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川市長坪小學戲曲進校園工作落實方案
利川市謀道鎮(zhèn)長坪小學“戲曲進校園”
工作落實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利川市委宣傳部13號文件精神,落實戲曲進校園活動,通過“戲曲進校園”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戲曲曲藝,感受地方戲曲和民族戲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大力弘揚京劇這門國粹藝術,感受古老藝術的魅力。
二、主要目標:
1、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精選一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適合學生欣賞、易于學唱的戲曲經典曲目、名家唱段,制作成光盤光碟等音像資料,供學校在大課間、主題班會以及課余時間播放。
3、通過開展戲曲進校園,讓學生學會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培養(yǎng)大膽探索和勇于實踐的精神,培養(yǎng)觀察、模仿、合作、調查等能力。
4、鼓勵一批教師首先學習、演唱戲曲,作好榜樣,進行示范感染熏陶,再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表演才能,挖掘學生自身潛能。
三、組織機構 組
長:王
琴 副組長:殷臣薈
羅洪旺
組
員:馬紹兵
馬繼學
徐
術
向
權
各位音樂教師。
四、具體措施
1、廣泛宣傳,作好準備。要讓師生認識到戲曲進校園的重要性,了解戲曲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需要傳承,發(fā)揚光大。作好開展教育前的準備工作,做到“精選一批、學習一批、欣賞一批”
2、欣賞戲曲,培養(yǎng)興趣。通過音樂老師示范演唱,學校LED大屏播放戲曲及表演,來培養(yǎng)學生對戲曲的喜愛。當代學生喜歡的歌曲受價值觀和耳目接受影響,基本只能接受流行歌曲,宣傳培養(yǎng)興趣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3、進入課堂,學習精選。各校點要將精選出來的戲曲拿到音樂課堂上進行教學,示同音樂教材,讓戲曲教學落到實處。音樂老師要借助現(xiàn)代媒體和網上資源比學生先會,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4、把握內容,選準曲目。小學生年齡跨度大,適宜的樂曲要進行精選。主要內容包涵:
(1)京劇——我國的國粹。唱腔優(yōu)美,特別是一些現(xiàn)代京劇,像《紅燈記》《沙家浜》等深受人們喜愛,一些傳統(tǒng)節(jié)目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唱腔婉轉,優(yōu)美動聽,但學生接觸較少。要通過教學使學生熟知。
(2)川劇——流行于我國西南,并載入《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是當?shù)厝讼矚g的劇種。
(3)地方劇――當?shù)乩夏耆肆鱾鹘映哪捴巳丝诘膽蚯?。只要內容健康,適合傳唱,都可以繼承,發(fā)揚光大。
5、活動助推,展現(xiàn)成果。
(1)各班組建戲曲社團,教學點組建校級社團,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課外活動時間開展學唱、表演等活動。(2)主題班會上交流戲曲知識,展示演唱才藝。
(3)全校舉行大型戲曲展示活動。明年六一活動,各校點集中在長坪小學展示戲曲教學成果。小型社團出一個展示節(jié)目,大型社團出一唱一演兩個節(jié)目。
利川市謀道鎮(zhèn)長坪小學 2016年10月20日
第二篇:戲曲進校園方案
赫山第二完全小學“戲曲文化進校園”
活動實施方案
為了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藝術,推動民族經典文化傳承,拓寬學生學習藝術空間,打造校園文化教育特色,讓傳統(tǒng)文化經典在我校發(fā)揚光大?,F(xiàn)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湖南省教育廳“傳承經典、共享文化”文件精神為指導思想,以“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文化經典”為主題,大力開展“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受到傳統(tǒng)經典戲曲文化熏陶,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從而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全面推廣和普及。
二、實施原則
1、教育性原則。堅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規(guī)律、技能形成規(guī)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寓教于學,寓教于練,引領學生接受優(yōu)秀民族文化熏陶、培養(yǎng),營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
2、學習與欣賞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學生興趣為動力,注重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將戲劇曲藝學習和經典名段欣賞結合起來,在審美愉悅的藝術實踐過程中逐步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愛好。
3、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在普及戲劇曲藝知識的基礎上,加強特長學生和有濃厚興趣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努力提高學生戲劇曲藝表演水平。
4、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原則。戲劇曲藝的知識普及要以校內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特長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實施“校團(劇團、協(xié)會)掛鉤”、“校際聯(lián)合”等模式,通過學生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專題講座、示范觀摩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推進戲劇曲藝藝術教學和欣賞活動。
三、目標任務
目
標:感受經典戲曲魅力、學唱中華經典戲曲 主要任務:
1、戲曲文化學習課程化。開設戲曲學習課程,將戲曲文化融入學校藝術課堂教學中,戲曲文化作為學校藝術教育課程資源;
2、戲曲文化學習普及化。營建校園戲曲學習氛圍,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校園戲曲文化知識推廣和宣傳,讓戲曲文化深入師生心中;
3、戲曲文化學習常態(tài)化:戲曲文化推廣與學校日常教學活動相結合,融入學生校園生活中;
4、戲曲文化學習特色化:將“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成為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打造辦學品牌的特色。
四、活動對象
藝術教師及117班、116班、104班學生。
五、活動分工安排
1、成立“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組 長:熊正球 副組長:陳喜美
組 員:龔小平陳萬玄 熊 劍 陳喜美 蔣友清 郭曉蓉 肖躍先 肖躍明 陳俊姣 晏文群 張 麗 邱 丹
2、活動任務分工及人員安排: 多媒體操作:吳建軍 主持:高利 秩序:夏曉靜 文緋
赫山第二完全小學 2016年5月18日
第三篇:戲曲進校園方案
“戲曲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鞏義市“戲曲進校園”活動工作方案(試行)》精神,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藝術,推動民族經典文化傳承,拓寬學生學習藝術空間,打造校園文化教育特色,讓傳統(tǒng)文化經典在我校發(fā)揚光大。現(xiàn)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戲曲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目標,緊緊圍繞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積極打造我校藝術教育特色,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營造濃厚的豫劇藝術氛圍,為我縣文化強縣戰(zhàn)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實施原則
1、教育性原則。堅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規(guī)律、技能形成規(guī)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寓教于學,寓教于練,引領學生接受優(yōu)秀民族文化熏陶、培養(yǎng),營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
2、學習與欣賞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學生興趣為動力,注重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將戲劇曲藝學習和經典名段欣賞結合起來,在審美愉悅的藝術實踐過程中逐步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愛好。
3、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在普及戲劇曲藝知識的基礎上,加強特長學生和有濃厚興趣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努力提高學生戲劇曲藝表演水平。
4、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原則。戲劇曲藝的知識普及要以校內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特長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通過學生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專題講座、示范觀摩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推進豫劇藝術教學和欣賞活動的開展
三、目標任務
通過戲曲進校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興趣,了解戲曲藝術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傳承、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通過逐步推進的方式,使全校師生人人能夠會唱規(guī)定的曲目,人人知道一些與河南戲曲相關的基本知識,在全校范圍內形成比較濃厚的豫劇藝術教育氛圍。
1、戲曲文化學習課程化。開設戲曲學習課程,將戲曲文化融入學校藝術課堂教學中,把戲曲文化作為學校藝術教育課程資源。
2、戲曲文化學習普及化。營建校園戲曲學習氛圍,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校園戲曲文化知識推廣和宣傳,讓戲曲文化深入師生心中。
3、戲曲文化學習常態(tài)化:戲曲文化推廣與學校日常教學活動相結合,融入學生校園生活中。
4、戲曲文化學習特色化:將“戲曲進校園”活動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成為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打造辦學品牌的特色。
四、活動對象和要求 全體教師及3―6年級學生。
1、學習《中國戲曲經典》中的相關戲曲文化基本知識,了解我國戲曲種類。爭取人人都能傳唱1―3首經典戲曲。
2、學校制定有效的實施管理辦法,保證活動的推進。學校教師和行政領導要帶頭融入活動,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表率作用。
3、廣大教師都要參與到戲曲文化的推動工作中來,學校組織力量對各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師進行相關培訓,學習戲曲基本知識,學唱中華經典戲曲,有效保證活動的全面推廣。
4、要結合小學生特點,通過環(huán)境的渲染、課堂的教學以及開展形式不一的活動,生動、活潑、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戲曲文化教育,使學生學習中華戲曲文化的知識、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戲曲文化的興趣。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迫切需要,也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兒童藝術修養(yǎng)的有效載體,是探索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有益嘗試。為此,學校成立“戲曲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加強活動的指導,并由王春香副校長專門負責。學校提供經費支持,為此項活動創(chuàng)設必備的條件。
(二)大力宣傳,營造氛圍。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校園廣播、網絡、黑板報、櫥窗及晨會、班會、家長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戲劇曲藝藝術,讓全體教師、學生及家長充分認識開展這項活動的重要意義,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戲曲進校園”活動的良好氛圍。以學校藝術教育活動為載體,廣泛宣傳實施成果,鼓勵學生學習戲劇曲藝藝術和有關知識,提高演藝水平。
(三)結合實際,特色立校。根據本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考察、結合、利用好本地的戲劇曲藝資源,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個人愛好與擅長,以教學班為單位進行學習。利用音樂課、大課間、活動課等時間進行學練,積極引導學生收看中央綜藝和戲劇頻道。尋求上級有關部門支持,構建大一統(tǒng)的戲劇曲藝特色及培訓、普及模式。
(四)加強指導,促進特色創(chuàng)建。學校將組織專門人員,定期不定期對各班級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與指導,同時,學校聘請鞏義市戲曲骨干教師為校外輔導員,并計劃組織一次成果展示活動,同時把“戲曲進校園”活動列入學校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范疇,為促進藝術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和地方戲劇曲藝藝術的振興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河南省鞏義市西村鎮(zhèn)第二小學西校區(qū)
2016年10月27日
第四篇:橋頭小學戲曲進校園活動方案
橋頭小學戲曲進校園活動方案
為貫徹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提出的“傳承經典、共享文化”活動,落實青山區(qū)教育局文件精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傳統(tǒng)戲曲傳承發(fā)展,鼓勵廣大青少年參與校園戲曲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戲曲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豐富校園精神文化生活。讓傳統(tǒng)經典文化沁潤校園文化,幫助學生建立健康文化概念,抵制不良文化對學生的影響,特制定橋頭小學戲曲進校園活動方案?;顒訒r間:2016.9-2018.7 活動主題:學唱梨園添橋韻、傳承經典潤橋馨 活動思路:
1.把“戲曲進校園”活動與學校校園文化彰顯相結合。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藝術,推動民族經典文化傳承,拓寬學生學習藝術空間,以“戲曲進校園”活動為橋梁,打造校園橋文化教育特色,讓傳統(tǒng)文化經典在我校發(fā)揚光大。
2.把“戲曲進校園”活動與體藝2+1活動相結合。活動原則
1.教育性原則。堅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規(guī)律、技能形成規(guī)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由易而難,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寓教于學,寓教于練,引領學生接受優(yōu)秀民族文化熏陶、培養(yǎng),營造“求真、唯美、樂善、好學”的校園文化。
2.學習與欣賞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學生興趣為動力,注重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將戲劇曲藝學習和經典名段欣賞結合起來,在審美愉悅的藝術實踐過程中逐步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愛好。3.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原則。普及戲劇曲藝知識的基礎上,加強特長學生和有濃厚興趣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努力提高學生戲劇曲藝表演水平。4.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原則。戲劇曲藝的知識普及要以校內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特長學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實施“學生社團與社區(qū)劇團掛鉤”、“學生活動與社區(qū)活動結合”等模式,通過學生社團外活動、觀劇活動、專題講座、示范觀摩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推進戲劇藝術教學和欣賞活動。活動措施:
1.戲曲文化學習課程化。開設戲曲學習課程,將戲曲文化融入學校藝術課堂教學中,戲曲文化作為學校藝術教育課程資源;2.戲曲文化學習普及化。營建校園戲曲學習氛圍,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校園戲曲文化知識推廣和宣傳,讓戲曲文化深入師生心中;3.戲曲文化學習常態(tài)化:戲曲文化推廣與學校日常教學活動相結合,融入學生校園生活中;4.戲曲文化學習特色化:將“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成為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特色。實施步驟:
1.組織宣傳階段: 2016年9月—2016年10月
責任單位:教導處
組織教師學習文件,學校就召開行政會,統(tǒng)一認識。學校將以此為契機,大家充分認識到:讓戲曲走進校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讓戲曲走進校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和表演才能;讓戲曲走進校園,有利于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真諦;讓戲曲走進校園,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興戲曲藝術;讓戲曲走進校園,有利于豐富我校校園文化,讓校園文化更堅實、更豐滿。2.活動啟動階段
2016年10月-2017年1月
責任單位:教導處
政教處
A將戲曲進校園活動首先植根于課堂,將戲曲興趣激發(fā)和基本知識普及設置在學校課程管理中。B組織講座普及戲曲知識。3.活動實施階段
2017年2月-2017年12月
利用體藝2+1活動和社團活動,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戲曲素養(yǎng),將與其它經典傳承活動結合。4.活動總結階段 2018年2月-5月
A各班級、各社團將活動成果進一步打磨,形成成品,進社區(qū)、進家庭進行展示、推廣。
B制作活動展板,進一步推動活動開展。5.活動表彰階段 2018年6月
對在“戲曲進校園”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班級、社團和個人進行表彰,評選梨園新唱橋少年、戲曲新韻橋少年等。
橋頭小學
2016年9月
第五篇:戲曲進校園活動方案
夏店小學“戲曲進校園”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1、貫徹落實合肥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實戲曲曲藝進校園活動,通過“戲曲曲藝進校園”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戲曲曲藝,感受地方戲曲和民族曲藝,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大力弘揚京劇這門國粹藝術。感受古老藝術的魅力。
2、學會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培養(yǎng)大膽探索和勇于實踐的精神,培養(yǎng)觀察、模仿、合作、調查等能力。
3、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表演才能,挖掘學生自身潛能。
二、活動要點:
1、本學年讓孩子們重點欣賞京劇、呂劇、豫劇、黃梅戲等著名的唱段,通過欣賞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
2、集體活動與小組輔導相結合,召集有興趣的學生組成戲劇社團。
3、重點培養(yǎng)興趣社團,通過節(jié)目匯演形式檢驗社團學習、活動成果。
三、活動準備:
1、聘請校外輔導員,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注重對教師的培訓,逐步克服師資困難,擺脫外因的影響)。
2、搜集相關資料、視頻,了解地方戲曲曲藝的基本知識(以學生自己搜集和小組合作交流為主)。
3、分組選擇相關曲藝類型(在觀看表演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特點及喜好自由選擇)。
4、借助網絡和光盤進行學習。
四、活動設想:
1、了解安徽地方戲曲,特別是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黃梅戲基礎知識。通過觀看藝人表演或影像資料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實踐的興趣。
2、走出去,請進來,采訪地方曲藝藝人,接受思想和藝術教育;邀請文化館工作人員、民間藝人指導學生掌握說唱的基本方法。
3、把地方戲曲唱腔板式和京劇唱腔引入音樂課堂,提高學生視唱、記譜、節(jié)奏、演唱的能力。
4、選擇確定學習內容,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及喜好在下列內容中進行選擇,根據學生選擇情況安排具體活動時間、場所及輔導老師。
(1)、京劇 ——我們的國粹。唱腔優(yōu)美,特別是一些現(xiàn)代京劇,像《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杜鵑山》《沙家浜》等深受人們的喜愛。一些傳統(tǒng)節(jié)目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唱腔婉轉,優(yōu)美動聽,但學生接觸較少,要通過教學使學生熟知。
(2)、“黃梅戲”,系安徽地方戲。流行于安徽以及江西、等地區(qū),并載入《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唱腔婉轉,悅耳動聽,是安徽人民非常喜愛的,爭取要讓學生會唱。
5、在學習傳統(tǒng)曲目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進行創(chuàng)作和提高,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排練節(jié)目,以舞臺會演檢驗成果。
巢湖市壩鎮(zhèn)夏店小學2017、8
壩鎮(zhèn)夏店小學“戲曲進校園”領導小組
組長:鄭達年
副組長:張厚常
成 員:魏巢陳曉敏王必關劉杰朱宗好孫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