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堅持走群眾路線
如何堅持走群眾路線
我們黨在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不僅以頑強的斗志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而且也在這一過程中創(chuàng)立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領導路線和工作路線,這就是群眾路線.我們黨通過群眾路線不僅反映了群眾的意愿和要求,而且還保證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圍繞為人民服務的這一根本宗旨.在建設有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今天,群眾路線的作用會更加的凸顯,走群眾路線的意義也會更加的深遠。
整個社會在轉型,階層在分化,市場在放開,觀念在更新,民主意識在增強,利益訴求呈現多樣化,群眾工作所面臨的形勢與過去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我們黨員干部不能及時轉換思維方式、改進工作方法,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感情上疏遠群眾、在思想上害怕群眾、在工作上脫離群眾,逐漸偏離了群眾路線,背離黨的宗旨,也就必然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必然不能帶領群眾去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大量事實告訴我們,在新時期,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
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在作風上讓群眾滿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需要我們廣大黨員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把精力真正集中到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上來。近年來,隨著機關軟環(huán)境建設的開展,全區(qū)的機關作風大為好轉,涌現出很多“人民滿意公務員”、“人民好公仆”等典型。
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在工作上具體體現。共產黨員好比種子,人民群眾好比土地,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在那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特別是我們機關黨員干部,要切實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拓寬與群眾聯系的渠道,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情感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要多深入基層,多深入實際,時刻傾聽群眾的呼聲,及時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把黨的宗旨貫徹到制定和實施的決策部署中,體現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上,真正使黨的各項政策措施貼近民情、合乎民意、順應民心,努力為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善于從基層總結經驗,善于從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善于做基層改革創(chuàng)新的推動者、鼓勵者、指導者和保護者。
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在思想上樹立群眾觀念。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眾在我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焦裕祿心里裝著全體蘭考人民,將自己永遠留在蘭考人民的心中;孔繁森情系西藏同胞,用滿腔熱血樹立了人民公仆的崇高形象;鄭培民立志“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恪守“當官的最高境界就是為老百姓辦實事,而不是享清?!钡男艞l;任長霞堅持執(zhí)法為民,用生命實踐了她“還老百姓公道,是人生最大的追求”的諾言;牛玉儒堅持做官不謀私利、一心只為百姓,用自己的一生履行著共產黨人的誓詞。
只有堅持群眾路線,保持魚水般的黨群、干群關系,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夠真正得到體現和維護,我們黨的執(zhí)政地位才會更加牢固。
第二篇:堅持走群眾路線
堅持走群眾路線
“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胡錦濤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在新形勢下必須大力發(fā)揚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帶著感情做好群眾工作。古人云: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zhí)政之基。在新形勢下帶著深厚感情做好群眾工作,就是要進一步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服務群眾、奉獻群眾,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把黨的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把為群眾謀利益寫在黨的旗幟上,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90年的發(fā)展歷史,就是一部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發(fā)動群眾的歷史。90年來,正是有了群眾的擁護,“星星之火”才成為“燎原之勢”,我們黨才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從最初的50多人的小黨成長為8000多萬黨員的執(zhí)政黨;正是有了群眾的參與,我們國家才能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踐證明,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沒有一種執(zhí)政資源,比贏得民意更珍貴持久,“群眾路線”是我們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要繼承和發(fā)揚群眾路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更要繼承和發(fā)揚密切聯系群眾這一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進一步深刻認識黨群關系是血肉聯系、魚水關系、種子與土地的關系,對群眾常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
群眾利益無小事,是毛澤東同志1934年在江西瑞金的一次講話中提出的著名論斷,是我們黨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特征,是無產階級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從革命年代“為民求解放”到建設時期“為民謀發(fā)展”,從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鄧小平提出“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的判斷標準,從江澤民提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到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90年來,時代在變,環(huán)境在變,任務在變,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方針沒有變,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沒有變?!皹访裰畼氛?,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90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說話辦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當前,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體制轉軌、利益格局調整和各種矛盾凸現的關鍵時期,更要堅持走群眾路線,更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堅持深入到基層一線訪民情,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把政績寫在關心群眾疾苦、真心為民辦事的具體行動上。要視群眾為“家人”,視群眾反映的問題為“家事”,視群眾期待為“家計”,視群眾工作為“家業(yè)”,時刻把群眾冷暖安危放在心頭、抓在手中,我們就一定能夠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有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我們的事業(yè)就會無往而不勝。
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力量。毛
澤東同志曾教育全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不論是翻閱歷史長卷,還是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新實踐,不難發(fā)現,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聰明才智和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人民群眾是實踐和認識的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和真正動力。從戰(zhàn)爭年代的“麻雀戰(zhàn)”、“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到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從延安整風到黨員先進性教育,從“精兵簡政”到機關的多次改革,等等。這一件件偉大的創(chuàng)造,無不首先來自實踐,來自人民群眾。
當前,我們正處在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更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緊緊依靠人民,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和智慧。要牢固樹立正確的群眾觀,正確處理主仆關系、根末關系、先生與學生的關系、授權與用權的關系,始終牢記人民群眾是主人、我們是公仆,人民群眾是根、我們是末,人民群眾是先生、我們是學生,始終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要學會用群眾的語言做好群眾工作。用群眾語言做好群眾工作,就要善于把“官方語言”變成“群眾語言”,與群眾說話要說得上去,做群眾思想工作要做得下來,群眾的意見要聽得進去。要學會用先進典型、成功經驗推動工作。要善于到基層和群眾中去發(fā)現先進典型、總結先進典型、宣傳先進典型,用先進典型的崇高精神激勵人、先進事跡感召人、優(yōu)秀品質影響人,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抓發(fā)展。
自覺遵守黨的群眾工作紀律
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紀律嚴明寫在黨的旗幟上,建黨90年來的實踐證明,黨的紀律是黨的生命線,是推進工作落實的保障線。歷史反復證明,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這是我們黨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共同戰(zhàn)勝困難、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無論時代怎么變,嚴肅黨的紀律這一光榮傳統(tǒng)不能丟、這一政治本色不能變。自覺遵守黨的群眾工作紀律,就是要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在各種考驗面前守得住、穩(wěn)得住、耐得住,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安全成長、快樂成長,昂起胸膛做一個大寫的人,始終保持一股清風,一股正氣,堂堂正正地做人,干干凈凈地做事,不亂伸、不亂拿、不亂走、不亂玩。當前,誘惑很多、陷阱很多,更要做一名有骨氣的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只要有了骨氣,就有了正氣,就經得起誘惑,就不會掉進陷阱里去,就能在各種考驗面前守得住、立得住,就能堅守做事的原則、做人的底線,就不會失足,不給組織添亂,不給家庭丟臉,不給隊伍抹黑,以勤政廉政的新形象贏得認同、贏得尊重、贏得口碑。
第三篇:堅持走群眾路線心得體會
堅持走群眾路線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人民”一詞出現145次,這充分體現了黨的人本理念、為民情懷。報告同時也提出了脫離群眾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的嚴峻考驗。“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十八大報告中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組織部門,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牢固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堅持走群眾路線,始終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堅持走群眾路線,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將思想植根于群眾之中。如何對待群眾,是思想政治問題,是黨性原則問題。作為組工干部,就要時時處處將群眾安危冷暖掛心上,想問題、辦事情將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工作路線。以群眾呼聲作為組織工作的第一信號,以群眾需求作為組織工作的第一選擇,以群眾滿意作為組織工作的第一標準。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在群眾中樹立組工干部“為民、務實、清廉”形象。
作為一名黨員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以堅強的黨性要求自己,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在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共產黨員必須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群眾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斗,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認真查找在“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作風、奢靡之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敢于批評自我批評,做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牢記黨的宗旨,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纖檢事業(yè)發(fā)展上,做群眾的貼心人。
第四篇:堅持走群眾路線
學習群眾路線心得體會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新形勢下必須大力發(fā)揚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做好群眾工作。古人云: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zhí)政之基。在新形勢下帶著深厚感情做好群眾工作,就是要進一步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服務群眾、奉獻群眾,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把黨的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把為群眾謀利益寫在黨的旗幟上,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9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就是一部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發(fā)動群眾的歷史。90多年來,正是有了群眾的擁護,“星星之火”才成為“燎原之勢”,我們黨才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從最初的50多人的小黨成長為8000多萬黨員的執(zhí)政黨;正是有了群眾的參與,我們國家才能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踐證明,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沒有一種執(zhí)政資源,比贏得民意更珍貴持久,“群眾路線”是我們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要繼承和發(fā)揚群眾路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更要繼承和發(fā)揚密切聯系群眾這一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進一步深刻認識黨群關系是血肉聯系、魚水關系、種子與土地的關系,對群眾常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當前習總書記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要教育引導我們全體黨員、干部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yōu)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保持清廉本色,進一步轉變作風,密切干群關系,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形象。
群眾利益無小事,是毛澤東同志1934年在江西瑞金的一次講話中提出的著名論斷,是我們黨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特征,是無產階級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從革命年代“為民求解放”到建設時期“為民謀發(fā)展”,從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鄧小平提出“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的判斷標準,從江澤民提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到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到總書記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90多年來,時代在變,環(huán)境在變,任務在變,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方針沒有變,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沒有變?!皹访裰畼氛?,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90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說話辦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當前,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體制轉軌、利益格局調整和各種矛盾凸現的關鍵時期,更要堅持走群眾路線,更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堅持深入到基層一線訪民情,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把政績寫在關心群眾疾苦、真心為民辦事的具體行動上。要視群眾為“家人”,視群眾反映的問題為“家事”,視群眾期待為“家計”,視群眾工作為“家業(yè)”,時刻把群眾冷暖安危放在心頭、抓在手中,我們就一定能夠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有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我們的事業(yè)就會無往而不勝。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力量。毛澤東同志曾教育全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不論是翻閱歷史長卷,還是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波瀾壯闊的創(chuàng)新實踐,不難發(fā)現,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聰明才智和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人民群眾是實踐和認識的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和真正動力。從戰(zhàn)爭年代的“麻雀戰(zhàn)”、“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到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從延安整風到黨員先進性教育,從“精兵簡政”到機關的多次改革,等等。這一件件偉大的創(chuàng)造,無不首先來自實踐,來自人民群眾。
群眾路線,是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在貫徹群眾路線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行、操守在貫徹群眾路線過程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紀律嚴明寫在黨的旗幟上,90多年建黨來的實踐證明,黨的紀律是黨的生命線,是推進工作落實的保障線。歷史反復證明,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這是我們黨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共同戰(zhàn)勝困難、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無論時代怎么變,嚴肅黨的紀律這一光榮傳統(tǒng)不能丟、這一政治本色不能變。自覺遵守黨的群眾工作紀律,就是要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在各種考驗面前守得住、穩(wěn)得住、耐得住,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安全成長、快樂成長,昂起胸膛做一個大寫的人,始終保持一股清風,一股正氣,堂堂正正地做人,干干凈凈地做事,不亂伸、不亂拿、不亂走、不亂玩。當前,誘惑很多、陷阱很多,更要做一名有骨氣的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只要有了骨氣,就有了正氣,就經得起誘惑,就不會掉進陷阱里去,就能在各種考驗面前守得住、立得住,就能堅守做事的原則、做人的底線,就不會失足,不給組織添亂,不給家庭丟臉,不給隊伍抹黑,以勤政廉政的新形象贏得認同、贏得尊重、贏得口碑。
作為一名為西藏人民健康服務的黨員,我們要以精湛的技術,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發(fā)揚老西藏精神,深刻領會“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wěn)藏”的思想,為西藏的繁榮穩(wěn)定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黃韜
2013.08.07
第五篇:群眾路線學習體會:堅持走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學習體會:堅持走群眾路線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我們黨做群眾工作的方法。黨政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才能真正做好工作,帶領廣大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也就是將群眾中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系統(tǒng)的意見,制定出符合群眾利益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再回到群眾中去,即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交給群眾,使之化為群眾的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這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循環(huán)往復,就可以使我們的認識一次比一次更深刻、更正確、更生動豐富,工作也越做越好,不斷前進。
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推動發(fā)展的真正英雄,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這就要求我們黨要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作決策、做工作,都要從群眾利益出發(f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要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確定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目標任務時充分考慮統(tǒng)籌好不同群眾的利益和承受能力,絕不能干勞民傷財、違反群眾意愿的事。
黨的干部,是從人民群眾中產生的,必須服務于人民群眾。尤其是基層黨組織和基層干部,直接面對的是群眾,作為群眾的主心骨和領路人,要履行好推動發(fā)展、服務人民、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職責,更加需要堅持群眾路線。在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中,更加需要學習運用群眾路線工作法。干部要和群眾在一起,了解群眾真實意愿,認真聽取群眾意見,總結群眾創(chuàng)造的具體可行的辦法,從群眾中發(fā)現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要把黨的政策交給群眾,對群眾進行有說服力的教育和引導,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工作總結要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評議和監(jiān)督,讓群眾明白、使干部清白。每個基層黨組織在整改提高中都要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確?;鶎咏M織建設年取得群眾滿意的成效。認真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
當然,“群眾路線”,不是放在嘴上說說而已的,必須重在學習、貴在運用。學習的過程,就是從群眾中來的過程;運用的過程,就是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學習運用本身就是群眾路線的落實。只有在思想上堅持、行動中落實,才能真正將“群眾路線”轉化化工作的活力、發(fā)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