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學生衛(wèi)生健康習慣
中學生衛(wèi)生健康習慣
一、飲食習慣
飯前洗手、不進行劇烈活動;吃飯時要安靜,不說話、不東張西望;生吃瓜果要洗凈后再吃,不吃過多的甜食,不亂吃零食;不暴飲暴食,要細嚼慢咽;飯后漱口、擦嘴;定時喝水、隨渴隨喝、劇烈活動后不馬上喝水。
二、衣著習慣
衣著舒適、整潔、大方、便于活動;不穿奇裝異服;衣著干凈、衛(wèi)生;不穿緊身衣服;能結合氣溫高低和活動量的大小變化增減衣服;女孩盡量不留長發(fā)、不用金屬發(fā)卡;穿透氣性好、合腳的布質鞋、運動鞋和棉線襪。男孩不留長發(fā)。
三、睡眠習慣
睡眠姿勢正確(右側臥或仰臥,枕頭高低合適);早起早睡,睡覺前不做劇烈活動。
四、清潔衛(wèi)生習慣
每天用正確的方法早晚各洗一次臉;手臉臟了隨時洗;每天換洗手帕和襪子;勤剪指甲、勤洗頭發(fā)、勤理發(fā)、勤洗澡;及時大小便,不憋尿;不亂寫亂畫;不爬、不踩桌椅;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瓜皮果殼廢紙入垃圾箱。便后要洗手,立即沖洗便坑,大小便入坑,便紙入簍。
五、器官保護習慣
(1)用眼衛(wèi)生:讀書姿勢正確(眼離書本一尺遠,光線充足不晃眼,姿勢端正拿好書);書寫、繪畫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遠,眼睛本子離一尺,胸口桌子隔一拳);不在運動的車上看書,不躺著看書,不走著看書;看電視距離遠近適宜(距離為電視屏幕對角線的兩倍),連續(xù)看電視不超過半小時,每天看電視時間不超過2小時;不用臟手揉眼睛;異物入眼后,不揉搓。
(2)用嗓衛(wèi)生:注意保護嗓子,不高聲喊叫、不尖叫;唱歌時,用最好聽的(自然的)聲音唱,唱歌后不要馬上喝涼水;正確朗讀,聲音洪亮;用嗓子時間長時,要及時休息、潤喉;上呼吸道感染時,盡量不唱歌、不大聲說話。
(3)用耳衛(wèi)生:遇到噪音時,用手捂住耳朵,閉上嘴巴;不要經(jīng)常摳耳朵,不要用硬物挖耳朵;洗澡、洗頭、游泳時要注意保護耳朵,不要讓水灌進耳朵里。
(4)口腔衛(wèi)生:飯后要漱口;吃甜食后要注意漱口;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選用的牙刷毛不要太硬、也不要太長,三個月?lián)Q一次牙刷;選刺激性小的、含氟的牙膏,用正確的方法刷牙;不將異物放在口中,不吞咽異物。
(5)鼻子衛(wèi)生:用正確的方法擤鼻涕,用手帕或紙手帕擦鼻涕;不用手摳鼻孔; 不將異物塞入鼻孔內(nèi)。
六、體育鍛煉
認真做好課間操、眼保健操,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
第二篇:中學生衛(wèi)生健康教案
中學生衛(wèi)生健康教育教案
授課教師:陳靜
第一課時 秋季傳染病防治知識講座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傳染病及傳染病的特點。
2、知道秋季常見傳染病的特點及預防方法。
3、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學重點:
知道秋季常見傳染病的特點及預防方法。教學內(nèi)容:
一、傳染病簡介:
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一組疾病,是一組常見病,多發(fā)病,常可迅速傳播,造成流行,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對保障人民健康,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三個環(huán)節(jié),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如果缺少或阻斷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流行就不會發(fā)生或者中斷。傳染病的傳染源是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病原攜帶者,患病動物和攜帶病原的動物。
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7條:①空氣傳播 ②經(jīng)水傳播 ③食物傳播 ④蟲媒傳播 ⑤接觸傳播 ⑥土壤傳播 ⑦血液傳播。
傳染病的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兒童和老年人最易感染傳染病。尤其是兒童對傳染病普遍易感。傳染病具有以下臨床特點:⑴發(fā)病過程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一般有潛伏期、前驅期、癥狀明顯期,恢復期四個階段。⑵大多數(shù)傳染病都有發(fā)熱癥狀,⑶很多傳染病都有皮疹表現(xiàn)。
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方法是:⑴消滅或控制傳染源,如對病人的隔離治療,對患病動物進行撲殺;⑵切斷傳播途徑,如對環(huán)境進行消毒,除四害;⑶保護易感人群。如接種疫苗,藥物預防等。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積極,最主動、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方法。
二、春季重點傳染病的防治:
(一)腮腺炎的流行特征:
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全年均可發(fā)病,好發(fā)于秋冬季,兒童多見,易在幼兒園和學校暴發(fā)。
2、傳染源:病人和隱形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期末至腮腺腫大消退均有傳染性。
3、傳播途徑:主要經(jīng)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jīng)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傳播。
4、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疾『罂色@得持久免疫力。
5、潛伏期:14—25日,平均18日。
6、臨床表現(xiàn):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咽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數(shù)小時或1—2天后,腮腺開始腫大,1—4日后再累計對側。也有雙側同時腫大的。腫大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fā)展,邊緣不清,周圍軟組織水腫,局部皮膚發(fā)亮緊張,灼熱,但不紅,有觸痛,張口、咀嚼或食酸性食物時脹痛加劇。脹痛1—3日達高峰,持續(xù)4—5日逐漸消退。病程約10—14日。
7、并發(fā)癥:
(1)腦膜炎:多見于腮腺炎腫大后1周,有高熱、嗜睡、頭痛、嘔吐、腦膜刺激癥陽性等。
(2)其它:如胰腺炎、乳腺炎、心肌炎等。
(二)水痘的流行特征:
1、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好發(fā)生于秋冬季、兒童多見,易在幼兒園和學校暴發(fā)。
2、傳染源:病人為主要傳染源、自發(fā)病前1—2日到痂皮完全干枯均有傳染性。帶狀皰疹病人也是水痘的傳染源。
3、傳播途徑:主要是經(jīng)空氣飛沫傳播,也可因接觸皰液而感染。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5、潛伏期:12—21日,一般為14—16日。
6、臨床表現(xiàn):分兩期,即前驅期和出疹期。
7、并發(fā)癥:可出現(xiàn)繼發(fā)性細菌感染和原發(fā)性水痘肺炎、腦炎。
(三)腮腺炎和水痘的預防控制
1、管理傳染源:
(1)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至病情痊愈。(2)對密切接觸者應進行醫(yī)學觀察21天—25天。
2、切斷傳播途徑:注意室內(nèi)通風,對病人污染的環(huán)境和物品進行消毒。
3、保護易感人群:
(1)接種疫苗:即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和水痘疫苗。(2)注射免疫球蛋白
(3)預防服藥:如板藍根沖劑、大鍋湯等。
(4)加強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識,提高易感者的自我保護能力。
三、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
1、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嬰幼兒發(fā)病為主。以發(fā)熱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shù)患者可并發(fā)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者,進展快,易發(fā)生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A組柯薩奇病毒(COXA)、??刹《荆‥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的重癥比例較多。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4—9月多發(fā)。
2、傳染源是病人和隱形感染者。傳播方式有三種:(1)通過糞—口傳播,即病毒污染食物和飲水或食品后,經(jīng)口感染。(2)空氣飛沫傳播,即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沫中的病毒、污染空氣,經(jīng)呼吸道感染,(3)人群密切接觸傳播,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可傳染易感者,通過接觸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物品等可造成感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齡人群均可感染,主要是5歲以下兒童。
4、臨床表現(xiàn):多以發(fā)熱起病,一般為38°C左右,手足口、臀部出現(xiàn)皮疹或皰疹,可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也可伴有咳嗽、流涕、頭痛等癥狀。重癥患者發(fā)生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心肌炎等,重癥患者病死率高。
5、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普遍易感,加強健康教育,切實搞好兒童個人、家庭及托幼機構的衛(wèi)生和加強醫(yī)療機構的感染控制工作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看護人要給孩子勤洗手,并教育指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5、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jīng)常通風,勤曬衣被;
6、兒童出現(xiàn)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加強疫情監(jiān)測,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疫情監(jiān)測包括托幼機構與學校的監(jiān)測、醫(yī)療機構的監(jiān)測和疾控機構的監(jiān)測,前邊兩個監(jiān)測是基礎,后邊一個監(jiān)測是保障,只要三個方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才能實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采取防控措施。
四、對學生的具體要求:
1、明確傳染病普遍特征及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特點和預防方法。
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預防各種傳染病。
五、作業(yè):預防春季常見傳染病,你還有哪些更好的方法,請與同學們交流探討。
第二課時 防沙眼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沙眼。
2、了解沙眼的危害。
3、掌握沙眼的預防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學重點:
掌握沙眼的預防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學內(nèi)容:
常有人以為,沙眼顧名思義是風沙吹入眼中而引起的。其實,沙眼是由于衣原體(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結膜、角膜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沙眼可以通過共用的毛巾、洗臉盆等途徑接觸傳染。
沙眼會使我們感到眼睛發(fā)癢、干燥和灼痛,猶如有沙子進入眼睛中一樣。醫(yī)生檢查我們的眼睛時會看到上眼瞼結膜上布滿了像小沙粒一樣的小濾泡,“沙眼”由此得名。它們與眼睛的角膜摩擦,所以我們感到癢,甚至疼痛。沙眼感染結膜后,潛伏期約為5—12天,多發(fā)生于兒童及少年時期。患者早期并無不適感覺,僅在體檢時才被發(fā)現(xiàn)。病情發(fā)展后,多數(shù)有流淚、畏光、癢澀感、異物感、燒灼感和干燥感等癥狀。
一、沙眼的危害
在世界上,沙眼是白內(nèi)障之后的第二位致盲目眼病。沙眼致盲目的原因是由于沙眼對角膜的損害造成的。如果沙眼不能及時地得到治療,會使原本像玻璃一樣光滑透明的角膜表面因為摩擦而變得粗糙,透明的角膜就會變得混濁,透光性降低,最終導致失明。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一位博士指出:中國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國家,約有500萬人,占全世界盲人總數(shù)的18%。每年在中國約有45萬人失明。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xù)保持不變,到2020年,預計中國的盲人將增加4倍,其中10%以上的盲人是由沙眼致盲的。
二、如何防治沙眼
沙眼很容易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由一個人傳播給另一個人?;忌逞壅叱S醒奂t和黏性分泌物,并且有時流鼻涕。黏性分泌物很容易傳播至手指、衣物、毛巾、洗臉用具和其他所接觸的物品上。當人們緊密接觸時,沙眼這種病也就隨之傳播。可見,沙眼的傳播與患者的衛(wèi)生習慣、生活條件、居住環(huán)境、營養(yǎng)狀況、醫(yī)療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當然,沙眼并非一定致盲。如已染上沙眼,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在每個階段都可以防治,阻斷其發(fā)展,使人們遠離致盲的危害。
防治沙眼,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要用臟手揉眼睛,不要與其他人共用洗臉盆和毛巾,等等。這樣可以減少感染沙眼的機會。如果覺得眼睛不舒服,出現(xiàn)眼睛癢、發(fā)紅、流淚等癥狀時,要及時到醫(yī)院檢查。如果患了沙眼,可以使用滴眼液治療;在急性期或感染嚴重時,需要口服藥物或輸液治療?,F(xiàn)在正值春季,多風、空氣干燥,非常利于疾病的傳播,同時也是沙眼的多發(fā)期,因此一定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
三、對學生的具體要求:
1、知道什么是沙眼。
2、了解沙眼的危害。
3、規(guī)范自己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要用臟手揉眼睛,不要與其他人共用洗臉盆和毛巾等。
四、作業(yè):你打算怎樣防治沙眼?請互相說說。
第三篇:4.中學生衛(wèi)生健康教育教案
北流市第九中學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第一課時 春季傳染病防治知識講座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傳染病及傳染病的特點。2.知道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特點及預防方法。3.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學重點:
知道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特點及預防方法。教學內(nèi)容:
一、傳染病簡介:
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一組疾病,是一組常見病,多發(fā)病,??裳杆賯鞑?,造成流行,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對保障人民健康,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三個環(huán)節(jié),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如果缺少或阻斷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流行就不會發(fā)生或者中斷。傳染病的傳染源是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病原攜帶者,患病動物和攜帶病原的動物。
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7條:①空氣傳播②經(jīng)水傳播③食物傳播④蟲媒傳播⑤接觸傳播⑥土壤傳播⑦血液傳播。
傳染病的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兒童和老年人最易感染傳染病。尤其是兒童對傳染病普遍易感。
傳染病具有以下臨床特點:⑴發(fā)病過程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一般有潛伏期、前驅期、癥狀明顯期,恢復期四個階段。⑵大多數(shù)傳染病都有發(fā)熱癥狀,⑶很多傳染病都有皮疹表現(xiàn)。
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方法是:⑴消滅或控制傳染源,如對病人的隔離治療,對患病動物進行撲殺;⑵切斷傳播途徑,如對環(huán)境進行消毒,除四害;⑶保護易感人群。如接種疫苗,藥物預防等。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積極,最主動、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方法。
二、春季重點傳染病的防治:
(一)腮腺炎的流行特征:
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全年均可發(fā)病,好發(fā)于秋冬季,兒童多見,易在幼兒園和學校暴發(fā)。
2.傳染源:病人和隱形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期末至腮腺腫大消退均有傳染性。3.傳播途徑:主要經(jīng)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jīng)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傳播。4.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5.潛伏期:14—25日,平均18日。
6.臨床表現(xiàn):起病急、畏寒高熱、頭痛、咽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數(shù)小時或1—2天后,腮腺開始腫大,1—4日后再累計對側。也有雙側同時腫大的。腫大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發(fā)展,邊緣不清,周圍軟組織水腫,局部皮膚發(fā)亮緊張,灼熱,但不紅,有觸痛,張口、咀嚼或食酸性食物時脹痛加劇。脹痛1—3日達高峰,持續(xù)4—5日逐漸消退。病程約10—14日。7.并發(fā)癥:
(1)腦膜炎:多見于腮腺炎腫大后1周,有高熱、嗜睡、頭痛、嘔吐、腦膜刺激癥陽性等。
(2)其它:如胰腺炎、乳腺炎、心肌炎等。
(二)水痘的流行特征:
1.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好發(fā)生于秋冬季、兒童多見,易在幼兒園和學校暴發(fā)。
2.傳染源:病人為主要傳染源、自發(fā)病前1—2日到痂皮完全干枯均有傳染性。帶狀皰疹病人也是水痘的傳染源。
3.傳播途徑:主要是經(jīng)空氣飛沫傳播,也可因接觸皰液而感染。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5.潛伏期:12—21日,一般為14—16日。6.臨床表現(xiàn):分兩期,即前驅期和出疹期。7.并發(fā)癥:可出現(xiàn)繼發(fā)性細菌感染和原發(fā)性水痘肺炎、腦炎。
(三)腮腺炎和水痘的預防控制 1.管理傳染源:
(1)對病人進行隔離治療,至病情痊愈。(2)對密切接觸者應進行醫(yī)學觀察21天—25天。
2.切斷傳播途徑:注意室內(nèi)通風,對病人污染的環(huán)境和物品進行消毒。3.保護易感人群:
(1)接種疫苗:即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和水痘疫苗。(2)注射免疫球蛋白
(3)預防服藥:如板藍根沖劑、大鍋湯等。
(4)加強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識,提高易感者的自我保護能力。
三、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
1.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嬰幼兒發(fā)病為主。以發(fā)熱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shù)患者可并發(fā)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者,進展快,易發(fā)生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A組柯薩奇病毒(COXA)、??刹《荆‥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的重癥比例較多。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4—9月多發(fā)。
2.傳染源是病人和隱形感染者。傳播方式有三種:(1)通過糞—口傳播,即病毒污染食物和飲水或食品后,經(jīng)口感染。(2)空氣飛沫傳播,即患者咽喉分泌物和唾沫中的病毒、污染空氣,經(jīng)呼吸道感染,(3)人群密切接觸傳播,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可傳染易感者,通過接觸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物品等可造成感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齡人群均可感染,主要是5歲以下兒童。4.臨床表現(xiàn):多以發(fā)熱起病,一般為38°C左右,手足口、臀部出現(xiàn)皮疹或皰疹,可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也可伴有咳嗽、流涕、頭痛等癥狀。重癥患者發(fā)生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心肌炎等,重癥患者病死率高。
5、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普遍易感,加強健康教育,切實搞好兒童個人、家庭及托幼機構的衛(wèi)生和加強醫(yī)療機構的感染控制工作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看護人要給孩子勤洗手,并教育指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5.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jīng)常通風,勤曬衣被;
6.兒童出現(xiàn)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加強疫情監(jiān)測,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疫情監(jiān)測包括托幼機構與學校的監(jiān)測、醫(yī)療機構的監(jiān)測和疾控機構的監(jiān)測,前邊兩個監(jiān)測是基礎,后邊一個監(jiān)測是保障,只要三個方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才能實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采取防控措施。
四、對學生的具體要求:
1.明確傳染病普遍特征及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特點和預防方法。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預防各種傳染病。
五.作業(yè):預防春季常見傳染病,你還有哪些更好的方法,請與同學們交流探討。
第四篇:健康習慣
(1)洗頭時,在水中放少許鹽,也可以預防脫發(fā)。(2)用醋洗頭,可以令頭發(fā)飄順,容易打理而且兼有去頭皮屑的功效。特別適合燙染后的頭發(fā)。白如玉,牙銹自然脫落。去口臭。(3)刷牙時在牙膏上加上一點小蘇達,刷三次后牙齒潔(4)每天放幾片茶葉在口中嚼三遍,這樣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6)睡覺時口含桔(5)用桃仁放在火上燒熱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幾次永不牙痛。皮一塊,含十五分鐘后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天,口腔炎癥立即好轉。(7)每天早晚吃梨一個,慢慢咽下,保持3-4(8)用白色的蘿卜皮貼在兩面的太陽穴上,每晚貼20分鐘,可治偏頭痛。(9)將大蔥白切碎放在小盤內(nèi),臨睡前把小盤擺在枕頭邊便可安然入睡,連續(xù)幾天可治失眠癥。(10)跌打傷筋后將韭菜搗爛,少對一點小男孩尿,貼在傷處幾小時即可消腫,三日后可以恢復正常。(11)每口晚上用一個雞蛋清擦臉,一小時后用清水洗掉,如能經(jīng)常擦,皮膚越來越嫩。(12)橘子帶著“白絲”吃。很多人吃橘子時都會把橘子上的“白絲”剝掉。其實,這里面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對身體大有裨益。(13)上午8時至10時和下午4時至7時,是曬太陽養(yǎng)生的最佳時間。
(15)飯后3分鐘是漱口、刷牙的最佳時間。(14)飲茶(16)每天晚上養(yǎng)生的最佳時間是用餐1小時后。
睡覺前來一個溫水?。?5℃~45℃),能使全身的肌肉、關節(jié)松弛,血液循環(huán)加快,幫助你安然入睡。
(17)飯后45分鐘至60分鐘,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慢跑20分鐘,熱量消耗最大,最有利于減肥。
(18)凌晨5點和傍晚鍛煉身體最為有益。(19)仰頭點眼藥水時微微張嘴,這樣眼睛就不會亂眨了。
(21)剛剛被蚊子咬完時,(20)眼睛進了小灰塵,閉上眼睛用力咳嗽幾下,灰塵就會自己出來。
涂上肥皂就不會癢了。(22)如果嗓子、牙齦發(fā)炎了,在晚上把西瓜切成小塊,沾著鹽吃,記得一定
(23)吃了有異味的東西,如大蒜、臭豆腐,吃幾顆花
(25)夏天足部容易出汗,要是晚上,當時癥狀就會減輕,第二天就好了生米就好了(24)插花時,在水里滴上一滴洗潔精,可以維持好幾天。
每天用淡鹽水泡腳可有效應對汗腳
熱水加醋洗腳;(26)防失眠:睡前少講太多話,忌飲濃茶,睡前勿大用腦,可用(28)每天早晨用豆腐摩(27)雙手易變得干燥粗糙,用醋泡手十分鐘可護膚;
擦面部幾分鐘,堅持一個月,面部會變得很滋潤;(29)皮包上有污漬,可以用棉花蘸風油精擦拭。
(30)溫馨提醒:以上29條生活小妙招很有用處哦,尤其是對女生~~趕快轉發(fā)一下,讓你的好朋友們也看一看吧。
第五篇:中學生衛(wèi)生健康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衛(wèi)生健康知識競賽及答案
班級:
姓名:
一、填空題:(40分,每空一分)
1、___挑食____和___偏食____會造成營養(yǎng)素的缺乏,導致營養(yǎng)不良,影響生長發(fā)育和健康。
2、做眼球保健操有____消除眼睛疲勞___,_保護視力_,預防近視眼__好處。
3、牙周疾病的主要發(fā)病因素是____牙菌斑___。
4、能有效清除牙菌斑的方法是__刷牙_______。
5、人體最合理的休息方式就是
1、____保證睡眠充足___
2、增加體育鍛煉
3、加強營養(yǎng)。
6、_甲醛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
7、艾滋病主要通過性、血液、母嬰_三種途徑傳播。
8、位于人體胸腔內(nèi)的器官是心臟和肺臟_。
9、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三種疾病列為在世界范圍內(nèi)應重點防治的慢性病,這三種疾病是心血管病、癌癥、齲齒。
10、中學生每天應保持_____8_______小時睡眠時間。
11、中小學生應養(yǎng)成(1)早晚洗臉(2)早晚刷牙(3)飯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腳(5)勤洗頭(6)勤洗澡(7)勤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凈(9)不喝生水(10)不躺著看書個人衛(wèi)生習慣。
12、人的正常體溫是36-37°、體溫≥37.2°為發(fā)熱。
13、預防齲齒的方法是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定期檢查。每次刷牙3分鐘。
14、書寫,閱讀時,眼和書本的距離應是30—35厘米,或_一尺左右。
15、保持口腔衛(wèi)生每天必須刷______2____次牙。
16、保持家庭居室空氣清新的最好辦法是開窗通風。
二、單項選擇題(20分,每題2分)
1、我國由衛(wèi)生部,國家教委等九個部委聯(lián)合發(fā)起的“全國愛牙日”是
(C)A、3月12日
B、6月6日
C、9月20日
2、腎臟位于人體的什么部位?(C)
A、胃的兩側
B、膀胱兩側
C、腰部脊柱兩側
3、綠化對環(huán)境的作用有(A)
A、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放出氧氣
B、吸附和阻留灰塵,調(diào)節(jié)氣候
4、氟化物有預防齲齒的作用,這是因為(C)
A、氟能增強牙齒的結構 B、氟能調(diào)節(jié)口腔里的酸堿度 C、氟能清除口腔里的細菌
5、能進行自我察覺的牙周疾病的早期癥狀是(C)A、咬食物時牙疼
B、咬食物時牙無力
C、咬食物時或刷牙時牙齦出血
6、牙刷使用多長時間應更換1次?(A)A、3個月
B、半年
C、不能用的時候
7、肝的功能為(A)
A、代謝解毒
B、分泌膽汁
C、消耗養(yǎng)分
8、肺的功能為(A)
A、進行氣體交換
B、排出氧氣
C、排出二氧化碳
9、每次看電視不要超過(A)
A、2小時
B、4小時
C、6小時
10、吃甜食最佳的時間是(B)
A、兩餐之間
B、和正餐同時
C、晚上睡覺前
三、問答題:(40分,每題8分)
1、為什么飯后不宜馬上進行劇烈活動? 剛吃過飯,胃里充滿了食物。劇烈運動后影響胃腸正常消化,可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時間久了還可引起消化不良和胃病。
2、怎樣保護牙齒?(1)吃東西后漱口(2)早晚刷牙(3)不咬過硬東西(4)不吃過冷過熱的東西(5)睡前不吃東西(6)患牙病及時治療
3、怎樣預防沙眼?(1)每人一條洗臉毛巾(2)不用臟手揉眼睛(3)保持手帕、毛巾、臉盆清潔(4)每人一個專用臉盆
4、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包括哪些內(nèi)容?
⑴愛國衛(wèi)生組織管理;⑵健康教育;⑶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⑷環(huán)境保護;⑸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⑹食品衛(wèi)生;⑺傳染病防治;⑻病媒生物防制(城區(qū)除四害);⑼社區(qū)和單位衛(wèi)生;⑽城中村及城鄉(xiāng)結合部衛(wèi)生。
5、什么情況下應洗手?
(1)飯前便后應洗手(2)吃東西前應洗手(3)勞動(干活)后應洗手(4)玩游戲后應洗手(5)觸摸臟東西后應洗手(6)觸摸傳染病人的東西后應洗手(7)到公共場所回來后應洗手(8)拿碗筷前應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