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河南省蘭考縣三中衛(wèi)星部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合集5篇)

      時間:2019-05-14 22:06:35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河南省蘭考縣三中衛(wèi)星部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蘭考縣三中衛(wèi)星部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第一篇:河南省蘭考縣三中衛(wèi)星部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衛(wèi)星部2018—2019學年高一上學期歷史第一次月考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總分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族規(guī)又稱族訓、家訓、宗約家禮等。清朝《毗鄰城南張氏宗譜?家規(guī)》記載:“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則有紀綱;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則有家訓。綱紀不立,天下不平;家訓不設,家人不齊矣?!奔矣柕闹饕饔皿w現(xiàn)在()

      A. 輔助國家法制之所不及 B. 維持家族血緣倫理

      C. 用來祭祀家族列祖列宗 D. 強化族人對宗族的依賴

      2.歷史學家指出,西周王朝雖然顯示出一定的統(tǒng)一性、集權性,但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質的特點。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現(xiàn)是()

      A.宗法分封制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諸侯有較大獨立性 C.郡縣與封國的并行不利于國家長治久安 D.實現(xiàn)了國與家、神權與王權的緊密結合 3.《史記?秦本紀》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縣之”;公元前350年,商鞅下令“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這說明秦國()

      A. 中央集權制度逐漸形成 B. 分封等級秩序消失

      C. 縣制從內地推廣到邊疆 D. 郡縣行政組織出現(xiàn) 4.《全球通史》中指出:“從后來的歷史看,秦帝國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fā)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tǒng)一文字。由于這種文字所共有的性質,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tǒng)一的粘合劑”。這說明秦帝國統(tǒng)一文字()

      A. 對后來民族統(tǒng)一影響深遠 B. 促進了民族大融合C. 有利于秦中央集權的建立 D. 是君主專制的體現(xiàn) 5.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秦丞相的主要職責是()

      A.輔佐皇帝處理政事 B.分管國家具體事務

      C.協(xié)助皇帝管理軍事 D.代表皇帝監(jiān)察百官

      6.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B.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

      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7.西漢統(tǒng)治者從“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的認識出發(fā),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行省制度 B.頒布推恩令 C.實行郡、國并行制度 D.設通判 8.北宋時,科舉高中狀元是頭等光榮的事情,就算是大將軍帶兵數(shù)十萬,“恢復幽薊,逐強敵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反映了()

      A.重文輕武導致價值觀念變化 B.文武并重導致邊患危機消除

      C.科舉完善促進民間教育繁榮 D.武將專權遭到中央政府壓制

      9.在明神宗冊立太子的問題上,士大夫群體始終反對神宗將個人意愿(不立長子)凌駕于禮法之上,為此與神宗爭吵長達15年。期間無數(shù)大臣被斥被貶被杖,但最后還是以立長子為太子而告終,史稱“國本之爭”。這表明()A. 專制皇權日益膨脹 B. 群臣思想保守頑固

      C. 傳統(tǒng)文化力量強大 D. 改革面臨政治風險

      10.清代行政區(qū)劃一般采取省、府、縣三級制。此外部分地區(qū)設州和廳,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縣,蒙古地區(qū)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

      一級科舉考試()

      A.鄉(xiāng)試

      B.會試

      C.院試

      D.殿試

      22.《元史·地理志》:“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過之,有難以里數(shù)限者矣?!睘榱藢Φ胤竭M行有效的管轄,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縣制度

      B.設置樞密使

      C.實行三省制

      D.實行行省制度

      23.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

      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

      24.“胡惟庸絕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標,朱元璋要毀滅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個龐然大物?!薄澳莻€龐然大物”是指()

      A.內閣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團

      D.胡惟庸集團 25.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A.統(tǒng)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

      B.參與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

      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

      26.“分封制—郡縣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這種演變說明了()

      A. 封建中央集權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漸完善 B. 中國古代一直在著力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C. 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逐漸瓦解 D. 古代中國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漸完善

      27.我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曾先后出現(xiàn)了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等。這些機構變革反映的趨勢是()

      A. 專制皇權的強化 B. 中央集權的加強 C. 監(jiān)察權力的擴大 D. 對農民控制的加強

      28.明朝文官錢宰有詩寫道:“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边@首詩從根本上反映了()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從善如流

      B. 君主專制強化帶來的政治壓力和危機感 C. 封建官場的腐敗和官僚的交惡

      D. 封建文人安貧樂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29.中國古代皇帝與丞相的關系可以用拔河來形容?;实酆痛蟪挤謩e在繩子的一頭向著自己的方向拉,在這種博弈中兩者的權力達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的是()

      A. 秦始皇B. 唐太宗 C. 宋太祖D. 明太祖 30.《中國歷史通論》中說:“(中國政制)達臻‘文明’一途,實因歸功于西周的創(chuàng)制……西

      32.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本題共20分)

      選拔官吏,招攬人才是關乎歷代政權盛衰興亡的大事,古代歷史上選官制度的變化明顯呈現(xiàn)出幾個階段。有人評說到:“我國的科舉制度從宋元以后逐漸西傳,越南、日本、韓國、朝鮮等在其國內都較長時間仿照中國推行過科舉制度;法國、美國、英國等國家選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國科舉制度的影響。西方現(xiàn)代的文官選拔制度、我國現(xiàn)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選拔制度都是中國科舉制度的繼承和發(fā)展。因此,孫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國的科舉制度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選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將中國的科舉制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fā)明’。它無疑對中華民族,對全人類都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中國歷史上選拔人才施行過哪些制度?((2)試評價一下科舉制度。(12分)

      8分)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宗法制的影響,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則有紀綱; 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則有家訓”體現(xiàn)中國古代推行家國一體的政治特點,家訓起到家族治理的作用。家訓作為宗法觀念的表現(xiàn),主要起到維持家族血緣倫理的作用,故選B 項;A 項不是家訓的主要作用,故不選;家訓用來規(guī)范家族成員行為,主要不是起祭祀列祖列宗的作用,故不選C項;家訓可以凝聚家族成員,但不能起到強化族人對宗族的依賴作用,故不選D項。

      2.【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國家結構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質的特點”得出,西周沒有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諸侯有較大獨立性,故選B項;A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故不選;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是分封制度,郡縣還未實行,故不選C項;D項不能反映松散性,故不選。3.【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春秋時期的秦國就存在設置縣的地方管理辦法,而商鞅變法推廣郡縣制,故選A項;材料沒有涉及分封制的信息,而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有一個過程,故不選B項;材料沒有涉及郡縣制的地域分布特點,故不選C項;材料主要是反映秦國郡縣制的發(fā)展沿革,故不選D項。4.【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這種文字所共有的性質,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tǒng)一的粘合劑”可知,秦帝國統(tǒng)一文字對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故選A項;秦帝國統(tǒng)一文字促進了民族大融合,但是與材料強調的作用“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tǒng)一的粘合劑”不符,故不選B項;C不符合“統(tǒng)一的粘合劑”,故不選;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君主專制,故不選D項。5.【答案】A 【解析】秦朝時期,丞相的職責是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分管國家具體事務屬于“九卿”的職責。協(xié)助皇帝管理軍事屬于太尉的職責。代表皇帝監(jiān)察百官屬于御史大夫的職責,故選A項,不選B、C、D三項。6.【答案】D 【解析】秦以前的分封制屬于貴族統(tǒng)治,秦以后之郡縣政治打破了血緣和地域制約,屬于官僚政治,故選D項。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強中央集權,故不選A項;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維護封建統(tǒng)治,故不選B項;秦以后之郡縣政治并非以血緣為紐帶,故不選C項。7.【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漢朝剛剛建立,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實行郡縣制,沒有實行分封。由此可判斷,漢初采取的措施為郡國并行制度。實行行省制度的是元朝。設通判的是宋朝,故選C項,不選A、B、D三項。8.【答案】A

      具體制度,都從屬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故答案選D。16.【答案】C 【解析】夏朝建立于約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17.【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中“機構精簡,行政效率提高”可知描述的是軍機處的特點,所以正確的是C項,A、B、D項不符合上述機構的特點。18.A 19.D 20.B 21.D 22.D 23.B 24.B 25.C 26【答案】D 【解析】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是歷史的進步,但因秦的短暫而亡而出現(xiàn)郡國并行制,西漢初年的七國之亂證明了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權,最終被行省制所代替。這一過程中,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斷加強,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趨完善,故選D。27【答案】A 【解析】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等機構都是中央機構,反映了皇權不斷強化,因此選A。28.【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時代特征和詩歌本義,明朝統(tǒng)治者加強君主專制勢必要;加強對中央官員的管理,增加官員的從政壓力和危機感,這與詩歌體現(xiàn)的從政倦怠感相應和。故選B。29.【答案】D 【解析】由材料關鍵信息“皇帝與丞相的關系”“皇帝和大臣分別在繩子的一頭向著自己的方向拉”,體現(xiàn)丞相的權力大。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即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D項符合史實和題意。A、B、C三項均不符合史實和題意,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選D。30.【答案】B 【解析】抓住關鍵詞信息“而‘共主’名義下有地方分權體制”,在天下共主的名義下,地方分權治理,可見是指分封制,故B項正確。

      31.【答案】(1)西周的分封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2)三省六部制: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對后世影響深遠。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第二篇: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內蒙古集寧一中(西校區(qū))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

      試題

      16.寧夏首次發(fā)現(xiàn)的大型西周遺址彭陽姚河塬商周遺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計7塊,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塊,總計34字,大意為:有2個人分別率領了30個人到夜、宕、復等地巡查、巡視。這說明()A.甲骨文是當時唯一文字資料

      B.西周加強了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

      C.中央對地方的監(jiān)察體制完善

      D.西北地區(qū)設郡縣加強中央集權

      17.西周宗法制下唯大宗才能傳宗繼統(tǒng),宗子與庶子有質的區(qū)別;后世王朝宣揚“君權神授”,皇帝自稱天子,承天繼統(tǒng);三國演義中強調劉備是漢宗室之后,蜀漢是正統(tǒng)。從制度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這些現(xiàn)象的本質都()A.體現(xiàn)宗法制的深遠影響

      B.為傳宗繼統(tǒng)披上神秘色彩

      C.強調政治統(tǒng)治的合法性

      D.根植于封建社會經濟基礎

      18.秦時期實行爵祿制,有爵即有祿,采邑或祿田世襲領有。秦漢時期實行爵祿分離的爵秩制:爵級用以保證貴族身份和維系政治忠誠;祿秩則用以錄人用事,有職方有祿,職高則祿重。按勞取酬。這一變化表明秦漢時期()A.貴族政治的影響仍存在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確立

      C.封建等級制度趨向瓦解

      D.選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19.歷史學家呂思勉說,秦以后由封建時代進入郡縣時代。此后,雖然出現(xiàn)過“封建的四次反動”,但都以失敗告終?!胺饨ǖ乃拇畏磩印睉?)A.秦

      朝的焚

      坑儒

      B.明朝的特務統(tǒng)治 C .唐朝設置節(jié)度

      材料一 隋初地方行政制度仍沿舊制,州、郡、縣三級制。開皇初有州211個,郡508個,縣1124個。各州郡縣以轄區(qū)大小和人口多少分為上下九等,使得轄區(qū)混亂,官吏眾多。隋文帝“以官繁人弊,遂廢五百余郡,而以州治縣”,取消地方自辟僚屬制。煬帝時“乃置司隸刺史,分部巡察”,“每年二月乘詔巡郡縣,十月入奏”。隋朝的地方區(qū)劃調整是古代中國政區(qū)整改的典型,對以后各代行政區(qū)域劃分與改革影響深遠。

      ——摘編自徐正文《論隋代及唐前期的政區(qū)整治與改革》

      材料二 宋代知州總轄一州政務,“祖宗以來,常重其選”。宋代自國初就確立了由皇帝在殿廷上為新任知州當面遣行的制度,時稱陛辭。皇帝借“陛辭”之機,當面考查知州才品,向其發(fā)布本人對地方治理的訓令。一般文臣出任知州,須曾任知縣、通判,才可以任知州,武臣須曾歷巡檢、縣尉、知縣等縣級親民官,并曾歷諸州都監(jiān)等主兵官,不曾犯罪,有官員推薦,方能升任知州。此外,宋政府往往責令知州上任半年之內要向朝廷遞送就民事及邊防所作的時政奏章。作為地方大吏的知州深受朝廷重視,在維護地方秩序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摘編自苗書梅《宋代知州及其職能》

      (1)根據材料一,指出隋代地方區(qū)劃調整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意義。(12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重視知州選任的具體表現(xiàn),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12分)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4分)

      材料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趙宋王朝在30年前,備受貶損:“守內虛外,積貧積弱”;30年后,博得贊美:“空前絕后,登峰造極”?!吨袊拿鞯姆此肌芬粫J為“中國文明的頂峰不是唐朝而是宋朝”,宋代是“知識分子、官員士大夫以及廣大民眾的黃金時代”。為證明“宋朝達到中國文明的頂峰”,作者提出了宋代農民歡樂說、宋代婦女幸福說、宋代官場廉潔說、宋代士大夫人格高尚說,并盛贊宋朝統(tǒng)治者所推行的高薪養(yǎng)廉、保障言論自由等政策,特別是君相互制制、黨派互監(jiān)制和中央集權加仁政的政治設計,比較有效地防止了專制的發(fā)生和腐敗的蔓延。也有學者提出,不必美化趙宋王朝。

      評材料中關于宋朝地位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題干未提及甲骨文的地位,且唯一兩字不妥,而是記錄了西周的內容,故A項錯誤;題干中“有2個人分別率領了30個人到夜、宕、復等地巡查、巡視”且發(fā)現(xiàn)地點是寧夏,并結合所學知識,故B項正確;題干中提及的是西周,并結合所學,當時的監(jiān)察體系還不成熟,故C項錯誤;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且地方有相當大的獨立性,故D項錯誤。

      2.【答案】C 【解析】宗法僅是現(xiàn)象、手段,根本目的還是在于維護統(tǒng)治,故A項錯誤;“唯大宗才能傳宗繼統(tǒng),宗子與庶子有質的區(qū)別”、“劉備是漢宗室之后,蜀漢是正統(tǒng)”,不能體現(xiàn)神秘性,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唯大宗才能傳宗繼統(tǒng)”、“皇帝自稱天子,承天繼統(tǒng)”、“劉備是漢宗室之后,蜀漢是正統(tǒng)”,表面上強調宗法傳承,實際上強調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性、合法性,故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古代自然經濟的相關信息,故D項錯誤。3.【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秦時期實行爵祿制,有爵即有祿,采邑或祿田世襲領有。秦漢時期實行爵祿分離的爵秩制:爵級用以保證貴族身份和維系政治忠誠;祿秩則用以錄人用事,有職方有祿,職高則祿重”可知,秦漢時期仍在某種程度上沿襲著奴隸社會的貴族政治以保持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故A項正確;根據所學我們不難得知,秦朝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之后就標志著古代中國官僚政治制度的正式確立,故B項錯誤;根據所學我們不難得知,這一時期的封建等級尚處于剛剛建立期,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我們不難得知,這一時期的選官用人制度還具有濃厚的貴族政治色彩,距離成熟相去甚遠,故D項錯誤。4.【答案】D 【解析】據材料“秦以后由封建時代進入郡縣時代”可知秦朝不是封建社會而是郡縣社會,故A項錯誤;明朝特務統(tǒng)治是監(jiān)察機構而不是封建的地方機構,故B項錯誤;唐朝的節(jié)度使還是地方機構,是皇帝任免的官吏,屬于郡縣時代,故C項錯誤;據材料“秦以后由封建時代進入郡縣時代”說明封建是指分封制,漢代封王是對土地和人民分封,故D項正確。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宰相數(shù)量大增”并非擴大二省的職權,故A項錯誤;通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頭銜,使低品級官員得以與鳳閣、鸞臺長官共同議政,只是給了其參與議政的權力和機會,并非迅速晉升,故B項錯誤;材料“將中書、門下二省名稱分別改為鳳閣、鸞臺”有加強皇權的色彩,“宰相數(shù)量大增,且更替頻繁”是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員,以加強皇權,故C項正確;材料中參與議政的宰相數(shù)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參政議政的職能,而不是強化,故D項錯誤。

      (2)第一小問表現(xiàn),根據材料二,由“一般文臣出任知州,須曾任知縣、通判,才可以任知州,武臣須曾歷巡檢、縣尉、知縣等縣級親民官”可得選任標準嚴格,重視資歷,要求曾擔任基層官職,由“一般文臣出任知州,須曾任知縣、通判,才可以任知州,武臣須曾歷巡檢、縣尉、知縣等縣級親民官,并曾歷諸州都監(jiān)等主兵官,不曾犯罪,有官員推薦,方能升任知州”可得出重文輕武,對武臣出任知州者設置諸多限制,由“由皇帝在殿廷上為新任知州當面遣行的制度,時稱陛辭”可得新任知州須皇帝親自召見、遣行,由“宋政府往往責令知州上任半年之內要向朝廷遞送就民事及邊防所作的時政奏章”可得知州應及時向朝廷遞送地方時政奏章等措施;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所學可得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吸取唐末五代時期藩鎮(zhèn)割據的教訓等。

      10.【答案】評分標準:一等(12-10分),緊扣評論對象,觀點明確;合理引用史實,予以多角度論證;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達清楚。二等(9-5分),能夠結合評論對象,觀點較明確;引用史實,評論角度單一;論證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離評論對象,觀點不明確;未引用史實;論證欠缺說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本題考查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所學知識進行論證的能力。先概括宋朝的歷史地位,如積貧積弱、宋朝是中國文明的頂峰、不必美化趙宋王朝等三種觀點。再用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多角度地評論宋朝的歷史地位,注意觀點明確、并要史論結合,言之成理。

      第三篇:四川省雅安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雅安中學2018~2019學(上)高2018級第一次月考

      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共9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wèi),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A.實現(xiàn)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 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 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2.史家認為:“把分封與宗法結合起來,是周代政治制度上的一大進步?!敝芴熳油ㄟ^宗法制度()A.建立了井然有序的等級隸屬關系 B.形成了嚴密的中央集權體系 C.消除了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各種矛盾 D.提高了各級貴族的文化素質

      3、學者徐增陽說:“在農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國家政治關系成了家族關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稱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愛民如子’的慈父?!边@主要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中國()

      A.家國同構觀念

      B.孝敬父母

      C.中央集權意識

      D.安土重遷理念 4.有學者統(tǒng)計,春秋時期魯、晉、楚、宋、鄭五國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共計81位宰相中,本人屬于本國公子或本國宗室、王公室姻親者26位,與其他國家王公有親者8人,共計只占總數(shù)的42%。此現(xiàn)象說明()A.王公數(shù)量大幅減少 B.諸侯權力受到威脅 C.宗法制度日趨衰落 D.官僚政治完全確立

      5.秦朝在平定六國的基礎上,對周邊地區(qū)施行政治控制,擴大了統(tǒng)一帝國的規(guī)模。帝國規(guī)模擴大的主要方向是()A.新疆地區(qū)和蒙古高原 B.嶺南地區(qū)和云貴高原 C.蒙古高原和嶺南地區(qū) D.云貴高原和新疆地區(qū) 6.有史學家認為,秦漢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華民族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chuàng)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其中“中國版圖之確立”是指秦漢時期()

      A.在平定六國基礎上對周邊地區(qū)施行政治控制 B.開始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C.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D.儒家思想被確立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7、秦朝時為避“贏政”的諱,將“正月”改為“端月”,西漢時因項伯有功而漢高祖劉邦賜其姓劉,這主要反映出()A.重視人才

      B.皇權獨尊

      C.尊崇自然

      D.宗法觀念

      8.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將大臣的奏章歸納整理外,還得對一些違法亂紀的官員進行暗訪、調查。這個秦朝官員最有可能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9.“從理論上講,秦漢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獨主,是國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辈牧现小肮仓鳌钡健蔼氈鳌钡淖兓从沉耍ǎ〢.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轉變 B.集體統(tǒng)治到君主專制的轉變 C.諸侯割據到國家統(tǒng)一的實現(xiàn) D.地方分權到中央集權的建立

      10.我國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現(xiàn)了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變化,其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發(fā)展 B.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 C.疆域的拓展 D.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22.下面一組有關印璽的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中國古代中央行政機構的演變

      B.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變化 C.中國古代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

      D.中國古代監(jiān)察體制的演進

      23.明初廢丞相、設顧問性質的內閣大學士,嚴防權臣亂政。明中后期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縱朝政,權傾一時。這表明()A.皇權漸趨衰落 B.君主集權加強 C.內閣取代六部 D.首輔權力失控

      24.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 B.皇帝權利日趨衰落

      C.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 D.宦官掌握決策權力 25.清朝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大規(guī)模的“改土歸流”,這里的“歸流”是指()A.任用當?shù)厣贁?shù)民族首領進行治理 B.把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納入清朝版圖 C.西南少數(shù)民族事務由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員直接管治 26.下列措施與加強中央集權無關的是()

      A.頒布“推恩令” B.實行行省制度 C.廢除宰相制度 D.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 27.清嘉慶皇帝說:“我朝列圣相承,乾綱獨攬……大權從無旁落?!边@一局面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密折制的實施 C.內閣地位的上升 D.軍機處的設立 28.“分封制﹣郡縣制﹣郡國并行制﹣行省制”,這種演變說明了()A.封建中央集權制度逐漸完善

      B.中國古代一直在著力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C.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逐漸瓦解 D.古代中國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漸完善 29.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與印度文明的不統(tǒng)一和間斷相比,中華文明的特點是統(tǒng)一和連續(xù)?!毕铝兄贫戎凶钣欣诰S護古代中國政治實體統(tǒng)一與連續(xù)的是()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專制 D.中央集權制

      30.17世紀40年代,伴隨著明王朝的滅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國的統(tǒng)治。而同一時期的英國,也經歷了一場不同含義的“革命”,這一“革命”最終結束了舊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東方的沒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顯加快。從歷史發(fā)展的趨勢看,東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A.東西方文明的衰亡和興起 B.東西方經濟實力的對比和變化 C.東西方社會發(fā)展方向的變化 D.東西方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

      二、材料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

      材料一 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

      ——《貞觀政要》引唐太宗語

      材料二 傳統(tǒng)相權的衰落,宋代是一關鍵。據司馬光說:“淳化中……太宗患中書權太重,且事眾,宰相不能悉領理。向敏中時為諫官,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p>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

      第四篇:河南省淮陽縣第一高級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政治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河南省淮陽縣第一高級中學2018-2019學年高一政治上學期第一次月

      考試題

      (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每小題的最佳答案)1.“先看病后付費”制度是我國全面推行的一項醫(yī)療保險制度改革。原來看病費用自己先預付,現(xiàn)在是醫(yī)院先墊付,病人看完病只交自己的那部分,其余由醫(yī)保支付給醫(yī)院。這一制度()①確保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tǒng)一 ②體現(xiàn)了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 ③能夠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權 ④反映了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了《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網絡謠言入刑標準作出了明確界定。這一界定()A.是對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的一種限制

      B.使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能夠更好地行使立法權 C.有利于凈化網絡環(huán)境,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D.能夠杜絕網絡謠言的傳播,打擊網絡犯罪行為

      3.當前,我國有不少運動員到國外的聯(lián)賽中去“淘金”,但是國家隊的比賽一旦征召他們,他們都積極返回,為國效力,為國爭光。這些運動員的行為體現(xiàn)了我國公民()A.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維護國家榮譽和利益 B.在國家利益面前不能考慮個人利益 C.堅持享受權利與履行義務對等的原則 D.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4.參與政治生活,體現(xiàn)著個人政治素養(yǎng)。要想在政治參與中發(fā)出“好聲音”,真正享受民主生活,必須實現(xiàn)有序的政治參與。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①可以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②會使一些合法的政治活動無法進行 ③有利于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愿

      A.①③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5.新聞媒體在促使法院審判公正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部分媒體傳遞出的有傾向性的社會壓力和輿論導向也可能會影響法院的審判程序和審判結果。這警示公民應該()①增強義務意識,踐行公民責任 ②增強國家觀念,維護國家利益 ③增強權利意識,勇于行使權利 ④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

      C.民主管理 D.民主決策

      11.多年來,《焦點訪談》始終把輿論監(jiān)督的焦點對準濫用公權的國家權力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對他們違法亂紀、枉法弄權行為的曝光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大量的具體問題在曝光后也得到迅速有效的解決。這說明()①輿論監(jiān)督具有威力大、影響廣、時效快等特點 ②輿論監(jiān)督為公眾監(jiān)督提供了敏銳的“眼睛” ③輿論監(jiān)督比其他監(jiān)督方式更有效 ④輿論監(jiān)督是對民主監(jiān)督的形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12.某市開展 “我為‘食品安全’獻一計”活動,廣大市民紛紛建言獻策。不到半年時間,市政府就收到3 000多條建議。該市市民參與政府決策的方式是()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專家咨詢制度

      C.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D.信訪舉報制度 13、2017年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把人民健康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這體現(xiàn)在我國()①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②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③社會主義民主具有真實性 ④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法律保障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4、臺風在福建省惠安沿海登陸,給福建大部、浙江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qū)帶來大暴雨,浙江多地發(fā)生泥石流、洪澇、滑坡等災害,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力量開展搶險救援,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做好受災群眾救治、傷亡人員家屬安撫等善后工作。這體現(xiàn)了()①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 ②我國高度重視尊重和保障人權 ③國家維護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 ④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小明班級的學習小組要進行“公民直接參與民主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調查,下列最適宜作為調查對象的是()A.江東區(qū)消費者協(xié)會 B.鼓樓世紀城小區(qū)物業(yè)管理委員會 C.海曙區(qū)鼓樓社區(qū)居委會 D.中國共產黨寧波市委員會

      16、隨著“互聯(lián)網+”戰(zhàn)略的實施,公民可以通過網絡更加便捷地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但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也成為某些造謠者肆意散播謠言的平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對此,公民應()①增強義務意識,嚴厲打擊網絡謠言 ②樹立法律意識,依法有序政治參與

      A.市人大代表聯(lián)名向環(huán)境保護主管單位負責人提出質詢 B.村民依法選舉王某為縣人大代表

      C.市民向信訪部門舉報政府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 D.市民應邀參加市政府調整水價的聽證會并發(fā)表意見 23、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設立了“特別法人”,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其中規(guī)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特別法人”的設立()

      ①明確村(居)委會履職中的責任擔當 ②表明我國基層民主組織形式不斷革新 ③擴大了村(居)委會的自我管理范圍 ④有助于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發(fā)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4、2017年8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fā)《關于工傷保險待遇調整和確定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工傷保險待遇的調整和確定要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綜合考慮職工工資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變化、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能力等因素,兼顧不同地區(qū)待遇差別,適度、穩(wěn)步提升,實現(xiàn)待遇平衡。這一規(guī)定()①堅持了公民權利至上的原則 ②擴大了對公民權利的保護范圍 ③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具有物質保障 ④表明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5、近期,我國相關部門依法依規(guī)查處并曝光11起網上傳播違法信息典型案例。經查,相關涉案人員利用互聯(lián)網等平臺宣揚、存儲、傳播涉暴力恐怖、民族分裂以及虛假謠言信息,侮辱、恐嚇、誹謗他人等內容的文字圖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上述事例啟示我們()①要樹立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的意識,堅守法律法規(guī)底線 ②無論是網站還是網民,都應增強自律意識和底線意識③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公民的根本行為準則④必須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行使監(jiān)督權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共50分)

      26.某市2014年創(chuàng)建“低碳城市”的活動中,廣大市民積極參與。

      市民甲建議政府將一定區(qū)域劃定為管制區(qū)域,除公交、工程搶險車以及特種車輛外,其他機動車一律禁行,并發(fā)展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

      市民乙在當?shù)丨h(huán)保局網站上找不到汽車尾氣排放的監(jiān)控數(shù)據,他直接打電話向環(huán)保局索要相關的信息,并要求環(huán)保局及時公開這些信息。

      市民丙在市環(huán)保局的政務網上留言說:“我們每個人要用自己的行動對國家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我們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將在不遠的將來獲得回報,即使在我們離開這個世

      29.閱讀下列材料,結合相關知識回答問題。

      2017年7月10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和企業(yè)負責人的意見建議。會上,多名經濟學專家和蘇寧云商、奇虎360、濰柴動力、大疆創(chuàng)新、科大訊飛的負責人圍繞經濟運行、宏觀政策、企業(yè)經營和創(chuàng)新等談了看法。李克強最后說,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專家和企業(y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也希望大家多出良策,共同努力推動我國經濟持續(xù)健康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1)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民主決策的哪種方式?(2分)

      (2)有人認為,要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就要充分聽取專家意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10分)

      政 治 參 考 答 案

      1-5BCAAB 6-10BBBDB 11-15CACCC 16-20CDDCC 21-25CCACB 26.答案:(1)市民甲的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信息資源,說明了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4分)

      (2)市民乙打電話向環(huán)保局反映自己的意見和要求,體現(xiàn)了公民通過信訪舉報制度行使監(jiān)督權。(4分)

      (3)市民丙的留言體現(xiàn)了公民的政治參與要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的原則。(4分)

      27.答案:(1)①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對極端暴力行為嚴厲打擊,才能維護人民的主人翁地位。②人民民主專政具有專政職能,對極端暴力行為嚴厲打擊,是國家履行專政職能的要求。③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對極端暴力行為嚴厲打擊,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每點2分,共6分)

      (2)①遵守憲法和法律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理性表達訴求,遵守相關程序和要求。②堅持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的原則。一方面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另一方面,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③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fā)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④在行使監(jiān)督權時,一方面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監(jiān)督權。另一方面,必須采取合法的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每點2分,共8分)

      28.答案 ①民主決策。該市公民通過網絡、報紙、熱線電話等渠道建言獻策是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的。②民主監(jiān)督。該市公民通過“群眾評議政府”活動行使監(jiān)督權。③民主管理。該市通過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每點4分,共12分)(1)材料體現(xiàn)了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2分)

      (2)①政府的決策關系著國計民生.政府必須審慎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以提高決策水平.(1分)②由于專家學者能夠利用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對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因此,聽取他們的意見,集中他們的智慧,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3分)

      ③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等方式讓公民參與民主決策,這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3分)

      ④政府要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就必須進一步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使決策能夠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愛惜民力.(3分)因此上述觀點不全面.

      第五篇:廣東省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

      廣東省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2018-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

      考試題

      時量50分鐘 滿分100分。

      注:請考生規(guī)范書寫!閱卷結束后,對不規(guī)范的試卷,作歸零處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填在答題卡上,用筆把正確答案涂黑為■,)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家國一體”的我國古代社會中,先民們就已形成了重血緣、重親情的觀念。這種觀念的制度源頭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權制

      D.中央集權制

      2、史載“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材料描述的分封主體是()

      A.王族

      B.功臣

      C.姻親

      D.先代貴族

      3、我國是多民族國家,為了交流方便,多以統(tǒng)治中心區(qū)域方言或以此為基礎派生的語言作為流行“官話”,據此推斷西周“官話”是()A.鎬京方言 B.殷方言

      C.普通話 D.洛陽方言

      4、關于秦朝設郡的數(shù)目,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學在考證時,收集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其中最可信的應是()

      A.《史記》的記載 B.秦朝繪制的政區(qū)地圖 C.民間的傳說 D.史家的學術觀點

      5、據《漢書》記載,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該官員屬于()

      A.十三州刺史

      B.御史大夫

      C.參知政事

      D.三司使

      6、宋太祖曾說:“五代方鎮(zhèn)殘虐,民受其禍,朕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縱皆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睘榇?,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

      C.擴大公民大會權力

      D.發(fā)放津貼

      第Ⅱ卷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地方察舉與公府征辟,為東漢士人入仕之途。此兩制皆起于西漢。兩漢的察舉制,大體可分為在先的“賢良”與后起的“孝廉”兩大項?!百t良”所舉大抵為現(xiàn)任之官,“孝廉”為孝子廉吏之稱……與察舉相輔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國史大綱》

      材料二 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事倉卒,權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為成法,自魏至晉,莫之能改?!e世人才,升降蓋寡,徒以馮(憑)籍世資,……劉毅云“上門無寒門,下門無士族”者也。

      ——自《宋書·恩幸傳》

      材料三 大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貢之料,有秀才,有明經,有時法,有書,有算。自京師、郡、縣,皆在學焉。

      ——自 《通典·選舉·歷代制下》

      請回答:

      (1)分別指出以上三則材料的選官制度(6分)并說明選官標準的是什么?(6分)

      (2)以上選官制度中你認為哪一制度較合理,其影響是什么?(8分)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法令由一統(tǒng)”,“君主言出法隨,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唐六典·卷八》門下省侍中條:“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彈,三曰露布,四曰議……”并在注釋中解釋“議”云:“謂朝之疑事,下公卿議,理有畀同,奏

      材料二 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則是自由,而自由具有兩個標準,一個標準是輪流地統(tǒng)治和被統(tǒng)治,另一個標準是按照個人所喜歡的方式來生活?!裰麟x不開自由,而自由也離不開嚴格的政治平等。……民主的正義觀念是指數(shù)量上的平等,而不是基于個人能力上的平等。民主政體中窮人比富人擁有更多的主權權力,因為窮人占多數(shù)。

      ——摘自《民主思想的歷史軌跡》

      材料三 雅典居民比例示意圖

      (1)材料一中,雅典最高權力機關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二,歸納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點。(4分)

      (3)結合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雅典民主政治得與失的看法。(4分)

      (3)(6分)

      15、(12分)

      (1)(2分)

      (2)(4分)

      (3)(4分)

      (4)(2分)

      2018—2019 第一學期

      高一歷史試卷答案

      時量50分鐘 滿分100分。

      注:請考生規(guī)范書寫!閱卷結束后,對不規(guī)范的試卷,作歸零處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

      1、B

      2、A

      3、A

      4、B

      5、A

      6、A

      7、B8、C

      9、C

      10、C11、B

      12、D

      二、非選擇題

      13、(1)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品德才能(孝廉);門第聲望;考試成績(學識能力)。(12分)

      (2)科舉制。影響: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員的人才來源、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仕,把選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權利,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制度為歷朝所沿用,影響深遠。(8分)

      14、(1)特點:皇權至高無上。(6分)(2)職責:封駁、審議。

      積極意義:在討論軍政要務時,為皇帝裁決提供依據;可以集思廣益,能有效減少中央決策的失誤。(8分)

      (3)中央機構的調整,專制皇權的強化;封建統(tǒng)治階級失去了上升時期的開放心態(tài)、進取精神,日益保守。(6分)

      15、(1)公民大會(2分)

      (2)特點:輪番而治、政治平等(4分)(3)看法:雅典民主政治只有少數(shù)成年男性可成為公民,壓抑扼殺其他人的政治權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4分)(4)關系:雅典民主制是近代西方民主制的源頭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深遠影響。(2分)

      下載河南省蘭考縣三中衛(wèi)星部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合集5篇)word格式文檔
      下載河南省蘭考縣三中衛(wèi)星部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合集5篇).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