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歐姆定律教案+

      時間:2019-05-13 01:27:15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歐姆定律教案+》,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歐姆定律教案+》。

      第一篇:歐姆定律教案+

      歐姆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掌握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理解歐姆定律。二:教學目標

      ①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電流。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定量關系。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能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并能設計實驗證實自己的猜測。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得出結論。四:學生分析

      學習了電路基礎知識,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數學生能正確連接電路,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對于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學中讓學生自主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五:教學儀器:

      三節(jié)干電池、定值電阻(1~10)、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開關、導線若干。六: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導入】:

      復習: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電荷作定向移動的?

      2、導體的電阻對流有什么作用?

      猜想:

      1、既然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那么導線中的電流與兩端的電壓有何關系呢?

      2、既然電阻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那么導體中的電流與它本身的電阻有何關系呢?

      設疑:學生對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那么這三個量究竟有什

      樣的數量關系呢?點出本節(jié)課題“歐姆定律”。列出實例電扇調檔

      這樣通過簡單回顧、分析,使學生很快回憶起三個量的有關概念,通過猜想使學生對這三個量關系的研究產生了興趣,激發(fā)了求知欲望,并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節(jié)課。【實驗探究】: 1: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

      實驗方法設計:引導學生思考,物理學科學探究一個物理量與幾個物理量的關系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本實驗中分別探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探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時,要保持導體的電阻不變;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時,要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

      啟發(fā)學生如何有效的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發(fā)使用滑動變阻器來實現效果。

      師生共同探討器材的選取,設計電路圖。2: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實驗探究一:保持電阻一定時,探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其間要注意哪些事項?(如開關的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可動要求等等。)

      開始實驗,閉合開關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成倍改變導體兩端電壓大小,分別記錄相應的電流大小,并列表記錄數據進行分析(如分析方法:圖像法)實驗探究二:保持電壓一定時,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

      連接實物圖,分別用三個成倍阻值的電阻接到電路中,在保持它們的兩端電壓均為2V時,測量通過每個電阻的電流大小,并記錄和分析數據。(用仿真實驗進行演示)3:分析與論證:

      分析實驗一:保持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分析實驗二:保持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練w納總結】

      歐姆定律的內容:通過一段導體的電流與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的公式:I=U/R

      歐姆定律的意義:反映了一段導體的電流、電壓和電阻的定量關系,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單位要求,電流的單位是安培(A)、電壓的單位是伏特(V)、電阻的單位是歐姆(Ω)?!菊n堂總結】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探究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系。2:知識點:

      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歐姆定律:I=U/R 3:鞏固練習題

      (1)、要想使1000Ω的電阻通過8mA的電流,那么應給它的兩端加 V的電壓;如果該電阻所允許通過它的最大電流是25mA,那么它的兩端所能加的最大電壓是 V。(2)、根據歐姆定律公式I=U/R,可變形得到R=U/I。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中的電流強度成反比 C.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也為零

      D.導體電阻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無關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理解歐姆定律,認識影響電流大小因素有電壓大小和電阻大小。為了引入課題探究電流大小因素,我采用了演示實驗和學生活動的互動方式。我先用電流是怎樣形成的以及電阻對電流的作用來引入電流的可能影響因素,從而進行對電壓電阻和電流關系的猜想,教學達到預期的良好的效果!再進一步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分別探究電流與電壓的具體關系以及探究電流與電阻的具體關系。在演示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中,學生參與面太小,實驗現象沒能增大可視范圍,實驗效果不太理想,只能簡單的由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并進一步分析歸納結論。我采用數據綜合分析法,并結合圖像分析法,引導學生很好的歸納出:保持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的結論。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我改用仿真實驗演示法,實驗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和實驗現象效果很好,大大改進了演示實驗的缺陷,但畢竟是“仿真”,缺乏實驗的真實性!

      最后,我在兩個探究性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歐姆定律”,并強調歐姆定律的重要意義,結束了整個一節(jié)課的教學。

      第二篇:歐姆定律教案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學習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能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根據歐姆定律以及電路的特點,得出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3.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歐姆定律,會用歐姆定律分析電路問題,進行電路計算。難點:推導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中總電阻與各分電阻的關系。

      【導學指導】

      一、知識鏈接

      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探究新知

      (一)閱讀教材P26頁,思考下列問題: 1.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歐姆定律的表達式怎樣?各個物理量的單位是什么?

      點拔:利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歐姆定律中的 I、U、R 都是指同一導體或同一段電路上對應的物理量。同時歐姆U定律中三個物理量具有同時性。(2)由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為U = IR、R =。(3)

      I歐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必須統(tǒng)一。

      (二)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關系

      按教材圖7.2-2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思考這說明什么問題? 實驗現象說明:串聯(lián)的兩個電阻,總電阻比一個電阻

      。拓展延伸:從理論上進一步探究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和各分電阻之間的關系。

      如圖兩個串聯(lián)導體的電阻值分別為Rl和R2 , 設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為R,Rl和R2兩端的電壓分別為U1和U2,串聯(lián)部分兩端的電壓為U ,通過Rl和R2的電流分別為I1和I2,根據歐姆定律推導R和R1、R2之間的關系。

      對于多個電阻(R1、R2、R3 ? ? Rn)串聯(lián),同樣可以得到:R=

      即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等于。

      (三)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關系

      把兩個同樣阻值的電阻并聯(lián)起來,接到教材圖7.2-3實驗中,我們再觀察實驗現象,又能得到什么結論?

      實驗現象說明: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的阻值比_______

      都小。

      拓展延伸:從理論上進一步探究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和各分電阻之間的關系。

      設各支路的電阻分別為R1和R2,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為R.通過R1和R2的電流分別為I1和I2,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流為I。根據歐姆定律推導R和R1、R2之間的關系。對于多個電阻(R1、R2、R3 ? ?Rn)并聯(lián),同理可以得到: =

      即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

      之和。R

      【課堂練習】

      1、完成課本P29頁的1、2、3、4、5、6題。2.歐姆定律是_____

      國物理學家_____

      在19世紀初期經過大量實驗得出的,它的內容是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_________

      成正比,跟導體的_____ 成反比。該定律用公式表示為___________。人體安全電壓不高于36V,當通過人體的電流接近30 mA時就會有生命危險。據此可以推斷,人體是(填“導體”或“絕緣體”),人體電阻約 Ω。

      3、對歐姆定律公式I=U/R的理解,下面哪一句話是錯誤的:()A.對某一段導體來說,導體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在相同電壓的條件下,不同導體中的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C.導體中的電流既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關也與導體電阻有關;

      D.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屬性,所以導體中的電流只與導體兩端電壓有關,與電阻無關。

      4、如果某人的身體電阻約在3000Ω到4000Ω之間,為了安全,要求通過人體的電流不能大于 5mA,那么此人身體接觸的電壓不能大于:()

      A.5V B.15V C.30V D.36V

      5、甲、乙兩導體通過相同的電流,甲所需的電壓比乙所需的電壓大,則它們的阻值大小關系是:()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

      6、有一電阻兩端加上 6 V電壓時,通過的電流為 0.5A,可知它的電阻為 Ω,若給它加上 18 V電壓,導線中電流為 A,此時導線電阻為 Ω,若導線兩端電壓為零,導線中電流為 A,導線電阻為 Ω。

      7、要想使1000Ω的定值電阻通過8mA的電流,那么應給它加________V的電壓;如果該定值電阻所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5 mA,那么它兩端所能加的最大電壓是_________V。

      8、一個定值電阻接在某段電路中,當電壓為1.5V時,通過的電流為0.15A,當電壓增大為原來的2倍時,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流為原來的2倍 B.電阻為原來的2倍 C.電流為原來的1/2 D.電阻為原來的1/2

      9、將2Ω和4Ω的電阻串聯(lián)后接人電路,已知2Ω電阻通過的電流是0.5A,則4Ω電阻上的電壓和電流分別為:()A.1 V、0.5 A; B.2 V、0.5 A; C.2 V、1 A; D.0.5 V、1 A。10.一個20Ω的電阻,接在由4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的電源上,要測這個電阻中的電流和兩端的電壓,電流表,電壓表選的量程應為()A.0~0.6A,0~3V B.0~0.6A,0~15V C.0~3A,0~3V D.0~3A,0~15V

      11.如圖所示電路,當圖中的開關S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為1.2A,電阻R的阻值是2.6歐,電壓表有“+”、“3V”、“15V”三個接線柱,問電壓表應使用的是哪兩個接線柱?

      12、如圖所示的電路中,A、B兩端的電壓是6V,燈L1的電阻是8Ω,通過的電流是0.2 A,求:

      (1)通過燈L2的電流;(2)燈L1兩端的電壓;(3)燈L2兩端的電壓和燈L2的電阻。

      13.小燈泡電阻為20歐姆,在正常工作時它兩端的電壓是12伏特,現有的電源電壓是16伏特,要把這盞燈接在這個電源上,需怎樣接入一個阻值多大的電阻?將電路設計出來,并畫出電路圖。

      【要點歸納】

      歐姆定律中的 I、U、R的關系是I=U/R,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等于

      。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

      之和。

      【擴展訓練】

      1.電阻R1的阻值為10Ω,將它與R2并聯(lián)后,總電阻為5Ω,若將R1與R2串聯(lián),則總阻值為()

      A.20Ω B.15Ω C.10Ω D.5Ω

      2.有兩個電阻,阻值分別為30和10Ω,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其總電阻是()A.40Ω B.30Ω C.20Ω D.7.5Ω

      3.某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是4V時,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如果將該導體兩端的電壓減少到2V時,通過導體的電流是()A.0.25A B.0.5A C.2A D.3A 4.把一個3Ω的電阻和一個6Ω的電阻并聯(lián)在電路中(圖7.2-3),它們的總電阻是多大?如果電源電壓為3V,則電路中的電流為多

      大?

      5.在圖電路中,R1=10Ω,R2=20Ω,閉合開關后,電流表的示數為0.3A。

      (1)電阻R1兩端的電壓是多少?(2)通過R2的電流是多少?

      第三篇:《歐姆定律》教案

      《歐姆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guī)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tǒng)性。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系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1. 本節(jié)課在初中物理課程系統(tǒng)中的地位: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系,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歐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電學中重點內容之一。

      2. 本節(jié)課的特點: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學表達式。

      3.本節(jié)課的內容:本節(jié)分為三個教學板塊:(1)探究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系;(2)歐姆定律;(3)歐姆定律的應用。

      本節(jié)課的教學,著重于通過探究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揭示歐姆定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自己找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學習科學探究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和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結合歐姆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三、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學生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是探究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理解各量間的辯證關系。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歐姆定律揭示了電流、電壓和電阻各物理量之間的辯證關系。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應該著重讓學生親身經歷各種探究過程,在探究中體會各種現象之間的聯(lián)系,分析現象的本質,讓學生體會用聯(lián)系的方法看問題。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jié)采用觀察分析、實驗探究法。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親身實驗、觀察分析、啟發(fā)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guī)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親身實驗和對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yǎng)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jié)的內容特征,教師在指導好學生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做好實驗?并由他們總結和發(fā)現規(guī)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yǎng),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本節(jié)采用觀察、實驗、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歐姆定律,應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設計

      (一)通過播放錄像和演示實驗導入新課。

      情境創(chuàng)設的效果是引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關鍵,教科書的節(jié)首圖是《天鵝湖》的美麗劇照,本意就在于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

      1.播放:燈光逐漸變亮,音樂漸起,幽靜的湖畔,朦朧的月色,一群美麗的白天鵝,出現在舞臺上,隨著燈光變化,翩翩起舞。

      2.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現優(yōu)美的舞臺燈光的變化,演示1:閉合臺燈開關,然后調節(jié)旋鈕,使其亮度逐漸發(fā)生變化;演示2:調節(jié)錄音機的旋鈕,使其音量逐漸發(fā)生變化;激發(fā)學生提出“怎樣改變電流大小”的問題,開展實驗探究。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想法?

      生:學生通過觀看錄像和演示實驗找出共性,經分析思考,明白電路中的電流發(fā)生了變化,從而提出問題:哪些因素影響電流的大???

      (二)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師:根據經驗,你能猜想出哪些因素能影響電流的大小呢? 生:學生可能回答的情況:

      1.電壓使電路中形成電流,所以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2.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所以可能電阻越大,電流越小。師:對于學生回答的其他問題,一般都可以歸結到電壓或電阻,對學生的猜想做相應的引導。

      師: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想辦法設計實驗方案。生:學生可能設計的實驗方案:

      1.電阻、電流表串聯(lián)在電路中,通過改變電源電壓,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2.電阻、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用電壓表測量電阻兩端電壓,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改變電阻兩端電壓,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3.前兩種連接方式中分別改變電阻的阻值,來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師: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你的猜想。生:交流評價各設計方案的優(yōu)缺點,最終確定本組的實驗方案。師:對學生設計的實驗進行討論與交流,找出合理、可行的實驗方案。師:下面我們看一段音頻資料,請同學們觀察本實驗。本實驗直接運用控制變量法引出兩個實驗課題,即電流跟電壓、電流跟電阻的關系。

      ①電流跟電壓的關系:保持電阻不變,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可以通過改變電池的個數來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也可以通過改變與定值電阻串聯(lián)的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大小,來調節(jié)電阻兩端的電壓。

      ②電流跟電阻的關系:保持電壓不變,改變電阻大小。改變電阻阻值,電阻兩端電壓也隨著改變??梢酝ㄟ^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來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對這個實驗演示完畢以后,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數學處理,理解數學上“成正比關系”、“成反比關系”的意思。

      2、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得到兩個結論: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進一步引導得到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4、說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卻是指同一導體而言,即電流、電壓、電阻對應同一導體,而且具有同時性。

      這樣做能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提高了學生實驗能力和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歐姆定律

      師:我們剛完成的探究,就是歐姆當年探究的縮影,最后得出了歐姆定律。但是歐姆當年的實驗條件和我們今天相比有天壤之別。

      簡介歐姆探究過程(看音頻資料)。

      生:感受科學家探究真理的艱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師:介紹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歐姆定律。

      U RI的單位:A; U的單位V; R的單位Ω。歐姆定律可以寫成如下公式:I?從歐姆定律表達式,能不能得出電流越大,電壓越小,電阻越小的結論? 生:學生討論分析,理解各物理量間的辨證關系,并回憶舊知識,加深理解。體驗各種事物間奇妙的聯(lián)系。

      (四)歐姆定律的應用

      對于歐姆定律的運用,教科書安排了一個例題,意在讓學生明白燈泡上標注的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的實際意義——燈泡在額定電壓和額定電流時,能正常發(fā)光。

      例題:手電筒的小燈泡上標有“2.5V 0.3A”,表示加2.5V電壓時,通過的電流為0.3A,燈泡正常發(fā)光,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是多少? 對于初學者來說,為了便于分析問題,應先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再運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這一點特別重要。

      這道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測定電阻的方法。如果分別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值和通過它的電流值,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值。

      (五)討論交流:電流表和電壓表

      教科書最后安排了一個討論交流,根據歐姆定律討論電流表和電壓表在電路連接中的特點。電流表電阻很小,根據歐姆定律,直接接在電源兩極電流會很大,會燒毀電流表。而電壓表電阻很大,直接接在電源兩極電流也很小,沒有燒毀的危險?;顒又?,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電阻特點是直接給出的,因此它們的構造并不需要涉及,應主要側重于從歐姆定律分析兩表的連接方式及其限制。

      (六)作業(yè)設計

      1、課后練習

      編制兩類練習題目:一類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達到鞏固歐姆定律內容和表達式;另一類是了解在研究歐姆定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作用,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

      2、作業(yè):(1)作業(yè)本作業(yè)鞏固性練習。

      (2)討論題:怎樣用學過的知識和儀器,來測定一未知的電阻值,請說出實驗方案。使學生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求知欲望。

      資料來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QQ:1805986694,597161994 更多資源下載地址:http://zhdduya100.taobao.com/

      更多資源下載地址:http://zhdduya100.taobao.com/

      資料來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QQ:1805986694,597161994

      資料來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QQ:1805986694,597161994

      第四篇:歐姆定律--教案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歐姆定律,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自己找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學習科學探究方法。

      (2)通過圖象處理實驗數據,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圖象分析,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驗和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2)結合歐姆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用控制變量法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活動探究。

      2、歐姆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窘虒W難點】

      探究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的活動中實驗方案的設計及評估 【教學器材】

      每組配:額定電壓為1.5V的干電池3節(jié)、導線若干、開關(1個),電流表和電壓表(各1個),滑動變阻器(1個)、電阻3個(5Ω、10Ω、20Ω)【課前準備】

      1、觀察一些電器上的鉻牌。

      2、復習電流電壓和電阻,進一步熟悉它們的定義、單位和測量工具。

      3、上網查找有關歐姆的資料?!菊n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階段

      與時間分配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說明 引入新課

      活動一 改變小燈泡的亮度

      給你一個小燈泡(額定電壓3.8V),三個阻值不同的電阻,干電池3節(jié),開關一個,導線若干,怎樣讓小燈泡發(fā)出不同亮度的光來。

      發(fā)現并提出問題:燈泡的亮度為什么會改變?(留言版)分組匯報:你是通過什么樣的辦法改變了燈泡的亮度?(留言版)注意:學生可以在網頁的求助站中尋找?guī)椭?學生回答:更換電池或改變電路中的電阻。問:這說明了什么?(留言版)

      分析各種現象引導學生知道改變電池的電壓。和改變電路中的電阻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讓學生自己動手來發(fā)現問題

      讓學生成為發(fā)現者而不是觀察者

      電路設計

      完成活動“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猜想與假設】1電路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系? 2電路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有什么關系?(留言版)【實驗設計】

      怎樣來研究電壓和電阻對電流的影響?應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變量?(留言版)(要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要控制電阻不變)(要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要控制電壓不變)(活動1)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設計電路1:

      設計電路2

      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討論熱烈,想出了兩種改變電流大小的方法

      進一步培養(yǎng)

      學生在實驗中控制變量的意識, 教學階段

      與時間分配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說明

      完成實驗“電流與電阻的變化” 【操作與記錄】

      1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請學生注意事項;(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斷開狀態(tài)。(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阻值 最大 處。

      (3)注意認清和選擇電壓表和電流表的 正負 接線柱和量程,用試觸的方法選擇合適的量程。

      (4)閉合開關前檢查電路,確認電路無誤后方可進行實驗。2.按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數據填入表 實驗次數 R=10Ω U/V I/A 1 2 3 3.評估及討論:

      根據實驗的結論討論評價方案的優(yōu)劣。(留言版)

      〖思考〗在電路2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么?(改變電阻兩端電壓大小及保護電路)學生點擊網頁上的動畫,在留言板上概括結論。4.實驗結論:

      當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活動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設計電路1 學生回答并思考

      學生實驗、觀察、思考,得出結論。并舉例說明??赏ㄟ^串聯(lián)電路中的分壓原理來解釋。

      有的學生會設計圖1,但要求學生用已有的電路來完成實驗,這時電池的內阻分壓可以不講。在這里我們僅從華東變阻器保護電路這一作用來評價 方案的優(yōu)劣 教師先不評價哪一種方案更好,而是放手讓學生完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知道通過實驗總結物理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

      要求學生從實踐中培養(yǎng)分析、探索和判斷能力,深刻領會實驗的科學性、合理性、嚴密性。教學階段

      與時間分配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說明

      學習用圖像處理數據

      介紹歐姆 設計電路2

      [討論] 選折一個較好的方案來做實驗。

      〖思考〗在電路2中滑動變阻的作用是什么?(控制在不同的電阻兩端電壓不變)1設計實驗表格

      2,并進行實驗。將實驗數據填入表2 實驗次數 U=2V R/Ω I/A 1 2 3 結論:?!痉治雠c論證】

      〖思考〗1在實驗中,電流與電壓并不嚴格成正比,電流與電阻并不嚴格成反比,為什么?(因為實驗中有誤差)2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電阻發(fā)熱、測量次數少、電表讀數、電流表外接等)[學科整合]物理中的數學

      在如下坐標中將表1中數據表達出來

      同學們!能將上述兩個結論結合起來,就得到歐姆定律 介紹歐姆生平

      二、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表達式:I=U/R U:導體兩端的電壓,單位:V,R:導體的電阻,單位:Ω,I:導體中的電流,單位:A

      要求學生從實驗中找出造成誤差的原因,并說出怎樣來減小誤差。

      可將書上的圖像要學生描好后用實物投影儀。可多查閱幾個學生。

      學生解答

      用圖像進行實驗數據處理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讓學生去發(fā)現圖像中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用圖像分析、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通過歐姆的故事,增強學生熱愛科學、追求科學、獻身科學的學習熱情。教學階段

      與時間分配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說明 反饋練習

      小結布置作業(yè)

      歐姆定律的幾點說明:

      1同時性:導體的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時刻的。2同體性:電壓和電流是同一段導體的電壓和電流 例:根據歐姆定律I=U/R,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電阻大的導體通過的電流一定小 B 電壓大的導體通過的電流一定大

      C 當電壓一定時,電阻大的導體中通過的電流一定小

      D 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中通過的電流成反比。

      【小結】怎樣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怎樣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歐姆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留言版)

      【作業(yè)】資源與評價

      強調在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時,各物理量一定要寫單位,不能數學化.【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歐姆定律

      一、活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提出問題 2猜想和假設 3設計實驗

      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控制電阻不變。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控制電壓不變。4進行實驗 5得出結論;

      二、歐姆定律

      三、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公式:I=U/R

      第五篇:歐姆定律教案

      歐姆定律教案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有關歐姆定律教案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哈!歡迎閱讀參考學習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相關內容請關注品才網 歐姆定律教案:

      “歐姆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也是整個電學知識的基礎。通過第一節(jié)成功的探究活動,在所得結論的基礎上不難得出歐姆定律。關鍵是讓學生理解歐姆定律的實際意義,認識歐姆定律及其公式的使用是“有條件”的。對于歐姆定律公式的另外兩個變形,并不表示在某種條件下,物理量之間存在正比或反比的關系,它們只是在數量上滿足這樣的關系而已。

      歐姆定律的應用有兩個方面,一是利用公式進行定量計算;二是利用歐姆定律對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規(guī)律進行定性分析。教學可以在復習上一節(jié)探究結果的基礎上直接引入歐姆定律,通過例題,幫助學生理解歐姆定律,同時強調公式中的I、U、R是針對同一導體、同一時刻而言的。利用公式計算,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分析問題、規(guī)范解題的習慣。在認識公式后,變形出另外兩個變換式,通過師生討論,強調U=IR并不表示電壓與電流成正比;R=UI并不表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

      電阻的串、并聯(lián)規(guī)律,由于它在電學計算中具有較高的應用率,所以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運用實驗探究或理論推導等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串、并聯(lián)電阻的關系??梢栽趯嶒炃敖M織學生進行猜想,多數學生會“想當然”地認為,在電路中再次接入電阻后,總電阻會變大(電流減小),最終實驗現象與猜想矛盾。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實驗后可以通過類比導線電阻與長度和橫截面積的關系,幫助學生加強認識。串、并聯(lián)電阻定量關系的實驗探究應 以串聯(lián)為主。另外,還可以利用歐姆定律和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壓及電流規(guī)律,進行理論推導。在進行定量分析時,利用實驗體會電阻的等效替換,注意幫助學生體會等效的思想。無論應用哪種方法進行研究,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習題非常典型,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教學時要注意多加利用。

      教學重點:理解歐姆定律,能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歐姆定律并應用。

      教學方法:

      1.對于歐姆定律及其計算,主要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自主訓練的形式進行。

      2.對于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規(guī)律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實驗探究式學習。

      課時安排: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歐姆定律,能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根據歐姆定律以及電路的特點,得出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阻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計算,學會解答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2.根據實驗現象體會等效電阻的含義,了解等效的研 究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試電筆、阻值相同的兩只定值電阻(10 Ω)、學生電源、阻值相同的兩只定值電阻(小組間不同,但阻值之和能通過電阻箱調出來)、電流表、小燈泡、開關、導線若干、電阻箱。

      教學設計

      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

      1.在上一節(jié)探究“導體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實驗中,應用了哪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2.在研究過程中控制了哪個物理量?

      3.利用上節(jié)課得出的結論,填充表格,并闡述原因。(利用多媒體展示下列兩表)

      表一:

      電壓U/V 1 2

      電流I/A

      表二:

      電阻R/Ω 5 10

      電流I/A

      (學生回顧實驗,回答問題。)

      總結:探究“導體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實驗中,應用了控制變量法。先控制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再控制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根據“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的結論,表一中的2 V是原來電壓的2倍,所以電流也是原來的2倍,變?yōu)?A;電流 A變成了原來的3倍,所以電壓也應該是原來的3倍,應是3 V。根據“電壓一定,電流與電阻成反比”的結論,表二中的10 Ω是原來的2倍,所以電流是原來的1/2,變?yōu)?A;電流 A變成了原來的1/3,所以電阻應該是原來的3倍,應是15 Ω。

      教師活動:要求學生將探究活動的兩個結論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學生思考概括。)

      總結:“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边@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

      一、歐姆定律

      1.展示歐姆定律,學習計算公式

      展示材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提出問題:

      (1)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物理量之間,是哪個量隨著哪個量變化?為什么?

      (2)如何理解歐姆定律中的“正比”“反比”?

      (3)“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的描述,有沒有什么條件?“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呢?

      (4)公式中的各個符號的意義和單位分別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總結:電壓產生電流,所以電流隨著電壓變;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所以電流隨著電阻變。所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是說當電壓變?yōu)樵瓉淼膸妆叮娏饕苍龃鬄樵瓉淼膸妆?所謂電流與電阻成反正比,是說電阻變?yōu)樵瓉淼膸妆叮娏骶妥優(yōu)樵瓉淼膸追种??!皩w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是建立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條件下的;“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是建立在導體兩端電壓一定的條件下的。公式中的U、R、I分別表示電壓、電阻、電流,單位分別是伏 特(V)、歐姆(Ω)、安培(A)。

      (教學說明:通過這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明確公式中各個符號的物理意義及其因果關系,理解電流與電壓成正比,電流與電阻成反比的真正含義。)

      2.使用公式的條件

      (1)歐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具有“同一性”,即I、U、R都是針對同一導體、同一時刻而言的。

      (2)在運用歐姆定律公式進行計算時,要選擇正確的物理量的單位,只有當電壓的單位使用伏特(V),電阻單位使用歐姆(Ω)時,電流的單位才是安培(A)。

      二、歐姆定律的應用

      1.典題精析(課件展示題目)

      展示材料:出示試電筆,將其插入插座中,使氖管發(fā)光,如右圖。

      提出問題:

      (1)試電筆為什么會發(fā)光?有電流通過人體嗎?

      (2)插座中的電壓很高(220 V),并且有電流通過人體,人為什么沒有觸電?

      (學生討論,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總結:當試電筆中通過電流時,能夠發(fā)光,此時人體串 聯(lián)在電路中,也有電流通過人體,人之所以沒有觸電,是因為通過人體的電流很小,不足以產生危害。

      (拆開試電筆,讓學生觀察電阻,如右圖所示,并用多媒體展示題目。)

      例題:試電筆中的電阻為880 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通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提出問題:

      (1)這道題目中已知哪些物理量,求哪個物理量?

      (2)你能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并把已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都標到圖中嗎?

      (3)題目中的已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都是針對同一導體的嗎?

      (4)各物理量的單位滿足歐姆定律計算公式的要求嗎?

      (學生思考討論,畫出電路圖,回答問題。)

      學生總結:本道例題已知電阻的阻值,求電阻上的電流。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隱含條件,就是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 V。這三個物理量都是針對同一個電阻來說的,滿足歐姆定律的要求。但是,電阻的單位需要換算成“Ω”。

      教師活動:(由學生敘述,教師板書解題過程。)強調歐姆定律使用時的“同一性”原則。強調解題的規(guī)范性,包括公式、單位、代入過程和最終結果。強調解電路計算題時,畫出電路圖,并將已知條件標在電路圖中,有助于解題思路的分析。(本題電路圖如右下圖所示)

      解:R=880 kΩ=880×103 Ω

      U=220 V

      I= = =×10-3 A

      教師總結:

      (1)例題得出電流:×10-3 A= mA,這么大小的電流通過人體,是沒有傷害的,但卻能使氖管發(fā)光。

      (2)知識與技能方面:歐姆定律公式的使用條件和物理計算題的解題規(guī)范性。

      (3)學生交流合作方面。

      (教學說明:通過例題,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歐姆定律的使用條件,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解題習慣。)

      2.知識拓展:將歐姆定律的計算公式變形得出U=IR,R=UI,利用公式,已知電流、電壓、電阻三個物理量中的任意兩個,就可以求出另外一個。

      提出問題:針對兩個變形式,模仿歐姆定律,描述為“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電流成正比”和“導體的電阻跟兩端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正確嗎?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學生總結: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電流隨著電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不能說“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電流成正比”。電阻是導體自身的性質,受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影響,與電壓和電流的大小無關,只是在數量上等于電壓和電流的比值。所以不能說“導體的電阻跟兩端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

      3.即學即練:(課件展示練習)

      (1)一個200 Ω的定值電阻,接在電壓為12 V的電源兩端,則通過它的電流為______ mA。若要通過它的電流大小為 A,則需要在電阻兩端加上______ V的電壓。若電阻兩端不加電壓,則通過他的電流為 ________ A,它的電阻為________ Ω。

      (2)甲、乙兩地相距40千米,在甲、乙兩地之間沿直線架設了兩條輸電線,已知輸電線每千米的電阻為歐。現輸電線在某處發(fā)生了短路,為確定短路位置,檢修員在甲地利用電壓表、電流表和電源接成如圖所示電路進行測量。當電壓表的示數為伏時,電流表的示數為安,則短路位置離甲地的距離為()

      千米 千米 千米 千米

      答案:(1)60 30 0 200(2)B

      4.介紹歐姆事跡,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展示材料:歐姆(1787~1854年)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國埃爾蘭根城,父親是鎖匠。16歲他進入埃爾蘭根大學研究數學、物理和哲學,中途輟學,由于經濟困難,直到26歲才完成博士學業(yè)。

      歐姆從1825年開始研究電流與電源及導線長度的關系。由于缺少資料和儀器,給他的研究工作帶來不少困難,但他在孤獨與困難的環(huán)境中始終堅持不懈地進行科學研究,自己動手制作儀器。他用自制的細長金屬絲測定出幾種金屬的導電能力,設計了顯示電流大小的儀器,采用銅—鉍組成的溫差電偶作穩(wěn)定的電源。他于1826年歸納出了今天所稱的歐姆定律,并于次年出版《伽伐尼電路:數學研究》。

      歐姆定律發(fā)現初期,許多物理學家不能正常理解和評價這一發(fā)現,并提出懷疑和尖銳的批評。研究成果被忽視,加上經濟極其困難,使歐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金獎,才引起德國科學界的重視。后人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為電阻的單位。

      教師活動:利用上述材料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三、電阻的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

      方案1(實驗探究)

      1.相互合作,探究定性關系

      展示材料:出示兩只阻值相同的定值電阻。

      提出問題:將這兩只電阻串聯(lián)入電路,它們的總電阻比它們大還是小?將這兩只電阻并聯(lián)呢?

      猜想或假設:學生思考討論,猜測總電阻與各只電阻的大小關系。(部分同學認為無論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總電阻都比一只電阻大。)

      設計實驗:先將一只電阻連入電路,接入電流表或燈泡,再將另一只電阻以不同方式分別連入電路,通過電流表示數或燈泡亮暗程度的變化,來判斷電路中電阻大小的變化。注意:并聯(lián)時,電流表應接在干路中。如果使用電流表,要記錄數據。

      進行實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小組之間準備的定值電阻不同,以便通過不同阻值的電阻具有相同的規(guī)律,從而說明規(guī)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分析和論證:選取不同阻值的小組,描述實驗現象或展示實驗數據,分析得出電阻串、并聯(lián)的定性關系。

      (1)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

      (2)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2.拓展深化,探究定量關系

      提出問題: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 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但到底有多大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采取應用電阻箱代替兩只分電阻,邊觀察電流表,邊調節(jié)電阻箱的阻值,直到電流表示數與兩只分電阻接入電路中的示數相同。比較電阻箱與分電阻的大小關系。

      (學生實驗,記錄數據,得出結論。)

      學生總結:串聯(lián)電阻的 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表達式為R=R1+R2。

      教師總結:電阻箱對電路的作用效果,與兩只電阻串聯(lián)時是相同的,電阻箱就是兩個分電阻串聯(lián)使用的等效電阻,即總電阻。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就是等效法。利用等效的方法,可以研究電阻并聯(lián)時的總電阻與分電阻之間的定量關系: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電阻的倒數和,表達式為1R=1R1+1R2。

      方案2(類比法)

      展示材料:出示兩段導體,將其靠緊變長,演示串聯(lián);將其靠緊變粗,演示并聯(lián),如下圖所示。

      學生總結:兩電阻串聯(lián),相當于導體變長了,所以總電阻一定比分電阻大;兩電阻并聯(lián),相當于導體變粗了,所以總電阻一定比分電阻小。

      方案3(理論推導)

      展 示材料:出示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規(guī)律。

      串聯(lián):①I=I1=I2 ②U=U1+U2

      并聯(lián):③I=I1+I2 ④U=U1=U2

      將變形公式U=IR帶入②式得IR=I1R1+I2R2 再利用①式得R=R1+R2

      將公式I=UR代入③式得UR=U1R1+U2R2 再利用④式得1R=1R1+1R2

      教師總結:從電阻串、并聯(lián)的關系式來看,串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大;并聯(lián)電阻的總電阻的阻值比任何一個分電阻的阻值都小。

      即學即練:(課件展示練習)

      (1)有兩個阻值為 6 Ω的電阻,將它們串聯(lián)后總電阻為______Ω,將它們并聯(lián)后總電阻為______Ω。

      (2)如右圖所示,電源電壓為10 V,閉合開關S后,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 A和6 V。求:

      ①通過R1的電流I1是多少?

      ②馬平同學在求R2的電阻值時,解題過程如下:

      根據歐姆定律:R2= = =12 Ω

      請你指出馬平同學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并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

      答案:(1)12 3

      (2)① A

      ②R2兩端的電壓不是6 V

      R2兩端的電壓U2=U-U1=10 V-6 V=4 V

      R2= = =8 Ω

      (1)知識與技能方面:

      ①歐姆定律、計算公式及其變形公式;

      ②歐姆定律的使用條件;

      ③解物理計算題的規(guī)范性;

      ④電阻的串、并聯(lián)規(guī)律。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3)學生交流合作方面。

      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第1、板書設計2、3、4題。

      下載歐姆定律教案+word格式文檔
      下載歐姆定律教案+.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相關范文推薦

        歐姆定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2.掌握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3.理解掌握用歐姆定律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5.進一......

        歐姆定律教案

        第一節(jié) 一、教學目標 1. 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2.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 3. 能夠根據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探究電流跟電壓和電......

        歐姆定律教案(精選16篇)

        篇1:歐姆定律教案【教學反思】一、教案的“亮點”1、對于初中物理來說,歐姆定律是電學中重要的定律,貫穿于電學各類計算,因此歐姆定律是電學內容的核心、重點。必須讓學生走好第......

        歐姆定律教案示例之三

        [教學目標]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引出歐姆定律;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單位及其應用。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的傳授,使學生通過對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的了......

        歐姆定律·歐姆定律教案示例之二

        歐姆定律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學目的 1.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的物理意義,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單位; 2.能較熟練地運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案

        §2.7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道電動勢是表征電源特性的物理量,它在數值上等于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從能量轉化的角度理解電動勢的物理意......

        歐姆定律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教案

        歐姆定律及其應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記住歐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根據歐姆定律以及電路的特點,導出串、并聯(lián)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