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書評《Gone With The Wind》
Gone With The Wind
—— 安師大09級英語學(xué)生
Gone With The Wind was written by an American writer Margaret Michelle, who was born in November 8th, 1900, in Atlanta.Her father once was the president of the history association.Since 1922, she began to write for the Atlanta Daily.In 1926,she had to quit this job because her leg got wounded.Then she began to devote herself to writing under the encouragement of her husband.She spent almost 10 years in writing this novel.The novel was based on the American Civil War.It presented the social appearance of south-America and the changeable fate of all kinds of people overall in the great social reform.Gone With The Wind was mainly about the progress of Scarlett O’Hara’s growth, which was set in the Civil War.Scarlett was a daughter of a farmer in Tara.She fell in love with Ashley Wilkes, and dreamed he would marry her one day.But she heard that Ashley would be engaged with his cousin Melanie Hamilton.She couldn’t believe it.To irritate Ashley, Scarlett accepted Charles Hamilton’s propose at the barbecue party in Ashley’s house before the war broke out.Because Charles should join the army, he asked Scarlett to marry him before he left.Few days later after Charles joined the army, Scarlett was informed that Charles died of disease.So she became a young widow, which made her felt very
depressed.Her mother suggested her go to Atlanta to relax herself.She did and met Rhett Butler again, who loved her very much at first.In Atlanta Scarlett lived with Aunt Pittypat Hamilton and Melanie.Although Scarlett once hated Melanie, she tried her best to help Melanie when the army in the north-America marched to Atlanta.She decided to return back to Tara.Finally, she went back with Melanie and her newly-born son under the help of Rhett.To her surprise, she found that her village was destroyed by the army and her house owned nothing.She took her mind to survive, so she took up farming works with her two sisters and several black slaves as well as Melanie.New government was founded when the war was ended, and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increase tax.Scarlett had no idea to pay for the tax.At that time, she thought of Rhett and wanted to ask for help.But Rhett refused to help her.When s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she met Frank Kennedy, one of her sisters’ fiance in Atlanta.She married Frank by hands and ran a factory.She didn’t care weather her sister would hate her.But unfortunately, Frank died in a political event.At the same time, Scarlett found that she had fallen in love with Rhett gradually, so she married him finally and lived a happy life at the first few years.As time went on, their relationships became serious.And when their daughter died, Rhett left Scarlett at last.Though everything seemed very bad, Scarlett didn’t give up.She went back to Tara again and decided to find a way to make Rhett
come back.In this novel, every personality has two sides because of the Civil War.And from this novel, we can see that Scarlett was a selfish woman.She got the things she wanted no matter what would cost.She made up herself to attract men’s attention and tried to make herself the centre of the men.She was a pride woman, and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each man should love her.But at the other hand, she was a brave woman, she had her own thought, and her own life.No matter what happened, she always tried to find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No matter how serious the cases were, she was always optimistic and active.She was good at catching the opportunities to achieve her goals.She was full of enthusiastic and wishes to life, and she had an ac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As Scarlett said “Tomorrow is anther day.”(On the last page, last sentence.)
第二篇:讀《飄》有感:鏡子《Gonewiththewind》讀后感
鏡 子
——讀《飄》有感
王奕心 繡山中學(xué)
{啟}
《Gone with the wind》,書名直譯“隨風(fēng)而去”,化譯為“飄”。由于翻拍的電影而讓大多數(shù)的出版社把題目改為電影名《亂世佳人》,直到在書店翻開《飄》才驚訝的發(fā)現(xiàn):嘎?它們是同一本書???
于是懷著孤陋寡聞的愧疚之心,認(rèn)認(rèn)真真地翻開了這本字典厚的“大部頭”。每天看一點,竟一天比一天投入時間多。一個星期,從頭到尾。心懷不舍,酣暢淋漓。
讀到淚流滿面,心中空落卻翻漲著感動與滿足。
為什么會哭泣?我自詡為一個感性的人,實話實說,我時常有所感傷,有時候是因為同情,有時候是因為極喜,我卻無法給這次的眼淚找一個理由,是同情主人公的命運吧?是為絕望過后還要搖晃站立的情節(jié)感動吧?但是好像都還不夠。再翻開這本書的第一章——描寫思嘉的眼睛的一段:“她那淡綠色的眼睛純凈得沒有一絲褐色,任性的,充滿活力的。”我的眼前就浮現(xiàn)出這樣一雙眼睛來,看不出情緒,那樣永恒又坦白地凝視我;我看著其中暗涌的美洲山脈、廣闊的木棉田、閃動的晶瑩和夏日爬滿綠蘿的陰涼走廊。我看到了我站在塔拉莊園幽靜的門口,背對著這棟不言的建筑,一如當(dāng)年思嘉走出去之后一樣。
我訝異,我想,我為什么會走上思嘉的曾經(jīng)呢?就在這一瞬間,瑪格麗特·米切爾,本書的作者,把我?guī)нM(jìn)一條長廊的中央;兩面通透,沿邊擺滿了巨大的落地鏡,用布半掩。
我上前兩步,扯下最近的一塊布。?。『孟窀窳滞捓飺碛惺炔煌皯舻呐?,每一扇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然后我就明白了,是想讓我看到什么。從這一刻開始,我將擁有純粹的精神體驗,是我正在經(jīng)歷的,或即將經(jīng)歷的朝圣之旅。
你愿不愿意把它當(dāng)一面鏡子,照一照自己的靈魂?
{第一面鏡子:“啊……情,究竟是什么?!眪
對于這本書,我的初印象非常淺顯:我只當(dāng)是一部愛情小說,因為書中很明顯的對比了三種愛情:
一種,是人人稱羨的媚蘭和艾希禮,以及思嘉第一次及第二次的婚姻——最現(xiàn)實的結(jié)合,光明正大,底氣十足,是利益的實現(xiàn),合適的選擇。完全就是龍應(yīng)臺和兒子安德烈在談?wù)搻矍闀r安德烈認(rèn)為的“各取所需的合作”。
另一種,是理想中的自作多情,比如思嘉對艾希禮,我更認(rèn)為這是一種因為得不到而偏執(zhí)的病。像是一個孩子哭喊著要月亮,可是假如她果真有了月亮,又拿它來干什么用呢?
第三種,是思嘉和瑞德,最匹配的燃燒。對于此,每個人都為之心動,卻都諱莫如深。這是人最樂見其成又最抗拒反對——這是最般配的最不般配。對于這種“抓馬”(戲劇化)的羅曼蒂克,藝術(shù)史上給出的主流不過兩種:大團圓結(jié)局,如簡·愛和羅切斯特,如伊麗莎白班納特和達(dá)西,梁祝最后化蝶也不過在追求另一種團園;亦或是悲劇性的毀滅,如林黛玉和賈寶玉,羅密歐與朱麗葉,甚至是泰坦尼克里的Jack和Rose。
從小讀各樣童話的我,作為一個女孩子,當(dāng)然擁有對最后一種愛情的向往。我覺得著真是美啊,幸福的天長地久,毀滅也不愿將就,那么肯定執(zhí)著,那么轟轟烈烈,非要人人紀(jì)念羨慕的“傾城之戀”才好。就連悲劇都是讓人著迷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死的厚重下,愛顯得多么偉大和堅韌啊,那么耀眼的閃著光。于是,我一直認(rèn)為“真愛”就是會這樣的,To be or not to be,由不得妥協(xié)。
但《飄》在這了兩者中含糊而過,選擇了開放性結(jié)局?,敻覃愄亍っ浊袪柦o出的結(jié)局,是思嘉經(jīng)歷三次婚姻后終于意識到對于艾希禮的愛的可笑,并對瑞德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依賴于深愛。但是此時瑞德已經(jīng)放棄等待,決心回頭了。
“我不想象自己的心去作第三次冒險了。”瑞德說,“親愛的,我一切都不管了?!?/p>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彼K于要放棄,她決定待新的“明天”挽回。用明天,用千百個明天。這對于讀慣了“王子與公主幸福的永遠(yuǎn)生活在了一起”的我來說,比讀悲劇還難受。漸行漸遠(yuǎn)的背影和不愿將就的尋找,決絕又孤單。
我哀其不爭,怒其不惜。思嘉被描述成多么美麗迷人的姑娘,小說里這么描述:“你跟英迪亞在一起時永遠(yuǎn)頭腦清醒,而跟思嘉在一起就迥然不同了。光憑這一點就足以叫一個男人心煩意亂了?!摈攘烧媸翘熨x的一種,加在她美好的臉龐身姿上,此番佳人又有誰拒絕的了呢?她有這個資本可以同時玩弄一對兄弟,可以在被艾希禮拒絕后馬上宣布和另一個男人結(jié)婚以逞一時快意。她熱衷于感情游戲又取次花叢懶回顧,在我看來無非是虛榮心。她需要被關(guān)注、被愛慕。她喜歡被男人們環(huán)繞贊美,喜歡收到女人們的嫉妒。但是她從來沒有明白“情”的真諦,只會幼稚的因為得不到而傾情,而對最適合的依靠又選擇視而不見。
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敗,她不知所措,自問道:“啊…情,究竟是什么?”
我覺得作者的行文實在是非常有意思,她好像借由思嘉,在做假設(shè)模擬的愛情選項,思嘉曾為一時的惱怒閃婚,后為錢嫁給親妹妹的男友,而之后嫁給瑞德,也不過是為更好的生活。用三種愛情反復(fù)的論證,瑪格麗特仿佛在自己尋一個關(guān)于“情為何物”的答案。但是又給出這樣一個結(jié)局——是因為作者也不知道嗎?尋不到情的答案,只能給出這么一個模棱兩可的自由結(jié)局供大家自選?
由于從小到大被告誡不準(zhǔn)早戀、回避感情,被保護得很好的我完全無法批判討論這三種愛情的是是非非。接下來也不用談這些,因為感動我的只是一個姿態(tài):思嘉(亦或是說作者更恰當(dāng))摸索在“情”這條道路上的姿態(tài)——是多次頭撞南墻后,依然赤誠的前行。
關(guān)于情的問題,從古到今各人都探求。唐詩宋詞唱不盡,戲劇小說講不完,一個又一個偉大或低俗的作品累計起來億萬字的描寫、鋪墊與轉(zhuǎn)折——說到底,還是不知道情是什么。沒有誰是“有知”的,沒有什么“標(biāo)準(zhǔn)答案”。這是個無解的數(shù)學(xué)算式。
固然如此,我卻覺得“情”依然是最美的一個話題。這是一條長長延伸過地平線的路徑,越過高川荒山,征程漫長。注定沒有人會走到盡頭,但是依然要懷著熱枕,怦然心動如往昔。這一路上,有無數(shù)朋友的陪伴,家人長久不辭的跟隨,也會有愛人的攜手并肩。而在青春時候的我們,慢慢的開始培養(yǎng)友情,初初的發(fā)覺親情的存在。而這個年華里,愛情——這個宏偉貫穿一生的命題,終于從童話里的公主王子脫離出來,走進(jìn)現(xiàn)實中。在學(xué)校,課后午間女生團體最愛好的談資,總是這些捕風(fēng)捉影的曖昧與青澀。我有時咬著吸管聽一個“消息靈通”的同學(xué)在教室中央滔滔不絕,總是奇怪這些本該私密的事情怎么會傳揚的那么快;也許這個年齡段本就對這些事情敏感。我們這群“原始人”看到一幅名為《愛》的畫作露出的一角,每個人都躍躍欲試的圍觀,直到有一個人翻開一點,有一個人再翻開一點。從這里開始,我們也將踏上這條宛如“夸父逐日”的道路。
現(xiàn)世里,感情的交流太方便了。人無時無刻不能表達(dá),于是我們變得多么濫情??!隨口說愛,漫心談情,連傷春悲秋都變得刻意。這樣的情感一如思嘉的“愛”一樣不再珍貴時,我們?nèi)绾芜€能靜下心深層的探索呢?太多,不即是無嗎?
直到如今各樣計算機越發(fā)完善,人類對感情的重視才重新回到一個高度。有觀點說,如果有一天人會敗給AI(人工智能),一定是因為情感上的軟弱。的確,你看“感情”的偏旁——都是要動“心”的。動心,牽涉到我們?nèi)梭w中最無保護又最重要的一個器官,這是情無法避免的軟弱性。可是反觀,人若沒有了情感,心若磐石,雖然無堅不摧,卻與機器又有何異?感情區(qū)別生靈與非生靈,又把男人與女人聯(lián)系。它比空氣更虛無,不能稱量不能裝袋。但只有情有這份重量——親情友情愛情,讓心臟沉沉跳動不息。
“啊…情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需要此生此世的叩問尋找,且容不得遺忘拋棄。我清楚地知道,我永遠(yuǎn)也不能知道答案。但同時,我也希望自己永遠(yuǎn)也不會知道答案。
相信情的人那么多,不相信情的人那么多,而《飄》,連同千千萬萬的文學(xué)作品,他們的意義絕不是讓你從此對情避而遠(yuǎn)之,或者對它產(chǎn)生什么瑪麗蘇的期待;我們一路探索的意義,是為要保持感性的期待,充滿我們作為人最核心的能量。請相信感情能純粹到擁有毀滅性,請為愛恨交加的羈絆保持耐心。
《飄》的結(jié)局不遺憾嗎?遺憾,真是十分遺憾。但是遺憾卻可以提醒幸福,因為遺憾才讓我們對明天重新滿懷期待。
我深深地看過這面鏡子。在這面鏡子里,我看到作者對于情深深地疑惑,她反復(fù)的論證、探討又否定,卻依然趨之若鶩。我看到我自己緊緊跟隨著思嘉,了解我不曾看過的情感。我站在書的開頭,是與思嘉比肩的十六歲;然后我們奔波到尾,思嘉已經(jīng)成為“不再年輕的嬌艷鮮花”,而附在我皮囊之上一層透明的、名叫“幸福永遠(yuǎn)的生活在一起”的愛之膜,隨之打碎。它們一片一片,隨風(fēng)去了;我是擺脫了束縛的蝴蝶,脫離了蒙蔽的蛹,終于要在一條閃著現(xiàn)實光芒的情感道路上摸索了。
于是我向下一面鏡子走去。
{第二面鏡子:“只要有好的姑娘追求,還有個壞姑娘開玩笑……”}
小標(biāo)題里的這句話,來自亞特蘭大城里思嘉的一個鄰居青年。這句話里把好壞區(qū)分得太明顯,以至于讓我好好的想了想這種好壞的定義究竟是什么。
站在這個青年的時代與角度,我想,這好壞之分就是體現(xiàn)在《飄》最主要的兩位女性:思嘉和媚蘭身上。她們被作者安排成AB選項,分立在鏡面兩端。完全不同的性格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行為舉止和結(jié)局。作者沒有給出自己明確的態(tài)度,對后者表示了極大地贊賞,卻選擇前者作為筆墨的中心。
媚蘭,她的精神總是平靜,脊背總是挺直,那莊重的溫柔下面有一種鋼鐵般的品性。她是最好的妻子和朋友,依順熱愛丈夫,又與所有的相鄰為友。作者寫道:“她的誠懇自發(fā)地出自一個寬廣的胸懷,所有的人都擁戴她…她比城里任何人都有更多的女友,男友也是這樣?!彼木窦儍舻讲荒芟胂袼鶒鄣娜魏我粋€人身上有什么不高尚之處,她的面容毫無塵世俗氣,說明她在人間是不設(shè)防的。她擁有男子般的果敢與氣概,可以溫柔的處理傷員已經(jīng)發(fā)腐出咀的傷口,也可以鎮(zhèn)定的殺死一個準(zhǔn)備來掃蕩的北方佬。同時她又不是軟弱,從她在眾人面前力挺思嘉的強硬言行中,可以看出她對思嘉的理解與欣賞。只是她的無私與理智總會戰(zhàn)勝自己的“小我”思想,在整本書里,你不曾看到她為自己求過什么,因此她容易被社會接納,容易被男女老少依靠,自然而然的成為一群人甚至一個小鎮(zhèn)的支柱脊梁。在書中可以看到,思嘉雖因為艾希禮而對媚蘭頗有偏見,卻在戰(zhàn)火中依靠著她;最是驕傲無比的瑞德,幾次醉倒嚎啕哭伏在媚蘭的膝頭。作者在塑造這個角色的時候,有意無意的讓我們看到圣母瑪利亞的光輝。
但作者同時說:“不過追求她的人卻很少,因為她缺乏那種最能迷惑男人的任性和自私的特點。”具有這種特點的,就是另一個角色:思嘉。
她乖張,不考慮道德世俗;早期的她是沒有“奉獻(xiàn)犧牲成全”的概念,對待愛情她就想得到,處理事情一定以自我為思考點。因此她會產(chǎn)生對艾希禮的偏執(zhí),不見是真的有多么喜歡,而是對“得到”的執(zhí)著。像一個孩子哭喊著要月亮,可是假如他果真有了月亮,他拿它來干什么用呢?
戰(zhàn)爭開始,她對于傷兵乏于敷衍,甚至對于自己的妹妹守寡都是這樣思考:“這太可惜了,本來會省去一張吃飯的嘴呢?!?。她全力救助分娩的媚蘭,起因卻是因為艾希禮的一句囑托;為了自家的木材廠的生意,從各方面打壓別家。種種事例煩不勝舉。
她實在是一個只從實際出發(fā)看問題而不多談什么道德來掩飾問題實質(zhì)的女人。從原先的掩飾里叛逆,到后來干脆的自私自利,簡直是……
“——這個女人怎么能…!”令人發(fā)指!
罵思嘉勢利;罵她毫無道德;罵她貪心無恥,想面包又想愛情,談利益又希望道德。他們說:“壞透了。”
壞透了。一種批判土豪劣紳的口吻,一種除四害的嫌棄。
“她甚至結(jié)果三次婚!”
“聽說她暗地里勾搭媚蘭的丈夫……”
“你看到了嗎!她甚至與北方佬和妓女做生意!”
城中往往語,指目于她。四面楚歌,思嘉開始醉酒,但清醒后還是她做她想,慎嬌笑罵皆是瀟灑風(fēng)流。
只用講到這里為止。我注意到這兩個人的聯(lián)結(jié)性,最初是因為她們共同的愛慕對象艾希禮:他對媚蘭是欣賞,卻又割舍不下對思嘉的感情。看到他這副窩囊躊躇的樣子,我不禁想起張愛玲關(guān)于“紅朱砂白月光”的比喻;思嘉明顯就是那心口的紅朱砂,而媚蘭也是眼前不可忽略的白月光。然而作者作為女性,心目中欣賞的女性,顯而易見就是媚蘭;可矛盾的是,從點滴文字中透露出,她渴望、羨慕的卻也是思嘉。有點說不太通——為什么會喜歡一個不那么正義磊落的,甚過圣潔光明的?
我們?yōu)槭裁磿@樣性格的一個人如此縱容、甚至向往?
舒國志曾經(jīng)說過,人要任性,任性,任性?!安蝗涡缘娜?,如何能維持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她隨時都在隱忍,隨時都不快活?!彼^任性,即是放任讓自己的個性張揚。
沈從文筆下有過一場只屬于“少女”的潑水節(jié),她們筒裙鮮艷,笑聲朗朗,神采飛揚,眼神發(fā)光;但細(xì)膩敏感的作者看到了一旁格格不入的背景板:“一出嫁,即不在參與。……只穿白色衣褲,頭系高高的黑稠圓筒,背上大多都用兜布背了一個孩子。……只是來看看熱鬧。”很奇怪的,明明都是年齡相仿的年輕姑娘,有一些卻硬生生的克制了自己的個性。她們冷靜淡漠之外的惆悵與凄涼,或許是風(fēng)俗,或許是自愿——總之被隔絕在某一堵高墻內(nèi)。她們不再擁有歡暢的權(quán)利,在家庭和婚姻的限制下,她們不能隨心所欲。
白衣黑帽的婦女不任性,媚蘭不任性,因此她們的自我個性不突出,慢慢的就會變成“眾人”。而這樣的“潑水節(jié)”,這樣的圍城之勢,我們都曾覺察,只是習(xí)以為常得讓我們懶得反抗。面對“規(guī)則”,面對“真理”,面對“權(quán)威”,我們是從小被拴著麻繩的大象,從前是力氣不夠不能掙脫,長大以后就放棄掙脫了。
而思嘉言行舉止,無不打著兩個大字:任性。她是真的隨心所欲的活著,仿佛土地里生命力旺盛的野玫瑰。因此她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向往,就好比我們愛讀三毛,是因為熱切于她超脫世俗眼光與勇敢,同時,是因為我們?yōu)榕c她們的心跳共鳴而心疼。我們也被鐐銬勒疼了手腳,所以更知道逃脫的不易。
那么瑪格麗特為什么還要塑造一個媚蘭呢?為了對比襯托嗎?
《紅樓夢》里也有一個與媚蘭相似的角色:薛寶釵。蔣勛在品讀紅樓夢的時候,曾經(jīng)這么說:“(薛)這個角色是要活出來給大家看的,是要活在世俗里的;她可能心里也想像黛玉一樣哭哭啼啼?!边@可以完美的套用在媚蘭上,媚蘭這個角色是要活出來給大家看的,所以她要放棄掉一定的自私。
反之,思嘉是完全的自我,鋒芒畢露,像拼盡全力燃燒的火焰??墒腔鹧婀倘灰塾譁嘏K究面臨曇花一現(xiàn)后的悲劇,像安徒生筆下的小美人魚,理想主義的留下一個熱烈的姿態(tài),卻付上化為泡沫歸為虛無的代價。自我的個體當(dāng)然是美麗的,但物極必傷。
我看,最合適的活法,是在我們大腦的理智區(qū)存著一個媚蘭,思嘉則要住進(jìn)心里去。我們要活在世俗里,就不能太自我;活得太無私,卻又不能算作為一個個體活著了。這兩個角色共存的意義在于探討自我與現(xiàn)實的平衡。這樣的互相牽制下,才會既是精神健全,又不會偏激傷人又自傷。
我很喜歡的一個意象,是“戴著鐐銬跳舞”,剛好用在這里,即努力活出世俗里的超世俗,在個人有所限制的生命中,也總要能有個“好姑娘”的正統(tǒng)做行為準(zhǔn)則,一個“壞姑娘”的任性自由去向往。這就是這面鏡子給我的啟示。
我向下一面鏡子走去。
{第三面鏡子:“你的道德觀念是一筆糊涂賬——但你是個坦率的流氓。”}
本書的譯者這么評價:“小說里的四個主人公是關(guān)于南方在這場內(nèi)戰(zhàn)中的四個態(tài)度。他們都代表了要求改革的新進(jìn)一派,但在相同的理念下,他們的行為和態(tài)度卻有所不同?!?/p>
面對戰(zhàn)爭,思嘉選擇活出生命的原色——她的所作所為只為“生存”服務(wù);媚蘭也不迂腐固封,但是她第一恪守的一定是南方的精神核心。她們一個成為我們前行應(yīng)有的勇氣與力量,一個成為我們對于前行方向的清楚保守。
面對戰(zhàn)爭,瑞德公開在各種場合諷刺批判,嘲笑說:“這盡管令人不怎么舒服,但畢竟還是很有趣的?!匆淮沃T神的末日,不幸的是我們南方人并不承認(rèn)自己是神。”他選擇不參加這場“可笑的失敗”,并利用封鎖線和戰(zhàn)爭產(chǎn)生的巨大利益大賺一筆——以至于被小城居民罵“下等人”。而艾希禮盡管私人的信件里表示同意瑞德的觀點,他知道“遲早會輸”,卻依然愿意犧牲,在戰(zhàn)爭一開始就與鄉(xiāng)鄰一道奔赴前線,槍林彈雨里生死攸關(guān)。他們所體現(xiàn)的,是在大世里對于個人活法的選擇,我概括前者為“高尚的消極”,后者為“積極的庸俗”。
思嘉和身邊的南方人以此攻擊瑞德,說:“他(艾)認(rèn)為戰(zhàn)爭完全錯了,可是他仍然愿意去打,去犧牲,這就比你認(rèn)為正當(dāng)而去打時需要更大的勇氣。”瑞德嗤之以鼻,不置可否。我明白瑞德為什么會因此看不上艾希禮,因為我與思嘉的觀點完全相反:這哪里是勇氣,分明是傻瓜!是軟弱的懦夫行徑!第一,明白的去送死;第二,不敢闡述觀點,不敢違背“眾意”?!谒^的主義,做無謂的犧牲。以卵擊石,何以善哉?
我說是“以卵”,因為站在他們倆的個體上,說要停止這場戰(zhàn)爭、扭轉(zhuǎn)這個局面——天方夜譚,這又不是什么好萊塢電影,小人物能輕易地翻云覆雨。所以這就體現(xiàn)出瑞德的透撤,如作家伊凡·克里瑪說:“生活就是這樣,它只能讓你在兩種苦難、兩種虛無和兩種絕望之間進(jìn)行選擇。你所能做的,只是從兩者之間選出你認(rèn)為容易忍受、比較吸引人的,使你至少保持一點自尊?!睙o正義不道德,瑞德的言行巴不得體現(xiàn)出一個“流氓”該有的“素質(zhì)”。這才是我欣賞他的地方:那么的坦率,他心里得是有多明白啊,在崇高犧牲和助紂為虐之間,他選擇了中間道路:作者說,“他自行其事,感到自得其樂,看不起別人,對周圍的人提出的看法置之不理,客氣得使人覺得他這種客氣實際上是一種進(jìn)攻?!彼状虿粍拥暮染瀑愸R,無所謂過去,也不管未來。勝利失敗又怎么樣呢?他用幽默勾兌嚴(yán)肅,以譏笑應(yīng)對正義,憑花天酒地鄙視清高的貧窮。用庸俗的一切反抗“我們不敗的主義”,他舉著酒杯嘲笑了自個兒,也嘲笑了對手,炫耀著:我在你之外很遠(yuǎn)很遠(yuǎn)。
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選擇,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人生夾縫里求生存,總是兩權(quán)其害取期輕。有時候也會想啊,人生多么的不容易,但是,千萬千萬記得保守自己的“庸俗”,王開嶺贊嘆的那類“深入人心的庸俗,不失為積極的庸俗!”。就像電影《熔爐》里的臺詞:“我們一路奮戰(zhàn),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p>
我再向前走去。
{尾聲:照見}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走到長廊盡頭。我扭開一扇門把手,跨了出去。門外是寬闊平原,只有呼嘯的風(fēng)穿過我的身體。
思嘉站在百米以外,身后是讓人感到永遠(yuǎn)安全的塔拉。我看不清她的表情,只是遙遙覺得她翠綠的眼睛依舊天真爛漫。她穿這一條新綠花布衣裳,長長的裙子在裙箍上飄展著。那天下午,她剛知道了艾希禮和媚蘭訂婚的消息;第二天的婚宴上她第一次見到瑞德;然后她閃婚;之后就傳來戰(zhàn)爭的消息。之后的事情如快進(jìn)一般過去,再看當(dāng)時完好溫馨的日子,知道尾聲的我不禁感嘆“一生回首能幾回,不忍青澀當(dāng)年”之感。
經(jīng)歷風(fēng)浪的回看波濤沉浮,物是人非的回看故人依舊,抽筋剝骨的回看不諳世事,痛哭流涕的回看當(dāng)年笑顏。
開篇,思嘉只十六歲,一個不斷犯錯的小姑娘,依次經(jīng)歷過富裕、天真、貧窮、恐懼,在意識到身邊再無依靠時,自己快速的適應(yīng)變化。她開始為了保住家園出賣自己的感情,她為此拋頭露面的做生意,為此再不屑于屈從自己曾經(jīng)看重的名聲輿論。在她巧笑嫣然,不動聲色的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時候,我突然就看到,一個女性成長起來了。
在生活的漫長道路的沿途某個地方,思嘉把自己的少女時代拋棄——青春已一去不復(fù)返了。她無法依靠、不能軟弱;不能哭,因為如今哭也沒有用。只有你身邊有個疼愛你的人,哭才有點意思,但是一旦閘門打開,她那勉強保持著勇氣就會全部消失。她說,她曾準(zhǔn)備到時機成熟時做一個像媚蘭那樣的偉大女性。但是等不及“時機成熟”,她就被生活推出來拯救生活本身。她被束著手腳,扔出自己的烏托邦,提早的,被迫的站了出來。
這些認(rèn)知讓我愈發(fā)仰望。我愛她,仿佛是開始學(xué)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思嘉的真實在于她是個矛盾的個體。她的復(fù)雜就是我們的復(fù)雜,人的復(fù)雜——有多少人可以一筆帶過的描述自己?時而軟弱自私,時而剛強寬容;時而逃避,時而奮起——這就是思嘉,這就是人,最智能的靈長動物,由二百零六根骨頭組成的人,六十億條肌纖維組成的人,一百四十多億神經(jīng)細(xì)胞組成的人。那么矛盾艱難的活著,但又那么努力。
我看學(xué)者名家對這本書的解讀,大多注意在這本書的大背景下:封建隨風(fēng)而去,黑奴制隨風(fēng)而去,戰(zhàn)爭隨風(fēng)而去,舊社會舊思想隨風(fēng)而去——美國新的明天就要到來。他們把它定義為“展現(xiàn)南北戰(zhàn)爭的鴻篇巨制”。
但是出于個人的局限,我對這本書的閱讀經(jīng)驗是非常私人化的,正如龍應(yīng)臺說:“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rèn)出自己的原型而用處最深刻的悲憫。”米切爾三姐妹中,我最欣賞瑪格麗特。她胸襟如此海量,思想又寬闊如天,《飄》作為一部女性著成的女性成長史,經(jīng)典之所以稱為經(jīng)典,因為直到百年后的現(xiàn)在,它依然是現(xiàn)世的領(lǐng)銜與先鋒,它毫不過時。我稱這本書的“宏偉”,是基于它遠(yuǎn)超于內(nèi)容的乘載?,敻覃愄亍っ浊袪柕倪@本書,不傾訴任何道理,不偏袒任何一個角色。在她所構(gòu)建的的世界里,起先你是旁觀,看她在那么多面鏡子里展開故事,把同一件事、同一個處境和經(jīng)歷安排由不同的人來做,從一個原點出發(fā),分岔甚至背逆的走出不同的路來——你占著這個上帝視角看得津津有味,一晃神突然卻發(fā)現(xiàn),你也出現(xiàn)在鏡中,你也成為對比中的一員。
因此,我越是讀到后面越是惶恐。不是什么“代入感”,而是真實的面對一個問題的抉擇——作者甚至給了幾個預(yù)見結(jié)局的選擇,開出“旁觀者清”的優(yōu)渥條件,卻讓人因為清楚反而不敢向前——我意識到原來自己那么遲疑,那么萎縮。我與老師細(xì)聊了這次體驗,老師高深莫測地留下一個微笑:“把一本書讀進(jìn)去,其實讀到的都是我們自己?!?/p>
我深思這句話?!白x到的都是我們自己”,軟弱如我,在這本書里看那個時代,看有的人倒下,有的人起來,同時對比著,用洞見之光照透自己。名著不只要講述一個多么好的故事,更多的是點亮讀者,閃耀出偉大靈魂的光輝,如普光照耀的神跡,亮到心里沒有陰影了,生命于是就輕盈起來。
“她轉(zhuǎn)身向荒地那邊的房子走去,一面把她的頭發(fā)整理成一個發(fā)髻貼在頸后。艾希禮目送著她,看她抬起瘦小的肩膀向前走去。而這一姿勢映到他的心靈上,比她所說過的任何話都更加深刻?!?/p>
這是全書我最愛的一段,勝過最有名的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重復(fù)的讀背,不知道為什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大概是我從沒見過像思嘉·奧哈拉身上所擁有的這種勇敢。她沉默的收拾余生,穿戴她用母親的天鵝絨窗簾和公雞尾毛做的衣帽,動身去征服世界了。
我看她離去的背影,想起的卻還是她的眼睛;那么純粹透亮,像一面聚光的鏡子,一束強光從中射出,穿過層層的風(fēng)和黑暗,照見我的靈魂。
第三篇:書評
1.【現(xiàn)代】 《千山暮雪》(主角:童雪,莫紹謙,蕭山,慕振飛)2.【現(xiàn)代】《景年知幾時》(第一部親媽大團圓結(jié)局【主角:葉景知,陸與江,遲非凡】)
3.【現(xiàn)代短篇集】《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當(dāng)時明月在>姐妹篇)4.【現(xiàn)代】《佳期如夢之今生今世》(III)【主角 葉守守 紀(jì)南方 易長寧】
5.【現(xiàn)代】《佳期如夢之海上繁花》(II)【主角 杜曉蘇 雷宇崢 邵振嶸】
6.【現(xiàn)代短篇集】《當(dāng)時明月在》(中篇小說合集)7.【古代清宮文】《寂寞空庭春欲晚》(06版+07再版)【主角 康熙 琳瑯】
8.【現(xiàn)代商業(yè)文】《香寒》(《裂錦》姐妹篇)【主角 官洛美 容海正】
9.【古代文】《冷月如霜》 【主角 慕如霜】
10.【現(xiàn)代商業(yè)文】《裂錦》(原名:芙蓉簟)(05版+07新版:新添番外《滿盤皆輸》)【主角 傅圣歆 易志維 易傳東 簡子俊】 11.【現(xiàn)代】《佳期如夢》 【主角 尤佳期 阮正東 孟和平】
12.【民國】《如果這一秒,我沒遇見你》(原名:玉碎)【主角 慕容清嶧 任素素】
13.【民國】《來不及說我愛你》(原名:碧甃沉)【主角 慕容灃 尹靜琬】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他(她)知道,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最近看了幾集《最美的時光》,是根據(jù)小說改編的,講一個暗戀的故事。小說原名《被時光掩埋的秘密》,我剛看到名字還以為是個民國或者古代的事,原來卻是講現(xiàn)代人的戀愛故事。在我看來,這部小說并不算寫得太精彩,敘述有點平淡,文采也一般,其實故事性也并不太強。但作者選了這樣一個不太常見的角度,還是有新意的。
小說明面上第一人稱講了女主的十年暗戀及她的追愛過程,但在這整個行文中,始終貫穿的卻是男性角色-陸勵成的暗戀進(jìn)程。其實這本書最精彩的章節(jié)是在最后的番外。當(dāng)一切塵埃落定,讀者以為女主的十年暗戀終于修成正果,又是一個爛俗的大團圓結(jié)局時,作者給出了一個全書真正的高潮部分。所有人的秘密都不再是秘密,但唯有他-陸勵成,他的秘密始終沒有說出。當(dāng)他的秘書以旁觀者的身份把他的點點滴滴暗戀情節(jié)記錄在論壇上時,讀者在此記錄中也重新回憶了他在本書中的種種行為,話語,以及在正文中不曾提及的事件及心情。終于明白了他在正文中被模糊的心意:原來,被時光掩埋的是他的愛戀,他的秘密。到此,這本書才正式點題,也才正式浮出本書的真正主人公-陸勵成。
在我看來,女主的暗戀說是十年,但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都沒有展開她十年暗戀的發(fā)生,發(fā)酵及十年中間的心情掙扎,或簡單說就是怎么個暗戀法。故事直接跳到十年后她遇到那個暗戀的對象,然后所做出的種種追逐愛情的行為。這個已經(jīng)不是暗戀而是明顯的追愛了。就象劇里女主對著MSN說的:女追男的故事。而真正的暗戀故事是從他-陸勵成開始的。在小說中或許你看不出他的戀是從哪里開始,畢竟是第一人稱的女性視角寫的。但在劇中,攝像機從客觀旁觀者的角度,清晰地向我們展現(xiàn)出了他的暗戀全過程。從開頭的街頭碰瓷,到后來的拼桌,再到女主進(jìn)入他工作的公司以后的種種互動碰撞事件,你以為是在講一對歡喜冤家的故事嗎?在我看來,卻是一場暗戀的華麗啟幕.“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愛。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這段話是這本書或者這個電視劇的文案吧。貌似是女主十年暗戀的心聲,但女主并沒有不求結(jié)果,她不就為了求個結(jié)果,求個擁有,才會拋家舍業(yè)地去追求她心中的“愛”嗎?那分分鐘想要告白的節(jié)奏是“暗”戀嗎?真正不求結(jié)果,不求愛,不求擁有的是陸勵成的暗戀吧。其實不管是明戀還是暗戀,都是愛情的形式。只是,前者追求的是兩情相悅的美好,后者因為種種原因,演變成“一人花開,一人花落”的獨角戲。而這個劇,正是陸勵成一場沒有對手的獨角戲。
街頭碰瓷,是他初遇女主,不是什么美好的相遇,但應(yīng)該是印象深刻,不然也不會在第二次咖啡館里一眼就認(rèn)出女的來了。拼桌事件后他有了女主的一張名片,這也為他后來對混進(jìn)公司的女主產(chǎn)生懷疑提供了直接的證據(jù)。有懷疑就有觀察,有觀察,就有試探,更有想揭穿謊言或?qū)议_真相的好奇?!昂闷婧λ镭垺保稽c沒錯。就因為當(dāng)初的一點點好奇心,當(dāng)初想揭露真相的企圖心,以至最后使自己陷入情網(wǎng)。一開始陸勵成利用他職務(wù)的便利,把女主放在自己身邊工作,他原本應(yīng)該只是想近距離地看清女主的目的,在他弄清楚女主進(jìn)公司的真正原因后,他應(yīng)該就會做出一個相應(yīng)的決定:是拆穿謊言還是繼續(xù)留用。因此起初他就象一個獵人對待一個進(jìn)入陷阱的獵物一樣,對女主是審視,冷眼相看的態(tài)度,同時再加幾分:“我早晚會看清你的真正目的,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這樣一種志在必得的霸氣。此時無關(guān)風(fēng)與月,他說“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并不是要得到她,要與她有什么情感糾葛,只是一個領(lǐng)導(dǎo)者或者說是有商業(yè)頭腦的精英對混進(jìn)公司的可疑人員必要的防范和威懾。
那么愛又是從何而起的呢?作為陸勵成這樣一個有頭腦,有閱歷的成年人來說,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他不是那個在感情上很傻很天真的女主,因為一個男生的一句話就“愛”了十年。他對女主并不是一見鐘情,最多也只是日久生情罷了。在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他如何一點一滴地陷入這場“一個人的戀愛”。在“楊洋生小孩”這個事件中,女主的鎮(zhèn)定表現(xiàn),臨場指揮能力(雖然劇中是夸張表現(xiàn))讓陸勵成有了刮目相看的感覺,這從劇中女主讓他別愣著,去開車時,就能看到他有一個挺明顯的震了一下的表情。想來以前是沒人會對他這么說話的吧。此后車上及醫(yī)院的一系列互動情節(jié),讓女主在他心中的定位不再是“被懷疑的對象“,而是覺得“這個女的還是有點能力的”,但也僅限于對她工作能力的界定,并不摻雜個人的感情方面。所以在后面指定要女主加入封閉工作項目,也是基于對她工作專業(yè)的肯定。
如果說“楊洋生小孩”事件只是他對女主印象的一種改觀的話,那么在封閉工作期間發(fā)生的事足以使他對女主產(chǎn)生了好感。我們掠過他們之間因為工作的種種唇槍舌劍,單看陸勵成感冒拿到藥這個情節(jié)。藥和水應(yīng)該是女主放的,因為之前他們在廚房有談起過他生病的事。(但為什么放在廚房門口,萬一他不出來呢?想不通)陸勵成在拿到藥后有沉思,隨后又有一個微笑。在他這一笑中,有“原來你還不錯,還知道關(guān)心別人”這樣一種意味。這時他對女主的感覺已經(jīng)不再局限在工作方面,更多的表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人”的感受,而不是一個領(lǐng)導(dǎo)者的感受。在此時,他僅僅只是一個工作上有點壓力,身體上有點疲憊的男人,本不期望能獲得下屬的多少關(guān)心,更何況還是一個剛與他唱過反調(diào)的下屬。但這杯水和藥,讓他感受到一種來自他人的關(guān)心,這種關(guān)心對于此時稍顯疲累的他,無疑是一股暖流,讓他對女主有了脫離公事方面的,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的直接感受:哦,原來她也有這樣關(guān)心人的一面,也不是只會莽撞頂嘴啊。而陸勵成作為一個男人對女主產(chǎn)生興趣,應(yīng)該就是從泳池邊開始的了。雖然這個“出水芙蓉”的畫面拍得并不怎么樣,打在女主臉上的白光模糊了女主的五官,但或許這就是當(dāng)時陸勵成眼中女主的樣子吧:雖然朦朧,但也不失美好。心中有點小漣漪,卻也不是一眼萬年。所以后來他的邀約吃飯,其實也只是試探下女主的態(tài)度,而他在被拒絕后說的話“以后你會請我陸勵成吃飯的?!?應(yīng)該還沒有“這個女人我一定要得到手”的勢在必得,更多的是作為男人的一種強者的姿態(tài)吧。
真正的心動,或許就是發(fā)生在“紅酒誘惑”這一段中。在這段之前,有個“廚房談心”的情節(jié)其實已經(jīng)能看出陸勵成對女主不再只是上司的角色,他有作為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態(tài)度。彼時,女主剛剛炮轟了他,推翻了他的決定,蔑視了他的權(quán)威。他作為一個領(lǐng)導(dǎo)者,對于這種特立獨行的員工,先不論她的言行是否為了公平正義,單就她的這種無視上司的態(tài)度,是不是就應(yīng)該立馬震壓,先把她的氣焰打下去呀。不然以后人人都看樣,那他在公司還有什么威信可言啊。但陸勵成卻沒有,他不僅在公開場合沒有說她什么,在兩人獨處的廚房里,也沒有半點指責(zé)她的意思,還向她解釋分析當(dāng)時的情況。這作為一個領(lǐng)導(dǎo)者,特別是象陸勵成這樣強勢獨裁的領(lǐng)導(dǎo)者,太不可想象了。唯一的解釋,那就是他已經(jīng)有了私心,他不再單純把她看作是一個下屬,他對她有了男人對女人的包容心。在廚房這場戲中,陸勵成看見女主進(jìn)來,他的目光不是作為上司的那種嚴(yán)肅和銳利,他的眼神看上去淡漠,但卻隱含了負(fù)氣的感覺,就象是情侶吵架后,看見女朋友過來,既賭氣不想理她但又不失親密的感覺。這種感覺在他面對女主邀他喝紅酒,他說“我不喝這個牌子的紅酒”的時候更明顯。說的時候的表情就象在說,“我還在生氣,你以為一杯紅酒就能哄好我了嗎?”分明就是一種對親近的人才會有的態(tài)度。至于之后對女主說的一連串諄諄善誘的話,那就是逐漸敞開心扉的節(jié)奏了。到最后他手拿紅酒(咦,不是不喝這個牌子的嗎?看來還真是賭氣的說。),靠近女主的時候,他其實有審視女主的意味,他的目光中有探究,有邀請,也有誘惑。他在等女主的一個反應(yīng)。如果女主有羞澀,或者等待,或者迎合的意思,那么他應(yīng)該就會吻上去了。但他沒有在女主臉上看到類似的意思,這讓他覺得還不是時候有這么親密的舉動,但還是在她耳邊留下了一句曖昧的“晚安”。當(dāng)晚他的輾轉(zhuǎn)難眠和第二天的晚起,充分說明了他的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一個“她”。雖然前路未明,但愛已起程。
如果說書中的他還是在暗處,讀者是在結(jié)尾處才徹底明白他的心意的話,那么在劇中,他無疑是站在光亮處,從一開始就抓住了觀眾的目光,讓觀劇的人隨著他的一言一行來感受他在這段暗戀中千回百轉(zhuǎn)的心情。掠去那些劇情的枝蔓,我們甚至可以忽略他愛的女主對他愛的回應(yīng)。回應(yīng)固然好,他的暗戀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如果沒有回應(yīng),也只能嘆一句:深情錯付,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蛘咄锵逻@個女主的錯過,象書中說的:“這是一個多么不幸的女孩,她不知道有一個人曾愛她那么深?!保ù蟾乓馑迹?。亦或如平凡生活中的你我,也可以自我安慰下:象陸勵成這般強大霸氣,無所不能的精英人士都有他無法得到的東西,更遑論蕓蕓眾生的我們,生活中的有些煩惱是不是也可以稍微想開點了呢?
網(wǎng)上有言“萬年修得陸勵成”,這是對陸勵成這個人物最好的褒揚吧。他的優(yōu)秀,他的深情,他的付出,已經(jīng)獨立于劇情,獨立于被暗戀的對象而存在。我們在屏幕前看他一路走來的風(fēng)景,為他的無望愛戀起伏的心情,這些也是最美的時光吧。若干年后,我們都模糊了劇中曾經(jīng)的情節(jié),但陸勵成這樣一個人物,作為一個精彩的影視形象,一定會留在我們的記憶中。最后附上“獨角戲”的歌詞,我覺得挺符合陸勵成的暗戀心情,其實又何嘗不是我們觀劇的心情呢:“一切只是演戲,要你好好看戲,心碎只是我自己?!辈还軇〉慕Y(jié)局是什么,我相信這個歷經(jīng)磨練的男子,并不會沉迷于曾經(jīng)的愛戀或者傷痛,一往無前才是他的風(fēng)格,他的未來有無限可能。在我們?yōu)閯≈械乃乃殡y過的時候,相信他已經(jīng)踏上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路
匪我思存《香寒》的讀后感
分享到:
2009-10-03 14:23 網(wǎng)友采納
喜歡《香寒》是從封面開始,很久沒見到過這么文藝的封面,片片花瓣飄落??赐曛蟛蛔@息,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好的東西是不是都要似這花瓣一般,隨風(fēng)飄散;是不是所有愛情都會像這花瓣一樣無奈凋零……就算,真愛無敵?
這個的開頭就讓我興奮,因為我嗅到了陰謀的氣息,雖然是婚禮,但讓人覺得背后隱隱生寒,洛美和言少梓之間的曖昧,像是火花,在暗夜中劈啪作響。
還沒看到下文就依稀覺得二人有一段舊情,可是洛美居然可以如此鎮(zhèn)定,如此自若,因為職場歷練這么多年早已是金剛不壞之身?還是因為理智大于情感,為了妹妹幸福心甘情愿祝福?還是,在她的內(nèi)心里根本就不愛了,因為不愛,所以完全不在乎,不在乎自己的感受。
洛美和言少梓在休息室的一場對手戲,處處都是玄機,言少梓居然在自己的婚禮上心煩的吸煙,為什么會心煩?因為自己也不確定這段婚姻是否是好的選擇,還是心煩自己的舊情人居然這樣灑脫,如此不念舊情?
我?guī)缀跻詾樗c破這一切了,可是他像是對著自己說一樣,堅定的強調(diào),“我愛洛衣……”
他不是在對洛美說,而是在對自己說,暗示的意味強烈,也許只能這樣暗示自己才能不失控吧,誰知道呢?最后,言少梓對洛美說把永平南路的公寓轉(zhuǎn)到洛美名下,洛美明顯的沒有預(yù)料到,因為她居然怔了一怔。永平南路的公寓是兩人的秘密,是那段不愿開啟的舊時光,最后,成了洛美的內(nèi)心深處最隱秘的地方,是她的痛楚,是她無人可陪伴的孤獨。
后來,**不斷,洛美終于離開了常欣這個是非之地,準(zhǔn)備開一間小店過平淡日子,只是沒想到陰謀還是一點點將她吞噬,一步一步,誘她步入深淵。
好像她花店的名字,落美,怎不讓人唏噓。
容先生第一次出場好像深不可測,他的出現(xiàn),是一切陰謀的開始,是一些紛繁復(fù)雜的開端,從那日開始,言家風(fēng)雨飄搖,官洛衣面目可憎,洛美從此沒有平靜生活……
容海正好像是復(fù)仇的撒旦,一點點的毀掉言家的一切,看的時候,不禁想要這個人離洛美遠(yuǎn)一點,可是,一切終躲不過去。好像歌里面唱的那樣,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幸免。
風(fēng)暴一點點將言家吞噬,洛美和言少梓之間的種種過往也在一點點揭開,原來大家都錯認(rèn)了對方,現(xiàn)在也是無可挽回,在永平南路公寓里面言少梓將一切曖昧說破,洛美卻還是理智的緊,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終于,在那個大雨的晚上,官洛美的一切脆弱的統(tǒng)統(tǒng)爆發(fā),女強人的內(nèi)心都像是水晶,酸硬無比,卻又易碎,洛美終于累了,她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萬能,她也需要一個依靠。這個認(rèn)知所帶來的連鎖反應(yīng)是東窗事發(fā),官洛衣徹底崩潰。
一直不喜歡官洛衣,她的種種行為不是毫無心機就是心機太深,我很惡毒的以為是后者,她遇事總是做出最愚蠢的應(yīng)對,于是,她成了這場風(fēng)暴的第一個犧牲品,還有,她們可憐的父親。
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官洛美一直辛辛苦苦維護的東西瞬間倒塌,留她一個人,面對著這艱險的世界。不過幾天而已,便斷送一生憔悴。
容海正出現(xiàn)在洛美面前的時候像一個天使,救贖官洛美走出痛苦,雖然慫恿他人復(fù)仇是在不似一個天使所為,可是,撒旦也是一只墮落了的天使。洛美終究還是沒能逃開,因為仇恨,她已經(jīng)把過去的一切全部丟棄,不管是理智還是堅強。
她不管容海正是天使還是魔鬼,就算是毒藥,現(xiàn)在的洛美也是無從選擇,在她眼里,唯有痛苦和仇恨最為真實。
在巴黎的一切完美的不甚真實,英俊溫柔多金的情人,在這樣浪漫的城市不譜出一段羅曼曲簡直是不合情理,我簡直要認(rèn)為容海正要愛上洛美了,可是他卻說,如果我們兩個結(jié)了婚,這將是對言氏家族的沉重打擊。
原來這不過是報仇的一部分,畢竟那樣深重的仇恨,那么多年的苦難,讓他怎么舍得這么好的機會。
以前的洛美,怕是如何也不會接受這樣荒唐的婚約,可是現(xiàn)在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官洛美,除了仇恨已是一無所有,報仇也是她的唯一目的,是她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原因。不管怎樣她都會去嘗試,哪怕容海正是慢性的毒藥……
于是這樣的契約成交了,雖然我們極品的容先生不喜歡洛美用這個詞,但是,這卻是兩個人關(guān)系最好的寫照,無關(guān)情愛,只因仇恨。
日子好像平板一樣,他們的計劃一步步鋪陳開來,細(xì)致,縝密,讓人有種痛快的感覺,但事情卻發(fā)生了細(xì)微的變化,這場婚姻本是一場假戲,可是容海正卻漸漸真做了起來。處處表現(xiàn)出來的是他真的愛洛美,真的愛一個人不過是在細(xì)微處對她好,一餐一飯都盡心盡力,面對那個人愁腸百許,忍不住嘆息,可是這樣也太過夢幻,連當(dāng)事人自己都不敢相信。洛美甚至在看出了一點陰謀的端倪…… 那場舞會是兩人平靜生活的終結(jié)者,因為在舞會上洛美重遇言少梓,容海正同洛美心生嫌隙,他可以運籌帷幄,殺伐決斷,卻在這個時刻無力掌控洛美的心,兩個人都是癡兒,對于感情的立場太絕對,太黑白分明,根本沒有中間立場可以走,一個陷進(jìn)太深,一個裹足不前,于是都絆在那里,動彈不得。
計劃還在進(jìn)行,每進(jìn)展一步都讓言氏家族覺得難堪異常,把野獸逼得太緊的下場有可能是被反咬一口,于是,那樣卑鄙無恥的算計落在洛美身上,讓官洛美把最后一點堅強用盡,像一只被拔了所有尖刺的刺猬,只剩一團軟軟的肉,在風(fēng)中不停顫抖。
在這樣的時候,只有容海正可以給洛美一個溫暖安全的小窩,我不得不承認(rèn),千島湖一段,是每個女性的夢想,那多理想,多么夢幻,她的眼里只有他,他的心中也只有她,洛美拋去一切心機,放縱自己蟄伏在他的羽翼下,沉迷在湖光山色,甜夢,花海之中,她忘掉了沉重,從此脫胎換骨。
她像個公主,被王子藏匿在人家仙境,過著神仙般讓人艷羨的生活,這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容海正所沒有的,可是她的王子卻說,“這世界上,我沒有的東西太多了?!边@里面包不包括洛美的心?也許,也許……是什么讓容海正這樣不確定,是因為不相信自己?還是不相信洛美?或者,不相信洛美知道一切之后會如何應(yīng)對? 我終于相信,這段婚姻是一場陰謀,官洛美只不過是一個獵物,而聰明的獵人卻不動聲色的失去了自己的心…… 馬蹄踏破千堆雪,王子和公主不得不回到俗世,洛美此刻已經(jīng)不在以前那個人了,連眼神都一點點的鈍下來,不復(fù)過去的神采,現(xiàn)在的洛美,再也沒辦法用理智來應(yīng)付前的那種種的打擊。
面對容海正的出軌,她選了一種最不理智,可也是那時的她唯一可以辦到的處理辦法,那時的她,怕是已經(jīng)愛上容海正了,就算內(nèi)心中有個聲音不承認(rèn),但是本能已經(jīng)代她作出了這個回答,她愛這個男人,而這個人的不確定感卻沒發(fā)現(xiàn)她愛他。
缺乏安全感的并不是洛美,而是容海正,他以白瑞德自比,可是洛美卻不是郝思嘉,他在洛美身上沒有一點的把握,而且,他并不愿意裝作有把握,他以為她做傻事是因著別人,那個他痛恨的別人。
于是兩個人不停的試探對方的底線,洛美在看到言少梓喜帖的那一刻,終于無處可退,只能來到那個埋葬她所有過去的地方,永平南路那棟公寓,那里是洛美的傷疤,也是她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洛美真的以為這里還有著她的過去,可是,真的什么也沒有了,她早就回不去了,那些對言少梓的表白,不過是自己騙自己,她以為自己要的是那樣,可是,命運卻不給她這樣的機會,她不是那個過去的自己,那些人,那些美好,她再也要不回去了。
故事到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讓這兩個人使盡全身的招數(shù)來糾纏試探對方,這實在是太過傷元氣的做法,猜忌那么多,愛,卻只有那么一點點。
于是算計,于是冷戰(zhàn),于是,兩敗俱傷。
那些細(xì)節(jié),足夠一副鋼筋鐵骨黯然神傷。
真相一步步揭開,原來,這真的是容海正的陰謀,原來,他早已失落了真心……可能是不愿意承認(rèn)自己的不確定,絕望把官洛美重新武裝成一個斗士,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做了她也不愿的抗?fàn)?,她?jīng)歷的足夠多,陰謀,鮮血,背叛,在陰謀面前,似乎沒有什么比死亡更容易……可是,她知道,死亡不會有任何意義。
這個故事,好像比《裂錦》更加蒼涼,雖然,它試圖讓我們相信真愛無敵,但是那又能怎么樣呢,容海正一開始便帶著陰謀而來,他后來愛上洛美,曾經(jīng)有那么多的機會來說明這一切,在最后的時刻他也可以說出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可是他沒有,也許只是一個念頭,但這咫尺已經(jīng)是他們之間的天涯,掌心為佛,手背為魔。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
洛美還是沒有將那枚印信交給言少梓,十丈紅塵,總有一個地方,讓她這個人容身,一邊同現(xiàn)實癡纏,一邊大徹大悟。
她叫女兒悔之,是啊,悔之,那份悔是比不悔更讓人唏噓感嘆的力量吧,那時候,他們都有過一次幸福的機會,在那么有限的生命中能被所愛的人深深愛過,或許不該再奢求再怨什么。
可是這樣的苦楚,讓所有人深深絕望。
一念天堂,最后,不過是,一生嘆息
參考資料: http://
我沒辦法寫讀后感,好難
因為香寒是匪大所有作品中最讓我唏噓的 我喜歡那個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的容先生 他愛洛美 很愛很愛
最后的那封信讓我覺得心好痛 雖然沒哭
但是我真的覺得好難過
我一直覺得洛美和海正的故事像一株曼陀羅的盛開 人說曼陀羅 花開一千年 葉落一千年 花葉終不相輪 彼岸花 無間的愛
不可預(yù)知和死亡
妖冶二邪魅的盛開,卻帶著致命的復(fù)仇火焰 于是她和他終究是錯過了 兩個都沒有安全感的人 都放棄了相信對方 然后仇恨帶著誤會
一點一點吞噬著他們過往的美好 一切美好一點一點湮沒了
我想過
洛美去曼哈頓,會在高處看燈嗎? 洛美去圣讓卡普費拉,會想起和容海正的約定嗎?
洛美看見白茶花會想起那個關(guān)于謝謝的冷笑話嗎? 洛美讀到白瑞德會想到海正嗎?
洛美在半夜醒來會想到那個失眠的傻瓜嗎?
一棵支持菟絲花的松木也需要依靠 是啊,無往而不能的容先生終究是累了 他選擇了放棄 可是洛美不知道 她竟然后悔 竟然“悔之”
“他們都不知道,我早在十年前就已經(jīng)心灰心意冷。從你與我決裂那一刻起,我便覺得世間萬物,沒有一樣值得我挽留?!?我突然覺得假期特有的孤勇是可貴的 如果容先生有的話
那么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陪著他的將是妻子和女兒
那么值得他挽留的將是整個世界 那個下一世兌現(xiàn)的諾言也將實現(xiàn)
我想問,容先生
你在九泉下真的瞑目了? 我想問,洛美
你知道真相后還后悔嗎?
在我看來你們真的好狠心 對自己狠心,對對方狠心 對我們這些癡人更狠心
就放任我們這些癡人為你們的故事唏噓不已
希望悔之可以理解到
自己有一個多么了不起的爸爸 他狠愛自己和媽媽
From_一個癡人
你我相識在錯誤的時刻
無論是一段感情還是一樁婚姻,彼此的信任是前行的基礎(chǔ),而共同的成長和對情感的經(jīng)營是使其維系下去的營養(yǎng)素。
陶驤見到18歲的靜漪時,她先同別人跳了半支舞,而那個“別人”離開靜安別墅的路線證明其顯然經(jīng)常出入這里;靜漪聽出陶驤的聲音時,他在同黃珍妮糾纏不清;陶驤知道靜漪為了戴孟元差點丟掉性命;靜漪也知道陶驤和金潤祺必定有些說不清楚的地方??婚前這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他們之間建立信任關(guān)系的障礙,而雙方都有的細(xì)致、聰慧和悶騷的性格又導(dǎo)致他們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溝通,直接給這段婚姻定下了灰色的基調(diào)。
之慎投資失誤、之忱在政治上太有野心、程世運既有深遠(yuǎn)的眼光又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同時還是個相對封建的大家長,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讓靜漪看明白了自己只能嫁進(jìn)陶家。但是生長在一個嚴(yán)父慈!的家庭中比較受寵的女孩兒當(dāng)然不能夠適應(yīng)陶家這種完全封建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靜漪是從杜氏!親和宛帔的開放包容的愛中直接掉進(jìn)了陶夫人和符氏這種以夫為天、以家族利益為先的冰冷的家庭關(guān)系,陶驤并沒有及時注意到這種落差給靜漪帶來的沖擊,而來自教養(yǎng)中的謹(jǐn)言慎行讓靜漪即使收獲了來自陶老夫人、陶父、大姑奶奶等人的關(guān)愛也沒能夠消除掉受到的沖擊,反而拉開了她和陶驤的距離。
從一段婚姻來說,“青梅竹馬”是不錯,“門當(dāng)戶對”更重要。陶駟和雅媚、文謨和爾宜、無暇和碧全、無垢和遠(yuǎn)遒都是在“門當(dāng)戶對”的基礎(chǔ)上還有點兒“青梅竹馬”的意思,所以他們即使遇到一點波折,最終也能夠解開心結(jié)共同走下去,因為始終相信對方對自己的情意;陶駿和符黎貞則證明了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兩個人想要長遠(yuǎn)地走下去是很困難的——問題并不在于雙方的經(jīng)濟差距,而在于各自受到的教育不同。在還沒出現(xiàn)職業(yè)女性的時代,符!帶大子女的過程想必很艱難,所以她的兩個女兒都有著看似堅強的外表和較為扭曲的內(nèi)心(同樣的,戴孟元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她們不放過一切“向上走”的機會,同時又總是懷疑自己會被別人瞧不起,在利用條件優(yōu)于她們的人帶來的好處時不會真心感恩反而覺得理所當(dāng)然。陶驤和靜漪已經(jīng)失了“青梅竹馬”的可能,勉強算得上的“門當(dāng)戶對”又因為金錢(西北債券)和文化(兩家的家庭文化)的差異而使雙方始終沒能站在同一級臺階上。陶驤總是下意識地認(rèn)為靜漪的心不在自己身上所以她的笑都是假相、她的溫情是背叛的前奏,甚至不惜自己設(shè)下圈套來證明自己這種判斷的正確性;靜漪則一直缺乏對陶驤的絕對信任,這讓她既不可能坦白說出自己的處境和想法,又不可能不時時給自己留好后路。符彌貞、藤野晴子和孟冬兒的出現(xiàn)只是導(dǎo)火索,靜漪和陶驤二人沒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又不能開誠布公地講出來才是根本問題。歸根結(jié)底,他們相遇的時間不對,靜漪聰慧但不夠成熟,陶驤則是只在感情以外的地方精明,一遇到和靜漪之間的問題就會因為患得患失而方寸大亂。
六年多的分離讓他們冷靜,也讓他們成長、學(xué)會接受現(xiàn)實。幸運的是,靜漪的細(xì)致和陶驤的專情都保留了下來,學(xué)會在愛里妥協(xié)讓他們最終又走在了一起。
個人觀點認(rèn)為使陶驤和靜漪分開的最關(guān)鍵兩個人物分別是戴孟元和陶夫人。
其實如果不是之慎投資失誤,如果程家的父親、!親和哥哥們能夠把戴孟元的事情攤開來說而不是處理得如此激烈,以靜漪的聰慧未必不能夠發(fā)現(xiàn)戴孟元不是良配——比起陶驤來,戴孟元顯然更不在意是不是會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而陷靜漪于危險之境。家國天下固然重要,但一個男人的責(zé)任感不是在嘴上說說而已——即使不能夠在理想與感情之間找到平衡,也起碼不該因為所謂的理想而去利用感情。戴孟元只是符合了少年靜漪的想望,從而在她未來很長一段歲月中因為面對的現(xiàn)實太沉重而追憶自由自在的少年時光時成為其中一個組成部分。靜漪應(yīng)該已經(jīng)明白,長大了的戴孟元,即使當(dāng)年沒有被迫同她分開,也會在現(xiàn)實的打磨中不再是她的良人,可是陶驤卻不明白靜漪的這種“明白”。
關(guān)于陶夫人,從地域、經(jīng)濟和文化上來說,我猜想她的出身和杜氏!親、宛帔相比都是有差距的。陶老夫人、大姑奶奶、陶父、程父、番外中的馮老先生甚至陶駿對陶驤和靜漪的關(guān)系的判斷都是來自于“人”,他們關(guān)注的是人的本質(zhì)和性格,而陶夫人有時會拘泥于一時、一事。讓眼界不夠?qū)拸V、層次不夠高的人管家,當(dāng)然會帶來每天都很忙、卻不能阻止惡性事件發(fā)生的結(jié)果,因為她本身缺乏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陶夫人的循規(guī)蹈矩、固步自封影響著陶家的內(nèi)部文化,也加快了靜漪感覺自己脖子上那根繩索束緊的過程,她們之間這種類似于意識形態(tài)上的矛盾,如果沒有戰(zhàn)爭年代的環(huán)境和對陶驤的共同的愛作調(diào)和,將會始終存在。
最后要深深地感謝尼卡,寫出了這么感人的長篇后,還能夠給我們這么多番外,讓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成長脈絡(luò)清晰、循序漸進(jìn),讓我們這些讀者度過許多甜蜜的時光。
第四篇:書評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之我見
勒.柯布西耶曾說過,住房是居住的機器。從這個理論推導(dǎo),我是否可以認(rèn)為,一個城市是承載這些機器的大型工廠,而城市的主要構(gòu)成要素——人,就是在這個大型工廠工作的工人。如果如此詮釋,那么城市似乎變得毫無人性可言,到處充滿冷冰冰的大型器械,為了討生活而四處奔走,冷漠的“人”。
“人們常說,我們太沉溺于生活方式,我卻要說:文明的價值就在于讓生活方式更復(fù)雜?!边@就摘自于《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導(dǎo)言之前的部分,一個名叫奧利弗的詩人(暫且可以稱為詩人吧)說的。他還說:生活本身就是目的,若問生活有目的價值與否,唯一的答案就是,你是否擁有足夠的生活。而在城市中,我是否可以認(rèn)為人的生活方式與目的,決定了城市的生活與目的。無論是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羅伯特.歐文的“新協(xié)和村”,還是霍德華的“田園城市”,幾個世紀(jì)以來,人們似乎都在致力于“想象”(請注意我使用的是想象)一種完美的孤立的城市形式,來滿足自己各種各樣的需求,忽視了城市自身復(fù)雜的,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多方位的特性,僅僅是異想天開的認(rèn)為城市在擁有這些及其相關(guān)形式之后,就可以完全自給自足的發(fā)展下去。簡認(rèn)為這是荒謬的,同樣,以一個初學(xué)者的我來說,我也認(rèn)為那是謬論。試想,將一個人置于一個孤立的氛圍中,切斷他與周圍的一切聯(lián)系,僅僅供給給他充足的物質(zhì)條件,這樣短時期或許還可以生活下去,長此以往,人會瘋掉。同樣就城市而言,僅僅希望城市自己自足,長期下去城市系統(tǒng)會崩潰。正如簡對霍德華“田園城市”的抨
擊:他(霍德華)規(guī)劃行為看成一種專制的家長生活,完全忽略大城市的自我管理方式,交流思想的方法,政治運行的形式,開拓行的經(jīng)濟布置的方式,以及大都市復(fù)雜的,多方位的文化生活方式。簡言之,就是只考慮到了物質(zhì)生活方式而忽視精神生活方式。
我們又一次回到問題的原點:如何規(guī)劃才能使城市跟回家完美?簡認(rèn)為,無論是霍華德,伯納姆還是勒.柯布西耶等著名的大師,他們的全部觀念和計劃都與城市運轉(zhuǎn)機制無關(guān)。他們?nèi)笔Τ鞘械难芯颗c尊重,僅僅將城市視為一個沒有生命的工廠,用來滿足人們居住需要的器械,以至于城市都成為了規(guī)劃師手下的實驗品。我曾經(jīng)讀到過有關(guān)密西西比城市的衰亡:“那曾經(jīng)是一個精心規(guī)劃的社會,那里有居民點,有公共中心,也有聚集了陶器制造,珍珠加工,藤席,藤籃編制等門類的手工區(qū)。幾個固定的地點被用來作為游憩區(qū),大型公共建筑位于公共廣場的北側(cè)。居民區(qū)位于分割墻和廣場之間并接近河流的弧形下場地帶”看似很人性的規(guī)劃,似乎少了一些東西,聯(lián)系區(qū)域的紐帶——道路或是街道。有人曾經(jīng)把密西西比的衰亡歸于氣候變化和生態(tài)破壞,甚至是戰(zhàn)爭和疾病。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森林都有自我修復(fù)能力,同樣,作為城市,他也應(yīng)該有,對于一個城市而言,他的規(guī)劃也應(yīng)該不是一成不變的,甚至是穩(wěn)定的,正如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規(guī)劃也應(yīng)該留有余地,使得他可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當(dāng)然,這種發(fā)展并不是一味的推到重建而是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稍加修改。正如密西西比,在人們發(fā)現(xiàn)他不合理時并不是想怎樣改變而是大刀闊斧的去重建,這樣下去,原先的規(guī)劃很快就會面目全非,也就
不奇怪在氣候等客觀因素發(fā)生改變時,他就走向了衰亡。簡所認(rèn)為的規(guī)劃,往往是發(fā)展的,有活力的,當(dāng)你走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你見到的不僅僅是這個城市如何的現(xiàn)代化,你會看到時間在這個城市中留下的痕跡,陳舊但是充滿韻味的街道,高聳的大廈,當(dāng)然也有古色古香的小橋流水人家。就像西安展現(xiàn)給大家的厚重與韻味。這座在古長安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城市,并沒有將歷史留下的痕跡完全推倒,他巧妙的在原有的城區(qū)基礎(chǔ)上發(fā)展,城中心位置保留著唐時的鐘鼓樓,皇城部分的古城墻依然挺立,古代的街道也在保留,有條不紊的以皇城為中心呈放射狀發(fā)展。當(dāng)你踏入這座城市,你會不知不覺間為他厚重的底蘊所感染,從而肅然起敬。我還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教堂——羅馬尼古拉教堂,這是一座建立在三座公元三世紀(jì)以來的古代神圣基礎(chǔ)上,有著古怪里面的教堂,在其后面可以看到古代馬爾徹里劇院建造的中世紀(jì)住宅。這座在原來沒有被夷為平地的遺址上,一斷壁殘垣、為依托,不讀啊不完善或是新建的建筑,在數(shù)十世紀(jì)以來依然表現(xiàn)著它偉大的活力,它不在拘泥于它最初的建筑風(fēng)格,以一種睥睨的姿態(tài)發(fā)展,或許它由于沒有遵守傳統(tǒng)的建筑教條而顯得有些驚世駭俗,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rèn)它不可替代的地位。
城市并不僅僅是用來居住的,他更是用來生活的。當(dāng)你對你所居的城市有一種歸屬感時,你就會產(chǎn)生里了解他的欲望。而走上街道將是你最好的選擇。
城市并不是孤立無援的,他的街道,街區(qū),道路,就是他交流與聯(lián)系的紐帶。有人或許會憂心城市的安全問題。簡說,街道及其人行
道,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區(qū)域,十一個城市的重要器官,而維持城市的安全是一個城市街道和人行道的根本任務(wù)。到這里,我們或許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城市中的警察是用來做什么的,難道安全不是他們的責(zé)任?”看過簡對波士頓北端及哈德孫街的描述我才恍然大悟。這兩個街道都是使用率很高的街道。兩旁往往是商店,酒吧,住宅區(qū),并且人們將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很好的分割開來,白天,街道上人群川流不息,店鋪的老版出門招攬生意,同時,流動的人群,吸引了哪些由于好奇而將頭探出窗外的居民,使得整個街道處于一種天然的“監(jiān)視”之下,在公眾的眼睛之下,人們就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注意自己的行為并加以約束,從而為街道帶來平靜安全而祥和的景象。在夜幕降臨的時刻,城市的芭蕾舞者會在廣場的空地上舉辦舞會,詩人,學(xué)者,流浪者會在酒吧酌飲,休憩,街道同樣也是人來人往。當(dāng)然,這樣也為街道乃至城市注入了活力。在本書中,簡層多次提到活力這個詞語,在看了他對波士頓北端的描述,我私下認(rèn)為,簡所認(rèn)為的活力的來源是人,是從一種熱愛生活并認(rèn)真生活的人身上散發(fā)出來并感染這他們周圍的人的魅力。思及規(guī)劃平易近人的,親切的,自然的,與人的實用功能休戚相關(guān)的規(guī)劃要比那些華美的,典雅的,冰冷的,有距離的規(guī)劃要來的長久。
我們都在思考,城市并非是陳列在博物館或是玻璃櫥窗里的藝術(shù)品,我們要如何做,才能使得他有血有肉?特別是在如今這個物質(zhì)空前膨脹的社會中,城市中的大多區(qū)域都出滿了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冷漠的鄰里間互不相識,人與人之間更是缺乏真誠的交流,里簡描述的
景象似乎越來越遠(yuǎn)了……
當(dāng)然,對于簡所說的,城市的街道需要一批“眼睛”來照看他的安全。我對此表示懷疑與矛盾。簡所構(gòu)建的是一派閑適安寧的景象,而我認(rèn)為這種景象的維持需要一大批具有充裕時間的人。無論是波士頓北端還是哈德孫街,哪里居住的都是一些中產(chǎn)階級或是無產(chǎn)階級,生活成本并不高,但在一些高租金區(qū)域,人們?yōu)榱烁哳~的租金往往需要辛勤的工作從而形色匆匆,沒有時間與精力去“照看”街道,從而在這些區(qū)域,犯罪率居高不下,這時,簡認(rèn)為的維持安全的方式又如何實現(xiàn)?在這些區(qū)域,人與人之間并不盡力聯(lián)系與交流,而這種不建立關(guān)系的現(xiàn)象在規(guī)劃過程中也廣泛存在。試想,城市中一道道鐵門與墻壁,似乎是一道道枷鎖,割斷了人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由于人內(nèi)心深處本來就存在的猜疑與不信任,使得他們更不愿與走出枷鎖,走上街道去享受城市的活力與生命力。就像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別里科夫,不過這次的別里科夫不再是封建教條的追隨者,而是更加的多疑與材積。我不知道長期下去這樣的城市會朝著怎樣病態(tài)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就我而言,我會瘋掉。
簡說,“在城市里,不管是富人區(qū)還是窮人區(qū),還是介于中間的地區(qū),因充滿趣意的人行道上的生活和豐富的人行道上當(dāng)交往而導(dǎo)致麻煩的地區(qū)迄今還沒有發(fā)生過?!钡拇_,關(guān)上房門,走上街道,人行道上各種各樣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并且,他僅僅是提供了一個場所,倘若這個場所滿座了人們的審美與休憩的需求,并且他安寧,溫馨,不難想象,他會成為一個很棒的交流場所,誰又會忍心制造一些恐怖
事件來破壞他的安寧呢?
人們在自我為中心的同時,往往也會有共享意識,當(dāng)人們愿意將這種意識放大時,城市就不再是一塊一塊分割開來的區(qū)域,而會變得更開放,各種交往也會更頻繁,整個城市也會更加有活力。
城市中的人形形色色,而他的希望在于孩子。簡說,“成功的城市生活中最基本的東西:人們相互間即使沒有任何關(guān)系,有哪怕是一點點你對彼此的責(zé)任感?!边@種責(zé)任感我認(rèn)為最能在孩子身上得到體現(xiàn),對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潛移默化的,由于孩子模仿天性使然,城市街道上發(fā)生的事情晚飯晚飯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若是孩子對一件事情產(chǎn)生了好奇,或是其他累死的情緒,以至于他后來遇到類似的事情,最先反應(yīng)的肯定是他值錢見到過的做法。所以無論行走在街道上的是父母,熟人,甚至是陌生人,都對孩子的教育有著不可更替的影響,所以,對于活躍的豐富多彩的街道上玩耍的孩子們來說,在既有男人也有女人的世界里嬉戲和玩耍的機會不應(yīng)該被剝奪。
簡固執(zhí)的認(rèn)為,較于街心公園,孩子們更傾向于在充滿活力和刺激的城市街道上閑逛。街心公園經(jīng)過規(guī)劃師們的精心雕琢,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多樣化的環(huán)境才具有實際魅力,產(chǎn)生自然的生命之流,招致源源不斷的使用人流。精心雕琢后的街心公園,就像櫥窗里展示的樣娃娃,華麗卻又有些乏味,千篇一律的綠化,水體,限制人們視野的圍墻柵欄,各種各樣的標(biāo)識告訴你,這個不行,那個不可。對于孩子而言,毫無樂趣,甚至枯燥。街道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變化,一
天之中甚至不可能出現(xiàn)連個完全相同的時刻,對孩子們來說,處處都是驚喜與冒險,對老人來說,處處蕩漾孩子笑聲的環(huán)境使得他們更年輕更活力。
簡提出了產(chǎn)生城市多樣性的四個條件,地區(qū)以及盡可能多的內(nèi)部區(qū)域的主要功能必須要多余一個,最好是多于兩個;街道要短并且容易拐彎;建筑物各色各樣,最好新老建筑混雜其間;被分成細(xì)小街區(qū)的城市分區(qū)里的人口密度要大。這也說明了在城市生活中,以行人視角所見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對于規(guī)劃來說,并不僅僅是規(guī)劃師們共同商討的結(jié)果,而是需要全民參與。只有有了主人意識,才會產(chǎn)生歸屬感
用簡的結(jié)語來結(jié)束我的感想——單調(diào)、乏味、缺乏活力的城市只能是孕育自我毀滅的種子,而充滿活力、多樣化和用途集中的城市孕育的則是自我再生的種子即使有些問題和需求能超出了城市的限度,它們也有足夠的力量延續(xù)這種再生能力并最終解決
第五篇:書評
淺評石云濤所著《安史之亂》
石云濤,河南太康人,文學(xué)碩士,歷史學(xué)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教授。主要從事唐史、唐詩、絲綢之路與文化交流的研究。此書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大史記書系(《安史之亂》、《靖康之變》、《永樂遷都》、《太后垂簾》、《洪憲帝制》)之一,2007年5月一版,2008年2月再版。
本書相較其它史書,在于嚴(yán)肅之余,尚有文采,善描繪,營造歷史畫面感,使得人物往往呼之欲出。如書中針對玄宗與貴妃的產(chǎn)纏綿悱惻,不僅引用了白居易著名的《長恨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埋枝。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同時,自己根據(jù)一定史料,予以創(chuàng)作,生動還原歷史。摘引如下,“玄宗晚年的情感生活,就沉浸在與貴妃的恩恩怨怨溫柔富貴鄉(xiāng)里。楊貴妃因驕縱使性,亦曾觸怒玄宗,一次以妒悍忤旨,玄宗令高力士把她送還楊宅。但玄宗很快便思之不已,時過中午,還無心吃飯,動不動就發(fā)火。高力士察知玄宗本意,請召貴妃還宮。玄宗重見楊妃,恩寵又過平時。楊貴妃成為玄宗的情感所系和精神依賴。又一次是······楊貴妃悔恨號泣,抽刀剪發(fā)交給高力士,請高力士轉(zhuǎn)交玄宗,“珠玉珍異,皆上所賜,不足充獻(xiàn),惟發(fā)父母所生,可達(dá)妾意,望持此伸妾萬一慕戀之誠?!毙诘冒l(fā),揮涕憫然,急命高力士將貴妃迎回”。文字的修飾和事例的選取皆有的放矢,使貴妃和玄宗間細(xì)膩的愛情躍然紙上,玄宗縱是一天子,也是一癡人。且當(dāng)代詩人詩文的點綴其中,不僅使史料得到了充盈,也使文章文采斐然。如“詩人李白,此時正在廬山隱居,聽說洛陽失陷的消息,非常痛心,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古風(fēng)》第十九首,其中有云:“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這樣的詩文可謂比比皆是,大多哭訴“國破山河在”的悲憤,用詩文巨大的感染力,呼喚讀者內(nèi)心的共鳴。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山雨欲來,龍虎爭斗,余波未平。基本按照時間的書序記述了安史之亂的過程。從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發(fā)動叛亂起,至代宗寶應(yīng)二年正月史朝義授首為止,戰(zhàn)亂延續(xù)長達(dá)七年零三個月,致使輝煌的大唐帝國終究一去不復(fù)返了。
作為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安祿山,其人書中介紹如下,首先,一個出身胡族混合血統(tǒng)的人,從小沒有受過正統(tǒng)的教育和儒學(xué)經(jīng)典的熏陶,本身缺乏忠君愛國的觀念是肯定的。其次,粟特人善于經(jīng)商,又長于戰(zhàn)斗。第三,互市牙郎一個最基本的素質(zhì)是善揣人意,巧言善誘,一語中的,說進(jìn)人的心窩,這樣才可能成功撮合生意,使買賣雙方皆大歡喜。據(jù)此可以想象此人具有如下的性格特點:善鉆營,有心機,會投機,為了利己敢于損人,又長于拍馬屁。作為安史之亂的受害者及縱容者—唐玄宗,卻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前對其信任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對于上書言安祿山意欲謀反的朝中大臣,皆交于安祿山本人處置。這使得安祿山招兵買馬更加肆無忌憚,大唐帝國已處于風(fēng)雨欲來之時。由于最初的猝不及防,大唐官軍連連失守,不得不出走長安,兵至馬嵬坡,官兵皆饑渴難忍,終于爆發(fā)了史上有名的“馬嵬坡之變”,楊國忠身首異處,楊貴妃香消玉損。太子與玄宗自此分道揚鑣,玄宗開始退居幕后,做起了太上皇。戰(zhàn)爭是殘酷的,關(guān)于睢陽之役,文中有一段記敘,“他們克服一切困難,死守睢陽。茶紙吃光了,就吃戰(zhàn)馬,馬吃光了,就捉野雀,掘老鼠,雀和老鼠也吃光了,張巡殺死自己的愛妾,許遠(yuǎn)也殺死自己的家奴,然后搜括城中的婦女,殺了供戰(zhàn)士們吃。婦女吃光了,接著殺城中的男子老弱不能打仗者。每個人都知道必死無疑,卻沒有一個人背叛。最后城中只剩四百人?!睉?zhàn)爭的殘酷,令人不寒而栗。起初,叛賊的進(jìn)攻是所向披靡的,很快攻下兩都,天寶十五載正月一日,安祿山稱帝國號大燕,自稱雄武皇帝,建元曰圣武元年。此應(yīng)是叛軍最猖狂的時刻,然普羅大眾還是一心向唐的,人心未死,乃可反戈一擊。且大唐有眾多將領(lǐng)可謂對大唐王朝忠心不二,愿馬革裹尸而還。如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其兄顏杲卿,大將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皆親赴沙場,臨危受命。然,可惜的是大唐卻總有奸人誤國,使得多次戰(zhàn)機遺失,從最初的李林甫、楊國忠到宦官李輔國,這樣只計個人得失的小人,伴隨了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至覆滅。唐王朝的離心離德使得戰(zhàn)事持久,叛軍那邊的改旗易幟,使得余孽不斷。安祿山死于其子之手,史思明又滅了安慶緒,卻又最終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取代。
最終,安史之亂結(jié)束了,可結(jié)束時的大唐已是滿目瘡痍。最受苦的是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上層,雖總打著仁愛的招牌,實際上卻干著“磨牙狁血”的勾當(dāng)。為盡快平定叛亂,求助于回紇精騎,許諾打下長安、洛陽,兩都的子女金帛歸回紇所有,任其搶掠。這顯然是不顧百姓權(quán)益,任其蹂躪??梢姺饨ㄍ醭?,終是一家之幸,而絕非天下之幸。本書無論文筆,還是選材都可圈可點,尚是一部可讀之書,尤其是對于歷史愛好者。然遺憾的是,本書最終雖總結(jié)了安史之亂影響,卻沒有與中國歷史上其他的類似事件如靖難之役進(jìn)行比對,進(jìn)一步挖掘安史之亂深層次的歷史原因及特色。同時,人都說,“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樣突出的歷史事件,留給今人的反思在書中也沒有提及,通讀全文,我最大的感想便是,人治終是靠不住的,法制和民主才是一個國家的希望和前途。
參考文獻(xià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