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角小學召開“揚師德正風,爭做四有好教師”會議
牛角小學召開揚師德正師風 爭做“四有”好教師會議 為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shè),全面提升教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推進學校師德師風建設(shè),牛角小學于10月10日下午開展了以“爭做‘四有’好老師”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培訓活動。
培訓會上,黨支部書記黃鳳英首先提出“中國夢需要好老師”的觀點。正所謂“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霸谥腥A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發(fā)展史上,英雄輩出,都與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辛勤耕耘是分不開的。一個好老師只有心中裝著國家和民族,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在億萬人民向著民族復(fù)興夢想邁進的征程中,教師既是筑夢人,也是追夢人、圓夢人,只有忠誠于教育事業(yè),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人才。
怎樣成為好老師?帶著這樣的疑問,黃鳳英帶領(lǐng)大家認真學習了習總書記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講話中,總書記明確提出成為一名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必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做好老師,就要自覺筑牢理想信念的人格基石,以高遠理想,引領(lǐng)事業(yè)前行,促進學生成長;做好老師,就要自覺涵養(yǎng)道德情操的核心品質(zhì),以崇高道德,推動事業(yè)發(fā)展,促進學生成人;做好老師,就要自覺錘煉教書育人的專業(yè)本領(lǐng),以扎實學識,成就事業(yè)高峰,促進學生成才;做好老師,就要自覺高揚熱愛學生的永恒主題,以仁愛之心,升華教育境界,促進學生人生出彩。
作為小學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最初傳播者,努力造就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已經(jīng)成為九龍小學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和主動作為。我們會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守道德情操,具備扎實學識,懷有仁愛之心,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做“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人師,幫助學生筑夢、追夢、圓夢,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努力為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xiàn)代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第二篇:揚師德 正師風 爭做“四有”好老師
揚師德 正師風 爭做“四有”好老師
作 者:胡延磊
單 位:霍邱姚李職高
時 間:2015年9月
揚師德 正師風 爭做'四有'好老師
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修煉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淀豐厚的學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博大的仁愛之心。
一、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
好教師要有好的理想信念。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一個有理想信念的老師,才能在學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弊鲆粋€好老師,就是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不能只“授業(yè)”“解惑”而不“傳道”,而是要把“傳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于“授業(yè)”“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做到“經(jīng)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二、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
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鬃釉唬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睂W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dǎo)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三、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zhì),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chǔ)。古人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在信息時代做個好老師,猶如總書記所說,“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這“一潭水”,教育學生才不會捉襟見肘,才能游刃有余。
四、做好教師要有“仁愛之心”。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和前提,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和教育的成功,沒有愛心的教師就是一個沒有責任感、事業(yè)心的教師,就干不好教育工作,就不是一位稱職教師,更談不上是一位好教師。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師心中有愛,才能傳遞愛,才能培養(yǎng)出有愛心的學生。愛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做一個好老師,就要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用愛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用愛打開學生的知識之門,用愛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溫暖,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绷暱倳浽诮處煿?jié)中的講話,深切地表達了對我們這一代中華民族“筑夢者”的殷殷厚望!守望理想,塑造靈魂,傳播知識,為中國夢添磚加瓦。讓我們時時以一個好老師的要求對照自己,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不負人民的厚望,為開創(chuàng)國家和民族的美好未來筑好希望之基。
第三篇:揚師德正師風 爭做四有好老師
揚師德正師風 爭做四有好老師
為鞏固該校上學年師德師風建設(shè)成果,進一步提升教師師德素養(yǎng),10月10日下午,大柏地鄉(xiāng)中心小學全體教師在多媒體教室開展 “揚師德正師風,爭做四有好老師”主題講座和研討活動。本次活動有三部分,首先由鐘瑞平副校長解讀《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八不準”》和《贛州市教師職業(yè)道德“七項嚴禁”》,強調(diào)規(guī)范教師言行的重要性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接著觀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先進事跡》視頻,端正教師師德師風,優(yōu)化教育形象,用強大的教育正能量觸動教師的心靈;最后,全體教師踴躍發(fā)言,深入剖析自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進行分組研討,對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的知識、有仁愛之心”的要求找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前進的目標、提升自我的著力點。教師們紛紛表示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爭做一名師德高尚、素質(zhì)精良,業(yè)務(wù)過硬、人民滿意的老教師。(歐陽效剛)
第四篇:弘揚高尚師德_爭做四有好教師
弘揚高尚師德、爭做“四有”好教師
——總書記關(guān)于教師隊伍建設(shè)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體會
新的世紀,需要大量的高素質(zhì)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則需要從學生抓起。教師,則責無旁貸的承擔起了這個歷史重任。近年來,師德教育日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而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與師生教師節(jié)座談時提出做教師的四個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
怎么才能算是有師德的、符合四有標準的好教師呢?我想,一位好教師要用愛培育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對于孩子們,他們是一張張的白紙,未來藍圖我們已經(jīng)給他們繪畫好了,言傳身教是實現(xiàn)未來藍圖的最佳途徑,當然這途中,難免會遇到不少熊孩子或者一些學困生,因此,我們要用仁愛之心,慢慢的把他們感化,要多給這些孩子一些耐心,多給一些關(guān)愛,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我覺得做一個好教師,一定要有理想信念。好教師不應(yīng)該只是簡單的教書匠,教師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將自己的理想信念與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結(jié)合起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自己健康健全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并通過自己的良好的品質(zhì)與精神去感化學生影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對學生進行引導(dǎo)與鼓勵,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形成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理想信念,是好教師的人格基石。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夢想要以夢想去點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喚醒。一個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師,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廣大教師只有樹立崇高的職業(yè)信念,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偉大使命,我們的教育才會燦爛,我們的學生才有希望。
教師是給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而三者中又以傳道為最重要的。好教師不能只滿足于師生之間“一桶水和一碗水”的知識傳授關(guān)系,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力。同時教師自己也要自由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
自古以來,身為一名合格教師,其首要一條就是具備深厚而廣博的學識,這是一名教師最基本的業(yè)務(wù)素質(zhì)。一名理想的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應(yīng)包括三個方面: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chǔ)知識,扎實系統(tǒng)精深的專業(yè)學科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對所教課程有精深的認識,還要有廣博的知識。所謂“精”,就是要對專業(yè)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謂“博”就是要觸類旁通,具有相關(guān)學科的有關(guān)知識。為了走在時代的前列,不做知識的落伍者,這就要求我們具備“學會學習、善于學習”的能力,不斷汲取知識,擴大學識,做一個有淵博知識的教師,善于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樹立并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以適應(yīng)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作為一個好教師,還應(yīng)該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以及科學的教學方法。要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教學生學習、生活、處世的智慧,以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從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dǎo)。
另外,作為一個好教師還應(yīng)該有一顆仁愛之心。俗話說的好,愛心不夠,耐心就不足。沒有一個仁愛之心就談不上愛心和責任心。學生是最純真的,他們的感情里不摻雜任何的世俗的東西,要學會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你愛他們,他們自然就會愛你,也就會認真的去學習你所教授給他們的知識。好教師還應(yīng)該有寬大的心胸要懂得尊重學生,寬容學生,諒解學生的缺點與不足,并通過適當?shù)姆椒◣椭麄兏恼?/p>
弘揚高尚師德、爭做“四有”好教師,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應(yīng)該注意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作風到生活作風,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要作凈化社會風氣的表率。按照“四有”標準審視自己,先“立己德”后“樹人德”,做到既培養(yǎng)學生成人,又不忘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師的根本所在。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要時刻不忘師德準則,努力爭做四有好教師。
第五篇:“立師德、樹新風、爭做四有好教師”
“立師德、樹新風、爭做四有好教師” 丁曰斐
“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的引路人。可以說,教師的道德、人品表現(xiàn)會對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其一生。所以,教師的師德不只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一個教師只有有良好的師德,才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因此,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師德師風,則是一個學校的立身之本。
教師對工作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態(tài)度、對社會的看法,甚至其舉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所以,我們要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為人表率。如上課時要衣冠整潔,精神飽滿,不可將個人絲毫的不良情緒表現(xiàn)在課堂上。更不可在課堂上發(fā)牢騷,抱怨學校或貶損其他老師。否則,不僅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書更重要,知識的缺乏可以后天彌補,但一個人的道德觀、世界觀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所以,教師的責任絕不是僅僅是講幾節(jié)課的問題。師德也是認真對待工作的前提,沒有良好的師德,就不會有對事業(yè)的責任心,就不可能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只有視教書育人為自己的神圣職責,視學生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態(tài)度,飽滿的工作熱情,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在改學生作業(yè)時,對每份作業(yè)都要認真批改,這樣雖然辛苦些,但可以準確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了解整體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教學是否存在什么問題,再有針對性的改進。學生見老師如此認真,自然也會認真學習,而不會隨意糊弄,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就是要傳道、解惑,對學生和同事在學術(shù)上不能有絲毫地保留。教師要時刻想著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盡力使課堂學習效果最大化。這就需要在課前認真?zhèn)湔n,特別是對于專業(yè)課程,還要在課外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背景知識的掌握情況。正如一位老老師所說“工夫到了,教學效果自然就有了”。
樹立良好的師風需要每個老師的努力,都要從自身做起,培養(yǎng)良好的師德。希望能借評估的東風,“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層,使我們的學校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