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詞兩首教案
詞兩首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在腦海中建立形象的畫面,體會詞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教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如夢令》,背誦《如夢令》。3.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與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教具準備
插圖、課文配樂誦讀資料。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板書課題:9。詞兩首。介紹“詞”的基本常識。2.板書《如夢令》。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初讀《如夢令》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并自由朗讀課文。2.檢查朗讀,指導書寫“藕”字。
3.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把握好詞的節(jié)奏。4.詞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三、精讀《如夢令》
1、輕聲朗讀課文,借助書中插圖初步理解的內容,看看講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2、交流
(1)、這首詞記敘了詞人的一次交游活動,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分別是什么?
(2)從“常記”一詞我們也看出詞人是在回憶往事,那天詞人心情愉快,開懷暢飲,微醉而歸,為何會“不知歸路”?
(3)“日暮”和“醉”為“誤”埋下伏筆,使“誤入藕花深處”顯得合情合理。詞人在誤入之后有何表現?
3、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難怪詞人把它記錄了下來。你能用語言來描繪嗎?想象畫面,練習描繪。
4、這么美的畫面,你能讀好它嗎?指導朗讀《如夢令》。
5、配樂朗讀。
6、古人說,詩言志,意思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他的什么意思?
7、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四、總結、布置作業(yè)
這首詞是作者青年時期悠閑生活的寫照,全詞文字不多,但敘述卻十分完整,意境優(yōu)美,構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歡樂圖畫?;厝ヒ院罂梢栽僬倚├钋逭盏脑~來賞讀,你一定能讀出更多的情趣。板書設計 詞兩首 如夢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愛大自然
愛生活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 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第二篇:《詞兩首》教案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詞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 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第三篇:《詞兩首》教案
《毛澤東詞兩首》教案
走近作者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個農民家庭。1920年,在湖南創(chuàng)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指出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極端重要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思想。1930年5月,寫《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著名論斷。1934年10月,參加紅一方面軍長征。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結束長征。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經過長征到達甘肅境內,先后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同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成為由內戰(zhàn)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1936年12月,寫《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1938年春在延安窯洞撰寫了《論持久戰(zhàn)》。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在抗日戰(zhàn)爭時 期,他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共產黨人〉發(fā)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
1945年,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lián)合政府》的報告。大會制定了“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戰(zhàn)略。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他從七屆一中全會起至1976年逝世為止,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3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并作重要報告,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規(guī)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后的各項基本政策,號召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7月1日,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規(guī)定了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的性質及其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
1956年4月,作《論十大關系》的講話,1957年2月,他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正確區(qū)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
在對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zhàn)略和中國永遠不稱霸的重要思想,并且開始打開對外工作新局面,為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國際條件。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毛主席紀念堂毛澤東在他的晚年雖然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不可爭論的功績遠大于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中國共產黨在他逝世5年以后,對他的全部革命活動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員會決議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評價。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 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
課文品讀
沁園春 長沙
領會本詞,應當從審視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人手。
首句“獨立寒秋”,猛地推出一個“特寫”:秋氣清寒,充斥宇內,氛圍是凝重的,又是寥廓的;“我” 獨立于寒秋之中,盡情呼吸和感受著不見形影、漫無邊際的秋之氣息,內心與外物化為渾沌的一片,一種 蒼涼、蕭瑟之感油然而生。這就為引發(fā)下文的種種情思,蓄積了得以“飛流直下”的勢頭。
獨立了多長時間?不知道。感受了多少寒意?不知道??我們只看到:“我”終于從默默無語的佇立中,從融身心于天地之間的沉思中,從對清虛的自然之氣的感受中醒來了;霎時以飄瞥四方的目光,關心起自然長卷上的“萬類”來。我們要著重體察“我”的視點,看它是怎樣在大千世界中流動的。
這視點投向了北去的湘江。這是粗粗一瞥,并不稍停,是由'悄然凝思'到'視通萬象'的過渡和轉折。
繼之,它開始專注了。目光指向紅遍的萬山盡染的層林,滿江的碧水,爭流的百舸,奮擊長空的雄鷹,活躍于江中的游魚。很顯然,“我”在此時此刻最關心、最感興趣的,是濃烈的色彩--紅要紅個遍,碧要碧個透;是數量——萬山、層林、百舸,多多益善;是競爭——紅與碧爭輝,舸與舸爭流,鷹與鷹較量,連游魚也欲與雄鷹比翼。這是在流動中的定點觀察?!拔摇睂@些感興趣的自然物全不放過,要一一看個夠;又顯得相當急切,所以不斷地移動視點,上下、左右、遠近、高低??追隨著“我”的飛動而又不斷打住的目光,我們可以分明地體察到:這是一位多么熱情地留心萬物,多么執(zhí)著地窮究生命之謎,多么興奮地為運動、為競爭助威喝彩的“我”啊!至此,“我”的色彩和情韻,由最初的冷峻、肅穆、心游太玄,一變而為熱烈、瀟灑和喜悅。前者醞釀了后者,后者又使前者顯得分外深沉,一而二,二而一,“我”的形象在詩情的運動中豐滿了,完整了。
經歷了這種由“獨立”到“流連萬象”、“顧盼自如”的感情演化過程,“我”,可以將目光再一次投向廣闊無垠的天地,再一次將心事通連于廣漠的玉宇了。這,不是“獨立寒秋”式的悄然神往、有所思又無所思了,它升華為對世事、人生的執(zhí)著探詢和求索。“我”總觀萬象,喜悅地贊嘆:“萬類霜天竟自由”,一切都在運動,一切都在發(fā)展,一切都在尋覓著通向“自由”之路!“我”思慮遙遠,感慨萬端,禁不住要問:世界的命運,人類社會的升沉變化,到底由誰來主宰?歷史的縱深感與現實的緊迫感交織在一起,“我”的胸襟和抱負閃射出哲人的睿智的光輝。下片的“我”,不是同大自然發(fā)生關系,而是同“人”,同“人”的一個群體發(fā)生關系。所以,要特別關注“我”與他人的感情交流,他在活生生的人際關系中的喜怒哀樂和愛憎好惡。隨著上片的結束,深沉的哲理思索告一段落。在宏觀地揣摩了一個人生的、社會的、歷史的、現實的大課題之后,舊地重游的“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青年時代在此求索并開展革命斗爭的往事?!皵y來百侶曾游”,多少年輕的朋友結伴而來,那么活潑,那么暢快,回憶起來,那時光、那生活簡直充實而豐富極了!娓娓道來,心弦的鳴響如流泉之叮咚。然而,“我”的胸襟和視野畢競是開闊的,此時此刻的感情基調畢竟是深沉和飛揚的。他的注意力不在游戲于山水之間,而在對山山水水的富于使命感的指點,在于對1925年中國革命形勢的科學估量,以及對革命領導權歸宿問題的正確判斷,因此,叮咚的感情流水頃刻間化成了浪拍云天的江潮。以“恰”字為銜接,為轉機,“我”一口氣噴發(fā)出六個四字短句———“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音調鏗鏘,節(jié)奏短促,感情越來越激越,氣勢愈來愈磅礴。種種追憶和萬千思緒壅塞在一起,終于進發(fā)出一聲驚動天地的強音:“糞土當年萬戶侯”!
看來,“我”是執(zhí)著于“大”、“深”、“遠”、“烈”的,是留意于歷史發(fā)展的態(tài)勢的?!拔摇钡男愿?風貌在這里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與實現。上片中的“哲人”加“斗士”了。其心態(tài)、其情韻、其內涵、其外 露、無不閃射著不受羈勒、飛揚騰埠、雄視古今、宏觀在胸、微觀在握、風流機智的耀眼光華!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我”,沒有個人的單獨突出,沒有“舍我其誰”的架勢,他有機地、自然地融合在“書生”、“同學”之間,他是群體中的一分子,他“在叢中笑”。這大概是“我”之力量的真正源泉吧?這大概是 “我”之信心的真正依靠吧?詞作的思想意蘊到此處結晶了:誰主沉浮?“我”的“我們”,“我們”的“ 我”!有了這,“萬戶侯”將化為“糞土”,正茂的風華將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在攀上了詞作的思想峰巔之 后,最后三句,以意味深長的一問作收:“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內容是加重的,沖力是巨大 的,但問得很瀟灑,舉重若輕。所留戀者,難道僅僅是字面上揭出的湘江游泳之事么?非也?!拔摇焙汀拔?們” 作為革命狂瀾之掀動者的英偉形象,正神完氣足地凸現于這結句的一問之中!
婁山關·憶秦娥
這首詞以悲壯凝重的筆調描繪了遵義會議后紅軍勝利跨越婁山關的壯舉,抒寫了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的堅強意志。思想深遠,氣象壯闊,意境雄渾。
上片寫向婁山關進軍途中的情景。“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惫蠢樟嗽瀑F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環(huán)境。肅殺的西風、迷茫的長空、凄厲的雁聲、寒冷的霜華、斜掛的殘月等諸多景觀相互組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悲壯、蒼涼的背景,不僅點明了進軍途中的季候特點,而且調動了感覺、視覺、聽覺,引人置身于這鐵鑄般的嚴 酷之境,領略到紅軍于險山惡水中殺開一條血路的壯烈意味,以及不辭辛勞,不畏艱險去爭取勝利的戰(zhàn)斗 意志和英雄氣概。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霜晨月”重復上句,固然是詞牌格律的要求,但這重復卻承上啟下,恰到好處地又一次強調了行軍的艱苦,從而引出下文對紅軍戰(zhàn)士戴月履霜、兼程前進之狀的側筆描寫: 戰(zhàn)馬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前進,蹄聲細碎雜亂;軍號聲為凜冽的西風所切割和撕裂,斷斷續(xù)續(xù),慷慨悲壯。那細碎清脆的馬蹄聲和斷續(xù)嗚咽的喇叭聲交織一起,一陣陣,一聲聲,遠遠近近,匯合成進軍的號角,沉郁地回響在霜重寒凝、肅殺冷落的景中,生發(fā)出“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格調,于是紅軍剛毅沉著的軍容、慷慨壯烈的意志就立即浮現在讀者的面前,動人心魄。
下片抒寫紅軍跨越婁上關后的豪情以及迎接新征程之艱辛的精神準備。“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睋Q頭一筆宕開,不寫搶關奪隘的戰(zhàn)斗過程,筆鋒直插到跨越雄關之后。二句以議論入手,遒勁有力。婁喊關雄偉險峻,歲不如李白《蜀道難》所說的“難于上青天”,卻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今卻被英勇的紅軍所征服了,還說婁山關象鐵一樣的堅固呢?實際上當時的婁山關,周圍險峰如劍陡立,高聳入云,中間是十步九彎的山路;又有貴州軍閥重兵把守??墒?,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根本未將其放在眼里,邁開大步不就踏過了么?“從頭越”三字筆勢豪放,將全詞推向高潮,這兩句不僅歌頌了紅軍再克婁山 關的戰(zhàn)績,而且表現了毛澤東對敵人的藐視和對長征必勝的堅強信念。此外,“從頭越”還包含著遵義會 議以后,中國革命在正確路線指引下開始了新的里程的含義。
論氣象與意境,毛澤東此詞的“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亦闊大沉雄,亦有蒼涼之氣。但這蒼涼之中,卻又透露出昂揚豪邁的斗爭精神與英雄氣概。昂揚豪邁與冷峻沉重相交融,遂使這兩句包含悲壯美,極富感染力,讀之使人感到一種哀兵必勝的壯烈情懷。
理解·探究·鑒賞
一、1、有關詞的知識填空。
詞,文體名,詩歌的一種。古代的詞,又稱曲子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能合樂歌唱。盛行于_______________代。最初的詞,有的按詞制調,有的依調填詞;后來主要是依調填詞。曲牌的名稱叫詞牌,如“浪淘沙”、“水調歌頭”、“沁園春”等。每個曲牌名都限定了這首詞的句數、字數、平仄、對偶及用韻等。
2、《沁園春·長沙》寫于_______________年,是年10月,毛澤東同志從韶山前往廣州創(chuàng)辦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_______________。面對絢麗的的秋景,回憶往昔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抒發(fā)了作者對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壯志。
3、故人筆下秋景多肅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1、填空:①這首詞的詞牌是________,它跟詞的________有關;詞題是________,它跟詞的________有關。
②這首詞中押韻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韻,在古代四聲中屬于________聲韻。
“霜晨月。霜晨月”“從頭越。從頭越”——這種形式叫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說說你對下面兩組意象的理解
①“馬蹄”“喇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蒼山”“殘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這首詞的基調有下面三種說法,選出正確答案,并說明理由。A.悲凄 B.悲壯 C.雄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解·探究·鑒賞
一、1、詩余 樂府 長短句 宋 小令 中調 長調詞 詞牌名 2、1925 長沙 國家命運 以天下為己任 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 改造舊中國
3、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麗多彩,充滿生機。
二、1、①憶秦娥
曲調
婁山關
內容
②烈、月、咽、鐵、越、血
入
③疊句
強調某個意象
2、提示:
①悲壯的歷程
②也有象征意義
③B或C
第四篇:《詞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三、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四、總結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 斜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第五篇:李清照詞兩首 教案
《李清照詞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詩風的變化
2、了解詞的意象,體味詞的意境,把握詩歌情感
3、鑒賞詩歌關鍵詞語,體會詩歌情感 教學重、難點:
學習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并且能運用到實際的鑒賞過程當中。
導語:唐宋詞的創(chuàng)作中有一個傳統(tǒng)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用來表現婦女的生活和情趣的。但其作者多為男性,他們寫的詞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這一現象終于在宋代被一個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驚世的才華,大膽的筆觸,借助詞作直寫自己的閨怨情愁,使詞壇綻放出了一道最奪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卓然不群的女詞人的內心世界,來品讀她的兩首愁情詞。
古人云:讀其書,誦其詩,更得知其為人。大家在下面查閱了不少李清照的資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詩文。那就請你們來談一談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學生暢所欲言)
二、作者介紹(學生總結,教師帶過)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著名婉約派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詞人)等。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學問,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
李清照的詞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詞作有《漱玉詞》。
李清照經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科苑創(chuàng)想旗下網站.·求知網·004km.cn ·郵箱:g@woqz.com
·第1頁
婦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與丈夫經常是分居兩地,她的很多詞中表現的是一種相思之愁,對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陰》(薄霧濃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菩薩蠻》、《念奴嬌》、《聲聲慢》等詞表現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國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們先來看一首她中期的詞作——《醉花陰》。學生明確《醉花陰》的寫作背景
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jié),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fā)寂寞無聊之感。
三、朗讀詞作,整體感知,詩歌是為了傳情達意,我們在剛接觸一首詩歌時,一定會對詩中蘊含的情感有一個最初的感受。這首詩歌我們已經預習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帶著自己對詞作的情感把握,通過朗讀來表現出來。好,我們在下面自由朗讀一下。
全班朗讀。再找個別同學朗讀。
朗讀的不錯,那老師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也來給大家朗讀一下。
根據我們的朗讀,我們再來感知一下,這首詞的情感基調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愁)根據這樣的基調,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來朗讀一下這首詞。
指導:語速要緩慢,表情感的詞重音要讀出,斷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讀,不能斷開。感情要帶出濃濃的愁緒。
四、作品分析,重點品讀
詩歌總是以很簡練的語言表達出極豐厚的意蘊。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除了要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詩歌外,還得從詩句本身入手去細品詩歌情感。
品讀思想情感
剛才我們談到詩歌總體基調是“愁”,那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體內容。請同學們思考,詩人在哪一句明確表示了她愁的具體內容。為什么?
科苑創(chuàng)想旗下網站.·求知網·004km.cn ·郵箱:g@woqz.com
·第2頁
生:“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一句可看出。(可能的答案)重陽佳節(jié),傳統(tǒng)的家人團聚之日,而作者卻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體內容是思念丈夫,表現的是一種孤寂難耐之情
師:那么就這種情感來說,詩人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來的呢? 再意境特點是怎樣的?
(一)把握意象,體會意境,把握情感 學生可能說出的答案:
如:詩人將薄霧、濃云、瑞腦、金獸、玉枕、紗廚、西風、黃花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構成一幅清冷蕭瑟的畫面。薄霧籠罩,濃云密布,室內香氣氤氳已盡,天氣轉涼,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舉酒澆愁,怎奈觸景又生愁,颯颯西風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嘆息愁悵。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景為情設,情因景生,使客觀環(huán)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
我們來看黃花、西風是經常出現在詩詞中的意象,我們同學能不能再說出幾句利用這兩個意象渲染氛圍的詩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 因此,我們要知道西風、黃花這兩個意象一般都與凄涼蕭索的意境相關。
教師補充總結:因此,分析詩詞時,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著特定情感傾向的意象,通過想像連綴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準確把握詩歌情感。
(二)品讀關鍵詞句,體會情感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我們鑒賞一首詩詞,除準確把握意象意境外,對語言的品味也是至關重要的。李清照是運用語言的大師,清代的陳廷焯曾評論此詞“無一字不秀雅,深情苦悶,元人往往宗之”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鑒賞這首詞的語言。先來看上片,上片開篇即用一“愁”字點明心情。除此外,還科苑創(chuàng)想旗下網站.·求知網·004km.cn ·郵箱:g@woqz.com
·第3頁
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試結合上片分析。
品“涼” “涼”一語雙關。
A表面上:重陽秋夜,天氣轉冷。玉枕紗廚,難御風寒。B深層面:獨居家中,愛人不在旁側,內心感覺孤獨凄涼。
這個字暗含了詞人內心難以言說的情緒。由此我們更加明確了愁的內容,就不僅是空泛的“愁緒”,而具體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接著我們來看下片。在分析下片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據說,李清照把這《醉花陰》寄給了在外地做官的趙明誠,寄托自己子的一分相思之情。趙明誠先是很感慨,贊嘆,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幾分慚愧來,再看一陣子,就慚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老婆比我寫得好呢?那不成,我現在好歹也是國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寫幾首詞,讓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絕不讓巾幗,看看,人家是巾幗不讓須眉,他只能須眉不讓巾幗了。
痛下決心,請假不上班了,把自己關在小屋里邊,三天三夜廢寢忘食,在那兒編啊,編了五十首詞。
編完了,趙明誠動了個壞腦筋,他就把那個李清照的《醉花陰》攙到他這五十首詞里頭,然后找他好朋友陸德夫,老陸,你來看看啊,最近我產生了一批作品,你給看看我這些作品怎么樣,陸德夫也是個實在人,左看右看,說,老趙啊,說實話,就三句寫得好。那趙明誠問哪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闭恰蹲砘帯纺┚?。
那我們同學也來品品這神來之筆的佳妙之處。我們先看,這三句中哪句是重點?這句中哪個字是重點? 好,那我們就結合全篇來品品這個“瘦”字的妙處。
① 結構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應。因為有刻骨的離愁,所以衣帶漸寬,腰肢瘦損;②手法上,運用夸張比喻,極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因思念日漸消瘦的形象。③內容上,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篇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表達這刻骨的離愁的。詞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憂郁躍然紙上。
這一“瘦”字恰是全詞的“詞眼”
科苑創(chuàng)想旗下網站.·求知網·004km.cn ·郵箱:g@woqz.com
·第4頁
愁——涼——瘦三字前后呼應,情感一氣貫穿,內容銜接緊密。
詩人由愁生涼,滿懷寂寞之意;因涼而形瘦,一片憂郁之情,由此,我們知道了,詞人的愁是一種閨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憂郁。
通過對這兩個字的品讀,我們要能明確,在一首詩或某聯(lián)、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種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詞或句。這些詞句往往運用一些表現手法,活用字詞,多用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生動傳神地刻畫出景物,使得情感表達得更淋漓盡致。它們是讀者窺探詩歌內容的窗口。我們在鑒賞一首詩歌時,要特別注意從這些詞、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詩歌情感。
好,明白了詩人具體的情感,那接下來,我們就再次通過朗讀進入到詩人敏感多情的內心世界。此時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要讀出一種女子的慵懶,嬌柔。讀出她的閨怨這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憂郁之情。
全班再次朗讀,找個別學生朗讀。《聲聲慢》
李清照在詞的藝術方面造詣極高,被稱為婉約詞宗。她的藝術表現最為集中的,當屬我們接下來要品味的這首詞——《聲聲慢》。萬樹的《詞律》對她這首詞評價道:“其用字奇橫而不妨音律,故卓絕千古”。
我們還是先通過朗讀來初步感知這首詞卓絕千古的美。(全班誦讀)
那接下來,我還是想看看同學們的感受力是如何的,請一位同學帶著你的感知,將你理解的感情融入到朗讀中,給我們大家誦讀下這首詞。
好,朗讀完,請問本詞的情感基調是什么? 生答:愁
2、師問:都是愁,那《聲聲慢》中的愁和《醉花陰》的愁是否一致?為什么?!蹲砘帯烽|怨之愁——寂寞之意,憂郁之情 《聲聲慢》家國之愁——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 大家說得非常好,那你是如何感知到作者愁緒的不同呢?
教師總結: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務必要注重知人論世。接下來,我們仍要品讀語言。
科苑創(chuàng)想旗下網站.·求知網·004km.cn ·郵箱:g@woqz.com
·第5頁
師問:《聲聲慢》與前一首《醉花陰》在語言運用上有何顯著不同?試分析。明確:疊字運用。
尤其是首句十四個疊詞。后人評價,“首句連下十四個疊詞,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那我們也來品一下這首句十四字的妙處。
① 就三句本身含義看,一寫舉動,“尋尋覓覓”,作者飄泊異地,前途渺茫,孤立無援。一寫環(huán)境,“冷冷清清”,丈夫離世,生活無助,度日如年。一寫心情,人已黃昏,身體衰弱,內心凄苦。由外而內,由淺入深,三者互為因果,層層推進,為全詞奠定了凄涼、悲慘的情感基調。由此可見,開頭三句是全詞的總綱。
②從疊字本身的作用看,同字重疊,回環(huán)往復,感情由弱到強不斷加劇。冷、清、凄、慘、戚都是形容悲涼心理的,反復疊加,大大強化了詞人心情痛苦的程度??傊?,疊字能有層次、有深度地增加了感情的表現力。
③從音律角度看,十四個字平起仄落,節(jié)奏由徐而促,由疏而密,大大加強了詞的韻律感。教師總結:疊字運用的表達效果,一是加強詩詞內容的回環(huán)往復,增強情感表現力。二是加強詩詞音韻效果。加強節(jié)奏感。
再次點到品味詩歌關鍵詞語的重要性。
七、總結詩歌鑒賞方法
學生根據這兩首詞的鑒賞過程,總結詩歌鑒賞的步驟方法。
1、知人論世,感受詩歌情感
2、抓住意象,連綴意境,把握詩歌情感
3、品味語言,把握詩眼(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品味詩歌情感
4、結合情感,分析所運用的表現手法的妙處。
八、課堂練習
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科苑創(chuàng)想旗下網站.·求知網·004km.cn ·郵箱:g@woqz.com
·第6頁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
問:這首詞處處跳動這詞人生活的脈搏。詞人對“賞梅”的感受因生活階段不同而不同,請結合具體表現詞人情感的詞語,說明詞人寫了哪幾個階段的怎樣感受。
答案:寫了三個階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動地寫了詞人早年陶醉于賞梅的悠閑與快樂;“贏得滿衣清淚”,用一“淚”字寫出了詞人中年在賞梅時傷心流淚,表現了詞人內心哀婉幽怨;“故應難看梅花”用一“難看“則寫了詞人晚年沒有心思賞梅。更深刻地表達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淪落飄零造成的難言的凄苦和飽經磨難的憂郁心情。
九、課外拓展
我們在課前面曾經介紹過,李清照這兩首詞屬于閨怨詞詩。鄭振鐸曾說:“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笨吹贸鏊麑钋逭諛O為推崇。但他的話也有些絕對。一些男性詞人所作閨怨詞也有不少佳作。今天給大家先列出一些,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共同研究探討,看看它們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
中國古典詩歌中部分閨怨詩介紹 《閨怨》 王昌齡 《子夜吳歌》 李白 《玉 階 怨》
李白 《和樂天春詞》 劉禹錫 《望江南》 溫庭筠 《蝶戀花》(庭院深深)歐陽修 《蝶戀花》(檻菊愁煙)晏殊
十、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兩首詞。
2、從剛才課上所分析的幾個鑒賞詩詞的角度來自行賞析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寫一科苑創(chuàng)想旗下網站.·求知網·004km.cn ·郵箱:g@woqz.com
·第7頁
篇200字左右的鑒賞文章。
十一、結束語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李清照的兩首詞作。它們如同清泉,滌蕩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如許澄澈清明,為此,我賦得小詩一首表達我對這位卓然千古的才女的敬意。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愁情恨悠悠。漱玉飄香天地間,獨領風騷萬古流。
同學們,愿你們,精神在墨香流動中積聚,人生在書香馥郁中升華。好,今天我們課就上到這兒,下課。同學們,再見!
科苑創(chuàng)想旗下網站.·求知網·004km.cn ·郵箱:g@woqz.com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