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觀滄海、江城子、山坡羊 詩詞鑒賞材料

      時間:2019-05-13 07:31:48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觀滄海、江城子、山坡羊 詩詞鑒賞材料》,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觀滄海、江城子、山坡羊 詩詞鑒賞材料》。

      第一篇:觀滄海、江城子、山坡羊 詩詞鑒賞材料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咀g文】

      東進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我站在山巔,心中的波濤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秋風(fēng),海上掀起巨浪。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懷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xiàn)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主旨】這首詩通過寫景抒情,借勾畫滄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闊景象,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了詩人寬廣胸懷和豪邁氣魄,抒發(fā)了統(tǒng)一國家、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fù)。【鑒賞】

      (1)首句交代登臨之地碣石山,點明登山的目的是觀滄海,“觀”字引出以下所見之景。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何”,何其,多么,帶有驚訝贊美之情。描繪海景,從大處落筆,渲染大海蒼茫、波瀾壯闊、山島聳立的雄渾氣勢。

      (3)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片欣欣向榮、生機勃勃之景。初秋,碣石山依然樹木叢生,百草繁茂,色彩、剛?cè)?、動靜和大海形成映襯。

      (4)接著由全貌寫到局部,把視線由遠(yuǎn)處拉到近處,俯察腳下。前面“水何澹?!笔菍懘蠛T跓o風(fēng)情況下水波動蕩的樣子?!昂椴ㄓ科稹眲t更進一步,展現(xiàn)出大海波瀾壯闊之感。原來風(fēng)在吹著,海浪在激蕩洶涌著,感到它蘊藏著搖撼宇宙的偉力。從結(jié)構(gòu)上看,既把對海水的正面實寫推向高潮,又自然的過渡到下面的虛寫。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展開豐富想象,運用夸張手法,描繪出大海的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氣勢磅礴。

      《觀滄?!凡粌H寫海,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xiàn)了大海,又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fēng)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射殺猛虎。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主旨】通過描寫密州出獵的宏大壯觀的場面的描寫,表達了自己渴求重用、報效國家,關(guān)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建功立業(yè)的決心。

      【鑒賞】

      1、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yīng)言老,卻自稱“老夫”,又言“聊發(fā)”,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nèi)心郁積的情緒。

      2、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卷平岡”,“卷”字,突現(xiàn)出太守率領(lǐng)的隊伍,勢如磅礴。出獵場面壯闊,豪氣勢恢宏,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

      3、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tài)。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盡管“老夫”老矣,鬢發(fā)斑白,又有什么關(guān)系!以“老”襯“狂”,更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4、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想到國事,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于是蘇軾借出獵的豪興,將深隱心中的夙愿和盤托出,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fù),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镜湫屠}】

      1、這首詞上片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面?本詞中你讀到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描繪了一個裝備齊全、人數(shù)眾多、氣氛熱鬧的狩獵場面。雖鬢已微霜卻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欲保家衛(wèi)國、征戰(zhàn)沙場、滿腔豪情壯志的英雄形象。

      2、詞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達什么意思?(2分)

      答: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guān)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yè)的決心。

      3、有人認(rèn)為這首詞的詞眼為“狂”字,你是否同意?試作簡要賞析。

      答:同意。它既是詞人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xiàn),更是詞人內(nèi)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比如上闕描繪的心態(tài)、舉止(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親射虎,看孫郎),下闕刻畫的胸懷、氣概(遣馮唐、射天狼)無不由“狂”生發(fā)開來。(只要從“外在形象”和“內(nèi)在感情”兩方面回答即可。)

      4、“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一句有什么含義?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答:運用典故,表達委婉含蓄。這是詞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有機會到西北邊防抵抗外敵入侵。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guān)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yè)的決心。

      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華山四周群山聚集,黃河之水波濤洶涌,潼關(guān)內(nèi)外地勢險要,前有黃河,后有華山,可謂“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地。遙望長安,惆悵彷徨,在這樣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傷心?。∏卮鷿h朝曾經(jīng)做過行宮的地方,如今萬間宮殿都化作了塵與土。朝廷興盛不息,百姓受苦。朝廷衰亡破敗,百姓更受苦。

      【主旨】懷古傷今,揭示了歷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給廣大百姓造成的極大痛苦

      【鑒賞】

      1、曲子開頭描寫潼關(guān)的地勢,作用是什么?

      在潼關(guān)路上望西都,自然引發(fā)歷史興亡的感慨;寫潼關(guān)之險,意在說明歷代王朝仍然難逃滅亡的命運,突出了主題。

      2、此曲寫景對詠史有什么作用?

      極寫潼關(guān)內(nèi)有華山、外有黃河的險要地勢,正是為下文的“望”而“意躊躕”提供抒情的“誘發(fā)點”,使作者更好地抒發(fā)感情。

      3、詩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tǒng)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的滅亡的詩句是: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說明無論朝代的興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詩句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4、你認(rèn)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①“聚”“怒”用得好。

      ②運用化靜為動的表現(xiàn)手法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潼關(guān)的壯闊景象和險要地勢。其中,“聚”使靜態(tài)物具有動態(tài)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競向潼關(guān)奔來的情景。以“聚”形容潼關(guān)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的洶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chǎn)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5、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處?

      ①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②此句發(fā)出了沉痛的慨嘆,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這個結(jié)尾開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題,含意深邃豐富,有較強感染力。

      6、詩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薄巴觯傩湛唷焙美斫?,為何“興”百姓也苦呢?

      答: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災(zāi)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這兩句議論,揭示了封建政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非常精辟。

      第二篇:最新(曹操)詩詞鑒賞《觀滄?!纷钊锌艰b賞

      《觀滄海》(曹操)詩詞鑒賞

      【思想內(nèi)容】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豪邁的氣魄,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fù)。

      【藝術(shù)手法】

      1、虛實相生: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昂椴ㄓ科稹币r托下文大海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2、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氣魄的表現(xiàn),詩里洋溢著飽滿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3、動靜結(jié)合:“水何澹澹,山島竦峙”互相映襯,顯示大海的遼闊和威嚴(yán)。

      【理解背誦】

      1.《觀滄?!窂脑姷捏w裁看,它是一首 樂府四言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抒情 詩。

      2、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寫景。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實寫,后四句是虛寫,其中總寫滄海全景的詩句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分寫部分,先寫島上的樹木百草,次寫海面上的秋風(fēng)洪波,最后寫天空中日月星辰。詩中將“大?!狈Q為“滄?!?,是因為海水呈青蒼色

      3,《觀滄?!分兄饕磉_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詩中“志”的意思是志向。(2分)

      4,對景物作總寫,渲染大海蒼茫動蕩氣勢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大海無風(fēng)時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寫大風(fēng)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蒼涼慷慨。從本詩所寫之景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胸懷?博大。

      5.詳細(xì)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用欣欣向榮的景象點染大海的勃勃生機的句子是: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6描寫詩人想象中的景象,表達自己博大胸懷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7.毛澤東《浪淘沙 北戴河》中有句:“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薄队^滄海》中與之意思相近的是: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竞喆痤}】

      1、詩中用一“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寫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達了詩人“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或“博大胸懷”。(3分)

      2、下面的詩句描寫滄海的景象,有動有靜,試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動靜結(jié)合,描寫大海全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靜景,表現(xiàn)了島上的勃勃生機;“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描寫動景,表現(xiàn)了大海的磅礴氣勢。

      3、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比菍嵕?,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tài)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tài)景象。(動靜結(jié)合)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fā),這是多么壯麗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圖畫啊!

      4.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xiàn)的畫面描述出來。(樹木凋零)秋風(fēng)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在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心潮與大海一起涌動,感慨萬千。

      4.簡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钡乃枷雰?nèi)容并指出其表現(xiàn)手法。思想內(nèi)容:這四句寫出大海的廣闊浩大(1分),體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懷(或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1)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想象夸張(答對其中一可)。

      5、試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眱删渥骱喴p析。

      答案:借助奇特的想象,運用夸張,描繪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fù)。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試評析。(2分)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來描寫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用“若”字表明寫的是虛景,是詩人的主觀想像,體現(xiàn)了詩人闊大的胸襟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2分)

      7、詩中哪幾句寫虛景?能說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比菍懱摼?,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壯麗景象,體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fù)

      8、詩中劃線句描繪了大海怎樣的景象?有何用意?(3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p>

      描繪了大海宏偉的氣勢,或遼闊無邊,或壯觀景象,(1分)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襟(1分)和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1分)

      9、整首詩是由哪一個字來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東臨碣石,以觀滄?!贝司渲饕淮裁?? “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

      10、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

      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弊钅荏w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11.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主要寫作特色。(寫出兩點即可)(3分)

      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偉廣闊抒發(fā)自己建功立業(yè)的遠(yuǎn)大抱負(fù)。②虛實結(jié)合:寫景為實,想象為虛。③動靜結(jié)合:水的動,島的靜;樹木百草的靜,秋風(fēng)洪波的動。④運用夸張和對偶寫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偉氣勢。

      12.本文的寫作特點。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意境開闊,氣勢雄渾,蒼涼慷慨。13.在這些山水景物的描繪中,你感覺出這是一位怎樣的詩人形象? 一位胸懷寬廣、躊躇滿志、建功立業(yè)、抱負(fù)遠(yuǎn)大的詩人形象。, 14.《觀滄海》的作者是 曹操,字 孟德,東漢 末年 政治 家、軍事 家、詩人。他的詩以 慷慨悲壯 見稱。那么《觀滄海》是不是呢?若不是,請用四個字表達。

      《觀滄海》算不上“慷慨悲壯”,可概括為“雄奇豪邁”。從作者寫的雄偉奇麗的景色中可以看出。15.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2分)

      A“東臨碣石,以觀滄?!眱删潼c明了觀滄海地點居高臨海。B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寫出了滄海壯闊寧靜的景象。C.“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兩句寫出了島上春天盎然的生機。D.“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兩句抒發(fā)了作者難以抑制的豪情。

      16、理解有誤的一項(A)

      A.“水何”六句,詩人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地描繪大海浩瀚壯闊的景象,著力烘托山島的高峻和草木的豐茂,使人感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從兩個“若”字可看出寫的是虛景,即通過詩人的主觀感受,寫出了滄海之大,描繪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圖景。

      C.這首詩通過描寫滄海贊頌了祖國壯麗的河山,表現(xiàn)了正處于事業(yè)最高峰的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fù)。

      D.詩人運用了大膽的夸張、豐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麗、意境開闊,全詩感情奔放,思想含蓄,顯出雄渾蒼勁的詩風(fēng)。

      第三篇:詩詞鑒賞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據(jù)《清一統(tǒng)志》記載,樓的舊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濟縣,唐時為河中府)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述:“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蓖踔疁o的這首五絕是“唐人留詩”中的不朽之作。

      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寫得

      景象壯闊,氣勢雄渾。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我們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yuǎn)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yuǎn)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yuǎn),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yuǎn)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

      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yuǎn)。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yuǎn)去天邊而產(chǎn)生的意中景,是把當(dāng)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

      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有“尤工遠(yuǎn)勢古莫比,咫尺應(yīng)須論萬里”兩句,雖是論畫,也可以用來論詩。王之渙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詩筆到此,看似已經(jīng)寫盡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詩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兩句

      即景生意的詩,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這兩句詩,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從這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yuǎn)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yuǎn),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yuǎn)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yuǎn)的哲理。

      就全詩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

      在《文鏡秘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這應(yīng)當(dāng)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象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jù)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lián),而兩聯(lián)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

      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lián)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后一聯(lián)用的是流水對,雖兩句相對,而沒有對仗的痕跡。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夢溪筆談》中曾指出,唐人在鸛雀樓所留下的詩中,“惟李益、王之渙、暢當(dāng)三篇,能狀其景”。李益的詩是一首七律;暢當(dāng)?shù)脑娨彩且皇孜褰^,也題作《登鸛雀樓》。全詩如下:“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痹娋骋埠軌验?,不失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渙的這首詩

      在前,比較之下,終輸一籌,不得不讓王詩獨步千古。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

      未還。

      但使龍城①飛將在,不教胡馬

      度陰山②。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jīng)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晬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

      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guān)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并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么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

      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這句詩有什么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

      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習(xí)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guān)”兩個詞,正是有關(guān)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詩集·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guān)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guān)山月,傷離別也?!睙o論征人思家,思婦懷遠(yuǎn),往往都離不了這“關(guān)”和“月”兩個字?!瓣P(guān)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guān)山月》),“關(guān)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guān)山月》),“關(guān)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

      明月迥臨關(guān),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辞暹@一點之后,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guān)”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fā)興高遠(yuǎn)”,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guān)同秦代筑關(guān)備胡,漢代在關(guān)內(nèi)外與胡人發(fā)生一系列戰(zhàn)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來?!叭f里長征人未還”,就不只是當(dāng)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幌M吘秤小安唤毯R

      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愿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xiàn)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diào)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tǒng)攝全篇。

      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xiàn)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xiàn)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guān)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xiàn)詩人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

      春 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fù)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shù)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shù)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fēng)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yuǎn)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shù)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若

      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洞簳浴芳扔杏泼赖捻嵵?,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xiàn)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fēng)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xiàn)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保◤埥洹稓q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fā)展的最富于生發(fā)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

      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

      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cè)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fēng)雨。鳥聲婉轉(zhuǎn),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yuǎn)近應(yīng)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之感。春風(fēng)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nèi)的耳聞,然而這陣陣

      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nèi)、讓人想象墻內(nèi);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

      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保ā秿s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huán)波折。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zhuǎn)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

      了詩人對花木的擔(dān)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拔恼卤咎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fù)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

      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dān)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边@

      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端E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nèi)容可資參證?!端E丘覽古》七首,對戰(zhàn)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fù)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dāng)?shù)桥_遠(yuǎn)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

      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yuǎn)游》篇的影響。

      《遠(yuǎn)游》有云:“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北酒Z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jié)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

      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據(jù)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結(jié)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則為“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dāng)時已成為廣為

      傳唱的名篇。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yuǎn)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yuǎn)及近,與此句不同?!包S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xiàn)的是動態(tài)美。而“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

      出其源遠(yuǎn)流長的閑遠(yuǎn)儀態(tài),表現(xiàn)的是一種靜態(tài)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fēng)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xiàn)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部分?!包S河遠(yuǎn)上白云間”是它遠(yuǎn)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yuǎn)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耙黄笔翘圃娏?xí)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dāng)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dāng)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肮鲁恰弊鳛?/p>

      古典詩歌語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zhǔn)備。

      詩起于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zhuǎn),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diào),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fēng)習(xí)在唐時最

      盛?!皸盍迸c離別有更直接的關(guān)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wù)哿眳s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diào)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fā)更多的聯(lián)想,深化詩意。玉門關(guān)外,春風(fēng)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zhuǎn)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也就水到渠成。

      用“玉門關(guān)”一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guān)?!逗鬂h書·班超傳》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xiāng)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后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shù)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dāng)時邊防將士在鄉(xiāng)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wèi)國戌邊責(zé)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

      正因為《涼州詞》情調(diào)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首聯(lián)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wèi)),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而“風(fēng)煙”、“望”,又把相隔

      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蒙的風(fēng)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因首聯(lián)已對仗工穩(wěn),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lián)以散調(diào)承之,文情跌宕?!芭c君離別意”承首聯(lián)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那意緒怎么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zhuǎn)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yuǎn)離故土,宦游他鄉(xiāng);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lián)推開一步,奇峰突起。從構(gòu)

      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yuǎn)分日親”的啟發(fā)。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

      尾聯(lián)緊接三聯(lián),以勸慰杜少府作結(jié)?!霸谄缏贰?,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yuǎn)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象一般小兒女那樣。

      南朝的著名文學(xué)家江淹在《別

      賦》里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xiàn)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tài),意境開闊,音調(diào)爽朗,獨標(biāo)高格。

      第四篇:詩詞鑒賞專題

      詩詞鑒賞專題(2015-4-22)蝶戀花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②。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注】玉勒:美玉鑲的帶嚼子的馬籠頭。

      雕鞍:雕繪花飾的馬鞍。玉勒雕鞍,代指華貴的車馬。游冶:指留連妓館,狎艷游樂。

      章臺路:原指漢代長安城西南街,代稱游冶之地。

      1.本詞頗有意境,請從“深”、“堆”二字中任選一字進行賞析。

      2.“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寄深于淺,借景抒情,包含多層意蘊,說說有哪幾層意蘊?

      “深深”二疊字本已寫出庭院的幽深、空曠,再用一個“深”字的設(shè)問,讓庭院的“深”“曠”得到深入和強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獨處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訴之情。

      “堆”字寫出了楊柳之密,霧氣之濃,阻礙了女主人公遠(yuǎn)望丈夫的視線,傳達出深居閨中的孤獨凄苦之情。

      (3)采用層深手法,寫深婉綿邈的情思,自然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著一“苦”字。

      踏莎行①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②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③去? [注]①此詞大約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時,由于新舊黨爭,秦觀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jiān)處州酒稅,最后被貶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祿。②幸自:本自,本來是。③瀟湘:瀟水、湘江。

      8.詞的上闋描寫了哪些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答:

      9.此詞末兩句曾令蘇軾擊節(jié)贊嘆,竟書于扇面。這兩句究竟好在何處?請簡要分析。(5分)答:

      答案:

      8.霧失的“樓臺”、月迷的“津渡”、無尋處的“桃源”、封閉的“孤館”、悲鳴的“杜鵑”、料峭的“春寒”、慘淡的“斜陽”等意象(答出4—5個給1分,答出6個以上給2分),表達了一個屢遭貶謫的詞人失意的悵惘(惆悵)、內(nèi)心的凄苦和對前途的渺茫。(答出任兩點即可給2分)(共4分)

      9.①采用了擬人手法,由于分別加入了“幸自”和“為誰”兩個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應(yīng)環(huán)繞郴山,而卻離鄉(xiāng)背井、“流下瀟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為國效力,如今卻離鄉(xiāng)遠(yuǎn)謫的深長怨恨。如答“比喻”、“反問”(或“反詰”“詰問”)也可。(5分;①②各2分,其中“手法”1分,“簡析”1分)

      浣 溪 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這種情感是通過哪些表現(xiàn)出來的?(3分)

      (2)“自在飛花輕似夢”一句是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詞賞析》中將其稱為“奇喻”,請你說說,這個比喻“奇”在何處?(4分)

      答案:

      10.(1)①:淡淡的憂愁。(1分)②:是通過“輕寒”“曉陰”“淡煙”“絲雨”“如夢的飛花”等這些詞語表現(xiàn)出來的。(1分);通過輕淺的色調(diào)、幽渺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的。(1分)

      (2)它的奇,表現(xiàn)在:①“飛花”和“夢”本不相似,但詞人卻發(fā)現(xiàn)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美”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兩樣原毫不相干的東西聯(lián)成一體,構(gòu)成了既恰當(dāng)又新奇的比喻。(2分)②,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而說飛花似夢,也同樣很新奇。(2分)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轂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①彀(hú):縐紗類的絲織物。縐:皺紋似的紗。棹:船漿,代指船。

      ②浮生:人生短暫若泡沫生于水面。③李商隱《寫意》:“日向花間留晚照?!? 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相關(guān)試題

      1、“紅杏枝頭春意鬧”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它描繪了怎樣的一種景象?藝術(shù)特點是什么?(5分)

      2、“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這兩句詩,表現(xiàn)了怎樣的美好情趣?(4分)參考答案

      1.這句詩描繪了爛漫的大好春光。杏花是早春典型風(fēng)物,詩人專寫杏花紅艷,以杏花的盛開襯托出春意之濃?!棒[”是煉字,用通感手法將無聲化為有聲,使人聯(lián)想到杏花的蓬勃熱烈和蜂蝶采花 沾粉的熱鬧景象。(5分)

      2.這是惜春、戀春情切的癡語,表現(xiàn)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這兩句詩還有珍惜時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4分)

      吳 江

      張先

      春后銀魚霜下鱸,遠(yuǎn)人曾到合思吳。欲圖江色不上筆,靜覓鳥聲深在蘆。落日未昏聞市散,青天都凈見山孤。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譯文】:

      春盡嘗罷鮮美的銀魚,秋霜下了鱸魚更肥;他鄉(xiāng)遠(yuǎn)客倘曾到過吳江,應(yīng)更思念在此地的游跡。真想畫下江上的風(fēng)光,卻又難以描繪江色的秀麗。寧靜的江上時聞鳥啼,須悄悄地去蘆葦深處尋覓。落日的余暉還留在天際,街市散盡已是一派靜謐。萬里晴空一色湛藍,更映現(xiàn)出遠(yuǎn)山的孤凄。垂虹橋南潮水漲了,彩虹般的橋影隨波搖曳。清澄的秋夜月光多么明凈,瀉向太湖便分外旖旎。

      【賞析】:

      吳江流域、太湖之濱,乃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湖光山色,州橋市鎮(zhèn),美如圖畫。這首詩寫由黃昏至夜的吳江秋色,色彩紛呈,美不勝收,動靜和諧,聲情并出,合于天籟,而令人神往。尤佳者三、四兩句,不僅在聲、色、動、靜上落筆寫景,頗多生動情趣,更在創(chuàng)造出一種意境,若畫中留空白,給予讀者無限想象與聯(lián)想的空間。

      1.請指出詩的中間兩聯(lián)在寫景上運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2.結(jié)合全詩,簡要概括“遠(yuǎn)人曾到合思吳”的理由。(4分)3.結(jié)合具體意象,概括該詩所寫的吳江景色的特點以及詩人表達的感情。答案:

      1、(4分)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相互映襯等表現(xiàn)手法,澄碧的江水,蘆葦深處的鳥聲,落日未昏,市聲散盡,青天如洗,遠(yuǎn)山兀立,給人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

      2、(4分)吳江有春后銀魚霜下鱸魚的美味佳肴,有恬靜美好的秋色、夜景,有平淡、閑適的生活.令人流連。

      3、蘆葦深處的鳥啼、天際落日的余暉、靜謐的街市、湛藍的晴空、隨波搖曳的彩虹般的橋影等,構(gòu)成了吳江那由黃昏至夜的色彩紛呈、動靜和諧、令人神往的秋色圖景。詩人以濃妝淡抹的筆法充分表達出對吳江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天仙子·送春

      張先

      《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fēng)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yīng)滿徑。

      〔注釋〕①《水調(diào)》:曲調(diào)名。相傳為隋煬帝所制,唐代很流行。②流景:流逝的年華。③記省(xīng):清楚記得。

      (1)上闋作者心中之“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3分)(2)結(jié)合全詞,賞析“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的妙處。(5分)

      答案:

      (1)(3分)上闋寫“愁”,有對自然的春光已逝之愁,有對自己的年華老去之愁,有與友人的后會無期之愁。(評分標(biāo)準(zhǔn):本題3分。傷春,傷老,傷離別,3個要點各1分。)

      (2)(5分)(示例)這首詞寫了作者傷春、孤寂之情?!霸破圃聛砘ㄅ啊币痪洌\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云、月、花人格化,“破”“來”“弄”等詞語,寫出月夜之景的美麗與動感。這一描寫與“沙上并禽”的情態(tài)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由這一畫面再想到“明日落紅應(yīng)滿徑”,則使作者的傷情之情、孤寂之心表現(xiàn)得更加生動傳神。(評分標(biāo)準(zhǔn):本題5分。全詩思想情感,1分;“云破”一句的修辭及其在句中的作用,2分;“云破”一句和上下文的關(guān)系及對全詩的作用,2分。)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閱讀答案】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閱讀答案。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1)“檻菊愁煙蘭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2分)

      (2)“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一句“景中含情”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娟淌狻兜麘倩?檻菊愁煙蘭泣露》閱讀答案】文章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閱讀答案出自http://,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4分)

      (3)詞中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 請簡要分析。(4分)#from 本文來自學(xué)優(yōu)網(wǎng)http://。(2分)

      (3)(4分)主人公因離別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見庭院之景更感孤獨凄清;(1分)登高望遠(yuǎn)不見所思,滿腹離愁更無處可寄。(1分)刻畫了一位滿腹離愁、孤獨(悵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分)

      鳳棲梧

      柳永

      佇倚危樓風(fēng)細(xì)細(xì)①,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杷疏狂圖一醉②,對酒當(dāng)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①危樓:高樓。②圖:考慮、打算。

      3、作者為了抒發(fā)春愁之情,他描寫了哪些景物?

      細(xì)風(fēng)、草色、煙光、殘照——黃昏春望圖

      4.作者觀景的立足點在哪里?有何特點?

      佇倚危樓——極目遠(yuǎn)眺

      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聯(lián)系起來的呢?

      春愁、凄美、傷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

      6.面對孤寂無奈,作者想用什么來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結(jié)果如何?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dāng)歌”

      結(jié)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強樂還無味”)

      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難熬,作者后悔了嗎?詞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這個問題?

      不后悔“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8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柳句

      與原句在表達上有什么異同?

      同:都表達了相思之苦,寫相思使人消瘦

      異:原句寫恩愛夫妻間相思,柳句寫情人間相思;原句只寫想瘦了人,柳句則說想瘦了

      也不后悔

      9思考探究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堅貞執(zhí)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結(jié)合現(xiàn)實,這兩句還可以表達什么?

      例:對理想、學(xué)業(yè)、事業(yè)等的執(zhí)著追求和堅定信念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這是一首詞,“青玉案”是—————,“元夕”是——————。

      (2詞人苦苦追尋的“女子”有著怎樣的性格?簡要分析詞中用什么藝術(shù)手法來塑造她的形象的。

      (3)梁啟超評論這首詞說:“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苯Y(jié)合詞說說你的理解。

      (1)詞牌名、題目

      (2)女子孤高、淡泊、自甘寂寞。使用了反襯手法,元宵夜燈火越熱鬧,越顯示出“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華麗,坐著“寶馬雕車”的婦女們,又進一步反襯、突出了那人的性格。

      (3)這個女子象征自己不同流合污,與眾不同的高潔人格。(答“比興”手法或“以女子自比”皆可)

      摸魚兒① 【金】元好問

      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wǎng)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庇枰蛸I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②,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別離苦,就中③更有癡兒女。君④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為誰去? 橫汾路⑤,寂寞當(dāng)年簫鼓?;臒熞琅f平楚⑥。招魂楚些⑦何嗟及,山鬼暗啼風(fēng)雨⑧。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注釋】

      ①這首詞作于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當(dāng)時元好問年僅十六歲。在赴并州(今山西太原)應(yīng)試途中,他被一只大雁殉情的事深深感動。他買雁葬于汾水旁,并寫了這首詞。后又據(jù)[摸魚兒]詞調(diào)加工改定。詞作高度贊美了大雁殉情之可貴,譜寫了一曲堅貞愛情的頌歌。②雙飛客:指比翼雙飛的雁子。③就中:于此,在這里面。④君:指殉情的大雁。⑤橫汾路:指當(dāng)年漢武帝巡幸處。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風(fēng)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之句,可見當(dāng)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yīng),何等熱鬧。⑥楚:即叢莽,平楚:平林。⑦些(suò):《楚辭》中的句末助詞?!冻o.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⑧山鬼:《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

      第五篇:詩詞鑒賞

      詩詞鑒賞·感悟篇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唐)劉希夷

      :相和歌辭·白頭吟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fù)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fēng)。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白發(fā)亂如絲。

      但看舊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唐)白居易:歲日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涼百年事,應(yīng)與一年同。

      (唐)白居易:

      感時

      朝見日上天,暮見日入地。

      不覺明鏡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將至。

      白發(fā)雖未生,朱顏已先悴。

      人生詎幾何,在世猶如寄。

      雖有七十期,十人無一二。

      今我猶未悟,往往不適意。

      胡為方寸間,不貯浩然氣。

      貧賤非不惡,道在何足避。

      富貴非不愛,時來當(dāng)自致。

      所以達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當(dāng)飲美酒,終日陶陶醉。

      斯言勝金玉,佩服無失墜。

      (唐)白居易:漸老

      今朝復(fù)明日,不覺年齒暮。

      白發(fā)逐梳落,朱顏辭鏡去。

      當(dāng)春頗愁寂,對酒寡歡趣。

      遇境多愴辛,逢人益敦故。

      形質(zhì)屬天地,推遷從不住。

      所怪少年心,銷磨落何處?

      (唐)白居易:嘆老

      晨興照清鏡,形影兩寂寞。

      少年辭我去,白發(fā)隨梳落。

      萬化成于漸,漸衰看不覺。

      但恐鏡中顏,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滿百,不得長歡樂。

      誰會天地心,千齡與龜鶴。

      吾聞善醫(yī)者,今古稱扁鵲。

      萬病皆可治,唯無治老藥。

      我有一握發(fā),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云光,今如素絲色。

      匣中有舊鏡,欲照先嘆息。

      自從頭白來,不欲明磨拭。

      鴉頭與鶴頸,至老長如墨。

      獨有人鬢毛,不得終身黑。

      前年種桃核,今歲成花樹。

      去歲新嬰兒,今年已學(xué)步。

      但驚物成長,不覺身衰暮。

      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書今日意,偏寄諸親故。

      壯歲不歡娛,長年當(dāng)悔悟。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xì)思皆幸矣,下此便悠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李覯:秋晚悲還

      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數(shù)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

      春水別來應(yīng)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

      (宋)黃庭堅: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闌風(fēng)細(xì)得香遲,不道小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因妒,飄到眉心住。

      平生個里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宋)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jié)

      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篇不我欺;

      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jié)u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元)王和卿:撥不斷·自嘆

      恰春朝,又秋宵。

      春花秋月何時了?

      花到三春顏色消,月過十五光明少,月殘花落。

      (元)馬致遠(yuǎn):夜行船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明)唐寅:七十詞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

      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過了。

      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清)袁枚:湖上雜詩

      葛嶺花開二月天,游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游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吳正:人生(三首)

      我們送走了先人,再讓后輩來送走我們。

      我們都是誕生在最卑污的一刻,卻要偽裝一生的磊落。

      光明是夢,我們從黑暗中來,又是回到黑暗中去。

      存在是空,我們在虛無中凝聚成,又是散落在虛無之中。

      只有愛,愛是一顆永恒的星,照亮了我們的來道和我們的去路。

      我們生命的世界只是一座驛站,一座在茫茫無際的曠野上閃著光亮的驛站。

      一座每一刻都有人抵埠,每一刻都有人離去,向著未知的前程再繼續(xù)進發(fā)的驛站。

      一些在我們道前的顫顫巍巍的老者,一些在我們身后的蹦蹦跳跳的童年,是我們的將來和過去啊------

      我們現(xiàn)在是在手中握著的水正一滴一滴地漏失。。。

      病中吟

      (唐)白居易:首夏病間

      我生來幾時?萬有四千日。

      自省于其間,非憂即有疾。

      老去慮漸息,年來病初愈。

      忽喜身與心,泰然兩無苦。

      況茲孟夏月,清和好時節(jié)。

      微風(fēng)吹夾衣,不寒復(fù)不熱。

      移榻樹陰下,竟日何所為。

      或飲一甌茗,或吟兩句詩。

      內(nèi)無憂患迫,外無職役羈。

      此日不自適,何時是適時?

      注: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豈能無病。如何看待疾???如何

      對待同病者?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會遇到的問題。讀一讀古人的一些名詩,也許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發(fā)。

      (唐)白居易:

      寄同病者

      三十生二毛,早衰為沉疴。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顏日枯槁,時命日蹉跎。

      豈獨我如此,圣賢無奈何。

      回觀親舊中,舉目尤可嗟。

      或有終老者,沉賤如泥沙。

      或有始壯者,飄忽如風(fēng)花。

      窮餓與夭促,不如我者多。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

      寄言同病者,回嘆且為歌。

      (唐)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漢)孔融:臨終詩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

      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

      讒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

      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

      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

      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魏晉)應(yīng)璩:其七

      古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

      年各百余歲,相與鋤禾莠。

      住車問三叟:

      上叟前致辭:

      中叟前置辭:

      下叟前致辭: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長久?!笆覂?nèi)嫗貌丑。” ” “夜臥不覆首?!? “何以得此壽?” “量腹節(jié)所受。

      (唐)盧照鄰:釋疾文三歌

      歲將暮兮歡不再,時已晚兮憂來多。

      東郊絕此麒麟筆,西山秘此鳳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

      明鏡羞窺兮向十年,駿馬停驅(qū)兮幾千里。

      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

      茨山有薇兮潁水有漪,夷為柏兮秋有實。

      叔為柳兮春向飛。

      倏爾而笑,泛滄浪兮不歸。

      (唐)李白: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fēng)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注:李華<故翰林學(xué)士李君墓銘序>說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賦<臨路歌>而卒?!?,此詩為李白絕筆,路字當(dāng)作“終”,形近而誤。

      (唐)白居易:感逝寄遠(yuǎn)

      寄通州元侍御、果州崔員外、澧州李舍人、鳳州李郎中。

      昨日聞甲死,今朝聞乙死。

      知識三分中,二分化為鬼。

      逝者不復(fù)見,悲哉長已矣。

      存者今如何?去我皆萬里。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幾?

      通果澧鳳州,眇然四君子。

      相思俱老大,浮世如流水。

      應(yīng)嘆舊交游,凋零日如此。

      何當(dāng)一杯酒,開眼笑相視?

      (唐)白居易:自覺二首

      四十未為老,憂傷早衰惡。

      前歲二毛生,今年一齒落。

      形骸日損耗,心事同蕭索。

      夜寢與朝餐,其間味亦薄。

      同歲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

      畏老老轉(zhuǎn)迫,憂病病彌縛。

      不畏復(fù)不憂,是除老病藥。

      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

      親愛零落盡,安用身獨存?

      幾許平生歡,無限骨肉恩。

      結(jié)為腸間痛,聚作鼻頭辛。

      悲來四支緩,泣盡雙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聞浮屠教,中有解脫門。

      置心為止水,視身如浮云。

      抖擻垢穢衣,度脫生死輪。

      胡為戀此苦,不去猶逡巡。

      回念發(fā)弘愿,愿此見在身。

      但受過去報,不結(jié)將來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煩惱塵。

      不將恩愛子,更種憂悲根!

      (唐)柳宗元:掩役夫張進骸

      生死悠悠爾,一氣聚散之。

      偶來紛喜怒,奄忽已復(fù)辭。

      為役孰賤辱,為貴非神奇。

      一朝纊息定,枯朽無妍媸。

      生平勤皂櫪,剉秣不告疲。

      既死給槥櫝,葬之東山基。

      奈何值崩湍,蕩析臨路垂。

      髐然暴百骸,散亂不復(fù)支。

      從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貓虎獲迎祭,犬馬有蓋帷。

      佇立唁爾魂,豈復(fù)識此為。

      畚鍤載埋瘞,溝瀆護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謂爾有知。

      掩骼著春令,茲焉適其時。

      及物非吾事,聊且顧爾私。

      注:此詩為哀挽一名普通役夫而作,提出了人的貴賤不取決于所從事的職業(yè)的光輝思想,是詩人素來主張民意決定歷史發(fā)展的可貴思想在詩歌中的反映。

      (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宋)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上人困蹇驢嘶。

      (宋)黃庭堅:喜太守畢朝散致政

      功名富貴兩蝸角,險阻艱難一酒杯。

      百體觀來身是幻,萬夫爭處首先回。

      (唐)徐寅:日月無情

      日月無情也有情,朝升夕沒照均平。

      雖催前代英雄死,還促后來圣賢生。

      臧克家: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爺爺,在土里葬埋。

      余光中:天

      水上的霞光呵一條接一條,何以都沒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燈光呵一盞接一盞,何以都沒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一顆接一顆,何以都沒入了曙色了呢?

      我們的生命呵一天接一天,何以都?xì)w于永恒了呢?

      而當(dāng)我走時呵把我接走的,究竟是怎樣的天色呢?

      是暮色嗎昏昏?

      是夜色嗎沉沉?

      是曙色嗎耿耿?

      周恩來:生別死離

      壯烈的死,茍且的生。貪生怕死,何如重死輕生!

      生別死離,最是難堪事。別了,牽腸掛肚:死了,毫無輕重,何如做個感人的永別!

      沒有耕耘,哪來收獲?

      沒沒播種革命的種子,卻盼共產(chǎn)花開!

      夢想赤色的旗兒飛揚,卻不用血來染他,天下哪有這類便宜事?坐著談,何如起來行?

      貪生的人,也悲傷別離,也隨著死生,只是他們卻識不透

      這感人的永別,永別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邊,飛向光明,盡由著你!

      舉起那黑鐵的鋤兒,開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種子撒在人間,血兒滴在地上。本是別離的,以后更會永別!

      生死參透了,努力為生,還要努力為死,便永別了,又算么?

      (印度)泰戈爾:飛鳥集(片斷)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我們的生命就似渡過一個大海,我們都相聚在這個狹小的舟中。

      死時,我們便到了岸,各往各的世界去了。

      死象大海的無限的歌聲,日夜沖擊著生命的光明島的四周。

      死亡隸屬于生命,正與生一樣。舉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

      讓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讓生者有那不朽的愛。

      總有一天,我要在別的世界的晨光里

      對你唱道:

      “我以前在地球的光里,在人的愛里,已經(jīng)見過你了?!?/p>

      我夢見一顆星,一個光明島嶼,我將在那里出生。在它快速的閑暇深處,我的生命

      將成熟它的事業(yè),在陽光下的稻田。

      注:泰戈爾(公元1861—1941年)是印度近代偉大詩人,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飛鳥集是其重要詩集之一,集中共有300多首精美的短詩。這里錄其七首,都是寫他如何看待生死的詩,特別有意思的是他還設(shè)想到他來世在地球之外的世界上生活,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下載觀滄海、江城子、山坡羊 詩詞鑒賞材料word格式文檔
      下載觀滄海、江城子、山坡羊 詩詞鑒賞材料.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quán),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quán)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

      相關(guān)范文推薦

        詩詞鑒賞

        中考古詩詞鑒賞解題方法指導(dǎo) 古詩詞鑒賞作為文學(xué)作品欣賞的內(nèi)容之一,成為中考必備的一類題型。這類題目的一般特點為:一是所選古詩詞以課本所學(xué)的為主,兼顧少量課外的,側(cè)重于七......

        詩詞鑒賞范文

        詩詞鑒賞常用術(shù)語及分類例說 牢記鑒賞常用術(shù)語,準(zhǔn)備對號入座。 1、感情基調(diào):憂愁、傷感、惆悵、寂寞、孤獨、郁悶、閑適、恬淡、喜愛、喜悅、歡樂、激憤、悲壯、慷慨激昂等。......

        詩詞鑒賞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

        詩詞鑒賞

        詩詞鑒賞專題(之二) 鑒賞《氓》 1.對詩句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表現(xiàn)出“氓”所追求的是位關(guān)心人、體貼人,有情有義的姑娘。 B.“女......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詩詞賞析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元/張養(yǎng)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注釋:1、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

        《山坡羊未央懷古》翻譯及鑒賞

        朝代:元代作者:張養(yǎng)浩原文:三杰當(dāng)日,俱曾此地,殷勤納諫論興廢。見遺基,怎不傷悲!山河猶帶英雄氣,試上最高處閑坐地。東,也在圖畫里;西,也在圖畫里。三杰當(dāng)日,俱曾此地,殷勤納諫論興廢。見......

        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閱讀詩詞賞析

        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意:華山四周群山聚集,黃河之水波濤洶涌,潼關(guān)內(nèi)外地勢......

        九年級詩詞鑒賞

        一、專題名稱:古詩詞鑒賞 二、課時安排說明: 詩:二課時詞:一課時 曲:一課時 三、專題說明: 這是應(yīng)09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這一考點的需要設(shè)計的。因考慮到基礎(chǔ)與積累部分中有涉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