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語文高考——成語復習古漢語
2011年語文高考——成語復習古漢語
獨門絕技:
利用成語復習古漢語,既可以將一些模糊認識的成語清晰化,又可以復習到大量的古漢語知識,還可以在作文中應用,可謂一舉三得,事半功倍。下文給出如下練習,考生可以自我測試并加以記憶。
-用成語復習文言實詞
下列成語中包含了文言實詞(括號前),在括號里寫出釋義:
不易(改變)之論、不刊(刪改)之論、不過爾爾(如此)、無可適(去)從、以己度(推測)人、質(詢問)疑問難、登峰造(至)極、怨天尤(責怪)人、緣(攀援)木求魚、引(拉長)吭高歌、寡廉鮮(少)恥、家徒(只有)四壁、尸位素(白)餐、不學無術(本領)、如釋(放下)重負、不速(邀請)之客、不期(約定)而遇、文(掩飾)過飾非、出類拔(超出)萃、蔚為大觀(景象)、寄人(依附)籬下。
-用成語復習一詞多義
備:德才兼?zhèn)洌ň邆?,具有)、關懷備至(周到,盡)、戒備森嚴(防備)。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強馬壯(士兵,軍隊)、兵貴神速(用兵策略)。
達:四通八達(通達)、通宵達旦(到達)、達官貴人(顯達)。
當:勢不可當(抵擋)、首當其沖(對著,面對)、安步當車(當作)。
負:負隅頑抗(依仗,憑借)、忘恩負義(背棄)、不分勝負(失敗)。
故:故步自封(與新相對)、非親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顧:顧影自憐(回頭看)、三顧茅廬(拜訪)、奮不顧身(考慮)。
疾:諱疾忌醫(yī)(疾病)、疾惡如仇(痛恨)、疾風知勁草(強,猛)。
舉:舉足輕重(抬起)、選賢舉能(推薦)、舉國上下(全)。
名:不可名狀(說出)、不名一錢(占有)、沽名釣譽(名聲,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稱心如意(適合)、突如其來(然,詞尾)。
勝:略勝一籌(超過)、美不勝收(盡)、引人入勝(優(yōu)美的景色)。
務:不務正業(yè)(致力,從事)、不急之務(事務,事情)、除惡務盡(必須)。
相:相機行事(鑒別,審察)、開誠相見(偏指一方)、肝膽相照(互相)。
于:青勝于藍(比)、受制于人(被)。
與:與人為善(贊成)、與日俱增(跟著,隨著)、欲取姑與(給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憑)、以訛傳訛(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憑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據(jù))。
-用成語復習通假字
一暴(曝)十寒、撥亂反(返)正、層見(現(xiàn))迭出、食不厭(饜)精、博聞強識(志)。
-用成語復習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風起云涌、豆剖瓜分、蠶食鯨吞、口誅筆伐、草行露宿、日新月異、虎踞龍盤、星羅棋布、川流不息、耳提面命、二桃殺三士。
2.形容詞作名詞:殺富濟貧、除暴安良、激濁揚清、舍近求遠、居安思危、黨同伐異、披堅執(zhí)銳。
3.名詞活用為動詞:沐猴而冠、滄海桑田、戶樞不蠹、不脛而走、洞燭其奸、華而不實、履險如夷、無所事事、衣冠禽獸。
4.動詞活用為名詞:繼往開來
5.使動用法: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國強兵、傾國傾城、賞心悅目、豐衣足食、不可理喻、光宗耀祖。
6.意動用法:幸災樂禍、魚肉人民、席天幕地、不恥下問、不遠萬里、草菅人命。
7.為動用法:光前裕后(光前:為前人增光,裕后:給后人造福)
-用成語復習古漢語句式
1.賓語前置:夜以繼日、時不我待、唯才是舉、一言以蔽之。
2.介賓短語后置:蠢若木雞。
3.被動句式:古為今用。
4.省略句式:再衰三竭。
第二篇:高考成語復習
成語復習
一、定義
熟語是語言中定型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形式。包括慣用語(俗語)、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嫉氖菓T用語和成語。
慣用語是一種習用的固定的詞組,既有三音節(jié)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較靈活的結構和強烈的修辭色彩。它通過比喻等方法而獲得修辭轉義。如:敲竹杠、穿小鞋、鉆牛角尖 成語是漢民族長期習用的定型化的短語,數(shù)量繁多,歷史悠久,運用廣泛,具有語言凝練、音韻和諧的特點,在口頭及書面表達中使用成語,能大大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二、特征
1、形式固定:成語的字數(shù)固定,成語中也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語法結構、古漢語的詞語。如“大放厥詞”中的“厥”意思為“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意思為“小路”,“唯利是圖”保存了賓語前置的結構。這造成了成語意思理解的第一層困難。
2、成語具有引申義:多數(shù)成語具有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層意思,而一部分成語只使用引申義,這就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如“無所不為”,引申義是做盡了所有的壞事;如“安步當車”,其意義并不是僅指“用走步當坐車”,更多的是形容一個人的閑適自在。
3、情感色彩發(fā)生變化:因為成語在傳播過程中歷經了歲月更迭,因此一些感情色彩會隨著文化、字詞義的變化而改變,就會出現(xiàn)感情色彩的變化。如“大放厥辭”本用來形容文章辭藻華麗,現(xiàn)在用來表示不負責任地說話?!俺粑断嗤丁北局敢鈿庀嗤叮笠颉俺簟钡脑~義范圍縮小而改為貶義成語。
4、成語語境固定:成語的使用往往也是固定的,一般放在固定的語境中,針對固定的對象。如“舉案齊眉”只能用來形容夫妻之間的關系好,“豆蔻年華”也只能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子,“美輪美奐”只用來形容建筑物。這里還包括謙敬語的使用,如“蓬蓽生輝”只能用來形容自己的家,“鼎力相助”只能用來形容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5、成語的語法:作為短語,成語也具有一定的語法角色,在句中擔任主謂賓定狀補其中的一種成分,擺錯位置就會造成語法錯誤。如“文韜武略”是名詞性短語,用作主語賓語,可以說“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wǎng)天羅”,但不能說“歷史上也曾有那么幾位文韜武略的英雄人物”。
三、錯誤類型
1、語義錯誤
①古人寫文章都是文不加點。今天的人讀起來很吃力。
(分析:句中的“文不加點”是指文章一氣寫成。無須修改。形容思維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筆來,文不加點地寫下去?!痹摼渥髡唢@然是望文生義,以為“點”就是指標點符號,因而造成誤用。其實“點”在這里表示涂改。)
②由于當?shù)卣罅χ卫碇行∑髽I(yè)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幾個造紙廠的關閉直接導致了市場上洛陽紙貴。
(分析:“洛陽紙貴”是指文章寫的好,人們紛紛傳抄,大量用紙,導致洛陽的紙張緊缺,因而紙貴,所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作品有價值,廣為流傳。)
③雜志社的來稿雖多,可多是不刊之論、沒有份量的稿子。
(分析:句中的“不刊之論”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論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經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說這樣的稿子沒有份量,顯然是因為不理解“不刊之論”的含義而造成了語意的前后矛盾。)
這類詞還有
屢試不爽:不爽:沒差錯
大方之家:大方,有學問,有見識 首當其沖:首先受到傷害 差強人意:滿意 安步當車:從容安定
火中取栗:冒險替別人做事,自己沒好處 三人成虎:謊話成真 五風十雨:風調雨順 責無旁貸:貸,推卸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審
一衣帶水: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們的交通與交往。尾大不掉:掉,指揮,調度 久假不歸:假:借
待價而沽:答應任職或做事
明日黃花: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比喻遲暮不遇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教化
翻云覆雨:比喻反復無?;驊T于玩弄手段 不速之客:速,邀請 危言危行:危,正直 細大不捐:捐,放棄
這類成語一部分為整體的語義誤用,如五風十雨、火中取栗等;一部分為個別字詞誤用導致成語誤用,如屢試不爽、久假不歸、危言危行等。
2、對象錯誤
①古人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分析: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的讓牛拉,牛累的出汗;放進房子里都可以充滿房子。對象固定,只針對書籍而言。因此在這里對象誤用。)
②石刻作品上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輪美奐。
(分析: “輪”是“高大”的意思,“奐”是“眾多”的意思,適用的對象應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③他的兒子快要高中畢業(yè)了,正處在豆蔻年華的小伙子精力充沛,做什么事情都有使不完的勁。
(分析:豆蔻年華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因此對象使用不對。)此類成語還有
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
耳鬢廝磨
比翼雙飛
破鏡重圓
夫唱婦隨
舉案齊眉
相敬如賓
(以上成語都是針對夫妻而言)
炙手可熱(權勢很大)
暴露無遺(指缺點、問題、矛盾等)
蔚為大觀(匯成盛大的景象給人美不勝收的觀感)
始作俑者(第一個做壞事的人)
改弦更張(改革制度或變換方法)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藝作品)
栩栩如生(藝術品或人造物逼真)
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
活靈活現(xiàn)(描寫或敘述)
3、語境錯誤
①微雕是一種難度極大的雕刻技藝,這種雕蟲小技需要雕刻者具有極大的耐心,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全神貫注。
(分析:雕蟲小技是使用在自己身上的自謙之詞,不能用于形容別人)
②在各種災害面前,各級政府防患未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力爭把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分析:“各種災害面前”說明災害已經發(fā)生,防患未然是指在沒發(fā)生之前,于“面前”形成矛盾。)
③他既聰明又勤奮,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讓他的成績獨占鰲頭,其他同學都只能望其項背。
(分析:望其項背的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但這個成語多用在否定句中,前面需加“不能”、“難以”。)此類成語誤用一些特殊的情況,如:
①必須用于否定句中,如“同日而語、相提并論、一概而論、等量齊觀、吹灰之力、縛雞之力、一蹴而就、等閑視之”只能用在否定句中。②謙詞用于自己,敬辭用于別人,如 雕蟲小技:自謙自己的技藝很簡單
東涂西抹: 隨意提筆寫字、繪畫、作文。多用作謙辭。恭敬不如從命:表示順從對方的意思 貽笑大方:表示自己讓內行(對方)笑話
千慮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慮中也總會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來表示自謙。拋磚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敝帚自珍:比喻珍惜自己破舊的東西。忝列門墻:謙詞,表示自己愧在師門。
敬謝不敏:謙詞,表示推詞做某事的客氣話。信筆涂鴉:多用作謙詞,形容字寫得很壞。一孔之見:多用作謙詞,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才疏學淺:多用作自謙,見識不廣,學問不深。
不情之請:謙詞,客套話,不合情理的請求(向人求助時稱自己的請求)。
姑妄言之:謙詞,姑且說說(對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說給別人時常用此語以示保留)。
高抬貴手:敬詞,客套話,多用于請求對方饒恕或通融。不吝賜教:敬詞,用于自己向別人征求意見或請教問題。鼎力相助:敬詞,大力相助(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洗耳恭聽:敬詞,專心地聽(請人講話是說的客氣話)。
4、感情色彩錯誤
①張師傅冒著生命危險解救乘客的事跡,一經媒體報道,就被傳得滿城風雨,感動了無數(shù)市民。
(分析:“滿城風雨”意思是指“形容事情傳遍各處,都在議論。(多指壞事)”,是個貶義詞。
貶詞褒用)
②奶奶已經去世十年,但她生前對我的種種關愛我卻一直銘記在心,耿耿于懷。(分析:耿耿于懷雖是指不能忘記,但含有貶義,將壞事記在心里。貶詞褒用)此類成語還有
清規(guī)戒律、蠢蠢欲動、無所不為、固步自封、作繭自縛、彈冠相慶、改頭換面
5、語法錯誤
①在飛馳的列車上,人們津津樂道地談論著高鐵出行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分析:樂道”中已經有了“道”,因此和“談論”重復了。在語法上出現(xiàn)了問題。)②歷史上也曾有那么幾位文韜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統(tǒng)一天下,但是未曾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分析:作者是把“文韜武略”當成形容詞或動詞短語看待了,其實“文韜武略”是個并列關系的名詞短語。如果要讓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語,必須在之前加上“具有”之類的詞。③歡迎廣大莘莘學子報考我校
(“莘莘”中已經有了“眾多”,和“廣大”重復了。在語法上出現(xiàn)了問題。)④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責無旁貸”是“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之義,與“責任”重復。)此類成語還有
肝膽相照(只能作謂語或定語,不能作狀語)
【正】他們兄弟肝膽相照
【誤】他們肝膽相照地幫助對方 妄自菲薄(不帶賓語)
【正】我們絕不能妄自菲薄。
【誤】我們絕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能力。
四、容易致錯的原因
1、望文生義
因多數(shù)成語常用的引申義與字面義相差較多,因此人們往往只從字面誤判成語的意思。如
昆明四季如春,無冬無夏,真是一座適合旅游度假的城市。(其中“無冬無夏”是指一年之中不間斷地做某事,而非沒有冬天夏天。)
看問題不能太過片面,目無全牛的處理方式我們是不贊同的。(“目無全?!敝讣妓嚫叱?,并不是片面地看待問題)。
這類問題的處理經驗是當句中成語的字面義與語境完全吻合時,小心為妙。
2、形近義近
意思相近的成語往往會被混淆,所以對待這類成語要對比記憶,只區(qū)別各自特點就好。如“栩栩如生”專指雕塑或繪畫等藝術品,“惟妙惟肖”專指描寫或模仿,“繪聲繪色”專指敘述或描寫。
形式相近的成語之間差別就在個別字眼,抓住字眼區(qū)分成語。如“不負眾望”和“不孚眾望”之間僅在“孚”和“負”上的差別。但在意思上兩者差別較大。這類成語有
? ? ? ? ? 不負眾望:不辜負別人的期望 不孚眾望: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栩栩如生:繪畫、雕塑生動逼真 繪聲繪色:描述、敘述生動逼真 惟妙惟肖:模仿表演生動逼真
?
? ?
蔚為大觀: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 蔚然成風:形成風氣
聳人聽聞:故意捏造出夸大或驚奇的話,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駭人聽聞:真實的事件使人聽了很驚訝。處心積慮 :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 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蹉跎歲月:虛度光陰與歲月。崢嶸歲月:不平凡的歲月。不脛而走 :消息傳得很快。不翼而飛:表示東西丟失用。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態(tài)度蠻橫或愚昧無知。
不可思議: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強調神秘奧妙。
不可向邇: 不能接近。
不可終日 :形容形勢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可開交: 無法擺脫或結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不負眾望:沒辜負大家的期望,褒義。不孚眾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貶義。不以為意 :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視,不認真對待。
不足為訓 :不值得作為準則。與教訓無關。
不以為然 :然,正確;不以為然即不認為對,表示不同意。
不名一錢:名,占有;沒有一文錢,形容窮困到了極點。
不值一錢:不值一錢,即連一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一點價值。
不贊一詞: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也指一言不發(fā)。不容置喙:喙,鳥嘴;不容置喙,不容許插嘴。
不容置辯:不容許申辯、解釋。改弦更張: 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改弦易轍 :比喻改變方法或態(tài)度。以上兩詞都不代替“改邪歸正”。漫不經心: 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漠不關心:對人和事物冷淡不關心。事半功倍:形容費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形容費力小收效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聳人聽聞: 故意夸張使人震驚。強調主觀目的。
駭人聽聞 :多指社會上發(fā)生的壞事使人聽了吃驚。強調客觀效果。
紛紛揚揚:飄灑的多而雜亂(雪、花、葉等)
沸沸揚揚:像沸騰的水一樣喧鬧,形容議論紛紛。
付之一炬:一把火燒光。
付之一笑:用笑一笑來回答、對待它。另眼相看:指不用一般的眼光看待,比喻特殊對待,一般是較好的對待。刮目相看:指擦亮眼睛,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望其項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后,趕不上。罪不容誅:易誤解為有罪卻不當殺。指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足以低償。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危言聳聽:故意說些驚人的話,讓人聽了害怕。
休戚相關 :比喻彼此間禍?;ハ嚓P連。
休戚與共:同甘共苦。
無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壞事都干。
無微不至:待人細致周到,體貼入微 無所不為 :什么壞事都干。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誤解為一氣呵成。
一揮而就::形容寫字、畫畫、作文很快就完成。
魚目混珠: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
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洋洋大觀:形容事物繁多、豐富多彩。洋洋灑灑:形容文章或談話內容豐富、連續(xù)不斷。
五、識記和判斷方法
積累成語時在詞義后面注明該成語容易在哪幾個方面犯錯誤。如
不刊之論: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論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經典性的著作(語義:刊:修改:褒貶:褒義;語法:賓語)
趨之若鶩:趨:快走;鶩:野鴨。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當?shù)氖挛?。(褒貶:貶義;語法:謂語,定語)
第三篇:高考成語復習
1.飛揚跋扈:放蕩高傲,不受約束 2.縱橫捭闔:運用手段,進行分化聯(lián)合 3.剛愎自用:(愎:固執(zhí))自以為是 4.分道揚鑣:揚鑣:策馬前行 5.斂聲屏氣:斂: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語聲和呼吸。形容畏懼、小心的樣子 6.差強人意: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7.悵然若失:悵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象失去什么似的煩惱不快 8.魑魅魍魎: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9.大筆如椽:椽: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shù)哪緱l。象椽子那樣大的筆。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10.安步當車: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11.戶樞不蠹:流動的水不會發(fā)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容易受侵蝕。也比喻人經常運動可以強身。
12.纏綿悱惻:舊時形容內心痛苦難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轉凄涼
13.焚膏繼晷: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xù),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xù)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14.沆瀣一氣: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5.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貍的野獸。一個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
16.曲高和寡: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F(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17.怙惡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過?;诟摹猿肿鲪?,不肯悔改。
18.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不許在一旁插嘴。
19.諱疾忌醫(yī):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20.掎角之勢:原指從兩方面夾攻敵人?,F(xiàn)比喻分出兵力,造成牽制敵人或互相支援的形勢。21.三緘其口: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F(xiàn)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22.時乖命蹇:時:時運,時機;乖:不順利;蹇:一足偏廢,引伸為不順利。時運不好,命運不佳。這是唯心主義宿命論的觀點。
23.噤若寒蟬: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24.不脛而走: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25.含英咀華: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里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26.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chuàng)風格,不落舊套。27.暴戾恣?。罕╈澹簝磹骸埍?;恣睢:任意做壞事。形容兇殘橫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28.高屋建瓴:建:倒水,潑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從高層頂上傾倒。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29.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30.呶呶不休:呶呶:形容說話嘮叨;休:停止。嘮嘮叨叨,說個不停。
31.寧缺毋濫: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shù)。32.如法炮制: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F(xiàn)比喻照著現(xiàn)成的樣子做。33.大腹便便:形容肥胖的樣子
34.蚍蜉撼樹:螞蟻想搖動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35.臧否人物:臧否:褒貶。評論人物好壞 36.否極泰來: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37.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38.牝雞司晨:母雞報曉。舊時比喻婦女竊權亂政
39.一曝十寒: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40.繁文縟節(jié):文:規(guī)定、儀式;縟:繁多;節(jié):禮節(jié)。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jié)。也比喻其他繁瑣多余的事項。
41.方枘圓鑿;枘:榫頭;鑿:榫眼。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42.歃血為盟:歃血:古代會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誠意,泛指發(fā)誓訂盟。43.斗轉星移:指季節(jié)或時間的變化。44.舐犢情深:比喻對子女的慈愛。
45.暴殄天物: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46.睚眥必報:睚眥:發(fā)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47.良莠不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煸诤堂缰?。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48.賣官鬻爵:鬻:賣。形容政治腐敗,統(tǒng)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
49.動輒得咎: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50.飲鴆止渴: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后果。
51.炙手可熱: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52.別出機杼:機杼:織布機,比喻詩文的構思和布局。指寫作另辟途徑,能夠創(chuàng)新。53.越俎代庖: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yè)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第四篇:高考語文復習成語知識匯總
高考語文復習成語知識匯總
[成語知識一] 下面梳理出在日常生活中極容易用錯的成語40例,供大家復習。同時,大家中依此思路,注意這類成語的用法,以不斷強化積累。曾幾何時:表示“過去沒有多久”。常誤用為“曾經”“不知何時”。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皩W”為名詞,常誤作動詞。3 不可理喻:指“無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誤用為“不可思議”。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常誤用為“不以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無所謂”。守株待兔:貶義詞,指“不主動努力,心存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常誤來形容公安干警的機智。6 耳提面命:褒義詞,形容師長殷切教導。常誤用為貶義詞。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8 鼎力相助;敬詞,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9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10 名噪一時:指在當時很有名聲。常誤用為貶義詞。11 始作俑者:指某種壞風氣的創(chuàng)始者。常誤用為貶指。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13 腦無城府:指為人坦率,褒義詞。常誤用來形容“貶義詞”,貶義詞。14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目無全牛:指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17 求全責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心”。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20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yōu)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超。易誤用為形容聽得出神。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23 如坐春風: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25 相敬如賓:特指夫妻相敬相愛。另有“舉案齊眉”。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結果。27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zhí)已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于學習借鑒,為我所用”。28 安土重遷:安居故土,不愿隨便遷往別處。易理解相反。罪不容誅:形容罪大惡極,與“死有余辜”同義。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30 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易誤解為“沒有成功”。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33 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談(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相混。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誤指吞吞吐吐。
首鼠兩端:形容遲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易誤解為行為前后不一致。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37 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后。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40 不知所云:不知說的是什么,指語言紊亂或空洞,它指的是說話人。易誤解為“聽者沒有理解”。[成語知識二]:易混淆的成語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不倫不類: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著裝不得體。
2、魚目混珠: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觀:形容事物繁多、豐富多彩。洋洋灑灑:形容文章或談話內容豐富、連續(xù)不斷。
4、春風化雨:適宜于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滿城風雨:非指自然界的風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經傳出,到處議論紛紛。
5、蹉跎歲月:虛度光陰與歲月。崢嶸歲月:不平凡的歲月。
6、侃侃而談: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褒義。振振有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貶義。
7、學富五車:形容人讀書多,學問大。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動聲色: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態(tài)度鎮(zhèn)定。無動于衷:心里一點也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9、望其項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后,趕不上。
10、息息相關:比喻關系密切。休戚相關:比喻關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揚湯止沸: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2、一發(fā)而不可收:一旦開始便不能停止。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成語知識三]:近義成語辨析 聳人聽聞 駭人聽聞: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實使者震驚”,后者則指“事件本身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2 如虎添翼 為虎添翼:前者指“使強的更強”,一般用于人或組織,帶褒義。后者比喻“給惡人做幫兇,助長惡人的勢力”,帶貶義。養(yǎng)癰遺患 養(yǎng)虎遺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壞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還可以指人的錯誤或錯誤思想等。4 無所不能 無所不為:前者是褒義詞,指“什么事情都會做”;后者是貶義詞,形容“什么壞事都干得出”。5 無微不至 無所不至:前者是褒義詞,指“待人細致周到,體貼入微”;后者是貶義詞,形容“做事無法無天”。6 迫不及待 刻不容緩:二者都形容“緊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來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則形容事情緊迫,必須立即去做。因勢利導 順水推舟:二者都有“順應趨勢辦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義,偏重于“加以引導,使其走上正路”;后者為中性或貶義詞,偏重于“靈活改變原來的主張”。披肝瀝膽 肝膽相照:二者都有“坦誠”意。但前者用于表示個人對集體、對祖國、對黨、對人民忠誠,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間或組織之間的真心相見、坦誠相處。貌合神離 同床異夢:二者都表示“表面關系不錯,實際有兩條心”之意。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時偏重于“離心離德”;后者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別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橫向比較,表示看待某個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縱向比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望梅止渴 畫餅充饑: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雖有空想但無行動,后者表示雖有行動但不能解決問題。12 色厲內茬 外強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強大而實質空虛”;但前者用于書面語,指精神狀態(tài)。后者常用于口語,指力量。13 濫竽充數(shù) 魚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還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謙。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謙。川流不息 絡繹不絕: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車馬、船只來往頻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渙然冰釋 煙消云散 化為烏有 化為泡影:四個成語都表示“消失”,但它們適用的對象不同,依次為“嫌隙或誤會”、“事情或情緒”、“具體事物或念頭”、“希望與打算以及諾言”等。視而不見 熟視無睹:兩詞均指“看見就像沒有看到一樣”。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見就像沒有看見,或裝作沒看見”;后者偏重于“漫不經心,不重視”,并有“經??匆姟敝?,程度較深。參差不齊 良莠不齊:二者都指“不整齊”。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壞人本質有別。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長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壞事混在一起。不脛而走 不翼而飛:二者都有可指“不經推廣宣傳就迅速傳播”,后者還可能指東西突然無故丟失。步履維艱 寸步難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難”。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還可以比喻處境困難。飽經滄桑 飽經風霜:二者都可指閱歷深。但前者側重于“經歷許多世事變化”,后者側重于“經歷長期艱難困苦生活的磨煉”。耳聞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聽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強調親自看到親自聽到,突出其真實性。后者則強調經常看到聽到并不知不覺地受到深刻的影響。背道而馳 南轅北轍: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為和目的相反。23 不堪設想 不可思議: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適用于嚴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適用于奇妙深奧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信口雌黃 信口開河:二者都指隨口亂說。但前者語意較重,指妄加評論、誣蔑和捏造事實;后者語意較輕,指說話不假思索或漫無邊際。大海撈針 海底撈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氣。但前者比喻目的雖很難達到但仍有達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達不到,只是白費力氣。
第五篇:2012屆高考語文成語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語文成語復習教案 正確使用成語
差不多“文革”結束、恢復高考起,到目前為止,幾乎年年有成語題。這是因為漢語中成語數(shù)量特別大,一個高中畢業(yè)生擁有多少成語,能否正確使用,確實是衡量其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還因為許多成語都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因此它也是衡量一個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標志。雖然高考年年考成語,但是得分率并不一定就高,這就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一、成語的一般特點
成語是定型的語素組合,不但結構穩(wěn)定,其構成語素的音、形、義也是相當固定的。譬如“心廣體胖”的“胖”,只能讀pán,而不能讀pàng,因為它是安泰舒適的意思;“自怨自艾”的“艾”只能讀yì,而不能讀ài,因為它是治理、懲治的意思。又如“聞雞起舞”的“舞”只能指舞劍,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占有的意思。懂得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現(xiàn)在各種媒體尤其是其中的廣告,亂寫、亂讀、亂用的情況實在太多,這給知之不多的高中學生制造了很大的混亂。
不少成語有特定的含義,不能隨意解釋,不能不分場合隨意亂用。譬如“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絕不是寫文章不加標點符號;“七步之才”指很有才華,絕不是才華很低;“江郎才盡”,是指本來有才而后“盡”了,不能用于本來就無才的人;“豆蔻年華”只能用于形容十幾歲的少女,而不能形容其他人;“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多,學問大,而“汗牛充棟”只是形容書籍多,而不表明學問大;“美輪美奐”,形容高大華美,一般多用于稱贊房屋,而不能用于化妝品。這也是應該注意的。
成語同其他詞語一樣,也有感情色彩,語體色彩。譬如,“無微不至”是褒義的,“無所不至”、“無所不為”是貶義的;“東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復燃”是貶義的。“殺一儆百”是書面語體的,“殺雞嚇猴”是口頭語體的。
二、成語的結構
如前所說,成語的結構是穩(wěn)定的。從結構形式看,同其他短語一樣,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主謂、偏正、連動、兼語等:懂得一點成語結構的知識,有助于正確書寫、理解,從而正確使用。如“紛至沓來”是“紛至”與“沓來”的并列,“至”與“來”的意思相近,“沓”與“紛”也就意思相近,因此就不能將“沓”寫成“踏”?!按私游铩笔恰按恕迸c“接物”的并列,“物”就是指人,因而這個成語是指與人相處,而不是其他意思。又如“言簡意賅”是“言簡”和“意賅”的并列,“言”和“意”相對,“賅”的意思也與“簡”相對,指全、完備。
三、試題的特點
1.著重考查常用成語的使用
我們不妨先羅列一下近5年來考過的成語:1999年:殫精竭慮(考過多次)、美輪美奐、炙手可熱、一勞永逸;2000年:汗牛充棟、淋漓盡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2001年:安步當車、頤指氣使、車水馬龍、蓬蓽生輝;2002年:光怪陸離、雨后春筍、有口皆碑、偃旗息鼓(考過多次);2003年:捉襟見肘、未雨綢繆、自慚形穢、如數(shù)家珍。近5年所考過的這20個成語,不論在各種媒上,還是人們的口頭,甚至中學生的作文中,其使用頻率都是比較高的。從命題的指導思想來說,它同考漢字讀音、書寫、實詞、虛詞使用是一致的。當然,我們說它著重考常用成語的使用,并不是說試題就沒有一定的難度,否則怎么會本項考查的得分率常常是比較低的呢? 2.著重考查對常用成語的含義的理解
命題究竟從什么角度來考查常用成語的使用呢?是近義成語的比較,還是使用方法?是感情色彩、語體色彩,還是使用范圍、場合?雖然這些有時會偶然涉及,但是,從近幾年的試題看,重要是考常用成語含義的正確理解和結合語境的正確使用。例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p>
A.古人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B.“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圖片展,將偽科學暴露得淋漓盡致,使觀眾深受教育。C.本刊洗心革面,繼續(xù)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D.談起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孩子竟然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場的專家又驚嘆不已。這是2000年全國卷的的第4題,所選的4個加點成語全是常用成語。A項“汗牛充棟”中,“汗?!笔侵赣门@?,牛累得出汗;“充棟”,指堆滿了屋子。整個成語形容書籍極多,而不能用來形容古人刻苦學習的楷模。C是是刊物廣告用語?!跋葱母锩妗币部烧f成“革面洗心”?!跋葱摹?,指清除邪惡的心思,“革面”,是改變舊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指人的改過自新。C句指刊物決心“繼續(xù)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既不是指人,也沒有“悔改”之意,顯然用得不恰當。D項的“左右逢源”有兩種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順利無阻,屬褒意;二是比喻處事圓滑,屬貶義,現(xiàn)在以貶義為常見。D項說一個孩子對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非常熟悉,解說得“頭頭是道”是可以的,“左右逢源”就顯然不對了。B項所用“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談話詳盡透徹,也可指暴露得徹底。其中“淋漓”指酣暢、盡情;“盡致”,達到極點,無以復加。用“淋漓盡致”來形容“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的圖片展對偽科學的揭露,恰到好處。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正確理解成語本身的含義并結合語境作恰當使用,是命題者考慮的主要問題。
2.語例具有現(xiàn)實性和針對性
高考成語題所選用的語例多來自現(xiàn)實,如上題4句涉及刻苦學習、反對迷信、文學刊物質量,以及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針對性。這種情況近年來幾乎年年如此。
例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p>
A.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
B.她從小養(yǎng)成了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即使在醫(yī)院里要別人照顧,也依然頤指氣使,盛氣凌人。
C.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會場外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
D.你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你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這是2001年全國卷第4題。成語用得恰當與否暫且不說,單說這4句話。它涉及搶險隊員不怕艱苦的精神,對人的作風態(tài)度、銷售鮮花盆景,以及喬遷新居等,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樣具有觀賞的針對性。
四、典型題分析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的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p>
A.面對光怪陸離的現(xiàn)代觀念,他們能從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出發(fā),汲取西方藝術的精華,積極探索新的藝術語言。
B.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guī)组g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了。
C.整改不光是說在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相信到下一次群眾評議的時候,大家對機關作風的變化一定都會有口皆碑。
D.加入世貿組織(WTO)后汽車價格變化備受關注,但作為市場主力的幾家汽車大廠,三四個月以來卻一直偃旗息鼓,沒有太大動作。
這是2002年全國卷的第4題。所選的4個成語都是常用成語,4句話的內容涉及如何對待各種現(xiàn)代觀念、造假者的丑惡、機關作風、汽車市場等,現(xiàn)實性很強。從什么角度來考查成語使用的呢?先來作一點具體分析?!肮夤株戨x”的意思是“光彩奇異,色澤繁雜,形容奇形怪狀,各式各樣”。它沒有明顯褒貶色彩,用來修飾“現(xiàn)代觀念”,不論這些“現(xiàn)代觀念”對錯,也不論東方西方的,只要是形形式式、各種各樣的,就可以使用,可見A項恰當。B項“雨后春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xiàn),主要用于褒義,本句用來形容“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的垃圾食品廠,顯然不恰當。C句“有口皆碑”通常的意思是人人稱贊,但這個成語使用有兩個條件:一是被稱贊的好人好事必須是特別出眾的,是需要建立“功德豐碑”來長久頌揚的,二是被稱贊的好人好事應是經過長時間驗證的,而“機關作風的變化”顯然不具備這兩點,可見C項不恰當。D句“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軍旗,停止擊鼓,指停止戰(zhàn)斗或停止行動”。而本句表達的意思是幾家汽車大廠還沒有開始行動,當然就說不上“停止行動”,可見D項也不恰當。這樣看來,本題考查的角度是正確理解成語的含義,結合語境正確使用。
五、解題的技巧
辨別成語使用的正誤有兩個條件:一是對成語的含義有準確的理解;二是對句子含意即具體語境的正確分析。從解題的角度說,更應注重對具體語境的分析。拿上文例2“安步當車”等4個成語來說。A項說隊員們是去“搶險”的,雖然汽車無法行走,但他還是“趕到”了大壩前。據(jù)此可知“安步當車”用得不當,因為“安步”是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地步行。C項說“攤前”人多,盆景供不應求,可見與“車水馬龍”關系不大?!败囁R龍”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D項說的是“寬敞明亮”的“新居”要增掛一幅油畫,用“蓬蓽生輝”顯然不當,因為“蓬蓽”是用蓬草、荊竹編的門,形容窮人的家。B項“頤指氣使”形容傲慢地指揮別人,還同該句意思吻合。這樣看來,準確地解句意,把握語境是主要的解題技巧。
2003年成語題的D項是這樣的:“老王家的櫥柜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鐘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shù)家珍。”本項有許多考生看不出錯誤而誤認為是正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會作語境分析。明明說老王家的“收藏”是他的“寶貝”,怎解用“如數(shù)家珍”呢?因為“如數(shù)”是就像敘說的意思。即使不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也應看出“如數(shù)”的意思呀!
六、練習與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里有表層的、看得見的、感同身受的變化——城市和鄉(xiāng)村日新月異,生活方式已與父輩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層的,不易覺察卻能輻射未來的變化。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場,必須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規(guī),從而能夠有效打擊在金融市場中翻云覆雨的“資金販子”。
C.為把該市建成經濟和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開的“兩會”上,代表和委員們集思廣益,各抒己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D.雖然炎熱的夏季早就過去,可是特麗瓏顯示器和鉆石瓏顯示器為占領未來的CRT市場的明爭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進行。
2.下列各句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電視連續(xù)劇《激情燃燒的歲月》播出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人們對之評頭論足,大加贊賞。
B.像《變形記》這樣在內容和表達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多數(shù)讀者往往對其敬而遠之。C.美國用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其目的在于:既推翻薩達姆政權,又能控制中東石油,可謂一箭雙雕。
D.長達4個多小時的央視春節(jié)晚會終于伴著新年的鐘聲銷聲匿跡了,它給全國觀眾帶來了許多歡樂。
3.下列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對農村問題的深入研究,使得他能夠見仁見智,寫出極有價值的學術著作。
B.個人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不管他是英雄豪杰還是平民百姓。C.聲名不論大小,都是靠誠實的勞動獲得的。實至名歸,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礪志,才會不斷進取。
D.在今天的半決賽中,歐洲兩支足壇勁旅把各自的風格特點表現(xiàn)得爐火純青,讓我們真正感到了足球的魅力。
4.下列各句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一黑幫團伙從境外購置了一批槍支后,如虎添翼,氣焰更加囂張了。
B.貪官們在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慣了混水,很快就厚顏無恥了。C.恐怖分子制造的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爆炸案,死傷幾百人,真是聳人聽聞。
D.美國在為何攻打伊拉克的問題上,一向含糊其辭,引起許多國家的不滿或不安。5.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他在我們這個小山城里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才子,但比起京、滬等地的作家來,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B.青年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各種困難,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但是他們不應該舉棋不定,而應勇往直前。
C.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勤政廉政,一心為民,才能造成上行下效、正氣張揚的良好局面。D.只要你設身處地地為下崗工人著想,你就會同情他們的境遇,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尋找就業(yè)門路。答案
1.B(A項“感同身受”意思是“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的恩惠”,也泛指給人帶來麻煩自己也能親身感受到,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感受。C項“集思廣益”使用范圍不當,不能用于互相討論。D項“如火如荼”,比喻聲勢浩大而熱烈,是褒義,與“明爭暗斗”相配合是不恰當?shù)模?.C(“評頭論足”泛指對人對事說長道短,多方挑剔;“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態(tài)度蠻橫,不講道理;“銷聲匿跡”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出現(xiàn))
3.B(“見仁見智”,描對同一問題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順利的情況或反?,F(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介意;“爐火純青”形容技藝純熟,而不能用來形容風格)4.A(“如虎添翼”可比喻強大的得到援助更強大;也比喻兇惡的得到援助后更兇惡。B項“心有余悸”用于事后,不能用于“貪污之初”;C項應用“駭人聽聞”;D項“含糊其辭”指表達的清楚不明確,該用“閃爍其辭”)
5.D(A項該用“相形見絀”;B項該用“猶豫不決”,以與“勇往直前”相對;C項“上行下效”是貶義)文 章來源 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