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徐悲鴻勵志學畫》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yōu)異的成績?yōu)橹袊藸幑獾墓适?,贊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整篇課文的重點在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所以在教學時,我圍繞課題中的“勵志”展開,利在緊扣全文的主題。
語文這門學科重在挖掘,可以大到整篇課文去挖掘,小到從一個字、一個標點上去挖掘。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所以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去引領(lǐng)學生體悟文中的精髓,使學生更深層次地領(lǐng)悟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從而更能挖掘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如:在教學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時,課文是從勤奮學習和生活清苦兩方面來具體講述的。在講到勤奮學習時要體現(xiàn)“每逢節(jié)假日”和“一畫就是一整天”這兩個關(guān)鍵詞,通過講節(jié)假日他還在臨摹畫畫,在這里就可以問學生:“你們覺得徐悲鴻苦嗎?”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地想想到底苦不苦,其實在這里“苦”和“不苦”都說的通,“苦”在每天勤學苦練,的確很苦;“不苦”是因為徐悲鴻覺得不苦,他覺得他是在苦中作樂。通過這樣一提問,徐悲鴻的這個人物形象立刻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了,學生立刻就會體會到徐悲鴻的那種勤學苦練的精神。而“一畫就是一整天”也飽含著兩層意思,這點我也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一層意思是花的時間很多;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投入的精力多。1.語文學科本質(zhì)特點的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痹谡Z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語文教學是使人明德,使人自新,使人趨向至善之境的過程,而非是單純接受文字知識的過程。
2.中國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精髓要求?!拔囊暂d道”:在傳授、傳播文化知識的同時,應施以道德品質(zhì)、做人道理的教育。如果說“道”是一個民族對生活的理解,對情感的思辨,對真、善、美的感悟,那么“文”便是理解、思辨、感悟的載體與形式;如果說“道”是思想的寶庫、理想的源頭、現(xiàn)實的寫照與未來的指導,那么“文”便是溝通思想與理想、現(xiàn)實與未來的路徑與橋梁。
第二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在對比中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
課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yōu)異成績?yōu)橹袊藸幑獾墓适拢且黄芎玫膼蹏髁x教育題材。星期一聆聽了張?zhí)帉λ抉R老師的點評,很有感觸,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運用了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感覺效果較好。
一、外國學生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
課文前后兩個地方寫到了外國學生的態(tài)度,一開始他表現(xiàn)出“不禮貌”“沖著”(可以看到他的傲慢無理,輕視中國人。)后來表現(xiàn)出“震驚”、“鞠躬”、“有眼不識泰山”(可見他的心悅誠服、對徐悲鴻的尊敬和歉意。)我抓住這一變化,引導學生尋找到這種變化的內(nèi)因是徐悲鴻用實際行動樹立了中國人的形象,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不良印象。
二、徐悲鴻清苦的生活和刻苦學習的對比。
徐悲鴻在生活中吃、住都非常清苦,而繪畫方面,卻付出了許多金錢和精力。我在教學時,補充了一些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他家庭的貧寒、學畫的決心,從而加深對“勵志”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到他的決心大,不可動搖。
第三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四22 朱鳳
本周第七課的教學,我采用了圖片導入法來展開本課的教學工作。我首先出示的是徐悲鴻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駿馬圖”,我覺得本課用圖片導入的形式比較直觀,能讓孩子們記住徐悲鴻的代表作《奔馬圖》。
展示圖片的同時,我來詢問同學們知不知道這幅圖是誰畫的,我再接著孩子們的話說這是“偉大”的畫家徐悲鴻所作。接著就“偉大”一詞展開,詢問孩子們老師為什么稱他為“偉大”的畫家呢?孩子們說出他的畫不僅是流傳千古的經(jīng)典之作,更可貴的是他有著高尚的人格和一顆愛國的熾熱之心,接下來帶領(lǐng)孩子們來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故事。展開課堂教學之前我簡單給孩子們介紹了徐悲鴻,重點講述了他把賣畫所得的收入用來救濟祖國的難民,這些資料能夠初步樹立徐悲鴻在孩子們心中的英雄形象,在孩子們的心中他已經(jīng)是一位愛國人士了。
接下來在講授外國留學生侮辱徐悲鴻的時候,我趁機講解了時代背景,我們的祖國那時候貧窮落后,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也常常被白眼,被欺凌,此時讓孩子們體會那個外國留學生會用怎樣的語氣對“徐悲鴻”說那樣的話。指導孩子們來朗讀。
雖然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述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但那樣的生活畢竟離孩子們比較遙遠,孩子們很難“感同身受”,我認為,如果能找到一些描述當年的中國國情的災難片,播放視頻的同時,老師配以講解,會更能夠讓孩子們深入了解當時的生活情況。
接下來我?guī)ьI(lǐng)孩子們感受“徐悲鴻”是如何勵志學畫的,我?guī)ьI(lǐng)孩子們抓住關(guān)鍵字來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比如:每逢,常常,潛心臨摹,只,租等。我當時詢問了孩子們中午都吃的什么?孩子們回答說是學校的三菜一湯,再跟徐悲鴻的伙食進行對比,孩子們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此段為文中的重點部分,重在讓孩子們來體會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jīng)過。但有一點我沒有引導孩子們體會,就是“每”,在這里我只是一帶而過,個別孩子會覺得平常吃兩片面包再喝點開水還蠻好的,這時候,老師就應該引導孩子們感受今天“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明天還是“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后天還是,這樣孩子們就能體會到徐悲鴻生活的清苦了。
結(jié)尾我?guī)ьI(lǐng)孩子們來感受外國留學生的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時,只是讓孩子們來揣摩體會他此時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跟徐悲鴻道歉,當然孩子們朗讀的很棒,后來我仔細回想這一部分的教學,覺得還是應該找兩個孩子出演一下,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這樣孩子們通過演繹更能夠深刻體會外國留學生對徐悲鴻深深的歉意。
第四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教學中我以“勵志學畫”為主線,圍繞課文的關(guān)鍵語句“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來研讀課文。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討論,自讀自悟、潛心會文,領(lǐng)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與文本展開對話。教學設(shè)計實現(xiàn)了從: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結(jié)構(gòu),力圖探求作者構(gòu)造語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維結(jié)構(gòu),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層意蘊,實施有效教學。
學生與文本對話過程中,把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和對語言運用之妙的感悟結(jié)合起來。在咀嚼、品味、誦讀語言中,領(lǐng)悟語言的精妙,對話得以深入進行。教學中三個維度有機結(jié)合,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育人教育似春風化雨浸潤在言語的學習和運用中。教學完這課后,我感覺到幾處需要調(diào)整的環(huán)節(jié),“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這句話中“天堂”二字抓的還不透,它除了可以理解為條件最好的地方,還可以理解為“中國人就是到死也成不了才”。雖然教參中只提供第一個解釋,但這樣加深理解后,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憤怒之情,我們這樣再為教參補充空白又何嘗不可呢?
只是在課堂上,學生未提到,教案的細微之處我沒完全記下,只想到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什么,而忘了給學生應有的引導與點撥。
第五篇:徐悲鴻勵志學畫 反思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這是一篇講徐悲鴻熱愛祖國,為了祖國勤奮努力的這樣的故事的文章,所以在設(shè)計的時候我把徐悲鴻為了祖國怎樣勤奮刻苦作為文章的重點,引出他立下的志向,讓學生反復朗讀這個志向,體會徐悲鴻的愛國精神,為了改變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和偏見而奮發(fā)努力、勇往直前。
在導入這課課文時,我復習課文的生字詞語及兩個俗語,為課文理解掃清了“攔路虎”。后又運用了兩個名言,一個是表示熱愛祖國的,一個是表示勤奮刻苦的,這兩方面正是徐悲鴻所具有的,然后讓學生找出徐悲鴻立下的志向,并找出他為什么要立下這個志向,在學生朗讀完外國學生的話后,這時候老師向同學介紹中國當時的歷史現(xiàn)實是很有必要的,讓學生知道并不是因為徐悲鴻刻苦,也并不是因為他受到了達仰的器重,而僅僅是因為他是中國人,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徐悲鴻為什么會立下那樣一個志向。
在講到文章的重點時,我讓同學自己圈畫有體會的詞句,感覺同學都有些困難,很難下筆,究其原因:第一,提問沒有藝術(shù)性,硬生生的把問題拋給了學生,沒有一個過渡,和讓學生緩沖的余地,就這是備課時候準備的不足,同樣一個問題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學生方面,學生回去預習的不夠充分,對課文內(nèi)容不是非常熟悉,導致課堂上出現(xiàn)困難。然后在指名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我提問的同學太少了,有的問題只有一個同學談了體會就結(jié)束了,我就出示了正確答案,很多問題沒有讓學生談深刻,談具體,對于一篇文章的重點部分內(nèi)容,學生能不能深刻體會課文的意思,這是很重要的,而我就是感覺有點兩頭尖腹中空,注意到了開頭結(jié)尾怎么上,而真正的重點缺沒有把握好,這對于一堂語文課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硬傷,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重點的問題,一定要讓學生理解透;對于談體會的問題,一定要讓他們談深刻,老師再加以引導,這樣的課堂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才是教師是領(lǐng)路者的課堂,才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