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體育游戲《巨人和矮人》課后反思
大班體育游戲《巨人和矮人》課后反思
大班體育游戲《巨人和矮人》課后反思
《巨人和矮人》是“亮眼看世界”這一主題中的一個體育游戲活動,在“亮眼看世界”這一主題中主要是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感悟到:哦,只要仔細的看,我的身邊、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兒——我的眼里有你、有他、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往高處看是一個樣兒,往低處看又是一個樣······只要用心去看,平常生活之中,處處有意義,事事顯新奇。而《巨人和矮人》這一游戲活動就是讓幼兒在分辨鈴聲快慢中模仿巨人和矮人走路,在模仿巨人和矮人走路的過程中觀察身邊事物的不同。
在進行這個游戲活動之前我問孩子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巨人什么是矮人嗎?”孩子們都爭著說:“巨人是很高很高的,矮人就是很矮很矮的?!薄澳钦l來模仿一下巨人的樣子?”孩子們都踮起了腳尖,我說:“小巨人們,我們一起來走一走,”孩子們都踮起腳尖走起來。后來我又讓孩子們模仿了矮人走路,走了一段之后孩子們都說:“好累??!”矮人走路孩子們是蹲下來走的,所以會比較累。在讓他們嘗試了巨人和矮人的不同走路方式之后我們就開始游戲了,游戲規(guī)則是讓孩子們聽鈴聲,鈴聲快的時候幼兒學巨人走路,鈴聲慢的時候幼兒就學矮人走路。第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先敲了快的鈴聲,孩子們聽到鈴聲之后踮起腳尖飛快的往前跑,我還沒來得及換慢鈴聲孩子們就已經到達了場地對面,于是我在第二次游戲的時候特意強調了讓幼兒放慢速度再來一次,但是孩子們在走路的過程中都想要第一個到達對面,因此速度都很快,有些幼兒在模仿矮人走路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站著跑過去的,針對這個問題后來我又仔細想了一下這樣的游戲方式讓幼兒產生了競爭意識,所以在游戲的時候孩子們都爭著要第一個到達對面,這跟我預期制定的目標不符合,因此在第二次進行這個游戲活動的時候我讓幼兒模仿高老鼠和矮老鼠,當我得鈴聲快的時候孩子們就模仿高老鼠,然后邊走邊說我看到了什么。當我得鈴聲慢的時候孩子們就模仿矮老鼠,然后邊走邊說自己看到的事物。這樣一來之后明顯好了很多,也達到了我預設的目標。
在游戲活動中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很強,雖然我們那邊環(huán)境比較單一,能夠讓幼兒觀察的事物不多,但是孩子們還是能夠發(fā)現一些細微的不同。
第二篇: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教案
巨人與小矮人歷險記
1、知識與技能
(1 感知巨人與小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的想像力(2 學會用變形夸張與組合的手法去表現童話故事
2、過程與方法
(1 分別從巨人與小矮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形象特征(2 從不同角度觀察發(fā)現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與態(tài)度
(1 積極收集與講述相關的童話故事
(2 共同參與畫家與同齡人作品的欣賞點評活動 教學目標:
執(zhí)教: 云陵一小
陳舒
重點:
擴大想像的空間,增大奇思異想的力度
難點:
如何以周圍環(huán)境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作品范例、彩筆、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1、動畫導入:
欣賞動畫《米老鼠與豌豆莖》及《拇指姑娘》片段:出現巨人與小矮人。設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巨人與小矮人。
2、發(fā)展階段(教授基本知識與技能、突破難點)設問:你們是怎么判斷他們是巨人還是小矮人的?
出示作品展示:先出示沒有環(huán)境襯托的人物,設問:這是小矮人還是巨人?。?生:有的說是巨人、有的說是小矮人。師:出示另兩幅圖(對比圖)
設問:現在看看是小矮人還是巨人???為什么?用什么手法表現? 生:回答(略)師:出示——對比、夸張(教師分析講解)。
3、鞏固階段
欣賞圖片,分別出示(圖
1、圖
2、圖
3、圖4等):想一想:如何以周圍的環(huán)境來襯托出你變大或變小了?
這些小矮人有趣嗎?他們在干什么呢?仔細觀察一下是什么東西變大,什么變小了呢?
4、深入階段(強調過程和方法,解決本課難點)
師:真的有巨人與小矮人嗎?誰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了解的巨人與小矮人的故事?
(生: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弗游記、邋遢大王奇遇記、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等等)
我們先跟隨亞瑟一起走進他的迷你王國去看看那里發(fā)生了那些有趣的故事?(師生共賞動畫片《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師:亞瑟的故事我們先看到這里,當我們真地來到巨人與小矮人的世界情況又會怎樣?現在就一起開始我們的探險之旅。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現在你就是亞瑟、格列弗、白雪公主、拇指姑娘、哈里·波特中的巨人,你希望在你的探險之旅中發(fā)生哪些奇妙的事情,講給你的小伙伴聽聽?
5、實踐階段(欣賞學生作品,滲透情感教育,指導學生作畫)
你能有語言描述一下他們都發(fā)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嗎?(啟發(fā)學生想象,不但人可以變成巨人或小矮人,動物同樣可以變大變小,以此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領會到巨人威力的震撼和小矮人的樂趣。)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進行個別輔導
5、作業(yè):
(1)基本要求:能用點和線條畫出人物變大或變小后身邊發(fā)生的趣事。(2)較高要求:畫面的人物表情、動作既夸張又有趣。(3)個性探究:能突出人物變大或變小的情節(jié)表現。
6、小結:
評講作業(yè):誰的想象力最豐富、最新奇?
誰畫的人物表情、動作即夸張又有趣?
教師從“知識與技能、觀察與發(fā)現、想象與感受”等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第三篇:《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教案
《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感知巨人與小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的想像力;學會用變形夸張與組合的手法去表現童話故事。
2、過程與方法:分別從巨人與小矮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形象特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發(fā)現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積極收集與講述相關的童話故事;共同參與畫家與同齡人作品的欣賞點評活動。
教學重點
擴大想像的空間,增大奇思異想的力度。
教學難點
如何以周圍的環(huán)境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
教學準備
、彩色筆
2、有關“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童話故事在古今中外都廣為;
1、假如你變大或變小了,你周圍的環(huán)境會發(fā)生怎樣的;
2、角色游戲――讓學生想一想:我變大或變小后有何;展示范畫,讓學生欣賞;
二、提出問題、假如你變大或變小了,你周圍的環(huán)境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你有這方面的體驗嗎?
2、角色游戲――讓學生想一想:我變大或變小后有何奇遇?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能否把自己想像的《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描述出來?
三、欣賞作品
展示范畫,讓學生欣賞。提示學生注意范畫中的巨人和小矮人與周圍的環(huán)境有何區(qū)別。
四、布置活動要求、組織學生自由作畫:看看誰的想像力豐富,誰的表現能力強。
2、播放輕松音樂,教師巡視輔導
五、作業(yè)點評、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評價;
2、展示畫得好的畫,讓學生點評,教師作小結。
第四篇:體育游戲.課后反思
《負重游戲》課后反思
河渠希望小學 張春雷
本課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游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行為。通過游戲教學使學生掌握游戲方法,了解體育游戲的編排原則,從而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遵守規(guī)則、友好合作等優(yōu)良品質。讓學生在游戲中健身,在游戲中合作,在游戲中創(chuàng)新,在游戲中享受,在游戲中學習成長。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放松,并從中懂得如何包容他人的過失。
本節(jié)課設置了三個游戲,第一個游戲“坐板凳”的游戲教育學生懂得獻出自己的愛心。只有人人獻出愛心的板凳人人才能有愛心的板凳坐游戲才能成功。第二個游戲“救護同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二對一的救護時讓學生小組研究救護的方式方法。第三個游戲“齊心協力”培養(yǎng)學生怎樣團結、組織隊友。教師在游戲中只充當裁判的角色,只負責犯規(guī)行為的處理。而不是以“管家”身份嘴不停腿不停!這里是學生們的課堂,讓他們自由展現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同時,在游戲過程中,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小組,讓學生了解團結就是力量。
不足之處:
不足之處:首先;“
”游戲
設置的過于簡單,我覺得活動設計的起點既不能過低,讓學生不斷重復已有的經驗而毫無新的發(fā)現,也不能脫離學生的經驗水平起步太高而使學生望之生畏失去探索思考的興趣。要認真分析學生已獲得的經驗著手,接近大多數學生的現有水平,為學生找到適度的目標。其次;時間方面掌握得不夠好,結束部分不是很充分。第三;沒有很好的對每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總結、評價。我認為,最后的評價才是整堂課的重中之重。育人必先育其德,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在游戲中自由地展現本真的自我,把內在隱藏的問題暴露出來,教師才好加以引導。由此看來,教師的個人修為也是一堂優(yōu)質課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教師的點評只是寥寥幾句,那本次課的“德育+體育”理念也就無從體現。所以,作為青年教師,我更應該不斷豐富補充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這才是“教書育人”者成長的關鍵。
第五篇:《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教學設計葉子
《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教學案例
課題:《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 課型:造型·表現 年級:三年級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變形夸張的手法去表現童話故事中的巨人和小矮人。
感知巨人與小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過程與方法:
從不同角度觀察意想不到的事物。
分別從巨人和小矮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形象特征。
3、情感與態(tài)度:
共同參與畫家與同齡人作品的欣賞點評活動。積極收集與講述相關童話故事。
教學重點:擴大想象的空間,增大奇思妙想的力度。教學難點:如何以周圍環(huán)境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教學切入點:利用小巨人圖片導入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學創(chuàng)新點和特色:從學生身邊事物展開課堂教學,利用本班同學照片進行變大變小,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教具準備:本班一位同學照片(課前做好變大的,變小的)、小巨人圖片一張、音樂、畫紙、油畫棒或水彩筆、雙頭勾線筆等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今天老師請來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和大家一起做游戲,掌聲歡迎!
2、貼到黑板上問:是不是很大?看學生反映。師畫出巨人周圍物體以襯托出巨人的大。
3、師:是不是變大了?學生回答:是。師:巨人怎么變大了?
4、師:同學們能不能把巨人變?。靠磳W生反映。師畫出巨人周圍物體以襯托出巨人的小。
5、師:是不是變小了?學生回答:是。師:怎么一下子變小的?引導學生是利用的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變大或變小周圍事物)。
6、是不是很奇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這個奇妙的世界吧。
7、板書課題:《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
8、師簡述《巨人和小矮人》故事,問:假如有一天,你變大或變小了能為我們人類做些什么?(小組討論后匯報)展開想象,自由回答。
二、欣賞感知
1、欣賞課本《我變大了,老虎變小了》小組討論:兇猛的老虎變成了小動物,我變成了巨人,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2、欣賞《巨人》感受飛奔的巨人和海灘小朋友的夸張的對比。
3、欣賞《巨人建城堡不費力氣》體驗巨人建筑師的角色,會有什么奇跡出現呢?
4、欣賞課件里面一系列變大或變小的有趣圖片。師引導學生怎樣才能變大或變小。
6、欣賞學生作品 想一想,說一說:這些畫中采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色彩、線條畫得怎么樣?
師小結:剛才那幾幅畫都采用了對比、夸張、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不但人可以變成巨人或小矮人,動物同樣可以變大或變小,周圍的環(huán)境也可以變大或變小)。作者的想象力豐富,充滿了無窮的樂趣。畫面色彩鮮艷,顏色對比強烈。線條流暢。
(意圖分析: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本環(huán)節(jié)設計通過欣賞畫家和同齡
人的一些作品,讓學生去感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而且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
三、啟發(fā)想象,小組創(chuàng)作
同學們現在肯定迫不及待的要去表現。那現在要求同學們異想天開,用線條、色彩畫出你變大或變小后發(fā)生的奇特故事。
1、兩人一組把自己設計成巨人或小矮人后發(fā)生的故事,表現在作品中。
2、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合作完成。
3、師詳細講解變大或變小是因為周圍的事物發(fā)生了變化。
4、巡回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中播放輕音樂。
(意圖分析:本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多種創(chuàng)作,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作的過程,既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時,照顧到學生在表現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徹底解放了學生的思維束縛,讓學生可以更加放心大膽的進行記憶創(chuàng)作。)
五、作業(yè)展評 自由展評作品
1、師提問作品作者,讓作者講解本畫的含義。
2、誰的畫面表現得最美。
(意圖分析: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美術評價的基本目標。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以交流展示與師生共議的形式進行課堂評價。)
六、小結
想像是無處不在的,想象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樂趣和創(chuàng)作的靈感。一個人要是沒有了想象力,那他的生活將是很枯燥很無趣的。今天的美術課上同學們都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了五彩斑斕、生動有趣的畫。希望你們在生活中能夠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因為想象是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