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湯普森第二冊教案
小湯普森第二冊
第一首 在學校的日子
教學方法探討:
這首曲子是復習第一冊所學,老師引導學生復印一遍上冊知識點后,以愉快的心情開始“二年級”的課程,建議孩子弾熟后老師跟學生合奏。第一冊知識點:
1.區(qū)分全音符,附點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時值。2.區(qū)分各種休止符分別休止幾拍,可以跟對應相同時值的音符配對。3.高低音譜號。
4.各種拍子的意義:例如四四拍是指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小節(jié)四拍。
5.從低音譜號上的fa到高音譜號so,復習五線譜。老師可以做個有趣的五線譜教具來跟學生玩互動游戲,也可以建議家長回去用教具幫助孩子記憶這些音符音高。
演奏技巧:
1.每一行是一個樂句,可以提前(樂句在后面會有針對的學習)滲透給孩子一些樂句的概念,舉例如唱歌,第一句(行)唱完,喘口氣(抬手,手完全離開琴鍵),再唱第二句(行),結束。
2.注意左右手用到4、5指的小節(jié)要慢練,務必讓4、5指彈奏出來的音符時值足,力度跟其他手指比均勻。3.再次強調,數(shù)拍子,而且要大聲的數(shù)出來,優(yōu)點已經(jīng)在上文講過,不再贅述。
常見錯誤:
左右手4-5指由于天生較弱,非常容易彈奏的力度和節(jié)奏不均勻,再次強調慢練!
音樂處理:
快樂的,略帶抒情的。抒情部分要做的比較突出的是3-4小節(jié)和5-6小節(jié),5-6小節(jié)要比3-4小節(jié)情緒更高漲一些,是全曲的高潮,第二行同理。抒情部分用連奏的方法,有了第一冊抬手臂演奏的練習積累,現(xiàn)在可以適當讓學生嘗試連奏,連貫的抬手指演奏而不是抬手臂。
小湯普森第二冊
第二首 捉人游戲
教學方法探討: NA
演奏技巧:
1.八分音符:可以讓孩子理解成“半個”蘋果,“半個”蛋糕,兩個八分音符組成一個四分音符,即“一個”蘋果和蛋糕。
2.八分音符的數(shù)拍:有了第一冊大聲數(shù)拍的基礎,數(shù)八分音符相對比較容易,可以用數(shù)兩下1兩下2的方法來表示第一拍的兩個八分音符。這時候建議就暫時不唱音符了,只唱數(shù)字。3.這首曲子又是一行一個樂句。
常見錯誤:
1.八分音符數(shù)的和彈奏的不均勻,兩個1一個快一個慢,變成長短長短(像瘸腿的人走路一樣)的節(jié)奏??梢杂?234來暫時代替1122的方法來糾正。2.慢練:小孩子心急,趕火車一樣彈琴的比比皆是,一定要引導孩子慢練,慢練是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好方法,只有會慢彈的人才能真正快起來,真正能快速演奏的人是可以用任何速度演奏的,而只會趕火車的人是永遠快不起來,而且也慢不下來的。
音樂處理:
音樂的感覺標題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活潑有趣的。八分音符的小節(jié)連奏,有一種連續(xù)的跑動的感覺,四分音符可以彈成斷奏體現(xiàn)樂曲的活潑感。第三首 穿過森林
教學方法探討: NA
演奏技巧:
1.八分音符在3/4拍中的應用:可以按照112233來數(shù)拍,如果出現(xiàn)演奏不均勻的情況,可以按照123456來數(shù)拍,每個數(shù)字對應一個八分音符。2.樂曲從第三拍開始:
-三拍子的節(jié)奏里通常是強-弱-弱;二拍子通常是強-弱;四拍子通常是強-弱-次強-弱。從第三拍開始是從弱拍開始,這個弱拍更像是一個裝飾音或一個引導音,而旋律是在下一個小節(jié)的第一拍出現(xiàn)。
-第一小節(jié)雖然只有一拍,但全曲的小節(jié)一定是完整的,那么在樂曲結尾的小節(jié)一定會跟第一小節(jié)湊成一個完整的小節(jié),那么該曲的結尾小節(jié)就是2拍。
常見錯誤:
1.數(shù)拍子:從第三拍開始數(shù)拍子如何數(shù)?就從33開始數(shù),剛好數(shù)完到下一小節(jié)開始數(shù)112233。2.從第三拍開始,很容易把這個弱拍彈的很重,記住這個弱拍要盡量彈輕巧一點。
音樂處理:
一首兒童民謠,要演奏的輕松愉快,富有童趣。第四首 吹長號的人
教學方法探討: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給孩子看看真正的長號,還有管弦樂隊里面的管樂器家族,讓孩子聽一聽各種管樂器的聲音。
演奏技巧:
1.如何彈奏雙音:如果一下子彈奏雙音感覺吃力,可以單個手指練習,把觸鍵力度練習自如之后,再兩個手指合奏,合奏的時候慢練,讓自己有充分的時間感受兩個手指同時觸鍵并且力量均勻,同時放松。
2.左手:雖然是簡單的重復,但卻容易因為第一拍的兩個八分音符導致手腕僵硬,同樣要慢練,或者借助于抬前臂通過手腕帶動手抬起的動作來體會手腕的放松。
常見錯誤:
已包含在演奏技巧中。
音樂處理:
這首曲子與其叫吹長號的人,不如叫練習長號的人。左手從頭到尾一直在重復同樣的音,讓人感覺是在練習樂器;右手單音和雙音的變化也有練習樂器的感覺。雖然是略顯單調的重復(樂曲圖片上的小狗已經(jīng)對這種重復生厭了)但是要演奏出長號聲音的飽滿,充沛,每個音要彈的結實。第五首 噢,蘇珊娜
教學方法探討:
又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民謠,作者福斯特,可以給孩子們講美國淘金的故事,也可以講作者的生平。等孩子們練好這首曲子,老師可以跟孩子一起唱這首英文民謠。
演奏技巧:
1.B和D音可以以加線的形式寫在高音或低音譜號上。教學生認識五線譜音符的規(guī)律,即半個格一個音,熟悉從do唱到si,si唱回do,這樣即可數(shù)出高低音譜號的所有音符,一旦數(shù)出來一個音符就把它記住,下次就不用再數(shù)了。建議配合教具幫助孩子記憶五線譜上的新音符。
音樂處理:
配合歌詞理解音樂。整曲輕快活潑,帶著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第六首 十個小印第安人
教學方法探討:
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等孩子弾熟了,可以老師唱,讓小小鋼琴家們給老師做鋼琴伴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孩子學英語,兒童語言的敏感期是在0-6歲,此階段學習英語就跟學習母語一樣容易(這個方法在我的小孩身上深有體會),反而過了這段敏感期,英語學習的效率大大的降低。鋼琴是西方來的,自然樂曲中有很多英語,通過學習音樂滲透一些英語,既可以學英語,又可以讓孩子理解音樂(通過音譯出來的漢字去理解英文背后的東西很難,比如揚基歌),或是長大了回想起來才能理解,能學到很多英語背后的歷史和文化。
演奏技巧:
1.右手每行第一小節(jié)和左手第三小節(jié)都有用同一個手指彈奏相同的音,很容易手腕緊張,像雞啄米一樣去彈琴,為了避免手腕僵硬,放慢速度,每彈一個音提起手腕(放松)的練習,逐漸熟練后再提速,速度要保證手腕不緊繃和僵硬。
2.數(shù)拍子:音符比較多而且剛開始彈這首曲子,我不太建議唱音,按11223344去數(shù)拍,等節(jié)奏掌握了可以再去唱音,甚至彈唱這首兒歌。
常見錯誤: NA
音樂處理:
整曲輕快活潑,帶著一種童趣。第七首 鐘聲響了
教學方法探討:
國外比較多教堂,固定時間就會有悠遠的鐘聲想起,我去過的布拉格、米蘭、佛羅倫薩,走幾步就是教堂,教堂還經(jīng)常舉行小型音樂會,音樂的氛圍很濃,生活在那樣的城市里,被濃厚的歷史底蘊滋養(yǎng),對整個人的氣質都是一種提升。演奏技巧:
1.升記號#(sharp):規(guī)律就是所有音符的升記號都是緊挨它的右邊的琴鍵,之所以我沒有說緊鄰的右邊的黑鍵,是因為升mi是白琴鍵fa,升si是白琴鍵do。這兩個是特例。老師講完之后,可以給孩子做個小小的測驗,隨機說一些音讓孩子找它的升記號,先說些簡單的,慢慢變難。
2.連奏:因為要模仿悠揚的鐘聲,建議連奏。手腕不用提起來,但手指要高抬,用我之前說過的三步的方法去觸鍵,高抬不是目的,而是為了鍛煉手指的獨立性。
3.雖然是連奏,但僅限于單手連奏,換手的時候相當于唱歌的氣孔,需要喘口氣,即提手腕抬手。尤其從第二行開始,樂曲在模擬幾個大鐘此起彼伏的響聲,換手的時候尤其要抬手。
4.速度不能快,要彈出來鐘聲的悠揚和深厚,是需要觸鍵有力度,把每個音彈結實。5.最后兩小節(jié),re彈四拍,數(shù)拍是12341,然后抬手。
6.關于每首樂曲彈奏結束,我會要求孩子們優(yōu)美的提起雙手手腕(小臂帶動手腕提起手),然后輕輕的放在雙腿上。一來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否則很多孩子喜歡彈完琴把手趴在琴上,算是一種良好的素質吧(讓我想起來我曾經(jīng)把鋼琴的踏板踩得咯吱咯吱響,可能是新琴吧,反正琴的踏板不太好,這個聲音干擾了樂曲的演奏,老師批評我注意“素質”,我表示很委屈),二來也是告訴你的觀眾你的演奏結束了。
常見錯誤:
很多錯誤其實是沒有做到老師的要求,之所以學鋼琴需要老師現(xiàn)場指導而不是看書就能學會的就在于此,初級階段,老師是不斷的發(fā)現(xiàn)這些沒達到要求導致的各種錯誤,然后及時的糾正,有時候已經(jīng)達標的東西,由于一段時間不練又出來新毛病,所以老師就不斷地碎碎念。
音樂處理:
第一行,悠揚的鐘聲從遠處傳來,第二行,很多鐘的鐘聲此起彼伏,第三行,鐘聲漸漸停止變弱。
擴展知識:
學鋼琴學音樂不是一個單一的事情,雖然現(xiàn)在很多琴行確實把它作為一個單一的技術來學。我覺得學鋼琴學音樂更應該結合生活,延伸到音樂后面的一些故事、歷史。對于孩子,家長更多讓他們去接觸生活,體驗生活,他們才能對所演奏的音樂有感悟。比如音樂中描述的那些場景,甚至中高級階段作曲家在音樂中表達的復雜情緒,都是需要人有所經(jīng)歷才能體會到才能通過音樂表達出來的。就像寫作文,老師給孩子一堆描述下雪的詞匯讓孩子在作文里堆砌,不如帶孩子去體驗一場大雪,然后讓孩子用自己的感受去寫?,F(xiàn)在的孩子功課很繁重,太缺少對生活的體驗,這也是為什么不論我怎么樣跟孩子講一些場景,孩子仍然很困難在樂曲中表現(xiàn)出來那種感覺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大原因當然是技術水平還不夠)。第八首 日出
教學方法探討: NA
演奏技巧:
1.降記號#(flat):規(guī)律就是所有音符的降記號都是緊挨它的左邊的琴鍵,之所以我沒有說緊鄰的右邊的黑鍵,是因為降do是白琴鍵si,降fa是白琴鍵mi。這兩個是特例。老師講完之后,可以給孩子做個小小的測驗,隨機說一些音讓孩子找它的升降記號(同時復習上一曲的升記號),先說些簡單的,慢慢變難。2.升降記號永遠都是寫在音符的左邊。有時候樂譜比較緊湊的時候容易混淆,記住在左邊就好了。
3.雙手同時彈奏:之前也有接觸但都是非常簡單的四分音符一起合奏,這首曲子里碰到的是左右手拍子不同的合奏,如何數(shù)拍是孩子們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左右手同時彈奏的主線是拍子,數(shù)11拍的時候,看好左右手分別彈什么音,然后數(shù)22拍,彈下左右手該彈的音,如此類推。比如倒數(shù)第三小節(jié),11拍右手是兩個八分音符,左手是降si,然后看22拍,右手是fa re,左手保持降si不用彈,33-44拍右手是do,左手是la,數(shù)好拍子,在恰當?shù)臅r候彈下該彈的音即可。
常見錯誤:
經(jīng)常犯錯的就是雙手同時彈的時候拍子亂了,用上面的方法慢慢練,找到方法多加練習即可。
音樂處理:
第一行,是一個相對單調的旋律,太陽出來了,第二行,伴隨著雙手同時彈奏出來的和聲,給樂曲帶來了張力,與第一行相比,讓人感到太陽發(fā)出了光輝。整曲輕快活潑,充滿童趣。
擴展知識:
帶孩子看日出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光芒,圓圓的一輪紅日,隨著太陽越升越高,逐漸放射出光輝。曾經(jīng)接觸過一個英國在家上學的媽媽,她推薦我給孩子買個操作簡易的相機給孩子,孩子可以把所見拍下來,然后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小湯普森第二冊
第九首 芭蕾舞演員
教學方法探討:
鋼琴使用五線譜,一直是用的固定調,所以一般對調號的概念比較淡薄。很多鋼琴老師是不太跟孩子講樂理的,一般上課就是針對教材里的樂曲。我自己的體會是直到我接觸了即興伴奏,才發(fā)現(xiàn)首調的概念是多么“實用”。我給很多聲樂或其它器樂做過伴奏,五線譜轉調太困難了。所以我在收學生之初喜歡問孩子或者家長學琴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有些成人學琴就是想自娛自樂,那我就建議在掌握了基本的鋼琴演奏技巧之后轉向即興伴奏的學習,這樣不至于學了很多年還只能照著樂譜彈琴,耽誤人家的時間和金錢。對于小孩來說,最好都是扎扎實實學習不像成人學琴那樣“投機取巧”,但我也喜歡給他們鋪墊一下調號的概念,對他們在以后接觸到伴奏或者創(chuàng)作時有幫助。
演奏技巧:
1.F大調(F major):特點是降si,原因是F大調是以F音作“do”,所以彈到”fa”的時候是降“si”??梢宰尯⒆勇犚宦?,C大調的do、re、mi…對比F大調的do、re、mi…
2.降si出現(xiàn)在譜號上,意味著所有的si都要降,在彈奏過程中是很容易忘記的。
3.指法:之前一直沒有強調過指法。指法就是標記在音符上的數(shù)字,初學者應該嚴格按照樂譜要求的指法演奏,好的指法對樂曲的表達是至關重要的,直到把這些好的經(jīng)驗靈活掌握之后,才可以自己編排指法。
常見錯誤:
1.忘記降si:這個是人人都會犯的錯誤,在彈奏之前先記住要降si,然后看一下鍵盤上降si的那個音,告訴自己不要彈si這個白琴鍵,這個是有點笨的方法,另外就是根據(jù)旋律用耳朵來判斷,F(xiàn)大調一旦不降si,旋律就變的不好聽了(因為變調了)。
2.彈黑琴鍵的時候,手指第一關節(jié)沒有立起來,就是第一關節(jié)塌了,幾乎用手指肚來觸鍵了。即便是黑鍵也要用指尖演奏,第一關節(jié)塌下去手指就沒有力量了,我們都知道垂直的力量是最大的。之所以很多人喜歡用手指肚去彈黑鍵是因為接觸面積大,不容易彈不準。想彈的準并且觸鍵做到位還是需要慢練多練。
音樂處理:
前兩行芭蕾舞演員像是在邊旋轉邊舞蹈,非常優(yōu)美,第三行前四小節(jié)擺出了一個難度較高又很美的一段動作,第三行最后三小節(jié)完美的結束整個演出。全曲優(yōu)雅而從容。
擴展知識:
芭蕾,歐洲古典舞蹈,由法語ballet音譯而來。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后半葉開始在法國發(fā)展流行并逐漸職業(yè)化,在不斷革新中風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即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
在這里多說一句,男子版天鵝湖真的是大贊,Adam Cooper的舞蹈真是帥呆了,強烈推薦。第十首 三只瞎老鼠
教學方法探討: NA
演奏技巧:
1.G大調(G major):特點是升fa,原因是G大調是以G音作“do”,所以彈到”si”的時候是升“fa”??梢宰尯⒆勇犚宦?,C大調的do、re、mi…對比G大調的do、re、mi…
2.升fa出現(xiàn)在譜號上,意味著所有的fa都要升,在彈奏過程中是很容易忘記并且跟上一曲的降si弄混淆的。3.數(shù)拍子很重要,尤其對那些上一小節(jié)第三拍作為下一小節(jié)旋律的引子的那幾個小節(jié)。
4.手的位置:第二冊開始手的位置已經(jīng)不會固定不變了,會根據(jù)樂曲的需要換手的位置,需要在換位置之前心里上提前做好準備,才不至于換位置的時候耽誤拍子導致拍子不準。
常見錯誤:
1.手換位置的時候耽誤了時間,導致拍子不準。比如第三行開始的那個音是第三拍,因為換了行又換了手的位置常常會多空出一拍。解決的辦法就是在彈第一二拍的時候(si音是連續(xù)持續(xù)5拍子的音有足夠的時間用來看準下一個手指的位置)做好準備,彈滿拍子之后馬上把手跳到新的位置彈奏re。2.第二行按照書上的指法彈,雖然這樣彈奏左右手比較“擠”。
音樂處理:
全曲活潑有趣。第一行溜出來一只老鼠,第二行伴隨著和弦的出現(xiàn),意味著溜出來第二只第三只老鼠,后三行重復了3遍相同的旋律,描繪瞎老鼠看不見東西暈頭轉向的場景,最后四小節(jié)瞎老鼠走掉了結束。小湯普森第二冊
第十一首 會跳舞的袋鼠
教學方法探討:
學生單手演奏,是老師跟學生聯(lián)彈的曲目,主要是熟悉新的音符。給學生講講有趣的袋鼠kangaroo一定會增加孩子們彈奏這種曲目的興趣。
演奏技巧:
1.熟記新的音符:大聲唱出音符,老師幫助孩子熟記新的音符。
常見錯誤:
定期的啰嗦一句,觸鍵方法非常重要,一旦學生沒有做到就馬上指出改正,長期這樣的觸鍵練習才能彈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顆粒性來。音樂處理:
旋律在學生的演奏里,老師的演奏是表現(xiàn)袋鼠的跳躍。輕快活潑的小曲子。第十二首 跟著隊長
教學方法探討:
復習上一首學到的新的音符。
演奏技巧:
1.難點在于左右手銜接部分,在單手彈奏的時候,另一只手一定做好準備,提前把要彈的第一個音的位置看好。
常見錯誤:
1.由于左右手銜接部分要雙手同時彈,憑空的在小節(jié)之間增加了一拍用來做準備:需要大聲數(shù)拍子慢練把這個多出來的空拍去掉。
2.每只手的最后一個音(比如第二小節(jié)右手第一拍),因為注意力在這時候都跑到銜接的另一只手上了,所以僅僅一拍的音學生往往忘記抬起來,彈成了全音符。要提醒學生記得雙手彈完第一拍之后雙手同時抬起來就可以避免這個錯誤了。
音樂處理:
左右手的銜接部分給人一個跟著一個的感覺,配合圖片,讓人感到頗有一點小心翼翼的味道,直到樂曲結束完成這個高難度動作。
第二篇:小湯普森教案
小湯第一冊
第一冊教學基本所用課時安排10--12節(jié)課不等,主要要看孩子的年齡以
及接受的能力的程度而定。在基礎教學開始時,盡可能不要在沒有完全學會、掌握時將教材跳過。由于學生情況不同所以現(xiàn)在以教材頁數(shù)的教學內容為單位來講課。前言
本教材的第一頁已經(jīng)告訴我們小湯教材在幼兒、兒童鋼琴啟蒙的階段是一本非常淺顯易懂,并且有圖案集趣味性和啟蒙學習為一體的教材。
第一冊中所包括的學習范圍主要有:彈奏鋼琴需要學會的基礎樂理知識、循序漸進的認識從中央C開始的十個音、每次課時進入的每個手指基本彈奏、課程內容的相符練習題。
P4-5:※認識鋼琴,鋼琴琴鍵,并能夠清晰的區(qū)分兩種不同顏色的琴鍵;并告訴學生每一個白鍵都有他自己的名字,并讓學生朗讀一次;※認識黑鍵,并且明確的區(qū)分2個、3個一組的區(qū)別(對較小的孩子可以形容大房子和小房子來記住于區(qū)分開,并將鋼琴上所有出現(xiàn)在不同組別的黑鍵全部準確的找出來,并動手彈出聲音;※看相圖片有個小矮人用拐杖指著鋼琴的其中一個琴鍵,琴鍵的名字是C,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的所有琴鍵上全部找出來。
P6:啟蒙課程的重點※認識五線譜,并能清晰的記住線與間的正確順序,認識上加線和下加線;※并告訴學生以后我們認識的音符將住在這些不同的位置上;※認識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從形狀區(qū)分、顏色區(qū)分;音符的結構:符頭符干{重點:此時要明確說明節(jié)奏感,怎樣為一拍}※讓孩子能夠正確的打準節(jié)奏;并按所指示的音符數(shù)出正確的拍子;※認識高音譜號、低音譜號并明確音區(qū)概念,高音區(qū)用什么手彈伴奏,低音區(qū)用什么手彈奏(視每個老師的習慣,一般我在此時不加進認識中央C)。
P7:※認識小節(jié)線、終止線從形狀上區(qū)分;※小節(jié)線的作用:將音符有秩序的安排在每個房間里;終止線的作用:表示樂曲結束了?!J識拍號:4/4 3/4 2/4不同的拍號,并明確每個小節(jié)里有幾拍;※手指編號。
第一部分:重點啟蒙時期
P8:※認識中央C,鋼琴位置,譜子位置;※學坐姿,一開始要先學好正確的坐姿。坐的姿勢以自然,端正,有利于彈奏為原則,不要僵硬,緊張,或過于松懈?!焐眢w的重心要依靠臀部和腳尖支撐。一般來說,彈奏者只應坐到標準琴凳的一半左右的地方,不要把座位都坐滿。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在彈奏時身體能自然地左右搖擺延伸。上身直立,腰不要塌陷,這樣,彈奏者可以從腰或者更下一些部位用上力量,上身略向前傾,使重心略靠前,便于將力量向前傳送至手指?!熳坏母叩?要根據(jù)彈奏者的高矮來決定,原則是肘,前臂,手,手與鍵盤保持一個相同的水平高度,或略高于鍵盤。身高不夠的學生要應將琴凳墊高使到符合上面提到的原則?!熳坏倪h近,也要視彈奏者的胳膊的長短來決定,要使在彈奏時,胳膊可以自如的移動。§腳的位置,一般可以放在踏板附近,這個位置比較適合于演奏,也有利于使用踏板。身高不夠的學生因為琴凳墊高使到腳不著地,應該用小凳子墊腳。
※在做好正確的坐姿的情況下,我們來做一個演奏鋼琴的基本手型。
手臂的姿勢:大臂自然下垂,不要夾緊,自然落體重量通過指尖沉落在琴上的感覺,使到彈琴時手臂放松、靈活,手指觸鍵穩(wěn)、準。
手腕的姿勢:腕部與鍵盤平行,不能低于鍵盤或高于手掌,彈奏時要保持放松。手掌的姿勢:整個手部呈半圓型,手心象握著一個球,手掌應自然彎曲,第一關節(jié)和第三關節(jié)(掌關節(jié))不得塌陷。掌關節(jié)是整個手部的最高點,好象“屋頂”,要特別注意。雙手的四指五指要“站”正,要做到這一點,須將雙手略向里(大拇指方向)傾斜些。
彈奏基本動作:然后我們先讓手的肘部向上抬起帶動前臂再帶動手腕、手掌提起。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彎曲,手臂放松,不對手臂施加外力,讓手臂自己落下,對準要彈奏的音,落下后按在鍵上,指端站立好,掌關節(jié)不能塌陷,手腕與手基本保持一個水平高度,觸鍵的手指只要能支撐著就可以了,不要用過多的外力,其它不按鍵的手指,只是放在鍵上,不再用力,不要碰響其它琴鍵,不要過高翹起,造成緊張,手仍然保持基本的手型,手指自然彎曲。這樣,就完成了一個斷奏全部動作。多次重復的做手指練習后就可以開始樂曲彈奏,請邊彈邊唱,每個音都要唱節(jié)奏“一、二、三、四”,在數(shù)完“四”的時候,手臂就要提起來,為彈奏下一個音做好準備了。(老師做好示范)
P9:把第一首樂曲練得能輕松自如地彈奏之后我們就可以彈第九頁的樂曲啦。這首樂曲的要求基本是一樣的,不過用的是左手的拇指來彈奏中央C了。強調區(qū)分音符所在位置,高、低音譜號不同。
P10: 復習二分音符;新的技巧,就是左右手要交替地彈奏,要求兩只手都放在琴鍵上,輪到哪個手彈奏另一個手放在旁邊不影響的琴鍵上并保持手型;彈的時候我們應該數(shù)兩拍,注意數(shù)好拍子以及雙手連接。
P11:符頭都是實心的。這就是四分音符,數(shù)一拍。彈奏要求還是和前面一樣。注意現(xiàn)在每個音彈下后接著要彈到的手就要提前拿起做好準備了,當然也不要太快提起來。這首樂曲千萬不能彈快,要慢速地彈,才能做好各種要求。在彈奏的時候要鼓勵孩子在注意手型的前提下,讓身體自由地動起來,可以跟著搖動,但不要太過機械地要求孩子左動右動或是太多夸張多余的動作(屁股要穩(wěn)穩(wěn)地坐在凳子上),應該是孩子在理解了樂曲后自覺的情緒表現(xiàn)。在今后的樂曲中都要注意這一點。
P12:讓學生自己完成(書寫),音符的節(jié)奏對比、形狀顏色對比、符干方向對比。
以上作為啟蒙初期課程是非常重要的,認識了樂譜中出現(xiàn)的符號,以及不同節(jié)奏的音符,清楚的節(jié)奏節(jié)拍概念,最重要的是學會彈奏基本要求,彈奏的聲音自然通暢,清脆明亮、完全放松彈到底(坐姿、斷奏彈法、完整的彈奏樂曲)
第二部分:認識新的音符
小湯第一冊教材主要是圍繞認識音符循序漸進的方式進入的,老師在教授新的音符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 仔細區(qū)分高、低音譜表音符中出現(xiàn)的位置;②音符符頭出現(xiàn)的位置區(qū)別(線、間);③ 清晰準確的唱出音符的唱名以及音名;④認識了新的音符后要注意仔細要求新的手指進入彈奏;⑤彈奏要求:指尖的觸鍵位置、琴鍵的彈奏位置(在新的課程進入時仍然需要向學生說明斷奏的基本彈奏要求);⑥能夠流暢、大聲唱譜、節(jié)奏來彈奏;⑦五指的彈奏要求:抬腕放松、指尖下伸有準備(幫助掌關節(jié)的支撐)下鍵,完全將重量放到指尖上,手腕放平保持。
第三部分:教材中新的知識點
① 點二分音符;節(jié)奏特點(舞曲、華爾茲)優(yōu)美、輕快、搖擺等音樂形象;②雷格泰姆:歐洲國家美國西部鄉(xiāng)村、非洲大陸等黑人音樂節(jié)奏特點;③段落線:(雙豎線)排鐘;④雙手一起下鍵共同彈奏:抬腕對齊、下鍵整齊、指尖有意識的準備;(曲目:雷哥泰姆舞、老麥克唐納);⑤P24開始,對學生彈奏要求升級,兩個手連接彈奏時要注意自然過渡,讓人聽不出來,感覺像是一只手在彈奏樂曲;⑥休止符: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可以運用想想記憶(利用教材中圖片)幫助學生清晰記住符號含義;⑦延音線:(同音連線)明確作用,以及彈奏方法;⑧教材中出現(xiàn)了許多音樂風格以及情感的樂曲,需要老師在上課時也給學生講述故事和彈奏時的情感表現(xiàn)。(曲目:弗基尼、摘棉花等后半部分的曲目)
②
教學提示:
③ 教材中學生彈奏的曲目較為簡單,需要老師幫助學生將音樂形象豐富起來;通過音樂的風格、節(jié)奏特點、樂曲伴奏、樂器音色特點等方面來達到學生有興趣的彈奏枯燥的簡單手指練習;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請做到清楚要求,掌握應學的知識和技巧再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不可走馬觀花。每一首樂曲的練習都要采取較慢的速度進行,只有在慢速的練習中才能更好地注意手型、避免錯誤。在本冊教材最后一課可與第二冊的第一課同時進行;在教授小湯第一冊時可以使用輔助教材將同步知識與彈奏技巧通過豐富的樂曲來達到良好的效果。(參考書目:兒童鋼琴第一冊,天天練練等)
④
小湯第一冊過級標準:
⑤
1、熟練、快速的視譜、節(jié)奏。
⑥
2、每個手指彈奏都能夠較好的達到彈奏(斷奏)要求;
⑦
3、通過老師的引導,能夠在彈奏樂曲中找到情感、風格、節(jié)奏特點的表現(xiàn)。
⑧ 小湯第二冊
⑨
第二冊基本教學課時安排12--15節(jié)課時不等,是學生接受能力具體安排。
⑩
課程內容:
?
※復習※新的節(jié)奏音符與彈奏練習※認識新的音符,區(qū)分音區(qū)和音色的特點※指法與手位的變化※進入專門的手指基礎技巧訓練、雙手同時彈奏旋律伴奏的協(xié)調與音樂表現(xiàn)。P5:認識八分音符
?
明確節(jié)奏概念,老師要通過打拍子唱節(jié)奏讓學生明白速度上的變化,并能夠準確的唱譜唱節(jié)奏來彈奏樂曲。
? P6:樂理知識
?
不完全小節(jié)(弱起)讓學生有意識的認識和控制彈奏
? P7:雙手共同合作,右手彈下去后要保持在琴鍵上,注意整齊聲音。? P8-10:認識出現(xiàn)在不同譜表中學過的相同的音;不同的手彈奏,并強調指法與手位的變化;讓學生能夠清楚、獨立的完成練習題(這作為于第一冊一個音符上內容上的總結)?
達標要求:
? 1.快速、準確認識音符的節(jié)奏節(jié)拍特點與區(qū)別;
? 2.快速、準確的認清所有學過的音的位置、唱名、音名; 3.彈奏基本要求能夠較好的完成。P11-12:樂理知識
?
臨時升、降記號(出現(xiàn)的位置、作用、有效的范圍)
21初次進入黑鍵的彈奏;需要注意保持放松以及平穩(wěn)自然的彈奏黑、白鍵 相連接。觸鍵點的平穩(wěn)集中。P13-15:樂理知識 2
3調號:(出現(xiàn)的位置、作用、有效范圍、與臨時記號的區(qū)別)2
4要求學生要仔細注意提醒在樂譜中出現(xiàn)需要變化的音彈奏;《三只瞎老鼠》不建議跳過不彈,樂段知識從中感受不同樂段的音樂形象的不同;并提醒學生注意手位變化、指法變化;黑鍵彈奏要求。P16-20:認識新的音符
中音區(qū):la xi 高音區(qū):do 27
準確快速的認清音符所在的位置,進入新的手位彈奏。28
《跳舞的袋鼠》:注意課題上的手指練習,讓學生能夠自學并準確彈奏出來;樂曲中的音樂形象活潑、靈活有舞曲的律動感;節(jié)奏連接要緊湊不間斷不趕,平穩(wěn)有律動感的彈奏。《跟著小隊長》:音樂知識(復調形式卡農(nóng)、重唱)注意雙手彈奏時旋律交替以及休止符等的音符節(jié)奏對位?!遁p輕的劃》:調號復習;雙手主調音樂的旋律與伴奏的協(xié)調,節(jié)奏對位;書本中最后的一個音改為調號結束音。《健身操》雙手同音不同指法的協(xié)調彈奏,并注意聲音整齊下鍵,干凈、明確、清晰的彈奏動作。P21-26:認識新的音符
低音譜表:低音區(qū):do re mi
31準確快速的認清音符所在的位置,進入新的手位彈奏。注意課題上的手指練習,讓學生能夠自學并準確彈奏出來。
《小夜曲》單獨的左手彈奏,注意旋律、節(jié)奏的連貫彈奏,是學生的能力情況加入手指控制下鍵(慢抬慢放)的音色變化彈奏方法,要求學生仔細聽自己彈奏出來的聲音自然平緩不突出;將音樂形象很好的變現(xiàn)出來,夜色朦朧、寧靜、緩慢柔和的感覺。
3《風笛手來了》由于這首樂曲中含有后面的一個技術訓練彈奏要求故此在這個時候暫時跳過不彈;
4《從前》樂理知識:還原記號;作用以及有效范圍;旋律、伴奏的雙手協(xié)調彈奏,整齊下鍵,在樂曲中出現(xiàn)的臨時幾號以及還原記號,準確的節(jié)奏對位。
5《祝愿星》節(jié)奏、指法、手位的變化提前準備,仔細看譜注意上面的提示?!杜郎健房梢詥为毞殖鰜淼囊粋€課時,涉及彈奏技巧:左手跨越 ①提前的抬腕;②身體與手臂的傾斜帶動;③自然下鍵不突出;③與右手保持的位置與距離;④彈奏完成后由手臂與身體彈動回到原來位置;⑤彈奏過程中,注意雙腳與腰部的協(xié)調支撐。
P27-29:認識新的音符
高音區(qū):do re mi fa sol 38
清晰的告訴學生音區(qū)的聲音區(qū)別,教師可運用色彩、動物的叫聲等等的形象比喻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區(qū)別音區(qū)的概念?!蹲矫圆亍纷⒁夤?jié)奏的連貫,休止符手位變化(抬腕直接下鍵),在最后一行樂譜中嗎,沒有休止符提醒學生用眼睛提前找好琴鍵位置,注意節(jié)奏的連接;《巨人的腳步》逃過再次進入。
P30-33:基礎技巧聯(lián)系(雙音練習)①看譜看指法;②彈奏前抬腕手指準備;③自然落的下鍵,注意中心位置(旋律音);④聲音整齊干凈,不要碰到其他的琴鍵。
《黃昏的歌》雙手自然流暢交換彈奏;并注意控制彈奏音色,將音樂形象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緩慢、柔和、太陽下山··
41《溜冰女孩》調號、左手旋律與右手伴奏的協(xié)調彈奏;音樂形象及節(jié)奏律動感突出;雙音的彈奏基本要求。
42《會跳舞的熊》左手旋律與右手伴奏的協(xié)調彈奏;音樂形象及節(jié)奏律動感突出;雙音的彈奏基本要求;延長音記號的彈奏要求(①4/
4、2/4:延長音符時值的一倍;②圓舞曲節(jié)奏3/4延長一拍)
43插入兒童鋼琴第一冊P46-54:基礎技巧聯(lián)系(雙音“架子”練習)①為彈奏和弦做準備;②要求掌關節(jié)與指尖的相對放松與支撐的協(xié)調彈奏;③抬腕手指強調準備動作,聲音整齊;④彈下去后能夠很好的保持在琴鍵上彈足拍子再抬腕放松;⑤注意協(xié)調旋律與伴奏的聲音和諧。小湯教材:風笛手來了、印第安鼓(樂理知識:重音記號此時我會不要求學生重點彈出來,而是能夠認識并記住符號內涵以及作用即可,并要求注意沒有重音記號的音稍微的有控制彈奏)
P34-38:柱式和弦(兩種彈奏方法:貼鍵、抬腕準備)
5①基本彈奏與雙音類似,②下鍵準備,聲音整齊、飽滿,③注意彈奏后掌關節(jié)支撐、手腕平穩(wěn)相對協(xié)調放松;④旋律伴奏節(jié)奏對位整齊下鍵。在此時仍然屬于斷奏練習建議老師還是用抬腕的彈奏為基礎訓練;由于貼鍵彈奏在這是容易對學生的手指、手臂等部位造成緊張感所以不推薦用貼鍵的方法彈奏(是學生具體情況:如學生抬腕容易緊張的話那就用貼鍵;老師在講述彈奏方法是需要細致到每個關節(jié)的支撐與協(xié)調作用)彈和弦時手指必須先貼近琴鍵,然后用“推”的感覺彈下去;和弦的彈奏過程:
一、準備。先把手放在琴鍵上,做好手型,手指對著我們要彈的音。
二、開始彈之前,我們必定要先把手拿起來,為下面的彈奏做好準備并取得放松的感覺。所以請按照單音斷奏法那樣把手的肘部向上抬起帶動前臂再帶動手腕、手掌提起,但是手抬起的高度要低一些,手是貼在琴鍵上直接推下去發(fā)音的,手指要挺立而手腕手臂要放松。推下去所用的力主要是來自手臂手腕的自然重量。在這里,“推”在力的一種方向的表達,就是發(fā)力不是從上往下直的用力,而是從手的方向向鋼琴的方向斜地發(fā)力,這樣才能夠把手臂的力量傳給手指、琴鍵。如果是從上往下直的用力,那就只有手腕的力量傳給了手指和琴鍵了。
小湯第三冊
斷奏與連奏劃分性教材;這一冊開始學習連奏彈法,因個人習慣我在進入5指連奏前,加入二、三、四音連奏(落提)讓學生能夠在簡單獨立的抬指動作逐漸的將5個手指放松、積極的抬指彈奏。
插入教材參考:兒童鋼琴第二冊、李斐嵐手指練習配合小湯3 49
進入具有專題性的手指練習并加與強化,在這一冊的學習中,老師可以視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來教學。教材課程內容: 1.樂句
2.不同的觸鍵彈奏方法;(連奏、跳音、斷奏等)3.二、三音連奏;
4.樂理知識:半音、全音、大調音階、切分音(大、?。┖拖遥ǚ纸狻⒅剑?、不協(xié)和音、新的調號、6/8拍 5.豐富多變的音樂風格;
第三冊基本教學課時安排10--12節(jié)課時不等,是學生接受能力具體安排。樂句:
53在攝入二、三音連奏時,已經(jīng)告知學生短小樂句的語氣感覺,所以在教授大樂句時只需要說明是一句較長、較完整的句子,說完一句話需要明顯的呼吸(喘氣)并仔細看譜,呼吸的規(guī)律①按連線呼吸抬手腕;②一般樂句的規(guī)律四個小節(jié)為一個樂句單位來呼吸,在剛開始進入樂句彈奏時,老師應當仔細并細心的將每個樂句呼吸的地方畫上標記,讓學生能夠清晰的記住并養(yǎng)成習慣;呼吸動作標準:※手腕主動、積極帶起,※放松、夸張的抬腕動作,※注意抬腕的速度與下鍵連接樂句的速度,※老師應當告訴學生在節(jié)奏的什么位置抬起,并不緊張、松弛自然的下鍵動作,※在樂句彈奏中·手指應當自然連貫沒有突出的彈奏,※老師要仔細要求學生在自己彈奏的時候用耳朵聽自己彈奏的聲音。
54觸鍵彈奏方法:
一、斷奏:與之前小湯第一、二冊時學過的要求一樣;
二、連奏:
1、二音連奏:抬腕→自然手臂重量下鍵→掌關節(jié)主動抬指(指尖收攏,并垂直對著琴鍵)→下鍵前指尖準備并有目的的下鍵→感受重心轉移后手指站穩(wěn)在琴鍵上→手腕放松抬起(老師在此時細致教授學生每個手指的正確抬指與下鍵動作)
2、三音連奏:在二音連奏的基礎上加多一個銜接,重心傳遞的過程;
3、四音連奏:在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了二、三音連奏的基礎上進入,要求放松積極抬指彈奏動作;干凈收攏的手指動作;聲音自然不用力敲(此時學生的指尖不一定能夠做到完全的音色以及音量,教師在此時不應該強求聲音,而是在彈奏動作上多細致以及嚴格要求學生動作達標;能夠放松、自然、積極的彈奏就可以了。
4、五指連奏:五個手指放松、自然、積極的彈奏,將樂句連線中的音連貫、流暢、自然不突出的演奏出來。應較慢的速度將連奏的基本要求做到,并能夠體會到重心傳遞掌關節(jié)與指尖支撐,手臂手腕的相對放松協(xié)調。
三、跳音彈奏:跳音彈奏法有很多種,在這里我介紹一下:
前臂跳音彈奏法:手臂跳奏的彈奏動作與斷奏法相同,不需專門學習,但要求下鍵速度更快,發(fā)音短促、輕巧、富有彈性。手腕跳音彈奏法:這種跳音手臂不動,保持穩(wěn)定的拱形手架子,以手腕關節(jié)為樞紐上下運動。它的動作像小雞啄米時頸部靈活快速上下擺動的姿態(tài)。整個手部像雞頭,指尖像雞嘴,而手腕則相當于雞脖子。手腕跳奏由腕發(fā)力,通過腕關節(jié)放松而有彈性地上、下動作,加上手指的彈跳力加以完成。手腕跳奏應用于速度較快,力度弱或較弱的連續(xù)性單音、雙音或和弦跳音。
手指跳音彈奏法:手指跳奏要求指掌關節(jié)上、下動作敏捷,有爆發(fā)力,手指快速下鍵后,力量集中于指尖,手指一經(jīng)觸鍵即迅速彈離鍵盤。手指跳奏宜用于力度弱而速度快的連續(xù)性單音跳音或同音反復。反彈跳音彈奏法:掌關節(jié)保持穩(wěn)定,腕關節(jié)保持潛在的彈性,凝聚著重量感的手指貼鍵向下發(fā)力,瞬間迅速地將手連同手腕向上彈起。反彈跳音適用于孤立的單音、雙音及和弦跳音,力度強、弱皆宜。無論哪種跳奏法,手腕的彈性及自下而上的彈跳始終是關鍵。彈奏跳音旋律時要注意動作的連貫,盡量一氣呵成,做到音斷而意不斷,奏出完整而流暢的句子來。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是手腕跳音彈奏法,其它的跳奏法我們知道就可以了。在教學中請老師仔細區(qū)分彈奏的要求以及音符時值,幫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此種初級彈奏技巧。
樂理知識:(在樂譜中出現(xiàn)的記號多數(shù)為意大利語)
1、音樂中的出現(xiàn)的標記:f、p、mf、mp、ff、pp等基本的強弱記號;
2、速度標記:allegro、allegretto、andante、moderato等; 3.音樂形象表情記號:animato、vivace等; 4.半、全音:運用琴鍵清晰的讓學生領悟;
5.大調音階: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安排音符的順序,構成音階;運用音樂中不同調性不同色彩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出現(xiàn)不同的調號; C大調:有質樸的安定感。(正紅色)62 G大調:像少年一樣開朗、奔放。(天藍色)63 D大調:清澈的音調,但有一點孤獨感。(深深淺淺的綠色
F大調:適合角笛.因為調子柔和,所以最適合作為嬰兒催眠曲.(溫暖的咖啡色)6
5降B大調:很多管樂器把降B大調作為基本來構成,特別是單簧管和小號, 降E大調:有沉著感和包容力,而且很穩(wěn)重.(米色)66 6.切分音:由此引出不同國家、民族、種族的音樂風格差異,介紹歐洲國家的一些較早前的音樂類別:鄉(xiāng)村音樂、美國西部、意大利、英國宮廷;并區(qū)分與普通節(jié)奏的律動區(qū)別,彈奏區(qū)別;
7.不協(xié)和音:在聽覺效果上密集、緊湊(由于近現(xiàn)代音樂多用此種和聲風格,所以現(xiàn)在我們不強調不和諧,而是說明和聲效果上密集、緊湊讓人又緊張感;
8.拍號:類型與3/4拍相似,但是在節(jié)奏上比較輕快、活潑舞曲類型:快三(華爾茲)通過音樂形象給學生區(qū)分風格類型;復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在彈奏是要注意做到。
第三篇:小湯普森教案1
教材:《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1》
第一課
曲目:《請彈吧》(右手)
課時:半小時
學習要點:
1)基礎知識:五線譜、高音譜號、4∕4拍、音符do、大拇指是1指、全音符唱4拍。2)坐
姿:琴凳一定要擺在鋼琴正中央,身體坐在琴凳正中間、正對中音區(qū)的位置,大約坐在琴凳2/3的位置(膝蓋窩不要碰到琴凳,上身挺直略向前傾,兩肩平行、頭擺正,兩只腳自然下垂與肩同寬,左手放在左腿上。
3)手
型:手背、手腕、小手臂在一條平行線上,胳膊肘略大于90度角,將所有手指關節(jié)和掌關節(jié)頂出,大指與食指之間呈橢圓型雞蛋狀。
大指第一指關節(jié)外側放在琴鍵上;2、3、4指用手指前端的肉站立(不要用指甲、手指肚接觸琴鍵);5指用手指右前端觸鍵。
(如果小朋友不好掌握手型,可以將左手握拳,用右手輕輕包住左手,把左手慢慢撤出、即為右手手型。)
手指彈奏白鍵2/3的位置,不要伸到黑鍵中間,白鍵和黑鍵中間放一只鉛筆,位置剛好。
4)彈奏要點:彈奏時要將手垂直慢慢抬起,高度大約和譜架同高,落下時要慢不要砸琴。要用整只小臂帶動手、手腕保持不動,不要讓手腕上下移動。
大指彈奏時,其他手指輕輕放在琴鍵上、不要將其他琴鍵按下。
每一個音4拍要唱平均、每一個小節(jié)中間起手速度要一樣,不要長短不齊。第二課
曲目:《請彈吧》(左手)
學習要點:
基礎知識:復習上一課所學內容,低音譜號、左手1指的認知。
因為坐姿、手型、彈奏要點和第一課要求一樣,只要讓孩子復習鞏固一下就可以了。
這節(jié)課重點想說一下孩子在初次彈琴時容易出現(xiàn)、忽略的一些問題。
(1)頭部:很多孩子在數(shù)拍子時,習慣一邊點頭一邊數(shù),看似很正常的動作其實是不必要的,這么做會使整個上半身不?;蝿?、重心不穩(wěn),也不好看。
2)肩膀:因為剛開始彈琴整個上半身都會緊張,所以很多孩子在彈琴時都有聳肩的動作,這樣彈琴不僅姿勢不好看,還會使整個手部的力量向上提、影響力度的傳送,感覺很累。由于聳肩所以腋下就會緊緊地夾著這樣的姿勢也是不正確的;正確的姿勢應該是肩膀放松放平、腋下微微打開。
(3)胳膊肘:因為大指用力、整只手都向左邊傾斜,導致手肘向外翹起,這樣做整只手的手型就會受到影響,平行的手背會向大指方向
傾斜;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手肘自然放松下垂。
(4)時值(拍子):因為剛開始彈琴手指力度不夠,第一個音彈下去數(shù)拍子的時候,手指已經(jīng)把鍵盤松掉了,彈鋼琴時手就是我們的嘴,如果松掉鍵盤音符的時值就改變了,4拍就變成了1拍,整個樂曲就會發(fā)生改變,所以保持音符的正確時值是很重要的。而且數(shù)拍子的時候正是調整手型的最佳時機,正好可以在手不動的情況下把錯誤的手型修正。
(5)力度:很多初學者第一次彈琴,就希望彈出的聲音可以和老師彈奏的聲音一樣大,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很難辦到的。因為剛開始學琴整條手臂和手指的力量還不能準確、自然地掌握,整只手臂都處于緊張狀態(tài),如果盲目的追求音量效果,只會讓原本就緊張的手更加僵硬,不僅彈出的聲音不好聽(像在砸琴),還會直接影響正確的手型。
所以我建議只要把鍵盤彈到底(一定要注意不能彈一半)能夠出聲、手型正確、時值準確就可以了,不必太強調音量;因為隨著彈琴技巧的熟練,對手型掌握自如,力度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6)腳部:很多孩子在彈琴過程中兩只小腳都會盤在一起,或者是來回的晃動,這也是需要改正的。
之所以講了這么多存在的問題,是因為我個人認為彈琴本身就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學習活動,既要聽老師講,自己的腦、眼、嘴、手、心還要高速運轉,所以應該在一開始就將所有不必要的、會影響彈奏的肢體動作去掉,從最初就養(yǎng)成良好的彈琴習慣,以免日后一邊要學習新課程、還要改正老毛病,豈不事倍功半!
第三課
曲目:《爺爺?shù)拇箸姟?、《莫卡辛軟皮鞋舞?/p>
基礎知識:
(1)音符:二分音符唱2拍、四分音符唱1拍。
(2)符干:符干向上用右手彈奏、符干向下用左手彈奏(要注意這里所說的是一般規(guī)律,以后曲目中會有所不同)。
彈奏要點:
(1)節(jié)拍:這兩首曲目中每小節(jié)的音都擴展為2個、四個,這時要注意音與音之間的節(jié)
這時抬手的高度就很重要,不要忽高忽低,要控制在同一個高度(和譜架同高),速度才能相同。
(2)雙手交替彈奏:這兩節(jié)課的練習重點就是雙手交替彈奏,也是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
在準備時兩只手的大指就要同時放到do上,右手彈奏時很多小朋友會把左手整個向左邊挪、或者從鍵盤上拿下(左手彈奏時右手相同),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這樣做兩只手就會很忙亂,因為右手彈完之后馬上要接左手彈奏,如果將左手拿開再需要彈奏時,還要重新找左手do的位置(右手彈奏時也一樣),兩只手就會在鍵盤上來回、上下挪動,不僅動作不好看、小節(jié)之間的節(jié)奏也會受到影響。
正確的做法是:在右手1指彈奏時,左手2、3、4、5指在原來的把位上保持不動,只將左手的1指藏在2指下面,這樣就空出了右手do的位置,既不影響右手彈奏、左手的把位也不會移動;左手1指彈奏時,右手2、3、4、5指保持不動,將1指藏到2指下即可。這樣彈奏兩只手的姿勢、節(jié)奏都不會受到影響。
(3)手型:在雙手彈奏時要注意兩只手的手背要撐平、很多小朋友會將雙手同時向外側傾斜,這時應該將重心向雙手中間對齊。
在一只手彈奏時要注意,不彈的那只手要支撐好。
手腕要支撐住,不要把手掌放在鍵盤上。
(4)學習兩只手交替彈奏,雙手在抬起和落下時都要慢,速度不要太快、動作不要太猛,不要砸琴。
第四課
曲目:《火車》、《海軍工兵》
基礎知識:
(1)音符:右手re、左手si。
(2)節(jié)拍:全音符4拍、二分音符2拍、四分音符1拍。
彈奏要點:
(1)手型:左右手兩個音都用2指彈奏,彈奏時不要2指折指,不要用指頭肚、指甲尖觸碰琴鍵;不要將2指伸到黑鍵中間去。
2指觸鍵的同時其他的手指不要翹、也不要勾著,要同時貼在琴鍵上,保持好基本手型。
(2)節(jié)奏:一定要注意不同音符之間的節(jié)奏,這也是這首曲目的難點所在。很多小朋友在彈全音符時(4拍),因為每小節(jié)只有一個音比較容易彈,所以會彈得很快;而到了四分音符(1拍)時,因為要彈四個音有一定的難度,速度就會明顯慢下來;我通常建議把最難彈那一小節(jié)的速度,也就是彈得最慢的那一小節(jié),定為全曲的速度,這樣整首曲子的節(jié)奏就可
如果有明顯的節(jié)奏不統(tǒng)一,家長也不好掌握,可以適當使用節(jié)拍器。
第五課
曲目:《小矮人進行曲》、《小矮人舞曲》
基礎知識:
(1)《小矮人進行曲》主要是復習鞏固前面所學習過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右手do、re,左手do、si。
彈奏注意每小節(jié)兩個四分音符之間的節(jié)奏要緊湊、間不要拖長拍子,二分音符彈奏時不要著急、要數(shù)夠拍子再往下彈。
小節(jié)之間的拍子也要準確,兩只手的二指不要折指。
很多小朋友在雙手彈奏時,兩只手在白色鍵盤上的位置不是平行的,而是一只手靠上、一只手靠下,應該注意讓兩只手的手背高度一樣,手指前端距離黑鍵的位置也一樣。
(2)《小矮人舞曲》認識附點二分音符,節(jié)拍器的使用。
從這首樂曲開始,曲目的節(jié)奏將更為復雜,這時節(jié)奏的控制就更為重要。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剛開始彈琴,節(jié)奏不準確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從最簡單、最初開始重視,彈到復雜的曲子時整個節(jié)奏就會很混亂。
當然對于初學的孩子來說不可能一點節(jié)奏偏差都沒有,但是大方向還是不能錯的,一首樂曲的整體節(jié)奏一定要穩(wěn)定,這時就可以使用節(jié)拍器作為輔助手段。每首曲子如果三小節(jié)以上存在節(jié)奏問題就需要用節(jié)拍器來糾正,但是要注意不要一開始就是用,要把曲子彈熟之后再用。因為是剛開始,所以可以將節(jié)拍器調到最慢的速度,適應以后再根據(jù)孩子實際彈奏速度調整。
第六課
曲目:《瑪麗有只小羔羊》、《傘兵》
基礎知識:
(1)《瑪麗有只小羔羊》學習右手新音mi、用3指彈奏。因為我們人的1、2指手指獨立靈活性是比較好的,所以在彈奏時困難不大;從3指開始就會出現(xiàn)較多問題,當3指落鍵時是比較容易折指的,而且會出現(xiàn)手指前后閃動,不能讓手指很好的穩(wěn)定站立,而且很多孩子在彈奏時會把不用的1、2、4、5指都翹起來,或者把不彈的4、5指鍵盤壓下,這時一定要注意3指落下時第一指關節(jié)要頂住不要折指、晃動,其他手指在3指落下時清搭在鍵盤上即可。
在節(jié)奏上一定要注意1拍之間要彈得均勻、平穩(wěn),不要忽快忽慢;1拍接2拍時拍子長短要區(qū)分清楚,很多小朋友會把2拍彈得和1拍一樣,2拍時值要彈夠再起手。如果節(jié)奏有明顯問題,可以使用節(jié)拍器。
(2)《傘兵》學習左手新音la、用3指彈奏。這首樂曲在節(jié)奏上沒什么難點,主要是復習附點二分音符的拍子,手指彈奏要求和右手是一樣的。
第七課
曲目:《越過山坡》、《雷格泰姆舞》
基礎知識:
(1)《越過山坡》:這首樂曲主要是復習音符la、mi,沒有什么難點。
(2)《雷格泰姆舞》:是近期所學的第一首旋律較為完整的、具有歌唱性的樂曲。在彈奏這首曲子時一定要注意兩只手交替彈奏的完整性、中間不要有間斷;兩只手的力度也要相同,不要一只手重、一只手輕。
因為這首樂曲比較長,節(jié)拍比較多,所以彈奏時速度容易快,一定要注意節(jié)奏要均勻,不要忽快忽慢。
(3)慢練的重要性:很多初學的小朋友彈琴都偏快,這和孩子的年齡、性格有很大的關系,雖說性格不能改變,但是彈琴卻是慢工出細活。剛開始學琴因為各方面條件還不穩(wěn)定,所以還是主張慢,彈琴進度要慢、速度要慢、心性也要慢。
很多家長在孩子初學琴時就互相比較孩子學琴的進度,你家孩子這周彈了幾首曲子、我家孩子已經(jīng)彈到什么教材了,本來很好的良性學習卻成為惡性競爭,最終導致孩子一首曲子還沒彈好就學下一首,一本書沒學完就換新的教材,這樣做短期內看似孩子進度很快,長期下去基礎沒打好、知識沒學夠,最終一邊學新的還要補舊的,反而造成更大的麻煩。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還是希望家長和琴童們能擺正心態(tài),為漫長的學琴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八課
曲目:《排鐘》、《滑稽面孔》
基礎知識:左手4指sol,力度的控制。
(1)《排鐘》:從這節(jié)課開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整只手在琴鍵上的位置,因為
4指比較短,所以用4指彈奏時,孩子為了能觸到琴鍵通常會把整只手向前挪,這樣就造成較長的2、3指會伸到黑鍵中間去,現(xiàn)在曲目比較簡單不會對彈奏造成什么影響,所以很多老師會忽視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將正確的手位(第一課)變成錯誤的,隨著曲目難度增加、音符增多問題就會顯現(xiàn)出來。當手在白鍵上來回移動時,因為有手指伸到黑鍵中造成牽絆,整只手就不能流暢的進行跑動彈奏;而且會看到整只手在琴鍵上上下下來回挪動,既不美觀、也影響速度,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好整只手在白鍵上的位置,不要受到某一個手指的影響。
(2)《滑稽面孔》:這首曲目音符較多,每個手指長短不同,彈下去的力度也就不一樣,所以孩子在彈這首曲子的音時總是重一個、輕一個,就好像我們走路深一腳淺一腳,這樣彈奏手上的力度完全沒有受到控制,只想到把音彈出來,完全沒有考慮到音色。當然我們不可能把每一個音的力度都彈得完全一樣,但是整首曲目聽起來還是應該力度適中,不要太突兀,讓人聽起來很舒服、穩(wěn)定。
第九課
曲目:《老麥克唐納》、《拔河》
基礎知識:什么是音程及彈奏方法、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
(1)音程:一個音彈奏叫做單音,兩個音同時彈奏就叫做音程。我們把位置低的音稱為“根音”,位置高的音稱為“冠音”。因為需要同時彈奏兩個音,在彈奏時就要注意幾個問題:
a、如何唱譜:孩子們通常會先唱位置高的音、再唱低的音(從上往下唱),這樣唱譜是不對的;應該從下往上唱,也就是先唱根音、再唱冠音。
b、速度相同:因為要同時彈兩個音,而我們的手指長短不齊,孩子彈出的音響效果聽起來就是一前一后出聲,這樣彈奏就將音程彈奏變成了單音彈奏,已經(jīng)將音符性質改變了,所以是不正確的;一定要讓兩個音同時落鍵,讓兩個音同時出聲。
方法:在抬手時先將兩個需要彈奏的手指前端對齊,在落鍵速度就是相同的。
c、力度相同:因為手指力量不一樣,彈出的音色也不相同,但是因為是音程彈奏,所以要盡量將兩個音的力度彈成一樣的,不要一輕一重。如果力度不均較重的音會把較輕的音掩蓋住,聽起來好像只彈了一個音。
方法:彈奏時可以把力度較重的手指輕一點,力度較輕的手指重一點,這樣互相調配聽起來的音色就會比較均勻。
(2)休止符: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比較相近,一定要注意它們所在的位置不同,區(qū)分清楚。練習休止符時不要急著雙手彈奏,可以在彈奏時先單手彈奏,把空拍唱出來加深印象。
第十課
曲目:《教堂管風琴》、《揚基歌》。
基礎知識:右手4指彈fa。
(1)4指彈奏:復習第九課基本彈奏要求,第四指是比較難彈的手指,孩子在彈奏時容易將5指的音碰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整只手抬起來時,把4指略向下伸出來一點,這樣就不容易碰到其他的音;還有的孩子為了不碰到其他不彈的鍵,就一直覺著不彈的手指,這樣做手型完全走樣,而且整只手都會緊張,所以要注意在4指落鍵后其他手指要馬上放到琴鍵上。
(2)曲目的完整性:從《揚基歌》開始,我們就不能夠只單純強調音樂基礎知識(音符、節(jié)拍),還應注意曲目的完整性。很多孩子在彈一首樂曲時,哪怕只有4小節(jié)也會在音符、節(jié)奏、連貫性上出現(xiàn)錯誤彈得磕磕絆絆,因為曲子較短沒有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從最初就養(yǎng)成了錯誤的彈奏習慣,認為一首曲子出現(xiàn)點錯誤是正常的,久而久之當曲目越來越長錯誤就會越來越多,一首完整的曲子彈得支離破碎、亂七八糟,不要說情感表現(xiàn)就連不出錯的彈一遍都不可能;這就好像我們從最初學說話,如果一句話都不能完整的說出,那么當我們要朗誦大段文章時怎么可能流暢!所以我們要從最初、最簡單做起,每一首曲目都要練熟,通常我會以連彈3遍不出錯作為標準,這樣才能說是保質保量的完成。
第十一課
曲目:《把我?guī)Щ馗ゼ峁枢l(xiāng)》、《摘棉花的老人》
基礎知識:分句有表情的彈奏、同音連線。
(1)《弗吉尼故鄉(xiāng)》:從這首樂曲開始要讓孩子學會音樂的分句,就像我們讀文章一樣,剛開始是通篇不分層次、成片的朗讀,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將自己要讀的文章分句、分段,讓聽者不再一頭霧水、找不到主次。彈奏樂曲也是一樣,我們的手就是我們的嘴,要將樂曲內容清晰地傳達給聽者,首先要讓大家知道你彈得是什么故事,每一句、每一段說了些什么,然后再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加入感情的渲染、有表情的進行彈奏。
一般簡單的曲目以四小節(jié)為一句就可以了,通常孩子不容易找到劃分段落,可以在彈奏熟練后讓孩子先唱出來,熟悉旋律分句后在彈奏時一邊在心里默唱一邊彈,這時手上的旋律感就比較強了。
(2)同音連線:《摘棉花的老人》將兩個或以上相同的音用連線連接起來,就叫做同音連線。
很多孩子會將每一個音都彈奏出聲、或者第二個音的拍子還沒數(shù)完就起手,這樣彈奏都是不對的,同音連線只需要將第一個音彈奏出聲,剩下的音手指壓住琴鍵不動光數(shù)拍子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保持住音符的時值。
第十二課
曲目:《自新大陸交響曲》、《軍號響》
基礎知識:右手5指sol、力度彈奏要求,復習同音連線。
(1)《自新大陸》右手新的音sol,很多孩子彈這個音時為了好使勁,會將整個5指外側躺在琴鍵上,整個手背就會偏向右側,正確彈奏應該用小指右前端的肉站立、保持手背平行。彈到這個程度會因為曲目難度的增加忽略手型,這點一定要注意,好的手型對彈奏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強彈奏力度:在前面的彈奏中因為孩子手型還沒有固定掌握好、對鍵盤的適應性還不強,所以對力度可以不做要求,只要琴鍵彈到底聲音穩(wěn)定就可以,從這節(jié)課開始基本問題已經(jīng)解決就要增強力度練習了。落鍵時要將每一個音彈到底、彈扎實,將整條手臂的力量集中在指尖,盡量將聲音彈得圓潤、飽滿不要發(fā)虛,手腕的支撐很重要,不要上下顛、左右晃,保持住延音的音色。
第十三課
曲目:《劃呀劃》、《有誰知道我的憂愁》。
基礎知識:復習音程彈奏、雙手連貫彈奏。
(1)《劃呀劃》:主要將前兩節(jié)課內容進行復習,要注意同音連線第二個音因為不需要彈奏,最后兩拍鋼琴已經(jīng)沒有聲音,這時手還要放在琴鍵上,要等時值彈夠再起手。
(2)雙手連貫彈奏:上節(jié)課我已經(jīng)講過,從現(xiàn)在開始不只應要求孩子能將樂曲完整無誤的彈奏下來,還應該在簡單的彈奏技巧上予以要求。雖然孩子可以將樂曲音、節(jié)奏、拍子基本不錯的彈出來,但是在左右手銜接時總會停頓一下,或者兩只手的力度相差太多、因為換手力度突然增強或減弱,讓人很明顯感覺到不是一只手彈奏的,這樣曲目旋律聽起來總是感覺不夠流暢、完整。所以一定要注意在兩手交換彈奏時,節(jié)奏一定要穩(wěn)定不要忽快忽慢;如果沒有明顯的表情變化力度也要一致,這樣整首樂曲聽起來就會很舒服。
第十四課
曲目:《乘黃包車》、《班卓琴手》、《公主圓舞曲》。
基礎知識:新音左手5指fa、什么是圓舞曲、有表情的演奏。
(1)左手5指fa:《乘黃包車》左手5指彈奏和《第十二課》右手5指彈奏的要求是一樣的,因為左手沒有右手靈活所以需要更多單獨的練習。
(2)圓舞曲:《公主圓舞曲》是小湯一這本書中彈奏旋律最強,也最適合有表情演奏的開始,從這首曲目開始要讓孩子不只是技術性的彈奏,而應該富有感情的演奏,讓鋼琴彈奏真正成為鋼琴演奏。
A、首先要讓孩子初步了解什么是“圓舞曲”,當然年齡小的孩子不一定能完全了解,但是基本概念還是要有的,因為“圓舞曲”是鋼琴曲目中一個大類,我們要從一開始接觸就有一個正確、明晰的概念,為日后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圓舞曲(Waltz):有時音譯為“華爾茲”,是奧地利的一種民間舞曲,18世紀后半葉用于社交舞會,19世紀開始流行于西歐各國,它采用3/4拍,強調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暢,節(jié)奏明顯,伴奏中每小節(jié)僅用一個和弦,由于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為圓舞曲。
B、如何有表情的彈奏:既然是舞曲在節(jié)奏上應該是歡快、平穩(wěn)的,不要彈得太慢、太拖沓,但聽起來不能太趕好像很著急的樣子,一定要均勻、不要忽快忽慢;最適合的速度應該是比孩子彈得最熟練的速度稍慢一點為宜,這樣能保證在不出錯的情況下充分的表現(xiàn)情緒。
音色要飽滿、圓潤所以力度不要過強、過于生硬,否則就變成了進行曲的感覺。孩子在彈奏這首曲目時切忌砸琴,要在落鍵時控制力度,聲音要像橡皮球落在地上,既扎實又不刺耳。要把自己的手想象成在跳舞的雙腳、琴鍵就是地面,雙手交替彈奏時左手的音稍重一點就可以不能太強,否則左手太重、右手太輕會感覺是一個腳受傷的人一拐一拐的跳舞。
最初孩子做起來肯定會有困難,所以只要個別小節(jié)能夠做到就可以了,經(jīng)過長時間的練習,一定會把情緒自然的運用到鋼琴彈奏中。
第四篇:《春之歌》(湯普森)教案
鋼琴小組課:《春之歌》(湯普森)教案
學前教育:一年級第2學期
目的與要求:
1、了解和掌握3/4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分解和弦以及A大調的黑鍵彈法
2、雙手交叉彈法
3、分解和弦的學習,促進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為以后的兒歌彈奏做好準備
教學模式及教學法:講解法、練習法 新課重點、難點:
1、掌握3/4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分解和弦以及A大調的黑鍵彈法
2、雙手交叉彈法
教學過程:
復習要點:拜厄NO.31(二拍子的分解和弦)
一、樂理知識: 1、3/4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2、A大調的調號與音階
3、m.d.over右手從左手上面交叉彈奏
二、彈奏教學
(一)、認譜視場:全體同學邊打拍子邊唱旋律
(二)、結構分析:A+A’+B+A’+C(三)、老師講解說明
第一部分:
1、左手彈好流動的分解式和弦,突出3拍子的重音
2、連線要彈得連貫、流暢
3、注意和弦轉換
第二部分:
1、要求跟A部分一樣。注意最后三小節(jié)的變化。
2、最后一小節(jié)左手的雙音要彈得整齊飽滿
第三部分:
1、左手注意和弦的轉換,2、右手有兩句,各樂句要彈得流暢平穩(wěn),注意手的落和起的動作。
第四部分跟第二部分一樣
第五部分:
1、注意譜號和力度的變化。
2、m.d.over右手從左手上面交叉彈奏。
3、同音連線的彈法
4、rit處開始漸慢
(四)、老師完整示范,學生分組觀看,直到學生明白如何練習
(五)、學生各自練習
1、老師巡視學生彈奏的坐姿、手型等是否正確
2、通過監(jiān)控平臺監(jiān)聽學生練習情況,并進行必要地指導
(六)、彈奏展示 通過監(jiān)聽找出2—3位彈得比較好的同學上來彈奏表演,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
(七)、課堂小結
(八)、作業(yè):加強練習《春之歌》
第五篇:湯普森第一冊 教案
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1 教案
曲目:《請彈吧》(右手)學習要點:
(1)基礎知識:高音譜號、音符do(中央c)在五線譜中的位置、大拇指是1指、全音符唱4拍(四歲)。
(2)坐姿:身體坐在琴凳正中間、正對中音區(qū),大約坐在琴凳2/3的位置(3)手型要點:手背、手腕、小手臂在一條平行線上,胳膊肘稍打開,將所有手指關節(jié)和掌關節(jié)頂出。一指第一指關節(jié)注意不要窩進去,要放松;2、3、4指用手指前端站立起來,5指用手指右前端觸鍵,尤其要注意不要將重心倒過來。手指彈奏白鍵2/3的位置,不要伸到黑鍵中間(影響跑動)
*手型問題在未來的教學中反復強調,依據(jù)情況而定。
(4)彈奏要點:手肘向前上方推動起來,以手臂帶動手腕手腕帶動手指,進行示范。以“摘蘋果”以及“飛翔”的動作比喻。落下時要慢不要砸琴,也不可太過緊張影響力量自然的垂落。手臂要放松。
曲目:《請彈吧》(左手)
學習要點:
基礎知識:認識低音譜號,(像蝸牛的殼一樣盤旋起來)、左手1指的認知。手型及彈奏要點相同。
第二課
曲目:《爺爺?shù)拇箸姟?、《莫卡辛軟皮鞋舞? 基礎知識:新學二分音符及四分音符
二分音符在全音符身上砍了一刀,時值也減半。并且留下了一根電線桿(符干)四分音符在二分音符的基礎上時值再減半,肚子涂黑了。東西加的越多時值越短。
彈奏要點:(1)節(jié)拍:注意節(jié)奏平均穩(wěn)定。示范節(jié)奏的打法??啥啻驇妆椤?/p>
(2)手型:在雙手彈奏時要注意兩只手的手背要撐平、重心要保持
在中間。
在一只手彈奏時要注意,不彈的那只手要支撐好。
手腕要支撐住,不要把手掌放在鍵盤上。
(3)學習兩只手交替彈奏,雙手在抬起和落下時都要慢,速度不
要太快不要砸琴。
第三課
曲目:《火車》、《海軍工兵》
基礎知識:
(1)音符:新學右手re、左手si。
(2)節(jié)拍:全音符4拍、二分音符2拍、四分音符1拍。
彈奏要點:
同樣要保持手型及節(jié)奏。
第四課
曲目:《小矮人進行曲》、《小矮人舞曲》
基礎知識:新學附點二分音符。多加了個點,這個點是前面音符時值的一半,即 二分音符的一半2+1=3拍。
(1)《小矮人進行曲》主要是復習鞏固前面所學習過的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右手re(音名D),左手si(音名B)。
(2)《小矮人舞曲》認識附點二分音符。多唱譜。
第五課
曲目:《瑪麗有只小羔羊》、《傘兵》
基礎知識:
(1)《瑪麗有只小羔羊》學習右手新音mi、用3指彈奏。三指一定注意不用的手指不可勾起,要放松保持手型。樂曲節(jié)奏要穩(wěn)。
(2)《傘兵》學習左手新音la、用3指彈奏。其余手指同樣不可勾起。
第六課
曲目:《越過山坡》、《雷格泰姆舞》 基礎知識:
(1)《越過山坡》:主要復習音符la、mi
(2)《雷格泰姆舞》:注意兩只手交替彈奏的完整性、中間不要有間斷;兩只手的力度也要相同,不要一只手重、一只手輕。
第七課
曲目:《排鐘》、《滑稽面孔》
基礎知識:新學左手4指sol,力度的控制。
(1)《排鐘》:同樣不要勾指??刂屏Χ取?/p>
(2)《滑稽面孔》:節(jié)奏穩(wěn)定,辨別音色。勿勾指。
第八課
曲目:《老麥克唐納》、《拔河》
基礎知識:認識全休止符(倒掛)、二分休止符(橫臥)、四分休止符(像小燕子)。
彈奏技巧:雙音彈奏整齊,掌關節(jié)要撐好架子。稍向內扣,聲音集中。唱譜先底音后冠音。
第十課
曲目:《教堂管風琴》、《揚基歌》。
基礎知識:右手4指彈fa。
(1)彈奏技巧:四指天生較弱但一定不要將其他手指勾起幫忙,依然要保持其他手指及腕部的放松。
(2)同樣要唱譜。培養(yǎng)樂感。
曲目:《把我?guī)Щ馗ゼ峁枢l(xiāng)》、《摘棉花的老人》
基礎知識:同音連線。
(1)分句彈奏: 劃分段落,先唱出樂句,然后再彈,彈的時候注意樂句劃分。
(2)同音連線:《摘棉花的老人》將兩個或以上相同的音用連線連接起來,就叫做同音連線,后一個音只保持時值而不彈奏。
第十一課
曲目:《自新大陸交響曲》、《軍號響》
基礎知識:新學右手5指sol、力度彈奏要求,復習同音連線。(1)彈奏要求:右手五指不可以改變重心,不可以躺著,始終正對鍵盤,其他手指保持松弛。
第十二課
曲目:《劃呀劃》、《有誰知道我的憂愁》
基礎知識:復習音程彈奏、雙手連貫彈奏。
第十三課
曲目:《乘黃包車》、《班卓琴手》、《公主圓舞曲》。
基礎知識:新音左手5指fa、什么是圓舞曲。
(1)左手5指fa:不能躺著,也不可改變手型,其他手指保持放松。
(2)圓舞曲: 歡快的情緒。
圓舞曲(Waltz):有時音譯為“華爾茲”,是奧地利的一種民間舞曲,18世紀后半葉用于社交舞會,19世紀開始流行于西歐各國,它采用3/4拍,強調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暢,節(jié)奏明顯,伴奏中每小節(jié)僅用一個和弦,由于舞蹈時需由兩人成對旋轉,因而被稱為圓舞曲。
(作為拓展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