食品。
(2)珍惜紙張,變廢為寶。我們平常所用的紙是木材制造出來的,所以珍惜紙張就是珍惜我們的大森林。我們小朋友不要隨便扔掉白紙,充分利用紙的空白地方。用過一面的紙可以翻過來做草稿紙,過期的掛歷紙可以用來包書皮,干凈面可以用來畫圖片(看老師這些圖片就是用掛歷紙畫的)。
(3)少用一次性的東西,像一次性筷子、因為制造筷子用很多的木頭浪費很多資源。少用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筆等。自備餐盒,減少白色污染,特別是一次性的白色快餐盒,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自備購物袋去買東西,少用或不用商店給的塑料袋;重復使用已有的塑料袋等。
(4)盡量坐公交車或自行車,這樣就可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
(5)如果看到別人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應該及時制止并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第四課時、游戲〈判斷對錯〉
展示課件1:請幼兒觀察圖中小朋友洗完手后是怎么做的?
(沒有關好水籠頭,一甩手走了)
展示課件2:一個小朋友在撈小河的垃圾,而另一個正把吃完的雪糕紙扔到河里。
展示課件3:一小朋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里。
展示課件4:兩個小朋友正在植樹。
展示課件5:一小朋友正在隨地吐痰。
第五課時、變廢為寶
一、引導幼兒根據(jù)興趣選擇材料用喝完的酸奶瓶做成漂亮的小娃娃;用一些廢舊小畫書剪貼成一幅畫;用小蛋糕盤做成七星瓢蟲、小烏龜?shù)龋挥眉埍舫善恋拿弊拥取?/p>
二、倡議: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小朋友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節(jié)約用水,愛護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都來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吧!
第六課時
1、做《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海報,與家長配合一起來評選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做分類垃圾箱:分可回收物(紙、塑料等分類放置)、不可回收物(放在班級垃圾桶里)。
3、在生活中結合實踐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有益學習經驗:
1、了解殘留農藥的危害,知道幾種祛除農藥的方法,懂得保護自己的健康。
2、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想辦法獲取知識。
3、喜歡與同伴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分享。資源準備:
1、背景知識:了解有關殘留農藥的危害,并掌握幾種祛除方法。
2、物質材料:各種水果蔬菜、兩塊展板、幼兒手頭資料。
蔬菜水果變干凈
3、活動鋪墊:本活動重點讓幼兒知道幾種祛除農藥的方法,所以把了解農藥危害放在活動前的鋪墊部分,請幼兒收集了農藥危害的資料,大家一起展示交流,知道殘留農藥會使人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危急生命等然后請幼兒回去后繼續(xù)收集祛除農藥的方法的資料。活動與指導:
第一課時
1、鞏固已有知識:
請小朋友觀看上一次活動布置的展板,鞏固關于殘留農藥危害的知識,請兩個代表解說一下小朋友的資料。
2、了解幾種祛除農藥的方法:
(1)、請小朋友小組交流收集到的資料,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方法。(2)、幼兒自由展示資料,相同方法的資料同時粘貼到展板上??偨Y出四種方法:浸泡、去皮、刷洗、加熱。(3)組討論:認為哪種方法最好。
(4)組派一名代表說出自己組的想法,其他組進行評價。(例如:第一組認為去皮辦法好,農藥祛除徹底,其他組有的幼兒持反對意見,認為用刀去皮,容易割到手;而有的幼兒持支持意見,認為桃、芒果可以直接剝皮,不存在危險等等。
第二課時
1、在實踐中加深對幾種方法的理解
(1)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每種方法都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水果蔬菜,應根據(jù)每種蔬菜水果不同特點選擇不同方法。
(2)請各組幼兒按剛才選擇的方法,選擇適合的蔬菜水果,并說一說自己選了什么,其他組評價。
(3)教師小結:有些蔬菜水果可以用多種方法祛除農藥。
2、健康食品餐盒
請幼兒選擇適當工具與方法,嘗試為各種蔬菜水果祛除農藥,經過加工后互相隨意品嘗。
建議:
1、活動組織指導方面:教師也可將收集工具列為單獨的一次活動,請幼兒專門收集這方面的資料討論交流。
3、活動延伸拓展方面:
(1)相關經驗的延伸與拓展:可向綠色食品、環(huán)保等方面延伸。(2)一日生活有機滲透的延伸與拓展,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注意飲食衛(wèi)生。
(3)家園互動:可請幼兒家長到園里來,品嘗幼兒親手制作的健康食品。
目標:1.在游戲的情景中,激發(fā)幼兒說話的興趣。
2.通過活動懂得不亂扔垃圾。準備:木偶(小兔,小猴)糖若干
不亂扔垃圾 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寶寶:你想到那里去玩?媽媽帶你去(幼兒自由講)
2. 律動:跟著媽媽走走(邊開邊自由講講看到了什么?可講教室環(huán)境)
公園到了,我們到草地上坐會。
(二)基本部分
1. 小朋友猜猜,今天會有什么小動物到公園里玩?幼兒自由講各種動物
2. 木偶表演
a.小猴“今天,天氣真好,到公園去玩,這個香蕉真好吃”(吃香蕉,隨手一扔,下場)
b.小兔“公園真好玩,唉呦!誰扔的香蕉皮呀?摔交
提問:a 小兔怎么了?
B 怎么會摔交的?
(快幫小兔揉揉)幼兒自由對小兔講講安慰的話
C 是誰扔的香蕉皮?
D 那,香蕉皮應該扔那?
快把小猴叫出來對他說(小猴,不要亂扔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幼兒學說。
木偶表演
現(xiàn)在小猴怎樣了?(不亂扔垃圾了)
3. 分糖 幼兒每人一顆 觀察是否有幼兒將糖紙扔到地上
(三)結束部分
不早了,我們開汽車回家了
音游《汽車開來了》。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探索洗衣板的多種玩法,培養(yǎng)幼兒樂于嘗試探究。
2、發(fā)展跑跳、爬、平衡等基本技能,訓練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沉著、自信等心理素質及友好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
二、活動準備:
1、(塑料洗衣板)人手一塊,易拉罐若干(單層、多層、單個、多個等);
2、多媒體,錄音機,音樂磁帶;
3、掛著禮物的圣誕樹。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將洗衣板當馬騎進場;
2、做洗衣板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自由玩洗衣板
1、幼兒第一次嘗試玩洗衣板
①自由玩洗衣板,教師觀察幼兒的玩法,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玩法,并及時表揚;
②集中演示:請幼兒演示自己的玩法
2、幼兒結合輔助材料再次嘗試玩洗衣板。
①幼兒自由選擇器械(易拉罐)與洗衣板結合玩,教師參與活動,鼓勵能力弱的幼兒大膽嘗試探索。
②集中演示:請幼兒展示各種玩法并請教師指導動作要領。
(三)游戲:比一比
游戲玩法:將幼兒嘗試出的玩法,組合成由三條難易不同的游戲路線,幼兒根據(jù)不同能力,自由選擇游戲路線進行游戲,游戲次數(shù)隨機。
三、結束部分: 聽音樂跳“快樂舞”;
四、活動延伸:
教師提供新的材料,鼓勵幼兒探索玩法。
“愛護牙齒專題”
活動由來: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幼兒開始換牙。六七歲正是幼兒換牙的時期,所以孩子們經常在一起談論牙齒的話題。同時,齲齒問題在幼兒中也嚴重存在,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開展了一周的“愛牙周”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了解自己的牙齒并知道換牙、防止蛀牙的基本知識
2、幼兒養(yǎng)成愛護牙齒的良好習慣
3、幼兒學習記錄和統(tǒng)計活動準備:
1、在“每周論壇”中布置“愛護牙齒專題”,展示有關保護牙齒的知識。
2、牙齒模型
3、刷牙記錄表
4、嗽口記錄表
5、活動課件活動一
牙齒的故事活動過程:
1、談話:(1)小朋友的牙齒為什么會掉下來?請有換牙體驗的幼兒向大家介紹牙齒脫落及長出新牙的經過。(2)在換牙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幼兒以自身經驗和已有知識開展討論。
2、講述故事《換牙的故事》(見《領域活動指導》第15頁)
3、故事后討論:牙齒活動了怎么辦?怎樣保護剛剛長出的新牙?乳牙還沒掉,新牙就長出來了怎么辦?活動延伸:請家長帶幼兒定期檢查牙齒,早發(fā)現(xiàn),早冶療。引導幫助幼兒減少換牙的恐懼感?;顒臃此迹杭议L在幼兒的換牙期會傳授一些知識給幼兒,但都很零星?;顒又形壹辛擞變毫阈堑慕涷?,使經驗更完整?;顒訌挠變旱挠懻撻_始。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使保護牙齒真正成為幼兒的需要?;顒佣? 刷牙歌活動過程:
1、利用牙齒模型示范講解正確的刷牙的順序及方法:刷門牙豎刷幾下,左邊、右邊各刷幾下,向左上右上各刷幾下。
2、學習《刷牙歌》(1)欣賞歌曲,教師給歌曲按刷牙順序加入動作,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2)跟唱歌曲。(3)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幼兒跟著歌曲表演刷牙?;顒友由欤赫埣议L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牙刷、牙膏,引起幼兒對刷牙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早晚刷牙及食后嗽口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顒臃此迹航涍^調查發(fā)現(xiàn),幼兒都知道刷牙可以保護牙齒,但事實上很多幼兒不喜歡刷牙,不知道怎樣正確刷牙?;顒又胁粌H讓幼兒懂得如何正確刷牙,而且讓刷牙有了音樂,有了樂趣。請家長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牙刷、牙膏,體現(xiàn)了對幼兒的尊重。不能強迫,只有讓幼兒意識上接受了,才能讓他愿意刷牙,喜歡刷牙?;顒尤?酸性大怪物活動準備:課件、鏡子、食物(蘋果)、牙簽、記錄紙?;顒舆^程:
1、認識牙齒的結構和功能(1)(出示牙齒標志)從鏡子里看看自己的牙齒,看看牙齒有什么不一樣。(2)請幼兒吃一片蘋果,試一試不同牙齒的不同作用。(3)小結。
2、認識齲齒的原因和預防(1)這么重要的牙齒為什么會變成蛀牙呢? A.觀看片子:酸性大怪物 B.請患有齲齒的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2)怎樣才能不讓自己的牙齒生病。A.幼兒講述B.小結。
3、觀察并記錄自己的牙齒你知道自己有幾顆牙嗎?請你對著鏡子,張開嘴巴數(shù)數(shù)看吧!把看到的情況記錄在紙上?;顒友由欤?/p>
1、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結果。
2、小實驗:將雞蛋放入醋中浸沒,觀察醋腐蝕蛋殼,使蛋殼變軟的現(xiàn)象,引導幼兒了解齲齒蛀牙形成的原因。
變廢為寶
游戲目標: 1.懂得節(jié)約資源是減少垃圾的根本途徑.2.認識循環(huán)再造的概念,懂得物盡其用,廢物利用.游戲準備: 各種各樣的廢紙盒 錄音機 磁帶 游戲過程: 1.組織教學,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玩游戲.2.發(fā)現(xiàn)地上有許多的垃圾,教師和幼兒一起分析原因和好壞.3.游戲:變廢為寶
規(guī)則:教師將幼兒組織成一個縱隊,將發(fā)現(xiàn)的紙盒從第一個幼兒手中傳出,當音樂停了,拿著紙盒的幼兒將以最快的速度,用紙盒動手做一個玩具.看誰做得又快又好.4.游戲反復進行.13 5.展示幼兒作品.6.教師小結.<探究活動> 1.組織學生去木材廠參觀,看看制作課桌椅都需要哪些材料?它們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2.開展調查活動,四人為一組,調查學校各班課桌椅使用情況。請課桌椅保護好的班級代表談他們的做法。
3.請學??倓仗幍睦蠋熃o全校同學講講學校課桌椅的使用情況及愛護課桌椅的一些小竅門。<探究活動>
開展主題活動“爭做上課守紀律的小標兵”。
活動過程:
(1)同學小組交流。
上課都應該遵守哪些紀律?
為什么要遵守這些紀律?(2)全班交流。
(3)夸夸班中上課守紀律的好同學。(4)請他們說說是怎么做到上課守紀律的。(5)全班展開討論。
(6)寫一寫:如何爭做上課守紀律的小標兵。(7)制定評比要求(每周一評)
開展主題活動“今天我是值日生”
1.小組交流: 值日生的職責是什么? 怎樣才能當好值日生? 2.全班交流:
3.每組選擇一題,在小組中討論,然后把要求寫在紙上。(1)怎樣擦黑板(2)怎樣掃地(3)怎樣擺桌椅(4)怎樣拖地(5)怎樣撮土、倒土 4.全班交流
5.以小組為單位在前邊演示
6.開展小組間的評比活動,看哪組值日做得又快又好。
探究活動
1.舉行小比賽“看誰認識的同學多?!保ㄕ埻瑢W說出班中同學的名字,說得越多越好)
2.舉行畫畫比賽“看誰畫得同學像”(請同學為你印象最深的同學畫 張像)
3.舉行說話比賽“你最了解誰”(說說你最了解哪位同學,了解他的什么?)
4.到操場上做游戲“找朋友”在游戲中了解同學。
5.說說從開學到現(xiàn)在自己幫助同學的事及同學幫助自己的事。6.制作一張小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愛好、家庭住址和電話等。和同學交換卡片,加強了解溝通。
召開主題活動“我是這樣做到按時上學的”。
(1)請同學夸夸班中能按時上學的好同學。(2)請以上這些同學介紹經驗。
(3)演小品“按時上學”(事前準備好的)(4)同學談感受。
(5)自己定“按時上學”的小計劃,每周一評。舉辦一次“歌唱爸爸媽媽”的歌詠比賽
活動目的:通過歌唱體會到爸爸媽媽的愛
活動內容:歌唱爸爸媽媽的歌曲
活動步驟:
1、分組或個人演唱歌曲。
2、評出三等獎、二等獎和一等獎。
3、采訪獲獎同學唱歌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