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P144-153十首古詩 詩意的資料
1、七步詩
"七步詩“是指在走七步的時間內(nèi)吟成的詩。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當(dāng)上了魏國的皇帝。因為曹植和曹熊(第四兒子)在曹操亡故時沒來看望,曹丕便再追問他們倆。曹熊因為害怕,自殺了。而曹植則被押進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親卞氏開口求情,曹丕便給了曹植一個機會,讓他在七步之內(nèi)脫口一首詩,作不出就殺頭,曹植想到兄弟之間竟要手足相殘,萬分悲痛,就有感而發(fā),七步之內(nèi)作了這首七步詩。曹丕明白了曹植這首詩的道理:如果自己殺了曹植便會被人民恥笑,于是便放了曹植。
七步詩
三國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殘酷斗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郁憤激的感情。
詩意: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子汁來做羹。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里哭泣。豆子和豆莖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豆莖煎熬豆子又怎能這樣的急迫呢?
表達了詩人對手足相殘的悲憤與斥責(zé)。
有關(guān)詩句鏈接(兄弟情):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無兄弟,如足如手?——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
渡盡劫數(shù)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斞浮额}三義塔》
2、鳥鳴澗
作者:唐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的大意說:在寂靜的山谷中,人跡罕至,只有桂花在春風(fēng)中無聲地飄落。夜靜悄悄的,景色繁多的山谷,顯得特別空寂。月亮從山谷中升起來了,月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棲息的小鳥,它們時而在山澗中鳴叫。
這首詩描寫的是夜晚山中空寂幽靜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山中春景的喜愛之情。有關(guān)詩句鏈接(景色描寫)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森林,復(fù)照青苔上。
——王維《鹿柴》
3、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題目意思:
“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靶翝u”是詩人的一位朋友。
題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
1.、寒雨:寒冷的雨。
2、.連江:滿江。
3、孤:獨自,孤單一人。
詩意:
透著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清晨,當(dāng)我送別友人的時候,只留下楚山孤影,感到十分孤獨寂寞。
到了洛陽,如果親朋好友向你問起我的情況,就請轉(zhuǎn)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一顆玉壺里的冰一樣晶瑩純潔、清廉正直。
這首詩,詩人通過送別朋友時的表白,表明了詩人藐視庸俗的功名利祿,不向排擠陷害自己的惡勢力屈服,永葆高潔品質(zhì)的崇高氣節(jié)。
有關(guān)詩句鏈接(送別詩)
: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松土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題目的意思是:詩人在江邊獨自散步,欣賞鮮花。
詩意: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花間不斷地歡唱。
《江畔獨步尋花》描繪的是一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無限向往。
有關(guān)詩句鏈接(春景):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
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2)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
千、萬:指撞擊次數(shù)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平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指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詩意:
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
這是一首廣為傳誦的詠物詩,詩人借著吟詠石灰,表達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永遠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有關(guān)詩句鏈接(視死如歸、正義凜然):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獄中題壁》
6、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注釋]
1、《竹石》是一首題畫詩。詩人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為自己所畫的竹石畫所題的詩。
2、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3、咬定:比喻根扎得結(jié)實,像咬著青山不松口一樣。
咬:在這首詩里指的是緊緊扎根在土里。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來,原本。
6、破巖:破裂的巖石。
7、磨:折磨,挫折。
8、擊:打擊。
9、堅勁:堅韌、剛勁。
10、任:任憑。
11、爾:你們
這首詩托物言志,借描寫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堅韌勁拔,表現(xiàn)了詩人那種堅定頑強、不畏艱險、剛正不阿的品質(zhì)!
詩意: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千重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韌勁拔,不管刮的是什么風(fēng)。
有關(guān)詩句鏈接(托物言志):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墨梅》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邊斜。不知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1、劍外:指閣北南,蜀地的代稱。
薊北:今河北省北部北區(qū),即叛軍根據(jù)地范陽一帶。
2、漫卷:胡亂地卷起。
3、即:立即。
詩意:
劍門關(guān)外忽然間傳來官軍收復(fù)薊北的消息,我剛剛聽到這個喜訊,驚喜得淚水就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平日里的憂傷。
我胡亂地卷起詩書,高興地簡直就要發(fā)狂(欣喜若狂)。
在大晴天里,我要放聲高歌,縱情飲酒;
趁著這春光的好伴,我正好返回那久別的故鄉(xiāng)。
我們立即動身,乘船從巴峽東下,再穿過巫峽。
然后,順流而下,經(jīng)過襄陽,就一直奔向舊都洛陽。
詩歌寫出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fù)失地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有關(guān)詩句鏈接(愛國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示兒》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獎⒂礤a《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寫作背景】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xiāng),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
詩意:
要使中國大地發(fā)出勃勃生氣,就得依靠如風(fēng)雷激蕩般的振奮人心的思想言論。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全國上下一片死氣沉沉的局面,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于一定規(guī)格,為人間降下各種各樣有用的人才。
這首詩描寫了當(dāng)社會政治死氣沉沉的狀況,表達了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
有關(guān)詩句鏈接(憂國憂民):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二首》(其二)
9、浣溪沙
(詞牌名,不是題目,是作者按‘浣溪沙’的調(diào)子所填的詞)
宋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詞,前的小序)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詞意:
(小序的意思)游歷蘄水清泉寺,寺臨近蘭溪,溪水向西流去。
上闋:描寫清泉寺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
山腳下,溪岸邊的蘭草剛萌生嬌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沙凈無泥,一塵不染。傍晚細雨綿綿,寺外傳來布谷鳥的陣陣啼。
下闋:借景抒懷。寫出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誰說人老只會變老,不可再變得年輕?你看門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執(zhí)著地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時煩惱、感慨時光的流逝了。
這首詞描寫清泉寺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自己不服老、自強不息、執(zhí)著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活到老、學(xué)到老?。。?/p>
有關(guān)詩句鏈接(樂觀積極、勵志、躊躇滿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K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滿江紅》
10、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卜算子》是詞牌名。之:到、去。
題目之意:送別好朋友鮑浩然去浙東。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篇詩文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類似,都是表達了親朋好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后來人們用這首詩來比喻朋友之間的友誼很深。
上闕:運用了比喻、設(shè)問等修辭手法,把江南秀麗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暗示好友歸鄉(xiāng)與家人團聚。
下闕用了兩個“送”字和兩個“歸”字,把季節(jié)和人巧妙地結(jié)合,“送春歸”“送君歸”,表示好友與春同歸,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美好祝愿,祝愿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詞意: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問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剛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朋友踏上歸途。如果到江南趕 上了春天,就不要辜負這大好的春光,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
有關(guān)詩句鏈接(送別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第二篇:人教四年級下冊語文書詞語盤點拼音聽寫
四年級下冊語文看拼音寫詞語 詞語盤點一(讀讀寫寫)
d?ng tíng
jiüng nán
wán shǎng
wú xiá
ku? sàn
pün dyng
tài shün
lu? tu?
píng zhàng
zha jiüng
y?u t?ng
yōng jǐ
kǒng xì
yǎng w?
tún bù
shüo wyi
? jiǎo
cü shüng
wün yán
y? jù
jìng tíng shün
bō lán zhuàng ku?
shuǐ píng rú jìng
fyng luán xi?ng wti
h?ng ya sì huǒ
bá dì ?r qǐ
qí fyng lu? lia
xíng tài wàn qiün
sa cǎi míng lì
wyi fyng wù lì
lián mián bù duàn
tū wù syn yù
fti cuì
liáng shuǎng
güo sǒng
shün jiàn
t?u sha
jì jìng
zyng tiün
xì suì
mǎ tí
r?u nan
jǐn duàn
mián yán
xuàn làn
bái ái á
ch?ng ch?ng di? di?
bün bün diǎn diǎn
詞語盤點二
w?i chí
cái fù
j?nɡ zhàn
qì zh?nɡ
shǔ yú
bǎi hu?
qínɡ xínɡ
dào d?
hào mǎ
xiànɡ pí
zūn yán
táo nàn
shàn liánɡ
pǔ shí
kuǎn dài
lì wài
h?u ji?
zàn shǎng
chuí bai
jiünɡ yìnɡ
xǔ pai
bō diàn huà
huǎn huǎn shǐ ɡu?
man man bú la
mí hu? bù jit
miàn ch?nɡ cài sa
pí bai bù kün
ɡǔ sh?u rú chái
lánɡ tūn hǔ yàn
ji? jū
byn chí
kuì zanɡ
tiün j?n
sǔn shünɡ
liànɡ shài
zhú qiün
huǒ h?u
dün wù
zhuàn qián
shú liàn
jiào dǎo
jiǎnɡ jiū
sh?u yì
ch?n zh?nɡ
dào xia
yǎn sh?n
bào yuàn
ɡǔ lì
kuün r?nɡ
manɡ mai yǐ qiú
zǒu jiy chuàn xiànɡ
jiünɡ x?n bǐ x?n
詞語盤點三
lǚ y?u
y?u ɡu?
shü tün
zhyn chá
qǐ tú
qínɡ yuàn
ì
fǎn huí
hǎi ōu
bǔ jiù
biün fú q?nɡ lǎnɡ
bǔ zhuō
chǔn sh
fyi ?
w?n zi
bì küi
mǐn ruì
línɡ dünɡ
cünɡ yínɡ
jiy küi
tu? jìn
zhànɡ ài wù
yínɡ ɡuünɡ pínɡ
ru? wú qí shì
jiàn sǐ bú jiù
yú ɡuàn ?r chū
yú bù kt jí
qì chuǎn xū xū
xiǎnɡ cha yún xiüo
h?nɡ q? shù bü
zhynɡ xiün kǒnɡ h?u
zhù cháo
yáo lán
nǎi zhì
f?i w?
zhy t?nɡ
yōu huàn
d? bà
q?n shí
bynɡ tü
huǐ mia
zhí bai j?nɡ yínɡ
sào zhou
fǔ làn
tǔ rǎnɡ
q? x?
bǔ shí
fán zhí
zhì fú
j? yì
cǎn hu?
ɡuün jiàn
yù chū y?u zhǐ
duō züi duō nàn
suí x?n suǒ yù
bù zh? bú k?u
kū zh? bài ya
yì xiǎnɡ tiün küi q?nɡ ?r yì jǔ j? huǐ r?n wánɡ
詞語盤點四
ch?n jì
pán wan
kǒu shào
mái fú
nínɡ sh?n
shüo huǐ
w?i hù
zhuànɡ lia
x? shynɡ
xia yì
ch?n jìn
sh?n qínɡ
kǎi xuán zhynɡ y? nínɡ ɡù ü yí j?nɡ tōnɡ j?nɡ jì
ɡ?nɡ xiàn shanɡ tán zuì a hū yù jiàn künɡ
bù huünɡ bù mánɡ zá cǎo c?nɡ shynɡ jù j?nɡ huì sh?n m? m? hu hu
yǐ fánɡ wàn y? duàn duàn xù xù yǒnɡ zhù r?n jiün bú sù zh? ka
mù xia
m? ɡū
shyn yín
wǎn zhuǎn
lú wti
wti xù
dǎ bàn
jǐ bai
zhtn t?u
fánɡ bai
zhu? yua
lán ku?
mí màn
wyi xi?
wai lán
xún yì
manɡ huàn
zǔ dǎnɡ
zhynɡ yǎn xiü
shǒu liú dàn
lǜ y?n y?n
piüo piüo yōu yōu
wüi wüi xi? xi?
詞語盤點五(讀讀寫寫)
n?nɡ yù
liú lián
xiǎo jìnɡ
liú chànɡ
yǐn dǎo
qiǎo rán
línɡ xìnɡ
j?nɡ lì
shùn jiün
pū shǎn
ɡài niàn
hú xiàn
fyi xiánɡ
quán lì
b?n fyn
ɡǔ d?nɡ
yua d?nɡ
yù wànɡ
chōnɡ p?
jiün yìnɡ
bù qū
zhu? zhuànɡ
ch?n wtn
zhan hàn
züo tɑ
duǎn zàn
yǒu xiàn
ky ky bàn bàn
duō z? duō cǎi
lǒnɡ zha?
hy hù
liú tǎnɡ
juün zanɡ
qì ɡuün
jiǎo m?
kù ài
yōnɡ bào
zūn c?nɡ
sh? mínɡ
lǐnɡ wù
fá wai
fàn làn
liáo ku?
yí hàn
qì p?
q?nɡ x?
ɡū l?nɡ l?nɡ
bù jiǎ s? suǒ
ra lai yínɡ kuànɡ
yǔ shì chánɡ cí
q?nɡ xiünɡ niǎo niǎo
ch?nɡ jiàn tiün rì
ɡǎi tiün huàn dì
ào rán tǐnɡ lì
sh?n qì shí zú
pynɡ rán yí zhan
qí shuü shuü
詞語盤點六
p?ng jià
fyng qù
zhuüng shì
shùn xù
zhào lì
qiáo jiàn
shuài lǐng
mì shí
dǎo y?
xiàng wǎn
gu? cháo
h? xi?
x?n kǔ
cán süng
yún tián
bái lù
j? guün huü
dà lì jú
cu? mián qǔ
fáng qián wū h?u
tiün güo dì ku?
yua míng r?n jìng
mù chǎng
zhuün zhù
duün zhuüng s? r?ng
xiüng qiàn
jùn mǎ
zhy yǎn
fyi chí
ch?n m?
shǎn shu?
wyi ru?
l?a gu?
hú pàn
chan shün
j?ng yíng
y?n fú
zhüo hu
q?ng liáng
fai fǔ
mài làng
h?ng pū pū
jí mù yuǎn tiào
biüo f?i tǐ zhuàng
yōu rán zì d?
ch?ng qún ji? duì
m? m? wú yán
? huáng nan lǜ
yá büo chū fàng
cǐ qǐ bǐ lu?
liáo ku? wú yín
詞語盤點七
biàn lùn
xún cháng
jit dá
xìn fang
r?ng xǔ
w?i bai
c?ng j?ng
tuō zhù
jit shì
jiào sh?u
xuün bù
gù zhí
lán gün
bà le
jìng jia
xiù huü
chǎng hu?
l?ng yǎ r?n
dǎn dà wàng w?i
q?ng cha jiàn dǐ
shǎng x?n yua mù
yì s? bù gǒu
r?ng w?i yì tǐ
yüo qǐng
zhì yǒu
sù xiàng
zhù ha
ji? zu?
dàn shyng
dǎ rǎo
yì yàng
j? lia
jiüo tán
jìng zi
mtng rán
bào qiàn
jiàn guài
gǎn chù
shū chàng
yí hu?
jiün y
ì píng huǎn
biün yuán
kt bù
h?ng zhǒng
zhà gün
huüng liáng y?u r?n
diüo sù jiü
xiüng pyn pyn
quán sh?n guàn zhù
yí tài duün zhuüng
xìn x?n shí zú
m? míng qí miào
yí hu? bù jit
詞語盤點八
q? zǐ
bài jiàn
lǐ cǎi
cháng wai
tüng yào
y? zhì
pyn sha
huǒ yàn
qū gǎn
lǐng xiù
ch?ng fá
jìng pai
huǒ zhǒng
zào fú
w?i kàng
htn x?n
shuüng x? zhu? shí
gün zàng
jì chüng xu? sha
bǎi fü bǎi zh?ng
biǎn qua zhì bìng
wú n?ng w?i lì
qū hán qǔ nuǎn
qì jí bài huài
táng cháo
x? zàng
dà ch?n
qiú hūn
duàn dìng
wün d?u
gyng zh?ng
zhǎo z?
jì yì
fyn fù
ráo shù
gu? jǔ
dǎn píng
j?n bì
bǎo lti
tit chü
w?i bai
jit jiù
dǎo m?
i qǐ shì
jiǎn duǎn
kǒu wtn
jí xiáng rú yì
wǎn gōng dü jiàn
xiào zhú yán küi
p? t?u sàn fà
wú a bú zu?
r?ng huá fù guì
yn jiüng ch?u bào
xià liú wú chǐ
第三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詞語盤點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詞語盤點
一單元 讀讀寫寫:
挪移 蒸融 游絲 插秧 枯萎 基業(yè) 幸而 一番 考驗 鍛煉 轉(zhuǎn)化 優(yōu)雅 赤裸裸 專心致志 無緣無故 語重心長 狂風(fēng)暴雨 勃勃生機
讀讀記記:
哲理 英俊 驚羨 幅度 慌亂 艱難 喧嘩 附和 冒險 消受 機敏 堂皇 名義 薄弱附庸 剎那間 座無虛席 意想不到 驚心動魄 養(yǎng)尊處優(yōu)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蹲髠鳌?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赌印?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傳習(xí)錄》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段男牡颀垺?二單元 讀讀寫寫:
臘月 初旬 展覽 蒜瓣 餃子 翡翠 雜拌 榛子 栗子 爆竹 風(fēng)箏 預(yù)備 彩排 鞭炮 寺院 彩繪 逛廟會 麥芽糖 走馬燈 零七八碎萬象更新 張燈結(jié)彩
讀讀記記:
劇種 面具 激流 發(fā)誓 曠野 布施 鼻祖 柔順 壓抑 敦厚 夸張 描述 演繹 布局 和睦 酷熱 激昂 抽象 韻味 哄堂大笑 別無所求 蜂擁而至 鋪天蓋地肅然起敬 美不勝收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三單元 讀讀寫寫:
書籍 含糊 尖銳 抽屜 恐怖 粗暴 魔鬼 肥胖 苦刑 殘暴 匪徒 拘留 窩頭 剝削 興旺 解救 哀思 亂蓬蓬 炊事員 精兵簡政 死得其所 重于泰山 輕于鴻毛 讀讀記記:
戰(zhàn)地 突擊 陷入 憧憬 阻擊 點燃 性命 焦急 審閱 陳設(shè) 極其 轉(zhuǎn)椅 隔壁 思索 熱騰騰 囚歌 葉挺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動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yīng)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四單元
讀讀寫寫:乖巧 圍裙 硬幣 裂縫 櫥窗 饑餓 禮拜 生銹 揉皺 昏暗 瞇縫 聳肩 一縷 毒打 撇嘴 欺負 抽噎 匣子 凍僵 逗笑 竄過 孤兒 打攪 甜蜜圣誕樹 黑糊糊 笑瞇瞇
讀讀記記:無賴 兇悍 慘白 救援 淡忘 憂郁 起初 苦悶 消極 游手好閑 落荒而逃 魚貫而入 滿不在乎 天涯海角 聞所未聞 與世隔絕 正直是道德之本?!ò<埃┻~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ū鶏u)拉克司內(nèi)斯《冰島之鐘》 最偉大的見解是樸實的?!ㄓ└隊柖 断壨酢?/p>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lián))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yīng)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zhèn)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危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五單元
分析 頑強 琴師 隱退 發(fā)力 榮譽 頭銜 捐贈 誕生 洗澡 機械 玫瑰 領(lǐng)域 里程碑 逆時針 卓有成效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見微知著
瑰麗 嘗試 火箭 捆綁 慘重 穿越 振奮 規(guī)模 寫作 精細 概括 評價
魄力 編造 強調(diào)教訓(xùn) 波導(dǎo) 論證 權(quán)威 糊弄 嫦娥奔月 炎黃子孫 積勞成疾 風(fēng)華正茂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饒有趣味 百煉成鋼 發(fā)憤圖強 堅持不懈 迎難而上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第四篇:人教六年級下冊閱讀材料筆記
《難忘的啟蒙》是一篇回憶啟蒙老師的文章。作者0沙健孫。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對日語課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現(xiàn)了啟蒙老師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嚴謹?shù)慕虒W(xué)作風(fēng),表達了作者對啟蒙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懷念。
啟蒙:使初學(xué)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拔摇钡膯⒚衫蠋熓埂拔摇笔艿搅四男﹩⒚山逃H?,熱愛自己的祖國,嚴格要求學(xué)生,寫作要實事求是,學(xué)習(xí)要認真?!皬倪@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xué)生也領(lǐng)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某些道理”這句話中“寬”指的是什么,“嚴”指的是什么,老師為什么對作文、寫字那樣嚴格,而對日語課卻那么寬容,體現(xiàn)老師們的愛國精神和嚴謹認真的教學(xué)態(tài)度。
《老師領(lǐng)進門》是當(dāng)代作家劉紹棠的作品。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文末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田老師 “很有口才,文筆也好”
《新來的王老師》是一篇小說。針對蔡林是差生這種心態(tài),王老師對癥下藥,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激發(fā)了蔡林的信心,《忘不了的笑聲》是一篇描寫同學(xué)的文章。文章圍繞“小隊的同學(xué)都愛笑,各人的笑聲不一樣”,寫出了小隊同學(xué)別具一格的笑聲,通過笑聲表現(xiàn)出同學(xué)的特點。字里行間洋溢著同學(xué)之間的親切情誼,《作文上的紅雙圈》的作者是當(dāng)代作家黃蓓佳。文中提到的《補考》一文是她的處女作,由于這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陸續(xù)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最終成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補考》可以說是她成長中的一塊里程碑,有時候,成功就來自于一點小小的鼓勵。文章以小見大,從一篇作文上的紅雙圈,贊頌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lǐng)作用。
第五篇: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古詩三首 人教部編版
古詩三首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查閱有關(guān)詩人生平的資料,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2.體會三首古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教學(xué)重點:
查閱有關(guān)詩人生平的資料,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教學(xué)難點:
體會三首古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教學(xué)過程:
一、復(fù)習(xí)誦讀,再讀古詩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古詩的平仄,教師領(lǐng)讀,學(xué)生齊誦。
2.同桌互聽誦讀。
二、交流資料,探究志向
1.了解詠物詩。
師: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三首詠物詩所歌詠的事物。其實,詠物詩也不單單是詠物,它們更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對事物的詠嘆體現(xiàn)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情趣。這就是“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2.學(xué)生自讀批注,找出詩中所言之志向。
師:三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請找出相關(guān)詩句,并作好批注。(學(xué)生自讀批注)
3.批注交流要點:
(1)《馬詩》“何當(dāng)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絡(luò)腦”表示對自己的期望很高,自己是一匹駿馬,應(yīng)當(dāng)裝備精良。“快走踏清秋”表明自己樂于效力,定然不負所望的決心。一個“踏”字寫出馬之矯健,然而前面冠以“何當(dāng)”兩字,卻使熱烈的期盼化為一聲長嘆?!敖鸾j(luò)腦”是貴重的鞍具,象征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希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被賞識所發(fā)出的嘶鳴。作者的志向就是投筆從戎,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
(2)《石灰吟》中“烈火焚燒”指的是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詩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的過程,而“渾不怕”三字又使人感受到其中不怕犧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詩人以石灰自比,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3)《竹石》中的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的頑強。“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著力表現(xiàn)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zhí)著、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畏無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剛正不阿、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fēng)骨;也寫無數(shù)地位低下條件不佳的勞動者,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頑強生存的品格。
4.過渡:以上探究的詩人的志向,我們都是從詩歌中讀出來的?,F(xiàn)在我們交流一下同學(xué)們課后查閱到的詩人的生平資料,也許能更深刻地理解他們在詩中表達的志向。
5.交流詩人的生平:
(1)李賀少有才名,本來想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但是被人嫉妒放出流言,進士的“進”和其父親李晉肅的“晉”諧音,古代對于避諱很看重,所以經(jīng)過有心之人的傳播,說李賀不能考進士,要不然就是對其父不敬、不孝。所以李賀一生是很失意的,所作詩詞多有憤憤不平之意,《馬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人本是一匹有遠大理想的千里馬,渴望“金絡(luò)腦”和“快走踏清秋”。
(2)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jù)說此時于謙才十二歲,他寫下的不只是石灰的形象,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于謙少年時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讀書,還努力鉆研古今治亂興衰的道理,慨然有“以天下為己任”之志。于謙相貌英偉,善談吐,聲音洪亮,每次奏對時言辭極有條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他忘身憂國,性格剛強,才思暢通敏捷,考慮周到仔細,一時沒有人能比得上,再加上他看不起怯懦無能之輩,在朝中頗遭忌妒。但于謙很受宣宗和后來的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他意思辦理。他主持兵部工作時,正值明朝內(nèi)憂外困之時,他采取正確方針,化解了危機。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但英宗復(fù)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正是“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3)詩人鄭燮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作者73歲所作《竹石圖》,就是他這種傲岸和剛直人格的寫照。在他為官期間,做了不少益民利眾的好事,深得人民愛戴,但他在荒年為百姓請求賑濟,卻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紳。他剛正不阿、心系民眾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恥于折腰,便藐視權(quán)貴,解綬掛印,毅然辭官而歸,回揚州賣畫為生?!扒トf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反映的就是他的正直倔強、錚錚鐵骨。
6.師:了解了詩人的生平,我們對于這三首詠物詩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于詩人高尚的人格和高遠的志向有了更多的敬意。再讀這三首詩,我們看到的就不只是這三個事物了,我們分明還看到了隱藏在詩歌背后的、和這個事物有著相同品格的詩人了。請帶著這樣的感情誦讀《古詩三首》。
三、小組交流,感悟?qū)懛?/p>
1.探究寫法:
師:詩人的志向我們已經(jīng)清楚,那么這三首詩在表達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1)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
(2)詩人運用象征、比擬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征來表達作者情感,揭示作品的主旨。
(3)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畫,間接表現(xiàn)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關(guān)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
四、拓展延伸,積累古詩
(一)拓展延伸一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
①朗讀古詩,探究志向。
師:《蟬》一詩歌詠的是什么?描寫了蟬的什么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志向?
②學(xué)生交流:
詩中所描寫的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它寫明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助力(例如權(quán)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
③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資料:虞世南作為唐貞觀年間畫像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勛臣之一,以博學(xué)多能、高潔耿介名動一時,與唐太宗談?wù)摎v代帝王為政得失,能夠直言善諫,為貞觀之治作出獨特貢獻。為此,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并贊嘆:“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從他不是以鯤鵬鷹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蟬來自況,也可見其老成謹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二)拓展延伸二
詠煤炭
[明]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①朗讀古詩,探究志向:
師:《詠煤炭》一詩歌詠的是什么?描寫了煤炭的什么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志向?
②學(xué)生交流:
前四句描寫煤炭的形象,寫盡煤炭一生:黑色的煤炭出生于混沌的地層,燃起的火炬如春風(fēng),烈焰照破黑夜。后四句有感而發(fā),抒發(fā)詩人為國為民,竭盡心力的情懷。全詩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詩人一生憂國憂民,以興國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確點出,其舍己為公的心志在后兩句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綜合全詩,詩人在詩中表達了這樣的志向:鐵石雖然堅硬,但依然存有為國為民造福之心,即使歷盡千辛萬苦,自己也癡心不改,不畏艱難,舍身為國為民效力。
五、小結(jié)課堂,布置作業(yè)
師:詠物詩是我國古詩中的一大類別,數(shù)量豐富,請課后再積累三首自己喜歡的詠物詩,了解詩人的生平故事,加深對詩人志向的理解。古人不僅在詩中表達志向,畫里也常有乾坤,請看55頁單元導(dǎo)語中的插圖?!皻q寒三友”——松竹梅,這三種植物在寒冬時節(jié)仍然可以保持頑強的生命力,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課后,同學(xué)們還可以找來這樣的詩文畫作來欣賞,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板書設(shè)計
10 古詩三首
詠物詩
托物
言志
馬——馳騁沙場 建功立業(yè)
石灰——不怕犧牲 堅守情操
竹——正直倔強 錚錚鐵骨
課時作業(yè)
一、背誦古詩,說說志向。
《馬詩》借詠(馬)表達了詩人李賀(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的志向;《石灰吟》借詠(石灰)表現(xiàn)了詩人于謙(不怕犧牲、堅守情操)的志向;《竹石》是一首詠物詩,也是一首(題畫)詩,刻畫竹子的同時表現(xiàn)了詩人鄭燮的(正直倔強、錚錚鐵骨)。
二、總結(jié)寫法。
詠物詩是運用(托物言志)寫法的詩歌,通過對某一事物的歌詠,表達詩人的(人生志向)。
三、朗讀詩歌,分析。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來源:學(xué)科網(wǎng)]
這首詩歌詠的對象是(青松),詩中的青松處于大雪重壓之下,但卻依然(挺拔筆直),表現(xiàn)了詩人陳毅(堅韌不拔、寧折不彎)的高潔情操。
教學(xué)反思
《古詩三首》中選編的三首古詩都是托物言志的詩歌。在教學(xué)時,我從整首詩入手,讓學(xué)生感知大意,借助書中注釋和課外查閱的資料,始終讓學(xué)生處于積極的探索學(xué)習(xí)當(dāng)中,身處其中,方能心知其味。
這三首詠物詩按時代順序編排,從唐朝李賀,到明代于謙,最后是清朝鄭燮,有寫于年輕時的,有寫于古稀之年的,有落魄的文人,也有大功于社稷的功臣。教學(xué)過程中,我緊緊抓住詠物詩的體裁特點,從朗讀入手,先解決字詞問題,再質(zhì)疑古詩,借助注釋理解句意,最后聯(lián)系詩人生平故事,走進詩人,了解寫作手法,從而品味詩歌傳達出來的詩人的志向。逐層深入的方法,讓學(xué)生不僅打好了扎實的基礎(chǔ),理解了詩句意思,而且能理解詩中的情感,能學(xué)習(xí)并運用詩人所用的寫作手法。
教學(xué)過程中,我多次運用查閱資料教學(xué)法,引導(dǎo)學(xué)生通過查閱課外資料加深對古詩內(nèi)容的理解,想象詩中描寫的事物的特點,并用問題引導(dǎo)貫穿學(xué)習(xí),適時點撥,降低學(xué)習(xí)的難度,盡可能照顧中層學(xué)生和潛能生,使他們也能感受到學(xué)習(xí)古詩的樂趣。
總之,講授具有時代氣息的文本時,需要更多地借助課外資料來幫助學(xué)生理解人物,因此課前我需要對學(xué)生的心理認知和他們與文本的距離有清晰的了解,從而從學(xué)生的角度設(shè)計出真正的“生本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