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郵差》
王雪蓮小戲曲文化傳播201109039
《郵差》觀后感
一直很羨慕那些能夠專注的做一件事做很久的人,更佩服那些能夠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是需要懷揣著多大的夢想與熱情,當話劇《郵差》的第一個畫面出現(xiàn)在眼前時,我就被震撼了,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人騎在自行車,女兒勸他不要在工作了,可是她還是依然堅持。故事的主人公林和平是一個小小的郵遞員,而且,一生都是一個小小的郵遞員,可是充實,快樂,因為他熱愛這份工作。這份堅持開始于給哥哥傳情書,在家里,媽媽幫人寫信,哥哥幫人讀信,他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黨收到親人來信或手不到親人來信是的喜悅和沮喪,于是他決定當一個郵差,他要給別人帶來快樂,從此他用那個一生的時間來實踐這份堅持。李宗喜的話劇總是帶有臺灣式的幽默,但總能折射出一些發(fā)人深省的道理,想象在哪個時代,要是沒有這些郵遞員的付出,多少人會會長時間得不到家人的消息,會缺少多少驚喜與歡樂,在這個信息高速發(fā)達的時代,或許我們很難感受到了,“有沒有人認識啊忠與阿芬,這里有他們的兩封信”這一喊就喊了半輩子,一尋就尋了半輩子,多么仍人感動,這是責任,這份執(zhí)著多么讓人感動,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只要你真的熱愛,舍得付出,把便是高貴的,一個人更沒有高低貴賤,只要你肯認認真真的用心的去做完一件事,你便是偉大的,林和平,生活中他是一個配角,但是,在他的一生里他他就是一個偉大的人。
第二篇:郵差讀后感
郵差讀后感(一)
故事敘述了一位年紀很老的郵遞員,手中有很多沒送的信,他已經(jīng)老得難再走動了,但他跋山涉水,憑著自己堅持不懈的毅力,還是送完了所有的信。
他很善良,他一路奉勸那些傷心的人,讓他們快樂一點。
他的眼中永遠有著揮之不去的笑意,這個人次勤樸的老人永遠充滿著善意,這使得沒有一個人會對他產生惡意,人們都會把怨言向他傾訴,他也總是微笑的聽著。
小城的陽光照在他花白的頭頂上,它的模樣既尊貴而又從容,并有一種特別的風韻。
他不愿說“他為這個小城送來……”這句話沒說完,說完應該是“他為這個小城送來的不幸的消息”。這位郵差先生太善良了,甚至不忍心說出“不幸”兩個字。
最后他深深贊嘆:這個小城天氣多好。可我覺得應該是:這位郵差先生的心多好。
郵差讀后感(二)
“郵差先生?!?/p>
這個詞聽起來,似乎很遙遠呢。
這對生活在現(xiàn)在的城市里的我們來說,真是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在電影中,經(jīng)常能看到那一個個泛黃的郵戳。Postcard,成為我們旅游的標志。現(xiàn)在,我真的好想,再體驗一次,這樣的感覺。
我們的城市,俯瞰,永遠都是井井有條,甚至贊嘆道:搭積木也不一定擺出這樣的造型。但是,調大焦距,曬出“她”的特寫——并沒有那么完美的——像積木被推到了一樣的特寫——其實也沒那沒糟糕。
清晨,一縷頭發(fā)趴在額頭上,吸著酸奶,透過車窗,看看這城市新一天的面貌。大多都是去上學的學生,坐在電動車上吃早餐、復習課本的,打著哈欠騎著自行車的,勾肩搭背步行的,應有盡有。幾乎所有的店鋪都沒開始營業(yè),卷簾門軟塌塌的垂在地上,不是生銹,就是被貼了許多“小廣告”,有意思的還有些涂鴉。等紅燈時,看見有一個學生,掛著他的書包,飛一樣地沖過斑馬線,還不時低頭看看表,似乎在想:要遲到了!看著他跑步離去的身影,我在想:新的一天——又一天——開始了。呵呵,匆忙的一天。
在這種地域性文化的熏陶下,每個城市都是一個樣兒,那打著波浪線的,圓形的郵戳,在這里,怕是見不到了。
想想郵局里那些分信的人,也許都抱著對付差事的心情,把那一封封信,放到一個個框子里去。像文章里的郵差先生一樣,懷著愜意的心情,與這個城市對話的心情去做這件事的人,很難說會有多少。
城市與城市里的人,是進步的。而這進步,意味著,什么?
郵差讀后感(三)
讀完了新語文讀本2的《郵差先生》,我感慨萬千。作者著力于描寫這個郵差的神態(tài)與形態(tài),并沒有去寫一個故事。但就是這樣的文章,才能給人以最樸素的真實感。
這篇文章從“郵差先生走到街道上來”到“郵差先生順著街道走下去”結束;在其中郵差先生與幾個人的對話,更加增添了文章的真實感。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老奶奶是一個樸實的農民形象,而她的兒子也是十分孝順,給她寄信。從他仔細整理信件,對老奶奶詳細講述有關信件問題等細節(jié)上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工作很敬業(yè),而且他也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擁有這樣一個郵差是這個小城的幸福。而且從“他從母豬旁邊繞過去”這個地方來看,他為了保護信件而多走一段路,這說明了他很喜歡自己的工作。
讀完了《郵差先生》,我不免發(fā)出一聲感慨:這個小城的天氣,多好!
郵差讀后感(四)
現(xiàn)在的人們,大多向往農村的生活,因為城市在人們對享受奢華的欲望里變了味,原本繁華熱鬧的集市,大家相聚閑聊、欣賞新奇的小玩意的場所,變成了高速運轉毫無生氣的公路、大橋。過去的生活變成了美好的回憶,令人不得不感慨萬千。
盡管那種閑情逸致,輕松明媚的生活不復存在,但這篇文章卻真正的讓我感覺到回歸過去的感覺。郵差先生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滲透著過去的味道。
他的生活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散發(fā)著如同陽光般的清新。似乎幸福一直圍繞在他的身邊??扇缃?,這樣的幸福卻不會時常掛在人們的嘴角,城市生活的陽光下,缺少微笑。因為工作不在是那樣的令人倍感幸福,人們的心理和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他把他的工作當成“趁便出來散散步”,他的“模樣既尊榮又從容”。是的,城市生活的壓抑是讓人們缺少快樂的一個原因,但是,現(xiàn)在的人們更缺少他的心態(tài)——“他真想大聲哼唱小曲,為此他深深贊嘆”。而且現(xiàn)在的人不在是單純的,爾虞我詐,明爭暗斗已成為整個工作體系的必備條件。為何不嘗試有一顆寬容善良的心——就如他一般,對所有的認識、不認識的寫信人、收信人都“充滿了善意”的善良的心地?;蛟S,沒有了欺騙,生活的小曲會更加輕松,人們不必在水深火熱中生活!
人是城市的主宰,更是城市風景的一部分。我希望,我們能讓城市風景多一點美麗、純真、幸福!請讓我們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
第三篇:《郵差弗雷德》讀后感
努力和真誠必然引領我們走向成功
——讀《郵差弗雷德》有感
不論是現(xiàn)代還是過去,作為一個成年人,想要在社會上生存,就必須要工作,來維持自己生活的必要。也許在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都幻想過自己未來的工作,然而真正踏入社會,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與理想天差地別,不禁對工作和生活失去熱情,認為自己此生就將碌碌無為,放棄拼搏。事實真的如此嗎?工作不理想是失敗的原因嗎?還是說把握你人生的鑰匙僅僅就是工作?也許《郵差弗雷德》會給你答案。
本書是以真實的第一人稱寫作的,作者是美國的馬克·桑布恩(Mark Sanborn)。在國際上,馬克·桑布恩是一位成功的演說家,以“杰出的激勵演說大師”著稱,他曾被評為全球“5位金麥克風大師”之一。他講述了自己在搬入一個新家后,自己遇到了一個郵差,也就是本書主人公弗雷德,以及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郵差弗雷德的故事在美國家喻戶曉,各行各業(yè)的人都能從弗雷的那里得到啟示。在無數(shù)企業(yè)中,弗雷德已經(jīng)成為創(chuàng)新服務和增值服務的代名詞,有的企業(yè)甚至設立“弗雷德獎”,一次獎勵那些與弗雷德?lián)碛型瑯泳竦膯T工。弗雷德只是一介郵差,聽上去這個職業(yè)既平凡又卑微,與之比較起來,也許很多讀者擁有比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他之所以被人記住,被寫成書,被人們學習,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
在作者搬到新家的第一天,費雷德就親自找上門來打招呼,一般來說,郵差的工作是將信送達即可,但是弗雷德卻用心地認識每一位用戶,并且提供了很多附加服務,既讓用戶感到方便,又讓用戶的情感上得到了滿足。到后來,弗雷德與作者不僅是客戶和服務者的關系了,更是成為了朋友。這樣美好的工作關系是再好不過的了。有的讀者會覺得弗雷德是一位美國的雷鋒,不計回報,只有付出,而且還是心甘情愿、毫不計較。但是再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書中一些引人深思的話語。本書中寫出四條原則。每個人都能有所作為、成功的基石是關系、你必須持續(xù)地為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而這不必花費一分錢、定期調整自我,振作自己??催^本書后,我對于這四原則是這樣理解的。
原則一:每個人都能有所作為。這是一句非常勵志的話語,與“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論我們現(xiàn)在身處何境,施展自己的才華,盡心盡責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我們必然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展現(xiàn)。正如書中所說:出色地開展工作是員工自己抉擇的結果,而企業(yè)擇人的標準正是工作卓有成效。弗雷德作為一名郵差,工作枯燥無味,看似沒有發(fā)展前途,但是弗雷德卻認真對待這份平凡的工作,在郵件投遞領域取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同。因此我們在工作之中首先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和潛質,還有就是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為了實現(xiàn)工作目標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原則二:成功的基石是關系。只有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掌握客戶真實的需求,服務才能個性化,才能令客戶滿意。弗雷德在初次接觸到作者這個新客戶的時候,并沒有立刻為作者提供服務,即他不是因為有工作必須接觸客戶而是為了做好工作而預先去了解客戶。這樣就令作者對弗雷德?lián)碛辛藰O好的印象,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并且弗雷德在生活中也是對作者充滿關心,使這個客戶與服務者的關系更加人性化。另外,在工作中,不僅與客戶,還要與同事和領導建立良好的關系。
原則三:你必須持續(xù)地為他人創(chuàng)造價值,而這不必花費一分錢。這句話指出了當今社會最重要的職業(yè)技能,在不增加支出的情況下,為客戶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會贏得客戶青睞,實現(xiàn)共贏。弗雷德向作者詢問了職業(yè)等信息,以便為作者提供個性化的郵政服務。根據(jù)作者經(jīng)常出差、家中沒人的特點,弗雷德會向作者提出為他保管郵件的建議,以防家中郵件太多被小偷盯上。這并不是郵政公司規(guī)定的工作,但是弗雷德主動為客戶做了,并且客戶真正地感受到方便了,這樣就使弗雷德在客戶心目中有良好口碑,以及更高的不可代替性。
原則四:定期調整自我,振作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低谷期,感覺自己已經(jīng)盡力卻一事無成。這時便需要我們調整心態(tài),積極面對困難。想想弗雷德,他能在平凡的郵差崗位上做出如此卓越的郵件投遞工作,我們沒有理由懈怠下去,要用努力與真誠克服困難,讓自己做得更好。
學習弗雷德,在平凡的崗位上找準自己的位置,站好自己的崗也是一種成功,只要真誠服務周圍的人,讓別人看到你的價值,甚至學習你的做法,枯燥的工作也會不枯燥,平凡的工作也會不平凡。想要成功必要要付出汗水,讓努力和真誠幫你開啟成功的大門。
第四篇:郵差弗雷德讀后感
《郵差弗雷德》讀后感
曾經(jīng),我在很多的求職類節(jié)目中都聽到公司的管理者們說他們需要的是弗雷德一樣的員工,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弗雷德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么企業(yè)的管理者們都希望有這樣的員工。直到在老師的推薦下讀完了《郵差弗雷德—從平凡到杰出》才這本書以后才真正的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雖然一開始我是帶著任務來讀這本書的,但是故事中的主任公—弗雷德,一個普普通通的郵遞員,他卻在最為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為了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他從來都不計個人得失;堅持服務至上,在提供服務的同時,與顧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了解顧客的需要,真正使其服務達到人性化;同時在不增加支出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顧客提供超值的服務,讓每一天都成為自己的代表作。那個真實存在且跟我們一樣都是平凡人的弗雷德已經(jīng)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不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讀這本書!
在這兒,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曾經(jīng)看到的一則新聞:有一個從事服務行業(yè)的員工說,因為他們公司要求所有的員工都微笑服務,久而久之,她便生了“微笑病”,無論是見到了誰或是遇到了任何事,即使她不想笑臉上都掛著微笑,更甚者在家里她也做不到真正的開心。在這兒,我不想過多的評判這位服務員,因為她本身已經(jīng)很可悲了。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如 果她在自己的工作中投注激情與熱忱,真心熱愛自己的工作且真誠的為他人服務,那么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她也可以為別人帶來喜悅與舒心,同時也給自己帶來滿足感與成就感,也就不至于到現(xiàn)在這個地步,不是嗎?雖然我們所有的人都希望成為被服務的那個人,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從事服務行業(yè),為什么不發(fā)自內心的熱愛這份工作呢?馬丁·路德·金說:“如果一個人是清潔工,那么他就應該像米開朗基羅繪畫、像貝多芬譜曲、像莎士比亞寫詩那樣,以同樣的心情來清掃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會對他注目贊美:“瞧,這兒有一位偉大的清潔工,他的活兒干得真是無與倫比!”當你聽到這樣的話語,是否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的偉大,因為我們同樣都在改變著世界,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本書中曾提到——成功的基石是關系。我真的很同意這個觀點,我本身是一個比較內向點的女孩,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存在很多的問題,曾經(jīng)因為人際關系的原因,與許多的機會失之交臂,讓我確實真切的認識到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我們人生的哪一個階段,人際關系都是我們必須重視且建立的,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只有一起生活我們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而且有時候,朋友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接近每一個人都是有目的的。
很多人都說學校是社會中唯一的凈土,在這兒,勾心斗角還不是那么的白熾化,我們還是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的。但是我在學校我也聽到不少的人說×××真虛,感覺他的笑怎么那么的假。人們往往希望在與人的交往中可以得到對方真心的對待和尊重,但是如果你不是真心的對他人好,而是裝出來的,總有一天你會裝累的,不想再裝下去,那么到最后你還會剩下什么呢?
文章的第三到第七部分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個弗雷德?對我們來說,感到往往只在一剎那,承諾往往只在一瞬間。讀了書,或許我們會感到精神的升華,但要付諸于行動,確實是很難的。就像我常常跟妹妹說要好好學習等大道理,她聽得不耐煩了就會跟我說“你說的那些大道理誰不知道啊”,但是要她做起來卻倍感艱難。人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根深蒂固,一動念,就會想到自己的利益。其實,最有效的實踐方法就是: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常用換位思考問題的方法,能改變我們的自私。對待客戶,你可以用客戶的身份思考,對待領導,你可以用領導的角度思考,對待下屬,你可以用下屬的角度思考,對待親人,你也可以用他們的角度思考,像弗雷德一樣來實踐。也許,一開始一切都那么不自然,一切都很假,也許有很多的功利心,但假扮多了,會慢慢變成自發(fā)的,自覺的思維模式。也許有人認為,這樣沒有多大好處,其實,你能獲得很大收獲的;因為,這個世界是一面光亮無垢的鏡子,你怎么對別人,別人也怎么對你,絕對的全反射。對他人尊重,為他人謀利,就是為自己臉上貼金,就是為自己謀利。如果做不到,何不在自己能夠看得見的地方貼上一個便利貼,時刻提醒自己呢?
因為弗雷德跟我們一樣都是蕓蕓眾生中的一粒小的不能再小的塵埃,跟我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所以我們才會接受他的故事,所以我相信,我們也可以做到他所做的事。
現(xiàn)今社會,無論是任何職業(yè),都需要的是弗雷德這樣的人,何況是物業(yè)行業(yè)呢?我個人覺得現(xiàn)在物業(yè)服務中最缺少的就是——為業(yè)主提供連續(xù)不間斷的服務。如何做到連續(xù)不間斷的服務呢?
第一:要端正服務態(tài)度,為業(yè)主通過人性化的服務。
態(tài)度決定一切。在物業(yè)服務中,我們要做到像弗雷德一樣。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業(yè)主,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使自己的服務人性化。
第二:要調整好心態(tài),相信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也可以有所作為。
在與業(yè)主打交道時,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特別蠻不講理額的業(yè)主,這就需要我們及時的調整心態(tài),讓自己的服務質量提高。
第三:用心服務,用智慧服務。
以一百萬分的心意去付出,必定能收到一百萬分的回饋。充滿激情的工作是我們 由平凡到卓越的必經(jīng)之路。每個人都不甘于平庸,而卓越僅僅在于我們的“心”。郵差弗雷德感動了馬克·桑布恩,而馬克·桑布恩也用無數(shù)的“弗雷德”感動了無數(shù)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馬克·桑布恩也是一個“弗雷德”。他用心體會自己的生活,將演講作為服務。我們作為未來的物業(yè)服務人員,也要像弗雷德一樣去改變一下思維,必將有所改變,業(yè)主一定能感受到我們貼心的服務。去尋找我們靈魂深處的弗雷德,因為他會塑造卓越,把我們帶向成功!
智者,事半功倍。我認為,作為一名物業(yè)服務人員,最大的智慧就是:對于我們要提供服務的業(yè)主,我們不能止于僅僅為他們提供工作內容規(guī)定的服務,而是應該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去了解他自身的真正需求,以便提供跟有針對性和更有價值的服務。正如文章中寫的那樣:他掌握了21世紀最重要的職業(yè)技能:在不增加支出的同時,為顧客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的能力。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化的行業(yè),我們更重要的是讓業(yè)主體會到我們物業(yè)公司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和改變,一種親情般的關懷......而這些,并不是每一個物業(yè)人都能做得到的,一如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弗雷德一樣。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用實際行動去詮釋我們的服務,做一個如弗雷德一般的服務人員。
第五篇:郵差弗雷德讀后感
尊重工作
快樂實現(xiàn)人生價值 ——《郵差弗雷德》讀后感
本是帶著目的讀《郵差弗雷德》這本書的,不想?yún)s很簡單又很快被書中的人物所感染、所激勵,不是因為他是偉人,或是做出什么杰出的貢獻,更不是因為他是天才,恰恰只是因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和你我一樣的平凡的普通人。
弗雷德,是美國郵政的一名普通郵差,相貌普通、崗位普通,但工作非常敬業(yè)。他以把工作做得最好為前提,堅持服務至上,在提供服務的同時,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真正使服務具有人性化,同時,在不增加支出的情況下,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新服務意識為客戶提供超值的服務。
認真品讀《郵差弗雷德》后,靜下心來,細細的想想自己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對比之處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
1.沒有明確的自我定位。
弗雷德是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平凡的是他的工作,不平凡的是他的工作狀態(tài)和責任感。他在崗位上所做的點點滴滴平凡的事,這些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小事的重要性,結果一事無成。不同的工作崗位有不同的職業(yè)要求,不同的時間更有不同的工作環(huán)境,但不管環(huán)境的利弊順逆,最終,工作表現(xiàn)還是我們自己工作的結果,努力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認識自我,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自我定位,那么,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
2.沒有在工作中享受快樂。
弗雷德始終勤奮而快樂地工作,并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也不是為了得到升遷的機會,反而因此損失了一些個人的時間和金錢,但他沒有抱怨,而是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并品味著工作給他帶來的快樂。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卻只是把工作作為一種工作,只是一種通過勞動獲得報酬的方式,努力的工作只是為了換取更多的自我的利益價值,所以我們很少能享受到工作的快樂。
3.沒有在工作中懂得尊重。
弗雷德使郵差這一普通的職業(yè)變得不再普通,因為他尊重著自己的工作。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尊重自己的工作,是它給了我們生活的基礎和樂趣。對工作的尊重,也是對生活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工作是快樂的,工作不僅能滿足人們物質層面上的東西,更能滿足人們心理層面上的東西,比如穩(wěn)定感、歸宿感等,也許還有成就感。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工作,不論對這份工作是否喜歡,不論是否會得到升遷,不管是否有抱怨,我們都應該尊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尊重自己的生活。每天,不管自己的心境如何,只要面對工作,我們必須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重新煥發(fā)工作的激情,積極工作。
4.沒有在工作中學會創(chuàng)新。
弗雷德雖然只是個普通的郵差,但他卻會在沒有任何人要求的情況下,根據(jù)服務對象的作息習慣對信件和包裹進行保管和投遞;他會根據(jù)業(yè)主的職業(yè)特點提出個性化的郵政服務內容;他會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拉近與業(yè)主之間的距離。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了用個人利益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卻忘了工作真正的意義和自己本身的自我價值。相信很多人在初次接觸工作時,都有著許多理想化的目標,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其它的影響,卻迷失了自己本來的人生取向,我們只是讓工作成為一份苦力,一份按部就班的活,卻很少想著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我們只是工作的執(zhí)行者,更多的失去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們不再有創(chuàng)新。弗雷德告訴了我們,只要在工作中揉入了自己的思想,工作就不再是一件簡單的無味的事情,而是一件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讀了《郵差弗雷德》后,我想我是應該改變下自己現(xiàn)在的工作狀態(tài)了,應試著尊重工作,學著享受工作,學著用腦子工作,在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同時,服務好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