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定冠詞與one的五點區(qū)別[最終版]
冠詞是一種不能單獨使用的虛詞,只能附著在一個名詞上,幫助說明這個名詞的意義。冠詞可以分為定冠詞(the)和不定冠詞(a, an)。
不定冠詞與one的五點區(qū)別
不定冠詞與數(shù)詞one都可表示“一”的意思,前者可視為后者的弱式。如: I have a [one] brother and two sisters.我有一個兄弟和兩個姐妹。
但是,盡管兩者有時可換用,但由于兩者詞性和用法不同,在多數(shù)情況下不能互換,其主要區(qū)別有以下幾點: 區(qū)別一
從本質上說,不定冠詞側重指“類別”概念,而數(shù)詞one側重指數(shù)量概念。有時盡管兩者都可用,但含義有差別:
I bought a dictionary yesterday.我昨天買了本詞典。(意指買的是詞典,不是語法書,也不是鋼筆等)I bought one dictionary yesterday.我昨天買了一本詞典。(意指買的是一本詞典,不是兩本或三本詞典等)“Can a boy do it?” “No, but a man can.” “小孩做得了嗎?”“做不了,要大人才行?!?“Can one boy do it?” “No, but two(boys)can.”“一個小孩做得了嗎?”“不行,要兩個小孩才行?!?區(qū)別二
當要強調數(shù)量概念或進行數(shù)量對比時,只能用數(shù)詞 one。如:
“How many pens do you have?” “I have one(pen).” “你有幾支鋼筆?”“我有一支鋼筆?!?I want one apple, not three apples.我要一個蘋果,不是三個蘋果。區(qū)別三
若不是表示“一”的數(shù)量概念,而是表示“類別”概念,則只能用不定冠詞。如: A computer is useful.電腦是有用的。
He is an excellent teacher.他是位優(yōu)秀的教師。區(qū)別四
在某些短語中,兩者均可用,含義相同。如: at a [one] blow 一下子,一舉
in a [one] word 一句話,總而言之
而在某些表達中,兩者均可用,但含義不同。如: at a time 每次,同時 at one time 一度,曾經
還有一些表達,兩者均可用,雖含義相同,但表達不同。如: on a hot summer afternoon 一個炎熱的夏日的下午(用介詞 on)one hot summer afternoon 一個炎熱的夏日的下午(不用介詞 on)an hour and a half 一個半小時(不說 one hour and a half)one and a half hours 一個半小時
a minute or two 一兩分鐘(不說 one minute or two)one or two minutes 一兩分種
注意,在絕大多數(shù)習語中,兩者是不能換用的。如:
as a result 結果,all of a sudden 突然,one day 一天,one by one 一個一個地,等 區(qū)別五
與表示時間或度量衡的名詞連用表示“每”時,只用不定冠詞。如: Brush your teeth twice a day at least.每天至少要刷牙兩次。They are sold at two dollars a dozen.他們的售價是每打兩美元。
第二篇:one兔中國文學與人文地理
One兔:中國文學與人文地理
地理是文學的土壤,是文學的生命依托,文學地理學就是尋找文學的土壤和生命的依托,這樣才使我們的研究對象變得開闊,研究方法變得深入。
地理空間是人類生存活動的場所,“文學地理學”就是探討文學和人文地理空間的關系,關注人在地理空間中是如何以審美想象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生命表達。文學進入地理,實際上是文學進入到它生命的現(xiàn)場,進入了它意義的源泉。
中國早期的文獻是史地縱橫,文學蘊含于其間,地理學是屬于史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分支。中國的文學的起源中國詩歌的源頭叫《詩經》《楚辭》?!对娊洝肥侨绾谓Y構,如何編撰的呢?它分為十五國風,大小雅還有頌。就是由地方的地理的民俗通向士人階層,通向朝廷的政教,一直通向宗廟的祭祀,就由原野通到朝政然后通到天國,它是以地理作為基礎的。作為另外一個源頭的《楚辭》,崛起在長江流域,成為相對獨立的語言表達系統(tǒng)。所以中國文學一開始就和地理空間結下不解之緣,出現(xiàn)了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兩個不同的詩性智慧的系統(tǒng)。
在展開中國文學和人文地理的內在聯(lián)系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文學地理學在內涵和原理中存在著四大領域和三條思路。地區(qū)、文化、族群和空間的流動是研究的四個重大領域,即“區(qū)”、“文”、“群”、“動”四個字。三條思路一條是整體性的思路,一條是互動性的思路,一條是交融性的思路。四大領域所要回答的,是文學地理學要研究哪些問題,它的內涵是什么。
首先是個“區(qū)”字。中國早期的區(qū)域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于部落間的兼并、聯(lián)合和凝聚。西周初期,分封了很多同姓國和異姓的諸侯國,周朝初期就是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10世紀的時候,周朝分封了七十一個諸侯國,除了十幾個是異姓諸侯國之外,其他的都是同姓諸侯國。這些諸侯國經過春秋戰(zhàn)國時候的擴張兼并,留下了屈指可數(shù)的一些邦國,這就沉積下文學的區(qū)域類型。區(qū)域類型重要的有秦、楚、齊、魯、燕、三晉(即韓、魏、趙)、吳越這些區(qū)域類型。其后我們又開發(fā)了嶺南、塞北、西域、關東、西藏、大理和閩臺這么一些區(qū)域類型。區(qū)域類型的豐富性,使中國思想文化的底蘊非常深厚、多姿多彩。
其次是個“文”字,即文化層面的分析。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以特定的思想價值觀念滲透到人間的各種現(xiàn)象和生活方式里面,賦予人間現(xiàn)象和生活方式以意義、特色、思維的那個東西。就像鹽溶在水里,看不到那個是鹽,但是喝的水就是咸的,這便是滋味。很多亞文化的構成,比如說有官方文化、民間文化、日常生活的文化、山林隱士的文化,這些都是文化的不同層面。雅的層面,俗的層面。從地理上看,有邊緣的文化,有中心的文化,有主流的文化,有非主流的文化等等。我們對民間的文化、口傳的文化還沒有給予必要的位置。如果我們光研究文字,我們就研究的是水果攤上的水果,如果我們加上民間口傳的傳統(tǒng),我們就研究了這棵果樹是怎么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之后結出果子,研究它的生命的過程。如果我們把民間的口傳的傳統(tǒng)也記入文學史的話,我們的文學史就會比一些文人酸溜溜的或者很窄的范圍內做那短小詩詞就很不一樣,我們的文學史可能能夠動員的資源就非常之豐富。
第三是個“群”字,族群的分合,族群的劃分。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區(qū)域、生產生活方式、信仰習慣、行為方式和語言系統(tǒng)。這些東西相互對峙又相互吸引、相互融合,在長期的發(fā)展中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講中國文學不講少數(shù)民族就講不清楚漢族,不講漢族也講不清楚少數(shù)民族,因為我們DNA都混在一起。北方的漢族和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DNA的接近程度超過了北方的漢族和南方的漢族,南方的漢族和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DNA的接近程度,超過了南方的漢族和北方的漢族。民族問題是文學地理學必須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再一個是家族問題。古代的家族不單是一個血緣的單位,而且有著經濟、政治的功能。研究中國文化不研究家族、民族問題,很難把握深層的奧妙。比如王安石變法遭到司馬光反對,其中的南北家族問題就不能忽視。司馬光等人多來自北方家族、中原家族,在山西、河南這一帶;而王安石等人都來自南方家族,在江西、福建這一帶。中原家族安土重遷,根底非常深厚,素以文化上穩(wěn)重見稱。南方的家族是從北方遷徙過去的,帶有更多的開拓性、冒險性,同時也有投機性。這些問題不深入到家族的脈絡中去,很多問題是看不清楚的。
第四是個“動”字,空間流動。無論是區(qū)域的類型,文化的層分,民族的組合,族群的組合,只要它一流動,就產生新的生命形態(tài),就產生文化之間、文學之間的新的選擇、新的換位、新的組接和新的融合,就可以在一種變動的情景中來錘煉文學的品質和性格。比如在廣東、江西、福建、臺灣這些地方有一個民系叫客家。梅縣有個客家詩人叫黃遵憲,他在《己亥雜詩》中說“篳路桃弧輾轉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本褪钦f他們像楚國人一樣,篳路藍縷的輾轉遷移到南方,他的方言能夠證明中原的音韻,保留了入聲字,說明他來自中原。中原人士一旦進入了贛南、粵北、閩西的山區(qū),變成了山里人,形成了一種剛直刻苦的性格。空間的流動往往可以使流動的主體眼前展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文化區(qū)域和文化視野,這種“雙世界的視景”是很重要的。有了兩個世界的對比,可以接納、選擇、批判的東西就多了。開拓出一種新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深度,就空間流動的一加一是大于二的,是超越二的,進入一種新的思想層面的。
文學地理學的三條思路,就是整體性、互動性和交融性。地理學給我們展開一個很大的空間,材料是分散的,零碎的,紛繁復雜的,我們要從橫向上給它整理出它的類型,又要從縱向上去發(fā)掘它的深層的意義,那么我們就要有一種非常有透視性的文化思維方式。第一個是整體性的思想。因為就是從中華民族這個文化共同體的整體性來考察一些具體的專業(yè)性的問題,把博通的東西和專精的東西統(tǒng)一起來。第二個是互動性的思維。就是說我們分出一些區(qū)域文化層面和族群,不是要把它割裂開來,孤立起來,而是為了更好地看它的特征,它在互動的過程中的功能,看它的轉化,看它輕重、濃淡、正反、離合間的那種文化網(wǎng)絡。第三個是交融性的思路。講整體性、互動性,更高的追求還是要融會貫通,然后在貫通中進到一種化境,在交融中創(chuàng)造新的學理。
地理是文學的土壤,是文學的生命依托,文學地理學就是尋找文學的土壤和生命的依托,這樣才使我們的研究對象變得開闊,研究方法變得深入。如果文學地理學是個大房子的話,以上談到的四大領域、三個思路,就構成了文學地理學四大開間、三級臺階的學理體制。
第三篇:“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劃”的五點大不同
“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劃”的五點大不同
全國“兩會”期間,針對外國記者提出的“中方如何看待有人將‘一帶一路’比作‘馬歇爾計劃’”的問題,外交部長王毅明確指出:“一帶一路”比“馬歇爾計劃”既古老得多,又年輕得多,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馬歇爾計劃”進行認真分析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二者存在根本差異。
首先,時代背景不同。美國推出“馬歇爾計劃”是為了使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盡快實現(xiàn)戰(zhàn)后復興,對抗蘇聯(lián)和共產主義國家,是經濟上的“杜魯門主義”,是為最終實現(xiàn)美國全球霸權服務的,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
“一帶一路”則無冷戰(zhàn)背景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現(xiàn)代復興,“一帶一路”是開放的、包容的,它繼承和弘揚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qū)組織積極參與;作為國際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推動力量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yōu)勢、技術與資金優(yōu)勢、發(fā)展經驗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yōu)勢的結果,是中國推進全方位開放的結果。
其次,實施意圖不同?!榜R歇爾計劃”通過美國援助恢復歐洲經濟,使之成為抗衡蘇聯(lián)的重要工具,同時也使美國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領歐洲市場?!榜R歇爾計劃”附加了苛刻的政治條件,歐洲所有親蘇國家都被排斥在外。
“一帶一路”本質上是有關國家共同合作的平臺,是中國提供給國際社會的公共產品,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耙粠б宦贰焙献鞒h建立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提倡沿線國家進行平等友好的經濟往來、文化交流,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再次,參與國構成不同。“馬歇爾計劃”的參與國包括美國和英法等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是第一世界對第二世界的援助,社會主義國家及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被排除在外。
“一帶一路”則以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主,并拓展、延伸到其他國家,多為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也有發(fā)達國家。這一合作倡議有助于促進發(fā)展中國家間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動各類國家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和經濟整合,開創(chuàng)南南合作、區(qū)域合作與洲際合作的新模式。
第四,具體內容不同。“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美國對西歐提供物質資源、貨幣、勞務援助和政治支持。其結果是美國獲得大量對歐出口,美元成為西歐貿易主要的結算貨幣,推動建立了美國戰(zhàn)后金融霸權。此外,“馬歇爾計劃”還包含削減同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放棄“國有化”計劃等較強冷戰(zhàn)色彩的內容。
與“馬歇爾計劃”的單方面輸出不同,“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線國家分享優(yōu)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比“馬歇爾計劃”內涵豐富得多。
最后,實施方式不同。受援國接受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多億美元。“馬歇爾計劃”依靠戰(zhàn)后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對西歐各國提供援助,快速實現(xiàn)受援國的經濟重建,體現(xiàn)了“美國—西歐諸國”的一對多援助形式。
“一帶一路”是由中國發(fā)起倡議、沿線國家共同參與的偉大事業(yè)。沿線國家積極開放邊境口岸,共同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體現(xiàn)的是絲路沿線國家多對多的合作模式。“一帶一路”特別強調沿線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標準、技術的對接,旨在將中國的發(fā)展機遇變成沿線國家的發(fā)展機遇,謀求不同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共同發(fā)展 時至今日,冷戰(zhàn)早已結束。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徹底摒棄了冷戰(zhàn)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框框,順應了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新潮流,其內涵和意義遠遠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將“一帶一路”比作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是沒有歷史和事實依據(jù)的。
作者: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
第四篇:材料與設備的區(qū)別
? 材料與設備的區(qū)別——
? ①凡是經過加工制造,由多種材料和部件按各自用途組成獨特結構,具有功能、容
量及能量傳遞或轉換性能的機器、容器和其他機械、成套裝置等均為設備。?設備分為需要安裝與不需安裝的設備、定型設備和非標準設備。
? 定型設備——經過反復改進后,符合國家規(guī)范和標準的,在較長時間里適應生產和
生活需要,而能批量生產制造的,不再輕易改型的設備。
?非標準設備——為了生產和生活特定需要而設計加工制造的,超出國家規(guī)范和標
準的,不批量生產的設備。
? 成套設備——按系統(tǒng)的成套設計圖紙,經過生產廠家加工制造,主體、部件配套齊
全,經過配套試車或試驗合格,并帶有完整的試驗和試車記錄的設備。
? 非成套設備——若只供應主體或部件,未經配套試車,也沒有試驗和試車報告記錄的設備。
? ②為完成建筑、安裝工程所需的經過工業(yè)加工的原料和在工藝生產過程中不起單元
工藝生產作用的設備本體以外的零配件、附件、成品、半成品等,均為材料。?設備與材料的劃分,可從《全國統(tǒng)一安裝工程預算定額》第一篇至第十二
篇中的計價材料和未計價材料項里去理解和掌握,下面的實例也可幫助對其劃分的理解。
? 設備與材料劃分舉例:
?(l)電氣工程
?①各種電力變壓器、互感器、調壓器、感應移相器、電抗器、高壓斷路器、高
壓熔斷器、穩(wěn)壓器、電源調整器、高壓隔離開關、裝置式空氣開關、電力電容器、蓄電池、磁力啟動器、交直流報警器、成套供應的箱、盤、柜、屏及其隨設備帶來的母線和支持瓷瓶,均為設備;
?②各種電纜、電線、管材、型鋼、橋架、梯架、槽盒、立柱、托臂、燈具及其
開關、插座。按鈕等均為材料;
?③小型開關、保險器、桿上避雷器、各種避雷針、各種絕緣子、金具、電線桿、鐵塔。各種支架等均為材料;
?④各種裝在墻上的小型照明配電箱、0.5 kw照明變壓器、電扇、鐵殼開關、電鈴等小型電器均為材料。
?(3)管道工程
?①公稱直徑300mm以上的閥門和電動閥門為設備;
?②各種管道、公稱直徑 300mm以內的閥門、管件、配件及金屬結構件等均為
材料;
?③各種栓類、低壓器具、衛(wèi)生器具、供暖器具、現(xiàn)場自制的鋼飯水箱,及民用
燃氣管道和附件、器具、灶具等均為材料。
第五篇:一般過去時與現(xiàn)在完成時區(qū)別
一、現(xiàn)在完成時
1.現(xiàn)在完成時的構成:助動詞 have(has)+動詞的過去分詞。助動詞說明該謂語是屬于現(xiàn)在時范圍。它和主語的人稱、數(shù)要保持一致。過去分詞是主要的謂語動詞,說明句子的意義。
2.現(xiàn)在完成時表示過去某時發(fā)生的行為對主語目前產生的影響。即用過去發(fā)生的某個行為來說明現(xiàn)在的某種情況。
We are good friends.(現(xiàn)在的情況)I knew him in 1997.(過去的動作)
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since 1997.(現(xiàn)在完成時把過去的動作和現(xiàn)在聯(lián)系起來并著眼于現(xiàn)在)
(1)表完成和結果:動作發(fā)生在過去某個不確定的時間,但對現(xiàn)在留下了某種影響和結果。常被just、already、yet 等副詞修飾。如:-Have you had lunch yet?
在我不餓了)
(2)表持續(xù):從過去某一時刻開始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的動作或狀態(tài)。這個動作可能剛停止,可能仍然在進行。常帶有for和since等表示一段時間的狀語。
如:He has taught here since 1981.(可能還要繼續(xù)教)
(3)表經驗:說話前發(fā)生過一次或多次的動作,現(xiàn)在成為一種經驗,一般譯為漢語“過”,常帶有twice, ever,never, three times等時間狀語。如: I have been to Beijing twice.我去過北京二次。
3.現(xiàn)在完成時的時間狀語
(1)現(xiàn)在完成時屬于現(xiàn)在時范圍,故不能和過去的時間狀語連用。如:yesterday,last
Sunday,in1990,three years ago等。但是,在強調動作產生的后果和影響時,可以和一些表示不確定的時間狀語連用。
a.用副詞already和yet。already一般用于肯定句中,yet一般用于否定句和疑問句中。
如:We have already finished our homework.我們已完成作業(yè)了。
They haven't finished their homework yet.他們還沒有完成作業(yè)。
b.用ever 和never。多用于否定或疑問句中,表示“曾經”或“從未”等。
如:-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你曾經去過長城嗎?
-I have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我從未去過長城。
c.用表示到說話為止的過去時間狀語,如just, before, up to now, the past few years等。
例如:I have seen her before, but I can not remember where.我以前見過她,但記不起在哪里見
過。
He has been there three times the last few days.近幾天他去過那里三次了。
d.用包括“現(xiàn)在”在內的時間狀語,如:now, today, this morning(month, year, term)等。
例如:-Have you met him today?-No, I haven't.今天你見過他嗎?我 沒有。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there this year?今年你去過那里多少次?
(2)現(xiàn)在完成時可以和帶有since或for等表示“一段時間”的狀語連用,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從某一時
刻開始,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如:I haven't seen him for two years.但是,像come, arrive, buy等
短暫性動詞不能與表示“一段時間”的狀語連用。要用,必須改為延續(xù)性動詞來表述?,F(xiàn)歸納總結一下由
短暫性動詞到延續(xù)性動詞的轉換:
arrive →be herebegin(start)→be ondie →be deadcome back →be back
leave →be awayfall ill(sick, asleep)→be ill(sick, asleep)get up →be up1-Yes, I have.I've just had it.(現(xiàn)
go out →be outfinish →be overput on →wear 或be onopen→be openjoin→be in或 be a member of?close →be closedgo to school →be a student
borrow →keepbuy→havecatch(a cold)→have(a cold)get to know →know
begin to study →studycome to work →work等
如:He has been a soldier for three years.他參軍三年了。
His father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他父親去世二年了。
The film has been on for ten minutes.電影已開始十分鐘了。
4.幾點注意事項
(1)have been(to)與have gone(to)的區(qū)別:have been(to)表示去過某地(現(xiàn)在已經回來了);have
gone(to)表示去某地了(說話時某人不在當?shù)兀H纾篢hey have been to Beijing twice.他們去過北京兩
次。He has gone to Beijing.他去北京了。
(2)如單純表示一段時間,或強調一段時間,雖有since一詞,也不必用完成時。
如:It is two years since his father died.=His father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他父親去
世已有兩年了。
(3)短暫性動詞現(xiàn)在完成時的否定式,已變成一種可以延續(xù)的狀態(tài),因此可以和表示一段時間的狀語
連用。
如:I haven't left here since 1997.自從1997年以來,我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兒。
(4)表示行為或狀態(tài)從過去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時,用現(xiàn)在完成時,要加表示一段時間的時間狀語時,常
用 for+一段時間, since+時間點,since+一段時間+ago.如:I have lived here since my childhood.我從小就一直住在這里。
(5)在提問現(xiàn)在完成時的時間狀語時通常用 how long。如:How long have you lived here?
注意:在表示某一行為狀態(tài)持續(xù)多長時間時,根據(jù)終止時間的不同,時態(tài)使用是不一樣的。如:
I lived here for a week last summer.去年夏天我在這里住了一周。
I have lived here for a week by now.到現(xiàn)在為止,我已經在這里住了一周。
I will live here for a week next year.明年我會在這里住一周。
二、現(xiàn)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時的區(qū)別
現(xiàn)在完成時用來表示之前已發(fā)生或完成的動作或狀態(tài),其結果的確和現(xiàn)在有聯(lián)系。動作或狀態(tài)發(fā)生在過去,但它的影響現(xiàn)在還存在;而一般過去時表示過去的事實,與現(xiàn)在沒有關系。
I have just been to London.I went there last month.我剛去過倫敦,是上個月去的。
1.過去時表示過去某時發(fā)生的動作或單純敘述過去的事情,強調動作;現(xiàn)在完成時為過去發(fā)生的,強調
過去的事情對現(xiàn)在的影響,強調的是影響。
2.過去時常與具體的時間狀語連用,而現(xiàn)在完成時通常與模糊的時間狀語連用,或無時間狀語。
一般過去時的時間狀語: yesterday, last week,?ago, in1980, in October, just now, 具體的時間
狀語
共同的時間狀語:this morning, tonight, this April, now, once,before, already, recently,lately現(xiàn)在完成時的時間狀語 for, since, so far, ever, never, just, yet, till / until, up to now, in
past years, always,3.現(xiàn)在完成時可表示持續(xù)到現(xiàn)在的動作或狀態(tài),動詞一般是延續(xù)性的,如live, teach, work, study,know.過去時常用的非持續(xù)性動詞有come, go, leave, start, die, finish, become, get married等。She has returned from Paris.她已從巴黎回來了。She returned yesterday.她是昨天回來了。
---Will somebody go and get Dr.White?---He's already been sent for.句中如有過去時的時間副詞(如 yesterday, last week, in 1960)時,要用過去時。
(錯)Tom has written a letter to his parents last night.(對)Tom wrote a letter to his parents last night.三、練習題
1.Mother ____me a new coat yesterday.I _______ it on.It fits me well.A.had made?have triedB.made?have triedC.has made?triedD.made?tried“He ____to draw horses already”.“When ______ he ?” “ Last year “
A.learned?hasB.learned?didC.has learned?hasD.has learned?did
3.Tom _____up into the tree.Look, he ____ high up there!
A.has got?isB.has climbed?wasC.got ?wasD.climbed?is
4.____ you _____ the text yet ? Yes, we ____ it two hours ago.A.Did?copy?didB.Have?copied?haveC.Have?copied?didD.Did ?copy?had
5.“Why ______ she _______ angry ?” “Because he _____ at her just now.”
A.did?get?shoutedB.has?got?shoutedC.did?get?has shoutedD.has?got?has shouted
6.______you __________ the film before ? Where _____ you ____ it ?
A.Have ?seen?did?see
C.Have?seen?have?seenB.Did ?see?did?watchD.Did ?see?have?seen
7.You ____ me waiting for two hours.I ____ for you since five.A.kept?waitedB.have kept?waitedC.kept?have waitedD.have kept?have waited
8.Where ______ John _______ ? To the library.He _________ there for an hour.A.has?been?has gone B.has?gone?has beenC.did?go?wentD.did?be?went
9.______ the baby still _____ ? No, it _______ crying.A.Has?cried?has stoppedB.Is?crying?stopped
C.Did ?cry?stoppedD.Is?crying?has stopped
10.I _______ the way.I ________ here for quite many years.A.knew?have livedB.knew?liveC.know?have livedD.know?live
11._____ you ever _____ America ? Yes, I have.A.Have?gone toB.Have?gone inC.Have?been toD.Have ?been in
12.My brother ____college for over three years.A.has gone toB.has been toC.has been inD.has been at
13.He ________ the Army by the end of 1989.He ______ in the army since then.A.joined?isB.has joined?has beenC.had joined?isD.had joined ?has been
14.By the time I _____ back they ____ up ten satellites.A.came?have sentB.came?had sentC.come?have sentD.had come?sent
15.Jack ____ over five lessons by seven o’clock.Then he ____ a rest.A.went?tookB.went?had takenC.had gone?tookD.had gone?had taken
16.We ____ out by that time that he ____ a spy for a long time.A.had found?had beenB.had found?wasC.found?had beenD.found?was
17.Before the news ____ him, he ____ to know about it.A.reaches?has got B.reached?had gotC.reached?gotD.had reached?got
18.I _____ him a second letter before I ____ from him.A.wrote?heardB.wrote?had heardC.had written?heardD.have written?hear
19.People ____ that the soldiers _____ fighting.A.say?had stoppedB.said?has stoppedC.say?stoppedD.said?had stopped
20.We ____ in a good harvest because we ____ enough rain.A.didn’t get?had hadB.got?had hadC.had got?had hadD.got?hadn’t had
21.They _______ for five hours when they ______ in New York.A.flew?arrivedB.had flown?had arrivedC.flew?had arrivedD.had flown?arrived
22.She ____ that it _____ for two days by that day.A.says?has rainedB.says?had rainedC.said?had rainedD.said?rained
23.John _____ there since the year before, so he _____ them.A.had worked?knewB.had worked?had knownC.worked?knewD.worked?had known
24.He _____ angry because he ____ for a long time.A.had got?had waitedB.got?waitedC.had got?waitedD.got?had waited
25.-I have seen the film “Titanic” already.-When __________ you __________ it?-The day before yesterday.A.have; seenB.will; seeC.did; seeD.did; seen
26.Mr Black __________ in China since five years ago.A.livedB.has livedC.livesD.is going to live
27.We ____________ trees last Sunday.So far we __________ over 3,000 trees there.A.planted; plantedB.planted; have plantedC.have planted; plantedD.have planted; have planted
28.—I’m sorry, Cathy, I ______ your radio for such a long time.—Never mind.A.have borrowedB.have lentC.have keptD.have returned
29.—Where have you ______ these days?—I have ______ to Yangzhou with my friends.A.been, goneB.been, beenC.gone, beenD.gone, gone
30.—Where is your father? We haven’t seen each other for weeks.—______.A.He has been to America
B.He has gone to EnglandD.He would visit my grandparentsC.He is going to Australia
31.They have ______ since the factory opened.A.left the schoolB.joined the teamC.become workersD.worked here
32.Jim ______ the Great Wall many times.A.went toB.goes toC.has gone toD.has been to
33.It ______ ten years since they ______ to France.A.was, movedB.was, have movedC.is, have movedD.is, moved
34.—______ to the United States?—No, never, but I went to Canada a few years ago.A.Have you beenB.Have you goneC.Did you goD.Will you go
35.I won’t go to see the film tonight because I ______ my ticket.A.didn’t loseB.have lostC.will loseD.didn’t have
36.Miss Wu has taught in this school ______.A.for ten yearsB.ten years agoC.since ten yearsD.for ten years ago
37.I ______ today’s homework already.What about you?
A.have finishedB.finishC.to finishD.finishing
38.—Ann has gone to Shanghai.—So ______ her parents.A.hasB.hadC.didD.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