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原,我來啦!
草原,我來啦!
剛走進草原,就與清新的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散發(fā)著青草和泥土的香味。我摘下一根草莖,放在嘴里,輕輕地嚼著;望著周圍撒歡的羊群,心里充滿了愉悅。草地上,有幾朵小花正昂著頭,沐浴著燦爛的陽光;蒲公英也隨風舞動,好似一個穿白色紗裙的小精靈;小山坡上,有兩只花色斑斕的蝴蝶,它們扇動著那美麗的翅膀,翩翩起舞,一會兒飛到這兒,一會兒飛到那兒,互相追逐嬉戲。我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草原像是蓋在大地上的綠毛毯,而那一只只雪白的綿羊,就像這毛毯上點綴的一朵朵潔白的小花。天空瓦藍瓦藍的,像是剛洗涮過的一顆藍寶石,白云在天空中悠閑地散步。不遠處,幾只矯健的良駒正飛奔賽跑;還有幾只牦牛文學家正在一旁興奮地談天,我猜它們津津樂道的是一些文學著作吧!
我閉上眼睛,躺在草地上,全身心浸入了無限的憧憬之中……
安徽省碭山縣碭師附小六(7)班六年級:謝佳彤
第二篇:大海,我來啦作文
大海,我來啦作文(匯編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海,我來啦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海,我來啦作文1聽媽媽說,大海的景色很美麗!今天,我們就要去大海邊玩了。于是,在我的心中有了這樣一種想法:海里一定很好玩!這想法讓我有種對大海的迫不及待。
來到海邊,一眼望去就是一望無際碧藍的大海,這片大海和萬里長空相接在一起,讓人們分不出哪是海哪是天。
我看海邊的沙灘上有很多很多人在嬉戲游玩著,我也急忙脫下鞋子,沖向沙灘。細細軟軟的沙子擠進我的腳縫里,溫溫的可真舒服!其實還帶有點癢癢的,弄得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沒過一會兒,太陽曬得我熱熱的,我趕緊到海里去降降溫。不幸的是,在我降溫的時候背后有一股大浪偷襲我,我的嘴里滿是苦澀味。我不服氣地向大海挑戰(zhàn),卻被無情的大浪沖到了岸上,我無奈地看著媽媽說:“為什么我在游泳池里能游的這么好,可在海里就這么游不起來呢?”媽媽笑著說:“這就是大海,海水時而溫順,時而兇猛。溫順時讓你舒服的很,兇猛時會讓你受不了的。”
時間過得飛快,天色已晚,我們要趕緊收拾著回家了。看著夜幕下寂靜的大海,有句話在我腦中游蕩……大海,謝謝你給我的童年加上了一段快樂的回憶!
大海,我來啦作文2一天,爸爸對我說:“我們這個假期去海邊玩吧!”我聽了,高興地說:“好呀!我終于可以看到大海了。”
我們從鄂爾多斯出發(fā),坐了一天多的車,終于在第二天的中午時到達了大連。
我們第一站就去了著名的星海廣場。剛走近廣場,就聽到了嘩嘩的海水拍打海岸的聲音。我想到馬上可以看到大海了,一蹦一跳地向前跑去。原以為很快就能看到,可是走了好一會兒,也沒見到大海。媽媽看我著急的樣子,說:“別著急,你看,現(xiàn)在我們站的這個廣場叫星海廣場,她非常大。我們得一直向前走,直到走到最前面那個雕塑那兒才到海邊?!蔽乙豢?,哎呀!離雕塑還有好長的距離呢。
我不急了,開始欣賞星海廣場的`美景。
星海廣場到處都是綠油油的草坪,因為離海邊很近,這些草綠得發(fā)亮。廣場中間是一個很大的音樂噴泉廣場,但我們到時卻沒能看到噴泉。廣場中間還有一些馬車,可以供游人們乘坐著到海邊。
走近雕塑,一層細小的水珠就落在了臉上,我以為下雨了,向周圍一看卻沒有人打傘,這時聽到了更加大的海水拍打海岸的聲音。我急忙向前跑去,跑上一個平臺,向下一看,啊!大海!
我站在平臺上,向遠看去,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也沒看到大海的邊,真大呀!近處,一個個海浪卷而來,沖到岸邊,發(fā)出巨大的響聲,激起一個個巨浪。
看得我都出了神,大海真美呀!
大海,我來啦作文3“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一路哼著小曲,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心心念念的雙月灣。
一下車,面前的是遼闊的大海。大海像一顆巨大的藍色寶石在沙灘上散發(fā)著誘人的藍光,有種擁抱大海的想法沖進了我腦海。從遠到近,嘩嘩的海浪多像是一位位勇猛的戰(zhàn)士們呀!呼呼的海風迎面撲來,夾雜著一股淡淡的腥味。啊!這就是我從春天一直期盼到夏天的大海。
“大海!我來啦!”我把拖鞋一扔,一手挎上游泳圈,像一支離弦的箭一樣沖向了大海。一個海浪沖擊在我身上,游泳圈向上浮起,涼涼的海水把我抱了起來,舒服極了!海浪一個接一個的沖擊而來,一直把我往后推,最后把我推到了沙灘上。我手一摸,發(fā)現(xiàn)沙子和芝麻糊一樣濕濕的、稠稠的。我抓了一大把,揉成了一個沙團,趁機往媽媽身上扔了過去,又向媽媽一個大白眼就跑了。我笑嘻嘻說:“你來呀!你過來呀!你放馬過來呀!”媽媽也抓起沙子反擊起來,我們就這樣在沙灘上玩起了丟沙游戲。這時,爸爸游了過來對我說:“我?guī)闳_浪吧!”“好呀!”我?guī)嫌斡救Ω巳ァN覍⒂斡救Σ仍谀_下,在海面上下漂浮。“真舒服!真爽!”我剛說完,一個巨大型的浪向我撲了過來,把我連游泳圈一起拍了下去。幸好,我會游泳,真是有驚無險啊!
大海,太刺激了!那次我玩得真高興。明年的夏天我還要來玩!
第三篇: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授課內容】 《草原就是我的家》 【授課班級】 一年級二班 【授課教師】 潘 鋒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藝術形式的欣賞和歌曲的演唱,充分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讓學生熱愛我們的大草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2、能夠嘗試為歌曲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1.情感目標:讓學生熱愛我們的大草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2.知識目標:熟練掌握附點節(jié)奏,了解蒙古族文化。
3.技能目標:掌握四二拍節(jié)奏,會唱附點節(jié)奏的旋律,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教學重點】 通過聽、唱、跳體驗蒙古音樂的特點,感受音樂的美?!窘虒W難點】 附點音符的演唱。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錄音機、磁帶。
【設計理念】 說草原——看草原——唱草原——聽草原——跳草原,由淺入深。【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聽著歡快的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走進教室。(營造氛圍)
二、談話式導入
“有哪位同學注意到了,剛才我們聽的是什么歌曲?”(美的草原我的家)
“它是哪一個民族的?”(蒙古族)
“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你還知道有哪些民族呢?看誰知道的多?!保ňS吾爾族、藏族、苗族、傣族、彝族、漢族、朝鮮族、侗族???.)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蒙古吧!
三、播放課件——草原風情(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教師以導游的身份適時講解:遼闊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蒙古包——蒙古族服飾——蒙古族特色運動(騎馬、摔跤、射箭)——蒙
古族熱情好客載歌載舞的場面
四、學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草原上的景色真美啊,你看藍藍天空飛彩霞,騎上我的小紅馬,揮動鞭兒唱起歌,草原就是我的家。你聽,草原上的小朋友們在載歌
載舞歡迎我們呢!”
1、聆聽《草原就是我的家》(看圖譜,熟悉歌詞)
師:“你覺得草原上的歌聲怎么樣?歌中的大草原真是太美了,你們想不想用優(yōu)美的聲音來描繪美麗的草原(想)我們帶著感情來朗讀歌
詞”
2、跟伴奏音樂朗讀歌詞。
3、復聽歌曲,學生跟錄音默唱歌曲。(手指圖形譜)
3、輕聲跟唱歌曲。(播放歌曲)
4、教師糾正演唱時的錯誤。
5、完整演唱歌曲。(播放伴奏音樂)
6、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劃拍)
師:這首歌表達了內蒙古小朋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同學們在演唱時就像熱愛自己家鄉(xiāng)那樣有感情的、歡快地演唱歌曲。要注意音準和節(jié)
奏要準確。(播放伴奏音樂)
五、即興創(chuàng)編,表現(xiàn)音樂。
1、欣賞蒙古舞蹈片段(播放課件)
喜歡蒙古舞蹈的同學可以嘗試著學上一兩個動作。(1)、頂碗舞(2)、筷子舞(3)、安代舞
(逐一講解)教師加以引導。
2、教師隨歌曲表演舞蹈(再一次播放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為舞
蹈音樂)
“聽到你們的歌聲老師特別高興,也被美麗的蒙古風情所打動,現(xiàn)在老師也想通過舞蹈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激動,你們想看嗎?(想)老師希望同學們仔細觀看舞蹈動作的特點”(其實歌曲的內容簡單,當學生聽到后會不自覺地隨歌曲起舞,教師抓住學生這一心理,通過教師的舞蹈展示讓學生在感受蒙族舞蹈動作特點的同時,又再一次的將
歌曲的旋律回響在耳邊。)
3、學生模仿舞蹈動作(騎馬、揮鞭、甩鞭——個別與全體)“同學們喜歡嗎?(喜歡)你最喜歡老師表演的哪個動作?來模仿一下。同學們的表演都很精彩,那就讓我們一起和蒙古小朋友一起跳起來吧!”(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師發(fā)現(xiàn),有幾位同學的蒙古舞蹈做得特別到位,我們請幾位同學上來試試(xx同學)其他同學看看自己能用歌聲為他們助興??!”(目的是引發(fā)學生對歌曲的興趣,并在一種歡快的狀態(tài)下,學生就能自然的演唱歌曲,看起來是在學習舞蹈,同時也在學習歌曲)(再一次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今天,我們的大草原可真是熱鬧了,不但綠綠的草原,廣闊的天空,奔馳的駿馬,我們和蒙古小朋友的舞蹈。還有我們同學豪放的歌聲,現(xiàn)在讓我們和蒙古的小朋友們一起載歌載舞,邊舞邊唱,動起來吧,你可以通過你喜歡方式來表達你內心的歡喜,可以舞蹈,可以打擊樂器,還可以唱歌,讓我們一起來吧(音樂起)
“一會兒,同學們可以試著用打擊樂器來模仿馬蹄聲。另外,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紅彩綢。你覺得它可以用來做什么?(馬鞭、頭巾)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你可以自由選擇來表現(xiàn)。讓我們準備一下,把自己打扮起來。”(給學生時間,配上打擊樂,戴上頭巾等)(紅彩綢的出現(xiàn)給表演又帶來一絲的色彩,為了更加直接的感受蒙古族的特色,進一步的引發(fā)他們對歌曲和舞蹈興趣,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個發(fā)揮想象力考驗)“準備好了嗎?讓我們再來一次,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個別同學到臺上)
(2)交換道具再來一次。
“讓我們相互交換一下,在感受不同的道具給歌曲和你帶來別樣的滋
味吧!”
“老師可不太會騎馬,誰來帶領著大家。”(個別同學到臺上)(每人的參與和體驗很重要)
六、歌曲拓展
(1)學說蒙語—— 亞西特桑
“熱情好客的蒙古媽媽看到我們的表演可高興了握著小朋友的手說:“亞西特桑”這是“你真棒”的意思。你們是不是應該和你的伙伴說一下,因為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才是我們的表現(xiàn)如此出色!(學生相互說,既有體會集體的力量和贊賞,又學習了一句蒙語)。(2)了解蒙古人民喜愛的活動。(隨機)
在美麗的蒙古大草原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盛大聚會,比如說每年7—8月舉行的那達慕大會。那里呢會進行一些蒙古人民喜愛的娛樂活動。
七、總結
今天我們唱了蒙古,跳了蒙古,一起了解了蒙古,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其實每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學好本領,長大以后,親自到祖國的各地看看,走走吧。
【板書設計】課件展示 【教后反思】
本科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下學習和掌握音樂以及相關知識。不足之處:在于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還不夠緊密,需要再做推敲。本科教學的一點體會: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是一節(jié)好課的關鍵。
第四篇:我心在草原
我心在草原
我其實很喜歡綠色,我也很向往生活在大草原上。風啊!帶著我的心飛翔吧!我一直都很想像沙粒一樣乘風而揚,到大草原上去,坐在草地上,靜靜的仰望著天空,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著這些牛羊。小鳥無憂無慮。有時我想著想著就會哭出來,我覺的我的心很痛,每當在課堂上時,我的心就會悄悄的跟著風飄走,到很遠很遠的大草原上了,我笑的都有些靦腆了。我雖然身子不在草原上,但我的心在,就算地球上沒有綠色了,草原仍然活在我心中,我只想說:草原??!我愛你……
沁陽市第一小學五年級:王淇
第五篇:這次我看到了草原(精選)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炝?,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駿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著,握住不放。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么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來大盤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干部們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兒,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后,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了,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一、創(chuàng)設情景,拉近距離
上課伊始,老師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欣賞著藍天白云,碧草盈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草原是美麗遼闊的,但對于學生來說也是陌生的,那么課件的使用也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此舉是一舉兩得。除此之外,老師還讓學生說說自己所了解的草原、印象中的草原,還背背有關草原的詩句,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都給整個教學作好了鋪墊。
二、選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不但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還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這堂課張老師主要通過讓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xiàn)在:迎客、相見、款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1.課文簡說。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lián)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lián)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并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fā)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扒Ю铩敝覆菰姆秶|闊無邊?!耙弧笔恰叭焙汀岸肌钡囊馑???偲饋硎钦f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按渖鳌笔侵盖嗖蒗r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于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并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xiāng)身著節(jié)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余地。從迎客、聯(lián)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2)對詞語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xiàn)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險。
迂回:回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tài)度顯得不自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①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范圍,并初步了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生活特點。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③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yōu)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梢龑W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象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lián)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guī)нM草原,并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4.品讀優(yōu)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薄斑@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薄懊蓾h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贊嘆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國畫;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致入微,形神兼?zhèn)?,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贊嘆。三是寫實清新質樸,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樸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資料,訪問老師、家長,與西部地區(qū)的小學生建立聯(lián)系等方式,為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臺做準備。
6.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后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優(yōu)美語句
師:找出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边@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再加上藍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將草原比作綠毯,可以讓我們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軟綿綿;而羊毛也是這樣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綠毯上的大花,簡直太形象了。
師: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
生:我發(fā)現(xiàn)了,是“繡”!羊群本來是因為吃草而隨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這塊巨幅地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是美極了。
師: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也向老舍先生學習,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還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湖面上飄著朵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是啊,這樣的仙境怎不令人驚嘆,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也很美,“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弊鳛榕qR生活在草原,簡直就是進了天堂,它們一定在品味這種幸福的生活。
師:你體會得真好。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水草豐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無憂無慮。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鮮的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真令我們心向往之。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著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幅畫中!
師: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正是作者這些優(yōu)美的描寫,才給了讀者這樣豐富的聯(lián)想,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樣驚喜不已,贊嘆不已。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并抄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yè)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chuàng)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箲?zhàn)爆發(fā)后,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zhàn)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后,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全國作協(xié)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lián)主席等職。由于他的勤奮創(chuàng)作,解放后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范,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陳巴爾虎旗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州鐵路經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yè)發(fā)達;農產品有小麥、油菜籽、甜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