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1經(jīng)過將近三年的本科學習,我們對法學已經(jīng)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認知,法學基礎理論素養(yǎng)也已基本形成,但是距離法律實踐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是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這次模擬法庭的舉辦,為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平臺,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方法和方向都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參與者與旁觀者的體會永遠是不同的,旁觀者能看到別人的不足,參與者卻能從身心兩方面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過此番演練,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本次模擬法庭,我們以晉江康亞鞋業(yè)有限公司訴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中心支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為例,運用所學過的相關知識具體地制定了法庭實施計劃,認真做了庭前準備工作,進行了細致的人員分工和會場布置。為使得整個模擬法庭的程序合法、執(zhí)法嚴謹,保證法庭審理的莊嚴神圣,在正式開庭前我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練和演習。
總的來說,我們這次實踐是比較成功的。通過實踐,我們加深了對有關法律知識的掌握和對我國司法制度的了解,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思想上增強了創(chuàng)新意識。此外,非常榮幸的是我扮演了人民陪審員的角色,擔任了合議庭的組成人員之一,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忘的經(jīng)歷,它讓我真切地體驗到了坐在審判席上的風采,極大地激起了我學習法學的熱情,我必定會永遠記住這段經(jīng)歷。
下面就這次模擬法庭活動談談我個人的總結和看法:
首先,作為人民陪審員,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需要我表述的內容是不多的,所發(fā)揮的作用也比較有限,但我還是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當中,靜靜地聆聽、觀察、思考,感知著整個民事案件審理的程序和意義。由于我負責本次模擬法庭中所涉及的包括《立案審批表》、《舉證通知書》、《開庭通知書》、《傳票》等在內的相當一部分法律文書的寫作,并在此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和信息,對法律文書的格式和內容都有了深刻的記憶,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的'突破和提高,這點是值得欣慰的。
其次,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基本原則的重要性。它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必須查明案件的客觀事實以及當事人之間真實的法律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辦事,把法律作為處理案件的唯一標準和尺度。而要想查明案件事實,就要求證據(jù)必須是全面的,既要有原告一方提供的,又要聽取被告一方的,必要的時候人民法院還可以依職權主動調查,然后全面分析,綜合判斷,務求抽絲剝繭,還事件以本來的面目。此外,它還意味著案件在審理程序上也必須嚴格依照相關程序法的規(guī)定辦理,不允許任何階段的顛倒和超越,否則就是違法。
再次,我覺得律師在訴訟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最終的糾紛解決方式,民事訴訟直接關系到當事人權益的實現(xiàn),而體系龐雜的民事訴訟實體法和程序法卻是當事人很難全面掌握的,律師可以在專業(yè)上為其提供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作為法律專家,律師同樣掌握著運用法律分析案件的技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監(jiān)督法律的正確實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當然,這次模擬法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比如原告方在舉證的時候對其證據(jù)證明象的交代不是很明確;雙方律師在詢問證人的過程中要求其做了過多推論性陳述;審判人員之間的分工稍微有失合理;審判長在歸納爭議焦點時有所疏漏等。在不斷總結和反省的同時,我會盡量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后,經(jīng)過這次實踐,我深刻認識到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還只是冰山一角,學的還不夠深,理解的不夠透。其實法學專業(yè)知識面是非常廣的,它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想在該領域有所建樹,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和代價,不僅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能夠正確理解法律法規(guī),在實踐中還要能靈活運用??傊?,本次模擬法庭讓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是我大學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2我是,是第五組的成員,在民事模擬法庭中擔任被告代理人民法,是民事法律的簡稱,即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
民事模擬法庭是依照法院的民事法庭而進行的,它是學生在大學時期了解和運用法律,學習法律的最好實行的方法,它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和運用法律,使同學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知識,讓同學們了解和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程序,讓同學在出入社會后少點錯誤,為同學們多積累點經(jīng)驗,為同學們出入社會打下基礎。
經(jīng)過民事模擬法庭以后,讓我看清了法庭的相關程序,讓我明白了民訴是在法院的主持下,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追究其相關民事責任的活動,讓我明白在我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我們應采用什么方式,什么訴訟請求維護自身的權利,并用相關的法律來約束自己,在法庭上,法官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公正司法,公正審理。對案件認真負責,要堅持為人民負責的原則,用相關的法律維護人民的利益,訴訟當事人要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手段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使犯罪嫌疑人得到應有的懲罰并同時監(jiān)督法庭和法官,使法官不舞弊,運用法律知識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使社會趨于穩(wěn)定。經(jīng)過民事模擬法庭以后,讓我懂得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用相關的法律知識來約束自己,時常心中有法律,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和解決事情,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住相關的法律知識,在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及時地運用相關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解決事件。
第二篇: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1
我是第五組的成員,在民事模擬法庭中擔任被告代理人民法,是民事法律的簡稱,即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
民事模擬法庭是依照法院的民事法庭而進行的,它是學生在大學時期了解和運用法律,學習法律的最好實行的方法,它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和運用法律,使同學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知識,讓同學們了解和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程序,讓同學在出入社會后少點錯誤,為同學們多積累點經(jīng)驗,為同學們出入社會打下基礎。
經(jīng)過民事模擬法庭以后,讓我看清了法庭的相關程序,讓我明白了民訴是在法院的主持下,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追究其相關民事責任的活動,讓我明白在我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我們應采用什么方式,什么訴訟請求維護自身的權利,并用相關的法律來約束自己,在法庭上,法官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公正司法,公正審理。對案件認真負責,要堅持為人民負責的原則,用相關的法律維護人民的利益,訴訟當事人要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手段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使犯罪嫌疑人得到應有的懲罰并同時監(jiān)督法庭和法官,使法官不舞弊,運用法律知識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使社會趨于穩(wěn)定。經(jīng)過民事模擬法庭以后,讓我懂得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用相關的法律知識來約束自己,時常心中有法律,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和解決事情,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住相關的法律知識,在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及時地運用相關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解決事件.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2
按照湘潭大學法學專業(yè)本科實踐教學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檢驗我們主修法學專業(yè)三年以來的學習情況,20xx年5月19日,湘潭大學興湘學院04級法學二班的同學在北四階進行了一次模擬法庭實踐活動,這同樣也是我們模擬法庭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高潮部分。
這次活動,我們生動、全面地演練了曾爭才搶劫、故意傷害一案,經(jīng)公訴機關審查后將被告人起訴于某某市某某區(qū)人民法院,法院受理該案件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采用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進行公開審理,程序合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當天的庭審過程,其實存在不少的缺陷與錯誤,例如公訴方的人數(shù)過多、公訴詞基本上是起訴書的重復,判決結果理由不充分等程序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由于我們基礎知識不牢固、缺乏實踐經(jīng)驗和粗心大意所造成的,但是縱觀當天的整個庭審過程,還是比較流暢、完美的,同學們的表現(xiàn)也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例如審判人員沉著穩(wěn)重,控辯方準備充分,對對方提出的意見積極答辯,主持人與在場觀眾有實質上的互動等,值得今后在再次開展模擬法庭活動中保留、借鑒。
下面我將結合模擬法庭的審判經(jīng)過和案情對此次的模擬審判活動談談我的心得與體會。
一、確保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保證,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此次模擬法庭活動的重中之重就在于案件的整個審判過程,而整個審判過程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去進行。在我國的司法實踐當中,長期存在著“重實體法,輕程序法”的弊病,這都與我們所倡導的公正審判、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權利和控、辯、審三方權利制衡等方面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我們在模擬審判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在開庭前,由公訴人宣讀了法庭紀律,在庭審過程中,核對被告人的身份、詢問被告人歷史上有無受過法律處分,并口頭公示了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名單,告知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公訴人當庭宣讀了起訴書,之后被害人陳述了案件事實,經(jīng)控、辯方詢問后,進入法庭舉證質證環(huán)節(jié),首先由公訴方舉證,辯護方以及被告人進行了質證,隨后由辯護方舉證,公訴方及被害人進行了質證,雙方所舉的證據(jù)都一一提交給法庭。法庭調查結束以后,進入法庭辯論環(huán)節(jié),公訴方宣讀了較為詳細的公訴詞,辯護方針對公訴詞進行答辯后也宣讀了代表自己看法的辯護詞,由公訴方進行答辯。整個審判過程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控辯雙方進行自由辯論的過程,本次模擬審判的控辯雙方將這一環(huán)節(ji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扎實的專業(yè)功底詮釋得很完美。自由辯論結束后被告人做了最后陳述后,合議庭休庭對此案進行了評議。經(jīng)過合議庭評議之后最終對被告人做出了公正的判決。
在本次模擬法庭審判過程中,我有幸擔任該案的合議庭成員之一——審判長,在指導老師與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庭審任務。雖然我做到了審判長該有的沉著冷靜、嚴肅穩(wěn)重,但是在整個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兩次微小卻極為嚴重的錯誤:在告知被告人其所享有的訴訟權利之后,由于我的疏忽大意,沒有詢問被告人是否申請回避?;乇苤贫冉⒌囊饬x在于確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觀公正的處理,確保當事人在刑事訴訟中受到公正的對待和確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過程得到當事人和社會公正的普遍意義。如果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在司法實踐中則是公然剝奪了被告人應有的訴訟權利,破壞了司法公正,被告人也可以就此提起上訴,保護自己的訴訟權利。在合議庭評議后宣布判決結果時,我們合議庭沒有起立宣讀判決結果,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忽視了國家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有損審判工作人員的形象??傊谡麄€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更進一步解了程序對于實體的重要性,真正學到了審判機關庭審時所必須的程序、步驟,這為我今后從事法律事務工作,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jīng)驗。
二、務必夯實個人的法學知識功底,為未來成就事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次模擬法庭案件屬于刑事類案件,對于該案件被告人的犯罪行為的定性上,審判方與控辯雙方不是能夠輕易地捏拿準確,在庭審過程中控辯雙方爭議的焦點是被告人的傷害行為是否有從輕和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存在,以及被告人的行為是否為搶劫,是否應當就此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為了更好地探討這個問題,首先簡要介紹一下案情:該案模擬案件案發(fā)于20xx年1月5日晚上10點左右,被害人萬某與其朋友張某等人在萬某家酒后,幾個人騎摩托車送其中一個朋友毛某回家。在路上,萬某等人遇到一名女子,遂上前與之搭話(有調戲的情節(jié)),該女子的男朋友曾某乙見此便與萬某等人發(fā)生口角,萬某等人人多勢眾,將曾某乙按倒在地進行毆打,情急之時曾某乙的哥哥即被告人曾某甲及其朋友與萬某等人發(fā)生斗毆,在斗毆的過程中,萬某被曾某甲用磚頭砸破頭部構成重傷。曾某甲趁萬某昏迷的情況下,拿走萬某的手機。隨后,曾某甲被公安人員抓獲,在被送往公安機關的途中,曾某甲將該手機藏匿于警車內,后被公安人員發(fā)現(xiàn)。法院最后判處了被告人犯故意傷害罪與搶劫罪,與其之前犯的盜竊罪進行數(shù)罪并罰,并處以罰金。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之規(guī)定,要認定被告人的行為有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對于防衛(wèi)過當?shù)摹⒕o急避險過當?shù)?、脅從犯、犯罪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對于從犯;終止反造成損害的;已滿14周歲但未滿18周歲的人犯罪等情況,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分析該案被告人犯罪行為的性質,可以得知,其犯罪行為和犯罪主體并沒有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jié),只存在有酌定量刑情節(jié)。對于是否認定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搶劫罪這一焦點問題,我認為其行為不構成搶劫。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當場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被告人曾某甲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萬某頭部重傷、昏迷,在被漢人失去反抗能力的情況下,奪取了被害人的私有財產,表面上看其行為符合搶劫罪,但是被告人的暴力行為并不是為奪取財物而實施,只是被告人利用了暴力造成的后果而臨時起意獲取他人財物,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判處其行為構成搶劫罪,應當以相應的其它罪論處。在本次審判中遺憾的是我們利用的是既有的模擬法庭劇本展開活動,為了配合其他參與同學的工作,我不能將判決結果稍作更改,但是我們務必在今后的司法實踐中注重被告人的犯罪情節(jié)是否構成某罪,而不能妄加論斷,以免造成冤假錯案,只有嚴格按照法定的量刑原則與犯罪構成要件及犯罪行為的具體情況去實踐,才能勝任司法實踐工作者之一神圣的職業(yè)。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都有很大的收獲,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審判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對之前學習過的各種法學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并且鞏固了之前學習過的法學理論知識,最重要的是通過此持模擬法庭活動,明確了法律公平公正的精神,更堅定了我們要運用法律手段伸張正義的信念。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3
經(jīng)過將近三年的本科學習,我們對法學已經(jīng)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認知,法學基礎理論素養(yǎng)也已基本形成,但是距離法律實踐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是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這次模擬法庭的舉辦,為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平臺,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方法和方向都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參與者與旁觀者的體會永遠是不同的,旁觀者能看到別人的不足,參與者卻能從身心兩方面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過此番演練,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本次模擬法庭,我們以晉江康亞鞋業(yè)有限公司訴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中心支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為例,運用所學過的相關知識具體地制定了法庭實施計劃,認真做了庭前準備工作,進行了細致的人員分工和會場布置。為使得整個模擬法庭的程序合法、執(zhí)法嚴謹,保證法庭審理的莊嚴神圣,在正式開庭前我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練和演習。
總的來說,我們這次實踐是比較成功的。通過實踐,我們加深了對有關法律知識的掌握和對我國司法制度的了解,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思想上增強了創(chuàng)新意識。此外,非常榮幸的是我扮演了人民陪審員的角色,擔任了合議庭的組成人員之一,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忘的經(jīng)歷,它讓我真切地體驗到了坐在審判席上的風采,極大地激起了我學習法學的熱情,我必定會永遠記住這段經(jīng)歷。
下面就這次模擬法庭活動談談我個人的總結和看法:
首先,作為人民陪審員,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需要我表述的內容是不多的,所發(fā)揮的作用也比較有限,但我還是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當中,靜靜地聆聽、觀察、思考,感知著整個民事案件審理的程序和意義。由于我負責本次模擬法庭中所涉及的包括《立案審批表》、《舉證通知書》、《開庭通知書》、《傳票》等在內的相當一部分法律文書的寫作,并在此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和信息,對法律文書的格式和內容都有了深刻的記憶,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的突破和提高,這點是值得欣慰的。
其次,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基本原則的重要性。它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必須查明案件的客觀事實以及當事人之間真實的法律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辦事,把法律作為處理案件的唯一標準和尺度。而要想查明案件事實,就要求證據(jù)必須是全面的,既要有原告一方提供的,又要聽取被告一方的,必要的時候人民法院還可以依職權主動調查,然后全面分析,綜合判斷,務求抽絲剝繭,還事件以本來的面目。此外,它還意味著案件在審理程序上也必須嚴格依照相關程序法的規(guī)定辦理,不允許任何階段的顛倒和超越,否則就是違法。
再次,我覺得律師在訴訟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最終的糾紛解決方式,民事訴訟直接關系到當事人權益的實現(xiàn),而體系龐雜的民事訴訟實體法和程序法卻是當事人很難全面掌握的,律師可以在專業(yè)上為其提供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作為法律專家,律師同樣掌握著運用法律分析案件的技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監(jiān)督法律的正確實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當然,這次模擬法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比如原告方在舉證的時候對其證據(jù)證明象的交代不是很明確;雙方律師在詢問證人的過程中要求其做了過多推論性陳述;審判人員之間的分工稍微有失合理;審判長在歸納爭議焦點時有所疏漏等。在不斷總結和反省的同時,我會盡量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后,經(jīng)過這次實踐,我深刻認識到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還只是冰山一角,學的還不夠深,理解的不夠透。其實法學專業(yè)知識面是非常廣的,它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想在該領域有所建樹,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和代價,不僅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能夠正確理解法律法規(guī),在實踐中還要能靈活運用??傊敬文M法庭讓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是我大學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4
我是,是第五組的成員,在民事模擬法庭中擔任被告代理人民法,是民事法律的簡稱,即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
民事模擬法庭是依照法院的民事法庭而進行的,它是學生在大學時期了解和運用法律,學習法律的最好實行的方法,它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和運用法律,使同學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知識,讓同學們了解和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程序,讓同學在出入社會后少點錯誤,為同學們多積累點經(jīng)驗,為同學們出入社會打下基礎。
經(jīng)過民事模擬法庭以后,讓我看清了法庭的相關程序,讓我明白了民訴是在法院的主持下,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追究其相關民事責任的活動,讓我明白在我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我們應采用什么方式,什么訴訟請求維護自身的權利,并用相關的法律來約束自己,在法庭上,法官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公正司法,公正審理。對案件認真負責,要堅持為人民負責的原則,用相關的法律維護人民的利益,訴訟當事人要運用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手段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使犯罪嫌疑人得到應有的懲罰并同時監(jiān)督法庭和法官,使法官不舞弊,運用法律知識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使社會趨于穩(wěn)定。經(jīng)過民事模擬法庭以后,讓我懂得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用相關的法律知識來約束自己,時常心中有法律,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和解決事情,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住相關的法律知識,在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及時地運用相關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解決事件。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體會5
經(jīng)過將近三年的本科學習,我們對法學已經(jīng)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認知,法學基礎理論素養(yǎng)也已基本形成,但是距離法律實踐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是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這次模擬法庭的舉辦,為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平臺,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方法和方向都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參與者與旁觀者的體會永遠是不同的,旁觀者能看到別人的不足,參與者卻能從身心兩方面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過此番演練,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本次模擬法庭,我們以晉江康亞鞋業(yè)有限公司訴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中心支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為例,運用所學過的相關知識具體地制定了法庭實施計劃,認真做了庭前準備工作,進行了細致的人員分工和會場布置。為使得整個模擬法庭的程序合法、執(zhí)法嚴謹,保證法庭審理的莊嚴神圣,在正式開庭前我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練和演習。
總的來說,我們這次實踐是比較成功的。通過實踐,我們加深了對有關法律知識的掌握和對我國司法制度的了解,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思想上增強了創(chuàng)新意識。此外,非常榮幸的是我扮演了人民陪審員的角色,擔任了合議庭的組成人員之一,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十分難忘的經(jīng)歷,它讓我真切地體驗到了坐在審判席上的風采,極大地激起了我學習法學的熱情,我必定會永遠記住這段經(jīng)歷。
下面就這次模擬法庭活動談談我個人的總結和看法:
首先,作為人民陪審員,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需要我表述的內容是不多的,所發(fā)揮的作用也比較有限,但我還是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當中,靜靜地聆聽、觀察、思考,感知著整個民事案件審理的程序和意義。由于我負責本次模擬法庭中所涉及的包括《立案審批表》、《舉證通知書》、《開庭通知書》、《傳票》等在內的相當一部分法律文書的寫作,并在此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和信息,對法律文書的格式和內容都有了深刻的記憶,寫作水平也有了較大的突破和提高,這點是值得欣慰的。
其次,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基本原則的重要性。它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必須查明案件的客觀事實以及當事人之間真實的法律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辦事,把法律作為處理案件的唯一標準和尺度。而要想查明案件事實,就要求證據(jù)必須是全面的,既要有原告一方提供的,又要聽取被告一方的,必要的時候人民法院還可以依職權主動調查,然后全面分析,綜合判斷,務求抽絲剝繭,還事件以本來的面目。此外,它還意味著案件在審理程序上也必須嚴格依照相關程序法的規(guī)定辦理,不允許任何階段的顛倒和超越,否則就是違法。
再次,我覺得律師在訴訟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最終的糾紛解決方式,民事訴訟直接關系到當事人權益的實現(xiàn),而體系龐雜的民事訴訟實體法和程序法卻是當事人很難全面掌握的,律師可以在專業(yè)上為其提供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作為法律專家,律師同樣掌握著運用法律分析案件的技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監(jiān)督法律的正確實施,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當然,這次模擬法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比如原告方在舉證的時候對其證據(jù)證明象的交代不是很明確;雙方律師在詢問證人的過程中要求其做了過多推論性陳述;審判人員之間的分工稍微有失合理;審判長在歸納爭議焦點時有所疏漏等。在不斷總結和反省的同時,我會盡量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后,經(jīng)過這次實踐,我深刻認識到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還只是冰山一角,學的還不夠深,理解的不夠透。其實法學專業(yè)知識面是非常廣的,它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想在該領域有所建樹,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和代價,不僅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能夠正確理解法律法規(guī),在實踐中還要能靈活運用??傊敬文M法庭讓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是我大學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第三篇:行政訴訟模擬法庭
行政訴訟模擬法庭
檢察院訴林業(yè)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
審判長: 審判員: 書記員: 法警: 公益訴訟人: 被告: 被告代理律師:
第三人:
【書記員】:現(xiàn)在,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貫徹執(zhí)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7條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123條第1款的規(guī)定,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到庭情況?!緯泦T】公益訴訟人是否到庭 【公益訴訟人】 :已到庭
【書記員】被告法定代表人及被告訴訟代理人是否到庭 【被告】:已到庭
【書記員】第三人是否到庭 【第三人】:已到庭
【書記員】:現(xiàn)在宣布法庭紀律:
1、到庭所有人員應聽從審判員統(tǒng)一指揮,一律關閉通訊工具,遵守法庭秩序,不準吸煙。
2、旁聽人員必須保持肅靜,不得喧嘩、鼓掌、插話,不得進入審判區(qū),有意見可以在閉庭后提出。
3、當事人及其訴訟參與人不得中途退庭,如擅自退庭,是公益訴訟人的作撤訴處理;是被告的則依法缺席判決。
4、審判人員或法警有權制止違反法庭紀律,妨礙民事訴訟活動的行為,對不聽制止的,可依法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對情節(jié)嚴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宣讀完畢,)
【書記員】全體起立,請審判長、合議庭組成人員入席。【審判長】 :請坐 【敲法槌】(全體坐下,書記員不用)
【書記員】:報告審判長,訴訟參與人己經(jīng)全部到齊,法庭準備工作就緒,現(xiàn)在可以開庭。
【審判長】 :謝謝書記員,請坐。
【審判長】 :根據(jù)有關法律規(guī)定,下面核對當事人身份。
【公益訴訟人】 :公益訴訟人蘭州市城關區(qū)人民檢察院,住所地:蘭州市城關區(qū)。
【被告】: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住所地: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法定代表人 張一,林業(yè)局局局長。
【被告】:委托代理人張二,甘肅吉慶律師事務所律師?!颈桓妗浚何写砣藦埲拭C吉慶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蘭州市。法定代表人張四,公司執(zhí)行董事?!緦徟虚L】 :根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11條、第45條的規(guī)定,本庭依法公開審理公益訴訟人蘭州市城關區(qū)人民檢察院訴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第三人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不履行法定職責一案?,F(xiàn)在,宣布開庭。
【審判長】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 6條、第46條規(guī)定,本庭由蘭州鐵路運輸法院審判 擔任審判長,與審判員陶表偉、王衛(wèi)欣依法組成合議庭。由本院書記員董容擔任法庭記錄。
【審判長】 :根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29條、第30條、第32條、第47條、第58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在訴訟中享有以下訴訟權利:(一)公益訴訟人在訴訟中享有放棄變更訴訟請求的權利(二)被告對公益訴訟人的起訴有應訴方有增加訴訟請求的權利:(三)當事人有委托代理人的權利:(四)當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五)當事人有在訴訟中進行辯論的權利:(六)當事人在訴訟中經(jīng)審判長許可,有向證人發(fā)問的權利;(七)當事人有查閱、申請補正庭審筆錄的權利:(八)當事人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有查國本庭的庭審材料,請求復印庭審材料和法律文書的權利;(九)在宣判前,公益訴訟人有申請撒訴的權利;(十)對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有提起上訴的權利;(十一)對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當事人有申請執(zhí)行的權利:(十二)當事人在訴訟中對審判員、書記員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以上訴訟權利,你們聽清了嗎? 【公益訴訟人】 :聽清楚了
【被告】: 聽清楚了
【第三人】:聽清楚了
【審判長】 :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除享有以上訴訟權利外,還有申請審判人員及有關人員回避的權利。如果你們認為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及書記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可以提出事實或理由申請回避。你們聽清了嗎? 是否申請回避?
【公益訴訟人】 : 明確,不申請回避
【被告】: 明確,不申請回避 【第三人】:明確,不申請回避
【審判長】 :根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 32條、第33條、第62條、第65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在享有訴訟權利的同時,還應當承擔以下訴訟義務:
(1)被告對自己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jù)和所依據(jù)的法律、法規(guī)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如實陳述事實。
(2)在訴訟期間,被告不得向公益訴訟人和證人收集證據(jù)。
(3)當事人有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法庭秩序,自覺履行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的義務。
【審判長】 : 以上訴訟義務,你們聽清了嗎?
【公益訴訟人】 : 聽清楚了
【被告】: 聽清楚了 【第三人】:聽清楚了
【審判長】 :根椐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48條規(guī)定,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guī)則。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guī)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其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情節(jié)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罰款金額為人民幣 1000元以下。拘留期限為15 日以下。因此,你們在享受訴訟權利的.同時,還必須遵守法庭規(guī)則,不得擾亂訴訟秩序。聽清楚了沒有?
【公益訴訟人】 :聽清楚了
【被告】: 聽清楚了
【第三人】:聽清楚了
【審判員】 :法庭準備階段結束。開始法庭調查。下面,先由公益訴訟人宣讀起訴狀。
【公益訴訟人】 :我方訴訟請求如下
1、請求確認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未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原狀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
2、請求判令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恢復被毀林地原狀。
3、請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以消除社會不良影響。
以下是事實和理由
我院在辦理反瀆職侵權案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城關區(qū)林業(yè)局轄區(qū)內青白石街道發(fā)生毀壞林地的情況。我院依法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明達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86.2畝,且全部為宜林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應對第三人明達公司破壞宜林地的行為具有處以相應的罰款并責令恢復原狀的行政職權,但其并未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
根據(jù)《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實施辦法》第四十條的規(guī)定,公益訴訟人于2016年10月21日向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發(fā)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對明達公司的監(jiān)管力度,并且督促被告將整改情況一個月內進行書面回復。但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在收到公益訴訟人發(fā)出的《檢察建議書》一個月后,既沒有履行其法定職責,也沒有進行書面回復,被破壞的宜林地也未進行任何恢復,仍處于受破壞狀態(tài)。
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決定》和《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實施辦法》第四十一條的規(guī)定,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法院支持。
【審判員】 :被告,剛才公益訴訟人陳述的訴訟請求和理由聽清楚沒有? 【被告】:聽清楚了
【審判員】 :和法庭庭前送達的起訴書是否一致? 【被告】:一致。
【審判員】 :下面請被告進行簡要答辯。
【被告】:答辯人因公益訴訟人提起對我方未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法定職責的訴訟一案作出答辯如下:
公益訴訟人主張我方并未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我方作為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主管部門,負有本轄區(qū)范圍內森林、林木、林地有關事宜的法定監(jiān)督管理職責。對于明達公司涉嫌犯罪的行為,因不屬于我方行政處罰的范圍,據(jù)此我方于2016年2月2日將案件移送蘭州市森林公安局查處,但蘭州市森林公安局以案件缺少詢問筆錄、鑒定報告為由,讓我方補齊以后再予以移交,現(xiàn)所需材料在積極辦理之中。
其次我方針對第三人明達公司擅自違法推山造地的行為,進行了下列工作:
1、下發(fā)了行政違法通知書三份;
2、拍攝了現(xiàn)場違法照片;
3、向森林公安機關提交了案件報告;
4、向蘭州市生態(tài)建設管理局提出對涉案林地進行勘驗的申請;
5、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勘測設計隊出具了《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
6、詢問筆錄、現(xiàn)場勘查筆錄、調取了相關證據(jù);
7、完善立案手續(xù)及移送所需證據(jù)。且為盡快恢復植被,我方已加大查處力度,積極約談涉案單位負責人,落實綠化整改措施,承諾2017年3月中旬至4月底開展恢復植被工作。
因此我方已積極接受公益訴訟人的監(jiān)督、指導,全面完成自己應盡的職責。【審判員】 第三人有什么意見?
【第三人】明達公司科技教育服務公司 住所地蘭州市 法定代表人張四,公司執(zhí)行董事。2007年3月15日,本公司經(jīng)過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同意,取得蘭州市城關區(qū)北山1118畝集體耕地使用權的林權證,開展蘭州明達職業(yè)學院項目,在相關手續(xù)未辦理完結的情況下,接到被告發(fā)出的行政違法通知后已經(jīng)停止了開發(fā)項目,積極采取措施,恢復植被。2017年4月11日,按照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的指導,開展了春季森林植被恢復綠化種植工作,組織學生及公司工作人員合計242人參與植被恢復綠化種植工作,種植林條2萬余株,油菜籽100公斤及林條籽50公斤。落實了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制定的綠化整改方案。第三人的開發(fā)項目與中國低碳產業(yè)投資中心項目重組,命名為中國低碳智慧新城,在涉案林地開發(fā)建設低碳和智慧技術示范基地,現(xiàn)已經(jīng)完成土地流轉,正在進行土地規(guī)劃調整,屬于蘭州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相關手續(xù)正在積極辦理過程中。請求依法駁回公益訴訟人的訴訟請求。
【審判員】 :當事人有遺漏的,可以補充陳述。
【公益訴訟人】 : 沒有
【被告】:沒有 【第三人】沒有
【審判員】 :當庭陳述結束。下面進行當庭舉證。下面由公益訴訟人、被告進行舉證、質證。請公益訴訟人就你的訴訟請求,有哪些證據(jù)需要向法庭提交? 【公益訴訟人】 :公益訴訟人一共有15項證據(jù)需要向法庭提交,包括 證據(jù)1《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證據(jù)2《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權證》
證據(jù)3《關于蘭州明達理工職業(yè)學院及文化教育產業(yè)孵化園用地情況的說明》 證據(jù)4公益訴訟人向明達公司劉韻琴作的詢問筆錄、證據(jù)5現(xiàn)場照片 證據(jù)6相關新聞報道
證據(jù)7《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宜林地恢復價格評估》
證據(jù)8《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 證據(jù)9《甘肅明達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毀壞林地的情況說明》; 證據(jù)10《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通知單》; 證據(jù)11《關于移交違法占用林地案件的報告》;
證據(jù)12 《關于對甘肅明達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推山造地做勘驗報告的申請》; 證據(jù)13 《蘭州市生態(tài)建設管理局關于對城關區(qū)林業(yè)局申請協(xié)調解決林地勘驗的答復》; 證據(jù)14 被告向明達公司董事長劉韻琴作的詢問筆錄 證據(jù)15、2016年10月21日檢察建議及送達回證 【審判員】 :請你出示證據(jù)。
【公益訴訟人】 :首先出示證據(jù)1《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證據(jù)2《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權證》,證明明達公司主體情況及享有蘭州市城關區(qū)北山1118畝林地使用權的情況
【審判員】 :好,請向被告和第三人出示。【法警拿給被告】(先走到公益訴訟人處,拿證據(jù);然后走到書記員那里,遞一份證據(jù)給書記員,書記員遞給審判長,審判長審判員之間傳閱;法警走到被告那里,遞一份證據(jù)被告)被告和第三人,這組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被告】:看清了,沒有異議?!镜谌恕?看清了,沒有異議。
【審判員】 :證據(jù)本庭予以確認,公益訴訟人繼續(xù)舉證。
【公益訴訟人】 :出示證據(jù)3《關于蘭州明達理工職業(yè)學院及文化教育產業(yè)孵化園用地情況的說明》,證明第三人明達公司籌建的“蘭州明達理工職業(yè)學院”資質已被甘肅省教育廳撤銷,明達公司籌建項目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未能取得用地手續(xù)。
【審判員】 :好,請向被告和第三人出示?!痉ň媒o被告】被告和第三人,這組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被告】:看清了,沒有異議。
【第三人】:我對它的真實性、合法性不持異議。但是,對于這項證據(jù)它所需要的證明的內容我持有異議。我持有對土地的使用權并已經(jīng)過蘭州市城關區(qū)人民政府同意取得了林權證,能夠合法使用這塊土地?!緦徟袉T】 :公益訴訟人,你有什么意見? 【公益訴訟人】 :第三人明達公司于2007年3月15日經(jīng)蘭州市城關區(qū)人民政府同意,確實取得了蘭州市城關區(qū)北山1118畝集體耕地使用權的林權證,其中154畝用來建設蘭州明達理工職業(yè)學院(系該公司投資)的項目。但是根據(jù)我方出示的證據(jù)顯示明達公司籌建項目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資質已被撤銷,無權進行土地開發(fā)。審判長我說完了?!緦徟袉T】 :第三人還有意見嗎? 【第三人】:沒有了
【審判員】 :此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本庭予以確認,就其關聯(lián)性待合議庭最后評議的時候再作出最后的認定。下面公益訴訟人繼續(xù)舉證。公益訴訟人繼續(xù)舉證?!竟嬖V訟人】 :出示證據(jù)4公益訴訟人向明達公司劉韻琴作的詢問筆錄、證據(jù)5現(xiàn)場照片,證明第三人明達公司挖山修路毀壞林地的狀況
【審判員】 :好,請向被告和第三人出示。【法警拿給被告】被告和第三人,此份證據(jù)看清楚沒有?對它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有何異議? 【被告】:看清了,沒有異議?!镜谌恕?看清了,沒有異議。
【審判員】 :證據(jù)本庭予以確認,公益訴訟人繼續(xù)舉證。
【公益訴訟人】 :出示證據(jù)6相關新聞報道,證明第三人明達公司削山造地行為在社會上引起的負面影響
【審判員】 :好,請向被告和第三人出示?!痉ň媒o被告】被告和第三人,這組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被告】:看清了,沒有異議?!镜谌恕?看清了,沒有異議。
【審判員】 :證據(jù)本庭予以確認,公益訴訟人繼續(xù)舉證。
【公益訴訟人】 :出示證據(jù)7《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宜林地恢復價格評估》,證明破壞面修復費用和宜林地植被恢復費用共計需要91110元
【審判員】 :好,請向被告和第三人出示?!痉ň媒o被告】被告和第三人,這組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被告】:看清了,沒有異議?!镜谌恕?看清了,沒有異議。
【審判員】 :證據(jù)本庭予以確認,公益訴訟人繼續(xù)舉證。
【公益訴訟人】 :出示證據(jù)8《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證據(jù)9《甘肅明達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毀壞林地的情況說明》;證據(jù)
10、《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通知單》;證據(jù)11《關于移交違法占用林地案件的報告》;證據(jù)12 《關于對甘肅明達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推山造地做勘驗報告的申請》;證據(jù)13 《蘭州市生態(tài)建設管理局關于對城關區(qū)林業(yè)局申請協(xié)調解決林地勘驗的答復》;證據(jù)14 被告向明達公司董事長劉韻琴作的詢問筆錄,這組證據(jù)證明被告負有的監(jiān)管職責以及履行職責的情況。
【審判員】 :好,請向被告和第三人出示。【法警拿給被告】被告和第三人,這組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第三人】:看清了,沒有異議。
【被告】:看清了,我方對它的真實性、合法性不持異議。但是,對于第13項證據(jù)它的關聯(lián)性和它所需要的證明的內容我們持有異議。公益訴訟人提交的3以及 13項等證據(jù)直接證明了我方在事發(fā)后履行了監(jiān)督監(jiān)管的職責,并不像公益訴訟人主張的不作為。
【審判員】 : 此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本庭予以確認,就其關聯(lián)性待合議庭最后評議的時候再作出最后的認定。下面公益訴訟人繼續(xù)舉證。
【公益訴訟人】 :出示證據(jù)15、2016年10月21日檢察建議及送達回證,證明2016年10月20日,公益訴訟人訴前向被告發(fā)出檢察建議的事實。
【審判員】 :好,請向被告和第三人出示?!痉ň媒o被告】被告和第三人,這組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被告】:看清了,沒有異議?!镜谌恕?看清了,沒有異議。
【審判員】 :此份證據(jù)本庭予以確認。公益訴訟人,還有沒有其他證據(jù)? 【公益訴訟人】 :公益訴訟人出示證據(jù)暫時到此結束。
【審判員】 :被告,就你的答辯以及公益訴訟人的起訴,你們有何證據(jù)需要向本庭提交? 【被告】:被告一共有12項證據(jù)需要向法庭提交,包括 證據(jù)1城農林證字(2007)林權證一份 證據(jù)
2、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通知單3份; 證據(jù)
3、違法現(xiàn)場照片6張;
證據(jù)
4、涉案林地進行勘驗的申請及答復;
證據(jù)
5、《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證據(jù)
6、詢問筆錄; 證據(jù)
7、勘驗檢查筆錄; 證據(jù)
8、土地地界證明;
證據(jù)
9、甘肅省林業(yè)行政處罰立案登記表; 證據(jù)
10、立案通知書。證據(jù)
11、會議紀要;
證據(jù)
12、《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公司2017年春季綠化方案》,【審判員】 :請被告出示證據(jù)。
【被告】:證據(jù)一城農林證字(2007)林權證一份,證明第三人明達公司擁有林地的面積的情況
【審判員】 :好,請向公益訴訟人和第三人出示。【法警拿給公益訴訟人和第三人】(先走到被告處,拿證據(jù);然后走到書記員那里,遞一份證據(jù)給書記員,書記員遞給審判長,審判長審判員之間傳閱;法警走到公益訴訟人那里,遞一份證據(jù)公益訴訟人)公益訴訟人和第三人,這組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公益訴訟人】 :看清楚了,沒有異議 【第三人】:看清楚了,沒有異議。
【審判員】 :此份證據(jù)本庭予以確認。被告繼續(xù)舉證
【被告】:出示證據(jù)
2、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通知單3份;證據(jù)
3、違法現(xiàn)場照片6張;證據(jù)
4、涉案林地進行勘驗的申請及答復;證據(jù)
5、《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證據(jù)
6、詢問筆錄;證據(jù)
7、勘驗檢查筆錄;證據(jù)
8、土地地界證明;證據(jù)
9、甘肅省林業(yè)行政處罰立案登記表;證據(jù)
10、立案通知書,這份證據(jù)證明我方在辦理明達公司擅自違法推山造地案件過程中,已經(jīng)履行了相關法定職責.【審判員】 :請向公益訴訟人和第三人出示。
【法警拿給公益訴訟人和第三人】公益訴訟人和第三人,這組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第三人】:看清楚了,沒有異議。
【公益訴訟人】 :看清楚了,我方對它的真實性、合法性不持異議。但是,對于這項證據(jù)它的關聯(lián)性和它所需要的證明的內容我們持有異議。
被告林業(yè)局依照《林業(yè)行政處罰程序規(guī)定》對第三人明達公司違法行為應當進行調查、取證、處罰。上述證據(jù)僅僅只能證明林業(yè)局進行了調查,沒有證明林業(yè)局履行相關法定職責。因此我方認為該證據(jù)的關聯(lián)性不足?!緦徟袉T】 :被告,你有什么意見? 【被告】:我方在經(jīng)過調查后發(fā)現(xiàn)明達公司的違法行為不屬于行政處罰的范圍,隨后將其移送給縣公安局辦理,并且收到了縣公安局的立案通知書,由此證明我方履行了相關法定職責。
【審判員】 :公益訴訟人還有意見嗎? 【公益訴訟人】 :對于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并行不悖,對于該問題我方會在法庭辯論環(huán)節(jié)詳細回答,審判長,我的質證結束。
【審判員】 :此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本庭予以確認,就其關聯(lián)性待合議庭最后評議的時候再作出最后的認定。下面被告繼續(xù)舉證。被告繼續(xù)舉證
【被告】:出示證據(jù)
11、會議紀要;證據(jù)
12、《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公司2017年春季綠化方案》,證明被告為盡快恢復被毀林地,積極約談第三人單位負責人,落實綠化整改措施,盡快恢復被毀林地的植被。【審判員】 :好,請向公益訴訟人和第三人出示。
【法警拿證據(jù)】公益訴訟人和第三人,這份證據(jù)你們看清楚了沒有?有何異議? 【公益訴訟人】 :看清楚了,沒有異議 【第三人】:沒有異議?!緦徟袉T】 :此份證據(jù)本庭予以確認。被告,還有沒有其他證據(jù)? 【被告】:被告出示證據(jù)暫時到此結束。
【審判員】 :第三人有什么證據(jù)需要向本庭提交? 【第三人】:一共有3項證據(jù)需要向法庭提交,包括:
證據(jù)
1、《明達公司關于2017年春季森林植被恢復綠化種植工作報告》; 證據(jù)
2、現(xiàn)場照片14張
證據(jù)
3、蘭政辦發(fā)【2017】80號《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第一批招商引資重點線索項目推進工作的通知》 【審判員】 :請出示證據(jù)
【第三人】:出示證據(jù)
1、《明達公司關于2017年春季森林植被恢復綠化種植工作報告》 證據(jù)
2、現(xiàn)場照片14張,證明了我方已經(jīng)實施了綠化整改措施,開展了植被恢復工作。
【審判員】 :請向公益訴訟人出示。【法警拿給公益訴訟人】(先走到第三人處,拿證據(jù);然后走到書記員那里,遞一份證據(jù)給書記員,書記員遞給審判長,審判長審判員之間傳閱;法警走到公益訴訟人那里,遞一份證據(jù)公益訴訟人)公益訴訟人,這份證據(jù)你們看清楚了沒有?有何異議? 【公益訴訟人】 :我們對它的真實性、合法性不持異議。但是,對于這項證據(jù)它的關聯(lián)性和它所需要的證明的內容我們持有異議。被告所提供的證據(jù)只能表明有恢復綠化的計劃,不能證明計劃實際實施了;現(xiàn)場的照片也只能說明照片中存在綠地,但是,對于被破壞的綠地是否恢復不具有代表性。我方質證意見結束。【審判員】 :第三人有什么意見? 【第三人】:沒有意見。
【審判員】 :此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本庭予以確認,就其關聯(lián)性待合議庭最后評議的時候再作出最后的認定。下面第三人繼續(xù)舉證。第三人,還有沒有其他證據(jù)? 【第三人】:證據(jù)3蘭政辦發(fā)【2017】80號《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第一批招商引資重點線索項目推進工作的通知》,證明涉案土地已經(jīng)成為低碳新城項目,并經(jīng)蘭州市政府列為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正在進行土地規(guī)劃調整及辦理相關手續(xù)。
【審判員】 :請向公益訴訟人出示。【法警拿給公益訴訟人】公益訴訟人,這份證據(jù)你們看清楚了沒有,有沒有異議? 【公益訴訟人】 :同樣,我方對它的真實性、合法性不持異議。但是,對于這項證據(jù)它的關聯(lián)性和它所需要的證明的內容我們持有異議,《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第一批招商引資重點線索項目推進工作的通知》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緦徟袉T】 :第三人有什么意見?
【第三人】:本公司積極配合蘭州市政府有關規(guī)劃工作,涉案土地正在進行土地規(guī)劃調整及辦理相關手續(xù)屬實。
【審判員】 :此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本庭予以確認,就其關聯(lián)性待合議庭最后評議的時候再作出最后的認定。下面第三人繼續(xù)舉證。第三人,還有沒有其他證據(jù)? 【第三人】:第三人出示證據(jù)暫時到此結束。
【審判長】 :經(jīng)征求合議庭成員的意見,對通過當庭質證的下列當事人所舉之證,證人證言等證據(jù)的法律效力進行確認: 經(jīng)過庭審舉證、質證,現(xiàn)對公益訴訟人、被告、第三人提交的證據(jù)材料綜合評判如下:
1、對于公益訴訟人提供的七組證據(jù),被告及第三人均無異議,本院認為公益訴訟人所舉證據(jù)具有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予以采納。
2、對于被告提供的三組證據(jù),公益訴訟人及第三人均無異議,本院認為被告所舉證據(jù)具有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均予以采納。
3、對于第三人提供的兩份證據(jù),公益訴訟人及被告對照片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對證明目的不予認可,不能反映被毀林地得到恢復;對于低碳智慧城項目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不予認可。本院認為第三人第一份證據(jù)中的照片具有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予以采納,但對證明目的不予采納;對于第二份證據(jù)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不予采納。
根據(jù)雙方以上所提出的訴辯意見本法庭歸納雙方的爭議的焦點如下:
1、對明達公司違法毀林行為做出行政處罰是否屬于林業(yè)局的法定職責
2、被告方行為是否構成行政不作為
3、移送刑事處罰后是否還需要繼續(xù)做出行政處罰
原告對本庭歸納的爭議焦點有無異議? 【原告】:無異議。
【審判長】:被告對本庭歸納的爭議焦點有無異議? 【被告】:無異議。
【審判長】:因原、被告對上述本庭概括的雙方爭議的焦點均無異議,故本庭對上述爭議焦點予以確認。
【審判員】 :法庭調查結束,下面進行法庭辯論,雙方當事人及代理人應就本案的主要事實、證據(jù)以及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jù)展開辯論,不在枝節(jié)問題上或與 本案無關的問題上糾纏,辯論應當實事求是,以法為據(jù),以理服人,不得責罵或進行人身攻擊。首先由公益訴訟人發(fā)表意見
【公益訴訟人】 :我方認為第三人明達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86.2畝,且全部為宜林地。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應對第三人明達公司破壞宜林地的行為具有處以相應的罰款并責令恢復原狀的行政職權,但其并未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希望法院支持以下請求,請求確認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未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原狀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請求判令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恢復被毀林地原狀。請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以消除社會不良影響。
【審判員】 :由被告發(fā)表代理意見 【被告】: 審判長、審判員:
甘肅吉慶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本案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法定代理人徐凱艷的委托,指派律師李雙、陳麗琳擔任其一審階段的授權代理人。
接受委托后,代理人認真查閱了案卷材料,進行了必要的調查了解,剛才又參加了法庭調查。代理人認為被告方已經(jīng)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法定職責。現(xiàn)依法發(fā)表以下代理意見,供法庭評議案件時斟酌。
一:我方作為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主管部門,負有本轄區(qū)范圍內森林、林木、林地有關事宜的法定監(jiān)督管理職責。對于明達公司涉嫌犯罪的行為,因不屬于我方行政處罰的范圍,據(jù)此我方于2016年2月2日將案件移送蘭州市森林公安局查處。
二:我方針對第三人明達公司擅自違法推山造地的行為,進行了下列工作:
1、下發(fā)了行政違法通知書三份;
2、拍攝了現(xiàn)場違法照片;
3、向森林公安機關提交了案件報告;
4、向蘭州市生態(tài)建設管理局提出對涉案林地進行勘驗的申請;
5、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勘測設計隊出具了《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
6、詢問筆錄、現(xiàn)場勘查筆錄、調取了相關證據(jù);
7、完善立案手續(xù)及移送所需證據(jù)。
三:為盡快恢復植被,我方已加大查處力度,積極約談涉案單位負責人,落實綠化整改措施,承諾2017年3月中旬至4月底開展恢復植被工作。
綜上所述,我方已積極接受公益訴訟人的監(jiān)督、指導,全面完成自己應盡的職責。希望合議庭在評議時充分考慮代理人的意見,在查明本案事實的基礎上,依法判決!謝謝
【審判員】 :下面進行自由辯論,公益訴訟人先發(fā)言。
【公益訴訟人】 :首先,對被告答辯狀中所稱的“林業(yè)局已全面履行職責”有異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違反森林法和本條例規(guī)定,擅自開墾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四十四條 第二款第三款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在幼林地和特種用途林內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yè)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shù)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的,由林業(yè)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明達公司擅自違法推山造地的行為,屬于林業(yè)局的行政處罰范圍。對明達公司的違法行為做出行政處罰是林業(yè)局的法定義務。
但是,您方并沒有對明達公司進行行政處罰,也沒有履行法定義務。因此不能認定被告已全面履行職責。請問您方是否真正明確您方的法定職責? 【被告】:我方作為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組織、指導森林資源動態(tài)監(jiān)測和調查統(tǒng)計、審核并監(jiān)督森林資源的使用;依法管理林地、林權,監(jiān)督林地開發(fā)利用工作。負有本轄區(qū)范圍內森林、林木、林地有關事宜的法定監(jiān)督管理職責。關于第三人明達公司違法開墾、挖山修路毀壞宜林地的行為,我方分別于2015年4月15日、9月1日、11月16日發(fā)出了三份《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通知單》。除此,2016年2月4日,我方還向蘭州市林業(yè)局提出《關于對甘肅明達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推山造地做勘驗報告的申請》,并于5月26日獲得蘭州市林業(yè)局的回復文件《協(xié)調解決林地勘驗的答復》。隨后2016年9月20日林業(yè)局林業(yè)勘測設計隊現(xiàn)場調查出具《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根據(jù)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勘測設計隊出具的該份調查報告,初步證明第三人明達公司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86.2畝,全部為宜林地。我方在隨后的調查處理過程中也一直秉持依法辦事,在明確自身的法定職責后做出了相應的行政行為。因此,對于公益訴訟人的提問,我方的回答是:我方明確了自己的職責范圍。
【公益訴訟人】 :好的,對于您方剛剛提出的關于做出了行政違法通知單的行為,對于明達公司并無約束力,對于林地恢復也沒有實際作用反而放任了該林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進一步惡化,這是作為一個專管林業(yè)的行政主體的嚴重失責表現(xiàn)。如果真正履行義務到位的話,您方又該如何解釋林地現(xiàn)實的毀壞情況?
【被告】:首先針對公益訴訟人對我方發(fā)出的行政違法通知單的約束力的質疑,我方認為公益訴訟人沒有了解事實。根據(jù)第三人的意見也可得知,明達公司在接 到行政違法通知單后,已經(jīng)停止了開發(fā)項目,積極采取措施。以及關于公益訴訟人指控我方放任林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一點,我方早在受理該案后,便根據(jù)《林業(yè)行政處罰程序規(guī)定》第十六條: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人員在調查處理林業(yè)行政處罰案件時應當依法收取證據(jù)。證據(jù)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現(xiàn)場筆錄 作出了具體行政行為。針對第三人明達公司擅自違法推山造地的行為,進行了下列工作:
1、拍攝了現(xiàn)場違法照片;
2、向森林公安機關提交了案件報告;
3、向蘭州市生態(tài)建設管理局提出對涉案林地進行勘驗的申請;
4、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勘測設計隊出具了《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
5、詢問筆錄、現(xiàn)場勘查筆錄、調取了相關證據(jù)。以上均是我方作出的積極行為,但對于結果的不盡如人意,我方表示這并不是我方能控制的的范圍,所以公益訴訟人訴我方的行政不作為不成立。
【公益訴訟人】 :您方作為一個行政機關,對于明達公司的違法毀林行為,依法應當對其進行行政處罰,且根據(jù)我方剛剛提出的《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您方負有補種的法定義務。但您方并未做出相應的行政處罰,也沒有代履行補種的義務。并且在我院發(fā)出《檢察建議書》后一個月后也沒有沒有履行法定職責,被破壞的宜林地也沒有進行任何恢復。我方認為,這就是履行職責不徹底,不負責的表現(xiàn),對此您方作何解釋? 【被告】:我方再次表明我方已經(jīng)依法履行了職責。
但是,根據(jù)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guī)定(一)》第67條第3款非法占用其他林地十畝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并且根據(jù)《林業(yè)行政處罰程序規(guī)定》 第五條: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以及第二十四條:林業(yè)行政處罰案件立案以后,經(jīng)調查并報行政負責人審批,沒有違法事實的,撤銷立案;不屬于自己管轄的,移送有關主管部門;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在確定第三人明達公司的行為已達追訴要件,涉嫌犯罪,應該追究其刑事責任后,我方認為該案不屬于我方行政處罰的范圍,據(jù)此我方依法于2016年2月2日將案件移送蘭州市森林公安局查處,向森林公安機關提交了案件報告,完善立案手續(xù)及移送所需證據(jù),并收到了立案通知書。因此,對于我方前期的作為以及后期的移送,公益訴訟人僅僅因被破壞林地沒有恢復的緣由指控我方行政不作為,認定我方違法不成立。
【公益訴訟人】 :對于剛剛您方提出的將明達公司涉嫌犯罪的行為,直接移送給蘭州市森林公安局的行為,根據(jù)《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八條 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并且,根據(jù)《行政執(zhí)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guī)定》第十一條 行政執(zhí)法機關對應當向公安機關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移送。行政執(zhí)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經(jīng)作出的警告,責令停產停業(yè),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zhí)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不停止執(zhí)行。
由此可知刑事處罰與行政處罰可以競合,對違法犯罪案件既要作出行政處罰也應當將其移送。您方直接將明達公司違法推山造地案件移送給蘭州市森林公安局的這一行為,難道不是一種怠于追究行政責任的表現(xiàn)嗎?
【被告】:但是,具體到處理案件中,如果是在行政處罰做出決定前發(fā)現(xiàn)該行為涉嫌犯罪,應當停止行政處罰案件的處理,及時移送具有刑事案件管轄權的司法機關,等刑事案件處理終結后,再根據(jù)情況進行處理。本著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的原則,我方謹慎開展工作,決定在案件經(jīng)司法機關審理后再進行處理,尊重司法最終裁決結果。而且我方在案件發(fā)生后做的種種調查、詢問表明我方早已做出具體行政行為,而非您方所說的行政不作為。我方在行政處罰做出決定前發(fā)現(xiàn)明達公司違法毀林行為涉嫌犯罪,及時停止了對該行政處罰案件的處理,并且及時移送具有刑事案件管轄權的司法機關,我方打算等刑事案件處理終結后再將根據(jù)情況對其進行處理,并非像您方所認為的將案件移送給司法機關后就不打算負責,請您方注意這點。
【公益訴訟人】 :當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競合時,一般遵循刑事優(yōu)先原則。也就是像剛剛您方提出的先將案件移送,停止對行政處罰的受理,做出刑事處罰之后,在尊重司法的最終裁判結果的前提下,做出行政處罰。
但是,對于明達公司違法毀林案件并不適用這一原則。您方并不能在作出刑事判決后才進行行政處罰,反而,要對其先進行行政處罰。這是因為明達公司違法毀林行為屬于環(huán)境安全犯罪,不適用先刑后罰原則。在環(huán)境安全犯罪中,做出 貴令停產停業(yè)、吊銷許可證等行政處罰,在及時遏制危害后果擴散、打擊行政違法行為方面的作用是顯著而有效的。對于明達公司違法毀林的行為,被告對明達公司應當及時做出行政處罰,及時保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這些難道是一個移交行為就可以完成的嗎?
【被告】:根據(jù)行政管理規(guī)定第二十四條 林業(yè)行政處罰案件立案以后,經(jīng)調查并報行政負責人審批,沒有違法事實的,撤銷立案;不屬于自己管轄的,移送有關主管部門;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顯然我方適用上述規(guī)定,將明達公司違法毀林案件移送給蘭州森林公安局的行為并不違法。
【公益訴訟人】 :您方在適用法律方面存在錯誤,從而導致應當對明達公司做出行政處罰而未做出行政處罰,在經(jīng)我院發(fā)出《檢察建議書》后的一個月內,您方既沒有積極履行職責,對明達公司做出行政處罰,被破壞的綠地也沒有得到恢復。綠地和森林是蘭州市最為寶貴的國家財富和公共利益,您方作為林業(yè)局,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第十一條 國務院林業(yè)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林業(yè)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qū)的林業(yè)工作。鄉(xiāng)級人民政府設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林業(yè)工作。
第十三條 各級林業(yè)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guī)定,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更新,實行管理和監(jiān)督。
您方負有保護、利用森林資源的法定職責。而您方并沒有積極履行職責,反而以行政處罰于刑事處罰的競合為由,不對違法毀林單位明達公司做出行政處罰。我方堅決認為這個事實已經(jīng)構成了行政不作為,應當確認違法?!颈桓妗浚何曳阶鳛樘m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有監(jiān)督管理本轄區(qū)范圍內森林、林木、林地有關事宜的職責。在明達公司違法毀林案件發(fā)生后,我方加大查處力度,積極約談明達公司單位負責人,落實綠化整改措施,但是明達公司一直拖延時間在我方發(fā)出三份執(zhí)法通知單才最終停止違法行為,致使國家林地資源浪費。
【公益訴訟人】 :對被告剛剛提出的已組織落實綠化整改措施,承諾2017年3月中旬至4月底開展恢復植被工作。證據(jù)顯示,被告方于2015年4 月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明達公司的毀林行為。但是2017年4月才初步做出補救行為,此前一直都沒有對林地進行補種,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了不可逆的惡劣影響,也導致了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嚴重受損。
并且,我方認為我院于2017年2月15日向蘭州鐵路運輸法院起訴,而被告隨后承諾將于2017年3月中旬至4月底開展恢復植被工作,對已經(jīng)毀壞的林地進行補種。這屬于行政案件的被告在一審期間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情形,我方作為公 益訴訟人,有權利選擇繼續(xù)進行行政訴訟。(時間停滯了兩三四五六秒)
【審判員】 :公益訴訟人,有無新的觀點? 【公益訴訟人】:沒有
【審判員】 :被告,有無新的觀點? 【被告】:沒有
【審判員】 :第三人,有無新的觀點? 【第三人】:沒有
【審判員】 :公益訴訟人,還有無補充證據(jù)向本庭出示? 【公益訴訟人】:沒有
【審判員】 :被告,還有無補充證據(jù)向本庭出示? 【被告】:沒有
【審判員】 :第三人,還有無補充證據(jù)向本庭出示? 【第三人】:沒有
【審判員】 :公益訴訟人作最后陳述
【公益訴訟人】: 審判長,審判員,下面我方就此案件作出最后陳述。首先大家都清楚蘭州市所處地理位置的環(huán)境氣候具有特殊性所以樹木生長不易,以及林地對于蘭州市這樣一個干旱地區(qū)來說,具有著非常重要的生態(tài)保護意義。但是,被告方作為一個專業(yè)管理林業(yè)發(fā)展的行政單位,不僅沒有履行職責,更是絲毫沒有展現(xiàn)出他對于保護林地樹木的責任心以及決心,放任該片林地毀壞長達一年多之久。就是因為林業(yè)局的行政不作為,對于蘭州市的生態(tài)保護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在社會上引起的輿論也影響了行政機關的公眾形象?;诖?,我方堅持訴訟請求,請求確認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未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原狀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
【審判員】 :被告方作最后陳述 【被告】: 【審判員】 :第三人作最后陳述 【第三人】:
【審判長】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審判長裁判前,由合議庭對本庭進行評議,評議時,將充分考慮各方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現(xiàn)在,宣布休庭。【敲法槌】
【書記員】:全體起立,請審判長,審判員退庭。
(合議庭進行評議,形成裁判決議)
【書記員】:休庭結束,現(xiàn)在復庭。全體起立,請審判長及審判員入席?!緦徟虚L】 :請坐?!緦徟虚L】 :對公益訴訟人蘭州市城關區(qū)檢察院訴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第三人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不履行法定職責一案。經(jīng)審理查明,2007年3月15日,第三人明達公司取得城農林證字(2007)《林權證》,享有1118畝集體林地的使用權。2009年2月19日,第三人明達公司經(jīng)甘肅省林業(yè)廳甘林資函字【2009】81號文件審核批準同意將154畝集體林地用于”蘭州明達理工職業(yè)學院”項目建設。2015年4月15日,被告發(fā)現(xiàn)第三人明達公司在沒有取得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城關分局和蘭州市規(guī)劃局審批手續(xù)的情況下,擅自違法開墾、推山造地,嚴重破壞了林地。被告經(jīng)過現(xiàn)場勘察,分別于同年4月15日、9月1日、11月16日作出三份《城關區(qū)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通知單》,責令明達公司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并辦理相關手續(xù)。2016年2月4日,被告向蘭州市林業(yè)局提出《關于對甘肅明達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推山造地做勘驗報告的申請》,并于5月26日獲得《協(xié)調解決林地勘驗的答復》。同年9月20日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勘測設計隊作出《甘肅明達科技教育服務有限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調查報告》,調查結果為:第三人明達公司土地開發(fā)項目毀壞林地86.2畝,全部為宜林地。其中:修建道路毀壞宜林地44.6畝;土地平整毀壞宜林地41.6畝。
1、修建道路,毀壞青石灣村宜林地26.6畝,權屬為集體林地;明達公司林權證范圍宜林地18畝,林權證權屬為集體。主要植被:散生野枸杞和禾本科草本植物。
2、土地平整毀壞宜林地41.6畝,全部為青山村棄耕的宜林荒山,權屬為集體林地。主要植被:禾本科草本植物。公益訴訟人發(fā)現(xiàn)案件線索后,于2016年9月20日立案審查并開展了訴前調查工作,于2016年8月10日對第三人明達公司違法推山造地現(xiàn)場進行了拍照取證,而后對明達公司董事長劉韻琴進行了詢問,同年10月21日向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發(fā)出《檢察建議書》,要求被告積極履行行政職責,將毀壞的宜林地自收到檢察建議后一個月內恢復原狀,并將辦結情況一個月內向公益訴訟人進行回復。但被告在檢察建議限定的期限內未向公益訴訟人進行書面回復,同年11月25日公益訴訟人又對第三人明達公司推山造地毀壞林地的現(xiàn)場進行了拍照取證,發(fā)現(xiàn)被告對受破壞的宜林地未進行任何恢復,仍然處于受破壞狀態(tài)。公益訴訟人認為,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對第三人明達公司破壞宜林地的違法行為,負有監(jiān)督管理的法定職責。其雖多次書面責令終止違法行為,但終以未找到該公司等理由未能有效制止,從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長達數(shù)月期間,該公司仍陸續(xù)進行推山造地,致使被毀壞的宜林地面積達到86.2畝。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公益訴訟人認為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應對明達公司破壞宜林地的行為具有處以相應罰款并責令恢復原狀的行政職權,但其并未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罰。公益訴訟人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的決定》和《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實施辦法》第四十一條的規(guī)定,于 2017年2月15日向本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請求確認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未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原狀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判令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恢復被毀林地原狀。
本院認為,公益訴訟人提起本案訴訟符合《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試點工作實施辦法》、《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實施辦法》規(guī)定的行政公益訴訟受案范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十條規(guī)定”國務院林業(yè)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林業(yè)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qū)的林業(yè)工作。鄉(xiāng)級人民政府設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林業(yè)工作”。第十三條規(guī)定”各級林業(yè)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guī)定,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更新,實行管理和監(jiān)督”。本案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主管蘭州市城關區(qū)范圍內的林業(yè)工作,負有對本轄區(qū)內森林資源保護、利用、更新、管理和監(jiān)督的法定職責。另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違反森林法和本條例規(guī)定,擅自開墾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照森林法第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對森林、林木未造成毀壞或者被開墾的林地上沒有森林、林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非法開墾林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罰款”。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自2015年4月15日發(fā)現(xiàn)第三人明達公司非法開墾林地、挖山造地的行為后,僅于當年做出了三份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的通知,直至2016年12月17日被告在收到公益訴訟人發(fā)出的檢察建議后才予以立案調查,時間已長達一年零八個月之久,并且被告在檢察建議規(guī)定的期限內既沒有履行其法定職責,也沒有進行書面回復,被破壞的宜林地也未得到任何恢復,仍處于受破壞狀態(tài)。據(jù)此,被告針對第三人明達公司非法開墾林地的行為,存在未履行行政處罰、責令恢復被毀林地原狀的事實。
關于被告辯稱第三人明達公司毀壞林地的行為已涉嫌構成刑事犯罪,不屬于行政處罰職權范圍的理由。經(jīng)查,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10號)《行政執(zhí)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guī)定》第十一條規(guī)定”行政執(zhí)法機關對應當向公安機關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移送。行政執(zhí)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經(jīng)作出的警告,責令停產停業(yè),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zhí)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不停止執(zhí)行。依照行政處罰法的規(guī)定,行政執(zhí)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經(jīng)依法給予當事人罰款的,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依法折抵相應罰金”。據(jù)此,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都是針對違法行為相行不悖的制裁措施,行政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并不排斥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立案、調查、處理的法定職責,本案被告未依照《林業(yè)行政處罰程序規(guī)定》對第三人明達公司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取證、處罰,而僅以涉嫌構成犯罪為由將其職責范圍內應當履職查處的”林業(yè)違法案件”作為”犯罪線索”直接移交森林公 安進行立案偵查,不但與程序規(guī)定不符,反而印證了被告未履行法定職責的事實,本院對被告的辯解意見不予采納。綜上,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存在未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原狀法定職責的事實。公益訴訟人請求確認被告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未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原狀的行為違法;判令被告依法行使管理職權,恢復被毀林地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對公益訴訟人第三個訴訟請求,請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本院不予支持。現(xiàn)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書記員】(先站起來說):全體起立(全體成員站起來,審判長審判員也站)【審判長】 :
一、確認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未履行行政處罰、恢復被毀林地原狀的行為違法。
二、責令被告蘭州市城關區(qū)林業(yè)局在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職權,限期恢復被毀林地原狀。
【審判長】:請坐下(全部坐下)
審判長:今天是口頭宣判,在正式判決書制成以后那,十日內送達雙方當事人,如不服本判決,公益訴訟人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提請?zhí)m州市人民檢察院向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提出抗訴,被告、第三人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以上判決內容,公益訴訟人聽清楚了沒?
【公益訴訟人】:聽清楚了。【審判長】:被告聽清楚了沒? 【被告】:聽清楚了。
【審判長】:第三人聽清楚了沒? 【第三人】:聽清楚了。
【審判長】:現(xiàn)在,宣布閉庭?!厩缅N】
【書記員】:全體起立。在主審法官退出法庭后當事人及旁聽人員退出法庭。相關當事人確認無誤后,請在庭審筆錄上簽字。
第四篇: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劇本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新年論壇之 “名律師PK名教授”模擬法庭
一、書記員宣布法庭紀律
書記員(劉建):請肅靜,現(xiàn)在宣布法庭紀律:
1.未經(jīng)許可不得進行記錄、錄音、錄像;
2.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qū);
3.不準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
4.未經(jīng)法庭允許不得發(fā)言或提問;
5.不得吸煙和隨地吐痰;
6.移動電話、傳呼機等通訊工具必須關閉或調到振動位置;
7.對法庭的審判活動意見的可以在閉庭以后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
8.違反法庭紀律的,審判長可以當庭斥責,也可以責令退出法庭。
現(xiàn)在有請雙方原告、被告、當事人及代理人入席。
現(xiàn)在請全體起立,請審判長、審判員入庭。
報告審判長,原告王君政不服東州市東城區(qū)公安局行政處罰一案,雙方當事人及代理人俱已到庭,法庭準備工作已經(jīng)就緒,可以開庭。
二、開庭
審判長(馬宏?。含F(xiàn)在宣布開庭,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46條之規(guī)定,廣東省東州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今天在此依法公開開庭審理原告王君政不服被告東州市公安局行政不作為一案,本案依法由審判員馬宏俊、吳平、劉飛,人民陪審員王鋒、張?zhí)杞M成合議庭,由馬宏俊擔任審判長,本案書記員劉建擔任法庭記錄,現(xiàn)在宣布開庭。
首先核對當事人身份。原告,請向法庭陳述姓名、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工作單位、職業(yè)及身份證號碼。
原告(王君政):原告王君政,男,38歲,回族,北京市京銀律師事務所東州分所律師,駐廣東省東州市東城區(qū)北緯路1號,身份證號碼***,完畢。
審判長(馬宏?。涸?,你委托代理人了嗎?
原告(王君政):委托了。
審判長(馬宏?。赫堅娲砣讼蚍ㄍリ愂鲂彰⒐ぷ鲉挝患奥殑?。
代理人(呂良彪):代理人呂良彪,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權限:一般代理。
代理人(王宇):代理人王宇,北京市天達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審判長(馬宏?。赫埌涯銈兊奈写頃?、律師證件以及出庭函向本庭提交。
被告,請向本庭陳述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單位及住址。
被告(黎敏):被告黎敏,漢族,1977年5月12日出生,東州市公安局局長。
審判長(馬宏?。耗阄写砣肆藛幔?/p>
被告(黎敏):委托了。
審判長(馬宏?。赫埍桓娴奈写砣讼蚍ㄍリ愂鲂彰?、工作單位及職務。
代理人(劉莘):代理人劉莘,中國政法大學教師,授權的權限是一般代理。
代理人(何兵):代理人何兵,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是特別授權代理。
審判長(馬宏俊):請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把法人身份證明、委托代理書、律師執(zhí)業(yè)證向法庭提交。
原告,你對被告人陳述的身份以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有異議嗎?
原告(王君政):沒有。
審判長(馬宏俊):被告,你對原告的身份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有異議嗎?
被告(黎敏):沒有。
審判長(馬宏俊):當事人身份核對完畢。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47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認為本案的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有權申請回避,但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原告,你聽清楚沒有?
原告(王君政):聽清了。
審判長(馬宏俊):申請回避嗎?
原告(王君政):不申請。
審判長(馬宏?。罕桓媛犌鍥]有?
被告(黎敏):聽清了。
審判長(馬宏俊):申請回避嗎?
被告(黎敏):不申請。
三、法庭調查
(一)原告宣讀行政起訴書
審判長(馬宏?。合旅骈_始法庭調查,請原告陳述訴訟請求及理由。
原告(王君政):
訴訟請求:
1.請求依法判令被告對原告申請登記的電動自行車予以登記;
2.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事實與理由:
2006年11月27日上午,原告到被告下屬單位東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分局為原告購買的電動自行車申請登記,被告單位工作人員告知:不予登記。原告詢問原因,被告單位的工作人員稱依據(jù)東州市公安局東公2006年第343號通告,對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并向原告出示了《東州市公安局關于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不予上道路行駛的通告》(東公2006第343號)。
原告認為,被告依據(jù)《東州市公安局關于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不予上道路行駛的通告》對原告作出不予登記的行政決定,原告表示不服。理由如下:
1.被告適用的法律依據(jù)錯誤。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規(guī)定“依法應當?shù)怯浀姆菣C動車,經(jīng)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道路行駛。依法應當?shù)怯浀姆菣C動車的種類,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規(guī)定。”該項法律規(guī)定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決定依法需要登記的非機動車的種類,但沒有授權其規(guī)定不許登記上路的非機動車種類。而《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第2款規(guī)定“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qū)域內對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不準上道路行駛作出規(guī)定的,應當公開征求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準”,顯然已經(jīng)超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授權范圍。其授權地方政府制定非機動車不予登記、不予上路的規(guī)定超出上位法的授權范圍,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第16條的規(guī)定,即“法規(guī)、規(guī)章對實施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作出的具體規(guī)定,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guī)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因此,東州市公安局制定的《東州市公安局關于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不予上道路行駛的通告》依據(jù)錯誤的上位法法律規(guī)定制定的行政規(guī)范,同樣超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授權范圍,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的規(guī)定。
2.原告購買的電動自行車是合法取得的財產,且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被告應當予以登記和許可上路行駛。
《道路交通安全法》將電動自行車列為非機動車,這是對電動自行車身份的認可。同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和《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第1款規(guī)定了電動自行車等非機動車輛實行登記制度。因此,對于符合登記條件的電動自行車應當給予登記,許可上路行駛。原告購買的電動自行車系正規(guī)廠家生產,有銷售發(fā)票、出廠合格證和符合1999年國家發(fā)布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的安全標準證書。原告提供的申請文件符合非機動車登記的條件,被告應當依法給予登記。
3.電動自行車的使用節(jié)約能源,降低污染物美價廉,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也符合國家發(fā)展節(jié)約能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交通工具的政策,于國于民有利,合情合理合法。
綜上所述,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2項的規(guī)定,原告認為被告適用法律不當,作出的不予許可登記的決定錯誤,特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對原告的電動自行車給予登記,許可上路行駛。完畢。
(二)被告代理人宣讀行政答辯狀
審判長(馬宏俊):被告,剛才原告陳述的訴訟請求和理由聽清楚沒有?
代理人(何兵):聽清楚了。
審判長(馬宏?。汉头ㄍネデ八瓦_的起訴書是否一致?
代理人(何兵):一致。
審判長(馬宏俊):下面請你進行簡要答辯。
代理人(何兵):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答辯人認為,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作為地方權力機關,有權根據(jù)廣東省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狀況,作出各種立法。其立法權限來源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根據(jù)上位法的授權,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此即法律上所稱的授權立法。其二,根據(jù)《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guī)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guī)定,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此即所謂職權立法?!兜胤礁骷壢嗣翊泶髸偷胤礁骷壢嗣裾M織法》第7條規(guī)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jù)本行政區(qū)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guī),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64條規(guī)定:“地方性法規(guī)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guī)定:
(一)為執(zhí)行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需要根據(jù)本行政區(qū)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guī)定的事項;
(二)屬于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的事項?!?/p>
答辯人認為,作為地方權力機關,即使沒有上位法的授權,也可以根據(jù)地方人大和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guī)定,制定各項地方性法律。
審判長(馬宏?。罕桓?,提醒你一下,現(xiàn)在是法庭調查階段,我問的是你對原告起訴的事實有什么異議。
代理人(何兵):沒有異議。
(三)舉證、質證
審判長(馬宏俊):下來開始舉證、質證,請原告就你的訴訟請求有哪些證據(jù)需要向法庭提交的?
原告(王君政):原告一共有4項證據(jù)需要向法庭提交,包括電動自行車購車發(fā)票、合格證、安全證書,還有原告申請電動自行車登記的申請書,一共4份。
審判長(馬宏?。赫埬阒鹨怀鍪?。
原告(王君政):首先出示原告的電動自行車購車發(fā)票。
審判長(馬宏?。哼@張發(fā)票你要證明什么?
原告(王君政):這張發(fā)票證明原告所購買的自行車是從正規(guī)的生產廠家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的。
審判長(馬宏?。汉茫埾虮桓娉鍪?。被告,這份證據(jù)你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被告(黎敏):看清了,沒有異議。
審判長(馬宏?。罕就Υ朔葑C據(jù)予以確認,請原告繼續(xù)舉證。
原告(王君政):原告出示的第二份證據(jù)是購車時生產廠家發(fā)放的合格證,它證明原告所購買的車輛是符合安全質量標準的合格產品。
審判長(馬宏?。赫埾虮桓娉鍪?。被告,此份證據(jù)看清楚沒有?有何異議?
被告(黎敏):看清了,沒有異議。
審判長(馬宏?。旱诙葑C據(jù)本庭予以確認,繼續(xù)舉證。
原告(王君政):第三份證據(jù)是安全檢查證書,是由安全檢察部門根據(jù)1999年國務院頒布的《非機動車安全檢測標準》所作的檢測所發(fā)放的證書,證明原告所取得的電動自行車是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
審判長(馬宏?。赫埾虮桓娉鍪尽1桓?,此份證據(jù)看清楚沒有?對它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有何異議?
被告(黎敏):看清楚了,沒有異議。
審判長(馬宏?。捍朔葑C據(jù)本庭予以確認,繼續(xù)舉證。
原告(王君政):第四份證據(jù),是原告提出的對電動自行車予以登記的申請書,它證明原告依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第1款規(guī)定依法向被告提出對電動自行車予以登記的申請。
審判長(馬宏?。赫埾虮桓娉鍪?。被告,此份證據(jù)看清楚了沒有?有何異議?
被告(黎敏):看清楚了,沒有異議。
審判長(馬宏俊):此份證據(jù)本庭予以確認。原告,還有其他證據(jù)沒有?
原告(王君政):原告出示證據(jù)暫時到此。
審判長(馬宏?。罕桓妫湍愕拇疝q以及原告的起訴,你們有何證據(jù)需要向本庭提交? 代理人(何兵):有證據(jù)向法庭提交。第一份證據(jù)是電動自行車管理座談會記錄,需要證明的目的是,在制定這項政策之前,作為被告機關是廣泛地征求了所轄區(qū)域的人民各方面的意見。
審判長(馬宏?。赫埾蛟娉鍪?。原告,這份證據(jù)你們看清楚了沒有?
代理人(呂良彪):我們對它的真實性、合法性不持異議。但是,對于這項證據(jù)它的關聯(lián)性和它所需要的證明的內容我們持有異議。被告所提供的證據(jù)只能表明它在制定政策前,曾經(jīng)召集了人討論了這個問題,但是,所召集的對象是否具有代表性,并不能夠證明。而且,這份證明能否證明被告決策的行為具有合理性、科學性,依法定程序做出的,它并不能夠證明,謝謝。
審判長(馬宏?。罕桓?,原告的質證意見你們聽清楚沒有?
代理人(何兵):聽清楚了。
審判長(馬宏?。河泻萎愖h?
代理人(何兵):我們證明作為被告機關所做出的通告,關于廣東省做出的決定,都是有合理的基礎,我們繼續(xù)提供證據(jù)來證明這個問題。
審判長(馬宏?。航?jīng)法庭合議,我們對于此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確認,就其關聯(lián)性待合議庭最后評議的時候再作出最后的認定。下面被告繼續(xù)舉證。
代理人(何兵):提供的第二份證據(jù)是電動自行車管理座談會記錄二,這是第二次座談會的記錄,參加的人員有市政協(xié)委員,市科學工作人員,市政府法制辦工作人員以及15名市民,日期是2006年6月10日。
審判長(馬宏俊):請向原告出示證據(jù)。
代理人(王宇):我們對這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和和合法性予以確認,但同樣對其關聯(lián)性持有異議。
審判長(馬宏?。赫堦愂隼碛?。
代理人(王宇):具體理由和上一份證據(jù)意見一樣,它不具有真正的代表性,也無法證明被告做出這樣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基礎。
審判長(馬宏俊):被告,你對原告的質證異議,有什么新的意見,需要向法庭陳述?
代理人(何兵):我們認為關于政府制定規(guī)章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采取聽證會的方式、座談會的方式以及等等形式,我們選擇了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經(jīng)濟學院的教師以及普通的工作人員,也就是說,我們所參加座談會的人員包括了各個方面的代表,因此我們認為它已經(jīng)足以代表廣州市人民的基本意見,我們將繼續(xù)舉證。
審判長(馬宏?。涸妫銓Ρ桓嫣岢鰜淼倪x擇代表的廣泛性有什么異議嗎?
代理人(王宇):廣州市人口接近千萬,我不知道被告選的代表總共人數(shù)有幾個?
審判長(馬宏?。罕桓?,請對原告的這個質證發(fā)表你的意見。
代理人(何兵):因為我們開的是座談會,法律對于我們政府機關并沒有權力召集人民代表開會,所以,對目前的行政規(guī)章的制定程序來說,也只要求開專家座談會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代表會,并沒有權力說要找一千乃至一萬。所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找多少代表來參加座談會,我們認為這是被告作為行政機關的主權。
審判長(馬宏俊):法庭聽清楚了雙方的各自意見,就本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確認,就其關聯(lián)性待合議庭評議之后做出最后的裁定。下面請被告繼續(xù)舉證。
代理人(何兵):證據(jù)三,電動自行車管理座談會記錄三。召集人是東州市東成區(qū)公安局,參加人包括市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東州市經(jīng)濟管理學院教師等15人,日期是2006年6月20日,內容見文件。
代理人(呂良彪):對于此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我們不持異議,對于此份證據(jù)的關聯(lián)性和證明力我們同樣持異議。剛剛被告代理人告訴我們說在1千多萬人當中找了僅僅45名代表來座談,然后他告訴我們說這45名的代表代表了1千萬的市民。那我還想再問一句,這45名或者是更多的代表人員當中有多少人是騎電動自行車或者打算騎自動自行車的,這些民意代表的代表性何在?
審判長(馬宏?。罕桓妫銓υ娴馁|證意見有何異議發(fā)表?
代理人(劉莘):聽證或者是座談會的人數(shù)沒有法律規(guī)定,行政機關是自行決定的,按照原告的意思,1千萬人口到底多少人合適,那么這個是由行政機關決定的,否則的話,這個會要開到什么時候?那按照你們的意思,覺得這個要多大的比例才合適?問題是法律沒有這個規(guī)定,這是我們的裁量權。
另外,原告指出45個人無法代表全市各方面的人,尤其是騎電動自行車的人,那么這45個人是方方面面的代表,因為電動自行車不上牌并不是電動自行車擁有者這一個階層他們的利益所在,它關系到全市各個方面的人的利益。所以,我們認為45個方方面面的代表參加是對的。
被告(黎敏):而且,我覺得對于代表的代表性有質疑,還要澄清一個問題,這里涉及到民主機制的問題。民主其實在兩種意義上要具有正當性,一種是統(tǒng)計意義上的民主,這是德沃金教授提出的,還有一個是與之相對應的是多數(shù)至上的民主概念。因此這45名代表的代表性本身只要是它的程序保持了基本的正當性,以及它本身的這個來源是經(jīng)一個正當程序產生的,那么我覺得它在法律上沒有問題。
其二,我們委托了廣東省城鄉(xiāng)經(jīng)濟調查隊進行了廣泛的民意調查,我想問原告一個問題,如果這45名代表你們認為沒有代表性的話,難道像廣東省那樣廣泛的意見就具有代表性嗎?現(xiàn)在代表具不具有代表性是意味著代表機制本身出了問題,而不是公安局做這個事情違背了法律。審判長我說完了。
審判長(馬宏?。罕桓孢€有意見嗎?
代理人(何兵):剛才原告方對我們的45個代表好象不足以代表廣東省東州市的市民,請注意,代表能不能代表所代表的人,和代表人的人數(shù)是沒有必然關聯(lián)的。如果按照原告方的邏輯,那么全國13億人,假如國家行政機關要制定一個政策的話,可能要開四五百乃至四五千人的代表會議。所以向法庭上明確一點,代表人所代表的意見和代表人的人數(shù)沒有關聯(lián)。下面我們繼續(xù)舉證。
審判長(馬宏?。罕桓胬^續(xù)舉證。
代理人(何兵):為了充分了解東州市民對電動自行車是否上路等問題的基本意見,我們除了召集3次座談會以外,我們并委托了東州市城市社會經(jīng)濟調查隊進行客觀調查。東州市城市經(jīng)濟調查隊進行了為期10天的調查,提交了調查報告,現(xiàn)在向法庭提交。
該調查報告表明,公共汽車是目前市民出行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59.1%的市民認為他們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公共汽車,14%為自行車,8.4%為步行,10%為摩托車,4.2%為私家車,3.5%為地鐵,只有1%是電動自行車。
第二,調查報告表明,多數(shù)市民認為,東州市不適合發(fā)展電動自行車。78.4%的人認為,東州市目前這種狀況不適合電動自行車的普及。70%的人認為,限制電動自行車上路有助于緩解東州市的交通壓力,改善交通秩序。72.8%的人認為,如果禁行,會給東州市的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帶來好處。
第三,大部分的受訪市民支持限制電動自行車,70%的市民表示支持市政府對電動自行車進行限制,13.7%的人表示無所謂,有16.3%的人明確表示不支持。
第四,關于限制電動自行車對市民的影響問題,58.5%的人認為,限制電動自行車對他的生活沒有影響,或者影響不大。只有5.6%的人表示影響較大。
這些證據(jù)證明,東州市的有關政策規(guī)定是有著廣泛的民意基礎,東州市做出這個政策規(guī)定,在做出決定之前是征詢了各方面的意見。
審判長(馬宏?。赫埾蛟娉鍪敬朔葑C據(jù)。
代理人(王宇):對這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沒有異議,同樣,對它的關聯(lián)性和證明力持有異議。理由有三:
第一,結合被告出示的一、二、三證據(jù),很明顯看出,你們出示的第四份證據(jù)和你們對一、二、三證據(jù)的解釋本身就自相矛盾。如果說一、二、三證據(jù)總共請了45名代表,證明力和代表力夠的話,你們?yōu)槭裁催€要做這個萬戶人調查呢?這豈不是從反面證明你們自己也認為40名代表是不夠的,還應該繼續(xù)擴大民意調查的范圍,因此我們對你們的一、二、三證據(jù)的質疑顯然是站得住腳的。
第二,關于證明的數(shù)字問題,我們來看一看,東州市總共要騎電動車的人,或者說正在使用電動車的人有30萬,而你們所做的萬名調查里,有多少是騎車的人,或者說有多少是不騎車的人呢?盡管乍一聽起來,支持限制電動車的人達到78.2%,但是如果說你是在100%都騎電動車的人來做調查的話,我相信這個比率是0%。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萬名人有7000多人支持限制電動車,但是,你限制的是30萬人的出行權利。同樣,東州近千萬人口,能不能由著7000多人所代表?
第三,同樣是限制,并不等于全面禁止,也就是說,被告在得到了廣泛的民意基礎是限制以后,卻做出了全面禁止的這種行政行為。因此,我們認為,他提的證據(jù)恰恰對他而言是反證。
代理人(呂良彪):我再對被告剛剛的舉證補充幾點質證意見:
第一,正如我方剛剛代理人所提出的對方的這種所謂民意代表性是存在瑕疵、存在問題的。
第二,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對方被告的代表人作為一名基層公安局的局長,向我們大家展示了德沃金教授是怎么教導我們的。我再告訴你們,民主的含義有兩個,你只說了一個,那就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還有一個民主必不可少的含義是什么呢?我告訴你,那叫做尊重和保護少數(shù)人的權利,而且這個所謂的少數(shù)已經(jīng)達到30萬之眾,這不是一個小數(shù)。另外,對方第一代理人提到這是我的自有裁量權,確實,這是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但是,我們說法治的要求就是要求行政機關善用你的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不等于你可以濫用你的權力,我們現(xiàn)在所要追求的、所要限制的正是對于自由裁量權的這樣一種濫用。
原告(王君政):審判長,我作三點補充發(fā)言:
第一,就被告方說舉的這些證據(jù),我們認為,它只是在一定范圍內代表了多數(shù)意見,但是它并不能當然地代表民意。民意應當是在全民公決的情況下多數(shù)人意見的一個結果。因此,我們認為,被告方這種統(tǒng)計學上的方法并不能夠必然地稱為民意。
第二,即便是民意的話,它也不一定代表著公平和正義。因為,歷史恰恰證明了,在很多時候,代表的多數(shù)人意見的所謂的民意是錯誤的,這也就是為什么蘇格拉底和伽利略死在了所謂的代表多數(shù)人利益的民意下。
第三,法制社會要求行政機關也好,還是司法機關也好,我們一切的行為準則當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而不是以民意為準繩,因此,我們認為,被告所例舉的這些證據(jù)并不能夠證明被告所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合法的,并且有合法的依據(jù)的。完畢。
審判長(馬宏俊):被告有沒有新的質證意見?
代理人(何兵):有。綜合剛才原告方及代理人意見,有以下三項:
第一,說我們說選擇的代表人以及我們所進行的調查不能代表所代表人的意見,剛才,原告進一步提出應當進行民意公決,那么原告的意思莫非是出臺任何一項政府措施都要進行公決嗎?只有公決才是民意的唯一一種民意形式嗎?這是錯誤的。民主的形式有多種,一種是議會制的投票性民主,一種是行政式的參與民主,當然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所謂的公決民主,但是我們永遠不能指望說只有在任何的事情下進行公決,公決是在特定的事情下才是民主的一種形式,這是第一。
第二,說民意調查不代表公平和正義。問題在于,我們都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客觀的公平正義的標準,作為一個政府措施,它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人群,每個人有不同的利益,因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正義觀。那么所謂客觀的、唯一的正義,作為被告,我們只能按照法律的要求,通過采取座談會,包括調查等形式來盡可能地反映民意,但是我們要承認,所謂你們所要求的說唯一的確認代表所有人的民意,第一它是不存在的,第二,作為被告是不可能獲得的,所以原告方的這個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另外一點,關于民意是否代表公正和正義,作為被告,我們并不必然說我們這個政策一定是代表你所謂的民意和正義,我們只能說,我們的政策是符合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這是法律賦予我們被告人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必須履行法律的責任,保護公共的秩序,謝謝。
審判長(馬宏?。悍ㄍヒ呀?jīng)聽清楚雙方的陳述意見,就此項證據(jù)關聯(lián)性是否采信問題,法庭合議以后進行確認。法庭調查到此結束,下面開始進行辯論,請原告發(fā)表辯論意見。
四、法庭辯論
(一)第一輪法庭辯論
代理人(呂良彪):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原告用一紙訴狀表達了他對合法權益的追求,表達了他對約束權力的一種向往,以及對社會公正的一種理想。但是,他的這樣一種愿望和理想遭到了被告違法行政行為無情地踐踏。
剛才,被告在他的答辯狀中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幾點所謂的理由,我們認為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第一個問題:被告有權力發(fā)布這樣的禁止電動車上路的通告并以此拒絕給我的當事人登記上牌嗎?顯然沒有。
首先,對于限制公民的財產權和出行自由的事項,省級機關無權制定立法。
對方代理人提出所謂“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的概念,認為即使作為上位法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無授權,省級立法機關亦可根據(jù)“職權”禁止電動車上路。既然被告認可了上位法并未授權他進行立法,所以我們就不探討“授權立法”而重點考慮被告所謂的“職權立法”?!奥殭嗔⒎ā钡幕疽笠皇且诜ǘǚ秶鷥确接袡嗔⒎ǎ潜仨氁勒辗傻某潭冗M行立法。那么,限制電動自行車,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它有這樣的立法權限嗎?我們說它沒有這樣的權限。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們國家的《憲法》第37條規(guī)定了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自由權,也就是出行的自由、人身的自由。那么,出行的自由也就意味著他有選擇自己出行方式的一種自由,也就是說我可以坐公交車出游,可以坐地鐵出游,也可以開車出游,那么這是法律所賦有的一項基本的權利。如果限制我這樣一項的權利,應當通過憲法和法律來予以限制,這是第一。
第二,它非法限制了公民基本的財產權。我們原告在剛剛的舉證過程當中已經(jīng)提到,他是合法取得這輛電動自行車的所有權。所有權包括什么呢?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但是,在被告的違法行為之下,我這些權能夠實現(xiàn)嗎?不能。所以,被告所稱的依職權立法的范圍實際上是限制了公民的基本的人身權利和自由。所以,這樣的范疇,它根本是沒有權力來進行地方性的立法來予以規(guī)制的,這是第二點。
其次,地方性立法規(guī)制的時候還有一個前提,不能與上位法的要求相違背。那么上位法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怎么規(guī)定的?我來告訴對方,在這部法的第18條告訴我們說,依法應當?shù)怯浀姆菣C動車經(jīng)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路行駛,也就是說,法律只是規(guī)定了公民該項權利行駛的前置條件是登記,也只是作為程序的登記。對于合法取得的符合技術條件標準的這樣一些非機動車輛,公安機關應當予以登記。因為,法律并未授權公安機關可以分類決定哪些非機動車輛需要登記,而絕未授權其他機關有權自行決定可以拒絕登記,它是沒有這樣的權力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接著這樣規(guī)定,它說“依法應當?shù)怯浀姆菣C動車的種類”,大家聽清楚,是種類,“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規(guī)定”,也就是說,法律所授權的只是需要登記的非機動車的種類,省一級的人民政府可以自行確定,也就是說,哪一些非機動車輛需要經(jīng)過登記的前置條件才能夠上路行駛,它是有這樣的程序,而不是如被告所說的它自己給自己的這樣一些授權。
接下來,被告援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條的規(guī)定說,公安機關有權進行這種交通管制。但是這樣的一種交通管制,北京馬拉松的邀請賽臨時的交通管制公安機關確實可以,法律所授權的也僅僅是這樣一類權力而已,并不意味著你某一個市的公安局、地級市有權力禁止某一類車輛上路運行,甚至,拒絕給符合法律要求的車輛發(fā)牌、上牌。
第二個問題:人民法院對被告的行為有管轄權嗎?
首先,對方告訴我們說,他們所依據(jù)的是地方性法規(guī),他告訴法官說,這些法規(guī)你必須適用。的確,對于地方性法規(guī),法院當然應該適用,但是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是,面對更高層級的上位法的要求,面對與上位法所規(guī)定相違背的下位法,難道人民法院應該無權選擇效力更高的上位法嗎?!請不要上綱上線。
對方告訴我們說,東州市公安局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這樣一個通告,它不是行政許可,然后,給我們列舉了很多“古怪”的理由:禁止部分電動車是行政許可,但禁止所有的電動自行車上路居然就不是行政許可了!我覺得很奇怪。我非常感謝被告的代理人剛剛在他的答辯當中告訴我們什么叫行政許可。法律告訴我們說,這些電動自行車一般是不能上路的,它要上路需要經(jīng)過什么程序呢?是要進行登記,允許上牌,然后對那些上了牌的車它可以上路。請問,這不是行政許可,又是什么呢?請問,你這不是在國家法律已經(jīng)授予當事人行政許可的前提下,另設行政許可,它又是什么呢?
東州市政府行政規(guī)章它是一個違法的東西。首先我們說,省一級我們剛剛分析了,法律只授權它可以分類,法律并未授權較大的市有這樣的權力。那么,東州市政府只是請示了廣東省政府以后,作出這樣的決定,發(fā)布這樣的命令,請問這究竟是以東州市政府的名義做出的,還是以廣東省的名義做出的,東州市政府何來這樣的權力做出這樣的規(guī)定?
第三個問題:我們想說的是,人民法院確實僅僅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我們一再提到,東州市的這項決定是否代表了民意,是否合理,并不僅僅是學理上對這樣一些行為合理性的探討,而是法律對行政行為這樣一種合理性的法庭要求。我可以和對方重溫《行政許可法》第11條規(guī)定,它是這樣規(guī)定的,設定行政許可應當遵循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有利于發(fā)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促進經(jīng)濟、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那么,請問,這種低能耗、低污染的這樣一種安全的出行方式,難道不是恰恰符合法律這樣的要求嗎?對方禁止這樣一種符合法律要求的行為,難道不恰恰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的相關要求嗎?
所以,我們說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合理性的問題,而是說對方的這個行為已經(jīng)違背了法律的規(guī)定。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的當事人所要求的僅僅只是上牌,還不涉及到上路的問題。即使被告有權禁止我上路,也無權拒絕給我的當事人上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被告的行為完全違背了我國現(xiàn)行法律的要求,應當依法為原告的電動自行車上牌,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我的發(fā)言暫時到此。
審判長(馬宏俊):請被告進行答辯。
代理人(何兵):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綜合剛才原告方所發(fā)表的辯護意見,我們提出以下的答辯:
第一,關于立法權限問題。答辯人認為,對于交通管制采取何種管理措施并非是國家壟斷性立法,它必須在一定范圍內是地方立法主權,中國的特點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由此決定了各地的交通狀況不一。比如像新疆、西藏這樣的地區(qū),很難想像禁止電動自行車,但是在北京、東州這樣人口眾多、交通擁堵的地區(qū),可能就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正因為如此,在國家法上,雖然沒有禁止電動自行車,但是,國家《道交法》沒有禁止地方禁止電動自行車。
我們認為,對于國家法律層面的立法者,講到這個層面,立法權限交給了各地,可以設想,這個權限如果交給國家,那么國家如何立法?它是禁止電動自行車還是不禁止電動自行車?就以北京為例,北京的昌平和北京的朝陽形勢就不一樣,在昌平是可以考慮讓電動自行車上路的,但是在朝陽就很難。放在全國面上,更不應國家立法。
因此,我們認為,我們也堅信關于道路交通如何管制是地方的立法權限。從改革的趨勢來看,中央的政策也是權力下移,權力下移包括立法權的下移。從目前的《道交法》上也沒有禁止說我們地方不允許禁止,國家層面上不禁止,但是,沒有禁止地方禁止。這是我們答辯理由的第一個方面。
原告方認為關于廣東省人大制定的條例屬于地方立法,本法庭作為廣東省的法院是無權審查作為地方權力機關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規(guī)的權限,因此,原告方關于廣東省條例的合法性問題不屬于本案審查范圍。
第二,關于廣東省人大所制定的條例是否屬于行政許可,原告方一直想錯誤地誤導法庭,認為這是一個行政許可,應受到《行政許可法》的約束,從而認為作為被告方所依據(jù)的法律規(guī)范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的規(guī)定,因而是不可以適用的。所以,答辯人認為,原告方的這個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所謂行政許可,它是何等的定性,我愿意和原告方代理人重溫《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2條,《行政許可法》第2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的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j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jīng)依法審查,準許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這就是立法者對何種行為是行政許可行為所做出的明確的定性。
那么從立法的定義來說,行政機關根據(jù)你的申請,經(jīng)過審查準許你從事什么樣的行為,這稱之為行政許可。從法理上而言,行政許可包括兩項內容:第一,立法全面禁止,不允許你們干;第二,符合特定情況許可,這是行政許可制度的最基本要件。失其之一都不應該稱之為行政許可。
那么就我們東州市公安局所做出的這個通告來說不是行政許可,它是全面禁止,根本不存在任何人根據(jù)任何條件采取任何程序許可的問題。請問,國家禁止狩獵大熊貓,這是行政許可嗎?北京市禁止燃放鞭炮,它是行政許可嗎?不是,所有北京市城區(qū)范圍內不允許放鞭炮,同樣,作為東州市發(fā)的通告根本性質上就不是一個行政許可,它是作為政府的一種管理措施,不符合《行政許可法》所定義的行政許可,因此《行政許可法》要求的程序要件、授權要件都不適用本案。
第三,關于東州市的通告所依據(jù)的廣東省條例的合法性問題。原告方認為,廣東省的條例不符合上位法的授權,沒有上位法的授權,所以是無效的。我們認為原告方對這個法律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從我國《立法法》也好,從我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組織法》也好,都不要求地方立法是由上位法來授權,它只要求地方立法不抵觸上位法。也就是說,即使上位法沒有授權,根據(jù)地方立法主權是可以做出獨特的立法,但是為了國家法律的統(tǒng)一性,不允許地方立法抵觸上位法。
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說,作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確實沒有禁止說電動自行車在全國上路,但是,《道交法》禁止地方禁止了嗎?《道交法》從來就沒有禁止地方立法禁止,《道交法》將這個問題交給地方自己解決,也就是說在新疆這樣的地方你是可以放行的,但是,在東州市這樣的繁華地區(qū)是不可以放行的。
原告的說法是《道交法》沒有限制我就不能限制,那么我們現(xiàn)在說一句,《道交法》還沒有限制人力車上路,按照原告方的邏輯,那么騾車、馬車、人力車、驢車都可以在公路上行駛嗎?《道路交通安全法》沒有禁止,我就不能禁止嗎?諸位可以想像,天安門的長安街可以行駛驢車嗎?你可以像阿凡提一樣騎著毛驢在天安門廣場上行走嗎?《道交法》是沒有限制,問題的核心是《道交法》不限制,作為地方有沒有主權限制?
一個國家的法制發(fā)達,很可能在地方主權的法律,因為地方政府最知道地方人民的確切需要,作為中央政府,它怎么可能知道全國所有城市的交通狀況以及交通管制措施呢?所以,這才是《道交法》的高明所在,它不禁止,但是不禁止地方禁止。
第四,我們認為,東州市政府的決定具有相當?shù)暮侠矸?。東州市作為老城區(qū),這些年來人口激增,將近2000萬,交通堵塞,已經(jīng)嚴重地損害了廣大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如果不采取果斷措施,任由形勢發(fā)展,機動車、電動車、人力車無限地發(fā)展,那么東州區(qū)的交通就會出現(xiàn)崩潰。而一旦交通崩潰,受害的是所有的東州市的人民,作為東州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門,我們始終不忘廣大人民的委托,我們的責任是為東州市廣大人民提供便捷、暢通地行駛。當然我們采取的措施可能會影響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我們只能說我們在東州的情況下只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我們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利益,我們只能滿足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在最出這個決定之前,我們已經(jīng)做了三次座談會,做了城市調研,70%的人同意進行禁止,這里我們可以說確實這種禁行措施是損害了一小部分人目前的通行習慣。但是我們要向法庭陳述的是,東州市人民政府正在考慮采取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認為主要是采取公共交通,而不是單人交通,現(xiàn)在這種電動自行車的交通方式是一種沒有效率的交通方式,一個公交車可以讓30個人乃至50個人實現(xiàn)交通,而這30個人或者50個人全部用電動自行車,也就是30輛或者50輛的電動自行車,這是一種沒有效率的交通方式。所以作為東州市人民政府的公安管理部門,我們從提供有效率的交通的角度,執(zhí)行東州市人民政府的決定,我們是認為完全合法的。而且我們認為這個決定也符合中央人民政府的政策。
今天,我們在《新京報》上也讀到了中央建設部一個政策出臺,他們認為,對于交通擁堵的城市,它的發(fā)展方向是提供公共交通,而不是私人交通,不是盡可能讓每個人開一個小車乃至開一個電動自行車。原告對我了采取限制電動自行車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公平,說為什么開小汽車的人不限制,我們需要說明的是,限制是要逐步進行的,我們將來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完全可能對于小汽車采取若干的限制措施,這是我們?yōu)榱寺男腥嗣袼x予的職責所必須采取的手段。謝謝。
審判長(馬宏?。鸿b于被告剛才的答辯,法庭決定恢復法庭調查。有一個問題需要向被告提出詢問,你們關于不允許電動自行車登記,不準上道路行駛的這個規(guī)定,公開征求意見的方式除了你們剛才所說的召開座談會之外,還有其他方式?jīng)]有?
代理人(何兵):城鄉(xiāng)調查。
審判長(馬宏?。哼€有嗎?
代理人(何兵):系統(tǒng)內部管理人員的意見。
審判長(馬宏?。旱诙€問題,這個規(guī)定你們報省政府批準了嗎?
代理人(何兵):省政府批準了。
審判長(馬宏俊):有批文嗎?
代理人(何兵):有,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提交。
審判長(馬宏俊):請在休庭以后向法庭提交。
(二)第二輪法庭辯論
審判長(馬宏?。合旅孢M行第二輪辯論,在辯論之前,我提醒雙方當事人注意,已經(jīng)發(fā)表的意見不要再陳述了,第二輪辯論當中,法庭希望你們能夠圍繞著法院對這個案件的行政行為是否具有司法審查權發(fā)表你們各自的意見,希望你們能夠把辯論意見集中在這些方面。
代理人(王宇):我們認為法院對此有審查權。根據(jù)剛才被告的辯論邏輯,他的理由是他的禁電行為不是行政許可,因此不適用《行政許可法》。同時,《道交法》適用,但是,《道交法》又沒有禁止它去禁止別人,這個荒謬的邏輯出現(xiàn)了,只要國家法律沒有禁止我去禁止別人,我就可以去禁止別人。同時還舉了獵殺大熊貓,沒錯,國家法律是沒有禁止說你不能夠禁止別人等等。但是,請問,你怎么來面對《憲法》、《民法通則》都統(tǒng)一確認、保護的公民的財產權?公民通過合法途徑用合法的手段購買財產,本身占有、使用、處分、收益,所有權能盡在其中。你通過一個公告的方式,說我不讓你用,而且,徹底不讓你用,這根本上就是對公民財產權的一種變相行政剝奪。所以說,這種行為難道不應該在法院的審理范圍之中嗎?
那么你的第二個理由是說,我的依據(jù)是省地方法規(guī),只要國家法律沒有禁止我禁止別人,而地方法規(guī)許可我了,于是我就有權做,即便出錯了也是地方法規(guī)出了錯。而對于地方法規(guī),法院也是無權審查的。對此,我可以和你持恰恰相反的態(tài)度。我認為,審查一個行為是否合法,關鍵看它有沒有合法的依據(jù),而且,自己的依據(jù)是違法的,那么當然這個行為不能成立。
所以說,對于東州市東成區(qū)政府做出的禁止通告的行為,我們認為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在這里,我們不但要看一個行政行為的合法基礎,更要看它的社會效益。顯然,雖然在千萬人當中30萬人的權利似乎是少數(shù),但是每一個權利的群體都是由眾多的少數(shù)組成,不能夠說由于30萬人是少數(shù),因此把你限制住就符合了千萬人的利益,這個邏輯是不合理的。
代理人(呂良彪):對于被告努力地為維護東州市人民的利益而做出的巨大努力我表示尊重。我想說的是,被告采取這樣一種自以為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行為它必須符合一個前提,前提是什么?那就是憲法和法律的要求。人民法院對你們這項違法的行政行為有審查權嗎?我們的代理律師說:有;我想告訴你:當然有!
我的代理人向你要求你給我上牌、讓我上路吧;對方說不行,我不能讓你上路。一個就這么簡單具體的行政行為,對方居然說法院不可以審查。我方代理人也剛剛講到,這直接涉及到我出行的自由,直接涉及到我花了幾千塊錢買的財產權利,為什么法院不可以審查。
被告在答辯的過程當中提出了一個很荒謬也很可怕的威嚇法庭的理論,他說你審查我的這個行為就是審查了地方法規(guī)合法性的問題,這是荒謬的。我們僅僅只是審查,你拒絕給原告上牌,這樣一個行為是否具有合法的法律依據(jù)?僅此而已,所以,人民法院完全有權力對此進行審查。
對方還犯了一個非?;闹嚨倪壿嬪e誤,他說法律并沒有禁止我去禁止別人,所以我可以禁止。對于老百姓來說,法律沒有禁止我的我就可以去做,這是基本邏輯;對于公共權力來說恰恰相反,只有法律規(guī)定你,法律授權你做的你才能夠去做。法律不禁止我做我就可以做----這是多么可怕的行政權力。
按照被告代理人說,任其泛濫,以后驢車、什么車都可以上天安門長安街了!確實長安街一般見不到馬車驢車,但我在華盛頓看到過,在紐約看到過,它的大街上都可以跑馬車,馬一不小心還拉了一陀大便下來,這是情況是存在的。在我們中國,也是在長安街,我們同樣有過為了閱兵的需要,裝甲車、坦克車乃至其他的車都可以在上面走。我們不排除將來有一天何兵教授戴著阿凡提的帽子,趕著驢車走過天安門,誰說沒有這種可能性?完全有這種可能性,只要有關機關特別允許你做這樣一件事。
對方還告訴我們說它不是一個行政許可。因為公安不是允許一部分人上路另一部分人不可以上路,而是全面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法律是說你們哪些車需要上了牌以后才能上路的,你們去規(guī)定,這當然是行政許可??蓪Ψ剿f不是,他說我規(guī)定這些車都不許上路,這是我規(guī)定的,所以,我這個行為不是行政許可,你法律管不了我----居然還有這樣的強盜邏輯,太可怕了。
我們說,我們今天關注的可能只是王君政先生的電動自行車,但是我們充分注意到,被告已經(jīng)把目光瞄準了小轎車和其他的車。是什么?也就是說,我們如果不對這種行政權力濫用的可能性提高警惕的話,天知道接下來禁止的它會是什么呢?接下來它所侵犯公民的權利又會是什么呢?正是從這樣一個層面上,我們說我們今天不僅僅是為王君政先生的一輛電動自行車而辯,而是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權利而辯,而是為對方應當遵循法治的原則去行使他的行政權力而辯。謝謝。
代理人(劉莘):第一輪和第二輪原告方反復提到了立法權的問題,認為東州市的通告違反了上位法,那么,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東州市的這個通告是與上位法不抵觸的。
首先,關于法律保留,實際上不管我們自己個人的認識如何,法律是規(guī)定的?!读⒎ǚā返诎藯l關于法律保留列了十個事項,前九個事項里我們看得非常清楚,沒有東州市通告所涉及的內容,它是關于主權的事項,關于組織法的事項,關于基本經(jīng)濟制度的事項,關于刑罰和人身罰的這些事項,關于剝奪政治權利的事項,但是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所涉及的事項屬于法律保留。
既然它不是法律保留,因為地方性的法規(guī)制定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講過了,它是有兩個來源的,一個來源可能是上位法,就是來源于一個具體的授權,也就是原告方一再強調的《道交法》。那么另外一個授權就是普遍的授權,就是來源于地方組織法和《立法法》的規(guī)定。地方組織法的規(guī)定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抵觸的原則,也就是說,地方性法規(guī)在不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
什么叫不抵觸?不抵觸應該有兩個含義,第一個含義是它不屬于法律保留的事項范圍,也就是說法律保留的事項范圍是法律保留的,那么任何的其他立法主體是不能涉及的。剛才我們已經(jīng)交代了,本案的事項不屬于法律保留。
第二,這個不抵觸意味著不與上位法相抵觸,剛才我們第一位答辯人在這個問題上講得很清楚,我們認為是和《道交法》不抵觸的。
另外,關于原告提到的兩個問題,一個是財產權的問題,認為財產權受到了限制、剝奪,實際上我認為財產權的限制和財產權的剝奪是兩回事。本案當中禁止電動車上路并沒有剝奪當事人的財產權,當事人仍然合法地擁有這輛電動自行車,他可以在家里面賞玩,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騎都可以。
那么,他的使用權受到了限制,這個限制是因為什么而引起的?我提醒法庭注意,我們在頭兩年前就已經(jīng)幾次在公開的媒體上宣布我們即將“禁電”,禁止電動摩托車,所以,提醒市民不要盲目地購買電動自行車。在2005年的10月,又在媒體上正式通知不要買電動自行車。那么,在這個反復的通知之下購買了電動自行車的市民,我們應該說這是法律給他的一個教訓,應該做一個理性的人,在一個法治社會應該做個理性的人,不要對已經(jīng)已經(jīng)反復預知可能會將來不允許的事情,來購買這樣一個東西,使自己財產的使用權受到限制,我覺得這是一個教訓。
另外關于出行的問題,剛才原告說了,說我們限制出行權,我認為這是一個混淆視聽的說法,出行和出行權是兩回事,出行權是沒有被剝奪的,你可以用各種方式出行,出行方式之一的所謂電動自行車出行,這是受限制的,但是它并不等于我們剝奪了當事人的出行權,他依然可以坐地鐵、坐公交、打出租、自己買車以各種方式出行,這并沒有受到限制。
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本案應該審的是公安機關不給王先生登記注冊電動車這件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這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一個范圍,它是一個具體行政行為。那么就這個具體行政行為來說,我認為用《行政訴訟法》第54條所列的五個標準來衡量完全是合法的,包括事實,包括適用法律,包括法律程序,沒有濫用權力,沒有超越權力,那么以這五個條件來衡量的話,這個具體行政行為都是合法的。如果超出這個范圍,移到了這個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通告,它依據(jù)的廣東省的條例的合法性,我認為這超出了人民法院的審查范圍,人民法院的審查范圍是一個合法性審查,而合法性審查的對象是非常清楚的,是具體行政行為。謝謝。
被告(黎敏):審判長,我再補充一點我方的論據(jù)和意見。剛剛對方律師提到,他懷疑,他甚至非常擔憂將來東州市政府很可能會禁止轎車和其他的車輛行駛,那么我告訴你,這樣的一種恐懼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可見的未來是不會成立的。雖然我們知道中國政府在走向法治的過程會經(jīng)歷一個很長的改造期,但是我告訴你,政府在出臺任何一個政策的時候它不是一個傻子,它是很審慎的。東州市政府在做這樣的政策出臺的時候,不僅剛剛提到我們兩位代理律師提到的一些合理性的依據(jù),包括《道交法》對條例的授權,條例對通告的授權,來維護地方性法規(guī)的正當性,和東州市公安局通告的上位法的來源。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做了非常多的分析,包括可行性的分析,就是剛才何律師提到的,我們有非常充分的公共交通,出租車、私家車和地鐵的軌道交通作為出行權的補充和保障。
另外,我們還做了非常全面的利益的分析,所謂利益的分析包括很多,比如說公共利益,那么公共利益就涉及到在一個非常有限的、稀缺的,城市道路交通的空間資源很少的情況下,政府在憲法、法律的范圍內有權做一個治理,這樣的治理權是至高無限的,只要它不違背上位法。這是其一。
第二,這個利益分析還包括東州市特殊的地方性倡議。長期以來,從改革開放以來,它就沒有一個非機動車道,那么如果以這樣的保有量非常少的機動車尤其是電動自行車,來占用最大多數(shù)市民都需要出行的交通工具所使用的道路的時候,你們去考慮一下,這樣的利益權衡怎么樣做才是合理的。
還包括我們提到的環(huán)保的考量,治理東州市特殊的“雙搶”犯罪行為的考量,還有我們做了很長時期的一個事實的分析,所謂事實的分析我還要告訴你,我們不僅參考了法律法規(guī)這樣一些非常重要的形式要件、上位法的淵源,而且我們還參考了很多中國其他“禁電”派的城市,它不在少數(shù),這也是《道交法》的考慮,它必須下放給地方性法規(guī)來做,才有可能獲得一個最合理的結局。
還有一個問題可能是屬于電動自行車行業(yè)本身的問題,出現(xiàn)了摩托車化,這樣的一種危險我覺得是始料未及的。
再有一個問題是對方律師對《道路交通安全法》18條的解釋,我認為可以提醒法庭,他們的解釋是在一個前提之下來進行的,分析兩了種可能,但是他們的前提是錯誤的。為什么?因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提出依法應當?shù)怯浀姆菣C動車的種類可以授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那么這句話的意思從法律的解釋的邏輯上來說包含了三種意思,一種是有一些非機動車是不登記就可以上路,還有一些非機動車是必須登記才能上路的。那么還有一種我們無法預見的非機動車的種類,比如說驢、馬等等一些無法想像的形式很可能出現(xiàn),它能不能上路,屬于政府的管制范圍。國家法律把它下放給地方性政府,就是為了考慮未來發(fā)展的不可預期性。
在這種情況下,《道交法》預示了三種非機動車的命運,那么到了條例以后,根據(jù)正當?shù)氖跈嘁院螅瑮l例下面的情形只是依據(jù)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選擇了兩種情形,而它這樣的選擇權是受上位法保護的,它與不抵觸原則一項非常一致,根本不會存在有違法的行為。所以我覺得政府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具有相當?shù)暮侠硇裕沂蔷哂邢喈攪乐數(shù)暮戏ㄐ浴?/p>
代理人(何兵):補充幾點意見:第一,關于東州市政府這個通告是否侵犯財產權的問題,我們認為,可能對于原告方的利益有損害,但并不完全是剝奪,因此他雖然沒有使用權,但是仍然可以處分,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交易的方式??
審判長(馬宏?。罕桓?,我提醒你,我覺得你們的很多意見法庭都已經(jīng)聽清楚了,我希望你就你們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進行陳述。
代理人(何兵):我們剛才已經(jīng)充分說明了廣東省政府這個條例它的立法的合法性屬于自己的立法主權。剛才原告方說法不禁止即自由,我非常贊同原告方的說法。問題是現(xiàn)在法律禁止你,你就沒有自由。你不能講法律的禁止僅僅是一個國家層面上的法,它包括地方人大制定的法,現(xiàn)在地方人大已經(jīng)制定了這個法律,所以我們地方政府作為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我們必須毫無保留地執(zhí)行權力機關的意志。
再提一個明確的法律依據(jù),你一直說我們沒有授權依據(jù),從地方主權不足以說服你,我還可以找出授權法的依據(jù),那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條?!兜缆方煌ò踩ā返?9條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jù)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采取疏導、限制交通、禁止通行等措施,也就是《道交法》明確授權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以給非機動車采取禁止通行措施。因此,東州市的通告,包括東州市政府的通告是有明確的上位法授權。所以我們的辯證邏輯很清楚,第一,東州市政府決定是有上位法明確授權的;第二,即使上位法不授權,根據(jù)地方人大的主權,它也是可以立法的。
關于原告方代理人所編造的恐嚇社會的一種事實,說我們現(xiàn)在禁止電動自行車將來就會禁止所謂的機動車,我請法庭以及所有的人放心,作為被告政府是理性的政府,如果我們認為采取禁止是必要的話,我們會進行。當然,方式方法我們可以選擇,比如采取單號和雙號輪流制。
我需要向法庭乃至原告方說明的是,如果說機動車增長到一定的程度,使東州市的交通癱瘓,我們必須要采取措施,這是人民所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我們應當履行的義務。如果說交通出現(xiàn)堵塞,我們采取你們所謂的完全自由的理念,那么請注意,沒有秩序,就沒有自由。今天在《新京報》上登得非常清楚,北京的交通狀況機動車的行駛速度比十年前下降了50%,如果這樣的狀況繼續(xù)的話,很可能將來會下降到70%甚至80%。所以,如果必要的話,我們完全可能對機動車采取禁行、限行等各種各樣的措施,當然我們會充分征求廣大人民的意見。其他的意見已經(jīng)發(fā)表,不再發(fā)表。謝謝。
審判長(馬宏俊):原告方還有什么意見嗎?
代理人(王宇):補充幾句。聽完被告代理人的感言,似乎電動單車成了萬惡之源,不禁不行了。這里,恐怕我們還要回到基本的法律依據(jù)上,《道路交通安全法》18條以及剛才對方代理人提出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條,這個我想,如果我們仔細地看一看法律條文本身,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此法非彼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條規(guī)定得很清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jù)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采取疏導、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很明顯,這個措施是針對誰的?是針對包括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可以共同采取的。采取的目的是什么?它是針對于交通流量而言的。從時間上來說它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顯然,這個條文的立法原意以及它的旨向是為了在特定時段下對特定路段做的臨時性措施,而不是像您所言有針對性的、全面的、無期限的禁止電動車上路,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說到這里,聽完您的意見,我突然想起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是一種境界。但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罰”,這就是郁悶。而如果這種郁悶發(fā)現(xiàn)還沒有合法依據(jù)的時候,就變成了一種憤怒。當然個別老百姓的憤怒可能不會影響您行政權力的行駛,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今天在這里談的與其說是一個小小的單車能不能上路的問題,其實深層次的問題到底是民本還是官本。
不錯,道路堵塞、行駛速度減低誰也不愿意看到,但是,作為管理社會的公仆,你們做的應該是找出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主要矛盾,而不是應該把政府應該解決的難題采取由老百姓自己買單的形式,自己以教訓的形式消化掉。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出臺,而國家關于《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是什么時候有的呢?是1999年就存在,根本不像公安局長黎小姐說的那樣,我們無法預見到像騾車、驢車、馬車這樣的特殊的非機動車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我們要保留禁止權。
其實,1999年出現(xiàn)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說明了什么?說明國家對這種交通工具是認可的,是允許你生產的,是允許老百姓合法購買以及使用的。而今天您告訴我說,依據(jù)一個不能夠被法院審查的這樣一個依據(jù),所以,加上法律沒有禁止我有權力禁止別人的要求,我就可以禁止你使用你合法擁有的財產,甚至說拿電動車在家里玩耍,我認為這完全是顛倒民本與官本的順序,完全對老百姓財產權是一種變相的剝奪。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必須要指出這種行為違法。
不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依法行政該干的事,但是讓一部分人先被罰起來,我認為這絕對不應該是行政機關該做的事情,謝謝。
被告(黎敏):剛剛對方律師不斷地強調一點,就是財產權的所有性來對抗正當?shù)囊罁?jù)上位法做出的行政行為的時候,我必須解釋一點,財產權的使用是受限制的,當它與公共利益相沖突的時候,國家在法律的框架內給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比如你可以自由買黃金,但是黃金的自由流通是受政府管制的。包括管制刀具,包括鞭炮煙花,包括外匯,包括其他諸有此類很可能影響公共經(jīng)濟利益、整個秩序的一些物品的所有權,它不是絕對的一個概念。這是其一。
其二,你不斷強調我們這個行為的合法性的質疑,我們剛剛講得很清楚,包括兩位律師已經(jīng)提到了我們與不抵觸原則是相一致的,地方性規(guī)定可以做創(chuàng)設性規(guī)定,只要創(chuàng)設性規(guī)定在法律的框架已經(jīng)給了自由裁量就可以了。
審判長(馬宏?。何姨嵝央p方在接下來的辯論當中不要再涉及財產權的問題,主要圍繞合法性的問題。
代理人(劉莘):我說一點,關于公安局發(fā)的通告的性質的問題,原告可能認為這是東州市公安局發(fā)的一個通知,但是我想給大家講一個過程,因為《道路交通安全法》18條的后半句話這樣講,“非機動車登記注冊的種類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做出規(guī)定”,這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那么,廣東省就做了一個管理條例,在這個條例里頭,它又說“地級市可以根據(jù)本地方的情況,對電動車等非機動車是否登記、是否可以上路做出規(guī)定,報廣東省政府來批準”,這是廣東省的地方性法規(guī)的規(guī)定。
接著,廣東省在做了三次聽證會的基礎上做了一個方案,就是決定要禁止不給電動車上牌,并且禁止它上路。報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之后,由東州市的公安局做出的通告,所以,這個通告它的內容并不是說這是代表我們東州市公安局的意志,它是一個東州市政府的意志。通告無非是一個執(zhí)行性的行為,是一個事實的行為,它把東州市政府的意愿通過這個通告表達出來,它是一個通知的性質的行為。所以,它的意志、它的內容并不是公安局的,所以,這個性質它是一個代表市政府意志的文件,而這個文件我們認為它是一個抽象的行政行為,所以,它不在人民法院審查的范圍之內,人民法院只能就我們是不是登記這個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
代理人(何兵):審判長,關于合法性問題我補充一點。剛才原告方代理人解釋《道交法》第39條,規(guī)定機動車、非機動車采取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原告方認為這里是指暫時措施,我們認為,原告這種解釋是在篡解立法者的原意,因為立法的字眼里就沒有“暫時”這兩個字,你在有意或者無意之間在誤導法庭,將“暫時”兩字寫入法里,而法里很清楚,是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采取禁止通行措施。既然法里面沒有寫“永久“或者“暫時”,它只能解釋為“永久”和“暫時”都是可以的,您所謂的暫時措施是沒有任何的字面依據(jù)和立法依據(jù)的。
再一點,原告剛才講了一些話,好象挺能打動人,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在你家院子里走路,我肯定不說你,現(xiàn)在問題是你走公家的路,公家要說你,這才是問題的所在。你在公共場所行駛電動自行車,我們作為管理機關就要進行規(guī)制,沒有規(guī)制就沒有治理,我們還要向社會解釋一下為什么要規(guī)制電動自行車。
電動自行車按照法律包括技術標準不能超過20公里以上,包括重量不能超過一定的程度,它是基于安全的考慮。但實際上電動自行車都是超速的,如果按照20公里的時速的話完全可以用自行車來替代它。所以,實踐中在這個場所都會超出。如果說我們不去對電動自行車采取完全禁止的措施,那么作為執(zhí)法者,我們就很可能在小巷口、院子里部署警力,來控制速度。
所以為什么東州市70%的人反對電動車,就是因為它在人行道上采取機動的措施,具有危險性。如果我們不采取這樣的措施,我們就只有在社區(qū)里執(zhí)法,在小巷里執(zhí)法,目前我們沒有這樣的執(zhí)法力量和資源,除非財政再給我們增加人員和錢。在目前盜竊比較猖獗,交通事故比較多的情況下,如果讓我們警力在社區(qū)執(zhí)法,這是沒有可行性的,最終受害的還是整個社會。謝謝。
審判長(馬宏?。涸孢€有新的意見嗎?
代理人(呂良彪):首先要正本清源:剛才被告代理人說我們是錯誤地篡改了法律,其實篡改法律的恰恰是他自己。為什么這么說?我們看一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條是怎么說的,它是說根據(jù)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采取疏導、限制和禁止通行的措施。那么,矛盾在哪里呢?對方很理性地告訴我們說:放心,我只是禁電動自行車,不會限制你們小轎車的,因為法律不讓我這么做的。法律當然不讓你這么做,因為實際上法律所授權的只是對于道路管制、道路交通流量進行控制,而不是針對你這個出行權以及作為出行權載體的車輛的上路進行控制。
第二,無論是從被告的代表人還是代理人,都有一個很強烈的誤導法庭的傾向,這個局長告訴我們說,現(xiàn)在“兩搶”的事情很多;被告代理人告訴我們說,難道我們要在小巷里面執(zhí)法嗎?現(xiàn)在的前提是,難道我的當事人王君政他是“兩搶”嗎?需要你在巷子里執(zhí)法嗎?我們所談的是一項一項具體的權利,今天審查的是王政君先生依法取得的、沒有進行任何非法活動的、合法的、應當取得上牌登記的東西而被你非法拒絕的問題,請不要扯得太遠!
原告(王君政):我作一下補充發(fā)言,接著我方代理人的話說,還是正本清源,《道路交通安全法》39條當中規(guī)定的是禁止通行,我想問被告,我到你那里申請登記,我不通行,你能給我登記嗎?還有,方才被告方代理人在法庭辯論當中宣讀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以及被告單位所作出的東州市公安局的通告,具體的內容我就不再重復,但是,各位可以看得出來,從《道路交通安全法》一直到條例再到通告,它的內容已經(jīng)徹底發(fā)生了改變。《道路交通安全法》還允許我作為非機動車進行登記,可是,到了被告制定了規(guī)章的時候,已經(jīng)不允許我去登記了。顯然,被告方在制定這個規(guī)章,在落實國家法律的時候是打了折扣的,這與被告方所說的毫無保留地執(zhí)行國家法律是相違背的。
另外,人民法院對本案當中所涉及的被告方依法做出的通告是有審查權的,因為,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訴訟的案件當中,應當以法律、行政法規(guī)為依據(jù),但同時也可以參照地方性法規(guī)。這個參照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可以參考你,如果你正確,那么我們就適用你,如果你不正確,與法律和法規(guī)、你與上位法的精神相違背,我就有權拒絕適用,而去適用法律或者是法規(guī)。因此,我們認為,人民法院是可以對被告單位所做出的這個通告進行審查。
審判長(馬宏?。罕桓孢€有新的意見嗎?
代理人(劉莘):有,剛才原告提出來說法院審案的時候是以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jù),以規(guī)章為參照,這是不錯的。但是,我想提醒法庭的是,也是想請教原告的是,假定東州市公安局的通告不被適用,就是它是一個規(guī)章不被適用的話,那么上邊還有什么呢?上邊還有《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這個條例本身的規(guī)定仍然是法院要執(zhí)行的一個依據(jù),而不是參照,我只想指明這一點。
代理人(何兵):補充一下關于登記的問題。剛才原告方提出本案另一個核心問題:我不行駛可以登記嗎?你禁行可以,但是你不能禁止我登記。這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說登記是不是一個被告方的法律義務。對電動自行車,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沒有講登記是必須的,但是允許地方作出或者登記或者不登記的規(guī)定,既然東州市政府做出不登記的規(guī)定,當然我們可以不登記,也沒有權力登記。所以,我們禁性是基于管理的需要,我們不登記,是基于東州市政府的決定。謝謝法庭。
被告(黎敏):關于登記和上路之間的區(qū)分,對于本案來說非常關鍵,所以我還是請求法庭允許我說完我方的一個觀點,登記不是一個目的,剛剛提到《道路交通安全法》沒有強行規(guī)定地方性法規(guī)不可以對電動自行車給予不登記的規(guī)定,也就是說我們有這樣的裁量權。第二,如果你問到我現(xiàn)在來登記,然后不再東州市通行的話是否可以,我明確地告訴你不能登記,也不許上路,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我就是違背了依法行政的原則,我沒有一個這樣的法律依據(jù)來論證我這種行為的正當性。
原告(王君政):我來把法律依據(jù)出示給被告,《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第1款規(guī)定,“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等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經(jīng)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道行使”,這一條法律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在廣東省范圍內非機動車是要進行登記的,因此對原告的機動車予以登記是被告的法定義務。
代理人(呂良彪):我更正被告兩個常識性的錯誤:第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法律沒有禁止你禁止別人,所以你可以禁止別人,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邏輯----法律授權你你才有權去禁止別人!第二個常識性錯誤,剛剛對方說“我們并沒有對你的權利進行限制,你還可以在自己的院子里練習騎電動自行車嘛”,大家都笑了。感謝大家的笑聲,也希望對方不要無視甚至曲解那些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來支持他錯誤的主張。
審判長(馬宏?。罕桓?,你們還有新的意見嗎?
代理人(何兵):我僅僅針對原告代理人所說的我犯的常識性錯誤,指出原告代理人所犯的常識性錯誤,他說法律不禁止我就不能禁止,他把法律理解為僅僅是國家法,所以國家法不禁止,不代表地方法不可以禁止,這是兩個主權。請注意,地方有地方的主權,國家不禁止,地方完全而且有必要禁止,這也是我們法律人最基本的常識。謝謝。
五、最后陳述
審判長(馬宏?。悍ㄍマq論到此結束,下面進行最后陳述,請被告先行陳述。
代理人(何兵):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經(jīng)過本次庭審,作為被告人認為,本案已經(jīng)非常清楚,作為被告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廣東省政府的決定,是不違反上位法的,它是有上位法的授權依據(jù)和地方組織法的授權依據(jù),因此必須作為本案審理的基本依據(jù)。
第二,被告做的不予登記、不予行駛的通告是符合東州市廣大人民的需要,具有相當?shù)暮侠硇?。而且我們也說,如果隨著新的發(fā)展必要,我們也很有可能對機動車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這都是基于公共管理的需要。我們認為,關于行政機關采取何種的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問題,也不屬于人民法院的審查范圍,按照我國的《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審查的是行政機關的合法性問題。至于行政機關采取何種行政管理措施來維護公共利益,保證公共交通,那是我們行政機關的主權,因此,也不屬于本案的判案范圍。
再次,我們堅信,作為東州市人民政府會從廣大人民的利益考慮,采取各種措施來維護多數(shù)人的交通利益。目前出現(xiàn)的問題是暫時的,我們也認為任何一項行政措施的出臺都會導致一些人的不便和不利,但是請相信我們,我們一定不辜負政府、法律賦予我們的委托和責任,謝謝。
審判長(馬宏?。赫堅娣竭M行最后陳述。
代理人(呂良彪):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經(jīng)過下午長時間的庭審,本案的事實已經(jīng)查清。本案的事實已經(jīng)清楚地告訴大家,我的當事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原告,他合法地取得了自己的財產權利,并且擁有著憲法和法律所賦予他的人身自由和財產權,但是,這樣一些人的基本權利遭到了被告粗暴甚至無情的踐踏。被告口口聲聲地說它有這樣的法律依據(jù),但是從實體權力上來說,上位法沒有授權他這樣的權力;而且,對公民的基本權利進行限制并不是一個地方性的立法有權力去予以規(guī)制的,所以它的權力來源是根本不合法的。
退一步說,即使它在實體上擁有這樣的一個所謂的權力,它在程序上也是違法的。我們說這樣一些法律、法規(guī)都僅僅只是授權省一級的行政機關擁有這樣一些權力,但是省一級的行政機關又把它下放到了下一級的東州市政府,甚至是東州市公安局,那么這在立法程序上它也是嚴重違法的。原告所要求的是依法應當進行的登記,僅僅只是登記,即使剝奪原告電動摩托車上路的權利,也無權剝奪依法登記的權利。
至于這樣一項立法的合理性問題,我方代理人也一再指出,在當今社會深刻變革之際,我們必然會存在著多元的價值沖突。在這樣的多元價值的沖突之下,我們應該如何去保障社會每一個個體應當享有的權利,如何來實現(xiàn)社會的公正、秩序和正義?這一點就是兩個字--“法治”。我們不能夠容忍打著所謂為人民服務的旗號在踐踏著法律與公民權利的行徑。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原告用一紙訴狀載來了他自己對于權利的一種要求,載來了他對法治的一種渴望,也載來了社會弱勢群體的一種呼聲。法律平等地保護每一個人的權利,我在這里想提醒法庭的是:我們絕非危言聳聽,如果不對肆虐的行政權力進行監(jiān)督,如果不對被告這種濫用權力的行為進行糾正,那么受害的,我的當事人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項權利都有可能置于這樣的一種危險之下。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法庭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們以法律的名義,懇請人民法庭對本案予以公正的裁決,謝謝。
審判長(馬宏俊):合議庭進行評議,而后宣判,休庭。
六、宣判
審判長(馬宏俊):下面繼續(xù)開庭。經(jīng)過合議庭評議,我們對本案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意見,現(xiàn)在,我宣布一下本案的裁定。
廣東省東州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行政裁定
原告王君政,男,38歲,北京市京銀律師事務所東州分所律師,住廣東省東州市東城區(qū)北緯路一號。委托代理人呂良彪,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代理人王宇,北京市天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廣東省東州市公安局,住所地廣東省東州市東城區(qū)64號,法定代表人黎敏。委托代理人是劉莘,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代理人何兵,北京市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君政不服東州市公安局不予登記電動自行車一案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審理了本案。原告王君政及其委托代理人呂良彪、王宇,被告法定代表人黎敏及其委托代理人劉莘、何兵到庭參加了訴訟。
原告訴稱2006年11月27日上午,原告到被告下屬單位東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分局為原告購買的電動自行車申請登記,被告單位工作人員告知:依據(jù)東州市公安局東公2006第343號通告,不予登記。
原告認為,《道路交通安全法》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決定依法登記的非機動車的種類,但是沒有授權其規(guī)定不許登記上路的非機動車種類。而《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超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授權范圍,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第16條的規(guī)定,東州市市公安局《關于對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不予上道路行駛的通告》是依據(jù)錯誤的上位法法律制定的行政規(guī)范,且電動自行車的使用節(jié)約能源,降低污染,于國于民有利,合情合理合法,不應當予以禁止。因此《通告》不能夠作為不予登記的依據(jù),請求判定對原告申請登記的電動自行車進行登記。
被告辯稱,《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授權地方政府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對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不準上道路行駛進行規(guī)定,這并非是授權地方政府設定行政許可,而是授權地方政府制定普遍禁止性規(guī)范。因此,其立法行為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約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作為地方權力機關,有權根據(jù)廣東省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實際發(fā)展情況做出各種立法。東州市政府為解決已嚴重損害人民生產與生活的交通堵塞問題而采取該項措施,具有相當?shù)暮侠硇?,有深厚的民意基礎,且該措施的選擇屬于合理性判斷的范疇,按照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并非本案審理的范圍。
經(jīng)審理查明,2006年11月27日上午,原告到被告的下屬單位東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分局為原告購買的電動自行車申請登記,被告單位工作人員告知:不予登記。原告詢問原因,被告的工作人員稱依據(jù)東州市公安局東公2006第343號通告,對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并向原告出示了《東州市公安局關于電動自行車及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予登記、不予上道路行駛的通告》。而且原告購買的電動自行車系正規(guī)廠家生產,有銷售發(fā)票、出廠合格證和符合1999年國家發(fā)布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的安全標準證書。庭審中被告出示的證據(jù)合議庭認為其履行了征求意見和報經(jīng)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義務,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予以確認。原被告雙方當庭陳述一致,本庭予以認定。
本院認為,本案的焦點問題在于,《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是否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第16條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的規(guī)定。首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規(guī)定,依法應當?shù)怯浀姆菣C動車經(jīng)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路行駛,依法應當?shù)怯浀姆菣C動車的種類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規(guī)定。根據(jù)按條規(guī)定,《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第1款規(guī)定,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等安裝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實行登記制度,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在登記后方可進行上路行駛等活動。
根據(jù)《行政許可法》第2條的規(guī)定,本法所稱的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j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jīng)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因此該登記制度符合行政許可的特征,屬于行政許可行為。
但是,《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第2款授權地方政府規(guī)定對電動自行車等不予登記、不準上道路行駛,是授權地方政府做出普遍禁止的規(guī)定,是否屬于《行政許可法》第16條禁止的增設行政許可和行政許可條件的行為,不屬于本院的審查范圍,需要報請有關機關做出解釋。
其次,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的規(guī)定,依法應當?shù)怯浀姆菣C動車經(jīng)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后方可上路行駛。在根據(jù)法無禁止即自由的法理,非機動車上路的條件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是經(jīng)過登記以后方可上路,另外一種是無需登記即可自由上路。因此,該法并沒有規(guī)定完全禁止包括電動自行車在內的非機動車上路的情形。但是《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14條第2款規(guī)定,實際上對非機動車創(chuàng)設了第三種情況,即在某些城市完全禁止上路。因此,這種規(guī)定是否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8條的規(guī)定不一致,但是,這種不一致是否已經(jīng)構成了與《道路交通安全法》相抵觸,本院無權判斷,需要提請有關機關做出解釋。
此外,行政行為應當具有合理性,被告應當對不予登記、不予上道路行駛的管理措施是否有助無于達到促進交通暢通、減少事故等管制目的,是否存在給公民帶來的更小負擔的替代性措施,通過該項措施所能獲得的交通順暢的利益是否大于給電動自行車主帶來的損失進行論證,并予以說明,也需要論證該項措施是否會影響特定群體對道路這一公共財產的平等使用權。但是,這些判斷全都涉及到合理性審查,根據(jù)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只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因此,本院對此不作判斷。
綜上所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3條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1條第5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本案終止訴訟,待有關部門做出解釋后再行審理。
審判長馬宏俊,審判員吳平、劉飛,人民陪審員王鋒、張?zhí)瑁?006年12月3日,書記員劉建。
現(xiàn)在宣布休庭。
[2006年12月3日上午,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新年論壇在校昌平區(qū)禮堂隆重開幕布。本次新年論壇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以社會公正和反就業(yè)歧視為主題的論壇以及關于審理王君政不服東州市東城區(qū)公安局行政處罰案的模擬法庭。本次模擬法庭的審判長為本院馬宏俊教授,兩名審判員分別是本院的吳平、劉飛副教授,分別由《法制日報》的王鋒主任和《新京報》的張?zhí)栌浾邠稳嗣駥徟袉T,我院分團委副書記劉建擔任書記員。此外,著名律師李大進作為嘉賓到場,還有百余名本校教師及2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旁聽了本次庭審。辯論只因角色需要,未必代表本人真實觀點。
第五篇:行政訴訟模擬法庭心得
行政模擬法庭心得
5月16日下午,我們第二組進行了模擬法庭的演練。整個過程持續(xù)將近了1個小時。
我們的案例如下:九洲市龍灣金屬冷拉標準件廠,申請征用2.9006畝集體土地,但是沒有依照規(guī)定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xù)和對涉案宗地進行建設。并且,在九洲市人民政府同意征地之前,即1997年7月24日,金屬廠已被九洲市龍灣區(qū)工商行政管理局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并注銷登記。1999年7月30日,九洲市人民政府頒發(fā)九國用(99)字第00186號國有土地使用證。2007年8月31日,金屬廠以九洲市人民政府為被告向九洲市龍灣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九國用(99)字第00186號國有土地使用證。2008年3月7日,九洲市龍灣區(qū)人民法院作出(2007)龍行初字第50號《行政判決書》,確認九國用(99)字第00186號國有土地使用證的行政行為違法。該判決于2008年4月10日生效。2010年2月,***、###以九洲市人民政府為被告向九洲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被告賠償718.7萬元。其理由是九洲市人民政府的違法頒發(fā)九國用(99)字第00186號國有土地使用證的行為導致其喪失國有土地使用權。
在第二組中,我擔任是被告代理人。因為被告是全權委托,被告代理人在整個模擬法庭中是與審判長、原告代理人并列為需要準備的事情最多的。在正式演練之前,準備工作顯得盲目而沒有頭緒,因為需要準備授權委托書、證據(jù)清單、答辯狀、質證階段言辭,開始的時候準備的材料都是不合要求的,經(jīng)過老師的指點,才做出正確的改正。在這一方面,因此懂得了授權委托書、證據(jù)清單、答辯狀這些文書的基本格式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于這次模擬法庭的演練,總體來說,自我感覺還是良好的。開始的時候,首先由書記員做開庭前的準備,在宣讀完法庭規(guī)則和確認原告被告以及其代理人到場后,法官正式入場宣布正式開庭。
整個庭審雖然偶爾會出現(xiàn)一些小小的意外和冷場,不過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至少基本遵循了真正的法院法庭庭審程序分為舉證、質證、自由辯論階段,因為是親自參加了,相對前面去法院旁聽庭審有更深的收獲,明確了解的被告代理人需要準備的東西,也了解了庭審過程應該注意的言辭,對于行政訴訟案件的基本過程有了基本的熟悉。
但是,我們這組的模擬法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和瑕疵。
首先,是審判長對于法庭的程序,不是太過熟悉,以致在原告讀完訴訟狀后,直接跳到了舉證階段,被告的答辯狀因此被擱淺,在被提出時,有返回來誦讀答辯狀,這時,場面顯得有點混亂。不過處理地還算合理。
第二,因為原告在正式庭審前,又臨時加了一條證據(jù),在舉證階段著重圍繞這個重點發(fā)表言論。這讓作為被告代理人的我著實難受。因為是臨時新提出的,沒有準備應對其新加的言辭,只能臨場發(fā)揮,這時,才知道什么叫做“書到用時方恨少”,于是,針對其證據(jù)只能陳述自己已知的言論,因此一度被原告代理人壓制,不過,只少,我方也有充足的證據(jù)和言辭讓原告無可奈何。所以,從中明白,在案件中,對案件要詳細再詳細地了解,做出充分的準備以確保萬無一失。
第三,被告代理人與原告代理人在自由答辯階段的僵持,使整個庭審顯得有些凌亂。因為原告代理人針對“注銷”二字一個勁地發(fā)表言論,卻未給出詳細的證據(jù)來支撐其言論,在我看來有點顯得無理取鬧。因為審判長的主導作用沒有起到作用,雙方因為這個事情你來我往,卻依舊沒得出結論,事后回想著實讓我有點尷尬。
總體來說,這次的模擬法庭還是讓我獲益良多,因為親身親為了,了解到很多的細節(jié)需要去注意,否則,可能會發(fā)生“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情況。也熟悉了被告代理人需要準備的材料,需要準備的言辭,并且粗略懂得了作為被告代理人需要怎么樣反駁原告觀點,并且臨場反應做出有利于本方的言論。
以上便是我對這次的模擬法庭演練的一些心得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