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育敘事演講稿1
愛是教育的起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愛是教育的起點》。
高爾基曾說過:“我們應該贊美母親,整個世界都是她們用乳汁養(yǎng)育起來的……沒有母親,就沒有詩人,也就沒有了愛”。是的,母親是偉大的,她們含辛茹苦地孕育生命,把人類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下一代。然而,當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在她最愛做夢的年紀里失去了母愛,那又會怎樣呢?
記得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講一篇關于母愛的課文時,忽然聽見教室里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啜泣聲。我尋聲望去,只見小張歡低著頭不停的在手抹著眼淚,可憐的孩子,她是觸景生情想媽媽了!看到此景,我的腦海里馬上浮現(xiàn)出她媽媽去世的那一幕:她的媽媽是我們學校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她愛生如子,樂于助人。然而無情的肝病卻奪走了她年僅34歲的生命。失去母愛的張歡,她活潑開朗的性格,一下子變得沉悶起來,但學習上她更加的認真,活動上更加積極。
今天,孩子由課文聯(lián)想到自己的媽媽,她想媽媽了??見此情景,我悄悄地走過去,輕輕地抱起她來,看著她的淚水如泉涌,一股心酸便涌上我的心頭,我輕聲地對她說:“哭吧,孩子,這幾個月你是怎么熬的呢?周記本上一塊塊干了的淚痕,偶爾幾天早上浮腫的雙眼??哎!真是難為你了,痛快地哭吧,孩子!”小張歡撲到我的懷里放聲大哭起來,很多同學也跟著小聲啜泣著。
幾分鐘后,孩子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于是我一邊抹去她臉上的淚水一邊安慰她:“真是一個堅強的孩子,你的人生閱歷就是你最寶貴的財富。人的一生不經(jīng)歷風雨又怎么能見彩虹呢?”孩子慢慢地不哭了。語文課雖然少上了十幾分鐘,但這活生生的事例,感動著在坐的每一個孩子。
第二天,小張歡周記的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愛我的媽媽雖然離我而去,但老師的愛,依然呵護我成長;同學的愛,依然陪伴我飛翔?,F(xiàn)在我就像一只羽翼即將豐盈的小鳥,該是自己面對一切的時候了,希望明天是一個艷陽天!”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種愛是深厚的、穩(wěn)固的,這種愛是圣潔的、高尚的,這種愛能超越一切……一切……
最后用一句話來結(jié)束我今天的演講——幼苗是參天大樹的起點,小溪是遼闊大海的起點,磚瓦是高樓大廈的起點,愛是人類教育的起點。讓我們銘記并堅持這一真理吧!讓愛成為一個無聲的諾言!
謝謝大家!
第二篇:新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
高中語文課改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感想
姓名:楊衛(wèi)麗 性別:女 職稱:中教二級 學歷:大學本科 單位:太和縣第八中學
通訊地址: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第八中學 電話;*** 電子郵件:380819716@qq.com
雖然為80后,雖然對現(xiàn)代化的東西不抵觸,然而我在從事語文教學的這幾年,卻很少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有一次縣里舉行多媒體教學大賽,我積極的參加了,也認真地制作了精美的課件,然而,參賽結(jié)束,教導主任一語驚醒了我,他說:“何為多媒體教學?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如果多媒體起不到輔助作用的話,那么多媒體的制作還有什么意義呢?難道說做課件就是為了在上面打幾個字,展示一下嗎?”他的話讓我陷入了思考,我發(fā)現(xiàn)我在做課件時從沒有想過這些,就為做而做,沒有思考過我的每一張課件的意義。仔細想一下,若是這個課件的有與無沒有什么太大區(qū)別的話,那不如不做。若就只有一些文字,那僅僅只是省了一些板書,僅此而已。我不禁陷入了思考,開始認真思考多媒體的使用,并結(jié)合我們語文課的特點,探尋它對我的意義,對語文課的意義,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開始研究每一課的特點,看是否有使用多媒體的必要,若有必要,我又思考,怎樣制作才能對我的課有意義,可以使這一課使用多媒體與否有很大的改觀。
事實上,我們語文課講究的就是圖文并茂,生動形象,若想化抽象為具體,正確而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講到詩歌單元,名家誦讀,可以激起同學的共鳴,進入詩人營造的情景之中。而且很多的詩歌都很講究繪畫美,這時圖片的展示則起到化抽象為具體的效果,生動而又形象,多方面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把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能更快地融入到課堂之中,他不再只是聽,或者只是聽老師那天天聽厭了的聲音,他還可以看,欣賞,優(yōu)美的圖片可以讓他浮想聯(lián)翩,更直觀。
提起這個,我就想起我在上《雨巷》這一課時,音響中那低沉而略顯悲傷的男中音的聲音響起來的時候,全班同學都抬起頭,認真聽,等到他朗誦到“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睍r,大家的臉上顯出悲戚的表情,朗誦完畢,大家都還沉浸在憂傷之中,我問大家這首詩的風格與《沁園春 長沙》有區(qū)別嗎,同學們都積極的談論自己聽后的感受。那么只需聽一遍朗誦,大家差不多都已經(jīng)把握了此詩的感情基調(diào)。接下來,我找同學分節(jié)誦讀,讀一節(jié),我便播放與這一節(jié)詩歌有關的圖片,這樣一來,同學心中便有了“小巷”的概念,是悠長悠長而寂寥的,圖片中,那又細又長、又破又空無一人、又細雨飄飄的巷子,便定格在大家的頭腦中,我讓同學談談對這個小巷的感受,大家踴躍而談,有人說它破敗,讓人心里壓抑。有人說它好似沒有盡頭,又那么閉塞。接著的一幅圖更讓大家對詩中“那撐著油紙傘、結(jié)著丁香一樣愁怨的姑娘”更有了一個鮮明的印象,本來大家不明白何為油紙傘,為何不說雨傘,看了圖片后,大家發(fā)現(xiàn)了,這種傘古樸,更符合此詩的意境。而對那結(jié)著丁香一樣愁怨的姑娘也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她美,但是那種美又略顯憂愁,像丁香,丁香的花瓣又細又長,她不是那種陽光燦爛的美,亦不是那種豐腴的美,而是像林黛玉那般的美。否則,怎會飄過,若夢若幻,不可琢磨。一節(jié)課下來大家身心投入到詩詞之中,去品味它,品味它的美,它的味。
其實不光詩歌需要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我發(fā)現(xiàn)散文也是一樣的,記得我上《故都的秋》時,那幾幅秋天的圖片是多么的經(jīng)典呀,不是說文章中有幾幅秋景圖,既然有圖,那何不讓學生先描繪再展示,再讓同學談感受呢,這樣一來,學生看了,聽了,也想了,更說了。學生的主體性便也發(fā)揮了。
比如古文是相對枯燥、讓人感覺乏味的,要分析文章就要懂得基本的字詞句,要想背誦就得多讀,但是單純的分析語法,不單會讓學生聽起來味同嚼蠟,也不符合文言文的教學要求。苦澀的文字,學生讀不出味道,大多數(shù)老師也不是朗讀好手,如果此時用名家的朗讀再輔以flash的形式向?qū)W生展示,這樣既能起到示范作用,又能一飽學生之眼福和耳福。學生的興趣就被激活了,興趣一來,理解與背誦都不是大問題。最近全國都在暢談課改,課改勢在必行,我覺得無論怎么改,其目的只有一個,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喜歡學,還要學會。課改中說的最多的便是要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光說不行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起他們的主動性呀,光是說展示展示,點評點評,討論討論,試想,你直接拋給他們一個問題他們愿意思考,還是多媒體展示問題,而鏈接怡人的背景他們愿意關注?當然是后者。這是人之常情。只有激起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才會主動地思考參與,否則機械的展示點評,而無人質(zhì)疑,無人傾聽,有何意義?
我們都知道,一節(jié)課40分鐘,不可能讓學生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注意力。根據(jù)調(diào)查研究表明,一節(jié)課當中,常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只能維持在25——30分鐘左右,這和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等都有直接的關系。而多媒體能有效地把聲音、圖像和動畫等信息結(jié)合起來進行綜合處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在更多的時間內(nèi)保持精神處于亢奮狀態(tài),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自然也就出來了。正如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因此,做過一番思考,發(fā)現(xiàn)在課改之路上,多媒體的運用更是必須的,有了它,課堂操作起來效果更高,更明了。
像在課改之中,每節(jié)課都有一個或幾個教學目標,這是這一節(jié)課的任務,完成了是一節(jié)好課,完不成那則是不好的。因此可以把目標做成一張幻燈片,大家先一起共同學習教學目標,一節(jié)結(jié)束,師生都要自問:我完成這一節(jié)的教學目標了嗎?那么學生對每一節(jié)都有一個很清晰明了的獲得。另外,在展示點評環(huán)節(jié),要分配好任務,那么老師也可以提前把要展示的小組及個人以及要點評的小組和個人在幻燈片中做成一個表格,到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幻燈片一放,學生立刻明白自己該做什么,有展示的有點評的,有質(zhì)疑的,一切皆有條理,不慌不忙。
這樣一來,會節(jié)約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討論,回答問題,而且學生到什么時候該做什么,誰做什么,都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漸漸地,有了思考,有了質(zhì)疑,有了感想,多媒體越來越多地被我使用著,而且越來越得心應手,變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好伙伴,但是,我也并沒有完全依賴他,畢竟它只是我教學的輔助手段,是為了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而我每一次再使用課件時,總是在思考,這張有與沒有的區(qū)別,如果它的存在作用不大,便把他刪去,課件不在多,關鍵在是否必要。以“聲”激趣,以“畫”激趣,以“境”激趣,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反映,從而讓學生更樂學!
第三篇:新教育敘事
走進晨誦,溫暖人生
——新教育之晨誦敘事
“六年級二班的孩子們,三年前,在這里我們美麗邂逅。從此,我的生活里有了太多的歡笑,一聲聲深情的呼喚,讓我變成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于是下定決心,把世界上最美的東西贈與你們!從此,讓我們相依相伴,從此讓我們彼此溫暖,從此讓我們與黎明共舞!”這是寫在這學期第一次晨誦課前的幾句話。第一次上晨誦課,心里有些忐忑:這些孩子們會喜歡嗎?他們能接受這種形式的學習嗎?無論如何,也要試試?。∮谑?,走進教室,開始了我的晨誦之旅。當悠揚的曲子響起時,當我深情地引讀開始后,我那些孩子們眼里滿是驚奇,滿是新鮮,他們神態(tài)莊重、嚴肅、認真。我知道,孩子們是可以接受的。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便開始學著新教育前輩的樣子,用心挑選適合孩子們讀的詩歌,精心制作幻燈片,努力編織著屬于我們的夢想。我們班男孩子比較多,并且大多并不喜歡誦讀,他們的聲音往往聽起來比較干澀,單薄。怎么辦?那些唯美的,充滿童真的詩歌已經(jīng)不適合他們了,思忖再三,時值國慶,要不找一些愛國勵志類的詩歌來誦讀吧?《我們?nèi)ふ乙槐K燈》、《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祖國啊,母親》、《我愛這土地》這幾首詩歌陸續(xù)在教室里登臺亮相,配上渾厚深沉的《英雄的黎明》這首曲子,孩子們慷慨激昂,嚴肅鄭重?!白吡四敲催h,我們?nèi)ふ乙槐K燈”訴說著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們驕傲,我們是中國人!”清脆豪邁的聲音沖出教室,響徹在整個校園。此時此刻,我心里滿滿的是欣慰!9月21日和22日,我們班里兩個孩子要過生日,我要送出我的第一份生日禮物了。這兩個孩子一個是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異,活潑開朗,愛唱愛笑的王玉茜,一個是學習成績一般,但比較喜歡語文,而且很有些伶牙俐齒、得理不饒人的高路平。我絞盡腦汁給他們找詩歌,可是覺得要想真正與孩子們的生命進行編織的話,真的好難。后來,勉強用了汪國真的一首《祝愿》,稍作修改:
生日祝愿
——寫給美麗可愛的王玉茜、高路平高路平啊,因為你的降臨
今天
成了一個美麗的日子 王玉茜啊 因為你的降臨
明天
成了一個特別的日子 從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誘人的色彩 而我的記憶的畫屏上 更添了許多
美好的懷念
似錦如織 ??
幻燈片上是我在平日里偷偷拍下來的幾張王玉茜和高路平讀書、寫字、演講時的照片,我領著全班同學一起誦讀詩歌,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孩子們被這種氛圍深深吸引,而兩個小姑娘更是顯得特別激動。當全班同學齊誦的時候,王玉茜小臉紅紅的,眼睛里已經(jīng)有了淚光;而高路平呢,一反平日里嘰嘰喳喳的樣子,顯得特別凝重,晨誦結(jié)束后,她跑到我跟前,極稀少的嚴肅,望著我,一字一頓的說:“老師,謝謝你!”一群孩子圍過來,嘰嘰喳喳的說開了:“老師,我也快過生日了,就在下個月!”“老師,王玉茜哭了!”“老師,你也會給我送禮物嗎?”“唉,我的生日在寒假里呢!”??
回到辦公室,我心里還在激動著,忍不住和同事炫耀:“我今天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給兩個孩子送去了溫暖!”是呀,農(nóng)村的孩子可能很少過如此隆重的生日,他們的父母每天要奔波在田間地頭,忙碌于市井之中,無暇顧及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孩子們的心靈長期處于干旱狀態(tài),而我只是給他們下了一場幸福的毛毛雨啊,就已經(jīng)讓孩子們幸福的像花兒一樣了!生日誦詩,多么神奇的魔棒啊!
時隔一周,9月27日,梅忱的生日。可我,竟沒有登記!那天早晨,課代表來交作業(yè),興奮的告訴我:“老師,梅忱今天過生日!”“???是嗎?我那張記錄單上沒有?。 薄鞍嚅L忘記給他寫了。”那,咋辦?晨誦時間已經(jīng)來不及了?!爸形绨桑梦缱x時間來給梅忱誦詩吧!”“好!”孩子們樂呵呵地走了。梅忱是個比較內(nèi)向的小男孩,長得很瘦小,媽媽理發(fā),爸爸是海員,長期不在家。這孩子很有個性,思維也很活躍,就是缺乏定性,所有的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找一首什么詩送給他呢?尋了好半天,一首小詩吸引了我,我把梅忱嵌進去,就成了這樣一首詩:
《寫給梅忱》
梅忱是一個小小的蒲公英 飄呀飄
梅忱沒有翅膀可以飛翔 風是梅忱的翅膀 它帶著梅忱飄向遠方 梅忱以藍天為伴 大地是梅忱的歸宿 天有不測風云 開始下起雨來 梅忱落魄得一塌糊涂 幾次想
算了吧 夢想這東西很遙遠 雨過天晴
梅忱是一個小小的蒲公英 他又開始夢想的旅程 風幫他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幫他播下希望的種子 待到來年這個季節(jié) 梅忱又能在天空中翱翔 那將是滿天燦爛!我領著男生讀一遍,又帶著女生讀一遍,最后又一起讀了一遍,一開始,孩子們還覺得挺好笑的,特別是幾個調(diào)皮的那孩子,一邊讀一邊朝著梅忱做鬼臉??墒牵x著讀著,他們變得真摯起來,好像是明白了詩歌中滿含的深意,梅忱呢,這個瘦瘦小小的孩子,一直那么靜靜的望著我,望著同學們。送完后,我走到梅忱身邊,滿含歉意的說:“梅忱,老師沒來得及給你做生日卡,送你一個擁抱可以嗎?”他眼睛里充滿了驚訝,繼而趕緊點點頭。我伸開雙臂,給了這個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短暫的寂靜之后,教室里掌聲一片。我的眼里也蒙上了一層霧,六年級的孩子了,瘦的可憐,抱在懷里,心里滿是憐愛。
下課了,班里一個少言寡語的女孩子,跟著我走出教室,一直走到拐彎處,追上我,低著頭,輕輕地說:“老師,您也抱抱我吧!”我頓時有種想流淚的感覺,趕緊俯下身子,緊緊地抱著那個小女孩,還在她腮上輕輕地親了一下。松開手臂,小女孩興奮的跑走了,留下我,還在感動著??
我不知道我還能給孩子們多少感動,我不知道我還能送給孩子們多少新奇,可我知道,我將會努力去尋找世上那些美好的文字,然后,把這些文字送給我的孩子們,讓他們徜徉在詩情畫意之中,讓他們享受一份獨特的溫暖與呵護,讓他們的人生從此變得溫潤而有靈性!
孫紹紅
10.25
第四篇:新教育敘事
新教育敘事
——聽,孩子們在說
在實踐新教育的路上,我一直鼓勵著學生和自己,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我很贊同朱永新教授說的,人的大腦是一個動態(tài)的“創(chuàng)物者”,只要善于開發(fā),就能夠啟動“心里原子彈”的按鈕,使智慧迸射出絢麗的光彩,相反,人的大腦又呈現(xiàn)出天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傷其神經(jīng),抑其中樞,潛能就會沉而不流,甚至成為一潭死水。這是他的潛力論,我不僅認可,而且用實踐證明著,堅持著…….對于新教育的十大行動,我今天著重就其中的培養(yǎng)學生的卓越口才來和大家聊聊我們班的做法。
做法一:讓孩子張開口
對于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試卷上也許很容意得高分,但是讓他們滔滔不絕的把自己學的、會的、想的表達的說出來卻是難上加難。但是我相信朱永新教授說的潛力論,相信孩子們能說,而且能說的很精彩。于是,我決定把早讀抽出十分鐘的時間,每天找2—3名學生進行至少三分鐘的演講。開始的時候內(nèi)容不限,自定演講主題,可是還是不盡如人意。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成績中上等的學生,站在臺上足足兩分鐘,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不管我怎么提示鼓勵也無濟于事,看著孩子著急的眼淚一滴一滴的落下來,我也是很心疼,但是人的潛力就是被逼出來的,因此,我沒有就此放棄,給他機會,讓他第二天繼續(xù)嘗試,果然,在做了準備后的他,能夠用不是很流暢的語言表達了一些東西。慢慢的,我們用心的堅持下來了…….從開始磕磕絆絆的說幾句到能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事件再到現(xiàn)在能夠流暢的表達還能時而用到名言警句,成語等,真的是進步很大,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堅持下去,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收獲……..做法二:讓孩子放開膽
除了這個途徑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覺得還應該鍛煉他們更加放開膽。于是大膽的開始嘗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收集資料,主持主題班會。開始的時候,學生只能搜集到資料,照著資料讀,沒有任何新意,我就不斷地建議,提示,終于有了很明顯的進步?,F(xiàn)在,小主持人不僅能夠配合著主持、和其他學生互動,還能總結(jié)上周工作,并且對本周工作有新的期待和要求,我覺得,這是孩子們大膽邁出的第一步,我期待著孩子們有更好的表現(xiàn)……
做法三:讓孩子學做小小老師
自從學習新教育,就開始不斷摸索怎樣更好的讓孩子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把重點放在了努力構(gòu)造理想課堂,但是萬事開頭難,盡管有了模式,但也是個空殼囊,沒有對學生的能力起到鍛煉的作用。于是,我改變想法,不僅在生本課堂上不斷地教孩子們怎么樣大膽表達,怎樣隨機應對,還在平時的課堂里鍛煉他們,比如,數(shù)學中會選擇一些練習環(huán)節(jié)找學生來主持,語文中開始的處理字詞環(huán)節(jié)也交給學生來主持,才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最讓我欣喜的是他們的評價也是越來越有價值,不在局限于聲音是否洪亮那些表面的評語。最讓我驚喜的是現(xiàn)在的他們站在臺上行為舉止越來越像我,所以我開始鼓勵學生像那些進步大的學生學習,爭做小小老師。
以上這些只是在這兩年多的學生成長的小縮影,看著孩子們一點一點進步,我有了更多的動力去幫助孩子更快樂的收獲知識,茁壯成長。我自己也會不斷學習實踐新教育,和學生們共同成長。
李美麗
榆樹林中心小學
第五篇:新教育敘事
新教育敘事
董窯小學 張輝
在新教育改革的春風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在是過去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教師也不在是過去的執(zhí)行者。新教材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也就是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真正形成多維互動、多向交流,以完成教學目標為目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那么學習語文就會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教師應該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而不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那只會帶來疲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讓全體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動腦思考,而且要動眼觀察、動耳聽取、動口說話、動手操作,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的氛圍中,沉浸于語文的喜悅中,自由地發(fā)揮。我認為在教育教學中尊重 賞識與激勵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起著很大的作用。
在開學初,我對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聽寫測試,對測試的結(jié)果,要求嚴格保密,不準隨意給學生看。但學生對測試的結(jié)果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有一天,上完課剛走出教室時,就聽見有人在喊我,我收住腳步,回頭循聲望去,只見昌云龍同學急匆匆地追了出來,“老師,我的聽寫測試的成績是多少?”我面帶笑容的回答:“只要認真學習,當然是最好的那一類了。老師相信:如果你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上多下功夫,一定會取得好成績?!薄袄蠋?,真的嗎?”他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爱斎皇钦娴?”聽完我的回答,他高興地跑回教室里。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里,我特別留意昌云龍上課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他上課很愛回答問題,盡管有時回答得并不正確,但是他還是積極踴躍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心,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還有一名程帥輝同學,在校園內(nèi)碰見我,也迫切地向我詢問她的測試成績?!澳闶菍儆诒容^聰明的,希望你能用行動證明你的聰明?!甭牶笏吲d地說:“,我老師,我會努力的?!贝撕?,她主動找我聽寫生字,讓我給她講解疑難問題。學習興趣更濃厚了,成績有了一些進步。其實,上述兩名學生智力均屬一般,但是當他們得知自己比較聰明時,都能更加努力地學習,學習成績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使我想起了“借分”這個教育案例,這位學生之所以努力學習,使第二次考試成績超過了60分,是因為他從內(nèi)心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尊重,對他的期待,對他的信任,讓他感受到了最深層的師愛,從而激發(fā)了他學習的動力。這個班的這兩名學生也正是因此而努力學習的。這也就是教育中的“暗含期待效應”。它通過教師的各種暗示的方式,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向?qū)W生透露出他對學生充滿著期待。教師的這種深沉的情感觸動著學生的心靈,能對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它不僅誘發(fā)和鼓舞了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并且對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直接影響。
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nèi)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泉,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chǎn)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學會欣賞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作為教師應以賞識的眼神、及時的表揚、隨機的贊嘆,使學生充滿激情。同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諒解和適度的寬容,不要嫌他們“不聰明”、“耽誤時間”,不要怪他們不能如教師所愿。而要引導他們、鼓勵他們,以激勵的語言、鼓勵的神態(tài)、明確的手勢,使學生放開膽量,使他們在自己的學習中,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加信心,為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和條件,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自由的暢談,交流。
教師適時地鼓勵學生,對他們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時甚至可以使學生發(fā)生徹底的變化。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同事告訴我學生們都喜歡我,甚至包括其他老師所認為的那些“壞學生”。然后,他又開玩笑似的問我:“你給學生灌了什么‘迷魂湯’,讓學生都圍著你團團轉(zhuǎn)?”我笑而不語。
記得有一次下課,學生馬文杭一臉認真的問我:“老師,您看我寫的這些生字好看嗎?”雖然她寫的實在是不太理想,但是可以看出她是認真寫的。于是,我笑著說:“寫得不錯,如果你可以把這些生字寫慢一點,一筆一劃,效果會更好?!庇谑?,她又很認真地寫了幾行,問我:“老師,您看這次可以了嗎?”“嗯,挺好。你將來一定可以寫一手很漂亮的生字?!彼哪樕下冻隽司眠`的、燦爛的笑容。那一刻,我真的為他的認真和笑容感動了。也就是因為我的寥寥數(shù)語,他徹底的改變了。,從那節(jié)課開始,再也不做“旁觀者”了,而是每節(jié)課都積極地參與活動,認真思考問題了。從此,他特別愛和我說話。以前從來沒有問過有關學習的問題的她,好像突然之間有了許多的問題,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只要看我有空,她就會追著我,問一些有關學習的問題??上驳氖?,她的語文成績從此開始逐漸地進步了。
是的,其實師生之間的溝通就是這么簡單?,F(xiàn)在,有 許多老師都在慨嘆:現(xiàn)在的學生不懂事,很難教。我感覺這種情況就是缺少了師生之間的溝通。而作為老師不要一味的去責怪學生,也要多反思一下自己,多考慮自己是否還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有時,老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簡單的幾句話都會使學生有很大的進步,甚至會使他們發(fā)生徹底的改變。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都渴望和老師交流。只要我們老師放下那些所謂的師道尊嚴,放下“架子”,去和學生溝通,就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教育中,只要我們教師尊重學生,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適時的鼓勵和引導學生;只要教師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細心;只要教師在對學生的要求或希望其改進的地方融入真正的贊美和鼓勵,那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更加和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