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馬克思墳前的講話 讀后感
馬原讀書筆記
《在馬克思墳前的講話》 原著:恩格斯
讀完整篇文章,我能感受到恩格斯對馬克思深深地懷念與敬意,讓我更加了解共產主義偉大導師馬克思的偉大與崇高。
“安靜的睡著了”這句話,比較隱晦的道出了馬克思死亡這一事實,同時也描繪出一代偉人安詳地面對死亡的從容。
論語中有一句話“君子不器”。我想這是對馬克思很恰當的形容,“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這是恩格斯對馬克思的評價。我們也應該想到,能夠寫出《資本論》這樣的巨著的,一定有淵博的知識,有深刻的思想,有獨到的見解。
“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比魏我环N新的思想的誕生,必定會遭受老舊思想的壓制和反對,共產主義也不例外。因此我們才會看到,共產主義革命遭到了多么巨大的阻撓,例如在1871年進行的巴黎公社運動,經過了多么巨大的犧牲,例如中國共產黨沖誕生到執(zhí)政的艱辛歷程,才有了今天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這些都是為了最終的理想所應當付出的代價!
“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fā)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一個有寬廣胸襟和銳利遠見的哲學家,馬克思當之無愧。他所相信的是科學,他所希望的也是科學,他深深地了解科學的巨大力量,所以才能在科學的指導下完成對人類社會普遍規(guī)律的分析,才能引領世界上的工人階級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地位,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承擔起自己的歷史責任。
“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最早的《萊茵報》(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zhàn)斗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最后,作為全部活動的頂峰,創(chuàng)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做為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實說,協會的這位創(chuàng)始人即使沒有別的什么建樹,單憑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痹谶@句話中我為馬克思的謙遜與執(zhí)著所折服。狄根思說:“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從馬克思身上得到了最好的應證,即使生活艱難,即使困難重重,也沒有阻擋得了馬克思前進的腳步,最終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事業(yè)?!罢驗檫@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蔑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瘪R克·吐溫說:“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yè),就一定會做出讓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沒錯,因為專注,馬克思無視于其他人的偏見和誹謗,他只是全心全意的做自己應當做的事,所以,他才能完成如此偉大的事業(yè),讓人類社會步入新篇章。
學生:李虎
學號:20***
第二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后感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后感
一直以來都不太能讀懂大家的作品,深感理解不了種偉大的情懷和思想的深度。但,同為偉大作品的《在馬克思墓前的江話》帶給我一種深深的觸動。
呼吸停止的那一刻,這偉大的思想家才停止了思想,思想是他的靈魂,他也用靈魂在思考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里還不到兩分鐘,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fā)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
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第三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后感
生命的消逝,思想的永存
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有感
摘要:馬克思是個偉大的思想家,他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他是一個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為無產階級革命帶來新的希望。如今,我們正沿著馬克思發(fā)現的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前進。當一個人專為自己打算的時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滿足,而且決不是對己對人都有利。馬克思正是與之相反的人,我相信馬克思逝世前至少是幸福的!關鍵詞:馬克思 恩格斯 思想 革命
引言
其實《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對于我來講已經不陌生了。初次接觸到這篇文章還是在中學階段。然而,作為理科生的我,并不知道馬克思的逝世對于人類社會的損失,也不能理解為什么一篇墓前的講話能聞名于世。但現在,雖然只是淺薄的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卻也多少有些明白馬為什么克思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為什么如此多的人對于馬克思懷著無比尊敬的心情。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內容簡介
(一)這篇文章,通過恩格斯的講述,介紹了馬克思逝世的時間地點。文章開頭先簡要敘述了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著概括地指出馬
克思的逝世給全世界無產階級造成的巨大損失。用兩個“對于”,從革命斗爭實踐和革命理論兩個方面說明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空白”一句,極言損失之大。
(二)文章的主體部分,具體論述了馬克思一生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偉大貢獻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yè)奮斗一生的革命精神。這部分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總結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的。首先,馬克思是個偉大的思想家,他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
(三)其次,馬克思還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恩格斯概述了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活動,如辦報、組織國際工人協會等,熱烈地贊頌了馬克思在革命實踐中的偉大成果和頑強的斗爭精神。而不同階級對馬克思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恰恰證明了馬克思是一個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內容評價
這其實是篇很短的文章,但其表達的感情卻深沉而感人。恩格斯是馬克思的摯友,兩人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并肩戰(zhàn)斗近40年。對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過于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過于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損失,最清楚的莫過于恩格斯。這篇悼詞中,恩格斯對馬克思一生偉大貢獻的總結高屋建瓴,充分表達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對馬克思的無比崇敬和哀悼之情。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這個發(fā)現的意義,恩格斯將它同達爾文的有機世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物種起源學說相提并論,從而生動地說明了這一發(fā)現的劃時代意義。其次恩格斯對馬克思為無常階級革命的奉獻表達了深深的敬佩之情。雖然是短短的幾句話,卻也
是讓我們知道了馬克思怎么無私的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主要啟示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始于1844年,兩人在巴黎相識。之后他們共同戰(zhàn)斗,共同創(chuàng)造革命理論,共擬《共產黨宣言》,合作《資本論》。列寧對他們的評價:他們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馬克思一生所取得的成就和恩格斯的支持和幫助有著很大的關系?!对隈R克思墓前的講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恩格斯和馬克思之間那深厚的友情。這篇文章就像恩格斯對馬克思的“表白”一樣,沉痛悲傷而又平靜深沉,悲傷卻不消沉,沉痛卻不壓抑,激勵人鼓舞人。人的一生中,有這樣的一位朋友是何其有幸!
曾經不知道為什么馬克思的死為什么讓人遺憾,然現在突然覺得這真正的是人類社會的損失。以前覺得馬克思主義理論離我們是多么的遙遠,對于我們的生活亦是可有可無,但已經過去了一兩百年,然而社會的發(fā)展正是在印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和對生活的指導意義?;蛟S我們的生存沒有馬克思帶來的發(fā)現不會滅亡,但無疑沒有馬克思為人類作出的貢獻,革命不會取的這么大的成功,人類不會活得清楚明白。我們正沿著馬克思發(fā)現的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前進。
當一個人專為自己打算的時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才能得到滿足,而且決不是對己對人都有利。馬克思的一生是偉大卻窮困潦倒的?,F在我們對于馬克思的評價是“最偉大的共
產主義者,革命者,哲學家,思想家……”但在當時那個愚昧偏見的落后年代,我無法想象體會到馬克思那一句句驚世駭俗的言論將引起多大的波瀾。馬克思曾經有機會選擇富裕安定的生活,但是他卻為了正確的思想和無產階級革命放棄了。他的放棄帶給人類的是前進的動力,革命的希望,但對于他的家人來講無疑是場災難。窮困的生活是他自己也是他的家人所經歷和承受的。我不知道他的家人是否感到幸福,但我相信馬克思逝世前至少是幸福的。
正如恩格斯所說:“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彪m然馬克思已經逝世,但他的思想,他的成就卻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馬恩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他們的思想和發(fā)現更需要我們一生學習!或許,我們應該沉思,如何在他們的肩膀上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就!
第四篇: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講話讀后感
讀《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后感
1883年3月17日,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的遺體被安葬在英國倫敦郊區(qū)海格特公墓。在葬禮上,恩格斯用英語發(fā)表了這篇演說。列寧曾經說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由此可以看出志同道合是他們友誼的堅實基礎。那天恩格斯的演講感情深沉,含蓄,既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哀痛,同時也鼓舞了廣大革命群眾為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做斗爭。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毖哉Z冷冰冰的,卻讓人感到了一種壓抑在心底的悲痛。作者在描述馬克思逝世不是采用“停止呼吸”等詞語,而是說“停止思想了”,“停止思想”對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逝世是所用的最恰當的語言,同時也包含了作者無限痛惜的思想感情。
這位偉大的思想家,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恩格斯贊嘆道:“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發(fā)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倍R克思做到了并且出色。只有馬克思的兩個發(fā)現揭示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為先進階級和進步人類開辟了不斷接近真理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廣闊道路。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指的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一切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的重大發(fā)現,作者將之與達爾文發(fā)現有機世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物種起源學說相提并論,從而生動地說明了這一發(fā)現的劃時代的意義。而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方面的重大發(fā)現,它的提出,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
這些在今天只是簡單的一句結論,但我們卻難以想象在一個半世紀前那個愚昧落后的年代,馬克思只是用一個人的大腦、幾十年的時間竟然創(chuàng)造了跨自然、社會、思維、政治、經濟等諸多領域的哲學思想,實在是讓人震撼。這一切深刻地說明馬克思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
其次,作者認為馬克思還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
恩格斯概述了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活動,如辦報、組織國際工人協會等,熱烈地贊頌了馬克思在革命實踐中的偉大成果和頑強的斗爭精神。作為革命家的馬克思,他所從事的不是以往那種政權到手就大功告成的政治革命,而是無產階級以改變舊世界,創(chuàng)建新世界,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為歷史使命的偉大社會革命。它包括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環(huán)境與人的一系列改造,其間執(zhí)政與管理、建設與改革、物質與精神、一國與國際相互關聯而不可割裂對立,都是這一革命題中應有之義,因而是一個世界性的不斷發(fā)展而又區(qū)分階段的漫長歷史進程。馬克思正是站在這一高度,認定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在內的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陣營對立的資產階級社會里,馬克思在揭秘資本主義社會的劣根性,震驚資產階級的同時,也為日后更多次地被驅逐出境埋下伏筆,成為“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但面對誹謗和詛咒,馬克思用他豁達的胸懷“把它們當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因為他心里裝的是全人類,他擁有的只是使所有人幸福的信仰。他知道,默默努力地用筆桿為全人類而戰(zhàn)才是他畢生的奮斗追求。后面寫到整個歐洲和美洲的革命戰(zhàn)友無不對對馬克思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這與各國政府和資產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對比說明馬克思是無產階級最忠實的代表和導師,同時也說明他的理論和實踐給了各國資產者以致命的打擊,是資產者不可調和的敵人。這個對照與開頭呼應,深化了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中無與倫比的作用和地位。
聯系中國社會發(fā)展實際,我們看到政府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xiāng)、可持續(xù)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yè)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改革發(fā)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等等。毫無疑問,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前提下,具體結合中國實情,在探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實踐過程中,重力轉變發(fā)展生產方式,不斷完善、改進、調整工作步驟的成熟體現。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心愿與期待。
馬克思走了,在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他停止了思想,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革命卻永遠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的影響不只是曾經的,也不僅僅是當前的,更是對于我們看不見的未來的。
馬克思是人類史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的精神應當被我們所了解所學習,正如恩格斯所說:“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汲取發(fā)展的精神食糧,我們需要沉思,思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規(guī)劃自己,讓自己更好地提高與奮進,從而更強大地應付不同的挑戰(zhàn),更開闊地迎接自己的未來,更深入地為人類謀福利。
第五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后感》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后感》
12142113李雨晴
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被評為二十世紀影響世界最深的人之一。馬克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成為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然而,這樣一位偉人,卻在1883年3月14日時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人們對馬克思的評價很多,“最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革命導師,哲學家,思想家……” 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還發(fā)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這樣一位偉人,我們不禁為他的離世感到嘆息。1883年3月17日,也就是馬克思逝世后的三天,恩格斯用英文發(fā)表了這一篇演說,并對馬克思的離世表示沉痛哀悼。
恩格斯并沒有從個人的特殊關系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無產階級講話的。悼詞將對馬克思的悼念融為一體,顯得更有分量。馬克思活著就是要工作和戰(zhàn)斗,喪失了這種能力而活著,他的精神是痛苦的,難以忍受的。恩格斯深知他這種寶貴的性格,所以他把馬克思的逝世說成“在安樂椅上安靜的睡著了”,使讀者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對馬克思所懷有的極其深切生動的階級感情。
馬克思作為思想家,不同于雖有思想卻不科學的空想家,也不同于這里深邃但觀念守舊的哲學家。他厭惡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鄙視逃避斗爭,躲進書齋逃避現實的懦夫。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除了真理,他什么都不崇拜。為了真理,他什么都可犧牲。他的風格也樸實得像真理。盡寫《資本論》中關于英國勞工法的20多頁文字,他就翻遍了大英博物館的所有藍皮書。他用了40年的心血鑄就了世界工人階級的圣經,其所得不夠償付他寫作時花去的煙錢??梢娍茖W無市價,真理無國籍。他為了研究俄國問題,50歲時又開始學習俄文。他堅持:獻給人們的,應當是最好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馬克思的出現同時為無產階級運動指明了方向?!八吷恼嬲姑?,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yè),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馬克思的發(fā)現為先進的階級和人類的進步開辟了不斷接近真理的廣闊道路。
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他的英明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