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關于孔子說的一些至理名言
關于孔子說的一些至理名言
1、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解釋:對可以交往的人而不與之交往,是錯失了人;對不可以交談的人而與之交談,是失言。他認為只有聰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2、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解釋: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3、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解釋: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才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4、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解釋: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5、見得思義。
解釋:意思是看到貨財,要想到道義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解釋:(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粗孟裨谇懊?,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jié)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釋: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學,規(guī)范人們行為,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
三、忠學,是修養(yǎng)學。是培養(yǎng)人自覺自愿地做自己該做的事。
四、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yǎng)人判斷力的學問。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解釋: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解釋: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釋: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裝傻別人趕不上。
1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解釋: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釋: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1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解釋: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1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解釋: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1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解釋: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18、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解釋: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1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釋: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2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釋: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釋: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來說有什么因難呢?
22、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解釋: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里,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
2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解釋: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解釋:一個真正的有責任的人,必須具有堅韌的意志,因為他背負的責任重大而實現(xiàn)的道路很漫長。因為以仁為自己的責任,所以是重大的責任。因為以生命的結束作為任務的結束,所以實現(xiàn)仁的道路是漫長而遙遠的。
2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釋: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簺]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xiàn)的期望,沒有固執(zhí)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26、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解釋:見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做遲了??吹搅藧喝嘶蜃鰤氖拢拖袷墙佑|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想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27、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解釋:說一個真正有學問,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君子,只憂道之不行,不考慮生活的問題;比如耕種田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只憂慮自己的為人,并不擔心是否貧窮
28、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解釋: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這類的小人,就像是挖墻洞的小偷。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解釋:生來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才學習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仍然不學習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3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解釋: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恥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么了。
3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解釋:軍隊可以喪失主帥,一個人不可喪失志氣。意思是三軍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帥可奪而志不可奪。如可奪,則亦不足謂之志矣。
3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解釋: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們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關懷。
3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釋:到了嚴寒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樹是不落葉的。正如士窮見節(jié)義,世亂識忠臣。
3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解釋:既有志于學習和追求真理卻又以貧困為恥辱的讀書人,不值得與他討論真理。
35、朝聞道,夕死可矣。
解釋:早晨學得真理,當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36、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釋:了解一個人,要看他的所作所為,不僅了解他的過去,還要觀察他的現(xiàn)在,這樣的話,對那個人的了解還會不全面嗎?
3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釋: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從中獲得新知識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38、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解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39、道不同,不相為謀。
解釋:政治主張不同,不互相探討。這里講的是一條結交的原則,以道同為原則,道不同,不相為謀。因為彼此政治主張不同,就無法互相探討。交友也是一樣,不同道的人難以相友。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解釋: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釋:懂得學業(yè)的人不如喜愛學業(yè)的人,喜愛學業(yè)的人不如以從事學業(yè)為快樂的人。
42、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解釋: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績來。
4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解釋: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解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別人的壞事。
4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解釋:君子心胸坦蕩故待人接物猶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懷憂慮之心。
4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解釋:有過錯不改正,才是真錯。
47、小不忍,則亂大謀。
解釋:小事上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兩個意思,即婦人之仁不能忍于愛;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亂大謀。
4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釋: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憂患很快就會出現(xiàn)。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釋: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準備好他的工具。這是一種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須先具備做這件事的先決條件才能事半功倍。
5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解釋:君子應該說話謹慎,做事勤勞敏捷。
51、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解釋:熱衷于傳播小道消息的行為,是對道德的背棄。
5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釋: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給別人。
第二篇:孔子說 英文版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If an old dog barks, he gives counsel.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孔子說:“愛他,就不能讓他貪圖安逸。忠于他,就不能不對他進行教誨?!?/p>
Confucius said, “To love him means not to let him indulge in comfort;to be loyal to him means to teach him.”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孔子說:“整天吃飽飯沒事干的人,不會有什么出息?!?/p>
He who always has full stomach but does nothing meaningful is simply a good-for-nothing.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典藏,并用禮來約束自己,就可避免離經叛道了。”
A gentleman will not go astray so long as he studies extensively and regulates himself with the rites.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孔子說:“我教學生的方法是:不到他們苦思冥想也不能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們;不到他們心里想說又總說不明白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們?!?/p>
I will not enlighten my students until they have really tried hard but failed to understand.I will not instruct them until they have something to say but fail to make themselves understood.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真才實學?!钡摹o not worry that your abilities are not appreciated.Just make sure that you possess them.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孔子說:“不愁沒有職位,只愁沒有任職的本領?!?/p>
Don’t worry about having no official position, but do worry about your ability to fulfill a post.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說:”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我來說就像浮云一樣.” Ill-gotten wealth and rank are just like fleeting clouds to me.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Do not get involved in the government affairs that are not your responsibility.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說:“人在大節(jié)上不能超越界限,在小節(jié)上有些出入是應當允許的?!?/p>
Zi Xia said, “As long as one does not step out of bounds in big matters, it is permissible for one not to be meticulous.”
當仁,不讓于師。
孔子說:“面臨仁德時,不必讓老師先行。”
In the face of benevolence, do not give precedence even to your teacher.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說:“政治主張不同,不互相探討謀劃?!?/p>
People who follow different political paths do not take counsel with one another.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說:“靠行政命令和刑罰來制約人民,老百姓只知避免犯罪遭刑罰而不會有廉恥之心;如果用道德和禮教來引導人民,老百姓不僅知道犯罪是恥辱的事情,而且能自己改正錯誤?!?Regulated by the edicts and punishments, people will know only how to stay out of trouble but will not have a sense of shame.Guided by virtues and the rites, they will not only have a sense of shame but also know how to correct their mistakes of their own accord.德不孤,必有鄰。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志同道合者相從?!?/p>
A man of virtue can never be isolated.He is sure to have like-minded companions.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鬃诱f:“少年在家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認真,說話誠實,博愛大眾而親近有仁德的人。”
At home, a young man should be dutiful towards his parents;going outside, he should be respectful towards his elders;he should be cautious in deeds and trustworthy in words;he should love everyone yet make close friends only with those of benevolence.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知如何回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的為人,發(fā)奮用功便忘記吃飯,快樂便忘記憂愁,不曉得衰老會要到來,如此而已?!?The Duke of Ye asked Zi Lu about Confucius, Zi Lu failed to give a reply.Confucius said to him afterwards, “Why did you not say something like this: He is the sort of person who can be so diligent that he forgets his meals, so happy that he forgets his worries and is even unaware of approaching old age.”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鬃诱f:“父母在堂,不出遠門,如必須外出,一定要讓父母知道去處?!?/p>
When one’s parents are live, one should not go far away.If one has to, one should tell them where one is going.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鬃诱f:“父母的年齡(生日)不能不時時記到心里。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面為他們又老一歲而憂慮。”
One must always keep in mind one’s parents’ birthdays.One the hand, one is glad to offer birthday congratulations;on the other, one is worried to see they grow one year older.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鬃诱f:“財富如果來路正當,就是替人執(zhí)鞭的下等差役我也可以干?!? I would pursue wealth so long as it could be obtained legitimately, even by being a common cart driver.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鬃诱f:“金錢和地位,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君子不會用不正當?shù)姆椒ǖ玫剿?。貧窮和下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君子不會用不正當?shù)姆椒〝[脫它?!?/p>
Everyone desires money and high position, but a gentleman would not accept them unless he got them in a right way.Everyone hates poverty and low status, but a gentleman would not get rid of them in an unjust way.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鬃诱f:“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準備好他的工具。”
A craftsman must prepare his tools beforehand in order to do his work well.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鬃诱f:“多自責而少責備于人,自然就可以避免怨恨了?!?/p>
Being strict with oneself and lenient to others is sure to save one from ill will.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鬃诱f:“古人不輕易說大話,因為怕自己說得出而做不到?!?/p>
In ancient times, people didn’t say things lightly, as they would be ashamed not to be able to match up to their words.過而不改,是謂過亦??鬃诱f:“有過錯不改正,才是真錯?!?/p>
Not to correct the mistake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過猶不及??鬃诱f:“過頭和達不到是一樣的?!?/p>
Going to far and not going far enough are equally bad.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鬃诱f:“好學足以破愚所以接近于智慧,身體力行足以忘私所以接近于仁愛,知恥足以起懦所以接近于勇敢?!?/p>
To be eager to learn indicates wisdom because it may eliminate stupidity.To practice what one knows indicates benevolence because it makes one selfless.To have a sense of shame indicates courage because it clears one of cowardice.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說:“年輕人是大有作為的,誰能斷定他們將來不如我們這一代呢?”
Young people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achievements.Who can say that they will not be our equals in the future?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鬃诱f:“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給別人?!?Do not impose upon others what you do not desire yourself.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鬃诱f:“追求善良,要爭先恐后;避開邪惡,要像開水燙手一樣急迫?!?/p>
Striving to be the first and fearing to lag behind when seeking goodness;retreating as quickly as if hurt by boiling water when avoiding vices.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孔子說:“遇見才德好的人,就應該向他看齊,遇到無德才的人,就應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同樣的毛病。”
When you meet a man of virtue, learn from him.When you meet a man without virtue, examine yourself to see if you have the same defects as he has.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鬃诱f:“對鬼神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可以算是聰明了?!?/p>
If one respects the spirits of the dead and the gods while keeping them at a distance, then he can be called wise.君子不器??鬃诱f:“君子應有廣博的知識?!?/p>
A gentleman should not be like a utensil.(He should have broad knowledge and not be confined to one use.)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說:“執(zhí)政者不因人說好聽的話就提拔他們,也不因他是壞人就鄙棄他說過的正確的話?!?A gentleman does not promote a man whose words are pleasant to his ear, neither does he distain his correct words for he is an unpleasant man.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鬃诱f:“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p>
A gentleman takes it as a disgrace to let his words outstrip his deeds。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鬃诱f:“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別人的壞事?!?/p>
A gentleman helps others fulfill good deeds and never helps them in bad deeds.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鬃诱f:“君子雖遇窮困,但能堅持,小人一遇窮困就胡作非為了?!?/p>
When gentleman become impoverished, they can still persevere in virtue;when petty men are impoverished, they will act in defiance of virtue.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诱f:“君子將有原則的團結而不盲從附和,小人只是盲從附和而不講原則。” A gentleman unites with people of principle and never follows others blindly.A petty man follows others blindly without regard to principle.君子謀道而不謀食。君子說:“君子用心力于學術思想體系的研究,不用心力于謀求衣食?!?/p>
A gentleman devotes himself to studying the academic system of ideology instead of seeking food and clothing.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鬃诱f:“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A gentleman sets strict demands on himself while petty man sets strict demands on others.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鬃诱f:“君子離開了認得還怎么稱得上君子呢?君子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實行仁德?!?How can one be called a gentleman if one betrays benevolence? 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a gentleman forget to practice benevolence.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君子吃飯不求飽足,居住不求舒適,辦事敏捷,說話謹慎,向得道之人學習以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p>
A gentleman seeks neither a full belly nor a comfortable home.Instead, he is quick in action yet cautious in speech.He learns from virtuous and accomplished men in order to correct his mistakes.Such can be called a man with eagerness to study.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說:“君子心胸坦蕩,小人憂心忡忡。”
A gentleman is always broad-minded while a petty man is always full of anxiety.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鬃诱f:“君子心情平和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心情不平和。”
A gentleman always keeps even-tempered without being arrogant while a petty man is arrogant without being even-tempered.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聚會朋友,藉朋友幫助培養(yǎng)仁德?!?/p>
Zeng Zi said, “A gentleman makes friends through his learning and cultivates virtue and benevolence through those friends.”
君子憂道而不憂貧??鬃诱f:“君子憂慮的事天下有道無道,而不是物質生活的貧窮?!?/p>
What a gentleman worries about is not poverty but if there are right principl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君子有九思:初思明,聽思聰,色斯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鬃诱f:“君子要考慮九件事:看的時候,要考慮是否看明白了。聽的時候,要考慮是否挺清楚了。臉上的顏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態(tài)度,要考慮是否端莊。與人交談,要考慮是否誠懇。對待工作,要考慮是否認真負責。遇到疑難,要考慮如何向人請教。將要發(fā)怒時,要考慮會有什么后患。要得到什么,先要考慮是否應該得到。”
A gentleman concentrates on the following nine things: seeing clearly when he uses his eyes;hearing acutely when he uses his ears;looking mild when it comes to facial expression;appearing sedate when it comes to demeanor;being sincere when he speaks;being conscientious when it comes to his office responsibility;seeking advice when he is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y;foreseeing the consequences when he gets angry;asking himself whether it is right when he wants to gain something.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鬃诱f:“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時,血氣還沒有穩(wěn)定,要警惕貪戀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正旺盛,要警惕爭強好斗;到了老年,血氣已經衰竭,要警惕貪得無厭。”
A gentleman should maintain vigilance against three things: In youth when the vital spirits are not yet settled, he should be on guard against lusting for feminine beauty;in the prime of life when the vital spirits are exuberant, he should be on guard against being bellicose;in old age when the vital spirits are on the decline, he should be on guard against insatiable avarice.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說:“君子應該說話謹慎,做事勤勞敏捷?!?/p>
A gentleman should be careful in speech and quick to act.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貢說:“執(zhí)政者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一樣掛在天上,對他的過錯,人人都能看見;改正之后,大家更敬仰他?!?/p>
Zi Gong said, “The gentleman’s errors are like an eclipse of the sun and the moon;the whole world will see it when he errs, and he will be respected by all when he mends his ways.”
君子貞而不諒。孔子說:“君子重信義而不拘小節(jié)?!?/p>
A gentleman pays attention to faithfulness rather than small matters.苛政猛于虎??鬃诱f:“苛稅暴政之傷民甚于虎也?!?Tyranny is more cruel than a tiger.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問老師什么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的言行合于禮就是仁。一旦能做到這樣,人們就會承認你是仁人了?!?/p>
(Yan Yuan asked what benevolence was.)Confucius said, “One who restrains himself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rites is benevolence.Once you can do this, you will be unanimously considered a man of benevolence.”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鬃诱f:“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們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關懷?!?/p>
I wish for the old to live in peace and comfort, friends to trust each other and the young to be taken good care of.摘自《孔子說》 蔡希勤
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2006
第三篇:孔子說廉
孔子說廉之一:政者,正也
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意謂做官,就是首先端正自己,你自己端正了,誰還敢不端正?
這是魯國執(zhí)政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回答的話。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結束了周游列國的生活,回到魯國。魯國大權在握的季康子遵照其父季桓子“相魯,必召孔子”(《史記〃孔子世家》)的遺囑,花錢把孔子請回國內,不時找他問政,這是其中一次。
回到魯國后,年輕的哀公也問孔子:“請問怎樣才能把政事治理好?”孔子也從正己的角度作了回答:“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正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禮記〃哀公問》)他認為國家的管理者行得端、做得正,人民就有了方向,也跟著正道直行。如果管理者心術不正、行事不正,百姓怎么能遵守秩序和法律,怎么能正道直行?
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心里沒鬼,說話辦事方顯浩然之氣,自然有人愿意服從。不正,心里總是有鬼,說話辦事老讓人覺得賊頭賊腦,豈能讓人心服口服?
孟子說:“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人格扭曲、行為乖張的人不可能引導別人做到行為正派。他提出“正己而物正”(《孟子〃盡心上》)的要求,意謂自己正了,所行的事也就正了?;疖嚺艿每欤寇囶^帶。
儒家強調正己修身的立論基礎,是以個人為開端。在個人、家庭、國家一連串的關系中,個人“正心、修身”是起始,從這個點劃出一條射線,向外延伸,接著是“齊家”,接著是“治國”,最后是“平天下”;“正心、修身”也是中心,中心確定了,從己身這個主體到家國天下,畫出的是一個個同心圓,圓半徑的大小則取決于天命。也就是孟子說的“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2003年,時任德國總統(tǒng)約翰內斯〃勞訪問南京,在其精彩的演講中,他引用孔子“政者正也”、“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等精辟名言,使得聽講者驚詫不已。他說,這兩句話“德國人或許可以將其理解為是對執(zhí)政者依法治國的一種告誡”。他還說:“我們贊嘆中國,贊嘆其古老的文化和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也廣為人知。時至今日,他的至理名言依然能給人以啟迪。”
孔子說廉之二: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孔子說:“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論語〃顏淵》)意謂假如你們當官的沒有貪財?shù)挠?,就是獎賞偷盜,老百姓也不會去偷盜!
孔子周游列國回到魯國后,魯國執(zhí)政季康子苦于盜賊太多,請教孔子該如何治理,孔子講了這兩句話。
孔子的回答,并非就事論事,而是獨具慧眼,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引出為官者清正廉潔方面的問題——認為把貪污腐敗問題治理好了,盜賊問題也就隨之平息了。他說:“天下有道,盜其先變乎!”(《荀子〃正論》)意謂天下政治清明,盜賊就會率先改變自己!
孔子周游列國14年能回來,是弟子冉有給季康子提出的建議,然后魯國“以幣迎孔子”(《史記〃孔子世家》),使得孔子回到了母國。此時的孔子,雖身無一職,但終因桃李滿天下,加之不少弟子又在康子手下任職,所以,魯國當權者都把他當“國老”(《左傳〃哀公十一年》),對他倍加敬重。因此當康子請教如何治理遍布魯國的偷盜問題時,孔子不留情面,抓住了關鍵,擊中了要害。
子貢做了官,孔子告誡他:“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說苑〃政理》)一個為官公平,再加上一個廉潔,把這兩條做到了,在這個世界上,沒人能打倒你。
世間凡是倒臺的,都是自己打倒自己的。按正道行事,不貪不占,光明磊落,又有誰能打倒你?大凡因貪污受賄而淪為階下囚的,他們缺少的不是經世致用的本事,而是無欲則剛的信念。
當年齊國鬧旱災,春天沒有食物可吃,餓死了不少人。齊景公找到孔子求對策,孔子說:“遭遇饑荒之年,國君應乘劣馬駕馭的馬車,祭祀只用下等的牲畜?!保ā抖Y記〃雜記下》)提出用這種辦法,縮減政府開支,控制鋪張浪費,從而救民于水火。
大旱之年,百姓連飯都吃不上,救民如救火,作為一國之君,倘若還在花天酒地而不拯救百姓,君位還能保住嗎?
孔子九世孫孔鮒做了60年的官,他在講到為官之道時說:“一人善射,百夫決拾?!保ā犊讌沧印ù饐枴罚?,意謂一個人善于射箭,就有一百個人爭著效仿他——這講的是為上者的表率作用。
孔子說:“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大戴禮記〃主言》)意謂居于上位的君臣,是民眾的表率,表率正了還有什么不正呢?
孔子說廉之三:欲而不貪
孔子說:“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保ā墩撜Z〃堯曰》)
意謂君子為政惠民,不勞民傷財;讓民眾做事,但并不被怨恨;有欲望,但不貪婪;泰然,但不傲慢;威嚴,但不兇猛。
這是回答子張問政時講的話。
作為君子治政的五種美德,“惠而不費”,強調的是為政利民、無費于財?shù)乃枷耄弧皠诙辉埂?,講的是合理勞民的意思;“泰而不驕”,講的是待民的一種謙恭態(tài)度;“威而不猛”,講的是雖有威嚴形象,但能和民的意思。
我們重點看看“欲而不貪”。
孔子對這句話作了如下解釋:“欲仁而得仁,又焉貪?”意謂為政者自己如果追求仁德便會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可貪的呢!
孔子的仁學思想,包括兩個層面:對人,講的是愛人利物;對己,講的是去私慎獨。以仁(人)為本,便有了愛他利他的境界,他怎么可能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把國家或他人的財物貪為己有呢!
欲望,人皆有之,包括孔子,關鍵是要做到“欲而不貪”。一個衛(wèi)國人釣到一條鰥魚,大得裝滿車子,孔子的孫子子思問:“鰥魚是很難釣到的,你用什么方法釣到的?”那人說:“我開始下鉤的時候,用的是一條小魚做魚餌,鰥魚經過的時候,連看也不看?;貋砦覔Q了半只小乳豬做魚餌,鰥魚就上鉤了?!?/p>
子思感慨道:“鰥魚雖然不容易捕獲,但因貪圖魚餌而死;士人雖然胸懷治道,卻因貪戀祿位而死??!”(《孔叢子〃抗志》)
子思到了齊國,齊王對子思說:“現(xiàn)在諸侯混戰(zhàn),天下紛亂,沒有霸主,齊國強大人口眾多,我想謀求霸業(yè),您看怎么樣?”子思說:“不可以啊,因為您不能去除您的貪利之心?!饼R君說:“貪利有什么壞處?”子思說:“水性清純而泥沙讓它渾濁,人性安適而嗜欲使它紊亂。所以能擁有天下的人,一定不是圖謀占有天下的人;能得到良好名譽的人,一定不是求取名譽的人。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能拋棄貪利之心?!边@就是說,去掉貪心,也才有可能擁有天下。
在儒家看來,為政成功與否全在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民心,自身尚且難保,遑論天下??鬃幽槌鰹檎宓?,“欲而不貪”最為切直,為政者能夠“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功夫盡在“欲而不貪”。政治是公益事業(yè),唯有不貪者能服眾,唯有不貪者能得民心,唯有不貪者能致太平!
孔子說廉之四:無禁則淫,無度則失,縱欲則敗
孔子說:“中人之情,有余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失,縱欲則敗。”(《說苑〃雜言》)
意謂就一般人的性情而言,手里的錢多了,就會奢侈揮霍,不足就節(jié)儉。沒有禁令就放縱,沒有節(jié)度就逸樂,放縱欲望就敗亡。
接著孔子說:“飲食有量,衣服有節(jié),宮室有度,畜聚有數(shù),車器有限,以防亂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欲不可不聽也。”意謂飲食要有定量,衣服要有節(jié)制,住宅要有限度,聚斂要有常數(shù),車輛器物要有限額,以此來杜絕禍亂的根源。所以法度不能不明確,教育的話不能不聽從。
孔子說的“度量”和“善欲”兩條,體現(xiàn)的是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并重的原則。
這就是說,一方面須設立一定的法律條令給予指導、調節(jié)和節(jié)制,使人舉足有措而適歸于治;一方面要通過教育,讓人有是非標準和是非之心,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孔子認為,“凡夫之為奸邪、盜竊、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無度。無度,則小者偷盜,大者侈靡,各不知節(jié)?!保ā犊鬃蛹艺Z〃五刑解》)意謂凡是邪惡、偷竊、犯法、恣意妄行的人,是由于不滿足,不滿足是因為沒有限度。沒有限度,往小的說是偷盜懶惰,往大的說是奢侈浪費,都是沒有節(jié)制造成的。
人由好變壞,是一個漸進過程,不是一開始就變壞的,是由細微的變化慢慢積累起來的?!扒Ю镏?,潰于蟻穴”,只有注意平時的防微杜漸,才能防止由量到質的變化。
俗話說:“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比绻u蛋沒“縫”,蒼蠅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無奈何于雞蛋的。所以,關鍵還在自己。
有些人變壞,除了個人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問題。制度不健全,或者雖有制度但監(jiān)督不到位,這都有可能讓意志不堅定的人走向墮落。因此,制度的完善與落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問題。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都甚為看重為政清廉的品德。宋代清官包拯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保ò镀虿挥泌E吏》)
做官貪得無厭,必定會給他帶來禍害的,這種禍害,有時是致命的。
近些年來,媒體披露的一些倒臺的高級干部,有的甚至走上不歸之路,也是漸漸變壞的。這些人不乏宏圖大志,但中途或晚年倒臺,都是因“無禁、無度、縱欲”由量變引發(fā)質變造成的?!俺灾肜铮粗伬铩?,貪心過重,失去控制,完蛋是遲早的事。
孔子說廉之五: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孔子說:“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廉平之守,不可攻也?!保ā墩f苑〃政理》)意謂當官為政沒有比公平更好的美德,面對財貨沒有比廉潔更好的節(jié)操。一個人如果擁有廉潔公平的操守,就可以經受各種考驗,立于不敗之地。
子貢將出任信陽的長官,向孔子辭行,孔子給他講了一番為官的道理,其中說到這四句話,希望他能做一個公正廉潔的官員。后來,子貢也的確在自己的從政生涯中,忠實地踐行了老師的教誨,做出了不一般的業(yè)績。
我們先看看孔子講的“平”。
為政公平,處事公正,這是孔子提倡的為官之道??鬃又苡瘟袊谛l(wèi)國待的時間最久,不少學生和朋友都是衛(wèi)國的大官。有人擔心衛(wèi)靈公重用孔子,所以跑到衛(wèi)靈公那里中傷孔子,說他想叛亂。衛(wèi)靈公派人捉拿孔子,于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四散逃走。
孔子的學生子皋慌亂中跑到城門下,城門已閉,出不去,有個守門人認識他,把他拉到城門旁的暗室中藏了起來,所以抓捕的人沒有捉住他。
這個守門人受過刖刑,被砍掉雙足,罰來看門,而執(zhí)行刑罰的正是子皋。子皋問守門人:“當初因我堅守法令而砍掉了你的腳,今天正是你報仇的時候,你為什么要保護我?”守門人說:“我受斷足之刑,那是我罪有應得,也是沒辦法的事。然而當您審理此案的時候,仔細揣摩法令,想使我免去酷刑,這我是知道的。等到刑罰判定,您面有愁容,我也知道您的好心。這并不是您私心偏袒我才會這樣,而是您的天性和仁愛之心使然。這就是我之所以報答您的原因?!?/p>
子皋逃脫后,找到了孔子,向老師匯報了自己這番遭遇,孔子深有感觸,他說:“善為吏者樹德,不能為吏者樹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國者,不可失平也?!保ā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意謂善于做官的人樹立恩德,不善于做官的人樹立仇怨?!案拧笔峭破搅科鞯模üぞ撸倮羧绺?,是平正執(zhí)法的。治理國家的人,不可失去平正。
孔子年輕時給季氏當倉庫會計,辦事即以公平著稱,故而司馬遷在《史記》中夸獎他:“料量平”(即出納錢糧計量公平準確)。
再看看孔子講的“廉”。
孔子說過“委利生孽”的話(《大戴禮記〃四代》),意思是積利不當會產生禍害。通過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財富,如同踏在薄冰上,遲早要掉到冰窟窿里,萬不可心存僥幸。
宋代陳師道說:“百年富貴今誰見,一代功名托至公?!币庵^歷史上那些家財萬貫、地位顯貴的人,今天誰還能記住他們?功勛或美名,只會記在那些一心為公的人身上。這兩句話可謂深得孔子所謂廉平之旨。
孔子說廉之六: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凡見小利而動心的人,沒有幾個能成大事的。只有拋棄小利的干擾,才可能有實現(xiàn)目標的大思路、大智慧和大手筆。
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保ā墩撜Z〃子路》)
意謂不要圖快,不要貪占小利益。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占小利則辦不成大事。
子夏做了莒父(今山東高密縣東南)的長官,臨行前,向孔子請教如何把官當好,孔子告訴他這段話。
孔子對弟子們的優(yōu)點與缺點了如指掌,回答弟子提問時總是因人而異,針對性很強。同樣都是問如何把官做好,子張有點眼高手低,孔子告誡他“居之無倦”(《論語〃顏淵》),而子夏的毛病是“常在近小”(《四書集注》),孔子便以開頭這段話告之。
重點看看題目這句話。
孔子曾告誡為官者:“好見小利,妨于政。”(《大戴禮記〃四代》)他認為:“隱小物以害大物者,災必及身矣?!保ā俄n詩外傳》卷六)意謂關心小事以致?lián)p害大事,災禍就必定降臨到他身上來。
做人成事要學會權衡利弊,不可因小失大,包括對財富的追求。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里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闭且驗槔嬗腥绱舜蟮恼T惑,孔子才告誡我們不可因利而誤入歧途。
自古以來,“獲利顯而伏隱患,得利近而播遠憂”。一個人琢磨著怎樣才能更好地占便宜的時候,也一定是他要開始吃大虧的時候。
中央電視臺播放過這樣一個節(jié)目:臺灣商人馬愛珍一生歷經磨難。26歲時,當飛行員的丈夫葬身藍天,當時她已有4個月的身孕,還帶著兩個女兒。面對困境,她曾兩次自殺。后來聽了母親的話,放棄了輕生的念頭,開始經商。經過幾個月的奔波,她賺到的第一筆錢,是她為原來打工的公司爭取到的一個訂單,老板要給她50%的利潤,她只要了20%,10萬臺幣。她在為買方進貨時,明確告訴對方出廠價格,然后由買方看情況給提取1%到3%的傭金。后來有了錢,她注冊了自己的公司?,F(xiàn)在她的公司在世界7個國家設有分公司。
面對業(yè)務伙伴,要掌握利人為先的技巧,信守共同賺錢的互利法則,寧虧自己,不虧他人。這樣,才有未來。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沒有一個是見小利而動心的。何以?凡見小利而心動者,沒有大眼光,必定因小失大,得不償失。這樣的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孔子說廉之七:無度則失
人生能否成功,取決于我們能否把自己的欲望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不節(jié)制的欲望一旦突破界限,就可能覆水難收,鑄成大錯。
孔子說:“中人之情,有余則侈,不足則儉,無禁則淫,無度則失,縱欲則敗?!保ā墩f苑〃雜言》)意謂就一般人的性情而言,手里的錢多了,就會奢侈揮霍,不足就節(jié)儉。沒有禁令就放縱,沒有節(jié)度就逸樂,放縱欲望就敗亡。
接著孔子說:“飲食有量,衣服有節(jié),宮室有度,畜聚有數(shù),車器有限,以防亂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欲不可不聽也?!?/p>
意謂飲食要有定量,衣服要有節(jié)制,住宅要有限度,聚斂要有常數(shù),車輛器物要有限額,以此來杜絕禍亂的根源。所以法度不能不明確,教育的話不能不聽從。
孔子說的“度量”和“善欲”兩條,體現(xiàn)的是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并重的原則。
這就是說,一方面須設立一定的法律條令給予指導、調節(jié)和節(jié)制,使人舉足有措而適歸于治;一方面要通過教育,讓人有是非標準和是非之心,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孔子認為,“凡夫之為奸邪、盜竊、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無度。無度,則小者偷盜,大者侈靡,各不知節(jié)?!保ā犊鬃蛹艺Z〃五刑解》)意謂凡是邪惡、偷竊、犯法、恣意妄行的人,是由于不滿足,不滿足是因為沒有限度。沒有限度,往小的說是偷盜懶惰,往大的說是奢侈浪費,都是沒有節(jié)制造成的。
人由好變壞,是一個漸進過程,是由細微的變化慢慢積累起來的?!扒Ю镏?,潰于蟻穴”,只有注意平時的防微杜漸,才能防止由量到質的變化。
俗話說:“蒼蠅不叮沒縫的雞蛋?!比绻u蛋沒“縫”,蒼蠅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無奈何于雞蛋的。所以,關鍵還在自己。
近些年來,報紙上披露的一些落馬的高級干部,有的甚至走上不歸之路,大都是漸漸變壞的。這些人曾經不乏宏圖大志,但中途或晚年倒臺,都是因“無禁、無度、縱欲”而背離了信仰和人民,最終滑向墮落的深淵。“吃著碗里,看著鍋里”,貪心過重,失去控制,完蛋是遲早的事。
——上述文章均摘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第四篇:至理名言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xiàn)。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志。自身的意志要符合道才能安寧,別人的言論也要符合道才能讓人接受。
2、《春秋》
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
帶著私心去看問題,就會什么也看不見;帶著私心去聽問題,就會變成聾子,帶著私心去思考問題,就會使心狂沒有準則。
3、《國語》
心如欲壑,后土難填。
人一旦被欲望控制,欲望就像深谷,深不可測,多少東西都填不滿,他會誘使你一步步走向深淵。
4、《戰(zhàn)國策》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太陽過了正午就會偏移,滿月之后便會虧缺,任何事情一旦過盛就會走向衰敗。物極必反,萬事不求太完美。
5、《詩經》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愛情婚姻需要忠貞,誓言之所以稱為誓言,是因為不可輕易改變。諾不輕許,允之必踐。
6、《道德經》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沒有人能一口氣吃成個胖子,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再難的事,也是從簡單開始的,再大的事也有小的方面。
7、《論語》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反思才能取得進步,人要想成長,就要先學會反省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8、《孟子》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與理解都是相互的,你以友愛之心對待他人,他人才能回報你以愛心。你先尊重他人,別人才能尊重你。
9、《中庸》
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
信、誠實是做人的根本。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10、《大學》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不忘記先人的賢德,以先人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德偉業(yè)永放光芒。
11、《莊子》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有大智慧的人,總表現(xiàn)出豁達大度之態(tài);小有才氣的人才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蘊含大道理的言論總是通俗易懂,那些有小聰明的言論反而廢話連篇。
12、《荀子》
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當時則動,物至而應,事起而辨,治亂可否,昭然明矣。
不沉迷過去,也不擔憂未來。事情來了就去做,時機來了就要把握。不要為了沒有意義的事情煩惱,生活在當下。
13、《韓非子》
不期修古,不法??伞?/p>
抱殘守缺,一味拘泥于既定的框架,不尋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是辦不好事情的。
14、《墨子》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長江、黃河的水不是來自一個源頭,價值千金的皮裘也不是來自一只狐貍的毛皮。要想有質的變化就要在量上積累,把小事做好,就是大事。
15、《孝經》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
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怎么可能會愛他人呢?先學會愛父母才能進一步去愛他人。
16、《孫子兵法》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一個人如果目標定得過低,成就肯定不會高。人當志存高遠,有較高的理想目標才能促使人不斷奮進。
17、《史記》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再聰明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再愚笨的人也有聰明的時候。為人處世要謙遜,每個人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18、《淮南子》
舟覆乃見善游,馬奔乃見良御。
船翻了才能看出誰會游泳,萬馬奔馳中才能看到誰御馬技術精湛。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抓住機會。在機會沒來之前,沉下心來充實自己。
19、《漢書》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刺耳的話雖然難聽,但卻有用,就像藥雖然苦,卻能去除疾病。有一個說忠言的朋友比有一百個說漂亮話的有價值的多。20、《三國志》
勿與惡小而為之,勿與善小而不為。
善行再小也是有益于他人的好事;壞事再小,也會傷害他人。壞事不要做,做了一點壞事福報就可能離你遠去。
21、《顏氏家訓》
光陰可惜,譬諸逝水。
時光一去不回頭,你可以用錢買到一切,卻不能買回時間。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年華,在有限的時光里,做有意義的事。
22、《資治通鑒》
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德行出眾的人,成為君子;有才無德人,只能是小人。有德無才,不過是庸人,有才無德卻可能是壞人。
23、《傳習錄》
人生大病,只在一“傲”字。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不管什么時候都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之心。
24、《菜根譚》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jié)礪行而不覺;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人處在逆境中,周圍的困難推著你不停奮進;處在順境中時,反而忘記了潛在風險,在優(yōu)沃的環(huán)境中喪失斗志。
25、《日知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有國才有家,每個人都有責任與義務加入到美好家園的建設中來。我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好不好,就看每個人做到好不好。
26、《明夷待訪錄》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不要迷信權威,對錯要靠自己體會。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別人的觀點不一定適合你,人要有自己的主見。
27、《小窗幽記》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高興時脫口而出的話,多半不會遵守。生氣時口不擇言的話,通常不堪入目。說話不能只圖一時痛快,說話之前要過腦。
28、《曾國藩家書》
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
世上沒有窮人,只有懶人。只要一家人手腳麻利,勤快節(jié)儉,日子都會過好,只有怕苦怕累,好逸惡勞的,才會越過越窮。
29、《西游記》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山高上有路,水深處有船。遇到事情不要慌張,不要自己嚇自己。慢慢來,總會找到出路。30、《紅樓夢》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好朋友不容易找到,得到了就要珍惜。朋友間相處也有技巧,別太近,太近了容易惹是非,別太遠,太遠了容易添生分。
第五篇:至理名言
至理名言
1、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釋:從儉樸變?yōu)樯莩奕菀?,從奢侈變?yōu)閮€樸就很難了。
2、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釋:認真全面地觀察分析一下以前的賢人、國和家庭,能成功的都是由于勤儉,衰敗滅亡的都是由于奢侈。
3、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惰。(唐??韓愈)釋:學業(yè)精進于勤奮荒廢于嬉戲,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毀壞于懶惰。
4、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元??白樸)釋:從來能成為好事的都生于儉樸,自古瓜兒是先苦后甜。
5、一粒紅米飯,幾滴牛頜血。珊瑚枝下人,銜杯吐不歇。(唐.鄭遨)釋:一粒紅米飯里包含著好幾滴牛下巴頦的血,可被人拿去做成酒后,有人坐在珊瑚枝下狂飲,以至嘔吐不止。
6、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無名氏)釋:勸你不要沉溺于《金縷衣》一類的歌曲之中,而要愛惜少年時期的寶貴光陰,要乘著大好時機有所作為,如錯過時機就來不及了。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釋:不被富貴所惑亂,不被貧賤所移志,不被威武強暴所屈服,這才是大丈夫。
8、足國之道,節(jié)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釋:使國家富足的辦法,在于節(jié)制消費和使民豐裕,并善于把盈余儲藏起來。
9、救奢必可儉約。(南朝??范曄)釋:挽救奢侈時尚的辦法必定是節(jié)約儉樸。
10、食之以時,用之以禮。(孟子)釋:對金錢谷粟等財富,要按照時令和禮法,合理地、有節(jié)制地使用和消費。
11、明主必謹養(yǎng)其和,節(jié)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荀子)釋:賢明的君主必須發(fā)展生產,節(jié)約開支,開發(fā)財源,處處考慮賦稅、賑濟是否有違反制度的情況。
12、以九式均節(jié)財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賓客之式,三曰喪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幣帛之式,七曰芻秣之式,八曰匪頒之式,九曰好用之式。(《周禮??卷二》)釋:用九種法式節(jié)約財政開支:一是祭祀按規(guī)則,費用不超支,二是待賓客不鋪張浪費,三是辦喪事要節(jié)約,四是君王的膳食、衣服、車馬等費用按定例,五是建筑、制造不奢侈,六是贈送賓客財物適度,嚴格按規(guī)定,七是飼養(yǎng)牛馬的草料要具體規(guī)定,不過量,八是分賜群臣錢物要嚴加限定,九是施贈友好的錢財嚴格規(guī)定,不得隨便。
13、夫為國者,由為家邊,計財力之所任,審趨舍之舉動,不營難成之功,捐棄分外之役。(唐??房玄齡)釋:治理國家和管理家庭一樣,須計算自己財力的擔負能力,弄清楚自己所應進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難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勞民傷財,拋棄或減少額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費,甚于天災。(唐??房玄齡)釋:奢侈所造成的浪費,超過了天災。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釋:天體的運行剛健壯大,君子以天道行事,其人生要強大自己,生命不息,奮進不止。
16、青天白日的節(jié)義,自暗屋漏室中培來;旋轉乾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繰出。(《萊根譚》)釋:光明磊落的偉大人格和節(jié)操,都是從蓬門敝戶的艱苦環(huán)境中磨練出來的;足以治國平天下的韜略,都是從小心謹慎的作事態(tài)度中磨練出來的。
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誘于小利,然后可以成遠功。(明??方孝儒)釋:不為取得小的成績而安于現(xiàn)狀,然后就可以成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誘惑,然后才可以成就遠大的功業(yè)。
18、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清 顏元)釋:聰明有作為的人是肯下功夫努力奮斗的平常人,平常人是不肯下功夫奮斗而沒成為聰明有作為的人。
19、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明??馮夢龍)釋:富貴本來不能生根,都是要從勤儉中才能得到。20、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經)釋:只要功夫到了,繩子可以鋸斷木頭,水可以滴穿石頭。:
21、志不堅者智不達。(墨子)釋:意志不堅強的人,智慧也不會發(fā)達。
22、滄??商钌娇梢?,男兒志氣當如斯。(宋??劉過)釋:大??梢园阉钇?,高山可以把它移走,男兒的志氣應是這樣的。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宋 蘇軾)釋:以前能成就大事業(yè)的人們,不光是有超出別人的才能,還必須是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24、天地之財,要看他從來處,又要看他歸宿處。從來處要豐要養(yǎng),歸宿處要約要節(jié)。(明??呂坤)釋:天地之間的財物,要看它的來處,又要看它的去處。來的地方要豐厚要培養(yǎng),去的地方要約束要節(jié)儉。~
25、做官都是苦事,為官原是苦人。官職高一步,責任便大一步,憂勤便增一步。(明??呂坤)釋:當官都是苦差事,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職高一步,他的責任便加大一步,憂勤便增加一步。
26、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務填委,簡書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聞。時光只有此時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專在此,則所疏在彼。(明??呂坤)釋:成天忙于奔走揖拜,必然把真正要干的公務扔到一邊;簡書酬酢之文到處飛,人民的事必然茫然而無人過向。時光只有這些,精神只有這點,所專心的光放在應酬上,在事業(yè)、政務上必然疏怠荒廢。
27、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萊根譚》)釋:在人生中有苦也有樂,只有在苦難中不斷磨練而得來的幸福才會長久;在求學時既要有信義,也要有懷疑精神,遇到懷疑的就去求證,只有在不斷考證中得來的學問才是真學問。
28、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征《諫太宗十思疏》)釋:勸諫唐太宗在安居樂業(yè)之時,也要時刻想著危險將要來臨,要戒奢侈,行節(jié)儉。
29、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釋:節(jié)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則會敗亡。
1、動搖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驕奢浮華,終將逸豫亡身。
2、法到嚴時生廉政,官到清時更愛民。
3、只要當一天干部,就要做一天清官。
4、穩(wěn)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
5、自古清官民贊頌,從來污吏法難容。
8、執(zhí)政以廉為先,為官以勤為本。
9、廉政以立身,勤政以務公,善政以富民。
10、水美不在深,而在清澈;人美不在貌,而在廉潔。
11、官為輕,民為重;權為輕,責為重;名為輕,德為重;利為輕,義為重。
12、一身正氣敢碰硬,兩袖清風不染塵。
14、為政不貪,頭頂藍天;為政不廉,利劍高懸。
15、智者,以別人慘痛的教訓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價喚醒別人。
17、塘中偏有自潔蓮,一塵不染;世上本無后悔藥,三思而行。
19、淡泊名利,清風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氣在胸威自生。20、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21、地獄到天堂,萬里之遙;天堂到地獄,一念之差。
22、民心如秤,稱出孰貪孰廉;民意如鏡,照出誰辱誰榮。
25、公正清廉心無愧,光明磊落夢不驚。
26、和諧社會,杜絕腐敗雜音;今事可追,何須船到江心補漏遲。
27、情、理、法,勿忘法為先;權、錢、責,切記責為重。
28、理想不可無,傲氣不可有,錢財不可貪,欲望不可縱。
29、自重、自省、自律,方能保持本色;慎權、慎欲、慎獨,自會榮辱不驚。30、千線萬線,別碰廉政“高壓線”,這路那路,莫走腐敗“不歸路”。
31、以“廉”持家,節(jié)節(jié)快樂,用“貪”度日,“獄獄”寡歡!
32、為官四則運算:加自律,減貪欲,乘廉政,除腐敗。
33、以愛為軸,以廉為半徑,可以畫出幸福的花園;以權為軸,以貪為半徑,只能圈出罪惡的牢垣!
34、吃一點、拿一點、卡一點、要一點,早晚毀在這一點; 勤一生、德一生、廉一生、潔一生,多少幸福此一生。
35、廉當鐮,可以除雜念;欲為獄,只能積災難。
36、你貪我貪,國家要癱;你廉我廉,民心相連。
37、良友如梯,批評關愛賽良醫(yī),幫你修身明事理,扶你青云千萬里;惡友如刀,阿諛奉承拍馬屁,誘你用權謀私利,陷你萬劫不復地。
38、做清官不易,須一生言行寫成;成貪吏不難,僅一念之差。
39、松柏貴在正直,勁竹貴在氣節(jié),梅花貴在高潔,公仆貴在無私。40、錢眼雖小能銬住手,酒杯雖淺能淹死人。
41、“貪”得過“分”必致貧,“婪”得過“火”必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