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過年吃餃子作文500字(通用)
過年吃餃子作文500字(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年吃餃子作文5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年吃餃子作文500字1大年三十,我們?nèi)胰顺鰟?,在家包餃子?/p>
媽媽給我們分好工:我洗菜,爸爸剁菜,她自己和面。材料準備好了,可以包了。我跑去拿硬幣,把硬幣反復(fù)地清洗,三個硬幣被我清洗干凈了,爸爸媽媽也包了一大半了。我先包錢餃:把餡子放在面皮上,又把硬幣插了進去,一個錢餃就包好了。糖餃也是如此:我把紅糖、白糖拿出來,分別包進了餃子中。我總共包了三個錢餃,三個紅糖餃,三個白糖餃,每一個都偷偷地留下了記號:錢餃是桑蠶的“蛹子”形的;紅糖餃是圓圓的小籠包形的;白糖餃是“月牙”形的;只有肉菜餡的,是元寶形的。
水餃下熟了,我要為爸爸媽媽撈上水餃,爸爸媽媽同意了。我在鍋前找錢餃,先保證每人的盤里都有一個錢餃,一個白糖餃,一個紅糖餃,最后再放上普通的肉菜餃。好了,保證每人都有福。
開吃了,我故意放慢速度吃水餃,想讓爸爸媽媽先吃到有福的水餃高興高興。突然,爸爸大叫一聲:“我的牙呀,我的牙呀!”原來爸爸用力太大,牙齒差點兒給硌了下來!緊接著,媽媽也吃到了錢餃。我想,時機成熟了,也得抓緊吃,就吃掉了那個錢餃。再后來,我們都吃到了糖餃。
大年三十的餃子,就是與眾不同。它象征著福氣,預(yù)示著吉祥,折射出和諧!吃了福餃,我想明年一定會更加福氣多多吧!
過年吃餃子作文500字2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三百六十五天,終于把春節(jié)盼來了。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地過著節(jié)。在初一這天,我最期待的就是吃餃子了。
其實我并不喜歡吃餃子,只是聽媽媽說春節(jié)吃餃子很特別。餃子有很多種餡,如果吃到葷餡,就象征著這一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如果吃到素餡,就象征著這一年日子過得平平靜靜。如果吃到蜜棗餡,就象征著這一年日子過得甜甜蜜蜜。最特別的就是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了,象征著這一年你財源滾滾。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我這個“挑食鬼”也迫不及待地想吃餃子了。餃子終于做好了,我立刻拿起筷子夾起一個餃子就往嘴里填,“啊”!不好,餃子太熱了,燙得我臉通紅,爸爸媽媽見我狼狽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我再也不敢一口吞一個了,只好細嚼慢咽。沒想到我吃的第一個就是葷餡的,我這一年的日子一定過得紅紅火火。第二個是蜜棗餡,看來甜甜蜜蜜的日子非我莫屬了。一會兒葷餡,一會兒素餡,我怎么也吃不到包有硬幣的餃子,我見爸爸媽媽都吃到了,就開始急了,又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可是吃了一碗也沒碰到一個,為了硬幣我又盛了一碗。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吃的第一個就有硬幣,立刻高興地說:“我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嘍!我發(fā)財啦!”爸爸媽媽也紛紛對我說:“恭喜發(fā)財!恭喜發(fā)財??!”
這頓飯不禁讓我填飽了肚子,還讓我吃到了這么多福氣。今年春節(jié)收獲不小啊!
過年吃餃子作文500字3隨著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兒了。你看,張叔叔正在門口貼春聯(lián);你在瞧,陳阿姨與她女兒正在準備瓜果零食;周弟弟與小朋友們放鞭炮,迎接老朋友——年。我家也不空閑,我們正在包餃子。
我與妹妹“初來乍到”,只好請教阿姨與媽媽。我們?nèi)褙炞⒌貙W,沒過多久,就“出師”了。當我們正在熱火朝天地包,余光看見阿姨像一個“小偷”似的躡手躡腳把一個金桔塞進餃子皮中,我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阿姨,你為什么放金桔進去?”“哦,被你看見了,那就告訴你吧,誰吃到金桔,就獎100元,并今年會有好運,不過只有一個能拿到?!薄罢娴腵?我一定要吃到!”我與妹妹異口同聲,然后八眼相對(我倆都近視),激起火花無數(shù),心中也燃起了熊熊大火,看來我倆要拼個“你死我活”了。
餃子剛“出場”大伙便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餡粘在嘴邊,醋蘸在鼻子上,燙不燙也不管,那吃相叫一個“丑”。妹妹更勝我們一籌:整個臉都埋在碗里,后來嫌筷子不方便,直接用手抓,咬幾下就“送”肚,毫不遲疑。
忽然!我感覺到嘴里的味道不對,再咬一口,竟吃到了籽了?!巴廴?,我吃到嘍,100元歸我了,我今年有好運了!”我一蹦三尺高,手舞足蹈,像一只迷路的小鳥滿屋子亂飛亂轉(zhuǎn)!妹妹卻和我唱反調(diào):“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100元,下一次我一定能吃到!你就等著把?!?/p>
“哈哈……”大伙兒笑了,頓時,感覺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新年讓我們一家其樂融融,我歡迎新年的到來!
過年吃餃子作文500字4大年初一,有親自從遠方來,我們大家全都聚集在我的外婆家,高高興興過大年。中午又像往年一樣要吃餃子。
我的外婆在廚房張羅大鼓:做餃子皮、剁肉餡、包餃忙得不亦樂乎。我擔心我的外婆累壞了,便主動請求幫忙,我的外婆心疼我,但經(jīng)不住我的請求,答應(yīng)了。
我吃過餃子,看過別人包餃子,卻沒有親手動過,這回我可得大顯身手了。我隨手拿了一張餃子皮,用勺子舀了滿滿一勺肉餡放在餃子皮上。我心里十分得意:嘿嘿,沒學就會,天才?。≌谖业靡夥欠驳臅r候,那肉餡就像個不聽話的孩子,讓我束手無策:當我把左邊的皮捏好,肉餡從右邊鉆了出來;等我捏好右邊的皮,肉餡又從左邊逃了出來。這可讓我為難了,怎么辦才好呢?我左思右想,傷透了腦筋,還是一點頭緒也沒有。
正在我疑惑不解的時候,姐姐看到了我這般模樣,無奈的說:“我的小妹妹啊,用腦子想想,少放點餡兒,不就不會多出來了嗎?”說得對呀,我怎么沒有想到呢,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找姐姐說的,放回一半肉餡,包起了人生的第一個餃子。大功完成,但是不太對勁,因為我根本不會捏餃子的先后順序,包的就是個“四不像”。我的外婆在一旁耐心的教我,可是我怎么都學不會,凡是不能強求,這是沒有辦法的,我包的“四不像”只好自個兒吃了。
我雖然包得是四不像,但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嚼著它,這碗“四不像餃子”別提有多好吃了!
過年吃餃子作文500字5在噼里嘩啦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的———————春節(jié)。大街小巷到處都掛著鮮艷喜慶的紅燈籠,到處都人頭攢動人流如潮,一派欣欣向榮的好景象。
吃餃子是我們中國人過春節(jié)必不可少可的一部分,這不,今天媽媽就去菜場買了潔白的餃子皮與新鮮的餃子餡,準備包餃子。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時候,媽媽就非常熟練的揭下一張完整的餃子皮,再在上面放了一些餃子皮,然后再把餃子皮的邊緣粘在了一起,這時,一個亭亭玉立的餃子便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
我心想:“切,原來也不是非常難嘛,既然媽媽能包,我也能包呀?!庇谑牵冶銓W著媽媽的模樣包了起來,可是各種大小問題便接踵而至。餃子皮的邊緣粘不起來,我便趕忙去詢問見多識廣的媽媽,媽媽說:“把一些水放在上面就可以了”。我連忙試了一下,嘿,還真的粘住了??墒?,盡管這樣在我手下出生的餃子都成了"胖子”與“瘦子”。
不一會,包餃子這道工序便完成了,雖然包的不怎么好,但還是別有一番姿態(tài),爸爸把放餃子在滾燙的開水中“洗澡”,吃著我親手包的餃子,我的心中比喝了蜜還要甜。
通過包餃子這件事,我得到了一個道理:“不管是什么事情,不管你做得怎么樣,只要你去做了,你就成功了”
第二篇:春節(jié)過年吃餃子的故事
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tǒng)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春節(jié)過年吃餃子的故事,我們來看看。
1、春節(jié)吃餃子的故事
中國的過年習俗,人們都會聯(lián)想到吃餃子。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應(yīng)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據(jù)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xiàn)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jù)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qū)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jīng)變得和現(xiàn)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宋代稱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jié)……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痹鞒柏沂场钡摹柏摇保缃褚淹ㄗ鳌氨狻??!氨馐场币幻?,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xiàn)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guān)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民間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jié)束了混狀態(tài),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guān)。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nèi)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2、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
北方年幼餃子 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tǒng),但各地吃[8] 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qū)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敖蛔印?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jié)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jié)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3、春節(jié)吃餃子的寓意
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yù)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運。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四是餃子本身就好吃,民間有“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
第三篇:過年吃餃子的寓意手抄報
現(xiàn)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qū)卻稱之為“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一則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顧尋歡作樂,朝里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噬下牶螅瑵M心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師,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愿以償了嗎?”皇上聽后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不幾日,全國各地好多有名廚師陸續(xù)被送到京里,經(jīng)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上了。從此,蘇巧生憑著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回家與親人團聚了?!钡搅俗鲲埖臅r候,竟不知該咋做最后一頓飯了。他想到自殺逃跑,還想到毒死這個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傷的時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diào)料,用白面皮包了許多小角角,然后放在開水鍋里煮熟,當做最后一樣飯給皇端去。蘇巧生正木呆呆地坐著等死,誰知皇上吃了這餐飯后,竟穿著睡衣跑進廚房說:“今日這頓飯最香,這叫什么名字?”蘇巧生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隨后抬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被噬嫌至籼K巧生繼續(xù)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廚師,就學著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過年吃餃子的寓意手抄報]相關(guān)文章:
第四篇:春節(jié)過年吃餃子的寓意是什么
解讀 春節(jié)吃餃子有哪些寓意?生活中很多的飲食習慣都關(guān)乎著自身的健康,在面對各種營養(yǎng)的時候,我們要如何選擇,這是個與健康直接相關(guān)的問題。如何選擇營養(yǎng)?怎樣選擇飲食?無論如何吃都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影響。
“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民俗專家介紹說,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必不可少的美味。說到過年的吃,總是“初一餃子”打頭兒。
天津市民俗專家高成鳶介紹說,餃子的發(fā)明經(jīng)歷了長期摸索,到三國時,《廣雅》出現(xiàn)的“形如堰月(半月)”的“餛飩”就是餃子,唐代《西陽雜俎》中又叫“湯中牢丸”。元朝稱餃子為“扁食”。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民間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勸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趙之珩說,餃子成為春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勸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蜜棗、花生、栗子、硬幣等包進餡里。吃到紅棗的人,來年的日子甜甜蜜蜜,吃到花生的人健康長壽,吃到硬幣的人財運亨通。
小編提醒:為了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為了遠離疾病,為了健康的身體,我們要時刻注意如何健康的飲食。
第五篇: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應(yīng)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您帶來的“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希望您喜歡!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1據(jù)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xiàn)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jù)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qū)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jīng)變得和現(xiàn)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jié)……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痹鞒柏沂场钡摹柏摇保缃褚淹ㄗ鳌氨狻??!氨馐场币幻?,可能出自蒙古語。清朝時,出現(xiàn)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guān)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2民間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jié)束了混狀態(tài),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guān)。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nèi)包有餡,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qū)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fā)菜,象征團圓發(fā)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nèi)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后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qū)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jié)目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jié)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3餃子源于我國有2600多年歷史。據(jù)說,餃子源自“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東漢時期,南陽郡涅的張仲景,在長沙太守期間,見白河兩岸鄉(xiāng)親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凍潰爛,心不能忍,辭官為民行醫(yī)。冬天剛到,他讓弟子在南陽東關(guān)搭棚支鍋,把羊肉、辣椒和驅(qū)寒藥材一鍋同煮,熟后撈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再煮制成“祛寒嬌耳湯”,每人每只嬌耳一碗湯服后周身血液上涌,兩耳發(fā)熱,寒氣頓消。凍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來世代承傳,人們每年冬至包食嬌耳以紀念張仲景恩師。
據(jù)說,女媧捏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nèi)包有餡,用嘴咬吃。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4天上的財神爺,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推著一車財寶來到人間,把財寶撒給各家各戶,人們都很尊敬他,都拿出好吃的給他吃。慢慢地,財神爺就分得不均了,他見誰家給他的東西多、好吃,他就把財寶給誰家的多點,誰家拿出的少、不好吃,他就少給誰家點。有個老員外不信神,沒有給財神爺準備好吃的,財神爺?shù)剿乙磺?,大發(fā)脾氣,不但沒給他財寶,還沒收了他家過年的東西,連燒火的柴火也收走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命財神爺重新去把沒有撒財?shù)娜思胰垦a上。
再說那老員外,為了安安生生過個年,就囑咐大媳婦燒火,二媳婦做飯,大媳婦過來問:爹,用什么燒火啊!老員外說:金條。二媳婦過來問:做什么飯啊!老員外說:元寶。聰明的大媳婦拿來黃紙裹成金條的樣子當柴火燒,能干的二媳婦把白面揉好,用搟面杖搟成圓片片兒,給里面包一些菜,捏成元寶的樣子后扔到鍋里煮。財神爺一見,暗暗稱奇,就偷偷地把真元寶、真金條扔進鍋里走了。
這事兒一傳開,人們都照著做,把小面片包菜做成的飯叫餃子,以表示是財神爺送來的財寶,從那時候起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過年吃餃子的來歷與傳說5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tǒng),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qū)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
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敖蛔印奔葱履昱c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jié)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jié)講究吃年糕,年年高,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