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業(yè)1···《讀書這玩意兒》-讀書報告
《讀書這玩意兒》--讀書報告
我是個不太讀書的人,從前上學的時候除了教科書外,很少讀其他的課外書了。自 己沒有想過也沒有人告訴我該如何讀書,所以糊里糊涂的讀完了書,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 真不知道當初是怎么畢業(yè)的。感謝贊美主,讓我有機會重新開始學習,開始讀書。當我 開始讀楊牧古牧師的《讀書這玩意兒》的時候,讓我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更讓我從這本 書里明白了: 1:為什么要讀書? 2:如何讀書? 3:做個專心一事的基督徒。一: 為什么要讀書? 一.為什么要讀書?
這個問題不但我很多人也感到很困惑,過去的人需要知識裝多,靠的是勞動力。未 來將是一個資訊極其發(fā)達的社會,誰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術備的地方不,那么誰將獲得 成功。在看了《讀書這玩意兒》后,讓我認識到“不再受教育,不再有機會“,這句話 的含義。正如楊牧師在書中所給出的,我們必須接受教育和讀書的幾個原因: 1.“教育并不以你獲得的最后一張文憑而中止。終生學習在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里 是絕對必須的,你必須認真地接受教育,其他所有人也必須認真接受教育。教育是全球 性相互依存經(jīng)濟中的大競賽?!?/p>
2.“一技旁身,終生有靠”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終生學習是今日求存之道,所以唯有“一 生學習”才能“一世穩(wěn)妥”。
3.“未來將是一個資訊極其發(fā)達的社會,誰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術,那么誰將獲得成功?!?4.“不再受教育,不再有機會”。
5.“你要記住,學習是終生的,你壽終正寢之日才是畢業(yè)之時,只有不斷學習,你還可 以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穩(wěn)占一席位,成為一個不可被忽視的個體?!?/p>
是的,如果我們還不能重新開始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識,那么未來我們的生存空間和競爭 力將越來越小。古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二:如何讀書? 《讀書這玩意兒》用了大量的篇幅告訴我們如何讀書。雖然他針對的是大學生,但 是對于我們這些離開學校多年,今天重又開始讀書或接受教育的人來說還是非常具有實 際意義的。本書對從如何聽課到如何記筆記,從如何閱讀到如何查資料,從如何寫作到 如何做學問,從母語教育到學習外國語以至到如何參加考試整個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做了詳細 講述。我從他幽默輕松地語言中,一步一步地對讀書的過程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讀書 也需要有方法的,好的讀書學習的方法,不僅能讓我們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識,更能幫助 我們把書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地成為自己的知識。三.做個專心一事的基督徒
在最后楊牧師寫了很重要的內容《專心讀書—寫給基督徒》。如何做一個專心一事 的基督徒。楊牧師在書中寫道:“我以為不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而說要做個好基督徒,那是豈有此理的笑話;做學生不能專心一意地讀書,而托詞說有更重要的使命與事奉的,更非要跪碎玻璃不可的傻蛋。”這樣的人“作為人,他是失敗的;作為基督徒,他更失 敗”,因為“天國是要努力地進入的”。那么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基督徒呢?楊牧師又寫 道:“恩典帶來的生命改變是質,不是量”,改變質,就要專心做一事,“凡是都有定 時”。同時,作為一名基督徒更要讀書,我們要不斷地通過學習來裝備自己,訓練自 己,專心一事。本書讓我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讀書才是有效地,其實讀書不是 枯燥的、令人乏味的,當你把讀書看做是你生命的一部份的時候,享受其中的快樂,享 受讀書給你帶來的成長的時候,書也就變的有趣多了。
第二篇:哲學作業(yè)讀書報告
打開屬于自己的心靈之窗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10國貿2班10140505陳淑瑩指導老師:陳雨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在我沒看前,以為是一本小說,看那書名挺吸引的,可是一看原來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這本書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
這本書記述了14歲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從這天開始,蘇菲每天都會收到神秘的信,在神秘導師指點下,開始了蘇菲的哲學之旅,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哲學。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從遠古羅馬到現(xiàn)代,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哲學家所經(jīng)歷不同的故事,這位導師艾伯特都清晰的表述了。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催^之后,我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對我而言哲學是個未知數(shù),枯燥乏味。這本書卻不同,它是以簡單的方式去講述,讓我們覺得哲學也是妙趣橫生的。
雖然這本書沒有像散文那樣抒情優(yōu)美,沒有像詩歌那樣浪漫唯美,沒有像童話那樣純真夢幻,沒有像小說那樣情節(jié)曲折,可它卻喚醒了人們對生命的贊嘆,對世界的好奇。
雅典第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他曾說過: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然而正是自己一無所知,所以他會成為一個哲學家,一個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永不放棄的人。蘇格拉底認為一個哲學家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因為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
當我閉上眼,細細回味著書中的內容,有一段比喻讓我印象深刻。
“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同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
這段話像一擊響的雷聲,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適的生活好久的我驚醒。我被哲學家的勇氣震憾,也為我們的所好悲哀。毫無疑問,這本書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讓我再度像嬰兒一樣,用仿佛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對萬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螞蟻,那比米粒還小的身軀,誰能想到它能舉起比自己重許多倍的東西??茨菋尚〉拿坊?,淡淡的粉色,很難引起注意,誰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開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問一個正在饑餓邊緣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問一個快要凍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溫暖”。因此我認為赫拉克里特斯說得很對,世間的事都是相對的。如果我們從未生病,就不會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從未有過戰(zhàn)爭,我們就不會珍惜和平。
現(xiàn)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曾悟出一個道理,有一件事必定真實,那就是他懷疑。
當他懷疑時,他必定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個會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我思故我在。柏拉圖也曾說過;我們以理性所領會的知識要比我們以感官所領會的更加真實。對笛卡爾來說也正是如此。他不僅察覺到自己是一個會思考的我,也發(fā)現(xiàn)會思考的我要比我們感官所觀察到的世界更加真實。
以前看小說總是去追求文藻的美麗,去追尋美麗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可這本書看過以后,我卻不為書中的人物評頭論足,不為作者獨具匠心而連連贊嘆,而是只有恐懼。我不知道別人讀完此書后是什么樣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荒謬的心靈體驗.?!榜R克思是最偉大的哲學家”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過份,縱觀此書的各個哲學偉人,各個哲學流派,馬克思無疑是最偉大的。書中并未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評價,這是值得學習的。
《蘇菲的世界》就像一個簡化器,把讓人覺得深奧的哲學變得易懂,讓人們對哲學有濃厚的興趣。其實《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即是心靈的世界,夢想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F(xiàn)在感悟到人生短暫,擁有的能有多少?眨眼間,我們就大二了,離畢業(yè)還遠嗎?讓我們好好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吧,別等到失去、錯過才后悔莫及。
第三篇:讀書作業(yè)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希望同學們在愉快的暑假中暢游書海,以書為伴。(可自主選擇書目)
推薦書目:
《紅樓夢故事 》、《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聊齋志異》、《成語故事》、《神話選讀》、《童話選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海底兩萬里》、《西游記》、《魯濱遜漂流記》
開學后交流讀書內容,相信每個同學都想與大家分享讀書的收獲。
第四篇:這就是幼兒教師(讀書心得)
《這就是幼兒教師》
——讀 書 心得
我是懷著一名幼兒老師的心情看完的。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書的核心思想:
文章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tài)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點寫出了幼兒教師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
2、工作強度大,活兒忙不完;
3、工作時間長,報酬少;
4、工作上的比賽無休止;
5、幼兒老師的安全責任大,壓力太大;
6、在社會上,沒有幾個人能瞧得上幼兒老師,覺得就是一個高級保姆;
7、每天都在幼兒的吵嚷聲中度過;
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瘋子般;
9、為了布置區(qū)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收集。
10、家長工作繁瑣,有難度;
11、當孩子們長大了,認識兒時的幼兒老師幾乎是零等等。
幾點心得: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得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個(甚至全體)孩子一起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后頭還跟著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場面那家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哭還算小事,現(xiàn)在的孩子普
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兒園,所以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同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里話,很過癮,感同身受。但多看了幾遍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幸福。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因為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里的不同。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么的高級,但我們卻能把一個個不懂事的孩子教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這讓我想到了我曾經(jīng)寫過的《離愁》:
離愁
總有種感覺,我們生命的歷程是一屆屆自己帶大的孩子連綴起來的。三年或四年一屆,轉而復始,小班、中班、大班乃至學前班,每次小朋友畢業(yè)的時候就感覺三、四年時間飛也似地快,好像眨眼的功夫,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有些傷感、有點欣慰、有些不舍,再就是忙碌。靜下來時,想著時光流逝,青春猶如鳥兒般飛走,便又徒生傷感。
有時候覺得自己挺不適合做這項工作的,每當看見自己帶大的孩子一點點長大,眼睜睜地到了三
(四)年一度難忘的日子,看著他們的離開,總是忍不住潸然淚下,充滿了母親送子般的離愁,孩子們也總是和我們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嘩啦的,我們知道,在一起的三
(四)年里,我們對于孩子付出的細碎而豐厚的愛以及孩子給予我們許多簡
單而純真的快樂,使我們之間已經(jīng)變成了“媽媽與孩子”的情感。這種情感和小學、中學、大學老師是不同的,這種情感的體驗也是小學、中學、大學老師所無法體會的,但我們也知道,如此依戀著幼兒老師的孩子們,當他們漸漸長大,漸漸長高,他們也會最先忘記自己兒時朝夕相處的老師的。就像泰戈爾詩中寫道:“你一口氣飲下了我們帶給你的愛,便轉過身去,離開我們跑掉了。”所以當昨天遇見一位自己的帶大的孩子,他應該是該上大二了吧?當我們用抑制不住的快樂對他打招呼時,他停了下來,很茫然很茫然地看著我們,我們知道他已經(jīng)不認識我們了,當時我們真的有種:“自己的孩子不認識自己 ”的憂傷??墒俏覀冎溃荒芄趾⒆友?,他們那時還那么的小,就像我們,還記得自己小學的,中學的,中專的老師,可不也是一樣不記得自己幼兒園的老師了。誰又會記得自己的童年呢?誰又會記得自己童年時最難忘的一次游戲呢?誰又還可以記得自己童年時自己最珍愛的玩具呢?兒時陪伴自己老師也是一樣的吧?也許我們在慢慢長大的孩子的心靈里和難忘的游戲,珍愛的玩具放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看不見的童話和已經(jīng)模糊的童年記憶中一起消失了,也許是變成了更美好更長久的存在了,所以我們帶大的孩子不記得我們了,他模糊記憶中的童年老師永遠是青蔥歲月,而不是現(xiàn)在我吧?
記憶中那些印象的碎片,就這樣像風鈴在思緒的屋角若隱若現(xiàn)。假如能夠,我們愿時光倒流,昨日再現(xiàn),重溫那些與孩子們歡歌彌漫、群舞飛揚的每一個日子,這念頭就像在黑夜里點燃一蓬細弱的篝火,默默地給我們溫暖的感動。如今,我們只能撩開層層疊疊的霧幔去窺
探,因為我們的許多歲月,已經(jīng)在三
(四)年一次的畢業(yè)典禮上,悄然落下帷幕、、、、、、侯佳
2011年6月
第五篇:這就是幼兒教師(讀書心得)
《這就是幼兒教師》
——讀 書 心得
我是懷著一名幼兒老師的心情看完的。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書的核心思想:
文章是以一位幼兒教師用自己的心態(tài)寫出了自己對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點寫出了幼兒教師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
2、工作強度大,活兒忙不完;
3、工作時間長,報酬少;
4、工作上的比賽無休止;
5、幼兒老師的安全責任大,壓力太大;
6、在社會上,沒有幾個人能瞧得上幼兒老師,覺得就是一個高級保姆;
7、每天都在幼兒的吵嚷聲中度過;
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瘋子般;
9、為了布置區(qū)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收集。
10、家長工作繁瑣,有難度;
11、當孩子們長大了,認識兒時的幼兒老師幾乎是零等等。
幾點心得: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得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個(甚至全體)孩子一起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后頭還跟著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場面那家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哭還算小事,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兒園,所以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本蛷倪@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同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里話,很過癮,感同身受。但多看了幾遍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幸福。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因為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里的不同。雖沒有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么的高級,但我們卻能把一個個不懂事的孩子教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這讓我想到了我曾經(jīng)寫過的《離愁》:
離
愁
總有種感覺,我們生命的歷程是一屆屆自己帶大的孩子連綴起來的。三年或四年一屆,轉而復始,小班、中班、大班乃至學前班,每次小朋友畢業(yè)的時候就感覺三、四年時間飛也似地快,好像眨眼的功夫,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有些傷感、有點欣慰、有些不舍,再就是忙碌。靜下來時,想著時光流逝,青春猶如鳥兒般飛走,便又徒生傷感。
有時候覺得自己挺不適合做這項工作的,每當看見自己帶大的孩子一點點長大,眼睜睜地到了三
(四)年一度難忘的日子,看著他們的離開,總是忍不住潸然淚下,充滿了母親送子般的離愁,孩子們也總是和我們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嘩啦的,我們知道,在一起的三
(四)年里,我們對于孩子付出的細碎而豐厚的愛以及孩子給予我們許多簡單而純真的快樂,使我們之間已經(jīng)變成了“媽媽與孩子”的情感。這種情感和小學、中學、大學老師是不同的,這種情感的體驗也是小學、中學、大學老師所無法體會的,但我們也知道,如此依戀著幼兒老師的孩子們,當他們漸漸長大,漸漸長高,他們也會最先忘記自己兒時朝夕相處的老師的。就像泰戈爾詩中寫道:“你一口氣飲下了我們帶給你的愛,便轉過身去,離開我們跑掉了?!彼援斪蛱煊鲆娨晃蛔约旱膸Т蟮暮⒆?,他應該是該上大二了吧?當我們用抑制不住的快樂對他打招呼時,他停了下來,很茫然很茫然地看著我們,我們知道他已經(jīng)不認識我們了,當時我們真的有種:“自己的孩子不認識自己 ”的憂傷??墒俏覀冎溃荒芄趾⒆友?,他們那時還那么的小,就像我們,還記得自己小學的,中學的,中專的老師,可不也是一樣不記得自己幼兒園的老師了。誰又會記得自己的童年呢?誰又會記得自己童年時最難忘的一次游戲呢?誰又還可以記得自己童年時自己最珍愛的玩具呢?兒時陪伴自己老師也是一樣的吧?也許我們在慢慢長大的孩子的心靈里和難忘的游戲,珍愛的玩具放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看不見的童話和已經(jīng)模糊的童年記憶中一起消失了,也許是變成了更美好更長久的存在了,所以我們帶大的孩子不記得我們了,他模糊記憶中的童年老師永遠是青蔥歲月,而不是現(xiàn)在我吧?
記憶中那些印象的碎片,就這樣像風鈴在思緒的屋角若隱若現(xiàn)。假如能夠,我們愿時光倒流,昨日再現(xiàn),重溫那些與孩子們歡歌彌漫、群舞飛揚的每一個日子,這念頭就像在黑夜里點燃一蓬細弱的篝火,默默地給我們溫暖的感動。如今,我們只能撩開層層疊疊的霧幔去窺探,因為我們的許多歲月,已經(jīng)在三
(四)年一次的畢業(yè)典禮上,悄然落下帷幕、、、、、、侯佳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