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孫扎齊鄉(xiāng)八一愛民學校校本教研實施方案
孫扎齊鄉(xiāng)中心校2013-2014學年上學期校本教研計劃
一、當前我校教研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制度與實際考核脫節(jié),制度沒有落實。
2、教研活動流于形式,領導沒有重視教研。
3、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平均年齡41歲,新鮮事物接受較慢。
4、教師隊伍普遍存在惰性心理,害怕學習、害怕寫心得、害怕開會。
5、學校的教研工作剛有些起色,習慣的養(yǎng)成和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
二、目的
為加強和改進孫扎齊鄉(xiāng)中心校教研現狀,加強教學研究工作,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全面提升我校教研水平,特制定校本教研計劃。
三、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以“關注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工作重點,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充分發(fā)揮教科研的先導、服務功能,努力提高教科研質量,推動我校教學工作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
四、加強管理制度的落實
1、建立理論學習制度。采取定時與即時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校本培訓,教研組長在學期初先向老師們征求有關于課堂教學中老師們面臨的問題和煩惱困惑,其次對問題進行匯總,從多方收集資料,并利用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學習新課程教學理論和探究應對方法,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養(yǎng)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開發(fā)和建設的能力。
2、建立對話交流制度。充分發(fā)揮片區(qū)教研的作用,定期邀請片區(qū)的優(yōu)秀教師,與本校教師就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展開互相對話、專題研討。教師要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從學校和個人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fā),結合日常教學活動,圍繞某一問題、典型案例或教學細節(jié),進行分析和研究,提高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對話交流的水平和質量。
3、制定結對方案。重點放到漢語教師與維族教師的結對,我校教師與片區(qū)教師的結對,發(fā)揮骨干教師、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
4、建立課題研究制度。堅持“教學即教研,問題既課題”的原則,以教育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課題,深入探討,形成濃厚的教學研究氛圍,定期開展課改專題教學研討、觀摩活動。
5、建立教研激勵機制。將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績效納入工作實績考核的內容,將教研工作情況作為新課程實驗評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條件之一,并定期對教學研究成果進行評定、獎勵。
五、組織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示范課、聽課、評課、專題講座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chuàng)設平臺、創(chuàng)造條件。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總結”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與同伴互助相結合。
一是確定每兩周的“教研例會”,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采取集體交流備課、教學研究、教學觀摩、說課、評課、教學反思與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研討活動。二是要求教師每學期完成好每周做一次教后札記,每月提供一個值得研究的教學實際問題,每學期寫一份優(yōu)質教學案例,每學期上一節(jié)課改研討課,每學期寫一篇課改教學論文。
2、校本教研與開放式研討交流相結合。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學開放日活動,邀請其他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到校進行教學觀摩。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共同關注的問題,開展跨校合作研究活動。
六、具體措施
1、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和培訓工作,努力提高任課教師的教研理論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加強對教師新課標解讀、學科新教材研究、學科教學法新探、遠程教育技術的培訓,在每周例會后組織全體教師集中培訓。明確目標要求,教師要有筆記、體會,讓最新的研究理論和典型案例準確及時地深入到廣大教師中間。
2、加強教學研究工作,抓住“‘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契機,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研究。使教師能把課改的新理念和遠程教育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際中,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奠基礎。
(1)建立主管校長親自抓,教務主任具體抓,教研組落實抓,教師主體參與的網絡,堅持相互聽課,說課,評課,強化常態(tài)課堂教學過程的管理。
(2)倡導各組之間、教師之間的專業(yè)切磋。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科研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教師堅持每學期聽課、評課活動,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jié),重點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教改理念。每學期各教研組組織研究課、觀摩課不少于3節(jié),交流活動不少于3次。
4、實施課題引領作用,努力探索適應課改需要的教學模式和適應學生實際和學科特點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在《如何提高課堂效率》課題引領下,教務處要把好學校課題與分組課題的關系,把好教務處課題與個人課題的關系,提高指導教學實踐、研究的實效性,確保學校的教育科研規(guī)范、有序。
5、任課教師,在校教研組課題的引領下,確立自己的教改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并按計劃進行研究,注意實驗材料的積累和記錄,學期末要寫出階段論文、總結,此項工作要與考核掛勾。
6、進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發(fā)揮縣、鄉(xiāng)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作用,建設一支有活力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研隊伍。積極推廣校級教研,要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繼續(xù)堅持手拉手活動及結對拜師活動。每位教學骨干重點跟蹤一名教學教研有困難的教師,幫助他們進行教材、教法的研究,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及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7、在學期中舉辦一次教學開放活動,邀請其他學校教師和部分學生家長到校進行教學觀摩,提出改進意見,交流對話,評估教學教改情況,達成共識。
8、加強對校本教研工作的的監(jiān)控、檢查、指導、反饋和考核工作,確保教研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9、繼續(xù)加強教師多媒體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培訓,強化“以用為本”的意識,專任教師掌握使用率達到100%。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10、加強宣傳力度,推廣科研成果。本年度,我們將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積極鼓勵發(fā)動全體教師積極撰寫課題研究論文、教育教學案例及分析、教學隨筆等向各級各類刊物投稿,加大學校工作的宣傳力度。以《教科研簡報》為平臺,總結我校每月各教研組組織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給廣大教師推薦前沿教育動態(tài),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我校優(yōu)秀教師經驗總結,促進廣大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借鑒和吸收現代教育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11、加強校本教研的原始資料歸類建檔,定期總結。
五、保障措施
1、加強教務處和教研組建設,保證組織人員、措施制度落實到位,經費投入落實到位。
2、充分引導教師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優(yōu)勢資源作好反思、交流、研討工作,打開眼界,及時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資源信息,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信心和熱情。
3、注重青年教師的進修和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和專業(yè)水平,建立教研成果獎勵制度,鼓勵全員積極參與校本活動,提高校本教研的效果。
4、學校每年投入一定的資金購買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書籍、訂閱一定數量的教育教學雜志,為教師學習奠定物質基礎。
孫扎齊鄉(xiāng)中心校教務處2013、9
孫扎齊鄉(xiāng)中心校2013-2014學年上學期
校本教研計劃
孫扎齊鄉(xiāng)中心校教務處 2013、9
五、活動安排
九月份:
1.研究擬定新學期工作計劃,局部調整課務與分工,正常教學秩序。
2.制定各學科教學及進度計劃。
3.做好異動學生的安排工作,完備相關手續(xù)與檔案。
4、開學隨堂聽課。
5、“關注常態(tài)課程,推進有效教學”系列活動。
6、編寫本學期第一期教科研簡報。
7、組織教師新版課程標準培訓。
8、組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9、教研組為單位進行集體朗誦比賽
10、教師結隊 十月份:
1、“關注常態(tài)課程,推進有效教學”系列活動。
2、教師計算機培訓。
3、編寫本學期第二期教科研簡報。
4、邀請優(yōu)秀教師到我校授課、指導。
5、“每人一課”開始活動,加強評價與反思環(huán)節(jié)的組織。教研組長負責)
6、畢業(yè)年級任課教師會議,研討質量提升事宜。十一月份:
(各1.“關注常態(tài)課程,推進有效教學”系列活動。
2、教學沙龍。
4、編寫本學期第三期教科研簡報。
5、各教研組進行組織聽課活動。十二月份:
1、“關注常態(tài)課程,推進有效教學”系列活動。
2、組織教師基本功競賽。(“鋼筆字、粉筆字、比賽。)
3、編寫本學期第四期教科研簡報。
4、各教研組上展示課。(各教研組長負責)一月份:
1、“關注常態(tài)課程,推進有效教學”系列活動。
2、編寫本學期第五期教科研簡報。
3、編寫教科研成果集。
4、制定復習計劃,組織好復習、考試、質量分析。
5、開展班主任優(yōu)秀評語展評。
6、校本教研總結,做好各種資料整理歸檔。
第二篇:2010年孫扎齊牛錄鄉(xiāng)獸醫(yī)站畜牧業(yè)工作思路
2010年孫扎齊牛錄鄉(xiāng)獸醫(yī)站畜牧業(yè)工作思路 2009年畜牧業(yè)工作已經結束,雖然在某方面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績,但為了更好的做好下一年的工作,首先要結合我鄉(xiāng)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農牧民增收為中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進一步優(yōu)化畜牧業(yè)結構,抓好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動物產地檢疫及畜產品檢疫和黃牛改良工作,抓好草原建設體系工程,以轉變養(yǎng)殖方式為切入點,逐步完善了牲畜良種化、結構合理化、養(yǎng)殖規(guī)?;?、飼養(yǎng)標準化,加快了我鄉(xiāng)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步伐。
進一步加強畜禽防疫工作,做到疫情監(jiān)測、免疫注苗、消毒工作做好防治物資的儲備,嚴格把好產地檢疫、屠宰檢疫關口,嚴禁無證(產地檢疫合格證,非疫區(qū)證明)畜禽及產品進入市場,要做好屠宰場的管理工作,達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或關閉,并申請縣獸醫(yī)站在我鄉(xiāng)設立一個報檢點,報檢點牌要求四個平方玻璃制作的,四個防疫保溫箱,四輛防疫摩托車。
加強草原建設方面知識的宣傳,做好門診、治療等各項工作,收,大力引進良種牛,結合冷配和性控凍精技術,提高奶牛、禽類、小畜的品質,加強防疫力度,多產奶、產好奶,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通過勞動力的轉移來增收,加強檢疫力度,讓百姓吃上放心肉,堅持以檢、促、防抓好檢疫工作,實行產地檢疫,做好有宰必檢,合格出證。打擊違法經營行動,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調動養(yǎng)殖戶的積極性,開展科技推廣培訓,采取示范,宣傳,技術承包,辦科技聯系點,示范戶等形式,推廣畜牧新品種,鼓勵 1
和引導養(yǎng)殖戶實行畜禽圈養(yǎng),改善養(yǎng)殖條件和衛(wèi)生條件,提高農民科學養(yǎng)殖的水平,從而把孫扎齊牛錄鄉(xiāng)的畜牧業(yè)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實現畜牧人均收入穩(wěn)步快速增長。
孫扎齊牛錄鄉(xiāng)獸醫(yī)站
二〇一三年四月四日2
第三篇:孫扎齊牛錄鄉(xiāng)農村飲水情況匯報材料
孫扎齊牛錄鄉(xiāng)人畜飲水情況匯報材料
為了摸清全鄉(xiāng)飲水情況,分析研究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尋找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的對策和措施,按照縣政協(xié)的安排,我們利用一周的時間對全鄉(xiāng)人畜飲水現狀進行了認真、全面的調查,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鄉(xiāng)基本情況
孫扎齊牛錄鄉(xiāng)位于縣城西郊6.5公里處,北依伊犁河,南靠瓊博拉鄉(xiāng),西接農墾68團和托布中心。可耕地約6.5萬畝,草原83萬余畝,總面積650平方公里。全鄉(xiāng)總共2556戶10535人,其中農牧民人口9856人,主要以錫、漢、哈、維、蒙、回等民族為主,下轄五個行政村,其中阿帕爾村和浪卡村為國家級貧困村,切提布拉克村為移民村。牲畜存欄數達27540 頭(只),2007年工農業(yè)總產值8939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182元,人均增收457.2元。
二、全鄉(xiāng)人畜飲水現狀
自來水供應分三個水源地,即孫扎齊村和阿帕爾村、切提布拉克村、布哈色力牧民定居點。全鄉(xiāng)自來水入戶1554戶,入戶率60.8%。從居住區(qū)域來看,全鄉(xiāng)農村飲水狀況可劃分五個區(qū)域:一是孫扎齊村和阿帕爾村區(qū)??倯魯?218戶4280人,用水戶為790戶,入戶率達64.9%,1995年國家投資23萬元修建,2004年爭取項目資金40萬元,進行了
部分管網維修,由于水質硫酸鹽、硝酸鹽含量嚴重超標,已于2005年秋季改接切提布拉克村水源。二是雀爾盤村區(qū)。現有1030戶5032人,1997年國家投資15萬元和2002年投資36萬元進行了維修,自來水入戶464戶,入戶率達45%,由于該路以西、牧業(yè)隊和蔬菜大棚區(qū)沒通水,實際供水區(qū)域為520戶,水質差,鹽堿含量大,現實有用水戶300戶。三是浪卡村區(qū)。現有168戶543人,自來水入戶160戶,入戶率達95%。四是切提布拉克村區(qū)。共140戶680人,自來水入戶率達100%,2003年打井通水,由于水質不達標,于2005年在與托布中心井灌區(qū)界限處又打井建水場,現水質基本達標。五是布哈色力牧民定居點150戶500多人(不在鄉(xiāng)統(tǒng)計人口中),2003年陸續(xù)定居,至今未通自來水。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孫扎齊村和阿帕爾村區(qū)自來水部分管道老化,設備陳舊,網管線長(15公里),切提布拉克村井供應不足時還用本村老井補水,造成用水高峰期水質差。
二是管理難度大,兩個水場供水,網線長,夏季用水高峰時,不能正常用水,供水難以正常,群眾意見大,因此水費收費難度大,工資、電費難以保障。
三是雀爾盤村區(qū)自來水設備老化,自收水費難以解決維修,主管道損壞嚴重。
四是水質差,鹽堿含量大。
五是設備老化,早晚兩次供水(不足1小時),農戶用水不便,因此群眾意見大,自打井較多,用水戶減少。
六是浪卡村區(qū)域自來水水廠以下主管道破損嚴重,今年3月開始停水。
七是切提布拉克村區(qū)域部分主管道2005年10月底到12月初施工,施工質量差,多處管道結合處出口,需經常性維修。
八是網線長,水池與水井距離長(6公里),水壓力不夠,經常出現斷水現象。
九是管理費用大,水費即使全額收回,還不夠電費。
四、解決的辦法
一是過313線路主管道太小,需更換,安裝水表,控制用水量。
二是請求雀爾盤村自來水與縣自來水并網。
三是對浪卡村自來水場以下主管道進行更新。
四是切提布拉克村水池和水井連接,安裝水表,解決通訊工具,更換壓力泵。
五是積極爭取布哈色力牧民定居點,盡快列入國家改水項目。
第四篇:學校校本教研實施方案
校本教研實施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局關于改進和加強教學研究工作,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充分發(fā)揮教學研究工作在我校教學改革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我校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校為本,樹立“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和“基于學校”的意識;突出主體,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著眼應用,直接面對教師在教學工作的問題和困惑;聚焦課堂,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是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務。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教研主體,教師的全面參與、主動探究、勤于反思和總結是校本教研制度得以有效實施的基礎,發(fā)現和解決教育、教學、課改中的疑難、困惑和問題,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切入點;教育教學的行為反思、案例剖析、敘事感悟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堅持“教學過程就是教研過程”的教研理念,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三、校本教研的目標 1.教師的發(fā)展目標: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三個途徑,努力提高教師創(chuàng)造性實施新課程的水平,幫助教師樹立專業(yè)發(fā)展意識和研究意識,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最終發(fā)展學生的素質。
2.學校的發(fā)展:充分利用我?,F有教研優(yōu)勢,構建完善的校本教研機制,探索并形成一套對教學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
四、校本教研的總體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及教師素質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
切實加強對新課程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教導處全面負責,建立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五、校本教研主要內容
1、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為校本教研的切入點。(1)開放課堂:學校所有行政領導、教研組長都可以推門聽課,學校行政領導全學期聽課節(jié)數每周不少于2節(jié),教研組長聽課節(jié)數不少得少于2節(jié),教師聽課節(jié)數每周不得少于1節(jié),通過聽課評課,互相學習,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2)堅持在初中開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講究課堂藝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課堂豐富多彩,提高教學成績。
(3)抓好組織教學。探討有利于整體提高的班級小組文化建設,教師精心研討每一節(jié)教案,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教師的自我反思性評價
各學科、各教研組在備課、上課、課后要經常性地進行自我反思,喚起教師的提問意識和解題意識,使他們在自我反思中通過小問題來解決大問題。
3.德育實效性與針對性研究
根據我校生源狀況和地理環(huán)境,探索具有廣中特色的主體德育模式和養(yǎng)成教育,加強德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4.加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方法和措施的研究。
六、校本教研的過程及方法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法研究、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xié)作解決、教學咨詢指導、說課聽課評課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過教學觀摩、備研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chuàng)設平臺、創(chuàng)造條件;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開放式教研、促進式教研、針對式教研、學科整合式教研等活動,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為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除了認真組織教師參加各種級別的專業(yè)培訓和通識培訓及省、市、縣骨干教師組織的培訓之外,積極組織參加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繼續(xù)教育。多買一些有關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師德培養(yǎng)等書籍,逐步培養(yǎng)教師的學習習慣,為教師。學校構建校級、教研組內、個人三級學習機制,努力把我們的教師培養(yǎng)成學習型的教師、研究型的教師,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自我反思。即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師對自己行為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專業(yè)發(fā)展需要,制定專業(yè)提高計劃。實施“八個自主,一個反思”的讀書自悟。教師根據自己實際制定的研修內容和目標計劃,采取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反饋、自主檢查、自主評價、自主調控、自主體驗、自主完善的辦法來提高自己。要求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做好讀書筆記,對照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是促進教師自主發(fā)揮和提高的主要方式。
2、同伴互助。以教研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已見;以教師或學生面對問題為研究內容,以組為單位開展研究。
3、專業(yè)引領。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yè)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yè)指導,少走彎路。聘請縣教研室教研員或名校的骨干教師對我校教學進行診斷,共同研究改進方法。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yè)的著名刊物或互聯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形成我?!皟?yōu)勢專家群體”。4.注重校本教研的豐富性,多重性,使校本教研“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隨著活動的深入,使校本教研不斷完善,逐步成為教師們的主動需求和自覺行為。
5.學校鼓勵教師勤到網上學習,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優(yōu)化整合現代多種教學媒體和資源,每月每位教師必須上一節(jié)多媒體教學課。
6.各教研組、年級組在學校的統(tǒng)一領導下,具體制定各學科的分年、分期校本教研活動計劃,由各組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實施本組教研活動。
7.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小課題研究:各教研組根據各自出現的問題定出教研活動計劃并制定小課題行動研究方案。
七、校本教研的具體制度:
一級 ——— 校長、教導處制定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校本教研制度與計劃,發(fā)動全體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校本教研。
2、校長、教導處主任帶頭學習教研理論并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每月堅持深入課堂,成為教師真誠的教研同伴和專業(yè)引領。
3、定期舉辦教師新課改理論與實踐培訓等,加強學習理論,促進同行間的信息交流。
4、支持優(yōu)秀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干教師的選送和培訓工作,組織全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yè)務培訓;制定學校的培訓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及教師的自我學習培訓。
5、負責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強對學校教師教研的指導和管理,組織校、縣課題的論證、申報工作,收集評選好學校的教科研論文;及時檢查各項教研工作的落實、進展情況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時安排和總結本校工作情況。
6、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學校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7、建立校本教研活動記錄和教師專業(yè)成長檔案袋。二級 —— 教研組(長)落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的重要組織之一。教研組應在教導處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本學科有關教學研究的全部工作。
1、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討論并確定分年級教學要求,制定學期教研組計劃。組織領導全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教學科研計劃并嚴格執(zhí)行。
2、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guī)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yè)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yè)成績考核評定及課外活動、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
3、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根據教學實際,圍繞學校教科研課題確定教研組、年級組和個人每學期的研究課題,有計劃地開展研究與交流匯報,組織教學研究課、公開課,及時總結、交流、推廣教學經驗,撰寫經驗論文。
4、面向全體學生,大力抓好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組織本學科教師,認真鉆研課程標準、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認真?zhèn)湔n,寫好規(guī)范化教案。
5、組織好每2周1次的教學研究活動。主要內容有:學習先進的教學教改經驗、學生學情的分析、研究解決教學疑難問題等,在討論總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教研組活動要有出勤和活動記錄。
6、每學期組內開展兩次觀摩評議活動,研究教材、教法和學法,交流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7、做好“師徒結對”活動,充分發(fā)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加速培養(yǎng)新教師和青年教師。
8、教研組長要保證上述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開學時制定好備研組工作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期中要協(xié)助教導處檢查落實情況,期末做好工作總結,并定期向學校行政領導和教師匯報工作。三級 ——教研組(長)推進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備課組長在教導處下,負責年級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級學科的教學質量。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學科教材和教法,貫徹執(zhí)行教研組計劃。
2、組織制定年級學科教學進度計劃、教研專題、報教研組并組織實施。
3、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和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擬定出本年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并組織實施。組織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每周至少集體備課一次。共同研究:(1)單元、章、節(jié)、課時的目的和要求;(2)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3)作業(yè)或練習;(4)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5)統(tǒng)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組織指導組內教師聽課,認真開展備課組內每周一節(jié)的公開課活動。
5、做好學科的復習、出題、考試、評卷、成績統(tǒng)計和質量分析工作。
6、積極開展教研活動,認真落實本組的教科研課題,以教學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四級 —— 教師實踐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素養(yǎng)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重要手段。教師是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質量影響到全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必須主動、認真地進行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
1、認真參加學校各級教研組織開展的各項教研活動,態(tài)度端正;認真完成學校、教研組、備課組交給自己的任務。
2、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
3、認真完成備課組交給自己的備課任務,在教研組、備課組討論時要認真準備,積極發(fā)言。
4、認真參加聽課、說課和評課活動,每期至少聽課20-30節(jié)次。
5、要熟悉課程標準、教科書及必要的教參資料,認真制定好一學期的授課計劃。
6、每學期上一節(jié)校級以上研討課。
八、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成立組織
校本教研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楊宗敏校長
副組長:郭波濤、馮學濤
成 員:趙從超、竇寶偉、劉洛生、張萬濤、蔣兆卿、楊三妞、周明君
2.及時對教研組提出可行性的激勵目標,把握好活動契機,經常進行形成性評價,激發(fā)教研活力。
3.因校制宜,建立健全完善各種制度。如:《教師業(yè)務考評實施細則》、《教學獎勵制度》等。
4.單列教研經費保障教研組、年級組活動的開展,鼓勵老師以敘事方式撰寫教學反思、經驗總結,并上升為教學理論,撰寫教學經驗論文,每期組織評比獎勵。
洛寧縣河底鎮(zhèn)中 2013年8月29日
第五篇:孫扎齊牛錄鄉(xiāng)2012年3月畜牧業(yè)工作小結
孫扎齊牛錄鄉(xiāng)2012年3月份畜牧業(yè)工作小結
我鄉(xiāng)2012年初牲畜存欄數21491(頭只),其中羊15843只,牛1955頭(其中生產母牛1173頭),山羊965只,馬824匹,驢529頭,豬1275口,家禽存欄量3.2萬羽;
一、黃牛改良工作方面:
今年黃牛冷配任務為800頭,年初至今已完成冷配牛279頭,新增優(yōu)質奶牛67。
二、育肥牛羊及肉雞出欄:
育肥羊出欄數3683只羊,育肥牛出欄數543頭。
三、防疫工作方面:
今年動物防疫工作的重點是:動物驅蟲、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免疫及監(jiān)測采樣工作和集中統(tǒng)一消毒滅源工作。嚴格按照“鄉(xiāng)不漏村、村不漏隊、隊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的要求,明確工作職責,把任務和要求落實到村隊,落實到個人。全鄉(xiāng)牲畜口蹄疫于2012年2月20開始,通過獸醫(yī)站全體防疫員的努力防疫,截止今天,牛應免疫數1955頭,現已完成o.I型口蹄疫1676頭,補免疫數83頭牛,羊應免疫數15230只,現已完成oI型口蹄疫6619只,豬應免疫數1050頭,現已完成o.I型口蹄疫755口,牛焦蟲病應免疫數500頭,現已完成牛數393頭,牛羊驅蟲12756頭只,禽流感疫苗已打完13158羽.后期由于牲畜瘦弱、病畜、懷孕等原因進行長期補苗。
四、檢疫和防疫工作方面:
我鄉(xiāng)有保檢點兩個,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出具檢疫證明,動物產品同時加蓋或者加封動物防疫監(jiān)督機構使用的驗訖標志;按照國務院財政、物價行政管理部門的規(guī)定收取規(guī)定的檢疫費
用,不能加收其他費用,經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由貨主在動物檢疫員監(jiān)督下作防疫消毒和其他無害化處理;無法作無害化處理的,予以銷毀; 現已完成
1.產地檢疫:2012年初至今產地檢疫牲畜、畜禽共計1233(頭、只、匹、羽),其中牛75頭,羊315只,馬 22匹,驢 9頭,雞812羽。
2.屠宰檢疫: 2012年初至今總數65,其中牛15頭,羊46只,馬4匹。
五、門診治療方面: 治療牛 58頭,羊72只,馬 16匹,狗4條,山羊36只,成活率均在98%以上。
六、收奶情況:
全鄉(xiāng)3座收奶站開展工作,從2012年至今收購72噸,每天平均收奶800公斤左右,其中浪卡村350 公斤,孫扎齊村、阿爾帕、雀爾盤村450公斤。
七、養(yǎng)殖小區(qū)工作:
2012年孫扎齊牛錄鄉(xiāng)養(yǎng)殖小區(qū)是重點發(fā)展工作,同時與伊能公司密切配合、對接好此項工作。具體有以下幾點
1、伊能公司建成2萬頭有機豬生產示范基地,總體規(guī)劃用地面積為80畝,共16棟,建標準化生豬圈舍16698.02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4732.88平方米。
2、該養(yǎng)殖小區(qū)的土地、環(huán)保、建設項目等手續(xù)完畢并養(yǎng)殖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可行性研究報告全部完畢。
3、項目總投資3662.35萬元,其中建設投資3199.69萬元,項目流動資金為314.83萬元。
4、四月份動工,九月底竣工,計劃10月份引進1000頭生豬,豬場建成投產后,計劃年出欄種豬5000頭,育肥豬15386頭,淘汰種豬365頭。
八、特色養(yǎng)殖業(yè)工作:
1.生態(tài)養(yǎng)驢1戶:占地面積60畝,計劃投資110萬元建棚(1000平米),引進50頭驢。計劃4月份動工,10月份完工。
2、家養(yǎng)大雁1戶:目前已養(yǎng)殖150只大雁,在這個基礎上,計劃投資20萬元,引進5000只家養(yǎng)雁苗。
3、裸腹鱘養(yǎng)殖1戶:目前投資130萬元,完成占地80畝魚塘建設,已有1500只鱘苗,今年計劃引進6000只鱘苗,投資10萬元。
4、生態(tài)養(yǎng)雞5戶:阿帕爾井灌區(qū)在林帶中養(yǎng)殖生態(tài)雞,目前有5戶計劃養(yǎng)殖,總投資6萬元,其中1戶計劃養(yǎng)生態(tài)雞1000只,4戶計劃養(yǎng)生態(tài)雞500-600只。
九、宣傳工作:
今年從2月份開始運行科技之冬工作,縣畜牧局5名干部下村講課了,參加人員829個人次,2012年2月份開始運行科技之冬工作,縣畜牧局5名干部下村授課,結合宣傳“科技之冬”開展活動時機,大力宣傳“生鮮乳違法”和“添加非食用物質”等技術,參加人員有養(yǎng)殖大戶 78 戶,收奶點3個,宣傳人數3025人/次。發(fā)放“動物防疫法”和“草原防火”等宣傳單6020 余張,發(fā)放預防“包蟲病”和“廋肉精”宣傳單6870張/人次。
十、其他工作方面:
2012年至今發(fā)放狗包病蟲藥共503 戶,748條犬。
十一、下個月業(yè)務工作推進:
本站干部及村級防疫員嚴格遵守考勤制度,積極參加工作,抓好牲畜防疫工作、繼續(xù)發(fā)放狗包病蟲藥,等各項本職工作。抓好各種檔案歸類、匯總等工作,本著為廣大農牧民群眾的利益,按時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務,盡力提高農牧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及科學知識,把我站各項工作提高到新的臺階上來。
孫扎齊牛錄鄉(xiāng)獸醫(yī)站
201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