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讀書報告會—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侯鎮(zhèn)二中
劉泮波
網(wǎng)絡和大眾傳媒影響著我們的閱讀。娛樂和通信、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讓人們有了更多的事去做,讀書也就漸漸淡忘了,直觀閱讀、畫面的更迭、影視的泛濫、網(wǎng)絡文學的流行,撫卷讀書浸染墨香的場景已經逐漸被鼠標點擊的方式所取代,文化也逐漸走向“快餐化”,學生看書時間減少,閱讀內容也變得注重“好玩和輕松”。閱讀走捷徑,做學問偏浮躁,思想走向浮華,信仰變得越來越沒有著落。
那么,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我們究竟該怎樣讀書、讀些什么樣的書?
回到名著中去回到經典中去
書本是心靈的記憶,它還是傳乘我們民族文化記憶一個重要的方面。讀書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增加知識,也可以積累生活的經驗。讀書是必須思考的,而不讀書的后果是使一個民族失去它的思考,甚至失去歷史記憶。不論在什么時代,任何人都應該多讀一些文學書,文學是真的充滿智慧的財富。我們還是應該回到過去,回到原點,回到名著中去,回到四書五經中去,這才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財富。王蒙說“一個人總要找到幾本最適合自己的書,因為他們能給我們的生命以美麗和深刻。”閱讀經典把握人生。我們學校最近承擔了一項課題《傳統(tǒng)文化與語文教學》,正是契合了這種閱讀的思考。但有的學生可能說《四書五經》太難了,范增老人在最近的電視采訪中說:可以先讀一讀《史記》再去讀四書五經,因為中國歷史太過沉厚。我也始終認為中國最成熟和深奧的文化在先秦。為什么于丹火了,其實她是在用通俗演繹著經典,用現(xiàn)代的生活詮釋著遠古的傳說,讓經典走進生活。
高位進入用心閱讀
不要看壞書。讓生命更貼近最好的書。讀書,要建立自己的偶像。說白了,就是我崇拜誰,我最喜歡讀誰的書。著名學者梁實秋曾說過一句名言:桌上永遠只放一本書。讀書要忌雜,要讀好書、讀一流的書,從高位進入。應該盡量減少與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適于作精讀對象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這樣,我們的生命內涵也才能因此而獲得提升。哪怕是一流的好書,也切忌雜亂無章地讀。無數(shù)事實說明,讀書不再多,而在于你的系統(tǒng)和計劃之間有沒有良好邏輯
第1頁(共2頁)
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關系。強迫自己在高層次上與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對話。即使是唐詩宋詞也沒必要漫無邊際的什么都讀,只要把李白讀懂了,然后再去讀讀他的朋友杜莆,再去讀讀比他小的王維也就夠了。
讀書的意義是幸福人生
只有讀書才能擺脫平庸!很多時候是一個人偶然看到的幾本書,從這些書里面的某些地方獲得了力量,從而把他拉出平庸。只要跨過山坡,人生就不一樣了。讀什么書就決定了成為什么人。“字如其人”,“書如其人”。
養(yǎng)生家們經常說:“健康是幸福,無病最自由?!边@是對生命的期盼。剛剛出生的健康嬰兒,一張白紙,天下我最大,沒有任何疾病,生機盎然。以后難免就有風寒相侵,細菌感染,七情六欲,腰酸背痛,災病漸起,有一種病就少了一份活動的自由。而人的精神則正好相反,剛來到這個世界,也是一張白紙,傻乎乎,茫茫然,不知所措。于是就讀書識字,讀一本書就獲得一份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往往一個學者到了晚年,哪怕他疾病纏身,身體的自由度已極小,精神的自由度卻可以達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以后他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
最近有個老人在與網(wǎng)友們交流時說:“我愿意看到人們坐地鐵的時候能夠手里拿上一本書,因為我一直認為,知識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崩先说脑捵層诘さ袅搜蹨I。
震撼人的是場面,感動人的是細節(jié)。每當我被書中的場面和細節(jié)所打動,內心就有一種成長的沖動,想想穿越歷史的長河中,有那么多的生命經歷了成長,他們用文字袒露著華彩思想,用文字描繪著多彩人生,用文字揭示著浩瀚自然,我們細細看來那是怎樣的一種幸福!今天,我們在擁有生命歡樂的同時,可曾經歷過內心狂躁、孤助無援的那一刻?在那一刻,一個社會關系,一個單詞,一個豪華的住所,甚至金錢,統(tǒng)統(tǒng)失去了意義,那是生命的絕望與失落!這時候,他們來了,給你送來了內心的撫慰與安寧,這一刻你安全了,如同潮起潮涌的大海,一切歸于平靜,安全了,也就幸福了!這就是閱讀的魅力。
現(xiàn)今的社會,安全與幸福既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又恰恰是一個奢侈的愿望。錢有了,名有了,地位有了,家庭也有了-------只要你努力,啥都會有。但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安全與幸福呢?金庸先生如是說:“只要有書讀,做人就幸福。”最后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成為幸福的讀書人。
第2頁(共2頁)
第二篇: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一下有關讀書的認識和感受。在這里,我要跟大家說的是:捧起書本,我們一起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因為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內心的需求也不同,所以人們對幸福的解讀往往也是不同的。但我一直堅信,不論男女老幼,不管貧窮富有——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福的事,而愛讀書的人,就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
漢代的匡衡,晉代的車胤、孫康,都是窮得晚上點不起一盞油燈的人,但是貧窮沒能冷卻他們讀書的熱情,困難沒能阻擋他們求知的腳步,他們都憑著自己的勤奮和不懈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后來都成為遠近聞名的飽學之士。而他們當年“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故事也流傳下來,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所以我說,這些讀書人,即便身無長物、家無余財,只要一書在手,他們的眼睛是明亮的,他們的心靈是豐盈的,他們的人生是幸福的。
我常想,讀書人是幸福的,因為他除了擁有現(xiàn)實的世界之外,還擁有另一個更為浩瀚也更為豐富的世界?,F(xiàn)實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個世界卻為讀書人所獨有。由此我想,那些不能閱讀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們喪失的是不可補
償?shù)摹?/p>
一個人的一生,只能經歷自己擁有的那一份欣悅,那一份苦難,也許再加上他看到聽到的那一些關于自身以外的經歷和經驗。然而,人們通過閱讀,卻能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的世界。這樣,具有閱讀能力的人,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美國的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自幼雙目失明、兩耳失聰,然而你在她的作品中感受不到絲毫的悲觀失望,黑暗無聲;相反,你往往會忘記這是一個看不見、聽不著的人在和你交談。因為她的莎莉文老師教她學會了識字和閱讀,而書籍將帶她進入了一個無比廣闊的世界,讓她用另一種方式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聲音和色彩。
更為重要的是,讀書加惠于人們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廣,而且還在于精神的感化與陶冶。人們從讀書學做人,從那些古今中外作者的著述中學得他們的人格。人們從《論語》中學得智慧的思考,從《史記》中學得嚴肅認真的史學精神,從《正氣歌》學得“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慨然正氣??歌德的詩句刻寫出睿智的人生,拜倫的詩行呼喚著奮斗的熱情。一個讀書人,是一個有機會擁有超乎個人生命體驗的幸運人。
一個人一旦與書結緣,極大可能是注定了與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聯(lián)系的人。說“極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讀書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詐,況且,并非凡書皆好,在流傳的書籍中,并非全是勸善之作,也有無價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們所指讀書,總是以其優(yōu)良品質得以流傳一類,這類書對人的影響總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讀書幸福,是從喜愛讀書的親身感受而發(fā)。一旦與此種嗜好結緣,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類,對暴力的厭惡和對弱者的同情,使人心靈純凈而富正義感,人往往變成情趣高雅而趨避凡俗?;虿郏驕厍?,或抗爭,大抵總引導人從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著人間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兒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就是讀書使人向善;雨果說,“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這就是讀書使人避惡。
所以我要說,老師們同學們,捧起書本,我們一起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第三篇:教學生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教學生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洪澤縣朱壩中心小學 趙鳳芹 郵編:223113
摘要:書籍,一片多么豐富的原野。每一本都讓人愛不釋手,讓人激動,讓人幸福,讓人沉醉其中。偉大的作品產生的是心靈的撞擊,經典的作品是與智者進行的對話,每一次的閱讀都能產生不一樣的火花。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有智慧的教師會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產生獨特的幸福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做個幸福的讀書人。
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匯集,而是一種狀態(tài)的持續(xù)。”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也就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幸福的。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幸福的感受?進而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呢?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
要使學生喜歡閱讀,教師就要做到正確引導。
書籍,一片多么豐富的原野。每一本都讓人愛不釋手,讓人激動,讓人幸福,讓人沉醉其中。偉大的作品產生的是心靈的撞擊,經典的作品是與智者進行的對話,每一次的閱讀都能產生不一樣的火花。有智慧的教師會引導學生熱愛閱讀,全身心地投入閱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個性化閱讀首先體現(xiàn)為是學生的自主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交流對話,來展示學生的見解和才情,生成學生的言語智慧,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夠悟出文本的精髓,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自主閱讀中就有思維的培養(yǎng),就有情感的熏陶,就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就有智慧的生成,就有語感的積淀,就會在閱讀中得到幸福的享受。
其次是教師的啟發(fā)、點撥。
教師是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導師。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個性化閱讀的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個性化閱讀,不是放任自流、讓學生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而是建立在正確地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基礎上,精于預設,巧于生成,及時捕捉,巧妙引導,對學生的正確而又獨到的觀點,能夠恰如其分地給予肯定、褒獎,對那些有失偏頗的看法,能夠適時巧妙地進行指點、修正。
再次是伙伴的溝通合作。個性化閱讀并不排斥合作學習。課程標準在修訂時特意強調:“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逼鋵崳瑢W生與伙伴之間的相互切磋,溝通交流,會互相啟發(fā),形成一種“對話場效應”,有效地
解決閱讀中的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轉變學習的方式。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適時地為學生與伙伴之間對話提供便利的條件,讓學生能夠敞開心扉地與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但這種對話的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之上,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有了與伙伴進行充分對話的資本,從而有效地避免“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
語文教學大力提倡讀書,不但要在課堂上教會學生閱讀,體會閱讀的幸福感,還要重視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到快樂和幸福感。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苯處熂纫亟虝?,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根據(jù)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刊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如果讓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轉移到課外閱讀上來。這樣,即使再忙,學生也會擠出時間來讀書,盡情享受閱讀的愉悅和幸福。
二、教師要切實減輕學生的做題負擔,減少直至消除那些機械的、煩瑣的“題?!?,以騰出時間來讓學生痛痛快快地去讀,瀟瀟灑灑地去讀,走進書中,真正地進行心靈對話。要大力提倡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上網(wǎng)瀏覽,廣采博聞,開闊視野。開展多種讀書活動,如“品讀中國古典文學”活動,促使學生誦讀《三
字經》、《小學生必背70首古詩》、《論語》等中華古典文化的精髓,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或誦讀名人名篇;或欣賞一些學生自己的“佳作”;或開展詩歌朗誦活動??結合他們平時的表現(xiàn),每月評出班級的“閱讀小能手”、“講故事小能手”、“科學小博士”等。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三、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擁有一種自由、愜意的讀書情境。要舍得花時間來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要能夠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讀書成果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可幫助學生盡快駛上讀書的快車道。一是創(chuàng)設讀書的大環(huán)境,二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yè),為學生課外大量閱讀提供充足的時間。三可以開設閱讀指導課,著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傳授,幫助學生選擇讀物,指點學生科學利用休閑時光讀書等。要充分認識到閱讀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最好是建議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享受親子閱讀的幸福和樂趣。只有這樣多管齊下,才能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任務不僅要在個性化的閱讀中,讓學生體會閱讀的快樂。還要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幸福感。
當學生沉浸在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中,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對其進行熱情洋溢的吟誦練習,豐厚文化底蘊;對于優(yōu)秀的句段還可以進行仿寫練習,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對于文章中意猶未盡的空白處,則適合引導學生進行補白訓練;而那些故事性強的文章,則適合進行課本劇表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力??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
中,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不斷提高,對語文的興趣愈來愈濃,學習語文的幸福感愈來愈強。
總之,閱讀教學是文本、生活與人的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課堂上,教師應把愛心、微笑、激勵送給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愉悅的氛圍,變苦學為樂學、趣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要緊緊借助教材這個“例子”,利用所有的教學資源,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搭建閱讀學習的平臺,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進而升華他們的人文內涵。如此語文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使小學生從閱讀中體會幸福感。
第四篇: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5-23 字數(shù):1013大概是今年寒假吧,我閱讀了作家劉墉的《做個快樂的讀書人》一書,感觸頗深。劉墉的這本書,透露了自己對現(xiàn)代教育中“補習”這一現(xiàn)象的不滿與憤慨,希望國內教育單位遏止補習,并呼吁老師、家長讓孩子們享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赐赀@本書后,它仿佛喚醒了我自讀書起就已沉睡的那部分意識。我丟開書本,自問已飽讀九年書的自己一個實際而不可逃避的問題:我快樂嗎?不敢否認,自讀書以來,我便漸漸地失去了那一份屬于自己的快樂。記得上初三的時候,到處都是無形的壓力:來自家長、來自親友、來自社會……這種種的壓力,都化為一只無形的巨手,掐得我喘不過氣來。銜著面包,騎著單車,急匆匆地趕去補充“營養(yǎng)”,卻還得勉強地安慰自己,那是“忙碌中的快樂”。記得作者曾在書中描寫鄰家女孩為考上如意的大學而補課至深夜回家的背影:“……在暈暗的燈光下,總能見到她疲憊的背影……地背影略微有些駝,而且很瘦……”他結合了昏暗的路燈,把背影描寫得淋漓盡致,寫出了當代學生的辛苦與無奈。盡管這個女孩以讀書為樂,但我們能或多或少地體會到這“樂”中所包含的辛酸??吹搅四嵌伪秤暗拿鑼?,卻好像看到了自己,鼻翼不禁發(fā)酸了?!笆旰盁o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笨嚯y的舊時中國把這兩句所謂的名言也化作苦難,即使窗已不再寒,為學也不再只為金榜題名,但我們卻還是得背著這副重擔走入二十一世紀。其實,我們現(xiàn)在的不快樂并不能推卸于家長、老師,這相反正體現(xiàn)了他們對我們的愛——只是這愛讓我們覺得太沉、太沉。但外界的種種壓力僅是客觀的,主觀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必須留給自己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我們應該找回一份失蹤已久的快樂,這不代表我們放棄前途,相反,是為了尋找更好的前途。作者的書中有這么一句話:“人就是人,人有一種天生向上的本能?!倍艺J為,讀書——不,應該是做任何事,只要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論結果如何,都已無愧于心,如果總是苦逼著自己,只有適得其反。朋友們,放開自己的胸懷,豁達地告訴自己:只要已經domybest,結果就只是一個參數(shù),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努力、如何去奮斗。抬頭看看你頭上的那一方藍天吧,不要吝嗇你的笑容,難道,快樂一點,不好嗎?
提出了當代讀書人關心的焦點話題——視點獨特;道出了莘莘學子的真情實感——欲哭無淚。感染力很強。文筆優(yōu)美,情感真摯,語言清新、自然,結構安排與情感的渲泄相互鍥合,水到渠成!文中用的名言畫龍點睛,使文章增色不少。(肖冉點評)
第五篇:通訊稿 教師,做個讀書人
教師,做個讀書人
2012年10月10日下午,伴著香醇的咖啡,我校迎來了《江蘇教育》主編張俊平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講座。
張主編首先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引人思考的問題:書是什么?大家暢所欲言,有的說像太陽,有的說是朋友,也有人說像一面鏡子。接著,張主編引用了中外名人的見解向我們講述書的含義。隨后,張主編介紹了古今中外名人“為書癡狂”的有趣故事,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主編自己與書的故事,并且他還為此寫了文章《書鼠》。
至此,張主編向我們全體教師發(fā)出倡議:我們的改變,要從閱讀開始!他談到: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也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后,張主編一氣呵成地為大家推薦了十九本經典書籍,及其相關的信息,讓我們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建議我們讀一讀《仁愛一生》,幫助自己找到信仰;讀一讀《雅舍小品》,為生活增添一些樂趣;讀一讀《愛彌兒》、《陶行知文集》,感受中外教育的不同觀點;讀一讀《文化苦旅》,重新認識旅行與文化的意義;讀一讀《時間簡史》,感受自我的生命在生命長河中的渺?。蛔x一讀《美的歷程》,重新審視對美的追求和創(chuàng)造??此外,張主編談到,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時,方法很必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最重要的。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中,我們經歷了一次與書為友的美麗旅行。要給予學生陽光,老師首先要具備陽光般的心態(tài),而這份朝氣、從容與自信,來自于平時的自我修煉和鍛造,來自于不斷提升自我的素養(yǎng),來自于積極向書本汲取營養(yǎng)。相信老師們在今后的生活里,都會以書為伴,做一位有書卷氣的大教師!