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国产特黄特色a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视频一区欧美,亚洲成a 人在线观看中文

  1. <ul id="fwlom"></ul>

    <object id="fwlom"></object>

    <span id="fwlom"></span><dfn id="fwlom"></dfn>

      <object id="fwlom"></object>

      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

      時間:2019-05-13 08:01:33下載本文作者:會員上傳
      簡介:寫寫幫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寫寫幫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

      第一篇: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

      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jīng)》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shù),有35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假設(shè)法: 解:

      假設(shè)全是雞:2×35=70(只)

      比總腳數(shù)少的:94-70=24(只)

      它們腿的差:4—2=2(條)

      24÷2=12(只)------兔

      35-12=23(只)------雞

      方程:

      解:設(shè)兔有x只,則雞有35-x只。

      4x+2(35-x)=94

      4x+70-2x=94

      2x=24

      x=12

      35-x=35-12=23

      答:兔有12只,雞有23只。

      我國古代《孫子算經(jīng)》共三卷,成書大約在公元5世紀。這本書淺顯易懂,有許多有趣的算術(shù)題,比如“雞兔同籠”問題: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題目中給出了雞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兩只前腳用繩子捆起來,看作是一只腳,兩只后腳也用繩子捆起來,看作是一只腳,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腳,即把兔子都先當作兩只腳的雞。雞兔總的腳數(shù)是35×2=70(只),比題中所說的94只要少94-70=24(只)。

      現(xiàn)在,松開一只兔子腳上的繩子,總的腳數(shù)就會增加2只,即70+2=72(只),再松開一只兔子腳上的繩子,總的腳數(shù)又增加2,2,2……,一直繼續(xù)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數(shù):24÷2=12(只),從而雞有35-12=23(只)。

      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先假設(shè)它們?nèi)请u,于是根據(jù)雞兔的總數(shù)就可以算出在假設(shè)下共有幾只腳,把這樣得到的腳數(shù)與題中給出的腳數(shù)相比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腳就說明有1只兔,將所差的腳數(shù)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來,解雞兔同籠題的基本關(guān)系式是:兔數(shù)=(實際腳數(shù)-每只雞腳數(shù)×雞兔總數(shù))÷(每只兔子腳數(shù)-每只雞腳數(shù))。類似地,也可以假設(shè)全是兔子。

      我們也可以采用列方程的辦法:設(shè)兔子的數(shù)量為X,雞的數(shù)量為Y

      那么:X+Y=35那么4X+2Y=94 這個算方程解出后得:兔子有12只,雞有23只。[編輯本段]例題

      1.班主任張老師帶五年級(7)班50名同學栽樹,張老師栽5棵,男生每人栽3棵,女生每人栽2棵,總共栽樹120棵,問幾名男生,幾名女生?

      解:設(shè)男生有X人 女生有(50-X)人。

      3x=120-5-2(50-x)

      3x=115-2*50+2x

      3x=115-100+2x

      3x=15+2x

      x=15

      50-15=35(人)答:男生有15人,女生有35人。

      2.大油瓶一瓶裝4千克,小油瓶2瓶裝1千克,現(xiàn)有100千克油裝了共60個瓶子。問大小油瓶各多少個?

      1/2=0.5(千克)4×60=240(千克)240-100=140(千克)140/(4-0.5)=40(個)60-40=20(個)

      答:大瓶20個,小瓶40個。

      3.小毛參加數(shù)學競賽,共做20道題,得67分,已知做對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錯一題扣1分,又知道他做錯的題和沒做的同樣多。問小毛做對

      幾道題?

      這道題可以設(shè)小毛做對X道,那么做錯(20-X)÷2,沒做(20-X)÷2,然后用做對的乘5減去做錯的乘1,等于67。

      方程:

      5X-(20-X)÷2×1=67 X=14 小毛做對14道

      4.有蜘蛛,蜻蜓,蟬三種動物共18只,共有腿118條,翅膀20對(蜘蛛8條腿;蜻蜓6條腿,2對翅膀;蟬6條腿,1對翅膀),三種動物各幾只?

      解:方程假設(shè)蜘蛛為x,蜻蜓為y,蟬為Z

      那么 x+y+z=18

      8x+6y+6z=118

      2y+z=20

      由此算出 x=5 y=7 z=6 所以 蜘蛛是5只 蜻蜓是7只 蟬是6只 [編輯本段]詳細解法

      一,基本問題

      “雞兔同籠”是一類有名的中國古算題.最早出現(xiàn)在《孫子算經(jīng)》中.許多小學算術(shù)應用題都可以轉(zhuǎn)化成這類問題,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設(shè)法”來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學會它的解法和思路.例1 有若干只雞和兔子,它們共有88個頭,244只腳,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

      解:我們設(shè)想,每只雞都是“金雞獨立”,一只腳站著;而每只兔子都用兩條后腿,像人一樣用兩只腳站著.現(xiàn)在,地面上出現(xiàn)腳的總數(shù)的一半,·也就是

      244÷2=122(只).在122這個數(shù)里,雞的頭數(shù)算了一次,兔子的頭數(shù)相當于算了兩次.因此從122減去總頭數(shù)88,剩下的就是兔子頭數(shù)

      122-88=34(只),有34只兔子.當然雞就有54只.答:有兔子34只,雞54只。

      上面的計算,可以歸結(jié)為下面算式:

      總腳數(shù)÷2-總頭數(shù)=兔子數(shù).上面的解法是《孫子算經(jīng)》中記載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減法,馬上能求出兔子數(shù),多簡單!能夠這樣算,主要利用了兔和雞的腳數(shù)分別是4和2,4又是2的2倍.可是,當其他問題轉(zhuǎn)化成這類問題時,“腳數(shù)”就不一定是4和2,上面的計算方法就行不通.因此,我們對這類問題給出一種一般解法.還說例1.如果設(shè)想88只都是兔子,那么就有4×88只腳,比244只腳多了

      88×4-244=108(只).每只雞比兔子少(4-2)只腳,所以共有雞

      (88×4-244)÷(4-2)= 54(只).說明我們設(shè)想的88只“兔子”中,有54只不是兔子.而是雞.因此可以列出公式

      雞數(shù)=(兔腳數(shù)×總頭數(shù)-總腳數(shù))÷(兔腳數(shù)-雞腳數(shù)).當然,我們也可以設(shè)想88只都是“雞”,那么共有腳2×88=176(只),比244只腳少了

      244-176=68(只).每只雞比每只兔子少(4-2)只腳,68÷2=34(只).說明設(shè)想中的“雞”,有34只是兔子,也可以列出公式

      兔數(shù)=(總腳數(shù)-雞腳數(shù)×總頭數(shù))÷(兔腳數(shù)-雞腳數(shù)).上面兩個公式不必都用,用其中一個算出兔數(shù)或雞數(shù),再用總頭數(shù)去減,就知道另一個數(shù).假設(shè)全是雞,或者全是兔,通常用這樣的思路求解,有人稱為“假設(shè)法”.現(xiàn)在,拿一個具體問題來試試上面的公式.

      第二篇: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

      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 酒店小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來找劉先生,并自我介紹說:“我叫于江,這次我?guī)ьI(lǐng)了一個旅游團到香港旅游,聽說您的大酒店環(huán)境舒適,服務(wù)周到,我們想來住你們酒店?!?/p>

      劉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一個大團。”

      劉先生心里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是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個導游,于江看出了劉先生的心思,他慢條斯理地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團的人數(shù),我們就住您們酒店了?!?/p>

      “你請說吧。”劉先生自信地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jié)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組分成四份,結(jié)果又多出一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shù)字,該如何下手呢?”

      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說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于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不錯,就是八十五人。請說說您的算法。” “人數(shù)最少的情況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在您這兒了?!?“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xiàn)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么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又出了一個題目,劉先生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終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一間5人房;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一間5人的,一共11間。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滿意,馬上辦了住宿手續(xù)。

      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一點,但劉先生的心里還是十分高興的。

      聰明的小男孩

      從前,一個國王經(jīng)常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一天,國王指著宮里的一個池塘問:“誰能說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你們每人50大鞭。”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走過來一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后說:“我愿意見見這位國王?!?/p>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你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

      小朋友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其實,國王出的是一道條件不足的問題。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下是無法找出正確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這一關(guān)鍵。他是這樣回答的:“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樣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實際上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他的頭腦多么聰明,多么靈活??!

      一個故事引發(fā)的數(shù)學家

      陳景潤是家喻戶曉的數(shù)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shù)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一天,沈元老師在數(shù)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shù)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shù)之和。因為這個結(jié)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shù)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jié)論是正確的。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shù)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shù)學故事,引發(fā)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fā)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fā)了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

      八歲的高斯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后他成為當代最杰出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xiàn)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shù)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shù)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xiāng)村小學讀書。教數(shù)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里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xiāng)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shù)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郁的臉孔,心里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崩蠋熤v了這句話后就一言不發(fā)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shù)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結(jié)果,再加下去,數(shù)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袄蠋煟鸢甘遣皇沁@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數(shù)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shù):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jīng)算過,得到的數(shù)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shù)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fā)現(xiàn)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shù)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fā)現(xiàn)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后也認真教起書來,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shù)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后便在數(shù)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第三篇: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

      1、巧量金字塔

      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么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田忌賽馬

      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于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采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jié)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范例。

      3、動物學校比賽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shù)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shù)算得快又準?!?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并不難,數(shù)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shù)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個一。十位數(shù)字怎么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賀它們。

      4、幾個角

      喜羊羊和沸羊羊走了一公里,到了下山的路。他們又看到一張紙,上面畫著3個等邊三角形,沒有交叉,請問里面有多少個角,其中有多少個直角?然后沸羊羊就說:“這還不簡單?!毕惭蜓蛘f:“每個三角形有3個角,有3個三角形就是三三得九,有9個角。等邊三角形一個直角都沒有。

      5、為什么人民幣的面值只有1、2、5、10

      從1-10這10個自然數(shù),分為“重要數(shù)”和“非重要數(shù)”,1、2、5、10這四個數(shù)是“重要數(shù)”,3、4、6、7、8、9這六個數(shù)是“非重要數(shù)”。

      用四個“重要數(shù)”,可以運用最少的加減,就能得到另外六個“非重要數(shù)”。比如1+2=3,2+2=4,5+1=6,5+2=7,5+2+1=8,5+2+2=9這就是區(qū)別“重要”和“非重要”的原因。

      用1、2、5、10這四個“重要數(shù)”作為人民幣的面值的原因就是,可以用最少張數(shù)的人民幣,實現(xiàn)人們的交易。

      6、數(shù)學的故鄉(xiāng)

      數(shù)學的故鄉(xiāng)在哪里?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數(shù)學史最長呢? 世界上數(shù)學發(fā)展史最長的國家要算我們的祖國-----中國。我國的數(shù)學發(fā)展史,自公元2700年算起,到今天為止,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日本著名的數(shù)學家三上義夫在.《中國算學的特色》這本書中說:一個國家有如此長久的數(shù)學史,這是世界其他各國所不能比擬的。?世界其他文明古國的數(shù)學史,印度大約有3500年到4000年,希臘不過2500多年,至于現(xiàn)在的歐洲國家,公元10世紀以后才有數(shù)學史,至今不到1000年,所以說,中國是數(shù)學的故鄉(xiāng)。

      7、數(shù)學是杯水

      數(shù)學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

      數(shù)學是關(guān)于數(shù)字的學科,它非常有用,無處不在。打個比方說吧,我覺得數(shù)學是一杯白開水,只要加入不同的東西就會有不同的味道。如果把果汁倒進這杯水里,就會出現(xiàn)一杯甜蜜的果汁。但是你要把苦丁茶放進水里,那出來的就是一杯苦澀難咽的水。

      為什么有的人學數(shù)學很吃力,而有的人很輕松?原因就在這兒,因為有的人遇到難題沒有解決時,就感覺如同水里放入了苦丁茶,把數(shù)學看成了煩惱;而有的人把找到答案后的樂趣看成把果汁放入的水里,數(shù)學就成了樂趣。

      8、胖子“0”和瘦子“1”

      在神秘的數(shù)學王國里,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shù)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zhí)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開了一場舌戰(zhàn)。

      瘦子“1”搶先發(fā)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沒有我這個瘦子‘1?,你這兩個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氣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風,想想看,要是沒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數(shù)來組成100呢??

      ?喲!?”1”不甘示弱,?你再神氣也不過是表示什么也沒有,看!‘1+0?還不等于我本身,你哪點兒派得上用場啦??

      ?去!‘1×0?結(jié)果也還不是我,你‘1?不也同樣沒用!?”0”針鋒相對。

      ?你???”1”頓了頓,隨機應變道,?不管怎么說,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沒有!? ?這就是你見識少了。?”0”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日常生活中,氣溫0度,難道是沒有溫度嗎?再比如,直尺上沒有我作為起點,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間數(shù)或尾數(shù),如1037、1307,永遠不能領(lǐng)頭。?”1”信心十足地說。聽了這話,”0”更顯得理直氣壯地說:?這可說不定了,如0.1,沒有我這個‘0?來占位,你可怎么辦??

      眼看著胖子”0”與瘦子”1”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一旁觀戰(zhàn)的其他數(shù)字們都十分著急。這時,?9?靈機一動,上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你倆都別爭了,瞧你們,‘1?、‘0?有哪個數(shù)比我大???這???胖子”0”、瘦子”1”啞口無言。這時,?9?才心平氣和地說:?‘1?、‘0?,其實,只要你們站在一塊,不就比我大了嗎??”1”、”0”面面相覷,半晌才搔搔頭笑了。?這才對嘛!團結(jié)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語重心長地說。

      9、八戒分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shù)了數(shù)共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后,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繩子有多長

      夏天到了,爸爸媽媽領(lǐng)著小聰去商場買空調(diào)。空調(diào)選好了,爸爸請售貨員捆扎一下。不巧,售貨員沒有繩子了。小聰自告奮勇去服務(wù)臺拿繩子。

      小聰一路小跑,到了服務(wù)臺,他很有禮貌地說:“叔叔您好!請給我一根2厘米長的繩子,我要捆空調(diào)?!笔迨逑仁浅粤艘惑@,然后笑著說:你弄錯了吧?2厘米長的繩子能捆什么?是2米長的繩子吧!“小聰不好意思地拿過繩子往回跑,他想:對??!2厘米只有兩個手指那么寬,太短了,而2米=200厘米呢!怪不得叔叔笑話我!

      小朋友,數(shù)學是來不得半點兒馬虎的,我們在認識長度單位時,一定要聯(lián)系生活,千萬不能憑空想象。你看,小聰就因此鬧出了這么一個大笑話,你可不要學他喲!

      11,沒有0刻度怎么辦

      數(shù)學課上,山羊老師讓同學們用直尺量一量身邊的物體。小兔使出尺子一看,傻眼了!原來他的尺斷了。這可怎么辦呢?小兔急得直掉眼淚。同桌小熊見了,對小兔說:“不要急,我有辦法!”只見他拿起筆,把小兔尺子上的3改為0,4 改為2,5改為3??。這被后桌的小猴全看在眼里,他眨了眨眼后說:別改了,看我的,說著拿出一把小刀,先把小刀的左端對準刻度“3”,右端正好對著刻度“6”。小兔看了,立刻說:“這把小刀是6厘米?!毙『飺u了搖頭說:“你再仔細看看!”

      小兔伸出手指數(shù)了數(shù)主,恍然大悟:“應該是3厘米!”

      小猴說:“這就對了!當不以”0“刻度為起點測量時,要用物體末端對準的刻度送減去起始端對準的刻度,即6-3=3(厘米)

      小朋友,小猴的話你聽明白了嗎?請你也試著不用不從0刻度量一下物體吧!

      12、米和厘米的爭吵

      聽!兩個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正在吵架呢。“米”哥哥昂著頭對“厘米”說:“你不覺得自己太微小了嗎?把100個你連在一起,才和1個我一樣長!”“厘米”弟弟不服氣地喊道:“哼!我的本領(lǐng)一點兒也不比你的差!不信,咱倆走著瞧!”說著,“米”和“厘米”都頭也不回地跳進了書本里。

      13,在文學語言中,說起千呀萬呀這類大數(shù),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萬”和“萬萬千”連用,那么宜于把“萬萬千”說在后面,數(shù)目越說越大,越講越激動,情緒容易上去。

      有一個小問題:是“千千萬”多呢,還是“萬萬千”多? “千千萬”是形容數(shù)量多,“萬萬千”也是形容數(shù)量多。

      千千萬=1000×1000×10000=100(億)

      萬萬千=10000×10000×1000=1000(億)

      由此可見,從嚴格數(shù)量上說,“千千萬”是100億,“萬萬千”是1000億,“萬萬千”是“千千萬”的10倍。

      14、四舍五入

      最近“數(shù)學商店”來了一位新服務(wù)員,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數(shù)學商店買了一支鉛筆,小“4”說:“你應付1元5角4分?!?/p>

      小“3”付了1元5角后問:“還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說:“這4分錢你不用付了?!毙 ?”疑惑地問道:“那你不是要吃虧了?”“不,這是本店的一個規(guī)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錢或4分錢以下都舍去,如果是5分或5分錢以上,那就收1角錢。”小“4”和藹可親地解釋道。小“3”高興地說:“謝謝你,你真好!”

      “對呀,我也特別喜歡4?!薄?5”跑過來說,“因為25×4=100,算起來比較簡便,例如:25×87×4=25×4×87,這樣算起來不是又快又簡便嗎?!”

      “不錯,的確又快又簡便,我也喜歡4?!痹瓉硎恰?9”?!?5”忙問道:“咦,你怎么也會喜歡?4?了?”“29”不慌不忙地說:“這你們就不知道了,一般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只有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shù)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輪到一次,當然喜歡?4?了。不過公歷年份是整百的,必須是4百的倍數(shù),二月份才有29天,這樣的年份叫閏年?!?/p>

      “啊,?4?的用處可真大呀!”“25”贊嘆道。

      這位“4”服務(wù)員真是個既溫柔又惹人喜歡的服務(wù)員。

      15、“0”的妙用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shù)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shù)字。羅馬數(shù)字是用幾個表示數(shù)的符號,按照一定規(guī)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shù)目。在這種數(shù)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shù)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shù)法里發(fā)現(xiàn)了“0”這個符號。他發(fā)現(xiàn),有了“0”,進行數(shù)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

      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quán)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shù)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在上帝創(chuàng)造的數(shù)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并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shù)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shù)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shù)學上的貢獻。后來“0”終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shù)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第四篇:數(shù)學小故事

      數(shù)學小故事

      聰明的小男孩

      從前,一個國王經(jīng)常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一天,國王指著宮里的一個池塘問:“誰能說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你們每人50大鞭?!贝蟪紓儽贿@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走過來一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后說:“我愿意見見這位國王?!?/p>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你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小朋友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shù)了數(shù)共30只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后,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分蘋果

      小咪家里來了5位同學。小咪的爸爸想用蘋果來招待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個蘋果。怎么辦呢?只好把蘋果切開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塊,小咪的爸爸希望每個蘋果最多切成3塊。這就成了又一道題目:給6個孩子平均分配5個蘋果,每個蘋果都不許切成3塊以上。小咪的爸爸是怎樣做的呢?

      第五篇:數(shù)學小故事

      數(shù)學小故事 ①

      找零錢

      一家手杖店來了一個顧客,買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張50元的票子,要求找錢.

      店里正巧沒有零錢,店主到鄰居處把50元的票子換成零錢,給了顧客20元的找頭.

      顧客剛走,鄰居慌慌張張地奔來,說這張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鄰居賠償了50元.隨后出門去追那個顧客,并把他抓住說:“你這個騙子,我賠給鄰居50元,又給你找頭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賠償我100元的損失.”

      這個顧客卻說:“一根手杖的費用就是鄰居給你換零錢時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請你計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損失是多少?這里要補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這個顧客行騙成功,那么共騙得了多少錢? ②

      蒲豐試驗

      一天,法國數(shù)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大一張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tǒng)計結(jié)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shù)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shù)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③

      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只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來,一只癩蛤蟆過來,翁聲翁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這里只能在這里生活了。我已經(jīng)在這里生活了許多年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蔽伵Π]蛤蟆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 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終于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毕胫胫?,不知不覺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他心里一驚:“我怎么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后,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咬牙,又開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蝸牛又滑下來4米,就這樣,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堅強的蝸牛終于爬上了井臺。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臺的嗎?

      下載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word格式文檔
      下載三年級數(shù)學小故事.doc
      將本文檔下載到自己電腦,方便修改和收藏,請勿使用迅雷等下載。
      點此處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quán),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quán)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645879355@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

      相關(guān)范文推薦

        數(shù)學小故事范文大全

        數(shù)學符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數(shù)學王國里亂糟糟的,沒有任何秩序。0~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中稱王稱霸,而且他們彼此之間總是吹噓自己的本領(lǐng)最大。數(shù)字天使看見這種情況很生氣,于是......

        數(shù)學小故事

        數(shù)學小故事:美麗的植樹圖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數(shù)字王國的國王過20歲生日,羅馬數(shù)字王國派人送來了20棵珍貴的樹,作為生日禮物。 阿拉伯數(shù)字國王十分高興,他命令“20”大臣將這2......

        關(guān)于數(shù)學小故事

        小朋友你們可知道數(shù)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

        數(shù)學小故事

        1、趣味數(shù)學小故事內(nèi)容——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

        數(shù)學小故事

        數(shù)學小故事 1.數(shù)學家當消防員 一天,數(shù)學家覺得自己受夠了數(shù)學,于是他跑到消防隊相當消防員。消防隊長說:您看上去不錯,可是我得先做一個測試。隊長帶數(shù)學家來到后院小巷,巷子里有......

        數(shù)學小故事(★)

        數(shù)學王子高斯的故事 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C.F.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國著名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

        關(guān)于數(shù)學小故事

        數(shù)學小故事1. 胖子“0”與瘦子“1” 在神秘的數(shù)學王國里,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shù)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zhí)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

        數(shù)學小故事

        趣味數(shù)學(-) 上午第四節(jié)課,A生肚子餓,無心聽課,坐在位置上呆呆地想著牛肉,面包。 數(shù)學老師發(fā)現(xiàn)他走神,便提問他:“1.130小數(shù)向右移動一位,將會怎么樣?” A生毫不猶豫地回答:“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