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內部有什么》教學設計
《地球內部有什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2、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內部有炙熱的巖漿。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來研究科學問題。體會科學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義。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出示一組圖片
師:剛才的圖片,同學們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嗎?
生:鉆探石油。
生:開采煤礦
師:能向同學介紹一下你了解的有關知識嗎?
生:……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猜測地球內部有什么
師 : 聽同學們這么說,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內部有石油和煤等等。那你們再猜測一下,地球內部還有什么?
生:還有水。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們經(jīng)常見到水從地下冒出來。
生:有很熱的巖漿。
師: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電視上看到的。
師:看來同學們知道的還真多。下面我們來欣賞兩段視頻,印證一下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播放視頻,印證猜測)
師:地震與火山的爆發(fā) 地動山搖,震撼人心。那是什么原因導致地震與火山的爆發(fā)呢
同學們探討交流
師:同學們說的很正確,是地殼運動的結果,那地球內部是什么樣子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地球內部有什么》(板書課題)
活動二:人們是怎樣了解地球內部的?、師:我們都知道,由于大氣和水更多吸收太陽光譜中的紅色,這顆玲瓏剔透的行星便煥發(fā)出獨特的、夢幻般的蔚藍,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知道人們是通過那些科技手段來了解地球內部的構造的嗎?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搜集的資料。
學生分組交流收集的地球構造資料(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地球內部構造的資料)。
生:我從電視上看到人們通過鉆探來了解地球內部的特點。
生:我也看見過,但我還知道現(xiàn)在最先進的鉆機鉆探的深度也不過 10 千米。連地表都鉆不透。
生:我還知道科學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提供的信息,對地球的內部情況進行探知的。2、師:同學們說的非常正確。查找、搜集大量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同學們做得非常好!、師:通過同學們的資料,我了解了科學家已經(jīng)想到了鉆孔、地震波等方法來研究地球。下面我們一起來動手研究。
(利用老師為同學們提供的第一組材料)、生:我們發(fā)現(xiàn),地球并不是一個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形,就像這個雞蛋(出示雞蛋)雞蛋的內部結構與地球的內部相同,也分為三層。
同學介紹的時候,弄清地殼、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的相似之處。、師生交流
活動三:認識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說了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內部的結構和同學們想得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播放錄像)、師:假如你能留意發(fā)生在身邊的事,假如你在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能做個細心人,假如你能多問個為什么,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也許就存在于你的不經(jīng)意之中
自由活動:做地球結構模型、師:在科學研究中,對于無法直接觀測的內部的事物,科學家會按照對事物已有的認識建立一個模型,對于我們來說,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看到地球的內部,但根據(jù)我們對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來制作一個能 “ 打開的地球 ”,好不好?、師:為了能具體、形象地看到這個構造,我們今天就要來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數(shù)據(jù)變成一個地球模型。下面小組在討論和交流時要圍繞、解決以下問題:(出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時用不同顏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內部構造;
(3)制作地殼、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交流匯報,確定方案(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用三種顏色的橡皮泥表示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 ……)、分組制作。、各組展示后切開相互評價。
總結: 今天我們的研究非常成功,不僅知道了地球內部的構造,還了解了建立模型便于研究的科學方法。人類探索地球的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并且這種探究還將繼續(xù)下去,因為科學是永無止境的 …… 課下,請同學們根據(jù)今天所學知識,考慮一下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什么影響?
第二篇:《地球內部有什么》教案
<地球內部有什么> 地球內部有什么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2、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內部有炙熱的巖漿。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來研究科學問題。體會科學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義。體驗探究的球的樂趣。
教學準備:橡皮泥.熟雞蛋.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 說起地球,我們心中就會涌起無限的感情。雖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滄海一粟,但她卻是我們人類可愛的故鄉(xiāng),唯一的家園。人類對大自然的一切認識,都是從地球開始的。作為地球的兒女,我們對于這顆養(yǎng)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請問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狀的?(配課件)
2、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圓球,那么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巨大的圓球里面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地球內部有什么》(板書課題)導入2:
上個世紀,法國有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他寫了許多地理科幻小說,其中《從地球到月球》幻想發(fā)射一顆空心炮彈將人載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說《地心游記》則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險,這兩部小說代表了人類“上天入地”的夢想。100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已有6000多顆人造衛(wèi)星飛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實現(xiàn),甚至有航天器飛出了太陽系。人類對外層空間的探索已經(jīng)超出了凡爾納的想象,而對地球內部的探索情況如何呢? 我們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內部是個什么樣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地球內部有什么》(板書課題)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猜測地球內部有什么
1、我們都知道,由于大氣和水更多吸收太陽光譜中的紅色,這顆玲瓏剔透的行星便靜靜煥發(fā)出獨特的、夢幻般的蔚藍,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來猜測一下好嗎?
2、學生交流(生:我覺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覺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還有許多礦物,如:鐵、鋁等。生:我猜想還有許多水。生:我想還有許多巖石。生:我覺得地球應該有一個很硬的殼。??)教師適當評價
活動二:人們是怎樣了解地球內部的?
1、師:同學們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測,到底地球內部有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把地球挖開來看一看,對嗎?但直到目前,鉆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這個數(shù)目還不到地球半徑的1/500。那科學家們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內部的呢?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資料。
2、學生分組交流收集的地球構造資料(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地球內部構造的資料)。
3、過渡:查找、搜集大量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但很花時間和精力,如果沒有興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組的成員就做得非常好!我們要向你們組學習。
4、討論:通過同學們的資料,我了解了科學家已經(jīng)想到了鉆孔、地震波等方法來研究地球。將來,假如讓你來研究,你會怎么做呢?
5、師生交流
活動三:認識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
1、說了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內部的結構和同學們想得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播放錄像)
2、原來地球的內部分了三部分,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殼。(板書)
3、介紹各部分厚度及相關知識。
4、師:通過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地球并不是一個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形,就像這個雞蛋(出示雞蛋)雞蛋的內部結構與地球的內部會不會有什么關系?
5、實驗驗證,弄清地核、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的相似之處。
7、師:假如你能留意發(fā)生在身邊的事,假如你在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能做個細心人,假如你能多問個為什么,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也許就存在于你的不經(jīng)意之中!
自由活動:做地球結構模型
1、師:在科學研究中,對于無法直接觀測的內部的事物,科學家會按照對事物已有的認識建立一個模型,對于我們來說,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看到地球的內部,但根據(jù)我們對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來制作一個能“打開的地球”,好不好?
2、師:為了能具體、形象地看到這個構造,我們今天就要來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數(shù)據(jù)變成一個地球模型。下面小組在討論和交流時要圍繞、解決以下問題:(課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時用不同顏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內部構造;
(3)制作地殼、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交流匯報,確定方案(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用三種顏色的橡皮泥表示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分組制作。
6、各組展示后切開相互評價。
第三篇:地球的內部的教學設計
地球的內部的教學設計 安豐翠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jù)火山、地震等自然現(xiàn)象傳遞出的信息,對地球內部的情況做出自己的猜想。
2. 能用資料來驗證自己關于地球內部的猜想。3. 能制作出地球內部結構的模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對地球內部的探索、開發(fā)利用進行大膽的想象??茖W知識
1. 知道地球內部是一個運動著的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
2. 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是由地殼、地幔、地核三個部分組成。教學重點:了解地球內部的結構
教學難點: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做出有關地球內部結構的猜想 教學準備
有火山、地震、地熱等自然現(xiàn)象的視頻課件,不同顏色的橡皮泥、小刀、煮熟的雞蛋。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談話:在教學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我手上有一個密封的膠卷盒,在不打開蓋子的條件下,你們能想辦法知道盒子里裝的是什么嗎?
學生匯報方法,教師按照學生的想法進行實驗,然后依據(jù)所得的信息進行判斷: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二、了解地球內部構造。
1、師:盡管我們看不到膠卷盒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們還是有辦法獲得它的一些特征,并且根據(jù)這些特征作出猜測、判斷。其實地球也象一個無法打開的膠卷盒,那么關于地球內部的信息我們可以通過哪些現(xiàn)象去猜測呢?
2、師:我們先來看一組有關地表現(xiàn)象的圖片、視頻。
(課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熱、海嘯等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
3、你能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作出有關地球內部的猜想嗎?說說猜想的依據(jù)。(讓學生進行充分交流,注意讓學生說出一些現(xiàn)象和判斷。)
4、師:科學家們又是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并了解有關地球內部的信息的呢?可以通過發(fā)射地震波來進行檢驗,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閱讀書上49頁相關內容。說說地球的結構并說說這些部分分別在地球的什么位置?
5、師:看到這個地球內部的構造示意圖(課件展示),你覺得像什么?我這有一個切開的熟雞蛋,對照一下這張地球內部的構造圖,確實類似,請你們在記錄本上畫一幅切開的雞蛋圖,并標出地殼、地幔、地核。(學生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內部結構,再看剖開的雞蛋,畫圖。)
6、談話:對于探究地球的內部構造,科學家們還采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請同學們閱讀49頁《伸入地球深處的“望遠鏡”》。
7、說說看,我們的猜想和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有相同的地方嗎?
三、制作地球構造模型。
1、師:同學們現(xiàn)在對地球的內部構造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用橡皮泥做一個地球構造模型。
2、師:那先說說你的制作步驟,準備用什么辦法來區(qū)分地球的三個部分呢?
3、學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驟,教師注意及時進行歸納。
4、學生動手做地球模型。
5、制作完成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構造模型,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以及制作時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課堂教師小結。
師:對于地球內部的構造,現(xiàn)在仍然是一個迷團,科學家也僅僅是一種預測。你有什么更好的辦法探索開發(fā)地球內部嗎?展開你的想象,將設計畫在記錄本上
第四篇: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地球內部有什么》教學設計
地球內部有什么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表述對地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2、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內部有炙熱的巖漿。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來研究科學問題。體會科學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義。體驗探究的球的樂趣。教學準備:橡皮泥.熟雞蛋.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 說起地球,我們心中就會涌起無限的感情。雖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滄海一粟,但她卻是我們人類可愛的故鄉(xiāng),唯一的家園。人類對大自然的一切認識,都是從地球開始的。作為地球的兒女,我們對于這顆養(yǎng)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請問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狀的?(配課件)
2、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圓球,那么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巨大的圓球里面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地球內部有什么》(板書課題)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猜測地球內部有什么
1、我們都知道,由于大氣和水更多吸收太陽光譜中的紅色,這顆玲瓏剔透的行星便靜靜煥發(fā)出獨特的、夢幻般的蔚藍,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來猜測一下好嗎?
2、學生交流(生:我覺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覺得有好多的煤炭。
生:我想還有許多礦物,如:鐵、鋁等。
生:我猜想還有許多水。生:我想還有許多巖石。生:我覺得地球應該有一個很硬的殼?!┙處熯m當評價
活動二:人們是怎樣了解地球內部的?
1、師:同學們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測,到底地球內部有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把地球挖開來看一看,對嗎?但直到目前,鉆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這個數(shù)目還不到地球半徑的1/500。那科學家們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內部的呢?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資料。
2、學生分組交流收集的地球構造資料(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地球內部構造的資料)。
3、過渡:查找、搜集大量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但很花時間和精力,如果沒有興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組的成員就做得非常好!我們要向你們組學習。
4、討論:通過同學們的資料,我了解了科學家已經(jīng)想到了鉆孔、地震波等方法來研究地球。將來,假如讓你來研究,你會怎么做呢?
5、師生交流
活動三:認識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
1、說了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內部的結構和同學們想得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播放錄像)
2、原來地球的內部分了三部分,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殼。(板書)
3、介紹各部分厚度及相關知識。
4、師:通過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地球并不是一個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形,就像這個雞蛋(出示雞蛋)雞蛋的內部結構與地球的內部會不會有什么關系?
5、實驗驗證,弄清地核、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的相似之處。
7、師:假如你能留意發(fā)生在身邊的事,假如你在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能做個細心人,假如你能多問個為什么,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也許就存在于你的不經(jīng)意之中!
自由活動:做地球結構模型
1、師:在科學研究中,對于無法直接觀測的內部的事物,科學家會按照對事物已有的認識建立一個模型,對于我們來說,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看到地球的內部,但根據(jù)我們對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來制作一個能“打開的地球”,好不好?
2、師:為了能具體、形象地看到這個構造,我們今天就要來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數(shù)據(jù)變成一個地球模型。下面小組在討論和交流時要圍繞、解決以下問題:(課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時用不同顏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內部構造;
(3)制作地殼、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交流匯報,確定方案(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用三種顏色的橡皮泥表示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
4、分組制作。
6、各組展示后切開相互評價。
第五篇: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
有一個地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讀準生字的讀音,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語言嚴謹用詞準確以及在謀篇布局上的條理性。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教育學生要珍愛地球,善待地球。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過調查地球的資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關信息,懂得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保意識,受到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她孕育了億萬個生靈,并且無私的奉獻著。你知道她是誰嗎?對,她就是地球。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章《只有一個地球》,來了解我們這位母親。(板書,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熟悉課文,提出生字詞。2、3、當宇航員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課件出示)板書:可愛;易碎
4、請同學們快迅瀏覽課文,用“——“劃出表現(xiàn)地球“可愛”的語句.三、研讀課文
(一)研讀“地球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